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市场监管

2024-04-30

德国市场监管(通用6篇)

篇1:德国市场监管

德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五大特征

日期:2013-05-23

来源:《中国对外贸易》2013.3 尚武

德国是在食品质量控制和安全保障方面做得最好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其成功的法宝是确定了三大目标(保护消费者健康,仅允许提供质量可靠和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保护消费者不受欺骗,严防欺诈;保护消费者知情权,提供的信息必须实事求是)和七项原则(食品链原则、企业责任原则、可追溯原则、独立而科学的风险评估原则、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分离原则、预防原则和风险沟通透明原则)。基于这些目标和原则,德国建立了一整套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

一、法律法规完备

在食品安全方面,德国法律来源于三个层面:

(一)国内法

迄今,德国涉及食品立法及相关条例多达200余个。最基本的法律首推1879年制定的《食品法》,该法包罗万象,所列款项多达几十万条,贯穿食品生产和流通各个环节。其次是《食品和日用品管理法》(又称《食品、烟草制品、化妆品和其它日用品管理法》),该法是德国食品安全核心法律之一,为食品安全的其它法律法规提供了原则和框架。《食品责任法》明确规定了食品生产各个环节企业的责任,每个食品或饲料生产者,无论是农业经营者、面包师或食品添加材料制造商,都必须承担食品安全责任。其它还有:《食品和饲料法典》、《添加剂许可法规》、《食品标识条例》、《食品可追溯条例》、《畜肉卫生法》、《畜类管理条例》、《禽肉卫生法》、《禽肉管理条例》、《混合碎肉管理条例》、《鱼卫生条例》、《奶管理条例》、《蛋管理条例》,以及《纯净度标准》、《残留物最高限量管理条例》、《日用品管理条例》等不一而足。

(二)欧盟的法律法规

作为欧盟成员国,德国有义务实施欧盟相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如《欧盟食品安全白皮书》(2000年1月12日公布,主要内容包括设立欧洲食品局、食品安全立法、食品安全监控和消费者信息等)、《通用食品法》(2002年2月21日生效)等。还有,《欧洲议会指导性法案93/43/EWG》是欧盟统一的食品安全法案,对动物源食品生产和加工提出了统一的法律要求,德国将其转化为国内法《食品卫生管理条例》来实施。欧洲诸多条例如《消费者关于食品信息条例》、《标示规定》、《饮食条例》等都被转换成德国法律付诸实施。

(三)国际上有关法律法规

德国把国际上通用的一些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质量标准体系如GlobalGAP、IFS、HACCP、BRC、SQF2000,ISO22000、SA8000、BSCI、ETI、GSV、ICS、AVE等纳入自己的体系中,有的还更加细化和本土化。

二、监管机制健全

(一)单部管理,分级负责

德国是个联邦制国家,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实行“单部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即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配合。从政府层面来看,联邦一级由联邦食品、农业和消费者保护部负责。该部于2001年组建,其职能是领导食品安全管理、制定食品安全法律、指导联邦州政府执行国家食品安全法律。该部对外以及代表德国利益负责同欧盟当局联系和沟通,对内统筹宏观管理工作,下设联邦消费者保护与食品安全局和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特定的食品风险管理任务,由该部委托安全局完成。研究所作为研究与发展病理学的专业机构,独立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风险信息传递、把评估结果如实提交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依照风险评估结果进行风险管理,这些管理活动包括法律、标准和实施指南的制定、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等。

(二)政府督查与企业自律相结合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企业自律是关键所在。德国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要对食品安全负全部责任。所有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和行业差异均须进行食品安全自我监制,建立自我控制体系,都要执行食品危害与分析关键控制(HACCP)处理,或执行欧盟有关规则。所有食品生产企业都要在当地食品监管部门登记注册,履行记录所用原材料的质量、进货渠道和销售对象等信息的义务,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自检,并随时接受主管部门的检查。一旦发生问题,对于责任人要视情节和后果轻重进行处理,或被要求整改、罚款、封存或销毁货物、关闭企业,甚至付诸法律诉讼、追究刑事责任。

企业自律还有一个方面体现在食品召回制度。问题食品被召回属企业自主行为,也是维护企业诚信之举。为了让消费者享用更安全食品,德国食品安全局和联邦消费者协会等部门联合成立了“食品召回委员会”。

(三)消费者积极参与监管

德国鼓励并引导消费者加强自身保护,积极主动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对于消费者投诉的任何问题食品,如卫生标准不合格或者食品标签有误,当地食品监督部门都必须受理并解决问题。

三、制度标准完善

(一)制度

德国食品安全方面的制度包括: 食品包装标示制度

按照食品标示法规,在包装标示中必须标明生产者、生产流程、产地和企业名称、食品成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认证标签等。

食品追溯制度

所谓可追溯制度实质上就是食品信息可追踪系统或食品在各个阶段信息流的连续性保障体系,必要时可进行历史信息回溯,以便查明问题的原囡。食品的可追溯性从原材料进货开始,贯穿于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

市场准入制度

市场准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外国产品进入德国市场。凡欧盟以外国家生产的食品进入德国,均须在欧盟边境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检疫检查,进入德国时要进行复检。如发现问题不能处理的要就地销毁;二是国内产品进入市场,要对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实行许可证制度,对食品出厂实行检验制度,对食品入市进行认证管理。

(二)标准

德国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标准高度重视。德国成立了“标准院”,其主要职能是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对非官方组织新制定的质量标准进行审查和检验。

四、信息透明

在德国,食品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销售各个环节,也就是说“从田野到餐桌”整个过程都处于监控之下,各种信息通常都是公开透明的,且记录在案有据可查。一旦发现问题,便可追本溯源找到根源所在。

