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秋天的田园风光的作文

2024-04-21

写秋天的田园风光的作文(共18篇)

篇1:写秋天的田园风光的作文

我爱秋天的田园

秋天到了,最美的要数田园了。我站在田园中放眼望去,田园无边无际,顿时感到秋高气爽,天空湛蓝,还有几朵白去悠闲的在天空中散步,让人看着心旷神怡。

田园中,金黄的稻谷一眼望不到边际,好像金色的地毯一直铺向天边。微风吹来,金钩似的稻穗在阳光的映衬下,翻着金色的涩花,那火炬似的高梁,像一群彼着金发亭亭玉立的少女,肩并肩的站着,红红的穗儿则是少女头上绣着的珍珠,翠玉的皇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闪发亮,田园里,挺着几棵果树,果子成熟了,有脸儿涨得红彤彤的苹果,远远望去像一个个红灯笼,还有压弯枝头的黄澄澄的水灵灵的梨,农民伯伯正忙着丰收果子呢!

一片片金黄的稻田中有一块空地,那可是天真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游玩嬉戏的好地方。每天下午吃过饭,孩子们都跑到这里来玩耍。一阵阵的欢笑声伴着美丽的晚霞走进山中。

我喜爱绚丽、灿烂、美好而又充满微型机的秋天,它给大地绘出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它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和欢乐。我爱美丽的秋天,更爱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田园。

篇2:写秋天的田园风光的作文

每年的国庆节,我都会去乡下外婆家。在那里一年四季都有许多美丽的景象是在城市中看不见的。秋天的景色在我脑海里最为深刻。

外婆家的门前有一棵很高大的银杏树,看到它满身黄黄的果实,你就知道秋天来了,那些果实有的已经熟透了,掉在了地上;有的依然像一颗颗宝石一样缀满枝头。旁边的柿子树,树冠大,叶子宽,仔细一看,呵!一个个绿中透黄的大柿子挂在枝头上,躲在中间,真是果实累累。

篇3:《家乡的秋天》作文课例及分析

如何缩小城乡学生间作文水平差距呢?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与探索。

我首先调查分析了所教班级新生作文的态度及心理。通过问卷调查与个别谈话分析: (1) 喜欢作文的人数与不喜欢作文人数相当, 只是不喜欢作文人数中乡村学生居多; (2) 喜欢作文的人中却有很多人为作文得不到高分而苦恼, 很希望得到老师的指点帮助; (3) 不喜欢写作文的学生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写作心理障碍: (1) 畏惧心理, 多年作文失败的记录, 使他们有一种“谈文色变”的畏惧心理; (2) 自卑心理, 总认为自己不是写作的料, 不可能把作文写好; (3) 无所谓心理, 自己作文成绩好也罢, 不好也罢, 觉得都无所谓; (4) 自我满足心理, 认为自己作文还行, 不求新的突破和长进。

心病还得心药治。消除学生写作的心理障碍是当务之急, 教师必须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采取作文教学与学生心理发展同步的方法, 进行集体疗救。《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学生写作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初一学生正处在思想开放期, 易于接受新事物, 敢于用自己的笔书写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乐于表达自己的向往和追求。

鉴于此, 我决定放手让他们写自由文, 培养他们讲真话, 抒真情, 求真务实的写作态度, 进而实现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效益, 缩小城乡学生间作文水平差距的目标。

一.课例实践

开学第四周学校安排我上公开课, 我选了何其芳的《秋天》。这天适逢周末放月假, 课堂上我布置了一道课外练笔题———《家乡的秋天》或《感悟秋天》, 要求农村学生利用周末休息的机会回家乡转转, 城里的孩子可以到邳州公园、街道、小区、河岸等处遛遛, 慢慢看, 细细听, 静静想, 感受秋天的气息, 把自己的身心融化到秋天的美景之中, 像何其芳那样记下自己的感受, 形成一篇感悟秋天的文章。写作形式可以写成诗歌样式, 也可以写成记叙文。 (投影)

我略作指导, 提出要求:

1.出门前带好纸笔, 定下“寻秋”路线。农村孩子可以看看丰收的原野、乡村小路、母校校园、路边树林……城里孩子关注街道公园、小区广场、街上行人、运河风光带等等, 做到实地观察, 切身感悟。

2.观察时, 留心身边一草一木, 注意空中微风和周围的人群状貌, 记下写作素材, 触发联想与想象。例如:你到邳州公园来悟秋, 可以记下:秋天的花园里有些什么?颜色、味道、样子?人漫步其中有什么感觉?

3.可以联想与秋有关的诗句, 如咏菊的、咏秋风秋雨的……与古代诗人一起悟秋, 其乐无穷。

4.如遇有特殊天气, 毛毛细雨啊, 轻轻薄雾啊, 会有更特殊的感受……

5.回家后将所记所想变成一篇有自己真实观察、真正体验的文章, 我相信那一定是你最美的创造。

……

作业收上来了, 我发现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超出我的预料。不管是城区学生, 还是乡下孩子, 均有佳作佳句出现, 读后我很激动。现略举两例:

刘欣怡 (城区) 写了一首诗:秋天是一幅画/大雁是秋天的使者/丰收是秋天的心愿//落叶是秋天的蝴蝶/果实是秋天的彩灯/金灿是秋天的衣裳/我愿做秋天的画师……刘晗 (城区) 分别以“红色是那被秋霜染红的枫叶……”“黄色是那被秋风吹黄的稻穗……”“褐色的是那一颗颗可爱的毛栗……”“紫色是那一串串诱人的葡萄……”为中心句领起下文, 结构全篇, 很有些散文诗的味道。

