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校的现状与出路

2024-05-14

驾校的现状与出路(精选9篇)

篇1:驾校的现状与出路

驾校的现状与出路

——邯郸交通技师学院

武金希

2013年元月1日起,各驾培机构按照公安部123号令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培训、考试程序调整,经过多半年的运行,许多驾校仍然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并且驾培市场出现了多年少有的下滑态势,针对此,我校也应及时做相应工作转变。

一、驾校市场现状及未来走向

1、现在邯郸市已有49所驾校(月内刚增加了3所),与去年同期相比,招生量普遍减少30%~50%,中等驾校一般招生在200~300人/月,出现明显的吃不饱现象。2、123号部令的执行,使考试程序更加规范化,原先投机取巧的买证做法已行不通,绝大多数的驾校和社会学员已认可正规培训、正规考试才能取证的现实。

3、计时培训已列入政府主管部门规范驾培市场的管理日程,随之而来的是培训场地、设施的标准化,教练员队伍的专业化,流程的便捷化,造成驾校的成本提高并促使驾校管理理念不得不进行转变。

由此,汽车驾培机构的走向将是:①、学员办证的行为更加理性化,盲目办证、先办证再学车的现象将越来越少;②、学员就近学车的意愿将更加明显,即:一个驾校的生源将主要来源于以培训场所为中心的附近区域;③、能够使学员自由安排时间、自愿选择学车时段的培训模式将更受到青睐;④、服务项目、服务过程更加人性化和能拓展汽车驾驶相关服务的做法将能吸引更多学员的关注;⑤、专业的驾培基地或中心有可能成为驾培行业细分且适应驾培市场的重要产物,并且很有可能成为比驾校更具有发展空间的驾培实体。

二、相应的措施

在市场普遍出现困境时,努力寻求突破的企业总能获得绝处逢生。我驾校针对上述市场环境应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和方法。

首先,从占领市场的角度来看,应紧抓时机,以方便交通为出发点,尽可能在生源量较丰富的区域组建训练场地,开展就近培训,占得地利先机。

二是以交通方便为前提条件,积极推行预约、计时培训,使学员能在时间安排上更便利,使学员在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情况下,学习并考取驾照。

三是采取收益与学员首次考试通过率挂钩的办法,提高教练员的工作热情和培训效率,通过增加培训设备的辅助效果提高培训质量,通过研究教法、优化教法等手段,提高学员的接受速度。

四是充分利用技师学院的政策优势争取到的土地资源,积极探索成立区域培训基地或中心的方式,为众多驾校提供场地、车辆和培训服务,从而达到借力驾校发展来发展自己的目的。

综上所述,近期我驾校的发展,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选择合适的地点作为学员就近练车点,将服务前移至客户门口;开展预约计时培训,方便学员时间安排;提高教练员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教练员的积极性,挖掘其教学潜力;积极探索区域驾培基地或中心的建设,做大依托众多驾校发展自己的培训实体。

2013年10月24日

篇2:驾校的现状与出路

关键词:农民,收入,低水平,困难,出路

摘要: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其中,农民收入是衡量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是检验新农村建设成果的重要指标。在新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收入正逐步增加,农民生活水平也相应提高。

但由于农民的收入本来就较低,加上生活支出和消费水平不断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的收入依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增收非常困难.通过对同村农民收入情况的调查,结合自己家中收入情况,我认为农民收入情况主要在以下几方面,此外,通过综合概括统计,写出次调查报告。农民收入的现状和困难

(1)农民纯收入少,贫困人口过多。

2003年,全国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62202元[1],折合为330美元,平均每天不足1美元。这只是全国平均水平,因此,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其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按照2003年637元[2]的贫困标准,2003年底尚有贫困人口2900万,贫困发生率为3.1%[3]。而这仅仅是统计数据。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的收入刚刚超过贫困线。

(2)城乡、地区之间收入差距加大。

2003年城镇居民总收入为9061.2元[4],而农村居民总收入为3582.4元[5],两者相差5478.8元。我国地区农民总收入差距也相当明显,农民总收入最高的上海为7227.2元[6],而最低的西藏仅为1973.2元[7],两者相差5254元。这些数据仅是收入方面的,如果考虑到一些隐性收入,则差距更大,比如教育、卫生、交通、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农村居民是无法和城镇居民相比的。

(3)农民收入增长困难。

首先,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和农产品价格过低,使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比较突出。近年来,农资价格不断上涨,如化肥价格2000年1袋氢铵20元,而今年同样1袋氢铵40元,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其次,相对分散的生产经营模式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的生产权和经营权在群众手中,农业生产单打独斗,相对分散,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品的规模生产与销售带来了许多不便。如在水稻种植中难以作到病虫害的统一防治,以各家各户自防为主,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防治成本难以降低。此外,商贸流通业的欠发达使全乡经济活力不足。在我家乡,城乡距离较远,四面环山,城镇化水平低,不能为商贸流通业提供较大的平台和空间,不能为全乡经济提供强大的推力,第二、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缓慢,缩窄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同时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差,影响了农民增收。

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

农民增收困难,农村本身还存在一些障碍性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包括:产业因素(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平衡),人文因素(突出表现为文盲半文盲的农民较多,劳动者素质不高。多数农民市场意识淡薄,适应市场的能力差,缺乏进市场、闯市场的劲头,满足现状,小富即安,不富也安),政策因素(突出表现为由政策推动农民增产增收的效果不够明显),科技因素,资金因素(信贷政策不宽松,担保条件比较苛刻,贷款的投放面和投放额还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资金需要。能够争取上级扶持的农业项目较少,进入农业领域的社会资金和工商资本也比较少。因此,资金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和农户信息不灵。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出路