五、出现问题积极应对 在食品安全方面,任何国家都没有天然的免疫力。尽管德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严密、手段完善,也不能保证不会出现任何问题。而更为重要的是,出了问题他们知道该如何处理,怎么办才能卓有成效。

以德国曾经爆发的二恶英饲料事件为例。二恶英事件源于德国监督部门在对北威州一养鸡场进行例行检查时发现鸡蛋所含二恶英超标,进而查出系鸡禽食用含有二恶英饲料所致。后发现数个联邦州4700多家农场受到影响,被污染的农产品从禽类扩展到猪肉类,导致10多万枚鸡蛋被销毁,数百头生猪被宰杀。

(一)通过可追溯系统在第一时间查出石荷州一家饲料厂使用含有致癌物质二恶英的工业用脂肪酸生产的饲料系幕后元凶,这说明可追溯机制对食品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二)事件发生后,政府在第一时间公开毒饲料化验结果,公布问题食品编号;

(三)“问题”食品出现后被迅速追回和销毁,以防止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损害。(作者:尚武 单位:中国驻德国经商参处)

篇2:德国市场监管

一、海尔简介

海尔集团(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600690)创立于1984年,20年来持续稳定发展,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海尔全球营业额突破1000亿元。2004年,海尔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品牌价值高达616亿元。

二、国际科学技术大环境

现代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中最火与和决定性因素,不仅直接影响企业内部的生产和经营,而且还同时与其他环境因素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影响企业的国际营销活动。目前科学技术的主要特征如下:

1、科学技术创新、转化和产业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原始科学创新、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的作用日益突出。

2、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群体突破的态势。

3、学科交叉融合加快,新兴学科不断涌现。

4、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的关系日益紧密。

5、国际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海尔能进入德国市场也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家电行业宏观环境及其他因素的推动

1、人口环境:我国人口众多,分布不均,各地收入差距也很大,导致市场的密集度和发展程度参差不齐,从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家电行业的持久发展,所以海尔急于开拓国际市场。

2、经济环境:随着中国加入WTO,为本国家电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广阔天地。加入 WTO 意味着大家可以在一个公平互利的竞争环境中发展,这对我国家电 企业的出口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3、品牌能力:海尔品牌的高知名度、良好的信誉、对用户的忠诚、能快速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真诚到永远”服务等良好形象,让用户感到物有所值的同时,也感到一种亲情的存在和精神上的享受。用户的价值由此得到体现,而海尔与用户之间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品牌客户关系形成,使海尔品牌赢得了广大用户的尊重和忠诚。

4、严苛的质量保障:“国门之内无名牌。要想成为世界名牌,必须在每个地方都成为本土化的国际化名牌。”海尔在创业之初就发出了让中国企业界振聋发聩的最强音。25年前的“砸冰箱事件”砸出了海尔人的严苛的质量意识,更成了中国家电史上里程碑式的烙印。海尔冰箱在德国市场经受住了一次次的严格检验。1993年,在《TEST》杂志对德国家电市场的进口家电的评比中,海尔冰箱以8个“+”号在受检的冰箱中名列质量第一名,海尔产品的经销商也日渐增多。1997年的德国科隆博览会上,海尔首次向12家欧洲经销商颁发“海尔产品专营证书”,是中国家电企业的第一家。

5、打造高端形象:2010年德国IFA展举行期间,位于3.1馆内的海尔展台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物联网家电、卡萨帝冰箱、三网智能电视等独创性产品成为整个展厅的焦点。业内人士分析,海尔产品的智能化、绿色化、厨电一体化和家电艺术化成为全球高端家电市场发展的趋势,呈现出与欧洲顶尖品牌对

垒高端市场的态势。众所周知,德国拥有以米勒为代表的高端品牌深受欧洲消费者青睐。在如今的欧洲商场,海尔已与“白色家电中的奔驰”米勒并肩而立,成为德国乃至欧洲消费者有口皆碑的“洋品牌”。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德国家电市场持续低迷,而海尔白电产品却逆势上扬。2009年9月,德国数据统计机构IFR对德国市场冰箱平均售价的监测显示:占市场主流的冰箱平均单价为746欧元,海尔冰箱排在第三名,平均售价为855欧元,高出行业平均售价,名列德国主流冰箱售价前三甲。

6、开拓海外市场: 然而,海尔远不止步于德国市场的成功,成为欧洲市场的当地国际化品牌,是海尔在欧洲的终极战略目标。在此战略目标的指引下,海尔开始打造“三位一体”的创新运营体系,已经全面进入了KESA、Media Market、Carrefour、Expert等欧洲主流渠道,带有海尔LOGO的家电产品已经遍布欧洲市场,这一切均得益于海尔“用户至上、创造需求”的理念。

7、迎难而上:号称全球最苛刻环保指令之一的欧盟环保令(ROHS指令)和欧盟W EEE指令构成了欧洲家电进口的“绿色壁垒”。在这样一个极为严酷的“欧洲标准”下,连苹果这样的电子巨头,都曾有不少产品被迫在欧洲撤市,但来自中国的海尔却依靠技术创新,逐步进入了欧洲高端家电市场。面对挑战,海尔并没有视其为“壁垒”,而是转化为产品升级换代的动力。从目前全球市场情况看,绿色、环保、节能成为最主要的消费趋势,而绿色经济也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中国家电企业必须积极进行产业化的低碳转型,以适应产品格局的变化。

8、政府政策扶持:即使抛开欧盟的法规约束,提高产品的能效水平和环保标准也有利于中国自己应对能源紧缺、气候变化的重要方面,而且中国政府对此也非常重视,近年来不断推出刺激措施鼓励企业为提高产品能效和环保水平加大投入和研发。这也为海尔进入德国市场奠定了很好的条件。