王庭庭 (农村) :“秋姑娘挎着她神奇的小花篮, 迈着轻盈的脚步, 悄然来到人间。她轻轻地挥了一下她手中的花篮, 一瞬间, 门前的那盆玫瑰向着秋姑娘张开了笑脸, 红润润的脸蛋细腻而柔软……”闫宇 (农村) :“……秋国王统领着故乡的这方水土, 你看, 家里忙起来, 学校闹起来, 田野里的农民笑起来……”

针对这次课外练笔, 我精心准备, 认认真真地上了一节讲评课。课上, 我首先整体表扬了这次作文练笔写得很好, 我很满意, 并点名表扬了一大部分学生, 其中特别强调有一些人是开学初调查时不喜欢写作文的人, 我充分肯定了他们的进步。接着声情并茂地范读了4个学生佳作全文, 12个学生作文中的好句段, 并给他们都打了满分, 以示鼓励。然后让学生分组议一议: (1) 被范读作文还有哪些可以修改的地方? (2) 听读同学的作文后有哪些收获? (3) 若让你重写这篇文章你将作怎样的修改?最后让所有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文章后上交老师。

这一堂课, 我发现同学们始终精神振奋, 笑容挂在脸上, 听得认真, 议得投入, 发言积极。以此为契机, 我安排了第三单元写作训练——《感受自然》, 并在课后找那些没被表扬的同学谈话, 指出他们作文存在的问题, 了解他们内心的困惑给予个别指导, 提出修改建议。对个别没有经过实际观察应付作文的行为进行了批评, 同时再给他们一次机会, 让他们模仿本单元课文, 重新写自己喜爱的季节, 并表示对有进步的作文我将再次在全班表扬。这些同学态度很端正, 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反思提升

我对这次写作训练的教学, 初步做了如下反思。

1.凭借课文引路, 降低写作难度。

何其芳的《秋天》中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 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农家丰收图——“秋天栖息在农家里”;霜晨归渔图———“秋天游戏在渔船上”;少女思恋图———“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在优美的意境中, 我们仿佛听到诗人在深情絮语, 仿佛看到幽谷、农家、渔船、牧羊女……那么, 乡村秋景中还有哪些景物是你观察知道的, 而诗人没写到呢?请走进乡村, 用你那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尽情观察, 用你手中灵动的笔尽兴描画《家乡的秋天》吧……学生的眼里闪着激动的光芒, 个个跃跃欲试。

仿照课文补画乡村自然秋景图, 像作者那样感悟秋天的诗情画意, 同学们也能做一回诗人啊……凭借课文引路, 降低了写作的难度, 学生勤于观察, 乐于表达, 才能写出好文章, 以后要多做尝试与探索。

2.命题贴近生活, 消除畏惧心理。

“生活就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圣陶先生用这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阐明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只有让学生“深入生活”, 才能获得生活的赐予, 才能进行写作活动。

这次写作训练我先安排学生去观察自然, 感受生活, 去经历秋天、体验秋天、感悟秋天, 所以他们笔下的秋天才色彩纷呈, 神韵各具。

今天的学生不是没有生活, 而是不会在看似单调平淡的生活中发掘出生活的情趣和意义, 体验到生活的启示和波澜。也不是生活太单调, 而是教师没有教会他们采撷生活浪花的方法。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可谓单调, 但他反映童年生活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却写得情趣盎然、耐人寻味。这说明即便是枯燥乏味的生活, 也是写作的源泉。

我想, 只有研究学生, 做到“目中有人”, 想他们所想, 爱他们所爱, 命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才能为学生所喜爱, 才能让他们有话可说, 有事可写, 有情可抒, 也才能消除他们畏惧作文的心理。

3.观察积累——写好文章的基础。

作文难, 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同学们对生活中的人事物熟视无睹, 没留心观察, 不善于观察。因此, 我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只要“处处留心, 时时在意, 事事关心”, 做到细心观察、体验分析, 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进而体味到生活的道理, 作文也就不那么难了。观察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基础。

这次写作训练在指导上还没达到最优化, 没有教给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对某一事物进行观察的技巧。应当先教育学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然后引导他们学会把自己观察事物时所引起的心灵体验捕捉下来, 这种观察不是用眼睛, 而用心去体验, 用心去咀嚼。积累呢, 身边随时备有一个笔记本, 一旦有感悟, 就立刻记下来。这样, 观察才是富有个性的观察, 积累才是个性鲜明的积累,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个性特色, 才会富有灵气。

如果再次安排学生写秋天, 我将调整指导方案: (1) 写作知识讲座:观察与观察方法———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知识与方法。我认为, 对初一学生进行基本的写作知识辅导是必要的, 必须教给学生观察、积累生活的本领。 (2) 由何其芳的《秋天》引申到刘禹锡的《秋词》, 再对比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让学生感悟赞秋与悲秋两种不同的情怀, 认识到情不同而景亦有异:作者选的景物必须服务于主旨——抒发感情的需要,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然后, 再让学生到大自然, 到生活中有针对性的去观察, 去感悟, 效果一定会更好。

篇4:秋天的风光

我爱春天的花朵,更爱秋天的风光——田野是片金色的波浪。歌声在稻田里回荡。山坡上是一片银色,棉花在阳光下发光。玛瑙般的枣子,在秋风里摇晃。珍珠般的葡萄,挂上了一层白霜。熟透的苹果红了脸,散发出阵阵清香。金黄的梨子压弯了树枝,一个个长得又圆又胖。渔民的船正在出航,船头冲开了一道波浪。

远处的高山,高耸入云,金黄的树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显得格外美丽。山边的溪水,“哗哗”作响,为秋天增加了一番风趣。

傍晚,朝霞升起来了,把秋天的天空照得异常的明亮,由秋天的野花装点的色彩斑斓的小山坡,在阳光下,更加绚丽。风吹着枫树的树叶,“沙沙”作响。一片枫叶脱离了枝头,随风飘落。

啊!多美的秋天,秋天的风光让人有些依依不舍,可时间不等人,我只好和你告别,但是你那迷人的景象仍在我眼前漂浮,你那动听的歌喉任然在我耳边回荡。可是,我不得不跟你说:“秋天,再见!”

