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智慧》教学设计

2024-05-07

《小故事大智慧》教学设计(共14篇)

篇1:《小故事大智慧》教学设计

《小故事 大道理》班级读书会教学设计

一2班 罗娜

绘本分析

这本书是《小故事 大智慧》系列图书中的领悟篇。书中收录了《父与子的愿望》《三只小猪》《老虎乔安》《善良的小王子》《真正的朋友》《狐狸和乌鸦》《幸福鸟》等49个故事,内容短小,插图精美,给孩子以启发和思考。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有关知识,并能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2.通过读书交流体会,分享阅读心得,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寓意、学会做人。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对故事的感悟能力,训练学生的听读能力。活动准备

《小故事 大道理》、学生制作的读书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交流:在这个月中,你读了哪些故事?(学生交流故事的名字)2.请两位同学讲故事,讲的好的同学发给阅读之星卡奖励。

二、“领悟篇”绘本简介

这本书是《小故事 大智慧》系列图书中的成长篇。书中收录了《父与子的愿望》《三只小猪》《老虎乔安》《善良的小王子》《真正的朋友》《狐狸和乌鸦》《幸福鸟》等49个故事,内容短小,插图精美,给孩子以启发和思考。

书中以人物故事为主,通过它们的言行来反映人生与社会。它的结构大多短小,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三、整体回顾

1.翻一翻:引导孩子翻翻书,看看上面精美的图画。

2.猜一猜:看图猜故事。(教师出示书中的插图,让学生快速找一找是哪个故事)。

四、我秀我精彩

1.展示:把自己的读书卡粘贴在板上。

2.把自己制作的读书卡与同学们分享,好吗?(你为什么选这个故事?你最喜欢故事中的谁?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3.评一评:谁讲的最好?谁做的读书卡最棒?

五、集体品味交流,教师点拨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看看插图,试着读一读。交流:

我最喜欢的故事是(),这则故事讲了(),告诉我们()。

2.教师点拨,对故事的理解:

《三只小猪》——付出和收获成正比的,有一分付出才有一分收获。《老虎乔安》——做人要与人为善,交友要真诚互爱。

《真正的朋友》——友谊很珍贵,能共患难的朋友更值得我们珍惜。《养由基学射箭》——不仅要看到人取得的成就,还要看到他们付出的多于常人的汗水和劳动。

六、总结

教师领读名言,告诉孩子读书的重要性。

让我们都能跟书交朋友,我们要学会勤读书。读书可以让我们学会很多做人的道理,能让我们成为一位有智慧、有修养的人。

篇2:《小故事大智慧》教学设计

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每日自励

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每日短文 小故事大智慧

盘古开天与上帝造人

西方的不同智慧。漆黑的大鸡蛋里盘古睡了一万八千年,有了身躯,然后又用了一万八千年,天地趋于稳定。嘴里呼出的气变成风和雨,声音为雷鸣、左眼为太阳、右眼为月亮。浑身都成为大地与天空的部件。

亚当睡了,上帝取下其肋骨成了夏娃,男人与女人的故事。

两个古老的故事,演绎着不同的哲理。东方故事揭示的是事物的两便到质变,盘古开天的过程性充满了发展与变化。西方的是一分为二的观点,男人身上的骨变成女人,骨头是自己的,变成的另外的。

从科学上看,宇宙的开始是无,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膨胀的无限的,最终归于无。这个有无相生的过程,就是事物的客观规律。

神话传说其实吻合了科学。

巨灵治水

空有一身本事,黄河也治理不了。其基本原因在于没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即不善于从纷繁复杂中寻求事物的关键。

许多人并非不会做事,但做不了大事。他只是根根计较小事,举轻若重。

这样的本事不叫大本事,而叫小本事。虽然孙悟空能腾云驾雾、七十二变,但依然逃不出如来的手掌心。万变不离其宗,事物间总是有一些基本规律,把握了,就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老子说,治理天下如烹小鲜。就是大智之体现。

巨灵在怀才不遇时常想,我能移山倒海,造山出水。还有什么自然的灾害不能消除?一旦机会来了,黄帝让他发挥才华治理黄河。可他只会蛮力,黄河虽然找到出口流向大海,但依然没有消除水患。

我常遇到很多以为怀才不遇的人,其实只有三脚猫的功夫,有坐井观天的眼光,纸上谈兵的浅薄,却以为有天大的才能,于是哈哈哈......女娲造人

初一到初六造出了家禽,初七为人日,捏黄土造人统治一切。为了人的搭配,创造了婚姻。根据需要而创造人。

其实,女娲的智慧在于现实主义。神之高明在于:教会人崇拜神,而自己却自己做现实的人。

功利主义在许多时候是人生存之道,有时连神也不例外。

精卫填海

这个著名的神话故事,其要害在于强调了精神的力量。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充满了悲剧之美。一块块的小石头,何时填满大海。但从理论上说,是可以填满的。

精卫之动人在于启示我们: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万万不能。

金枪雨

伊索寓言中的这故事,几个鱼夫忙活好一阵子,却抓不到鱼,在船上闲坐时却有一条金枪鱼无意中逃进他们的船,顺手抓住买掉。作者的评论:时来运转比技能好。这故事有点类似中国的守株待兔。

分析这故事,有点无为而治的道家味道。里面的智慧更多的是包含着对我们的启迪: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没有鱼夫的“忙活”,即准备活动,那里有好事等着他们?这忙活是前提和必要条件。谋事在人,成事有时在天,大概没错。但守株般待兔,成功的机遇很小,概率微乎其微。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秘密在有一双铁鞋,走遍千山万水,得来是早晚的事。不经一番寒霜苦,那得梅花扑鼻香呀?这是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谁违背了必将遭到自然法则的惩罚。比如现在教人致富的许多秘诀:不劳而获的投机取巧,只能一时,最终是竹蓝打水一场空。

还是想起中国女排第一获得世界冠军时,冰心老人的题词:

成功的花,

当我们把大地踏在脚下时,别忘了曾经的苦难。

每日文摘 鲁迅的生活智慧

战士不是时时刻刻都在战斗的。现代战争越来越重视后勤工作,甚至有的军事专家认为,现代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对于一个思想战士来说,生活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战斗的情绪和战斗的结果。

鲁迅是个非常有生活情调、生活智慧的人。

他的人生观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后来又解释道:“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

鲁迅很重视钱,绝不假装清高。有个书商骗了我和余杰、摩罗等人的钱,我们跟他交涉,他却对我们说:你们知识分子怎么这么庸俗、这么爱钱啊?你们是灵魂工作者啊!我不听他的欺哄,就学习鲁迅,一定要跟他算账。

鲁迅的日记里仔仔细细地记着他的几乎每一笔收入支出。他的收入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薪水、讲课费、稿费。后两者是不定的,所以他很看重固定的薪水。他在教育部每月可以拿300大洋。那时北京市民的最低生活标准是两三块大洋。一块大洋购买基本生活品的购买力大约是今天一块人民币的七八十倍到一百倍。举个例子:根据老舍的回忆,当时老舍当个“劝学员”——教育分局局长,每月100元,小学校长40元,小学老师25元,学校的勤务员6元。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临时工性质的管理员8元,而馆长李大钊300元。老舍说当时1毛5就可以吃顿很好的饭:一份炒肉丝,三个火烧,一碗馄饨带两个鸡蛋,这些只要1毛二三,如果1毛5,就可以再来一壶老白干喝喝了。这一顿饭现在在北京,15元恐怕还未必能拿下吧!

