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债权申请书

2024-05-07

破产债权申请书(共11篇)

篇1:破产债权申请书

破产债权申请书

申报人:______公司 地址: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 被申报人:________公司(破产企业)

申报债权数额:人民币____万元 申报的事实和理由:

____年__月__日,申报人与被申报人签订_________合同。申报人依约完全履行了合同,但被申报人严重违约,至今只履行一部分,绝大部分没有履行。至____年__月__日,共欠申报人人民币本金____万元,利息____万元,共计____万元。其中,被申报人于____年__月__日的还款已经扣除。

申报人计息依据为双方签订的合同(或人民法院判决书、调解书)

申报人计息公式是:___________.如果被申报人破产,申报人将追加申报日至破产宣告日期间的利息。

特此申报。

此致 温馨提醒:本文档仅供参考,具体请结合实际情况为准;本文

档发布者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篇2:破产债权申请书

住所地:_________________县__________路

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

债务人:________________股份有限公司

住所地:__________________区_______________号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

申报债权债权数额:______________万元,债务人以其所有的土地(地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抵押面积为_____________平方米)进行了抵押并办理了抵押登记(__________他项(_____________)字第_____号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

事实和理由: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此致

_____________股份有限公司破产管理人

申报人:_____________银行

篇3:论破产债权范围

破产法的立法态度由早期比较明显的惩戒主义向破产预防和破产挽救的观念转变, 正经历着从债权人本位向社会本位的转变过程。我国2007年出台的《破产法》顺应了世界破产立法的潮流, 采用了广义的破产债权概念, 即不论是否提供担保, 只要是与债务人有关即为破产债权, 用以作为一种偿债手段到协调各破产主体之间的平衡。

与一般债权的特征相比, 破产债权的独特性在于:破产债权的法律事实在于破产宣告, 破产债权的实现方式在于破产程序, 破产债权的实现结果在于债权不能实现完全清偿。破产债权的构成要件包括:基于破产宣告前的原因成立。破产债权是对破产人的请求权。破产债权限于财产上的请求权。

2 我国破产债权的立法现状与评析

2.1 现行法关于破产债权的规定

我国破产法并未明确列举破产债权的范围, 通过《破产法》中的具体条文, 破产债权的范围可以归纳概括为以下几项:破产程序开始前成立的债权;附期限债权;附条件债权;因票据关系所产生的债权;因交互计算关系而产生的债权;债权人对连带债务人及保证人的债权;因委托合同而产生的债权;因解除合同而产生的债权。此外, 从各国破产立法上来看, 还规定了破产的债权的除外范围。这些因特定原因被排斥于破产程序之外的债权, 不得在破产程序中受偿, 或处于最后清偿顺序, 在理论上被称为除斥债权或劣后债权。在具体的破产制度中, 除斥债权被完全排斥在破产债权之外, 不能得到受偿。劣后债权并没有被剥夺受偿的权利, 而是在一般债权得到清偿之后, 就剩余部分财产受偿。

2.2 我国破产债权范围制度存在的问题

(1) 破产债权范围规定不够全面。

基于现实经济活动的复杂性, 我国新旧破产法均未对破产债权的具体范围进行穷尽列举, 而只是在具体的法律条文加以说明。这种立法模式, 使得我国的破产法缺乏系统性, 从而难以在整体上把握破产程序, 导致破产债权范围的规定不够全面。破产债权实质上是基于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侵权行为或其他法律上的原因而发生的债权, 之所以被称为破产债权, 仅因为该债权的受偿以特定化之破产财产为责任财产, 债权的行使以参加破产程序为必要。

(2) 缺乏对大规模侵权行为之债的制度设计。

大规模侵权行为之债是指, 由于违反了安全、健康、环保等有关法律制度而引发的民事侵权行为, 具有潜伏期长、受害人数众多、因果关系复杂等特征。因为此类侵权行为缺乏相关的制度保障, 在社会实践当中难免会出现被侵权而难以得到赔偿的情形。

(3) 破产债权分配顺序不够明确。

破产分配指本着公平原则, 按各债权人的应受偿顺序和应受偿比例在债权人之间将破产财产进行清偿的程序。破产分配关系到债权人的利益, 实现合理分配既是债权人所期望的, 也应当是破产法的价值追求。合理分配并不是说要求平等分配, 而应当就特殊问题设定不同的受偿顺序, 例如特别优先权、一般优先权与普通债权等。

3 对我国破产债权范围制度的设想和构建

3.1 进一步明确破产债权范围

(1) 别除权。别除权, 即有财产担保的债权就破产程序的司法实践活动来看, 只有承认别除权属于破产债权, 才能解释为何在债权人放弃优先权或担保财产不足以清偿时, 担保债权或不足清偿部分自动转化为破产债权。

(2) 劳动债权。《破产法》第48条第2款的规定实际是对劳动债权属于破产债权的认同, 同时也具体说明了劳动债权的范围。但是劳动债权中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如工资范围问题, 新破产法并没有界定工资的内涵及外延, 而工资范围的大小势必会影响到其他债权人的清偿结果;又如社会保险费用问题, 同工资范围一样存在着范围、内容以及期限等不明确的问题, 而且对于社会保险费用如何进入破产程序、何时进入破产程序以及是否需要申报等问题新破产法也没有作出规定。

(3) 税收债权。税收, 是只由纳税机关向征税对象依法征收的税款, 这与破产法意义上的税收有所区别。在我国“费改税”的过程中, 很多行政收费都被改为税收, 然而除了名目改变以外, 缴税义务人、缴税标准等可能完全不变。这种情形下就很难让人理解, 不具有优先效力的行政收费摇身一变成了具有优先效力的税收债权, 那么税收的优先性到底是其本身所应有的特性还是法律赋予其的呢?

