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和应对野外溺水伤害的发生教案

2024-05-15

预防和应对野外溺水伤害的发生教案(精选4篇)

篇1:预防和应对野外溺水伤害的发生教案

《预防和应对野外溺水的伤害发生》教学设

教学目标:

1.提高安全意识,学习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初步了解预防和应对野外溺水安全的有相关知识,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3.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预防溺水安全的基本知识,培养有关防范力。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启发思维、共同探究、讲授与讨论结合、重在理解。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用喜欢的季节引入游泳的话题,但是很多时候因为为了游泳,很多中小学生在没有安全保护的地方就下了水,造成溺水......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溺水事故的发生,看到一些触目惊心、惨不忍睹的灾难在我们身边发生。那我们该怎么预防呢?了解溺水和如何防止溺水显得非常重要。今天我们学习溺水安全知识。

二、活动设计

(一)让学生:体验溺水,准备一个小脸盆,里面装适量的水,让学生体验脸部浸入水中不能自主呼吸的感觉。引出主题:不慎落水如何自救预防和应对野外溺水的伤害发生

(二)用PPT向学生介绍预防和应对野外溺水伤害发生的“八避免,六不准,智救人,明自救”相应的知识

(三)八避免

1.避免去近几年有人挖(采)沙的河道游泳; 2.避免去水库主干渠游泳;

3.避免在危险地段推拉玩闹、清洗衣物、打捞物品等; 4.避免雨中、雨后在河道、湖塘、井池边行走,避免雨中单独过桥(渠道、堤坝等); 5.避免去不熟悉水域游泳;

6.避免在恶劣气候条件下游泳,如正午暴晒期间、高温季节、天气多变时刻等;

7.避免到深水区、冷水区游泳;

8.避免到污染严重、水质差的水域游泳。在雷雨季节提倡家长送学生到校,接学生返家。

(四)让学生讨论交流“八避免”

(五)六不准 1.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2.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 4.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5.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6.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六)智救人 救生原则

原则1:岸上施救优于水下施救。

救人是个技术活,受过专门训练的人营救溺水者成功的可能性更高。

原则2:借助器械优于赤手空拳。

救人时要保持冷静,不能逞匹夫之勇,可以选择投入救生圈、绳索、木棍、泡沫等,让落水者攀扶上岸。原则3:团队救援优于单枪匹马。

救人不鼓励孤胆英雄,应召集更多人,采取适合的救人方案。

(七)明自救

1.水后不要心慌意乱,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

2.冷静地采取头顶向后,口向上方,将口鼻露出水面,此时就能进行呼吸。

3.呼吸要浅,吸气宜深,尽可能使身体浮于水面,以等待他人抢救 4.千万不能将手上举或拼命挣扎,因为这样反而容易使人下沉。

三、自救与救护知识

1)如果不习水性,应迅速把头向后仰,口向上,尽量使口鼻露出水面,不能将手上举或挣扎,以免是身体下沉。2)及时甩掉鞋子和口袋里的重物,但不要脱掉衣服,因为它会产生一定的浮力,对落水者有很大帮助。

3)如果有人跳水相救,千万不可死死抱住救助者不放,而应尽量放松,配合救助者把你带到岸边。

4.小组讨论,落水时为什么不能死死抱住或用力拉住救助者?

5.水中抽筋怎么办?

1)小腿抽筋:2)手抽筋 3)腹肌抽筋 6.如何防溺水

游泳,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之一。然而,不做好准备、缺少安全防范意识,遇到意外时慌张、不能沉着自救,极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为了确保游泳安全,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2)必须要有组织并在老师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如果集体组织外出游泳,下水前后都要清点人数、并指定救生员做安全保护。

(3)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

(4)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更不要酒后游泳。

(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6)在游泳中遇到溺水事故时,现场急救刻不容缓,心肺复苏最为重要。将溺水者救上岸后,要立即清除口腔、鼻咽腔的呕吐物和泥沙等杂物,保持呼吸通畅;应将其舌头拉出,以免后翻堵塞呼吸道;将溺水者的腹部垫高,使胸及头部下垂,或抱其双腿将腹部放在急救者肩部,做走动或跳动“倒水”动作。恢复溺水者呼吸是急救成败的关键,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可采取口对口或口对鼻的人工呼吸方式,在急救的同时应迅速送往医院救治。

7.遭遇溺水你该如何自救

假期期间,许多同学都喜欢结伴出游,特别是因为天热,大家都愿意到水边玩耍、游泳,往往这时,就很容易发生危险的情况。暑假期间,学生溺水事件就时有发生,其中一些事故更是因为同学们在互相救助时没有掌握科学的救助技巧而导致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溺水事故时有发生,如果一旦遇到溺水者,我们在营救时应该怎么办呢?

