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多卡因说明书

2024-04-11

利多卡因说明书(精选11篇)

篇1:利多卡因说明书

作者:刘春娟 作者单位:(陕西省扶风县妇幼保健院,陕西 扶风 722000)

【摘要】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联合蒙脱石粉外用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将小儿口腔溃疡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多卡因、蒙脱石粉外用治疗,为观察组,43例应用常规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体温降至正常时间:观察组为(1.8±0.91)d,对照组为(3.16±2.09)d;疼痛流涎消失的时间:观察组为(3.93±2.02)d,对照组为(5.34±2.16)d;溃疡面愈合时间:观察组为(5.43±2.52)d,对照组为(7.72±2.61)d;住院时间:观察组为(6.93±2.12)d,对照组为(8.34±2.76)d,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利多卡因联合蒙脱石粉外用治疗可有效改善小儿口腔溃疡的临床过程,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溃疡的愈合,值得推广。

篇2:利多卡因说明书

【主要成份】庆大霉素普鲁卡因维B12胶囊为复方制剂,其组分为每粒含硫酸庆大霉素10000单位、盐酸普鲁卡因0.05g、维生素B120.01mg。

【性状】庆大霉素普鲁卡因维B12胶囊为硬胶囊,内容物为类白色至淡粉红色的粉末或颗粒。

【适应症/功能主治】用于急、慢性胃炎缓解症状。

【规格型号】0.27g*12s

【用法用量】口服。一日3次,一次1粒,饭前温开水吞服或遵医嘱,疗程不得超过2周。

【不良反应】1.少数病人服用可有食欲减退、恶心等。2.偶有听力减退、耳鸣、眩晕,偶有肾功能损伤和少尿。3.偶有皮疹、荨麻疹等过敏反应。4.偶见有正铁血红蛋白血症引起缺氧。

【禁忌】对硫酸庆大霉素或其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普鲁卡因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1、庆大霉素普鲁卡因维B12胶囊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不宜长期应用。2、如患者有明显的警戒症状,如消瘦、贫血成大便潜血阳性等,应及时去医院做详细检查。3、失水、第8对脑神经损害、重症肌无力或帕金森病、肾功能损害者慎用。4、对其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阿米卡星等过敏的患者,也可能对庆大霉素普鲁卡因维B12胶囊过敏。5、对其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妥布霉素、西索米星等耐药的细菌,也很可能对庆大霉素普鲁卡因维B12胶囊过敏。6、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庆大霉素普鲁卡因维B12胶囊的慢性肠道感染的患者应注意出现肾毒性或耳毒性的可能。7、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庆大霉素普鲁卡因维B12胶囊宜定期进行尿常规。肾功能、听力检查或听电图测定。8、长期服用庆大霉素普鲁卡因维B12胶囊可能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9、庆大霉素普鲁卡因维B12胶囊有局部止痛作用,可能掩盖胃癌症状。

【儿童用药】由于庆大霉素普鲁卡因维B12胶囊具有潜在的耳毒性和肾毒性,故小儿慎用。

【老年患者用药】老年患者的肾功能有·定程度的生理性减退,即使肾功能测定值在正常范围内,仍应采用较小治疗量。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由于庆大霉素普鲁卡因维B12胶囊吸收部分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故孕妇宜慎用。哺乳期妇女用药期间应暂停哺乳。

【药物相互作用】1.庆大霉素普鲁卡因维B12胶囊与其他具有耳毒性的药物合用或先后连续应用,有增加耳毒性的可能性。2.与卷曲霉素、两性霉素B、顺铂、依他尼酸、呋塞米、头孢噻吩或万占霉素等合用或先后连续应用,有增加肾毒性的呵能性。3.庆大霉素普鲁卡因维B12胶囊能削弱磺胺类药物的药效,町增强洋地黄的作用。

【药物过量】尚不明确。

【药理毒理】庆大霉素普鲁卡因维B12胶囊中庆大霉素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能有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庆大霉素普鲁卡因维B12胶囊在胃中较长时间发挥局部杀菌作用。普鲁卡因可对损伤黏膜表面的神经末梢起封闭作用,能阻断病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作用从而迅速缓解疼痛。维生素B12是形成消化道正常上皮细胞的必需物质。

【药代动力学】硫酸庆大霉素口服基本不吸收、少量吸收后分布于细胞外液,在体内不代谢经肾小球滤过排出。盐酸普鲁卡网代谢产物经肾脏排出。维生素B12,口服后8~12小时血药浓度达高峰。

【贮藏】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包装】铝箔包装,每粒装0.27g,12粒/板/盒。

【有效期】24月

【执行标准】YBH1522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5188

【生产企业】海口奇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篇3:利多卡因内科应用现状

利多卡因是治疗心律失常的首选药, 常被用于治疗临床上各种室性心动过速, 特别对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具有确切的临床效果, 对于室性早搏, 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等都具有良好的效果, 但对于室上性的各种心律失常情况效果就要差很多。强心苷作为β受体激动剂, 可以增强心肌的收缩能力, 服用过量中毒会引起室性心动过速或室上性心动过速, 在这种情况下, 服用利多卡因对于这两种情况下的心动过速都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2 治疗顽固性咳嗽

据有关材料显示, 利多卡因用于某些原因引起的顽固性咳嗽效果良好, 可用于由于慢性肺部疾病急性发作时引起的持续性咳嗽, 吸入粉尘烟雾引起的严重咳嗽, 和某些综合征做引起的咳嗽症状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用法为将400 mg的利多卡因溶于4 m L的生理盐水中, 配置成浓度为10%的溶液, 利用喷雾使患者得到吸入性治疗, 一般情况下1次就可以见效, 缓解症状的时间为1~6个星期不等, 可以每隔6周重复治疗1次。

3 预防气管拨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全麻患者的气管内插管, 在手术即将结束时, 都需将麻醉减至咽喉气管反射恢复时才拨管, 此时拨管可出现类同于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此外, 尚可引起呛咳, 这对高血压、冠心病及颅内高压患者尤为不利。为此, 有关资料显示, 在这种情况下, 可在拔管前2 min注射利多卡因按每千克体重注射1.5 mg用量用药, 可以很好的预防心血管反应, 无呛咳症状发生。笔者认为, 这可能是由于利多卡因的抑制作用, 对中枢神经的系统和心脏系统都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4 胃镜插管时的应用

在传统的胃镜检查方法中, 多用丁卡因进行喷雾麻醉, 但是效果仍然不佳, 患者对于插管过程仍然感到很痛苦, 有的还有会出现心血管反应。据有关资料显示, 可将5 mg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溶液让患者口含, 含入5 min后再缓慢的咽下, 10 min后进行胃部插管, 全过程中患者不会存在任何的刺激感和副作用, 且无心血管反应, 并且由于患者对于胃镜检查的紧张而引起的如心律加快的症状在用药后也得到了很好的缓解。

