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评选活动总结

2024-05-21

课件评选活动总结(精选9篇)

篇1:课件评选活动总结

一、指导思想

为了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及网络应用能力,加快学校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特举办此活动。

二、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参与对象

全校教职员工。

四、课件主题

突出新课程改革理念。

五、课件要求

制作方法不限,每人上传课件不超过3个,请到教室上传所制课件。

上传地址:课件比武

上传截止时间:2014年12月20日前

六、课件评选

聘请有关专家组成评审组对上传课件评审,评审时间2014年12月30日前。

七、奖项设置

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按学校成果奖励方案发放证书和奖金。

篇2:课件评选活动总结

“两学一做”和“三级培训”优秀党课教案()评选活动方案

各院级党组织、分党校: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以下简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基层组织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上好党课的要求,促进党课教学质量的提升,经研究决定在全校开展“两学一做”和“三级培训”优秀党课教案()评选活动。现就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参评范围

1.各院级党组织领导干部在即将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讲授的专题党课教案()。

2.近三年来各分党校按照党校“三级培训”教学要求讲授的党课教案()。

二、教案要求

1.教案()内容应主题鲜明、观点正确、与时俱进,体现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2.教案()内容框架设计应科学合理,层次清晰。

3.教案()内容应紧密结合师生思想实际,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评选办法

1.各院级党组织、分党校在初评的基础上,择优推荐教案和各1-2件参加学校评比。

2.校党委组织部(党校)将组织有关专家分别对教案和进行评审遴选。

3.根据参赛作品情况酌情确定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四、报送方式

请各院级组织于6月10日前将《扬州大学党课教案()评选申报表》(见附件)、教案和申报材料纸质版交组织部高静老师处,教案和材料的电子档发送至xx。

篇3:课件评选活动总结

一、参评对象

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教科研人员、教育管理者,以及从事行政、后勤管理和图书馆、青少年宫等校外教育单位的教育工作者。

二、参评范围

1.有关教育改革、教育管理、素质教育、教育创新、课堂教学、教学经验、教材教法、学法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团队学生会工作、多媒体应用、特殊教育、幼儿教育等方面的优秀论文;

2.有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秀教案、个案分析、教学点评、优秀课件等;

3.有关教师辅导学生优秀作品,包括学生的优秀作文、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和小论文等。

三、参评要求

1.所有参评论文要求“主题鲜明,重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既要有一定的理论认识,又要有自己的实践、思考、研究和创新。”论文中所提出的问题对当前教育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论文题目要精练、简短、明确,论点要集中、鲜明,论据要充实、有据;文字表达要规范、简洁、流畅;字数以不超过3000字为宜。

2.教师制作的优秀课件、案例,要求文件大小不超过10MB,注明课件制作软件(请采用幻灯片)及参评作者信息(包括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课件名称、课件创新点、教材版本、名称、年级、邮编等)。

3.教师辅导学生的优秀作品要求:参评作品须书写工整或打印;科技小发明和小制作等形式的作品,需提供相应作品的照片若干张,并配相关文字说明。作品须注明学生姓名、年级、辅导教师姓名、联系电话、单位、邮编等。

四、相关说明

1.所有参评的论文、教案和课件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文责自负。请采用电子邮件投稿,每人限投1~2篇论文。

2.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十二五”科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组与相关杂志社共同聘请专家组成评委会及时进行评审,两周之内通知作者是否获奖,若在此期限内未收到任何答复者,请与评审组电话联系。

3.教师辅导学生的优秀作品,可由学校集体组织进行参评,各学校将符合本次征稿范围的作品经过初评后集中推荐到评委会,对于学校将给予颁发集体荣誉奖。

4.参评提交截止日期:

第一批截止日期:2013年6月30日

第二批截止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五、评选办法

1.依据科学、公开、公正的原则对参评作品进行评审,严格评审程序,保证评审质量。获奖名单将分为两批于截稿日期结束一个月内公布在相关网站和教育杂志上,届时请各位获奖的老师留意查看。

2.所有来稿将由评委会严格认真评审后,统一签发“获奖通知书”,并告之相关事宜。

3.本次评选活动将设立一、二、三等奖各若干名,由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十二五”科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组与相关杂志社共同颁发获奖证书,根据有关规定,享有职称评定、业绩考核方面的优先权。