溺水是游泳或掉入水坑、水井等常见的意外事故,一般发生溺水的地点通常在:游泳池、水库、水坑、池塘、河流、溪边、海边等场所。夏天是溺水事故的多发季节。每年夏天都有游泳溺水身亡事故发生。在溺水者当中,有的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有的是一些会游泳、水性好的人。

当发现有人落水时,救助者不要贸然去救人,因为一旦被落水者抓住将十分危险。在水中与落水者纠缠不但会消耗救助者的大量体力,有时甚至会导致救助者体力耗尽最终丧命。如果当时情况十分紧急,而救助者又具备一定的救护技巧,那么救助者在下水前应尽快脱去衣裤和鞋子,在向落水者接近时,要尽量避免被落水者抓住。

综上所述,溺水是非常危险是,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安全意识,安全第一,防患于未然。水无情,人有情。其实,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注意各种游水、戏水事项,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学会在遭遇溺水懂得如何自救和他人遭遇溺水时如何抢救,溺水事件还是可以防止的。

五、随堂测评 选择题(每题3分)

1.游泳是一项十分有益的体育锻炼,为了保证安全,应该做到:

A.想去哪游就去哪游 B.下水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 C.可以去水深的地方游泳,比较刺激

2.下水时切勿太饱,太饿。饭后()小时,才能下水,以免抽筋。

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4小时

3.下水前试试水温,谨防抽筋等。游泳的水温最适宜的是()。A.8摄氏度 B.18摄氏度 C.28摄氏度 D.38摄氏度

4.若在江、河、湖、海游泳,则必须有()相陪,不可单独游泳;

A.同伴 B.会游泳的成人 C.老师 D.家长

5.下水前观察游泳处的环境,若有(),则不能在此游泳;A.危险警告 B.安全标志 C.青山绿水

6.以下哪些地方适合游泳?()A.水流湍急的水域 B.自然水库 C.水深未知区域 D.安全的浅水区域

7.当发现有人落水时,你会怎么做? A.大声呼救,向周边人求助 B.打110、120 C.如有漂浮物就及时扔给落水者 D.以上都对

8.游泳前一定要做好()运动。A.热身 B.剧烈 C.呼吸 D.以上都不对

9.游泳前应考虑身体状况,如果太饱、太饿、或过度()时,不要游泳。

A.兴奋 B.忧伤 C.疲劳 D.以上都不对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题3分)

1.失足落水后,放松身体,头部后仰。()2.同伴叫我去河边游泳,说那边很好玩,而且去过好几次都没事,我就去了。()

3.溺水者,上岸后,仰卧,按压腹背部。()

4.游泳时,首先要看有无安全保障。()5.只要水性好,任何地方都可以游泳。()

6.游泳时,可以先下水适应,不适应再上岸。()

7.当发生溺水时,可以将手臂上举乱扑动。()

8.学生可以潜泳,相互比一比谁潜水的时间更长。()

9.夏天太热,吃完中饭后立即去游泳,消暑解热。()

10.发现伙伴溺水,勇敢下水施救。

六、同学讨论: 这次班会课学到了什么,并且举例说明以后应该如何做?

七、教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防止溺水。同时我们也学习了一些溺水自救的方法。同学们去游泳时一定要注意安全。要做好下水前的热身活动,以免发生意外。

八、结束语:

同学们,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无穷的探索里,你会看到光辉、灿烂的前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溺水安全原则的好习惯。

篇2:预防和应对野外溺水伤害的发生教案

预防和应对溺水事故

合川区龙凤镇中心完全小学 陈毅

一、教学内容:

预防和应对溺水事故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溺水事故的有关内容,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了解私自到野外游泳的危害,学习预防和处理溺水事故的基本常识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手段再现情景,让学生感受到溺水事故的危害;通过角色模拟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溺水事故的处理,学会处理溺水事故的基本常识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了解溺水事故危害的过程中,震慑学生心灵,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改正不良的安全行为习惯;通过角色模拟扮演,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溺水事故影视资料、救生圈、竹竿、木板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观看溺水事故影视片