5 治疗呃逆

应用利多卡因治疗呃逆, 可将利多卡因50~100 m L进行肌肉注射, 一般10 min左右呃逆症状明显减弱, 20 min后症状消失, 也可将相同药量的利多卡因加入到40~100 m L的浓度为50%的葡萄糖溶液中进行静脉给药, 5 min左右症状缓解, 10 min左右症状消失。在两种方式的用药过程中, 没有出现明显毒副作用, 笔者认为可能是由于利多卡通过调节植物神经, 经反馈所用影响了中枢神经系统, 抑制膈肌神经, 缓解痉挛, 从而治疗呃逆症状。

6 治疗头晕及眩晕

用利多卡因治疗头晕及眩晕患者的方法是将利多卡因按体重每kg比重1~1.5 mg加入到40 m L浓度为5%的葡糖糖溶液中, 经脉推注, 每日按此方法给药1~2次。也可将利多卡因以每kg体重1 m L的比率, 2%利多卡因按女性2 m L, 男性3 m L加于到40 m L浓度为50%葡萄糖溶液中, 静脉推注, 按此方法每日给药1次, 经临床试验表明, 第一种方法在首次注射后的0.5~1h后病状明显减轻, 大多数患者经过数次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 如果按第二种方法在首次注射的10~15 min后, 多数患者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且经数次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

7 治疗局部脑缺血

据相关材料报导, 利多卡因对于改善局部脑缺血作用良好, 试验中, 用10只猫做实验组, 按相关实验步骤用利多卡因作以药物治疗, 另10只猫做对照组, 按同等实验环境下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实验结果表明, 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脑阻塞面积差异显著。所以至此可以说明, 利多卡因对于脑部的局部性缺血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是由于该药物改善缺血区域附近的微循环, 对血管壁有扩张作用。

8 治疗糖尿病性疼痛性神经病

对中度到重度对称性糖尿病性疼痛性神经病变患者, 实验采用随即双盲研究方法进行观察, 实验组的人注射相应剂量的利多卡因, 安慰组的人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结果在实验用药后的1~8 d的时间里, 患者的各种疼痛症状比安慰组的患者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其作用机制可能由于阻滞了传导异常的神经冲动, 从而使得病痛减缓。

9 禁忌证

本品禁用于高度AVB。缓慢型室性心律失常及窦房结功能障碍者。此外利多卡因由肝脏代谢, 如肝功能差、心衰、低血压及休克患者应慎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人们对于药物研究的领域也逐步加深, 对于药物的物理作用, 化学作用, 生化反应, 生理作用, 药物代谢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考察, 利多卡因是临床上常用的用于麻醉的药物, 在上个世纪中期首次用于治疗心律失常, 由于其作用疗效确切, 使得后续人们广泛将其应用于治疗各种心脏病而导致的心律失常, 并且为首选药物。随着人们对利多卡因药物作用的研究, 除作为传统局麻药外, 其在循环、呼吸、消化、神经、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的应用也渐渐深入。笔者从事药物临床研究多年, 对于利多卡因的在内科上的应用进行如下几方面综合的论述。

关键词:药物,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桂林医学专科学校.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3:168.

[2]金锡根.中华麻醉学杂志, 1986;6 (6) :363.

[3]吴传珍.医师进修杂志, 1988;11 (3) :25.

[4]范湘源摘.国外医学内科分册, 1991, 18 (4) :1, 87.

[5]林治湖.医师进修杂志, 1987, 10 (7) :40.

篇4:利多卡因致过敏反应1例

病历资料

患者,男,13岁,维族,体重30kg。以“右腹股沟斜疝”收住院。术前访视各项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患儿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常规无创血压及氧饱和度监测,测血压120/70mmHg,心率100次/分,SPO2 98%。右侧卧位行L2~3硬膜外穿刺,穿刺顺利,头向置管,置管通畅,回抽无脑脊液和血,给予1.5%利多卡因试验量3ml,5分钟后无不适,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均无异常,首次给予负荷量5ml 1分钟后,患儿出现惊厥、全身抽搐,呼吸急促,呈抽泣样呼吸,测血压100/60mmHg,心率120次/分,氧饱和度85%立即无创加压面罩给氧,同时静推安定8mg,地塞米松5mg。20分钟后患儿呼吸平稳,抽搐停止,测血压110/70mmHg,心率100次/分,氧饱和度98%,改为低流量持续面罩吸氧30分钟后患儿完全清醒,问答自如,询问患儿家长既往无特殊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无家族遗传史,考虑手术安全,暂停手术,患儿回病房。次日访视患儿,神志清楚。活动自如。

讨论

利多卡因的不良全身反应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一旦发生应用时抢救,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过敏性休克必须立即就地搶救,病情恢复后再留观;②对惊厥患者及出现呼吸困难者可用安定;③对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患者出现呼吸停止或呼吸抑制应做辅助呼吸,如呼吸不恢复应做气管内插管,改善通气,纠正缺氧;④血管性水肿患者发生声门水肿经抢救不能缓解并出现严重窒息时必须立即做气管切开。

本例患者应用利多卡因,且药量少,注射器回抽后未见血液,注射6分钟后出现呼吸困难、惊厥,抽泣样呼吸等症状。考虑为利多卡因过敏引起的偶发高敏反应[1]。使用安定后病情得到缓解。局麻药引起的变态反应并不多见,一般认为酰胺类局麻药(如利多卡因)引起过敏反应比酯类局麻药(如普鲁卡因)罕见。因酯类局麻药及其代谢产物能与免疫球蛋白E结合形成半抗原,而酰胺类不能形成半抗原,但酰胺类所含有的防腐剂对羟苯甲酸盐的分子结构与普鲁卡因极为相似,可形成半抗原[2],成为过敏反应的一个潜在因素。利多卡因为酰胺类局麻药,具有起效快,弥散广,穿透性强,使用前无需做药敏试验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外科手术和急诊清创缝合术中,但有极少数患者使用该药后出现过敏反应,故在麻醉中应高度警惕[3]。术前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认真查看药物的出厂日期及批号,药物制剂混浊、杂质多,易引起过敏反应。用药前应常规做过敏试验,对有过敏史的患者,局麻时应在利多卡因中加入适量地塞米松,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操作中要注意回抽无血后再注射,麻醉医生更应熟悉该药物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方法,以便做到有备无患。

参考文献

1黄盛辉.实用硬脊膜外腔神经阻滞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42—43.

2郑斯聚,段世明.麻醉药理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110.

