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春天诗歌

2024-05-12

迟到的春天诗歌(通用9篇)

篇1:迟到的春天诗歌

在一个大地复苏的清晨

你那么任性地

走在这条小路上

果然,与她不期而遇

抬头的瞬间

一见钟情

不,是一见如故

因为,两个人都已经走过了

接近半生的`路

才在这命中注定的途中遇见

下意识地站在原地

感觉心动的痕迹

在一点点延伸到灵魂

篇2:迟到的春天诗歌

春夏秋冬就如同四个轮流倒班的工人。在冬打个哈欠准备下班时,不料却没见到春的影子,无奈,他只好又伸伸胳膊,重新坐回值班室,等着春。

所以,地上的小草又被迫继续回到被窝里睡觉;刚准备换上美美衣服的花朵和树们板起小脸,不情不愿地扯下衣服。

这时候,春才来。“对不起我迟到了!”春一脸抱歉地笑着,冬摆了摆手准备回去了。

迟到的春急忙放下包包,跑到外面去,将生机召回到世界。似乎是在一夜之间,所有的草都绿了,所有的花都开了,所有的动物都醒了……

阳光跃过窗沿,“踩”在我的脸上。“呀,呀”望着窗外的景物,我高兴地说不出话来。突然发现原来严冬和暖春就是眨眼睛的距离啊。

我站在阳光下打转,笑啊,蹦啊,感觉自己幸福得都快要溢出水了。

这时的春才坐下来舒了一口气:虽然很累,至少一切都补救回来了。

春重重的合上眼,很累很累的她睡得很深很深……

篇3:迟到的春天

可病人还是如期来了。床同人一起推来的, 那满身插的管子, 那床周围拥满的家亲眷属, 不用看就已经知道她的病情够危重了。我的妈呀, 这样的病人一个顶二十个, 有好戏看喽!

好戏真的开始了, 接下来第一个小时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中午是加药水的高峰期, 其他班的同事都已下班回家了, 留着我们中班的两个同志在病房里穿梭, 因此办公室里没人, 她家属按了两次床头铃, 我们都没听见, 她女婿找到我, 质问我们干嘛了, 我说:“哦, 对不起, 我在护理另一个重症患者, 真没听见你按铃。”没想到10分钟后, 她家床头铃又响起, 我赶紧走向病房, 迎面迎来她家一群亲属, 她女儿劈头冲向我:“你们干什么去了!按铃了都不来?”我赶紧说:“我听到铃后一秒钟都没耽搁就来了呀!”她女儿说:“瞧瞧你们什么态度!”甩手就回病房了。我的妈呀, 真的难侍候呀, 一点事都没有, 铃原来是为了试探我的呀!还在为刚才那事耿耿于怀, 我不由惊出一身冷汗!

以前在哪本书读过, 说我们中国人哪, 陌生人与陌生人打交道时, 双方都存在戒备心, 互相防着对方, 把对方当敌人, 现在看看, 还真像那么回事。

幸亏我们科的这帮姐妹们, 个个都是干事利索, 勤劳不偷懒的人。病人处于意识朦胧状态, 需要一级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q2h翻身、拍背, 口腔护理、导尿护理、吸痰护理、气管切开护理、鼻饲护理等等, 等等, 病人身上除了那些生命管道外, 还有心电监护仪, 微泵仪, 吸痰器;光微泵仪就两台24小时在运转, 整个病房都是机器。我们这帮姐妹们哪, 认真严格地执行医嘱, 个个及时地给予q2h翻身、拍背、吸痰等, 每天还多次的床上大换单, 整个床单位尽管到处都是管道, 但管道通畅, 管路清晰, 尽管病人相当肥胖, 翻身特难, 但一身保持得:干干净净, 清清爽爽, 没有一点压疮, 连压红都没有。为了确保呼吸道通畅, 痰多堵塞时, 不用家属呼叫, 我们就已经清理好呼吸道阻塞了。一个人上晚班时, 为了避免家属找不到我们, 我们会告知他们我们在哪个病房, 姐妹们不管是哪一班, 首先把她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没人有过怨言, 没人嫌过脏, 尽心尽职地把她护理好!尽管家属要求高, 心中也已默许我们的良好护理了。

其实, 说到这了, 还得说说患者的儿女们, 还真甭说, 那可真是几个孝心的儿女, 尽管患者呼之不应, 但兄妹几个不断地在耳边呼唤“妈, 妈”。她的一个儿子, 母亲到了这时候, 不顾男女有别, 好意思不好意思了, 每当母亲解了大便, 做儿子的不但不嫌脏臭, 还用水擦洗干净;每当我们做导尿护理前, 两个儿子已经给母亲清洗好会阴部, 放空了集尿袋:每当我们一起翻身的时候, 不管白天黑夜, 做儿子的一定要为母亲拍背、按摩、擦上爽身粉, 三个步骤一个不落;每当输液输上去时, 儿女们必拉着母亲的手, 让输液保持通畅不外渗, 不肿胀。是因为母亲的血管太难扎了, 每当别人都已沉睡时, 她家的儿女仍睁着眼守在床前。

我们终于理解了为什么患者家属难侍候了, 因为他们已把母亲的安危看作自己的安危, 母亲的生命是他们生命的延续, 他们自己做到了尽职尽责, 他们要求我们也要做到, 当然我们责无旁贷, 这是中国的优秀传统, 百善孝为先哪!这不能说他们要求我们苛刻, 不, 孝本身就是善的, 一个多月以来, 他们放下自己的工作, 天天熬夜守在母亲床前。

终于, 我们彼此的辛劳换来了患者日复一日的康复, 患者睁开了久闭的双眼, 望着她的丈夫、儿女及我们这些忙碌的姐妹们。逐渐地, 她进食的胃管拔除了, 导尿的尿管拔除了, 赖以排痰的气管导管也拔除了。当患者第一次开口说话时, 当患者第一次进食时, 当患者第一次笑得开心时, 子女们都把这欣喜告诉我们, 我们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我们之间不再是冷冰冰, 我们的辛劳终于换来了家属对我们的友善和肯定。昨日我上大晚班时, 平时对我们要求最严格的小儿子还调侃我说:“谢姐, 你真会算哪, 准时到。”我真欣喜我们之间这种转变, 欣喜我们能友好相处, 欣喜我们其实都在不知不觉间融洽了关系。患者丈夫由衷感叹:“谢谢护士呀, 病人这么多, 你们这么忙, 真太辛苦了, 我理解了你们, 你们不容易呀!”

