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件事写好一个人

2024-05-07

通过一件事写好一个人(共8篇)

篇1:通过一件事写好一个人

通过一件事写好一个人

写人记叙文最常见、最基本的形式就是通过一件事来表现一个人。要写好一人一事记叙文,最关键的一点是要选择一,件最能反映人物某一方面思想品质、精神面貌、性格爱好等的典型事例,通过具体描写这一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无论写什么文章,说什么话,事实对于你想说明的道理、想表达的意思来说都是最有说服力的。在写一人一事记叙文时,事例选择得好,富有典型意义,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事例选择得不典型,文章就会显得苍白无力,使人读后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看一看学过的课文,仔细想一想,就不难明白这个道理。比如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作者之所以选择课文中的这件事,是因为这件事最能充分表现邱少云自觉遵守革命纪律、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证战斗胜利的崇高思想。由于这件事最典型、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因此我们读后,邱少云的英雄形象就深深地印在脑海里了。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所谓通过一件事写好一个人,并不是说文章中只能写一个人,文章中除了写主要人物,还可以出现一些次要人物,但文章的中心必须是反映主要人物特点的,事情的展开必须以这个主要人物的活动来体现。

下面这篇例文,就是通过一件很有特色的小事,反映一位“好伙伴”善良热情的性格品质。全文中心明确、条理清楚,选择的具体事例很有说服力,人物特点表现得非常鲜明,是篇很有代表性的一人一事的记叙文。

例1

我有一个好伙伴

我有一个好伙伴,她叫邬明艳,明亮的眼睛就像一泓清澈的泉水,真像她的名字。她那助人为乐的好品质更给她添加了几分色彩。就说星期日那天发生的事吧。

那天,我们到上海“大世界”游玩,不一会儿,大家就被有趣的电子游戏机吸引住了,不时传来“嘻嘻哈哈”的笑声。

我和邬明艳正看着屏幕上的孙悟空,我们被它逗得捧腹大笑。忽然,从背后传来一阵断断续续的哭声。我和明艳止住笑,带着疑问向发出哭声的地方走去。

原来是我班同学廖志强在买门票的时候,发现口袋里的两元钱丢了,因此哭得非常伤心。是啊,本来高高兴兴出来玩,现在丢了钱,怎能不伤心呢?我们非常同情他。这时,站在我身旁的邬明艳从自己兜里掏出两元钱,迎了上去,对廖志强说:“志强,别哭了,刚才我在买东西的时候,拾到两元钱,兴许是你的,刚才我忘了问你,你拿着。”志强止住了哭,迟疑了一下,接过钱,笑了,用感激的目光望着明艳,睫毛上还挂着几滴泪珠呢。

我感到非常纳闷:明艳不是一直跟我在一起吗?我怎么没听到过她说拾到两元钱呢?真是件怪事。我还没醒悟过来,邬明艳就把我拉到一个僻静处,压低了声音对我说:“黄莺,你反正带了五元钱,借给我一元吧。”“你的钱呢?”我感到非常奇怪。只见她神秘地眨了一下眼睛说:“我的钱嘛,刚才给了廖志强,你瞧他哭得多伤心!”

“你不是说拾到的吗?”我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邬明艳用手指了指我的脑门,顽皮地说:“不然他肯收下吗?”这时,我才恍然大悟,迅速地从口袋里掏出两元钱,朝她手里一塞。邬明艳愉快地接过钱,并眨了眨眼睛,意思只有我知道。

亲爱的读者,看到这里,你一定觉得我的好伙伴——邬明艳可爱、美丽吧?我为有这样一个好伙伴而感到自豪。

通过一件事写人,有时会遇到这种情况:所写的这件事过程比较长,时间跨度大。例如课文《詹天佑》,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时间长、头绪多。再如,你想在文章中表现某同学长期照顾一位孤老的事迹,通过这件事来反映这位同学尊老敬老、热心助人的好品质,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写这类事的时候,就要善于截取,抓住主要环节,有重点地描写同一事件的不同侧面,这样才能使人看了文章以后留下清晰完整的印象。比如《詹天佑》就是截取了詹天佑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铁路这三个情节,由于写得轻重得当、主次分明,虽然没有面面俱到,但还是很圆满地表现了詹天佑高超的专业素质和杰出的成就,颂扬了他作为一个中国工程师所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下面这篇例文,是通过老师抢救一个煤气中毒的学生家庭的事例,反映季老师这一人物关心学生,为救他人奋不顾身的优秀品质。由于“我”一家从煤气中毒到得救的全过程时间跨度较大,作者略去了不少琐碎的细节,只抓住老师家访时救出全家和“我”在医院醒来时发现老师仍陪伴着“我”这两个片断来写,用不长的篇幅就使人物形象得到了完满的表现。

例2

关心

我迷迷糊糊醒了过来,只觉得头脑发胀。慢慢地睁开了眼睛,看到周围是一片白色的世界:白窗、白壁、白桌子、白椅子„„我猛然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背影,啊,是季老师。对,是她。她斜靠在椅子上,她肯定睡得很香。这是在哪里?我怎么会在这儿?季老师怎么也在这儿?我感到疑惑,心中不免打下了个大问号。

季老师醒了,来到我床前,看到我醒来了,慈祥地抚摸着我的头,对着我笑。“你总算醒了,头疼吗?感到哪里不舒服?”说着,她把手放在我的额头上,估摸我的体温,我感到一股暖流流入心田。“稍微有些热度,不要紧的,好好休息!”她边说边给我掖了掖被角。舅妈来看我了,告诉我一切,也解开了我心中的大问号。这里是医院,她告诉我,我们一家都煤气中毒了!