篇5:利多卡因说明书

庆大霉素普鲁卡因维B12颗粒最好在饭前服用,饭前服是指将庆大霉素普鲁卡因维B12颗粒安排在进餐前30~60分钟服用。目的是使药物较快进入肠道,有利于肠道吸收,减少食物对其生物利用度的不良影响,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和利用。庆大霉素普鲁卡因维B12颗粒的服用方法是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饭前嚼服或温开水送服。6周一疗程,或遵医嘱。

庆大霉素普鲁卡因维B12颗粒服用时要注意,孕妇慎用庆大霉素普鲁卡因维B12颗粒。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庆大霉素普鲁卡因维B12颗粒。前庭功能或听力减退者慎用庆大霉素普鲁卡因维B12颗粒。

庆大霉素普鲁卡因维B12颗粒具有消炎、止痛、促进胃黏膜修复的作用,在临床上适用于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也用于其它胃炎。庆大霉素普鲁卡因维B12颗粒为复方制剂,每袋含硫酸庆大霉素20mg(20000单位)、盐酸普鲁卡因0.1g、维生素B12 0.02mg。

篇6:利多卡因的临床应用

1 药理

本药能使心脏浦肯野纤维去极化延长, 动作电位的时程和有效不应期限缩短;能增速浦肯野纤维到心脏的传导速率, 所以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但随着剂量增加, 室内传导时间延长, P-R间期延长, QRS波增宽, 抑制窦房结起搏功能, 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停搏。本药可使心输出量增加, 达毒性作用时则对心脏有抑制作用。低血药浓度时使血管平滑肌收缩, 阻力增加。

本药能阻止Na+通过神经细胞膜, 在一定条件下稳定生物膜的作用, 还可缓解脑细胞缺氧时细胞内K+外流, Ca2+的内流, 对脑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利多卡因对中枢神经的影响, 可因单位时间的剂量和而浓度的不同而异。本药能缓解或消除由化学或电刺激所致的惊厥, 并可明显提高电诱发惊厥的阈值, 故有抑制中枢作用。本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既有抑制作用也有兴奋作用, 其作用机制很复杂, 尚需进一步探讨。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与脑血药浓度直接相关。血药浓度可受到其剂量、心输出量和注药速率的影响。血药峰值与其剂量成正比, 与心输出量和注药时间成反比。本药具有降低颅内压作用, 缓解动脉痉挛。脑缺血后脑组织中儿茶酚量升高, 引起脑血管痉挛, 若早期应用利多卡因, 可使缺血区血管扩张, 缩短缺血时间, 且无“盗血”之虞, 有抗惊厥与抗癫痫作用。本药有效地控制惊厥发作, 但用药浓度不能过高, 如过高反而诱发惊厥。常用量为200~300 mg/h, 血药浓度2~5 mg/ml。抗癫痫的作用机制 :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细胞钠、钾离子的跨膜运动, 并降低线粒体代谢及脑皮质耗氧量;促使神经细胞膜稳定或阻滞作用;癫痫活动时, 神经细胞内钾离子大量外流, 使细胞膜外间隙钾离子积聚, 兴奋性更趋增高, 本药对此过程进行对对抗或抑制。

2 临床应用

2.1 10%利多卡因霜:

其内含有10%利多卡因、丹参、川芎、薄荷脑等, 主要用于腰背部及四肢软组织损伤性疼痛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涂局部2~3次/d, 其外用次数视疼痛程度而定。本药起效快, 镇痛效果好, 无副作用。

2.2 复方利多卡因痛点阻隔滞液

阻隔滞剂量的配制:2%利多卡因5 ml、维生素B1, 5 mg, 亚甲蓝注射液0.5 ml, 注射用水1~2 ml, 无消化性溃疡病史者可加入地塞米松5 mg。主要用于腰背部及四肢软组织工作损伤性疼痛, 尤其对肩周炎、肱骨上髁炎、腱鞘炎、老年性膝关节病及足踝部疼痛点有强效镇痛与止痛时间表及延长作用。每次可选3个点阻滞, 1次/15例, 阻隔滞次数视局部疼痛程式度而定。本阻滞液的止痛时间, 一般为1周至1个月, 最长者可达3个月以上。对肩周炎的痛点阻滞后, 还应配合按摩治疗, 逐渐增加关节活动的范围力度, 治疗后令患者自行功能锻炼。地塞米松具有抗炎、消肿作用, 减轻局部炎性渗出。维生素B12促进糖类代谢, 参与神经髓鞘修复, 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维生素B12促进糖类代谢, 参与神经髓鞘修复, 促进神经细胞膜功能恢复。维生素B12亚甲兰注射液均有局部止痛作用。

2.3 用于抗心律失常

利多卡因早于1960年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是目击者前公认的治疗室性心率失常的首选药物。本药能恒定的降低浦肯野纤维系统与心室肌细胞内的动作电位以及相对地缩短有效不应期, 有效地抑制心室异位心律, 快速消除折返现象, 恢复正常窦心律。本药对心肌缺血区的不应期有抵制作用, 故对心肌梗死所致的室性心率失常也最为有效。

本药治疗中剂量 (1~2 mg/kg静脉缓慢注射) 对心肌收缩力无明显影响, 无蓄积性, 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可反复使用。

2.4 治疗眩晕、耳晕

本药可使耳蜗和前庭的感受器功能发生变化, 改善内耳循环及减轻内耳淋巴积水, 因此用于治疗眩晕、耳鸣等。

治疗方法:应用本药60~8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 ml内缓慢地静脉注射或利多卡因60~80 mg和纳洛酮0.4~0.8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内静脉滴注, 1次/d, 4次为1个疗程。或利多卡因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40 ml内, 再根据病情配伍维生素B6100 mg或地塞米松5 mg或胞二磷胆碱250缓慢静脉注射, 1~2次/d, 3 d为1个疗程, 复发者可重复应用本法治疗。还可采用利多卡因60~80 mg或配伍纳洛酮0.4~0.8 mg或胞二磷胆碱250 mg或三种药同时施行星状神经节阻滞, 1次/d, 两侧交换阻隔滞, 4次为1个疗程式。利多卡因60~80 mg行穴位给药 (合谷、内关、外关、曲池、风池、翳风等) , 每次选2~3个穴位, 1次/d为1个疗程。

2.5 疗丛集性头痛

采用本药滴入鼻内治疗硝酸甘油诱发的丛集性头痛。方法是患者仰卧位, 头向后倾45°, 并向头痛侧偏30°~40°, 缓慢滴入4%利多卡因液1 ml于头痛侧鼻孔内, 保持该头位数分分钟。本法早期应用更为有效, 并且于15 min内可以重复使用1~2次。于治疗后3 min头痛消失或减轻。可并发瞳孔缩小、眼睑下垂、结膜充血及流泪征象, 于3 min内可消失, 其鼻充血及流涕在5~7 min内消失。

2.6 治疗重症偏听偏信头痛

排除外颅内、外和其他疾病所致头痛。病程均超过3个月, 反复发作3次以上, 每次发作10 min至10 d不等, 难以忍受的重症头痛。

治疗方法:于头痛发作时以2%利多卡因0.7 kg及地塞米松5 mg静脉注射, 3 min注完。注药后60 s头痛明显减轻。疗效评定采用Pain Score 10分法 (0=完全无痛, 10=疼痛严重) , 本法治疗后均可达到0。