四、海尔全球化进程:德国市场成功源于战略先行

海尔集团欧洲公司与德国公司的总经理孙书宝经常穿梭于欧洲各国之间,这位学日耳曼语言文学出身的管理者对德国情有独钟。“德国是我们的战略重点之一。对于我们家电行业的企业来说,我们必须来德国,也一定会来德国。因为这是欧洲最大的市场之一,也是对我们企业最有帮助的市场。因此海尔投资德国是必须之举。”

海尔集团这个中国知名的家电集团虽然仅有26年的历史,但据2009年底世界著名消费市场的评估机构欧睿国际(Euro Monitor)的数据,海尔品牌以

5.1%的份额成为全球第一的白色家电品牌。2009年虽然全球经历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但是海尔在德国的销售额还是比2008年增长了 38%左右。这个发展迅速的公司于2006年在德国成立分公司。短短四年内,其销售额增长了5倍之多。从去年年底,海尔德国开始从白色家电逐步开拓棕色家电的业务。

海尔在德国的骄人业绩,与其市场战略密不可分。2006年开始,海尔集团开始在全球推行国际化品牌战略,希望在海外市场打出自己的品牌。同年海尔就在德国设立了分公司。因为德国市场的家电品牌以其出色的品质与技术著称。雄心勃勃的海尔便瞄准了这个欧洲最大的市场。他们的战略是先难后易,一旦真正进入德国市场,那么进入其他欧洲市场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是非常明智的策略。因为作为拥有8200万人口的德国是欧洲最大的消费品市场。德国充满活力的市场条件和并不昂贵的生活成本以及低通货膨胀率是推动消费者

不断消费的主要因素。尤其在家用电器销售方面,德国五年来一直保持持续增长。尽管全球经济危机,2009年的家电销售额为243.25亿欧元几乎与2008年(243.77亿欧元)持平。根据BITKOM的统计,德国家庭平均拥有家电产品的比例很高。因此这对主要生产家电产品的海尔集团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

在德国市场上,人们可以看到海尔的冰箱与众不同。海尔针对德国市场销售的三门抽屉式冰箱是其与德国当地设计公司一起合作进行的。设计公司对客户的要求进行了调研,从中了解到德国客户的需求与口味。他们开发的新产品确实使海尔的产品在德国市场上既符合市场需求,又独一无二。目前海尔的产品在德国逐步向中高端产品发展,而其质量与当地品牌的质量不相上下。海尔的成功主要是坚持了三位一体的战略,即坚持当地企划、当地调研与当地投入,并在当地销售,当地生产制造。正因为如此,他们的产品从设计和功能上都非常创新。

海尔在德国推行的当地化政策 起到了积极的效果。不仅在研发设计产品方面,在雇用员工方面,海尔也推行了本土化策略。海尔德国有近30名员工,只有4名中国人。尤其在销售、营销、售后服务以及财务这些方面,德国员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德国员工对市场更为熟悉,因此在这些领域更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进入一个新的市场首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充分的市场研究与详细的商业计划必不可少。其次人才是关键,要做好当地的企业必须找到一些真正符合公司需求的合适的人力资源。

五、海尔大事件——海尔冰箱挑战德国冰箱

海尔进入德国市场的冰箱,通过德国的认证,用了整整一年半的时间,通过认证之后,海 尔要进入德国市场,德国人认为日本冰箱都还没有进入德国市场,中国的冰箱他们信不过。后 来,海尔就把自己生产的冰箱运到德国,然后当面向 25 名德国经销商提出要求,把这 4 台冰箱 的商标揭掉,在这种情况下,你来挑一挑,能不能挑出哪一台冰箱不好,他们挑了之后,没有 看出有什么问题,海尔人再把这 4 台冰箱拿出来,告诉他们这 4 台就是青岛产的,你再来挑一 挑有没有什么问题,他们又看,没有问题,最后德国人当场签订了 2 万台的合同,这就是海尔 第一批进入德国的冰箱,也是整个亚洲地区出口最多的一批冰箱。德国的《TEST》(检测)杂 志每年组织一次对德国市场销售的进口家电的检查,在 1993 年公布的抽检结果中,海尔冰箱获 得 8 个“+”号,在受检冰箱中质量第一,比德国、日本、意大利的冰箱评价还高。海尔终于靠着 质优征服了高鼻梁、蓝眼睛的外国人。

参考文献:

《国际市场营销学》 张静中

《德国家电市场上的中国情结 海尔20年蜕变》

《海尔企业文化手册》

篇3:德国市场监管

2009年年底, 随着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三大评级公司在15天内先后下调希腊主权评级,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风暴开始酝酿。继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相继卷入这场风暴后, 主权债务危机全面爆发并逐渐蔓延整个欧洲。2011年6月, 意大利政府债务问题使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升级, 以上5个国家被标识为PIIGS五国, 成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重灾区。作为欧洲经济大国的德国虽然同样被报出政府负债占GDP比重逾70%, 已经超过《稳定与增长公约》中所规定的60%的红线。但是, 德国经济强势增长的势头使其成为解决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火车头”, 德国在向其他国家施以援手的同时, 也将其稳健的发展方式和严格的监管理念进行传递, 其中对保险市场的严格监管就是重要方面。

1 德国保险业在欧洲债务危机中的表现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德国出现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但在强有力的政策推动下, 德国经济在2009年表现出了较强的复苏能力。2010年春天在欧元区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虽然阴晴未定, 但德国经济却在2010年和2011年保持了稳定的恢复态势。受此影响, 德国保险业也在近两年表现出了较强的增长能力, 很好的克服了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冲击。