针对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传统的、现在仍然十分流行的解决就是提价减赋、增加保护和扩大农业经规模。其主要依据是:发达国家都对农业进行保护,而我国改革以来国家财政对农

业的投入大幅度减少;发达国家农业经营规模大,我国经营规模小。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对农业进行保护[8]。

农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要完成的一项任务,就是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小康目标。其出路仍在于深化改革,主要有:

(一)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政府对农业的支持政策可以有:

1.稳定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广辟农业投资渠道,增加农业建设资金。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除集中力量加快大江大河的治理,开展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工程和大面积农业开发外,要积极进行农田基本建设,继续建设高产稳产农田,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3.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行业,提高农产品增值能力和农业经济效益。

(二)培养、完善农村市场,为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创造条件。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广大农村市场还很不发育,更谈不上完善。要积极进行市场基本建设,不仅要培育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为农副产品逐步全面放开创造条件,而且还要重点培育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为中西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创造条件,使农民通过发展商品经济得到更多的收入。

(三)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加速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在确保粮棉等主要农产品稳定供给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林牧渔业,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三高”农业和外向型农业。要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它的发展要以完善农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主要目标。例如,可建立各种进行市场竞争的为农业服务的专业公司,如粮食公司、棉花公司、蔬菜公司等等,由这些公司与农户签订生产服务合同,提供从技术指导到种子、化肥、薄膜供应和运输、收购一条龙的社会化服务,大大提高农业的社会分工。

[1] [2] [3] [4] [5] [6] [7] 参见《中国统计摘要2004》国家统计局编2004,4

篇3:浅析“小三门”的现状与出路

让我们先来看看音乐、体育、美术课的现状。

在广大中小学, 近二十年来, 音乐、体育、美术被“应试教育”一挤再挤, 几近没有了位置!且不说广大中小学, 长期以来, 由于师资、设备、场地的严重短缺, 相当一部分学校的音乐、体育、美术都不能正常开课, 勉强开了的也不能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至于毕业年级的音乐、美术、体育课停上, 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形式、任务“需要”, 音乐、体育、美术课率先为考试科目或这任务 , 那任务让路, 率先成为被轻易牺牲的对象。

20世纪90年代, 全国实施普九年义务教育的伟大工程, 国家曾下决心要纠正这种现象 -- 明令必须开全、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所有课程。然而, 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两套课表应运而生, 给各级检查验收组看的是“开齐、开全、开足”所有的课程表, 实际执行的是另一张取消音乐、体育、音乐的课程表。令人担忧的是, 这造假的戏, 至今在继续上演, 没有丝毫要落幕的迹象。

音乐、体育、美术课在中小学的种种遭遇, 不仅大大挫伤了广大任课教师的积极性, 造成教师大量流失, 而且他们又很少有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机会, 教育教学水平难以提高, 甚至连给学生教了些什么, 教没教, 也鲜有领导去过问一下。于是, 名义上还在上的这些课程成了:

———音乐课:一首流行歌曲, 能唱一学期。

———体育课:整队, 向左、向右, 男女丢个球。

———美术课:放几个模型, 让学生自己去画。

调查表明, 在我国广大西部农村地区, 还有16%的学校没有开设体育课, 23%的农村小学生没有接受过体育教育, 70%的农村小学没有按照教学大纲上课。

尽管如此, 然而要说中小学完全不重视“小三门”, 也不完全是事实, 在音乐、体育、美术课教学被长期冷落而形同虚设的同时, 也有风光火爆的另一面。

首先是音乐、美术、体育“特长班”的火爆, 少数学校在办, 社会上办的更多。不管师资水平如何, 设备、器材是否齐备, 招牌一挂, 便都能风风火火的开张!于是, 孩子们不管有没有兴趣, 特长和培养的基础条件, 在家长的热情鼓励和言辞厉责下, 一窝蜂进了“特长班”。

其次, 当素质教育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的时候, 特别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布后, 素质教育自然不会被冷落。率先被披上素质教育外衣的音、体、美“特长班。事实上也率先成了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误区。因为, 对学校举办的特长班稍加剖析, 就会发现特长班只是面向哪些据说有培养前途的尖子, 而绝非面向全体, 不是为了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 而只是瞄准升学考试的内容, 教师是考什么就教什么, 教育教学变成了一种纯粹的应试技巧训练。

由此看来, 举办这样的“特长班”并非如有些人宣扬的是实施素质教育, 是搞“特色教学”。说穿了, 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 去推行“应试教育”、追求学校的升学率。

在深化素质教育改革,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 “小三门”的出路何在?

首先, 取决于教育界从上到下乃至全社会各个方面教育观念的转变。认的素质是一个综合整体, 表现在方方面面。中小学实施的“五育”开设的课程, 都是为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奠定基础的。因此, 不因当人为的将他们分出主次。自然也不能人为的确定孰轻孰重。

其次,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在中小学阶段实施全面课程教育, 开全、开齐、开足课程, 落实全面发展, 学校教师应当不折不扣、扎扎实实开好每一门课, 上好每一门课。

第三, 音乐、体育、美术课的教育教学, 同样必须坚持以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学校体育必须更新观念, 端正思想, 应当努力克服长期以来存在的只强调体育的传技、健身作用, 忽视体育的教育和人文价值的倾向;克服追求近期效益, 忽视体育的长远效益等片面性。

人才的培养, 在任何时代, 任何国家, 都是呈金字塔型的。只有塔基做大, 夯实, 塔尖才能达到相应的高度。“小三门”, 其实本来并不“小”。“小三门”的说法是“应试教育”横行肆虐的年代的产物。因此, 要去掉“小”字, 还音乐、体育、美术课以本来应有地位, 则需要彻底革除“应试教育”的弊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做出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郭景扬.论中小学素质教育[M].学林出版社, 1998.

