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中央电视台新闻稿

2024-04-27

报中央电视台新闻稿(精选6篇)

篇1:报中央电视台新闻稿

舞动精彩人生 享受健康生活

---中国登山队携手康姿百德2013“全民健身〃快乐同行”大型公益活动总结表彰大会在秦皇岛举行

中秋时节的秦皇岛,海风习习,风景如画。9月12日,秦皇岛市奥林匹克运动中心体育场,近万名康姿百德经销商和健身操爱好者,欢聚一堂,共舞精彩人生,共享健康生活。由秦皇岛康姿百德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登山队携手康姿百德2013“全民健身〃快乐同行”大型公益活动总结表彰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30支代表队5000多人现场展演康姿百德健身操,给人们传递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活动现场隆重热烈,简朴大气。

康姿百德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承“推广健康寝具、造就百岁民族”的企业宗旨和“诚信经营、永续发展、回馈社会、造福人类”的经营理念,在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着力提升产品质量的

同时,把促进人类健康作为神圣使命,以“让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人均寿命超百岁的国家”为不懈追求,积极倡导“健康睡眠+适量运动+科学营养”的立体健康理念,在全国范围内先后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全民健身主题活动,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2008年,公司向全社会发出了“倡导立体健康、助力全民健身”的号召,全民健身活动从此与康姿百德人一路风雨无阻、携手同行。2009年8月,康姿百德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发起组织了“全民全运〃舞动健康”活动;2010年5月,公司与中国登山协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组织开展了“从万里长城走向世界最高峰”户外健身活动,跨越7个省、市、自治区,历时170多天;2011年,与中国登山队携手启动了“走向户外〃全民健身”大型公益活动,历时两个多月,涉及20多个省、市、自治区,参加人数达百万,活动形式30余种;2012年,由康姿百德人自己创编的康姿百德健身操一经推出,便得到广大健身爱好者的喜爱,公司以此为载体,联合中国登山队举办了“全民健身〃快乐同行”大型公益活动;今年3月,康姿百德公司又在原来基础上,对健身操加以改进完善,推出了康姿百德第二套健身操,与中国登山队共同组织开

展了2013“全民健身〃快乐同行”大型公益活动。目前,活动已覆盖近30个省份1000多个县区,每天在全国4000多个健身广场上,有300多万健身爱好者参与其中。从海南到内蒙、从东北到新疆,康姿百德健身操已风靡祖国大江南北,成为人们健身运动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大爱无疆,大德无言。康姿百德这一系列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犹如和煦的春风,悄无声息地把一缕缕温暖的阳光撒落在人们的心田。康姿百德人始终坚信,诚信、爱心和责任,是现代企业发展战无不胜的法宝,只要信心不减、信念不灭,“让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人均寿命超百岁的国家”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              

敲动你和我的梦 征服每一个巅峰 节拍由我们操控 呼啸声如龙 听心跳血脉相通 汇成最大的感动 把能量一同启动 让生命从此不同

向前冲 英雄 云从龙 乘风 向前冲 英雄 云从龙 世界被震动 向前冲 英雄 云从龙 乘风 向前冲 英雄 云从龙 世界被震动 HEY HEY 风云撼动 燃烧吧照亮天空 HEY HEY 气势如虹  有同一种光荣  HEY HEY 风云撼动  每滴汗都是火种

 HEY HEY WO OH WO OH  超越自己才是 成功 

 敲动你和我的梦  征服每一个巅峰  节拍由我们操控  呼啸声如龙  听心跳血脉相通  汇成最大的感动  把能量一同启动  让生命从此不同

 向前冲 英雄 云从龙 乘风  向前冲 英雄 云从龙 世界被震动 向前冲 英雄 云从龙 乘风  向前冲 英雄 云从龙 世界被震动 HEY HEY 风云撼动  燃烧吧照亮天空  HEY HEY 气势如虹  有同一种光荣  HEY HEY 风云撼动  每滴汗都是火种

 HEY HEY WO OH WO OH  超越自己才是 成功  HEY HEY 风云撼动  燃烧吧照亮天空  HEY HEY气势如虹  有同一种光荣  HEY HEY 风云撼动

篇2:报中央电视台新闻稿

您好!近来南海问题激发了我的爱国之情,半个多月以来,我广泛涉猎,综合分析,重点研究,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初步形成了一个解决南海问题的构思。现写信给您并报中央,要有错误,请批评指教,我愿接受。

当前,南海局势十分复杂,十分严峻。解决南海问题的难度增加,难就难在美国的介入,更加大了解决南海问题的难度。美国宣称不介入南海争端,不站在任何一方,这是欺骗人的,事实证明,是美国在背后和公开策划用武力支持越南和菲律宾的无理要求,才加剧了南海的紧张局势。

美国宣称:它要重返亚洲,这是它的全球战略利益决定的。美国重返亚洲的目的是称霸亚洲,搞一些政治联盟和军事同盟,包围中国、孤立中国。美国领导人说:一个强大的中国是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的。这不是真心话,实际上美国是不愿意看到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奉行的是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的强大,是保卫亚洲和世界和平稳定的一项重要力量,是美国难以抗衡的,是美国实现称霸世界不可逾越的障碍,所以美国和国际上的一些极右势力不断的制造一些什么中国“威胁论”,“中国谋求霸权”,以此来欺骗一些不明事实真相的国家和世界人民,尤其亚洲人民,以掩盖他们称霸亚洲,孤立中国,进而打击中国的霸权主义本质,这就是美国亚洲战略的战略目标。现在,南海问题错综复杂,解决南海问题收复我国的主权,风险是非常大的。面对美国的挑战和风险我们不

惧怕。但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沉着冷静地应对,千万不能急躁。

南海问题由来已久,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我们已忍耐和拖延了

几十年,现在再也不能忍了,再也不能拖了。到了下决心彻底解决的时候了,而且我国现在已经具备了解决南海问题的基本条件。从长远看如果再拖上若干年,解决南海问题的难度和风险将会更大,届时,对我国是十分不利的,到那时,我们的党是难以向子孙后代交代的。因此我们应该从长远利益的眼光出发,对那些对全局起决定性作用和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问题,通观全局,权衡利弊,慎重果断的作出战略决策。那么,怎样解决南海问题呢?