早晨,我没去上课,这可急坏了季老师。她自言自语道:“怎么到这时候还没来上学?平时他是不随便缺课的呀!可今天„„莫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季老师放心不下,就到我家来访问。来到我家门前,只见窗子和门都关得严严的,季老师上前叩门,屋里寂静无声。季老师又叩门,依然没声音,不见有人来开门。

季老师的叩门声,惊动了左邻右舍。季老师问大家:“请问这十七号人家都上哪去了?”大家都说不知道。季老师和大家商量着,最后决定撞开门,看个究竟。

门撞开了,屋里一股呛人的味道:“煤气中毒,快开窗!”季老师喊道,大家七手八脚开了窗。季老师连忙背起我,众人又背起外公、妈妈和哥哥„„就这样,我们一家得救了。听到这里,我控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泪水流了下来。季老师,是您,救了我一家,又这样悉心地陪护着我,是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老师,谢谢您对我的关心。

弟弟

弟弟今年只有二岁,刚刚学会说话。论五官长相,弟弟长得一点也不好看:塌鼻梁、翘嘴唇,小眼睛目光如豆,最可笑的是一对眉毛,有点倒挂,还挺富有“概括性”的呢。倒是一头黑发,亮亮的,软软的,像顶厚帽子。长辈们见了他,总喜欢刮一下他的鼻子,抚摸一下他的头发。他到哪儿都受欢迎,因为他嘴甜,不用大人催,老远就爷爷奶奶阿姨叔叔地叫开了。

一次,家里请客,美味佳肴摆满一桌子,可亲戚们你推我让,一个劲地客套。妈妈说这是礼数,只好耐心等。这时,弟弟突然奶声奶气地呐喊一声:“吃啊!”小嘴翘得更高了,引得大家哄堂大笑,于是大家开始吃了起来。这时,我觉得弟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可爱。以后,每次请客,一席人总要等他一声呐喊才“开吃”,就好像战士听到了嘹亮的冲锋号声。这似乎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了。也许是因为这一声呐喊解决了许多“礼数”问题,大家包括我更喜欢他了。

新星

上海的秋天,天高气爽,湛蓝的天空中飘浮着几朵绒毛似的白云。好似大海中的朵朵浪花。

我坐在通往旅游胜地——杭州的长途汽车上,一边向窗外看着飞快向后倒退的法国梧桐,一边对着这变化多端的白云浮想联翩„„

长途汽车“跑了”几站,车上的乘客都已经感到很疲倦,早上三点钟就爬起来,真有点吃不消了。正当车上的人都在睡觉的时候,一阵“啪答啪答”的声音传入我的耳际,我一看,原来是一个头上扎着红蝴蝶结的小女孩在车上来回地跑着玩,她头上的蝴蝶结快活地上下摆动。车到了月浦,上来了一位叔叔,他的右腿艰难地向前移动着,发出“吱吱”的响声。车上的人都不约而同地抬起头,马上又都低了下去,有的用手中的报纸盖住了脸睡觉,有的装作没看见,有的哼着流行小曲,我刚想站起来让座,又坐下了,离杭州还远,我给他坐了,我受得了吗?于是我又回过头,看着窗外。这时,“啪答啪答”的声音又传入我的耳际,我回过头,那个小女孩跑到残疾叔叔的身边:“叔叔,叔叔你坐到我这儿吧。”充满稚气的声音不大,可车上的人却又都不约而同地抬起头,那个叔叔连忙摆手,说:“小姑娘,你坐吧,我不累。”“你坐啊!坐嘛!”小女孩撒娇地拉着那位叔叔的手。“好,我坐我坐。”小女孩笑了,笑得那么开心。这时,我向离我不远的小女孩招招手,拿出了一块巧克力。“我不要,我不吃,随便吃人家的东西不是好孩子。”小女孩走开了。车上的人不知怎么的,又都不约而同地红了脸,包括我。

我感叹不已,感叹一颗新星升起来了,瞧,文明礼貌之花已在幼儿当中盛开。感叹的同时,我也想到了自己,本来应该是大孩子给小孩子做榜样,然而我却是相反,我永远忘不了这颗新星。

我,性情鲁莽。遇到事情有时不加思索就作出判断,常常因此而错怪了别人。不信,你听我说说。

有一回下课时,小队长王欣举着一叠《好儿童》跑进教室,边跑边喊:“《好儿童》来了!《好儿童》来了!”同学们一窝蜂地拥上去抢。王欣不慌不忙地说:“快别抢,到座位上坐好,我来发。”

同学们立刻走到座位上,王欣依次发着„„轮到我了,王欣看了一下手中的《好儿童》,突然把最上面的一本放进自己的课桌,然后又拿了一本发给我。我看着他的举动,心中不由升起一个疑团;这是为什么,莫非„„我疑惑地打开书,一页一页地翻着,当翻到连载故事“森林大帝”时,发现这一页纸缺了小半页,我马上联想到王欣刚才的动作,断定王欣准是自己挑了本好的,把破损的发给了我。

我怒气冲冲地走到王欣座位旁,把这本《好儿童》向他桌上一扔,说:“自己拿好的,把破的给别人,自私自利。你算什么小队长,哼!”

王欣坐着一声不吭,听着我责骂„„

我以为他准是心虚了,于是更加放肆地学着老师的样,教训起他来:“小干部要先想到别人,不能先顾自己„„”谁知王欣的同桌游海霆“霍”地站了起来,打断了我的话,大声说:“住嘴,你可不能错怪人,你看看他的那本《好儿童》„„”

我从他的课桌里抽出那本《好儿童》一看,不由呆住了,原来这本书封面只粘住了一点,都快要掉下来了。“我„„我„„”我喉咙哽咽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怎么办?该向他赔礼。于是我趴在桌上,说:“你打我几下,消消气吧!” “去,谁要打你。”王欣看了我一眼。