[2]刘家丰.素质教育概论[M].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1, 1.

篇4:北京社会治理的现状与出路

社会治理从理论到实践,都是一个新概念、新思路、新事物。什么叫社会治理?根据全球治理委员会的治理经典概念,我们认为,社会治理是不同利益主体为调和相互冲突或不同利益,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而采取联合行动,对社会事务和社会生活进行规范和管理的持续过程。从外延看,我们认为,北京社会治理体制,主要涵盖社会服务体制、社会组织体制、街道管理体制、社区治理机制、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加强和改进党对社会治理体制改革领导等内容。

当前,首都北京面临着特大型城市发展中难以避免的诸多社会问题与大城市病,要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就必须通过完善社会治理体制,走出一条既充分激发社会活力,又切实保证社会和谐有序的新路子。

一、北京社会治理的成绩

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社会治理体系初步构建。在领导机制上,北京市率先组建了社会建设领导小组,2007年成立了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2014年成立了社会事业与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协调推进重点改革事项,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初步建立了社会领域党建工作体系,社区、社会组织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持续推进。逐步形成了一套纵向到社区、横向到“两新”组织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同时,从制度保障上,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如2008年的《北京市加强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11年的《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意见》、《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规划纲要》,2015年的《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北京市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等。这些文件的出台为构建北京社会治理体制的总体框架奠定了基础。

二是社会治理方式推陈出新。北京在全国首创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将社会管理与服务融入其中,初步形成了城市服务管理网格化体系。目前全市网格化体系已经覆盖90%以上的社区和村庄。同时,注重引入市场机制,加快社会服务方式转变。在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上,2010年市财政设立了社会建设专项资金,用于购买社会组织服务。5年来累计投入了4.15亿元,购买服务项目达到2732个。

三是社会治理能力稳步提高。在社会动员上,2010年出台了《北京市志愿者管理办法》,完善了经常性自愿服务机制。目前,全市实名注册自愿者247万人,注册志愿者团体3.6万多个。在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上,认定36家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服务联系的社会组织从认定前的4367家上升到3万家以上。2011年建立市级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并朝着市、区、街三级孵化体系演进。2013年对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社会组织的数量和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在基层治理能力上,社区自治能力稳步提高,社区硬件条件不断改善,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达标率达84%以上;社区社工队伍,从人员招录、福利待遇、教育培训等方面加大政策创新力度,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二、北京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

应该看到,北京社会治理的成效离中央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的距离,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方面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社会治理体系还不够完善。目前,北京社会领域的领导体系是党政高度一体化的首长负责制加委员会制,其优点是宏观决策照顾面广、决策执行较为到位、执行的力度比较大;但是其最大的弊端是以党代政,以政办“社”。这离我们建立有限政府、责任政府的目标任务还有很大差距,社会自身的能动性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忽视和压抑。社会组织制度环境呈现宏观受鼓励,微观受拘束的特征。社会组织发展存在着“进不来、管不了、长不大”的问题。与国内其他超大城市比较,北京市万人登记的社会组织数量是3.94个,排在全国6个超大型城市最后。从基层治理上看,社区建设与群众需求有一定的脱节。政社互动、合作共治的局面还没有广泛形成。

二是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的实效性还有待提高。北京市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体系虽已经初步搭建,但作用发挥还不够理想。如何利用大数据理念和技术,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提高治理效能;如何创新虚拟社会治理,用好、管好、发展好新媒体等都是下一步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如何将市场化机制,引入养老、助残等社会服务领域的政策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

三是社会治理能力提高需系统谋划。社会治理能力的提高需要全体市民的参与。目前,全体市民的公民意识有待提高,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能力还需要培养;现有的社会组织缺乏专业人才,服务能力还不适应首都发展需要;社会领域主管部门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有待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和社区自治能力还远远达不到市民的需求。

三、对北京社会治理创新的四点建议

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之路,就必须直面上述问题,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来谋求善治的理想目标。北京未来社会治理创新,需要在四个方面努力。

第一,要充分发挥党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要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又要结合北京实际,创造北京社会治理经验。全市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工作,善于把握社会治理规律,统筹处理好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协同关系,发动广大干部群众广泛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

第二,要在完善社会治理体制的关键点上有所突破。要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和工作体系,持续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有限政府。健全社会组织培育服务体系,激发社会活力。完善多层次协商民主制度,形成“多元协同”的治理结构。创新社区治理机制,扩大居民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凝聚社区利益和文化共识。

第三,要在社会治理方式创新上取得实效。下大力气拓展城市服务管理网格化体系的功能,借助大数据建立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发挥标准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系统完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政策体系;积极探索新媒体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同时,突出文化教育的社会整合功能,实现源头治理。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以前有所忽视或者理解片面,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治国之道也如此,应该解放思想,大胆地运用文化的手段推进社会治理。

第四,要整体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工程。要从中小学开始强化公民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大对政府相关部门社会治理理念和方法的培训力度;应多部门联合、多渠道支持社会组织能力建设项目;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要重视和鼓励社会创新创业,扫除政策障碍,释放社会活力;要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将社工人才纳入整体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职业序列、教育、培养和激励机制。通过能力建设,实现系统治理,增强社会治理的后劲。

(责任编辑:黄荔)

篇5:论国漫的现状与出路

中国动画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近90个年头了,其中也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大起大落,曾经世界世界顶级水平的辉煌过往早已不在,现如今的动漫水平已然是被踢到了世界的末流,有时想,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如今的动漫界的话,那就是——不忍直视!!电视上充斥着低幼动画,好的作品难以逃脱广电的封禁,哪怕是一部优质作品上市了,也面临着无尽的盗版**!这,也许就是如今中国动画的现状吧。

那,是由于哪些个因素才导致了如今的现状呢?我想,大概是以下几个缘由吧!

