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活动方案

2024-04-12

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活动方案(精选14篇)

篇1: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活动方案

2018年学院“志愿服务暖冬行” 创新

创业大赛活动方案

2018年学院“志愿服务暖冬行”创新创业大赛活动方案

为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相关活动,为第四届xx省青年志愿公益项目大赛和2018年创新创业类赛事做好项目培育,现举办2018年xx学院“志愿服务暖冬行”创新创业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单位

共青团xx大学xx学院委员会

二、活动主题

“志愿服务暖冬行”

三、活动对象

xx学院全体全日制本科生及研究生

四、活动时间

第一阶段:作品征集,即日起至2018年2月20日;

第二阶段:作品评选,2018年3月;

第三阶段:结果公布,2018年3月。

五、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以十九大为指导精神,面向xx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及研究生。

本次大赛下设两个类别:大学生创业计划赛、公益创业赛。

以项目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上交项目计划书和其他支撑材料(所用项目不得是已参与其他创新创业性质比赛或项目内容相似度极高的项目)。

2.作品要求:作品为项目计划书和其他支撑材料,具体主题不限,要求原创,所用项目不得是已参与其他创新创业性质比赛或项目内容相似度极高的项目。

3.投稿方式:请有意向投稿的学生将电子版作品发送至邮箱xx。邮件标题命名为“2018年志愿创新创业主题实践活动主题投稿+年级+姓名”。作品要有完整的标题,需注明类别、团队姓名、学号、联系方式。

4.奖项设置:活动拟设一等奖共1名,二等奖共2名,三等奖共3名,优秀奖若干,奖励精美礼品,并由学院将参赛作品推送至学校参加校选拔赛。

六、结果公布

评选结果将于3月初在学院官网站公示,如有疑问请于公示期内前往办公室予以反馈。办公室电话:。

七、相关说明

凡投稿作品,院团委、学生会有权进行编辑、修改、结集和公开。

共青团xx大学xx学院委会

2018年1月14日

篇2: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活动方案

20XX年X月X日下午两点,由青年志愿者兼社会实践部主办的第二届XX大学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初赛在文南105顺利举办。

本次共17个团体参加比赛,各个志愿项目负责人代表团体讲解项目的PPT,评委老师对他们提出关于项目运行的相关问题并对项目提出相应的建议。之后评委老师为各个团体项目打分,评选出更具有志愿意义的优秀项目。本次评比项目书占总分的40%,PPT占60%,选出6组获奖团体。

比赛中所有参赛团体的志愿项目都围绕着新颖、切合实际、落实服务他人的想法,引起我们的.强烈志愿愿望,负责人的讲解给人极大的说服力。

在这次比赛中,所有参赛团体通过比赛寻找差距、寻找不足,学习优秀队伍的先进经验弥补自己团队的不足。评委的点评犀利,提问一针见血,给出的建议也给人很大启发。这次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已经不是单纯的比赛,而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

篇3: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活动方案

2000年1月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指出: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当代社会主义中国一项十分高尚的事业, 是大有希望的事业。2003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 各级共青团和青年志愿者组织动员了1200多万人次的青年志愿者开展为一线医护人员捐赠爱心包、热线咨询、助耕帮困等志愿服务, 为夺取抗击非典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青年志愿者行动还以其在服务社会教育青年促进发展等方面所具有的创新性意义, 而被写进中共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和十五届三中全会决议, 成为新形势下共青团组织更好地服务青年、推动青年广泛参与社会共建文明和谐的新型人际关系的一个极为成功的模式。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 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 我国高校青年志愿者的突出表现, 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深刻肯定。2008年的奥运会、残奥会以及2009年在哈尔滨举行的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期间, 全国约7万名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宣传普及文明风尚志愿服务、赛场文明志愿服务、平安奥运志愿服务等活动, 为奥运会及大冬会的成功举办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崭新的精神风貌。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高校志愿组织成员不稳定, 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高校学生一般可以参加社会活动的时间大约为1-2年, 低年级的同学占大多数。志愿组织面临的是不断更新血液的过程, 社员退出志愿者社团或隐性退出社团随年级的增长而显著上升, 这在一定方面造成了志愿组织成员流动性大的特点, 阻碍了组织的长效运行。同时, 高校志愿活动单一、数量少、使社员的积极性锐减, 造成队伍人员的流失。

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精神理解不够、参与志愿服务动机不纯、功利性太强, 再加上志愿服务历来重使用轻培养和管理, 导致了大学生志愿者对工作职责、服务技巧、服务程序、服务经验的了解欠缺, 服务效果不佳。在志愿活动中, 大学生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 专业技能的掌握与运用并不乐观。

2. 组织建设模糊、服务缺少创新

高校志愿组织普遍存在建设模糊、服务没有具体标准、没有一个良好的长效运作模式, 有时就会造成服务不力的现象发生。首先, 大学生志愿服务对象的局限性。一般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对象都是弱势群体或特殊者服务, 没有将服务视野扩展到社会成员的合理需求, 这样就限制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领域, 降低了服务效率。其次, 高校内各个志愿组织通常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展活动, 与其他团队间缺乏必要的沟通, 很多时候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服务范围都很广, 但都不精, 结合自身专业特长的较少, 经常出现相互重复现象。甚至出现大家都搞的服务单一, 而校园内师生需要的某些服务却无人去做, 出现了服务空白。

3. 有效保障机制及激励机制的缺乏

(1) 目前我国志愿服务的立法工作相对滞后, 尚没有一个全国性法规。志愿者在进行志愿活动的过程中, 一旦发生某些意外事故, 志愿者、志愿服务的组织者以及志愿服务的受益人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需要从法律上明确当事各方的权利及义务。政府没有从法律上给予相应规定, 导致问题发生后很难处理, 使志愿者自身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立法的缺失使得志愿者和服务对象权益未得到有效的保护。

(2) 志愿活动的组织者也未能从思想上认识到对志愿者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在欧美等发达国家,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会得到政府、媒体、宗教机构、企业、社区、民间组织的多方支持, 而且许多社会团体都积极支持和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而在中国, 民间团体自身发展困难, 无力支持, 而企业因为没有免税的优惠也不愿意支持志愿服务, 所以大学生志愿服务在资金、财物、场地、安全上会遇到种种困难。

二、如何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持续发展

1. 完善大学生志愿组织管理制度建设

各级相关部门要制定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制度, 通过法律法规对志愿服务的运作程序加以规范, 明确权利和义务, 包括登记注册、健全的例会、服务项目的审批、志愿者评优表彰制度等各项完善的管理制度。政府应建立相应的“志愿服务发展基金”, 资助大学生志愿服务重点项目, 以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2. 加强高校志愿者思想教育及专业技能培训

(1) 各级党团在组织思想上要高度重视, 组织管理应规范青年志愿者活动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渠道, 也是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高校应注重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党团组织的指导参与对青年活动有重要的意义, 各级党团组织应加强对大学生“奉献”精神的教育, 为大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做思想上的准备