偏头痛的病因至今未明, 目前已知由于血管舒缩障碍所致, 主要与神出鬼没经递质血管活性物质的改变有关。偏听偏信头痛发作时在病理上有如下特点:①头皮动脉扩张;②动脉管壁内痛阈降低;③因血管持续扩张, 颈外动脉管炎及颈内动脉管炎分布区的动脉管炎壁及其临近组织工作水肿, 动脉管炎管壁垒森严中因缓激肽的蓄积可发生"无菌性炎症"。

利多卡因能使脑血管收缩, 阻断了偏头痛发作的恶性循环.偏头痛发作时脑动脉、静脉吻合支是开放的, 故出现向血流量灌注, 本药能收缩动、静脉吻合反部位, 使血流减缓, 从而减轻血流对血管壁的冲击, 同时解除头痛期扩张的颅内血管盗血现象。地塞米松可消除动脉壁及周围的水肿和动脉管壁中的“无菌性炎症”, 并具有抗菌素过敏作用降低血管神经对胺类物质的敏感性。

2.7 治疗癫痫持续状态

治疗癫痫有多种治疗方法。亦可应用本药0.6~2 mg/kg缓慢静脉注射或以4~6 mg/k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 配成1~2%利多卡因静脉滴注, 于1 h内滴完。亦可用本药100 mg静脉注射, 一般于1~3 min内癫痫发作停止。复发者可重复上述剂量应用仍然有效。本药作用快, 维持时间短, 体内不蓄积, 可反复给药。但若剂量过大, 可引起抽搐发作, 造成循环受到抑制及损害肾功能。

2.8 治疗急性脑梗死

汤克仁等报告用利多卡因0.4~0.5 g/d (约8 mg/kg·d) 加入500 ml等渗溶液内静脉滴注, 8 h滴完, 1次/d, 连用2周治疗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并与40例常规治疗病例对照。按治疗后4~8周每周评定的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状态分级, 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发病后36 h内应用本药治疗比36 h后才用本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果也有统计学差异。充分本药治疗急性脑梗疗效肯定。早期用药更好。治疗中少数病例出现嗜睡。治疗前后要临测心电检查肝肾功能、血像等。治疗时要控制静滴速度, 每小时剂量200~300 mg为宜;高度房室内传导阻滞者及高龄患者慎用。

2.9 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痛

应用本药5 mg/kg加入100 ml等渗溶液内静脉滴注, 30~40 min滴完, 1次/d。其疗效于1~8 d使钝痛或撕裂痛, 皮肤感觉障碍、麻木或麻刺感及疼痛影响睡眠明显改善, 少数病例于3~21 d可风症状改善。本药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痛的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

2.10 其他

利多卡因还可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 应用本药还可降低颅内压等。

3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超过正常用量, 利多卡因血药浓度大于5 μg/ml时均可引起毒性反应, 多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征象, 如惊厥等。最有效的防止毒性反应的措施莫过于提高对利多卡因毒性反应的警惕性和使用本药时备有复苏准备。要做到合理用药, 及早发现毒性反应和正确处理。如果发生毒性反应, 其抢救方法是给氧、安定5~10 mgg静脉注射, 2.5%硫喷妥纳液2~3 ml缓慢静脉注射。如发生呼吸功能障碍, 必要时行人工通气, 保持血氧饱和度。如发生中枢性高热, 应按脑复苏抢救。

正常情况下, 利多卡因临应常用剂量和浓度对神经并无毒性作用。但是将兔坐骨神经浸泡于0.6%利多卡因中25 min后, 发现神经细胞核肿胀, 轴浆内微管数量减少一半;浸泡75 min后, 微管全部消失, 神经也受障碍。临床上施行腰麻, 硬膜外或区域阻滞后都有一次性或长期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静脉注射本药时患者可有麻醉样感觉, 头晕、眼发黑等, 若改静脉滴注, 则症状可明显减轻。心、肝功能不全者, 应适当减少用药量。

篇7: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皮肤科的应用

【关键词】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疼痛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189-01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由北京清华紫光制药厂生产的白色乳膏,其主要成份为丙胺卡因和利多卡因。每g含丙胺卡因和利多卡因各25mg。主要用于皮层的局部麻醉,如置入导管或取血样本及浅层外科手术。利用该药对皮肤表面的麻醉作用较快,无疼痛,使用方便等优点,还可用于皮肤科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且收到良好的疗效。我科门诊从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对汗管瘤、皮赘的患者实行电干燥术前、儿童传染性软疣刮除术前、太田痣、雀斑的激光治疗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均采用此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首先排除对酰类局麻醉药或对此产品中任何其它成份高度过敏者,先天性或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患者,3个月以下的婴儿,或正在接受高铁血红蛋白诱发剂治疗的3~12个月的婴儿。本组患者共有223例,其中汗管瘤患者80例,皮赘患者50例,儿童传染性软疣患者10例,太田痣患者25例、雀斑患者4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8例。年龄2-70岁。

1.2方法

针对不同疾病,选择不同的使用方法。汗管瘤、皮赘、太田痣、雀斑患者局部皮肤用醋酸洗必太消毒后,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以1.5g/10cm2涂抹患处后用保鲜膜覆盖,把边缘密封好,确保不能渗漏。60分钟后迅速的除去保鲜膜和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再为患者进行电干燥术及激光治疗。传染性软疣的儿童是将复方利多卡因均匀涂于软疣小体表面,用保鲜膜覆盖,60-90分钟后去除保鲜膜和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再进行钳除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是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以1.5g/10cm2涂抹患处后用保鲜膜覆盖,边缘密封,用胶布固定。每天使用2次,每次敷用时间在2-5个小时。在除去乳膏后麻醉效果仍可持续1-2个小时。为每位患者在进行治疗时进行一次对疼痛的评估,0表示无疼痛,1表示轻微疼痛,但仍忍受,2表示中度疼痛,能忍受,3表示疼痛剧烈,难以忍受。

2 结果

术前1小时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局部麻醉后,在进行治疗时疼痛明显减轻,223例患者中有210例患者表示无疼痛或轻微疼痛,10例患者表示中度疼痛,3例患者则表示疼痛剧烈。总有效率98.65%。