“那„„那我代你打”。我立刻伸出手劈劈啪啪打了自己几下屁股。王欣终于笑了。我就是这样鲁莽,常常错怪别人,但是事后却能爽快地认错。因此,同学们还是谅解了我。

写熟悉的人

写人的记叙文,顾名思义,写作的对象就是人。要写好人,首先要写自己熟悉的人。因为写一个人,就要了解这个人。自己熟悉的人,和我们朝夕相处,我们最有条件了解他们的性格、爱好、精神、品质,把他们作为写作的对象,我们就不愁无话可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你不了解自己的写作对象,凭空捏造,怎么能做到言之有物呢?只有从写熟悉的人着手,才有可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生动逼真。这是写文章的基本之道,即使是名闻遐迩的大作家,也只有去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才能写出好作品。作家赵树理就曾这样说过:“我想,要是写自己的父母,一定会比别人写得深刻一点,因为熟悉他们。我们平时如果对一个人从外表到内心,从内心到外表都非常熟悉了解,甚至连他们走路的脚步声都听得出来,那么只要我们观点正确,要写他们一定会写好的,写的时候也就会知道该宣扬他什么优点,批评他什么缺点。”

有的小朋友会说,我熟悉的人就那么几个,几篇文章不就写完了吗?其实,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地遇到新朋友,认识更多的人。原先不了解的人,通过接触交往,你就会加深对他的了解,由陌生变成熟悉。原本在你眼中显得平淡无奇的人,也会通过各种事件显露出他们独特的性格、品质等等。大艺术家罗丹说过:“对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我们坚持“写熟悉的人”这条基本原则,积极地去了解人,观察人,善于发现人的独特之处,善于在平常中发现神奇,就不怕没材料写。

下面两篇例文,一个写自己的爸爸,一个写自己的妈妈。你看,他们把自己最熟悉的人写得多么富有情趣。

例1给爸爸画像

爸爸的眼睛

我的爸爸是个老师,他中等个,有点胖,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他在学校教地理,这副眼镜帮他看见了中国,看到了全世界;他也教历史,这副眼镜又帮着他看到了书中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了解到变化万千的史实。爸爸的眼镜可真是个望远镜呀!我在给爸爸画像时就画了一副大大的黑眼镜框,在镜片上还画了很多圈圈,这样就没法画爸爸的眼睛了。

爸爸的鼻子

别看爸爸的鼻子能托起“望远镜”,可是却不怎么灵。那回他在家里炖肉,把锅坐在火炉上就趴在桌子上备起课来,肉糊了他闻不见,是不是爸爸的鼻孔小呢?

爸爸的嘴

爸爸的嘴角向上翘着,像是带着微笑。他还会编相声,能把同学们做的好事,以及马虎啦、不专心听讲的事啦,都编成相声,让同学们在笑声中受到教育。

爸爸的手

爸爸的手可不像当教师的手,粗粗拉拉的。妈妈上班离家太远,家里的许多活都要爸爸干,像生火、做饭、洗衣等,他的手怎能不粗呢?我就在爸爸的手上多画了几条道道。

爸爸的脚

爸爸的脚比较难画,因为他老是闲不住,等他坐在桌前时,我又该睡觉了,只好给爸爸画个半身像了。

爸爸的耳朵

对了,还没画爸爸的耳朵呢。他的耳朵跟鼻子差不多,也不灵。他看书的时候,我跟他说什么,他也听不见,非得我大声地说三遍才行。大概爸爸的耳朵孔也小吧。

像画完了

我把画完的像拿给爸爸看,他“哈哈”地笑起来,我也会心地笑了。例2

一个小气的人

我妈妈样样都好,就是太小气。

妈妈这个缺点,我真看不惯。有一次,邻居李叔叔家来了一大群客人。到吃午饭时,因为凳子不够用,就来我家借长凳。妈妈一听,皱皱眉头说:“喔,真不巧,凳子昨日被孩子弄坏了,要修理修理啦!”李叔叔听了,露出失望的神色,走了。李叔叔一走,我放下书,跑到长凳边一看,凳子好好的。我就说:“妈妈,长凳好好的,干吗不借给李叔叔?”妈妈听了,虎着脸,含怒地回答:“大人的事不用小孩管!”我听了,一赌气离开,到门口去看书。

妈妈的小气可真到了家。还有一次,邻居马阿婆家办喜事,兴冲冲地来到我家借菜盘子。妈妈迟疑了一会儿,说:“我去找找看。”咦,妈妈怎么大方起来了?我也跟着进去。妈妈打开碗箱,自言自语地说:“不借吧,不好意思,借吧,打碎一只就不成套啦!”想了又想,从箱底翻出四只花纹不同的小菜盘拿给马阿婆,说:“真对不起,大盘子被厂里的同事借走了,只剩下这么几只小盘子,不知可不可用?”马阿婆无可奈何地捧着盘子走了。马阿婆一走,我连忙掀开碗箱,因我从来没见有人来借过盘子,我仔细一看,大小盘子都在!我不满地看了妈妈一眼,可妈妈却眨了眨眼睛,笑了。我心中嘀咕:“真小气,人家有急用,你不借还笑,不害羞!” 从此以后,我“主动”起来了。当别人来向妈妈借东西,不待妈妈开口,先答应人家,弄得妈妈不好再编谎话。

你看了我妈妈这两件事,也一定会说我妈妈小气,你气量怎么样?我希望你不要像我妈妈那样小气!

围绕中心选材

有时候,你准备动笔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由于经常接触,有许多材料可供你写。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必须对材料进行筛选。那么,哪些材料该保留,哪些可以舍弃呢?这就需要首先明确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一篇几百字的文章,不可能写得面面俱到,往往只能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思想品质,性格特征,把这一方面的特点写出来,文章就有了中心。凡是有助于表现中心的材料就应保留,然后分出主次,有详有略地安排到文章中去写。如果文章没有中心,就会像一盘散沙,看似写了很多,给人的印象却很凌乱。人物被写得模模糊糊,人们读后怎能留下深刻印象呢?下面这篇例文中,小作者选取了好几件事去写奶奶,如奶奶清早赶集,为“我”买来巧克力;奶奶教“我”做游戏,念顺口溜;“我”听故事时摔了跤,奶奶逗我笑。但这些材料都表现了奶奶对自己的疼爱,表现了奶奶的慈祥,也抒发了自己的思念之情。小作者和奶奶共同生活了很长时间,其间“我”和奶奶之间发生的事肯定不止这几件,作者之所以只选这些材料来写,正是由于这些材料最有助于表达文章的中心。