(2) 一切活动开展的顺利与否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志愿者的沟通能力和服务能力。尤其在中国加入WTO后, 国际交流的机会大大增多, 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志愿者走出国门, 承担更多的国际义务。面对机会与挑战, 大学生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教育水平和终身学习的态度外, 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个人责任心, 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工作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3) 高校大学生志愿组织应开展相应的培训, 不仅是基础性培训, 还应有专业性培训。使学生在懂得怎样成为合格志愿者的同时, 具备更多的相关知识及专业技能。

3. 完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

(1) 我国高校志愿者行动基本上采取党政支持, 共青团承办, 社会化运作的工作机制。这种机制本身就决定了在经费筹措上需要多元化。从发展方向上来讲, 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可以建立以学校拨款、社会赞助、会员会费、服务创收为主的筹款机制。

(2) 建立长效机制和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通过注册和建立志愿者档案, 使志愿服务工作成为一种长期性、持续性的工作。志愿者通过注册认证获得编号后, 要定期注册、定期认证, 使自己的志愿服务工作日积月累, 清楚地记录在案。管理机构通过定期考评、比较, 选拔出表现优异者给予星级称号等奖励。有了重大志愿服务活动, 即可从表现突出的志愿者中选拔人员参加。这样, 志愿者的队伍比较稳定, 工作连续性强。

4.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国外的志愿服务工作起步早, 管理比较规范, 积累了许多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各级党团组织都应高度重视、积极引导、大力支持, 青年志愿者组织也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服务本领, 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新思路、新方法, 使青年志愿者活动能健康、有序、持久发展。

5. 创新服务形式, 树立品牌项目

随着高校志愿者组织规模的日益扩大, 原有的服务形式和项目建设一时难以跟上队伍发展的步伐。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要加强和改进组织管理工作, 大力推进志愿者服务形式和服务项目的创新和拓展。应鼓励志愿者在各种社区发展服务、公益活动服务、环境保护服务等领域, 大力开展预防性的志愿者服务, 如社会研究、教育等工作, 以扩大志愿者服务的范畴。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运用志愿者本身不同的才能、经验和专业知识, 建立富有特色、具有实效的服务平台, 是拓展志愿者服务项目的有效补充途径。

品牌是社会公益事业的生命线, 品牌越高志愿事业的边际效应越大。打造品牌项目:一是应从社会需求出发, 结合该志愿组织的自身优势, 建立可持续运作的品牌项目。二是要以高标准要求自己, 精心组织, 成熟运作, 突出成效, 争取与社会产生联动效益。三是要主动宣传, 树立形象, 发挥志愿者品牌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同时, 保持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密切沟通与合作, 在成长中不断汲取先进经验, 合理配置社会资源。

总之, 大学生志愿者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大学生志愿者活动, 既是大学生提倡社会新风、奉献自我、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 同时又是在实践中锻炼自我、自觉成材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 我们要通过深入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 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大学生今后的成才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目前, 在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高校志愿组织成员不稳定, 有效保障机制及激励机制的缺乏、大学生自身特点发挥不够、经费不足等问题, 严重制约了活动的深入开展。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加快完善大学生志愿组织管理制度建设和志愿服务工作机制, 加强高校志愿者思想教育及专业技能培训。同时, 政府应完善相应的“志愿服务发展基金”, 资助大学生志愿服务重点项目, 以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课题组.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研究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 2001 (2)

[2]韩晶.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障碍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 (3)

[3]马鸣, 孙红磊, 张志刚.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燕山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9)

[4]孔伟红, 艾楚君.高校青年志愿者激励机制的调查与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7)

[5]谈杰.国内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述评[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11)

[6]张纪花.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探索[J].辅导员工作研究, 2009 (3)

篇4:日本的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启示

日本是一个志愿者活动非常盛行的国家。日本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二战结束以后。1947年,京都的大学生开展BBS( Big Brothers and Sisters)活动,给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的孤儿们提供援助和进行教育活动。1952年兴起的VYS(Voluntary Youth Social Workers)也是以青年志愿者为主的志愿组织,其活动内容主要是通过与儿童一起游戏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1967年,日本青年服务协会成立,成为推动日本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的全国性中心组织。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逐步走向普及阶段。80年代—90年代中期,日本的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开始出现网络组织并组织全国性集会等大型活动。[1]1995年的阪神淡路大地震激发了青年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当中来的强烈愿望,有鉴于此,许多大学开始引入志愿服务作为大学教育与社会互动之间的桥梁,并为此设计相应的学分制度,志愿精神教育正在成为日本教育的一部分。日本的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迎来了又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一、 社会背景

70年代中期以后,受国际环境的影响,日本经济迅猛发展的势头开始减缓。随之,社会论、福利重建论、日本型福利社会论等一系列社会福利领域中的新的理论观点被陆续提出。到了八九十年代,在全球经济形势不景气的总体环境和亚洲爆发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日本的国民经济呈现继续下滑的趋势。虽然日本政府对经济政策做了多番调整,但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多重影响,从1991年以来至今为经济发展的长期停滞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政府行政体系纵向操纵的公共事务的模式受到了财源、效率、国民需求多样化等多种问题的困扰,国内要求对公共事务进行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1995年1月发生的阪神—淡路大地震直接催生了《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的颁布与实施。该法在日本非营利组织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先,这部法律是以“议员立法”的方式出台的,打破了一直以来的政府立法模式;其次,该法制定的目的即是为了降低主管机关对非营利组织的行政干预;再次,打破了政府关于公共事务的纵向行政管理模式。随后,以《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为主的多部NPO法律体系的形成与健全,直接推动了日本整个第三部门的发展。由于有了相关法律制度的强有力保障,日本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也蓬勃发展起来。日本社会对其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性也有着充分的认识。日本政府明文规定:“大学要在今后的发展中积极地把自己的知识、人才资源提供给社会,使大学成为一个开放的机构,为此要积极地导入实习生制度和志愿者活动,为社区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志愿者活动是日本大学服务于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2]日本大学生毕业后在其找工作的过程中,一般都会在简历中注明自己的志愿者经历,因为有很多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十分重视应聘者的志愿者经历。

二、 主要领域

二战以后经过创伤恢复期的日本政局平稳、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交通通讯条件便利,社会民众的文化教育水平普遍较高,因此志愿服务的各方资源都十分丰富,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影响下,日本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动机更多地倾向于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在服务对象方面除特定的困难群体以外,更多的是针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例如公民受教育的机会与权利、环境保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等。此外,日本的青年志愿服务与国际接轨较早,国际志愿援助活动较多,侧重于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理解和民族融合等领域。志愿服务的领域和形式多种多样,层次较高。

三、 主要特点

日本的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其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与支持下,已开展得十分广泛,并已逐渐走入了组织化、制度化、系统化的轨道,主要有以下几点特点:首先,注重志愿服务意识的教育,不断提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青年学生的文化水平以及志愿服务活动的规模;其次,把社会急需的服务项目当做志愿服务活动的重点,长期深入地开展下去;再次,志愿服务国际化。除了在国内的活动以外,日本政府很重视向国外调派青年志愿者,以此来获取国际基金组织的支持,扩大本国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国际影响。