秋天的风光(修改后)

五年级孙梦琦

我爱春天的花朵,更爱秋天的风光——田野是片金色的波浪,优美的歌声在稻田里回荡。远处的山坡上是一片银色,棉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果园里,玛瑙般的枣子,在秋风里摇晃。珍珠般的葡萄,挂上了一层白霜。熟透的苹果红了脸,散发出阵阵清香。金黄的梨子压弯了树枝,一个个长得又圆又胖。渔民的船正在出航,船头冲开了一道波浪。莲子装满了前箱,鱼儿装满了后箱。

远处的山峰,高耸入云,金黄的树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显得格外美丽。山边的溪水,“哗哗”作响。为秋天增添了一番风趣。

傍晚,朝霞升起来了,把秋天的天空照得异常的明亮,由秋天的野花装扮的小山坡,在阳光下,更加绚丽。微风吹着枫树的叶子,“沙沙”作响。这时,一片枫叶离开了枝头,随风飘落。它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给这个美妙的世界留下了多么美好的形象!

啊!多美的秋天,秋天的风光让人有些依依不舍,可时间不等人,我只好和你告别,但是你那迷人的景象仍在我眼前漂浮,你那动听的歌喉任然在我耳边回荡。可是,我不得不跟你说:“秋天,再见!”

修改作文一得

五年级 孙梦琦

上个星期一,我把自己写的一篇叫《秋天的风光》修改了一下,

篇5:描写秋天的田园风光的作文

秋天,是个绚丽多彩的季节,也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的田园是热闹的。橙红的橘子,像一盏盏小灯笼,脸上带着微笑,在微风中摇晃;苹果将军终于在红彤彤的脸蛋上露出了笑容,又大又圆的石榴露出了一排排晶莹剔透的牙齿,可爱极了。一个个黄澄澄、金灿子极大,火红火红,个个像工艺品一样。香蕉和梨子也睡不着觉,闷得金黄。葡萄像一串串珍珠,你咬了一口,肯定会说:“真棒!”沉甸甸的枣子压弯了树枝。

走完果园,就来到丰收的田野,稻子成熟了,放眼望去,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仿佛满地都是黄金。一束束高粱举起了燃烧的火把。枫树在秋天中一个一个劲的在“鼓掌”,怪不得把“手掌”拍得红彤彤的,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一蓬蓬种子,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嫩荚。树叶纷纷落下来,像一只只蝴蝶翩翩起舞着。当然,这可爱的果实娃娃和美丽的田野也少不不了果农伯伯和农民伯伯的精心培育。

篇6:秋天的田园作文

秋天的田园,人们辛勤的劳动,终于得到了回报。

远处的一棵苹果树上长满了大大小小的苹果,让人看了垂涎欲滴,一个个苹果像一个个红灯笼,照亮人们的心灵。远处的柚子,像一位位禁卫军一样守卫着我们家园。那一个个又大又圆的柚子,金黄金黄的,吃了肯定能让人非常舒服。这些柚子像一颗颗黄宝石,带给我们快乐。

果园的旁边是一条小溪,这条小溪像一条白玉带,异常美丽。小溪中弥漫着水果的香甜,更是弥漫着人们辛劳的汗水。小溪边有一些老人一边打着扇子,一边说说笑笑,悠闲的很。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旁默默无闻的稻谷,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多么伟大呀!一阵风拂过,一整块稻田漾起波纹,好看的很!这些稻子像是在给我们鞠躬,来报答人们对它的关爱。

秋天,看着飘落的树叶,枯败的小草,我有时也会为你悲伤。但是,最后我明白,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才是世间快乐的源泉。所有事都有付出才有回报,虽然我们吃到的果子是香甜的,但是背后却是农民伯伯一年付出的辛劳和汗水,农民伯伯每天披星戴月是多么辛苦啊。

篇7:田园的秋天作文

看,千百条水渠,好比银色的彩带,把大大的田野划成一块一块的整齐的方块。瞧,那高粱长得多好呀!高高的杆子,穗子又长又粗,在阳光的照耀下,从远处望去,好像是一片红色的海洋,说是红色的海洋,其实是许多的红穗子挨挨挤挤的,随着风微微的颤动,如同水波荡漾的海面。那沉甸甸的稻谷,好像是用黄金镶嵌的珍珠。看那边,棉花都列着嘴,好像一朵朵美丽的小白花,和风跳着拉丁舞。

现在是水果丰收的季节,一踏进果林就闻到一阵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看,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果树上,果实把树枝都压弯了。葡萄就更诱人了,好像是玉石,是玛瑙。你瞧,那柿子红的如同一个个小灯笼,真是红得耀眼!

枫树给大地铺上了一个红红的地毯,枫叶被秋风一吹,发出拉拉的响声,好像在为秋天的丰收的景象而鼓掌。看,菊花也在为秋天的景象而高兴,看他们开得多么热烈,多么旺盛,有:红的、黄的、白的……一朵朵,一簇簇,迎着秋风,争奇斗艳,喷芳吐香,开得到处都是,简直是一个花的世界。