4.为扩大活动规模与参评论文、教案和课件的质量,对组织10篇以上参评作品的学校及个人,评委会将向组织单位或个人颁发“优秀组织奖”。

5.所有参评的获奖论文,均可根据作者要求,优先安排在《学园》、《中外教育研究》等国内权威杂志上公开发表。

本次评选活动,本着激励、自愿参加的原则,可由各级教科研部门统一组织参加。

来稿请寄:北京市清华大学84-84信箱优秀论文评审组〈收〉

邮编:100084

联系电话:010-88909395 88909179

篇4:课件评选活动总结

谢 凯 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

杨锦兰 广东省珠海市北师大附属高级中学

陈丹丹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第一高级中学

韩 杰 重庆市第六十四中学

胡启华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第二中学

叶 翔 江苏省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

李树鑫、陈旭奕、吴沛雨、高 明、钱 程 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城环学院

王国安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高中部

陈代富 四川省什邡市马井学校

程 振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实验中学

杨 磊 新疆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

一等奖

刘晓庆 新疆泽普县第二中学

尚 敏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棠湖中学

黄 雷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

耿 珊 重庆市渝北区巴蜀中学

丁夏男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滨中学

孙莉莉 浙江省宁波市宁波外事学校

李翠菊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一中阳逻校区

肖 箫 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第一中学

杨崇广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一中

李鹏飞 山东省苍山县鲁城镇初级中学

孙明德 山东省沂水县沂水第四中学

谢 萍 重庆市第九十五初级中学

刘晓庆 新疆泽普县第二中学

胡平香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

韩 沁 甘肃省兰州市外国语学校

吴名良 重庆市渝北区南华中学校

王春梅 山东省枣庄市曹庄中学

杨如树 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赵冠军 山东省枣庄市曹庄中学

陈书来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第七中学

龙珍玉 重庆九龙坡区杨家坪中学

刘晓庆 新疆泽普县第二中学

张 成 安徽省合肥市第五十一中学

罗江玉 重庆市江北区字水中学

谢奖雄 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莲花中学

周理华 山东省烟台市祥和中学

赵小平 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外国语学校

袁启木 浙江省诸暨市诸暨牌头中学

严承磊 新疆泽普县第二中学

张 勇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

杨云波 贵州省绥阳县茅垭中学

何明华 重庆开县盛山初级中学

陆海龙 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八中学

叶传杰 福建省泉州市第五中学

李云华、李 红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

郭乃涛 江苏省扬州市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中学部

杨胜银 重庆市黔江区南海中学

张鸿菠 四川省自贡市旭川中学

丁莹莹、陈艳艳、戚一应、姚晶晶 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城环学院

肖桂英 重庆市璧山县蒲元初级中学

王凯莉、陶佳雨、何爽 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城环学院

陈玉艳 吉林市船营区搜登站镇中学

王爱民 山东省肥城市泰西中学

杨 民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

余 坤 重庆市江北区猫儿石实验学校

李淑梅 上海市民办新北郊初级中学

王光琼 重庆市万州区新田中学

吴世友 福建省泉州市第五中学

孙 闯 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

兰家旺 广西钦州市钦州学院

颜学莉 海南省海口市国兴中学

青丽波 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

姚玉峰 江苏省仪征市第二中学

陆 娜 四川省德阳市第二中学初中部

梁仕华 重庆市黔江区黔江中学

帅 俊、黄崇亚 湖北省竹山县(茂华)实验中学

张亚群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一中

罗 成 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第九中学

李 莎 广东省中山市启发中学

舒荣军 重庆市黔江区黔江中学

丁海美 山东省莒南县第四中学

尹彦芹 山东省莒南县第四中学

李树鑫、高 明、陈旭奕、吴沛雨、钱 程 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城环学院

陈其林 重庆市大足区龙西中学

窦帆帆、陈志伟、金伟伟、王德法 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城环学院

于 静 新疆泽普县第二中学

吕 萍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第二中学

王文静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知恩中学

钟史丽 广东省增城市水电二局学校

韦流涛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马山中学

安洪影 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

杨金连 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初级中学

周际莉 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蜀光中学

杨玉彩 山东省临沂市沂河实验学校

杨文忠 重庆市大足区第二中学校

韦 勇 安徽省临泉县高塘乡高塘中心学校

许方林 重庆市六十六中学

霍冬燕 河南省开封县外国语学校

李绍果 浙江金华市永康明珠学校

文其先 重庆市江北区字水中学(西区)

杜茂莉 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

马治国 青海省西宁市湟川中学第二分校

程志茹 山东省莒南县第四中学

李玉军 江苏省扬州市仪征中学

何 江 重庆市巴蜀中学

谢仕萍 四川省西昌市阳光学校

张运海 山东省苍山经济开发区初级中学

任正霖 四川省绵阳市绵阳实验高级中学endprint

吴晓敏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棠湖外语学校

李 林 重庆市南坪中学

杨 周 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

朱 青 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神山镇初级中学

陈 鹏 山东省苍山县下村乡大炉初级中学

张晓旭、向金环 重庆市石柱县石柱中学初中部

曾倩倩 广东省珠海市田家炳中学

王德程 山东省烟台市第五中学

谢 鑫 广东省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

王俊友 北京市中国地图出版社

胡兆强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谢 凯 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

朱郴静 重庆市求精中学

肖 杰 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

胡云姣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十三中学

赵 晓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一中学

甘 露 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

范凤华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三高级中学

张 琼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实验中学

徐云龙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一中学

张 巧 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

李 丹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五中学

李 平 浙江省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

曹丽丽 浙江省平湖市新华爱心高级中学

周爱民 浙江省平湖市平湖中学

金桂鑫 浙江省平湖市平湖中学

李勤松 浙江省平湖市新华爱心高级中学

姜 涛 浙江省平湖市新华爱心高级中学

王胜任 浙江省平湖市新华爱心高级中学

陆洪庆 浙江省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

靳 宇 浙江省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

裘丽红 浙江省平湖市乍浦高级中学

刘 红 浙江省平湖市乍浦高级中学

岳红香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

王元琴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

沈小军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

刘 美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

吴 志 重庆市巴南区大江中学校

许景仙 重庆市巴南区大江中学校

杨春艳 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

康 莹 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

杨 敏 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

张丽娜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0中学

张 选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10中学

王汝敏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5中学

吴 强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5中学

宋 武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9中学

刘 园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29中学

马力哈巴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29中学

康存丽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30中学

张 岚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4中学

刘 玮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50中学

阿衣努古力·吉力里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67中学

张玉玲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70中学

李 娜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71中学

何明径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83中学

张 靖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8中学七坊

张 玲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92中学

李红霞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9中学

曹 芳 新疆乌鲁木齐市兵团第一中学

李淑杰 新疆乌鲁木齐市兵团第一中学

吴新彦 新疆乌鲁木齐市华兵中学

王晓丽 新疆乌鲁木齐市建工第二中学

卢 霞 新疆乌鲁木齐市建工第三中学

吴金燕 新疆乌鲁木齐市三坪中学

翟彩琴 新疆乌鲁木齐市医大子校

缪 玲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

刘云媚 新疆乌鲁木齐市12师高中

郭秀云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9中学

杨 玲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9中学

吴 莹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31中学

刘 洁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41中学

侍小岩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69中学

马小燕 新疆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

宋志扬 新疆乌鲁木齐市农大附中

高林林 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贺艳芳 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张记敏 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陈晓梅 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高级中学

