僧楼中学健康教育工作措施

2024-04-26

僧楼中学健康教育工作措施(精选5篇)

篇1:僧楼中学健康教育工作措施

僧楼中学2016年依法治校工作计划

2016年9月

为了全面推动学校管理工作走向法制化轨道,依法行政、依法治校、规范办学,行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维护学校、师生的合法权益,推动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创建和谐、平安校园,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校的方针,增强教师法律意识,加强学生的法律教育,提高师生的法律素质,保障和促进学校教育工作走上依法规范、依法管理、依法运行的法制轨道,使学校形成教学秩序好、教育质量高、文化氛围浓、文明和谐、平安的校园。

二、总体目标:

进一步提高师生法律素质,使依法执教和遵纪守法成为师生自觉行为;进一步提高依法治校水平,真正做到依法治理,制度管人,全面推进学校依法治校工作,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三、工作要求:

1、在教育教学上,按照《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及教育部门有关教育教学方面计划和规定去执行,监督教师全面贯彻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教育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2、在学校管理方面上,要认真贯彻执行《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内容,保护师生的合法权益。

3、在服务保障上,按照上级文件规定依法履行对学校育人工作的职责,提供充分、有效、适当、健康的师生必备物资。

4、加大校务公开工作力度,实行校务工作制度。凡是学校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都要在教师会上讨论通过方可实施。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保证学校的有效资金周转,充分发挥其优势,为学校办实事、好事。

四、工作要点:

1、做好学习组织、宣传、发动工作。主要利用办公会、行政会、教职工政治学习、学生班会时间进行集中学习。可利用学校广播站、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宣传,营造一个文明和谐、平安的校园。

2、开展“依法治校”教育工作,做到定期完成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与本职工作机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教师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水平。

3、积极做好学生法治教育工作。充分利用班会向学生进行法制宣传,学习和理解《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环境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及安全教育等法规,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

4、把法制教育与学校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加强和改进法制教育,提高教师整体管理水平,规范学生的行为,建立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保证学生无违法犯罪,不出安全事故。一方面,要加大法制教育的力度,主要依靠班主任指导学生学法、知法、自觉规范行为,做到遵纪守法。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校规校纪,把法律规定化为学校纪律要

求,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实现法制教育目的。

5、通过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围绕教学这一中心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具体上,一是学校依法搞好教学管理,健全规章制度,进一步落实教育局加强教学管理的有关文件,加强师德教育,调动教师积极性,形成严格管理、照章办事、领导带头、教师投入、集中精力抓好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教职工要把学法知法落实到自觉行为上,执行县局规定、学校制度和教学常规上。特别要运用课堂主渠道,大力宣传有关法律知识,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不断提高师德修养,认真抓好教学,服务教学,服务学生

篇2:僧楼中学健康教育工作措施

【关键词】农村初级 中学教育 面临难题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38-03

我是一名乡村中学教师,教学已15载,回顾15年的教学生涯,我经历了好几轮的教学改革,国家的教育政策在不断改进,全民的教育素质也大幅度提高了,但今天我想说,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尤其是农村教育工作中,仍存在好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安逸”生活状态下的农民“读书无用”意识盛行,孩子主动学习意识弱

随着中央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实施(尤其是在农村),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家长供养孩子上学的压力也已减小,然而,可能就是因为生活太过于“安逸”,在部分家长中“读书无用论”很是盛行,从而使得教师的教育工作变得更艰巨。部分家长的新“读书无用论”,一般表现在在家务农或在外做季节工的农民,他们一般只是做一些苦力活,工作当中并没有感觉到知识的分量,而且他们的“打工好”的理念也很强,他们往往认为:人们不都出去打工嘛,打工人的生活还不是挺精彩的。以前的初中毕业生,甚至初中不毕业的人外出打工,现在也过得不错了,现在的大学生毕业了,不也是自己找工作吗。他们感觉不到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随着高科技时代的突飞猛进,对社会劳动力的需求是越来越高了,没有技术的劳动力将是今后社会贫穷群体。他们虽然支持孩子完成初中教育,只因为这是义务教育,但是他们却不希望让孩子读更多的书。这样,孩子读书就没有明确的目标,而只是认为能够混个初中毕业证就算了,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辍学时,没有动员其回校,而是托老师熟人办个毕业证得了。因此,孩子读不读书,家长也就无动于衷了。不过这样的家长,现在所占比例不是很多,但是想让孩子把初中读完,以示完成家长的义务教育责任的新“读书无用论”的家长却不少,这种家长是造成孩子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影响学校教育的一大绊脚石。

