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改写作文

2024-04-24

春改写作文(共17篇)

篇1:春改写作文

春天,广袤的江南大地上,可以听见黄莺在欢乐地歌唱,好像在欢迎春天的到来;燕儿翩翩起舞,真可谓是莺歌燕舞啊!到处可以看见绿树红花,小河边,一棵棵柳树长出了鹅黄色的柳叶,好像姑娘黑亮的头发……这一切真是美丽极了!

江南的乡村依山傍水,民舍几重,鸡鸣犬吠,炊烟袅袅,好像世外桃源。村民们有的在田埂边散步,有的在屋子前编鸡笼,有的在院子里搭葡萄架,还有的在田里种稻子。妙哉,妙哉,真是“无论魏晋,不知有汉”啊!

江南的城镇里的酒店上空的酒旗随风飘扬,好像在向客人们招手。我也走进一家酒店,在一个靠窗的座位上坐下,以便把风景看得清清楚楚。店小二端来酒菜。我一边喝酒,一边观赏风景,感到格外甘甜。

透过窗户,我欣赏到了美丽无比的景色,也看到了一座座残败不堪的寺庙。我随意走进一座寺庙,看见里面只剩下残垣断壁,屋里到处是灰尘,到处是厚厚的蜘蛛网,连神像也变得黯然失色。想起南朝时这些寺庙金碧辉煌,雕梁画栋,前来拜佛的善男信女人山人海,再看看现在的寺院,只是在风雨中不断飘摇、摇摇欲坠。看到这里,我不禁为国家的兴亡担忧不已、焦虑不安。于是,我慢慢吟诵起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篇2:春改写作文

在那美丽的千里江南里,处处都有黄莺在高声啼叫,好像是在用歌声来欢迎我的到来,在那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里,有很多的花朵,有红色的郁金香、紫色的牵牛花、白色的梨花、粉红色的桃花、橙红色的茶花、深红色的玫瑰花、它们都在绽放着五颜六色的花瓣,同时也在和别的花朵竟相开放,争奇斗艳。这时又有许多小蜜蜂和花蝴蝶飞来了。它们在这美丽的花朵上翩翩起舞。

我在那靠水的村庄和靠山的城墙里面,看到一家一家饭馆的酒旗都在那温柔的春风中飘动。又看到那在南朝遗留下来的四百八十座寺庙,我不禁浮想联翩:南朝曾经建立的寺庙,有多少楼台都被掩映在这蒙蒙烟雨中。

篇3:春改写作文

通常的诗歌改写是把叙事诗改写为记叙类的文章, 如叙事性散文、小说等。改写的形式有: (1) 改变人称。如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 用写作者亲身经历的语气叙述;或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 以旁观者的角度来记述。 (2) 改变文章的体裁。即明确改写要求, 将诗歌改成现代文中的叙事性散文、小说等, 从而不受诗歌这一体裁的限制。 (3) 改变文章的表达方式。如各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把原文记叙的形式改为对话的形式, 把对话的形式改为记叙的形式等。 (4) 改变文章的结构。如把顺叙改为倒叙或插叙, 把倒叙或插叙改为顺叙等。 (5) 改变文章语言。如把文言文改为现代文, 不受原文束缚, 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来写等。

既然明确了改写的形式, 那么, 改写时应注意些什么呢?下面, 我们以把诗歌改写为叙事性散文为例并结合《木兰诗》《十五从军征》具体谈谈该怎样改写。

一忠实原作, 不改原意

要改写好一首叙事诗, 首先要认真研读原著, 掌握基本内容, 对原作的主题思想进行认真品味, 深入透彻地理解和感悟。然后, 在这个基础上, 重新进行构思:想想先写什么, 后写什么;详写什么, 略写什么;补充什么, 删减什么。最后, 就可以提起笔来, 展开丰富的联想, 任思想的野马在原野上奔驰, 挥洒自如。尽管如此, 但有一个原则:对原作的思想内容不做改动, 改写成叙事性散文后, 仍要体现原文的主题思想。《木兰诗》通过叙述少女木兰女扮男装毅然出征, 代父从军、保家卫国、屡立战功而功成返乡的故事, 用引人入胜的笔墨, 出色地塑造了木兰这一深明大义、不慕名利的巾帼英雄形象, 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改写的时候, 要切记与原作的这一主题思想保持一致。