3 讨论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治疗皮肤科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受到患者及医护人员的一直肯定。将本品涂用于无破损的皮肤表面并覆盖密封的敷膜,通过释放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到达皮下层和皮层,在皮层痛觉感受器和神经末梢处积聚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到达皮层而起到局部麻醉作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成分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两者均是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二者都是通过阻滞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所需的离子流而稳定神经细胞,从而达到局部麻醉作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上市20多年,在许多国家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而且临床证实是非常安全、有效的局部麻醉药物。其副作用小,用量小,操作简便、易于被患者、医务工作者接受等特点,且符合当代镇痛理念。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篇8:利多卡因局麻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3年3月在我院要求终止妊娠、身体健康且手术禁忌证的早孕妇女180例。年龄18~40岁, 孕期6~10w, 无阴道分娩史。其中18~30岁孕妇占80%, 31~40岁孕妇占20%, 平均年龄26岁。未产妇76例 (42.22%) , 经产妇104例 (57.78%)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 两组病例的孕次、年龄、产次在统计学上均无显著的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采取膀胱截石位, 进行常规的消毒, 然后抽取2%的利多卡因5ml, 在宫颈4点及8点处用注射器注射, 在距宫颈口外0.5cm处垂直进针1.0cm, 回抽没有血液后, 再在两处注入利多卡因2.5ml, 5min后进行人工流产术。手术过程中扩张器先从4.5号开始, 然后逐号扩张宫颈口, 同时观察有无阻力通过宫口的扩张器的号数并记录下来。手术中还要记录注射利多卡因前和手术时的心率、血压、呼吸等参数。而对照组除注射药物, 其他手术操作步骤均与观察组一样。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1.3.1 镇痛评级[1]

显效 (无痛) :患者在术中完全无痛, 表情自如、血压、脉搏, 呼吸均正常;有效 (轻痛) :患者稍有下腹胀痛, 表情稍显现痛苦, 但血压、脉搏、呼吸均正常, 仍能配合手术;无效 (剧痛) :病人感觉明显腹痛、出汗伴有呻吟血压、呼吸、脉搏稍有变化, 有严重的不良反应, 很难或不能坚持手术。在研究结果中局麻镇痛有效包括局麻显效和局麻有效。

1.3.2 宫颈口松弛程度的评级

宫颈口若能顺利的通过6号或7号以上的扩宫器则判定为松弛;若从5号的扩宫器开始扩张宫颈则为判定问中等松弛;若需要4.5号及以下的扩宫器扩张宫颈则为小松弛。

1.4 血压、脉搏、呼吸的评价标准

血压判定标准以升高或降低1.50k Pa, 脉搏判定标准为增快或减慢10次/min;呼吸则以减慢或增快5次/min为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经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后, 两组进行镇痛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见表1。

3.2 两组宫颈口松弛程度的比较

两组宫颈口的松弛率相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3.3 两组血压、脉搏、呼吸的观察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压无明显差异, 统计学无意义P>0.05。观察组的90例受术者的脉搏, 呼吸变化波动很小, 对照组波动较大, 两组相对比, 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4 讨论

人工流产术是结束早孕的主要方法之一, 而麻醉状态下的孕妇可以明显减少在人工流产术中的不良反应, 并配合医生安全有效的完成手术。

本研究应用利多卡因进行人流手术, 发现利多卡因为酞胺型局麻药, 具有起效快、黏膜穿透性强、扩散性强且作用时间长等特点, 该药安全性大且刺激性较小, 局部血管扩张作用不明显[2]。通过研究可见在人工流产中使用利多卡因可降低人流综合症的发生率, 大大缓解了终止妊娠妇女的疼痛,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人工流产手术。

摘要:随机选择终止妊娠的180位妇女,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利多卡因局麻后进行人工流产术,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手术。术后观察疼痛、宫颈口松弛程度、血压、脉搏、呼吸等方面的情况, 对比镇痛效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疼痛程度明显降低, 利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麻的效果明显。利多卡因对于人工流产有明显镇痛效果, 且简单易行, 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 所以值得推广。

关键词: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人工流产

参考文献

[1]林献忠, 毕好生.疼痛、镇痛与免疫[J].国外医学 (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 2003, 24 (2) :75-79.

篇9:利多卡因说明书

人工流产术、绝经后取出宫内节育器术,是我站妇科门诊比较多的手术。但是手术过程中,对某些放置IUD及取出IUD、人工流产的受术者,需要行宫颈扩张术。由于子宫底与子宫体主要由平滑肌组成,而子宫颈主要由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纤维组成。两者均无扩约能力。加之子宫下段与子宫颈内口感觉神经末梢丰富。所以在行子宫颈扩张时,被动扩张及牵拉会造成迷走神经兴奋而产生一系列症状。扩宫时产生剧烈持续性疼痛,可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眩晕、恶心、呕吐等严重的迷走神经兴奋症状。即常见术时心脑综合症。由此,使部分准备受术者产生恐惧,有较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近年来国内国外同行为了减少计划生育门诊手术中对宫颈刺激,降低术时心脑综合症的发生,减少受术者痛苦,共同探讨研究作不懈努力。方法比较多,如蛛网膜下腔阻滞法,术前给冬眠合剂,肛门放置宫术安栓,口服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等,但各有利弊。

我站从2003年3月起至2012年3月间,用小剂量利多卡因做宫颈及宫腔表面麻醉,结合电动负压进行人工流产术400例;用小剂量利多卡因做宫颈麻醉,绝经后取环术36例。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人流受术者及绝经后妇女要求取环者均选自本站门诊。人流受术者用药组及对照组各选400例。两组选初孕妇均为128例,经孕妇为272例; 绝经后要求取环者36例,经X光透视或盆腔B超证实避孕环的形状及位置,并排除各种急性妇科炎症及禁忌症。对照组30例,术前未用任何药物,绝经后时间与试验组基本一致。

1.2 方法

1.2.1 人流受术者两组均采用电动吸引术,吸宫负压定为6—8周者350—400mmHg(47—53Kpa),9—10周者400—500mmHg(53—67Kpa)。受术者均扩宫口不超过8.5号,吸刮头选用7—8号。人流术用药组经消毒暴露宫颈后,用消毒好的去掉针头的头皮针塑胶管,沿宫颈口缓慢插入宫腔,深度根据孕周选用6—10cm,然后将2%利多卡因3—4ml,缓慢注入宫腔内,拔去塑胶管;用5ml注射器抽吸2%利多卡因2ml,于宮颈3点、9点位置距宫颈外缘约0.5cm处穿刺,深度0.5—1.0cm,抽无回血后推注各1ml,30秒后开始行扩宫术及吸宫术。对照组按常规操作。

1.2.2 绝经后取环受术者用药组暴露宫颈消毒后用5ml注射器抽吸2%利多卡因2ml于宫颈3点、9点位置距宫颈外缘约0.5cm处穿刺,深度0.5—1cm,抽无回血后推注各1ml,30秒后行取环术。对照组按常规操作。.