四、活动效果

在日本大学各方面的积极引导和支持下,大学生不断的走出校门,投入到各式各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去,大学生对服务对象的实际帮助以及自身的锻炼发展当然不言而喻,但更重要的是,志愿者可通过自身的行动唤起公众的自觉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他们认为,这种思想观念上的改变较实际工作或有形的物质帮助更为迫切、重要。[3]阪神大地震发生以后,社会各界纷纷对这一些列的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给予高度的赞扬,改变了对青年大学生社会行动能力差的观点。整个社会掀起了崇尚志愿服务精神的热潮。

五、启示和借鉴

(一)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面对着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亟待完善的情况,社会各界都应该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立法问题高度重视,加快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全国性立法,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完善而及时的法律支持,为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环境,是高校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4]政府也应当继续深化改革,科学运用其行政力量,推进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自主性发展。

(二)把社会急需的服务项目当做志愿服务活动的重点,长期深入地开展下去。日本的青年志愿服务机构在其活动项目的选择上启示我们,要结合社会实际,抓一些与群众生活紧密相连、社会影响广泛的项目,不要贪多求全。选择一个项目,就要将它抓好做实,塑造成社会公认的品牌,开展得深入人心,深入扎实长久地开展下去。

(三)大力加强志愿服务意识教育。我们有必要借鉴日本的经验,在社会以及学校对广大民众特别是文化水平较高的青年大学生群体大力进行志愿服务意识的相关教育。我国高校要加快课程改革建设,将志愿服务加入到大学生的培养计划与课程安排中,开设有关志愿服务活动知识的相关课程,纳入学分制管理。

(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我们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加大对开展国际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力度,以国家政府为最坚强的后盾,争取国家下拨项目专款资金以及国际基金组织的援助,并积极通过其他渠道筹措资金,日益实现人员招募和培训机制的精细化与专业化以及保障机制的人性化,为我们的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和国际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早日接轨创造条件。(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娟 胡希希.中日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异同比较和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2013,(03).

[2]大学教育研究会(日).大学资料[M].平成10年140;平成11年143、144.

[3]曹卫洲.国外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概况[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

篇5: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方案

二、坚持做好传统品牌服务项目

1、做好3月份学雷锋月的一系列传统项目。重点做好:为漓江洗脸、城市环卫等环境保护项目。

2、继续推进阳光校园、青年文明路创建等系列的校园文明建设,为学校创造一个文明、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

3、倾力配合团中央、校团委做好20--年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服务工作,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大学生就业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让更多的青年大学生到祖国建设最需要的西部去。

4、坚持两头抓、中间带的方针,做好文化助残、爱心学校、咨询服务、社区服务、军民共建等长期传统项目。

5、动员广大自愿者做好寒暑假挂职、创建志愿服务团队的工作。使广大志愿者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基层中服务社会,充分利用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广大志愿者在奉献的同时学会成长。

6、为鼓励广大青年大学生加入志愿者服务队列,表彰优秀志愿者的奉献精神,继续开展十佳公益形象大使、十佳公益服务团队的评选活动。

7、配合校团委开展教育文化节一系列活动。

三、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基础建设,改进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树立良好工作作风。

1、加强协会内思想建设。积极组织协会干部参加校团委的各项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活动,提高协会理论水平和思想素养。增强团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主人翁的精神。

2、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完善和修改现行的制度,使制度透明化。

完善协会的档案管理,严格财务制度,对历届的档案归档,对现有的资料和档案建立合理的适用的档案库,完善协会的人事档案。

3、落实好办公室的问题,加快网站的建设和管理。

4、加强与桂林市其他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密切联系,联合开展好20--年度桂林市高校志愿者交流会。

5、重整本协会宣传海报质量建设。加强活动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校级的各种媒体和电视台,同时与桂林市各大媒体加强联系。加强志愿者工作的宣传力度。

四、重点打造新品牌活动

1、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品牌活动。

该项活动主要是发动、组织志愿者通过定期支教、精神慰问、捐赠学习用品等形式,对桂林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农民工子女给予物质及精神上的关爱,让孩子们能有个更好的成长坏境。并希望借此能让社会上更多的人加入关爱农民工子女的行列。

2、学习十-大精神,继续努力倡导低碳生活,以定期走进社区、在校园宣传、到企业中实践宣传等形式倡导市民环保低碳生活,关注环境,从我做起。

五、加强总会对各个分会的管理和指导,充分发挥总会的作用,提高协会的管理效能

1、对各分会的大型活动进行总体的规划,按照本学期的工作思路进行重点指导,结合各个学院的自身特点,对各分会的活动进行合理的安排,大型活动实行审批制,由主席团审批。

2、对各项活动实行总负责人制。

3、积极倡导各个分会志愿者活跃在社会各个角落,各个分会采用评优制度,鼓励各个分会打造自己分会的品牌活动。

六、策划书大学生20--年青年志愿者协会工作计划策划书五、全力加强宣传阵地建设,采用多渠道的信息沟通

1、完善协会的网站建设,建立专门的维护队伍,争取网站的即时更新。

2、做好各分会的宣传手段,形式和质量管理。

3、利用好各种信息沟通渠道。

4、建立协会内部的记者团队伍,进一步扩大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影响力,走出学校面向社会。

七、充实基础,加强队伍的组织能力建设,扩大我协会的影响力

1、做好迎新工作,招聘一批有能力的干部进入我协会,给我协会补充新鲜血液。

2、做好交接班的工作,选拔一些有能力的干部来组织我协会以后的工作。

3、不定时得开展一些培训来提高干部的素质,增强本协会内部干事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使培训工作系统化。

4、做好我协会的内部评优工作,这也是扩大我协会影响力的一个大方面,增强各会员的积极性。

5、加强老干事和新干事的做事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增强本协会干事与团委各位指导老师的交流。

篇6: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活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在教育“面向每一个儿童”的观念指导下,残疾儿童、心理障碍、智力低下等学生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学校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不能疏忽那些被视为弱势群体的特殊学生,而应当使每个学生在学校都能得到充分和谐、健康的发展,使特殊学生同样感受到党的阳光雨露的滋润和关怀,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为今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培养自强不息的良好品质打下基础.

一、关爱对象

我校残疾儿童1名,身体有疾病学生3名,特殊心理和智力低下的学生3名,贫困学生3名.

二、活动内容:

1、献爱心,手拉手,开展捐赠救助

对家庭特别困难的`或有疾病的儿童,学校将适时给与一定的物质资助,通过捐款活动,让孩子能得到及时治疗,让他们的家庭少一份负担.

2、结合校情,开展一些相关活动

特殊儿童,也应和其他孩子一样快乐成长,学校爱幼志愿者、任课老师、同学等,通过各种活动,应使特殊学生乐在其中,感受快乐,不仅要提高他们学习兴趣,更要为他的生活增添色彩和欢乐.

