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硬的反义词

2024-04-15

生硬的反义词(共9篇)

篇1:生硬的反义词

生硬词语的解释

不自然;不熟练。 《朱子语类》卷二四:“思而不学则殆,虽用心思量,不曾就事上习熟,毕竟生硬,不会妥帖。”《红楼梦》第三八回:“ 李紈 道:‘巧的却好,不露堆砌生硬。’”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二:“﹝ 白大夫 ﹞用他生硬的中国话问道:‘好不好?’” 不柔和;不细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侠女》:“然其举止生硬,毫不可干。” 浩然 《艳阳天》第八十章:“虽然态度有点生硬,火气有点大了,可是自己坚持的问题是对的。” 坚实。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一章:“ 金树旺 站起,拉住 石得富 一只生硬的手。” 乖忤不顺。 明 叶盛 《水东日记·谢友规文赋》:“﹝ 速鲁麻 ﹞少生硬,不循理法。”

生硬词语的同义词

生疏 [ shēng shū ]

僵硬 [ jiāng yìng ]

刚烈 [ gāng liè ]

生硬词语的造句

1、父亲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亲情中夹杂着些许间隙,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对话,总是生硬而短暂,而我知道,他的爱在那沉默里。

2、千万不要以为阿拉善是戈壁大漠就以为是固执的或生硬的,恰恰相反,这座高原的天空,巴彦浩特小城的胸怀,就如它坐落的贺兰山那样虚怀若谷。

3、城市里的楼房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是成片的水泥森林,有的只是城市的生硬、单调、污浊、拥挤和过度的喧嚣。

4、没有爱够的恋情,就那样生硬地戛然而止。

5、揭胶纸、胶带的妙法:贴在墙上的胶纸或胶带,如果生硬去揭,会损坏物件,可用蒸汽熨斗熨一下,就能很容易揭去了。

6、演者全非专业,平日皆是农民、工匠,荒疏长久,匆促登台,腿脚生硬,也只能如此了。

7、本人学习用笔还不到十年,手中一支笔,也只能说正逐渐在成熟中,慢慢脱去矜持、浮夸、生硬、做作,日益接近自然。

8、转眼,冬天用它生硬的怀抱就这么真实地将我揽在了怀中。

9、这些毛笔字写得生硬、稚拙,但又显得极其认真。

10、内行人说,食牛肉要在星期三四,因为周末屠宰,牛肉筋脉尚生硬,冷藏数日则软硬恰到好处。

11、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应立足于本国的特点,结合实际,有所去取,切忌采用邯郸学步那种生硬模仿的方法。

12、儒勒·凡尔纳的情绪首先经过大脑,因而显得比他生硬冷淡,他不为最初的印象所动,总是凭理智进行创作。

13、她坐在车里生硬地说:“那我也搬不动,你也别去坐别的客人。”

14、以理服人、入脑入心,以案说法更为公众所喜见乐闻,其普法效能不是空对空、生硬灌输可以比拟。

15、这些服务员态度生硬,服务不周,经理也一样。

16、他那直截了当、往往还粗鲁生硬的办事方式无疑会激怒一些人。

17、医生们说话简短生硬,十分忙碌。

18、“你为什么不借用你姐姐的车呢?”卡桑德拉生硬地说道。

19、生硬的措辞,长时间的沉默,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篇2:生硬的反义词

The graph below shows the proportion of the population aged 65 and over between 1940 and 2040 in three different countries.这是一幅典型的多线图,图中有三条曲线,分别代表美国、瑞典和日本三国老年人的比例变化情况。在正常情况下,这类图形可以采用分线描述的方法,把每条曲线的信息都描写清楚,最后再进行总结和对比。但是可以发现,图中代表美国和瑞典曲线的走势大体相仿,只有在2000年到2030年这段时间里有所差异,可以采用分组思想并为一组来写,而日本的曲线走势比较不同,因此可以单独描写。

但是与常规图形不同的是,这幅图的时间跨度比较大,包含了过去、现在和将来。那么在描述的时候如果完全是按照曲线的顺序来进行,肯定会碰到时态表达的问题,比如在2000年到2030年这段时间里的变化趋势到底应该用什么时态来写,而且在描述每条线变化的时候,都会碰到同样的问题,这时就应该考虑多线图是否有其他的解题思路。

这时,出自雅思考官之手的范文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The graph shows the increase in the ageing population in Japan, Sweden and the USA.It indicates that the percentage of elderly people in all three countries is expected to increase to almost 25% of the respective populations by the year 2040.In 1940 the proportion of people aged 65 or more stood at only 5% in Japan, approximately 7% in Sweden and 9% in the US.However, while the figures for the Western countries grew to about 15% in around 1990, the figure for Japan dipped to only 2.5% for much of this period, before rising to almost 5% again at the present time.In spite of some fluctuation in the expectedpercentages, the proportion of older people will probably continue to increase in the next two decades in the three countries.A more dramatic rise is predicted between 2030 and 2040 in Japan, by which time it is thought that the proportionof elderly people will be similar in the three countries.范文采用的是按时间分段,也就是按时态的不同,进行分块说明。主体段第一段是描述过去发生的数据变化情况,第二段则是预计将来的发展趋势。这种按时态划分的思路,使得文章脉络清晰,让人眼前一亮。

