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学反思一

2024-05-10

《观潮》教学反思一(精选6篇)

篇1:《观潮》教学反思一

《观潮》教学反思(一)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轼赞钱塘江的千古名句。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来过后的景象。教学时引导学生找到每个段落的中心意思,按观潮的时间顺序梳理全文。

整堂课中,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伟壮观。如在读、议、品的环节里,我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学生喜欢哪句我便导哪句,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而改为学生学,老师导,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民主意识也比较强,经常转换角色,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学习的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

篇2:《观潮》教学反思一

第一天上课,又是我这个“新面孔”,所以一班的学生精神抖擞,注意力特别集中,纪律出奇得好。

先导入新课,理解“观潮”中“观”的意思和“潮”形成。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能形容钱塘江大潮的中心词——天下奇观。

然后,我让学生谈一谈:“观潮”和“天下奇观”中“观”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你通过比较发现了什么?

学生马上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中的意思是不同的。从而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内涵。

之后,我通过范读、自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在指名读时,我发现“大堤、笼罩、屹立、人声鼎沸、横贯江面、踮、风号浪吼”等词语对于学困生来说是难点,于是,我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指导学生认读。

最后,我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思考:通过默读,你从文中了解到了什么?学生马上从文中找到“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盐官镇是观潮最好的地方”“观潮的人很多”“钱塘江大潮非常壮观”等主要信息。接着,我指导学生把这些主要信息连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把书读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马上明白,把课文的关键信息加以整理,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节课上得很顺利。但是也出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除了以上内容,我原来还预设了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和书写生字的环节,但是课堂上却没有完成。

我反思整个课堂,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一、我对学生不熟悉,所以在提问时浪费了时间。二、读书的次数控制得不好,比如自读,可以读一遍。三、学生没有预习。

可是,我觉得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自己身上。因为我没有充分了解学情。可是,这又似乎不是理由。因为我在想,如果上市级以上的公开课,不是一样没有时间了解学情吗?所以,还是自己的课堂调控出了问题。

明天在二班上课,我要把今天出现的问题解决到最理想的状态。

篇3:《观潮》教学反思一

【实录】

(正在学习“潮水汹涌而来时是什么样子的”, 老师请一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读得干巴巴的, 没什么感觉)

师:你是第一个读, 基本能正确地读下来, 很勇敢。奖励你推荐一位同学读。 (该生读得很好)

师:你想听听同学们的评价吗? (面对读得好的同学)

生:读得很有感情, 我们听着就好像自己站在钱塘江边亲眼看到了潮水由远而近的样子。

师: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眼睛看着读得好的同学)

生:因为我把自己的感情融进了课文里, 我读着, 心里想象着潮水翻滚着飞奔而来的样子, 可能心进去了, 也就读得好了。

师:真正有感情的朗读都离不开想象, 让我们大家也学习带着想象再去读读这段吧。

(学生十分投入地朗读)

师: (观察, 指一名女生读) 你来读。 (该女生读得摇头晃脑)

师:读得好都是有原因的, 她的朗读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生:她的表情很丰富, 读得很流利, 读的就像课文里写的一样。

师:看来, 想象朗读、表情朗读都是读好书的法宝, 也是学好语文的法宝。同学们再来试试吧。

【赏析】

在此教学片段中, 马老师在朗读上有三点处理得很是特别, 从而使朗读成为课堂教学中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亮点一:宽容之心。

学生站起来朗读, 读砸了, 读错了, 不仅不会受到批评, 还能得到老师别样的鼓励与奖励:“你是第一个读, 基本能正确地读下来, 很勇敢。奖励你推荐一位同学读。”这样, 通过另一位同学的引领以及同学们对读得好的评价, 没读好的同学已从他人那儿学会了怎样把文章读得更好。马老师这种不露痕迹的指导, 没有批评, 没的打击, 心胸是如此坦荡:能容人之短, 用人之长, 以情待人, 助人成功。这, 如同温暖的春风轻轻拂过每个人的心田, 让学生收获着知识, 收获着快乐!

亮点二:有效评价。

马老师不光对学生有宽容之心, 给学生以期待, 还在教学中巧妙地将评价的机会让给学生:“你想听听同学们的评价吗?”“读得好都是有原因的, 她的朗读有什么特别之处吗?”通过这样的引导朗读评价, 不仅形成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氛围, 同时还把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通过评价反映出来了。这不仅可以使被评价的学生有所收获, 其他学生也会受到启发, 知道自己该怎么读。这很自然地形成了有效而有意义的评价。

亮点三:润物无声。

同样, 还是马老师不露痕迹的引导:“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好?”“她的朗读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这样引导学生评、议, 学生再结合自身的感悟、体会, 从而悟出读书的方法———把心放进课文中去读, 从字里行间读出自己的想象世界, 并在自己的表情上显露出来。这一方法, 也是学好语文的法宝。没有一丝的灌输, 没有填鸭式的说教, 也没有兜圈子似的套路, 整个对方法的感悟过程是那么“润物无声”, 如春雨, 在不经意间悄然落下。

马老师这种读的训练, 把朗读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 特别是同想象紧密地结合起来, 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观潮》中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 能闻其声、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里。既让学生理解了文本内容, 又帮助学生领会了作者的语言表达。

篇4:《确定位置一》教学反思

万事开头难,往往好的开头便注定了成功的一半,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部分学生仍然处在无目的的学习状态,对知识感兴趣的程度决定学习态度,顺应学生这种心理特点我设计了一个游戏导入新课:请两名学生到讲台来,然后老师拿出一盏神秘的能发光的“宝灯”,命令一名学生将灯藏在任一学生的书桌抽屉里,要求另一名学生在全班倒计时10个数的时间内找到。这个游戏在藏灯和找灯的过程中,无论是参与者还是普通学生没有一个人是旁观者,他们都有意无意地参与游戏中,心随藏灯和找灯的过程而澎湃,此时课堂气氛特别好,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立即提

高了。

二、拉近生活与书本的距离,学以致用

打开一扇门,让数学走进生活,也让生活靠近数学。我根据班级的实际座位情况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了全体学生的座位图,当学生熟悉的名字和座位展现在大屏幕上时,全班学生顿时兴趣盎然:

我找到我自己了,你在哪呢?