3、根据实际情况,为特殊学生提供方便

毛柏卿同学从小患侏儒症,个子矮小,家长接送孩子上学放学不够方便,安排专门人员每天轮流送出校门.赵涛个头大,但行动迟缓,患心血管疾病,不能剧烈运动;卢伶智力低下,判断事物的能力不强……在体育课和学校各项大型活动中,应专门考虑到他们的行动,尽最大努力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为他们提供方便.

4、教育与辅导

由于是特殊的孩子,在他们的心灵上难免存在或多或少的创伤和阴影,幼小的心灵更需要特殊的引导和教育,我们在课内外对这些孩子应该因材施教,多一份耐心,多一点责任,更科学合理、更人性化地对待学校的特殊孩子.

三、活动安排:

二月份:爱心捐款活动

五月份:“心手相牵,快乐六一”活动

紫凤小学

2月

年紫凤小学

心手相牵,快乐六一

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心手相牵,快乐六一”

二、活动目的:

让儿童感受社会大家庭的关爱,欢度一个特别的儿童节.充实日常生活,留下美好回忆

三、活动形式:以文艺演出为主

四、活动地点:操场

五、活动时间:5月31日上午

六、前期宣传:全面宣传、广泛动员.

七、活动程序:

(一)陈书记致开场白!

(二)表彰颁奖

篇7: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一定的趋势。增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创新性以及提高活动本身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对志愿服务的更好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1、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2、为丰富大学生校园生活,增强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及对活动的策划、组织能力。

三、活动时间

2012年11月11日--17日

四、活动对象

合肥学院建筑工程系全体学生

五、主办单位

合肥学院建筑工程系青年志愿者服务团

六、活动参与方式

活动一开始,同学们即可进行活动策划,在活动截止时间之前将项目创意策划书纸质版交至建工系青志团办公室 孙全乐(***),电子版发送到建工系青志团邮箱2456984190@qq.com。

七、活动内容

宣传部:

1、活动前期通过海报、微博、进班宣传等方式负责对活动的宣传工作;

2、活动后期张贴海报,对获奖选手进行鼓励表扬。

办公室:

1、负责对参赛者交上来的纸质版策划书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将电子版策划书进行存档;

2、对参赛人员的信息进行整理并存档;

3、活动后期对获奖选手进行短信通知。

组织部:协助老师对策划书进行评定,并评选出最终获胜的创意策划书。实践部:负责准备活动的奖品、展板的展出和收回。

八、评选标准

1、内容富有时代精神,能彰显大学生个性与活力;

2、主题鲜明,能够大胆创新;

3、活动趣味性强,能吸引人;

4、策划书字体、格式基本正确;

5、能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九、字体、格式要求

1、策划书题目:小三号,宋体,加粗,剧中(如:XX活动策划书)

2、标题:四号,宋体,加粗(如:

一、活动背景)

3、正文:小四号,宋体(如:XX社团)

4、如有附件(如获奖名单,经费预算等)

十、奖项设置

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若干。

十一、经费预算

项目 数量 单价(元)预算经费(元)用途

海报宣传 4张 0.5 2 宣传

奖状 12张 0.8 9.6 获奖表彰

相册 6个 20 120 获奖表彰

合计 131.6

十二、注意事项

1、参赛人员可单独参赛,亦可组队参赛。

2、策划书必须注明活动策划人姓名及联系方式(若组队,所有成员必须写上)。

3、策划书必须在本活动截止时间之前上交,逾期无效。

4、本活动无需报名,只需在活动截止时间之前将项目创意策划书纸质版和电子版上交到指定地点。

建工系青志团 201

管 飞(843390671)2012/11/14 10:58:34

篇8: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活动方案

一、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成为落实德育对象主体地位的有效活动载体

在传统道德教育中, 德育都是采取单向灌输式, 而当代大学生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特征更加明显, 他们迫切需要的是一种贴近实际、主动学习的德育方式。基于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自发、志愿特点,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组织者与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志愿者们充分行使自主选择权, 他们的行动是“主动”的, 是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选择的结果。在志愿服务过程中, 大学生用行动来帮助别人, 奉献自己, 把社会的期望内化为自觉自愿的需求。社会的认可、公众的赞誉满足了道德行为的个体对自我的肯定, 使其体验到关爱、帮助和服务他人的乐趣及成就感, 这种情感上的调动势必促使个体动机的增强。大学生在这种道德实践中不断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自我评价、自我激励, 从而提升自己道德境界, 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 完善自己的道德理想, 将道德知识内化为道德意识, 体现为道德行为, 充分落实德育对象的主体地位。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注重实践育人, 在实践中丰富德育内涵

实践育人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德育本是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品质教育的融合, 应该是以正确的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为指导, 坚持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大学生志愿服务正是道德实践的过程。道德实践是道德活动的基础和最后归宿, 是道德意识的外化。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践行道德意识, 通过自我体验、自我教育、自我提升, 将道德知识内化为道德意识, 体现为外在的道德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现实间的裂痕。在大学生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是把社会和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任务、要求、规范等通过道德实践转化为个体道德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同时也是大学生按照道德意识活动所达到的道德信念、道德境界、道德理想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完善他人、完善社会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有形活动”。因此, 大学生志愿服务在道德实践中, 丰富了高校德育工作的内涵, 对高校德育工作内容有了新的拓展。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在社会生活中体现德育的实效性功能

当前高校德育工作中, 道德教育常常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容, 偏离了道德教育的本质。因此, 回归生活、回归社会不仅代表德育方式的转变, 更意味着德育本质和目的的回归。大学生志愿服务把社会需要与大学生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 贡献个人资源, 解决社会问题, 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充分尊重并满足个体价值实现需要, 从而使整个德育过程变得生动。志愿服务使高校德育回归社会生活, 对大学生这一即将步入社会并时刻与社会有着这样那样接触的特殊群体具有深刻的影响和互动作用, 这集中体现在潜移默化的价值引导、成才意识培养、理想目标确立、感恩情怀建构等方面, 很多内容都是高校德育至关重要却又缺乏实效的工作目标。志愿服务活动中, 大学生通过对社会的贡献, 降低社会生疏感, 增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承受挫折的能力, 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和社会需求彼此融合的过程。

四、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塑造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水准是通过大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的。高校德育工作的本质是一种以培养人、发展人为目的的教育,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德育工作的终极目标。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 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和要求。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作为参与主体对人生经历深刻感悟, 对社会生活积极体验, 对道德行为勇于实践, 他们在奉献爱心的同时, 收获了心灵与精神等方面的非物质回报。在对弱势群体帮助的同时, 他们缓解个人心理压力, 调试和矫正不健康的心理, 从而建立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品质。这种在志愿服务中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健全的思想品德, 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丰富的社会技能, 极大拓展了高校德育育人空间, 从而实现全面发展的高校德工作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夏义堃.志愿者服务:高校德育工作的新视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2, (5) .

[2]李琴.深化大学生志愿服务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载体[J].中国高等教育, 2005, (17) .

[3]蓝媛慧.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趋势[N].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6, (2) .