3.2 对大规模侵权行为之债的制度设计

大规模侵权行为之债具有潜伏周期长、受害人数众多、因果关系复杂等特征, 基于其特殊性, 对大规模侵权行为之债的立法应当突破传统立法模式的限制。

(1) 明确大规模侵权行为之债的性质。破产程序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使债权人能够得到公平清偿, 如果仅因为侵权行为发生于破产程序之前, 而侵害结果出现于破产程序开始之后, 就把这类债权排除在破产债权之外, 对此类债权人来说无疑是缺乏公平的。

(2) 明确大规模侵权行为之债的受偿地位。社会实践当中, 大规模侵权行为之债多发生于环境污染或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中。往往会危及到被侵权人的生命安全或身体健康, 基于“人身权优先”的价值理念, 对于造成人身损害的大规模侵权行为之债应当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

(3) 对大规模侵权行为之债制度设计的反思。为了切实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实现破产程序对于公平的价值追求, 对大规模侵权行为之债的立法活动势在必行。但是由于其特殊性, 对于现行破产债权的构成要件会造成一定的冲击。而且, 如果将破产债权扩大到破产程序开始之后, 是否会造成破产债权申报的滥用, 也是今后立法活动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

3.3 进一步明确破产债权分配顺序

(1) 劳动债权的优先权问题。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 劳动者在合同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而且防范风险的能力较低。加之, 拖欠劳动者工资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劳动者对工资风险的承受能力较低。基于社会政策的需要, 劳动债权的优先性就显得十分重要。

根据《企业破产法》第132条的规定我们不难看出, 新破产法不赞同于劳动债权优先于担保物权。在笔者看来既然我国担保法有规定“担保物意外灭失的担保物权消灭”, 那么担保物权的债权人就应当承担一定的风险。而劳动债权往往是劳动者生存的保障, 如果劳动债权得不到实现很有可能会使劳动者陷入生存危机, 所以应当保证劳动债权得到优先受到清偿。

(2) 税收债权的优先权问题。

税收债权在破产程序中的受偿地位, 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 税收债权为公益债权, 具有优先性, 与劳动债权处于同一顺位受偿;另一种观点认为, 税收债权为一般优先债权, 即承认其为破产债权, 但优先于一般破产债权受偿。

我国行政收费是不享有优先权的, “费改税”将不具有优先权的行政收费变更为具有优先性的税收债权, 在笔者看来这是不合理的, 税收债权不应当享有优先权。对于处于困境的企业, 特别是有机会进入重整程序的企业而言, 取消税收优先权能够给企业一个恢复的机会。税收优先权是为了保证政府税收不遭受重大损失以维护公众利益, 然而税收的来源相当广泛, 没有迹象表明废除税收债权的优先性会使政府财政收入陷入危机。而且就单笔债务的得失来看, 对于普通债权人来说是非常重大的, 对于政府来说这些债务明显没有那么紧迫了。

破产债权属于破产法的核心范畴, 破产债权范围作为破产债权的重要内容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现行破产法在破产债权范围方面, 较之旧破产法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如破产债权体系不够明确、破产债权范围仍需进一步细化、破产债权分配顺序比较粗放等, 在以后的立法活动中有待进一步完善。未来的破产法只有突破旧的立法模式, 创设出具有远见和相对稳定的制度, 才能更好的维护各破产债权人的利益, 平衡破产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 实现破产程序的公平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齐树洁.破产法[M].2版.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9:1.

[2]范建, 王建文.破产法[M].1版.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9:172.

[3]王虎.论破产债权的范围[J].商业文化, 2011, (10) .

[4]杨森.破产法学[M].1版.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8:78.

[5]韩长印.破产法学[M].1版.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7:212.

篇4:企业破产的债权申报

关键词:保证担保;破产清算;债权申报

在破产案件中提到保证,通常包含:债务人破产、担保人没有破产,担保人破产、债务人没有破产,以及两者均破产的情形,本文仅讨论第一种情况。

一、破产程序中保证担保的特点

(一)保证的一般特点

相较于抵押等物权担保,保证具有如下特点:

(1)保证在性质上是债权担保。通过保证人清偿债务来担保义务的履行,实际上是设置了一个双重债权,当其中一个债权不能实现时主张对另一个债权的权利。

(2)保证不具有优先受偿性。权利人向保证人主张权利时,同他的其他债权人同顺序公平受偿,这一特性是由其权利的平等属性决定的。

(3)不同于担保物权,保证的基础具有不确定性。保证是以债权人对第三人的信誉为基础进行担保的,并不以特定的财产为限,是对第三人全部财产的附条件的普通债权。由于在确定保证权利时,并没有确定第三人承担责任的财产额度,且在随后的过程中第三人的财产一直处于变动,因此,保证的基础具有不确定性。

