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风光小学优秀作文

2024-04-13

田园风光小学优秀作文(共18篇)

篇1:田园风光小学优秀作文

星期天,爸爸带我去感受田园风光。

到了乡下的时候,映入眼帘的就是小溪,像一面镜子,而城里的小河虽然比小溪大,但是小河就像一面黑乎乎的镜子,没有乡村的小溪清澈。再接着就是绿绿的树木,那一颗棵像一位位站岗士兵一样站立着眺望远方。再接着就是一座座的高山,一眼望去,全是一片碧绿,这些三一座连着一座,不知有多少座连在一起,不知要几天能走到尽头。

到了那里,我闻到了新鲜空气,这些空气比城里的空气新鲜多了,乡村的空气币城里那些污染过的空气好上好几百倍!田里辛勤的水牛辛苦的在田里耕田,农民伯伯也很辛苦的耕田。乡下的房屋有些是两层,有些是三层,有些是四层。

时间飞逝,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正当我们被这美丽的景色陶醉时,肚子就闹起“空城计”了,我和爸爸急忙到乡村找东西吃。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我和爸爸终于找到了饭馆,找到就马上跑进去点菜吃农家菜了。吃农家菜时,我和爸爸都是津津有味吃农家菜。吃完之后,农家菜还是让我们回味无穷,真想再进去乡村,可是肚子都已经变成大气球了。

回到家时,我心里下次一定再去乡村,乡村可真美丽啊!

篇2:田园风光小学优秀作文

在路上,我没再看见有一大片一大片金黄的油菜花,它们都凋谢了,只剩下一大片的桔杆。过了好一会,我们才看见房屋,有两层的也有三层的.,但它们都有一个大院子,里面种了胡椒、茄子、柿子树、桂花树~~~应有尽有!

不一会,我就看到了农田,里面种满了青椒、菠菜、白菜等等。

农民们也在田里播种,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还是继续在田里播种。多么朴实的农民呀!

向前走了一会,一番美丽的画卷在我面前张开:远处的屋顶上,田野上,仍在播撒着轻柔的阳光,带来无限的惬意。水面上的波纹打着转儿,它们也准备回家了,柔柔的溪水声从远处传来,由远而近……

篇3:田园风光小学优秀作文

上海市闵行区田园外语实验小学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每年举办历时一个月的读书节。本届读书节活动以“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为主题,通过跨项目设计,利用校内外资源,融合科技、信息、美术、摄影等元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体验分享的多维平台,进一步营造了书香校园氛围。

在读书节上,学生们共享好书,参加好书推荐分享会、聆听作家主题讲座。学生还通过自学与合作,探索了许多跨学科的创新项目。例如,“好书推荐人气王”微课展评:由学生自己录制好书推荐视频,经过校园微信平台投票,产生“人气王”。信息化的传播方式使分享更加直观快捷。“播下春天的希望”种植活动:由科技组制作播种和培育指导微课,美术组负责指导各年级利用废旧物品制作DIY花盆,引导学生了解植物习性,亲手播下春天的种子。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种植日志,低年级绘本式记录童趣十足,中高年级的日记配图感情真挚,走廊俨然成了种植园,师生们都忍不住驻足观赏。“记录萌动的春景”系列活动:由我校气象社团的学生制作“春天里的节气”微课,帮助大家了解中国悠久的农耕文化。“师生春景摄影”活动,用照相机记录美丽的春景,用简短的文字表述影像世界,用美丽的摄影作品装点校园,使春天定格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春天万象更新、万物复苏,田园外语实验小学以“读书”开启校园四季新生活,以跨学科项目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经历,激活每一个个体的探究和参与热情,实现“让每一个生命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办学目标。(赵文)

篇4:田园风光小学优秀作文

“田园”是一个诗意的借喻,表明“田园德育”以自然教育为依托。充分体现教育的人文性、开放性、主体性、自由性。具体说来,“田园德育”是以儿童原始生命力的激活为前提,以开放为条件,以田野(自然)为源泉,以温情为纽带,以生活为根基,全面提高农村儿童思想道德素质的现代农村儿童德育实践活动。

我们坎山镇地处农村,有着广阔的活动空间,有着纯朴的人文风情,针对这一实际。我们着眼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依托“田园文化”开展田园德育,以体验田园乐趣为载体。努力为学生搭建体验的平台,让孩子去感受、去领略、去体验作为农家孩子的快乐,体验童年的田园乐趣,强化学生道德实践、德育体验,使学生自觉地将规范性的思想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一、创设良好的“田园德育”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良好的环境能促进学生与田园德育实践活动的积极互动,能让每个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都感到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自信心。

1,以民主、平等、开放为基点。创设与“田园德育”相适应的大环境

“田园德育”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角色更为重要。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人际环境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体验的前提。

放开学生手脚——“田园德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宽广、自由的活动空间,以及广阔的活动背景。在活动中,教师不作过多、过细、过于整齐划一的限制与规定,不对学生指手画脚,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去思考体验,去探索实践。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畅所欲言,积极尝试,进而在尝试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以培养学生对田园活动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保护学生自信——“田园德育”活动注重学生的亲历与体验。为此。活动中,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与行为。看重学生活动的过程,不轻易评价学生的活动成果。允许学生犯“美丽的错误”,用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地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努力使每个学生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其自信心。

2,以野趣、自然、朴素为风格。创设与“田园德育”相适应的外环境

走进校园,绿草成茵,树影婆娑,淳朴的建筑和环境相映成辉。形成了一道和谐、恬静、充满生机的校园风景线。我们对校园环境进行重新的布局、规划和整修,创设了“小小农庄”、“小木屋”、“农家小屋”等,使孩子与自然贴得更近。