篇9:浅析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志愿服务;活动形式

我国的志愿服务活动是随着改革开放而兴起的。1993年,共青团中央开始组织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核心组成部分。大学生志愿者已是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主力军,他们为中国志愿者行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普遍形式

1.社区建设志愿服务活动

社区建设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面向世界的重要途径。社区建设志愿服务则是一项重要而长远的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大学生志愿者在社区建设志愿服务活动中,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配合、协助社区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广泛开展科技、文体、法律、卫生等方面的社区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陶冶居民的文化情操。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配合社区工作人员充分利用社区群众性的特点,帮助居民美化社区环境,增强居民的环境意识、公德意识,不断改善社区的环境卫生。因此,社区建设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志愿者最简单可行的一种志愿服务活动形式。

2.生态环保志愿服务活动

环境保护是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所采取的行动。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活动即通过对城市或社区、公园以及景区的绿化植被进行定期维护,倡导人们在生活中保护环境。大学生志愿者通过一系列的环境保护志愿服务活动,对现有的城市或社区、公园以及景区的绿化植被进行力所能及的维护,并向人们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及保护环境的措施。环境保护志愿服务活动是一种绿色行动,是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实际行动保护环境的一种实践。

3.扶贫开发志愿服务活动

扶贫开发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扶贫开发志愿服务活动主要针对应届毕业生,毕业生自愿、无偿地参加扶贫开发志愿服务活动,例如国家支持的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村官等志愿服务。大学生到国家规定的贫困地区进行一定时间的支教等志愿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扶贫开发志愿服务活动可促进国家的扶贫工作进展,一定程度上带动贫困地区致富,加快贫困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同时也能帮助缓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扶贫开发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志愿者实现人生价值、丰富人生阅历、富有挑战意义的志愿服务活动形式。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新型形式

1.大型赛会志愿服务活动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举办大型赛会的种类和次数越来越多。这些赛会的举行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大型赛会志愿服务活动,虽然这些活动具有一定的区域性与临时性,但是这项志愿服务活动仍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活动形式。

志愿者通过选拔,提供自己的劳动、技术和时间,无私参与,完成既定的任务而不接受报酬,在传播奉献精神的同时,不但为赛会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还降低了赛会的举办成本。可见,志愿者对大型赛会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它已成为大学生志愿者的新型志愿活动形式。

2.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活动

近些年来,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应急救援是必不可少的。随着国家的进步和人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活动已会成为一种常规的志愿服务活动形式。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能投入到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活动。应急救援志愿服务作为志愿服务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特殊形态,由于突发事件的突然性、发展的不确定性、危害的严重性和公共性、时间的紧迫性以及采取特殊措施的必要性等特点,这不仅要求志愿者具有专业的救援知识,还要遵循就地就便、专业高效、统一有序的原则。否则不仅发挥不了志愿服务的作用,甚至还会导致救援现场更加混乱、“帮倒忙”的现象。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活动是一项临时性、突发性的志愿活动形式。

3.援外志愿服务活动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趋势,援外志愿服务也逐渐成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援外志愿者是指利用国家对外援助资金,由专门机构选派到发展中国家,直接为发展中国家当地人民服务的青年志愿人员。因为援外志愿者到其他国家以志愿者身份工作,代表的不仅仅是志愿者本人,还代表着整个国家的形象,所以要求志愿者的素质要非常高。而作为大学生志愿者,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志愿者,这也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机遇和挑战。

除此之外,随着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不断完善与进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形式会越来越丰富,涉及的方面也会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吴迪.我国大型体育赛会志愿者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2]莫于川,肖竹.突发事件应对法制度解析与案例指导[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篇10: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

各分团委、直属团总支,各级学生组织(社团):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今年的3月5日是第55个“学习雷锋纪念日”,也是第19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按照《关于在全省开展青年志愿者“学雷锋志愿服务集中行动月”活动的通知》的要求,校团委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2018年“学雷锋志愿服务月”系列活动。具体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学习雷锋好榜样,青春奉献勇担当

二、组织单位

主办:共青团武汉大学委员会

承办:武汉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

三、活动时间

2018年3月

四、活动内容

(一)“我为雷锋精神点赞”网络宣传活动

3月5日至3月31日,校团委将在“青春珞珈”“wHU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微信公众平台上发起“我为雷锋精神点赞”网络宣传活动,同时鼓励校、院两级青年志愿者协会及其他各级学生组织(社团)以多种形式开展网络宣传雷锋精神的工作。

(二)“雷锋精神我来讲”百人讲师团进支部宣讲活动

3月5日至3月26日,校团委将从校、院两级青年志愿者协会及其他各级学生公益组织(社团)中挑选100名志愿者,组成百人讲师团,深入各院(系)团支部,以雷锋精神为主题,开展小品话剧、主题演讲、感悟分享等形式的宣讲活动,以加强广大青年对新时代雷锋精神的理解,为我校青年志愿服务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讲师名额分配详见附件1《“雷锋精神我来讲”百人讲师团讲师名额分配表》,具体活动内容及要求另行通知。

(三)“我为雷锋精神代言”志愿服务月活动

3月5日至3月30日,各单位要组织广大青年志愿者深入农村、社区、学校,广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为基层群众送医送药送健康、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网络安全知识宣讲、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文明风尚。3月31日,校团委将以嘉年华的形式,举办“学雷锋志愿服务月”闭幕式暨成果集中展示。

五、工作要求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单位应充分认识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活动的重要意义,精心设计适合实际情况的活动方案,切实加强工作指导,形成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整体合力。要广泛动员“本禹志愿服务队”“十佳志愿服务集体”和全国、全省、全校青年公益项目大赛获奖项目团队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2.完善机制、保持常态。各单位要完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并调动广大志愿者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常态化、规范化的志愿服务工作格局。要精心组织好活动,反对不求实效的“轰轰烈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追求服务的实效上,尽可能地多开展精准服务、小众服务和专业化服务。

3.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各单位要积极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网络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志愿文化的引领作用,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的宣传方式,实时报道本单位开展的学雷锋活动。要加大对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的宣传推介,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志愿精神,培育志愿文化,形成示范导向。

六、材料报送

.各单位请于3月6日、3月16日、3月23日、3月31日四个时点报送《学雷锋志愿服务集中行动月活动统计表》电子版(见附件2)。

2.各单位请于4月3日22:00前,报送“学雷锋志愿服务月”系列活动总结材料及相关资料电子版,邮件以“单位名称+学雷锋活动总结”命名。各分团委、直属团总支的该项工作将纳入2018基层团委工作考核。

七、表彰办法

篇11: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活动方案

航海学院主题团日活动方案

2013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 “向雷锋同志学习” 题词发表五十周年纪念日。50年来,雷锋精神作为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鼓舞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不断进步、不断成才。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和《辽宁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持久地开展学雷锋活动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响应校团委《关于在全校团员青年中开展“学习雷锋精神,深化志愿服务”主题活动的通知》要求,航海学院在学生工作过程中提倡“发现美,追求美,行为美”,号召大家“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都要讲奉献”,引导全院学生传承雷锋精神,积极地投身到学雷锋活动之中,牢记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坚定信念,甘于奉献,多做贡献,服务社会,同时鼓励先进,树立典型,推动学院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现决定开展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学习雷锋精神,深化志愿服务”主题团日活动