我的不太成熟的初步设想是:完全彻底收复我国南海被侵占的领

土主权,使南海变成一个真正的中国南海。南海资源丰富,开发南海丰富的资源,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我们必须完全彻底收复被侵占的南海领土主权。这就是我们的战略选择。别无出路。但是,如果我们一举拿下南海领土主权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为此,我建议分两步走,也就是两个战略目标:

第一个战略目标是: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主权在我、搁置分歧、共同开发“的指导方针,通过和平谈判,达成一个各方共同认可,具有约束力的协议,以稳定南海局势。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必须以政治手段为主,辅以经济手段和军事手段,发动政治攻势,造成舆论,同时以经济上的利害关系牵制对方。我们还要采取军事手段,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显示我国的军事实力,使之在心理上起到威慑作用,尤其是和平谈判不能让美国插手,更不能使南海问题国际化,在实施

这个战略目标的过程中,会不会发生军事冲突呢?从目前的动态和形势看,是不太可能的。美国为了他自身的战略利益,不太可能吗冒风险卷到军事冲突中来。但是事物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出现万一,我们决不能先打第一枪,先打第一枪对我们不利,会使我们被动,甚至在国际上有被孤立的危险,有损我国和平外交的政策的形象,有损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形象。但是,在实施这个战略目

标的同时,我们必须为实施下一个战略目标作好军事斗争的准备。

第二个战略目标是:完全收复我国的南海领土主权,实施这个战

略目标,难度非常大,风险也是非常大的,很有可能发生军事冲突,我们应该根据形势的发展,抓住战机,采取防御 中的进攻战略,以海军为主,多军种多兵种有机配合,以精良的现代化战略武器武装起来的训练有素的精兵协同作战的快速作战,速战速决,一举摧毁对方的作战能力,从而取得这场战役的完全胜利。完全收复南海领土主权。实施这个战略目标,我们不能打人海战术的持久战,打持久战对我们不利,而且在军力财力上也耗不起,代价太大。

解决南海问题是一场战略思维的大较量,是一场智慧的大较量。

因此,我们必须要有明帅的精明的战略决策,要有强将高科技高智慧的正确指挥,还要有用现代化战略武器装备起来的训练有素的精兵英勇作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这场战略战役的胜利。

我们和美国发展友好关系是符合我国战略利益的,发展和美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对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是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的。因此我们要毫不动

摇的坚持党中央的这一正确的战略决策。由于美国的霸权本性没有改变,我们还要防它一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解决南海问题,要争取台湾方面的配合,还要争取同我们友好国家的理解。在实施第二个战略目标时,边防部队要高度戒备,以防威胁我边境安全。

毛毛同志:最近从报纸上看到现在国内有“右派”“左派”“中间派”的争论。我认为全盘西化是行不通的,倒退是没有出路的,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只有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唯一正确的战略选择。三十多年来,中国改革取得了国内外公认的巨大成就,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国力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改善和提高,过上了幸福安康的好日子。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确实产生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矛盾,人们对贫富悬殊,分配不公,尤其对腐败非常不满。经济腐败分子在党内是少数,是可以查处的。而政治腐败是无形的。政治腐败又主要表现为权力腐败,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因此政治腐败是当前我们党内的主要危险。如果让上述矛盾任其发展下去,会不会出乱子呢?我有些担忧。现在政治体制的改革跟不上其他方方面面的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因此要给人民话语权,开放言论自由,使人民敢于说真话,形成舆论对监督党和政府的工作是有益的。但是开放言论自由决不能允许搞阴谋活动,制造社会**,要坚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多年的实践证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是一个有驾驭

战略全局能力的坚强的领导集体,我完全相信党中央是能够正确处理好南海问题的。对于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应通过调查研究,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对某些政策进行调整,比如分配政策。

现在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团结奋斗,大展宏图,成绩已成过去,矛盾突出,道路正确,前途光明,让我们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奋勇前进吧!

毛毛同志:以上构思是我多年来学习邓小平同志战略思想的一点体会,仅供参考,不妥之处请您多多批评,最近一段时间,我的狂妄自大的老毛病又犯了,又思考起关系全局的党和国家的大事,真是狂妄,请您理解。我之所以这么狂妄,是因为我要报答党和人民对我的培养和教育,没有共产党我是上不了大学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然而,这个报答却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两次从死亡的威胁面前活了下来,一九九七年八月我给中央电视台倪萍同志写了一封长达五千字的信,详述了在您指挥下,我探索改革的战斗历程,和两次面临死亡的险境,这信里面的大部分内容您是知道的,在这里就不重复了。

此时此刻,我思念王刚同志和夫人朱亚芝同志。一九八一年十月,王刚同志调北京工作,临行前我去送行,这时,储备局造谣打击迫害我的群众运动已经开始了,王刚同志知道了,他和夫人朱亚芝同志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老马,你要顶住,要经得起考验,看他们把你这个知识分子整到什么时候”。这时,我这个组织干事的工作权利已经被剥夺,长时间坐冷板凳。我相信党和群众,坚信自己清白无辜,为

了报答党和人民,我没有倒下,我读了马克思选集,读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陈云等文选,重点学习了邓小平同志的著作。邓小平文选我反复读了几遍,并联系国情深入思考,我得出了一个结论,邓小平同志站得高、看得远,能把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系列解决中国党内和社会上存在问题的路线和大政方针,从而使我进一步得出一个结论:邓小平同志的战略思想应该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于是,一九八五年八月我在兰州停留期间,在修改“中国的全球战略”这一文时,加进了给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一封短信,建议把邓小平同志的战略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形成文件,下发全党学习和贯彻。