篇8:写秋天的田园风光的作文

一、陶渊明田园诗创作的时代背景

文学作品的产生大都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 陶渊明的诗歌也是如此。因为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十分复杂的政治环境之中, 所以在他的诗中能感受到强烈的社会文化背景。魏晋时期, 地主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永嘉之乱后, 南逃的士族地主在东晋政权的庇护下, 广置田园, 掠夺土地, 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 崇尚自然、清谈的玄学风气极盛, 加上佛教的广泛传播, 儒家经学的暂时没落, 当时的士族文人纷纷向“玄之又玄”的老庄道学寻求寄托, 纵情于山水之间, 所以当时的文学领域玄言诗、山水诗盛行一时。与此相反, 一部分不满现实的文人士大夫深感仕途黑暗, 于是弃官归隐, 躬耕自食, 去探索人生的真谛, 寻求个人安生立命的场所, 渐渐与统治集团有了距离, 因而更接近于广大的劳苦大众。陶渊明就是这些文人士大夫中的杰出代表。

陶渊明 (公元365—427年) , 又名陶潜, 字元亮, 浔阳紫桑 (今江西九江) 人。他出身于世代官宦的家庭, 是元勋之后, 曾祖父陶侃曾任晋朝的大司马, 祖父做过太守。他少时受儒家思想的熏陶, 早年便立志要建功立业, 在仕途中有所进取, 在政治有所作为。但诗人在世的几十年中, 政治时局紊乱, 曾三易朝代, 几次废立皇帝, 并伴随着数场大清洗和大屠杀, 国家风雨飘摇, 人民灾难深重[2]。从陶渊明在29岁时抱着明君贤臣的理想步入仕途, 欲通过出仕实现理想成就大业, 到41岁时, 求为彭泽县令, 为官八十余日便借故辞官, 赋《归去来兮辞》, 息绝交游, 不再出仕, 躬耕自资, 饮酒赋诗, 自娱心志。陶渊明经历了十三年时宦时隐的生活[3]。各种打着崇高道义的幌子进行的权力争夺和阴谋诡计, 让秉性真实淳厚的陶渊明看透了官场的虚伪和政治的黑暗, 彻底觉悟到世俗与自己崇尚自然的本性是相违背的, 他不能改变本性以适应世俗, 再加上对政局的失望, 于是从渴望返归田园到最终坚决地辞官隐居。可以说, 他最终选择了辞官归隐, 实际上是他自己的理想与当时政治现实相矛盾、相背道的结果, 这也使他的诗歌中凸显了回归自然、回归田园的那份闲逸, 同时也多了份乐天知命、安分守己、逃避现实的无奈。

二、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在诗歌、散文、辞赋等诸多方面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但对后代影响最大的是诗歌, 而在诗歌中, 最有代表性的是田园诗。陶渊明诗歌中具有艺术之美, 诗歌既体现出了一种恬淡醇美、本色自然的风格之美, 又寄托了陶渊明的人生理想, 表达出了诗人的心志、情趣和人生体悟, 达到了物我合一的浑然天成的艺术意境。

(一) 恬淡醇美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的诗歌题材和内容贴近平淡的日常生活, 在陶渊明的诗里很难找到奇特的形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辞藻, 甚至连形容词都很少用。陶渊明诗歌的形象也往往取自于常见的事物, 而且是直写其事, 不假雕琢, 不尚辞采, 其深厚的意蕴只以淡淡的白描和真情实感, 托出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 然而, 如果仅仅是平淡, 就不会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 陶渊明的诗歌平淡之中见神奇, 朴素之中见绮丽。陶渊明的诗在平淡的外表下, 蓄含着炽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读来韵味隽永。《劝农 (其三) 》:“熙熙令德, 猗猗原陆。卉木繁荣, 和风清穆。纷纷士女, 趋时竞逐。桑妇宵兴, 农夫野宿。”把中国农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生活进行感观上的美化, 从而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幅祥和的农作图。《归园田居》组诗的第一首久负盛名:“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该诗约作于从彭泽令解职归田的次年, 抒发了诗人回到田园生活的愉悦心情。中间写景的一节, 以简淡的笔墨, 勾画出了朴素美好的居住画面。后来笔锋一转, 镜头推开, 视线远移, 使整个画面显出了悠邈、恬淡、平和的韵味, 而陶渊明正是以此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和人生观念。作为自然生活的一部分, 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写到了农业劳动, 在归隐时期, 他自己也曾参加农业耕作。陶渊明的躬耕, 是对儒家耽道、庄老玄言的一种反驳, 是对人生价值的积极实践, 体现了他求真务实的精神, 使他超越了古往今来的任何一位隐士或诗人, 显示出深邃醇厚的民本思想[4]。例如《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开头:“人生归有道, 衣食固具端。孰是都不营, 而以求自安。”自耕自食, 是理想的社会生活方式和个人生活方式, 陶渊明写田园生活, 写自我耕种, 实际都是在咏歌自己的理想, 显示出理想获得实现的愉快。

(二) 本色自然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田园诗感情流露舒缓自如, 抒情方式平淡自然, 其“素淡”的风味, 乃剥落繁华所致, 发源于真, 归乎自然, 如风行水上, 自然成文。其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 传达出深厚的意蕴, 达到了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他善于提炼日常生活口语入诗, 沾染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也常用比喻、象征、寄托等手法, 即使使用典故, 也是俗语化。他是把自己内心所体验到的事象或感受, 倾其所有, 尽性发露, 而无意于玩弄语言文字的技巧, 这就使得他所描述和表达的事物, 获得了如同生活本身那样的色泽和味道。苏轼评陶诗说:“初视若散缓, 熟视之有奇趣。”黄文焕说:“古今尊陶, 统归平淡;以平淡概陶, 陶不得风也。”[5]例如,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暖暖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孟夏草木长, 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 吾亦爱吾庐”, 等等, 这些描述都带有着古朴自然的原生形态, 没有任何艺术雕琢和人为加工, 本色本香, 给读者带来了美好的感觉。又如:“蔼蔼堂前林, 中夏贮清荫。凯风因时来, 回飙开我襟。息交游闲业, 卧起弄书琴。园蔬有余滋, 旧谷犹储今。营己良有极, 过足非所钦。春林作美酒, 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 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 聊用忘华簪。遥遥望白云, 怀古一何深。”陶渊明描写的是平常的田园景物和村居生活, 先是生动描写了夏日田园的景象, 表达了诗人舒畅的心境。接着写平静闲适的田园生活, 读书、弹琴、饮酒、劳作、与幼子玩耍, 这些平常的小事却给诗人带来了极大乐趣, 它使诗人从仕与隐的困惑中彻底摆脱出来, 得到心灵上的慰藉和解脱。陶渊明所追求的解脱不是功名富贵, 而是在日常的、看来是凡庸的农村田园生活中保持自己的理想、节操, 获得心灵的自由、平静和安乐。所以, 陶诗中所描写的田园生活不只是写实, 其中还蕴含了诗人所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 襟怀气度, 这也是陶诗虽然素淡却韵味悠长的奥秘所在。诗的最后两句把读者的思绪引向了风俗淳美的古代社会, 使全诗更富内涵、更有悠远的意境。