德国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在欧洲债务危机期间都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态势, 其中保险密度从2008年的2007欧元增长到2010年的2188欧元, 表明德国居民参加保险的程度不断提高;其中保险深度在经历了2006~2008年的下降后于2009年开始增长并于2010年达到了7.16%的高水平 (见表1) 。与此同时, 德国保险业的整合过程正在逐年推进, 主要表现在保险企业数量的下降趋势上。德国联邦政府监管下的保险公司数量在2005年时为632家, 到2008年进一步下降到607家, 到2010年末已经降至582家。企业的整合使少数大企业集团对市场份额的占有能力增强, 据德国保险业协会 (GDV) 统计, 2009年德国保险市场中前十大集团在人寿保险市场占据的份额为67.9%, 在人员伤亡、财产和意外伤害保险保险市场占据的份额为63.4%。

数据来源:GDV.2011 Yearbook The German Insurance Industry[EB/OL].http://www.gdv.de/yearbook/, 2011:58

2009年和2010年里, 德国人寿保单的增长量十分突出, 寿险保费收入的增加成为引领全行业保费增长的主要动力, 促使整个保险业在危机中仍能整体向好。德国保险业协会对所有会员的统计显示, 2009年德国保险业保费总收入为1714亿欧元, 同比增长4.2%;2010年保费总收入继续上涨到1789亿欧元, 同比增长4.4%。由于2009年和2010年保险业经历了快速增长, 2011年德国保险行业的保费总收入出现了小幅下降, 保费总收入为1767亿欧元, 同比下降了1.2%。2011年, 德国直接保险公司赔付的保险利益估计达到了1477亿欧元, 同比增长7%。导致赔付金额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过去几年和几十年的常规寿险合同到期, 已生效的私人医疗保险中医疗费用的增加, 以及人身、财产和意外保险中赔付的增加。

在人寿保险方面, 德国保险业的广义人寿保险既包括普通寿险, 也包括储蓄养老保险和年金。由图1可见, 德国保险行业近30年来的广义人寿保险保费收入总体保持稳定上升态势, 但增长率波动较大。2007年的保费收入增长率为2010年前的最低点, 仅为0.8%,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也只有1.2%的增长率。但是在2009年, 德国保险公司在广义人寿保险保费上的收入较上年猛增50.65亿欧元, 增长率达到6.6%。2010年, 寿险保费进一步实现7.1%的高速增长, 当年保费收入达到871.65亿欧元。2011年上半年, 德国广义人寿保险方面表现出两减一增的态势, 即新增加的保险量减少290万份, 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9%;德国保险公司在寿险方面的总收入减少417亿欧元, 较上年同期减少35亿欧元;保险金额大幅增加1250亿欧元, 较上年同期提高了5.5%。值得注意的是, 2010年上半年德国仅包含普通寿险在内的狭义人寿保险总收入是401亿欧元, 较上年同期减少了37亿欧元, 成为引致广义寿险收入减少的根源。德国保险业协会估算2011年全年的狭义寿险的业务量会较上年有轻微下降, 预期保费收入将为816亿欧元, 同比下降6.4%。

数据来源:GDV.2011 Yearbook The German Insurance Industry[EB/OL].http://www.gdv.de/yearbook/, 2011:11

在私人健康保险方面, 全部健康保险覆盖人群总数从2008年的864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881万人和2010年的890万人。2011年上半年, 德国全部健康保险覆盖人数新增5.4万人, 较上年同斯增长了21.3%, 参保人总数达到了895万人。2008~2010年间, 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数从937万, 增加到959万人, 追加保险人数从2098万人增加到2197万人。2011年上半年, 德国健康保险的保费收入为164亿欧元, 长期护理保险的保费收入为11亿欧元。同期, 德国健康保险赔付的保险利益为112亿欧元, 赔付的长期护理保险利益为3.8亿欧元。2011年末, 德国健康保险赔付的保险利益将达到224亿欧元, 同比增长5.4%;长期护理保险赔付利益将达到7亿欧元, 同比增长7.3%。在人员伤亡、财产和意外伤害保险方面, 市场范围内的综合成本率在2011年预计提高1%, 从而达到97%, 这意味着精算净利润将实现两年来的首次增长, 从约9亿欧元增加到约15亿欧元。推动该类保险收益在2011年实现收益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汽车保险, 其中无论是新签合同还是已有合同都表现出了较强的增长态势。在再保险方面, 2009年德国专业再保险公司的保费总收入为407.4亿欧元, 其中所占份额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人寿保险 (30.5%) 、火灾保险 (14%) 和汽车保险 (12%) ;当年损失率总计为62.9%, 损失率排在前三位的单项险种分别是信用与担保保险 (101%) 、一般责任保险 (100.7%) 和健康保险 (78%) 。2010年德国自然灾害较2009年大幅增加, 相应的保险索赔数量达到近30年来的最高点, 导致德国再保险市场的条件难以改善, 但直接保险公司希望利用特殊的再保险解决方案来改善其资本基础的需求仍然较高。

保险公司是德国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 它们的投资方向多为长期性投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倾向于投资商业地产和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和商品等实体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 除健康保险投资收入稳定增长外, 其他德国主要险种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都曾在2008年和2009年出现下滑, 但在及时调整后均于2010年重新表现出了较好的增长态势 (见图2) 。2010年, 德国保险业的投资组合达到了12560亿欧元, 较2009年增长了3.6%, 在过去的20年中增长了近3倍。投资债券是保险公司投资组合中的重点, 其在2010年末达到了9894亿欧元, 占全部投资组合的78.8%, 近5年来保持了连年增长的势头。投资组合中的股票投资在近5年中持续减少, 其总额从2006年的1017亿欧元减少到2010年的418亿欧元, 所占份额也从8.8%降至3.3%。此外, 参与利益和房地产投资在德国保险业近5年投资组合的份额中基本表现出平稳微降的趋势。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使PIIGS五国重新募集资金的条件不断恶化, 为了控制危机深化, 欧洲中央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盟成员国共同做出了努力, 其结果之一就是利率被人为的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上以提振银行部门, 但是这种做法却加剧了保险公司的利率损失。据德国保险业协会估算, 低利率将导致德国保险业在2009年和2010年的再投资和净投资收益损失40亿欧元, 而且这一损失可能在2011年进一步扩大。

