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

2024-05-24

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精选8篇)

篇1: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

残疾人社会政策法规。

主要依据1991年起实施的《残疾人保障法》。

(一)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

1、康复权:

(1)康复工作应当从实际出发,将现代康复技术与我国传统康复技术相结合。

(2)残疾人教育机构、福利性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为残疾人服务的机构,应当创造条件,开展康复训练活动。

(3)政府有关部门还应当组织和扶持残疾人康复器械、生活自主具、特殊用品和其他辅助器具的研制、生产、供应、维护服务。

2、教育权:

(1)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

(2)残疾人教育要根据残疾人的身心特征和需要。

(3)国家举办残疾人教育机构,并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捐资助学。

(4)政府有关部门、残疾人所在单位和社会应当对残疾人开展扫盲、职业培训和其他成人教育,鼓励残疾人自学成才。

3、劳动权:4方面内容。PPkao 考试 网

4、精神文化生活权:

(1)国家和社会采取系下列措施,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

(2)挂架和社会鼓励、帮助残疾人经行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技术和其他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的劳动。

5、社会福利权:4方面。

6、环境友好权:

(1)国家和社会逐步创造早良好的环境,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逐步实行方便残疾人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采取无障碍措施。

(2)国家和社会促进残疾人与其他公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宣传残疾人的事迹,弘扬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倡导团结、有爱、互助的社会风尚。

(3)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

(二)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方式。

(1)加强立法,建立并逐步完善残疾人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

(2)强化执法监督检查和视察,用率手段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3)开展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4)加强保障磁能积任何非权益的法制宣传工作。

篇2: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

一、残疾人证办理:第一次申办残疾人的申请人(18岁以下或智力.精神病必须由法定监护人)均需持申请人身份证号、户口本和二寸免冠照片三张向户口所在地县残联提出版整申请。建档立卡的残疾人免费进行医学鉴定。一般需要10个工作日,申请人即可到县级残联领取残疾人证。

二、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

1.申请人工耳蜗或助听器救助项目的听障儿童到户籍所在地的县级残联登记,然后到新乡市聋儿语训分中心接受基本条件预选,确认后到指定医院接受医学、教育筛查,符合项目要求的进行人工耳蜗手术或验配助听器。

2.申请康复项目的脑瘫、智力、孤独症儿童到户籍所在地的县级残联进行登记后,可申请选择康复训练定点机构进行康复训练,每年的康复训练时间不少于10个月。

三、残疾人求职登记:有延津县常住户口,年龄在16-59岁之间的持证残疾人,携带本人身份证、残疾人(专业证书、证件),可到户口所在地的县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

四、双项补贴:

1.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对象为具有新乡市常住户口、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持证残疾人,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60元。

2.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对象为具有延津县常住户口、残疾等级被评定为一级、二级且需要长期照护的持证重度残疾人,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60元。

五、残疾人职业培训:凡有延津县常住户口、年龄在16-59岁之间的持证残疾人,携带本人身份证、残疾人证复印件各一份,可到户口所在地的县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免费职业技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登记。

六、器具发放:需要提供残疾证、身份证复印件各两张,根据残疾类别与等级需求填写器具发放表。

七、建档立卡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1、我县建档立卡残疾人,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残疾登记为一级、二级的重度残疾人;2、实施无障碍改造的残疾人家庭应当拥有非租借的固定住房(有产权包括宅基地、长期居住或者公租房),住房具备改造条件;3、残疾人对无障碍设施依赖性强,有无障碍改造需求。

改善残疾人居家环境,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适度解放重度残疾人家庭生产力,为残疾人实现脱贫创造条件。由县统筹整合资金,根据实际改造需求,灵活掌握改造标准。

建档立卡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排查到位,摸清底数,按照条件严格筛选收益对象,兼顾各类别残疾人,并优先照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特别困难家庭。

残疾人政策落实情况:

一、是残联工作。明确2名街道残联专职委员负责残联全面工作,建立健全了《残联工作制度》、《残联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将残联工作全面深入村、组,确保更便捷、高效、快速的做好残疾人各项工作。

二、是规范管理。反复入户调查核实残疾人基本信息,重点调查残疾人家庭收入支出、教育、就业、社会保障与救助、住房、已享受基本服务和需求情况等方面信息,严格把关,准确掌握残疾人动态,对符合办理《残疾证》的建立人口基础数据库,促进残疾人事业数据支持,便于对残疾人提供优质服务。

三、是扶残助残、教育培训。制定贫困残疾人帮扶实施方案,在全街道社区开展“一助一、一助多、送温暖”贫困残疾人帮扶活动,为贫困残疾人物质和精神上提供很大的援助,也使残疾人深切感受党及社会各界给予的关怀和温暖。

篇3:我国残疾人就业的社会政策探究

从2006年我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报告中显示, 全国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 城镇和农村残疾人口分别为2071万人和6225万人。通过就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政策完善, 虽然已实现就业的人数为2266万, 但仍有多达858万具备劳动资质的适龄残疾人未实现就业, 且每年以30万人的基数不断增加。残疾人就业具有方向窄、规模小、层次低和稳定性差等特点。目前我国残疾人就业渠道主要分为三个:个体就业、集中就业和法律规定单位强制吸纳。就业政策大体可分为三个层面:形成就业保护政策、提供就业援助和完善配套服务。

