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相关栏目

2024-05-04

中央电视台相关栏目(共8篇)

篇1:中央电视台相关栏目

中央电视台相关栏目

“健康之路”播出频道:CCTV-2;CCTV-10

播出时间:首播 CCTV-2周一至周五 09:35-10:2

5重播 06:05-06:55CCTV-10 周一至周五 15:15-16:05

栏目简述:

《健康之路》:全国最权威、唯一以健康为主旨、中央电视台最悠久名牌栏目自中央电视台开播,《健康之路》(原《卫生与健康》)就一直延续至今。

《健康之路》:定位准确,内容丰富,全方位关心医药医疗、人的健康话题。

栏目内容:从日常健康知识到疾病专题、疑难病症会诊,从药理病理到医疗食疗、保健品、化妆品、衣食住行,从健康资讯到名医名院名药、健康调查、健康测试、健康论坛、健康焦点访谈。

《健康之路》:全新改版,我国电视史上首次完全采用直播互动日播栏目。全新改为直播版,以演播室为主,每次围绕有关卫生与健康的一个主题,邀请国内一流的医学、保健、营养学专家到演播室做嘉宾主持,直接回答观众的问题。演播室设有9部热线电话,由主治医师以上专家接听,热点、焦点、疑难病症全国甚至国际专家热线直播会诊。直播互动,观众关注与参与热情大幅提升。首播、重播时间避开了晚间新闻、电视剧的干扰,特别适合中老年非上班族最关注健康人群早起以及早、中、晚餐前后相对清闲时间收看电视的习惯,是目标收视群最集中观看电视及其广告的“黄金时间”。

“中华医药” 播出频道:CCTV-

4“城市化、男性化、主流化的媒体环境;

高收入、高学历、覆盖阶层高层次的目标受众;

大频次、多时段、高密度全方位覆盖”

《中华医药》依托CCTV-4国际化、都市化、高层次的的传播平台,是中央电视台唯一向港、澳、台及全世界传播中国中医药文化的权威栏目。

《中华医药》栏目致力于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医学的名医名药,为海内外观众提供求医问药和健康咨询的服务。《中华医药》栏目设置三大版块,包括健康话题、医药名家、洪涛信箱。三个版块各自独立,又互相配合,融为一体。

受众主要以港澳台华人和海外留学归来人员为主,同时对国内一、二级城市市场具有很强的传播影响力。他们生活忙碌、工作压力较高;收入、消费能力与现代健康意识很强、对自我健康的关注度很高,相信传统中医文化。具有很高的收视忠诚度,为培养品牌提供了稳定而集中的收视群体。

《中华医药》覆盖全球98%的国家和地区,对港澳台和国内一、二级城市市场具有非常好的传播覆盖影响力。每周末黄金时间滚动播出2次,方便国内外同时区的观众收看,保证广告有效到达。特殊的节目定位与形式适合品牌企业文化和产品特色宣传,对塑造品牌国际知名度、提高品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力,也有很高的广告投放价值。

主要客户:黄金搭档、宛西制药、茂祥药业、华北制药、羚锐制药、三精制药、海南亚洲制药、玉林制药、九鑫药业/步长脑心通健康咨询中心、北京恒兴肿瘤医院、北京新兴医院、深圳阳光医院、河南正骨医院、长春单氏中医院等。

《中华医药》栏目播出时间与广告价格:

特约赞助播出:

投放回报:

1、5秒标版“本栏目由**企业特约赞助播出”;

2、节目中15秒企业广告;

3、栏目片尾字幕鸣谢(带企业LOGO);

4、每为赞助企业拍摄及负责出企业宣传片1部(总时长不少于5—10分钟)。全年赞助费用:368万

最小签约单位:6个月/半年

付款方式:赞助播出前一次性付清

篇2:中央电视台相关栏目

2007年《商务时间》企业赞助招商方案

《商务时间》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于2006年打造的一个全新时段概念,该时段汇集了《商学院》、《非常营销》等众多新锐栏目。这是经济频道进行内涵式改版推出的一个重磅炸弹!这档栏目填补了央视经济频道节目中对具体商务案例关注、分析的空白,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提升频道品牌影响力的重大举措!它与《财经评论》、《赢在中国》、《鉴宝》、《绝对挑战》、《对话》一起,共同构成了经济频道打造的CBD精品节目带。创造了一个晚间的黄金收视档,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提升频道品牌影响力的重大举措。

l 频道分析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是以经济资讯为核心内容,具有专业特色的服务频道。CCTV-2覆盖率和入户率一直在全国名列前茅,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二大卫视频道,被电视观众评价为最有活力的电视频道、最具品牌特征的电视专业频道。CCTV-2平日节目精耕细作,周末节目创新编排,奉献观众假日大餐。精心打造的五大节目版块构成新版CCTV-2的主体框架,也依此树立了一个龙头更突出、主干更强劲、枝叶更丰满、底座更宽厚的经济频道形象。

l 《商务时间》栏目介绍

节目宗旨

通过经典案例打造栏目高影响力,通过形态创新赢得栏目高收视率,通过品牌增值提升栏目高收益率。

节目特点

经典案例:案例影响力大,业界关注,受众关心,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精英嘉宾:汇集国内外顶级商界精英,著名专家和学者以及相关政府要员。