1.起步虽早,重视不够,思想错误

自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中国就已经开始了动画的制作,到了四十年代初期,我国的动画水平已臻至世界领先水平。直至1965年,由于文革的影响,动画的发展才陷入停滞。之后的发展,虽然已不复文革之前的强劲气魄,但依然有着许许多多优秀的动画,譬如:《葫芦兄弟》,《黑猫警长》等。

但是国家对于动漫这一产业的支持力度是明显不够的,相较于其他的娱乐行业的百花齐放,动漫界就有点………致使此种境况的最主要原因,我认为还是,在国人的心里,始终有着一种观念根深蒂固,那就是:动画给小孩子看的。

可以从几乎所有的中国动画中看出,中国动画面向的群体是小学生,就不说上世纪的动画作品了,如今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虹猫蓝兔七侠传》等在电视上热映的动画就可以察觉,这些动画只是面向12岁以下儿童的。

反观别国,日本的动漫分级制度将动漫分为了不同年龄可以观看不同程度的动画;美国的迪士尼动画也不仅仅只面向着儿童,就算是成人,也有很多会去买一张票,进入电影院去观看。你可以说:大人们也可以去看喜羊羊啊!呵呵,反正我是不敢想象一群成年人坐在电影院或者家里看着喜羊羊时傻笑的情景!

动漫不仅是孩子的动漫,也是成人的动漫,很多动漫中蕴含的情感与道理,是很多成年人也需要的。譬如未闻花名的友情,clannad的家庭之爱,海贼热血的兄弟之情等等,这往往会使一个成年人受益匪浅!

2.国内动画厂商只注重利益,却不注重质量

拿一件事来举例。广为人知的jump三大民工漫:《死神》,《火影》,《海贼》。其每一个都拥有着超长的集数。可是,你知道他们做一集动画要多久吗?是一个星期,反观国内,以喜羊羊为例,其制作速度是三大民工漫的十几倍,也就是说,喜羊羊的制作厂商一周可以做出十几集。这带给厂商的利润明显是前者的所不能达到的。古语还有云:欲速则不达。对于这种泡沫产物的经过炒作的风行,我们也只能呵呵不语。

3.广电固步自封,不能吸取外来精髓

“这部动画有轻微H情节,禁。”,“这部动漫有轻微暴力画面,禁。”

这些,虽然不是广电的话语,但却是它实实在在在做着的。

九十年代引进了日漫,给当时的中国动画界带来了一股新风,由此诞生的《我为歌狂》,《白鸽岛》等,成为了我们记忆里的神作。

但是现在呢,大约是08年的时候网络上传出了一份动漫的禁播表,虽然最后被查出是假的,但不得不说,自此之后,我是真的真的没有在电视上再看过日漫了。儿时的回忆已经被抹杀了。

现如今,广电是真的真的提出了一条规定,每晚的17:00~20:00不允许播出境外动画,奇美名曰:保护国产!

但我觉得,这只是其的一种逃避,不努力去振兴国漫,而寄希望与限制播出,不得不说,这时可笑的!

4.盗版横行

对于这点,不想多谈,国之现状,何谈版权?

综上,这大约也就是国漫衰弱至此的原因了吧!但是,这依然是有救的,依然是可以看到希望的!那么,究竟该怎么才能振兴呢?我也有这一下的几个办法!

1.国家扶持动漫产业,培养人才,吸取外来精华

由上及下,只有上面带动了,下面才能走的更好。

动漫产业的振兴,国家的扶持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国家加入了振兴大计,才能更好发展。同时,我们应该认真吸取境外动漫的精华之处,不能一味以禁播方式逃避。要放低姿态,在动漫产业上,我们已经不是天朝上国了,我们在这已经瘸了一条腿了,要隐忍,要进取,未来的荣光还会是我们的!

2.推行动漫分级制度

在我看来,国漫的最大劣势依旧还在于其实在是太过于低龄化。难得一部正常番又给禁了,逃过封禁命运的,如魁拔,又给盗版毁了。

哎,所以说,动漫还是分级吧,儿童归儿童,少年归少年,成人归成人。我想,只有这样,才能出现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吧!

3改变国人思想观念

这里所说的思想观念,主要是有两点。

第一:动漫是给幼儿的玩具

这种观念,严重阻碍了国产动画的发展,而且是从根本上阻止的,致使很多人下意识的去思考幼稚的东西,导致幼稚的产物。这,是不可以有的!!

第二:打击盗版

对,没错,就是这个。你可知,多少优良的动漫是因为盗版而夭折的,再用魁拔举例,魁拔一的资金投入是五千万,而在其在影院上映期间,大街小巷的盗版就已经开始风行了,最终致使这部口碑优良的精品国漫只得到了300万的票房,这难道不是一件让国人引以为耻的事情吗?