此时此刻,我思念王刚同志,在他出任党中央办公厅主任时,我给他写了一封长信,倾诉了我的遭遇和苦难,经过反复考虑,考虑到王刚同志很忙,看了我的信,他心里会不好受的,为了不给他添麻烦,这封信至今没有发出。回想起王刚同志为了给我调动工作,把我从储备局调出另行安排,而和区党委的大人物闹翻脸的那份深情厚谊,至今深深的埋在我的心底。

在我处于被打击被迫害的逆境中,我逆流而上,勇敢探索,大胆探索,我为党为祖国为人民作了些工作,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与您的信任和支持是分不开的,是与邓小平同志的战略思想的指引是分不开的,我只是尽了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爱国主义的社会责任。

改革就是的政治,变革就是政治,政治斗争是残酷无情的。由于两次从死亡线上活下来的教训,我始终保持警惕,以防被害,因为只

有活着才能为党和祖国为人民做些工作。

历史上的改革者没有好的下场,现实生活中真正造福祖国造福人民的改革者有好下场的有几个?造福祖国造福人民的改革者,何罪之有?中央领导同志能不能为改革者说几句公道话,不然谁还敢搞改革呢?

毛毛同志:在可能的情况下,在您方便的时候,请您转达我对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同志的思念和问候,祝他和夫人朱亚芝同志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安康!

最后,祝您和中央领导同志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安康!

新疆自治区储备局

战略改革探索者

马福生

篇3:报中央电视台新闻稿

关键词:民生新闻,品质,提升

民生新闻以民众的平视角度、关注民生的基本价值理念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不少电视台都把民生新闻栏目当作提高影响力和收视率的重要载体, 尤其是一些只有时政新闻、专题栏目的县级台。但由于县一级地域小, 新闻资源较为有限, 不少县级台的民生新闻内容琐屑、同质甚至低俗。比如邻里纠纷、垃圾、污水、火灾、车祸和部门“四季歌”的行动、活动等此类选题比重比较大。随着受众品位的提升, 此类“一地鸡毛”、“狗咬人”的选题已经很难抢眼了。因为现在人们已经不再处在想知道这儿有什么事、那儿有什么事的一个低层次水平了。只告知受众是什么, 而不告诉受众为什么、会怎样, 受众就很难再从收视中收获惊喜。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 受众面对大众传播并不是被动的, 实际上受众总是主动选择自己所偏爱和所需要的媒介内容, 而且不同的受众还可以通过同一个媒介内容来满足不同的需要, 并达到不同的目的。[1]因此, 要纠偏和校正这些倾向, 必须从“深度、温度、热度”上提升民生新闻的品质使之更加符合受众的要求和新闻价值的规律。

一、以思想性提“深度”

近年来, 在消费文化语境下, 民生新闻由于过多迎合市井趣味, 出现人文关怀偏弱、审美境界狭小等问题。一味追求收视率却无视媒体的公信与权威, 则无异于自掘坟墓。因此, 民生新闻的思想性偏弱问题应引起足够的警觉和反思。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季宗绍撰文说, 新闻的思想性是指新闻报道所体现的思想观点和政治倾向。新闻的思想性是社会的普遍需要, 它包括:社会对有思想媒体的需要, 媒体对有思想记者的需要, 记者对有思想价值的新闻选择与提炼的需要。[2]一篇作品要有思想深度才能打动人, 一个记者要有思想才能以独到的站位和视角帮助受众正确地分析、评判新闻事实, 一个媒体要理论的光芒和思辩的色彩才能引导人。因此, 县级台的民生新闻要去庸俗化, 着眼于新闻中严肃的一面,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关注主流价值观的选题, 以思想性提升“深度”。

(一) 加强导向、价值判断, 过滤、筛选热线

首先要在选题上进行把关。民生新闻的热线很多, 但在众多的采访源中要“以我为主”, 有所选择。一个线索要不要去采访、采访回来怎么写, 都要以导向正确、价值为先为原则。新闻本身不是有闻必录、有事必报, 而应该精选真正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观、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

例如, 2013年, 晋江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新闻天天报》接到热线电话3850个。其中有关垃圾、污水的1812个, 交通事故的543个, 火灾的420个, 治安案件309个, 消费纠纷207个, 占道经营143个, 违法占地、建房的121个, 困难求助的116个, 政风行风问题的79个, 欠薪的31个, 表扬建议的25个, 其他的45个。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 如果对热线没有一个选择的尺度, 那么整个栏目几乎都是关于垃圾、污水、火灾、交通事故、治安案件的报道。如此“一地鸡毛”、“狗咬人”的内容几乎“不堪入目”。虽然新闻不应回避社会假丑恶等不和谐现象, 但如果缺少了合理的屏蔽和过滤, 就违背了新闻职业道德, 也淡化与湮没了媒体应有的社会引导与批判功能。如市民反映的垃圾、污水问题不是特别严重的, 可以以收集市民意见的形式, 记者帮忙反馈给相关责任单位, 然后集中在一个“热线互动”版块播出相关反馈信息。这样就没必要把普通的市民投诉“小题大做”成新闻。简单地播报哪里有垃圾污水、哪里有火灾车祸意义不大, 除非能从中挖掘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比如这个交通事故在该路段是第几起, 如果是多发地段, 其原因又是什么、解决之道又是什么, 这样的线索才算有新闻价值。

