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观潮

2024-05-01

6观潮(通用10篇)

篇1:6观潮

观潮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真读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钱塘江大潮在“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不同景象及特点,从而认识到钱塘江大潮是汹涌澎湃的天下奇观。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潮汐”的成因及相关知识。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钱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从而激发学生对钱塘江大潮、乃至祖国的大好河山、锦绣风光的无比热爱。

技能目标:引导学生能深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小节。学着按时间写作的办法仿写片段《雷雨》。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2、理解并主动积累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言,并读出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爱旅游吗?哪些地方的景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大家能用平时积累的语句来描绘这些令自己难忘的景象,真不错,老师也积累了一段与大家一起分享。老师深情背诵课文

3、段。

3、出示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悟:

1、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诵读,对钱塘江大潮留下了什么印象?

2、请同学们也来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划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读读,推荐给同桌。

3、师按学生回答归纳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4、交流学生喜欢的语句,及时纠正读音。并让学生说喜欢的理由。

三、精读课文:

1、钱塘江大潮为什么会被称为“天下奇观”。(并板书)我们一起去看看。

2、指名读课文第2节,你读懂了些什么?师归纳板书:江面平静,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3、“望”字在课文里除了看,还有一层意思——等着、盼着。该怎样读读人们的这种心情?出示图片“江面平静”,配上音乐,学生自己读读。

4、交流读,引导学生抓住“横卧、笼罩、屹立”等词把当时的气氛读出来,注意及时请学生评价朗读的情况。

5、师生对读,请学生体会朗读成功的原因,总结学法。

理解重点词句。

读出人们的心情。

选择合适的音乐。

6、自由读读3、4小节,在学习小组中按学习方法自学课文。

7、交流理解的词语,并读读该句句子。

8、师归纳板书:闷雷滚动,出现一条白线,人声鼎沸、沸腾。

9、重点交流“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的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抓住比喻,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

10、体会人们的心情。板书。配乐诵读,学生自由选择音乐,组成小组读读。

11、集体学习课文最后一节师生对读。

四、拓展、探究

1、关于钱塘江大潮,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引导学生网上学习。并试着向外国游客介绍一下“你眼中的钱塘江大潮”,并把自己的观点介绍具体。

说话练习:“钱塘江有着()的大潮。()。

2、仿写《雷雨》

出示媒体“雷电交加”的景象。

出示要求:运用恰当的语句写出雷雨的气势。

五、回家作业:

1、想象雷雨前、雷雨后的景象,把短文写完整。

2、收集世界奇特景观的资料、图片。

篇2:6观潮

第一课时

一、目标导学

1.认识:“盐、据、沸”等6个会认字,会写“塔、沸、吼”等8个会写字,掌握“沸腾、据说、风号浪吼”等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3.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形式的资料或相关图片。

二、自学交流

(一)学生潜心独立自学

1.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a.给生字注音、组词,并抄写两遍。

()盐_____()据______()卧_____()塔_____()震______()震_____()涨_____ b.给文中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号()()_____ _____ 涨()()_____ _____ 薄()()()_____ _____ _____ c.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解决自己不理解的生字、词。

重点理解:若隐若现 风号浪吼 人声鼎沸 山崩地裂 d.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读一读。

2.再读课文思考:

a.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b.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 3.熟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并背诵3、4自然段。

(二)小组交流

1.交流字词学习中的疑难、困惑和好的识字方法。(重点注意盐和鼎的写法及号的读音)

2.交流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形成的资料或图片,说一说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交流课文按什么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4.小组内比一比,看谁能把课文读得最好听,并试背3、4自然段。

三、展示点拨

1.展示字词(完成目标)

展示小组交流后公认的疑难、易错字形、字音、词义及好的识字方法。

2.全班交流目标导学的内容,学生互相补充,教师点拨。3.展示背诵(完成目标)4.展示内容:

3、4自然段

5.展示形式:全班抽签,决定每组()号学生代表本组,进行擂台 评价标准:正确、流利、有感情。

评委组成:以组为单位商议,举手表决,评出优胜小组()个,激励加分。

四、检测反馈(独立检测、交流评价,查漏补缺)

检测题

一、我会写生字

yán()水 jù()说 横wò()古tǎ()人声dǐng fâi()

zhân()声欲聋 zhǎng()潮 风号浪hǒu()

二、我会给加引号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下画“ √ ”)

“薄” 雾(bó báo)小 “号”(hào háo)

“薄” 荷(bó bò)风“号”浪吼(hào háo)“涨 ”水(zhǎng zhàng)泡 “涨”(zhàng zhǎng)

三、我能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隐隐约约,不大清楚。()

2.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用来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3.本课形容潮来时的声音很大,如山崩地裂一般。()4.形容水势很大。()

四、课文内容我知道

作者按照______ ______ ______的顺序,描绘了农历八月十八_______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_______之情。

自我评价:

我真棒()进步啦()加油哟()

五、拓展延伸

1.根据检测反馈,查漏补缺。

2.收集积累有关钱塘江大潮的名诗句。

(四年级)第二课时

一、目标导学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景观,感受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二、自学交流

(一)学生独立自学(书上做批注)自学提示:

1.课文评价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在文中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奇观句子,可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找:

a.潮来前江面的景色什么样?人们心情如何?

b.作者在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时是按什么顺序、从哪些方面来写的?说明了什么?