在这样的情况下,鲁迅很看重他的300大洋。所以前边说的,他跟章士钊打官司,也有经济原因,一定要保住自己的铁饭碗——章士钊免了鲁迅的职,许多人等着谋他的缺呢。后来,他离开了官场,也离开了大学,由广东到上海。领导教育部的蔡元培先生每月给他干薪300大洋,他也接受了。有人不理解鲁迅的做法,说鲁迅为什么拿着国民党政府的钱,还要骂国民党。在鲁迅看来,钱是该拿的,但骂也是该骂的。跑到外国去,在帝国主义的大旗下面骂中国,那是没出息的表现。我就在国内以笔作枪,贬恶扬善,这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真正的勇士,真正的豪杰。

鲁迅有个学生叫李秉中,在军队当官,想辞职不干了,写信征求鲁迅意见。鲁迅反对,认为饭碗可以跟理想分开。鲁迅回信说:“人不能不吃饭,因此即不能不做事……我看中国谋生,将日难一日也。所以只得混混。”鲁迅居然说出“混混”这样的话,很不英雄吧?很不容易理解吧?其实重视饭碗,重视物质生活对于精神生活的决定作用,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态度。鲁迅不是从马克思主义那里得到的这个真理,而是从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得到的。

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里说:“钱这个字很难听,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们所非笑,但我总觉得人们的议论是不但昨天和今天,即使饭前和饭后,也往往有些差别。凡承认饭需钱买,而以说钱为卑鄙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里面怕总还有鱼肉没有消化完,须得饿他一天之后,再来听他发议论。”所以,我也不避讳“钱”字。到饭店吃饭,我一般不说什么“买单”那种文理不通的话,我就直接说:算钱。而且还要检查一下账单——当然,如果跟女朋友吃饭,就算了。

可见,鲁迅的生活智慧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的日常生活上的。生活搞不好,仍然追求理想,当然也值得尊敬,我们应该帮助这样的“有志”青年。但是不要把二者绝然分开,一味追求理想,不顾生活实际,那就可能成为“幼稚”青年了。

他在生活中的智慧,使他在思想上、在文章里都明察秋毫。

所以,他知道如何应付不同的场面。比如他说如何听高人讲话:“与名流学者谈,对于他之所讲,当装做偶有不懂之处。太不懂被看轻,太懂了被厌恶。偶有不懂之处,彼此最为合宜。

这是世故,但这世故背后是对虚伪的社会风气的冷嘲。他也有直率的时候,比如日本请他主持中日通航典礼,他拒绝逢场作戏。他说:“不能把太太小姐敲碎一个啤酒瓶子的事要我做。”记者纠缠说:“如果您不答应,我就非常为难了。”鲁迅答道:“如果我答应您,我就非常为难了。”智慧不一定都是圆融婉转的,有时候也表现为斩钉截铁的果断。

然而据我的经验,得到“深于世故”的恶谥者,却还是因为“不通世故”的缘故。

那么,鲁迅的世故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的世故呢?他的好友许寿棠说:“有人以为鲁迅长于世故,却又有人以为他不通世故,其实都不尽然,只是与时宜不合罢了。”

每日一诗 原来很简单

人生的光彩在哪里?

早上醒来,光彩在脸上,充满笑容的迎接未来。

到了中午,光彩在腰上,挺直腰杆的活在当下。

到了晚上,光彩在脚上,脚踏实地的做好自己。

原来人生也很简单

只要能懂得「珍惜、知足、感恩」

你就拥有了生命的光彩。

篇3:《小故事大智慧》教学设计

一、故事入题

科学知识学习的实质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知识, 利用科学故事能够构建学习情境, 架设起新知与旧知的桥梁, 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参与意识, 从而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例如, 教师在讲“磁铁”时就可利用中国古代“宫门捉刺客”的故事, 巧设问题情境。

师:秦始皇阴险狡诈, 杀人无数, 每天晚上睡觉时都担心有刺客来刺杀他, 所以他让人修了一个宫殿, 并做了特殊的宫门, 每当刺客来行刺的时候, 一到宫门, 兵器就会自动被宫门缴获, 这就是“宫门捉刺客”的故事。

师:听了这个故事, 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宫门可以捉住刺客?

生:我猜, 宫门内肯定装着什么机关?

师:到底装着什么机关, 你能大胆地猜想一下吗……

教师巧妙地利用古代故事设置悬念, 动人心弦, 发人深思, 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从而顺利导入本课学习的主题“磁铁的性质”。

二、故事激趣

科学小故事本身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再加上教师绘声绘色的铺陈渲染, 既寓意深刻, 又轻松幽默, 能使学生精神焕发, 求知欲激扬, 大大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在学习“人的性别决定”时, 我首先给学生讲述“超生游击队”的故事, 让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疑问:女主人公一连生了3个女孩, 第4胎一定会是男孩吗?人的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通过教师设置的故事情境, 激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讲“浮力”时, 教师可结合“曹冲称象”的故事;讲“重力”时, 可结合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这些故事会改变课堂上枯燥沉闷的气氛, 使学生兴趣大增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故事启智

科学小故事还能开发学生智力, 帮助他们改进思想方法,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爱迪生做实验, 需要测一个灯泡的体积, 他让身边的一位助手去做, 这位助手左量右量反复计算, 总是得不到灯泡的准确体积。正急得满头大汗, 爱迪生拿过灯泡放进盛水的量杯中, 一下就准确测出灯泡的体积。这是用巧妙办法解决问题的实例。它告诉学生, 遇到问题不要墨守成规, 要学会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教师通过讲述科学故事, 让学生认识到, 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是科学家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四、故事质疑

利用科学小故事, 可以引起学生质疑。故事讲完后, 教师可提问“你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让学生在质疑中主动探索, 寻找奥秘, 深入思考。

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热空气的性质和特点,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巧妙地利用诸葛亮的故事引起学生的质疑与思考。

师:同学们都知道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 他机智过人、神机妙算, 你们知道他在指挥士兵作战时有什么秘方吗?

生: (互相交流)

师:他不光发明了木牛流马、八卦阵等, 还发明了一种神奇的灯。这种灯点燃后可以自动升上天空, 用它来传递作战信号, 又快捷又方便, 后来人们把这种灯叫做孔明灯。听完这个故事, 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这个灯为什么会自动升上天?

生:它是怎么做成的, 里面是什么样的构造……

教师巧妙地利用古代故事设置悬念, 动人心弦, 发人深思, 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为了揭开这个谜面而始终处于高昂的情绪之中。

五、故事激志

在科学发展中, 贯穿着科学家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忘我工作、勇于探索的事迹。教师汲取引人注目、感人至深的情节, 用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听。从布鲁诺为坚持地心说被宗教势力烧死, 牛顿压制惠更斯光的波动理论, 到前苏联飞船因一个小数点而坠毁等, 教育学生科学道路不是坦途, 要坚持真理, 相信事实, 不盲从于答案, 不屈服于权威, 要有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讲述华罗庚在杂货店里顽强自学、达尔文随“贝格尔”号环球科学考察等等, 激励学生珍惜时间学习, 培养他们追求真理、埋头苦干、勇于创新、献身科学的精神。特别是讲述我国古今科学故事, 如指南车的传说、蔡伦造纸的故事、张衡制造世界上第一架地动仪、徐霞客不畏艰险考察祖国的山水、詹天佑修筑中国自己的第一条铁路、钱学森冲破美国重重阻扰返回祖国等, 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 激起他们报效祖国的决心和报负。

六、故事育情

在课堂教学中, 可根据授课内容, 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科学家的轶事、考古发现、动植物趣谈等。教师通过声情并茂、文采飞扬的语言, 讲述教学内容背后的故事, 将庄严神圣的科学知识与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故事创造性地联系起来, 感染学生, 激励学生, 调动学生情感, 达到道德情感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我国珍稀的动植物”时, 我首先讲了白鳍豚——“奇奇”的故事。奇奇是一头受伤的小白鳍豚, 被人救起后, 寄养在武汉“白鳍豚康复中心”。成年后, 工作人员想给它找个伴侣, 结果寻了近20年, 也没有找到。几年前, 奇奇孤独地死去了。现在没有人在白鳍豚的栖息地再看见它。3年过去了, 如果有5年再看不见它的踪迹的话, 按国际惯例就可以宣布这一物种的灭绝。让我们好好看看白鳍豚的照片吧, 也许我们再也见不到活着的白鳍豚了。讲到此, 有的同学眼睛湿润了。这一情景的设置唤起同学们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4:小故事大智慧