丁文强 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高级中学

饶粤飞 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高级中学

张红菊 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实验中学

刘咏梅 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实验中学

林 燕 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实验中学

宋廷松 四川省什邡市马井学校

黄 翔 四川省什邡市什邡中学

张 琳 四川省什邡市什邡中学

罗德州 四川省什邡市什邡中学

陈 英 四川省什邡市城南学校

黄锦江 重庆市长寿区海棠中学

胡 敏 重庆市长寿区黄葛九年制学校

蹇英莲 重庆市长寿第一中学

刘晓芬 重庆市长寿中学

姜雄文 重庆市长寿中学

毛 丽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实验中学

殷红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初中学校

黄其勇 四川省广汉市兴隆镇中学校

连 晋 四川省成都七中初中学校

乔 森 四川省成都七中初中学校

张晓梅 四川省郫县岷阳实验外国语学校endprint

柴高荣 甘肃省静宁县古城中学

戴 君 北京市京源学校

覃东升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院

邓一丹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第二中学

孙 力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埠河中学

张永华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观音垱中学

二等奖

刘晓庆 新疆泽普县第二中学

刘天明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一中阳逻校区

姚福平 江苏省高邮市第一中学

陈 静 北京市西城区156中学

路振影 广东省湛江市第四中学

张 文 重庆市黔江区黔江中学初中部

黄玉美 广东省韶关市广东北江实验学校

何向春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河口中学

徐永刚 辽宁省沈阳市第三十中学

李明海 甘肃省兰州市兰化第一中学

杨华云 重庆市大足区龙水实验中学

毛永涛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榆次第三中学

方燕洪 陕西省安康市高新国际中学

陆昌盛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北洲中学

邬班超 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云衢中学

贾淮中 重庆市江北区鱼嘴高中大川校区

刘洪湛 上海市位育中学

李德孝 浙江省遂昌县遂昌中学

李翠萍 吉林省梅河口市外国语学校

时光斌 新疆阿勒泰地区第二高级中学

赵小平 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外国语学校

石 秀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丰谷中学

臧 英 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第九中学

袁启木 浙江省诸暨市诸暨牌头中学地理组

严承磊 新疆泽普县第二中学

曾呈进 福建省福鼎市第一中学

李 红、李云华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

杨 波 江苏南通海门实验学校高中部

杨 伟 重庆市大足区教师进修学校

肖菊梅 新疆克拉玛依市高级中学

贺旻燊、浦 晨 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城环学院

张维波 山东省肥城市泰西中学

李 灿 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大学附属中学

肖 艳 广东省韶关市第五中学

黄 臻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马山中学

薛凌智 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道明外国语学校

龚 娜 陕西省蒲城县尧山中学

高有红、叶煜平、陈嘉烨、荣 誉 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城环学院

王 芳 江苏省高邮市三垛中学

王 俊 江苏省仪征市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高级中学

闫 静 山东省肥城市泰西中学

李 忠 重庆市大足区双塔中学

刘世平 山东省烟台市第七中学

朱 唯、王 祎、余 颖、解 朦 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城环学院

王成谦 山东省莒南县第四中学

黄 兰 重庆市鱼嘴高级中学

张小林 重庆市江北中学校

王 琪 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第一中学

李 亚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六中学

郑 荣 新疆喀什第二中学

孙良华 山东省乳山市第六中学

赵玉芳 新疆库车县第三中学

胡淑娟 新疆巴州库尔勒市巴州第二中学

张子军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高级中学

李 燕 福建省福州市第十六中学

于 静 新疆泽普县第二中学

陈满元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圆玄中学

钟光芒 安徽省铜陵县第二中学

冯彩莉 宁夏银川市第十六中学

张伟黎 山东省莱州市平里店中学

庄乔生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三朱中学

蒋艳琴 四川省屏山县屏山县中学校

唐 伟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东校

孟云利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知恩中学

冯春欣 福建省福州市福州文博中学

刘得云 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第一中学

陈晓玲 广东省中山市第二中学

陈海静 江苏省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王 思 湖南省长沙市第三十七中学

范东富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上杭一中

宋全亮 湖南省汝城县第一中学

徐焰华 广东省雷州市第八中学

李新运 河南省滑县第三高级中学

唐扬波 四川省自贡市第六中学校

骆广荣 江苏省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

钟艳玲 山东省临沂沂河实验学校

顾玉梅 江苏省仪征市第二中学

邓先武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

黄代淑 重庆市黔江区黔江中学

蔡文霞 上海市鲁迅初级中学

徐 丞 江苏省仪征市第二中学

邓泽凡 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中山纪念中学

邱丽芳 广东省河源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王晓雷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第一中学

王东侠 山东省苍山县实验中学

雷天美 重庆市大足区大足中学

黄玲玲 上海市崇明县实验中学

黄伟华 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初级中学

罗明斌 四川省广安市第二中学

徐廷琦 重庆市茄子溪中学

陈 珍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四高级中学

侯爱霞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二高级中学

汪丽萍 河南省濮阳市第四中学

张玉璞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六中学endprint

陈建伟 浙江省平湖市新华爱心高级中学

刘军芳 浙江省平湖市乍浦高级中学

易 丽 重庆市茄子溪中学

张正春 浙江省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

金 跃 浙江省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

金震宇 浙江省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

傅永梅 重庆市茄子溪中学

刘淑娟 浙江省平湖市平湖中学

任 磊 浙江省平湖市新华爱心高级中学

邵国庆 浙江省平湖市新华爱心高级中学

房彦龙 浙江省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

孙秀勇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

陈一立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

王 兴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

曹爱燕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

王 菊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

傅 梅 重庆市巴南区大江中学校

祝丽娟 重庆市巴南区大江中学校

李 密 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高级中学

陈土森 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高级中学

戴玛玉 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高级中学

娄 娟 重庆市巴南区大江中学校

李雪亮 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高级中学

李小媛 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实验中学

武玲珍 重庆市巴南区大江中学校

方 硕 四川省什邡市七一中学

田小翠 四川省什邡市七一中学

文 卓 四川省什邡市七一中学

倪思英 四川省罗江县略坪初中

罗 宁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

盛天露 四川省成都树德中学(外国语校区)

黄 平 四川省华阳中学

熊 萍 四川省内江市西林中学

缪辉辉 四川省成都七中初中学校

赵 敏 四川省郫县岷阳实验外国语学校

杨 超 四川省郫县岷阳实验外国语学校

汪 军 四川省江油市材料所子弟学校

郭光芬 重庆市长寿实验中学

蹇英莲 重庆市长寿第一中学

余玲玲 重庆市长寿第一中学

熊山珲 重庆市长寿中学

张建国 重庆市长寿中学

余 英 重庆市长寿中学

郭春桂 重庆市长寿第一中学

李仁松 重庆市长寿区石堰中学

陈 楠 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

张文双 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

刘 越 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

张 蓉 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

陈志荣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

苏 碧 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

曹双双 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高 儒 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江鑫宇 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倪 婷 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孙 攀 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张 平 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张 选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10中学