一、活动主题

发现美、追求美、行为美—学习雷锋精神,深化志愿服务

二、活动时间

2013年3月5日至2013年3月24日

三、活动形式

依托学院团委文化部,总结以往经验和模式,按照“院团委—院团委文化部—中队团总支—区队团支部”的组织模式开展各项有意义的双学活动,以“区队团支部—中队团总支—院团委文化部—院团委”的反馈模式进行汇报总结、成果展示和评选表彰。

本次“发现美、追求美、行为美—学习雷锋精神,深化志愿服务”主题团日活动开展分为“发现美、追求美、行为美”三个阶段。鼓励各中队拓展新渠道,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广泛开展学雷锋主题演讲、具象行业内的活雷锋邀请他们来做报告、身体力行积极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等,推动建立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活动经常、机制健全的航海学院志愿服务体系。(一)发现美 的内涵;(各中队)

1.通过主题双学、班会等形式学习雷锋同志的先进事迹深刻理解雷锋精神2.通过主题报告会的形式将雷锋精神具象到航运业,学习行业内的活雷锋(学院)

3.通过主题征文发掘身边的好人好事,深刻理解“螺丝钉”精神,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各中队)

(二)追求美

1.“雷锋不逝,感动常在”——挖掘树立“学雷锋”典型活动;(各中队)2.开展学习雷锋精神主题总结研讨会,总结雷锋精神美之所在,进而更好的追求美(各中队)

(三)行为美

1.组织发起“银龄计划”,面向学校周边社区“空巢”孤老,走进大连市敬老院进行慰问活动;(10中队)

2.组织发起“灯塔计划”,面向大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序开展“七彩课堂”、“亲情陪伴”、“携手相牵快乐成长”、等相关志愿活动;(11中队)

3.组织发起“扬帆计划”,面向大连市留守儿童,走进阳光溢鸿儿童村和社会福利院,开展“扬帆助学”、“扬帆图书馆”等相关志愿活动;(12中队)

4.组织发起“燃烛计划”,面向学院离退休老教师,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用实际行动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温暖离退休教职员工;(各中队)

四、考核办法

班级团支书组织班级成员落实实施主题活动,进行总结之后上交到中队团总支副书记,再由中队团总支汇总整理之后上交到学院团委,团委文化部进行最后的汇总和验收。对活动策划、总结材料翔实;活动照片或视频真实;活动累计时间长;活动持续性好、实效性强及社会影响力高的团日活动、团总支、团支部和个人进行表彰。

(一)考核机制

1、学院团委目标责任制。

学院团委依照校团委工作安排,结合本学院特点,开展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对各级团总支、团支部的活动积极进行布置、监督与考核。将学雷锋活动当作一项常态化工作。

2、各级团日组织考评制。

将“学习雷锋精神,深化志愿服务”主题系列活动纳入考核标准中,各级团组织需严格做好每次活动的记录、总结、考核工作。

(二)考核标准

1、活动策划、总结等文字材料翔实。

2、活动照片或视频等真实。

3、活动总体时间或个人义务劳动时间的累计。

4、活动持续性、实效性及社会影响力的评价。

(三)总结机制

1、“学习雷锋精神,深化志愿服务”活动综合考评

班级团支书组织班级成员落实实施主题活动,进行总结之后上交到中队团总支副书记,再由中队团总支汇总整理之后上交到学院团委,团委文化部进行最后的汇总和验收。

团委会组建考评小组,对主题系列活动进行评估、审查。考评中着重考虑活动策划、总结是否翔实;活动宣传是否有效;活动效果是否良好等多方面因素。

汇总资料(电子版)包括:团总支总结报告和汇总表,团支部活动策划书、活动总结材料(包括摄影录像,宣传资料图片或电子版文档)、团支部汇报表;

汇总资料(纸质版)包括:团总支总结报告和汇总表,团支部活动策划书、活动总结材料、团支部汇报表。

2、表彰制度

针对“学习雷锋精神,深化志愿服务”主题系列活动的实施情况,对先进团日活动、先进团总支、先进团支部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评出活动单项奖,积极宣传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在学院、学校掀起学雷锋的热潮,激励学生作为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人。

(三)活动时间安排

1.时间总体安排:3月4日——3月24日(共三周)2.各阶段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动员阶段:3月4日——3月10日

各中队召开“学雷锋”主题动员大会,各区队召开主题班会,各区队需提交“学习雷锋精神,深化志愿服务”主题实践活动策划书,并及时上传相应宣传报道。

第二阶段:落实阶段:3月11日——3月20日

各中队、各区队以发现美、追求美、行为美为价值导向,开展参与广泛、形式多样的学雷锋主题实践活动,切忌搞形式主义,推选本中队先进团支部1个(陆上专业单独推选1个)和先进个人2人,同时提名本中队先进团日活动(至少1个)和优秀摄影作品(每个作品附上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说明),并及时上传相应的宣传报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3月21日——3月24日

各中队就“学习雷锋精神,深化志愿服务”主题团日活动进行系统总结,鼓励跨学院、跨专业和跨中队进行经验交流,各区队需提交“学习雷锋精神,深化志愿服务”活动总结材料,各中队整理本中队相关材料,提交中队层次的总结报告书。学院将召开专题表彰大会对“学习雷锋精神,深化志愿服务”主题团日活

动进行相应的总结。根据各中队推荐情况评选出先进团总支、先进团日活动,并对先进团日活动、先进团总支、先进团支部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评出最佳摄影奖若干进行展示,并在全体学生中进行广泛宣传。

各中队于3月21日 将各中队材料汇总发送至院团委邮箱navigationcollege@163.com或3月21日中午12::00将材料拷贝至党员活动室。

备注:

1.所有要交的资料:

(1)电子版统一: 压缩包:年级+中队/区队.rar;

如“航海2010-1区队”、“航海2010-1中队”; 文件名:年级+区队+原文件名.doc。

如“航海2010-1区队团支部活动策划书”、“航海2010-1中队团总支总结报告”;(2)纸质版统一:

A4打印,汇总到各中队团总支,最后汇总到航海团委文化部。

2.汇报总结格式

主标题:华文行楷 加黑 二号 居中 段前0行 段后0.5行 副标题:华文行楷 加黑 小三号 居中 段前0行 段后0.5行 一级标题:宋体 加黑 四号 段前0行 段后0.5行 二级标题:宋体 加黑 小四号 段前、段后0行 其他分标题:宋体 加黑 五号 段前、段后0行 正文:宋体 五号 行距最小值12磅 段前、段后0行

3.附件

附件1.《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学习雷锋精神,深化志愿服务”主题团日活动团支部汇报表》

附件2.《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学习雷锋精神,深化志愿服务”主题团日活动团总支汇总表》

附件3.《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学习雷锋精神,深化志愿服务”主题团日活动学院统计表》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