反观日本,eva新剧场版Q在影院上映期间,完全没有着盗版的出现,直至半年后发售蓝光碟片的,在网页上才能观看到。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差距,是国人们的热情害了国漫!将本应崛起的国漫生生踩死了。这,更是一种悲哀。

篇6:单体药店现状、困境与出路

目前,中国的单体药店大多分布在城镇及社区,按城市、城镇、农村分布占比约为2比6比2,

全国单体药店共实现销售额1340亿元,约占当年全国药品零售市场总额的52.38%。目前,中国单体药店数量达到271143家,占全国423723家药店门店总量的63.99%。

2、单体药店的困境

目前,我国平均每3600多人拥有1家药店,发达国家平均每6000人才拥有一家药店,而发达国家人均药店消费又远远高于我国。我国药店数量过多已是不争事实。

新版GSP认证其实带着行业长远健康发展的使命,给当前单体药店带来巨大压力。业内人士预测:在6月1日新版GSP认证大限之前,全国约4分之一的单体药店,将因管理能力不足和无法承受质量管理成本的提高,被迫关闭,这意味着,约7万家药店将被关闭!

1)软硬件投入增加难以承受

新版GSP在信息化、仓储自动温测、冷链管理、设备验证等方面有很多硬性要求,增加的软硬件投入,大部分单体药店无法承受。内行人士表示,按达标要求,未来甚至低于50家门店的连锁药房都将面临关停并转的局面。

2)执业药师的短缺,人员成本增加

按照新版GSP要求,药店必须配备执业药师(中药、西药各1名)。现在职业药师缺口巨大,特别是执业药师在有可能调整为本科学历才有资格报考后,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其结果是导致药店的执业药师人员支出大幅提高,成本增加。

3)实力弱采购成本大,固定运营成本增加

单体药店与上游供货商在采购谈判时无优势,相比连锁药房,普遍要高出5%以上的成本,

另一方面,人员成本、房租成本连年攀升,挤压单体药店生存空间。

4)医改政策忽略群体,同时又遭网上药店侵蚀利润

现实中单体药店实际上是被医改政策相对忽略的经营实体,医改的深化、零差率的扩大,一定程度上挤压了所有药店的机会。另外,网上药店的快速发展,虽然其整体规模不大,但主销的是传统药店的高毛品种,份额不大但直接作用于药店的盈亏平衡点。

3、出路:抱团取暖

1)成立省、县二级联盟或加入连锁

通过商品集中采购的方式,培训服务的方式,连成一体;成立县级药店联盟、省级药店联盟,形成特许加盟的联盟连锁合作组织。或者直接加入连锁。

单体药店选择加入连锁或联盟,通过远程审方、远程服务,可有效解决药店执业药师不足的现状,提升管理水平,降低质量管理成本和采购成本。

实例:

由中国医药物资协会主导的省级药店联盟,20底已挂牌成立的17家省级药店联盟,共有成员单位494家,门店总量20880家,当年销售总额422.34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药品零售市场总额的五分之一。

2)通过联盟与上游厂家深度合作

在保证厂商双赢的基础上,为消费者提供质量可靠、价格适中的药品,是连锁、联盟药店与厂家的共识。

当前形势下,上游厂家,尤其是知名厂家,非常重视与连锁和联盟的深度合作。连锁或药店联盟与厂家深度合作的好处在于:1)良性规划市场、避免恶意竞争;2)在合作中筛选,让服务意识强的门店进一步壮大,净化市场环境;3)减少中间环节和过度营销成本,让终端获得更大赢利空间;4)厂家针对深度合作伙伴提供的药学培训服务,也能一定程度提升药店专业服务水平。

未来2年,是单体药店抱团形成药品零售新格局的关键2年。一些重视趋势的单体药店,已经开始有意识选择优先合作的厂家和联盟,为长远发展谋求先行之利。

注:文中部分数据来源于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公开报告。

篇7:驾校的现状与出路

加入时间:2007-11-30点击:152 次来源:农牧局字体:大 中 小

摘要:平川区旱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 67%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集中体现在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在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措施上,应以修建水窖滴灌;建筑蓄洪池坝补灌;机修梯田保肥;铺压砂田;引进抗旱、节水新品种、新技术。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等为主。加大旱区农业的基础建设力度。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关键词: 旱作节水农业 集水灌溉 新技术引进 培训

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农以水为美。在水资源匮乏及分布不均匀,旱地占总耕地面积近70% 的我区,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是提升我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业和农民收入的必由途径。

一、我区旱作节水农业的现状

长期以来,平川区在省、市的支持下,不断地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和设施投资,进一步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努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切实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经过了多年的不懈努力,全区农业基础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以土壤改良,配方施肥,间作套种,立体种植,地膜覆盖,保护地栽培,粮经套种等为主的模式化栽培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持续、协调、健康的发展。但从全区经济整体发展速度和水平来看,农业基础建设仍然滞后,发展后劲明显不足,集中体现在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可利用水调蓄能力差,利用率低下,将近70% 的耕地是旱地,并且土壤肥力不高。按照中央加快中西部地区开发的战略方针,结合我区实际,要实现农村致富奔小康,就必须加快旱作农业的开发,切实强化农业的基础建设,以求达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从而促进农民收入快速、稳步增长。