(二)保证在破产程序中的特殊特点

(1)破产案件,一般保证不能主张先诉抗辩权[1]。与连带保证的权利人不同,一般保证的权利人不享有选择权,只能依顺序进行求偿,只有当债务人出现不能清偿的情况时,才能要求担保人清偿债务,否则其得依據先诉抗辩权进行对抗。担保法[2]规定了该项抗辩权的实行条件,即在进入司法或者仲裁程序且经强制程序都不可以实现债权之前,一般保证人均可以主张该权利。而当被担保人进入破产清偿程序时,即表明其已经达到不能实现债权的前置要求,在此种情况下属于不能主张该项抗辩权的情形。

(2)保证人承担责任的条件性。由于债务人将会通过破产程序结束其法律存在,因此出于对担保人的权利保护,要求债权人必须先进行债权申报或者将此情况通知保证人[3],以免担保人因权利人的懈怠行为而丧失追偿机会,兼顾了二者的权利平衡。因此,权利人需要进行权利申报或者将债务人破产事实提前告知担保人,否则保证人在此受损的程度内免除清偿义务。

(3)在破产程序中,担保与主债务范围并不完全相同。担保具有从属性,不能独立于债务单独出现。通常,主债务减小,担保权同时缩小。在破产程序中,由于法律承认的、符合规定的债权具有局限性,所以在很多情况下保证所担保的范围要大于破产中承认的债权范围,并且法律也允许这种情况出现[4]。因为若债权人直接向保证人主张权利的范围大于在破产程序中向保证人主张权利的范围,那么将会造成债权人就保证债权不愿通过破产程序申报实现的情况,实际上剥夺了债权人选择的自由。出于各方利益平衡的考虑,破产法只承认一部分债权,而且破产中主债务清偿的缩减是由于破产本身的属性所决定的,破产人的财产不足、不能够清偿所有债务,只能按一定顺序比例清偿,而并不是债务人与债权人达成减少主债务的合意,即主债务范围没有减少,只是通过破产程序获得债务清偿部分小于原有债权,因此在本质上担保与主债务范围是一致的,只是与该程序承认的债务范围存在一定偏差。

二、保证人有无权利申报破产债权

破产法[5]中明确了无论保证人是否已经承担清偿义务,均能够向破产财产主张权利。有权利申报并不意味着最终获得清偿,只有在承担了债务清偿责任后,并在有效期间进行权利申报,才能在承担责任的范围内享受普通破产债权人的权利。

三、保证人申报债权范围

(一)以承担保证责任为限进行申报

从破产法第五十一条第一款可以看出,保证人进行破产申报的基础在于其享有的求偿权,而求偿权成立的前提是保证人代替债务人向债权人进行清偿,对于其承担责任部分才可以向被保证人主张清偿。

(二)不能重复申报

从破产法[6]可以看出,保证人和对应债权人申报债权的范围以债权人享有保证担保的债权总额为限,不能超出其限额重复申报。在这一大前提下,保证人享有的申报权具有附条件性,只有当债权人申报的权利小于其享有的债务人的全部债权总额的条件下,保证人才能以已经承担或者将要承担的责任为限进行申报,而当债权人将其全部债权进行申报后,从公平的角度,因为一个权利只能申报一次,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担保人承担了清偿义务也不能再次进行申报。不过不能再次申报,并不意味着其权利得不到保护,由于其已经承担了保证责任,因此在承担责任的范围内享有代替债权人从破产财产中获得清偿的权利。

(三)重复申报损害债权人利益

在破产财产恒定的基础上,重复申报实际上增加了申报债权的数量,从而减少了其他债权人可从破产财产中获得清偿的比例,而重复的破产申报对于保证人或对应债权人来说却是额外收获。具体详见以下例子[7]:

债务人甲破产。在清算中,普通破产债权清偿率为20%。

情况一:假设债权人乙享有1000万元的普通债权(无任何担保)。

乙向甲主张清偿,并获得200万的清偿。最终,乙获得200万清偿并损失800万,甲因乙的债权从破产财产中支出200万元。

情况二:假设债权人仍享有1000万的权利(丙对该笔债务承诺连带保证)。

乙向担保人丙主张权利,丙全部履行债务,后丙以此申报1000万普通破产债权。最终结果:债权人获得全部清偿,丙获得两百万清偿,甲因该项债务从其财产中支出两百万,丙因清偿债务人的债务损失八百万。

情况三:假设债权人乙享有1000万元的普通债权(丙承担800万的连带保证。)

乙向甲申报1000万的破产债权,并向丙主张800万担保债权,而丙承担了800万的保证责任,后丙以其承担800万为依据申报800万的破产债权。

最终结果:乙获得全部清偿(其中丙清偿800万,甲清偿200万),丙获得160万清偿(800万的20%清偿),甲因乙的债权从破产财产中支出360万(向乙清偿200万,向丙清偿160万。),丙因保证责任损失640万。

三种情况进行对比:同样一份1000万元债权,(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当债权人全部向破产人主张债权,亦或债权人全部向担保人主张债权(担保人全部清偿),在这两种情况下,破产人因此项债权支出的破产财产都是200万,而当债权人部分向担保人主张、剩余向破产人主张时,破产债务人因此项债务从破产财产中支出360万,比前两种情况下足足多支出160万。而这160万差额产生的原因在于丙的重复申报,乙已经将1000万全部申报,此时丙就不能再次进行申报。对于其已经承担的800万,由于乙已经获得800万的清偿,因此乙享有的1000万中800万的普通破产债权转由丙享有。由此可见,重复申报,将导致破产财产不当流失。