春天,孩子们种上棉花、玉米,忙忙碌碌地过了一个播种节;夏天,孩子们拿起小铁楸。播上花生。种上向日葵、大蒜,体验了粒粒皆辛苦;秋天,孩子们采花生、摘棉花,品尝劳动果实,过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丰收节;冬天,孩子们剪荠菜,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

教室里,我们设立班级“生物角”。一些原本不起眼的自然弃物,在这里成为艺术想象和审美创造的重要素材,枯枝落叶、老根干草、怪石瓦片……无一不是宝贝,在老师的构思和孩子们的遐想中变化无穷,把活动室、走廊、门厅、橱柜装点得生机盎然,富有情调……

二、开发丰富的“田园德育”赞源

“田园德育”实践活动所涉及的范围和领域是极其广泛的,我们所能够选择的内容和主题更是无从下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和心理需要出发,寻找他们所喜欢的、感兴趣的,作为活动的突破口。

调查访谈——我们让孩子们以童年田园趣事的挖掘者、发现者的身份,以小记者的身份,通过调查、访谈等探究形式。从长辈的记忆中,挖掘、发现儿时快乐的田园生活。

探寻发现——只有童心才能读懂大自然的语言。把孩子们带到田间、野外、山边、溪旁,观察农作物,捏几个泥人,捉几条小鱼,孩子们玩得挺起劲,忙得不亦乐乎。这其中,他们自己会发现、创造许多有趣的、有意思的事儿。收集物品——在农民家庭的角角落落,你会惊喜地发现许多具有田园特色的物品:斗笠、草鞋、钓鱼竿……它们积满了灰尘,却掩盖不住上面无穷的田园气息,是日园生活的最好见证。我们动员师生将挖掘过程中发现的、承载着昔日田园欢笑的物品,收集起来,专门置放于学校的“农家小屋”,作为体验探究田园德育趣的媒介、载体。

资源整合——我们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对师生共同挖掘收集、探寻发现的田园德育活动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整理、梳理,深层次挖掘有意义、有意思的农村田园德育资源。为进一步开展活动打下基础。

三、设计精彩的“田园德育”活动

我们身处农村,对田野有特殊的感情,可开发和利用的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在活动设计和开发中,如何做到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呢?

1,关注学生发展

“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活动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在活动开发的过程中。首先应该确立的实际理念就是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学生发展是实践活动开发的具体着眼点和最终落脚点,或者说,实践活动的开发设计要“目中有人”。

例如。在设计《蚂蚁》活动方案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分成《跟踪一只蚂蚁》和《蚂蚁的食物》两个板块来设计。第一个板块是先初步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及住所,培养学生耐心、仔细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态度。第二个板块是深入地了解蚂蚁的食物,在培养耐心仔细的行为习惯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研究兴趣。有了第一阶段的学习,很容易就促进了第二阶段的学习,从而达到发展的目标。

2,关注回归生活

当代学习理论表明,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切联系时,才是有效的。因此,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就有意识地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向生活,让学生在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中去“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时值秋天,我们感受着秋天的落叶,触目可及秋天的信息。而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就是秋天的落叶,秋天的果实。因此,“寻找秋天的落叶”、“寻找秋天田野忙碌的踪影”出现在活动方案中。采一片落叶,做一枚精美的书签;乘着秋风,在暖阳中欣赏田野的丰收美景;最畅快的事还要数品尝秋天的水果,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水果拼盘,累了吃一些水果,再继续设计,直到满意为止。

3,关注探究实践

中国古训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说法。这种说法强调的是活动、实践、躬行对于知识领会与掌握的意义。田野是非常理想的实践之地,许多农村的孩子已经淡泊了农村的概念,他们的生活日趋城市化。现在,我们重新让孩子走进田野,亲历田野生活。“参观农民的劳动工具”、“调查主要病虫害防治办法”,跟随父母到田间劳作,回校后作一份全校师生浪费粮食状况的调查,发出“爱惜粮食”的倡议等。这些实践活动让孩子体验到了劳动的喜悦,更为他们以后开发好田野,建设家乡打下了精神基础。

篇5:田园风光小学作文

田野里,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像金色的海洋,引来了许多花蝴蝶和蜜蜂。田野间还有种许多蔬菜,比如:青瓜、青菜、南瓜……接下看到的就是红如火、青如玉的辣椒了,辣椒一个个整齐的排好队,站立在枝杆上。农民伯伯在辛勤的耕种,直到黄昏,干完一天农活的农民伯伯才扛着锄头回家。

山林中,微风吹过,柳树扭动着腰枝,跳起了舞,可真美啊!山林中有一片竹笋,在几场春雨过后,常常会看见许多嫩笋成群结队的从土里探出头来。林中还有一个湖泊,湖水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在阳光的照射下,微波粼粼。

一来到草地上,就听到孩子的欢声笑语,他们有的玩跳房子,有的在草地上摔跤,有的跳绳,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强,简直是一个天然运动场。

篇6:田园风光小学作文

早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空气是那么的清新,也有鸟儿在枝头唱着欢快的歌声,真是清香袅袅。花朵上的露珠晶莹剔透。人们被公鸡的叫声从梦中吵醒了。

中午,太阳照着大地,骄阳似火。小狗吐着舌头,知了也在树枝上叫着:“知了、知了、知了…… ”地叫着。孩子们在小河里嬉戏,打水仗、玩皮球。还有一只大鸭子在河里率领一群小鸭子在学习浮水。也有妇女们在捣衣,鸭子们见了丝毫没有害怕的样子。

