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财产处置

2024-05-03

破产财产处置(通用9篇)

篇1:破产财产处置

如何界定破产企业的破产财产范围

破产法律制度以公平清偿债权为宗旨,债务人(破产企业)的哪些财产可用于清偿分配,直接关系到破产债权人的利益。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界定破产企业的财产范围,对于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将就破产财产的概念、法律特征、现行法律法规对破产财产的规定以及有关破产财产的特殊问题进行阐述、探讨

一、破产财产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

破产财产是指在破产程序中,由破产管理人管理处分的、用于破产清偿分配的、破产企业享有或经营管理的财产及财产权利。它具有下列法律特征:1.破产财产是破产企业享有或经营管理的财产及财产权利。首先,破产财产是一种广义的财产,既包括有形财产,也包括无形财产,还包括财产权利。而人身权因与权利主体人身不可分离,没有直接的财产内容,故不属破产财产,如名称权、名誉权等。其次,破产财产由破产人享有或经营管理,不属破产人享有或经营管理的财产,不应作为破产财产,而应由权利人取回。如他人的定作物、寄存物、寄售物、借用物等。2.破产财产是用于破产清算分配的财产及财产权利。这一特征包含以下内容:第一,法律设定破产财产的首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和保护破产债权人的公平受偿权,这一目的决定了破产财产的特殊用途,即必须用于破产分配。第二,破产财产并不等于破产人享有或经营管理的一切财产。按照法律规定,破产人享有或经营管理的某些财产可不用于破产分配,如破产人的担保物。因此,只有用于破产分配的破产人的财产才是破产财产,而依法不用于破产分配的破产人的财产不属破产财产。第三,破产财产是可以实现的财产,无法实现的财产不应当作为破产财产清偿分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贯彻〈破产法〉意见》)第六十五条规定,确实无法收回的破产企业的财产,不列为破产财产进行分配。3.破产财产由破产管理人管理和处分。我国法律称破产管理人为清算组。破产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法院应当自宣告企业破产之日起15日内成立清算组,接管破产企业;清算组负责破产财产的保管、清理、估价、处理和分配。按此规定,行使破产财产管理处分权的主体既不是破产人,也不是破产债权人,而是清算组;清算组独立于破产债权人和破产人,只对法院负责;清算组行使管理处分权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全体破产债权人的利益。由破产管理人行使破产财产的管理处分权,是为了保证破产清算的公正性。4.破产财产具有动态性。这种动态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在时间上,破产财产并不局限于破产宣告时债务人的财产,也包括破产宣告前一定时间内被债务人违法处置的财产,还包括破产宣告后至破产程序终结前取得的财产,甚至包括程序终结后追加分配期内发现并追回的财产。在财产数额上,破产财产并不局限于破产宣告时的财产总额,在破产清算期间,其数额可能因某些原因而变化,如清理破产人因应收账款所产生的数额变化。在形态上,破产财产也并非静止不变,随着破产清算工作的进行,其表现形态可能相互转换,如破产人所持股权被有偿转让成货币,则破产财产即以财产权利转变为有形财产。

二、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破产财产的具体规定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破产财产的具体规定,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第二十八条、第三十五条规定外,最高人民法院《贯彻〈破产法〉意见》第六十条、第六十五条和《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破产规定》)的第六十四条至条七十条也进行了详细规定。通过对上述规定的归纳,破产财产的范围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宣告破产时破产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财产

破产宣告时破产企业享有所有权以及国有企业被授予经营管理权的财产,均属于破产财产。这些财产大体包括四类:(1)有形财产,如厂房、机器设备、运输工具、原材料、产成品和办公用品等;(2)无形财产,如土地使用权、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专有技术、特许权等;(3)货币和有价证券;(4)投资权益,如破产企业在其他公司中享有股权。

(二)破产企业在破产宣告后至破产程序终结前取得的财产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第二十四条和第二十六条的规定,破产企业的清算组可以进行必要的民事活动,并有权决定继续履行破产企业未履行的合同,通过清算组的行为所取得的财产本身属法人资本增值的结果,构成法人财产的组成部分,这类财产属于破产财产。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因破产企业的债务人的清偿和财产持有人的交还而取得的财产。这部分财产在取得以前仅仅是破产企业的帐面财产,不具有可分配性,经清偿或交还后,成为可分配的现实财产。因此,从可分配财产的角度讲,由这些原因取得的财产可以视作破产财产的新增加部分。(2)因未履行合同的继续履行而取得的财产。由于这种合同是双务合同,破产财产在接受给付时有相应的对待给付,而且这种对待给付一般是等价性质的。因而,这部分新取得的财产不是价值形态上的财产增加,而是实物形态上的财产增加。从实物形态的角度讲,这可以视作破产宣告后破产财产的收入。(3)由破产企业享有的投资权益所产生的收益,如公司股份的年终分红,在合资企业中的获得的利润分配。(4)破产财产所生的孳息,如房租、银行利息。(5)清算期间继续营业的收益,应注意的是破产宣告后,破产企业在有利于破产债权人利益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必要的营业,由此增加的营业所得就应归入破产财产。(6)基于其他合法原因而取得的财产,如因他人侵犯破产企业的专利权而获得的赔偿。