“学生厌学,主动学习意识相当弱”是农村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大难点。但是学生为什么厌学,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上面提到部分的家长无知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好政策下“安逸”的生活也致使学生不再珍惜读书的机会,学习不再刻苦,主动学习的意识越来越来弱。现在的学生,在学校享受着国家“两免一补”的好政策,吃不愁;在家里,父母更是“疼爱有加”,舍不得让劳动,甚至连家务都做不了,他们就体会不到劳动的艰辛,也就不会疼爱自己的父母、不会珍惜财务,自然也就不会珍惜“艰苦”的读书机会了,从而让教师的教育工作举步难移。

解决措施:在认识到了难题根源之后,我们应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症下药,根本解决问题。这个任务主要还是得靠我们教育工作者去完成。家长的观念在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中可以起到关键作用,毕竟政府及教育部门已做了义务教育法的普及宣传和“两基”宣传工作,如果老师再配合镇政府工作人员在家长会中在这块工作上努力,问题应该能解决一些。对于学生的厌学,学校要尽可能的增强学校吸引力,现在农村学校的设施设备还是过于简陋,虽然是说“两基”过后,硬软件得到加强,但与城市学校差距仍很大,而周边的娱乐场所如网吧、游戏室、OK厅等却丝毫不逊色于城市。所以我认为,这项工作除了要求政府和相关部门加以重视解决外,很大程度上还是要靠学校自身的提高,比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多组织一些学生乐于参加的娱乐活动很是必要。近年来,学校安全事故确实时有发生,可随之被封停的春游、野炊、社会实践等校外活动大大降低了学校生活的吸引力,如果学校能够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多组织开展一些活动,应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科学习缺乏吸引力,这也是学生厌学的一个主要原因,不得不承认,虽然国家一再强调素质教育,而且也已深入到了农村中学,学校办学仍受多方因素的影响,普高招生人数毕竟比例不高,职高虽作了很大工作,但不少农村家长还没能接受职高,于是就造成了前面讲的“新读书无用论”,普高升学率仍是学校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虽然新课程改革后设置的课程很合理,但与学校的重视和学校对史、地、生、音、美、信息技术等学科的实验设备和专业教师的配备问题一直难以解决,不少老师上课也是力不从心,甚至应付了事,所以本来是能够吸引学生的课程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如果我们能够十分重视教师的配备和设备的完善的话,问题应该得到解决,比如我校有位老师原来是生物专业毕业的,生物课上得很好,经常组织学生作生物试验、到教室外去采集生物,制作标本,学生很喜欢他上的课,但是由于学校某项初三中考科目教师紧缺(农村学校师资配备不均是常事),又要安排他上初三科目去了,特长也就难以发挥了。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乐趣,并且使他们在学习中有信心,学有所用,这一点很关键。毕竟每年考上普高的学生比例不高,如果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和当地地域和生产特点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中亲自动手作实验,了解生产劳动的经验和技术,这对学生以后的生存指导也并非不是个好办法.可能这样,我们的学生辍学率也会降低不少。

二、新型教育政策下对学校管理的要求更严格,学校管理变得更复杂、更艰难

一系列教育普及政策的实施提高了我国全民的素质,与此同时,上级部门对学校的要求也变得更高,所以学校管理也就变得更复杂、更艰难。新型的教育政策要求学校既要严抓“控辍率”,安全责任更是高度提升,更要抓教学质量。提高了“控辍率”,教学纪律就难以保障,而教学的课堂纪律保障不了,教学质量就上不了,如果要保障高的教学质量,就要保障好的教学纪律,抵不住压的“娇娇生”就会辍学。而如果面面都要尽量俱到,学校管理层的人员就要够充足,但现在我们的现状是:纯粹的管理人员基本没有,学校管理层的每个教师还要上课,最少的上一个班,甚至有的要上两个年级,或有的还要身兼数职,集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于一体,每一方面工作都要做好确实太难了。其次,学生安全工作很是艰巨,义务教育下的学生管理难度大,“安逸”生活状态下的学生不思学习,他们绞尽脑汁所想的就是怎样逃课、怎样到校内外取乐,这也就会导致一系列的安全问题,从而学校的责任变得更大,安全工作也变得更艰巨,任课教师的课堂出不得任何差错,批评学生要得当,千万不能让他们离开教室;班主任更是睡不了安稳觉,担心本班学生是否都乖乖在教室,晚上是否在乖乖睡觉;校领导更是担惊受怕,要担心校内设备是否安全、学校食品是否安全,还要担心学生周末、假期是否安全。另外,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要有优质的教学质量,就要有优秀的教学监督人员,还要有一群优秀的专业科任教师,但这些在现在的农村中学中都是难以达到的,这就严重阻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解决措施:

1.坚持校长负责制

(1)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 对学校教育教学和行政工作全面负责 统一领导

对外代表学校,对内行使学校的人权、财权、管理权。副校长协助校长工作。

(2)学校校委会系学校的最高决策机构,由校级领导组成。学校重大行政问题由学校校委会决策,校长有最后决策权。

(3)校长在上级党委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教育规律办事,全面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接受学校党组织的工作监督和教代会的民主监督。

(4)校长对中层领导聘任,中层领导对校长负责。

总之,农村初级中学校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管理者的态度是决定管理成败的第一步,细节的重视和过程的抓管是管理成功的关键。管理之中,严格执行各种制度,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人,用科学的方法教育人、影响人,用科学的管理协调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力量之间的关系,管理才能有新的突破,学校管理才能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焕发生机并永葆活力,只有在科学细致的综合管理下,才能有学校的全面发展。

2.做好反思整改工作

一是反思领导,二是反思管理,三是反思过程,四是反思评价,五是反思发展。综合上述五个方面反思,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对教职工进行全面地回头看,查摆存在的问题。二是印发意见表,向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广泛征求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自己找、别人提,充分认识学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改进工作。学校领导加强学校所有活动的管理,广泛开展各项检查指导活动。教务处全面实施教学业务检查指导工作,要求是:

(1)开展检查指导工作不提前通知,采取随机检查的方法

(2)检查可以是全面检查,也可以是个别检查

(3)把教师教案和学生作业展评作为检查指导促进教学业务的重要手段,每学期开展两次以上的展评活动,表彰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工作

(4)检查情况要有详细记录

(5)检查结果要以不同的形式在全校通报。平时重视课堂教学的研究与管理,扎实开展“上好每一节课”活动,对所有教师进行培训,从教学基本功入手,培育青年教师能力,提升中年教师水平,发挥老教师作用。新教师、青年教师、中年教师要把每一节课都当作达标汇报课、成果展示课、优质示范课进行教学,落实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师听课职责。总务处根据学校发展需求,组织制定后勤发展计划和后勤保障相关制度,负责学生的食品、卫生、保健、防疫等制度的修改和完善工作,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德育处负责校园安全制度的相关制度的修改和完善制度。

三、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各个方面的水平、能力都不提高致使教育教学水平滞后

近年来,党和国家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的状况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农村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好多问题:

1.教育教学观念落后

农村学校由于地处偏僻,信息交流不畅,交通不便,文化氛围不浓,对新生事物接受得慢,教师们不求进取、固步自封。传统的教学方式如注入式、满堂灌、一言堂教法根深蒂固,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模式是农村教师的法宝,这些都成为当前课改的瓶颈,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2.农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差, 流失严重,流动缺乏科学、合理性

由于农村学校经费来源单一,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广大教师在艰苦的条件下教书育人、默默耕耘,他们付出的很多,得到的回报相比城区学校教师却少得可怜,除工资以外,基本上没有其他收入。从工作生活条件来看,城区学校好于乡镇所在地学校,乡镇所在地学校要好于村小。条件差的农村中小学新教师不愿意来,出现队伍断层,青黄不接,老教师年龄偏大、学历低、观念陈旧,无法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在农村中学中,有些教师往往担任几科教学,负担较重;由于投入不到位,这些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落后,一些常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教育现代化成为空谈。教师待遇低,教师们的成就感得不到体现。再加上农村学校由于资金短缺,造成住房紧张,所以很多教师只能将住房选择在交通便利的城区,成家后由于家庭的负担不断增加,很多教师无法在家庭和教学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往往是顾此失彼,这样无疑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为了减轻负担,唯一的方法就是往城区学校调动,所以,很多教师动用各种关系,有的往城里调,有的调到其他行政事业单位,人才外流严重,现有教师队伍人心不稳。