一、灵活采用多种游戏方法,刺激幼儿倾听语言行为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幼儿故事活动的兴趣,把故事活动建立在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上,这是指导幼儿进行故事活动的关键。

1.材料是吸引幼儿倾听故事的支撑。

语言故事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具有抽象性的特点,而幼儿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因此,教师在组织故事教学时,常常借助于图片,能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但也存在着弊端。一个故事往往分成四幅插图来表现,发生——发展——高潮——结束,有的甚至把整个故事都浓缩在一幅图上,因此每幅图的容量都相当大,不仅不宜于幼儿接受,使用起来也特别呆板。另外,图片是平面的、静止的,不能从视觉上吸引幼儿,在故事教学中,图片除了有提示故事内容的作用外,没有其他任何意义。教师可以利用随手可得的材料创造成简单生动的道具,来丰富故事的呈现,提高故事教学的效益。例如,取一个废旧的黄色毛线袜套,用木珠做眼睛,吸管做触须与脚,往手上一套,就成了一条栩栩如生的毛毛虫。在开展故事教学《想变蝴蝶的毛毛虫》时,教师一出示这条“毛毛虫”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拉近了幼儿与故事中人物的距离,接着教师边操作道具边讲述故事,不仅激发了幼儿听故事的兴趣,更能帮助幼儿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这样的道具,与图片相比,不仅从视觉感官上更具冲击力,而且操作起来也更灵活、更方便。而将“毛毛虫”稍作改动,把黄色的袜套换成白色,再在“嘴里”放一团白色毛线(或内置一个彩带喷头),就成了故事《蚕宝宝的一生》中的主人公——蚕宝宝。教师操作蚕宝宝表演蚕宝宝从卵变成幼虫,接着吐丝、结茧到最后破蛹而出的过程,这一生动形象的表演,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对故事内容有了很深刻的印象,对完成活动目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又如,在开展故事活动《大嘴巴》时,我用卡纸制作了一些有着一张立体大嘴巴的动物形象,一边讲,一边让幼儿往大嘴巴里喂食,并利用立体大嘴巴能一开一合的功能吸引幼儿跟着故事里的人物一起学说话,通过幼儿与故事道具的有效互动,达成目标。

2.表演辅助型。

前面所讲的都是一些讲好故事的辅助手段。其实,讲故事归根到底还是突出一个“讲”字。优秀的故事,除了情节的趣味性外,还藏着许多美丽的语言。要想感受其中语言的韵味,讲故事的人需充分运用声音的表情。声音也有很多种表情,运用得当的话能带着听者进入到故事的情境中去。讲故事,不必拘谨严肃,也不要害羞,可以换换自己的声音、语言,用游戏或扮演的方式。当然不是指那种怪怪的、自以为像小朋友的声音,而是进入故事情节,自然流露人物对话的感觉。说话的声调要有抑杨顿挫、高低起伏、大小快慢、喜怒哀乐,不能像背书,一字一句念出来就好了,必须要有感情融入在内,讲出的故事才能感动自己感动别人。例如,巫婆上场时,用邪恶高八度的声音,轮到小小蚂蚁的戏,则可以用纤细微弱的声音来表现。

3.课件演示型。

听故事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之一,爱幻想是孩子的特性,故事《喇叭花电话》具有奇妙别致的想象,活动中我以声像逼真的多媒体课件和活泼多样的形式来引起幼儿的兴趣,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让静态的、呆板的画面变成动态的、生动的情景,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视听讲结合的方法,更好地满足了每个幼儿想说的愿望。这种方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

二、利用生活环节零碎时间,组织幼儿讲故事活动

当前一些儿童学习理论,如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罗杰斯的非指导学习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等,都主张重视儿童从生活中学习。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也重视儿童的“生活世界”。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中有一半时间是生活活动,而幼儿往往在生活中需要等待,那么我们就要利用这些时间来组织一些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语言活动。

1.利用入园活动让孩子讲故事。

老师的心情会直接影响孩子一天的情绪,那么作为老师应该乐观。早晨孩子入园,就面带微笑去迎接他,与他交谈。引导孩子讲一讲在家里的故事,这些看似平淡的故事,但它能培养孩子说一段话,把一件事讲完。

2.利用动画片让孩子讲故事。

动画片比较适合孩子。孩子也离不开动画片。在动画片播放时,让孩子一味地看,对他没什么好处。在孩子看动画片时不妨试用暂停法让孩子说一说,“小朋友,你们刚才看到的是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孩子们对动画片的高度讨论开始了,表达的内容花样百出,让人惊讶。因此,动画片可以纳入我们的语言教学。

三、开展创造性的活动,提高幼儿语言能力

幼儿的语言发展需要真实与自然的语言环境,需要有趣的感性刺激,学习者要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应用的机会和能力。因此,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中,应当为幼儿提供尽可能丰富的语言环境。一方面要提高幼儿日常交往语言水平,锻炼幼儿在不同场合不同情境下使用不同语言的能力,同时能够对艺术性语言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为此我们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活动。

1.故事教学贯穿多个活动。

故事是小朋友最喜欢听的,在语言活动中,我们有特定的故事教学,老师通过手偶或图片、音乐等教具,加上动作一起来讲述故事,让孩子从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掌握并学会说一定的词句。在教学活动中故事是一种添加剂,催化着各个活动的教学效果,特别是音乐、美术等。例如:在“大象和蚊子”音乐活动中,我们可以出示图片等辅助教具先讲故事,用动作来帮忙欣赏音乐;在“小乌龟散步”美术活动中,简单的故事讲述能激起幼儿画画的兴趣,给小乌龟穿上漂亮的衣服,在地上画上绿绿的小草等,从而来丰富和添加画面。

2.要注意幼儿故事的时效性。

由于幼儿特别喜欢听故事,利用故事对幼儿进行教育,就比空洞的说教更易于让幼儿理解和接受了。午餐的时候,就利用《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教幼儿认真吃饭不撒饭,爱惜粮食。合作游戏的时候,就讲《萝卜回来了》的故事,教幼儿团结友爱,互相关心;遇到困难的时候,就讲《小马过河》的故事,教幼儿动脑筋不怕困难;当幼儿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就讲故事《小猫钓鱼》,教育幼儿做事情不要像小猫钓鱼一样三心二意……小朋友们特别喜欢听故事,我也喜欢利用空余时间给他们讲故事,小朋友们听得多了,理解能力更强了,思维更开阔了。

看到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和对语言活动的浓厚兴趣,使我们又一次感到幼儿园故事教学的重要,我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幼儿园的故事教学将会更加成熟。让我们大家都来为幼儿园的故事教学流点汗,为使幼儿真正成为语言活动的主角出份力,为孩子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栋梁之材尽份心吧!