(三)应当由破产企业行使的其他财产权利

应当由破产企业行使的其他财产权利主要有以下几项:(1)应当由破产企业行使的物权,除上述已涉及到的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等外,还有矿业权、占有权、抵押权和留置权等。(2)应当由破产企业行使的合同债权,如对销售客户拖欠的货款以及因其违约行为所产生的违约金、赔偿金的请求权。(3)应当由破产企业行使的票据权利,如破产企业作为票据持票人所享有的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4)应当由破产企业行使的股东权。股东权是一种复合权利,主要包括收益权和表决权。(5)破产企业享有的知识产权。(6)破产企业的开办人注册资金投入不足的,应当由开办人予以补足,补足部分属于破产财产。(7)因错误执行破产企业,执行回转后的财产应列入破产财产。(8)破产企业依法取得代位求偿权的,依该代位求偿权享有的债权应列入破产财产。(9)破产企业在被宣告破产时未到期的债权视为已到期的债权,并列入破产财产,但应当扣除未到期的利息。(10)权利人放弃优先受偿权的抵押物、留置物和出质物或优先偿付被担保债权剩余的抵押物、留置物和出质物,这些财产也应并入破产财产。

三、关于破产财产的几个特殊问题

在实施破产法的司法实践中,破产财产范围的确定常常涉及到一些特殊问财产或者财产处分行为,还应当结合有关的法律或政策进行具体分析。

(一)关于破产企业以无偿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是否是破产财产问题

破产企业的土地使用权取得的途径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即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取得一定年限的土地使用

权;第二,以转让方式取得的,即通过买卖、交换、赠与等其他合法方式取得;第三,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即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无偿取得土地使用权的。

实践中对以出让和转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应作为破产财产是没有争议的,但对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应否作为破产财产却存在严重的分歧。一种观点认为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不能作为破产财产,但纳入国家兼并破产计划的国有企业,其依法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应依据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办理。理由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四十七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破产企业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应否列入破产财产等问题的批复》第一条的规定,并认为如果将划拨土地使用权归入破产财产范围内用于清偿债务,不仅不符合现行的有关土地法律法规规定,而且势必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另一种观点认为,破产企业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也是依法履行一定手续后合法取得的,应列入破产财产。其理由分别是: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已逐步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土地使用权流通限制有所松动;第二,对债权人有失公平,原国有企业划拨的土地使用权是作为企业财产的组成部分,甚至还有许多企业把划拨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作为其注册资金的一部分,如果收回土地使用权,就等于抽逃注册资金,这样,不仅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四十八条和其他有关企业法人注册资金的法律规定,而且也损害了其他债权人的利益。

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观点虽然各有一定的道理,但都有所偏颇,从当前破产案件的具体操作上讲,对划拨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应当采取灵活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凡列入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计划的国有工业企业破产,适用国务院《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破产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国发(1994)59号文件)等政策,破产企业的土地使用权应纳入破产财产。国发(1994)59号文件第二条规定:“企业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应当以拍卖或者招标方式为主依法转让,转让所得首先用于破产企业职工安置;安置破产企业职工后有剩余的,剩余部分与其他破产财产统一列入破产分配方案”。其次,对依法必须由国家收回的土地使用权也不应一律无偿收回,还应具体情况具体处理:划拨取得土地使用权已作为破产企业注册资金的,政府就应将收回土地使用权而减少的注册资金部分给予补足,补足的注册资金部分应列入破产财产;对于破产企业取得划拨土地使用权时已经支付了安置补偿费等征地费用的,政府应给破产企业相应的补偿,这些补偿就应列入破产财产。第三,破产企业虽然无偿取得划拨土地使用权,但根据城市规划国家无须立即收回的,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应允许破产企业在补交一定比例土地出让金后,将划拨土地使用权列入破产财产并用于清偿债务。

(二)关于破产企业对外投资的财产是否应列入破产财产问题

企业对外投资(如联营、入股、建立独资企业等)在资产构成上体现为企业的长期投资,是企业总资产的一部分,因此在企业破产时,这些投资也应进行清算并列入破产财产,具体操作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属于破产企业独资设立的企业,如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应对该分支企业的财产以及债权、债务编制成册,列入破产财产,一并进行破产;如取得法人资格的,应把破产企业对其享有的投资权益进行变价转让,转让所得则应纳入破产财产。第二,破产企业在其他公司的投资或联营的投资,应在明确企业资产状况的基础上将投资的数额、所占比例列入破产财产。第三,破产企业以股票或其他有价证券方式拥有的股权,以有价证券形式计入破产财产。

(三)关于破产企业的融资租赁物是否应列入破产财产问题

融资租赁是指由出租人融通资金,供货人提供设备(即租赁物),承租人支付租金,具有融资、融物双重职能的租赁交易。笔者认为,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在租赁期间,出租人享有租赁物的所有权,承租人破产的,租赁物不属于破产财产;承租人在租赁期间届满后破产的,租赁物的归属按照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来确定:若租赁双方约定租赁物在租赁期间届满后归承租人所有的,则租赁物属于破产财产。若租赁双方对租赁物的归属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且无法定的权属变更事由的,则租赁物的所有权仍归出租人,该租赁物不属于破产财产。

(四)关于无法收回的破产企业的财产可否列入破产财产问题

在清理破产企业的债权中,破产企业的下列债权可不列为破产财产:(1)已超过诉讼时效的;(2)债务人已歇业且无财产可供清偿债务的;(3)债务人下落不明的;(4)追偿费用将超过债权数额的;(5)符合会计法核账原则并经有关部门审批核销的;(6)其它原因导致债权确实无法收回的。