c.大潮过后,江面的景色是什么样的?这些说明了什么? 2.进一步理解“天下奇观”,并说一说你“观潮”的感受。方法引领:

a.抓重点词、句子去理解课文内容。b.在书中批注你读文时的感受。

c.品读文中优美的词句,谈作者运用的描写方法,仿写。(二)小组交流,合作解疑(完善批注)交流自学提示中的学习成果,探究疑难。

例如:从“霎时,潮头奔腾西去,”说明大潮过去时急且快,可是余波未尽。“漫天卷地”“风号浪吼”两个词写出了余波。。。我想象到了。。。我感受到了。。。(可用同样的方式交流批注)

三、展示点拨

提示方法:

1.各小组围绕自学提示进行展示。

2.全班交流,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 3.对重点语句朗读品悟。

四、检测反馈(独立检测、交流评价,查漏补缺)

检测题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今天,我们到海宁来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______,潮来之时,只见_______,浪潮越来越近__________;那声音_________。潮过之后,江面上_____________。看看堤下,______________。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____________,我们为之___________,为之________。

二、我会按要求完成练习。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再近些,只见(),形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山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按原文填空。2.我会造句。

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从()和()两方面来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三、自我评价:

我真棒()进步啦()加油哟()

四、拓展延伸

1.根据检测反馈,查漏补缺。

篇3:观潮

(《上海证券报》2013年01月30日)

要在全球顶尖层面的分工中拥有一席之地并切实维护本国核心利益, 中国就必须在构筑金融防火墙的同时, 锻造金融资本力。假如没有强大的资本市场、世界级的银行与保险体系, 比肩美元的国际货币本位币, 能与纽约、伦敦抗衡的国际金融中心以及支撑“金融高边疆”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群, 即便中国的经济规模超越美国, 也无法跻身顶级经济强国之列。中国在新的全球金融分工中, 能否获得与自身实力相称的话语权, 既取决于主要经济大国与中国之间的实力此消彼长程度, 也取决于中国所承担的国际义务的大小, 更取决于中国能否造就一大批既懂得国际经济与金融规则、熟练驾驭全球性金融管理工具、又有很强的国际沟通能力且善于表达中国主张的高端人才。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

正视基尼系数已越警戒线

(《时代周报》2013年01月24日)

(《时代周报》2013年01月24日)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近十年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基本位于0.47~0.49之间, 超过国际警戒线。但是, 这些系数仍然低于国内外多个机构发布的基尼系数。目前对于基尼系数过大作出的反应, 是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腐败现象与权利不平等制造的问题, 简单地归结于分配方式的不公以及社会保障的缺乏, 这些都回避了人们不满意收入差距过大的根本原因, 即权力运用的不公正与官员存在的腐败问题。只有超越经济的全方位改革才能解决问题。政府不应该将分配改革技术化。技术化的收入分配改革只会拖延政治改革的时间, 制造一种虚假的“正义供给”, 只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

余丰慧:央企凶猛拿地光警告还不够

(《京华时报》2013年01月23日

近日, 据媒体报道, 国资委在内部已明确要求, 央企“一律不当地王”。但是, 内部警告只是第一步, 还应该出台更加严厉和有效的举措。对不听警告继续疯狂拿地、不计成本创造“地王”的行为要严肃处理主要负责人;对已经创造出的“地王”要严格监督其开发、效益情况, 与其主要负责人业绩严格挂钩考核。此外, 2010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央企退出房地产行业的通知至今已将近三年, “退房令”不能不了了之, 应该坚定不移执行下去。一些央企或大型房企凶猛拿地影响着业内及购房者对2013年房价上涨的预期, 楼市调控又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相关部门应考虑适时出台更加严厉的调控新政, 不能让此前的调控成果半途而废。

李永忠:制度反腐的核心是权力结构改革

(《经济观察报》2013年01月18日)

制度反腐最重要的标志, 首先是必须设立政治体制改革特区来实验。因为制度反腐, 讲究的是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下的权力结构改革, 是综合性极强的、理论指导意义极大的政改。其次, 制度反腐需要对用人体制进行改革。在人事制度上, 我们现在用的还是苏联模式, 层层用的都是等级授职制。马克思在142年前有这么一句名言, “用等级授职制来代替普选制, 是根本违背公社精神的。”制度反腐, 不仅要改革旧有的权力结构载体和选人用人体制, 而且需要民众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它需要为民众支持和参与反腐败提供平台和渠道。30多年来, 由于搞的一直是权力反腐, 由此产生了大量的腐败存量和腐败呆账, 而制度反腐是解决这些存量和呆账的最佳选项。 (作者为中纪委制度反腐专家、中国监察学院副院长)

马红漫:传统百货业需靠创新“自救”

(《新京报》2013年01月17日)

篇4:临海夜观潮

从表面上看,我对山东半岛东端的这座滨海城市并不陌生,作为中国旅游权威媒体的老记者,我曾多次因采访去过那里。然而,每次都因琐事繁多而来去匆匆,一直没来得及细细端详它。为了解“威海”之名的由来,我曾问过世代居住在那里的朋友,朋友举杯一笑,说威者,有威势、威力、威严、尊严之意,也有威慑、震慑之意;海者,既有博大胸怀又富含神奇色彩。威海二字,连带两者之特色。那年深秋,我应邀参加中俄(威海)滨海高峰论坛时,再次来到威海,从烟台机场赶到金海湾国际酒店已是午后,忽见秋风阵阵、寒雨淅淅沥沥,随之便传来台风“韦帕”从江浙海面登陆后即将袭来的消息,因此不便出游观海。眼看天色阴沉,我匆匆到附近书店选购几本介绍威海历史文化的书,倚在客房的临窗处,以窗外徐徐海风、窗内缕缕茶香为伴,细细品读。