这真是一杯琼浆玉液呀!我们的付出换来了美满的果实, 我们的真诚迎来真诚的回报, 我们终于迎来了这一天!

篇4:迟到的春天

是的,迟到的影展迎来了迟到的春天。

人体摄影艺术在中国仍然是一块是非之地。这是一个很敏感的影展,各种目光都在注视着。这是一个举办难度很大的影展,自1998年筹展之日起,来自各方面的议论,操作过程中许多难点纷至沓来,风雨中备尝酸甜苦辣。这又是一个很受欢迎的影展,各界朋友伸出了援助的手。

特别是广大的作者,他们在相当困难的条件下进行创作,用来之不易的作品撑起了这个令人瞩目的影展。还有为艺术而献身的模特,他们为中国人体摄影的发展付出着代价和牺牲。因为世俗的偏见像一把无形的利斧,会把美丽的胴体跺成碎块。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天,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规模最大的全国性人体摄影艺术展堂堂正正地在广州揭开序幕。那是新世纪的第11天,2001年1月11日。在这片母亲般温暖的土地上,人体摄影艺术获得了最大的宽容。

新华社向全球发出通稿,人民日报、上海民主与法制时报等国内外数十家媒体用他们热情的关注,支持着这个特别的展览。

从广州起程,历时一年,影展走过海口、杭州、上海、苏州、西安、郑州、长春、沈阳、大连、哈尔滨、成都、昆明、贵阳、重庆、武汉等二十多个城市。除个别地区因审查,未能如数展出作品(最多被取下13幅)外,人体摄影展仅在长沙一市被禁展。

我庆幸,人体摄影展最终能与如此众多的观众见面;我也庆幸,自己虽然一路风尘,却拥有了人生一段丰厚的篇章。

征稿期间,我得知:

贵州一位作者在拍摄时遭人袭击,承受了许多非难与指责。东莞市的一位作者在投寄稿件时在邮局卡壳,最后只好去了省城广州,才把稿件寄出。福建闽北一作者发信后一个多月杳无音讯,最后查出,只因在信封上注明“参加人体摄影艺术展稿件”竟被当地邮局随意拆开予以没收。

一位六十多岁的作者面对一个不穿衣服的少女进行拍摄,人家不管你的解释,先把你当做流氓往死里揍了一顿再说。

上海一所大学一位教摄影的教授,拍完片子后送到扩印店冲洗,没想到这一送竟把自己送进公安局,照片被没收,自己被带到公安局呆了整整一夜。

一位女模特只拍了一次人体,就被各种议论逼得跳楼,摔断了双腿。

我感叹,何止是办展不易,拍摄已是何其之难!

展出时节,我经历:

一位老红军拄着拐杖仔细地看完每一幅作品,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说,“感谢你呀!这个展览早就该举办了。”说这话的不光是老红军,有老文艺工作者,有老教授、老母亲、老工人,有干部、学生、军人,观众最小的三岁多,是母亲带来的,最大的年龄九十三岁,是坐着轮椅由儿子和孙子推来观看展览的。

一位老画家热泪盈眶,伸出残缺的右手,颤抖着一泪一句:“我在文革中就是因为拍了几张人体作品,让造反派把手都砸碎了。文革过去25年了。终于盼来全国人体摄影大展。我们等得太久太久了。”

一位母亲排队购买本次大展画册。要求我签名留念,过了一会儿她又买了一本,说,这本请写上我儿子的名字。我问她为什么要买人体画册送给儿子?她平静地说:“因为美。”

一位老师在留言簿中这样写道:世间万物都是美丽的,一棵树、一根草、花、鸟、鱼、虫、马、牛、羊……都是美丽的。它们把自己的美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人类。而人类自己却把自己包装得严严实实,弄得“面目全非”。虽然多彩的服饰是必需的,但总是美中不足。这“不足”如今被摄影家给“弥补”上了。

另一位观众写道:“如果人类对自身的美都不会欣赏或者说不敢面对,那可是太悲哀了。”

有些部门审查作品的标准是,模特的手放高了不行,放低了也不成,说放的不是位置;认为虚了太抽象,写实的又太逼真;再有就是用绳索捆绑人体的作品是有虐待之嫌。

华东一家媒体发了一篇有关影展的报道,已开机付印了十多万份时,就因一纸通知,而使十几万份报纸沦为一堆废纸。

这怎不令人深思:人类文明是从认识人开始的。人能战天斗地,治山治水,为什么就是不能战胜自己!

作家席勒说过,一个自然人到文明人或者说到一个社会人,中间必须有一个欣赏来过渡。首先必须学会欣赏人。人是万物之灵,人是最自然也是最美的,人类不仅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了整个世界,而且按照美的规律完善了人类自身。人体,几千年来一直被人类自身作为美的对象来研究、认识与表现。人体美一直是艺术表现的永恒题材。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中,欣赏教育这个环节比较薄弱。我认为这个展览是个很好的欣赏资源。通过参观欣赏,在艺术创作观念上得到了进一步解放。更重要的是唤起人们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爱护,对生命的颂扬,对生活的热爱。

这也是我办此展的初衷。

但不论我对她有多少的怜爱,她在面对赞扬的时候同样也要面对批评。

有文章说:“如果搞一个人体摄影展,就说成是对中国社会某些陈旧传统的突破未免太牵强。不要低估了这个社会已有的开放程度和现代人对人体和性等问题的认识能力。这个人体摄影展无疑是过时的,当代人对此的认知早已超出了合宜和不合宜这样的浅表层面。”

更有直接的批评:“此次在广州举行的‘中国首届人体摄影艺术大展’,从征集的规模和作品的数量来看,冠以‘中国首届’并不为过,但其艺术水准实在不敢恭维。大部份作品只停留在唯美的层面上。”

也有人说作品太唯美,不能与国际接轨,是悲哀的首届。

我以为批评是正常的,但不能离开历史,不能离开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否则就难免片面。专家们的眼界是开阔的,特别是那些留过洋的专家。世界上的东西,他们看得太多,自然会把中国的这些作品放到他眼界所及的范围去评判。那么,是否也应该把中国人体摄影的环境放到这么一个大背景去评判一番呢?