篇5:小故事大智慧

法国巴黎的卢浮宫里珍藏着一幅闻名世界的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几个世纪以来,她的永恆的微笑不知给多少人带来了无尽的遐想。

没有人知道她因何而微笑,其实这个原因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微笑了。维迈:http://.cn

注解:

既然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张脸,那么脸上的微笑在某种意义上能代表一个人。因为微笑表示了礼貌、友善、关怀,它不但能鼓舞自己,而且能激励他人。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几乎可以代表一个人所有的情感。

微笑有助于业务的推广。某百货公司在举办柜台小姐的"微笑服务",竞赛期间,让公司的业绩比平时增加了两倍。

纽约某家百货公司的一位主管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我宁愿顾用一位隋时面带微笑,即使她是一位连中学都没毕业的女孩,也绝不愿意顾用一位扑克脸孔的博士。"

微笑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际关係融洽,事业更顺利,生活更愉快。时刻给你的下綫微笑,在施予他之时,自己也能感受到了它的存在。

篇6:小故事大智慧2

很早以前,有一座庙里住着五个和尚,可是庙里香火不盛,没几个人前来。和尚们眼看揭不开锅了,于是决定四个人下山去化缘,留一个最小的和尚在庙里看门。这个方法看样子不错,和尚们用不着挨饿了。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一天,和尚们化缘回来时见小和尚正躺在床上睡着了,他们一个个很生气,想着我们几个人在外面辛辛苦苦讨回来粮食与你吃,你却在家安逸地睡觉。和尚们决定让小和尚以后跟他们一块出外化缘。

小和尚不得不听从师兄们的意思,第二天跟他们一道出门。到了晚上,和尚们回到庙里,他们简直不相信自己所看到的,庙门大开,院子里乱七八糟地堆着柜子、箱子、衣服、经书„„“被盗了!”和尚们反应过来说。

和尚们好不容易化缘得回来的粮食、钱物通通被强盗席卷一空。他们后悔不已。

篇7:小故事大智慧 3

从这个图上可以看出赚钱有三种方式,从财务角度讲。第一就是提升你的收益,第二就是加快你的资产周转速度,第三就是利用财务杠杆。也就是借鸡下蛋再细分化,提升你的收益,就是要收入最大化,成本最小化。收信最大化就是要放大销量,提升产品价格。但这往往受制于行业规模或是企业地位或是市场。也就是说不一定是你说了算。

而成本最小化则大有可为,因为你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手段来进行成本的控制达到降低的目的。我学习和实践成本控制的目的也正在于此。

另一条腿呢,就是提升资产周转率,也就是广东人讲的货如轮转。

如何提升呢?做细分项目的管理,比如说债权债务(负债权),固定资产,存货,等等。

在这里讲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买古董的和卖油条的在盈利模式上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卖古董的存货周转周期长,但利润丰厚,卖油条的存货周转周期短,但利润较薄。在收入的现金流管理上就产生巨大的差异。

如果是小企业,资本金不充足的情况下,要学习卖油条。而不是卖古董。呵呵。要不,没有钱进来,会渴死在离水三尺的地方。

在世界范围内来看,卖油条卖的最好的,要管戴尔,他进步时没有什么研发或是新技术的,就是我的周转速度快,我就具有了低成本优势,这就是戴尔的生存战。好了,资产周转率的提升的重点在哪里?在存货上,也就是企业物流管理。所以我也研究企业物流。做为一个从业近二十年的人来讲,我看过太多企业。或是有些还认为自已搞的不错的企业。浪费无处不在。太多的问题都隐藏于过多的物流之中。。

比如说品质问题,比如说生产效率不好的问题,比如说计划执行不良的问题,等等等等。

所以在工业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和物流管理已经不能简单的看成是一种学术或是技术,而是一种经营策略的高度或是上升到企业生存战略的高度。

这两个课题应该分开讲的,内容和思考太多。上次讲了成本,这次聊聊企业物流吧。好不好?一般人来看,物流和品质有什么关系?其实很大关系。

QC和TQC的区别是什么?什么叫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如果不能内化质量管理,是达不到真正的高品质的。

一般的品管,其实是处于以查代管的思维的。

比如说首件测定,比如说OQC。出货品质检验。

对于一般性消费品或是简单性的产品来说这也够用了,但是对于复杂性产品这样的缺陷就很明显了。因为总有些你查不到的地方,到了消费者手中反映出来,有些再返工就要进行破坏性的修理了。比如说汽车或是航天飞机。

到了出厂门的哪一个点上发现有问题,再返工修理,外部构件重新打开,就可能是破坏性的了。

OK,再回到物流的问题上,在快速生产的状态下,一个生产批次可能是成千上万的,等你发现问题,可能已经生产出了成千上万的产品了,这样损失就产生了。如何改变,我们要降低水位,让问题显露出来,排拉生产是个好办法,一次只有单件产品在产线上流动,一次也只是一个做业环

节。好,如果出现问题,我们就停下来,做坏了,也只是一个,品质自然就提升了。对吧。

从根本上说,中国汽车或是欧美汽车的品质是抵不过日本企业的,为什么,就是因为大家的生产管理技术不一样。大批量生产下很难内化细微TQC。

那么正规干什么,这不是聊嘛。再说了这样随便说出来的东西也经不起戴显微镜看的。呵呵,碰到高人要挨砖的。生产管理要有五个要素,是人,机,料,法,环。物料排在第三位。自从生产计划制定以来似乎专门为改变而设定的,大家都是做企业的,想想你们的企业。是不是每个企业都在生产过程中遇到这样哪样的问题需要修正生产计划的。其实生产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依附于物料流动的过程。

-----------转播财务管理讲课转播下

物料前进一步,产品上的附加的人的活劳动与机器的物化劳动增加一点,也就是价值增加一点。最终完成整个产品。现在的大多数企业是物料通过车间,其实我们可以反向思考,以物料流动为中心,让生产过程配合到物料流动上来。这样一来,产出的速度自然就提升了。走下去看看吧,看看你的工厂里有多少员工推者一箱箱的半成品跑来跑去,这其实都不是实质上增加产品价值的工作。而如果不是实质上增加产品价值,那就是浪费。

要想提升物流速度,那首先就要跟踪物流的周转过程,有没有企业画过实际物料流转的过程图?还有跟进过物料的周转过程的时间,比如说从供应商到企业多少时间,从A车间到B车间多少时间。。

管理讲求一个叫做,你思考什么就能改进什么的原则。你要提高物流,就去跟进它,思考它,就会发现改善的点的。

扯远了,再回到计划生产与物流的关系上来,如果企业以物流流动为中心,配合以生产作业,那物流的周转完成时间就可以与生产完成时间同步,对吧。这样两条线就可以重合。。你的物流计划也就可以包含你的生产计划,你的生产计划也就是物流计划的一个重要部分。这很逻辑吧。

同理,你提升你的物流速度,也就是加快你的生产效率。

物流就是如此之重。

我看过很多的国内企业,大多还处于大批量生产的阶段,而这种生产管理的方法,迟早要被这个苛刻的市场环境所淘汰。。因为时代变了,市场变了,以前我们追求的是整齐划一的产品,大量的占有有相关需求的市场。而现在个性化需求,差异化面求成为市场主流。讲求的是灵活弹性。如何弹性制造,快速转化。这个将成为以后生产企业竞争的要点。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还没有家俱厂一款家俱下几百,上千的量的。。家俱行业能售的起价的产品是哪种特性的?

看一看就明白了。、青云提问:

比如一些大企业的流程再造,是否物流系统会作为一个重点?

東莞+郭靖 是。一定是。如果他是实战出来的一定会这么搞。

李青云

再比如像富士康等公司,在利用供应商的仓库,是否也是他们物流改造的一部分?