当杯中茶色浓淡相宜时,浪涛拍岸声从窗外隐隐传来,我抬头放眼,但见风雨如晦、水天一色,峭岩下伸延入海、供游人近距离看潮的栈桥早被奔涌而来的浪花所覆盖。我细细搜寻忙茫茫海天中的留存物,惟见远方时隐时现、起伏不定的灯塔,似乎在支撑着光明,引导着方向。当我的目光从海中矗立物移向手中书卷时,恰好两篇史话依次入眼,一篇神奇、一篇悲壮。《三齐略记》中,说秦皇欲过海看日出,准备架一座石桥,山神闻之驱石下海,以便让秦皇踏石而过。《水经注》也引《三齐略记》另一段传闻:“始皇于海中作石桥,海神为之竖柱。”看到此,我的好奇心陡起,抄起电话向酒店销售部咨询,话筒那边,公关小姐娓娓动听的介绍证实了这座遗迹至今尚存。她说:“成山角东南峭壁下的急湍中,现今还存有四块排向东南的巨石,既像迎风弄潮的健儿,又像人工架设的桥墩。据说这就是山神驱石、海神为之立柱的遗迹,而今,被导游们称为威海成山头之“秦桥遗迹”。

记得我刚刚放下话筒,窗外已经涛声大作,米黄色的窗幔被海风高高扬起,向在风雨中飘扬的旗帜。由此便让我想到113年前,也是9月,就在眼前这片海面上,北洋水师护送前去援朝的军舰突遭日舰拦截袭击。致远号舰管带邓世昌在炮弹用尽、舰体伤残之际,高扬战旗,毅然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尽管“致远号”不幸被鱼雷击中,致远号舰上的200余位壮士英勇殉国,甲午海战的精神与气势却一直光耀至今,在刘公岛游人之间留下了啧啧叹语。今年又是甲午年,甲午战争已过了120年。今人的爱国意识与民族气节究竟如何?应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现象!

再往下翻阅史书,还是满目精彩:这里是姜太公迎日出、拜日神的首选地;这里是武林一代宗师王重阳先生创立全真派的道场;这里是近代史上中国第一支海军的指挥中心;这里中华民族志士打响胶东抗战第一枪的根据地;这里是荣获“中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的海城;这里是被联合国确定为“改善人居环境全球最佳范例”的宜居地 ……山东威海,古韵新声总是那么不同凡响,史事威名远扬、过往的名士襟怀如海,“威海”之名,这个城市当得。

天色已暗,我迎着携风带雨的“韦帕”隔窗观潮。极目处,惊涛一线、渐近渐高,后来居上。台风裹挟着排浪由低吼变为狂啸扑来,海岸上的灌木丛和观潮亭随之颤抖。寒雨连海的景深愈发深邃,此时此刻,有谁还会摆脱不掉“忧馋畏讥”的念头?激流在海岩上迸溅朵朵菊瓣,令人怎不生发壮怀激烈之感!人们不该回避惊心动魄和汹涌澎湃,它能给人力量和启迪,它也能给人顿悟与反思。

比如,在狂潮遇到阻遏时,丝毫不退却,反倒显得更加威猛,在后浪的推动下以摧枯拉朽的气势下勇往直前,多像励志图强、义无反顾的壮士!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既把天然生成奇异图案的“球石”一一推出,也把漂浮不定、华而不实、没有灵魂的贝壳纷纷遗弃。待海潮退却时,这虚实反差鲜明之物,会让多少捡拾者浮想联翩?由此看来,它岂不又是一位发人深省的哲人?在刚猛的大潮与柔润的沙滩接触时,它声势减弱、节奏舒缓,甚至急流勇退,不做缠绵之态,它难道不是一位功成身退的大隐?我更欣赏这里的几处海湾,在台风袭来时有天然屏障遮挡,在千舟归来时,舒展温情柔婉的双臂……照这样想象下去,无际的海洋确有深厚的情感,确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就看临海者有没有与之沟通、与之互动的态度与悟性。

威海虽有台风,却很少听说酿成灾难,或许是这座海湾直面朝鲜和韩国,又躲在一些海城的“臂弯”里,狂风巨浪远道而来,在这里便逐渐消退。因此朗空悠云、散履闲帆,每每构成威海的休闲底色。

正思想间,海潮还真的退了,只剩下有节奏的喘息声。七八个星点、两三点雨滴,把金海湾梳理得清润、宁静凸显诗化。我敢肯定,台风过后的这座海城会更富文化内涵。

篇5:6《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刘台子小学

朱春媚

一、教材分析

《观潮》是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写景的文章,描写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全文共5个自然段,先总写,然后从“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个方面,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刻画了钱塘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有声有色,有景色的正面描写,也有观潮人的侧面烘托,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和与人交流。但本节课的《观潮》所表达的壮观景象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是很难感受的到的,因此在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手段利用图片、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语言,引导学生感受大潮的神奇壮观。

难点: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五、教法分析

基于对文本的把握和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法”进行教学,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将自己想象成观潮人群中的一个,身临其境地融入学习活动中。

同时我还采用了“朗读法”,“背诵法”和“表演法”来辅助完成这节课。因为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实现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的目的。

六、学法分析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为此,我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预热

嗨!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刘台子小学的小朱老师,今天很高兴认识大家,认识我你们开心吗?那大家和我打个招呼吧!老师听说啊咱们实验小学的学生上课积极又认真,是这样的吗?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节课大家有信心展示出你们的风采吗?