我真想她

今天,我从抽屉里拿出影集本,一页一页地翻看着。啊,这是我和奶奶的合影:我依偎在奶奶怀中,露出甜甜的笑;奶奶两眼眯成了一条缝。这是多么幸福的一瞬间啊!记忆,把我带回了和奶奶一起生活的童年时代。

奶奶住在乡下,四岁那年爸爸把我带到奶奶家中。开始我很不习惯那儿的生活,还成天缠着奶奶买巧克力吃。奶奶抚摸着我的头,笑着说:“傻孩子,这山沟沟里哪有巧克力啊!”为这事,我不知赌了多少气。有一天,我正在玩,奶奶蹒跚地走过来,把一包巧克力塞在我手里。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奶奶乐呵呵地对我说:“今天早上我赶集,看到一个外地小贩在卖巧克力,这不,给你买来了。”我咬了一口,真甜!奶奶在一旁也直乐:“哎哟,慢点吃,瞧把你美的。”我吃完后一边咂嘴,一边甜甜地说了一声:“谢谢奶奶!”奶奶笑了。奶奶真疼我,打这以后,我再也不赌气了。

平时一有空,奶奶常和我一起做游戏。她一边拍着手,一边教我念顺口溜:“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我也学着奶奶的样子念:“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奶奶听了笑着说:“小青青,念得真好。”每当凉风习习的夏夜,我一边乘凉,一边听奶奶讲故事。一次我听故事时,竟不知不觉坐在凳子上打起了瞌睡。“扑通”,我摔了个嘴啃泥,小门牙差点磕掉,疼得直想哭。奶奶一边急着扶我起来,一边逗我:“青青乖,青青好,明天给你吃糕糕„„”看着奶奶滑稽的样子,我破涕为笑。时间过得真快,七岁那年,我离开了奶奶,回到了上海。临行前,奶奶抚摸着我的头,深情地说:“让奶奶再看一眼咱们的小青青„„”,我含着泪向奶奶告别。奶奶拿出一张照片给我,说:“青青,这是你小时候和我的合影,带回上海,看到它就会想到我的。”说着,奶奶的眼圈红了。

我轻轻合上了影集,但我仍沉浸在甜蜜的回忆之中。奶奶,我真想你啊!

篇2:通过一件事写好一个人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起床后的我感到一阵阵头晕,好像随时要跌倒似的,我自己一摸,“哇塞!好烫!”我激动地喊着,我知道自己已经发高烧了,您见我有些异常,急忙走过来摸了一下我的额头,连忙说:“你发高烧了,来,快躺下,再不躺下,脑子都要烧坏了!”我赶紧躺下,您连忙去拿药箱,好半天您才找到了药,冲好为我喝了下去,突然手机响了,您听到有一位顾客要吃饭,让您赶紧过去,您犹豫了:我走了孩子怎么办?您思考再三,最后还是决定去。临走前,您用保温杯倒了一杯水放在床头,嘱咐我一定要喝水。交代完后,我就迷迷糊糊睡着了。我醒了以后,您就回来了,您一进门就直奔我的房间,您摸摸我的额头,发觉不再是那么烫,您就去烧水做饭,等到饭菜端来,我才吃了起来,想:您这样对我,我怎么报答您呢?刚想到这,我就把刚吃的饭又吐了出来,全吐在床单上,您还来不及吃饭就忙着换床单。我的心里有许多话要对您说:

妈妈,您歇歇吧。每当看到您的头发上又多了许多白发,儿子很心疼啊。

妈妈,您歇歇吧;不要再这么累了;我会在回家时帮您做家务,分担一下。

篇3:通过一件事写好一个人

一、选好典型事例

“文章不是无情物”, 要注意选择情感充沛的材料, 只有“情动”才能“辞发”。在考场作文中, 情感是连接考生与阅卷老师的桥梁, 考生若能拨动阅卷老师喜怒哀乐的琴弦, 使之溢出感动的泪水, 何愁得不到高分?选材以情动人必须做到:所选的材料首先是自己亲身经历, 其次是自己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第二手材料, 还可以在两者的基础上, 通过合理联想和想象, 对材料进行再次加工。所选的材料应求小, 求真。小才能写得细腻生动感人, 太大常常泛泛而谈, 写不生动。真, 自己熟悉的材料不但容易写, 而且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如2012年福建漳州中考满分作文《成长因为有你》, 考生选取能体现母爱的几件事:幼儿园时帮“我”剪指甲、小学时雪天接送“我”、初中时“我”受挫鼓励“我”。层次清晰地对这几件事进行描写, 使文章人物形象血肉丰满, 感情真挚。

二、做好详略安排

好文章犹如绘画, 用笔均匀、疏密相间, 不仅能使主题突出、中心分明, 而且能使文章浓淡相宜, 错落有致。详略的安排形式并非看语言文字的多少, 而是要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展示语言的丰富性。多件事写一个人, 一件事就是一个片段, 一个片段就是一个场面。每个片段应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进行精雕细刻, 使人物血肉丰富、形象鲜明。对渲染气氛、交代背景, 起到烘托作用的内容可用简笔勾画, 虽是寥寥几笔, 但也能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对于叙事后的情感抒发或感悟表达, 可巧用排比等修辞或用富含哲理的句子, 这样每个片段才会重点突出, 主题鲜明。

例如《珍藏金色母爱》中的一个片段就这样写:

小时候, 母爱是那杯浓浓的牛奶———

我静静地坐在小屋内, 在柔和的灯光下, 与铅笔“共舞”, 在白纸上留下“华丽的”痕迹。没过多久, 我累了, 眼皮开始打架, 头变得异常沉重。“吱———”门被轻轻地推开, 门外是熟悉的笑脸。“孩子, 累了吧!”妈妈走过来, 轻轻地放下一杯浓浓的牛奶。“喝了吧, 孩子!”妈妈转身找了把椅子坐下, 深情地凝望着我。妈妈的双眸蓄满疼爱与怜惜。