姬凤丽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5中学

何牡丹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6中学

王亚群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9中学

李秋玲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29中学

温州惠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29中学

金琦安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3中学

藏振民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4中学

张 晶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50中学

高津津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53中学

马慧婧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56中学

玛依努尔·马合木提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67中学

王 俐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67中学

王 艳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68中学

朱秋红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72中学

宋 娟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74中学

陈思思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79中学

蒲红艳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80中学

李佳泽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8中学七坊

孟卫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92中学

李新刚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97中学

李红霞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9中学

朱宏伟 新疆乌鲁木齐市兵团第二中学

肖丹丹 新疆乌鲁木齐市民盛中学

米 娜 新疆乌鲁木齐市农大附中

李 娟 新疆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

任晓博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1中学

何 娟 新疆乌鲁木齐市12师高中

肖 莎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31中学

齐黎黎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41中学

曹 烨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4中学

崔永辉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69中学

姜 瑞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69中学

景 城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80中学

李东辉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97中学

钟 曦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9中学

李 锐 新疆乌鲁木齐市八一中学

阿丽米热·阿布都热依木 新疆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

加马力丁·加帕尔 新疆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

张瑜琴 新疆乌鲁木齐市建工第四中学

武 慧 新疆乌鲁木齐市农大附中

覃永生 广西来宾市第二中学

杨城林 重庆市巴南区姜家中学校

徐小爱 浙江省江山市滨江高级中学

余海霞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中学初中部

郭永海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艺术中学

高培莲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观音垱中学

周钟美 湖北省荆州市太岳高级中学

孔 念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第十一中学

张 丕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岑河中学

曾 清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宁都中学

三等奖

篇5:评选活动活动总结

总 结 书

我最喜欢的“传承经典文化人物”评选活动

总结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在浩瀚历史长河中经历过血与火的熔炼,凝聚着华夏儿女的无穷智慧。因此在这璀璨的历史里留下了无数传承经典的文化人物。为了让全校师生共同铭记这些伟大的历史人物,我最喜欢的“传承经典文化人物”评选活动便开展起来了。一. 活动目的 使广大师生能够认识领会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并勉励大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以此来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促进我校的文化建设。同时使学生更多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引导师生“铭记传承民族文化”,从而养成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共创我校的校园文明。二. 活动经过

5月18日在食堂门口设点,向同学们详细介绍我们的活动。5月20日评选活动在食堂门口热烈开展,本次活动吸引了大量学生参与,大家积极投票评选出自己心目中的经典历史文化名人。在评选结束之后,由工作人员进行唱票评选出了全校师生最喜欢的传承经典文化的历史人物。

5月21日以展板的形式向全校师生公布选取的结果。5月23日中午13点进行了现场抽奖活动。三.存在问题

1.前期用展板进行宣传的时候,其中一块展板由于出现了一些脱落而导致被其他的同学撕毁了。

2.在5月18日设点的时候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没有完全按活动流程进行宣传,导致很多同学在18日当天就进行了投票,并且没有在下午的时候没有进行设点。为同学们带来了很多的不变。

3.抽奖活动由于前期宣传不足导致活动开始时现场人数不足,但通过多方努力还是解决了人员问题。四.努力方向 1.在展板方面要尽量固定牢,防止出现脱落这种情况。从而更好的达到宣传的目的。

2.在开展工作之前一定要将每一件事都认真落实好,达到上下一致,以便减少活动中出现的差错,更好的开展工作。

3.在活动开展之前认真落实每一个细节,考虑多方面的问题以减少失误。五.总体评价

篇6:评选活动总结

一、组织领导

成立龙北镇中心学校美德少年星级评选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张长秦

副组长:程利命

成 员:各校长

二、活动时间

3月——6月

三、参加对象

全校6周岁至13周岁在校中学生

四、评选标准

1、在家庭是好孩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学会自理、常做家务、勤俭节约、生活朴素、吃苦耐劳。

2、在学校是好学生:学习勤奋、创新发明、乐观向上、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爱护公物。

3、在社会是好公民:热爱祖国、遵章守纪、举止文明、保护环境、诚实正义、拾金不昧、乐于助人。

五、星级内容

将美德少年标准分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等5个方面,分别用“星”作为标志。每颗星的具体内容是:

1、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父母,孝敬长辈,自觉做到问候父母辛劳,记得父母生日,关心父母健康,帮助父母分担家务。

2、尊敬师长。懂得尊敬老师,理解老师,礼遇老师,尊重老师的辛劳动。见面主动向老师问好,虚心接受老师教导,上课时遵守纪律、认真听讲,积极完成老师布臵的任务。

3、友爱同学。懂得热情礼貌,言行文明,宽容待人,诚实守信。有团队精神,善于与同学沟通交流,互帮互助,互学互爱,共同进步。积极参加献爱心、送温暖等关爱活动。

4、热爱劳动。懂得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光荣,自觉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农业生产、社区服务,参加环境保护、植绿护绿、公益宣传、扶贫救灾等小小志愿者活动,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5、勤俭节约。懂得珍惜父母和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一度电、一粒粮、一滴水、一张纸,不挑吃穿,不乱花钱,不盲目攀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培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品格。

六、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

根据经开区龙背镇《关于在全镇中小学校开展美德少年星级评选活动的通知》关于在全校开展美德少年星级评选活动的方案发放各班,广泛宣传发动全班参与美德少年星级评选活动。

2、组织评选。

各班按照评选标准和要求,在学校学生中广泛开展美德少年星级评选活动。各班以“认星争优、做美德少年”为主题,按照认星、创星、争优三个环节组织开展活动。

(1)认星。每学期开学初,由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对照“星级标准”自己提出本学期要努力做到的1到2个争星目标,并在班级公开承诺。

(2)创星。学生根据自己认定的星级内容,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努力践行。学生有认星争优记录本,并及时做好活动记录。

(3)争优。采取班会、团队会、少先队会等形式,每学期对创星情况进行交流,主要是认星学生的成果交流、感悟体会和努力方向,班主任可给予适当点评和鼓励。学校根据学生认星和创星情况,表彰本班年度星级美德少年。

3、组织推荐。各班在评选的基础上,按分配名额向学校活动小组推荐美德少年候选人,县教育局负责县直各中小学“美德少年”评选活动的组织推荐。

七、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合力推动。各处室和各班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开展美德少年星级评选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把这项工作纳入当前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统一思想、周密部署、密切配合,确保活动顺利高效推进。学校要对各班级,积极开展美德少年星级评选活动,认真发掘、推荐优秀少年,做好学习、宣传和表彰工作。

2、精心组织,广泛发动。各班采取多种形式,积极组织和动员广大未成年人参加美德少年星级评选活动,把参与活动的过程作为提升未成年人道德品质的过程。各班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开展“学习美德少年、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切实把这项活动作为促进学校各班德育工作、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力抓手和重要载体。