2 残疾人就业存在的问题

保证残疾人就业率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根本途径, 也是解决残疾人问题的基本出路, 研究者根据所提到的情况, 总结了残疾人就业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残疾人就业率低、岗位层次低, 有研究指出, 现已就业的残疾人群体中, 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有36%, 同国内就业整体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同时就业的风险也相对较大, 就算已就业的残疾人都可能随时面临失业;此外, 不同残疾类型以及地区城乡差异较大等因素也是影响残疾人就业率的主要因素, 总体来看城镇地区残疾人就业的优惠政策和社会配套服务要优于农村地区, 东部优惠政策多于西部;就业的残疾人群主要从事一些收入较低收入的行业, 而且一些招聘单位在录用残疾人时, 80%左右的岗位所开的工资是当前国家最低工资标准, 以至于少数残疾人的收入同低保线接近, 失去了参加社会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3 提高我国残疾人就业保障的措施

3.1 完善政府责任体系, 强化立法执法力度

“十一五”以来, 我国完善并通过了多个针对提高残疾人就业率和就业保障的法律政策, 但落实情况则令人担忧, 从总体上来看, 残疾人就业竞争仍处于劣势地位, 因此政府部门与司法部门应紧密联合, 深入贯彻落实我国出台的残疾人就业保障政策, 要着力加强就业政策的实施力度, 杜绝“有法不依, 执法不力”的问题。此外需加强行政立法力度, 对残疾人应享有的就业权益进行依法保护, 以残疾人就业能力为依据, 规范其就业工作, 适时提供就业培训, 并约束用人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

3.2 健全教育和培训制度, 加强残疾人能力建设

(1) 政府部门需提高残疾人医疗福利政策, 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康复机会。其实很多残疾人经过康复治疗均可得到改善或康复, 但因个人经济条件不善无法承担大量费用。若残疾人能完全康复, 就能减少残疾人基数, 缓解我国残疾人就业压力, 即使未完全康复, 也能充分改善残疾程度, 从而促进残疾人从事更有技术含量的工作。

(2) 加强残疾人的教育和培训是提高残疾人就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无论是从社会整体角度出发还是从残疾人个人角度, 对这一群体投入教育资源可保持高收益率。根据市场需求调研显示, 给予残疾人群体就业和素质培训, 提高残疾人就业竞争力是保障残疾人就业的主要手段。大部分残疾人文化水平不足, 缺乏必要的就业核心技能, 因此政府部门需为残疾人群体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培训资源, 逐步形成完善的培训运行体系, 例如针对残疾人求职建设完善的信息网络, 及时更新企业用人信息和培训信息, 从而为残疾人就业提供有保障的平台。

3.3 巩固现有的就业渠道, 丰富就业形式

纠正残疾人错误的就业观念是巩固现有就业渠道的前提条件, 由于残疾人在社交方面处于弱势地位, 加上长期以来没有工作, 残疾人与正常社会生活环境之间容易产生一定的隔阂, 以从而造成了残疾人尊严和独立人格受到伤害, 让他们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和生活压力, 影响了他们走近和融入社会。所以社会和政府不仅要加强残疾人基本生活和就业配套服务, 更加要注重引导残疾人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学习和生活, 多关心和爱护残疾人, 逐步引导其走出心理阴影, 加强残疾人自尊、自强以及自我保障意识和适应就业能力, 让残疾人也能在市场竞争中充分证明自己的价值。

4 结束语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 在各项政策改革深化背景下, 残疾人就业问题矛盾日益凸显, 并逐渐成为我国民生事业的主要问题, 针对这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国家、社会各界以及公民个人共同努力, 加强残疾人在教育培训、社会保障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力度, 在巩固现有就业渠道的基础上丰富就业形式, 同时, 完善残疾人就业法律体系, 经过长期不懈的优化和完善, 确保残疾人真正地受惠于就业中。

参考文献

[1]张琪.中国残疾人就业与保障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4.

篇4: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

关键词:残疾人;社会;一体化;立法

中图分类号:C913.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6-0129-03

基金项目:绥化学院2012年特殊教育研究项目“中外学术专业残疾人大学生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TJ12010)

残疾人是我们社会最值得关注的群体之一,截止2006年,中国各类残疾人总数达8296万人,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我国成为世界上残疾人最多的国家。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与自主发展是社会保障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真正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必须探讨我国残疾人群体的现状,发现残疾人社会保障体制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制的相关对策,使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有所发展。本文针对俄罗斯的残疾人社会一体化政策与法律的发展与现状进行分析,希望对我国的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以借鉴与启示。

一、俄罗斯残疾人社会一体化政策与立法现状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全球经济发展减缓,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保障体制、残疾人的社会一体化、融合和康复出现下降趋势。而全球残疾人数量在增加,据统计现阶段残疾人数量超过6.5亿(世界人口的10%左右)。80%人口属于发展中国家。世界贫困人口中20%是残疾人。