就四年来的所历所感,我真诚地希望大家能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去理解、接纳这个展览。本届影展的作品虽然说不上非常的完美,但却是作者和模特的辛酸和汗水换来的,不要过于苛求。毕竟这是第一次。举办这次展览的真正意义不在于作品的完美,而在于跨出的这“第一步”。

记得在首展开幕式上,有记者问我,打算什么时候再办第二届“人体展”?我立马回答道:“打死我也不想再办第二次了。”巡展途中,看到观众的认同、期待和欣喜。有记者提出同样的问题,我的回答转变为“如果条件合适,我会考虑再办第二次展览。”有记者问,中国人体摄影的艺术水准到什么时候才能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我答,不是一年二年,也许十年八年,或者更长。因为观念的转变需要时间,中国人体摄影的发展光靠摄影家的努力是不够的。有人说中国的人体摄影不行,是因为中国人的体形不好。我不爱听,中国有十几亿人口,怎么就找不到条件好、素质高的模特?缺什么呢?缺环境,观念很开放,环境很宽松,就会有很多很好的模特走到镜头前面来。

目前,我国的人体摄影艺术创作仍处于半公开状况,缺乏交流和指导。在改革开放20多年后的今天,真希望这迟到的影展,能迎来中国人体摄影艺术璀灿的春天。

篇5:迟到的春天散文

萌动了恻隐之心,灰蒙蒙的天飘起了霏霏细雨,是春天唱给大山的第一首歌。

透过蓝色车窗,看见路旁高大安静的柏扬,没有美丽而奢靡的建筑物,只有后视镜里那长长的烟尘,漫无轨迹的漂浮着,心事已锈迹斑斑。

入冬以来连续的干旱,村民们无法下种,去烧香的,寺庙念经的,找政府诉苦的乱成了一团。各涉农部门尽了最大努力,皇天不负有心人,今

天竟下起了蒙蒙细雨,我的心像在沙漠里的行人突然发现了绿洲,欣喜若狂。下车吧给我自由的呼吸,任凭细雨洒落在脸上,丝丝细雨抹不去

寒意从心底升涌,把满腔愁思融入雨中,闭上眼,让自己沐浴在这朦胧的烟雨里,用心去触摸这如诗的季节,问问自己是否有了新的希望,洗

涤最真实的灵魂,心就这样荡漾在春雨里,也许只有这样我的心才可以进入空灵,这已是我很久没有拥有过的心情,春雨竟能这样使人心境愉

快,忘记烦恼,这雨洗涤了世间的所有尘埃,温柔的风卷走了我的孤独,结束了冬季里的冷漠,挥动心灵上的翅膀,雨悄无声息的滋润着大山

的脊梁,抽空了被村民哀怨声塞满的胸膛。

山腰已披上了银装,山下是绿洲与花的世界,有皑皑白雪映衬下的春天,绿洲、花海、枯草铺满的山脊,把大山装扮成一个斑斓的大花瓶,

更有一份超凡脱俗的美。这里远离了都市的喧嚣,给你一个清新的世界,春雨踏过干旱,拖着春的神韵使大山的春天抗拒着干旱,从山底向上

蹒跚而来,云层压得很低几乎贴着你的脸缓缓流动,几只早到的雨燕在低空盘旋,山静得快让人窒息,偶尔清脆的鸟鸣划破了静谧使远山更显

得幽静,刚爬上树梢的新芽探着小头怯生生的.仰望着静寂的苍穹,一副“万木无声待雨来”的壮丽画卷呈现在眼前,枯黄的草丛中生出了几抹

教人心疼的新绿,在春雨里逐渐蔓延开来,干枯的迎春披上嫩黄,沉睡的碧桃经受不住春的诱惑,也露出了娇羞的容颜,清涩的柳枝摇曳着绿

色的裙裾,开始装扮大山这个美丽的新娘。小熊在山洞里伸着懒腰,松鼠在林间欢歌,忙碌的蜜蜂飞来飞去,穿梭在晨露的花丛中,溪流两旁

不知名的小花争香斗艳,五彩缤纷、姹紫嫣红,渲染着大地的蓬勃,诉说着大山对春天的爱恋。

雨打湿了我的衣裳,寒冷开始浸润着我的肌肤,心逐渐开始找回了自己,多年来生活的重压,一路的摸爬滚打,许多美妙的春天已在不经

间被我轻轻的失落,年轮的车轮辗碎了残存的记忆,商海的沉浮洗尽了人生的浮躁,以为心不在有悸动的日子,对身边发生的事可以处之泰然,

春天已逐渐离我远去,与我擦肩而过的那些人,在一个转身后都将被我忘记,或许我根本就没有把它们的轮廓记下来,生命就是这样,匆匆的

走过,最后被人们遗忘。原以为把心遁入空门就不会在与春天相遇,也许春天给我太多的遐想,太多的伤情,潜意识里不愿翻开那已存封的记

忆,我的青春岁月在上山下乡里度过,守着饥饿,守着贫穷,有着许多凄苦不堪回首的往事,我总是刻意的把这段往事封存在记忆里,永远不

想搅动它。

人说春雨贵如油,随风潜如夜,润物细无声,在经历了一个暖冬之后,这迟来的春雨,竟成为我心中最大的快乐,它拨动了春的乐章,靠

天吃饭的村民们把春耕的大幕拉开,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渴望着金秋的收获。农民是春天的主人,春天的主宰,是春天的灵魂,春天因有这些

勤劳的人的存在而充实,而生动鲜活,正是有了他们,我们的家园,我们的民族,才永远是春天。春天舞动的是希望,春天播种着理想,春天

给人童话般的梦幻,润育着探寻者的步伐,任何的秃废,放任春天的流失,那是对人性的践踏,用勤奋作土壤种下理想种子,让她带着生命和

希望,步履轻盈地走向未来。从小到大我总想有双翅膀,希望在蓝天里翱翔,可我没有,只有在梦想里滑翔,如今我摆脱幻想的浮光,有了这

分坚实的土壤,肩上沉甸甸的责任,终不敢把心在自由世界里深埋,让春在心土上萌芽,把今生的希望在这块自己热爱的土地上种下。

面对这干裂的土地,我的灵魂却落入另一个火燎的境界,我内心是那样的狂燥不安,无人可以读懂,这场雨解读了我所有内涵,不觉间我

的生命已溶入了这个春天,人在财富之外也许还存在另一个充盈的世界,能带领村民改造自然,装扮这美丽的家园,使山村旧貌换新颜,彻底

篇6:“迟到”的春天作文

天空常常灰蒙蒙的,刮着冷风,下着小雨,甚至还不时地飘着雪花。人们还穿着厚重的棉衣,头埋进衣领里。春天,你到底在哪里呢?