那么如果时态一致,也就是说,时态不再成为划分图形依据的时候,是否又只能按曲线一条一条地写呢?其实不然,我们可以假设这幅图上的时间区间不是从 1940到2040,而是从1840到1940,那么这时同样还是可以按照时间来划分的。当然,划分时间段不是绝对的,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便于把内容清晰地表达出来。基于这个原则,这张图可以划分为三个时间段:第一段(1840-1880),美国和瑞典是在逐渐上升的,而日本则是缓慢下降到最低值;第二段(1880-1930),美国基本保持稳定,瑞典继续保持上升趋势,但是伴随着较明显的波动,日本从最低值开始稳步上升;第三段(1930-1940),美国、瑞典和日本三国的比例都是在快速上升的,其中日本的上升幅度最大。这样划分下来,可以发现,每个时间段内,各条曲线图的趋势还是相对单一的,因此比较好写,而且条理也清楚。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曲线图的写作思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按线条划分来写,一种是按时间划分来写。一般来说,线条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前者,也是最常规的写法。

如果图中线条数量较多,且图形特征不是很明朗,则可以斟酌后者是否可行。

当然,时态的一致性,以及范文中的一些地道的表达都是值得学习和注意的,而一道题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练习一下,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边练习边思考,在练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掘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推而广之到一类题型,以小见大,举一反三,把自己从盲目而疲惫的“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有选择、有针对、有想法地进行练习,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攻克雅思写作难关。

篇3:《论语》反义词的修辞作用

作为语录体的《论语》言简意赅, 含蓄隽永, 散骈结合, 节奏明快, 读来琅琅上口。反义词在其中起到了很好的修辞作用。何九盈、蒋绍愚二位先生说:“在古汉语中, 特别是上古汉语中, 一对反义词经常是成双成对地出现, 或一起出现于单句, 或分别出现于复句而词性总是相同, 语法地位也常常相同, 它们在句子中造成了很好的修辞效果。” (1)

《论语》中反义词在修辞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语义表达、构词和修辞格运用这三方面。

一、语义表达方面

1. 表示矛盾对立

反义词在表意方面最突出的作用就是揭示事物之间的矛盾对立关系, 引导人们在事物矛盾对立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选择。《论语》反义词在这方面的作用更是明显。例如:

(1)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 舍之则藏, 唯我与尔有是夫。” (述而·第七)

(2) 危邦不入, 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 无道则隐。 (泰伯第八)

(3) 爱之欲其生, 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 又欲其死, 是惑也。 (颜渊第十二)

(4) 子曰:“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里仁第四)

(5) 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 今之从政者殆而。 (微子第十八)

(6) 子曰:“君子求诸己, 小人求诸人。” (卫灵公第十五)

“用”时“行”, “舍”时“藏”, 这是智;天下“有”道时“见”, 无道时“隐”, 这也是智;“爱”的时候想他“生”, “恶”的时候想他“死”, 又想他生又想他死, 这是“惑”, 也就是“不智”;“喻于利”是“小人”, “求诸人”也是“小人”, 当然要做“君子”, 要“喻于义”, 要“求诸己”。“不可谏”的“往者”当然要放下, 要面对“来者”才有意义。《论语》通过反义词揭示了对立矛盾情况下的两种相反行为的优劣, 使人们能作出正确的取舍。

2. 表示统一性

事物存在矛盾对立的同时, 还存在同一性, 矛盾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对立性可以变成同一性。《论语》中反义词的运用表现了事物的这种关系, 引导人们在矛盾对立的事物中注意其相同点, 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1) 有若无, 实若虚, 犯而不校, 昔者吾友, 尝从事于斯矣! (泰伯第八)

(2) 邦有道, 贫且贱焉, 耻也。邦无道, 富且贵焉, 耻也。” (泰伯第八)

(3) 子曰:“生, 事之以礼, 死, 葬之以礼, 祭之以礼。” (为政第二)

(4)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 能恶人。” (里仁第四)

(5) 子曰:“众恶之, 必察焉;众好之, 必察焉。” (卫灵公第十五)

上面例句中, “有”和“无”, “虚”和“实”虽然是矛盾对立的, 但在修养极高的“吾友”身上却可以做到相“若”, 也就是无大差别。“贫贱”和“富贵”也是相反的情况, 但它们也有相同的地方, 也就是国家“有道”时“贫贱”和“无道”时“富贵”都是可耻的。对待父母, 不管“生”时“死”时, 正确的做法就是都要符合礼。“好人”和“恶人”两种相反的行为在“仁人”身上得到统一。大家都“恶”和大家都“好”的时候都要保持清醒, 去“察”清楚再下结论。《论语》善于引导人们看到矛盾事物中的相同之处, 这相同之处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3. 表示浑括

“浑括”乃“全”义, 反义词表浑括就是使用成双成对的反义词以表示事物的整体性, 即用代表事物对立双方的反义词概括整体事物, 从而使词语既高度概括又不失具体。如:

(1)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子罕第九)

(2) “不仕无义。长幼之节, 不可废也。君臣之义, 如之何其废之。 (微子第十八)

(3) 弟子入则孝, 出则悌, 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学而第一)

上面例句中, “进退”用来代表接待宾客的工作。“昼夜”中的昼指白天, “昼夜”表示一整天。“长幼”中“长”指长辈, “幼”指晚辈, “长幼”概括了长晚辈之间的关系, 乃五伦关系之一, 后多用“父子”“兄弟”代表这一伦。“君臣”也用来概括上下级关系, 乃五伦之首。“出—入”概括了人所处的所有场合, 表示所有场合都要做到“孝悌”。