数据来源:GDV.2011 Yearbook The German Insurance Industry[EB/OL].http://www.gdv.de/yearbook/, 2011:63

2 德国保险监管对欧洲债务危机的应对

2.1 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后德国的应对概况

欧洲债务危机发端于金融市场, 因此加强金融监管以降低已经或可以预见的风险就表现得尤其重要。德国在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初期曾一度对施救其他国家表现消极, 不仅对国际社会的呼声置之不理, 甚至以强硬姿态建议希腊退出欧元区。但随着危机的逐渐恶化, 德国自2010年5月开始转变以往态度, 积极承担“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分摊份额并响应有关国际组织关于救助希腊的倡议。此后, 德国积极参与债务危救助安排, 并且在财政政策和金融监管等方面力推“德国模式”, 成为解决欧洲债务危机的领导者。

推行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是德国主导欧元区国家进行改革的重要方面, 因为德国认为欧洲从货币联盟向财政联盟过度的停滞是导致主权债务危机产生的根源。随着对待希腊债务问题态度的转变, 德国提议欧元区国家重新审视和适当修改1997年通过的《稳定与增长公约》, 以保证该公约能够在欧盟各成员国充分贯彻执行。同时, 德国希望将本国严格的平衡预算法推广到欧元区国家, 来弥补《稳定与增长公约》在防止欧元区国家财政恶化方面的乏力。可以看出, 德国正在推动成员国借债务危机谋求欧元区财政统一, 并且在统一的过程中尽量向德国模式靠近, 从而维持欧元区的稳定。

德国在力促成员国改革财政政策的同时, 还积极推动各方关注并解决金融监管的不足。德国及其他欧元区成员国首先要求加强对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 重新审查这些机构的评级方法和发布方式, 同时提议建立新的、独立的、非盈利性的国际评级机构, 以排除政府因素对信用评级机构的影响。为了抑制国际投资的恶意炒作和投机行为, 德国提议欧元区成员国联手加强进行金融监管, 主张共同禁止裸卖空交易和信用违约掉期交易等行为, 并要求对涉嫌加剧希腊债务危机的国际金融机构进行调查和必要的法律制裁。此外, 德国还对本国金融监管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改变, 向其他国家推行对银行、保险和证券三大行业的一体化监管模式。

2.2 欧洲债务危机中德国保险监管的应对措施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伊始之际, 2008年1月1日德国就开始正式实施了重新修订后的《保险合同法》, 新法案强化了保险人和保险中介对投保人提供咨询和信息的义务, 也进一步明确了投资人的责任与义务, 并将电子文本形式的合同纳入了法律内容。新的《保险合同法》使德国保险市场更具透明度和竞争性, 也强化了保险监管的执行能力。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后, 德国又对被视作保护保险业根基的另一部重要法案——《保险监管法》进行了修改, 以保证新的欧洲偿付能力Ⅱ (Solvency Ⅱ) 指令能够以法律形式被确定下来。欧盟偿付能力Ⅱ指令是欧盟委员会于2007年夏天推出的一项保险监管改革, 改革的初衷是弥补之前偿付能力Ⅰ对保险公司面临风险的反映能力的不足, 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对欧盟内部保险公司进行统一的偿付能力管控, 使得保险监管部门能够更全面的掌握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2011年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 (BaFin) 两次组织召开了以“偿付能力Ⅱ——当前的新发展” (current developments) 为题的会议, 提醒国内保险行业为即将实施的偿付能力Ⅱ指令和进一步融合的欧盟保险市场做好准备。偿付能力Ⅱ指令原定于2012年末实施, 因此进入2012年后德国先后于3月和7月对《保险监管法》进行了修改, 使其与偿付能力Ⅱ进一步衔接。

同时, 德国政府正在计划改革金融服务行业的国家监管体系, 其中对保险业的独立监管体系将被保留下来, 同时将对该保险监管体系进行进一步审议。在保险监管体系中, 信息的完整和有效传递是进行合理监管的前提, 因此德国设计了一个理想化的标准报告系统, 使企业中的分散信息可以及时汇总并传递给相关监管机构 (见图3) 。在这个标准报告系统中, 保险企业的个别信息数据首先汇报给联邦金融监管局, 后者将整合好的综合数据分别向两个方向传递:其中的一个方向依次是传递给德意志联邦银行和金融稳定委员会;另一个方向是依次传递给欧洲保险和职业养老金管理局、欧洲中央银行和欧洲系统风险委员会。这两个方向的信息传递并不是分割的, 相关监管机构会对各自获得、整理和分析的综合数据进行共享, 例如德意志联邦银行还会将综合数据传递给欧洲中央银行。

资料来源:GDV.The positions of German insurers 2012[EB/OL].http://www.gdv.de/2012/, 2012:12

作为德国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 保险公司的投资活动始终在联邦政府和监管机构的管理之下运行。欧洲债务危机期间, 德国监管机构更是加强了对保险公司的关注, 监管部门通过制定一系列定量和定性的规则来监管保险公司, 以确保保险公司能够履行相应的义务。保险公司的投资活动必须遵守五项一般投资原则, 即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混合性和多样性。由于德国保险公司长期使用风险管理体系来管理它们的投资, 而且每个公司都会调整投资结构来适应个体风险容忍度, 所以德国保险公司能够在经济环境不稳定时期表现出其应有的价值。在德国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中, 压力测试越来越被视为不可缺少的一项考察, 它被专门用来模拟资本市场不利变动对企业风险承受能力的影响, 其测试结果也会每年向监管单位承报。压力测试的原理是基于保险公司的年末资产负债表来推测其在接下来一年年末前的资产与负债变化情况, 进而判断保险公司是否有充分的风险缓冲机制来承受推测出的各种各样的冲击。除了模拟利率、房地产风险外, 德国的压力测试还将账户信用风险纳入其中。以往, 德国保险企业中就鲜有不能通过压力测试的企业, 特别是在人寿保险企业中, 其通过压力测试的比率达到了100%。