好,上课!

一、仔细聆听,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中潮水来的声音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个声音吗?

没错,这就是钱塘江大潮观潮的声音,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也知道了,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这么壮观的景色大家想不想去参观一下?(挥舞手中的导游旗)

这节课就请大家和导游朱老师一起走进这天下奇观。(板书课题)

二、品读课文,感悟理解

出示学习要求

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到课文中描写钱塘江大潮具体景象的部分,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的?

(3—5自然段

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1.学习潮来前(教:师生共同完成)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品析:

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闷雷发出的声音是什么样的?)人声鼎沸(什么意思?哪里会“人声鼎沸”?全班模仿一下。造个句子。)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为什么用“踮”和“望” ?好在哪里?)

风平浪静(什么意思?曾学过的古诗“湖光秋月两相合,潭面无风镜未磨”)一条白线(什么意思?)

人群又沸腾起来(沸腾原指水开的状态,这里为什么用“沸腾一词”?)试着背诵

2.学习潮来时(扶:生生合作完成)

那条白线很快地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学生朗读课文,做好批注(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4)欣赏图片(5)试着背诵

3.学习潮来后(放:学生独自完成)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很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六七米高了。

(1)大声朗读(2)独自品析(3)交流感受

三、拓展提升,品味升华

1.观看钱塘江大潮观潮视频 2.小小游客有话要说 3.我来当当小导游

篇6:观潮试讲稿

评委好,我试讲的内容是《观潮》这篇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板书:1 观潮

一、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观潮》这篇课文的第一二段,了解了作者是从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三个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那为什么自古以来,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呢?这节课我们就去揭开这个谜团。

二、读文

1、首先我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4段,找一找哪些地方能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找到句子后与同桌交流一下。

(板书:天下奇观

潮来前

潮来时

潮头过后)

现在我再请同学找一找,第三四自然段一共有多少个比喻句?并把你最喜欢的比喻句多读几遍。

2、我找同学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比喻句?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师:这响声是什么样的呢?谁能学学闷雷的声音,诶,学得还真像。这种雷的声音比较沉闷,作者是用哪个词语来描写这个声音——闷雷滚动。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形象啊!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

②“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师:那条白线是出现在什么地方呢?——水天相接,远。

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全班同学来表演试试看,准备,开始!

(笑)我们班现在都炸开了锅呀。在这段还有一个词形容这种沸腾的场面,谁能找出来——人声鼎沸 师:来,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

刚刚我们有的同学在第三自然段找到了比喻句,那第四自然段有比喻句吗?我看到好多小手举起来了,请你读读你找到的句子。

①“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师:读得不错。请同学们把“移来,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这四个词语划出来。这四个词语让我们感受到浪潮的气势——越来越大,人们的心情越来越——紧张 请同学们带着这种紧张兴奋的心情读读这个句子。

②“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师:这时,在作者的比喻中,浪潮从白线变成了什么——水墙。一丈是3.3米,那么两张多高的水墙相当于我们教学楼的几层楼呢?........两丈多高相当于三、四层楼的那么高。我们想象一下:当三层楼高的浪潮向我们直扑过来,那将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无比壮观的画面。现在我们分组比赛,看哪个大组读得好。

③第四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是比喻句。

师:这个比喻句写得非常精彩,喜欢这句的同学举手,诶,我也特别喜欢这个句子。我们来对比对比,为什么这个句子写得这么惹人喜欢。A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你喜欢第一句还是第二句?第二句写出了浪潮的特点。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浪潮的特点呢? 浩浩荡荡——写出浪潮的形态壮观

山崩地裂——写出浪潮的声音巨大 我们分男女同学来比赛一下,看看谁能把这种雄伟的气势读出来。现在请全班同学把第三四自然段再读一遍。

2、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已初步感受到了潮来时的雄伟壮观。现在我们回过头看一看,看看谁能挑战老师的三个大关。

第一大关有三个小关。

1.作者把浪潮比喻成白线、水墙,这时抓住浪潮的哪方面的特点来写?

形态 2.作者写闷雷滚动,这是抓住浪潮的哪方面的特点来写?

声音 3.作者写白线和白色战马,这是抓住浪潮的哪方面的特点来写?

颜色

第二大关:浪潮一开始出现在哪里——水天相接的地方;然后呢——浪潮很快地向我们移来、再近些、越来越近; 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由远到近

第三大关:我们知道,作者按照由远及进的顺序,抓住形、声、色三个方面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特点。现在我请同学们动脑筋发挥想象,如果让你写龙卷风,用由远及近的方式你怎么写?你又会抓住龙卷风哪方面的特点来写呢?自己独立思考,想好了在四人小组中展开讨论。四人小组讨论好的话,我们一起动笔写一写,评一评。潮来时是如此的雄伟壮观,大潮过后的江面又是怎样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天下奇观 潮来前

白线、水墙(形)

潮来时

闷雷滚动

(声)

由远及近

篇7:《观潮》教案设计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正确概括段意。

3.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带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促进朗读。

4.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教学重点:

潮来时的壮丽景象是教材的重点部分,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好这一段。

教具准备:钱塘江大潮课件、观潮范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人们眼中的大潮是怎样的呢?我们来学习课文《观潮》,多媒体出示图片1

2、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打开课本和作者一起去观潮。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潮水的?