(五)关于如何界定有关执法机关对土地、房屋、车辆是否已执行完毕问题

根据《贯彻〈破产法〉意见》第十二条第(一)规定,以破产企业为债务人的其他经济纠纷案件,已审结但未执行的,应当中止执行,由债权人凭生效的法律文书向受理破产案件的人民法院申报债权。《破产规定》第六十八条规定:“债务人的财产被采取民事诉讼执行措施的,在受理破产案件后尚未执行的或者未执行完毕的剩余部分,在该企业被宣告破产后列入破产财产。因错误执行应当执行回转的财产,在执行回转后列入破产财产。”司法实践中,如何界定诸如土地、房屋、车辆等以过户为财产转移标准的财产是否执行完毕没有法定的标准,如何界定这些问题则涉及到这些财产是否应列入破产财产,还涉及到多方的利益,目前对此问题主要有三种划分界限观点,即:第一,裁定说,即以人民法院下达执行裁定为标准,只要下达了执行裁定,并送达案件当事人,即为执行完毕。第二,过户说,即以有关部门办完财产过户手续为标准,只要未办理过户手续则均视为未执行完毕,则这些财产均应认定为破产企业的财产。第三,送达协助执行机关说,即人民法院的执行裁定下达后并已送达到有关协助执行机关(如土地、房产、车辆管理部门)无论该部门是否已办理了相应手续则均认定已执行完毕。笔者认为,对诸如土地、房屋、车辆等以过户为财产转移标准的财产是否执行完毕的标准应当以办完财产过户手续为标准,因为这种观点,能够与有关产权转让的法律法规规定协调一致,不会因此引起法律混乱。

篇2:破产财产处置

破产财产分配方案由清算组拟定,经债权人会议审议通过后,由清算组执行。

破产财产在优先拨付破产费用后,按下列顺序清偿:

(1)破产企业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

(2)破产企业所欠税款。

(3)破产债权。

在实践中,还应注意下列问题:

(1)应明确破产企业所欠职工工资、劳动保险费用和破产企业所欠税款的数据和计算依据。对享受国家试点城市优惠政策的企业破产的,还应说明职工安置费的数额和计算依据。

(2)破产分配方案应明确在不同顺序上的财产请求权的详细情况,各项请求的权利人的姓名、名称、处所、请求权数额等。

(3)关于所欠职工工资的计算,实践中应为实际所欠职工的工资。清算组在计算这部分内容时,应注意针对工人工作期间实际情况按国家法定工资标准据实计算,对效益工资部分因亏损企业无效益可言,故不应入所欠工资的范围。对企业长期放假的职工,不能按工资表上的标准发放,而应按同一地区的生活费标准计算。

(4)所欠职工的劳动保险费用的截止时间应以人民法院裁定宣告破产之日为标准,此前欠缴的应列入破产分配之列。

(5)债务人所负非正式职工(含短期劳动工)的劳动报酬,债务人所负企业职工集资款,都在企业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顺序中清偿。但对职工集资的违法高息部分不予保护。

篇3:破产财产处置

一、合伙企业及合伙企业财产的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中的第二条对合伙企业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指出所谓的合伙企业就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 其中“普通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组成, 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有限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 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

《合伙企业法》规定合伙企业的财产应该包含合伙人的出资、以合伙企业名义取得的收益, 以及依法取得的其他财产。同时还规定了财产表现形式, 可以是货币、可以是实物、可以是知识产权、还可以是土地使用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 甚至也可以用劳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的第三十二条规定了合伙人投入的财产应该由合伙人统一管理和使用, 同时明确了因为合伙经营积累而取得的财产也应归合伙人共有。总之, 合伙企业的财产构成主要是包含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原始财产部分, 也就是说是全体合伙人的出资。第二部分是积累的财产, 也就是合伙人在合伙企业在存在的期间赢利所得,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赢利包含了合伙企业财产所产生的孳息。

二、合伙企业财产法律性质分析

合伙企业财产的法律性质其实就是指合伙企业财产的所有权到底如何归属的问题, 也就是想从法律的层面来界财产是属于合伙共有, 还是属于按份共有。在早起的时候因为合伙组织都非常小, 随意性和变动性非常大, 所以大多规定了按份共有的法律性质, 这个规定也是同早期的经济发展条件相适应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法律的完善, 对于合伙企业的财产归属又有了新的争议。具体来说立法应该对合伙企业的财区别对待, 然后从法律层面加以规定, 一般来说合伙财产应该是属于全体合伙人共有, 这里要排除合伙协议对出资有约定的情况, 但是如果合伙人没有对出资归属进行事先约定就应该推定合伙财产为全体合伙人共有。

三、合伙企业财产破产后的处置

(一) 处置前要合理界定合伙企业的破产财产范围。

对破产后的合伙企业财产的范围界定直接关系到相关债券人的利益及破产财产的合理处置, 所以非常重要。根据我国的《破产法》有关规定可以推定合伙企业财产应该是合伙企业的全部财产, 这里要包括破产申请后到破产程序终结前所得的所有财产。另外, 在界定合伙企业的破产财产范围的时候要弄清楚构成合伙企业破产财产的要件。首先必须是破产宣告时及破产宣告后到破产程序终结前归属于合伙企业的财产或者是财产性的权利, 其次必须是依法能够强执行的财产。

(二) 合伙企业财产破产后的处置。

因为根据有关立法可以推定合伙人对于合伙财产是共有的, 所以处置破产财产的时候所有合伙人是享有同等权利的, 这就说明单个合伙人是不允许独自对自己的财产份额进行处置的。另外, 虽然我国相继出台了新《企业破产法》和《合伙企业法》, 但仍然还是不能完全解决司法实践中的很多实际问题。这就需要立法机关进一步完善, 应该首先明确合伙企业也是独立的企业个体, 其次应充分借鉴国外成熟的有关合伙企业破产财产处置方面的规定。

摘要:当前为了能从制度层面帮助合伙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非常有必要对合伙企业财产的法律制度问题进行研究。另外, 合伙企业也会因为经营不善等原因导致需要依照《破产法》的规定和程序进行申请破产, 但是在合伙企业破产财产的认定司法实践方面仍然存在争议, 所以当前急需对合伙企业申请破产后的财产进行明确的法律定性, 以便能对其做出正确的处置。

关键词:合伙企业,合伙企业财产,法律性质,破产,处置

参考文献

【1】张琳, 论合伙企业的破产财产, 法制与社会, 2011/20

【2】李燕, 论文合伙企业财产的性质, 改革与战略, 2008/09

篇4:破产财产处置

关键词:个人破产;自由财产;个人财产;破产财产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6—0120—02