我走在玄武湖畔,随手拉过一根柳条,棕黄色的,看不出一丝生气。唉,我叹了口气,春天啊,你什么时候才能来呢?我松开了手,抬起头,忽然我眼前一亮,啊!沿湖种了好多柳树,细长的枝条密密的,一眼望去,它们居然散发着淡淡的绿。莫非,这就是春天?“草色遥看近却无”,古人说的一点儿也不错啊!

春天其实并没有迟到,只是来得悄无声息。你看,水面上不时出现水鸟们嬉戏的身影,枯黄的草地上冒出了尖尖的绿芽。你听,林间,鸟儿们的歌声在荡漾,小溪在岩石间跳跃、歌唱。

回到家,虽然阳台上的月季花还没有开放,但是枝条上已经缀上了不少“绿苞”,这绿苞里蕴藏着不尽的春意和生机。我用手摸了摸盆里的泥土,不像冬天那么坚硬、冰冷了,而是柔软、湿润的,我似乎感觉到泥土也从冬眠中慢慢苏醒过来了。

这时,一阵风掠过我的脸庞,不再像冬天那样凛冽,虽然还是有些冷,但却让人感到多了一丝温柔,一种春天特有的温柔。这或许就是古人诗中所说的“吹面不寒杨柳风”吧!

篇7:迟到的春天经典优美散文

当其他地方的春天已经接近尾声时,哈尔滨的春天终于在热切的期盼中到来;当其他地方春季的花朵已经凋零时,哈尔滨的迎春花正在绽放,桃花还在含苞未放。也许正因为人们的热切期望,他才如此羞涩,迟迟不肯绽放新颜;也许正因为他比其他地方的花朵经历了更加漫长的冬季,经历了更多雨雪的滋润,他会更加艳丽!柳树也在哈尔滨凛冽的春风中刚刚崭露他的新芽,但更多的植物还在等待更加温暖的阳光!哈尔滨的春天正在慢慢的赶来!

哈尔滨的春天总能给人不少的惊喜,也许会在一夜之间已经漫天飞舞柳絮了,更也许会在一夜之间让花朵爬满枝头。刚刚看到桃花的花蕾已经迫不及待的等待阳光的照耀,已经随时准备开放了。好想清晰地留下他绽放的经历,记录下他在寒冬中那蓄势待发的英姿;记录下他在春风的呼唤中慢慢醒来的慵懒模样;更想记录下他经历更加漫长磨难后绽放的笑脸,像是在向冬天挑战,告诉冬天虽然你很厉害,但是我也可以美丽,我...并不是那么容易打败的!

春风吹过,听到了他铿锵的宣言,他都可以这么有信心的说出,那我呢?

篇8:迟到的春天诗歌

关键词:舒婷,女性,气质,独立,精神追求

在众多的朦胧派中,舒婷是一位内向的、情感型诗人。她的诗,充分表现了女性诗人所特有的曲折幽微的心理和细腻委婉的情感,以体贴入微、感同身受的人生体验,传达出对自己、对别人,甚至对整个人类的挚爱和关怀。

一、散发女性独特的气质

朦胧诗五巨匠之唯一女性诗人舒婷,以女性诗歌独立于诗坛,为女性诗歌带来光明的未来。舒婷以她独有的女性视角和女性写作表达了一个诗人在崭新生活面前所承担的社会忧患和对人性自由的追求。

(一)温馨而多彩的情感咏叹,表现出女性柔婉细腻的心理特征。

从舒婷的诗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南国少女充满同情和爱好的透明的心灵。她以优美的文笔把女性的柔情表达得细腻而委婉、热烈而节制。她的丰富的情感,多半倾注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人啊、理解我吧”,多么热切的呼唤与企望。这是舒婷在冷酷的岁月包围之下,向社会发出的心灵的呼唤。她在诗里表达这样一种感情:需要温暖,渴望友谊、企盼得到保护和依靠,正如《中秋夜》所写的:“要有坚实的肩膀,/能靠上疲倦的头,/需要有一双手,/来支持最沉重的时刻。”

(二)奏出优美伤感的爱的旋律,展现女性心灵的呼唤。

舒婷曾说:“我通过我自己深深意识到:今天,人们迫切需要尊重、信任和温暖。我愿意尽可能用诗来表现我对人的一种关怀。……我相信:人和人是能够互相理解的,因为通往心灵的道路总可以找到。”在创作中,她用爱的胸怀拥抱整个世界,用爱的温暖抚慰多难的人生,可以说,她的诗是爱的呼声,她找到了一条通往人的心灵的最佳道路。以《思念》为例:“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诗的第一节举了四样看似毫无关联的东西,像是支离破碎、无根无源,但每样东西都是那样内涵丰富,形象贴切又朦胧含蓄地传达一种情感,将它物化,把思念这种情绪状态所蕴含的极为复杂的内容无声地描绘了出来。这也是诗人作为女性的一种独特体验,优美而略带伤感,余韵无穷。

(三)带着一股女性的春风,显露出不同以往作家的女性特质。

在经历了一个荒唐年代之后,在20世纪80年代崛起的这

五、充分利用活动课,发展学生个性

传统教育把知识的掌握作为学习的唯一目标,但素质教育的学习观点应该是:学习在知识理解之前,必须以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为前提。语文活动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是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的有效方法。因此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已成为教师的共识。新编教材特点之五是设立语文活动课,语文活动课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内容。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根据小学批诗人中,舒婷首先以女性的另一个姿态大胆而真实地写出了这种压抑。诗人毫不隐晦地表达女性的脆弱和压抑,把女性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与男性站在同一个平台上来体悟人生,表达情感,并宣布:“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