郭靖:我们关注的就是从顾客下单到回收货款的这个过程,想尽办法如何加快这

个过程。。原话记不清了,记得戴尔讲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丰田有个O库存计划。富士康这个东西还是学日本鬼子的。物流链向上下流进行伸展。有些长期合作伙伴甚至生产计划都可以平行推进。

青岛+李青云

我觉得无误,只能说还有提升的空间,这和他们公司的管理素质有很大关系 广州+刘颂时

丰田是所谓的JIT生产模式,其实是将库存的压力放在了供应商处。東莞+郭靖

是生产方式还没有转变,醉。

東莞+郭靖

不对,刘。。

广州+刘颂时

愿听其详

東莞+郭靖

我研究过的资料不是这样,他是将JIT向上下流推进,也就是说大家都要JIT 广州+曾东阳

他们公司是两个上市公司,目前的生产体系可以说是行业中比较完善的,而且最先在行业中使用不落地生产原则

也就是郭总说的货品流转速度

郭靖

这个很重要,我搞JIT了,我的供应商你要配合我,你不搞,哪你的库存肯定大,所以你也要搞。广州+刘颂时

这是整个产业链的连动性的问题了

温州+张王飞(470289136)2012-6-16 上午 11:03:11

李青云

之前的仓储物流概念与现在的大供应链管理理念,这里面的发展是很宏大的,東莞+郭靖

但在国内富士康这样搞了,他的供商其实挺惨的,回为他是诸候霸主啊。。可大家的管理水平不一定全都可以达到这个平台上呀,我刚说了在中国还处于一个转变时期。。由其是五金,装备这一块。

郭靖

篇8:《小故事大智慧》教学设计

贲老师在文中借这段话引出教师关于备课方式的改变, 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的数学教学也只要在原有基础上稍加一点点的改变, 就能成就精彩。

一、变一变用途, 经典习题变例题, 提升探究味道

片断一:《三角形的分类》

大家都知道在学完三角形按角分类之后有这么一道道经典习题:图中三角形的另外两个角被信封给挡住了, 请你判断一下, 它会是什么三角形?

一位教师却是在课的伊始, 就呈现图三, 并让学生去猜测:这个三角形被挡住的两个角可能是什么角?学生根据角的分类, 大胆猜测, 总共得出五种结论:两个锐角, 两个直角, 两人钝角, 一个锐角和一个直角, 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教师分别板书在黑板上。

接下去, 老师让学生在预发的作业纸上去把这五种情况全部给画出来,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 验证得出两个直角和两个钝角都是不可能的。于是,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三角形按角分只有三种情况:三个都是锐角, 一个直角和两个锐角, 一个钝角和两个锐角。最后, 再让学生自己给这三种三角形命名, 学生很自然得出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另外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另外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

在这堂课里, 老师把一道经典的习题, 改编成了一道例题, 学生通过大胆猜测、动手操作、实践验证、合理分类等环节, 对三角形的三个角的构成有了宏观又具体的认识, 这也正应验了那句古话: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二、变一变材料, 增加点素材, 完善体系构建

片断二:《正比例》

北师大版六下教材“正比例”, 教材安排了这样的问题串:问题一是下面是正方形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情况, 把表格填写完整, 并说说你分别发现了什么。

问题二是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问题三是一辆汽车以90 千米/时的速度行驶, 行驶的路程与时间如下。把下表填写完整, 你从表中发现了什么?

最后总结正比例关系的判断方法———两种相关联的量, 一种量变化, 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其中一种量扩大 (或缩小) , 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 (或缩小) , 两种量相对应的数的比值一定。这样的教学会很顺畅, 学生也能准确判定两种量之间的关系, 但学生对正比例关系的体验却不会很深。特别是后续学习反比例之后, 由于学生对变量之间的这种相互依存关系的理解不够全面和到位, 就特别容易造成混淆。如果在教学中能先提供更为丰富的素材给学生, 除了教材给出的三种素材, 我们再加入食堂粮食剩余情况统计、股票行情统计图、父子年龄变化情况统计等, 然后告诉学生我们这节课要学习“正比例”, 让学生从中去找出成正比例的量。学生有了上节课“变化的量”的经验积累, 很快发现这些素材中都有两个相互关联的变量, 但关系是不一样的。经过分类, 学生发现有一类是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也增加的;还有一类是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反而减少的, 还有一种量是时而增加时而减少的。由于学生在生活中也曾有过一定的关于“正比例”的经验, 因此, 这时大多人会认为第一类的关系就都是正比例关系。接下来, 我们再组织学生针对第一类中的两种变量做深入研究, 学生会发现这一大类又可分为两小类, 第一小类是一种量扩大, 另一种量也扩大相同倍数, 而第二小类的倍数关系是不一样的。这时我们再来聚焦第一小类, 让学生通过表格、文字等形式对“成正比例的量”进行细致描述、刻画, 学生对正比例的认识自然更深刻。再辅以下一节课的学习———“画一画”, 配合直观的正比例图像, 学生更是理解透彻。而且, 这样的学习是具有很强张力的, 在接下去“反比例”的学习中, 我们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按照上述学习流程进行自主学习。

由于素材的增加, 学生相对来说会感觉困难点, 过程中需要停下来独立思索, 但正是因为学生的思考而使课堂涌动着生命的光彩, 也正是老师的这么一个小小的变动, 课堂的效果却大增, 很好地帮助学生完善了知识体系的构建。

综观上述的几个案例, 我们会发现, 精彩仅仅是源于非常细小的改变, 正如乔布斯所言:“微小的创新可以改变世界。”我们的数学教学也一样, 有时, 只需小小的改变, 小小的创新, 只要我们稍微再用心那么一点点, 展现的却是不同的景象。教者若有心, 学者必得益;微小的改变是一种策略, 折射出来的却是一种大智慧, 成就的更是一番真精彩。

参考文献

[1]贲友林.改变一点点, 一点点改变[J].小学数学教师, 2014.5

篇9:小故事大智慧

宽 容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它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呢!”

启示: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不宜幸灾乐祸,而应要有关怀、了解的心情。要有宽容的心!

鲨鱼与鱼

曾有人做过实验,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然后用强化玻璃隔开。最初,鲨鱼每天不断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奈何这只是徒劳,它始终不能过到对面去。而实验人员每天都有放一些鲫鱼在池子里,所以鲨鱼也没缺少猎物,只是它仍想到对面去,想尝试那美丽的滋味,每天仍是不断的冲撞那块玻璃。

它试了每个角落,每次都是用尽全力,但每次也总是弄的伤痕累累,有好几次都浑身破裂出血。持续了好一些日子,每当玻璃一出现裂痕,实验人员马上加上一块更厚的玻璃。

后来,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对那些斑斓的热带鱼也不再在意,好像他们只是墙上会动的壁画。它开始等着每天固定会出现的鲫鱼,然后用他敏捷的本能进行狩猎,好像回到海中不可一世的凶狠霸气,但这一切只不过是假像罢了。

实验到了最后的阶段,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但鲨鱼却没有反应,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区域游着。它不但对那些热带鱼视若无睹,甚至于当那些鲫鱼逃到那边去,他就立刻放弃追逐,说什么也不愿再过去。实验结束了,实验人员讥笑它是海里最懦弱的鱼。可是失恋过的人都知道为什么,它怕痛。

启示:很多人像这条鲨鱼一样,在多次的挫折、打击和失败之后,就逐渐失去了勇气。激情死了,梦想死了,剩下的只有黯淡的眼神和悲伤的叹息,无奈,无助和无力。

对着大山喊话的孩子

有一个孩子跑到山上,无意间对着山谷喊了一声:“喂……”声音刚落,从四面八方传来了阵阵“喂……”的回声。大山答应了。孩子很惊讶,又喊了一声:“你是谁?”大山也回音:“你是谁?”孩子喊:“为什么不告诉我?”大山也说:“为什么不告诉我?”

孩子忍不住生气了,喊道:“我恨你。”他哪里知道这一喊不得了,整个世界传来的声音都是:“我恨你,我恨你……”

孩子哭着跑回家,告诉了妈妈,妈妈对孩子说:“孩子,你回去对着大山喊‘我爱你’,试试看结果会怎样,好吗?”