一、设立自由财产制度的重要意义

首先,自由财产制度有利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在破产清算后,保证破产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是自由财

产制度的首要目的。由于自然人破产制度规定了许多有利于破产人的制度,因此,在确立有自然人破产制度的国家,自然人破产的数量往往都是很高的,如果没有自由财产制度,大量的破产人在破产后即一无所有,而那些破产人,往往是家庭生活的顶梁柱,这样,一旦他的经济收入处于瘫痪状态,其所抚养的亲属也自然生活无着落,这些人必然流离失所、浪迹街头。且不说这样做对那些诚实而不幸的破产人太为不公,如果破产人在破产后两手空空,那么为了生存,相当一部分破产人就极有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这样一来,社会的稳定就必然会受到极大的挑战,甚至会造成大的社会动荡,社会为此投入的成本也会大幅度增加。同时,社会的动荡必然会给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造成负面影响,最终阻碍社会前进的脚步。因此,自由财产制度在个人破产中可以起到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其次,自由财产制度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致,是对人权的保障。人权是指在一个文明体中,每一个人应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即为人权,它是关于人的权利的概念,在人权系列中,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人权。没有生存权,人的其他一切权利就成了空中楼阁;没有发展权,人生存的价值也就荡然无存。自由财产制度,正是生存权和发展权在破产法中的具体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债务人被破产宣告后,所有的财产都概括地成为破产财产而被清算人所接收,如果没有自由财产制度,破产人及其所抚养亲属的生活就会立即陷入绝境,他们的生存权就要受到直接的威胁。在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的生存尊严的时代,人的生存权作为首要的人权,己为多个国际条约和各国宪法所保障,而宪法中的人权,显然比民法的债权更为重要也更需要优先保护。因此,给破产人留下一定的生活费用和生活用品就成为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

再次,自由财产制度提高了债务人主动提出破产的积极性。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或者停止支付到期债务时,在破产程序中,提起破产程序的债权人要和其他所有申报债权的债权人公平分享债务人的财产,并无任何额外利益可得,因此作为某一特定债权人来讲,他可能更希望采取单独的民事执行程序来实现其债权,所以,债权人对债务人提出破产的情形较为鲜见。

最后,自由财产制度有利于保护债务人和债权人的双重利益。对破产人来讲,自由财产制度不仅可以使其免于立即失去全部生活所需而无法生存,还往往为其东山再起提供了基础。自由财产制度本质上即是为体现保护债务人利益的理念而确立的。对债权人来说,给破产人保留必要的自由财产,以有助于其重新开始,这也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

二、自由财产制度的设定

自由财产制度与破产财产相对应,两者构成了破产人个人财产的全部。在设立自由财产制度之前,首先要界定个人财产、破产财产的范围。

1.个人财产。个人财产是指归破产人所有的,可以为破产人支配的积极财产。个人财产的构成要件包括:首先,该财产必是破产人所有的财产,包括破产者在破产时能够支配或者基于破产宣告之前已经存在的原因使其在将来可以支配的财产;既归破产者个人所有,也意味着其对该财产的权利可以对抗第三人。其次,上述财产必须是积极的、能够用于破产分配或者作为自由财产的财产,不包含消极财产——债务或者各种负担。个人财产也将自然人的人格以及身份利益排除在外。毋庸置疑,每个破产者都有或多或少的财产,但其种类和数量却因人而异,我国民事立法将属于个人所有的财产按通常方法归类为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两部分:前者有个人依法取得的工资、奖金、房屋、生活用品、文化用品等;后者有生产工具、生产原材料等,但笔者认为,在现实中个人财产可以作如下分类,更有利于破产程序的执行:根据财产存在的形式将财产分为实物财产以及权利财产,后者主要指破产者依法对他人可行使的请求权;根据受破产者对财产的支配程度可以分为:完全出于破产者自由支配之下的既得财产(如私人生活和生产资料)和不完全出于破产人控制之下的财产,就后一种个人财产而言,之所以是不在破产者完全控制之下,是因为请求权所附带的条件尚未成熟,如共有财产,只有在将属于破产者的部分分割出来时才获得充分支配权:又如投资定期收益或者其他按期给予的收益中未到期部分,只有到一定的期限到来时才能取得,再如未到期的债权等。上述各种分类共同构成了破产人财产的全部。

2.破产财产。破产财产是指自然人用于破产分配清算的财产。破产财产有两种立法体例:(1)采取固定主义。采取该种立法的破产财产是指截止到破产宣告时破产人所有的财产;(2)采取膨胀主义。采取该种立法的破产财产是指截止到破产终结时破产人所有的财产,两者的区别在于破产财产是计算至破产宣告之日还是终结之日。两者在适用上都有不足之处,都有自己的长处。固定主义的优点是膨胀主义的缺点,膨胀主义的缺点又是固定主义的不足[1]。固定主义原则有助于鼓励破产人诚实守信,可以让破产人尽快获得财产再创事业,也有助于在破产宣告后他人与破产人进行经济交往,此外可使破产程序简便、节省费用。膨胀主义对破产债权人可以提供较为充分的保护,尽可能地实现其债权,但不利于债务人的重生,另外破产程序也较为复杂。

我国《企业破产法》采用的是膨胀主义的立法体例。如该法第30条规定,破产申请受理时属于债务人的全部财产,以及破产申请受理后至破产程序终结前债务人取得的财产,为债务人财产。这一规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从目前世界各国的立法趋势上看,有由膨胀主义向固定主义转化的倾向。因而笔者认为,为切实保障自然人的权益,我国个人破产立法应顺应国际立法趋势,考虑采取固定主义立法模式,以公平保护各方当事人利益。