温馨的小屋内, 无尽的母爱在荡漾, 那份甜永远珍藏在我心间。

这一片段既有背景的简笔勾画, 又对妈妈进行了语言、动作、神态的描绘, 再现了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叙事后的感情抒发, 言简意赅。

三、精心构思组材

要把几件事连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我们可以用片段组合来构思文章, 每一件事就是一个片段。形式上可以用小标题、数字序号排列、空行方式、排比段、日记体等形式来呈现。不管是哪一种组合, 我们都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关系, 可以是横向并列关系, 也可以是纵向发展关系, 总之是要使这种组合能产生丰富内涵、深化主旨的效果。这就好比用不同的锦缎做衣服, 组合时一定要讲究色彩的搭配、图案的和谐, 决不能乱拼在一起, 否则就是庸俗的花布一块。

篇4:如何“写好一件事”?

生:我觉得,写一件事应有完整的开头和结尾。把事情叙述清楚。例如:

童年的我曾做过一件傻事。(开头)

如今我不会再做这种傻事了。(结尾)

生:要有完整的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记叙文的六要素必须体现出来。有的同学经常一件事儿还没有叙述完就转去说另一件事儿。这样就造成了文章出现几件不完整的事儿,成了叙述事件不清楚的作文。

师:对。我说这是“有结构意识”。我们不能老想着一口气把事情讲完,我们要考虑的是读者,也就是阅卷老师看你作文时的感受。文章要有一个思路,先怎样——后怎样——再怎样,有这样一条线索,按照中间部分至少三段的原则,写起来方便,读起来明白。

生:我觉得,要明确写事情的经过不是目的,只是表达中心的一种手段。

师:大家要学会巧用事件。可以通过倒叙改变叙事结构;可以通过插叙充实文章内容;可以制造悬念引人兴趣;可以一波三折增加事件的曲折度。这些写作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学过的课文和课外现代文阅读中的文章,学习好的、有特色、有个性的故事的结构方式,通过结构控制叙事的“一根筋”,这是在动笔写之前要构思好的。

生:是对事件进行必要的加工?

生:我觉得要加工!如果根据题目要求选定了某件事,就要对这件事进行认真地回忆,仔细琢磨,反复思考,挖掘出这件事含有的生活道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

师:是的。记事要围绕中心,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一般指事情发展高潮处)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如:有篇《家里的战争》一文,文中详细、生动地描写了“人猫大战”的经过,“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这样写,就很好。

生:还可以在作文的结尾处,表达自己的情感,将感受和收获作为小结。如: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只失去了一小部分;如果你失去了健康,你只失去了一小半; 如果你失去了诚信,那你就几乎一贫如洗了。

【微博】

不良资产:我觉得指导孩子写一件事,这件事最好是你所熟悉或者印象深刻的,这样不仅可以把事情写得清晰明了,还能生动活泼。例如,写你喜欢做的游戏,写你在学校遇到的真实的事情,写与父母和朋友之间发生的点滴的小事儿。

郭老师回复不良资产:生活中的事情总在不断地发生着。写的时候,思考一下:事件的发展过程是可以停下来的,看看事件周围的人和事就可以描写,描写环境可以渲染人物的心情;描写周围的人物可以衬托主人公的形象。也可以想一想:这不就是心理描写吗?既可以表现人物,又可以突出中心。一门心思表述事件的经过,就会把这些方法都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必须在写作中学会不断地停下来,想一想,写一写,避免写完后发现只写了事件的过程,没注意语言的问题。这是一个取舍的问题。

三月雪:回复郭老师: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我们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故事:童年趣事、家庭琐事、校园故事、社会新闻、游戏活动、节日见闻、难忘往事、交往故事、赛场故事、游览故事、成长故事、亲情故事、爱好故事、发明故事、名人轶事、历险故事等。这些故事大多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动手时,我总是这也舍不得那也舍不得的。我怎么办呢?

篇5:怎样写好一件事

然而在平常写作过程中,99%的同学都缺失了这最关键的一环——大家把要记述的事件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以后,只要开了头,就行云流水般一直写到事件的结果,只要是现实生活发生的情节和细节,都不加任何选择,一股脑地写进文章——这样写出来的文字,就像无间断、无剪辑的录像,由头至尾摄录事件的全程,是对客观事实100%的再现,生成的文章必然是“流水账”。很多老师在评价时,能明显感觉到文章叙事存在问题,但不知道症结出在情节细节选材,因此开出的药方常常是“缺乏细节描写”。

其实,选材包括三步:一是围绕达成写作目的途径,从众多的事件当中选出典型事件;二是围绕达成写作目的途径,从典型事件中选出典型情节;三是围绕达成写作目的的途径,从典型情节中选出典型细节。每一步都有取舍。而我们的学生只完成了第一步选材,认为选出的既然是典型事件,那么这个事件的每个情节和细节都用该写进文章中,这样,就把一个典型事件写成“流水账”了。

一件事内部情节、细节选材过程示例:

写作目的:赞美妈妈,表达对妈妈的喜爱敬重之情

达成写作目的的途径:表现妈妈节俭。(因为妈妈具有节俭这种高尚品质,即便文章内不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读者也会明白,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是——赞美妈妈,表达对妈妈的喜爱敬重之情,因而极力表现妈妈节俭,就是达成写作目的的渠道。)

选择典型事件:妈妈到市场买菜。(通过这件事,极力表现妈妈节俭,间接达成写作目的——赞美妈妈,表达自己对妈妈的喜爱敬重之情。)

典型事件的情节构成:下班出门——到农贸市场的经过——买菜的经过——回家的过程。

构成典型各情节的细节:

(一)下班出门:下班了,妈妈随着人流走出办公楼的大门;一边走,一边和同事谈笑风生;到楼门口时,和大家挥手告别,大家都微笑着与妈妈道别。

(二)到市场的经过:妈妈在车站等了将近10分钟;2路车来了,妈妈登上汽车,找了个座位坐下;车行驶了两站,上来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妈妈站起来,把自己的座位让给那位老奶奶;汽车又向前行进了两站地,妈妈来到市场。

(三)买菜的经过:一进菜市场,那些熟悉的小商贩都热情地和妈妈打招呼。妈妈先走到肉摊前,一问价,感觉太贵,于是放弃了买肉的打算。接着走到一个蔬菜摊前,相中了左边的那一堆又鲜嫩,又粗壮的芹菜,不想物美价贵,一斤要三块钱,妈妈有些犹豫了,正想走开,小贩从货架下掏出另一捆芹菜,告诉妈妈,这芹菜只是叶子有点蔫了,看着不那么水灵,其实质量一点也不差,价钱只要一块五。妈妈和老板讨价还价,最终以一块二的价格成交。走过水果摊时,叫卖的姑娘喊住妈妈,向妈妈推荐桔子和苹果,因为家人都不喜欢这两种水果,妈妈摇了摇头。最后要离开市场的时候,碰到一个货车横在十字路口清仓处理土豆,正常卖价一块钱一斤,因为摊主着急回家,土豆又是别人挑剩的底货,要价只有五毛,于是妈妈又买了二斤土豆。

(四)回家的经过——农贸市场就离我家有一站地,坐车要花掉一块钱的路费;同时妈妈要顺便看看路边盛开的菊花,于是决定步行回家。

(五)选材剪裁:

1.情节选材。记叙这件事,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表现妈妈节俭。从构成事件的四个情节上看——妈妈下班出门、到市场这两个情节,丝毫不能表现妈妈节俭,所以应该剪除。(按时下班——表现妈妈严守劳动纪律;和同事谈笑、告别——表现妈妈对人热情、富有亲和力;让座——妈妈最老爱幼,乐于助人)应该选择买菜和回家两个情节来写。

2.细节选材。围绕妈妈勤俭,我们从构成事件的四个情节中选出买菜和回家两个情节。是否构成这两个情节的所以细节都应该写呢?经过详细审视,我们发现“妈妈买菜”这个情节中,“小贩和妈妈打招呼”这一细节,表现的是小贩的热情和妈妈的好人缘,与勤俭,也要剪掉;同时后面“回家”这个情节中,“妈妈顺路欣赏盛开的菊花”这一细节也与表现妈妈勤俭无关,因此也应该剪除不写。

上面的案例,给大家演示了如何围绕达成写作目的的途径,进行一件事内部情节和细节的选材剪裁过程。目的是告诉大家,记述典型事件也不能完全照搬照抄事件的全过程,要从事件中选出核心情节、细节,把那些不能达成写作目的——表现主题(勤俭)的内容裁掉,否则留着它们就会冲淡主题。

四、第四步——处理好内部选材和剪裁带来的故事情节不连贯问题

一个完整的故事,裁掉其中的几个情节,或者从某个情节中裁掉几个细节,我们笔下的故事就不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与情节之间,细节与细节之间就出现了断层,怎么办呢?这是很多同学和老师的顾虑——我们不是不想剪裁,关键是裁万后故事本身支离破碎,无法连成一个整体,不会加工处理。其实,就像裁缝做衣服一样,剪裁工序完成后,要运用一定的技巧,把它们缝合到一起。

(一)不影响故事整体性的情节、细节,直接删除

有些故事情节,我们即便不叙述,读者根据生活经验,也会理解。例如:早晨一觉醒来,我掀开被子,穿上衣服,跳下床,径直冲进洗手间,草草洗了几把脸,连饭也没吃,就急匆匆的向学校奔去。去掉中间的环节——掀被子、穿衣服、下床、洗漱,把它变成:早晨一觉醒来,我连饭也没吃,就急匆匆的向学校奔去。难道读者会认为“我”裹着被子、没穿衣服、没下床、没洗脸就去学校了吗?显然不能。同时,不是故事主脉络的情节,随便删除哪个,也不会影响故事的整体性。例如上面妈妈买菜的例子,删除小贩跟妈妈打招呼的环节,根本不影响整个事件的发展——小贩打不打招呼,都不会影响妈妈买菜这件事的发展。

(二)影响故事情节连续性的情节剪裁后的处理方法 1.事件的前部情节被裁掉,如何处理

(1)高度概括前部主要人物的行为过程,把主要人物直接送入要具体描述的故事情节发生的时空中去,然后直接描述选定的故事情节。以上面“妈妈买菜”的例子为例,要裁掉前面“妈妈下班出门”和“去市场的经过”两个情节,就要用一两句话,高度概括妈妈在这两个情节中的行为过程,让妈妈这个主要人物直接到达市场:下了班,妈妈径直来到农贸市场。有的同学用“走向农贸市场”是不可以的,因为作者没有将主要人物直接“送达”事发现场,而是“抛在路上”还得写路上的经过。接下来叙事不要兜任何圈子,直奔选定的第一个情节——买肉,进行描写:“五花肉多少钱一斤?”家里已经两个星期没吃肉了,尽管有些犹豫,妈妈还是在一个肉摊前停了下来!