在《惠安女子》里我们看到一个站在海边做着幸福的梦的少女,然而“幸福不可预期”,幸福对惠安女来说只是曾有过的美丽的梦。惠安女子社会地位底下,生存环境恶劣,但从外部世界看来,惠安女子裹方巾,戴斗笠,着短褂,束银带,古老而美丽的服饰,加上自然绰约的身姿,堪称一道亮丽的风景,惠安女由此博得世人普遍的惊异和赞赏,于是她们出现“在封面和插图中间,成为风景,成为传奇”。但在冷酷的现实的面前,她们的梦只能像“蒲公英一般徐徐飘落在海面”,惠安女内在是这般“贤惠”,外表是这般美丽,自然成了人们欣赏的“风景”。

二、呼唤女性独立的春天

法国女权主义评论家伊瑞格勒认为:“男人先建构自己的形象以建立父权体制,并以自我的定义构成女人的镜像,女人只能依照男人的标准而存在。”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剥夺了女性独立自主的地位,使之成为男性的附庸。正是在人开始觉醒的背景下,舒婷开始关注女性。

(一)呼唤女性的独立人格。

在西方两次女权主义运动高潮和五四以来妇女解放思潮的影响和感召下,中国女性逐渐觉醒。舒婷在经历了历史浩劫、生活磨难后,勇敢地发出了追求女性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呼声,并以真挚深沉的诗句,表达了一个女性对于真善美的热爱,探寻了通往人们的“心灵的道路”。

《致橡树》中,“我如果爱你———/绝不象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象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致橡树》一诗,诗人假托木棉,通过木棉对橡树的独白,表达现代女性全新的爱情理念和顽强的人格力量呼唤女性的独立人格。舒婷在写作《致橡树》的缘起时讲道,当时有一位70岁的老教授,谈到他一生遇到的女子时说:“有才华、性格又温柔的,往往不漂亮;才貌双全的,自恃聪明漂亮,又很难温柔;而温柔又漂亮的,又多半没有什么才华。”舒婷对这种完全站在男人立场的说法很不以为然,女人也是人,为什么总是围绕着他们的需求要求女人?就是为了反驳这位教授将女人作为“第二性”看待的观点,她写了《致橡树》。这是女性独立意识的张扬。她绝不做“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这类柔弱依附的传统女性,而坚定地做“一株木棉”。

生活泼好强的心理特点,利用活动课开展竞赛活动,寓教于乐,围绕素质教育和教材内容进行听、说、读、写、背竞赛。听写成语、句子比赛;复述课文、讲故事;“夸一个你熟悉的人”比赛,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能得到发展。朗读比赛,通过反复朗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体味作品,引起共鸣。教材中要求背诵一定数量的文章或片段,一些学生常常难以达到要求,通过比赛强化训练,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学生的特长开展小记者活动,从而提高其写作能力。

人性之光

———浅析《悲惨世界》中冉阿让的人物形象

王立娟

(青龙县逸夫中学,河北青龙

摘要:《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雨果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写的一部史诗性的文学作品。小说以主人公冉阿让传奇式的命运为主线,纵横交错,舒展了一幅法国大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下法国人民的真实悲惨生活画卷。作者把人道主义的感化力量视为改造人性与社会的手段。主人公冉阿让是作者苦心经营人道主义思想的集中化身,“人道主义”使主人公冉阿让做到了从恶魔到天使的转变,成为了大慈大悲的化身,让人们看到了善和美的力量,看到了人性的希望。

关键词:《悲惨世界》冉阿让人道主义浪漫主义悲惨

一、心灵的恶变———一块面包使冉阿让从人间坠入地狱

冉阿让原本是一个善良纯朴勤劳的劳动者,他知恩图报、重情重义。幼年父母双亡,由姐姐拉扯长大;到他长大成人,姐夫留下7个从一岁到八岁的小外甥离开人世。于是,“他代行父职,协助支撑家庭,报答姐姐的养育之恩,这事做起来自然而然就像天职一样”。树枝修剪工薪金微薄,他就到处打短工做苦力,他把自己的整个青春都奉献给那七个小外甥,他没有余暇和余力顾及自己的人生大事,去成家立业。在一年冬天,由于失业,加上要抚养那七个小外甥,他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打破了一家面包房的橱窗,偷了一块面包,结果被人抓住并判了五年的苦役。然而,即使坐牢,他的心里仍然惦记着七个外甥,思量着孩子们没有他的日子应该怎么办,他一再越狱,但每次不但不能得逞,反而不断加刑,这样他一共蹲了十九年的监狱。

此时的冉阿让是法国底层千百万个劳苦大众中的一员,无文化、无背景、无依靠。一片面包,使冉阿让从人间坠入地狱,换来了十九个年头的刑罚。在监狱中,他思考着,审视这极不公平的法律刑罚与极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冉阿让是一个无知的人,但并不是愚蠢的人,性灵之光在他心中点亮,不幸的遭遇也有其亮光,能增强他思想中的微光,在棍棒下、在铁链下、在地牢里、在劳累中,在苦役场的烈日下、在苦役犯的木板床上,他反视良心,反躬自省。

二、点燃人性之光,集人世间的善良与爱于一生

一对银烛台唤起良知,点燃人性之火。四十六岁的冉阿让走出了生活了半辈子的监狱,起初想到自由,他认为要开始新的生活,但他很快明白,那张苦役犯的黄护照使他所到之处都受到人们的唾骂和驱赶。“解放不等于解放,他离开监狱,却没有摆脱罪名”。他想改过自新,但社会对他的歧视,使他彻底绝望,他对社会的成见更深,对社会充满了敌意和憎恨。虽然在米里哀主教那里受到了异乎寻常的热情接待,这使他感动,但

(二)凸显女性的自我价值。

在过去的历史中,流淌着节妇、烈女的眼泪和鲜血:女性以埋葬自己纯真的感情为代价来换取对传统道德的虔诚,为了虚幻的梦扭曲性灵,让青春白白流逝,做无畏的牺牲品,这些在女性身上是悲剧的做法,却都被男权社会视为女性至高无上的美德。在《神女峰》中描写的神女,传说是一个渔民的妻子。丈夫在江上打鱼,遇到风暴,永远没能回来。妻子日夜等他,每天站到山顶上盼望丈夫回家,年久日长,变成了一块石头。这块石头至今仍立在巫峡的神女峰上。人们对神女坚贞的礼赞其实是维护封建思想、封建道德和封建礼教,只关注“礼”