3.自由财产。自由财产,是指破产宣告后不依破产程序分配,仍保留为自由财产破产人所有,并由其独立管理处分的财产。换言之,就是破产人的个人财产去除用于分配的破产财产的剩余部分。设立自由财产制度有两个主要的目的:一是要保障破产人及其所供养家属在一定时期内的基本生活需要;二是能够维持破产人继续生产经营的基本手段和条件。

世界上个人破产立法完备的国家均对自由财产的范围作了相关规定,自由财产的立法体例包括列举主义与概括主义两种,比如英国法律规定破产人可保留的财产有:(1)破产人的业务工具及其本人、妻子儿女所必需的服饰及床上用品。但此项财产以不超过 250 英镑为限。(2)破产人因受人身伤害或个人感情骚扰由请求权而获得的财产。(3)破产人经营收益外的维持破产人及其家属生活所必需的财产。(4)破产人从教师基金中应得的收益。(5)牧师破产时,主教允许其保留的薪金[2]。

4.我国关于自由财产的规定。笔者认为,我国个人破产立法时也需要充分考虑破产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及家庭成员的生活来源,并由法院依法确定哪些财产属于破产财产,哪些是用于破产人及其家庭的生计的豁免财产,不纳入破产分配。在界定不同财产是破产财产或是自由财产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所有权属于个人的房产以及其他法律上视为不动产的财产可以作为破产财产,但对破产人居住的房屋进行变卖、拍卖时,应赋予破产人一定数额的金钱用以购置足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住处;(2)以个人所有的储蓄、工资、图书资料、林木、禽畜及其他生活或生产资料作为破产财产的,应该视破产人的职业及生活环境,划出维持破产人再生所需部分;(3)以知识产权作为破产财产的,只针对其财产权利,不得剥夺破产人的精神权利;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作破产财产时,需要登记或公告的,应按照我国 《公司法》、《证券法》及其他相关的规定进行登记过户或公告;(4)共有财产中属于破产人的份额应当作为破产财产,但分割时不得侵犯其他共有人的合法所有权,对于家庭财产和夫妻财产应按照我国新颁布 《婚姻法》第 18~20条的规定确定所有权,所有权不能确定为夫妻一方的共同共有财产,一方破产时应先执行其他个人财产,不足者再从共同共有财产中析出应属于破产人的部分偿还债务[3]。

为避免债务人恶意逃债,并增加个人破产制度的可操作性,我国应降低生活必需品的价值标准,不宜将机动车辆、设备等作为自由财产。具体应包括:(1)债务人的业务工具及其本人家属所必需家具、食品、衣物、书籍、牲畜及农作物;(2)债务人因人身受到侵害或精神受到损害而得到的损害赔偿;(3)债务人接受的社会保险金、失业补偿费、退伍救济金、赡养费、生活费、救济金、抚恤金等;(4)债务人所有的尚未到期的人寿保险;(5)债务人及其家属生活所必需的其他的财产;(6)债务人接受的诸如犯罪受害赔偿金、精神或人身伤害赔偿金等财产。

我国虽没有自由财产制度,但在以上的法律规定中可以体现自由财产的立法精神。对于保留生活必需品,使自然人的生活维持在一个什么水平,法律上没有详细规定。笔者认为,维持破产人基本生活需要的财产范围和数额,在操作上,可以参照各地区行政部门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标准,及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行标准。在把破产财产全部折价拍卖清偿债务后,依照这些标准提供给破产人最低生活保障即可。

参考文献:

[1]邹海林.破产程序和破产法实体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363.

[2]英国商法[M].董安生,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1:547-550.

篇5:破产财产处置

________人民法院、_________债权人会议:

__________破产清算组自______年____月____日成立以来,着重对破产企业的财产进行了清理,现已清理完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第28条(集体企业引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49条)之规定,特提出破产财产处理方案,提请人民法院审查和债权人会议讨论通过。

一、破产企业现有财产情况

(附________破产财产交接清单,有的可予文字说明)。

二、破产财产处理方案

在对破产财产评估的基础上,根据财产的不同情况,拟作如下处理:

①对法律手续齐全的便于公开拍卖的以拍卖方式处理。如_______(写明财产名称、规格及数量等);

②对法律手续欠缺,不能公开拍卖的,以公告竞价变卖的方式处理。如_______(写明财产名称、规格及数量);

③对专业性特强的生产设备等,建议以商定价格处理给有关对口单位,如________(写明财产名称、规格及数量等);

④对不宜拍卖又难以变卖、价值较低的财产,建议采取实物分配给债权人的方式,或经债权人会议同意,对破产财产降价处理。如_________(写明财产名称、规格及数量等);⑤对易腐、易烂、易燃、易爆、变质、失效、过期的破产财产,建议作报废处理。如_________(写明财产名称、规格及数量等);

以上方,请审查讨论,以便清算组落实。

(清算组印)

组长:____________

篇6:破产程序财产管理方案(范文)

破产程序财产管理方案

破产管理人于××××年××月××日依法接管了××公司(以下简称债务人)之后,对债务人的财产及经营状况进行了全面清理,根据债务人的财产性质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并制定破产程序中债务人财产的如下管理方案:

一、对债务人房屋的管理

债务人的房屋位于××××,具体包括××××(注:均为建筑面积)。破产管理人对债务人房屋的管理包括两个方面:

1.根据××规定,结合××情况,并向××人民法院报告后,决定继续履行《××合同》。

2.破产管理人决定继续委托××对××进行经营管理。

二、对债务人车辆的管理

债务人有×辆汽车。破产管理人接管债务人后,将×辆车封存于××。未经破产管理人负责人许可,任何人都不得使用债务人的车辆。同时,为避免车辆长期闲置而导致车辆价值的减损,破产管理人定期将车辆开到维修店进行必要的保养,并按时缴纳各种税费。