马上就到了黄昏,太阳照得小河,好似穿上了一件彩色的服装,晚霞好似火烧云啊!远远望去有的像小狗,也有的像只鸭子,还有的像只大狮子。鸟儿们归巢了,农民也回家了。这时村子里的院子里升起一缕缕烟雾。一阵微风吹来,还裹着香喷喷的腊肉味,真香呀。眼前的景象仿佛使我置身于梦幻般的童话王国,令我陶醉。该到吃饭的时候了,我们把餐桌搬到房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了,吃完饭,我们又踩着乡间小路去散步……

晚上,月亮又圆又大,星星眨着眼睛,家家户户都开着灯,从远处望去就像一片萤火虫在空中飞翔,美丽极了。

篇7:田园风光小学作文

走进这美丽的农家乐,第一眼映入我眼帘的就是那一大片一大片的雪白的玉兰花,真美啊!玉兰花有的全开了,露出了黄色的花蕊,上面有许多小刺点。花瓣雪白雪白的,就像一堆堆白白的雪挂在树上一样,真让人觉得吃惊啊!

走过玉兰花的雪白世界,我走到了一片水的世界,原来这是一片大池塘啊!池塘里矗立着一座雄伟的假山。假山上面坑坑洼洼的,上面有许多的小洞。假山像一棵树,松鼠冬天到这儿来冬眠,春天到了,松鼠探出头来吃那美味的松果,吃起来甜滋滋的。假山下有许多小山洞,它们就是鱼儿的家。鱼儿从家里游出来玩,顺路看看春天的景色。鱼儿一一地游出来了,有红色的鱼,也有黄色的鱼。各种各样的鱼,各种各样的颜色,为池塘增添了许多美丽的生机。

我走过了大池塘,来到了几座雕像面前,仔细一看,原来这些都是由树木雕刻成的。但这些树并没有被砍伐下来,而是跟根连在一起自己长出来的,你说怪不?我走到一座雕像前,仔细一看,原来这是三顾茅庐呀!真是不可思议啊!还有漂亮的孙悟空大闹天空、三打白骨精、骆驼、马……许多多姿多彩的雕像,全都映入了我的眼帘。我看看这一个,很美,看看那一个,也很美,一起看,更美!

篇8:田园风光小学优秀作文

一、充分利用感官欣赏文中的自然之美。

在所有的山水田园类的诗歌与散文中, 作者充分利用各种感官再现自然界的美景, 所以在感悟文章时也可以从这些角度入手。

用发现美的眼睛寻找文中的田园之乐。比如在教学田园诗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肥。青箬笠, 绿蓑衣……”时, 诗中那青翠如黛的西塞山, 轻盈飞翔的白鹭, 粉红娇艳的桃花, 清波漾漾的流水, 再加上那似乎古朴凝重的箬笠、蓑衣, 构成了一副色彩和谐, 建构合理的田园美景。教师应让文章中描述的场景在我们想象的视觉中, 展现它如摄影师一般所捕捉的最美妙的镜头, 欣赏那美妙如画的意境与描摹精彩的语句。再比如教学田园散文《麦哨》时, 我们可以用视觉捕捉色彩之美, 其中“金黄的油菜花谢了, 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 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 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给人一种强烈的画面美感, 我们同样可以从视觉的角度上去欣赏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展示的田园美景。

用充满灵性的耳朵捕捉文中美妙的声音。比如在王维的《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 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 倚杖候荆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 哞哞地咩咩的叫声。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 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 不时向回村的人打听孙儿是否就回来。……种种声响构成了一曲和谐、温馨的萨克斯演奏曲《回家》, 让我们品味到诗人自然捕捉音响的高明之处。

用敏锐的嗅觉感知文中透出的浓浓气息。比如有“桂子花开, 十里飘香”的浓郁花香, 有充满着泥土芬芳的原野气息, 有弥漫着幸福安详的炊烟饭香……这些都在我们敏锐的嗅觉下深深地体味, 久久地回想。一如沈从文《边城》的田园描写文。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亲身体验感悟文中的生活之美。

在我们的课文学习中, 很多田园类的诗歌散文都与我们这些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有着密切的联系, 比如《乡下人家》就是通过描绘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 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其中“雨后春笋图”“鸭子戏水图”“门前晚餐图”都富有我们江南农村特有的风味, 学生有很多亲身体验, 甚至还有比作者了解得更有特色。如“门前晚餐图”, 学生会讲到当乡下人家吃完晚饭后, 还会在树下天南地北地讲些奇闻轶事, 直到人人都倦了才拍打着蒲扇各自回到自己的家中, 如此种种丰富的乡土气息田园之乐。在比如《麦哨》中“剥开叶片, 将茅穗儿连同茎轻轻抽出, 把茎放进嘴里嚼嚼, 吮吮, 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儿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这种尝试野果的滋味, 学生也有一些亲身的体验, 教者充分调动他们谈谈自己的感悟, 再与文章的描述语言进行对比, 更能突出对语言美的领悟。再比如教学《父亲的菜园》时, 我们会想到自家的小小菜园以及自我与众不同的感悟, 老师与学生一起谈谈对于自家小菜园的体验, 回味那种偷着乐的时光, 那种甜蜜温馨与和谐共鸣在学生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及无尽的遐想。