二、构词方面

单音节的反义词经常连用, 时间久了, 就会凝固成一个反义复合词。《论语》处在单音节词为主的时期, 但也开始出现了单音节词形成反义复合词的例子。如:

(1) 子夏曰:“大德不逾闲, 小德出入, 可也。” (子张第十九)

“出入”由原来的表示进出义的两个反义词“出”“入”构成复合词后, 产生了新的意义, 表示“不相符, 有差别”之义。

(2) 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 不戒视成谓之暴, 慢令致期谓之贼, 犹之与人也, 出纳之吝, 谓之有司。” (尧曰第二十)

“出纳”单独“出”为“拿出”义, “纳”为“纳入”义, 两个反义词构成偏义复词, 表示“拿出去”。

《论语》中的反义词在后世构成复词的有:往—来, 动—静, 得—失, 举—措 (错) , 上—下等。

三、修辞方面

1. 在对偶中使用反义词

对偶修辞是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 表示相反、相关或相连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格。按照意义关系对偶可分正对、反对和串对三种。其中反对就是使用反义词使对偶的两句内容对立而形成反照。《论语》中的这种对偶句, 形式整齐匀称, 反义词在互相对应的位置上, 节律分明, 音节和谐, 极富表现力和语言美。如:

(1) 子曰:父在, 观其志。父没, 观其行。 (学而第一)

(2) 子曰:“众恶之, 必察焉;众好之, 必察焉。” (卫灵公第十五)

(3) 子曰:“性相近也, 习相远也。” (阳货第十七)

(4) 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第十七)

(5) 血气方刚, 戒之在斗;及其老也, 血气既衰, 戒之在得。” (季氏第十六)

2. 在对比中使用反义词

对比修辞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相互对照。《论语》在对比修辞中使用反义词:

(1) 子曰:“贫而无怨难, 富而无骄易。” (宪问第十四)

(2)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 (为政第二)

(3)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 小人骄而不泰。” (子路第十三)

(4) 子曰:“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知者动, 仁者静;知者乐, 仁者寿。” (雍也第六)

(5)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 齐桓公正而不谲。” (宪问第十四)

(6)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 (宪问第十四)

对比修辞中使用反义词, 由反义词造成意义的强烈对比, 使事物的差异性更加突出。

3. 在排比中使用反义词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用来加强语势, 强调内容, 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论语》中的排比句中多有使用反义词:

(1) 动容貌, 斯远暴慢矣;正颜色, 斯近信矣;出辞气, 斯远鄙悖矣。 (泰伯第八)

(2) 亡而为有, 虚而为盈, 约而为泰, 难乎有恒矣。 (述而·第七)

(3) 子曰:“生, 事之以礼, 死, 葬之以礼, 祭之以礼。” (为政第二)

(4) 古之狂也肆, 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 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 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阳货第十七)

(5) 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 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尧曰第二十)

排比中使用反义词, 气势磅礴, 有一气呵成之感, 其中的反义词交叉对举, 表明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 使是非显豁, 态度鲜明, 语言清楚明朗, 极具说服力。

反义词在《论语》表意、构词、修辞格等方面的使用, 使语言表达深刻、生动, 体现了反义词在汉语词汇系统中, 不管是现代汉语还是古汉语中都富有表现力的一面。

摘要:反义词是词汇系统中相当活跃, 表现力比较强的部分。《论语》的语言深刻隽永, 对后代语言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反义词在《论语》中有比较多的运用, 对语义的表达起到了很好的修辞作用。

关键词:《论语》,反义词,修辞

参考文献

[1]饶尚宽.先秦单音节反义词简论[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1994, (8) .

[2]高守纲.古代汉语词义通论[M].语文出版社, 1994.

篇4:被生硬改写了的人生

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時期是在北大荒度过的,那里是有名的林业和老工业基地。广袤的土地,连绵的群山,海洋一般宽广的森林,还有我青春的美丽与迷茫……

最难忘的是初三的下学期,离中考只剩下半年了。用老师的话说,我们班60几个同学是“两头挣”:学习好的同学在拼命努力,争取考上最好的高中;学习差的同学自知中考无望,干脆伸腿不干了,他们不但不用功学习,还影响课堂秩序,妨碍别人学习。

初三那年我的成绩跃居全班第一,无论是小考、大考都是这样。其实,那时我对所学知识并没有多少兴趣,只是坚信学习能改变命运。

成绩位居第二的是一名男同学,是我们班的班长,叫冯征阳。说老实话,冯征阳要比我聪明,他的物理成绩始终比我好。只是我比他用功,文科成绩比他高出许多。

我的物理成绩一直不理想,个别有难度的题真是百思不得其解。班上的女同学都问遍了,她们更不会。老师的办公室在另一座楼上,去问老师很麻烦,于是想到了冯征阳。我把不会的题写在纸条上,趁别人不注意夹在他的书里,因为那时男生和女生是绝对不说话的。

冯征阳平日写字很草,为此老师经常批评他,但他为我解答难题时,字却写得十分工整,解题步骤也写得很详细。我经常看见他利用上课时间,冒着被老师批评的危险,埋着头、专心致志地为我解答难题。说起来也奇怪,我的问题中,竟没有一道能难倒他的。后来听说,自从我开始问冯征阳物理题,他每天晚上都要自学一课物理,不会的题早就提前解决了。大约一个学习不错的女生主动向他请教,他很有成就感吧。

我和冯征阳传纸条的事,不知被哪位同学发现了,一时间班上传得沸沸扬扬。更有甚者,一天早晨,我走进教室,发现同学们没有坐在座位上,而是围着黑板好奇地看,并兴奋地说着什么。那些同学见我进来,都用异样的目光注视我。