2、多媒体出示图片2(让学生用书中的词填空)

3、理解“天下奇观”这是总写钱塘江大潮(板书天下奇观)

(天下奇观的“观”和观潮的“观”不一样,一个是景象,一个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是天下最奇妙、最罕见的景象)

4、作者按什么顺序具体描写观潮的过程?

(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三、逐段分析课文

1、我们随着观潮的人流一起来看看钱塘江大潮(看影片剪辑潮来前)

2、潮来之前我们知道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在书中找答案。)结合影片剪辑,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回答)

抓住江面很平静、白蒙蒙的一层薄雾(板书,潮来前 江面平静)

3、从哪里可以看出观潮的人多?

(人山人海)

4、文中如何写观潮人的心情?

(等着、盼着)

指名读出观潮人心情的句子。

5、我们是否也在等着盼着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潮来时的景象(看潮来时的影剪)

6、对照课文看作者如何描写潮来时的景象?(齐读课文)

7、这惊心动魄的场面,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来写?

(声音、样子)

8、在文中找找作者描写声音的语句读读。出示图片3(指名读、同桌读、齐读)

9、潮水声音随着大潮的从远到近发生着变化,听到声音的同时我们还看到了什么?

(潮水的样子)

10、找出作者描写潮水形状的句子读读。出示图片4(分读、齐读、自由读)要求读出浪潮来时的气势,分析句子修辞方法。

(板书:一条白线――白色水墙――白色战马)

11、作者是怎样把声音、样子这两方面再现给读者眼前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潮来时的段落,边朗读边体会。

12、大潮如此雄伟壮观,大潮过后的江面又是怎样呢?看潮来后影剪(板书:潮来后)

13、大潮过后江面有什么变化?女生读最后一段,看课文从那些词语体现了潮水之大?

(抓住“漫天卷地、风号浪吼、过了好久、涨了两丈来高”)这些都说明潮大。

14、大潮西去江面终于又恢复了平静。

四、总结全文

1、此时此刻如果你站在海塘大堤上观潮,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象,你会是怎样的心情?谁能用一句话抒发自己的感想。

篇8:观潮

(《新京报》2013年5月22日)

亏损不是源自于国有, 但这不等于国有企业可以泰然处之。国有企业也是企业, 它必须要做企业的事情, 遵循企业的发展规律。一个企业, 它真正具有企业性质的维度有三:第一, 满足市场需求。一个企业若没有了顾客, 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第二, 创造经济绩效。企业不仅要满足市场需求, 而且还要创造出相应的经济绩效, 获取盈利。第三, 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必须要消除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负效应, 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遵守法律法规。做好以上三个方面才是企业的本分, 自己的真正价值所在。一个企业出了问题, 它一定出在这三者之中。现在, 我们给予了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太多的维度, 而有很多维度已经超出了作为企业所具有的意义, 必然影响做好真正具有企业意义的事情。

简政放权与尊重市场规律

(《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5月17日)

过去三十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 服从市场规律、尊重市场需求是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底线和基石, 政府所做的就是激活市场、服务市场、保障市场。尤其是2001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全面启动以来, 国务院至今共取消和调整了2630项行政审批项目, 占原有总数的七成以上。通过以市场为导向的审批权调整, 为过去十多年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奠定基础。要明确当前政府与市场的力量对比格局, 还要完整和统一地看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尤其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不仅是中央政府需要遵循市场规律来简政放权, 地方政府也要上行下效, 转变政府职能, 让市场的归市场。正如李克强所言, 把政府工作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

王一土:民企不必“眼红”国企易融资

(《新京报》2013年5月28日)

民营企业尤其是小企业融资难的背后, 是银行的“理性选择”, 毕竟银行放贷也是一笔生意, 追求的也是利益。向大企业靠拢, 是一种锦上添花的投资行为。而民营企业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 确实让理性的银行会犹豫再三。在信贷市场相对市场化的今天, 银行也希望有好的民企项目可以放贷, 可是很难发现有这样的项目, 或者说发现的成本相对高昂。银行不是雷锋, 单纯指责银行“嫌贫爱富”是没有意义也是不公允的。所以, 民营企业尤其是小企业, 冀望在融资方面获得“公平”是不现实的, 也是毫无意义的, 亦不必眼红。事实上, 诸如新希望娃哈哈、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 都是从草莽之间悄然做大的。等到做到一定规模, 很有可能, 银行就主动上门送钱了, 甚至, 这些民企也有可能发展成为银行的竞争者。

郁慕湛:红头文件能化解过剩产能吗

(《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5月21日)

据媒体报道, 国家发改委同工信部等多部委最近在制定并准备出台“关于化解产能过剩指导意见”。这样的文件几乎是年年发, 但产能过剩却依然如故。如果是在纯粹的市场环境中, 一旦某个行业产能过剩, 产品滞销, 资本、技术和劳动力为求得利润最大化, 自然就会转移, 产能过剩现象会重新得到平衡, 社会资源也会得到合理配置。然而, 现在各级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往往深深插在市场中间, 使市场无法发挥出“无形之手”来, 消除产能过剩。而我们也看到, 权威的“红头文件”往往起不到淘汰落后产能的作用, 因为这里面有着各级政府的利益博弈。因此笔者认为, 与其发“红头文件”, 不如管好并逐渐消除各级政府的“有形之手”, 规范市场秩序, 那么产能过剩现象就绝难以持久。 (作者系资深财经观察人士)