实用好看:案例鲜活、充满悬念、借鉴性强。

国际视角:立足全球案例,汇聚中外嘉宾。

精英团队:由集电视、商务、外语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组成的团队,充满活

力与创新精神。双语主持。

1.经典的商务案例

《商务时间》作为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唯一的商务案例分析节目,紧扣主题,层层递进,为观众传递内涵丰富的信息包裹。每期节目为观众轻松愉快的呈现热点商务话题,多维立体的剖析经典商务案例,生动形象的呈现前沿管理模型。让经济话题不再枯燥,让商务案例不再晦涩,让管理模型不再深奥。

2.创新的节目形态

根据案例主题的要求,《商务时间》将演播室现场,划分成两大阵营,进行分角色扮演,使案例中的角色彻底地功能化:每方6人,分上下两层坐好:比如在《秘书门:边界危机》节目中,一边是6位真正的企业老板,另一边就是6位真正的总裁秘书。另还设点评专家2人,边分析,边梳理,不仅使节目现场变成了一个轻松活跃的多点互动场,同时又保证了节目形态在中央电视台的独一无二!

3.主题内容的环节化设置

借鉴娱乐节目的环节化的设置,《商务时间》将整档节目划分成四个不同的环节:它们分别是《商务初体验》、《是非大挑战》、《商务大贵宾》、《巅峰总对决》。这样就可通过对各个环节组成要素、表达内容以及相关悬念的不同设置,使观众每隔10多分钟就可获得不同的新鲜刺激,从而化解了因节目时间太长而给观众带来的倦怠情绪,增强了节目的期待感和可视性,同时又使节目结构紧凑,张驰

有度!

各环节的具体功能设置

1、《商务初体验》

针对商务案例,通过隐蔽拍摄、情景模拟、街头调查、以及真人秀等多种不同的表现方式,用轻松幽默的语调和综艺化的包装,导入本期案例主题。

2、《是非大挑战》

针对案例主题,用是与非的命题来表明各自观点并引起相互间的思想碰撞,从而为商务案例的进一步拓展分析提供足够的理论背景和逻辑支持。

3、《商务大贵宾》

承接前两环节对案例的分析,将商务案例的主人公引入现场,通过现身说法,以点带面、以小见大,探究案例解决方案。

4、《巅峰总对决》

由观众指定辩论双方走上辩论台,对上一环节大贵宾的案例解决方案进行正反辩论,最后再请点评专家评述收口,从而达到进一步深化案例主题的

作用。

《商学院》-没有围墙的商学院,强调实战的大讲堂。

在当前MBA风行中国的大趋势下,吸取MBA教学的精华,直接面向商界精英,重在剖析独特的商业经营理念和运作模式,分享经验,吸取教训,是生动、鲜活的电视版本商业企业案例教材。

目前已录制的节目有:“诺基亚决胜中国”,“女子十二乐坊—一个民乐品牌的国际之路”,“NBA全明星赛:品牌在秀场中延伸”,“NBA在中国市场的三

步上篮”等。

《非常营销》-先机里的商机,营销中的妙计。

以当前热点营销案例为讨论话题,当事人现场讲述,实战派营销专家现场点评,以开放、务实的态度,从营销事件中解读出实用的营销手段和鲜活的营销观点,为每一个关心营销的人提供借鉴,点燃梦想。

目前已录制的节目有:“蒙牛和它的事件营销”、“肯德基的危机公关”、“脑白金的广告营销策略”、“李宁公司的品牌重塑”、和“郭德刚:传统相声,非常营销”等。

节目时长

节目时长:60分钟,以演播室为主的谈话类节目。

l 受众分析

权威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晚间22:00-23:00时段经济类节目的收视人群主要为大专以上学历的城市白领。这类人群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职场压力,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冲动。作为经济频道唯一的一档分析商务案例的节目,《商务时间》把目标受众锁定为25-45岁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城市白领阶层。

聚焦精英,品味高端。《商务时间》追踪世界500强和国内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以当前最热点商业运作案例为切入点,邀请案例最直接当事人和业界实战派权威嘉宾进入演播室,通过主持人、当事人和嘉宾的智慧碰撞,探讨商业前沿的经营理念、独特的营销方式和高超的实战技巧。

篇3:中央电视台相关栏目

1、《武林大会》栏目概况

《武林大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选拔赛, 通过选手实力的较量产生32强, 32位选手抽签分成4组进行晋级赛, 产生年度16强。同样的方式, 16强分成两组进行8强晋级赛, 捉对比拼, 胜者晋级准4强。准4强将接受所有暂时落败选手的挑战, 能够击退挑战者才能晋级年度4强。如遇多名选手同时向同一名准4强发起挑战, 所有选择该名准4强的选手要先进行挑战资格赛。挑战资格赛采取单败淘汰赛制, 挑战者进行循环对决, 最终获胜者方有资格获得挑战机会。挑战赛中, 胜者直接晋级年度四强, 继而参加总冠军的争夺赛。《武林大会》栏目每一期时长55分钟, 每周决出一个周冠军, 7周决出年度总冠军, 也就是本拳种的冠军。栏目内容由“选手展示”、“擂台竞技”、“高手拆招”、“专家评审”、“拳种介绍”和“功力测试”6个板块构成。

2、《武林大会》的栏目传播内容特点

2.1、《武林大会》的栏目以拳种为内容单位

中国武术历史悠久, 在长期的武术实践活动中, 形成了各种各样纷繁复杂、风格各异的武术拳种。从策划与发展角度来说, 《武林大会》以拳种为内容单位, 使不同拳种在国内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这是对传统武术文化的整理与发掘。