德国保险监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保险公司在任何时候都能兑现其给予客户的承诺, 因此消费者是有效监管的获益方。同时, 由于监管可以确保没有哪一个公司可以从违规中获得优势, 从而维护保险市场的竞争环境, 因此德国的保险公司本身也对监管持拥护态度并积极发现和排查可能存在的风险。其中, 有代表性的一项活动就是近年来德国保险公司对保险欺诈行为的积极防控。据德国市场研究公司GfK在2011年完成的一项关于德国金融市场的研究显示, 保险欺诈行为在德国是一个非常显著的灰色地带。据GfK统计, 所有受访人员中有20%的人认为保险欺诈是微不足道的罪行, 4%的家庭公开承认在过去5年中曾有过保险欺诈行为, 不低于11%的受访者不愿意对过去5年中是否有过保险欺诈行为的问题进行答复。这一现象的潜在危害是, 许多人还没有意识到保险欺诈已经对被保险人的利益产生的危害, 于是德国保险公司对此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并积极开始行动打击保险欺诈以保证广大被保险人的利益。德国保险公司首先加强了员工培训工作, 通过提高员工的专业化水平来发现可疑的索赔。同时, 德国自2011年4月1日起建立起了一个新的线索与信息系统, 用来帮助保险公司规避保险欺诈和更有效的检测风险。由于该线索与信息系统的建立与信息保护当局进行了密切合作, 所以做到了在满足数据保护法律相关要求的同时也能够以透明的方式面向广大消费者。

2.3 未来德国保险监管的调整方向

未来德国保险监管的调整方向具有不确定性与确定性并存的特征。不确定性体现在一系列对欧洲偿付能力Ⅱ指令的修改意见迫使其具体实施时间被一再推后至2014年1月1日, 而在过渡期间欧盟保险公司仍要向监管部门报告偿付能力Ⅱ指令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所以该指令仍有进一步修改的可能性, 因此包括德国在内的欧盟保险监管部门仍面临许多不确定性。但是, 虽然欧洲偿付能力Ⅱ指令的具体实施时间仍有不确定性, 该指令的实施已是大势所趋, 因此强化监管是未来德国保险监管发展的确定性表现。偿付能力Ⅱ指令的数量性要求、质量性要求和信息披露要求对德国保险业监管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 这虽然有利于最大程度保护消费者利益, 但也加重了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 特别是降低了中小保险公司的竞争压力。因此, 德国保险监管部门未来在加强监管的同时, 也将对不同规模保险公司的要求予以区分, 从而保证中小保险公司利益。对于那些适用于偿付能力Ⅱ指令的保险公司, 德国监管部门将严格按照指令要求进行监管, 并进一步完善集团监管规则;对于那些不适用于偿付能力Ⅱ指令的小规模保险公司和死亡丧葬保险公司等, 德国监管部门将沿用偿付能力Ⅰ指令的要求进行管控;对于企业养老年金, 德国监管部门将在提高年金组织结构的透明性、权责划分的明确性和内部经营管理的体系性等方面加强监管。

3 德国保险监管对中国的启示

欧洲债务危机期间德国保险业的稳定发展, 得益于长期以来对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 也得益于危机期间监管力度的适时调整与加强, 这些调整、应对与改进措施为中国保险监管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3.1 以完善的法律制度规范行业行为

中国自2003年启动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建设工作以来, 用4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的构建, 使保险业监管制度得到了大幅度完善。近年来, 全球金融改革的日益深化和中国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对中国保险市场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了与国际保险监管制度接轨以及提升中国保险业的国际地位, 中国保监会于2012年6月推出了《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建设规划》。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的建设可以借鉴欧洲偿付能力Ⅱ指令的经验, 尤其应借鉴德国保险业对偿付能力Ⅱ指令的适应性调整。例如:面对保险业发展的诸多新情况和偿付能力Ⅱ指令的新要求, 德国近年来多次及时对《保险合同法》进行大规模修改, 从咨询、告知、赔偿、分红、追偿和解约等方面做出了更具透明度的调整, 更好地保障了保险人和投保人的合法权益。因此, 中国保险监管应借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建设时机, 完善法律制度, 使保险市场活动能够做到更全面的有法可依。

3.2 以科学的信息化手段服务保险监管

保险监管是对数据和信息依赖性极强的一种监管, 可靠的数据基础和信息平台是监管机构衡量风险的必要条件。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期间, 德国监管机构为了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传递的有效性, 设计了更具开放性和交叉性的信息系统, 使各级监管部门可以更多的掌握数据与信息, 为监管提供合理依据。同时, 可靠的信息系统也为保险公司规避保险欺诈提供了专业化手段, 有效降低了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因此, 中国保险监管在改革过程中应注重信息化手段的引入, 增强数据共享能力和信息透明度, 从而提高监管效率。