三、深入意境感悟文中的造境之美。

田园诗歌散文中, 诗人所见无异于常人, 即平淡无奇的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 而诗人却是以此为审美对象加以歌唱的。自然风物天造地设, 田园生活由来已久, 在诗人笔下产生了一种情浓而淡远的韵致。田园诗中对自然风光, 风物人情, 读书会友, 欢聚谈心, 甚至躬耕之苦的描述都是自然的。这样, 自然便成了田园诗的风格。而这种尽抒自然的田园诗, 也因诗人“性本自然, 非矫伪”地抒写胸臆而具有了那种真淳的韵味。自然、真淳作为田园诗的品格不是直白地显露出来, 而也恰恰是诗人通过其风格别具的语言来体现和深化的。

比如在小学五年级的《祖父的园子》中有这么一段话———“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 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 就开一朵花, 愿意结一个瓜, 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 就是一个瓜也不结, 一朵花也不开, 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它若愿意长上天去, 也没有人管。”这里充分体现了一种自然、和谐与随意的氛围, 我们在学习此文时从它所营建的美妙意境入手, 就可以充分感悟到语言文字的优美, 以及作者的匠心独具。

再比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 (其三)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使我们真切感觉到的是诗人劳动的艰苦情景, 是诗人到南山豆地里锄草, 晨出夜归, 披星戴月, 劳动地点之远, 时间之长的生动记述。“带月荷锄归”、“夕露沾我衣”形象极了, 真实极了, 是诗人收工太晚了, 路旁的草木都已结了夜露, 让我们仿佛看见了陶渊明月光下披草归来的蹒跚步履。这哪里不是劳动的艰辛?

篇9:开采作文教学的富矿——田园生活

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过:“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是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换言之,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恐怕很多教师都有过类似的困惑,我们一再强调写作能力提高的重要意义,但学生们总是怕写作文,如果没有老师的硬性规定或考试,他们基本上不会主动写作。学生迫不得已写出来的习作也总是枯燥干涩。缺少鲜活的内容,缺乏真挚的情感,读起来味同嚼蜡。究其原因,学生们普遍感觉无话可写,他们对身边的人和事提不起兴趣,很少留心。本文立足农村学生的实际,从田园生活与写作的关系出发,指导他们如何从田园生活中获取写作的素材。

一、田园生活与写作的关系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识的分类理论分析,写作能力的结构包括:写作内容知识,写作技能,写作策略性知识。写作内容知识是构成写作能力的基础,没有写作内容知识,写作就等于“无本之木”、“无米之炊”。如何来获得写作内容知识呢?途径有两种,一种是学生通过精读博览,丰富他们的间接经验(在此不作论述);另一种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丰富他们的直接经验。陆游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叶圣陶先生认为:“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可见,生活就是创作的源泉,语文教师要把目光瞄准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发掘写作的素材。

作为县城中学,学生大都来自农村,田园生活就是他们的生活实践,能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文学大师从田园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陶渊明和王维退隐后的山水田园生活都为他们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放眼田园生活,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座值得我们开采的宝矿。湛蓝的天空、快乐的飞禽、浓密的树林、潺潺的小溪……只要学生是个有心人,用诗人的眼光来看这些图景,就会发现它们的美,正所谓“落花水面皆文章”。这里还有淳厚的人情美,乡民们身上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清新而芬芳。当这些纯朴的乡民走进学生的作品,他们的形象一定可亲可感,放射出人性的光芒,具有无穷的人格魅力。

田园生活不仅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且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他们的情感。在自然美和人情美的长期浸染下,人们心灵的尘垢会被一一抹去,留下的是一片纯净。一颗纯净的心灵不仅本身是美的,它所关照的世界也是充满阳光的。心灵的纯净和情感的丰富,这是进行文学创作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乡村长大的学生,拥有丰富的创作源泉,有丰富的情感世界,那为什么还写不出好的文章呢?这主要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也缺乏对生活的体验。

二、从田园生活里获取写作素材的策略

1.用心观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勤观察是人类获取写作材料的主渠道,在整个写作过程中起着“龙头”作用。作为教师,我们要指导学生如何去观察生活,从田园生活中发现自然美和人情美。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在指导学生观察的时候,要在“细”字上下功夫。所谓“细”,就是要求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教师要教育学生时时留心身边的人事山川虫鱼鸟兽,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它们的可爱之处。

2.用心体验

田园生活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还要依赖于学生对生活的深刻体验。体验就是用全部身心去“感受”。为什么对于同一事物,同一场景,有些学生能言之有物,能写出真挚感人的文章,而有些学生却感到文笔枯涩,写不出感受,没什么可写的呢?关键在于这些学生不善于体验,缺乏体验,无法洞察事物背后的深刻内涵,难以领会生活真谛,无法激活写作的内在动力。在指导学生体验的时候,要在“深”字上下功夫。“深”即要“入得进”。“入乎其内,故能写之。”(王国维语)如何做到“入乎其内”呢?要教育学生用我们的心灵与生活对话,用我们的真情去感受它们,这样就会发现田园生活中的美,从而激发写作欲望。教师要教育学生把触动自己情感的点点滴滴随时用日记的形式记下,以便以后写作时提取。

3.提供田园生活的写作情境

有利的写作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并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结合阅读教学,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田园生活的欲望。我教读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布置以“家乡的……”为题进行写作练习。故都的秋姿、秋味、秋的意境深深吸引了郁达夫,同时家乡的秋景也会深深吸引着我们的学生,此刻是学生的最佳写作状态,这时让他们写这样的文章,他们不会再觉得无话可写。