2.2、《武林大会》的栏目以技法为展示核心

武术拳种种类繁多, 技法变化多端, 每个拳种都有自身独特的技法, 风格各异。如南拳的刚猛迅捷, 太极拳的刚柔并济, 通臂拳的大开大合, 八卦掌的起伏辗转等。《武林大会》究其内在根本, 每个拳种分别单独进行擂台比赛, 在5周内决出本派冠军, 这样的内容设置能够更加清晰的展示出不同的武术技法。

2.3、《武林大会》的栏目以文化为内在追求

《武林大会》采用文化策略, 武术为表, 文化为里, 以武传“道”。上擂前行本拳种风格的抱拳礼, 并表演一套拳法或器械套路, 表现出拳种的文化特点。另外, 在擂台赛演播过程中栏目大量介绍各门派的武术文化和传统理念, 其目的在于一种文化的传播, 而不是一场简单的对抗比赛。其次, 实战为表, 技法为里, 实战是展示技法的载体, 而技法的展示则是对文化的传播。比赛要求选手对拳种技法的发挥和使用, 从一招一式体现其文化内涵及哲学思想, 这也是区别于西方拳击的重要特征。

3、《武林大会》栏目的赛事内容特色

3.1、《武林大会》的栏目实战性特色

就武术的本质与主体而论, 它是一种用于自卫与攻击的使对手致伤致死的搏杀术, 就是说攻防格斗是武术的第一个功能。《武林大会》栏目针对这一点, 在实战性策略上侧重以下几点:

(1) 无拳套。去除拳套, 解放双手。在整个竞技过程中强调传统技法的运用, 通过规则的制定, 鼓励选手使用高难度的传统技法。这一改革使传统武术的手法能够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 掌、拳、勾能够自如地应用于实战中, 也使得击打的效果更为明显, 对于运动员的抗击打能力也是一个有力的考验。

(2) 无级别。没有级别的划分打破了长期禁锢人们的思维定势。以现代竞技的观点看, 这很不公平, 但这一点恰恰最能体现传统武术的勇气和智谋。在冷兵器时代, 武术就是生死搏杀的技术, 所遇对手不是你能够选择的, 遇到比你高大强壮的对手要想取胜, 除了技术高超, 还得有智谋, 要有“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和智慧。

(3) 无演绎。现代武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丧了失实用性, 日益变成一种表演。真实意义上的中国武术并不是电影中精彩纷呈的武打镜头, 飞檐走壁、如履平地、飞花落叶亦可伤人———这些特技镜头在人们头脑中几成思维定式的武术概念日益影响着大众对武术的理解。还原武术精髓是《武林大会》的宗旨, 其特点在于真打实练, 而不是花拳秀腿的表演, 不存在演绎, 没有特技, 没有花架, 选手凭借个人的实力和现场发挥来一决胜负, 是一场真打实斗的武术擂台类赛事。

3.2、职业化联赛特色

《武林大会》自开播以来, 良好的节目品质、专业的运营模式使之受到业界和电视观众的广泛关注与好评。考虑到栏目的长远发展, 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建立品牌赛事, 2008年12月31日由《武林大会》栏目发起的武林联盟 (WMA) 在北京成立, 山东、河北等多家俱乐部加盟, 通过制度与规则保证俱乐部及赛制的稳定, 意图在于将栏目逐步打造为一系列的传统武术职业联赛, 像NBA一样将中国武术推向世界, 促进武术赛事全球化、规范化。

4、《武林大会》传播策略中的优势与不足

4.1、《武林大会》对武术文化传播的推动作用

中国传统武术要发展, 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打练结合”。《武林大会》栏目以拳种为传播单位, 以技法为核心, 以文化为内在追求的传播策略, 有利于传统武术的还原、继承和传播。从2007年3月有计划地组织各个门派、拳种进行擂台赛。开播至今, 已分别进行了五祖拳、八极拳、八卦掌、蔡礼佛拳、形意拳等12个拳种的比赛。在传播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激励了各地方、各门派拳种自身的发展和振兴。门派内的交流切磋, 使各派武术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传统武术文化的主动出击将有利于其本身的整理与继承, 比起过去被动的挖掘和消极的保护表现出更强劲的生命力。因此, 讲究传统武术技法的运用是《武林大会》区别于其他擂台类栏目的特点, 也是它的优势所在, 对于传统武术精髓的还原与继承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4.2、《武林大会》比赛规则与“可视性”的矛盾

宣扬“无级别、无拳套”的理念, 目的是解放双手, 让选手自由发挥技术, 主张以招数取胜, 突出的是技巧, 而非力量。但在比赛当中许多选手打法单一、门派经典招法动作使用率较低, 很难看出本拳种的技术风格和特色。以快打慢、以强胜弱、力大胜力小的局面经常出现。体重较大或经验丰富的选手出现使用力气连续推搡而不是运用合理技术将对方推下擂台, 体重较轻的选手游走在擂台边缘而缺乏变化等难看场面使栏目缺乏可视性。