篇7:读书之星评选活动总结

一、评选条件

学生具备以下条件方可申报及推荐:

1、阅读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能在班级或学校起发挥“课外阅读”的模范带头作用;

2、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坚持每天读书半个小时以上。

3、阅读兴趣浓厚,坚持摘抄或写读书笔记,三至六年级同学并有作文能在校级以上作文比赛中获奖或在校级以上刊物发表。

4、珍惜爱护书籍,阅读量大,阅读范围广泛:阅读量能基本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低年级一学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万字,中年级一学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高年级一学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1—2年级阅读文学名著(如童话、寓言故事等)1本以上;3—4年级阅读中外名著2本以上;5—6年级阅读中外名著3本以上。

5、积极参加班级、学校和市区开展的读书交流活动,认真阅读学校推荐的阅读书目,经常向学校阅览室、班级图书角借阅书籍,能写较为具体、真实、生动的读后感;

6、坚持诵读古诗文经典诵读内容,不同年段学生能按照学校要求的背诵篇目背诵古诗,达到规定的数量。

二、评选方法:

1、采用自己申报,老师依据其平时的读书情况推荐,学校根据老师的推荐及资料检查进行评定。

2、6月15日前向教导处提交 “阅读之星”的材料;

3、评选时需要上交以下材料:

学生申报表,该学生的读书摘记、小作文(低年级)、优秀阅读心得(中、高年级)、发表文章证明及作文获奖奖状等所有能反应该生读书质量的材料。

读书之星评选活动总结

为了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充分展示我校学生的精神风貌,引导和激励广大学生刻苦学习、全面发展,切实改变学校存在的一些言行不文明、学习态度不端正的不良行为习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设和谐团结向上的人文环境。学校本学期以明确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作用,积极开展德育实践及校园之星评选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活动目的明确:

通过“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使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个大幅度提高,结合我校近年“校园之星”和文明礼仪教育常规活动,推动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常规机制和德育活动的持续发展,探索有效途径和方法,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组织机构健全:

成立以校长李飞龙为组长,副校长杜海红远红为执行组长的领导机构;及6位班主任为执行机构;以各班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为监督机构。

活动内容充实:

1、本次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重点围绕“会听”、“会说”、 “会读”“会写”四个方面展开。

2、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踏实,学习任务清楚,听课习

惯、作业习惯、自习习惯良好,学习求上进,思想求进步。 活动形式丰富:

1、我校将学习礼仪等贯穿于整个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由各班根据星级指标对学生进行评价,最后每班评出一名班级学习之星。学校再进行民主评议,最终评选出“校园之星”。

篇8:课件评选活动总结

一、参评对象

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教科研人员、教育管理者, 以及从事行政、后勤管理和图书馆、青少年宫等校外教育单位的教育工作者。

二、参评范围

1. 有关教育改革、教育管理、素质教育、教育创新、课堂教学、教学经验、教材教法、学法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团队学生会工作、多媒体应用、特殊教育、幼儿教育等方面的优秀论文;

2. 有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秀教案、个案分析、教学点评、优秀课件等;

3. 有关教师辅导学生优秀作品, 包括学生的优秀作文、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和小论文等。

三、参评要求

1. 所有参评论文要求“主题鲜明, 重点突出, 理论联系实际;既要有一定的理论认识, 又要有自己的实践、思考、研究和创新。”论文中所提出的问题对当前教育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论文题目要精练、简短、明确, 论点要集中、鲜明, 论据要充实、有据;文字表达要规范、简洁、流畅;字数以不超过3000字为宜。

2. 教师制作的优秀课件、案例, 要求文件大小不超过10MB, 注明课件制作软件 (请采用幻灯片) 及参评作者信息 (包括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课件名称、课件创新点、教材版本、名称、年级、邮编等) 。

3. 教师辅导学生的优秀作品要求:参评作品须书写工整或打印;科技小发明和小制作等形式的作品, 需提供相应作品的照片若干张, 并配相关文字说明。作品须注明学生姓名、年级、辅导教师姓名、联系电话、单位、邮编等。

四、相关说明

1. 所有参评的论文、教案和课件一律不退, 请自留底稿, 文责自负。请采用电子邮件投稿, 每人限投1~2篇论文。

2. 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十二五”科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组与相关杂志社共同聘请专家组成评委会及时进行评审, 两周之内通知作者是否获奖, 若在此期限内未收到任何答复者, 请与评审组电话联系。

3. 教师辅导学生的优秀作品, 可由学校集体组织进行参评, 各学校将符合本次征稿范围的作品经过初评后集中推荐到评委会, 对于学校将给予颁发集体荣誉奖。

4. 参评提交截止日期:

第一批截止日期:2013年6月30日

第二批截止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五、评选办法

1. 依据科学、公开、公正的原则对参评作品进行评审, 严格评审程序, 保证评审质量。获奖名单将分为两批于截稿日期结束一个月内公布在相关网站和教育杂志上, 届时请各位获奖的老师留意查看。

2. 所有来稿将由评委会严格认真评审后, 统一签发“获奖通知书”, 并告之相关事宜。

3.本次评选活动将设立一、二、三等奖各若干名, 由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十二五”科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组与相关杂志社共同颁发获奖证书, 根据有关规定, 享有职称评定、业绩考核方面的优先权。