是长期的监狱生活使他的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遭到了扭曲。似乎偷窃成了他的本性,到了半夜,他还是把主教家里一篮子银质餐具偷走了,当警察押着他来到主教家里对证时,这个仁爱为怀的主教大人却以德报怨待之,说:“很高兴见到您,怎么回事儿!烛台我也送给您了,跟其他几件都是银器,您可以卖上二百法郎。为什么您没有把烛台连同餐具一起带走呢?”并当场送给他一套银烛台。冉阿让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他仓皇地逃出了城,他在恍惚迷离的心境中,又用脚踏了一个叫小杰尔卫的穷孩子丢掉的钱。在主教的感召下,堕落了的冉阿让重新振作起来,扭曲了的人性得以复归,点燃了人性之火。

三、浪漫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化身

主人公冉阿让的一生不断追求自由,并时时刻刻地奉献自己的爱心。他是一个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的传奇性的主人公。而这个人物的浪漫主义色彩,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他的道德精神方面。他本是一个本性善良的劳动者,但是社会的残害、法律的惩罚、现实的冷酷使他“逐渐成了恶魔”,盲目向社会进行报复,以致犯下了一些让他终生背负良心谴责的错事,而正是这种悔恨却又导致一种更深刻的觉悟,成为他思想发展的起点,促使他的精神人格上升到了一种崇高的境界。

在困苦的社会里,在悲惨的境遇中,责任感质变为生存困境中的阵痛,人是矛盾的存在体。在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冉阿让有多次心灵的矛盾与挣扎的时候:第一次是在他被众人唾弃后,善良的主教以耶稣的名义收留了他,而当时冉阿让正处于对社会的绝望中,他在挣扎后仍然选择了偷主教的东西;在得知商马弟因为要顶替他的罪名而被判处刑期时,他内心又一次掀起波澜,最终决定自首;而在狱中,为了养女克赛特,他的越狱行为并非一时冲动之举。而这一次次心灵深处的矛盾、纠结、挣扎,使得冉阿让一次次地成长,最终成就了他博爱的化身。作者苦心经营冉阿让的这一切,正体现了主人公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的浪漫主义思想。

《悲惨世界》以讲述下层人民苦难的悲惨生活为题材,将冉阿让作为人道主义思想的体现者,把人道主义的感化力量视为改造人性与社会的手段。他身上不仅有无穷无尽的人道主义爱心,而且这种爱还能感化凶残的匪帮,统治阶级的鹰犬,创建了滨海蒙特勒伊这样一块穷人的福地,于是,人道主义的仁爱在小说里就成为了一种千灵万验、无坚不摧的神奇力量,正如作者在作品中所言:“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冉阿让成了大慈大悲的化身,成了人道主义精神力量的化身。

四、苦难压不倒的丰碑,体现了崇高的悲剧美

在现实生活中,冉阿让这样的人不可能存活,但是在雨果而不关心“人”,只把女性当做“神”而不是“人”,更不是“女人”。千百年来,人们极力鼓吹这种坚贞观念。

传统思想要求女人守望爱情,站在男人背后支持男人。然而此诗证明女性如果不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依然以男人为中心,失去了自我,则最后往往沦为牺牲品。激烈的反传统的新文化养育了一代觉醒的新女性。

篇9:送你一个迟到的春天

请你们在这里接受我,一个日本遗孤,对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最深最深的敬意……”

——摘自浅井利子书信

靖秋是一位日本遗孤的女儿。从18岁至34岁这整整16年间,轻信人贩子的她一共被拐卖了四次,生育了六个孩子,尝尽了人间凄苦。在被警方找到时,她因长期的身心折磨已经神志不清。但是她牢牢记着自己还有三个一同被拐卖掉的孩子,下落不明。

2004年3月11日,哈尔滨市太平公安分局南直路派出所民警历尽艰辛,横跨八省,行程万余公里,经过68天的连续奋战,终于在安徽省亳州市一个农家将她的三个孩子成功救出。

为了让多年来过着非人生活的母子(女)四人尽快回到正常的人生轨迹,为了抚慰这个苦命的女人饱受磨难的心灵,南直路派出所的民警们用一颗颗善良、细致的心,做出了一系列出人意料的决定,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之内,竟给了靖秋一个迟到的婚礼……

16年4次被拐,日本后裔命比黄连苦

浅井利子是一位日本遗孤,15岁时随父母来到哈尔滨近郊开荒耕种,不久父母相继患伤寒身亡。侵华战争结束后,18岁的浅井利子在与大批日本难民返国的途中也患了伤寒,但她得到了一位好心的中国小伙的救助。病好后,浅井利子嫁给了这位普通的中国农民。在中国,这对夫妻一共生育了8个子女,生活虽然清苦,但是这家人一直和和美美,其乐融融。

1988年9月,一场噩梦打破了浅井利子一家平静的生活,也改变了小女儿靖秋的一生。那一天,靖秋从家里出去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原来,1988年9月的一天,18岁的靖秋经人介绍认识了一名叫张丽的做买卖的女人。为了能早日有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靖秋轻信了张丽那美丽的谎言,被张以一同到山东省做生意、赚钱后两人对半分为由,骗到山东,并以800元钱的价格卖给了山东省阳谷县一个比靖秋大10岁的农民卫某。两年来两人生育了2个儿子,但700多天的时间里,靖秋无时无刻不在想家。

1992年,靖秋趁家人看管疏忽,来不及带走孩子,就从卫家跑了出来。由于没钱,又没有熟人,找不到可以安身的地方,她只好蹲窝棚、睡窑洞,靠讨饭、捡食为生。

1992年的夏天,靖秋流浪到东北境内,竟然又在一名犯罪嫌疑人的欺骗下,被以2500元的价格骗卖到大西北。接下来的两年中,靖秋生了一个女儿。由于经常受到41岁的刘某的虐待,她的精神出现了障碍,时常处于恍惚状态。