2 结果

2.1 用药组400例中360例扩宫术吸宫术无痛。对照组400例中扩宫术吸宫术无痛仅50例。用药组中初孕妇128例,无痛116例,经孕妇272例,无痛245例。二者无显著差异。 对照组中初孕128例,无痛仅16例,经孕妇272例,无痛仅34例。二者无显著差异。说明,无痛性人工流产术与初孕、经孕无关,是药物作用的结果。

2.2用药组孕6—8周者240例,无痛216例,占90%;对照组孕6—8周者240例,无痛仅30例,占12.5%,二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用药组孕9—12周者160例,无痛者144例,占90%。对照组孕9—12月者160例,无痛仅20例,占12.5%,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说明无痛性人工流产术与孕周无关,是药物作用的结果。

2.3绝经后妇女要求取环者。用药组36例中,有33例宫颈松弛一次性通过5号扩宫棒,为92%,无痛34例,为94.4%。对照组按常规操作30例中有2例能一次性通过5号扩宫棒,为6.7%,无痛3例,为10%。说明无痛性取环术与绝经时间无关,是药物作用的结果。

3 讨论 (1)碳酸利多卡因为全能麻醉药,起效快,作用强而持久且穿透力强,对组织无刺激性;(2)使支配子宫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和感觉神经纤维麻醉,阻断了扩宫术及吸宫术中的较强刺激。除产生无痛效果外尚可控制吸宫术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引起的术时心脑综合症的发生。从而减少受术者的痛苦;(3)绝经后妇女宫颈萎缩致宫口较紧,子宫萎缩致大多数避孕环嵌顿,是引起取环者痛苦的两个原因。碳酸利多卡因宫颈注射能有效松弛宫颈及阻滞麻醉阻碍神经冲动传导,而使受术者痛觉消失或减轻。

篇10:利多卡因说明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3月至2010年4月我院收治需择期手术的60例患者, 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评估分级均为Ⅰ~Ⅱ级。男38例, 女22例;年龄18~60岁;体重50~60kg;双上肢骨折42例 (70.0%) , 伤后瘢痕挛缩18例 (30.0%) 。术前检查均无严重呼吸循环系统、肝肾疾病, 既往无麻醉药过敏史。按选择麻醉药的不同分为A组、B组和C组, 各20例。A组采用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 B组采用1%利多卡因, C组采用0.25%布比卡因。

1.2 麻醉方法

术前3 0分钟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 g和苯巴比妥钠0.1g, 患者入室后常规监测血压 (BP) 、心电图 (ECG) 、脉搏氧饱和度 (SPO2) 和呼吸频率 (P) , 建立静脉通路。麻醉方式:肌间沟臂丛麻醉, 以前、中斜角肌间隙内略偏中斜角肌侧, 肩胛舌骨肌上缘定为穿刺点, 常规消毒, 以7号穿刺针与皮肤垂直刺入后略斜向内侧缓慢进针, 询问患者有异感回抽无血液、脑脊液后, 缓慢注入备好的局麻药30ml。注药后15分钟单次静脉注射芬太尼0.1mg。1.3观察指标注药后3、4、5、6、7、8、9、1 0、1 5、20、30分钟时, 分别对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进行评估, 计算感觉阻滞平均起效时间和平均消退时间、运动阻滞平均起效时间和平均持续时间;记录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感觉阻滞平均起效时间:A组5min, B组3min, C组6 m i n;感觉阻滞平均消退时间:A组3 0 0 m in, B组240min, C组320min。运动阻滞平均起效时间:A组8min, B组5 m in, C组1 0 m i n;运动阻滞平均持续时间:A组2 50 m in, B组2 0 0m in, C组2 7 0m in。A组和C组上述观察指标均接近, 明显长于B组。不良反应:B组出现头昏、耳鸣2例 (10.0%) , 经鼻道给氧10分钟好转, 抽搐1例 (5.0%) 经面罩加压吸氧静注咪哒唑仑3mg后好转;C组出现头昏、耳鸣2例 (10.0%) , 经鼻道给氧10分钟好转。

3 讨论

甲磺酸罗哌卡因作用时间长, 麻醉效果良好, 甲磺酸是有机盐药物的常用化合物, 与罗哌卡因结合性质稳定, 结构牢固。0.4 4 7%甲磺酸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与0.2 5%布比卡因的等摩尔浓度相当[1]。本文结果显示, 0.4 4 7%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2 5%布比卡因麻醉阻滞时间相当, 且两者作用时间明显长于1%利多卡因, 与文献报道[2]结果一致。实施麻醉的过程中, B组有2例出现头昏、耳鸣的轻度神经中毒症状, 可能与布比卡因无血管收缩作用和扩散较慢有关;C组有2例也出现头昏、耳鸣轻中度神经中毒症状, 还有1例出现抽搐, 考虑可能与利多卡因扩散速度较快有关。

参考文献

[1]曾凯, 林献忠, 高友光, 等.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6, 22 (12) :945-946.

篇11:利多卡因说明书

【关键词】 留置导尿;利多卡因和碘伏;擦洗尿道口;舒适度

【中图分类号】R472.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100-01

留置导尿是一项临床基本诊疗护理技术,常用于尿潴留、尿失禁患者。病情严重的患者由于自身意识障碍以及镇痛镇静药物应用,会有小便失禁的表现,也是引发骶尾部压疮、会阴浸渍的主要原因之一。留置导尿不但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的不适感,也会提高治疗成本与医疗风险,无形中加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为了提高尿管留置期间患者的舒适度,我院采用碘伏联合利多卡因擦洗尿道口,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内一科住院的80例留置导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43~75岁,平均(60.42±6.35),病程1~20d;脑出血14例,脑梗死20例,糖尿病4例,其他2例。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46~72岁,平均(61.36±8.41),病程1~20d;脑出血12例,脑梗死20例,糖尿病3例,尿潴留2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入院时间、病程及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神志清楚或轻度嗜睡;②均采取我院购买的江苏省华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双腔气囊导尿管。排除标准: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智能障碍患者。

1.3 方法

1.3.1 碘伏利多卡因混合液配置方法 用0.5%碘伏溶液加入等量的2%盐酸利多卡因溶液,混合成为含碘伏0.25%、含盐酸利多卡因1%的混合溶液。每次应用剂量为100ml,并在完成配药后严格标记责任人、时间、日期及有效期等内容。

1.3.2 擦洗尿道口的方法 男性患者首先将包皮翻开完全显露冠状沟,再应用棉球由内至外的开展螺旋式擦洗,单次棉球应用数量为3~4个。女性患者首先将小阴唇分开,再分别对尿道口、近侧小阴唇、对侧小阴唇以及尿道口开展擦洗,单次使用棉球4个,每日2次。两组均按上述方法擦洗。对照组使用0.5%碘伏擦洗。观察组用碘伏利多卡因混合液擦洗。

1.3.3 留置导尿护理常规及注意事项 ①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留置导尿目的和护理方法,使其认识到预防泌尿道尿路感染的重要性。②用物必须严格灭菌,并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尿路感染。③为女病人导尿时,如导尿管误入阴道,应更换导尿管重新插入。④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应放置妥当,避免受压,扭曲,堵塞等造成引流不畅。⑤防止逆行感染,集尿袋及时倾倒,集尿袋应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尿液返流,并且每2周更换尿管一次。⑥鼓励病人多喝水,并协助更换卧位。⑦训练膀胱反射功能:拔管前采用间歇性引流夹管方式,使膀胱定时充盈排空,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⑧病人离床活动时,导尿管及集尿袋应妥善安置[1]。