二、对债务人办公用品及电器的管理

三、债务人的办公用品及电器几乎全部存放于××。为节约成本和方便办公,破产管理人对这些物品留存清单后,指令××妥善保管。

四、对债务人财务的管理

破产管理人在接管债务人后,开立了破产管理人账户,并将债务人账户中的存款划入皮产管理人账户。

债务人的日常收入来自××,破产管理人将这些收入全部存入破产管理人账户。债务人的日常开支包括××等,这些费用由破产管理人负责人审批后直接支付。对于审计和即将发生的评估、拍卖等数额较大的单项费用,破产管理人向××人民法院请示后,由破产管理人负责人决定。

五、对债务人债权的管理

(略)

××公司破产管理人

篇7:破产财产处置

(一)严格依照破产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国家相关政策执行。

(二)坚持按法定程序予以清偿,不足清偿同一顺序债务时,按比例分配。

(三)国有划拨土地不参与分配。

(四)采取二次分配办法。首先按照破产法的规定,对每个破产企业的破产财产、债权、债务进行统计确定,如果不能保障法律规定的破产费用的终结破产程序;如果破产资产可满足破产费用条件下,启动分配程序,制定分配方案,提交债权人会议表决。第一次分配是对现有实物资产变现收入和破产企业现有的货币资产进行分配;第二次分配是对破产企业应收债权追讨结束后的变现收入进行分配。

(五)分配过程中,如遇有设定抵押优先受偿的情况,由法院裁决确定。

二、分配顺序

(一)优先支付破产费用

1.法院诉讼费及公告费用

2.中介机构费用(含审计费、评估费和拍卖费)

3.留守人员工资、补偿金及保险费

4.清算组成员工资及补助

5.清算组印刷费、复印费、交通费等办公费用

6.不可预见费(包括破产终结审计费、追讨债权费用等)

(二)第一顺序应偿付的债权

1.拖欠的职工工资

2.拖欠的经济补偿金(年粮改后在职人员)

3.04年粮改遗漏人员工资、补偿金及社保费

4.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补贴及医疗保险

5.遗属及 年代精减人员补助

6.工伤人员补助

7.军转干部工资、医疗保险及补贴等费用

8.企业累计欠付社保公司保费及滞纳金

9.破产前企业职工垫付的费用款及利息

10.年粮改时借入的粮改资金及利息

11.独生子女的父母退休一次性补贴

以上可供分配金额不足以清偿本顺序的债权时,缺口由县政府解决。

(三)第二顺序应偿付的债权

1.破产前企业欠缴各种税款(由税务部门清理后提供)

2.实物资产变现收入应缴税款(税务部门直接提供纳税额)

3.应交破产企业以前欠交的土地年租金(金额由土地部门提供,纳入本顺序的依据由土地或财政部门提供)

本顺序不能全额清偿时,按债权比例分配。

(二)第三顺序应偿付的其他债权

前顺序分配后的剩余资金按各债权人的债权额度进行比例分配,包括二次分配。

三、分配方案的实施

(一)各破产企业资产变现分配方案需经债权人大会通过并由县人民法院确认后实施。

(二)分配方式

清算组(即管理人)采取贷币分配方式将应分配额支付给债权人。

(三)分配款的支付

1.属于企业的债权人要提供清晰、明确的银行账户,并提供与分配额相同的发票给清算组;清算组将在法院裁定认可后10日内支付;

2.原已知债权人属企业但因解体改制的继承原始债权的要有原始企业的授权;

3.职工债权偿付前,按法律要求和县粮改办意见,组成清查核实工作组,对每个破产企业职工债权逐笔逐项进行清理核对并确认,企业张榜公布10日无异议并经人民法院裁定认可后,以现金形式发放。清查核实小组组成人员要在债权确认明细表上签字,债权人领取时要登记身份证并留指印。

4.债权人不提供银行账户或不自行领取的分配额,自偿付日起两个月后,清算组将其分配额予以提存。

篇8:论信托财产的破产隔离功能

关键词:信托,破产隔离,综合规制

一、破产隔离功能的概念和特征

信托的破产隔离功能是将信托财产脱离于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固有财产以及因其他财产所引起的财产事务,从而使之保持独立性,以保证信托目的得以实现的一种保障制度。其主要有四个特征:一是以保证信托财产的独立性为目的;二是以保障信托目的的实现为根本任务;三是其与信托制度的其他功能共同保障着信托的有效运行;四是其对象是以信托目的为唯一使命的信托财产。

信托财产是受托人因承诺信托而取得的财产,是作为信托关系之标的归受托人占有并由其为受益人利益而管理或处分的财产。信托财产的主要特征是独立性,即这种财产与受托人的固有财产相互独立,无任何法律上的联系。首先,信托财产禁止强制执行。即在信托关系存续期间,一般债权人原则上都不得对信托财产请求强制执行。其次,信托财产独立于受托人的遗产及破产财产。信托财产并非受托人的自有财产,当受托人死亡或破产时,信托财产不能成为继承标的或用于清偿破产债权人的债权。第三,信托财产禁止用于抵销。在信托关系存续期间,属于信托财产的债权与不属于信托财产的债务不能相互抵销,以免侵害受益人的利益。第四,信托财产不因混同而消灭。因信托财产与受托人的自有财产不同,故当信托财产为所有权以外的权利(如地上权、抵押权、质权等)时,受托人即使为自己或以其他财产的受托人身份取得该权利的标的物,也不适用民法上的混同原则,使信托财产归于消灭。