1994年,当她再次逃出虎口时,却在逃往家乡的路上突发精神障碍,再次被人以800元的价格卖到了河南省信阳市的王家。由于王家人看的很紧,靖秋一直找不到外逃的机会,在这里生活了近十年,为“夫”家生育了三个子女:明明、艳艳(女)和臣臣。这十年来,她那好吃懒惰做“丈夫”以及家人把她当作买来的“苦役”百般虐待。靖秋在王家经历了“炼狱”般的凄苦生活,尝尽了人间的苦难。

十年间,她曾无数次地逃跑,每次都被村里人抓回来。全家人为了防止她逃跑,轮流看守着她。2003年3月,她终于找到机会,带着三个孩子跑了出来。

由于人多拥挤,靖秋在车站和三个孩子走失了。急火攻心下靖秋的精神症状又一次发作,这时一个修鞋的男子假扮成好心人,帮她在火车站内找到了三个孩子。可是最后这个人面兽心的修鞋人竟以6000元的价格,将靖秋连带三个孩子一同卖给了安徽的王洪斌。至此靖秋在16年间已经4次被拐卖,一共生育了6个孩子。

2003年9月,靖秋被王洪斌领到沈阳捡破烂时,趁王不注意,她又一次逃了出来,并徒步跑到了长春市,几经辗转后终于跑回了哈尔滨老家。

可是这个时候,靖秋的母亲和家人已经不在哈尔滨了。原来,自从小女儿靖秋失踪后,浅井利子经常徘徊在哈尔滨火车站前,渴望有一天小女儿靖秋会突然出现。她还远赴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拿着靖秋的照片一个村庄挨一个村庄地打听过,可是小女儿犹如石沉大海,没有任何音讯。

1992年,浅井利子举家迁回日本定居。在定居日本的12年间,年迈的浅井利子曾携大女儿婉秋三次回到中国寻找失踪的靖秋。可她们一次次地回到中国,又一次次地失望而归……

9月22日,靖秋在日本的母亲和兄妹们接到了来自哈尔滨的长途电话,民主乡光明村城子沟屯屯长告诉了他们一个惊人的喜讯——16年前失踪的靖秋回来了!靖秋的母亲和兄妹立即从日本赶到了哈尔滨,这一家人在分散16年后终于团聚。

但是靖秋一直心事重重,闷闷不乐。有一件事她一直没法放下,那就是三个被拐卖的孩子还没找到。

为了你行万里,只为安慰那颗沧桑的心

2003年12月31日,南直路派出所所长杨守印接待了一名特殊的报案者,这就是来自日本的靖秋的大哥。所长杨守印意识到此事事关重大,他一面安排民警录取材料,一面立即向分局领导汇报。分局局长王平、政委时晓明和主抓派出所工作的副局长李福顺当即要求南直派出所,全力以赴帮助日本遗孤解救被拐卖的3名儿童。

派出所刑警首先对靖秋进行了耐心的询问。由于靖秋精神一直处于恍惚状态,她说不清3个孩子被拐卖的时间和准确地点,只知道买孩子的人叫王洪斌,40多岁;此外,她还记得自己是从大西北被拐卖到河南省信阳市,后又被拐卖到安徽省的。虽然线索很少,但民警们对靖秋及家属郑重承诺:我们一定尽全力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母子(女)四人团聚,安慰那颗已经饱受摧残的苦命母亲的心。

2004年1月6日,南直路派出所刑警张斌升、杨守印根据线索,第一次踏上了解救的征程。他们走访了靖秋曾被拐卖的地点河南、安徽,但因靖秋说不准最终买她的是谁,民警们只好先后到150余个乡镇派出所进行查找,带着靖秋一个村一个村挨个去辨认。每查到一个年龄、长相与靖秋的叙说相似的或名字音同的,他们就带靖秋到村里去耐心地熟悉环境,企盼通过村、屯那熟悉的小路和村庄来唤起靖秋的记忆。

察访期间,民警们每天早上喝点粥、吃点馒头和咸菜,中午有时就吃碗快餐面,一有重要线索,有时连泡好的面条都来不及吃,就饥肠辘辘地往目的地赶。这一行人行了万里路,足迹遍布了中国八个省,走访了一千多个村屯,询问了1600多人,却找不到任何线索。

2004年1月21日,已是羊年的最后一天了,而民警背井离乡、颠沛流离的努力,依然是白费。他们只好在这一天带着靖秋返回了哈尔滨。

两名民警到家时已是除夕的深夜,就是在这样一个晚上,他们也没有放弃解救的工作,跟家人团聚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坐在电脑跟前,通过互联网对每一个省名叫王洪斌、并且年龄相近的人逐一进行了排查。杨守印当晚把查到的资料和对方提供的情况,向分局领导再次作了汇报。局领导又作出了重要指示:“坚定信心,不要漏掉任何蛛丝马迹,坚决把此事办好。”

2004年2月26日,靖秋突然回忆起,去年曾两次被王洪斌带到沈阳202医院附近捡破烂。派出所立即指派刑警张滨生、社区民警丛奎林前往沈阳。

2004年3月3日,民警张滨生、丛奎林赶到沈阳后,立即展开了工作。他们先领着靖秋找到解放军202医院,在医院附近寻找靖秋原来住过的地方。晚上走到一处破房子处,靖秋突然嘻嘻一笑说:“这很像我去年住过的地方。”民警们立即与当地的马路湾派出所联系,打听有多少类似这样没水、没电,50元租一月的地方。

3月4日,沈阳警方积极配合,为民警们派出一辆110巡逻车帮助寻找靖秋曾经住过的地方。但经多方了解,没有人知道王洪斌这个人。这时已到了夜间十二点,民警们与沈阳警方又连夜制定了第二日的工作方案。

3月5日,民警丛奎林在外领靖秋寻找王洪斌时,一个女人从靖秋面前走过,靖秋发现她很像王洪斌的老乡,就跑上前与其聊天。这个女子为民警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王洪斌的弟弟王洪彪在附近居住。

功夫不负有心人,民警终于找到了王洪彪。据王洪彪讲王洪斌真名叫王洪兵,在2003年12月9日因涉嫌一起特大盗窃、购赃案已被沈阳警方拘留。警方从其口中证实王洪兵就是花钱买靖秋的人,现关在沈阳市和平区第二看守所。经提审,王洪兵供认了犯罪事实,并称3个孩子现由其父母抚养。