观众期望在《武林大会》中看到每个拳种的独门招数, 而不是搏击、摔打。因此, 目前选手在比赛当中的发挥仍存在专业性的差距。怎样才能打得漂亮还要打的真实?如何处理好栏目的专业性和可视性值得我们思索。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比赛规则设置的完善与否对赛事运行起到关键作用。《武林大会》比赛自推出以来, 在内容和形式上突破了武术界的思维与意识定势, 在内容比赛选择上依托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拳种, 在形式上采用擂台比武来展现传统技击的精髓, 打破了诸多禁锢。但在比赛规则上还并不完善, 缺乏对拳派动作使用的规定, 如将对方推下擂台就得分, 或抱住、抓住对方衣带, 将对方摔倒得分。导致许多选手打法单一、乱踢乱打、门派经典招法动作使用率较低, 难以看出本拳种的技术风格和特色, 力量对抗多于技巧的发挥, 这对栏目的“可视性”有一定的影响。比赛规则应着重精彩技法运用的得分, 在踢、打、摔、拿技术中突出擒拿, 因此, 需对其比赛规则进行适当的修缮。

5、结论

通过以上对《武林大会》栏目内容和传播效果的分析, 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 在其运作传播理念的过程中, 非常重视传统武术技法与文化的传播与继承, 意在通过擂台的比赛形式透视中国武术文化。传播效果良好, 拥有一部分稳定的收视人群, 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发展潜力。其主要特点:

(1) 《武林大会》栏目内容设置丰富, 角度新颖, 有利于传统武术文化的发掘和整理;

(2) 从传播效果的角度分析《武林大会》目前发展较好, 收视率比较稳定, 拥有一部分收视人群, 栏目发展空间较大;

(3) 《武林大会》如何处理好选手在比赛中的真实表现与栏目观赏性的关系值得深思;

(4) 《武林大会》“高手拆招”环节受到观众喜爱, 但与选手的赛场表现却存在一定差距, 应在比赛规则上思考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6、建议

(1) 《武林大会》应在目前栏目现有内容的基础上 , 把包含丰富武术技巧的内容部分加以提炼出来, 整理成新的看点。在其表现手法上面, 应该更加结合电视传播的特点, 扬长避短, 做到更加符合传播的要求;

(2) 《武林大会》应在比赛当中加大武术技巧运用得分的比重, 要求选手在踢、打、摔、拿技术中突出专业技法的运用。在结合电视的传播同时找到合适的契合点, 来平衡比赛的真实性与可视性的关系;

(3) 《武林大会》应吸取同类栏目在传播方面的失误 , 正确处理好收视率与栏目内容设置的关系, 以传播武术文化为己任, 尽量避免商业化严重的现象出现。

摘要:现代武术的文化传播以套路和功法练习为主, 强调的是修身养性, 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削弱了武术的技击性, 使得当今传统武术更多展现出的是观赏性而非技击性。《武林大会》的诞生为传统武术的发掘与传播开辟了新的途径。以民间功夫的角度展现传统技击, 对武术技击的模式进行了有效创新, 一举打破了长期禁锢人们的思维定势, 是对传统武术技击本质的弘扬与回归。本文通过对《武林大会》栏目传播内容与传播技巧的分析, 总结出优势与不足。为有效利用《武林大会》栏目更好的传播武术运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武林大会,传播策略,分析

参考文献

[1]李平.武术在国际传播中的历史、现状与未来[J].湖南:搏击·武术科学, 2008, 10.

[2]秦子来, 王林.影响武术跨文化传播的障碍[J].湖北:体育学刊, 2007, 10.

[3]孙毅.传统武术传播模式管窥[J].山西:搏击·武术科学, 2008, 11.

[4]颜辉萍, 颜洪波.武术教育:实现武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J].江苏, 苏州:搏击·武术科学, 2008, 11.

[5]张瑞青.从武林风到武林大会——我国电视武术节目制作探析[J].上海:科技信息, 2008, 11.

[6]张茂林.央视武林大会比赛规则的若干思考[J].山东: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8, 11.

[7]马万风, 郝小刚, 平朋刚.浅析当代武术文化的传播特征及传播方式[J].江苏, 南京: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11.

[8]邱海洪.武林大会对中国传统武术精髓的还原与发展作用研究[J].广西: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08, 11.

[9]杨文龙, 康秀萍.浅谈武林大会对中华武术的影响[J].河北:实践与探索, 2008, 11.

篇4:县市广播电视台新闻栏目问题分析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县市广播电视台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生存挑战。如何摆脱这种发展的状况,文章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县市广播电视台的新闻栏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当前,在我国的广播电视传媒中,广播电视正逐步向产业化发展,市场经济的大潮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各小县市的电视台被死死地限定在夹小的空间内,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使这些在夹缝中生存的电视人如何既要作好党和人民的“喉舌”,又要最大限度的赢取受众,因些很多县市电视台的新闻栏目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注意和深思。

第一、眼睛一味向上

首先,作为县市地方电视台新闻传媒是上情下达的纽带,党和政府召开的一些重要会议往往要传达上级的只是和精神,会议新闻和有领导参加的新闻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在一些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宣传领导多,反映基层少,宣传比重严重失调,成了地方领导镜头秀的舞台,成了各级政府和党政部门的工作总结和简报。在各小县市电视台的新闻栏目一般都是在10到15分钟之间,一般也就10到15条新闻,在不少地方电视台,会议新闻或者有领导参加的活动占到整个新闻的五分之四左右。套话式的、“八股式”地报道接踵而至,而对于老百姓最关心的、最想了解的不是只字不提,就是轻描谈写地说上几句。宣传比重的失调,危害很大。一是在群众中造成领导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印象;二是在电视走入市场专业频道不断增多的今天县级电视台会失去很大一批受众。因为可供选择的频道太多。