孩子又跑到山上。果然这次孩子被包围在“我——爱——你,我——爱——你……”的回声中。

孩子笑了,群山笑了。

男孩不解的、迷惑地摇摇头。

启示:有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着别人的态度太冷漠、情绪太不好,却不知你自己是对方一面最好的镜子——如遇到这样类似的情况,不妨问问自己做了什么——想让别人爱你,你得先去爱别人。

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

有一个人从小双目失明,懂事后,他为此深深烦恼,认定是老天惩罚他,感到这辈子都完了。

后来,一位老师对他说:“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

他很受鼓舞,从此把失明看作是上帝的特殊钟爱,开始振作起来。若干年后,当地传诵着一位德意双馨的盲人推拿师的故事。

上帝知道这件事后,笑道:我很喜欢这个美丽而睿智的比喻,但要声明一点:所谓缺陷是生理上的。那些有道德缺陷的人是烂苹果,不是我咬的,是虫蛀的。

启示: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你的丑陋不是因你前世有过错而受到惩罚,相反,你曾经是上帝最钟爱的人,不要因为你的某种缺憾而懊恼,今天的你也许并不出众,也许明天,你就是美丽的彩虹!所以说,外表并不存在美丽和丑陋,那些只是人们的个人观点罢了,而真正能够决定你美丽和丑陋的人,应该是你自己。只要对自己充满自信,加上善良的心灵。你,没有理由不是最美丽的,至少,你发现了最完美的自己……

钓竿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我想你一定会说:好聪明的小孩。错了,他如果只要钓竿,那他一条鱼也吃不到。因为,他不懂钓鱼的技巧,光有鱼竿是没用的,因为钓鱼重要的不在“钓竿”,而在“钓技”。

启示:有太多人认为自己拥有了人生道上的钓竿,再也无惧于路上的风雨,如此,难免会跌倒于泥泞地上。就如小孩看老人,以为只要有钓竿就有吃不完的鱼,像职员看老板,以为只要坐在办公室,就有滚进的财源。

壁虎的故事

在日本发生了一件事:有人为了装修家里,拆开了墙,日式住宅的墙壁通常是中间架了木板后,两边批上泥土,其实里面是空的。

他拆墙壁的时候,发现一只壁虎被困在那里,一根从外面钉进来的钉子,钉住了那只壁虎的尾巴。那人见状,既觉可怜又感好奇,他仔细看了看那根钉子,天啊!那根钉子是十年前盖那房子的时候钉的。

到底怎么回事?那只壁虎竟然困在墙壁里活了整整十年!黑暗中的墙壁里的十年,真不简单。不对呀?他继而寻思,尾巴被钉住了,一个步子也跨不出的这只壁虎,到底靠什么撑过了这十年?他于是暂时停止了装修工程,看看它到底吃了什么!他要一探究竟。

过了不久,不知从哪里又钻出来一只壁虎,嘴里含着食物……啊!他一时愣住了,这是什么样的情形啊?为了被钉住尾巴而不能走动的壁虎,另一只壁虎竟然在十年的岁月里,一直不停地衔取食物喂它。

他看了以后,很感动,想像不岀两只壁虎之间的关系:亲子,朋友,爱人,手足……他走出房间辞退了装修工,轻轻锁上房门,把这间房屋留给这两个懂情的生灵。

启示:我们不必探讨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其实故事的真假并不重要,而真正的重要的是它的寓意。在人类的社会中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与人获取相关的信息更快速,但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否也越来越接近呢?想想那只被困在墙壁中的壁虎,想想那只十年如一日给那只被困的同类喂食的壁虎。我们为它们锲而不舍,为生命而顽强坚持的精神所感动,为它们那种凭毅力战胜困难的决心所感动,为它们那种爱,为它们那种永不放弃对方的真挚情感所感动。所以,永远也不要放弃你所爱的人!

小青蛙

一只小青蛙厌倦了常年生活的小水沟——水沟的水越来越少,它已经没有什么食物了。小青蛙每天都不停地蹦,想要逃离这个地方。而它的同伴整日懒洋洋地蹲在浑浊的水洼里,说:“现在不是还饿不死吗?你着什么急?”终于有一天,小青蛙纵身一跃,跳进了旁边的一个大河塘,那里面有很多好吃的,它可以自由游弋。

小青蛙呱呱地呼唤自己的伙伴:“你快过来吧,这边简直是天堂!”但是它的同伴说:“我在这里已经习惯了,我从小就生活在这里,懒得动了!”

不久,水沟里的水干了,小青蛙的同伴活活饿死了。

启示:只有敢于打破自己固有的圈子,才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才可能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那些死守习惯、不愿脱离惯有轨迹的人永远都不会有所突破。

天堂和地狱

约翰为了聪明地选择死后的归宿,他分别参观了天堂和地狱。

他首先来到了地狱,看到所有的人都坐在餐桌旁,桌上摆满了各种美味。奇怪的是,他们全都面黄肌瘦,一个个无精打采。约翰仔细一瞧才发现,原来餐桌上的人左臂都捆着一把叉,右臂捆着一把刀,刀和叉的手把长达4尺,掌握刀叉的人根本吃不到桌上的东西,因此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食物挨饿。

约翰又来到了天堂,发现所有的用餐设备和方式跟地狱都一模一样。但这儿的人却面色红润,而且到处都充满了欢声笑语。约翰感到非常奇怪,他们为什么不怕饥饿?约翰很快地看出了答案,原来天堂的人从不把手上的食物喂给自己,而是愉快地递给他人吃,这样,谁都可以吃上美味佳肴;而地狱的人只想喂自己,所以只能挨饿。

篇10:读《小故事大智慧》有感

长师附小五(5)班甄晓冰

哲人说:“一颗沙粒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看出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那一刹那里收藏。”《小故事大智慧》这本书中有许多小故事,虽然这些都是平平凡凡的小故事,但它却能拨动理论的迷雾,拨动我们的心灵,直接用心灵获得透彻的人生感悟,让我们找到幸福和成功的答案。

书中,《梁国商人》这个小故事最令我喜欢。这个故事主要讲:一个梁国商人,由于许多原因,脸上长满了疙瘩,无比丑陋。后来,他到了江南做生意,整日吃很多药物食品,吸收灵秀之气,饮用甘甜之水。渐渐,疙瘩没了,人也变得很俊美。七八年后,他回到家乡,越来越看不起别人,看到妻子有雀斑,就抛弃了她。可是三年后,因为北方气候的影响和饮食不当,他又变回了原来的样子。他只好去求回妻子,继续生活。

看到此处,我不禁暗暗为他的妻子伤心,怎么嫁了这样一个不知好歹的丈夫?他脸上长满了疙瘩,妻子嫌弃他了吗?离他而去了吗?可是,当他变美后,就以妻子脸上有雀斑为由抛弃了她。但是,这雀斑可是天生的!又不是妻子的错!他怎能因为自己脸上没了疙瘩就想抛开妻子,去娶别的漂亮姑娘呢?!人可千万不能像他一样!只因为一朝得志,就对别人抛冷眼,这样,等到你落魄之时,别人也会故技重施,甚至变本加厉的对付你!

在生活中,也有许多像这个商人一样的人。就像我们班的小明,他仗着自己是班长,就在班上为所欲为,横行霸道,到处欺负人。结果,老师让他“下岗”了,之前所有讨好他的人,全部不理睬他,有的还变本加厉地欺负他。这,就是他应得的下场!