3.专业知识缺乏, 学科结构不合理

据调查,很多农村中学还有一大部分教师原为小学教师,他们为后取学历,专业结构失调,学科比例不配套,如中文专业教数、理、化等学科。在一些学科,如音乐、美术,综合实践课等科目,教师都为兼职,学校很难把课程开足开全开好,使素质教育的实施大打折扣。就农村教师整体而言,知识相对贫乏,在课堂教学和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基本功不到位,教师素质成为制约教育质量提高和课程改革实施的瓶颈。

由于教师的流动,加上所学非所教的人数多,有些教师只能被拔高使用,造成了教师队伍基础薄弱。音乐、美术教师更稀少,在农村要找到一名合格的音乐、美术教师是非常困难的。为了开全学科,只能用非音乐、美术专业教师代课,大部分教师根本没有音乐、美术素质,艺术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培养学生的特长、落实素质教育工作更是变成了空话。学生整天单调无味地学习,造成学生学习无兴趣、厌恶学校、厌恶学习的现象,辍学现象时有发生。英语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不过硬,像在有的学校,由于英语教师缺乏,用非英语专业教师代课。这些教师没有进行英语教学的专门训练,对英语教学规律、教法知之甚少,对如何有效进行英语教学缺乏应有的了解,特别是口语基本功更差。众所周知,英语语言基本功不过硬就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4.竞争意识不强,工作无紧迫感

由于年龄结构和学历偏低的问题,再加上学校布局的极不合理,教师的配备存在不少问题。农村缺专任教师,但不缺编,基本上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剩余人员,有很多教师只能拔高使用。加上有的农村中学规模较小,每个年级仅有2--3个班,同学科的教师少,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更少,有的教师教两、三个年级的课,工作效率无可比性,缺乏竞争意识,有些工作得过且过,彼此都差不多。虽然绝大部分老师的教学准备都合格,教案基本完整,工作积极性高,敬业精神强,但是改革创新的意识不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很难拔尖,因此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缓慢,教育教学水平停滞不前。

解决措施:从源头上拓宽教师入口渠道,逐步淘汰现有不称职教师,建立合理的教师交流、轮岗机制,真正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

(1)修正现行考核评价机制,依法治校,在待遇分配上尽可能体现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优劳多得。

农村学校的资源有限,这是教育的大环境决定的,农村学校,就得无中生有,长袖善舞。将有限的经济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化腐朽为神奇,消除资源闲置和浪费,把每一份资源都用在刀刃上。

教师的国拨工资,是由上级财政按在职教师的职级处分决定的,但奖励性绩效工资,在不违背上级有关政策的原则下,学校是可以进行自由裁量进行处分的,在这些资金的分配上,要尽可能体现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优劳多得。

在考评机制上,学生评教、领导打分之类的主观随意性偏重的项目应妥善调整,考评机制对教师作出的结论,要尽可能客观和公正。

在制定分配制度和分配方案上,要有全局整体观,要尽可能官兵一致,同甘共苦。消除不公平不公正因素,做到分配制度能充分调动绝大多数教师履行素质教育职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努力改善教师待遇,消除教师后顾之忧,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工作是离不开生活的,而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农村学校要发展,首要的是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形成合力。

农村学校要有竞争力,必需有优秀的人才,有了人才,还得有人才成长的土壤,留得住人才。为此,农村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需对每一个教职员工的生活和工作加以关心,对其生存生活和成长成才加以关心。“要想马儿跑,得给马儿草”告诉了我们一个朴实的道理:教师首先需要生存,然后才能谈到发展。

校领导要关心教师、爱护教师,这样才能换来教师对学校的热爱和关心,学校才能形成健康的校园文化和良好的工作氛围。

(3)加强教师教育,落实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

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师德素养为主要内容,开展好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

上级主管部门每年每期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工作,学校在派人参与培训之后,应组织进行全员培训学习,将相关资料整理成册发给相关教师,学习之后进行相应的考查,了解教师学习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以加深教师对培训内容的了解,做到每次培训都有实效。