4.为扩大活动规模与参评论文、教案和课件的质量, 对组织10篇以上参评作品的学校及个人, 评委会将向组织单位或个人颁发“优秀组织奖”。

5.所有参评的获奖论文, 均可根据作者要求, 优先安排在《学园》、《中外教育研究》等国内权威杂志上公开发表。

本次评选活动, 本着激励、自愿参加的原则, 可由各级教科研部门统一组织参加。

来稿请寄:北京市清华大学84-84信箱优秀论文评审组〈收〉

邮 编:100084

联系电话:010-88909395 88909179

篇9:课件评选活动总结

王锐锋河北省卢龙县下寨中学

廖来兴福建省上杭县蓝溪镇明强中学

严蓉上海市彭浦初级中学

余梅兰青海省西宁市湟川中学第二分校

赵双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桂山中学

蔡思琼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上犹中学

伍勇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中学

黄秋根江西省南昌市实验中学

王利红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

秦淑莲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宁远中学

史小燕浙江省宁波市第二中学

田希倩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教育局

张红霞河北省石家庄市第17中学

赵春芳江苏省昆山市葛江中学

一等奖

王志全河北省卢龙县刘田庄中学

冯小丽河北省卢龙县刘田庄中学

刘海强河北省卢龙县刘田庄中学

刘志云王志鹏河北省卢龙县刘田庄中学

杜立成付秀莲河北省卢龙县杨黄岭中学

马荣霞河北省卢龙县印庄中学

张力进河北省卢龙县应各庄中学

孔剑芸广东省云浮市蔡朝焜中学

郭凤萍张丽莉河北省卢龙县木井中学

黄志松卢秀峰河北省卢龙县木井中学

李智广河北省卢龙县木井中学

孙鹏飞艾桂云河北省卢龙县木井中学

周华河北省卢龙县潘庄中学

张秋平河北省卢龙县潘庄中学

李春玲河北省卢龙县潘庄中学

肖汇忠河北省卢龙县潘庄中学

沈艳杰侯伟河北省卢龙县潘庄中学

李春凤河北省卢龙县卢龙中学

刘彬河北省卢龙县卢龙中学

杨晓红河北省卢龙县卢龙中学

刘宝印河北省卢龙县卢龙中学

贾新立河北省卢龙县卢龙中学

孙惠敏河北省卢龙县卢龙中学

贺国富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中学

刘勇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县第一中学

尹修玲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县第一中学

罗从语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县第一中学

陈信涛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中学

唐以利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县第一中学

马秋宏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潘庄中学

杨志国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潘庄中学

宿广宇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高都中学

鲁爱华河北省卢龙中学

姚仁珊浙江省苍南县马站高级中学

韩莹辽宁省大连市旅顺第二高级中学

陈明华江苏省江都市江都中学

丁红梅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潘庄中学

盖彦华重庆市渝中区第30中学

吴劲松重庆市忠县实验中学

虞杰江苏省江都市仙城中学

杨林四川省绵阳中学

倪惠峰上海市钦州南路85号

蒋海蓉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

张昆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

王淼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孙镇中学

汤光舜浙江省松阳丽水中等专业学校

黄琳琳浙江省丽水市丽水中学

陈道华重庆市第七中学

王玉洪贵州省道真县平模中学

胡自娴上海市海宁路830号塘沽学校

叶银粮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区田心九方中学

夏霁风江西省丰城市第二中学

杨立泳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第三中学

谢世国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实验高级中学

吴亚男湖北省黄石市第二中学

李彩霞湖南省望城县第一中学

徐含广东省中山市第二中学

蒋芳山东省广饶县第一中学二校区

刘胜长湖南省冷水江市第七中学

于学芬山东省烟台市第12中学

周兴芬山东省广饶县第一中学一校区

王凤琴宁夏银川市西夏区第24中学

罗隽湖南省衡阳市第三中学

周伟宏重庆市开县陈家中学

黄榕青福建师范大学附中

胡明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启发中学

王珍珍山东省青岛市第15中学

曹喜芳湖南省湘潭市新天地益智中学

吕祖庆山东省莱芜市里辛第一中学

彭德翠重庆市开县德阳中学

尉淑君山东省烟台市第六中学

陈铁君四川省自贡市蜀光中学

罗辉广东省中山市第二中学

袁平甘肃省白银区银光中学

张芳山东省胶南市第四中学

任广山山东省广饶县第一中学

李艺林广东省中山市东升旭日中学

张占霞河北省高邑县第一中学

孙月红江苏省连云港市开发区高级中学

郭振强河南省安阳市第二实验中学

程海兵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双语中学

张花莉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三角中学

毛秀琴宁夏灵武市英才中学

石志华湖北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贾绍龙湖南省龙山县皇仓中学

郑艳华山东省临邑县邢侗中学

苏红莉河南省平顶山学院

李玲山东省临邑县实验中学

张立国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华盛虹溪中学

杨雯斌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华盛虹溪中学

李吉德山东省广饶县第一中学

王萍山东省滕州市滕州一中东校区

孙玉英青海省西宁市湟川中学第二分校

申容青海省西宁市湟川中学第二分校

徐飞江苏扬州大学附中

于建华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五中学

王建军湖南省湘阴县知源中学

梁秋林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莲花中学

陈禾谷福建省安溪县慈山学校

李昆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六中学

于甜甜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六中学

张军辉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六中学

杨业波张文静河北省石家庄市第17中学

张彦明河北省石家庄市第36中学

刘立明刘江波河北省石家庄市第41中学

刘江波河北省石家庄市第41中学

郝玮河北省石家庄市第41中学

邓国平江西师大附中滨江校区

袁春红上海市闵行区上宝中学

孙月红江苏省连云港市开发区高级中学

邢仔宝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益民实验中学

李密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高级中学

李佑主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第一中学

陈燕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莲花中学

章治平江西省乐平市第三中学

高伟广东省广州市石壁中学

吴军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

王萍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东校区

黄贤钢江西省萍乡市芦溪中学

王碧玮上海市西延安中学

王琴上海市西延安中学

朱宏兰上海市西延安中学

郭庆彬河北省邢台市第五中学

黄妮莉贵州省贵阳市第13中学

黄伟华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博爱中学

田桂彬何红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刘欣欣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六中学