教师平时要多提供一些名家关于田园生活的作品让学生去阅读,让他们了解大作家们对自己的田园生活有何独到的感悟。我相信,学生们在阅读时会有所感悟,从而激起他们的写作欲望。教师要鼓励学生有写作欲望时迅速抓住,进行自由创作,这时创作的作品最真实感人,最富有创作个性,教师还可以把学生的优秀作品推荐到报刊杂志,哪怕只是推荐给本班同学欣赏,都能鼓励他们的写作。

来自农村的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的限制和经济条件的制约,获取信息的通道相对闭塞,这是他们写作的不利之处。但我们教师要指导他们去发掘田园生活中的素材,并让这些熠熠生辉的珍宝走进他们的创作视野,创造出属于他们的精彩世界。

篇10:田园风光小学作文

春天到了,春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田野。一挥魔法棒,顿时,小草从土里探出了脑袋;花儿也绽开了灿烂的笑容;溪水也恢复了往日的欢唱,发出了“哗啦啦”的欢笑声。随着春天的到来,春姑娘的舞伴春雨也来到了。在春雨的滋润下,柳姑娘甩起飘飘长发,菊花先生也争先怒放,梨花姐姐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长得格外艳丽。展现出别一般的美景。这就是真正的乡村。

夏天到了,夏哥哥奔跑着来到了田野。一挥手,顿时,天气变得炎热起来,人们都穿起了短袖;小狗也吐出了长长的舌头,不停地吐出热气;知了也爬在枝头,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好像在说:太热了!太热了!这就是真正的乡村。

秋天到了,秋姑娘来到了田野。一挥手,顿时,天气变得凉爽了。田野也披上了一层金黄的大衣。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红扑扑的苹果,挂在枝头,就像小朋友的脸蛋;金灿灿的梨,发出香香的气味,就像一个个金灿灿的宝葫芦;又大又诱人的橘子,身披金黄色的铠甲,坚硬的外壳内藏着橙色的果肉,软软的,吃起来甜甜的,味道好极了。这就是真正的乡村。

冬天到了,冬公公也来到了田野,吹出了一口气,顿时,天气变得寒冷了。漫天大雪飘落下来,给大地铺上一层厚厚的雪白的棉被。唯一的梅花也怒放了,出现了冬天唯一一抹春色。这就是真正的乡村。

篇11:田园风光小学作文

一路上,鸣鸣啾啾的鸟儿伴随着我们接近乡下。我看见远处有一大片金黄,心里就产生了疑问:那是什么东西?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田,它非常大,以至于老大远就看得见那片田。站在这片田旁边,很快就会感觉到像是在沙滩上漫步,旁边就是辽阔无垠的大海。

到了乡下,我马上发现:乡下真是太美了!花儿竞相开放,鸟儿也叽叽地唱着歌,到处都是鸟语花香。麦苗好像一块无边无际的丝绒地毯,垂柳嫩绿嫩绿,一眼望去,看得眼睛都跟不上速度了,真是目不暇接啊。

我听说这里新造了一些新房子,便马上让爸爸妈妈去看看那些房子。我到了那里,就打量起这些房子来......我发现这些房子造得既气派又大方,他们还在屋子旁边种一些桃花和柳树,春天,正是它们开花发芽的时候,所以那里的颜色特别鲜明,真是“桃红柳绿”啊!

那里还有一个很大的养鸭场。养鸭场旁边还有一个很大的水坑,这是鸭子很热的时候的“避难所”。如果天很热(或是它们想游泳)时,它们便会成群结对地跳入水中,溅起水花,再把水花扬到自己身上,大声欢叫。偶尔还会把头伸水下去,吃点小鱼小虾,尝点荤腥。

篇12:田园风光小学作文

早晨,站在小溪边,迎面吹来凉爽的风,让人神清气爽。早上雾气迷蒙,像面前出现了一个白布,挡在那里。小溪里的水静、浅、清,此刻远远望去,房屋早已炊烟袅袅,构成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中午,来到田野,成千上万的麦子都挺拔在那里,一眼望去,田野像一片金色的海洋,谁都不知道它有多大面积。小朋友们在小溪里玩水,你追我赶的,把正午的炎热全都抛到脑后。

傍晚,只听到风的声音,如果在蜿蜒小径上散步,偶尔还能看到几只小萤火虫提着自己的小灯笼在夜间来回穿梭。夜越来越深,小朋友们都进入了自己甜甜的梦。

篇13:感知田园魅力,写好优秀习作

关键词:田园,大自然,社会生活,观察,素材

一、身临其境,感受自然的魅力

广大农村地域辽阔,沃野千里,环境优美,自然风光绮丽。有小桥流水,袅袅炊烟,白云蓝天,鸟语花香的寻常村庄;有绿树红楼,莺歌燕舞,道路宽阔,门庭若市的小城镇。所处环境的不同,造就生活的多姿多彩。“入乡随俗”是作文教学的有效捷径。引导学生触景生情,借机发挥,并把这种情景教育引进作文教学中,就会收到明显的效果。

首先,教师要制定观察计划,列出观察目录,使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让学生茅塞顿开,产生左右逢源的感觉。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会回忆,鼓励学生描写自己熟悉而又有意义的生活,恰当地运用适合他们自己思路的作文方式。此外,教师还应广泛利用农村现有教育资源,做生活的有心人,广开思路,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教学训练。