1、组织学生观看溺水事故影视片。

2、师谈话引入课题。

中小学生公共安全健康成长教育课堂教学设计

师:青少年安全事故中排名第一的就是同学们刚刚看到的溺水身亡。整个重庆地区,近几年几乎每年都有30至50名中小学生死于溺水。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逝去,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就这样枯萎,无数个家庭因此破裂,无数位父母为此悲痛欲绝!同学们,生命只有一次,而且相当脆弱。我们应当视自己的生命为最宝贵的东西,应当时时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怎么才能预防和应对溺水事故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共同讨论学习的课题。

(二)活动二:讨论游泳溺水的原因和注意的问题。

1、组织学生共同分析发生溺水事故的原因,教师作总结: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不会游泳;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在水中突发病尤其是心脏病;盲目游入深水漩涡等。

2、组织学生讨论:在游泳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3、学生分组讨论以后,教师进行总结:游泳要严格遵守“四不”:未经家长、老师同意不去;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深水的地方不去;江溪池塘不去。

(三)活动三:溺水急救

1、发现溺水者如何将其救上岸。教师进行详细讲解:

方法一: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方法二:若没有救护器材,可以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

中小学生公共安全健康成长教育课堂教学设计

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师讲解为什么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

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贸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施救,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未成年不能参加抢险等危险性活动。”

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方法,全班学生每2人分成一个小组,进行模拟演示,1人扮演溺水者,1人扮演救护者。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其他同学细心观察,最后做出总结,指出优点和缺点。

2、如何开展岸上急救 教师详细讲解急救步骤:

第一步:当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应立即将其口腔打开,清除口腔中的分泌物及其他异物。如果溺水者牙关紧闭,要从其后面用两手的拇指由后向前顶住他的下颌关节,并用力向前推进。同时,两手的食指与中指向下掰颌骨,即可搬开他的牙关。

第二步:控水。救护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的腹部放到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住他的头部,使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压他的背部,这样即可将其腹内水排出。

第三步:如果溺水者昏迷,呼吸微弱或停止,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师讲解口对口吹气进行人工呼吸的方法:病人仰卧,即胸腹朝天。救护人站在其头部的一侧,自己深吸一口气,对着伤病人的口(两嘴要对紧,不要漏气)将气吹入,造成吸气.为使空气不从鼻孔漏出,中小学生公共安全健康成长教育课堂教学设计

此时可用一手将其鼻孔捏住,然后救护人嘴离开,将捏住的鼻孔放开,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呼气.这样反复进行,每分钟进行14--16次。

第四步:注意要在急救的同时,要迅速打急救电话,或拦车送医院。

师讲解拨打急救电话的方法:拨打120,接通后讲清楚病人所在的详细地址和病人的主要病情或伤情,提供联系方式并派人等候、引导救护车到现场。

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方法,全班学生每3人分成一个小组,进行模拟演示,1人扮演溺水者,1人扮演救护者,1人扮演打急救电话。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其他同学细心观察,最后做出总结,指出优点和缺点。

(四)课堂总结

篇3:预防和应对野外溺水伤害的发生教案

体育教学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在所难免,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意外伤害事故作为一线体育教师难免会碰到,在平时的教学和研究中,我们分析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出现意外伤害的原因,就可以有效的减少和防止学生运动伤害的发生,在保护学生的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该文从体育教学意外伤害发生阶段、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的原因和有效规避意外伤害的习惯等方面调查分析了造成体育课堂中学生的意外伤害的成因,旨在发现问题、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避免学校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 . 1 体育教学意外伤害的发生

3.1.1 体育教学意外伤害发生阶段

据调查得知,学生在体育教学的准备、基本、结束部分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分别是33.2%、22.5%、44.3%。在准备活动时,男生较女生更容易进入状态,对于体育课很兴奋,在基本部分,女生较男生更容易发生运动伤害,主要原因是男生注意力集中,而女生在学习过程中动作放不开;在结束部分,男生和女生发生运动伤害的概率很高,主要原因是快到教学结束时,教师和学生都容易松懈,注意力涣散,急欲求成等。