陈炳林广东省中山市东升旭日学校

汤健浙江省平湖乍浦高级中学

任磊浙江省平湖新华爱心高级中学

李树广浙江省平湖市平湖中学

姚丰卫浙江省海宁市第一中学

曹新强浙江省海宁市紫微高中

戴佳军浙江省海盐县海盐高级中学

徐海群浙江省海盐县海盐高级中学

任国云浙江省海盐第二高级中学

王雪岩浙江省海盐县海盐高级中学

张全玉浙江省海盐第二高级中学

董永盛重庆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许业明广东省中山市第二中学

段爱琼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中学

申赞重庆市万州区国本中学

刘振泉浙江省常山县第一中学

谢海涛海南师范大学附中

二等奖

杨昆杨丽娜河北省卢龙县刘田庄中学

刘宝林王艳新河北省卢龙县刘田庄中学

李敬红付秀莲河北省卢龙县杨黄岭中学

盛丽霞栗悦河北省卢龙县花台中学

王学鹏王学红河北省卢龙县刘田庄镇中

马文武河北省卢龙县孟时庄

滕晓丹浙江省宁波市宁波外国语学校

李孟杰河北省卢龙县大横河中学

王巍河北省卢龙县潘庄中学

俞国良河北省卢龙县潘庄中学

王亚文河北省卢龙县潘庄中学

郝晓丽张建伟河北省卢龙县大李佃子中学

邸建英闫泽东河北省卢龙县木井乡万贯各庄中学

沈志敏河北省卢龙县城关中学

徐秀香田占霞河北省卢龙县木井乡中学

徐娜申浩利河北省卢龙县木井乡中学

闫泽东邸建英河北省卢龙县木井乡万贯各庄中学

张建伟郝晓丽河北省卢龙县大李佃子中学

高新春李丽河北省卢龙县木井乡中学

杜秀文李英河北省卢龙县杨黄岭中学

唱秀霞刘小茹河北省卢龙县卢龙镇中

唱秀霞刘小茹河北省卢龙县卢龙镇中

朱小兵河北省卢龙县石门中学

曹丽荣河北省卢龙县石门中学

李文喜河北省卢龙县石门中学

张静波河北省卢龙县石门中学

李英河北省卢龙县杨黄岭中学

胡志芹河北省卢龙县杨黄岭中学

王向阳河北省卢龙县卢龙中学

吴昊河北省卢龙县双望中学

佟蕴江河北省卢龙县刘家营中学

白艳丽河北省卢龙县饮马河中学

赵艳华河北省卢龙县潘庄中学

王红艳河北省卢龙县潘庄中学

赵晓影河北省卢龙县潘庄中学

高泉四川省宜宾市筠连中学

赵强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

平夕祥四川省宜宾市筠连中学

张平建四川省宜宾市南溪第一中学

蔡列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第二中学

姚清奎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第二中学

王真树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

李云华四川省宜宾市南溪第二中学

杜艳婷山东省济南市济南中学

张庆荣河北省卢龙县潘庄中学

申春荣河北省卢龙县潘庄中学

朱永峰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高都中学

张俊阳江苏省江都市育才中学

陈明华江苏省江都市江都中学

孔雪梅重庆市垫江第三中学

陈洪芬山东省临沂市第22中学

徐燕河南省郑州市郑州中学

王兴明湖北省武汉市经济开发区绿岛花园

李立新重庆市云阳县第三初级中学

杨慧玲广西百色市田阳县田阳中学

乔斌广东省嘉应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颜容妙福建省晋江市第一中学

杨林四川省绵阳中学

王晓红北京市密云县东邵渠中学

尚存闯河南省滑县焦虎乡第二初级中学

陈向党河南省洛阳市伊川高中西校区

孔景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第一中学

唐伟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新校区

刘玉静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高都中学

宫海龙甘肃省庆阳市正宁第一中学

叶萍重庆市涪陵区浙涪友谊学校

党丽娟重庆市第一中学

胡铮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兴中学

王永学黑龙江省安达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陈以明浙江省宁海县正学中学

张仲景山东省曲阜职业中专艺体科

王明霞重庆市大足县第二中学万古校区

陈道华重庆市第七中学

潘志强山东省广饶县第一中学二校区

冉光胜重庆市酉阳县第一中学

唐敦浩湖北省荆州市东方红中学

吴海军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区图强东街9号

李军生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县实验中学

刘长增山东省广饶县第一中学二校区

梁琰甘肃省陇南市武都第二中学

洪霞湖北省襄樊市第24中学

汪霁虹江西省乐平市第三中学

姚春江苏省盐城市第四中学

盖银玲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罗南中学

王利红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

李平英湖南省岳阳市第八中学

李淑梅上海市民办新北郊初级中学

王兆鹏山东省济南市槐荫中学

张爱菊山东省广饶县第一中学三校区

陈英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

李平英湖南省岳阳市第八中学

王利红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

袁兵湖南省湘乡市第四中学

许舒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英才中学

吕璐朱爱华山东省临沂大学附中

蒋银燕广东省中山市东区中学高中部

查旺玉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乐晓球湖南省桃源县第一中学

汪保源广东省中山市第二中学

陈喜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第二中学

谢贺林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

彭斐上海市浦东新区环湖西三路1398号

郑建生江西省浮梁县蛟潭中学

于学芬山东省烟台市第12中学

曲睿晗辽宁省大连市第36中学

盛建红湖南省沅江市第三中学

张媛湖南省华容县第一中学

张勇湖南省华容县第一中学

张敏端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云衢中学

杨红许丽萍湖南省长沙县金井中学

谢珲杰湖南省会同县第一中学

黄正斌贵州省都匀市第六中学

范丽河南省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

王连香山东省广饶县第一中学

高苹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外国语学校

徐洪霞山东省广饶县第一中学

张泽兵湖北省洪湖市第二中学

邓仕举四川省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

边淑敏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二高级中学

田恬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

覃东升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教育局

徐劲湖北省荆州市太岳中学

高斌斌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奋斗中学

孟凡刚山东省威海市第二中学(南校区)

乐正良重庆市梁平县屏锦中学

刘芳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第一中学

王尧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奋斗中学

张泽兵湖北省洪湖市第二中学

李少丽山东省临沂市第一中学

陈焕清广东省江门市荷塘镇荷塘中学

陈秀盆福建省晋江市侨声中学

黄银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第一中学

王建琼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第一中学

李静峰湖南省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

欧阳子林湖南省湘潭县第一中学

钟秋萍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区启发中学

毕文超山东省莱芜市实验中学(西校区)

赵丽娟湖南省衡南县第二中学

许向新江苏省连云港市开发区高级中学

刘婷江苏省连云港市开发区高级中学

黄铁云湖南省长沙市望城星城实验学校

杨桂花浙江省宁波市大榭中学

李小玲江苏省盐城市紫薇花园

翟稚捷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计海燕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华富中学