第二、重生产报道,轻生活报道,社会新闻匮乏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的任务是搞经济建设以经济报道作为任务的中心,这一点是对的,而有些地方记者对工业经济宣传报道理解不深,既没有针对性也没有也没有指导性的反复唱农业“四季歌”,工业年初开门红,年底超计划的老模式的报道宣传。中央二套的《经济半小时》、七套的《农业报道》老百姓为什么爱看,就因为它讲实话、注重百姓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农业问题,可是在南疆各县却一年反复高唱设施农业,东风工程,乡镇副业养殖取得的成绩等问题。这些所谓的“生产报道”既没有针对性也没有指导性,有时把去年同期的稿件拿出来相比改动一下数字即可,其他内容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这样的新闻老百姓丛中得不到什么有用的信息,长期以来老百姓不看也罢。

第三、栏目设置单薄苍白,没有地方特色

一些地方栏目设置为了赶时尚、赶潮流,片面求大求全,不根据实际,没有地方风格;缺少艺术感染力,时政、民生、经济多个栏目一起上,不是为观众做新闻而是为栏目做新闻。群众想看的节目做不到位,栏目重复没有地域特色,没有很好的为地方县域形象提升造试。

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是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和在工作中要研究解决问题。

第一、新闻资源的相对匮乏制约栏目的发展

对于一个人口不过百万的城市来说,每天确定重大新闻事实、新闻现象确实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而县级电视新闻栏目在设置之初,一般是定位于县城与农村之间,侧重参与党政宣传,提供新闻背景为己任。这是符合县级电视新闻的需要的,但是,这种定位体制也严重限制了新闻栏目的生存空间。同时,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不足缺乏,无法与观众互动,缺少反馈信息;城市电视台信号覆盖范围的限制,致使这种新闻资源少之又少。

第二、现有体制的不完善与认识不足

各小县市电视台的创建大都是在80年代响应国家四级办电视的号召,建立的新行业,新闻队伍人员参差不齐,科班出身的人员及少,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较底,自然对新闻栏目的定位难免出现差错。城市电视新闻从业人员的考核也不尽完善,不积分、不量化的制度,对于党政新闻、会议新闻占主导的前提下,相对于没有车接车送的民生新闻尽管有价值,老百姓爱看,可是只有极少的人甚至没有人花工夫去跑、去写,反正工资报酬还是那么多,在这种机制的长期磨合下,养成了不少懒记者,缺乏新闻工作者应有的激情,等新闻、等官差,等现象层出不穷。

不少小县市新闻栏目没有抓住受众在接受信息的接近性心理和地域性心理这一重大优势,没有最大限度的争取受众,提升自身价值。此外据笔者了解的各小县城电视台新闻栏目的的具体模式大都是模仿中央台的模式,而不是结合自身优势办出大台无法取代的特色节目。

第三、对新闻栏目定位不准和报道方向的把握不到位是影响收视的关键。

传达政府声音,铺架政府与百姓沟通桥梁是我国新闻媒体承担的重要任务。从栏目的生存和发展的角度考虑,如何做好正面宣传报道,又好又快的宣传当的方针政策,如何赢取受众,广大电视观众中最多的是哪些人?哪些新闻受欢迎?而小城市的新闻节目不是地方领导就是企业老总,对于老百姓的家常里短则一概不能成为新闻。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认为,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将受众的喜好放在首位,新闻记者应该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上去发现新闻,进行报道。可是我们大多数小城市电视台的新闻并非如此,只满足少数领导的要求。总之是往上看的多往下看的少,对节目受众的偏差可以说是当前中小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收视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

篇5:中央电视台相关栏目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学里的生活有时是非常无聊的,很多同学都以上网、恋爱打发时间,在这里,我并非要劝同学们不要恋爱或上网,只是想唤起同学们的斗志,奋发图强。因此便以《感动中国》为主题报告与大家共勉。

《感动中国》已经连续举办七年,它以评选出当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过去七年间,《感动中国》节目向全国观众推出了六十多位人物,其中有徐本禹、高耀洁、田世国、丛飞、王顺友等来自民间的杰出人士,有成龙、濮存昕、刘翔、姚明等光彩耀人的明星,也有钟南山、袁隆平、桂希恩、黄伯云这样的睿智学者,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感动中国》因此也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精神史诗”。

感动你我 感动中国

这世界有爱才转动

感动你我 感动中国

这世界有爱才永恒

祝福这蓝色的星球

永远有绿色的和平

祝福这斑斓的世界

拥有最美的和声

这世界有爱才永恒 一.感动中国推选标准

“人物”的定义:人物事件发生在本,或者人物在本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活动以“感动公众、感动中国”为主题,推选人物须具备以下一种或几种特点:

1、为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做出杰出贡献,获得重大荣誉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在各行各业具有杰出贡献或重大表现,国家级重大项目主要贡献者;

3、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4、以个人的力量,为社会公平正义、人类生存环境作出突出贡献;

5、个人的经历或行为,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社会价值观取向及时代精神;个人在生活、家庭、情感上的表现特别感人,体现中国传统美德和良好社会风尚。二.感动中国推选办法

为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做杰出贡献;

【颁奖词】重犯监室年年平安,而自己的生命还要经历更多风险。他抖擞精神,让阳光驱散铁窗里的冰冷,他用微笑诠释着什么是工作,用坚强提示着什么是生活。人生都有同样的终点,他比我们有更多坦然。

特别奖3个:

1.海地中国维和人员

北京时间1月13日5时53分,海地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此次地震共造成近20万人丧生,其中包括8名中国维和人员遇难:

朱晓平,郭宝山,王树林,李晓明,赵化宇,李钦,钟荐勤,和志虹

2.K165次列车乘务组英雄列车

3.中国志愿者

五.感动中国的意义

篇6:电视台栏目策划书

假如我们学校有电视台,我认为以下几个栏目应该出现在节目单上:①新闻日日新(新闻栏目,播报国家大事,社会热点,本地新闻,校园新闻,搜罗身边大小事);

②名师讲坛(校园公开课,邀请名师或者出色的学生讲课,传递知识和正能量);

③生活多滋味(一个集中衣食住行、营养与健康、就业指导、考试服务、生活常识的生活资讯栏目,满足学生需求,挖掘生活智慧); ④歌舞升平(关注最流行的音乐、舞蹈,播放热门的音乐MV和舞蹈表演,展示校园团队的音乐创作、舞蹈编排);

⑤电影大放送(推荐热门影片,关注经典电影,集电影花絮、影评以及杂谈为一身,播放学生制作的微电影、话剧、小品等作品); ⑥树洞传情(一个让学生宣泄情感和压力的栏目,主要内容有毕业生感言、新生困惑、情感问题、心理问题等)

校园电视栏目策划案

栏目名称:《生活多滋味》 栏目类型:生活服务类栏目 栏目策划:湛师校园电视台生活部

一、栏目宗旨

提供最新鲜最齐全的生活信息,做精致生活、精明消费的指南针。

二、栏目定位

(1)受众定位:

由于是校园电视台,所以受众对象当然是以在校学生为主,辅以在校教师和教职工,他们都希望了解身边的生活资讯,有着一定的消费欲望和能力。(2)内容定位:

关注与我们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搜寻新鲜热辣的美食、推荐最实惠的购物指南、介绍食品营养与养生保健、传达最新的就业招聘信息、提供贴心的考试服务、传递生活小智慧。

三、栏目风格

《生活多滋味》是一档拥有海量生活信息的电视生活服务类栏目,应该以轻松明快的风格亲和受众,以通俗风趣的语言增强亲和力,以真挚纯朴的情感贴近观众,生活气息浓郁,使之成为受众生活和学习的好参谋。

四、栏目要求

栏目制作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服务性、加强互动性,丰富欣赏性。栏目将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的优势互联网平台,使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注重服务功能,树立栏目品牌,推广栏目形象,为最广大受众提供第一手生活新鲜资讯。收获收视率之后,还要吸收广告的投放,增加栏目收益。

五、栏目形态、内容设置

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扩大栏目的影响力,提高收听率,我们决定将《生活多滋味》栏目分为7个子栏目,每天播放一期,全年36

5期,打造本校名副其实的生活服务咨询的领军栏目。栏目播出形式以主持人报道为主,以谈话形式为补。通过现场采访搜集各方面的生活信息,加入一些人物采访丰富内容形式。

7个子栏目分别是:

周一《一考在手》(考试服务篇)周二《就业直通》(就业指导篇)周三《智慧生活》(生活常识篇)周四《讲饮讲食》(美食篇)周五《消费向导》(购物篇)周六《快乐畅游》(出游篇)周日《天天健康》(营养与保健篇)

六、播出平台

以“网络视频点播”模式为主,依靠网络平台,在学校官方网站、官方微博播放,如果受众收视率高和资金充裕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投放在互联网的其它视频网站上,或者高校电视台联盟,在联盟学校间插播。

七、栏目时长

30分钟

八、播出时段

每天中午12:30—13:00

九、机制的建立和资源的配置

按照日播栏目的播出频率和工作量来看,在人员的组合上参照同

频道的其他日播栏目,除了制片人外,需要主编2名,编导7人,摄像7人,后期整合制作2人,主持人3名(可以出演播室和外景采访、出像)。这样在考试服务、就业指导、美食、营养与保健、购物、出游、生活常识每一个领域的采访组都保证相对固定有1名编导和1名摄像。(相对固定组合有利于栏目专业化,做好做精所在的领域板块,也可以交叉使用)

十、栏目市场分析

1、播出时段分析

《生活多滋味》栏目每周播出七期,每期播出时间为每天中午的12:30—13:00,这个时间段正是学生午饭后至午休的一段空闲时间,大多数学生会选择上网看一下短视频来缓冲这半个小时的时间,这期栏目的时间安排正好符合学生的时间,而且栏目时长为30分钟,也是学生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内。

2、栏目内容分析

《生活多滋味》覆盖了衣食住行、购物养生、就业考试等各大学生生活领域,内容丰富,多为大学生所关心和关注的,迎合了学生的收看需求。目前我们学校电视台还没有设置这么一个生活服务类栏目,市场需求也呼之欲出,收视率高,发展前景好。

3、栏目制作分析

《生活多滋味》将全力打造一支专业的采访报道队伍,团队市场化运作,节目精心策划,内容精挑细选。制作精良,将会得到学生的喜爱。

十一、观众参与节目设想 栏目的发展关键是跨媒介的操作。

1、通过本栏目的播出,吸引了很多观众的注意力,观众热情提供自己所熟悉的生活资讯,愿意发表对节目的意见。这时,《生活多滋味》要同步设立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增加获取信息的便捷渠道,加强与观众的互动。

2、组织校园美食节、音乐节、旅游节等大型活动,定期举办大型生活知识竞赛、演讲、讲座等主动寻找话题,使栏目内容更加丰富。

篇7:电视台政法栏目广告方案

广告时段承包代理协议

甲方:某市市委政法委

乙方:

某市市委政法委(甲方)与某市市广播电视台合作在某市电视台开设《法治在线》栏目,从中获得60秒广告发包权。(乙方)有意承包该广告时段进行运营。双方经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

一、广告时段:某市电视台《法治在线》栏目片头30秒和片尾30秒共60秒。

二、栏目播出时间:每周播出四次,即:星期三晚8:30首播,星期四中午1:30、晚8:30及星期五中午1:30重播。

三、承包起止时间:自2012年7月起至2013年3月31日止。

四、承包价格:总价人民币贰拾万元整(小写:¥200,000.00),乙方于2012年9月30日前支付给甲方10万元,余下10万元乙方于2012年12月30日前付清给甲方。

五、乙方自行联系广告客户并依法设计、制作广告宣传片送某市电视台播出;对有损栏目整体形象的广告内容,甲方有权要求乙方作必要删改。

六、协议自双方签订之日起生效,至2013年3月31日止;双方如有意继续合作,期满后另行签订协议。

七、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某市市委政法委乙方:

委托代理人:

篇8:县级电视台如何办好民生栏目

县级电视台与中央台和省级卫视相比, 无论是媒体的权威性、影响力, 还是节目的覆盖、资金和人才的占有等方面, 都具有明显的劣势。但也应该看到, 地方性和区域性既是县级电视台的局限, 又是其维系生存和发展的立身之本。办好民生新闻节目, 无疑是县级电视台参与竞争, 实现突破的可行途径。

1 在节目内容上立足本地, 强化贴近性

县级电视台节目的覆盖范围小, 与受众共处同一区域, 文化同根同源, 所以, 采编人员就要深入研究本地区的自然风貌、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历史沿革等, 深刻把握当地的社会文化形态, 并融于新闻节目的采编和制作中去, 使节目吻合本地区受众的收视习惯与需要, 形成亲切的乡土风格。双辽电视台《关注双辽》栏目在这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尝试, 去年以来, 该栏目推出了《双辽往事》系列报道, 以其浓厚的本土色彩, 受到当地观众的好评。《双辽往事》大型纪录片, 立足双辽本土, 在回忆那些曾经给双辽带来影响的人物和事件中, 再一次感受历史, 铭记历史。从介绍双辽的人文建筑原吴俊升的官邸即现在的郑家屯博物馆开始讲述那些曾经发生在双辽大地的往事。

《双辽往事》系列包括:风雨沧桑大帅府;兰心蕙质――于凤至;红色的西满重镇——郑家屯;最美是故乡——记双辽籍革命活动家陈涛等等。引导人们追忆过去的艰苦岁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激发全市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播出后深受观众好评。

另外, 县级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的定位, 要有平民化视角, 反映当地百姓的喜怒哀乐, 关注社会现象, 传递民情民意, 成为展示本地受众活动的舞台。这样, 节目才能吸引观众。多办些群众广泛参与的节目, 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双辽电视台在娱乐节目中开办了《争分夺秒》做游戏节目, 以过关得大奖的方式吸引观众参加, 节目的新颖性和娱乐性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纷纷报名参加, 该节目的收视率也节节攀升。同时在不同的节日推出特别观众参加。如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时邀请劳模参加, 在六一儿童节时邀请少年儿童参加, 在八一建军节时邀请部队官兵参加等等。这样节目的参与群众也在不断的扩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在新闻报道的着力点上, 增强亲和力

亲和力, 通俗地讲, 就是广播电视对听众和观众的吸引力、影响力、号召力, 县级媒体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采编人员就生活在本地的城市或县城中, 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 能在第一时间感知到。

2.1 树立民本意识, 使新闻平民化

百姓生活无小事, 有关衣食住行方面的新闻, 和观众的关联程度最高。如:现在大家十分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 特别是“瘦肉精”、“三聚氰铵”、“地沟油”、“毒豆芽”等食品安全事件, 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那针对这些事件, 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这些食品对百姓到底有哪些危害, 如何正确选购食品……等等。抓住了观众这样的心理, 从这方面入手进行报道, 百姓当然喜欢看。还有“醉驾入刑”的问题。醉驾入刑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处罚?当地交警部门是如何治理的等等, 这样的新闻不但老百姓关心, 就是采访者本人也很关注。如果媒体能从这方面深入报道, 不但会吸引观众的眼球, 如果引导得当, 还能起到稳定情绪, 解疑释惑的作用。像这样涉及民生的报道, 百姓关心, 政府关注, 同样是主流新闻。市县级电视台要在坚持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和履行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 树立民本意识, 强化人文关怀, 努力实现权威性、指导性与可视性、服务性相结合, 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相结合。

2.2 新闻通俗化, 硬新闻软着陆

广大观众收看电视台的新闻节目, 他们的目的是很直接的, 就是有用还是没用。

双辽电视台创办了民生新闻栏目《新闻长焦距》, 关注民生, 聚焦热点事件。节目从近期国家发生的热点事件入手, 联系本地实际和人民生活现状, 引起观众的关注。如,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曝光了12种假药, 针对这一新闻线索, 记者联系了本地的药监部门, 对个体药店进行了检查, 看是否有曝光的12种假药, 同时在节目中对假药以字幕的形式播出, 让观众更清晰的知道药名和厂址。采访药监局的执法人员如何识别假药, 如何买了假药应该怎么办等, 这样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 观众当然喜欢看。