有关作文题目、题材范围,应在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生活范围内。素材取之于生活。农村风光美丽,学生对自然界有着特殊的感情和独特的认识,趣味无穷的童年生活为他们奠定了丰沃的写作基础。因此,教师应鼓励他们注重平时的观察、体验,为积累素材而服务。在家乡,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树上抓知了、河里摸泥鳅。这些趣事,都给学生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而积极参与家长的田间劳动,也给学生带来快乐,从而产生“童孙不解耕织意,也伴桑阴学种瓜”的场景和效果。对此,教师可让学生用日记或短文写下每一天,记录下生活的感受。辽阔的天空、葱绿的庄稼、一望无际的田野、弯弯的小河、清澈的小溪、自由飞翔的小鸟、奔跑的野兔,都走进了学生的视野。通过组织学生亲近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体验大自然,不仅提高了学生亲近自然和社会的情趣,还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写,学会了分析和记忆,提高了写作水平。在学生的视界里,事物总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好这些事物,抓住事务发展规律、社会的进步以及日常生活的五光十色、自然环境的变迁,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形成涌泉般的写作素材,更能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的好习惯。在春光明媚的日子,看柳绿花红;在绿树成荫里,听蝉声阵阵;在金风送爽日子里,看落叶飘飞;冬日暖阳里,看冰雪融化的情景。远的山,近的水,不尽的景色,尽收眼底,都令人流连忘返。因此,写作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社会,发现生活,提高他们体验生活的能力。

二、汇聚生活的源泉,让形象思维得到升华

作文教学要认真培养学生的观察体验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开发学生的悟性,引导学生适应社会变化,洞察生活中的凡人小事。生活中每天发生的事情,缤彩纷呈、气象万千,像一幕一幕电影般生动再现。多种素材的汇集,为作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写作源泉。教师要善于顺水推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使情景教育走入小学作文的舞台。教师要引导学生模拟场景,描写家中家禽,形态、动作、鸣叫。面对栩栩如生、形象生动的场景,教师亦可帮助学生列出具体事项,从而在指导中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学会记忆。

教师还应善于讲故事,让学生为自己喜闻乐见的小动物赋予情节,加以演绎,有表情地进行讲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个人从身边的事说起,说出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把人物的故事、动物的情景、景物的变化表达出来,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师还要善于发掘学生身上优点,多加肯定,为学生的进步而喜悦。学生纯朴、童稚、活跃,思维丰富多彩,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具体的实际体验。如《记一次野外活动》是自拟题目,目的是激发学生对活动的感受。这次写作,学生写得特别认真,不但气氛活跃,而且发言也非常独到,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

教师还应不断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帮他们提高对事物的想象能力。世界是多彩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来描绘未来的世界、多彩的生活。同时,还要让想象贯穿于作文始末,提升学生的写作需求,提示他们用想象力来强化人物形象。例如,教师可让学生想象写作“未来的房屋”。未来无所不能,一切都可以合理的存在,优秀的习作正是这样自然而然产生的。

三、听天籁之音,写优秀习作

教师要以社会基础为写作起点,引导学生了解现实,关注民生,热爱社会生活。例如,多举办学生喜欢的活动课,贴近自然,贴近生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使他们自觉地捕捉一些有意义的人、事、景、物。美丽大自然赠予我们厚礼,我们应珍惜这些瑰宝,对一草一木怀有感情。在生活中,每天都有新的事情发生,其中有许多带有典型意义。我们应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听傍晚“天籁之音”,感受宁静夜晚之美,把听到的声音都记录下来。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天籁”之声美妙极了,学生表述得惟妙惟肖。学生通过写日记、讲故事、口头作文来展现自己所听到的声音,每件作品都生动有趣。所以,教师在安排作文课题时,不妨作一些变通,变难为易,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他们乐于写作。

此外,教师在评价时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例如名言警句、著名典故、文法修辞的妙用,哪怕一两句精炼的话,只要加以鼓励,就能鼓起学生对作文的信心,促进他们不断取得进步。对农村小学生而言,应当最大限度地利用农村的丰富资源;对于农村教师来说,应运用适合农村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力,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

篇14:田园风光

一人骑着摩托车,向着稻田方向驶去。高高的渠堤,横亘于田园,昔日仄仄的小径,经过修缮之后,平整而宽阔,堤上清新空气迎面扑来,让人衣襟翩翩。近处渠水清浅,清晰可见渠底土黄色淤泥,渠边丰厚的水藻蔓延至不规则的低洼处,黄、绿二色交错辉映。风儿拂过,渠面清波荡漾,淤泥和水藻随波起舞,摇曳变幻,淤泥时宽时窄,水藻时肥时瘦,渠底忽高忽低,妙趣横生。说起这条长长的水渠,这倒让我想起那些年抓泥鳅的日子。那时候我们总喜欢三三两两的卷起裤脚,挽起袖子,赤脚踩进被放了水的渠里,由于水渠被放了水,泥鳅行动便不那么隐蔽,但泥鳅的身子是非常滑的,明明已经看见了它,赶在他钻进泥浆之前抓在了手里,可是还是经常从我的指缝溜了出去。我们不在乎抓泥鳅的数量,而在于我们能从抓泥鳅中得到多少乐趣。

渠堤的右边,是一大片的田园。浪漫的花草丛中蝴蝶翩翩起舞,分享不尽的快乐,陶醉其中,蜜蜂陶然不已嗡嗡地地歌唱。堤沿的荷塘清荷飘香,风一拂,荷叶抖动,柔媚优雅,雍容华贵。空中到处飞的蜻蜓,高处有,低处也有,有的甚至就在你头顶,有的胆子大到打你眼前飞过去,甚至可以看清它的样子,滑溜溜放着光的两只大眼睛,两对薄薄的透明翅膀,长长的尾巴,一节一节的,很是漂亮。