二、我区旱作节水农业存在的不足

在我区旱作农业区,限制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有:(1)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工程完好率较低,还有一些水利设施配套不完善,水利用系数较低,没有调蓄塘坝,节水型农业设施极少。(2)土地质量不高,利用不充分,远未发挥地产潜力,而单个的农户又无力进行投资治理和建设。(3)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率不高,农业种植结构中粮经比为 8.3:1.7,过分侧重粮食的生产,形成了“一边倒”。(4)集约化程度低,综合利用深加工不够,商品性生产有待进一步提高。(5)农业科技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节水灌溉技术较低,引进的抗旱品种数量少。

三、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出路

在我区这样一个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 8.8 ℃,≥ 10 ℃ 积温有 3200 ℃,无霜期 162 天,年平均日照百分率达到 61%,年均降雨量不足 200 毫米,年蒸发量高于 2600 毫米 的旱作区域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其出路有:、利用水窖滴灌节水技术,发展旱作农业,建设 20-30m 3 水窖,利用丰水期储蓄雨水,在旱情严重时进行点灌和滴灌。按旱期补灌一次保苗水(8m 3 / 亩),一眼水窖可灌溉 3 亩左右。在建储水窖时,选择路边,河谷旁、打谷场及庭院等地方容易形成径流之处。每眼水窖可管灌 3 亩左右的面积,再按大田地势由高到低布设滴灌管道。用Φ 40PE 管,其代价并不高。可其效益相对极显著。、引洪蓄水节灌,在我区干旱乡村,大多地区的地质构造为石山区,在雨季很容易形成雨洪径流,而洪水沿沙河白白流入了黄河,这样一来雨水不但没有被农业生产所利用,反而还冲毁农田、渠道及道路,造成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因此,为有效地利用天然降水,提高洪水利用率,可以在沙河建堤修坝,开洪引渠,将洪水引入蓄水涝池,按我区实际,建设蓄洪能力 2-5 万 m 3 的池坝的地形是极多的。在建筑涝池时应避开沙河主河道,可在河滩地带上筑址。而耕地一般就在沙河岸两边。这样利用时空调节,按照一般农作物生长期灌水 5 次,每次滴灌 14m 3 / 亩,年亩用水量 70m 3,每年蓄水两次计算,一个蓄水涝池可灌农田 500-1400 亩,且春、夏、秋三季作物生长期不断有水源补济。按常规投资单座蓄水涝池总投资 20 万元左右,属一次性投资,可重复多次使用。灌溉成本低、收益大。、引进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新技术。在这个方面主要有:(1)地膜覆盖种植;在复兴、种田、黄峤等乡可种植地膜玉米、洋芋,膜侧豌豆、谷子。在宝积、共和、王家山等地可种植西甜瓜、籽瓜。(2)保水剂的应用,使用新型的保水剂缓释处理液态复合肥进行穴灌,亩投资不足 40 元,可增产效果明显;如马铃薯上使用保水剂后,增产幅度可达 50% 以上,净增产值 440 元以上。(3)深化细化常规的节水保水技术,如多施农家肥,改良土壤结构,增强蓄水性。深翻细耙,镇压保墒。(4)引进推广一批抗旱丰产的农作物新品种。如小麦品种西旱一号,豌豆品种 MZ-1 等,都是简单易行,收益颇丰的技术行为。(5)铺压砂田:在我区有铺压砂田的传统。压砂可以保墒增温,简单易行,一茬砂可连续使用 8-10 年。投资成本比较低。、平田整地,蓄纳雨水。兴修农田水利中,一劳永逸的莫过于修整梯田。我区旱作区域,一般土层比较深厚,土地有一定的坡度,往往在丰水期,雨水白白地流失掉,同时伴随着大量的肥土流失。针对此,平田整地、修造梯田,可有效地储纳本地雨水,达到保水、保肥的作用。由于采用机械化作业,亩梯田成本不足 500 元。可将坡地建成水平梯田后,可持续利用。梯田的农作物产量明显地高于陡坡地。增产幅度在 50% 以上。、加大科技培训,狭义旱作农业是广种薄收。而在此所提及的旱作农业是包含了集约化经营。旱作节水农业同样需要精细,需要集约化。将现代农业的概念引进到旱作节水农业中去是我们面临的新挑战。这也是一项艰巨工程。首先必须让农民认识到旱作节水农业不是粗放式经营。要达到这一目的培训工作至关重要,以往在水地区对新技术培训工作做的比较多。而现在我们应该在旱作节水农业区同样要作许多的培训工作。集中要做好散发明白、实用的农业科技资料,进行专题讲座,办专栏、广播宣传,开展现场指导等工作,培养科技带头人,科技领头户。、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在旱作节水农业方面,科研机构已经有大量的成型技术亟待推广,而另一方面,我们农民正期盼新的旱作节水技术,因此,引进、推广一批先进的、实用的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已成当务之急。这也是我们每个农业科技推广者的神圣使命。

四、应采取的相关措施

要实施相应的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就必须采取一些强有力的措施,集中体现在: 1、科学规划和建设,在每项技术的实施中应有相关的行政和技术组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技术方案操作规程。达到规范连片,统一标准,统一技术措施。真正实现建一处成一处,见效一处,带动一片。2、多方筹资,严

格管理。在政府的扶持下,坚持国家、集体、个人多方筹资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筹备建设资金,鼓励“谁投资、谁使用、谁受益”。同时积极组织农民投工投劳,建成一批农业水利设施。3、技术引进和培训。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培训;特别要以实施抗旱农作物新品种引进推广;节水栽培技术试验推广,病虫防治、肥水管理等农业技术为主体的抗旱节水技术措施。同时要采取多种措施培训农民和农民技术员。4、以市场为主导形成一定的产业体系,多形式、多层次地建立一批旱作农业和农业产品的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外挂内联。形成具备一定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主导产业。5、总结经验,形成自家体系;旱作节水农业是一项传统的而又有许多技术含量存在空白的工程。在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一批抗旱节水技术的同时,充分结合我区旱作农业区的实际,总结和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的模式,从而进一步应用推广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五、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效益分析