在十二五期内, 双辽把开发建设新城区做为重点, 一时间, 关于新城建设的问题成为百姓热议的焦点, 新城建设在哪里, 怎样的规模, 分几步建成, 都有什么样的配套设施, 新城建设完成后, 旧城区怎么办, 如何安置拆迁户等等一系列问题是百姓最为关注的。也是急于想了解的。《新闻长焦距》节目组邀请了双辽市政府的市长作客演播室, 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 并对新城区建设的远景进行了展望, 让大家对新城区建设充满了信心, 同时也解除了大家的顾虑, 新城区建设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不仅为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架起了一座联系和沟通的桥梁, 也使媒体的公信力、号召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3 关注“三农”, 强化农村报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双辽市是一个农业大市, 如何顺应新形势, 搞好“三农”的宣传报道, 对于双辽电视台来说不仅是一种责任, 更是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中央制定的各种惠农政策宣传的一种义务。深入偏远乡村、深入群众、扎实采访、如实报道, 让更多人了解边远乡村贫穷落后的原因和发展变化, 让党和政府及更多的人参与到边远乡村的发展中来, 为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构建和谐的舆论环境。作为县级媒体, 要多报道农民关心的新政策、新法规、新技术, 对农民有帮助的致富信息和致富典型, 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农民是相对的弱势群体, 还要利用我们媒体的力量, 多为农民说点话, 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双辽电视台《关注双辽》栏目特别开通了《慧眼看三农》版块, 向农民群众传播农业种植、养殖技术, 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以及各种惠农政策。让农民观众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最先进的农来科学技术, 应用于农业生产。同时针对一个时期农民关注的普通问题, 邀请专家进行现场讲座、现场答疑的方式, 与农民面对面的接触, 传递科技知识。让农民掌握了更多的实用技术。

如双辽在2010年发生洪涝灾害后, 对于农业遭受的严重损失, 双辽电视台连续播出了五期灾后重建的系列节目, 对于农作物如何毁种、补种以减少损失。通过节目告诉农民农业损失副业补, 根据市场行情选择养殖畜牧业的品种, 发展劳务经济, 通过去外地打工的方式来弥补农业的损失。通过宣传稳定了农民的情绪, 使他们能够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抗灾自救, 对未来的生活也充满了信心, 抗灾自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 立足本土资源, 打造精品栏目

立足本土资源、打造精品栏目是县级电视台参与媒体竞争的核心, 立足区域性新闻资讯的本土化。地方新闻资讯是老百姓了解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一个窗口, 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所以, 县级电视台应建立以新闻立台的办台理念。让新闻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与百姓的生活工作相关联, 这样百姓才能爱看, 把手中的摇控器锁定在本地的电视台。

同时县级电视台还应该开办热线回声类的栏目, 百姓身边发生的新鲜事、突发事都可以打电话, 寻求帮助解决和报道, 这样, 栏目才能与观众越走越近, 栏目才能有永久的生命力。双辽电视台开办的《热线回声》栏目深受观众喜爱, 开办一年来, 共收到观众热线电话400多个, 大多是群众身边发生的新鲜事、感人事, 还有农民的一些土地纠纷的事, 承包合同、林地所有权等一些问题, 接到群众的热线后, 电视台栏目记者联系有关部门到现场进行采访报道, 有些问题当场得到了解决。栏目也收到了10多面群众送来的锦旗, 可见, 在百姓的心里, 他们希望看到这样的节目。

媒体对每个舆论监督类的新闻事件都能做好跟踪报道, 事事有回音、有结果的话, 媒体在当地公众中的形象自然不言而喻。百姓遇到什么新鲜事、烦心事、高兴事、突发事自然第一时间会拨通栏目的热线电话, 民生新闻就不愁没有好选题,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5 县级台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新闻栏目主持人

电视民生新闻要多在播报方式上进行创新, 不要沿用以前照稿念读的传统模式, 要采用个性化很强的“说新闻”方式, 甚至可以用方言进行播报, 这种原汁原味的百姓语言听起来既省事又亲切。所以县级电视台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主持人, 不要一味的模仿省台和中央台的播报方式, 要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给电视机前的观众带来全新的感受。

方言播音是很多民生新闻的特色之一。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 将传统新闻中官方色彩十分浓厚的语言替代为平民百姓所熟悉的词句, 其语言是介于群众口语和播报语言之间, 彰显了民生新闻主持人平民化的主持风格。节目主持风格可以结合地方色彩以快板的形式唱新闻, 也可以穿唐装执折扇站着说新闻, 这样的形式增添了不少的生趣。在节目的编排上, 民生新闻要突破常规性新闻节目的固定模式, 大胆吸收各种文艺样式, 如快板、曲艺、顺口溜、漫画、歌曲、影视片断等形式, 在节目需要的时候恰到好处地穿插进去, 渲染气氛, 增加情感, 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使节目变得更加有声有色。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县级电视台不要轻谈与中央台、省级台竞争, 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新闻立台”的原则, 发挥自身优势, 凸显地方特色, 立足“百公里信息圈和百公里文化圈”, “做大台不做的事, 做大台做不了的事”, 在对强势媒体民生新闻节目的创造性模仿中, 找到自己的灵感, 加上本土化的元素, 努力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孙宝国.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形态学[M].新华出版社, 2009, 12.

[2]方永明.电视民生新闻兴起的背景分析.传播学论坛, 2004-7-10.

上一篇:2018来紫堡学区第二届足球比赛赛程安排下一篇:大学生就业形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