四、保证人如何申报

(一)保证人已经全部、部分清偿债务

1.早于破产程序开始,保证人已替破产主体全部清偿

在这种情况下,债权人对于已经获得清偿的债权部分不再享有该部分申报破产债权的权利,而保证人因求偿权获得了申报债权的依据,并以其承担的责任为限进行申报。

2.早于破产程序开始,保证人已替破产主体部分清偿

在这种情况下,债权人可能在破产程序开始前向保证人主张部分保证责任,或者在破产程序开始前便主张全部保证责任,但是由于保证人只履行了其中一部分,因此债权人一边申报权利一边要求保证人继续履行清偿义务。若债权人申报所有权利,则保证人不能再进行申报,但是可以在承担责任范围内行使债权人的权利,要求破产人承担责任。若债权人只是申报部分债权(刨除保证人已经承担的部分),则保证人有权在其已经承担及将要承担责任的范围内、在债权人享有保证的总债权的未申报部分进行申报。

(二)保证人没有清偿债务

破产程序起始点早于权利人要求担保人清偿的时点。若债权人将全部享有保证的债权进行申报,则保证人不能再进行申报,对于今后承担责任部分享有该部分债权人的权利。若债权人在破产程序中根本没有主张权利,而是直接要求担保人实现承诺,则保证人可以在未来将要履行的数额内向破产人主张权利。

(三)同时要求破产主体和保证人履行义务

当权利人同时要求破产主体和保证人履行义務时,是否针对保证类型区别对待,实践中存在两种做法[8]。一种是对保证类型不加区分,一律承认担保人的清偿义务,但判决在该程序结束后再履行清偿义务。而另一种方式,对于一般保证,首先中止对于保证人承担责任的诉讼,之后等待破产程序终结后,再行确认一般保证人的具体清偿责任。对于连带保证,只有当担保人履行清偿义务后,才能将对应的对破产人享有的权利划归至其享有。第二种做法较第一种做法而言更尊重债权人的选择,即其可以选择保证人或破产主体清偿债务,而第一种做法相当于硬性规定了清偿的顺序,使得债权人不能很自由的行使选择权。

参考文献:

[1]《关于法律意义上的保证》,洪欣,法学论坛。

[2]《担保法》第十七条第二款。

[3]《担保法解释》第四十五条。

[4]《担保法解释》第四十四条第二款。

[5]《破产法》第五十一条。

[6]《破产法》第五十一条第二款。

[7]MULTIPLECLAIMS,IVANHOEANDSUBSTANTIVECONSOLIDATION,DANIELJ.BUSSEL.

[8]《企业破产案件中涉担保债权问题的处理》,张凤翔,人民司法。

作者简介:

篇5:债权人破产申请书

营业地址:××市××区××大街××号

法定代表人:黄××,该公司经理

债务人:××贸易公司

营业地址:××市××区××路×号

法定代表人:张××,该公司经理

申请目的:请求决定债务人为破产人和破产重整。

事实与理由:

一、债权存在

债务人是以经营家用电器为主的贸易公司,债权人自1985年5月以来,与债务人进行洗衣机和电冰箱交易,现有附表1所记载的××债权的债权人井具有附表2记载的××债权,共计有233,563元债权。

二、破产原因存在

债务人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至×××年×月×日止,负债总额为1,367,575元,但其财产总额不过如下记载的约432,000元,有显著的债务超过情况。现在银行通知本公司债务人“无款支付”,并已停止向该公司贷款和贴现,可以断定债务人已没有信用。

三、应属破产财产的累积额

建筑物320,000元;

商品80,000元:

债券32,000元;

合计432,000元。

由此请求对债务人进行破产宣告。

此致

××市××区人民法院

债权人××家用电器公司(章)

篇6:债权人破产申请书

电话:法定代表人:

职务:被申请人:地址:

电话:法定代表人:

职务:事实与理由:

写明事情的经过、并证明债权金额,有无财产担保,以及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有关证据,包括有关的合同文本、公证文书、担保协议、往来帐务以及债务人不能清偿债务的事实等。

此致

XXX人民法院

申请人:

篇7:债权人破产申请书

被申请人(债务人): _______住所地: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

事实与理由: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因加工承揽关系诉至法院,法院判决认定被申请人欠申请人________元及利息(自____年____月____日起计至实际清偿值日止,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逾期贷款利率计算)、诉讼费 元,被申请人没有按照法院判决执行,申请人申请法院对其强制执行,法院于____年____月____日作出裁定:“经穷尽执行措施,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符合终结本次执行的条件。裁定终结本次执行”。

申请人认为:被申请人作为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因此,申请人作为债权人依法向贵院提出对债务人进行破产清算的申请。

此致

____区人民法院

申请人:

篇8:破产债权申请书

一、破产抵销权问题

抵销权是指当事人双方互负债务,又互享债权,各自以自己的债权充抵对方所负债务,使双方的债务在等额内消灭的制度。

《破产法》规定,债权人在破产申请受理前对债务人负有债务的,可以向管理人主张抵销。破产抵销权是破产债权,只能依破产程序受偿的例外。抵销权实施的结果使该债权在抵销范围内得以由破产财产中得到全额、优先清偿(不得抵销的情形除外)。