原来,黑板上贴着一张纸,纸上画着两只羊,旁边写着:公羊爱母羊,冯征阳爱张钰扬(我叫张钰扬)。我气愤极了,冲上去把那张纸撕得粉碎。

“真是的,敢做怎么不敢当呢!”一位女同学说。

“看她那清高的样子,平日对咱哥们瞟都不瞟一眼,原来思想这么复杂、肮脏!”一位男同学说。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那时,“早恋”一词的杀伤力,和现在的“吸毒”差不多。

“我呸!那次我烫了头发,穿了件新衣服,老师就把我叫出去批评了一顿。老师让我向张钰扬学习,把心思用在学习上。我学习是不好,但我没早恋呀!”说话的是一位蹲过级的、学习很差的女同学,听说她很喜欢冯征阳。

很快,这件事被初三其他班级的同学知道了。当时,初三年级共8个班,前4个班在2楼,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他们的反应不是那么强烈。后4个班在3楼,我是初三8班,在最东头,而楼梯在最西头。每日我上学、放学、课间路过其他3个班的时候,教室门口聚集的男同学就会大声喊:“母羊出来了,公羊哪去了?”

我寝食不安,度日如年,除了上学、放学,再也不到走廊去。我是学习委员,每日必送的作业,都由好朋友替我代劳。但那些班上的男同学却乐此不疲,见我不出去,一下课就来到我班教室门口,伸进头来高喊:“公羊和母羊哪去了?出来!”

一天,始终保持沉默的冯征阳被激怒了,他从教室后边拎起一把水迹未干的拖把,冲着那帮男生劈头盖脸地打过去,其中一人的头上被打出了大包。那小子纠集了他班上的一伙男生,在放学的时候打冯征阳。冯征阳在班里也很有号召力,便组织我们班一群男生和他们对打。

一时间,狼烟四起,班无宁日。终于,一日放学后,班主任把我和冯征阳叫到办公室,没容我们说什么,便指着我俩大声说:“冯征阳,张钰扬!你们两个一个是班长,一个是学习委员,怎么就不让我省心呢!早恋不说,还打群架!”

“你!”班主任冲着我说,“小小年纪,两个班的男生因为你群殴!”

“我……没有……不是因为我……”我太紧张了,不知怎样解释。

“老师,不关她的事,是我不好,是我……”冯征阳解释。

“一个巴掌拍不响!你还替她辩解?看样子你对她是真有感情了!离中考还有一个半月的时间,你们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好不好?”班主任用手敲着桌子,很有些气急败坏。

“听说,你俩还在一起照了相。把照片交出来,我先代你们保管。”班主任继续说。

我和冯征阳目瞪口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我们根本就没有在一起照过相,上哪弄照片呢!

对我们的解释,班主任根本不相信。冯征阳火了,对班主任说:“真是岂有此理!你听谁说的?我找他算账去!”

因为冯征阳“认罪”态度不好,班主任把冯征阳和我“早恋”的事通知了冯征阳的家长。从那天起,一直到中考结束,我再没看见过冯征阳。

冯征阳说什么也不来上学了。为了摆脱那帮男生的纠缠,我也做出了一生中最错误的选择:报考“小中专”,因为“小中专”可以到外地上。那一年我的中考成绩是全班第一,比第二名高出100多分。

很快,我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到师范学校报到的那一天,在我乘坐的那辆中巴车上,我见到了冯征阳,他竟是那辆中巴的司机!他变得更加高大,更加俊美,但却是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冯征阳告诉我他没有参加中考,班主任找我们谈完话之后,他突然对学习不感兴趣了,学了开车。现在他跟父亲一起经营这辆中巴,虽然起早贪黑累了点,但每天都有可观的收入。

冯征阳和我说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是羞涩的,他告诉父亲,不要收我的钱。下车的时候,冯征阳冲我挥手,望着他疲倦的样子,在转头的那一瞬间,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知道,那一年他才17岁。

以后,我再也没坐过冯征阳的车,在我乘坐其他车的时候,偶尔会看见他,他总是一副很疲倦的样子。每次碰面,彼此都是轻描淡写地打个招呼,仿佛我们之间什么都没有发生过。然而,我的内心却很难平静,因为我的缘故,改变了一个男孩终生的命运,而他本应该有与现在完全不同的生活。我惟有在心底默默地祈祷,希望冯征阳能拥有一位称心如意的伴侣,陪伴曾经那么优秀的他走过漫漫人生……

“小中专”毕业后,20岁的我离开北大荒,回到山东原籍做了一名教师。整整20年过去了,因为有了更多的阅历,也就对人生或者命运有了更多的理解,当然也有了更多的感慨。这期间,我会经常想到冯征阳,惋惜他被生硬地改写了的人生。人是脆弱的,尤其是一个少不更事的孩子:老师的一次粗暴,同学的一场恶作剧,甚至于一个并无恶意的玩笑,都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幸福感悟

每一位家长都爱孩子,老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但在这个看上去有几分“嘈杂”的故事中,家长和老师是缺席的。不,老师出现过一次,但却是“助纣为虐”。

不努力学习的孩子,自然令人头疼,但学习优异的孩子,同样有着“成长的烦恼”。面对两个孩子后来的命运,可胜浩叹!