3.1.2 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的原因

在体育教学中,造成学生运动伤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安全意识不强、体育学习的方法不正确,分别占32.6%、34.4%;其次是在教学中没有很好的预防,如有疾病的学生、对抗中的身体接触、场地器材的损坏等,学生思想不重视,分别占26.5%、18.7%; 另外还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方法等等。

3.1.3 有效规避意外伤害的习惯

有效规避意外伤害的好习惯中,大部分男、女生都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注意着装,认真进行准备活动,在体育课中按照教师的要求来进行;部分学生认为教师是授课者,应该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多关注学生,特别是在组织教学中养成好的教学习惯。在调查中发现,好的体育课习惯可以很好地降低运动伤害的发生。所以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抓好体育课堂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课堂习惯,时时处处严要求,方能规避运动伤害的发生。

3 . 2 体育教学意外伤害的预防

3.2.1 安全意识是基础

中学生由于身心发育还不成熟,安全意识较差,在运动过程中不知道如何去预防,不知道运动前如何进行准备活动,不知道运动过程中的自我保护。体育教师应该有责任和义务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通过不断的教育学生,让学生充分认识安全的重要性,树立安全的意识,在运动过程中积极预防,才能避免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如:站队时以相互推搡为乐,他们根本不知道掌握力度和分寸,很容易因碰撞而摔倒,造成身体损伤等安全事故,尤其在冬天,同学们肢体比较僵硬时更易发生,再加上我们的教学场地比较坚硬,伤害会更严重。因此,教师就应立即制止并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积极分析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这样做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一些比较危险的动作和事情,避免去做,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高度重视。

3.2.2 科学预防是根本

(1)严密掌握有疾病的学生。

每个班都可能有有疾病的学生,体育老师要对这些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要深入了解其病史,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难度,既不影响其疾病又能得到锻炼。

(2)严防对抗中的突发事件。

在体育教学或比赛中,常常进行一些对抗比赛,对于发生的身体接触容易导致学生受伤的动作要及时的制止和引导,如球类比赛中的故意推人,接力比赛中的故意使坏。身体的接触会导致学生之间发生摩擦甚至暴力事件的发生,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包容,告诉学生身体接触很正常,让学生保持平和、宽容的态度,“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避免事态的扩大。另外,也要防止学生将比赛中的摩擦延续到场外,引发打架斗殴事件,发现情况要及时疏导。

(3)要保证好场地器械的安全。

场地器械是导致学生运动伤害的重要原因,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提前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场地器械的安全隐患,对于一些有安全隐患的场地器械要及时的进行更换或维修,对于有安全隐患的场地器械应该避免使用,杜绝这种可见的、可防范的安全因素。如下雨天操场特别湿滑的时候,取消了课间操,室外体育课也改成了室内课,有效的避开了不安全因素。

3.2.3精心组织是关键

(1)准确预设教学进程。

我们常说要备学生、备教法,是指要了解学情。体育教学前要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做到心中有底并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如技巧类的教学,容易造成学生肩、肘、颈椎的受伤;投掷类教学,容易造成学生腰、肩、手指及手腕的受伤;篮球项目的教学,容易造成学生手指、踝关节等的受伤。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多进行一些学生易损伤部位的热身。如上肩肘倒立就要在准备活动中做好转肩、拉肩、压肩、体前屈等动作。又如双杠练习中很容易发生学生从器械上掉下来的情况,所以练习前一定要铺好垫子,另外要组织学生作好帮助保护工作。再如在体操技巧的组合练习中,教师要根据动作的多少、跨度、合理预设垫子的拼接长度,否则,一旦练习中出了垫子,后果不堪设想。

(2)设计科学合理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是防止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如在分腿腾跃分层次教学中,将学生根据体质分成了3组,根据不同体质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组直接进行完整动作练习,有的组练习两个分解动作,有的组练习三个分解动作,这样体质差的组通过分解练习也掌握了这一技术,而且避免了难度大带来的损伤。另外,组织管理的好坏也是预防安全的有效手段。如练习时同学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特别是在持器械练习时更要掌握好间隔,安排好练习顺序,保证教学中最基本的安全。

(3)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在体育练习中,学生由于个体差异,出现的错误动作很多,这些错误动作最容易导致学生的身体损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错误动作,就共性的错误进行集体的纠正和指导,对于个性的错误应该进行个别指导,避免学生由于动作错误而造成运动损伤。比如手倒立前滚翻时要低头、顶肩,若不顶就会造成颈椎受伤;在铅球教学中,就应该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发力动作,避免发生指节骨折。