正常情况下,债权、债务的增减,与之相对应的,或是现金、银行存款或是其他相关资产等(如债务重组中,以材料、库存商品等抵偿债务)。而破产抵销权是以自己享有的对方的债权充抵对方所负债务。根据《破产法》的规定和会计准则规定的有关原则,实施破产抵销的要点应是:第一,破产抵销的时间限于破产申请受理前。第二,双方互负债务,互享债权。第三,双方相互认可:既要认可抵销的债权、债务,又要认可抵销的债权、债务数额。第四,以抵销等额的债权、债务为原则,使等额的债权、债务归于消灭。应进行的账务处理为:

例1:甲企业购买乙企业商品100万元(含增值税,下同),甲企业未付款;后乙企业购买甲企业材料100万元,乙企业也未付款。形成双方既互享债权,又互负债务。

若乙企业已向人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在人民法院受理乙企业破产申请前,甲企业需向管理人书面主张抵销权,经管理人书面同意,作为债权、债务抵销的依据,甲企业据以进行如下账务处理:

借:应付账款——乙企业1 000 000

贷:应收账款——乙企业1 000 000

乙企业据以进行如下账务处理:

借:应付账款——甲企业1 000 000

贷:应收账款——甲企业1 000 000

经过上述账务处理后,等额的债权、债务归于消灭。

抵销的债权、债务数额中,若有低于100万元的,则双方均按最低数额,等额抵销。

如果已计提坏账准备,则按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借记“坏账准备”,同时贷记“资产减值损失”。

例2:沿用例1,若甲企业已计提坏账准备5万元,则甲企业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付账款——乙企业1 000 000

坏账准备50 000

贷:应收账款——乙企业1 000 000

资产减值损失50 000若乙企业也计提了坏账准备,可参照上述方法处理。

如果属于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且发生于所得税汇算清缴前:

例3:沿用例2,则甲企业账务处理如下:

(1)因为是全额、优先受偿,债权、债务相互抵销,故不需补提坏账准备,只需直接抵销债权、债务:

借:应付账款——乙企业1 000 000

贷:应收账款——乙企业1 000 000

(2)资产负债表日,由于对该项债权提取了5万元坏账准备,相应产生了递延所得税资产。设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则递延所得税资产为5万元×25%=1.25万元。资产负债表日后,行使破产抵销权时,应做如下调整:

①调整坏账准备余额:

借:坏账准备50 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50 000

②调整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所得税12 5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12 500

③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37 5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37 500

④调整利润分配有关数字(假设法定盈余公积按10%计提,不作其它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3 750

贷:盈余公积3 750

⑤调整报告年度财务报表相关项目数据(略)。

乙企业的相关账务,可参照上述方法处理。

其他债权如“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债务如“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亦按上述方法处理。

二、债权人减免债务问题

包括:

(一)重整计划中减免的债务。

人民法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后,对债务人和全体债权人均有约束力,按照重整计划减免的债务,自重整计划执行完毕时起,债务人不再承担清偿责任。

故重整计划中减免债务的账务处理时间为:重整计划执行完毕时。

账务处理的依据是:人民法院裁定批准的重整计划。

(二)和解协议中减免的债务。

和解协议由人民法院裁定认可,对债务人和全体和解债权人均有约束力。按照和解协议减免的债务,自和解协议执行完毕时起,债务人不再承担清偿责任。

故和解协议中减免债务的账务处理时间为:自和解协议执行完毕时。

账务处理的依据是:人民法院裁定认可的和解协议。

(三)重整计划和和解协议减免债务的账务处理。

债权人应当按重整计划和和解协议减免后的账面余额与原账面金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损失,作为营业外支出(对方则确认为利得,作为营业外收入),计入当期损益。已经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当先将上述差额冲减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例如,乙企业欠甲企业货款100万元,已到期,但乙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人民法院宣告乙企业破产前,按照重整计划(或和解协议),甲企业同意减免乙企业50万元债务。甲企业已为该项应收债权计提了5万元的坏账准备。

(1)甲企业应做如下账务处理:

①计算重整计划(或和解协议)损失:

应收账款账面余额100万元

减:减免的债务50万元

减:已计提坏账准备5万元

重整计划(或和解协议)损失:45万元

②应做会计分录:

借:营业外支出450 000

坏账准备50 000

贷:应收账款——乙企业500 000

(2)乙企业的账务处理:

①计算重整计划(或和解协议)利得:

应付账款账面余额100万元

减:减免的债务50万元

重整计划(或和解协议)利得:50万元

②应做会计分录:

借:应付账款——甲企业500 000

贷:营业外收入500 000

三、破产债权的账务处理

债务人被宣告破产后,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时对债务人享有的债权称为破产债权。

破产债权受偿金额与原账面金额之间的差额,应确认为损失,作为营业外支出,计人当期损益。已经计提坏账准备的,应当先冲减已计提的坏账准备。

例如,乙企业欠甲企业货款100万元。人民法院宣告乙企业破产后,该项债权已列入债权表,并经人民法院裁定确认。受偿金额10万元,乙企业通过银行转账支付了该笔款项,甲企业随即收到了通过银行转账偿还的款项。甲企业已为该项应收债权计提了5万元的坏账准备。则甲企业应做如下账务处理:

(1)计算损失:

应收账款账面余额100万元

减:受偿金额10万元

减:已计提坏账准备5万元

损失金额85万元

(2)应做会计分录:

借:营业外支出850 000

银行存款100 000

坏账准备50 000

贷:应收账款——乙企业1 000 000

篇9:破产债权清偿顺序问题研究

关键词:破产债权; 清偿顺序; 立法不足 ;立法完善

一、破产债权清偿顺序的概念界定

首先,我们先明确对破产债权的界定。不同国家对其含义有着不同的看法。在国外,有的认为破产债权即一切关系到要求付款的权利。如,美国。有的国家则仅把破产债权视为无担保债权。在国内,各个学者也有着不同的观点。笔者在综合各种观点的基础上认为,破产债权是指债权人享有的各种类别的可进行强制执行的合法债权的总称。

那么何为破产债权清偿顺序?在破产清偿中,因存在许多繁琐且低效的协商过程,所以立法者在立法程序中规定了债权受偿顺位规则。目的在于能在各方债权人的利益冲突之间寻找最优的价值选择,从而使得各方利益之间有一个平衡点。因此,破产债权清偿顺序指的是在追求公允价值的基础上,根据债权人不同的抵御风险能力及债权产生方式及内容的不同,把破产财产遵循应当遵守的秩序规则,按顺序清偿给债权人,以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做到公正、公平和客观,并最大限度发挥破产功能。

二、不同类型破产债权清偿顺序问题

(一)担保债权清偿顺序的确定

根据《企业破产法》109条的规定,享有担保权的权利人对该特定担保财产享有优先受偿的地位。因此,时间限制以及程序约束对于担保债权人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在分配破产财产时,应当优先清偿担保债权人的债权,对担保财产进行价值评估。若债权人对优先受償权表示放弃的,则按照普通债权处理其债权。

(二)劳动债权清偿顺序的确定

劳动债权是指在劳动关系的基础上对企业所享有的债权请求权,包括职工工资、社会保险、经济补偿金等。劳动债权在在破产债权的清偿中处于第一顺位,最优先获得清偿。

(三)侵权债权清偿顺序的确定

债可以分为合意之债与非合意之债。不以当事人合意为前提的侵权之债为非合意之债,以当事人合意为前提的一般债权为合意之债。在破产债权的清偿顺序中,侵权之债优于一般债权,也就是非合意之债优于合意之债。但是在存在担保债权的前提下,侵权债权应在先清偿担保债权后再获得清偿。

(四)税收债权清偿顺序的确定

我国破产法将税收债权列在清偿的第二顺位。其清偿先与普通债权,后于破产费用、公益债务及职工债权。另外,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相关规定,税收债权的清偿先于无担保债权;对于有担保债权,若税收发生在担保债权之前的,则先执行税收,后执行担保债权。

(五)普通债权清偿顺序的确定

普通债权不存在优先受偿权,其在清偿顺序中处于最后一位,最后才能得到清偿。

三、破产债权清偿顺序的立法不足之处及完善建议

(一)破产债权清偿顺序的不足之处

1.担保债权与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之间的清偿顺序尚不明确

由于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若优先对担保债权实现清偿,则可能终结破产程序;若优先对破产费用、共益债务实现清偿,则可能导致担保的债权得不到足够的清偿。而且,立法也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就出现了法律的不确定性。需要有效对策进行完善。

2.不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的适用原则

债权分为很多种,根据债权类型的不同,债权人的受偿顺序存在区别。在政策性破产与普通企业破产中,前者劳动债权相比于担保债权优先受偿,后者则相比于担保债权后清偿,这就使得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不同的待遇。有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使得政策指导法律,背离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缺陷如立法空白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我们在对此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着重对完善进行深刻的分析。

(二)破产债权清偿顺序的完善建议

1.确立相关原则弥补规则的僵硬性

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维护市场交易秩序原则等都是破产清偿顺序中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公平、公正是“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的体现。公平并不代表绝对的平等,而是相对的平等,在差别对待中追求价值平衡。诚实信用原则是信用的体现,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核心。维护市场交易秩序则是追求秩序的稳定,以使法律给社会成员带来安全感。

2.在立法与司法解释中做出补充

法律解释既能保证法律的稳定性,又能弥补法律的僵硬性。对于破产债权的清偿顺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对优先权的规定进行补充,二是区别对待劳动债权,三是确立审查权制度,即能够使得普通债权人能够对劳动债权数额进行审查,四是适当限制原有优先权。最后,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即明确担保债权与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之间的清偿顺序。

除以上两点之外,我们还可通过完善其他相关制度来对破产债权清偿顺序问题的解决起到配合与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钱卡飞. 破产债权清偿顺序之思考[D].浙江大学 ,2014.

[2]史文仪. 对我国企业破产债权清偿顺序之思考[D].复旦大学,2012.

[3]陈晓琴. 破产债权及其清偿顺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 ,2009.