(二) 挖掘新闻潜在信息

每一条新闻, 除了有事实本身的外在信息外, 还有附加的潜在信息。这个潜在信息是指蕴含于新闻事实之中对受众起情感作用表现某种事理或倾向性的信息。[3]也就是通常说的“新闻前后的新闻”。因此, 在新闻报道中, 不仅要重视叙事部分“告之以事”的信息, 还要重视在这个基础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潜信息。一篇报道做到了“晓之以理”, 就有了深度, 有了内涵, 也就是有了“思想性”。县级台作为最基层的新闻媒体, 距离民意、民情、民需最近, 各种问题以最真实的面目展现出来, 也就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挖掘出新闻事件中的潜在信息。

例如, 2012年晋江新塘街道杏坂的一收购点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大没有按协议收购菜农送来的西红柿, 导致菜农黄长浪的8000多斤西红柿遭暴晒烂了。表面上看, 这是一起普通的收购纠纷, 菜农黄长浪在栏目组的帮助下也解决了问题, 记者做到这样也可以交差。但细心的记者却发现了新闻背后的新闻。原来由于受2011年冬季菜价高涨、流通环节成本过高的影响, 蔬菜市场出现“菜贵伤民, 菜贱伤农”的怪圈, 引发社会关注。同样, 晋江菜农也被这个怪圈困扰着:西红柿上市, 却遭遇了收购尴尬———收购市场恶性竞争, 收购单价被压低, 西红柿遭暴晒和滞销。解决之道最主要的就是要减少农产品到市场的流通环节。因此, 如何减少农产品的流通环节才是西红柿收购纠纷的潜在、增值信息。为此, 记者作了《“西红柿的收购尴尬”连续报道》:八千斤西红柿遭暴晒→协议缘何成一纸空文→工商介入菜农获赔→如何避免“菜贱伤农”专家来支招→南平菜农在我市成立首个外地人农民合作社→晋江试水“农超对接”→农超对接一个月滞销西红柿卖出20多吨。这组连续报道从“菜贱伤农”的外在信息, 挖掘出“农超对接”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这个潜在信息, 从一个带有共性的具体新闻事件中抽象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或道理来。这样的报道受众看了以后, 在思想上就会有所启迪。也只有这样报道才“有新意”、“有深度”、“有思想”。比如《新闻天天报》推出的《情系汶川爱在晋江》系列报道。这个系列报道, 除了大量的捐款、捐物报道外, 更着眼于挖掘一些深层次的、带有思想性的东西。比如《晋江商人拎28万元现金到灾区发放》这组连续报道, 记者在接到线人报料后, 第一时间随同晋江商人赖金土赶赴汶川。一方面及时播报前方记者跟踪报道赖金土提着他筹集来的28万元现金徒步进村挨家挨户众发放, 夜宿农村, 甚至为多发一户宁愿挨饿的事情, 另一方面组织在家的另一组记者同步采访赖金土的同事、亲戚、朋友等, 通过他们讲述赖金土父母双亡、年少撑起一个家的辛酸故事, 分析、挖掘究竟是什么支撑着他这种带有“独行侠”意味的善举?生活中真实的他又是怎样一个人?通过连续报道, 还原一个真实的赖金土。而后续报道更是解析了赖金土一个人与一座城市。他只是晋江“乐善好施”文化传统一个缩影。晋江人素有济贫帮困、扶弱助残的传统, 近年来, 富裕起来的晋江人大兴慈善之风, 民间慈善活动影响不断增加。2002年, 晋江成立了中国首家县级慈善总会, 当年晋江市的慈善基金达12亿, 每年开展“解困、助行、助学、复明、社会福利”等五大工程及“慈善安居工程”。支援汶川抗震救灾, 晋江市五套班子带头, 各级、各部门及安踏、恒安等企业纷纷行动, 仅两个月的时间晋江捐款物超2亿元。《情系汶川爱在晋江》这组系列报道延伸了电视民生新闻内涵, 更增加了电视民生新闻的思想深度。它在全国性的视野下体现赖金土、晋江不是偶然, 不是个案, 而是一种现象、一个群体;体现改革开放的积累给予我们应对困难的信心和力量, 更体现我们党、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二、以服务性提“温度”

所有新闻传播活动都是为着一定对象服务的, 只有在这种服务中, 去影响受众, 吸引受众, 才能达到既定的传播目的。[4]民生新闻的服务性不单表现在给受众提供有用的信息和反映受众的疑难问题, 更要为受众及时解决问题。只有在为受众排忧解难的过程中, 架起电视、受众和部门三者之间互相沟通的桥梁, 民生新闻才能真正散发人文的关怀。而县级台在为受众排忧解难中又最具有接近性的天然优势。例如公交车不进村、居民区养猪场臭气熏天等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 它不足以形成全省、全国性的, 甚至于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影响。所以此类地域影响面相对较窄的事件, 省台或中央台不可能来“小题大做”。然而群众利益无小事, 这类选题对于县级台来说有报道价值, 报道完也能把问题解决好。因此, 做有“温度”的民生新闻应该着眼于帮助群众排忧解难。

(一) 建设性开展舆论监督

所谓建设性开展舆论监督就是从正确的舆论导向出发, 找准党和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与群众集中反映问题的结合点, 联动职能部门解决问题。它不是简单地反映事件的原生态, 不是让受众看热闹, 而是既要反映群众的呼声, 疏导和引导其情绪以促成问题的解决, 又要维护稳定、维护党和政府的威望。这样的民生新闻才能做到在服务中体现温情。