3.2.4 应急处理是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还注意掌握一些常见的运动损伤的急救和处理方法,如运动中暑、肌肉痉挛、骨折、关节脱位、休克、昏迷等情况的应急处理。比如出血,要根据出血的部位采取相应的止血方法,若是四肢出血,可采用抬高伤肢法,即将受伤的肢体抬高使出血部位高于心脏,从而降低或减少出血,但此法适合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出血;若是动脉出血,可采取指压止血法,即在出血部位相应的压迫点上用拇指或其余四指将动脉压在临近的骨面上,以阻断血液来源而达到止血的目的,以上方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可以推广。如果是关节脱位,要根据伤肢采取不同的固定方法。再如严重损伤导致了并发症,这时就要遵循先救命再治损伤的原则。这样遇到问题知道在第一时间里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急救处理或治疗,减少和降低伤害的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利的帮助。

4 结语

体育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应以预防为主,作为体育老师应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就能最大限度的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当然这里我们也要呼吁大家客观的对待体育教学中的突发事件,使我们体育老师放下包袱,更积极的为广大青少年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育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赵克宁,张华江.学校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襄樊学院学报,2005(2):91-93.

篇4:预防和应对野外溺水伤害的发生教案

一、毒物的化学分类、毒理及分布

1. 致毒的动植物

(1) 含生物碱类生物碱为一类含氮的有机物。毒理为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大多表现为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主要分布于植物界, 含量最多的是罂粟科、防己科、茄科、毛茛科、小檗科、豆科、夹竹桃科、马钱科、茜草科和石蒜科等, 如教材中列举的马铃薯、青色番茄、鲜金针菜, 常见的罂粟、石榴皮等;动物中如蟾蜍分泌的毒汁。

(2) 含甙类甙是由糖类和非糖类化合物缩合而成的。

强心甙类:主要作用于消化系统及心肌。使Na+—K+泵运转失灵, 心肌兴奋性升高, 心律失常。主要分布在夹竹桃科和萝藦科, 如夹竹桃、万年青、洋地黄;动物中如蟾蜍分泌的蟾酥。

清甙:含氰基 (—C≡N) , 水解后产生氢氰酸, —C≡N易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 阻断了Fe3+还原成Fe2+, 使组织细胞无法利用红细胞系带的氧, 导致组织窒息, 神经系统先兴奋后麻痹。植物中以蔷薇科为主, 其次为禾本科、豆科、忍冬科等, 如苦杏仁、桃仁、苹果仁;动物中如“四大家鱼”和鲤鱼等的胆。

皂甙:多带苦辣味, 强烈刺激胃肠道, 并可使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 还有溶血作用。主要存在于豆科、无患子科、菊科和葫芦科, 如皂角荚、白头翁、桔梗;棘皮动物中的海参、海胆等。

蒽甙:多具泻下作用, 多存在于蓼科、豆科和百合科等植物。

(3) 含毒蛋白类主要存在于种子中, 毒性在于其毒蛋白, 或影响运动神经—骨骼肌的传导功能;或伤害心脏、凝血;或大量出血。植物主要为豆科、大戟科中的种, 如巴豆、蓖麻、油桐等的种子;动物如海蜇、毒蛇、蝎、毒蜘蛛、蜂、水蛭、水母等。

(4) 含有机胺类NH3中的H被烃基取代后生成, 常作用于胃肠道。主要分布在动物, 如海葵、“四大家鱼”和鲤鱼的胆, 海产的金枪鱼、鲐鱼, 蜈蚣;某些植物如欧荨麻、棉花叶。

其他有毒物质还有含酚或有机酸类、河豚毒素、内酯类、亚硝酸盐类等。

2. 致毒的真菌

(1) 毒蘑菇胃肠炎型:含蘑菇酸化呱啶, 引起呕吐、腹泻等症, 如毒红菇;神经精神型:含毒蝇碱、蟾蜍酥、异恶唑类衍生物, 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紊乱, 如毒蝇伞、毒蝇鹅膏;肝损害型:含毒肽、毒伞肽等, 使肝细胞坏死, 凝血因子减少, 引起出血, 如毒伞等;溶血型:含鹿花菌素, 引起黄疸、蛋白尿, 如鹿花菌。