在满池荷叶的缝隙处,可见池面波光粼粼。就像是风儿化身技艺高超的女子在表演带操,握着长长的丝带摇曳成均匀的波浪形,从池塘的这边跃至对岸。偶尔一只小鸟飞来,落在池中的废旧竹竿上,先左右环顾一番,又点点头,然后悠然自得的昂首阔步,哼出“啁啾”的歌声。我“嘿”的一声招呼,它“叽”的惊叫一声,振翅疾风而去。此时荷塘里蛙声一片,这倒让我想起小时候在此地抓蝌蚪的那些乐趣。童年的我们总喜欢找个矿泉水瓶子,来到这荷塘抓些各种类型的蝌蚪在里面养着,其实那些蝌蚪养不了多久就会死掉,但那时候的我们还是希望能养活,等待着它们有一天变成青蛙,变成课本上所说的益虫,为农民除害。

荷塘的旁边是一排排的竹林,竹林包围着一些空旷的池塘。茂密的竹叶在风中轻歌曼舞,一些竹子骈肩猫腰,想借神奇的池塘作镜梳妆,奈何个头太高,罄尽力气,也只能在池塘的角落里照个轮廓。清秀的竹叶,在水里却是一片模糊,像新闻里,需要受保护的神秘人物,脸庞总是被打上马赛克。此时的池塘中央是苍茫的天空,周围的景致全是倒立的,宛若海市蜃楼,可望不可及。眼帘中的池塘,化作一汪深潭,千尺万丈,深不可测。

迎着清爽的微风向前驶去,突然间可以闻到空气中散发着泥土气息的芬芳味道,特别舒服。一些农民在田间劳作,挖土种菜,浇水施肥,在泥地里留下脚印。穿着一身紫色衣裳的燕子们,得意欢乐的在村落上空和田园之间,檐前屋后,上下翻腾,衔泥筑巢,叽叽喳喳闹个不停,让人感到亲切无比。农田的天空稻草垛给人一种心安的味道和颜色,立秋刚过,此时农村上面天空可真的堪称蓝,充盈双眼的是全世界的空旷。我从来想象不出空气被污染是什么样子的,从来就没有概念,我的印象里天空就是那样万里无云,或者有丝丝如棉絮的白云,我停下脚步,自己一人躺在一个大稻草垛上。闭上眼睛,闻着稻秆里散发出来的清香,我听得见地底下巨大的心脏咚咚的跳动的声音,我的心跳与大地起伏契合,心里出奇地宁静,我想就那样美美的睡上一觉。

黄昏悄悄的来临,这边的夜晚更加有趣。可惜我一人不敢乱跑,不敢在稻田上过夜,因为我怕有蛇,那是农村里最可怕的一种动物。还有草丛里容易爬出蜘蛛和其他诸如毛毛虫之类的小虫子,有毒性,会惹来一身奇痒和红疹,最重要的是,有水的地方,有时难免会一脚踩空掉进水里。夜里最亮丽的是萤火虫,盈盈的闪在稻田上,草丛上,河面上,几乎有水的领域都有星光闪烁,跟天上的星星交相呼应。可惜这些美景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由于种种原因,只能留在脑海里变成最美的回忆。

田园的风光就是美,难怪古往今来有这么多贤士喜欢田园。我在黄昏里悄然回眸,让思绪随斜阳飘飞,伴晚风吟唱,聆听大自然的旋律,静下心来,将对田园的深情藏在心髓,用心聆听自然,远离城市的喧嚣,用心灵触摸尘世的变迁,嗅着天地带来的不同气息,携夕阳西归,看暮鸦投林,岂不乐哉,悠哉!

篇15:田园风光小学作文

在一个阿婆家的门口,有一只肥肥的猪,粉嘟嘟的皮肤,卷卷的尾巴,大大的耳朵,真是好可爱呀!

我最喜欢鸡了,红色的鸡冠,土黄、黑色的羽毛,又黄又尖的嘴,虽然它长的不怎么样,但它可好玩了!我学着鸡“咯咯”地叫了起来,鸡吓得赶紧跑!现在我一看到几,就会叫起来,吓得它们直逃跑,可好玩了!

开心农场也是数一数二的!田野里,玉米、白菜、西红柿、茄子······数也数不清!

篇16:田园风光小学作文

早晨,空气清新迎面吹来的凉风会是你神清气爽,看!鸟儿在叽叽喳喳的唱晨歌,小溪慢慢的流淌,太阳把温暖的阳光洒向田园,柳树吸取阳光变得充满活力并在津津有味地听小鸟唱歌。

黄昏,在远处的小山顶冒出一缕青烟,用手摸摸地面还有一丝余热,凉爽的微风中带着一丝暖意。瞧天空中只见深红的晚霞已经染红了半边天空,蔚蓝的天空换了一件深红色的裙子,美丽的晚霞形状不同千姿百态,两匹马在空中赛跑跑着跑着不见了消失了踪影,是哪位魔术师把黄昏装扮得如此美丽迷人?