二、信托制度的破产隔离功能的有效要件

2.1、所设立的信托必须是完整意义上的信托。信托的设立必须具有合法的信托目的,有合法的信托主体,有确定的信托财产,并经合法方式设立。对于特别的信托不仅要具备一般信托的要件,还应当具备其特殊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完整意义上的信托。

2.2、信托设立主体的主观善意性。即信托的设立主体设立信托,其主观目的应当不存在为转移资产和逃避债务的主观恶意,对于符合信托的成立要件但主体存在主观恶意的信托不能适用信托的破产隔离功能。

2.3、信托财产本身应当符合一定的条件。信托财产的种类包括金钱、不动产、动产、有价证券、知识产权、其他财产,一般情况下任何财产均可以成为信托财产,但有些国家的法律却规定当某一特定身份的主体为受托人时,其可以接受的信托财产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

2.4、信托的破产隔离功能适用情形的合法性。信托的破产隔离功能必须是在委托人以及受托人遭受正常合理的破产的情形下适用,即符合《破产法》规定的破产要件。其要件是债务人客观上已达到法律规定的破产界限, 存在破产原因, 并由有申请权人提出合格的破产申请, 再由相关部门进行审查和受理。

三、信托破产隔离功能的价值和效果

3.1、信托的破产隔离功能实现了为特定目的的信托财产与发起设立人即委托人之间风险的隔离。设立信托后,委托人死亡或者依法解散、被依法撤销、被宣告破产时,委托人不是唯一受益人的,信托存续,信托财产不作为其遗产或者清算财产。这表明发起人将资产设立特定目的的信托后,这些资产就脱离了发起人自身的风险,从而使该信托财产的受益人的利益收到保护。

3.2、信托的破产隔离功能实现了为特定目的的信托财产与受托人之间风险的隔离。信托财产形成之后,与受托人直接形成了破产隔离,而且特定目的的信托的运作不受受托人自身变化的影响,这也使信托财产隔离于受托人自身的各种风险。

3.3、信托财产形成之后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信托法》规定,信托财产与属于受托机构的固有财产相区别,不得归入受托人的固有财产或者成为固有财产的一部分。同时,受托人对信托财产应当单独管理、单独核算。并且,信托财产通常不得被强制执行。通过这些措施,使得信托财产成为一种独立运作的财产,仅服务于信托目的。

3.4、信托的破产隔离功能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的社会价值或者说是宏观价值。信托的破产隔离功能将信托财产同委托人、受托人的其他财产相隔离,保持其独立性,防止了由信托主体的其他财产及其他经济活动所引起的风险带来的影响。这种使信托保持信托稳定的作用,也在客观上促进了信托业本身的发展。

四、对信托财产恶意应用破产隔离功能的救济——综合规制

信托的破产隔离功能为信托财产规避风险设置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在增强信托资产运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同时,也给某些人规避法律提供了可乘之机。在我国目前社会信用度不高的条件下,尤其要防止有人利用信托规避现行法律、实现非法目的。对此,我们应当以宽广的眼光来看待和规制信托的破产隔离功能的滥用,不能仅仅停留在信托法的范围内以信托谈信托,而应当采取综合规制的方法加以救济。通过综合规制,可以有效弥补单一法律规定的单薄和不足,实现更加有效的规制效果。例如,《婚姻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人民法院对前款规定的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予以制裁。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在运用信托法不足以调整,由对信托的破产隔离功能恶意使用而带来的对他人利益的损害时,我们应当走出信托的狭小范围,在更加广阔的领域里寻求对其的规制方法。

参考文献

[1]、中野正俊, 张军建著.信托法[M].北京:方正出版社, 2004年10月第1版

篇9:破产财产处置

关键词:改制破产国有企业档案处置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改制和破产都会涉及企业档案所有权的变化及其处置问题。明确档案归属,合理处置档案,是改制和破产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仅关系到企业及其合作方的利益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国家的利益,甚至国家机密。因此,明确改制和破产企业各类档案的归属流向,认真做好档案处置工作,对于妥善留存原国有企业档案,避免国有档案流失具有重要作用,是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共同责任。

一、改制破产企业档案价值分析

企业档案是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具有极强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文书档案记载着企业发展的历史;会计档案中的大量原始凭证是企业车辆过户、资产评估和法律诉讼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基建档案在企业原有职工住房的修复、资产核定等方面可提供原始数据;工程档案在市场投标、资质申报中发挥重要作用;产品档案在产品开发及用户服务等方面有较高利用价值,在生产经营工作中必不可少。根据对部分改制破产企业档案利用情况分析,其档案利用目的主要集中在编史修志、审计、债务核查、清产核资、市场投标、维护职工权益、法律诉讼等方面。

二、改制破产国有企业档案处置情况

1.改制破产企业档案的接收。从对部分改制破产企业档案处置工作的调研情况来看,基建、设备等科技档案一般随其实体移交。文书档案、会计档案和声像档案的流向大体有如下三种情况,即向上一级企业移交、向接收企业移交、留在改制企业。

2.改制破产企业档案的鉴定。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部分改制企业自行组织鉴定工作;二是部分破产企业的档案由集团、总公司接收后,组织人员开展鉴定工作;三是部分改制破产企业的档案整体移交接收单位后,接收单位直接上架或封存,不进行鉴定。

3.改制破产企业档案的保管。改制企业由于企业还存在或有接收单位,因此档案一般保存在原企业或移交接收单位保存,保管条件较好,基本能够满足“维护档案安全”的要求。大部分破产企业的档案一般按要求移交上一级企业保管,有的集团公司专门拨出经费,改造档案库房,集中保管本系统所有破产企业的档案。但是,多数破产企业档案的保管条件不十分理想,有的只是暂存在下属企业的库房之中,有的还没有建立独立档案库房。