1.4 评价方法 擦洗尿道口一周后评价患者的舒适度、尿路感染发生的例数和发生率。舒适度评定[2]:舒适度主要表现为膀胱刺激症,采用五点口述分级评分法(VR5)进行评价。Ⅰ度:轻微的疼痛(患者有异物感,可被轻易忽视);Ⅱ度:引起不适感的疼痛(患者有便意感,可被忽视);Ⅲ度:具有窘迫感的疼痛(患者尿急,无法忽视);Ⅳ度:严重的疼痛(有疼痛,干扰注意力);Ⅴ度:剧烈的疼痛(疼痛剧烈,烦躁,心率加快)。Ⅲ度以上(含Ⅲ度)为具有疼痛感。尿路感染每高倍镜视野白细胞10个以上为尿路感染。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舒适度、疼痛感与尿路感染发生机率比较情况详见表1。

3 讨论

尿失禁、尿潴留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留置导尿在神经内科中被广泛应用,导尿为外界应激源,其尿道口附近分布大量的神经,使得其敏感程度较高,即便在操作过程中多加防范也会使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机械性刺激,严重者还会发生尿道口粘膜损伤情况。目前我国多应用硅化乳胶导尿管[3],该种材料在传统天然乳胶导尿管的外层增加了硅橡胶。而涂层硅橡胶容易脱落,对尿道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如果尿管停留在尿道内时间稍长,天然乳胶中添加的助剂从内部表面转移,刺激尿道黏膜,会引起种种疼痛与不适感。应用导尿管后经常会由于局部严重疼痛而致使旁观痉挛,最终会导致膀胱出血等并发症,并应用止痛药往往无法见效。碘伏有杀灭细菌、预防感染的作用,盐酸利多卡因有减轻疼痛的作用,因此,采用碘伏联合利多卡因擦洗尿道口,能明显减轻留置导尿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并且未出现一例患者因尿道口疼痛致膀胱痉挛、出血的情况。

综上所述,采用碘伏联合利多卡因擦洗尿道口,能明显减轻留置导尿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概念,预防患者因尿道口疼痛导致膀胱痉挛、出血的发生。同时,碘伏联合利多卡因有利于预防尿路感染,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且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陈维英.基础护理学[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43.

[2]汤国娇,魏清风,何路,等.术前留置双腔导尿管囊腔内最佳注水量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8):678-680.

[3]李非,马艳彬,迟戈.欧美导尿管产品监管技术要求的比较研究及对策[J].中国药事,2011,25(2):190-194.

(收稿日期:2014.07.04)

【摘 要】 目的:探讨碘伏联合利多卡因擦洗尿道口对留置导尿患者舒适性的影响。方法:将留置导尿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碘伏联合利多卡因擦洗尿道口,对照组采用碘伏擦洗尿道口,比较两组留置导尿患者舒适度的情况。结果:两组比较舒适度、疼痛感与尿路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伏联合利多卡因擦洗尿道口减轻留置导尿患者疼痛,缓解膀胱痉挛,从而提高了留置导尿患者的舒适度。

【关键词】 留置导尿;利多卡因和碘伏;擦洗尿道口;舒适度

【中图分类号】R472.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100-01

留置导尿是一项临床基本诊疗护理技术,常用于尿潴留、尿失禁患者。病情严重的患者由于自身意识障碍以及镇痛镇静药物应用,会有小便失禁的表现,也是引发骶尾部压疮、会阴浸渍的主要原因之一。留置导尿不但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的不适感,也会提高治疗成本与医疗风险,无形中加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为了提高尿管留置期间患者的舒适度,我院采用碘伏联合利多卡因擦洗尿道口,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内一科住院的80例留置导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43~75岁,平均(60.42±6.35),病程1~20d;脑出血14例,脑梗死20例,糖尿病4例,其他2例。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46~72岁,平均(61.36±8.41),病程1~20d;脑出血12例,脑梗死20例,糖尿病3例,尿潴留2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入院时间、病程及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神志清楚或轻度嗜睡;②均采取我院购买的江苏省华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双腔气囊导尿管。排除标准: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智能障碍患者。

1.3 方法

1.3.1 碘伏利多卡因混合液配置方法 用0.5%碘伏溶液加入等量的2%盐酸利多卡因溶液,混合成为含碘伏0.25%、含盐酸利多卡因1%的混合溶液。每次应用剂量为100ml,并在完成配药后严格标记责任人、时间、日期及有效期等内容。

1.3.2 擦洗尿道口的方法 男性患者首先将包皮翻开完全显露冠状沟,再应用棉球由内至外的开展螺旋式擦洗,单次棉球应用数量为3~4个。女性患者首先将小阴唇分开,再分别对尿道口、近侧小阴唇、对侧小阴唇以及尿道口开展擦洗,单次使用棉球4个,每日2次。两组均按上述方法擦洗。对照组使用0.5%碘伏擦洗。观察组用碘伏利多卡因混合液擦洗。

1.3.3 留置导尿护理常规及注意事项 ①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留置导尿目的和护理方法,使其认识到预防泌尿道尿路感染的重要性。②用物必须严格灭菌,并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尿路感染。③为女病人导尿时,如导尿管误入阴道,应更换导尿管重新插入。④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应放置妥当,避免受压,扭曲,堵塞等造成引流不畅。⑤防止逆行感染,集尿袋及时倾倒,集尿袋应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尿液返流,并且每2周更换尿管一次。⑥鼓励病人多喝水,并协助更换卧位。⑦训练膀胱反射功能:拔管前采用间歇性引流夹管方式,使膀胱定时充盈排空,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⑧病人离床活动时,导尿管及集尿袋应妥善安置[1]。

1.4 评价方法 擦洗尿道口一周后评价患者的舒适度、尿路感染发生的例数和发生率。舒适度评定[2]:舒适度主要表现为膀胱刺激症,采用五点口述分级评分法(VR5)进行评价。Ⅰ度:轻微的疼痛(患者有异物感,可被轻易忽视);Ⅱ度:引起不适感的疼痛(患者有便意感,可被忽视);Ⅲ度:具有窘迫感的疼痛(患者尿急,无法忽视);Ⅳ度:严重的疼痛(有疼痛,干扰注意力);Ⅴ度:剧烈的疼痛(疼痛剧烈,烦躁,心率加快)。Ⅲ度以上(含Ⅲ度)为具有疼痛感。尿路感染每高倍镜视野白细胞10个以上为尿路感染。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舒适度、疼痛感与尿路感染发生机率比较情况详见表1。

3 讨论

尿失禁、尿潴留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留置导尿在神经内科中被广泛应用,导尿为外界应激源,其尿道口附近分布大量的神经,使得其敏感程度较高,即便在操作过程中多加防范也会使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机械性刺激,严重者还会发生尿道口粘膜损伤情况。目前我国多应用硅化乳胶导尿管[3],该种材料在传统天然乳胶导尿管的外层增加了硅橡胶。而涂层硅橡胶容易脱落,对尿道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如果尿管停留在尿道内时间稍长,天然乳胶中添加的助剂从内部表面转移,刺激尿道黏膜,会引起种种疼痛与不适感。应用导尿管后经常会由于局部严重疼痛而致使旁观痉挛,最终会导致膀胱出血等并发症,并应用止痛药往往无法见效。碘伏有杀灭细菌、预防感染的作用,盐酸利多卡因有减轻疼痛的作用,因此,采用碘伏联合利多卡因擦洗尿道口,能明显减轻留置导尿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并且未出现一例患者因尿道口疼痛致膀胱痉挛、出血的情况。

综上所述,采用碘伏联合利多卡因擦洗尿道口,能明显减轻留置导尿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概念,预防患者因尿道口疼痛导致膀胱痉挛、出血的发生。同时,碘伏联合利多卡因有利于预防尿路感染,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且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陈维英.基础护理学[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43.