三、陶渊明诗歌情、景、理交融的艺术意境

陶渊明的诗歌意象看似平淡无奇, 然而却创造了高远拔俗的艺术意境。其诗歌的主旨在于写意, 在于表达自己的心志、情趣和人生感悟, 其许多作品达到了物我合一的浑然天成的艺术意境, 做到了情、景、理的交融统一。

陶渊明在其诗中多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感, 表现对人生的探索, 尤其是在表现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上, 明确地提出了归化自然的理念,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意识成为构成陶渊明诗歌独特意境的重要因素[6], 而且, 陶渊明重视通过艺术形象而不是抽象语言来表现这一哲理。

陶渊明在诗歌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 是他开创了新的审美领域和新的艺术意境。虽然一般的玄言诗人都注意到从审察自然来体会哲理, 并由此产生了山水诗的萌芽, 但是鲜有人把目光投向朴素的乡村大地[7], 也只有在陶渊明的笔下, 农村生活、田园风光才第一次被当作重要的审美对象, 这也为后人开辟了一片清丽独特的天地。陶渊明把农业劳动视为自然的生活方式, 歌颂在劳动生活中包含着美的意趣, 这同样是深刻的发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点, 来源于他有意识的美学追求, 从根本上说, 这也是由陶渊明的“自然”哲学决定的。在他看来, 人为的繁复的礼仪破坏了社会的自然性, 矫饰的行为破坏了人性的自然性。那么, 诗歌在外现形式上的过度追求, 也必然破坏感情的自然性。所以, 他绝少使用浓艳的色彩、夸张的语调、深奥的语汇、生僻的典故, 多数是比较古朴而不那么精巧的[8]。他的诗歌充满了感情, 与冷静的哲理思维结合在一起, 呈现为清明淡远的意境, 这一种美学境界是前所未有而且很不容易达到的。陶渊明诗歌语言的朴素是一种高度精炼、洗净纤尘, 才呈现出了透明与单纯, 因而他才能够用准确而朴素的语言将情景理描绘成诗。比如, 他在“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里写出了乡村的恬静, 在“倾耳无希声, 在目皓已洁”里写出民雪的清莹, 在“有风自南, 翼彼新苗”里写出了风的洒脱。陶渊明的诗歌以深沉的思想感情和哲理为底蕴, 没有华丽的词藻, 多通篇简洁, 少作铺排, 将读者带入他所营造出的诗的意境, 从感观上感染, 从内心上震撼, 做到了情、景、理的统一。

陶渊明生活态度朴素自然, 并充分尊崇自己的意愿, 生活实践、生活内容乃至生活情调与其他归隐者相比有着本质的不同, 在某种程度上已超过了当时一般知识分子的精神境界和思想高度。因而陶渊明在在归田园生活中并没有多少不平与愤恨, 而是内心一直保持一种相对的平衡。这使得他的诗虽然朴实无华缺又具有了一种不可企及的安怡情趣。金元之际的文学家元好问在其论诗绝句中对陶渊明诗歌的风格特点以“一语天然万古新, 豪华落尽见真淳”作总结, 可以说, 陶渊明的诗歌尽管也有乐天知命、安分守己、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 但也有反抗权贵和与腐朽政治做斗争的积极力量, 他把理与情相统一, 把古朴与淡雅相融合, 用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种明净而单纯的自然之美。

摘要:田园诗歌具有很强的美感, 从语言到修辞, 从质朴到恬淡, 田园诗流露出了一种意境悠远的美。作为田园诗歌的著名代表, 陶渊明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 创作的诗歌恬淡醇美、本色自然, 受到了历代诗歌理论家和文学爱好者的高度评价, 为我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本文主要对从陶渊明诗歌中所绽放出的艺术美感和艺术魅力作重点论述。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风格,艺术意境

参考文献

[1][清]沈德潜.说诗啐语 (卷上) [M].

[2]李华.陶渊明新论[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1992, 11.

[3]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 2003, 4.

[4]赵红.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魅力探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2009, (3) :46.

[5]敬晓愚, 宋延屏.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浅析陶渊明诗歌的意旨与风格[J].中华文化论坛, 2009, (3) :71.

[6]陶渊明田园诗的文化蕴涵[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8e4cf301000d00.html, 2007, 11, 23.

[7]宋瑞芳.结庐在人境——论陶渊明的真性情[J].语文学刊, 2009, (20) :79.

篇9:画秋天,写秋景

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先跟同学们说一说图画的内容,再写一写你选的或画的画。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好后读给同桌听,根据他的意见认真改一改。再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

【写作金钥匙】

秋天,是一个色彩丰富的季节,人们都喜欢在这个时候出去游玩,去拥抱大自然。如果我们把看到的美麗景物画成画,写成文,那该有多好啊!其实,写成文并不难,一篇好文就似一幅画。那么,这样的习作应该怎样写呢?