我们可不能学梁国商人和班长小明,我们应该懂得:在得志之时,好善乐施,好好对待每一个人。若能做到如此,在你落魄时,别人就会向你伸出援手,去帮助你。

篇11:动物故事:小蚂蚁大智慧

我家的阳台上有一些绿草和鲜花,这都是妈妈买的。就在这一片郁郁葱葱的“花园”中,花草几乎都四季,十分美丽。在一片有一片叶子之间、在松软的泥土之中,生长着许许多多的小生命,如蚂蚁、蜘蛛、蜗牛等等,还有一些叫不出名的昆虫。它们生活在秘密的“城市”中,不仔细还真看不出来。

有一次,我去青城山上玩了几天,期间我抓住了两只蚂蚱,一只喂给了当地的鸡,而另一只我就把它具为己有,放在了家中阳台上的芦苇中。这里密密丛丛的,应该是个生存的好地方。我看着它头也不回地慢慢往深处爬去。

第二天,我闲暇无事,就去探望探望。我以为它会像在山中一样生活,没想到当我拨开芦苇带着小刺的叶子往里一看,发现蚂蚁似乎围着一个东西,仔细一看,竟然是我昨天放进的那只蚂蚱成了蚂蚁的盘中餐。蚂蚁围成一圈,有的`甚至爬在了蚂蚱的尸体上面,这儿一口,那儿一口,蚂蚱早已残缺不全。还有的竟然拖着一大块“战利品”往洞里般呢!

篇12:大智慧的幽默小故事

儿子说:“都爱。” 爸爸又问:“如果我去M国,妈妈去巴黎,你去哪儿呢?”

儿子说:“我去巴黎。”

爸爸又问他为什么,儿子说:“因为巴黎漂亮。”

爸爸又问:“那如果我去巴黎,妈妈去M国呢?”

儿子说:“那当然去M国了。”

爸爸有些失落地说:“为什么总跟妈妈走?”

篇13:《小故事大智慧》教学设计

一、提问的设计要求

1.提问要有层次性。幼儿学习数学, 有一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特点, 所以, 问题的设计应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 由已知到未知, 循序渐进, 步步深入。只有这样, 才能由浅入深分出层次的设计, 才能分散教学难点, 减少思维障碍, 保持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中班数学“判断10以内的数”活动中, 教师出示了一张夏季图, 图中有大小、颜色、形状、排列顺序不同但数量相同的10以内数的动植物, 如果教师直接提问:“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图上一样多的东西”。问题一下子就涉及到数的守恒, 幼儿就可能显得束手无策, 难以回答, 就可能挫伤幼儿的自信心与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果我们这次活动目标分解成由浅到深的一系列小问题逐个提出, 比如:图上有什么?它们每样各有多少?哪些东西的数量一样多?用哪个数字来表示?一样多的物体中有什么不一样呢?这样的提问幼儿就容易回答了, 因为它们是由低层次的知识水平的提问逐步到理解水平的提问, 然后到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最后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分析、判断, 从而达到学习数的守恒知识的目标。因此, 由浅入深的提问设计降低了问题的难度, 使幼儿进入顺畅的思维轨道。

2.提问要有针对性。教师首先要认真分析教材, 找出学习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然后再考虑问题的设计, 这样所提的问题才有价值。例如大班的数学活动“学习面积守恒”, 我们确定该活动的目标是“使幼儿不受形状变化的干扰正确判断面积的守恒”。所以当幼儿数量用一样多、面积一样大的两种不同颜色的图形拼出两个不一样形状图案后, 教师要重点提出“这两个形状不一样的图案面积一样大吗?为什么?”, 这样的问题才能启迪思维, 引导幼儿运用头脑去思考, 动手去探索, 从而揭示面积守恒规律, 这样的提问属于较高层次水平的提问, 应在幼儿逐步理解和反复探索的基础上进行, 要求幼儿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3.提问要有启发性。在数学活动中,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一些毫无思考价值的提问。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带有很大暗示性的问题, 这种已经带有答案的问题, 幼儿可以不用思索就能顺口回答, 这就不利于启迪幼儿思维, 因而提问应注意有启发性, 如提“是什么”、“什么样”、“为什么”、“怎么样”等, 但就这类问题中启发性还有程度上的差别, 其中“是什么”、“什么样”等问题都是引起幼儿重视记忆或叙述眼前观察到的事物或现象;而“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则是能引起幼儿积极思维的, 它给幼儿提出新的任务, 要求幼儿动脑筋去解答。如中班数学活动“比较多少”, 教师提供了5个红皮球和4个绿皮球, 可以这样提问:“红皮球有几个?”“绿皮球有几个?”“什么颜色的皮球多 (少) ?”“多 (少) 几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4.提问要有逻辑性。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的提问不作推敲, 前后矛盾, 缺乏逻辑性、表达不明确的现象随处可见, 影响着幼儿学习兴趣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如教幼儿感知6的数量时, 教师问:“谁能在教室里找出什么是6”, 在学习7的组成时, 师问:“3和4是几?”“为什么7能分成3和4?”等, 类似这些含糊不清的问题让幼儿无法理解也无从回答。因此, 教师要提炼数学语言, 各问题之间要富有逻辑性, 必须有利于启迪幼儿思维, 使幼儿通过教师设计的问题开动脑筋, 探索新知识。如让幼儿口述得数为8的口头应用题时, 教师可设计这样一系列相关的问题:这道题你知道了几个数?要求回答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来计算?……

5.提问要有开放性。在传统教学中, 幼儿的思维往往受思维定式的影响, 比较简单的数学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开放型问题, 训练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使幼儿想得活, 不受原有的知识圈及条条框框的束缚, 全方位多方面地去分析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如在教学10以内加减应用题时, 我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教法, 创设了一定的教学情境, 首先出示5只可爱的小鸡, 然后设计开放型问题以竞赛形式进行训练。 (1) 小鸡比小鸭多2只, 小鸭有几只? (2) 小鸡比小鸭少2只, 小鸭有几只? (3) 小鸭比小鸡多2只, 小鸭有几只? (4) 小鸭比小鸡少2只, 小鸭有几只?

解答这种一题多变、一题多练的习题, 幼儿的思维随已知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他们想得活, 想得多, 想得快, 想得细, 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灵活多变的创造思维能力。

二、提问的组织艺术

许多教师认为数学活动较单调枯燥, 幼儿对数学的积极性不高, 其实不然, 关键在教师的组织能力和组织艺术, 如何把富有层次多样性的提问融入到幼儿的数学活动中, 使整个教育活动松驰有度, 节奏快慢适当, 既能面向全体启发全体幼儿积极动手动脑, 又能照顾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我认为应掌握以下几点:

1.先提问再点名。教师要尊重幼儿, 幼儿对教师所提的问题有思考和选择回答的权利。因此, 提问前首先集中全体幼儿的注意力后再面向全体幼儿提出问题, 让全体幼儿认真思考后再点名回答, 否则就容易让幼儿产生紧张的感觉, 而未点到名的幼儿也不再动脑筋了。

2.合理评价幼儿的回答。幼儿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用认真倾听的表情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对数学问题的见解, 因为数学是丰富多彩的, 幼儿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常常是教师所不能预见的, 思维角度不同, 答案也就不一样, 幼儿不一定就沿着教师的预想要求进行回答, 所以要对幼儿所回答的问题进行分析, 了解幼儿这样回答的原因和思维过程, 评价时要以肯定和表扬为主, 对不正确或不确切的回答要注意用鼓励的方法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 而不能全盘否定, 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和打消他们的积极性。

3.难度不同的问题要选择不同水平的幼儿来回答。在数学活动中, 我们常常听到教师抱怨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常常是那么几个幼儿, 大部分幼儿对认真思考、积极回答产生情绪。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教师自己平时对幼儿了解不深, 对提问的组织产生一定的误区。因此, 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就要对问题难易进行定级, 欲请发展程度如何的幼儿进行回答, 要做到心中有数, 对一些简单的鼓励性的问题要让发展水平较低的幼儿来回答, 如“3只鸭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你用橡皮泥做了几个汤圆?”对一般性或检查教学效果问题由发展水平居中的幼儿回答:如学习了6的组成后, 问:“6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起来是6?”或“6有几种分法?”等等;而引路性的问题或求异性、变通性的问题要由发展水平较好的幼儿回答。如在比较8以内相邻两数的关系时, 教师拿出5只小鸡和6只小鸭, 然后问:用什么方法让小鸡和小鸭一样多?当幼儿回答用添加的方法时, 我们再进一步提问:“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类似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发展较好的幼儿从不同角度去思考, 拓宽他们思维的广度。