3.3 以分类监管保障市场竞争活力

德国保险监管以严格著称, 但为保证中小保险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营利能力, 保险监管部门也为这些企业设计了相对宽松的监管标准。例如, 德国保险监管部门未来将以偿付能力Ⅰ指令要求来监管那些不适用于偿付能力Ⅱ指令的小规模保险公司和死亡丧葬保险公司等, 从而降低了中小保险企业的经营成本, 增强了市场的竞争性, 保障了市场活力。中国在2010年出台了《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分类监管暂行办法》, 明确了对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分类监管办法, 是分类监管体系建设的又一步跨越。但是, 中国中小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和营利能力仍然有限, 偿付能力补偿压力较大, 差异化与专业化发展能力不足, 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借鉴德国保险业分类监管的方式, 中国可以对中小保险公司进行适度的监管放松, 降低这类企业的经营成本, 增强其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 保障市场竞争活力。

总之, 德国保险市场一贯坚持的严格监管和在欧洲债务危机中的适应性调整使其在外部经济不甚理想的环境中仍然保持了健康、稳定的发展, 其在法律制度建设和信息化与分类化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摘要:德国保险市场一贯坚持的严格监管和在欧洲债务危机期间的适应性调整:如及时修订法律规范、改革和加强监管体系、引入信息化手段等措施, 使其在外部经济环境不甚理想的条件下仍然保持了健康、稳定的发展, 其在法律制度建设和信息化与分类化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关键词:欧洲债务危机,德国保险监管,应对措施,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GDV.2011 Yearbook The German Insurance Industry[EB/OL].http:∥www.gdv.de/yearbook/, 2011:8~60, 59

[2].罗湘衡.改革经济结构力推“德国模式”——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的德国[J].当代世界, 2011, (12) :45~47

[3].史剑.德国保险监管机制的借鉴与启示[J].福建金融, 2009, (10) :51~54

[4].BaFin.BaFin Quarterly Q4/11[EB/OL].http:∥www.bafin.de/DE/Startseite/startseite node.html, 2011:10

[5].许闲.德国再保险监管体系[J].中国保险, 2005, (11) :61~64

[6].许闲.德国保险监管法修订在即[N].中国保险报, 2012-07-23, (006)

[7].GDV.The Positions of German Insurers 2012[EB/OL].http:∥www.gdv.de/2012/, 2012

篇4:德国食品安全监管招数多

监管制度细致入微

德国在食品安全方面制订了林林总总、细致入微的法律法规,各项法律法规互为补充,涵盖了食品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的所有环节,构成了强大、健全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质量标准、技术规范和管理准则。其中,《食品和日用品管理法》是德国食品安全的核心法律,它的宗旨是全面保护消费者利益,使其健康免受食品、烟草制品、化妆品和其它日用品的危害。与之相配套的《食品卫生管理条例》则具体详细地规范了食品安全的各个方面。《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方案》则用岗位责任制的方式对食品检查和生产流程中的安全隐患予以预防检查。还有针对肉类和肉制品、鱼和瓣鳃纲动物及其产品、奶和乳制品、蛋和蛋制品的各种管理法规和条例。

职能整合、统一管理是德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显著特征。为对全国的食品安全统一监管,德国设立了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和联邦消费者保护和食品安全局两个机构,各州、大区和市政府也都设立了负责食品安全的监管部门,从而形成了全国统一的监管体系。联邦消费者保护和食品安全局对联邦、各州执行政策法规进行协调、风险危机处置等。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对食品安全、动物技术、植物基因进行检验和科学评估,为制定法规、标准提供基础数据。

实行农场到餐桌全程监控

德国相关法律规定,食品生产加工者、饲料生产者和农民对食品安全承担基本责任。违法者不仅要承担对于受害者的民事赔偿责任,而且还要受到行政乃至刑事制裁。

德国的食品安全监管特别强调从“农场到餐桌”的整个过程的有效控制,要求农民或养殖企业对农产品生产、饲养牲畜的详细过程进行记录。以牲畜饲养者为例,必须记录包括饲料的种类及来源、牲畜患病情况、使用兽药的种类及来源等信息并妥善保存。屠宰加工场收购活体牲畜时,养殖方必须提供上述信息的记录。屠宰后被分割的牲畜肉块,也必须有强制性的标识,包括可追溯号、出生地、屠宰场批号、分割厂批号等内容,以便追踪每块畜禽肉的来源。

德国对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方面的要求相当严格。以屠宰场为例,其各个场所,即使是卫生间都有严格的卫生标准规定;不同的车间有不同的消毒标准和温度控制,以保证肉制品在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变质;对加工后肉类的排放,以及追溯码的打印、运输车辆及运输时间等各个环节也都有相应的规定,以确保各个环节的安全性。

食品检查官员经常轮换

篇5:德国市场监管

德国包装机械制造厂商和设计部门近年为适应客户这些要求采取了如下措施:

提高流程自动化

采用电脑控制设计几年前,自动化技术只占包装机械设计的30%,现在已占50%以上,大量使用了微电脑设计和机电一体化控制。包装机械自动化设计有以下两个主要特点:

第一,每个机械手均由单独电脑控制,一台包装机械为完成复杂的包装动作,需由多个机械手完成。完成包装动作时,在电脑控制的摄像机摄取信息和监控下,机械手按电脑程序的指令完成规定动作,确保包装的质量。

第二,具有对材质及厚度的高分辨能力。在包装过程中,包装材料的厚度及材质变化不易为人眼所辨别,所以在设计包装机械时常采用由电脑控制的摄像机和探测器来分辨包装材料厚度及材料的变化。摄像机现已发展到能自行检查和辨别摄取的图片,并在显示屏上显示。目前,机器在加工时转速是不能变的;今后应根据材料的变化经辨别后能改变转速,从而控制在最优化状态下工作,以最短时间完成包装工序,并且实现自动清理、自动消毒和自动清洁。

寻求提高生产率途径降低工艺流程成本

德国包装机械,尤其是饮料、啤酒灌装机械和食品包装机械,具有高速、成套、自动化程度高和可靠性好等特点。其饮料灌装速度高达1200瓶/小时,香烟包装12000支/分。提高机器转速是一个复杂问题,速度越快,单件生产成本越低,但厂房使用面积随之增高。另外,电动机速度也是有限度的,所以不能想多快就多快。一般而言,转速提高15%~20%,就将带来一系列复杂问题。