俄罗斯也面临着残疾人保障与发展的问题,在研究残疾人有效的医疗、教育、职业和社会文化康复之前,必须要研究一下俄罗斯关于残疾人政策的问题和矛盾。今天在俄罗斯存在大量关于残疾人的国家层面立法,这些立法涵盖了医疗、职业和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这证明国家和社会在对残疾人问题上给予极大的关注。

从俄罗斯联邦改革开始,在俄罗斯社会中对待残疾人的态度是“强烈的不愿意接受”和“冷眼旁观”。“不愿意接受”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初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教育是封闭的,残疾人的交际圈只在家里和亲属当中。对残疾人冷眼旁观行为使人们不愿提起残疾人发展。俄罗斯的残疾人数量一直在增加,平均每年增长10%。截止目前,俄罗斯残疾人数量已经超过1315万(约占人口的10%),只有440万(40%)残疾人具有劳动能力,他们当中有40万人被官方安置工作,但实际只有不超过5万(1.1%)人在工作。残疾人中有60万是儿童。俄罗斯每年有3万左右儿童带有先天性疾病,其中80%是有残疾的。超过50%的儿童有功能障碍,需要医疗校正、康复措施。根据俄罗斯政府官方统计数据,只有30%的新生儿是健康的。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许多方面的问题正在急剧增长,尽管政府采取了一些扶持残疾人的项目,但显而易见,作为最需要保护的群体当中的残疾人群体的生活水平正在下降。对待残疾人的社会政策常常在许多方面不是提前的而是滞后的,不是社会差别的最小化而是最大化。俄罗斯部分学者研究表明,国家对所有居民的最低程度的支持,首先应该先支持残疾人,因为他们的社会性和劳动能力水平确实是低的,并且由于许多原因,在受教育、找工作、社会适应、个人积极一面的实现都受到局限。由此可见国家对待残疾人的政策新的优先发展方向的研究和实现的必要性,应该建立社会一体化和残疾人社会生活的标准。

俄罗斯国立社会大学社会人文系社会政治和政治理论教研室正在研究社会政治理论和方法层面的问题,并把它作为学科、教学课程和政策实践,研究政策理论的典型案例。他们认为,残疾人社会一体化领域国家政治特殊现象的复杂性和矛盾性需要对研究该问题使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要在国内外的哲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经济学和政治学领域研究这些现象的不同方面。

承认残疾人的利益、权利、特别需求、平等地位的社会一体化的必然性,加入到未成年或成年人同龄队伍中,在个人成长和职业活动选择时提供帮助,这一切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现阶段的重要任务,而这个过程的基础就是要有针对残疾人的立法。

在世界许多国家保护残疾人的法律已经有很长时间,积累了针对残疾人在组织、权力和政策经济层面的积极的经验。俄罗斯的政策方向是创建一切必要的条件,保障残疾人足够的生活和自由发展。而且,俄罗斯相关残疾人的法律、法规,具有细节化、具体化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的保护残疾人权益。

从1990年开始,俄政府开始相当广泛地在做残疾人领域的立法工作,这些关于残疾人的条款已经写入《俄罗斯宪法》《家庭法典》《教育法》《俄罗斯居民社会服务法》《俄罗斯公民义务法》《孤儿保护法》《俄罗斯公民健康法》《残疾人社会保护法》等。在这些法律的作用下形成了残疾人社会一体化的政策、确定社会救助机构、教育、研究所的定位和原则,并将这些法律制度,由学校和社区组织向社会大众做广泛宣传,因此,法律的接收层面相对较多,残疾人本身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有关的法律政策。

如根据“俄罗斯家庭法典”,父母有权力和义务抚养和教育自己的孩子,失去父母或由于各种原因没有父母抚养的儿童可以由另外家庭收养,没有收养的送入孤儿院。家庭教育应该是任何儿童的首要的教育方式,包括残疾儿童,因为残疾人的生活物质上、组织上、心理上和情感上很大程度取决于家庭成员。国家把儿童的心理、心灵、道德的培养和发展,甚至是他们的健康和教育都寄托在父母或孩子的监护人身上。而那些没有保障的儿童,有权享受国家在各种教育、抚养、医疗、康复机构全面给予的保障。

但俄罗斯在残疾人社会一体化的进程中,也体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参考:首先,俄罗斯国家主导残疾人康复机制较弱,专门学校和有残疾人教育工作经验的师资缺乏;其次,残疾人立法尚不完善,被承认的法律实施的效果也有待加强,而且俄罗斯对待残疾人的国家政策上过度强化国家的作用,而削弱了社会团体的作用;最后,社会认知还不能把残疾人看做正常人,而这些认知使残疾人在社会就业与工作中往往难以被接纳,但是这却很难通过法律改变。

二、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

我国政府对于残疾人的立法方面始于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这部法律中,对残疾人在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劳动就业、生活、教育、康复和文化生活方面做出了较全面的法律规定,为消除残疾影响和外界障碍,保障残疾人权利的实现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经过多二十余年的推动与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300多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4万余名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残疾人就业状况明显改善;1000多万农村贫困残疾人通过扶贫开发解决了温饱;我国的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了进展,大中城市的主要道路和商场、医院、宾馆、影剧院、博物馆、机场、车站等公共建筑场所及居民住宅设置和改建了一大批坡道、盲道、扶手、交通音响信号装置等无障碍设施,12个城市开展了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创建活动;多家电视台开办了电视手语新闻栏目,包括中央台在内,许多电视台新闻栏目加入了手语提醒,电影加入了字幕,并在全国建立助残志愿者联络站5万余个等。