教职员工之间的传、帮、带,可以快速提高本校教师的专业素养,这项工作要落实到具体的人头,制订具体的目标,学校在考评工作量时,要纳入工作量计算,对传帮带的效果,要进行相应的考评。

在师德培训上,农村学校应结合自已的实际,制订出师德培训的长、中、短期培训目标,并实施执行落实。校园是文明之地,学校工作人员的言行举止,要符合师者身份。体现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要求教师学会协作,在与他人合作中提高自己;学会尊重,在借鉴交流中发展自己;学会学习,在适当的竞争中完善自己。使教师成长为学生学习的典范。

最后,我想说,教育改革的脚步不会停下,改革过程中的问题会不断存在,我们要做的不是因为惧怕而停下脚步,而是迎着挑战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只有那样,我们才能真正为我们的祖国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

[2] 中国新闻网原春琳《农村中小学教师生存现状堪忧》.

篇3:加强中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中学生 诚信教育 加强措施

统计结果显示,现阶段中学生的诚信现状不容乐观,他们对家庭的诚信度很高,但是对社会的诚信度较低。笔者认为,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社会因素,当今社会各种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虚假广告屡禁不止。对中学生正在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负面影响。其次是学校因素,学校难以摆脱应试制度和检查考核制度的怪圈。在应试制度下,某些学生为了取得让老师家长满意的成绩,不惜研究各种舞弊行为,如夹带、蓝牙等,这些行为严重冲击诚信教育。检查考核制度中,极个别学校出于对集体荣誉的考虑,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考核,有时会弄虚作假,要求学生统一口径,尽管这是出于对集体荣誉的考虑,但是这个过程包含很多“不诚信”行为。而中学生对家庭高度信任,原因就在于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爱是真诚的、无私的。家是心灵的港湾,父母对子女是真诚的,对儿女的关心和照顾也是无微不至的,因此,儿女对自己的父母也是信任的。

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全社会都应该关心的话题。下面我谈谈提高中学生诚信度的几点措施。

1.面向社会,实践到位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社会的组成部分,相当于一个细胞,学校与社会之间有一层膜,可以互相渗透,学校依靠社会生存发展,同时影响社会发展。学生最终要走入社会,为社会服务,所以社会实践必不可少。社会实践活动是中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了解国家的机会,不仅有利于中学生成长,而且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重要保证。广大中学生由于自身需要逐渐开始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因此,除了寻找社会实践的机会,学校会在寒暑假积极创造条件让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每逢寒暑假,中学生都会走入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自己全身心投入到社会怀抱中,接受社会锻炼和考验,不断提高自己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使自己的诚信品质得到培养。

2.严抓德育,引导到位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它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基本目的,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将德、智、体、美贯穿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引领整个学校的教育。对中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德育主阵地是课堂,学校应该立足于课堂,在课堂上将学科知识与德育有效结合,再紧密联系中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德育贯穿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不再流于形式。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在教学中充分挖掘素材的思想性,善于抓住各種时机,寓诚信人物、事件于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将诚信教育有机渗透到教学之中,培养学生高尚的诚信品质。如“立木为信”、“烽火戏诸侯”告诉大家:诚信是立国之本;“海尔‘砸冰箱’”、“三鹿奶粉事件”告诉大家:诚信是立业之本;自古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不绝于耳,“言不信者,行不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也说明:诚信是立身处世之本。教师若能将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精神与诚信精神相融合,实现教书和育诚的统一,则定能实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标。如每次考试前在班会课上叮嘱学生认真作答、诚实作答,坚决杜绝考试中的作弊行为。有了教师的支持,学校的教学、管理都将开展得更有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做足准备。

3.家校联系,教育到位

对于学生而言,学校和家庭是最重要的环境,如果任何一方缺失,则教育将是不健全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必须增强示范意识,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榜样,重视家校联系,积极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孩子教育工作。有些家长时常对孩子食言,这就是一个常见的反面教材,不仅失去孩子的信任,而且对孩子的诚信教育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只有家庭、学校教育孩子的理念、标准达成共识,才能形成教育合力,让孩子的诚信教育事半功倍。诚信教育不是在校园里独立进行的,而应该是开放式的全方位教育。学校积极争取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通过做好家校联系,如家长会、家访、通信联系、家长参加公开课等,与家长有更多沟通和交流,积极融入社区并参与各种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等,着力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氛围。