在我区旱作农业区,通过实施水窖滴灌节水技术,建设引洪储水工程,机械平田整地,引进推广旱作节水农业实用技术,抗旱型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科技培训与支持等措施,可使我区旱地得到改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得以提高。可真正意义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经济效益:我区有 17.3 万亩旱地,按建成 270 眼 30m 3 水窖,安装 1000 亩滴灌。建成 15 处涝池,机修 1000 亩梯田,铺压 5000 亩砂田,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引进推广、科技培训等。总投资 625 万元计算(其中水窖及滴灌 57.8 万元,引洪蓄水节灌 303 万元,梯田 20 万元,压砂 50.25 万元,旱作农业技术引进推广 172.95 万元,培训 20 万元),亩投资不足 40 元。而这些措施实施后,年均净增农业产值近600 万元,人均增加收入 300 元左右。、社会效益:通过实施旱作节水农业措施,可有效地提高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望,增强民心凝聚力。有效地改善干旱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全区农业综合能力。加快全区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同时可提高农民的农业科技水平。、生态效益:实施旱作节水农业,能改善小气候,减少水土流失,使土地生产力持续平稳发展。达到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篇8:机械时代的文学现状与出路

但是到了近代, 所谓“道德伦理”与西方生活方式的引入产生了巨大的摩擦。无数的年轻人在国家民族至上的崇高目的之下实践着时代的精神。文学成为一种发泄的工具, 也是呼唤对新生活的向往。此时, 文学的黄金时代来临了, 任何人都可以把文学当作充实自己的工具。纸媒的炒作也将文学的传播发挥到了极致。各种流派辉煌地展现在各种舞台之上, 甚至梁启超、鲁迅等人将文学当作了改造国民性、启迪人智慧的一把锋利的手术刀。

但是到了现代, 无论是出版的纸媒还是电脑网络上的文章, 似乎都少有人问津。网络时代的推波助澜让图片成为表达更为有力的工具, 一张图片顶得一万句真理的思维让大多数文学的支持者倍感压力。

对于这种文学的退场, 理论家给出了多种答案。但是我以为, 这本身就是机械时代文学发展的一个环节。事实上,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 机器的大规模使用使得社会的发展方式呈现出了追求效率、追求速度的状态, 无论是人的生存方式还是工作方式都受此影响颇深。一个九十年代来城市打工的年轻人可以凭借力气挣足钱, 但是到了现代一个仅拼力气赚钱的人一定会倍感压力。社会的分工也使得每个人必须按照社会的客观要求做出个人选择, 要么服从机械时代的团队合作精神而专注于自己所负责的领域, 或是被整个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所淘汰。这时, 文学所具有的全系全景的感悟与体会的特性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你可以说你读文学作品是为了消遣, 但消遣的目的绝不是为了体会别人所体会之感受。就算你有心去了解, 那你的生活背景和所处环境也可能与作者的风马牛不相及, 乏味之情溢于言表。

但是, 相对于文学的没落, 视觉艺术的兴起则在另一个层面上说明了社会分工的作用。要知道, 文学的灵魂在于原创, 在于个人对于环境、时代的富有深情的表达。而文化工业则挑逗起了人最为原始的欲望——或逗人哈哈一乐、或使人痛哭流涕。文学本身也有传递情感的作用, 但是好文学的标准是话语之中的蕴藉, 而不是表现出来的浅薄媚俗的滥情。这就是文化工业带给人创作思想的变化, 文学创作的不好可以说作者是无心无意地写作, 但是电影拍不好就可以说是纯粹为了商业的利益。冷冰冰的创作目的——挣钱, 成了视觉艺术最为主要的动力, 再也没有那种为了纯粹的无功利为目的的文学创作了。

也许你会说, 时代也会赋予文学以市场化、视觉化的特征。但是, 炒作电影也可让资方赚的满钵、可以让作者享受高物质的回报, 可是我们的读者呢?是否在炒作中享受过相应的待遇。或许文学本身就不应该用“利益”来衡量, 一个体会感悟相对枯竭的时代尽管再被伪装, 也能被有心有意的读者所察觉到。

当然, 文学本身就是一种“通才”式的思维。文学藉以生存的交往工具——文字本身不应该打上任何的时代的、工具化的符号。你很难想象一个文学家毫无表情地写作着他的作品, 更不可能表现着文学的专业知识。这就是社会分工所赋予文学的技巧——如何用漂亮的文字哗众取宠与讨好人的欲望, 与表达作家的真情实感之间的矛盾。当今社会, 任何人的生存在于“此在”的人能否对于社会有意义。如果把文学套用上工具论的思维, “有用”的文学当然是符合市场利益的、能够炒作的工具之一。但是, 谁会满足于白纸黑字的出版印刷物, 或者电脑前符号呢?这种社会分工状态下的所谓“文学”思维, 只能使文学离它所内在要求的目标越来越远。