但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残疾人社会保障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体系且保障的供需矛盾突出。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不高,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制度起步晚且资金投入相对较少,项目具体化不够,保障水平低,保障覆盖面窄,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保障体系,这使得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供需矛盾非常突出,供需缺口很大,残疾人在基本生活、就业、康复、教育、参与社会等方面往往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他们在这些方面的状况仍落后于社会平均水平,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在生活水平上的差距在拉大,甚至有相当多的残疾人还难以维持其基本生活。

2.缺乏残疾人社会一体化的保障制度。在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报告中,我国城镇残疾人口为2071万人,占24.96%;农村残疾人口为6225万人,占75.04%。报告表明,大多数残疾人生活在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残疾比例高,残疾人口多。受我国城乡分割、二元社会格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严重落后于城市。

3.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法制建设滞后,实施机制不健全,实际成效不明显。目前我国已经建有一套残疾人事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它以宪法为核心,以《残疾人保障法》为基本法律,包括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相关法律法规和扶助残疾人的规定等近四十部法律法规,涉及残疾人生活、劳动、教育、婚姻、权益保护、收养、继承、保险等诸多领域。但很多法律并没有行之有效的实施办法;而且权威性和强制性不足,只是停留在人道主义帮助的层面上,仅仅在道德和舆论上受到社会的监督,并没有严格的实施制度来保证。并且,相关法律的宣传不到位,许多人并不了解这些法律条文,导致有法难依,甚至许多残疾人自己也不了解如何寻求法律的保护。因此,要使残疾人的利益得到真正的保障,必须完善残疾人保障法制建设,保证实施成效。

三、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前景展望

国务院已经批准并实施了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制定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这将是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的重要指导文件。纲要指出,十二五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时期。必须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改善残疾人状况,不断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努力使残疾人同全国人民一道向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

1.1300万残疾人将得到不同程度康复。“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帮助1300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纲要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完善康复服务网络,健全保障机制,加快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构建辅助器具适配体系,组织供应500万件各类辅助器具,有需求的残疾人普遍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根据康复服务需求设立康复室,将实施0至6岁残疾儿童免费抢救性康复项目。

2.1000万农村残疾人将受到扶持。“十二五”时期,将加强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扶持1000万农村贫困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增加收入、提高发展能力。我国将完善贫困残疾人口的识别机制,将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残疾人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将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残疾人纳入扶贫范围。同时,加强对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培训,为100万农村贫困残疾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合理设置适合不同类别残疾人的培训项目,使经过培训的残疾人至少掌握1至2门实用增收技术。

3.200万人次将获托养服务补助。“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初步建立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继续实施“阳光家园计划”,为残疾人托养服务提供200万人次补助。根据规划,“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建立健全以省级或省会城市托养服务机构为示范、设区的市和有条件的县托养服务机构为骨干、乡镇(街道)和社区日间照料为主体、居家托养服务为基础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我国还将大力发展居家托养服务。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动员社会服务组织、志愿服务人员、家庭邻里等力量,依托社区和家庭,为更多居住在家并符合托养条件的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生活和职业能力培训、精神慰藉、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服务。

4.逐步实施残疾学生高中免费教育。我国将全面实施残疾学生免费义务教育,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在“两免一补”基础上,针对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进一步提高补助水平,逐步实施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根据纲要,“十二五”时期,我国将把残疾人义务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继续完善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加快普及并提高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水平。

——————————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

〔2〕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

〔3〕郑功成.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宏观思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4〕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党组.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J].中国残疾人,2008,(6).

〔5〕张琪,吴江,等.中国残疾人就业与保障问题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6〕俄罗斯残疾人社会一体化研究.俄罗斯国立社会大学社会人文系社会政治和政治理论教研室报告.2009.

篇5:残疾人享受政策

申请办理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补助的条件、申请材料、申请程序和补助标准

补助条件:具有本市户籍、年龄不满十六周岁、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残疾儿童少年可以向社区提出申请;本社区目前有2人享受此政策,社区康复1人,机构康复1人;

申请材料:残疾儿童少年的监护人或家长持残疾人证、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一寸同版彩色证件照3张,到居委会填写3份《北京市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补助申请审批表》;

申请程序:街道初审;定点机构进行评估;区残联、市残联审批;

补助标准:社区康复的——每月康复费用不足(含)500元的,按实际发生费用补助;超过500元的,超出部分按实际发生费用的70%补助;康复服务指定机构康复的——超出部分按50%补助;享受低保及重残的可免费;封顶:视力残疾不超过500元;肢体、智力、听力言语残疾不超过1500元;精神、多重残疾不超过2000元;半年结算一次。

申办残疾人学生及生活困难残疾人子女学生助学补助条件、提交证明、材料和补助标准

补助条件:具有本市户籍的残疾人学生、生活困难的残疾人(享受本市低保的残疾人或享受重残困难补助的重残人)子女学生,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学生、中等职业学校(含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中专、职业技术学院附属的中专部)学生、大学生(含本