以《“七户村民一年多没电没水”连续报道》为例, 我们就注重通过开展建设性开展舆论监督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晋江紫帽镇紫星村村民到栏目组, 反映他们七户村民一年多没电用。得知情况后, 记者随同村民到紫星村调查采访, 发现问题属实。但我们并没有简单地对待这一问题。因为该村七户村民一年多没电没水的情况比较复杂, 客观因素比较多, 简单曝光了也难以解决实际问题。基于这种考虑, 我们及时同有关职能部门取得了联系。紫帽镇政府和泉州清濛电力分局得知这一情况后, 马上派专人和记者一起到村里实地了解情况。原来这七村户村民系晋江一重点项目搬迁户, 由于建房选址较为偏远, 架供电线路成本过高, 加上该七户村民提出的条件远远超过《晋江市关于重点建设项目动迁管理办法》所规定的要求, 导致村民和泉州清濛电力分局难以达成一致意见。最重要的问题是晋江紫帽镇地属泉州清濛电力分局管辖, 而不是晋江电力公司管辖, 因为涉及架设新的变压器进行供电, 而且泉州清濛电力分局也要报请省局审批, 按村民的要求, 省电力局根本不可能通过审批。因此, 该七户村民的用电问题一直难以解决。记者介入后, 紫帽镇政府和泉州清濛电力分局与七户村民共同协商, 三方各让一步, 最终该七户村民只需缴交相关的用户电表的费用, 其他一切费用全免, 并达成30天内通电的协议。《新闻天天报》对这件事全程跟踪报道。仅用了7天时间, 该七户村民一年多没通电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为此, 该七户村民分别向紫帽镇政府、泉州清濛电力分局和栏目组送来了锦旗, 做到了群众、相关职能部门和当地政府三方满意。

这个案例也说明, 建设性开展舆论监督必须联动部门以解决问题。例如, 《新闻天天报》设立《新闻天天报与市长专线在联动》专栏, 联动解决公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在每周二、周四各单位的一把手轮值接听“市长专线”过程中, 对符合各单位职能且能当场解决的问题, 当场予以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则新闻追踪报道同步进行。记者在收集接听群众打进市长专线反映情况的同时, 对平时市民打进市长专线反映问题中有新闻价值的线索再进行采访。对一些较难解决的问题, 安排记者、市长专线办工作人员, 会同投诉者, 联系相关职能部门一起到现场进行调查, 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此形成常态的联动机制, 一方面为受众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另一方面又尽可能地放大了新闻价值中的服务功能。例如《文明观察》系列、《11路公交车何时再进村》、《还虺湖清水》等报道和《居民区养猪场应取缔》、《我们村到底姓“萧”还是姓“肖”》等大量反映群众呼声的问题报道。这些报道都以解决问题、服务受众为目的, 媒体、市长专线办、职能部门联动, 在一个能够得到充分交流、辩论和理解的公共平台上共同探寻问题的解决之道, 既为群众排忧解难, 也替政府分忧, 实现为民服务。

(二) 以节目热线功能集聚社会力量扶贫帮困

大众传媒报道新闻事实, 传播先进文化, 在起到舆论监督的同时, 也被赋予了某种道德的抚慰功能以及道德宣扬引导的责任。[5]新闻热线的开设, 其目的就是为了抢占独家新闻资源, 增强影响力、号召力。而媒体的道德功能和作用对于拨打新闻热线求助的困难群体来说就显得很重要。因为作为一个普通个体, 求助者难以直接和相关职能部门或社会爱心团体衔接上。借助媒体本身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一方面通过新闻报道可以对真实性有一个过滤, 另一方面可以向社会强调其重要性从而引发受众的注意力。而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加上记者的帮忙就可以实现集聚社会力量扶贫帮困。

2013年2月21日, 晋江市灵源街道大山后社区居民王开荒拨打栏目热线求助:他15岁的儿子王嘉声2004年患上强直性脊椎炎, 虽然多年辗转省内多家医院, 但病情仍没好转, 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现在不堪重负。现在儿子的双侧股骨头已经坏死, 如果再没得到及时的治疗, 他儿子王嘉声将终身残疾。接到这个求助热线后, 记者随即在网上了解到强直性脊椎炎在医学界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治疗难度大, 费用也不低。记录采访了王开荒、王嘉声、王开荒邻居、王嘉声学校、社区干部及市中医院骨科医生, 第二天《新闻天天报·热线帮你忙》版块播发了《患“不死的癌症”15岁男孩盼治疗》报道。节目一播发就引起了社会关注, 一些爱心人士和志愿服务团队马上就开展募捐活动, 社会捐款开始接替同学间、亲戚朋友的爱心救援。为更好地帮助王嘉声筹集医疗费用, 每一条追踪报道都公开所有善款的募集、划拨流程等, 接受公众监督。通过持续的报道和其他媒体的转载, 市关工委、慈善总会、红十字会、志愿者协会等单位也随即跟进。市红十字会还专门成立“生命急救基金”用于帮助遇到紧急灾害或是病灾的群体。

在爱心集结号聚拢下, 仅一个月的时间就为王嘉声募得善款20余万元, 基本上保证了治疗的费用。4月26日, 王嘉声到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进行手术。5月13日, 手术成功治疗回来, 王回家静养。这次连续报道是民生新闻以节目热线功能集聚社会力量扶贫帮困的一次实践。捐款数量的增加、爱心的汇聚、晋江市红十字会“生命急救基金”的成立, 并不是成功的标志。更重要的是, 民生新闻以节目热线功能集聚社会力量扶贫帮困, 可以倡导慈善公益, 促进人际互助、社会和谐, 突显出公益温情特色。

三、以议程设置提“热度”