(2) 霉菌黄变米产生的黄绿青霉具神经毒;黄曲霉主要损害肝;臭米面伤害脑、肝、肾。

(3) 新鲜木耳含卟啉类光感物, 引发皮炎。

3. 致毒的实验药品

(1) 有机毒物甲醛:强烈刺激眼及上呼吸道,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苯:由呼吸道吸收入血, 抑制细胞核分裂和造血;丙酮: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 使ATP含量减少, 有麻醉作用;乙醚:有麻醉后刺激黏膜的作用;乙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使末梢血管扩张, 可致低血糖。

(2) 强酸及强碱类H2SO4、HCl、HNO3可使蛋白质凝固, 又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NaOH、KOH等破坏组蛋白、脂肪及细胞膜的结构。均有强烈的刺激及腐蚀作用, 主要损害肺、肝、肾。

(3) 窒息性毒物CO:与血红蛋白有极强的亲和力, 极易形成碳氧血红蛋白, 阻碍细胞利用氧, 使中枢神经系统首先受累;CO2:有麻醉和窒息作用;氰化物:与氰甙相似。

(4) 其他碘:刺激、腐蚀皮肤和黏膜, 可与蛋白质反应, 损伤肺、肾;汞:对蛋白质合成有一定影响, 使神经细胞核糖核酸代谢障碍, 伤害肾、肝;烟草:主要成分为烟碱, 蓄积于肝, 剧毒, 与HCN相当, 作用于N1、N2胆碱受体和中枢神经系统, 表现为神经节细胞、骨骼肌的麻痹及脑的抑制;KMnO4:强腐蚀作用, 使神经细胞变性、肝肿大及脂肪变性, 重者甲状腺、睾丸萎缩;亚甲基蓝:可直接将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 抑制神经系统, 加速红细胞的破坏, 导致贫血;龙胆紫:刺激胃肠道, 对心、肝、肾有毒性, 使高铁血红蛋白增加, 缺氧而导致休克。

二、毒素进入人体的途径及初步诊断

毒素总是通过皮肤、消化道、呼吸道、伤口、五官及阴道、直肠等进入。在实习和实验中, 学生往往不深入思考、仔细分辨, 而盲目动手, 有时则导致中毒。例如因玩蛇而被咬伤、误食青色番茄、随意动用实验药品等。

中毒后的初步诊断很重要, 特别是野外。教师应详细询问各个细节, 如接触过、吃过什么, 被螫的情况, 时间、恶心否、尿量等;仔细观察瞳孔、呼吸、肤色、伤口等。

三、应急处理

1. 立即终止毒物对机体的继续侵害。

2. 迅速消除毒物

(1) 由皮肤、眼吸入的可用清水 (凉) 冲洗。

(2) 由伤口进入的, 在近心端结扎, 松紧程度以不影响深部血流为准, 每间隔15~30分钟放松1~3分钟。伤口用冷开水、KMnO4 (1∶1000) 等冲洗。

(3) 由胃肠道进入的催吐:用压舌板等刺激后壁;对症洗胃 (见下表) 。导泻:常用50%MgSO440~50 ml或25%NaSO430~60 ml;保护胃粘膜:食蛋清、米汤、牛奶等。

(4) 毒物确定不了, 不可武断。可服通用解毒剂, 急送医院继续观察, 配合治疗。

3. 促进体内毒物的排泄大量饮用浓茶水、糖水或盐水以利尿。

4. 服用常备药物, 如阿托品 (有机磷、胆碱、神经毒) 、亚甲基蓝 (亚硝酸盐类) 、硫代硫酸钠 (氰化物) 、蛇药。

四、同学间互帮互助、精心护理

1. 静卧、免烦扰, 注意保暖, 防外伤。

2. 病情许可的鼓励进食 (高蛋白、高维生素类等) , 对昏迷者注意供给足够的水分。

3. 保持呼吸道畅通、大小便畅通。

4. 高热患者采用降温。

5. 有呕吐物、排泄物、血液等及时送检。

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师生要重视对中毒知识的学习, 充分了解致毒的生物和实验药品的种类及识别的方法;其毒性、有毒部位、进入途径、诊断及应急处理的方法;生物的生活习性、分布地区等。在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勤动脑、大胆动手, 保证野外实习及实验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余超波, 段海生.普通生物学野外实习指导[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大学军训期间周记下一篇:过春节的初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