科生、专科生、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研究生(含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申请助学补助需要提交的证明、材料:残疾人学生提交入学录取通知书或在校学习的证明、学费发票、本人的身份证或户口薄、《残疾人证》;取得成人高考、自学高等学历和成人研究生学历的残疾人,提交本人的身份证或户口簿、《残疾人证》、学历证书、学费发票原件和复印件;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子女学生,提交入学录取通知书或在校学习的证明、学费发票、本人的身份证或户口薄、父(母)的户口薄和《残疾人证》、享受低保待遇或重残人生活困难补助的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篇6:农村残疾人扶贫政策

字体【大 中 小】

1、扶持对象:

农村贫困残疾人或与残疾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农村贫困残疾人是指具有北京市农业户口且家庭年收入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本人具有较强的劳动致富愿望和一定劳动能

力的残疾人。

2、扶持方式:

扶持集中安置或分散辐射农村残疾人劳动生产的企业(或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养殖基地)和自营的残疾人个体大户(或多户联合体)。项目内容应符合市财政支农政策性资金使用方向,重点用于扩大生产规模,改善劳动生产条件,提高安置或辐射带动农村残疾人

劳动生产的能力。

3、扶持措施:

把扶贫项目、政策、资金和措施直接落实到当地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愿望的农村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的残疾人家庭,通过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实物发放等形式,依托龙头企业、种植养殖协会、残疾人个体种植养殖大户,直接扶持他们开展家庭种植养殖项目。

农村残疾人“十五”期间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开展情况

字体【大 中 小】

在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中,全市各级残联紧紧依靠政府,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把残疾人扶贫工作纳入政府大盘子,通过开展“万人种养、共奔小康”活动和实施扶贫助残工程,全市建立了30多个以当地龙头企业、种植养殖协会、残疾人种养殖大户以及各类经济实体为依托的扶贫助残基地,采取集中安置一部分残疾人或家庭成员就业,还以分散辐射的形式,带动一批农村有劳动能力、有脱贫愿望的残疾人家庭,采取对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帮、包、带、扶”等措施,落实帮扶措施、帮扶资金、劳动生产项目到户到人和对农村残疾人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极大地调动了农村残疾人劳动致富的积极性。五年来,投入扶持资金1886万元,使2.3万名农村残疾人得到了有效扶持,完成五年

篇7:关于残疾人的一些政策

目前,北方特种气体有限公司已吸纳招收20多名残疾人,在企业从事推钢气瓶、刷漆、钢瓶处理、阀门维修等力所能及的辅助工作。据介绍,该企业利用投影仪、字幕、图像等直观教学,为残疾人提供业务、安全生产岗前培训,开展应急预案演练以提升残疾人的应急能力和安全意识;企业还从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关心残疾职工,让残疾职工迅速融入企业,形成融洽和谐的劳动关系。

新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对福利企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发布: 2011-4-02 15:58 | 作者: 福利企业网 编辑:牧歌 | 来源: 福利企业网 | 查看: 69次2007年7月1日起实行的新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已近两年时间,新政策对促进残疾人就业和规范福利企业管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福利企业管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我们对该政策实行以来的全市福利企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进一步促进福利企业发展提出对策。

一、新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以来的总体情况

新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以来,通化市福利企业户数、残疾人就业以及福利企业税收变动情况主要表现为:

(一)福利企业户数有一定幅度的减少

通化市新政策执行后福利企业户数由109户减少到67户,福利企业户数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政策因素。部分安置残疾职工人数较少、产品利润较大的企业,因退税限额的设定使享受退税空间大幅度减小,因而不再申请享受福利企业待遇;二是部分企业因安置能力较差,所安置残疾职工人数不满10人,不再符合新政策的规定,退出了福利企业行列;三是企业自身发展因素。一些福利企业经营不善,产品老化,不具备市场竞争能力,自行注销或停办。

(二)安置残疾职工人数呈现增长态势

通化市新政策执行后福利企业安置残疾人数由600多人升至719人,福利企业安置残疾职工人数增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出台了新政策鼓励新办福利企业;二是产品附加值高的部分福利企业为充分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大幅增加了残疾人用工;三是一些原规模较小的福利企业,按照安置残疾职工人数必须至少满10人的规定,增加招收录

用残疾工人,从而保留福利企业认定资格。

(三)福利企业退税总量锐减

将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作为基期,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确定为本期,全市福利企业基期享受税收优惠税款4191.7万元,本期为2369.1万元,同比下降43.4%,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增加实现国税收入1800多万元。另外由于政策变动,全市福利企业退税大户明显减少。

二、针对税收政策调整采取的措施

此次税收政策的调整,对通化市福利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冲击较大。针对这种情况,为确保全市福利企业在税收政策调整中平稳过渡,保证残疾职工的利益不受影响,我们积极做好相关工作,努力创新管理制度和手段,探索福利企业管理新路子,以适应福利企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积极探索福利企业管理的新制度、新方法和新手段。着重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福利企业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调整为契机,在省工办政策指导下,探索建立福利企业管理新制度、新办法,有效突破福利企业发展的诸多瓶颈的障碍,解决福利企业管理中的历史遗留问题;二是充分发挥和利用福利企业协会作为行业协会的职能作用,为企业提供更好、更快捷的服务,吸收更多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加入福利企业协会的队伍,建立福利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三是构建福利企业管理网络平台,进一步优化资质管理手段,与税务、残联、社保、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建立信息系统。做好福利企业管理档案的清理和规范工作,达到信息共享,进一步完善了残疾职工上岗监督机制。