wugengwang@163.com

篇5:生硬的反义词

张文静2011年08月10日13:43来源:新华网

“家败离不开一个奢字,人败离不开一个逸字”、“婚育新风进万家,户户盛开幸福花”„„走进甘肃省定西市农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标语。这些由农村标语构成的“墙体文化”俨然成了一道扮靓农村的风景线。

政府、学校及其他组织,常常将农村标语刷写在农村乡镇街道、村组墙面上,从而传讲国家政策及法律知识等。农村标语因为其位置显著,传播效果快且稳定,是除广播、电视等途径之外,农民群众获得信息最直接的途径。

30多年前,中国的农村标语几乎都是政治口号,如“以阶级斗争为纲”;10年前,农村标语常常是有关计划生育和法律知识的,如“孩子要一个,票子要多多”、“光缆无铜、偷盗判刑”等。

“单调生硬、不理会农民感情是以前农村标语的共同特点,书写不规范,错别字多的现象也比比皆是。”甘肃省定西市凤翔镇北二十里铺村村委会主任周军说。

鉴于具有强制性、威迫性等违反民本思想的标语广泛存在,甘肃省、云南省、河北省近年来“消灭”了一系列如“放火烧山、牢底坐穿”、“致富光荣、贫穷可耻”这样带有法律误导性或歧视性的农村标语。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穆建刚表示,十几年前的标语更多的是对农民强制性地灌输和单纯性地警惕,而当下的标语则用老百姓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进行人性化地劝诫和交流。

甘肃省定西市凤翔镇北二十里铺南庄社村民牟海军说:“以前村上的标语比较土,有的还挺吓人。现在的标语挺有意思的,很贴近我们的生活。”

“好的标语能启发、服务村民,把实用的信息尤其是国家一些好的政策告诉他们。”甘肃省定西市凤翔镇副镇长刘凯向说。近两年,当地统一了其所辖27个村的墙体文化,以规范的文字、有感召力的语言和精美的图画服务农民,帮助农民群众树立健康、民主等意识,倡导农民过健康的、有品质的生活。

在凤翔镇北二十里铺,当地基层干部还在村里道路两旁树立起“治家格言”标牌,告诉农民如何保持家庭和睦,如“了解——相互恋爱的基础、诚实——男女恋爱的钥匙”„„

农村标语“温情”的表达突显中国地方政府执政理念越来越由“管理性”向“服务性”转变,体现了地方政府对农民群众的尊重。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惠民政策,除了使用广播、电视等传媒工具,甘肃、湖南、河北等地方政府也通过农村标语进行了传达,编制、创造出一系列个性化、服务性的标语。

在甘肃省,农村标语的内容和风格得到了丰富,“预防婴儿出生缺陷,妇女免费服用叶酸”等健康知识类标语、“施这肥、施那肥,不如测土配方施肥”等科技培训类标语、“参加合作医疗好,农民看病可报销”等政策类标语也随处可见。

“这些标语刷写在农民屋前屋后,村头墙面上,只要路过,就会看到。而当农民需要这样的帮助时,他们会主动去村委会了解。”穆建刚说。“农村标语作为老百姓最易接受的宣传方式,具有不可替代性,依然会被长期使用。”记者 张文静

篇6:英语反义词的用法初探

本文主要探讨英语中词的反义聚合关系以及它们的用法。

反义聚合的词称为反义词。反义词是指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反义词是现实想象中矛盾、对立现象在语言中的反映。它不仅大量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且还大量运用在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中,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我们来审视一下反义词在具体语言中的运用。

1 固定搭配中的反义词

英语中有许多由一对反义词构成的固定搭配,如here and there,now and then,pros and cons,day and night,biack and white,up an down,home and abroad,等等。在这样的词组搭配中,有一点事非常重要的,那就是词组中的反义词的位置是固定的。一旦它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该词组的意思也就会随之发生变化。让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I like to go to the opera now and then.

在句中,“now and then"是一个固定的搭配,意思为”at irregular intervals;occasionally"(“有时,偶尔”)。但是一旦这个词组变成了“then and now”意思就变成了“not only in the past but in the present day”(不仅在过去,现在仍然是……)。因此,上句话翻译成汉语的意思就应当是:我有时喜欢去听听歌剧。

2 英语谚语中的反义词

英语的谚语中使用了大量的反义词。反义词的运用使得对比更加鲜明、意义更加凝练。如:

He who has never hoped can never despair.

Man struggLes upwards;water flow downwards.

A man is a weal or woe as he thinks himself so.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What is learned in the cradle is carried to the grave.

3 修辞用法中的反义词

3.1 矛盾用词法(oxymoro)

矛盾修辞法指的是体现词组层次的一种修辞方法,它把两个相矛盾的词语或表达式结合在一起,从而起到意想不到的文学效果,如honest deception(诚实的欺骗),ture lies(真实的谎言),wisefool(聪明的傻瓜)等等.矛盾修辞法是文学作者经常使用的一种技巧,目的就是为了取得特殊的语义表达效果。我们看下面两个句子:

(1)The major again pressed to his biue eyes the tips of the finer that were disposed on the edge pf the weeled chair with careful carelessness,after the Cleopatre modle and Mr.Dombey bowed(Dombey and Son)

(2)Love is cruel,love is sweet,———

Cruel sweet,

Lovers sigh till lovers meet,

Sigh and meet———

Sigh and meet,and sigh again———

Cruel sweet!O sweetest pain!