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 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 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6]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就是媒介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通过反复播出某类新闻报道, 以强化该话题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程度。所以传媒突出或淡化什么, 往往影响公众重视或忽略什么, 传播的议程左右着公众的议程。[7]以《新闻天天报》栏目进社区之“平安罗山大家谈”活动为例。由于前期联合其他媒体的集中报道, 使得这一活动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公众心目中的“大事”:2012年9月20日下午3时, 晋江人民广播电台将在罗山街道SM广场直播“平安罗山大家谈”活动。晋江市领导、公安局长、市长专线办负责人、罗山街道领导与市民面对面, 一方面畅谈、探讨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话题, 另一方面现场受理市民的投诉、意见、建议。因为SM广场作为商业广场, 人流量大, 小车、摩托车、电动车被盗现象严重, 再加上附近小区集中, 治安话题又事关千家万户, 所以活动消息一经播出打进热线咨询、投诉的市民就非常多。而当天到现场的市民就多达5百余人。这说明媒介将其作为大事加以重复、持续报道的, 一般也会吸引受众的注意力。特别是一些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更容易获得受众关注。公众对当前热点的关注与媒介的议题设置存在对应关系。因此, 作为县级台应该发挥“接近性”和民生新闻本身“贴近性”的优势, 围绕官方关注、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设置议程, 一方面组织开展活动, 另一方面策划连续报道、系列报道。

(一) 组织开展活动

媒体与受众、政府各部门、社会群团组织、企业等社会各方面交流、互动, 通过媒体搭建的公共平台共同设置议程, 这就需要媒介主动组织开展配合主旋律宣传、媒体自我宣传和公益活动宣传的活动, 运用公共关系的理念来影响公众舆论, 以提升媒体自身品牌和影响力。

例如, 《新闻天天报》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 与晋江市委文明办联合组织开展的第二届“十佳美丽晋江人”评选活动。以此发动全民共同参与发现身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大类别的典型人物, 评选群众身边体现“真、善、美”的好人好事, 在全市上下营造良好道德风尚。这一活动的相关报道一播发就受到关注。一个月之内就有观众、网友和各单位的120多位人选。海推期间, 数以万计的群众参与互动。票选阶段, 吸引了20万人次参与网络、短信和邮递投票。通过群众海推、票选和专家评议, 最终评选出“十佳美丽晋江人”, 并在晋江电视台演播大厅直播颁奖。现在两年一届的“十佳美丽晋江人”评选活动影响力一届胜过一届, 赢得了各方赞誉和互动参与。这就是媒介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 推动社会各方参与的成功案例。

(二) 策划系列、连续报道

由于系列报道和连续报道在挖掘新闻事件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深度有优势, 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新闻事件的传播效果, 增强受众的注意力, 因此系列报道和连续报道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媒体的“重型武器”。其动态的和持续的“信息落点”能产生较强的舆论导向作用, 并能让受众与媒体设置的议程产生相应的认知行为。

比如2013年晋江重点治理土方车, 采取交管、行政执法、交通运输管理等部门联合治理的方式使得土方车超速、超载、滴撒漏、违法行驶引发交通事故等现象得到缓解。我们推出《野蛮的土方车》连续报道。先期播发《土方车有点野蛮》、《治理土方车难难在哪里》、《“割斗”“加盖”能治本吗》、《土方车治理的“他山之石”》、《我市土方车装载标准可望出台》等报道后, 又从标本兼治的角度, 作了《长效机制如何落实》的反思性深度报道。同时会同栏目微博发动市民参与讨论。随着部门的重视, 我们又跟进报道《微信举报创新土方车治理》和《土方车有“家”有“户籍”》, 为土方车治理提供了经验。这样的连续报道通过对社会管理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深度解读、评论, 一方面掌握引导舆论的话语权, 另一方面又为受众设置了议程, 让受众关注, 甚至直接参与议程。

当然, 受众不一定是完全被动地接受媒体设置的议程, 媒体设置的议程首先要做到导向正确, 其次是要注重时效性、针对性和信息的实用性。这样才能把受众注意力和社会关心引导到正确的方向, 实现设置议程目标。

注释

1[1]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2]季宗绍.思想性是新闻媒体的立身之本[J].新闻知识, 2005 (4) .

3[3]李元授, 白丁.新闻语言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1.

4[4]王大庆.对经济新闻服务性的几点思考[J].新闻爱好者, 1994 (1) .

5[5]巫斌.从爱心报道看媒体的道德责任[J].东南传播, 2006 (7) .

6[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篇4:中国产经新闻报

针对明星代言保健食品,疗效不如宣传,甚至出现虚假广告的问题。近日,国家工商总局就广告法8个配套部门规章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值得注意的是,在《食品广告发布暂行规定(修订稿)》(征求意见稿)中,着重对保健食品广告进行了明确规范,并详细列举了“不得利用广告代言人作推荐、证明”等17类被禁止使用的内容。

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规定,保健食品广告未经审查机关审查批准,不得发布。保健食品广告中有关保健功能、产品功效成份/标志性成分及含量、适宜人群、食用量等的宣传,应当以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说明书内容为准,不得任意改变。保健食品广告应当显著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同时,在保健食品广告中不得用公众难以理解的专业化术语、神秘化语言、表示科技含量的语言等描述产品的作用特征和机理,并且不得利用出现国家机关及其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或者以专家、医务人员和消费者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功效作证明。

中国传媒大学品牌营销领域张树庭表示,“在禁止明星代言后,一切恢复常态,在此基础上可以公平竞争,用效果说话。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越好,给企业带来的商机、知名度就会越大。”

篇5:中国保险报新闻稿寿险

2月23日是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但河南保监局的3个巡查组照常出发,奔赴洛阳、周口等7个地市,开始对全省各人身险公司的销售行为及管控流程进行巡查。至此,河南保监局重拳出击综合治理销售误导的攻坚战拉开大幕,“两步走”分阶段战役,“三百”监管要求,五项重点工作,四个治理主体,组成了河南保监局的立体治理模式,一套凌厉的组合拳在河南亮相。

据了解,2012年河南保险业综合治理销售误导工作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各人身险公司对销售行为及管控流程进行自查自纠,做到发现问题、教育员工、完善制度、逐渐形成长效治理机制。第二阶段,保监局将根据信访投诉和日常监管信息,对违规较多、整改工作不到位的公司,对银行保险渠道、个人营销渠道和电话销售渠道等开展重点治理,对查实的销售误导行为,将在严肃处理违法违规保险机构的同时,坚决追究机构负责人和分管领导的责任。