篇4:僧楼中学健康教育工作措施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278-01

创新是当今社会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培养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创新思维的培养关系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而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是单纯的一种培养方式,创新应该是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领域中的内容。所以,从美术教学的角度而言,美术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文化课程教学,内容单一,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有限,通过美术教学能够从另一个角度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全面提升是有帮助的。

一、当前中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开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美术教育教学是中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不是主要学科,但是美术教育对于中学教学和对学生的培养方面发挥的作用是比较大的。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色彩理解能力和绘画表现力,通过绘画这个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绘画的内容,通过绘画表现自己的思想,这是一个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帮助学生发展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各种事物还处在初级的认识阶段,这个时期正是他们创新思维培养的一个重要过程,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比较强,创造力也很突出。但是,当前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分析,这些现状和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学美术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作用不足。在中学美术教学工作的开展中,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创新思维,美术教学本就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教学过程,传播的知识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就算是同样的知识同样的教学授课方式,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所领会到的知识的内容也是经过头脑中再加工的,这个过程不是固化的,而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作为教师,给学生提供的知识有限,但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引导却是不受限的。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来引导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力,这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关注的问题。

当前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很多教师没有把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重视起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们对于知识的认知有限,如果想要在此基础上强化对学生的引导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的责任就非常重大。

(二)中学美术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思维拓展引导。创新本就是一个多元化培养的过程,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创新的把握以及认识都离不开教师的多角度引导,但是在当前,很多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引导都是单一化的思维路径,正反向的思维,横向和纵向的思维等等的结合都存在差距,作为教师,应该在创新思维教学中综合不同的思维路径进行拓展,这是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升的途径,也是教师应该重视的内容。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中学中,教师的创新教学思维的引导依然存在不足,学生的思维培养和创新过程依然面临着压力。

二、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路径分析

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指思维方式不拘泥于一种模式,一个方向,正面反面都要考虑到,前后左右等都是思维拓展的方向,结合空间和时间多种角度来探究和理解事物。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有:正向思维和反向思维、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等。整体来讲,创新思维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具体在美术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有几个主要途径。

(一)正向思维和反向思维的结合。一般来讲,人们习惯于从正向思维的角度来分析,对于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往往呈现单一化的思维模式。未来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从正反两个方向的思维来启发学生,带动学生对事件的理解能力和學习能力,拓展学生对事物认识的角度,这样,学生在理解事物的时候,往往就能够用更加清晰的角度来对事物进行认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例如,在进行人物绘画方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从正面侧面等多个角度来引导学生观察模特,对所有要绘画的人物模特产生一个清晰的概念。学生如果单纯从正面的角度来观察人物,难免会造成认识的局限性。这样,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认识观察人物模特,学生在进行绘画的时候,所绘画的人物形象就更加有立体感,这种多向思维的模式的发展对于学生来说是启发他们绘画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需要重点认识的一种思维创新教学方式。

(二)将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横向和纵向的思维也是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在绘画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对事物形成单一模式的思维认识,横向的思维能够让学生在绘画中的思维更加拓展,而纵向的思维往往能够让学生对于事物的理解更加深入,这两者的结合,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有力的补充。当前,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缺乏横向和纵向思维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这样的过程会给学生带来比较狭隘的认识,所以,在未来的中学美术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中,教师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思维角度来对学生进行培养,全面拓展学生的思维认识和表现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加进一步的对事物有全面的理解。很多事物在认识的过程中,会对人有一种思维的倾向性,把人引入某一种思维环境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从另一个思维角度来认识事物,主动去探索事物存在的另一个思维角度,这样才能够实现更加全面的思维认识,也利于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有所创新。

结束语:

美术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还有很多途径,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有着比较深入的探究空间,要注重从正反向,横向和纵向思维结合的角度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王向军.浅议中学美术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5:160+168.

[2]武高飞.浅谈中学美术创新教育[J].艺海,2011,10:81-82.

[3]余虹利.浅谈中学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12:177-178.