[2]汤国娇,魏清风,何路,等.术前留置双腔导尿管囊腔内最佳注水量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8):678-680.

[3]李非,马艳彬,迟戈.欧美导尿管产品监管技术要求的比较研究及对策[J].中国药事,2011,25(2):190-194.

(收稿日期:2014.07.04)

【摘 要】 目的:探讨碘伏联合利多卡因擦洗尿道口对留置导尿患者舒适性的影响。方法:将留置导尿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碘伏联合利多卡因擦洗尿道口,对照组采用碘伏擦洗尿道口,比较两组留置导尿患者舒适度的情况。结果:两组比较舒适度、疼痛感与尿路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伏联合利多卡因擦洗尿道口减轻留置导尿患者疼痛,缓解膀胱痉挛,从而提高了留置导尿患者的舒适度。

【关键词】 留置导尿;利多卡因和碘伏;擦洗尿道口;舒适度

【中图分类号】R472.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100-01

留置导尿是一项临床基本诊疗护理技术,常用于尿潴留、尿失禁患者。病情严重的患者由于自身意识障碍以及镇痛镇静药物应用,会有小便失禁的表现,也是引发骶尾部压疮、会阴浸渍的主要原因之一。留置导尿不但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的不适感,也会提高治疗成本与医疗风险,无形中加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为了提高尿管留置期间患者的舒适度,我院采用碘伏联合利多卡因擦洗尿道口,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内一科住院的80例留置导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43~75岁,平均(60.42±6.35),病程1~20d;脑出血14例,脑梗死20例,糖尿病4例,其他2例。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46~72岁,平均(61.36±8.41),病程1~20d;脑出血12例,脑梗死20例,糖尿病3例,尿潴留2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入院时间、病程及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神志清楚或轻度嗜睡;②均采取我院购买的江苏省华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双腔气囊导尿管。排除标准: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智能障碍患者。

1.3 方法

1.3.1 碘伏利多卡因混合液配置方法 用0.5%碘伏溶液加入等量的2%盐酸利多卡因溶液,混合成为含碘伏0.25%、含盐酸利多卡因1%的混合溶液。每次应用剂量为100ml,并在完成配药后严格标记责任人、时间、日期及有效期等内容。

1.3.2 擦洗尿道口的方法 男性患者首先将包皮翻开完全显露冠状沟,再应用棉球由内至外的开展螺旋式擦洗,单次棉球应用数量为3~4个。女性患者首先将小阴唇分开,再分别对尿道口、近侧小阴唇、对侧小阴唇以及尿道口开展擦洗,单次使用棉球4个,每日2次。两组均按上述方法擦洗。对照组使用0.5%碘伏擦洗。观察组用碘伏利多卡因混合液擦洗。

1.3.3 留置导尿护理常规及注意事项 ①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留置导尿目的和护理方法,使其认识到预防泌尿道尿路感染的重要性。②用物必须严格灭菌,并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尿路感染。③为女病人导尿时,如导尿管误入阴道,应更换导尿管重新插入。④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应放置妥当,避免受压,扭曲,堵塞等造成引流不畅。⑤防止逆行感染,集尿袋及时倾倒,集尿袋应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尿液返流,并且每2周更换尿管一次。⑥鼓励病人多喝水,并协助更换卧位。⑦训练膀胱反射功能:拔管前采用间歇性引流夹管方式,使膀胱定时充盈排空,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⑧病人离床活动时,导尿管及集尿袋应妥善安置[1]。

1.4 评价方法 擦洗尿道口一周后评价患者的舒适度、尿路感染发生的例数和发生率。舒适度评定[2]:舒适度主要表现为膀胱刺激症,采用五点口述分级评分法(VR5)进行评价。Ⅰ度:轻微的疼痛(患者有异物感,可被轻易忽视);Ⅱ度:引起不适感的疼痛(患者有便意感,可被忽视);Ⅲ度:具有窘迫感的疼痛(患者尿急,无法忽视);Ⅳ度:严重的疼痛(有疼痛,干扰注意力);Ⅴ度:剧烈的疼痛(疼痛剧烈,烦躁,心率加快)。Ⅲ度以上(含Ⅲ度)为具有疼痛感。尿路感染每高倍镜视野白细胞10个以上为尿路感染。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舒适度、疼痛感与尿路感染发生机率比较情况详见表1。

3 讨论

尿失禁、尿潴留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留置导尿在神经内科中被广泛应用,导尿为外界应激源,其尿道口附近分布大量的神经,使得其敏感程度较高,即便在操作过程中多加防范也会使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机械性刺激,严重者还会发生尿道口粘膜损伤情况。目前我国多应用硅化乳胶导尿管[3],该种材料在传统天然乳胶导尿管的外层增加了硅橡胶。而涂层硅橡胶容易脱落,对尿道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如果尿管停留在尿道内时间稍长,天然乳胶中添加的助剂从内部表面转移,刺激尿道黏膜,会引起种种疼痛与不适感。应用导尿管后经常会由于局部严重疼痛而致使旁观痉挛,最终会导致膀胱出血等并发症,并应用止痛药往往无法见效。碘伏有杀灭细菌、预防感染的作用,盐酸利多卡因有减轻疼痛的作用,因此,采用碘伏联合利多卡因擦洗尿道口,能明显减轻留置导尿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并且未出现一例患者因尿道口疼痛致膀胱痉挛、出血的情况。

综上所述,采用碘伏联合利多卡因擦洗尿道口,能明显减轻留置导尿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概念,预防患者因尿道口疼痛导致膀胱痉挛、出血的发生。同时,碘伏联合利多卡因有利于预防尿路感染,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且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陈维英.基础护理学[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43.

[2]汤国娇,魏清风,何路,等.术前留置双腔导尿管囊腔内最佳注水量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8):678-680.

[3]李非,马艳彬,迟戈.欧美导尿管产品监管技术要求的比较研究及对策[J].中国药事,2011,25(2):190-194.

上一篇:教育儿童讲礼貌的故事下一篇:滑翔伞安全注意事项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