盛超:铁路改革不应止步于政企分开

(《经济观察报》2013年05月25日)

篇9:湄洲岛观潮

莆田沿海有一个面积十几平方公里的小岛,因为形似眉毛被当地人称为湄洲岛。

湄洲岛虽小,却闻名海内外。那里不仅是中外华人敬仰的妈祖故里,还有扣人心弦的湄屿潮音。这样的旅行机会,我自然不能错失。

一个空档日,我坐公交到海边,换乘快艇上岛,去享受弯如美眉的海岛人文风光。

妈祖原名林默,公元960年生于一个官宦家庭,卒于987年。一个小女子,在世二十七年,短短一生居然被当地渔民奉为“妈祖”,定有着丰富的传奇故事。据宋代历史记载,林默从小聪明颖悟,识天时,懂医理,善行舟,好济贫,特别是救助海难,奋不顾身,屡受渔人尊崇。为救遇难渔民,年轻的林默献出了生命。人们缅怀她的无私恩德,颂扬她的勇敢无畏,就在岛上最高处修庙祭祀,奉他为“妈祖”,这山便被称为妈祖山。

高高的妈祖石像矗立在湄洲岛的顶颠,她侧身而立,面向东南,俯瞰着浩瀚的大海,还在为远航的人们指点航向,为沿海渔民庇护平安。

一千多年来,妈祖在全世界拥有数以亿计的信仰者,并在26个国家和地区建有4000多座分灵庙。农历三月廿三,是妈祖的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成千上万的妈祖子弟和信徒都会跨海越洋到湄洲参加奠祭活动,湄洲岛也因此成为“东方的麦加”。

2009年9月30日,“妈祖信俗”成功地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拉比召开的评审会,列入了《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这是中国首个世界级“信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妈祖石雕群后,有一块崖壁,登上壁顶,横无际涯的大海纳入视野。了望海面,迎风劈浪的白鸥随波翻飞,翱翔前进。渔舟飘浮其间,随风逐浪,一会儿飞在浪尖,一会儿钻入波谷,在海潮中劈波斩浪,勇往直前。远望海面,涌动的潮水像老妪卷大簟,徐徐朝岸边滚来,不慌不忙,井然有序;近看海岸,波涛拍岸,似少妇浣纱,大起大落,绵绵不绝。听本地人说,这里的潮,听比看佳,我自然要好好领略一番,不能错过。

我盘坐在岩石之上,均衡吐纳,气沉丹田,很快的静下心来,谛听海潮起落的妙声,享受水石交响的佳音。

闭目养神之间,耳中好似有音乐声传来,分辨之下,竟是一阵低低的丝竹之音。这声音好熟,细细的,绵绵的,如丝如缕,不就是三月廿三接妈祖的迎神曲吗;再听又似清风明月的秋夜,从远方社戏场中飘过来的一阵“小开门”,轻快欢乐,令人开怀。正在陶醉之间,忽有一声脆响如裂帛,就有鼓钹钟磬齐鸣,好似某姓施主在大雄宝殿中做千僧水陆道场,鼓噪的人声中夹杂着法师诵经的鼻音,从空中不绝而来。继而木鱼声、大鼓声、铙钹声、钟磬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陡然间,那混乱的噪杂音中飙起一声清啸,把先前的一切淹没。这声音从低到高,由尖利至粗旷,直透殿宇,声振云霄,在天空盘旋良久。听者如雷击顶,毛发倒竖;须臾,那声又转为一阵低吼,从半空往下沉去,如山谷回响震荡四野,余音绵绵,声遏行云。这二声尖厉的惊心动魄,飞鸟惊落草地;低吼的地动山摇,走兽瘫软洞穴。行人避之不及。

接着是一阵无声的沉寂,笼罩在天地之间,让人憋仄,让人惶恐。

一会儿,天地间响起一阵沙沙声,从远方徐徐传来。声音由低到高,越来越大,越响越稠,充塞耳廓,弥漫天际。忽然一个炸雷震天,即有哗哗雨声掩盖一切。一场暴雨当头泼来,倾盆之下,远景近况全在朦胧之中。

不知几时,风平浪静,依旧艳阳高挂,蓝天白云之下,波平如镜,林间狡兔出没,海上鸥鸟啾啾。

岛上渔民说,山脚有大片的辉绿岩,千万年来久经海潮冲蚀,形成大小不等,深浅不一,高低错落,形状有别的天然凹槽,在大小潮汐拍打的瞬间发出了千奇百怪的吞吐之声。人们听到的丝竹声、管弦声、钟鼓声、龙吟虎啸声、滚雷暴雨声就是潮水初涨至高潮时吞吐击石的轰声与共鸣。

这就是著名的“湄屿潮音”。

从妈祖庙下来,我遇到一位热心的摩托司机,他不但为我送行导游,还为我背包,时刻关心我的安全。我说在山上听到潮水击石声饱尝了耳福,我还想在岸边饱享眼福,行吗?他说没问题,你上我的车,我一定满足你的愿望。

摩托从妈祖广场出来向南行驶,几个拐弯就是海边,眼前一幕令人振奋。妈祖山脚,惊涛拍岸,带着咸味的浑浊潮水向崖壁涌来。她跨越暗礁,撞击巨岩,卸下灰袍,露出白生生的雪肌,直窜高空。倏地化为珠玉,散落海疆,成为漂浮的泡沫。零星的潮水继续向光秃秃的岩壁攀援,冲上去滑下,再冲上去又滑下。尽管后援不断,只是已成强弩之末,在海面留下一层厚厚的白雾,无序地旋转回荡。

潮面上的船只,泊在港湾的如幼儿坐蹦床,一上一下地律动;行驶的犹如滑板冲浪,一会儿插入波谷,一会儿掀之浪头。一条条渔舟,在海的怀抱里,成了一只只蛋壳儿,一片片麦皮儿。

“艄公爱闯千层浪,雄鹰展翅万里天”。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看到眼前景况,你能不佩服掌舵老大迎着潮水行、敢向浪尖走的经验和胆略?