张毅苹福建省漳州市水仙大街

王敏刘敏山东省广饶县第一中学

崔锦华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二中学

王玉梅河南省安阳市大市庄中学

俞海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姜山中学

倪晓兵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华盛虹溪中学

高宇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华盛虹溪中学

刘春影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华盛虹溪中学

梁冬冬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华盛虹溪中学

刘传行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华盛虹溪中学

段贻安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第一中学

钟永明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五初级中学

蒋万里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云干中学

李金法山东省临沂市刘店子乡初级中学

徐长松江西省乐平市第三中学

赵健波浙江省兰溪市厚仁中学

周丽重庆市垫江县垫江中学

徐继胜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益民实验中学

黄晓波重庆市巴南区第34中学

曾繁开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第一中学

郑明进福建省厦门市大嶝中学

潘晓红上海市徐汇区龙吴路2621号

梁羡强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三角中学

马玉红宁夏中宁县第六中学

刘丽萍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六中学

朱皓琳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六中学

李亚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六中学

霍少宁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六中学

黄春淼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六中学

焦晗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六中学

杨运然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六中学

李秀丽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六中学

张军辉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六中学

刘树松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第10中学

崔桂兰河北省石家庄市第19中学

孙娉河北省石家庄市第17中学

马会雪河北省石家庄市第17中学北校区

刘占彬河北省石家庄市第17中学北校区

李蒙河北省石家庄市第17中学

耿国锋王秀玲河北省石家庄市第17中学

耿欣娟河北省石家庄市第41中学

袁国庆河北省石家庄市第41中学

崔玉荣河北省石家庄市第41中学

崔高平河北省石家庄市第41中学

金瑞英河北省石家庄市第41中学

李立红河北省石家庄市第41中学

林丽仙福建省泉州市外国语中学

周至湖南省临湘市第二中学

徐杏红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蛟潭中学

陈畇舟广西百色市凌云县中学

凌钥广西合浦县合浦师范学校

饶粤飞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高级中学

吴世友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

高伟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壁中学

董训跃上海市浦东新区由由中学

刘伟祥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

石贤昌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耿娟娟河北省邢台市第五中学

王芳重庆市綦江中学

张坤河北省邢台市第五中学

邹语佳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石室中学

朱小慧广东省中山市第二中学

蔡维佳湖北省武汉市第39中学

孙爱丽上海市闵行区鹤北中学

胡松海江西省乐平市第三中学

徐建富江西省乐平市第三中学

姜飞湖北省武汉市汉阳第三中学

袁丽娟江苏省宜兴市实验中学

赵春湖北省襄樊市宜城第一中学

周红杰湖南省长沙市湘府中学

袁志东广东省中山市东升旭日学校

刘加彬广东省中山市东升旭日学校

刘红浙江省平湖乍浦高级中学

裘丽红浙江省平湖乍浦高级中学

刘军芳浙江省平湖乍浦高级中学

姜涛浙江省平湖新华爱心高级中学

李勤松浙江省平湖新华爱心高级中学

邵国庆浙江省平湖新华爱心高级中学

金震宇浙江省平湖当湖高级中学

房彦龙浙江省平湖当湖高级中学

杨青浙江省平湖市平湖中学

盛炯杰浙江省嘉兴南湖高级中学

李国平浙江省嘉兴嘉高实验学校

马春峰浙江省海宁市高级中学

沈连英浙江省海盐县第二高级中学

贺旭东浙江省海盐元济高级中学

金跃峰浙江省海盐县海盐高级中学

胡良浙江省海盐县元济高级中学

刘晓红浙江省海盐县海盐高级中学

陈雪琴浙江省海盐县海盐高级中学

王国利浙江省嘉兴高级中学

邓宇中广东东莞市大朗镇第一中学

黄彩莲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

王艳梅重庆市忠县东溪中学

孙丕乐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20中学

郭志林广东省中山市横栏中学

李叶浪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外海中学

刘明清重庆市大足县第二中学万古校区

申赞重庆市万州区国本中学

汪晓东四川省科学城第一中学

黄玉梅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初级中学

王建伟河南省平顶山学院环境与地理科学系

三等奖

付秀莲杜立成河北省卢龙县杨黄岭中学

朱翠云河北省卢龙县城关中学

郝锡红邸永军河北省卢龙县蛤泊中学

申浩利徐娜河北省卢龙县木井乡中学

李志强唱秀霞河北省卢龙县大李佃子中学

刘小红陆建军河北省卢龙县万贯各庄中学

李月君费占华河北省卢龙县大李佃子中学

郭金伟宋秋红河北省卢龙县大李佃子中学

刘亚丽魏爱彬河北省卢龙县大李佃子中学

徐桂君胡树立河北省卢龙县大李佃子中学

韩廷祥河北省卢龙县刘家营中学

王翠玲河北省卢龙县饮马河中学

李桂香河北省卢龙县城关中学

张立新河北省卢龙县潘庄镇中

张秀梅四川省宜宾县第二中学

李星静四川省宜宾市高县中学

李钟炳四川省宜宾市屏山中学

韩晓蓉四川省宜宾市第12中学

林同燕四川省宜宾市兴文中学

付季坤四川省宜宾市南溪第二中学

石太香四川省宜宾市珙县第一中学

杨琼四川省宜宾市南溪第一中学

唐开强重庆市潼南县塘坝中学

何小明重庆市潼南县塘坝中学

冯正洪重庆市巫溪县巫溪中学

但蓉重庆市酉阳县第一中学

杨立泳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第三中学

杨文良湖南省湘潭县江声实验学校

文义湖南省湘潭市湘机中学

张传运山东省广饶县第一中学三校区

王范文山东省广饶县第一中学

于学芬山东省烟台市第12中学

张媛湖南省华容县第一中学

张勇湖南省华容县第一中学

董德新湖南省华容县第一中学

赵栓柱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第一中学

王启弼贵州省罗甸县云干中学

熊晓菁重庆市巴蜀中学

李玲山东省广饶县第一中学二校区

贺兰湖南省岳阳市第七中学

黄喜生江西省乐平市乐平中学

孙科军宁夏银川市第24中学

韦国良山东省章丘市绣惠镇中心中学

乐萍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

贾立明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

陈意湘江西省泰和县泰和中学

刘瑛山东省青岛市海洋大学附中高中部

王立焕河北省唐山市第40中学

陈元春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华盛虹溪中学

钱广宙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华盛虹溪中学

赵世田山东省莱芜市里辛第一中学

李秀丽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六中学

鲁红英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灌溪镇中学

戴玛玉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高级中学

李雪亮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高级中学

刘志前广西合浦县合浦师范学校

赵冠军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曹庄中学

高伟广东省广州市石壁中学

张明红湖北省武汉市汉阳第三中学

周明刚江苏省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周颖浙江省奉化高级中学

黄妮莉贵州省贵阳市第13中学

曹圣兰潘冬梅广东省中山市濠头中学

曹丽丽浙江省平湖新华爱心高级中学

葛君浙江省平湖当湖高级中学

张正春浙江省平湖当湖高级中学

邓彩杰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尹耀荣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

刘先卯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

上一篇:小公司奖惩制度范本下一篇:开在深处的花朵作文650字_状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