(Thomas MacDonagh,Love is sweet)

在词组careful caerlessness中,这两个反义词在词义上的冲突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看似矛盾的词组却反而生动形象地将少校那种伪装做作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样,爱情的滋味又怎是单单一个cruel或sweet可以表达的,二者的结合不正表达出了恋爱中的男女们那种矛盾的心情吗?

3.2 似非而是的修辞手法(paradox)

与矛盾修辞法不同的是,似非而是是应用于句子层次的一种修辞手法,句子自相矛盾从而显得非常谬论,但是细细琢磨之下却又在情理之中。下面的一段话就是这种修辞手法的一个具体运用

(1)urse:His name is Romeo,and a Montague.The only son of your great enemy.

Julet:My only sprung from my only hate.Too early seen unknown and known too late!

Podigious birth of love that it is to me,That I must love a loathed enemy

(Shakespeare,ROMEO AND juliet)

(2)The chile is father of the man.

(William Wordsworth)

My only sprung from my only hate(我惟一的爱来自于我唯一的恨)这句话听起来十分荒谬,因为爱与恨是两种对立的情感,因此很难想象爱情怎么能够孕育仇恨之中呢?但是在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疯狂的爱上了仇人家的儿子罗密欧,明知违犯了家庭的规定,却又欲罢不能。这句话巧妙地表达出了她那痛苦复杂的心情,同时也预示了这对恋人悲剧性的结局。同样,孩子又怎能是人类的父亲?但是大诗人华兹华斯这句名言不也和中国的古谚“三岁看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吗?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有意无意地说些反话,以表达一些讽刺、调侃之意,有时还可以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如把一个骨瘦如柴的人偏偏说成“fatty”或把一个大胖子称做“skinny”,在不同的场合下都可以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英语中的反义词几乎无处不在,它在语言词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到大名师的著名讲座,小小的反义词却反映了人们对大至客观世界小至个人情感的深刻认识。

摘要:反义聚合的词称为反义词。反义词是指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反义词在英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不仅使用在一些固定搭配及谚语中,而且还被大量应用于各种修辞手法中,在表达思想的同时加强了语言的对比,促进了语言的精确性、鲜明性和表情性。小小的反义词反映了人们对大至客观世界小至个人情感的深刻认识。

篇7:生硬的反义词

如果杰斯·斯特利(Jes Staley)成为巴克莱银行新任首席执行官,他必然要了解该银行员工们的想法。助手可能会向他呈上“同事敬业度”调查表,这是其前任安东尼·詹金斯(Antony Jenkins)制定的众多衡量工具之一,这些工具旨在检验该银行的企业文化是否有所改善。

但是,这真的会有帮助吗?老板们往往看不到公司的真相:其一,在具备一定规模的公司中,他们都远离普通员工间的八卦圈;其二,热心的助手大多只会告诉他们那些他们想听到的事。内部员工问卷对于这些烦恼的老板而言就是一剂镇痛剂。

内部调查的结果也可用来转移八卦记者的问题。在诺基亚放弃独立扭亏战略并将设备业务出售给微软的前6个月,诺基亚公司告诉我,员工满意度的内部评价指标正在上升,而在后来裁员后,员工满意度更高。在百威英博(AB InBev),内部人士均表示对该啤酒制造商近似邪教般的管理方式感到担忧,但公司主管却告诉我员工敬业度正在提升。

外部机构对职场满意度的评估是更有价值的公关素材。除了当地媒体外,几乎没有人关注近期发布的“2015年全球最适宜工作的跨国公司”排名,但有六家上榜公司发布了新闻稿,以吸引外界关注它们的上榜。

总体来说,科学测评还是比八卦传闻更胜一筹。但就连员工调查的支持者也承认,自我选择(比如心存不满的离职员工)和自我欺骗(比如在职的员工不得不说服自己相信,留下才是正确的选择)都会影响到调查结果。

由于规模庞大,一些现代企业在进行员工调查时会受到更多干扰。没有多少跨国公司能为员工提供相同的工作体验,并且能在单一的调查中得到归纳总结。

谷歌位列受欢迎跨国公司名单榜首已三年之久。不过,它究竟是因为拥有科技业最优秀和最充满活力的员工而得到高分,还是因为得到高分而吸引了这些员工?这一点很难说清。

另一方面,巴克莱的零售银行部门和投资银行部门文化截然不同,在不同市场的文化也大相径庭。斯特利将面临的局面是,其员工敬业度的评估结果从2013年的74%跌至2014年的72%,离2018年达到87%以上的目标相去甚远。即便有更详细和更频繁的调查方式,斯特利仍然需要进行数据分析,确定哪些部门拖累了评估结果。

员工调查越来越需要克服的另一大障碍,在于“员工”这个词本身的定义。在前几周与银行相关的其他新闻中,汇丰银行强制要求投资银行业务部门的派遣员工降薪并实行无薪假期。对于大型网络公司而言,派遣员工、兼职员工和人事部门招录的工人都属于“员工”的范畴。

罗布·戈菲(Rob Goffee)和加雷斯·琼斯(Gareth Jones)的新书—《为什么我们应该在这里工作(Why Should Anyone Work Here)》中夹杂了许多调查式的问题,以帮助读者弄清楚该如何创造一个有吸引力的工作场所,提升员工的敬业度。但同时他们也指出,要想将一个关系松散、四分五裂的短期劳动力组合“变成一个有凝聚力的真正团队(更不用说企业社区了)”绝非易事,从他们那里获得准确调查结果更是艰难。