4.个别回答与集体回答相结合。在提出数学问题时, 教师要根据问题难易程度, 并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确定个人回答还是集体回答。在教学活动中个别回答所占比例较大, 但也不能一味地强调个别回答的重要性。简单的低层次的问题可集体回答, 活跃气氛, 集中幼儿思维, 增加幼参与的兴趣。

总之, 提问是数学教学活动过程的重要组织形式, 是师幼交流信息的主要途径, 它是一门技术, 更是一门艺术。作为幼儿教师, 只有在实际的组织数学活动过程中不断研究、用心体会、认真总结, 才能让小小的数学提问发挥大大的数学智慧, 进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培养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幼儿在愉悦中获取知识, 成为学习的主人。

摘要:提问是教学活动过程中师幼互动的重要形式, 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 其目的是启发幼儿思维, 将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 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索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也是教师检查教育教学的有效手段。而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 问题如何设计、提出问题以后怎样根据幼儿思维特点给予合理的反馈, 从而引导他们积极思考, 这是我们广大幼儿教师需思考和解决的要点所在。文章就数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提出问题给出了一些建议, 并对如何有效组织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数学活动,提问,设计,组织

参考文献

[1]黄瑾, 刘社娟.中美幼儿园教师数学领域教学知识的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 2013, (01) .

[2]向琴, 陈世联.新手幼儿园教师数学学科教学知识掌握现状及相关建议——基于5个个案的研究[J].幼儿教育, 2012, (15) .

[3]付晶艳, 张莉.基于信息交流理论的幼儿数学教育中教师提问分析[J].当代学前教育, 2011, (04) .

[4]白晓伟.数学思维的严密性[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1, (05) .

[5]安富海.教学反思:内涵、影响因素与问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 (10) .

[6]刘忠伟, 樊万奎.教学生成性的成因及价值分析[J].教学与管理, 2010, (29) .

篇14:阅读小故事培养大智慧

一、阅读故事,促进内容感知

“矛”和“盾”分别是进攻型和防御型武器,让矛和盾集合进行发明,可谓独出心裁,出人意料。为此,可借助课题,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内容的感知。

1.质疑引趣。“矛”和“盾”是生字,先出示配有图片的象形字“矛”和“盾”,讓学生猜猜是哪两个字,接着说说“矛”和“盾”这两种兵器的功用,进而让学生理解“集合”,并引导质疑:矛和盾一攻一守,题目却把这两种兵器集合在一起,你感到奇怪吗?在学生质疑时,教者梳理问题:为什么矛和盾要集合?是怎么集合的呢?结果怎么样?

2.自读感知。先是读通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努力读准每一个字,读通每一句话。进而指名朗读,促使每个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朗读检查中,可抓住“左抵右挡”“招架不住”“大显神威”等词语,让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经验,借助具体画面促进对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接着,把握要点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质疑中梳理的3个小问题,从课文中找出答案,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发明家和朋友比赛,难以招架,于是突发奇想,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了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3.指导朗读。让学生自由练读,展示语言画面。在学生充分练读后,教师抓住关键词对重点句进行朗读指导,感受发明家想象的奇特,再现其心理变化:由“如果……就……”感受发明家的喜悦,由“可是……却”感受发明家的遗憾,由“对了……当然……”感受发明家的兴奋。课文最后一句,要读出与上文故事间的联系,读出真心的认同感,读出恍然大悟的感觉。

二、讲述故事,促进语言积累

有声有色地讲述故事,借助声音展示形象、传达感受,是促进语言感悟和积累的重要方法,它可避免支离破碎的分析和繁琐复杂的讲解,让教学变得简洁而厚重。为此,朗读表达后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练讲故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可这样引导:课文写的是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故事,它让我们感到有趣,给我们很多启示。如果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人听,人家也许会根据发明家的启示,去进行自己的发明呢!因此,我们不仅要把故事读好,还要把故事讲好,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有趣的故事。

2.探讨思路,自由练讲。师生共同探讨,理清思路:比赛,难以招架——思考,突发奇想(很大的铁屋子——开洞的铁屋子——会走的铁屋子)——结果,大显神威——胜者,集于一身。理清思路后,让学生先看课文,边读边讲,按照课文中的句子讲;再看思路,边讲边记,可添加句子讲。

3.提出要求,组织展示。学生展示前要提出要求:语言力求正确流畅,活灵活现,再现场面,活现人物,让故事生动、具体、形象,能把人带到故事中去。继而按照“同桌——四人小组——全班”的顺序引导讲述,尽量给每个同学展示自我的机会。

学生能讲好故事后,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给身边的两到三个人(同学、朋友,爸爸、妈妈等)讲讲这个故事。

三、赠送故事,促进内涵显化

为引导学生具体理解故事讲明的道理,且能借助理解发展学生的言语,可采用“送故事”的形式,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对象,把故事送出去。

1.创设情境,明确对象。可这样引导: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故事,并明白其中的道理,帮助他们成为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胜者,你们觉得还可以把这个故事赠送给哪些人?你的希望是什么?(自由讨论,适当点拨,拓宽思路:送给正在求知的学生,让他们既要有刻苦的学习精神,又要有合理的学习方法;送给运动队的队员,让他们努力提高自己的攻防能力,成为竞赛场的胜者;送给生意人,让他们既要诚实经营,讲求信誉,还要善于拓展市场,宣传推广……)

2.撰写心语,表达情感。思路拓展后,让学生自己找一个最合适的人选,根据他(她)的真实情况,除了把故事送(寄)给他(她),还可附上几句心里话,讲清赠送故事的原因。学生如果感到困难,可出示老师的范例(赠送对象最好是学生都熟悉的人物,从而给学生真切的感觉,给他们真正的帮助)启发学生。如:

李吉睿同学:你好!

今天我向你推荐一个有趣的故事——《矛和盾集合》。一个发明家,跟朋友比赛中遇到了困难,就想起了办法,最后发明了矛与盾结合为一体的坦克。故事告诉我们: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

你是五年级的跑步运动员,那次800米长跑,前面你一直领先,可是最后一圈慢了下来,最终没有得到名次。我觉得,你有爆发力,但是耐力稍稍欠缺,今后可以在耐力上做一些努力。如果你能将自己的爆发力和别人的耐力结合在一起,就能成为800米跑中的胜者了。不信你试试看!

期待着你的成功!

你的老师:周和香

2016年10月28日

学生写好心语后,要引导学生交流修改誊写,让学生把故事和自己的心里话送(寄)给对方,当然,教者也要把故事和自己的心语送给范例中确定的人。

四、编写故事,提升阅读效果

用小故事说大道理,是为了让读故事的人,能用故事来改善生活、改进工作,从故事中受益。课文阅读后,还可让学生在“用故事说明道理”和“用故事改变生活”中选择一个方面,根据要求编写故事。

1.用故事说明道理。可这样引导:①生活中的很多人,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你知道这方面的故事吗?(引导列举,适当点拨:学习既能认真刻苦,又能讲究方法;看书既注意广博,也注意深究;上课既注意倾听,也注意表达;工作既注意努力,也注意休息……)请写一个故事,用“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作为结尾。

2.用故事展示创造。可这样引导:发明家在比赛中的不利,让他发明了坦克。你在生活中也会遇到问题,碰到不便,请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像发明家那样,试着想办法解决,要写下自己的办法。当然,你可以学习课文中的发明家,用上“如果……就……”“……可是……”“……对了……”等词语,把自己的思路写清楚。

上一篇:给爸爸的一封信 致爸爸的回信下一篇:数据处理与递归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