(2)运用抢断法,抛开前面两个情节,落笔直接刻画下面要具体描述的故事情节发生的环境,通过环境描写暗中交代第一个要描述的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主要人物要在这里做什么,然后直接进入对情节的具体描述。

例如:下班后的常新市场,人涌如潮,熙熙攘攘。(时间——下班后;地点——常新市场;人物行为——买菜)“五花肉多少钱一斤?”家里已经两个星期没吃肉了,尽管有些犹豫,妈妈还是在一个肉摊前停了下来!2.事件的中间情节被裁掉,如何处理

(1)时空转换法。事件由情节构成,不同的情节发生在不同的时空里,作者要裁掉其中的某些情节,可以运用时空跨越转换的方法。例如:整个事件第一个情节发生在家里,第二个情节发生在上学的路上,第三个情节发生在学校。如果想剪掉中间上学路上的情节,只需要在第一个情节叙述结束后,加上一句话,让主要人物的行为跨过第二个空间——路上,直接指向第三个地点——学校,同时在下一段的开头,直接用一两句话描述第三个地点——学校的环境,就说明主要人物已经通过第二空间,到达第三个地点,这样,第二个情节的内容就被悄悄地剪除了——

“放学早点回来,现在路上的车多,社会也乱,别让妈妈担心!”母亲一边帮我把书包背到背上,一边重复着那句每天重复一遍、连防盗门都能够倒背如流的叮嘱。橘色的灯光从天棚上倾泻下来,散落在妈妈的花白的头发上,流淌在妈妈消瘦的肩膀上,勾勒着妈妈弯腰驼背的身影。我的心底陡然间泛起一阵莫名的酸楚,第一次深深理解了妈妈那份唠叨背后沉甸甸的牵挂,第一次想伸开手臂,抱抱妈妈。“我知道了!”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把“知”字语气减轻,语义里不带任何厌烦情绪回敬妈妈的叮咛。我不知道曾经的那些干瘪、枯燥的琐碎生活,还有多少细节蕴含着这样的温情,但这个风雪肆虐的早晨,我真的用灵魂体验了什么叫真水无香、什么是大爱无声!带着一份浓浓的亲情,我毅然踏进黎明前的黑暗,向学校奔去。

(删除路上的经过)

教学楼内静悄悄的,只有三楼的两个教室亮着灯。......(2)情节概括罗列+时间推移法。就是先概括被省略的情节的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罗列这些被删除的情节中主要人物宏观上看都做了些什么,然后交代这些情节发展运用的时间。下一自然段直接进入新的时空,描绘新的情节。

例如:接下来,老师又给大家讲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解题方法、解题技巧,让大家做了分组训练,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三十几分钟。

要下课了,老师走上讲台,敲了敲黑板:“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知识比较难,请已经掌握的同学给自己一个赞赏的微笑;请暂时还有困难的同学,在心底告诉自己——这是全新的知识,我在努把力,也同样能掌握!”......(3)持续状态描述法。被剪切的情节,在事件发展中,总要有其特定的过程状态。概括描述这些情节发展的持续状态,也是处理衔接的一种手段。

例如:记述一个旅行过程,旅程中间的十几个车站没有具体情节可写,就可以描写这个过程的行进状态——列车一路欢歌,滚滚向前。窗外的风景,仿佛是被隆隆作响的车轮惊飞的鸟,向着车尾飞奔。

接下来的情节衔接,另起一个自然段,可用“时空定位法”,也可以用“先声夺人法”。

时空定位法:车到苏家屯,上来一高一矮两个小伙子........(车到苏家屯,既交代了地点,也交代时间)

先声夺人法:“列车前方到站,苏家屯车站....”火车从海城出发将近两个半小时,广播里传来列车员甜美的声音......利用具体情节中某人的语言,采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交代事件发展进入一个新时空,引出新的故事情节。3.事件的尾部情节被裁掉,如何处理

一件事的尾部情节被裁掉,等于事件没有记述完就收了笔,这怎么能行呢?其实也完全可以,我们可以采用 “两步处理法”应对。

第一步,在详细描述的最后一个情节之后,加入侧面描写,侧面描写之后用省略号——告诉读者故事情节继续向前发展;

第二步,换以自然段写结尾,在结尾中点明事件已经全部记述完毕(用隐性语言告诉读者,后面的情节不想记述了)。

例如: 最后一个详写情节:书刚刚放到腿上,还没来得及抄一句话,我就隐隐地感觉,有两道冷冷的寒光,从背后直射过来,如两把利剑,穿过我的棉袄,穿过我的脊背,穿过我的心脏,压迫着我的神经,让我喘不过气起来。“完了!这些人丢大发了!”当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左手有些机械地抓起敞开的书,一下子塞到桌位的最深处。老师从我的身后悄悄的走过,似乎什么也没发生!

侧面描写:教室里,静悄悄的,只有笔划过字面的沙沙声.....(这是第一步)

换另一自然段结尾:这件事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那次考试,始终铭刻在我的记忆里。我从心底感激那位老师,他用无声的行动,保护了一个少年的自尊,也给了我最深切的人生启迪: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并且已经努力改正时,我们最应该做的,不是将其所犯的错误公诸天下,而是装作浑然不知!(这是第二步)

五、第五步——解决叙事主脉络问题

将主要人物的行为,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以时空转化为基本方法,就可以将串联成事件的主脉络。这一步比较容易,就是按照事件发展的进程,依次写主人公的行为,有地点变化的情节,要点明新地点。

六、第六步——处理细节描写问题

(一)强化正面细节描写

1.方法一:情节分割法——就是将一个小情节,分割成多个连续的动作,加以细致描述。

例如:叙述“焦急起床”这个情节,如果把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描述,写出来的文字是——他急急忙忙地从床上爬起来。如果采用情节分割法,将“焦急起床”这个行为划分为若干个动作,进行连续描写,写出来的文字就变成——早晨一睁眼,已经六点半了,他一骨碌爬起来,三下两下套上衣服,跳下地,直奔洗漱间。

2.方法二:动作核心法—— 根据达成写作目的的途径需要,围绕某个动作,进行多方面刻画。

具体可刻画的内容有:(1)伴随这个动作的小动作;(2)动作的速度;(3)动作的方向;(4)动作的运行轨迹;(5)动作的力度;(6)做这个动作的姿势;(7)做这个动作的神态;(8)做这个动作的伴随语言;(9)做这个动作的心理;(10)这个动作带来的感受;(11)动作的行为方式;(12)动作的目的;(13)动作带来的效果等等。

例如:“娘的,你们这帮狗杂种,敢到中国来杀人放火,我今天就让你知道中国人的厉害!”他提起斗大的拳头,怒目圆睁,杀气腾腾,奔着敌人的太阳穴,恶狠狠地砸了过去。这一拳带着风声,疾是流星,快如闪电,宛若一发出了膛的炮弹,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似乎要把对方砸成泥,碾成灰。这一拳,凝结着对杀害娘亲荼毒百姓的刽子手的深仇大恨,硬如铁,强如钢,以秋风扫落叶之势,重重的撞击着侵略者的面门,让敌人胆寒心惊,魂飞魄散!