作者简介:

林燕(1978.1.5~),女,汉族,浙江台温律师事务所,中级职称,法律硕士、民商法专业。

篇10:关于参与破产债权分配申请书

此致

χχ人民法院

申请人:

篇11:债权人破产申请书的相关信息

债权人代位权是债的保权制度的一种。所谓代位权是指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的权利。

从法律意义上讲,债具有严格的相对性,债权债务关系只能约束特定的债权人和债务人对第三人不发生法律效力,即债权人只能要求特定的债务人履行债务,不对其他人产生任何影响。所以,债务人同第三人的关系与债权人无关。但是由于债务人的财产已成为保障债权人债权得以实现的责任财产,因而必须对债务人不行使其到期债权的消极行为加以约束,即准许债权人行使债务人对次债务人的债权。这种权利与其他相关的代理权、追偿权等在性质上有着根本的差别。

债权人代位权的法律特征

债权人代位权的法律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债权人代位权是债权的从权利。代位权不能脱离债权人的债权而存在,是依附于债权的一种特别权利,随债权的产生、移转和消灭而产生、移转和消灭。代位权与代位追偿权不同。代位追偿权通常是指在连带之债中某一连带债务人向债权人清偿全部债务后,即取代了债权人的位置,享有要求其他负有连带义务的债务人偿还其应当承担的份额的权利。代位追偿权是主权利,债权产生的时候,代位追偿权并不同时产生,只有在债权因保证人、其他连带债务人等履行了债务而消灭的时候,保证人及已负清偿债务责任的债务人才对原债务人或未负清偿债务责任的债务人产生代位追偿权。

(二)债权人代位权是实体权利。代位权是债权人在债务人怠于行使其权利害及债权人的权利实现时所行使的权利,尽管债权人与次债务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权利义务关系,但法律赋予债权人直接追索次债务人的权利,这不仅具有程序意义,而且具有实体意义,即在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创设了新的有直接后果的权利义务关系,一旦提起代位权诉讼,则可越过债务人而将次债务人视为债权人的债务人。债权人行使代位权,其目的仅在于保全债务人的财产,增大债权的一般担保资力,而非是以强制扣押债务人的财产直接使债权得到满足为目的(如申请诉讼保全、强制执行等)。因此,代位权是一项实体权利,而非诉讼上的权利。

(三)债权人代位权是债权人自己的权利。代位权的行使是以债权人自己的名义,代债务人之位向债务人的债务人即次债务人主张权利。这种权利来源于法律的规定,属于债权人自己的权利,而不是债权人以债务人的代理人身份行使债务人的权利,因而,债权人代位权不同于代理权。代理权是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代理人的权限是委托受权或者是在指定、法定的范围之内,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后产生的法律效果归于被代理人。

债权人代位权构成要件

最高人民法院于12月29日发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对合同法第73条之规定作了重点阐释,规定了代位权构成的实质性要件。

(一)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存在着合法的债权债务关系。这是行使代位权的首要条件。只有合法的债权债务关系才能得到法律的支持与保护,不但主体资格要合法,而且债的行为也要合法,这不但是对债权人和债务人的要求,也是对债务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债务关系的要求。如果债权人对债务人不享有合法债权或债务人对次债务人不享有合法债权,就不存在债权人代位权。如果合同因违法而被认定无效、被撤销或者已过诉讼时效,则债权人也不能行使代位权。但是合同的无效或者被撤销是由于债务人的过错造成的,债权人对债务人享有返还请求权、赔偿请求权时,应当认定债权人仍能行使代位权。

(二)债务人对其债务人享有的债权已经到期。这时债权人才可以向次债务人行使代位权。如果次债务人对债务人的债务尚未到履行期,债务人就不能对其债务人行使请求权,也就不存在债权人对次债务人行使代位权。履行期是否届满,应依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关于履行期限的约定来确定。如果没有约定履行期或履行期约定不明确,根据《合同法》第62条规定,应认定经过了合理的时间(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可以认定是到期的债权。如果次债务人有正当理由不履行自己的债务,则债务人的债权就不能算到期债权。如次债务人行使了不安抗辨权,即使次债务人的债务已经到期,在债务人的情形没有好转或没有提供担保,债权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这种债权行使代位权也无实际意义。债务人的到期债权并不是所有的任何性质的债权,而是仅限于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到期债权。因此,《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将代位权的标的仅限定在具有金钱给付内容债权范围之内,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其他权利不得作为代位权的标的,如基于扶养关系、赡养关系、继承关系产生的给付请求和劳动报酬、退休金、养老金、抚恤金、安置费、人寿保险、人身伤害赔偿等权利,则不属于代位权的标的。

(三)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这是构成代位权的前提条件,指债务人不履行其对债权人的到期债务,又不以诉讼方式或仲裁方法向其债务人主张其享有的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到期债务,致使债权人的到期债权未能实现。至于原因如何可以不予考虑,对此法律亦未要求债权人就此承担举证责任。而且债务人怠于行使其权利的行为需对其债权人的.到期债权造成不能实现的危险。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债权人有保全债权的必要,这是构成代位权的实质性条件。当然,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有无故意、过失或其他原因,对代位权的行使并不产生影响。

(四)债权人代位权的范围应当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这是对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一个法律约束。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目的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债权,因此只有当自己的债权存在不能实现的危险,才能行使代位权。但是债权人行使代位权是有一定限度的,即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范围不能超过其债务人享有的债权,如果超过了其对债务人的债权而行使代位权,就是对债务人权利的侵害,因为债务人对超过自己债务的部分有权自主处分而不受任何人的干涉。