新的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变动较大,关系到残疾人就业和社会稳定的敏感问题,在新政策具体实施过程中,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积极引导各福利企业,让福利企业厂长、经理认识到新的政策变化。让企业以大局为重,维护社会稳定。为防止部分福利企业可能辞退残疾人的事情发生,建立了残疾人员登记制度,以便于及时安置下岗的残疾人员。深入福利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和掌握福利企业及其残疾人就业现状,按不同行业和不同减免税额度,对福利企业进行摸底排队,确保了政策调整期福利企业和残疾职工队伍稳定。选择了几户规模适当、劳动密集型、适合残疾人就业、自愿吸纳残疾职工就业的福利企业,接纳被辞退的残疾职工,在确保政策平稳过渡的基础上,将政策调整转化为机遇,进一步促进了福利企业的发展,扩大了残疾人集中就业渠道。

三、以《残疾人就业条例》的实施为契机,促进福利企业健康发展

(一)关注民生,加大新办福利企业推进力度,促进残疾人充分就业

新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扩大了福利企业受惠范围,降低受惠门槛,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安置残疾人员,并按实际安置残疾人人数定额减免税收,体现了多安置多优惠,少

安置少优惠的原则,充分体现了关注民生、帮扶社会弱势群体的政策导向。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现有残疾人员约16万人,其中有生产能力的残疾人数为9万多人,现有民政福利企业已安置残疾人员700多人,仅占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总数的0.8%,残疾人就业安置工作可谓任重而道远,因此建议各政府职能部门应以2007年5月1日起施行的全国《残疾人就业条例》为契机,加大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力度,把残疾人就业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引导兴办劳动密集型、有市场发展前景的福利企业,促进残疾人充分就业,同时,对新办福利企业按其安置残疾人职工数的不同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帮助新办福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充分体现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保障民生的精神。

(二)进一步加大对现有福利企业的扶持引导力度

今年以来,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变化较快,国内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持续负增长,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很大影响,规模福利企业更受到退税额减少、企业用工成本增高等因素的影响,面临着一定的发展考验,因此,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大对福利企业的扶持引导力度:

1、进一步为福利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福利企业因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履行着社会义务、承担着社会责任,政府应采取多种手段予以扶持,税收优惠政策只是其中的一项措施,建议政府部门在其他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比如政府贴息贷款政策、政府专项投资或专项拨款、政府性基金减免等等,同时,在企业融资、科技人才引进、优化政府职能服务等方面为福利企业的更好发展提供条件。

2、努力提高福利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福利企业要顺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经济发展趋势,加大对科技含量大、附加值高的产品、项目的投入,多生产低能耗、低污染、低劳动强度而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高、产品附加值高的“三低三高”产品,努力打造企业的“拳头”产品,不断提高市场的竞争能力,壮大自身发展规模,也只有这样,福利企业才能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才能在市场经济中获得生存与发展。

3、福利企业要努力优化残疾职工的内部构成,提升残疾职工的劳动能力。由于原税收优惠政策要求残疾职工安置比例(占全部生产人员)在50%以上,残疾职工成了香馍馍,只要是残疾人福利企业都要,造成福利企业残疾职工的内部构成较差,老、弱、病占有较大的比例。而调整后税收优惠政策,对残疾职工权益保障要求提高,直接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使之利益空间缩小。因此,应积极引导福利企业优化残疾职工的结构构成,提升残疾职工的劳动能力,降低残疾人安置成本,进而促进福利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发挥多部门的职能作用,多措并举,促进福利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1、严格执行国家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要从法制的高度,确保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特别是针对少数福利企业退税不及时的情况,加强调研和分析,积极向职能

部门做好政策宣传与解释工作,及时兑现政策,化解企业资金困难,促进企业良好发展。

2、强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福利企业自身的危机风险。通过运用对福利企业的政策辅导、日常巡查等多种管理方法,及时发现和解决福利企业在政策执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除对照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管理规定外,基层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定期对福利企业减免税事项进行清查、清理,主要内容包括福利企业是否以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等手段骗取减免税,企业享受减免税的条件发生变化时,是否根据变化情况重新审查后办理减免税等等,从而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福利企业重大偷漏税行为发生。

3、进一步优化对福利企业的涉企服务,辅导企业用好用足税收政策。基层管理部门应继续加强对福利企业的日常政策辅导和宣传工作,帮助企业提高财务管理和核算水平,为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奠定良好的基础。要开辟为福利企业服务的绿色通道,进一步优化优惠政策办理流程,规范退税资料上报种类,降低福利企业的管理成本,为福利企业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涉企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十七条〔职责〕

国家保障残疾人劳动的权利。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残疾人劳动就业统筹

规划,为残疾人创造劳动就业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十八条〔指导方针〕

残疾人劳动就业,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针,采取优惠政策和扶持保护措施,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使残疾人劳动就业逐步普及、稳定、合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十九条〔集中安排〕