3月6日民警们日夜兼程赶往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3月8日早上,当地警方派10名民警协助开展解救工作。在大李集镇杨胡村王小庄,靖秋回忆起了王家住址,引领民警来到王洪兵的父母家。但这里大门紧锁,人无踪影。

民警找到了王洪兵与前妻的儿子,通过教育,王的儿子极不情愿地将民警领到一间旧屋内,民警在这间阴暗潮湿寒冷的小屋内找到了孩子。当孩子们从小黑屋出来时,一头扑进靖秋的怀里放声大哭。就这样,被王洪兵藏匿在妹妹家的三个孩子成功获得解救。

据王洪兵的妹妹介绍,王洪兵花6000元买来靖秋及三个孩子,目的是等三个孩子长到14岁时,作为劳力捡破烂挣钱。为了降低抚养成本,他们不让孩子上学接受教育,不让他们吃饱饭,不让他们四处走动。至今,11岁的明明仅能数数到10,11年来仅吃过一顿饺子,三个孩子连猪肉和水果都不认识。

重新活一回,送你一个迟到的春天

回到哈尔滨后,民警张滨生、丛奎林将此次出行的情况在第一时间向所里进行了汇报。当所长了解到靖秋和她三个孩子的情况后,心里久久无法平静。这个女人和她三个孩子的命太苦了!

考虑再三,所领导决定继续关注靖秋一家,一定要让这个从成年起就没有过过正常的好日子的苦命女人重新活一回。

南直路派出所首先发动社会力量,帮靖秋的三个孩子联系到了一所愿意无偿提供教育环境的全日制私立学校,并请求老师帮助制定一个严格的学习计划,以便三个孩子尽快补上同龄孩子应该学习到的功课。随即,派出所又帮靖秋联系到了省城一家精神病医院,针对靖秋的病情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检查和治疗。

因为靖秋的病本来就只是一种在特定境遇下产生的精神障碍,经过系统的治疗,再加上跟家人的团聚让靖秋的心情格外愉快,很快,靖秋就仿佛变了一个人,一扫民警们刚遇到她时迟钝、麻木、郁郁寡欢的神情,又恢复到了当姑娘时爱说爱笑的活泼性格。这一变化,令民警们非常欣慰。

但是有一个问题,南直路派出所细心的女民警薛艳伟想到了。那就是,靖秋能快乐多久?她的母亲和哥哥姐姐即将启程返回日本,她一个人拖着三个孩子留在哈尔滨,往后的日子怎么过?

思来想去,薛艳伟觉得只有找到一个能够真正对靖秋好的男人,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才是靖秋本人长久的幸福。可是,这种不嫌弃靖秋复杂过去的男人找得到吗?就是找到了,经受过四任男人的凌辱、过了十六年非人生活的靖秋,能够接受吗?要知道,那么惨烈的阴影,在一个女人心中可是永远也无法抹掉的啊!

2004年3月18日,薛艳伟专程来到哈尔滨哈医大二院心理门诊,跟医生们探讨靖秋这种情况到底该怎么办。医生们的建议是,最好有一个跟靖秋一同长大的儿童玩伴走进靖秋的生活,这是唯一能让靖秋不抵触且能产生信任感的方式。

于是薛艳伟在最快的时间内联系到了已回日本的靖秋的妈妈,详细讲明了医生的建议和中国警方的愿望。靖秋的母亲浅井利子十分感动,这个年迈的老母亲在电话中除了一个尽地说“谢谢”,别的话一句也说不出来。

2004年3月25日,哈尔滨南直路派出所走进了一位“不速之客”,他就是靖秋从小学到初中两小无猜的同学大勇。这么多年来,浅井利子为着那份女儿突然现身的侥幸心理,一直在跟家乡的大勇保持联系。这一天,当大勇听靖秋的妈妈讲了靖秋的遭遇后,二话没说,径直来到了南直路派出所。

原来,靖秋从懂事起就一直和大勇是最要好的伙伴。但是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时,大勇却秉承父命,与指腹为婚的女孩结了婚。两年前,大勇身患绝症的妻子病逝了,大勇如今带着一个16岁的儿子独自过着单身的日子。

不知是命中注定,还是“前世姻缘”,这两个一别十六载的儿时伙伴竟然一见之下都在第一时间认出了对方,并且嘘寒问暖,聊得十分兴奋。分手之时,两人都有依依不舍之情。这些都没有“逃过”薛艳伟的眼睛。一个月明风清的夜晚,她找到大勇进行了一次长谈:

“靖秋毕竟经历了那么的苦难。你到底能不能爱她一辈子一定要考虑好,她实在是再经不起任何打击了。虽然我们很希望你们两个能够在一起,但还是希望你能够慎重考虑……”

这时善良的大勇动情地说:“我们是两小无猜在一起长大的,要是我都嫌弃靖秋,那这个世界上还有谁能真心爱她?”

而当靖秋得知,在大勇的妻子患病期间,大勇变卖了所有的家当为妻子治病时,她心里对男人的那道最后防线也彻底瓦解了。靖秋当即接受了这个重情重义的好男人的求婚。

2004年3月31日,远在日本的母亲从民警那里得知这一切后,更是喜极而泣,立即动员在日本打工的7个子女筹钱替大勇还上了为妻子治病欠下的几万元外债。

2004年4月8日,大勇和靖秋在哈尔滨一个小酒馆里举行了简朴的婚礼。跟四个男人生了6个孩子,到现在才体会到什么是婚礼,靖秋在婚礼上哭了又哭。婚礼上,民主派出所所长刘玉明亲自送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三个孩子的哈尔滨市户口。饱受了16年苦难、早已不相信眼泪的靖秋,在这喜上加喜的一天,却怎么也抹不干自己的眼泪……

2004年4月19日,黑龙江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杜宇新收到一封来自日本的信:

“我,现年75岁,名叫浅井利子,曾在哈市居住,现为日本公民。半个世纪前,我在绝境中被一个中国小伙相救,他给了我一个家,一个生命的春天。半个世纪后,我的女儿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受到了同样的救助。哈市的公安民警,一样给了她一个家,一个生命的春天。

上一篇:班组安全目标管理制度下一篇:工程设计施工资质申请表填写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