债权人代位权的效力

(一)对于债权人的效力

代位权的行使对债权人的效力主要体现在债权人以诉讼方式行使代位权,次债务人应向谁清偿债务,即债权人可否直接受领代位权诉讼所取得的财产。一般认为,债权人行使代位权,不得超出债务人权利的范围,债权人也不得擅自处分债务人的权利,债权人不得请求第三人向自己履行给付义务。因为第三人对于债权人本无给付义务,债权人也没有受领清偿的权利。债权人在债务人怠于受领代位权行使的效果时,虽然可以代位受领,但受领的财产利益不得专供自己债权的清偿,也不得自行抵消自己与债务人的债务。如欲以所受领的财产利益清偿自己的债权,需经债务人同意;在有多数债权人的情形下,则只能依强制执行程序受偿。但对此问题司法解释做出了如下规定:债权人向次债务人提起的代位权诉讼经人民法院审理后认定代位权成立的, 由次债务人向债权人履行清偿义务。

(二)对于债务人的效力

首先,债权人代位行使债务人的权利,在法院认定代位权成立以前,债务人对次债务人的权利只是受限制,但并未丧失。当债权人以次债务人为被告提起代位权诉讼时,如债权人未将债务人列为第三人,债务人有权要求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且可以对债权人的债权提出异议,经审查成立的,应当裁定驳回债权人的起诉。

其次,在债权人开始提起代位权诉讼后,债务人以次债务人为被告提起的诉讼将受到限制,只能对超出债权人行使代位权请求数额的债权部分起诉债务人。受理法院在代位权诉讼裁决发生法律效力以前,应当依法中止诉讼。不管债务人是否参加诉讼,对代位权诉讼做出的裁决均对债务人有影响。

再次,当代位权成立,债权人胜诉后,债务人与债权人、次债务人的相应的债权债务法律关系将全部或部分消灭。如果债权人的债权未能全部受偿,债权人还可就剩余部分向债务人行使请求权;如次债务人在债权人行使代位权后尚有余额,债务人还可就此向次债务人主张。

此外,债权人行使代位权所支出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因对于所有的债权人而言是共益费用,由此形成的债权应优先于其他债权清偿。

(三)对于次债务人的效力

对次债务人来说,债务人对其享有的权利,无论是债务人自己行使还是债权人代位行使,次债务人的法律地位和利益均无影响。因此,次债务人对债务人的一切抗辩均可向债权人主张,如不可抗力抗辩、诉讼时效抗辩、同时履行抗辩、不安抗辩、权利瑕疵抗辩等等。但是这种抗辩应以债权人行使代位权之前所产生为限。如代位权行使后,第三人因债务人的处分行为,取得对债务人的抗辩,不得以之对抗债权人,因为此时债务人已丧失了处分权。若第三人因对债务人为清偿而取得的债务消灭抗辩权,可以之对抗债权人。第三人对于债权人的抗辩,则不得于债权人行使代位权时对抗债权人。债权人向第三人行使代位权须通知债务人,通知后第三人对债务人开始有抗辩权。

建立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债权债务纠纷也迅速增加,一度被视为困扰国企改革和发展的顽症,不仅给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带来危害,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也给司法活动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和困惑,债务案件的执行难度也越来越大,给社会经济秩序和商业道德都构成了极大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首次确立的代位权制度,突破了我国传统的民法理论和债的保全的概念,弥补了债的传统救济方法的不足,将债的法律救济由单一的债务主体扩展为第三人,增强了债的履行的可能性,为债权人实现债权提供了更加充分的法律保障。具体来说这一制度的意义表现在:

首先,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满足债权人的债权。近代民法以前,债权人是强者,债务人是弱者,债务人借钱是为了消费,法律倾向于保护债务人。时至今日,举债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融资及营利,债务人不再是弱者,所以法律更倾向于保护债权人。在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债务人与债权人的对立处于失衡状态,债务人处于强者的地位,债权人则处于弱者的地位。一些债务人负债后不是想法设法清偿债务,而是不择手段隐藏财产以逃避债务,或者根本就不向自己的债务人主张债权,甚至放弃自己的债权。债权人为了讨还债务,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求”债务人,即使进入了诉讼程序及强制执行阶段,债权的实现仍存在很多困难。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确立,从法律上为债权人通过自我帮助来实现债权提供依据。

其次,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建立,便于司法活动的开展。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债权债务关系越来越复杂,债务纠纷也急剧增加。过去,人民法院在审理债务案件时,其权利主体只能是债权人即原告,义务主体只能是债务人即被告.很少涉及第三人,不能由债权人代位直接向第三人主张权利,更不能追究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债权的责任。在执行程序中,人民法院也只能扣留、提取债务人应当履行债务部分的收入,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债务人的财产,而对债务人对第三人享有的财产权利没有涉及,这一部分财产不能作为强制执行的标的。当债务人没有足够的财产履行债务时,又故意不行使自己的债权,债权人对债务人没有任何办法,而法院也难对债务人的债权采取强制措施。《合同法》关于代位权的这一规定使债权人通过行使代位权增加债务人的责任财产,为解决“讨债难、执行难”,实现债权人债权,提供了更为周密和细致的法律保障。

上一篇:初中生物说课稿《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下一篇:超市优秀导购员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