国家和社会举办残疾人福利企业、工疗机构、按摩医疗机构和其他福利性企业事业组织,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三十条〔分散安排〕

国家推动各单位吸收残疾人就业,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做好组织、指导工作。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按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选择适当的工种和岗位。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具体比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三十一条〔自谋职业〕

政府有关部门鼓励、帮助残疾人自愿组织起来从业或者个体开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三十二条〔农村劳动〕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农村基层组织,应当组织和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和其他形式的生产劳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三十三条〔优惠与扶持〕

国家对残疾人福利性企业事业组织和城乡残疾人个体劳动者,实行税收减免政策,并在 并在生产、经营、技术、资金、物资、场地等方面给予扶持。

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确定适合残疾人生产的产品,优先安排残疾人福利企业生产,并逐步确定某些产品由残疾人福利企业专产。

政府有关部门下达职工招用、聘用指标时,应当确定一定数额用于残疾人。

对于申请从事个体工商业的残疾人,有关部门应当优先核发营业执照,并在场地、信贷等方面给予照顾。

对于从事各类生产劳动的农村残疾人,有关部门应当在生产服务、技术指导、农用物资供应、农副产品收购和信贷等方面,给予帮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三十四条〔保护〕

国家保护残疾人福利性企业事业组织的财产所有权和经营自主权,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在职工的招用、聘用、转正、晋级、职称评定、劳动报酬、生活福利、劳动保险等方面,不得歧视残疾人。

对于国家分配的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残疾毕业生,有关单位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接收;拒绝接收的,当事人可以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有关部门应当责令该单位接收。

残疾职工所在单位,应当为残疾职工提供适应其特点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三十五条〔职工培训〕

篇8:中国残疾人个体就业政策问题研究

一、对政策的重视程度差异较大

中国大部分的省市都颁布了各自的《菖菖省 (市) 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实施办法》, 从这个角度来说, 地方对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是相当重视的。然而中国很多省市都只是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相关文件里面提到残疾人个体就业的政策, 而没有独立专门和更加具体的残疾人个体就业政策文件, 相对于集中就业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政策文件而言, 其专门的政策文件少得可怜。当然, 少数的省市颁布了比较具体的实施办法。比如, 北京市有关部门先后颁布了《关于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残疾人所得征免个人所得税范围的批复〉的通知》 (京财税[2000]782号) 、《关于鼓励本市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开办企业给予优惠有关问题的通知》 (京残发[2005]47号) 、《关于印发城镇个体就业残疾人社会保险补贴暂行办法的通知》 (京残发[2007]62号) 、《关于印发〈北京市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个体就业暂行办法〉的通知》 (京残发[2009]25号) 等政策文件, 以促进北京市残疾人个体就业的发展。从政策出台的时间来看, 很多地方也是近年来才出台了相关的政策, 例如, 广西残联于2008年底才发布了《关于印发〈2008有偿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桂残联教就字[2008]12号) 。

从中国各省市所出台的残疾人个体就业政策文件的数量和时间来看, 残疾人个体就业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毫无疑问, 充分认识个体就业在促进残疾人就业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各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结合具体实际出台相关的更加完善和可操作的扶持政策和办法, 对促进中国残疾人个体就业快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某些政策与社会发展存在差距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物价也不断上涨, 特别是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升较快, 从而使得货币的购买力相对下降。这样的现实情况使得多年前的一些残疾人个体就业政策的扶持力度和作用下降, 不利于残疾人个体就业的稳定和发展。比如, 2000年4月25日, 北京市财政局、地方税务局、民政局、残疾人联合会下发了《关于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残疾人所得征免个人所得税范围的批复〉的通知》, 规定:“个人从事经营取得的所得可减征100%个人所得税, 但对所得畸高的, 即年所得在3万元~5万元 (含5万元) 的, 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年所得在5万元以上的, 不予减征个人所得税。”显而易见, 5万元在2011年的北京已经不算高收入了。2007年12月29日, 中国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自2008年3月1日起由1 600元提高到2 000元。按照这样计算的话, 普通公民年收入在24 000元内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毫无疑问, 十年前的税收优惠政策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制定新形势下的残疾人个体就业税收优惠政策, 对促进中国残疾人个体就业的快速发展已经迫在眉睫。笔者认为, 中国有关部门可以考虑出台固定期限的浮动的税收优惠政策。比如, 2011年, 个人所得在5万元以上的减半缴纳个人所得税, 以五年为期, 按照10%的比例上浮个人所得税起征额, 则2016年, 残疾人个体就业所得在5× (1+10%) =5.5万以上的减半缴纳个人所得税。这样可以避免政策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之间的脱节, 充分保障政策对促进中国残疾人个体就业的发展所发挥的作用。

三、政策的扶持范围过于狭窄

首先, 到目前为止, 所有关于残疾人个体就业的政策, 都是针对从事传统经营的个体就业残疾人的, 还没有涉及网络创业、网上开店等新经营模式。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信息化程度逐步提高, 网络创业逐渐成为电子商务时代的一种流行经营模式, 无疑这也会为中国残疾人个体就业提供新的可选路径。随着电子商务和网络销售的迅速发展, 中国可以考虑逐步将对网络创业的残疾人纳入个体就业的扶持政策范围之内, 以促进中国残疾人个体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发展。