首先,要有顺序地观察景物。可以按照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由上到下、从左到右等顺序去观察。那么观察些什么呢?要观察景物的动态与静态,包括它的形、色、味、触觉等。

例如:“秋天,叶的颜色更加斑斓,火红的枫叶,金黄的银杏叶,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半紫半黄、半绿半黄的叶。”这一片段就是抓住了叶子的颜色来进行描写。

第二,要抓住秋天有特点的景物和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那么什么是有特点的景物呢?如:菊花、松柏、枫树、成熟的果实、庄稼等。什么是景物的特点呢?如:菊花的形、枫叶的色、果实的味……总之,是这种景物与众不同的地方。

第三,可以适当地加以想象。想象要合情合理,也可采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例如:枫叶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好似在鼓掌欢庆这丰收的景象。又如:灿烂的秋阳从云缝里洒下一束束耀眼的光芒,那红叶林就更加娇艳,像燃烧的火焰,又像飘落的彩霞。

最后,要注意段与段的衔接,恰当地使用过渡句。

同学们可以按照上面所说的四点试着写一写,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篇10:秋天的田园作文

看,千条水渠,好比彩带,把无边无际的田地划成棋盘似的整齐方块。看,那高粱长得多好呀!高高的杆子,大大的叶子,穗子长得又长又粗。站在高处望去,仿佛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海。在太阳的照耀下,那矮矮挤挤的黄金穗子随风微微颤动,如同波荡的海面。那沉甸甸的稻穗,好像是用黄金做成的。一朵朵棉花欣然怒放。

现在正是苹果成熟的时候。一踏进果园就能闻到淡淡的苹果香气。那一棵棵茂盛的果树上长满了累累的果实,

枫树林给大地铺上了红色的地毯。秋风一吹,枫叶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好似在鼓掌欢庆着丰收的景象。看!那菊花,它们开得多么美!多么旺盛!黄的、白的、紫的……一朵朵,一簇簇,迎着秋风、披着寒露、争奇斗艳、喷芳吐香,到处都是。这里简直成了一个锦簇的世界。

篇11:秋天的田园作文

秋天,田园里瓜果飘香,香气四溢。田园里到处都是熟透了的水果,有红通通的苹果、黄橙橙的梨子、绿油油的猕猴桃、赤橙橙的橘子、粉色的桃子、紫色的葡萄……农民伯伯在这个时候是最忙碌的。我看见一位农民伯伯在摘桃子的时候,累的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但是脸上还不时露出灿烂的笑容,我从他的笑容中体会到丰收的喜悦!农民伯伯不仅要采摘果子,还要收割稻田里的水稻,收割机在收割水稻的时候,水稻一株挨着一株地倒下,卷进收割机里,收割机却不知疲倦的“嗡嗡”的工作着,要把剩下的水稻收割完,才能休息一会儿!

孩子们会在这个时候,用树叶叠纸飞机,每当纸飞机飞出去的时候,纸飞机会乘着孩子们的梦想、孩子们的快乐、孩子们幼小的纯美心灵,一起飞向蔚蓝的天空,和云朵一起玩耍,和太阳公公打招呼。孩子们还会用树上熟透的水果,做水果拼盘。秋天,给孩子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

篇12:秋天的风光作文

我哼着小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望着这秋风萧瑟的景象,我发现了,秋天是美的;秋天是活泼的;秋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尽心尽力地用它那支金黄色的画笔勾勒出一片生机盎然的天地……

秋天是金黄色的,金黄色的树;金黄色的草,金黄色的天;金黄色的地……一切都是金黄的,终于,我找到了一点白色,那是一朵含苞待放的白菊花,那一朵菊花好似一位身穿羽衣的天使,为秋天增添了一点淡雅。

秋天是寂静的,呦,下起了小雨,那小雨淅淅沥沥的,人们害怕被那雨水淋湿,却又不舍得找个地方躲起来,不一会儿,天空便放了晴,太阳妹妹绽开了笑脸,可惜的是没有见到一点儿彩虹。

雨宝宝们玩累了,便急匆匆地回到家了。路边的菊花喝饱了干净的雨水变得精神起来,一朵朵花像赶趟儿似的,五颜六色,好不热闹。看,红的像火一样热情奔放;白的像雪一样湿润光滑;粉的像彩霞一样耀眼。

秋是一个果味飘香的季节;也是一幅五颜六色的画卷;还是一首充满诗情味的小诗;当然也是我快乐的乐园;更是我向往的季节。

我想将这一抹金黄,献给眼时此刻的秋,而此时此刻的我,已因这秋日光景而陶然而醉了。

一首诗,一曲歌,一幅画。

篇13:田园城市的诱惑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地产业的繁荣, 使各地大城市急速发展, 城市的规模在十年之内的扩张, 超出了前几十年的总和。这种城市尺度上的变化, 带来了诸如城市环境污染、城市交通、产业布局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在西方发展中也曾面临的问题, 每个城市也开始从西方城市理论和发展历程中寻找可以借鉴的解决之道。在这种背景下, 卫星城和新城等理论都已经被一些地区和城市采用, 进行城市规划实践。而‘田园城市’作为近代城市规划的重要理念, 在近一两年来, 也被若干重要的省会城市所关注和采用。

2009年12月成都市政府确定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 2010年《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概念规划图》正式出炉, 市政府印发《关于奋力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意见》, 明确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是全市奋力推进西部大开发, 加快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核心任务。011年4月, 《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颁布, 以法规形式明确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城市定位。

2010年6月, 北京国新办新闻发布厅“西咸新区规划”新闻发布会正式举行, 标志着我国按国家战略打造的又一个城市新区正式诞生。西咸新区是西安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 是引领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建设的国家级新区, 以彰显历史文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历史文化为地基, 统筹科技资源的新兴产业集聚区也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体化建设示范区, 体现现代田园城市理念, 打造现代宜居城市的示范区。

在其他一些城市的总体规划发展纲要中, 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田园城市的定位, 但也都多多少少的出现了‘田园城市’和‘花园城市’的字眼;即使在众多的商业楼盘的宣传资料中, ‘田园城市’这个名词出现的频率也是非常之高。在当下的中国城市中, 田园城市已经不仅仅单纯是一个城市规划理念, 而形成一种特殊的社会奇观, 在某些情况下, 甚至成为了一种消费文化的热点。那么‘田园城市’究竟是什么?‘中国的田园城市’又应该是什么?万能的‘田园城市’究竟可以解决什么样的城市问题?