接下来为了更好地与孩子们的生活相融合,同时也是帮助学生解决视觉角度的转变所带来的读图困难,我给予了学生一定的指导:

师:在我们四班实际教室里,靠着门的是哪一组?

生:第一组。

师:那挨着窗的呢?

生:第八组。

三、每个人都是课堂的参与者,为孩子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

在给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后,我将班级座位图进行了简化,形成一个个蓝色小方块,你们能将剩余的数对补充完整吗?完成提卡1,在汇报的过程中第三组数对要求全体学生一起汇报,实际上,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真的很难实现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

而这样的小组汇报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学习成为可能,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而是学习的参与者。

四、注重反馈,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由于受教学经验等多方面影响,有的时候知识强调不够到

位。在班级座位图—数对—表格—点—数对过程中,无论是给定数对找点,还是給定点确定数对,学生解释道理时都没有抛开“第几组第几桌”这样的字眼,其实学生的答题完全可以反映出孩子还没有实现从班级座位图到任意表格这样的跨越,于是我在后来的练习中反复强调纠正,其实从之前的试讲经验看这一点是超出我的预设的,其实课堂的伟大和奥妙之处就在于它有很多的不确定,不断的变化和超出预设的生成恰恰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但是对这种不确定性的处理确实给年轻教师带来了较大压力和

挑战。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

篇5:观潮 教学反思

《观潮》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平静到奔腾咆哮再到有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特别是“潮来时”这是新学期的第一课,毕竟很多学生没有观看过钱塘江大潮,为了更好的理解文本,我就找来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和图片资料,制作课件,也布置学生搜集钱塘江大潮的资料,为学习本课做好充分的准备。下面我就谈谈上课的体会。

一、抓重点段,领悟钱塘大潮的“奇”。

在教学中,紧紧扣住“天下奇观”这个词语做文章,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领悟钱塘潮的“奇”,以致更近一层理解“天下奇观”。主要抓住课文的3、4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描写大潮的声音和形态的变化的词语,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如“隆隆响声”、“白浪翻滚”、“白色水墙”、“风号浪吼”等,运用了比喻、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的景象。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对观潮者神态、动作的描写,如“人山人海”、“昂首东望”、“人声鼎沸”“又沸腾起来”等词语,体会观潮的人数多、热情高涨,体会间接描写的表达方法,感受大潮的奇特。

二、指导朗读,感受雄伟奇特的景象。

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本情感的基础上,我着重采用了朗读的方法。首先指导学生们自由朗读,再谈感受,并鼓励他们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重点抓住“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一句,为了突出钱江潮的壮观气势,应该读得稍快,强调出“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颤动”等词语。”然后播放钱塘江大潮视频,使学生看到真实的情景,感受到大潮的雄伟壮观。最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边读边想象画面,再读课文,感受大潮的奇特。

三、统领全文,学习表达方法。

教学时,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依“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潮来时”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学生从大潮的声与形的变化中,就能知道作者是由远及近地观潮。再让学生找出由远及近这一观察顺序的词语:“远处”,“过了一会儿”、“水天相接”、“向前移动”、“再近些”、“越来越近”。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结论。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整篇课文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观潮的过程,学生一下子就找到“早晨”、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中午一点左右”这些表示时间的字眼。本课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是一篇习作的好典范。

四、改进不足,完善课堂教学。

一堂课下来,感觉有几个地方把握不好: 1.字词的学习、理解过于粗略。由于是新学期的第一课,学生还没有完全融入到课堂学习中,预习的不够充分,对于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懒得查阅工具书进行理解,对个别词的运用、意思理解不到位,阻碍了对文本的理解。这个自学能力在四年级一定要培养好。为高年级的学习打好基础。2.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待于提高。过了一个假期,学生有些懒散,读书不积极,拖长音,不整齐。以至于个体朗读也令人不满意。通过指导,有所改善。以后还要加强训练。3.评价的方式单一。在学生发言时,老师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没有更好的起到鼓励的作用,以此激发学习兴趣。以后还要多学习一些有效的评价方式,调动课堂教学氛围。

篇6:观潮的教学反思

1、借助多媒体展现大潮,体味它的壮观。

对于我们大多数孩子来说,钱塘江大潮是陌生的。光从文字中去感悟显得有些空洞,因此,在教学伊始,我先让学生随我一起观看大潮,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形成对大潮的第一印象。之后在教学重点段落“潮来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录像片段,然后再来用心朗读课文,把自己观察到的情景读出来,这样很快能抓住文中重点词语理解句子,领悟文章美的蕴意。使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学生也真正感悟到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

2、延伸到课堂外,激起继续学习的求知欲望。

阅读课外书籍,积累课外知识是提高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必要途径。但对学生提出强硬的要求他们盲目地去读背,我想这样做是事倍功半的。教完本课后问学生: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让学生围绕课堂学习提出质疑,并要求学生可后去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钱塘江大潮,较好地照应课前设计,鼓励他们进一步为亲朋好友当好“小导游”作准备,给学生自信舞台,让学生把课堂上的学习热情真正落实到生活中去。

上一篇:上海高三语文二模作文青浦20下一篇:2011寄料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培训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