篇5:僧楼中学健康教育工作措施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育;情感教育

一、加强情感修养

任何人都离不开情感的强大支撑,为此,新课程标准中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中的情感定义为三维目标之一。人类的发展离不开情感,情感对每个人都具有重要的动力作用。古往今来,无数仁人义士始终保持一颗爱国情感,为了国家的事业奋斗终身,为了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而默默无闻的奋斗,笔者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情感的人士怎么对待身边的人和事的,在教育的进程中,情感的作用不言而喻。一位名人说过:当下最重要的教育,是对人类情感的教育,在新的形势下,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情感教育活动势在必行。丰富的物质世界需要强大的情感世界作为支持,人类创造了世界,情感支撑了人类,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授课的过程中,也要有强大的情感修养,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感染学生,向着体育教学的目标出发。可能传统的观念认为情感就是人与人交流的感情。但是在教育的领域,特别是体育教学的领域情感是思想的碰撞,一个老师有优秀的情感素养,就会不知不觉的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爱上自己的课程。体育课程上,幽默的教师总是受到学生的感情,因为他有强大的情感动力作为支撑,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轻松愉快的心境,积极稳定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具有很大感染力;教师高尚的人格及其丰厚的教育素养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教师宽阔的胸怀,积极的心态则是对学生无言的教育。

二、多与学生互动

想要在体育课堂上进行情感教育,笔者认为首先要从与学生的互动开始。作为体育教师,首先我们要知道学生的情感需求,看他们需要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然后结合他们的自身特点进行情感教育,学生的情感需要激发,兴趣也需要激发,没有情感和兴趣的体育课程是枯燥无味的。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其次,体育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要了解学生的情感倾向,体育是一个合作的学习课程,上好体育课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体育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团结能力,焕发出他们内心的团结情感,在这样的情感趋势下,学生遇到问题才能够精诚合作,搞好体育锻炼的同时也造就了团结精神,这才是我们教师教书育人的目的。此外,一些同学反映体育教师在课堂上把自己看做是教学的主要人物,而忽略了学生的想法,这很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要把学生视为主体,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才是体育课程的主宰者,教师引导好体育课程的情感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教会学生树立平等的思想,教师理解学生,转换角色得到学生的信任,二者才能够更好的交流。

三、掌握情感教育规律

在体育教学训练中,情绪低落往往导致伤害事故频频发生。如在器械体操的教学训练中,有的学生或因未掌握动作要领,或因身体素质差、技术基础差,或因近日有不顺心的事,情绪低落,精神不集中,练习起来很可能动作不准确,或完成不了动作。这时教师如果能耐心指出学生动作完成不好的原因,适时地做正误动作的对比示范,并加以引导和鼓励,他很可能就会集中精神,仔细揣摩动作要领,鼓起勇气和信心去完成所学动作;反之,如果教师粗暴指责或讥笑、讽刺、挖苦学生,这就容易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引发自卑感,使他丧失信心,或产生逆反心理,对老师产生反感,进而对体育课产生厌恶在这种情绪中再进行练习便很容易造成伤害事故(如从单、双杠、高低扛上摔下)。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学校进行情感教育的必备条件,创造轻松活泼的体育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愉悦之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四、选择正确的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

目前我国的体育教学内容,都是依托于教材,即使我们的体育课程都是在室外让学生跟着老师自由活动,但是老师仍然是简一的依据教材的规定布置课程,这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需求,几乎所有学生都喜欢上体育课,爱玩上孩子的天性,学生可以在体育课上发挥自己的这一天性,满操场的奔跑、运动、锻炼身体,塑造学生的体育情感。如果单纯的依托教材,跟着教材走,教师的授课就没有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教师应该跳出教材,呼唤出学生的需求,塑造他们更浓烈的情感,在体育课上,教师可以与学生多进行交流互动,多与学生这个班级大集体做些游戏,在游戏中使学生认识到集体的力量,学生也就从体育课上得到了书本上教不会的知识,提高了他们的自身素养,更加深入了对这门体育课程的了解程度。

情感不仅是教育的有效手段,情感本身也应该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情感教育应该与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有机结合,而情感教育的任务不仅限于利用情感功能为教学服务,更在于培养健康情感,塑造完整人格,提升精神境界。

参考文献:

[1]任文亚.体育教学中的情感冈素[J]教育艺术,2000,(2)40-41.

[2]纪学征.情商与学生的素质教育[J]青岛教育学院学报,2000,13(2):23-25.

[3]赵忠玲等.体育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J]体育科技,2000,21(4):80-83.

上一篇:村产业发展亮点工作下一篇:员工守则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