文学的新生并不意味着像市场屈服, 就如好的艺术品不能被金钱和科学所亵渎一样。文学是属于大众的艺术, 而不是摆在橱窗里的神话。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脱离人本性的需求, 人也不可能绝对地追寻着物质上“时尚”而脱离人精神上的更高的追求。以我看来, 文学的未来不在于局限在改编剧本, 或者是为了影视剧创造出更为适合商业炒作的剧本, 而是在更高水平的社会生活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以我国讲, 社会生产力还不够发达, 我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是被现实的物质生活所打败, 每个人的消遣与娱乐的方式并不是自己所选择的媚俗, 而是外在地加给我们的。事实上, 文化工业本身即是工业, 是以商业炒作为目的的手段。一旦社会财富的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 文学的价值也会再次体现出来。但是,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之中, 我们的文学创作如何保持与社会热点的距离, 我们的文学家如何坚持自己的艺术梦想而不与现实妥协, 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深思的问题。

摘要:审视一下现状, 我们就可以可以发现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文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弱。文字的魅力已经不堪“唯美”图片的压力, 读图时代一步一步地压缩着文学的生存空间。70年代的诗歌写作、80年代的文学青年, 这一切都在电影、电视连续剧的嘲弄之下走入了生存的死胡同。社会分工——这一社会发展的既定事实挑战着慢节奏的生活, 也使文学孤独地守望在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一隅, 似无再次走向辉煌的可能。在这里摘要就机械时代文学的现状以及出路进行思考。

篇9:机械时代的文学现状与出路

关键词:机械时代;文学;现状;出路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5-0-01

百余年前,当文字的世界还被中国的经学所统治。士大夫们只能按部就班地从经书中寻找道德的规范,用所谓的“理”来克制自己的情,文学的合法性在于“情之正”而非文字之美。那个时代,文学的美似乎是一种梦,游走在强烈的个人意志与冷冰冰的客体理性之间,这种“蝴蝶梦”似的穿梭让人沉迷于文字所创造的世界之中无法自拔。于是乎,文字之美也就成了“道德家们”竞相批判的对象,因为它会毫无救药地使人疯狂迷恋我们内心中的情而忽视现实中的道德伦理。

但是到了近代,所谓“道德伦理”与西方生活方式的引入产生了巨大的摩擦。无数的年轻人在国家民族至上的崇高目的之下实践着时代的精神。文学成为一种发泄的工具,也是呼唤对新生活的向往。此时,文学的黄金时代来临了,任何人都可以把文学当作充实自己的工具。纸媒的炒作也将文学的传播发挥到了极致。各种流派辉煌地展现在各种舞台之上,甚至梁启超、鲁迅等人将文学当作了改造国民性、启迪人智慧的一把锋利的手术刀。

但是到了现代,无论是出版的纸媒还是电脑网络上的文章,似乎都少有人问津。网络时代的推波助澜让图片成为表达更为有力的工具,一张图片顶得一万句真理的思维让大多数文学的支持者倍感压力。

对于这种文学的退场,理论家给出了多种答案。但是我以为,这本身就是机械时代文学发展的一个环节。事实上,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机器的大规模使用使得社会的发展方式呈现出了追求效率、追求速度的状态,无论是人的生存方式还是工作方式都受此影响颇深。一个九十年代来城市打工的年轻人可以凭借力气挣足钱,但是到了现代一个仅拼力气赚钱的人一定会倍感压力。社会的分工也使得每个人必须按照社会的客观要求做出个人选择,要么服从机械时代的团队合作精神而专注于自己所负责的领域,或是被整个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所淘汰。这时,文学所具有的全系全景的感悟与体会的特性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你可以说你读文学作品是为了消遣,但消遣的目的绝不是为了体会别人所体会之感受。就算你有心去了解,那你的生活背景和所处环境也可能与作者的风马牛不相及,乏味之情溢于言表。

但是,相对于文学的没落,视觉艺术的兴起则在另一个层面上说明了社会分工的作用。要知道,文学的灵魂在于原创,在于个人对于环境、时代的富有深情的表达。而文化工业则挑逗起了人最为原始的欲望——或逗人哈哈一乐、或使人痛哭流涕。文学本身也有传递情感的作用,但是好文学的标准是话语之中的蕴藉,而不是表现出来的浅薄媚俗的滥情。这就是文化工业带给人创作思想的变化,文学创作的不好可以说作者是无心无意地写作,但是电影拍不好就可以说是纯粹为了商业的利益。冷冰冰的创作目的——挣钱,成了视觉艺术最为主要的动力,再也没有那种为了纯粹的无功利为目的的文学创作了。

也许你会说,时代也会赋予文学以市场化、视觉化的特征。但是,炒作电影也可让资方赚的满钵、可以让作者享受高物质的回报,可是我们的读者呢?是否在炒作中享受过相应的待遇。或许文学本身就不应该用“利益”来衡量,一个体会感悟相对枯竭的时代尽管再被伪装,也能被有心有意的读者所察觉到。

当然,文学本身就是一种“通才”式的思维。文学藉以生存的交往工具——文字本身不应该打上任何的时代的、工具化的符号。你很难想象一个文学家毫无表情地写作着他的作品,更不可能表现着文学的专业知识。这就是社会分工所赋予文学的技巧——如何用漂亮的文字哗众取宠与讨好人的欲望,与表达作家的真情实感之间的矛盾。当今社会,任何人的生存在于“此在”的人能否对于社会有意义。如果把文学套用上工具论的思维,“有用”的文学当然是符合市场利益的、能够炒作的工具之一。但是,谁会满足于白纸黑字的出版印刷物,或者电脑前符号呢?这种社会分工状态下的所谓“文学”思维,只能使文学离它所内在要求的目标越来越远。

上一篇:小学五年级童年趣事作文450字下一篇:我是佛前一棵草散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