摩托车沿着东海岸的环岛公路跑,我们边走边拍,时快时慢,停的时间比走的时间更长。

驾驶员看我这么喜欢就说,你爱看海浪,我送你去一个地方,那儿的潮水比这里厉害多了。看我兴奋的样子,他就直往岛的最南端行驶。

进入一个景点,拐了几个弯,在下山路的石阶上,就听到阵阵涛声。转身向东,澎湃的海浪仆入眼帘,让人精神陡增,步履加快,急得驾驶员连叫慢行,小心脚下。

我在海边长大,却没有见过如此汹涌的海浪。

苏东坡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名句,但是和地处东洋大海的鹅尾神石园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远眺大海,水分三色,层次分明。极目之处,一抹蔚蓝,深沉洁净、平静潋滟;近海蓝黄混浊,波涛起伏,后浪压着前浪,一浪高过一浪;岸边惊涛迫岸,白浪滔天。最令我惊叹的是近崖的波涛,酷似一个三级跳的运动员。他在起跳板上一踮腾升,随即挺身再跃,下沉之后,略一矬身,就像一阵暴长的旋风飞起,把一路积蓄的千钧动能一古脑儿的释放出来。波涛扑向崖壁,穿天而起,直冲云霄,成为万众触目的水帘、雪峰。那潮那浪,化成白色的浪花,为玉屑,作雪霰,似大小的珍珠儿撒满海空;巨浪压向悬崖,射向空中,像天柱,似冰峰;瞬间一声哗响,如雪崩而下。观者眼花缭乱,听者惊恐万状,退之唯恐不及。

波推波,涛接涛,后浪总比前浪高;一浪未平,一浪又生。它们借着先驱的余威,汹涌澎湃又气吞山河;变化万千又无穷无尽。

难得的浪,惊心的涛,吸引着四海游人,八方来宾。让山鹰驻足,使悟能临凡。

山崖顶端,一只雄鹰翱翔蓝天,被湄洲的涛声吸引,驻足崖顶,附身听涛观浪。那泛着银光的白浪,似云似雾,在断崖间蒸腾盘旋;似玉似珠,熠熠闪亮,在半空飞舞升跃。这是天地的精华,宇宙的结晶,它想啄食汲取,只是由不得他。冲天的浪涛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啄不到又舍不掉,只好匍匐崖颠,痴痴凝望,就是不肯离去。

鹅尾一端,潮涌浪激,淹没了四周山崖。涛声阵阵,声振海疆;海空之上,珠玉四溅;如烟如雾,若沉若浮。崖前一岩,酷似八戒。这呆子晃着大耳,掂着大肚,面海依岩而坐。在鹅尾神石园中,他无心奇花异草,神石怪岩,独独钟情声声海浪。看着潮水转为波涛,波涛化作珠玉,把崖石拍打得一尘不染,滋滋润润。望着汹涌而来的巨浪,若念念有词道:瑶池精美,哪有这等雄健;南海圣潮,缺少粗旷气派。这么好的冲浪,一定要淋漓畅快沐浴一番,万万不可错过。他看中一块岩坪坐了下去,任凭潮涨潮落,飞珠溅玉,享受着人间的酷爽清凉,居然忘记了归途。

篇10:观潮教学方案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比较拓展法。推荐潘阆的《酒泉子》,与本文比较,开阔学生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翻译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赏析本文精彩的场面描写和精巧的结构安排;比较阅读,感受不同文体相同题材的文章的区别,并学习进行改写。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世界第一大涌潮──钱江涌潮。

多媒体显示:钱江涌潮

教师讲解:钱江涌潮从海宁角度看最为壮观。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来自海内外的观光游客。为此,海宁市在每年中秋节前后,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观潮节”,现在已成为闻名于世的一大胜景。

二、背景简介

钱塘江大潮,古人称之为“壮观天下无”。它的形成与其独具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其一,因江口呈喇叭形,宽处过百里,窄处仅十里,巨潮被狭窄的江道约束,当然会形成波澜壮阔的涌潮。其二,河口有巨大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如此巨阻,当然会掀揭天下;前浪遭阻,后浪又上,波赶波,浪叠浪,潮水就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地呼啸而来。

南宋的国都是临安,即现在的杭州,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上到宫庭下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三、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掌握正确的读音,听清节奏。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难句,积累词语。

资料如下:

⑴读准字音:

雷霆(tínɡ)杨诚斋(zhāi)艨艟(ménɡ chōnɡ)

如履平地(lǚ) 倏尔(shū)一舸无迹(ɡě)善泅(qiú)

僦赁(jiù lìn)罗绮(qǐ)鲸波(jīnɡ)

⑵辨明词义:

既望(望,农历十五;既望,农历十六)

方其远出海门(当……时)

则玉城雪岭(城墙)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突然;一点点)

皆披发文身(画着文彩)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江岸)

珠翠罗绮溢目(满眼)

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逆流迎着潮水;忽隐忽现)

3、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解难,教师可酌情给予指导。

4、选四位同学翻译课文,其余同学补充订正,熟悉文意。

5、多媒体显示第三段译文,学生共同评点。

译文如下:

吴中地区有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一个个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先恐后,逆流而上,出没在万仞高的巨浪之中,翻腾着身子变换各种姿态,而旗尾一点也不沾湿,以此来显示他们的技艺。

学生评点:“吴儿善泅者数百”应翻译为“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旗尾略不沾湿”应译为“旗尾一点也不被水沾湿”。

教师提示:文言文翻译应遵守“信”“达”“雅”三字原则。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一定要一一对应,可以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适当润色,争取用现代汉语表现出弄潮儿的风采。

第二课时

四、理清文章思路,赏析精彩的场面描写和精巧的结构安排

1、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齐读课文,逐段概括段意。

明确: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第三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第四段写观潮之盛。

2、根据文章,展开想像,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第一、二段,赏析其精彩的场面描写。

选两位同学描述,其余同学补充。

学生明确: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当潮水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远看去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宇宙,涤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

教师点拨:作者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由远及近写出了海潮的壮丽雄奇,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仅用“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就把海潮在远方、渐近奔涌到眼前时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多媒体显示:

学生齐读第一段,感受画面的壮阔。

学生明确: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数百条战船分列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忽然黄烟四起,人和物一点儿也看不见了,只听得传来水爆的轰鸣声,如同山崩塌一样。待到烟雾消散,水面又恢复了平静,看不到一条船的踪迹,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

教师点拨:这个场面写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处在于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娴熟,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最后结束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动静相衬,起势浩荡,转瞬即逝,令人回味无穷。

学生齐读第二段,感受水军演习场面的`壮观。

3、赏析文章精巧的结构安排:

提问:浙江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宏大,观潮者人涌如潮,但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试分析这样安排的好处。

学生讨论,明确: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四幅图画各具情态,组成连轴画卷,而且以前三幅为主,正面描写,第四幅写观潮之盛侧面烘托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学生齐读课文,体会精巧的结构安排。

五、课堂小结

我们领略了世界第一大涌潮──钱江涌潮的雄奇壮美,感受了自然的非凡魅力。最近又获喜讯,海宁市已于4月在上海举办的中国著名旅游景点及联合国《世界遗产》博览会上,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交申请报告,如果申报成功,这将是浙江省第一个“世界遗产”。到那时候,与钱塘江潮有关的一切艺术作品将会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遗产”。江山如此多娇。生活在这样的国度中是自豪的。让我们继往开来,为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奋发努力吧。

六、课堂练习

投影显示:

把下面这一首宋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教师指导:改写是在原题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大多只侧重于改变原作的形式,可以改换体裁,如这次训练要求把词改写成记叙文;可以改换人称,如把词中的第三人称改写为第一人称;可以改换表达方式,也可以对原文进行取舍、丰富和补充。改写必须充分理解原文的思想和表现形式,透彻了解被改写的作品和将要改写的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把握各自的特点。

本题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像、联想,参照课文中的有关描写进行改写。词的上阕写观潮,写人群涌动的盛况和潮水汹涌的气势;词的下阕写弄潮儿的表演,写他们高超的技艺和观潮人的感受。改写时,可以选取第一人称的视角,抓住观潮人、潮水、弄潮儿、自己的感受四点来写,重点应放在潮水和弄潮儿上面。

学生构思,写作。如时间不允许,可放在课下完成。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完成下列补充练习:

多媒体显示:

翻译下列句子:

⑴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⑵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⑶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⑷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3、完成课上的改写练习。

第三课时

【活动与探究】

一、说话训练

假如你负责海宁市有关钱江潮申报“世界遗产”一事,由你起草申请报告,你打算从哪些方面谈起,申报理由是什么。模拟申报会,组织同学发言。

二、写作训练

请你展开想像,把文中的四幅画面改写成四个场景描写的片断,用第一人称改写。

三、开放探究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右溪记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以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荒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bì,增添,补助)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1、为加粗的字注音。

徘徊铭彰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⑴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⑵悉皆怪石

⑶植松与桂

⑷遂命之曰“右溪”

3、开发右溪的价值何在?请选原文的句子回答。

4、全文可分两层,如何划分?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páihuáimínɡzhānɡ

2、⑴江合⑵全都⑶种植⑷就

3、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4、第一层为第1自然段,写右溪的位置、特点和两岸的景色。

第二层为第2自然段,叙述整治“右溪”的价值和开发的经过,点明“右溪”名称的由来。

〖板书设计

观潮

海潮图-----雄伟壮观

演习图-----场面宏伟 正面描写

武艺高强 与侧面烘

弄潮图-----身怀绝技 托相结合

观潮图-----盛况空前

〖教学后记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6观潮】相关文章:

陈师道《十七日观潮》及观潮地点04-30

观潮指南05-01

观潮示例05-19

观潮层次分析05-24

1、观潮教案04-14

1观潮生字04-20

七绝·观潮赏析05-04

观潮教学过程05-06

观潮课文教案05-21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05-22

上一篇:中国铁路行业调研下一篇:微电影前期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