当我问一位在三个大型跨国企业任董事的经验丰富者,她所在的公司是否重视员工调查时,她对我的提问表示非常诧异。她任职的这三家公司的董事对于调查数据都十分慎重。尽管这些数据都来自你我在办公桌前一边吃着三明治一边草草填写的在线调查,区区10分钟就能完成。

在一家她担任非执行董事的集团,曾在一次员工调查中发现了一个重大问题,一位经理因此被解雇,从而避免了更大损失。还有一次,员工情绪调查结果的上涨让董事会确认,他们采取了正确的战略决策。这位董事说,调查可以让你了解相关趋势,可以拿来与对手公司的结果比对,这样的调查有时是无价的。

之前,我对此持怀疑态度。《金融时报》的记者也常常会因为填写员工敬业度调查问卷的速度太慢而受到批评。现在我的想法已略有转变,或许企业坚持使用这些生硬的手段是正确的。对于董事们来说,尽管问卷调查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要想知道那些他们不大可能见面的基层员工的心中所想,这是负面作用最小的办法,没有之一。眼下他们要做的,就是将所获信息运用在实际工作中。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欲查看其他资本圈精英评论,请扫描版权页二维码,下载并登录“新财富酷鱼”和我们互动。

篇8:生硬的反义词

一、“上”“下”不平衡的表现

(一) “上”“下”语义范围不平衡

方位词“上”“下”在意义上并不能完全对称重叠, 因为“上”一般有两种方位含义:一种是在参照物上方并与之分离, 例如“楼上”, 在这种情况下, “下”有完全对称的方位含义, 如“楼下”。另一种含义是附着于接触, 例如“脸上”“身上”“门上”等等, 这种情况下, “下”就没有与之对称的语义, “下”只能表示在参照物的下方, 并与之分离。

此外, “上”用在抽象名词后面, “抽象名词+ 上”, 例如“思想上”“观念上”“主观上”“客观上”等等, “上”有各方面的含义, 在这种情况下, “上”与“下”的含义不对称, 不能用“下”进行构词。“上”用在某些名词后面, 比如“组织上”“部队上”“地方上”, 表示机构、范围, 这样的情况, 不能用“下”。

但是, 在“在+名词短语+下”格式中, 例如“在这种条件下”“在老师的教导下”“在同学的劝解下”等, 表示条件时, 不能用“上”代替。

总的来说, 上与下的方位含义有对称重叠的部分, 但是又有各自的使用条件, 但是总体上, “上”的语义范围大于“下”的语义范围。

(二) “上”“下”的构词情况不平衡

1. 构词数量不平衡

尤其是作为方位词的上与下, “上”的语义范围比“下”的语义范围大, 因此在有些情况下, “上”根据某些语义进行构词, 而“下”缺少与“上”相匹配的语义, 所以在构词上就会有所缺失, 这就必然造成了“上”的构词数量要大于“下”的构词数量。

2. 构词情感色彩不同

这主要表现在“上”“下”作为行为动词时的区别上, 与上搭配的多是客观上比较好的情况或者是说话者自身认为较优的情况, 而与下搭配的词多相反, 例如“上城里”“下乡镇”“上厅堂”“下厨房”“上天堂”“下地狱”等等, 人们普遍认为城里优于乡镇, 厅堂优于厨房, 天堂优于地狱, 所以形成了这一系列固定的词语搭配, 上下不能颠倒, 不能互换, 这些词自然地就带有褒贬不同的色彩, 反映出社会大众的集体经验认知。

(三) “上”“下”的用词情况不平衡

上下用词情况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上”“下”各自用词频率的差别

“上”的语义范围比“下”要大, 构词数量要多, 运用的范围就会更广, 使用到的频率就会更大, 在同一语料中, “上”出现的次数会多于“下”出现的次数。

2. 用词情感色彩上的区别

外界环境都是客观的, 但是在社会长期历史发展中, 受文化的影响, 客观环境会在人们心中形成一个固定的等级优劣序列, 形成一种共同的社会经验与认知模式, 即“上”与地位高的、情况好的、心理上乐于接受的事物搭配, “下”与地位低的、情况差的、心理上不愿接受的事物搭配。但是这种梯级序列是模糊的、相对的, 不那么精准, 这是因为每个个体自身的心理序列与社会共同体的序列并不完全匹配, 中间存在细微区别, 例如“上饭店”“下饭店”这两个词, 在语用上都能成功构词, 但是对于不同的社会群体来说, 他们在选词上并不一致, 对于那些经济条件不怎么好, 认为去饭店吃饭是较优状况的群体来说, 他们在选词时会选择“上”, 而对于那些经济条件较好, 认为去饭店吃饭是无所谓的选择或者出于卫生健康考虑, 并不认为饭店较优的人来说, 他们在选词时更多地会考虑“下”与之搭配, 所以对于像“饭店”“工厂”“车间”等这类并不带有明显的优劣差别或者并未形成认知共识的的词, 人们会根据自身心理序列进行选词, 所以不能形成固定搭配。

二、“上”“下”不平衡的原因分析

(一) 文化因素影响下的心理认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 要想分析语言的特点, 必须深入追究语言背后的独特文化。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共同认知、思维方式、认知习惯以及价值评判。中国长期处于宗法制的制度框架中, 尊卑有序是儒学思想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种思想延续了几千年, 形成了中国社会中根深蒂固的文化心理, 并影响到了语言的各个因素, 尤其在造词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例如“君臣”“父子”“男女”“长幼”“夫妻”等这类体现先后尊卑次序的词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 也体现了中国文化共同的价值观和社会人的共同心理认知, 或者被称为是“群体意识”或者“群体习惯”[2]。中国古代社会中以上为尊, 以下为卑, 这是一种群体意识, 这种群体意识仍然残留在几千年后人们的潜意识中, 并以此构建社会准则与语言习惯, 社会中不同群体的人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所需和经验去选择词汇形成同一群体中的词汇系统, 但是这种词汇系统的形成必须受到全社会认知模式的制约, 所以“上”一般与好的、心理上乐于接受的状况搭配, “下”与不好的、心理上不愿接受的情况搭配, 这是社会群体意识做出的选择。