提高生产率除提高转速外,还可从另外的渠道设法解决:

一是采用连续工作或多头工作方式。包装机械工作方式有间歇式和连续式,设计时,应争取设计成连续式工作,也就提高了生产率;一台设备内也可有多条生产线生产,生产同一产品或几种不同产品,但必须提高可靠性。

二是降低废品率,提供故障分析系统。废品给生产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不仅产品损失,也有材料损失。因此要尽量大幅度降低废品率;包装机械出售时还应为维修服务提供故障分析系统,即进行模态分析寻找故障,或通过Inter网进行远程诊断,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要。今后要使包装机械进一步智能化,即设备自己寻找故障,自己去解决故障,以降低废品率及故障率,使正常的生产率得以提高。

篇6:德国市场监管

——磐安农村文化市场监管的主要做法

一、发挥乡镇文化市场监督员作用

乡镇文化市场监员队伍由各乡镇的文化员和广电员组成,较好地解决了执法大队人员不足、乡镇路远等监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成为文化市场执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在文化经营户经管和大棚演出监管方面,乡镇文化员发挥了积极的监管作用,能在第一时间内处理大棚演出、交流集会地摊游商等流动性经营者违法行为。

广电员主要是协助处理关于农民擅自安装和使用地卫设施行为,能发挥本地广电员人员熟悉、广电业务熟悉的作用。在2009年和2010年我县整治地卫设施工作中,由于乡镇广电员工作积极,许多农民在广电员的政策解说下,能自行拆除地卫设施,效果明显。

具体操作:

1、关于网吧有未成年人。如果是未成年人未上网,只是走进网吧转转、看看,情节不严重的,就责令网吧业主劝未成年人离开网吧。如果有未成年上网,但由于农村家庭无电脑,而其上网的内容是查分数、查学习方面的数据,建议网吧管理人员加强上网内容的监管,做到定人(有成年人在旁监管)、定机(用在管理人员视线内的电脑)、定时(学生考试结束期间)、定内容(非游戏等娱乐内容)。如果是未成年娱乐上网,则建议由当地文化监督员与执法大队联合查处。

12、关于广电地卫设施。常规的监管、巡查以广电站的监督员为主,对整治村的地卫非法安装户,要求广电台出面,先宣传合法有线电视的政策,尽量让农户自行拆除非法安装的地卫设施。对不听政策措施,仍不肯自行拆除擅自安装的地卫设施,由执法大队与监督员一起,发《责令期限改正通知书》,明确告知违法的法律后果。期间,由监督员上门做思想工作,一般农户能自行拆除非法安装的地卫设施。对逾期不改正的少数用户,立案查处。立案调查取证阶段,由当地监督员协助进行。

3、关于农村大棚演出。对持证并经我局审批的演出,当地监督员在场实地监督观看。对持证但未经我局审批的,原则上不予以演出。但已经演出,且内容健康,无安全隐患的,在场实地监督观看。对无证演出或内容不健康的演出,到场制止。不能制止的,报告执法大队协同制止演出。

4、关于无证游戏机。当地监督员发现有无证游戏机或老虎机,督促机主撤离机器。对督促、劝告不听的,报告执法大队查处。

5、关于歌舞娱乐场所。由当地监督员协助进行日常监管,及时处理日常发生的常规事务性小问题,监督重点放在消防安全上。监督员参与执法大队组织的安全生活检查,并负责检查后关于安全生产隐患整改和督办。

6、关于农村集市文化市场监管。我县乡镇农村集镇的集市多,物资交流会多,这期间的文化市场相对繁荣,文化产品也较为丰富,流到市场的非法文化产品也相对集中。为此,集市期间文化产品及文

化内容的监管,是当地监督员的监管重点。对集市中出现的一般、轻微、危害不大、规模较小的游商、地摊,由当地监督员责令改正、拆除、下架、撤摊等。否则,由执法大队进行收缴、查处。

二、发挥农村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作用

我县农村义务监督员主要是由退休老教师和在校教导主任组成,能较好地发挥老师监管本地区学生的优点,监管的重点放在网吧。在下乡执法中,我队也经常邀请义务监督员参加,在联合巡查中讨索监管经验。

目前,由于我县农村网吧等文化市场不景气,义务监督员的监督压力减轻,我县文化市场出现的问题较少,参与监督、联合检查的次数比往年少。

三、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检查

对持证网吧的监管,我们联合公安局、当地派出所和当地乡镇,开展联合执法检查。

对无证电子游戏、歌舞娱乐场所的检查和查处,我们联合工商、公安和当地乡镇开展。

对涉嫌色情的大棚演出,我们联合当地派出所进行联合取缔。对乡镇交流会期间的无证书刊、无证音像的查处,主要联合当地工商和当地乡镇开展。

对黑网吧的查处,主要联合工商部门开展。

四、开展错时执法检查

通过采取五加二(正常上班加周六日)、白加黑(白天与晚上)、节假日或重要时间节点例行检查等方式,确保我县农村文化市场平安与稳定。

五、抓住工作重点

乡镇集市、交流会期间,重点抓地摊和游商的监管,同时关注大棚演出活动。

暑假和寒假期间,加强对农村网吧市场的监管。

学生开学前,重点监管出版物市场,主要是学生教材教辅、工具书等出版物的检查,打击针对农村中小学生的盗版行为。

学生上学期间,重点做好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主要整治电子游戏、出版物等市场。

磐安县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

上一篇:给全市领导的一封公开信下一篇:世界无烟日 四、一班国旗下讲话李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