篇17:田园风光小学作文550字

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则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则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则是淡雅的美。

我的家乡也有它独特、迷人的美。那是一种富有诗意、如情似梦的美。最让我喜爱的是那片平凡却不失典雅的田野。

初春,万物复苏,争香夺艳。当我路过田野迎面便是一阵饱含清香的微风,吹动了我的衣襟、袖口,吹得我心都碎了。田野里那几颗婀娜多姿的垂柳也随风摆弄着自己飘逸的长发,田野上星星点点的繁花衬着蓝天、白云,再加上绿水、青草,把田野打扮得更加迷人。

盛夏,骄阳似火,美丽迷人。当我漫游在田野里,七彩的蝴蝶、勤劳的蜜蜂不多见了。换来了几只有趣的蝉。倚坐在大树下,平时田野。景色是那么迷人:碧绿的青草地上停留着几只小鸟,亭亭玉立的油菜花好像在举办联欢会,这一丛那一簇,和着蝉鸣伴着微风有节奏的摆动着自己优美的舞姿,散发着迷人的清香。远处的几颗向日葵迎着骄阳,把最灿烂的笑脸送上。此情此景,夏日的燥热被驱赶的烟消云散。

金秋,硕果累累,清香袅袅。当我走进田野,野□竞相开放。红的、黄的、粉的争奇斗艳。有的像一位绅士彬彬有礼;有的像高高在上的君王盛气凌人;有的像花季少女羞羞答答。有的千万成群,有的`一枝独秀........五彩缤纷,千姿百态,让我流连忘返。果园里硕果累累,清逸飘香。

寒冬,傲雪凌霜,洁白无暇。不经意看到田野的美景,远处的树木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像一个个纯洁的“天使”。雪花漫天飞舞,随风摇曳,给田野蒙上了一层轻纱,放眼望去有一种朦胧的美。在一片洁白的世界里,心情无比舒畅。再多的烦恼、忧愁也会被冲刷的无影无踪。

美,弥漫在田野的各个角落。

篇18:田园风光小学优秀作文

在这次评审中,有几类作品脱颖而出,备受专家们的青睐,揭示出我国新乡土建筑努力的方向和发展趋势,其中主要包括四方面的作品:(1)旧有房屋的改造、有机更新和再利用;(2)传统乡土材料的运用与创新;(3)友善地应对地域气候和自然环境;(4)追求精美设计与新乡土建筑创意。在这几个方面表现突出的项目基本包揽了全部一等优秀实例。

第一点反映了对国家政策和号召的响应,也是乡村建筑设计师应有的很重要的价值观和态度,即避免“大拆大建”,尽量在“原址”进行设计。这点表达了乡村文化的延续性,体现了中华建筑艺匠的传承,是新乡土建筑价值观的关键所在。在我国乡村中,存在大量品质优秀的建筑,亟待保护;即便很多是一般的建筑,也承载着很多村民的生活记忆。这些房子一旦被草率的拆除,将是无法恢复的,也将打破传承的脉络,使新的设计成为凭空造物。

第二点反映了乡村建筑的传承与发展。建筑本质上是由各种材料构建而成的,材料的选择是建筑设计最重要的工作。传统乡土材料的传承与发展是新乡土建筑设计最重要的方面。然而,现在建筑材料成功地市场化、商业化,使传统的乡土建筑材料往往排除到乡建市场之外;同时,由于传统材料的各项性能参数大多不易量化或计算,也使其被排除在选择之外,因此,对传统乡土材料进行改良和优化,使之与现代建筑、现代生活相适应,是中国建筑师责无旁贷的工作。

第三点是乡土建筑从古至今不变的法则,就是从地域出发,从环境出发,从本土出发,这是新乡土建筑最基本的认知与判断。不能否认,高效的现代技术,比如高性能的保温、防水技术,快捷施工的混凝土、装配式技术,先进的空调、采暖设备……这些新技术新工艺使复杂多变的地域环境问题变得不再难以应对,似乎简单的一两种建造方式取得了相当强的适应性,可以解决所有地方的问题。然而这种普遍性带来的不仅仅是建筑的趋同,还有与自然相悖而带来的长效隐患。顺应自然,天人合一是我国新乡土建筑亘古不变的真谛。

最后一点,也是对乡土建筑的一种思考,就是需要一些精品来起到示范作用,这些项目或许在设计方法和材料运用上有些超前,或者与周边环境相比形成强烈的反差,但是仍然需要这样的一些时尚的作品来提高村民的审美与鉴赏力,从而长远地带动乡村建设发展。由于乡村“熟人社会”的构成特点,优秀的项目往往带有很强的示范效力,因此,通过一个点的刺激,带动全村的发展,也是乡村建设经常采纳的方式。这点也是新乡土建筑发展的难点,如果引导错误,也会产生很大的破坏力,因此,基于前三点的基本价值观念,在新乡土建筑的创新过程中必须谨慎合理,小心斟酌。

住建部对优秀田园建筑的推荐,为我国的乡村建筑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可以激发我国乡村建设朝着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长久以来,我国乡村处于一种低水平建设的状态,村民、村集体盲从地照搬城市里的建设方式,盖洋楼、贴瓷砖、拆真建假……使乡村建设市场乱象百出,风貌混杂。我们大量宝贵的乡土文化财富在消减、衰败。大量发生在乡村中的粗犷建设方式让无数专家学者触目惊心,这样的现象亟待扭转!相信通过住建部优秀田园实例的选拔与评比,会不断提升乡村的建设水平,提高广大专业设计师、艺术家、社会学者对于乡村的关注,加强对乡村建筑设计的理解与认识,创作出更多、更好、更适宜于乡村的建筑作品。在中国历史上,大量优秀的建筑作品产生于乡村,是时候让我们这一代建筑设计者,为中国的乡村再创造一些可以传世的作品,让我们历史悠久、古老的乡土文明再焕发出新的、属于这个时代的生命活力。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小鸡》及教学反思下一篇:区编制办党建示范月活动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