(二) 情感因素影响下的频率效应

反义词在一开始出现的时候是以对立对称的形式出现的, 但是在后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 它们各自的隐性含义增加, 各自进行引申、隐喻、联想, 使得它们的语义范围变得不同, 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加深, 造词越来越多, 反义词的对称性越来越弱, 就会出现不平衡。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时候并不是客观的, 认知的结果添加了人们自身的主观想法和情感意愿, 在语言上就表现为, 人们在运用某种语言格式时, 会受到与之搭配的语言结构的情感色彩影响, 例如“上天堂”与“下地狱”, 在人们的情感认知中, 认为天堂是人死后的好去处, 所以会偏向选择“上”, 这是受了人们情感好恶的影响, 反过来讲, “上”与好的事物搭配, “下”与不好的事物搭配, 也就是说“上”具有积极、正面意义, 而“下”带有负面、消极的意义, 人们在选词的过程中, 本能的会趋利避害, 在造词的时候, 会更多地选用“上”进行构词, 这也是人们情感上好恶的选择, 这种选择造成的结果就是“上”的构词数量、使用频率要大于“下”, 并且“上”构成的词多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人们心理上乐于接受的、情况较优的, 而“下”相反, 根据“语用频率效应”[3]来看, 语用频率越高, 以后造词的数量会越多, 数量越多, 使用频率会越高, 久而久之会形成一个循环。

三、结语

“上”与“下”的不平衡表现在多个方面, 不论在造词数量、使用频率还是语义范围都有很大的差别, 总的来说, “上”的地位要压过“下”。造成不平衡的原因也是方方面面的,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们的群体认知, 除此之外, 人们情感上的选择以及语用上的运用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只是对“上”“下”这一对反义词进行了研究, 但是希望能从个别观一般, 从特殊推普通, 能对反义词不平衡现象的研究起到一点作用。

参考文献

[1]黄伯荣, 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王春波.扼住喉咙的文化心理——论反义词使用的不平衡性[J].青年文学家, 2014 (15) .

篇9:学校文化岂能生硬移植

进行深度访谈时,向校长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从墙上八个字可以看出校长您的办学理念,能谈谈这八个字的深刻涵义吗?”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校长应当能够侃侃而谈,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从思想的创生,到理念的凝结,再到文字的形成,说出一连串的精妙论断与精彩故事。可是这位校长不但不能阐释这八个字的深刻内涵,而且所说观点甚至与这八个字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完全相背。听了校长的话,笔者不由地问了一句:“那这八个字是怎样形成的呢?”校长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到外地一所学校参观,看到这八个字很好,便复制了下来。”

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提升人的重要场所,以文化人也是其重要的职责与使命。学校文化是学校特质的体现,也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动力,每一所学校都有不同的地理位置、社会背景、发展经历,不同的学校造就不同的学校文化,也造就了不同的学生与人才。一般而言,学校的校训、办学宗旨、办学理念,体现了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办学思想的凝结与提炼,是融入学校运行机制血液之中、根植于全校师生心底深处的,这不仅仅是一排文字,更是学校管理者与教育者举手投足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气质。文字可以复制,但是,文字背后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学校文化形成的宏大气场,又如何复制得了呢?

我们的一些教育管理者,外出学习,或是参观学校,习惯于用照片记录学校的精彩,特别是对学校的校训、办学宗旨等物质化承载的方式格外上心,回来以后生搬硬套、如法炮制,作为装饰学校物质文化的样本。殊不知,这样的复制与借鉴只能是一种摆设,因为,物质文化背后的底蕴是学校根本学不来的,即使能够移植过来,也极有可能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

只有学校原生态创生的文化才是真正的文化,才是具有蓬勃生命力的文化,才是具有持续发展力的文化。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只不过管理者没有将其挖掘出来并以物质化的承载体展示出来,没有将其做大做强,把隐性的文化发展成显性的文化。文化的魅力就是思想的魅力,文化的精髓就是精神的凝结,学校管理者如若能够真正沉下心来,努力思考、认真发掘、科学构建、积极拓展,那么,真正属于自己学校的文化体系,一定会逐渐地丰富与完善,而这样的学校文化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化。

当然,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管理者的学习与借鉴。学校管理者的眼界、思想与创造力是有差距的,优质学校成熟的学校文化确实能够给予其他学校以启迪与帮助,但是,借鉴却不等于复制,管理者学习借鉴的重点应当放在学校文化构建的过程、发展的经历、挖掘的方式以及拓展的空间,而不是生硬地移植其外在的形式。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生硬的反义词】相关文章:

无数的反义词04-29

结巴的反义词04-29

保存的反义词04-07

松开的反义词04-07

熟练的反义词04-08

弊端的反义词04-08

解冻的反义词04-08

浏览的反义词04-08

慈爱的反义词04-08

进攻的反义词04-09

上一篇:《鸿门宴》名师教学设计下一篇:自主招生报名系统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