保险消费者是保险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称之为“上帝”名副其实。但近几年部分人身险公司误导“上帝”,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屡禁不止,为社会各阶层所诟病,严重 制约了河南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2月16日,保监会召开全国综合治理销售误导工作会议,在河南分会场,河南保监局谭论局长对保监部门和辖内各人身险公司提出了明确要求。他指出,综合治理销售误导工作是2012年河南保险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单位对该项工作,思想上要重视、认识上要统一、制度上要健全、执行上要有力、监督上要到位、成效上要明显。综合治理工作要实现的近期具体目标是:通过公司自查自纠、强化监督检查等方式,落实三个100%的监管要求,加强保单售前、售中和售后关键环节监管。一是确保销售网点100%张贴保险投保提示。使每一位到保险网点、银邮代理网点消费的群众都能及时、全面地了解保险消费及维权常识。二是确保客户投保信息100%真实完整。督促公司严格落实客户亲笔签名、亲笔抄录风险提示语句等监管要求,提升保单承保品质,使消费者明白买保险、放心买保险。三是确保客户回访100%规范到位。严厉打击销售人员代接听回访电话、代填写面访函以及不按规定话术回访等行为。通过有效的客户回访,起到弥补销售环节漏洞,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目的。

在治理过程中,保监部门将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信息披露。监管机关将联合保险行业协会,采取编发通报、网站公布等形式,定期向新闻媒体、消费者和保险公司披露销售误导行为查处情况。二是消费提示。监管机关在要求所有销售网点张贴投保提示的同时,还将指导行业协会定 期对社会民众发布保险消费公益短信,督促保险公司利用自有短信平台对购买新型产品的消费者播发短信提示,及时告知消费者权益。三是舆情跟踪处理。各部门、各机构都要密切关注各媒体曝光的保险销售误导案例,做到件件落实、事事处理。四是银保监管合作。保监部门将联合银监局合力查处,增强银行网点及销售人员的合规意识和责任意识。五是监管约束。对查实的销售误导行为,除给予行政处罚外,还将综合使用分类监管、行政审批等手段加大治理力度,提高综合治理工作的威慑力。

篇6:中华新闻报倒闭

这份创办了16年之久,发行量曾达到10多万份的《中华新闻报》走到了终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从新闻出版总署获悉,这是迄今为止第一家中央级新闻报纸倒闭。

据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的情况,《中华新闻报》没有通过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年检,按规定尚有一段运行时间,但其主办单位没有等到限期,提前主动申请停办清算,停办的原因是:“经营不善,严重资不抵债,无法继续正常出版”。

“报社怎么就这么没了”

“报纸倒掉了?真的?”8月27日中午,原《中华新闻报》法制版编辑孙立(应其要求用化名)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还以为朋友在和她开玩笑。当她确认报纸停刊是真的时,感到非常震惊,“报社怎么就这么没了!”

她的朋友是从当天上午召开的会议上获悉报纸停刊这一消息的。

那是中华新闻报社的最后一次会议。《中华新闻报》的主办单位,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中国记协”)两位负责人和北京市法度律师事务所两位律师来到中华新闻报社,召开职工大会。会上宣读了由中国记协申请、经新闻出版总署新出审字【2009】319号文件批文,正式停办《中华新闻报》。

会上同时宣布成立《中华新闻报》清算小组,处理报社债权、债务清算及人员安置解散等善后工作,并办理报社注销登记手续。

据悉,当天在报社的员工基本上都参加了这次会议,听到停刊的消息时,绝大多数人的反应是:震惊。

“这间原先是我的办公间,现在什么都没了,这么多年的一张报纸,就这样退出历史舞台了。”9月15日下午,在中华新闻报工作多年的王名(应其要求用化名)推开一扇门,指着灰尘满地的办公室说。

北京市朝阳区南磨房路29号旭捷大厦8层,是原《中华新闻报》的办公地。整个8层的大平面被玻璃门隔断成数间办公室,大多数房间中已无任何办公物品,只有几处房间的玻璃门上还贴着“视点观察部”、“专刊专题部”等字样。“以往这个时间,是报社最热闹的时候,现在人去楼空。”9月15日中午,孙立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一位知情人向记者透露,《中华新闻报》的停刊“与年检没有通过有关”。几位受访的原《中华新闻报》职工也向记者证实该报在2008的报刊年检中没有通过。

“其实近几年报纸年检都非常靠后,但通过努力都还通过了,这一次,是真的不行了。”原中华新闻报社行政部门职工王美(应其要求用化名)说。

自称知情的王美透露,年检没有通过主要是卡在经营方面。“这一年来,报社的经营状况越来越差。”《中华新闻报》安全版编辑郭国荣也证实说。

“很多员工都是四五个月没有领一分钱工资,有的员工甚至一年都没有领过工资了。“”困难的时候,采访等日常的开支都是我们部门的员工自行垫付的。”一些原《中华新闻报》员工向中国青年报记者反映。

“作为‘自筹自支、事业编制’的媒体单位,很多报纸的生存状况都不是很好,大都硬撑着,但没想到这一次我们却走在前头了。”王美说。

她认为,没有找到适当的盈利模式是报纸难以为继的主要原因。

“我们一直没有放弃这份报纸”

“我们一线采编人员一直没有放弃这份报纸,我们中间的很多人,为了报纸能够顺利发展,付出了很多心血。”郭国荣说。

据该报一些员工介绍,近些年来中华新闻报社经济状况一直不是很理想。报社上下也都在努力改变这种不利的境况,“去年的总收入比以往还略微多一点。”

但2009年的经营情况却急转直下,与2008年同期相比,收入出现大幅度的下滑。“(从)大的方面说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直接的原因就是报社2006年创办的专刊被砍掉了。”郭国荣说。