2. 田园城市的历史

十九世纪末英国政府以“城市改革”和“解决居住问题”为名, 授权霍华德进行城市调查和提出整治方法。霍华德对土地所有制、税收、城市贫困问题、城市膨胀和居民生活条件恶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于1898年出版《明天——一条引向改革的和平道路》, 1902年再版时, 改为《明日的田园城市》。[1]在霍华德的书名中, 田园城市的英文是‘Garden City’, 按照字面的翻译应该是'花园城市’。而‘田园’作为一种特殊的中国文化艺术题材, 在几千来的历史中, 一直被文人推崇为中国的理想境界。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 ‘花园’就被置换成了‘田园’这个涵义更为中国化的词语, 而这种译法逐渐的被采用, 形成常规所认可的翻译。在后面的讨论中, 我们也沿用约定俗成的翻译‘田园城市’来进行讨论。

3. 通向中国田园城市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概念所产生的现实背景与中国当下的城市发展阶段有相似之处, 但也不尽相同。原汁原味的田园城市理念在中国城市发展进程中并不是一味万能良药, 可以解决一切城市问题, 也不是每一个城市都适合田园城市的规划理念。因此, 对于任何一个有意愿建设田园城市的城市而言, 首先需要的是理解田园城市的核心理念;其次是研究城市的自身条件, 田园城市的理念是否适合自身, 城市是否具备建设田园城市的条件;最后需要避免脱离社会现实的消费式‘田园’建设。

对于大部分中国人而言, 田园城市是一个极具诱惑的名字, 大部分人仅仅就文本而言, 就会产生无限的好感, 陶醉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田园梦想之中, 立庙堂之上, 同时可以享受乡野之乐。由此而来的便是从字面上理解的田园城市:认为田园城市就是在主城和周边组团间布置绿带, 或者大片的城市绿地。然而, 田园城市的基本关注点却是使城市兼有城市与乡村优点, 而不是创造出一个反城市的乡村自然状态的聚居地, 事实上与‘田园’没有太多关系;对于以绿带环绕城市的概念也早已有之, 用纯净的农业地带环绕城市的做法最早出现在《圣经》 (利未记, 第二十五章, 以西结书, 第三十五章) , 在柏拉图的《乌托邦》中也有所描述;[7]而霍华德在田园城市中大量布置绿化的目的是促进城乡结构一体化的手段, 鼓励居民就近同自然界交往和接触乡村环境。

从田园城市的起因可知, 田园城市不是一个空间上的城市规划理念, 而是一种经济和社会的结构组织模式。这一点从《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的结构中也可以看出, 霍华德没有把城市的空间技术当成最终解决城市问题的手段, 而是积极地寻找城市社会经济问题的解决, 为城市确立了一系列的社会目标和组织管理目标;并使用了大量的篇幅去探讨城市规模、密度的依据, 并提出很强的操作措施, 将功能分布、交通方式、用地划分全部采用技术化的说明;并使用专门的章节进行财政管理问题的探讨。因此, 当城市的行政领导者被田园城市美好的蓝图所吸引, 而要建设现代田园城市时, 需要的不仅仅是在城市总规的图纸上, 描绘出田园城市, 而更需要深刻的认识到:没有对应的社会体制与之相协调, 没有解决农村问题的决心, 没有放弃经济至上的思想, 没有放弃短期政绩的野心, 那么田园城市只能是文本或图像上的美好, 脱离现实社会的田园注定不是大众的‘田园’;也需要明白建设田园城市的体系建立需要从市民的基本需求要素出发。

今日的中国, 除了城市对于田园城市欲望外, 更多来自地产商的营销, 田园已经成为了可消费的概念。聪明的开发策划团队巧妙的将中国古典诗词文化中‘兴’的手法融入到了营销策略之中, 只需要点出田园, 目标客户群自然会产生出‘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联想, 由此带来了身份上、地位上和品位上的优越感, 形成附加价值。然而, 这种只存在于消费主义的畅想之中的‘田园’, 对于城市而言弊大于利:为了满足有消费能力的少数人群的田园梦想, 大量的公共资源和土地被占用, 侵害了多数城市居民的利益。政府机构和开发商都忽视了这一点, 田园城市的目的是为了城市中全体市民可以兼有生活在城市与乡村的优点, 而不是以牺牲农村的利益去满足少部分人的需求。对于大部分提出田园城市定位的中国大城市而言, 未来的成败也在于是否能够坚持这个基本的原则;否则, 我们现在的这些‘田园城市’未来的场景现在就可以想象的出来:伴随着市中心的衰落和贫民化, 郊区的富有社区, 整个社会和城市形成清晰的分化。

参考文献

[1]金经元著, 《近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城市规划思想家》, 中国城市出版社。

[2]顾启源译, [美]Sarrien Eliel, 《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 中国建工出版社。