其次, 关于对残疾人个体就业参加社会保险的补贴, 根据中国《关于城镇贫困残疾人个体户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给予适当补贴有关问题的通知》 (劳社部发[2005]14号) , 最初是针对城镇贫困残疾人个体户的, 而且只对养老保险给予补贴, 部分省市也是这样制定相关措施而实施的。比如, 2009年2月19日, 浙江省舟山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残疾人联合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对从事个体经营及灵活就业残疾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给予适当补贴的通知》。然而, 在复杂多变的社会里, 危机无处不在, 仅仅对城镇贫困残疾人个体户进行补贴, 其范围无疑过于狭窄。在结合具体情况的基础上, 部分省市扩大了补贴范围, 增加了补贴险种, 以进一步促进中国残疾人个体就业的发展。例如, 2007年9月24日, 北京市财政局等部门下发了《关于印发城镇个体就业残疾人社会保险补贴暂行办法的通知》 (京残发[2007]62号) , 根据其中的规定, 北京市对具有本市城镇户籍的个体就业残疾人进行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三个险种的补贴。2009年4月3日, 天津市重新制定了《关于对残疾人个体工商户、个体经济组织为招用的残疾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给予补贴的办法》, 其中规定对残疾人个体工商户在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商保险三个险种实行补贴, 并且, 明确了补贴的比例。

从上述情况我们不难看出, 在一些地方, 对个体就业残疾人的社会保险补贴依然存在补贴范围狭窄, 险种较少等问题。为了鼓励更多的残疾人个体就业,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考虑, 补贴人群从城镇人口扩展至全市, 险种逐步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商保险、生育保险等。

最后, 在费用的减免方面, 笔者认为, 有些地方存在扶持力度不够的地方。比如, 北京市《关于鼓励本市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开办企业给予优惠有关问题的通知》 (京残发[2005]47号) 规定, “对从事个体经营的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残疾人和中重度残疾人, 免收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其他残疾人, 减半缴纳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残疾人和中重度残疾人进入市场内从事个体经营的, 免收市场管理费。对进入市场从事个体经营的其他残疾人, 减半收取市场管理费”。考虑到大部分个体就业残疾人的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 这些费用的征收也会给其经营带来不小的压力, 显然, 全部免收各类管理费用, 对促进残疾人个体就业意义重大。

四、政策的准入条件太高和程序过于烦琐

纵观各省市的残疾人个体就业政策文件, 无论是申请残疾人个体就业的扶持资金、小额贷款, 还是申请税收减免、社会保险补贴等, 其政策的准入条件都比较高, 同时, 申请程序也相当烦琐。比如, 根据北京市的《关于印发〈北京市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个体就业暂行办法〉的通知》 (京残发[2009]25号) , 其扶持对象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 在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进行了求职登记; (2) 城镇户籍的办理了就业登记并按时足额缴纳了社会保险费;农村户籍的办理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登记, 并持有《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证》; (3) 有固定的经营 (服务) 场所或有一年以上的场地租赁合同 (服务协议) 。”从其规定我们不难看出, 其准入条件似乎有点高, 比如, 如果由于暂时的经济困难而无法交纳足额的社会保险或者只有一年以下的租赁合同是无法达到扶持的标准的。残疾人个体就业扶持政策的初衷是扶持有困难的个体就业残疾人, 按照这样的准入规定, 确确实实存在困难的残疾人个体就业人员反而被排除在政策的扶持范围之外, 因此, 笔者认为, 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将准入条件降低一点, 比如有半年以上的场地租赁合同等。

同时, 根据该通知, “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申请扶持, 应到户籍所在地的街道 (乡镇) 残联填写《北京市残疾人自主创业个体就业扶持申请审批表》, 并出具以下证明、材料: (1) 说明自主创业或从事个体经营、便民服务的项目、时间、地点、资金投入和申请扶持的金额、用途等情况的书面申请; (2) 残疾人本人的《身份证》、《户籍簿》、《残疾人证》原件及复印件; (3)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或《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进入市场从事个体经营的证明、在社区从事个体经营、便民服务的证明; (4) 城镇户籍的, 出具就业和缴纳社会保险费证明;农村户籍的, 出具户籍所在地的街道 (乡镇) 社保所出具的转移就业证明; (5) 申请场地租赁费扶持的, 还须出具场地租赁合同 (协议) 和租赁场地票据; (6) 其他需要出具的证明、材料。”从上述规定我们可以看出, 要具备所需的材料和证明, 需要到多个相关机构办理, 而且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 这样对于出行、交流等不是很方便的残疾人来说, 是相当麻烦的。所以, 简化政策的办理程序, 对促进残疾人个体就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摘要:个体就业对促进中国残疾人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中国残疾人个体就业政策是影响残疾人个体就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 其政策却存在扶持范围过窄、准入条件太高等问题。因此, 必须完善中国残疾人个体就业政策以促进中国残疾人就业。

关键词:个体就业,残疾人,政策问题

参考文献

[1]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网站.

[2]天津市残疾人联合会网站.

上一篇:地球妈妈病了作文下一篇:清明扫墓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