篇12: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心手相牵 快乐成长

二、活动目的按照团县委统一部署,组织在綦全体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担任知心哥哥(姐姐),“手拉手”与农民工子女结对帮扶;以镇(街)农民工子女较集中小学为依托,挂牌志愿者爱心书角,打造农民工子女了解社会、学习知识、快乐成长平台,建立结对帮扶长效机制,用志愿者们的爱心帮助他们培养自信、自强、自立的品格,确定榜样、树立信心,积极争当五心四好少年,健康成长。

三、活动时间

2010年10月30日(星期六)

四、活动地点

綦江县赶水镇中心小学、赶水镇马龙村

五、参与人员

赶水镇团委书记、赶水镇中心小学德育主任,在綦全体西部计划志愿者,小雅琳姐弟和赶水镇中心小学部分学生

六、活动安排

(一)乘车路线

志愿者于10月30日上午9:00于汽车站入口处集合,统一乘车由綦江车站前往赶水镇正街

(二)活动内容

1、挂牌志愿者爱心书角(10:40-11:40)

与赶水镇中心小学(学生人数1144人,农民工子女950人)德育主任黄老师对接,借助教学场所(教室等)挂牌志愿者爱心书角,并赠送圆珠笔、爱心书籍和礼品等。10名三年级学生参加。

2、看望小雅琳姐弟

与赶水镇团委对接,组织西部计划志愿者前往马龙村看望小雅琳姐姐和弟弟,赠送礼品,并进行结对帮扶,形成长效机制。

七、活动要求

(一)、志愿者应自备所需的活动物品,按自愿原则准备一份礼物(书籍、文具等),准时参加活动;

(二)、各班委应做好活动前和活动期间的志愿者动员、组织工作;

篇13: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活动方案

志愿服务指志愿者出于自愿, 以自己的知识、技能和财富等贡献社会, 不以获得物质报酬为目的而以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和提高公共事务效能为己任所从事的各项活动。志愿服务具有自愿性、无偿性、公益性及组织性四大特点。有关青年志愿者行动的调查显示:近八成的学生愿意参加志愿者活动, 在志愿者的职业构成中学生群体占的比重高达46.1%。基于这些特点, 志愿服务活动不失为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在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中有意识地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 社会转型中大学生的人格的特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受多种意识因素影响, 在对待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上容易出现偏差。在社会转型期, 利益主体的多元化, 确立个人独立性、自主性地位的同时,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重视和追求个人的价值和需要, 其进取精神和成就欲望及自我责任明显强化, 不无进步之处。但少数大学生自我责任感呈现功利化倾向, 表现出明显的向个人利益倾斜的特点。

(二) 由于经历和年龄的限制, 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缺乏深刻性。目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独立生活经验缺乏, 在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上, 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的认识却相对不足。因此, 在追求实现个人目标的过程中, 一部分学生往往忽略甚至无视他人的存在, 缺少对他人的关心, 这些同学的自我责任感容易走向以个人为中心的极端, 势必影响对他人责任的履行。这不仅影响着学生自身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更不利于步入社会后与他人的合作。

(三) 在将思想转化为行动的过程中, 缺乏长效的机制和有效的平台。当代大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身负社会责任, 但是负有什么责任, 怎样担当责任比较模糊。大学历来被称为“象牙塔”, 大学生在这样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里学习了理论知识, 不代表毕业后一定能自觉地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他们需要一个适当的平台切实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并形成自觉服务社会的意识。

(四) 当前的教育模式提供有关社会责任感的知识理论内容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一方面, 在大学课程中, 主干课程与辅修课程多是各学科专业课, 有关社会责任感的课程并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模块, 只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有所体现。学生对于关乎国计民生的事业以及公益事业了解有限。另一方面, 21世纪大学生自我意识不断觉醒, 自觉性不断增强, 若我们的教育方式还拘泥于原有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教育效果将大打折扣。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活动, 使学生对社会的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认清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认识到大学生应当为社会的发展、祖国的前发展着想, 担当起社会重任, 也才能真正有个人的远大的前途。

二、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优势

(一) 实践育人, 在与社会生活的深入接触中明确社会责任内涵, 构筑“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的价值体系。在社区服务, 孤寡老人帮扶及环保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中, 大学生通过具体事务的参与, 增强对社会生活的深层认知, 激发其建立主人翁意识和共建社会的意识, 明确对社会应尽的义务。

(二) 通过集体性的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协作能力, 建立对自身与他人关系的正确认识。在处理实际问题中积累与他人相处的经验, 体会团队合作成功的喜悦, 促进其主动思考建构起个人与他人、集体的关系, 并在分工协作, 互相帮助及矛盾解决中实现个人的成长。

(三) 志愿服务活动为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供了有效的活动载体。大学生志愿服务在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中具有提供载体、扩展内涵、增进实效的功能, 于无形中开展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已日趋成熟。通过奉献爱心与服务社会的结合, 提升大学生服务社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使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得到了实现和升华。

(四) 志愿服务活动可以积极调动大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大学生在实践自我教育、自我提升, 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了主观世界。实践育人的形式将社会需要与大学生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 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充分满足大学生的个体实现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应关注每位大学生自我潜能的发挥, 尊重大学生的内在需要, 关心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使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获得自我体验、激励、评价和提高的机会。

三、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原则

(一) 深刻性。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目的并不是求数量上的普及, 而要达到教育性的深刻。过多的志愿者活动对多数学生来说容易因时间有限而流于形式, 很难真正深入学生的内心。因此, 必须做到认真策划, 细致组织, 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每一次活动, 并在活动后做好总结工作。同时, 提升志愿服务参与面, 充分发挥志愿者潜力, 服务内容不仅停留在较浅层次的社会公益服务和便民服务上, 更要突出专业性、技能性, 使学生为社会服务的同时感知奉献价值所在, 获得实践经验。

(二) 制度性。据调查, 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的组织机制、培训机制、反馈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实绩评估机制等研究还不够完善。活动多受工作时间、地区、规模、内容及服务要求的限制, 活动普及而不够广泛, 很多大学生有热情、有意愿参与活动, 但往往机会有限。要根据学校、学生专业等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活动内容, 确定适宜的活动项目, 建立可行的项目评价体系, 选择评价结合点, 并对所实施的内容进行考核, 并及时通报出现的问题, 提出解决办法, 制定实施方案, 形成科学的志愿活动开展机制。

(三) 激励性。志愿服务活动是自发自愿、不计报酬的公益活动, 但是适当的激励措施也是具有推动作用的, 志愿者们也希望能在参加志愿工作中得到学校的认可和鼓励。应根据志愿服务动机, 实施激励或优惠政策, 以此作为对志愿者的一种褒奖, 这也体现了社会对志愿者工作的支持和肯定, 体现了教育的导向作用。因此, 必要的和肯定的奖励能激发大学生参与并持续志愿服务, 同时对社会其他成员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凯, 杨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0