[3]邹德慈, 金经元译, [英]P·霍尔著, 《城市和区域规划》, 中国建工出版社。

[4]张韦译, [英]G.勃罗德彭特著, 《建筑设计与人文科学》, 中国建工出版社。

[5]冯文炯, 陶吴馨, 刘德明译, [波]W.奥斯特罗夫斯基著, 《现代城市建设》, 中国建工出版社。

[6]金经元译, (英) 霍华德著, 《明日的田园城市》, 商务印书馆

篇14:秋天的田园作文

抬头,抬头看着无边无际的天空,天空是蓝色的,像被水洗过一样。工厂高大的烟囱冒出的白烟像一缕缕白纱,在蓝天中飘散。树枝在秋风中沙沙作响,母亲们轻轻摇晃着身体,黄叶飘落了一地。只有松柏树还很壮,枝叶还绿。

山脚下还有一个木树村,那里有一个果园。果园里有苹果树、梨树和石榴树。秋天来了,果实成熟了。一个苹果又红又大,像小孩子的脸;一个大梨就像一个小胡芦巴,很可爱。

田野附近是一片繁忙的丰收景象。小型四轮拖拉机满载着来自黄澄澄的黄金玉米、红高粱和大米飞速行驶。大白菜水汪汪的,胡萝卜像胖娃娃,绿芹菜遍地。

快看!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和蓝天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篇15:秋天的田园作文

一走进果园,一阵阵清凉的微风吹来,舒服极了。我径直来到了一棵苹果树下,树上结满了一个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它们害羞地红了脸。从远处看,苹果树像一团火焰,就像着火了一样。

继续往前走,到了石榴树下,石榴跟苹果相比,比苹果开朗多了,因为她笑的肚子都炸开了。

又走了一会儿,到了柚子树下,柚子金黄金黄的,体型足有6只手宽,用手掂一掂,重得要两只手才能拿起来。柚子香喷喷的,10米远都能闻到,我馋的直流口水。

最后我来到了橘子树下,橘子跟石榴相比小多了,橘子黄橙橙的,像一个个小灯笼。橘子树旁边是葡萄架,葡萄像一串串价值连城的紫宝石,它的叶子又像一个个肥胖的鸡爪,藤条像一条长长的蛇,组合在一起,有趣极了。

篇16:秋天的田园作文

漫步果园间,一股浓浓的香气随风拂来,呀,好香呀!果园里,成熟的水果很多,有苹果、枣、梨、葡萄、柿子……瞧!苹果露出了红彤彤的脸颊,桃子害羞地羞红了脸,梨子黄澄澄地,葡萄犹如玛瑙,晶莹剔透,还有枣,吃了让您回味无穷。

漫步在田地里,各种庄稼都成熟了……你看南瓜,长得大大地、胖胖地,像个胖娃娃。再看那笑弯了腰的稻子,金黄金黄的,从高处看,那稻浪无边无际,就像金色的海洋,十分壮观,让人心潮澎湃。农民伯伯都在田地里忙碌着,天野上空,一群大雁飞过,排成了“人”字形,不时回眸这人间美景,高亢的鸣叫几声,好像在赞美勤劳的人们,与人们一起庆祝这丰收的季节。

夕阳西下,漫步晚霞中,遥望远处,秋韵中的群山是那样的迷人、静谧,怎么不让人陶醉……

篇17:美丽的乡村风光

早晨, 我走在乡间窄窄的田埂上, 就像踏在柔软的地毯上。 这地毯, 比最高贵的波斯地毯还要柔软、舒服。 两旁稻田绿油油的秧苗正贪婪地吸吮着阳光的沐浴, 长得郁郁葱葱。 眨眼之间, 这些含苞待放的谷穗全都变成了金灿灿的稻谷。 一阵微风吹来, 我的心境顿时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开阔。

午后, 夕阳释放着最后一缕阳光, 这使得稻田更美丽了。 虽然满眼都是翠绿, 但这绿也着实让我为之感叹:这是一种万物和谐之美。不知何时, “呱———”的一声, 打破了这宁静的世界。 顿时, 田间便热闹起来, “呱, 呱———”之声不绝于耳。 它们时而独唱, 时而合唱, 时而奏一曲交响乐, 此起彼伏, 交相呼应, 越唱越高亢, 飘散在山村的每个角落。

夜晚, 躺在床上, 静静地听着这些小小作曲家们的杰作, 这是原生态的音乐会, 由成千上万个音乐家登场表演, 它们尽情地歌唱着自己喜欢的乐章。 这是我最难忘的夜晚, 这也是我听过的最优美的催眠曲。

篇18:走进秋天的田园作文

秋天来了,一片片树叶懒洋洋的落到地上像铺了一层五颜六色的地毯一样,走在上面软绵绵的。哇!秋天好美丽啊!

秋天来了,稻田里的稻子向老人一样弯着身子,因为沉甸甸的稻穗把稻杆压得弯下了腰。风吹过整个稻田,稻田里的“老人”笔直地站起来,好像十七八岁的小伙们在跳舞似的迎接这秋天的`到来。

游览完稻田,咱们在去果园看看,果园里成熟的果子发出一种非常香的味道。农民伯伯正在忙着收这讨人喜爱的果子,有红红的苹果,紫色的葡萄,还有像小葫芦似的大梨,个个都挂在枝头等待着农民伯伯的到来,带他们回家。

过了果园就是菜园,在菜园的东南角种着大片的胡萝卜,个个又大又红水灵灵的。在西南北角种着韭菜,叶子又宽又厚,一根根韭菜苔顶着一簇簇花骨朵。还有开始包心的的大白菜,绿油油的,惹人喜爱这比稻田更加丰富多彩。

天间的小径开着一朵朵野花一直伸向稻田,噢!那里还有人在那收稻子呢!一片片稻子被收割机囫囵屯枣的吃到肚子里,然后把稻子粒装在肚子里,把稻杆吐出来,农民伯伯的脸上都是笑逐颜开。

上一篇:假酒店客房有哪些设计要求?下一篇:像空气一样的母爱作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