三、改制破产企业档案处置工作问题分析

1.档案处置工作不能与企业改制破产等工作同步进行。一些企业没有将档案处置工作纳入到改制破产工作中,导致档案处置滞后于改制破产工作。特别是破产国有企业的档案处置工作,由于档案部门没有及时介入,导致企业破产后,档案只能原地封存,保管条件较差,隐患较多。

2.档案鉴定工作不能按照要求有序开展。一是对鉴定工作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特别是在处置文书、会计等档案时,有的改制企业不能按有关规定做好鉴定工作,一般是笼统地移交给主管部门。二是档案人员不足,没有精力开展鉴定工作。改制企业档案人员有的被分流,有的已下岗,有的虽然还在岗,但一般都安排了其他工作。主管部门接收这部分档案后,如果有人员、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可借调或返聘有经验的档案人员开展鉴定工作,如果没有条件,基本是将档案入库后,封存管理,不再做进一步的鉴定销毁工作。三是文书档案缺乏鉴定标准,即使开展了鉴定工作,也是依据企业制定的档案保管期限表,或参考机关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

3.破产企业档案处置经费不能完全得到保证。《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暂行办法》规定了在清算费中要列入档案处置费用,《北京市破产国有企业档案处置办法》规定国有企业破产过程中,档案的清理、鉴定、保管等工作所需费用,由企业主管部门负责支付,但执行时较困难,只有部分企业在经费方面给予了保障。此外,寄存在国家档案馆的档案,寄存期满后档案如何处置也是企业面临的问题。

分析以上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企业领导缺乏档案意识,没有把档案工作作为企业资产重组及破产工作的重要内容,给予资金、人员支持。二是主要业务部门和档案部门人员在企业破产前已自谋出路,只有少数留守人员代管档案,应付破产清算期间的利用工作,无力开展档案鉴定等处置工作。三是破产清算费基本用于企业职工遣散,无力保证档案处置所需经费。四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难于及时介入,开展指导,导致有关文件执行不力。

四、改制破产企业档案处置工作的对策研究

为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处置工作不能与改制破产工作同步进行、接收改制和破产企业档案困难、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必须强化档案处置工作措施,确保档案处置工作有序开展。

1.制发相关文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针对档案处置工作实际问题,进一步完善改制与破产国有企业档案处置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为档案处置工作提供更加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引导。

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档案处置工作的各方责任,改变档案处置工作只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一家职责的看法。在国有企业档案处置方面,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各行业主管部门都有监管职责,应当相互协调配合,共同监督指导破产国有企业做好档案处置工作。

二是要进一步强化档案处置工作的组织领导,国有企业在开展改制或破产工作时,应根据需要,同步成立档案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档案处置方案,协调解决档案处置工作中需要的经费、人员等问题;同步成立档案处置工作机构,档案处置工作机构应由改制企业上级单位或资产托管机构档案人员、资产清算组织有关人员、企业档案工作负责人及档案管理人员组成,具体负责档案处置方案的起草以及各类档案的处置工作,从组织上保证档案处置工作与国有企业的改制或破产工作同步进行。

三是建立改制和破产企业相关情况通报机制,国有企业的上级单位或资产托管机构,应在国有企业改制或破产前,将国有企业改制或破产的申请文件抄送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能够及时获得相关信息,及时介入档案处置工作。

四是要建立改制和破产企业档案处置工作审核备案制度,避免档案处置工作中的随意性和国有档案的流失。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集团、总公司档案处置方案的审核,集团、总公司档案部门负责审核下属改制和破产企业档案处置方案,并将审核通过的档案处置方案报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备案。档案处置方案未经批准、备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处置档案。

五是依法加强对档案处置方面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依据档案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对档案处置方面违法行为要依法进行处罚。进一步优化档案处置工作的法制环境,约束企业领导、相关部门在法律框架内,按照规定,重视并做好档案处置工作,确保档案得到合理处置,安全保管及有效利用。

2.加强企业的自我监管。国有企业要依据档案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指导下,加强档案处置工作相关制度建设,形成上下衔接的档案处置工作制度体系。使档案处置工作正常有序开展,既维护企业档案的所有权、占有权和收益权,又避免档案的随意处置。

3.强化行政执法检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强化档案处置工作监督指导方面不仅要出政策,提要求,还应针对档案处置工作日益加重的新形势,适时组织对辖区内国有企业档案处置工作的执法检查,严格查处档案处置工作中的违法行为,确保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贯彻落实,保障档案处置工作依法有序进行。

4.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管作用。将档案处置工作纳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程序,从主渠道加强对档案处置工作的控制。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作为出资人,应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国有企业档案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档案处置方面同样负有重要责任。为此,建议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将档案处置工作纳入监管范围,纳入改制工作总体方案和具体执行程序,在审核改制、破产工作总体方案时,把档案处置工作作为审核内容之一,在布置、协调改制、破产工作时,应对档案处置方案的制定和落实提出要求等等,以形成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共同监管档案处置工作的良好局面。

5.积极探索集中统一保管与接收破产企业档案的新方法。目前破产企业的生产、科研、经营、管理档案和企业党群工作档案主要是移交集团、总公司,一些破产企业较多的集团、总公司保管下级企业档案的压力较大。针对这种情况,为更加妥善、安全地保管破产企业的档案,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第一,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协调国有资产运营机构,由他们出面组织设立破产企业档案保管或寄存机构,集中统一保管与提供利用破产企业档案。第二,借助社会组织保管破产企业档案。目前,我国的一些大学、研究机构具有保管档案的能力,从教学、研究的目的需要出发,也有接收具有一定历史地位的国有破产企业档案的愿望,因此,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国有企业可与高校、研究所就可行性进行探讨,在双方愿意、能确保档案安全的条件下,可以捐赠的形式,将改制破产企业档案向社会公共机构移交。

上一篇:书悟悟书作文下一篇:纪律作风警示教育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