篇14: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活动方案

志愿服务活动是指个人在其完全自愿且不图物质回报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所参加的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社会公益性质的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包含了丰富的活动内容,有青年志愿者组织机构的组建活动,青年志愿者的招募活动、培训活动、交流活动、服务活动、推广和宣传活动等。如此众多的活动当然需要广大青年志愿者亲身投入,充分利用自身特长和能力去完成它们,这一个过程对于志愿者、社会和志愿服务活动对象都有着深刻而独特的意义。

1 对志愿者的意义

首先,提高了大学生的道德境界。大学生是个总体素质较高的青年群体,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给予了大学生践行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的平台,促使大学生坚持正确的道德,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磨练艰苦奋斗意志,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提升乐于奉献、助人为乐的道德境界。其次, 丰富了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场所主要是社会,这一活动成为了大学生接触社会、积累社会经验的重要途径。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已然成为一种趋势,它还可以提高自身道德评价,以一种不计报酬的志愿服务活动净化了大学生的心灵,提高了身觉悟,提高了他人、集体、社会对自己的道德评价。最后,志愿服务活动还可以学习知识技能。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利用了所学知识,发挥自身所长。比如医学院校的义诊服务活动就充分利用了自身所学,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同时锻炼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对社会的意义

传递爱心、传播文明,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以爱心、善良、进步为助人动力,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传承乐于奉献、助人为乐的中华美德,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传递爱心,传播文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友爱,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志愿者也是文化、精神交流的使者,他们的服务工作是传递文化、传播文明的又一种新方式,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发扬和传播我国的历史文化。

3 对服务对象的意义

能够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增强社会归属感。志愿服务活动的对象大多是需要社会帮助、自身缺乏信心和存在感的人。通过志愿服务活动,能有效帮助服务对象扩大社交范围、增长见识,扩展其对社会、自然、生活环境、人际交往的了解,增强他们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生活的信心。同时,在志愿者的关怀、鼓励和帮助下,让他们减轻甚至消除作为受助者的自卑和疏远,有利于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建立及增强,让他们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和热情,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

二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德育功能

1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对高校德育工作的丰富和创新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德育工作注重于课堂式和理论性知识的灌输,教育方式和内容太过单一,缺乏操作技能和实践活动。中央 16 号文件指出:“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是在新形势下拓展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要求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应不断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数量,保证其质量,达到好的效果,使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知识、强技能。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让大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深入基层,加深大学生对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状况的解。同时,将我们的书本知识付诸于实践行动,提高实践能力,丰富社会阅历,大学生们也能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了解到课堂以外的知识,借助这个平台锻炼自己、展示自己、实现自身价值。

2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新途径

我们处于一个不断更新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各种新知识、新问题接踵而来。作为一名大学生,固步自封的呆在校园里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虽然完成了高校德育工作的要求,但是这样的局限使大学生少与社会接触,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和操作技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为我们提供了接触社会、实践理论的平台,这也是作为社会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传承了华夏奉献精神。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大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爱国主义思想的增强,乐于奉献精神的弘扬。也让大学生懂得社会需要更多的帮助,引导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活动的潮流中,得到了更多的锻炼。大学生通过实践,社会阅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完善,还为其将来进入社会提前做好了准备。

3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拓展高校校园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式

校园文化具有其独特的功能。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单一的校园文化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大学生对于校园文化形式有了新的追求。高校必须满足大学生成才需求,因此校园文化需要创新发展,跟上时代的脚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刚好为校园文化的创新拓展提供了新的形式,达到互利双赢的好局面。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将高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在传播校园文化、展示校园风采的同时,对大学生素质的增强、人格的塑造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容,成为传播校园文化的新形式,也促进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集助人与自助于一体的志愿服务活动,它充分发挥了大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能将服务社会和自我成长有机结合。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基础,高举雷锋精神的旗帜,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式。

三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发展路径

1 培养志愿服务意识,加大宣传力度

大部分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没有很深刻的理解,最普遍的理解就是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简单地当做是以往的“学雷锋做好事”,认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只是一种单纯的无偿提供劳动力的无私奉献活动,仅仅只是单方面的付出,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破除传统志愿服务理念中的五个误区提及了五个维度:一是自愿性——我们不是“闲得没事干的烂好人”,而是“志愿肩负时代责任”的未来公民;二是公益性——我们不是“需要时就叫上门的服务生”,而是践行“公共利益”和组织使命;三是服务学习性——不是“有洞就粘的万能胶”,而是“在服务中学习、成长、升格”的求学者;四是无偿性——我们不是“免费或廉价的劳动力”,我们的志愿服务是道义、人格相互尊重前提下建立的神圣契约;五是效率性——服务不是“喊口号”“耍花枪”,也讲究公益使命下的“绩效最优”。所以高校应该培养、宣传志愿服务意识,让志愿者们意识到并做到在志愿服务、帮助他人的同时锻炼自己,提升自我、增长知识、实践技能、完善自我。

2 完善组织管理体系,规范服务培训

组织管理制度的完善,有利于提高志愿服务活动的效率,能有效实施组织的方针和目标。只有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吸纳更多的优秀志愿者,更好发挥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传播文明的积极作用。进行规范的志愿服务培训,是为了让大学生志愿者了解到更多志愿服务活动的相关事项,同时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技能和水平,更好完成志愿服务活动,即使面对突发事件也能够较好处理。这不仅是对志愿者负责的表现,更是为了更好为服务对象服务而做的准备。

3 加强志愿服务环境建设,创造良好氛围

良好的环境能够创造出更好的效果。志愿服务活动正如学习需要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一样也需要一个好的环境,好的环境对于优秀志愿者的培养、志愿服务活动的进行有着强烈的促进作用,因此,加强志愿服务环境建设是必须的。利用高校自身具有的系统组织发挥教育实践活动的功能,加强志愿组织环境的建设,创建一个更好的平台,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构建一个好的环境。在校内,以社团文化为基石,通过校园志愿文化的宣传及践行,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在校外,以孤儿院、敬老院、街道社区、环境保护活动等,建立起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双管齐下,使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更好发展。

4 高校给予重视,加大资金投入

资金,一个队伍前行的坚强后盾,也正是由于资金问题,让许多的志愿服务活动没能得以践行,不能形成有效的形式,也就限制了志愿服务活动的社会影响力,不能取得其该发挥的效果。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校的重视度不够,以至于资金缺乏,导致志愿服务活动受限,不能更好发展。对此,高校应加大志愿服务活动的资金投入,以促使志愿服务活动更好发展。

5 加快健全志愿服务活动的相关制度体系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对于志愿服务活动来说也是一样。制度体系的完善有利于志愿者组织对志愿服务活动的规范化、体制化管理。明确志愿组织的权利和义务,这是对志愿服务活动地位的支持,能有效提高社会民众对志愿服务的认知和支持,在约束志愿者行为的同时也保障了志愿者的权益。制度体系的健全可以增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减少志愿服务活动的无序性和盲目性,也可以促使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志愿者的队伍中。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2006.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R],2010.

[3]杨智辉.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德育功能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2011(2).

上一篇:缩小儿女与父母之间的代沟作文下一篇:顺着阳光再次出发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