专题专刊是中国行业报独有的报道模式,它常常是为一些需要宣传的企业或单位进行集中报道,同时这些企业单位以各种形式支付一定费用。由于许多报纸运行经费不足,这种模式被广泛使用。《中华新闻报》曾创办有12个专刊。王美透露,专刊部人员都有不等的盈利任务,因此存在违反新闻职业规范的巨大风险,“主管单位果断停掉专题专刊是对的。”

就在《中华新闻报》宣布停刊的前几天,《山西日报》上刊登的一则消息引起社会的关注:8月16日,两名假记者涉嫌敲诈被山西省繁峙县警方刑事拘留。经查,这两名自称中华新闻报社记者当中,一人叫张文辉,持中华新闻报社的工作证,自称为报社行风编辑部副主任;另一人叫张海峰,无任何新闻媒体证件,自称为报社行风编辑部编辑。

王美承认,专题专刊的收入占报社总收入的相当大一部分,“专题专刊没了,收入就受到了很大影响。”

面对困境,报社一直都没有放弃自救的努力。

最近的一次改革是在2009年5月,《中华新闻报》来了新总编,进行了新一轮改版,对报纸内容进行了重大调整。“改版的时候大家都积极向上,想以全新的面貌大干一场扭转报社的颓势。”王美说。

改版的同时,报社实施“竞聘上岗”,一个栏目(版面)只保留3名员工,10多人下岗

分流。中华新闻报社试图通过竞聘的方式,分流一批员工,以减轻沉重的经济压力。

经营部门停办专刊后也还在与企业开展合作,试图以更正规的方式争取收入。在搜索引擎中搜索“中华新闻报”,便可以发现很多该报经营部门发布的合作广告。最近的一条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报社将举行一系列大型活动,诚邀广告公司和文化公司的加盟与合作。”

但《中华新闻报》还没有撑到国庆节那一天便突然停刊了。

2009年8月21日,星期五,《中华新闻报》出版了最后一期。

“收拾好东西,我们抱在一起痛哭了一场”

“9月7日前须将物品清理完毕”,今年7月请了长假的孙立9月2日回到报社时,在她的办公室门口看到这样一份敦促员工清理物品的通知。当时报社“已经没几个人在了,一片冷冷清清”。

“当大家收拾好各自的东西要离开报社时,很多同事抱在一起哭了一场。”王美说,“我们很多员工从创刊开始就在报社工作,工作时间短的也有五六年了,我们预知到报社可能撑不下去了,但没想到会这么快。”

《中华新闻报》停刊清算后,留下众多急需解决的善后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称,最主要的问题是两个:一个是“人”,另一个是“财”。

据记者调查了解,2009年5月中华新闻报社实施竞聘上岗后,该报共有职工30人(不含社长、总编辑和记者站人员)。

从7月25日至今,包括副总编魏轶群在内的7人陆续被调至中国记协工作,部分人员暂时没有着落。

8月24日,责编王美玉、张舒、甄学宝等11人被通知参加面谈会。会上,一份“协议书”摆在了他们面前。一位与会的原《中华新闻报》员工称,他们对“协议书”上制定的补偿标准并不满意。

对此,记者致电原《中华新闻报》社长肖东升,肖称:“因为身体原因,已经有一年时间没有主持报社的事务,不清楚报社破产清算后人员安置的具体事宜。”

“如何给预先整年付费订阅《中华新闻报》的用户退费,事先和企业商谈好的广告合同如何处理?报社的资产和债务如何处理?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王名说。

根据8月27日发布的“关于《中华新闻报》社清算公告”的规定:“报社债权、债务清算及人员安置解散等善后工作由成立的《中华新闻报》清算小组负责。债权、债务方及相关业务单位在公告发布后90天内,向清算组申报债权、债务,提供相应资料,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9月15日,记者致电清算小组常设办公室北京法度律师事务所,清算小组负责人武雪梅以“清算事宜正在处理中”为由,拒绝透露任何信息。

报刊改革挺进深水区

“刊号怎么处理?”关注文化产业改革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王君超一获悉《中华新闻报》停刊清算的消息就打电话到清算组询问。

“客观地评价,《中华新闻报》在沟通新闻界信息、刊登新闻理论文章、报道媒体经验和批评新闻界不正之风等方面都曾做过独特的贡献。在版式改革方面,该报也做过不少有益的探索。”王君超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

《中华新闻报》曾被誉为“媒体中的媒体,新闻中的新闻”。其自我定位是:立足传媒界、报道传媒界、服务传媒界、开拓界内外。

见证了中华新闻报社由盛到衰的王美认为,《中华新闻报》的停刊,其实是“自收自支、事业编制”模式不适应目前报业发展的结果。“据我了解,很多部委机关办的机关报,体制僵化,思路陈旧,内容死板,几乎没有读者,经营也步履维艰。”

“许多行业类报纸不但不能为主管单位带来利益,反而已成为其累赘。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它们倒闭不算是坏事。”原《中华新闻报》的一名编辑说。

《中华新闻报》的倒闭,演绎的是报业市场“优胜劣汰”的法则。

长期致力于新闻体制改革,人称“媒介军师”的喻国明分析称,目前很多报刊都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遵循条块分割的模式存在,但这种配置模式与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并不对应,刊号资源的配置模式在市场化的冲击下势必会有所改革和调整,“《中华新闻报》的停刊就是报业改革的先声”。

喻国明认为,因为涉及到了报纸的所有制层面,可以说这一次报业改革是近年来最为深刻的一次。喻国明提醒,改革必然会涉及各种利益的博弈,“报业改革中不要有过多的权力因素干涉,要更多地向社会需求和市场化的方向倾斜。”

他说:“某些领域的行业报纸,如果自我改革得当,还是有其生存空间的。”

上一篇:战马影评定稿下一篇:中小学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