(二)强化侧面细节描写

篇6:怎样写好一件事作文教案

授课班级:七(2)授课教师:潘学元 授课时间:2017.3.1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次习作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学会“记事”的记叙文的写法。

2、启发引导学生在“记事”中,要写真事,吐真情,文章才能具有感染力。

过程与方法: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即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同学们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和表现自我的能力。煅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叙事要完整,内容具体、感情真挚,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

教学难点:围绕中心选材,抓重点,做到有详有略,突出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有关的范文,课件

教学内容:以生活中难忘的一件事为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习作要求:

1、内容生动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

2、将六个要素交代清楚,做到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3、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课时:两课时进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已经七年级了,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肯定有好多令你难忘的事情,谁能把你的小秘密说给大家听听?

二、审题指导

读题目要求:你都了解到什么?(读题目要求,认真加以思考)

你认为此次作文的重点应在什么上下功夫?(内容具体、真情实感)

三、组织材料

1、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材料的组织。

首先,选事要切合题意,围绕中心选材。其次,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受深刻的事来写。这样,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2、小组相互交流,畅所欲言。

(1)说一说使你难忘的事情是什么?

(2)说一说你为什么选择这个材料?

(3)把你选择的材料完整的说给大家听。

2、汇报自己的选材。

(1)请比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教师应注意评价学生的评价,要充分肯定优点,适当的指出需要努力的方面。

(2)在请中等和有一定困难的同学进行汇报。同学老师进行及时评价,友善的提出不足之处。

四、作文:

篇7:如何写好一件事的写作技巧

首先,要有结构意识。我们决不能总想着一口气把事情讲完,我们要考虑的是读者,也就是阅卷老师看你作文时的感受。文章要有一个思路,先怎样后怎样再怎样,有这样一条线索,按照中间部分至少三段的原则,写起来方便,读起来明白。

第二,明确写事情的经过不是目的,只是表达中心的一种手段,要学会巧用事件。可以通过倒叙改变叙事结构;可以通过插叙充实文章内容;可以制造悬念引人兴趣;可以一波三折增加事件的曲折度。这些写作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学过的.课文和课外现代文阅读的文章中,学习好的有特色、有个性的故事的结构方式,通过结构控制叙事的一根筋,这是在动笔写之前要构思好的。

第三,好的语言要想办法写进事件中去。事件的发展过程是可以停下来的,看看事件周围的人和事就可以描写,描写环境可以渲染人物的心情;描写周围的人物可以衬托主人公的形象。也可以想一想,这不就是心理描写吗?既可以表现人物,又可以突出中心。一门心思表述事件的经过,就会把这些方法都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必须在写作中学会不断地停下来,想一想,写一写,避免写完后发现只写了事件的过程,没注意语言的问题。

第四,选材时要注意一件事的素材,事要大一点,也就是动笔后有的可写,不会让人感觉拖沓、唠叨,特别不要出现铺垫过长的情况,事件的中心过程要有的可写。

最后,还应考虑过渡的问题。有些同学在写作中总会有这样的感觉,思路顺着事件的经过写,停下来就接不上了。其实没关系,在事件的叙述过程中,不用事无巨细一一交代,可以有跳跃,只要把过渡做好,自然地到后面的环节就可以。

篇8:怎样写好一件事

童年是一个五彩缤纷的梦,童年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童年是一首美妙动听的歌。在童年的相册里,收藏着我们许多珍贵的回忆,那些难忘的往事,有的让我们开怀大笑,有的让我们伤心落泪,有的让我们深受感动,有的让我们久久沉思……怎样才能把这些事情写好呢?请看名师为你支招:

如何写好一件事

选择印象最深的事写

写清楚事件的“六要素”

重点写好事件发生的经过

结尾要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技法揭秘】

一、选择印象最深的事写

写记事的作文,最好写自己亲身经历、印象深刻的事。因为只有对所写的事情印象深,感受才深。同学们千万不要编造事件来写,也不要写那些道听途说的事情,那样写出来的东西既不真实动人,也无法交代清楚事情的整个过程。在写作之前,要想好你所写的这件事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要围绕这种感受去写,也就是要确立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让读者看了作文就知道你在表达什么:是批评,还是在赞美;是憎恨,还是感动;是后悔,还是自豪……这种感受要贯穿于作文的始终。

二、写清楚事件的“六要素”

事件的六要素是指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作文本来没有固定的格式,通常的情况是把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写在前面。我们在写起因的时候也可以顺便写出自己的心理活动。如果是写户外的事情,还可以写出天气状况,描写环境也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三、把经过写具体,关键处要有细节描写

只有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了,读者才会对你写的事情留下深刻的印象,才会从事件中受到感染。如果只写事情的梗概,缺少细节的描写,读者当然不会感动。强调写具体,不是要求每一处都写具体,而是围绕自己的感受,选择一些重要的情节,重要的场面和重要人物,加以具体的描写。

范文:

我小心翼翼地脱下妈妈的袜子,把妈妈的脚捧到了热水里,我把毛巾浸湿,沾了点香皂,小心地擦洗着妈妈的脚,再捧了点水冲掉泡泡。我轻轻抬起妈妈的脚,摸了摸妈妈的脚掌和脚后跟,只觉得一层厚厚的茧子好像用胶水贴在脚掌似的,脚后跟上还有一条条裂纹。我忍不住抽咽着,说……

这个片段里面,小作者把给妈妈洗脚的过程写得非常细致,动作描写非常准确,对妈妈的脚也做了详尽的描述,这些细节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关心体贴,读后令人深受感动。

四、结尾要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收获与感悟下一篇: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副书记李伟在第三次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