二发挥想象, 充分展开

在内容方面, 要注意诗歌与叙事性散文的区别。由于诗歌的语言比较精炼, 语句、感情跳跃性很大, 因此在人物刻画、情节构思和环境描写上受到很大限制。而叙事性散文可以运用环境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多种描写方法对人物进行细致刻画, 对环境进行具体描写, 使起伏跌宕、引人入胜的情节可以充分展开, 人物的性格可以在情节发展中逐步凸显出来。如:《十五从军征》的改写, 一位学生在开头和结尾均成功地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渲染, 有力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凸显了主题思想:通过一个老兵的自述, 暴露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开头是这样写的:“一个深秋的早晨, 一棵枝叶凋零的白杨树下, 一片片枯黄的树叶, 伴着一阵疾风, 无可奈何地从树冠的顶端颠簸着、颤抖着, 飘落下来, 落在潮湿寒冷的地面上。”在结尾又是这样巧妙照应的:“夕阳西下, 晚霞像一块巨大的血块在天地间凝结。整个村庄像无人一样的宁静……”所以, 我们在充分运用诗歌原有材料的基础上, 可以大胆发挥合理的想象, 增补必要的描写, 使文章内容丰富起来。例如:《木兰诗》的改写, 我们在忠实于原诗的基础上, 可以有所创新, 运用倒序的手法, 制造悬念, 吸引读者, 为下文做铺垫:“古道上空传来阵阵战马的嘶鸣, 尘土飞扬中依稀看见一位身着盔甲、英姿飒爽的少年将军。那位将军正用劲挥舞着马鞭, 骑着马奔驰在崎岖的古道上。”也可运用插叙的手法, 想象战场杀敌的情景, 交代木兰从军的原因, 使文章上下文衔接自然, 情节更完整。同时, 抓住“还乡”这一情节, 充分发挥想象, 把“爷娘闻女来”“阿姊闻妹来”“小弟闻姊来”“恢复女装”等场面做重点渲染和铺陈, 补充合理细节, 使人物描写生动形象, 如用“母亲伸出颤抖的手”“父亲也不禁老泪纵横”表现父母见到木兰后无比激动的心情;用“弟弟调皮地说”刻画弟弟虽已长大仍不失顽皮的样子。最后可从动作、神态等方面用“满怀柔情”“细心地梳妆打扮”“轻移莲步”“娇羞”“妩媚”等词着重而又细致地刻画木兰作为女儿身的情态, 使美丽的木兰形象跃然纸上, 再添加木兰舞剑的环节, 巧妙地解开战友的疑惑。

三语言生动, 合乎文体

在语言方面, 一要注意描写的生动形象, 比原作更细腻形象。如《十五从军征》中对于家中破落衰败景象可以这么描写:“家里的院墙已经坍塌, 野兔从家里探出头来, 睁着发红的眼睛疑惑地盯着我的举动。推开摇摇欲坠的屋门, 房梁上几只野鸡惊叫一声, 扇动翅膀, 噗噗地飞窜出去, 掀起滚滚尘埃……”二要注意诗歌和叙事性的散文不同的文体特点。用现代汉语改写古代诗歌, 不是翻译文言文, 不必句句都紧扣原诗, 只求能表达原意就行, 这是初学改写的人大都易犯的错误。为了叙述的方便, 使文章更真实感人, 表现主题思想, 有时候还可以改变人称进行写作。如《十五从军征》中, 可以运用第一人称, 有利于写出“我”的内心感受, 真实感人;也可以运用第三人称, 有利于各种描写的展开, 生动翔实。诗歌中的语言为了符合文体需要, 常常会省略一些句子的内容, 语言顺序比较自由, 还会有互文见义等修辞手法的使用, 在改写为叙事散文时, 都要一一改过来, 使语言符合叙事性散文的要求。譬如, 《木兰诗》中:“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等于说“将军壮士百战死, 将军壮士十年归。”改写时可以这样说:“ (阵阵寒风送来惨烈的厮杀声, 皎洁清冷的月光映照在铠甲寒衣上, ) 将士们身经百战, 为祖国英勇献身, 经过十余载艰苦卓绝的奋力拼杀, 他们终于凯旋而归了。”

四详略得当, 凸显主题

前面说到改写时可大胆地发挥想象, 充分展开, 但这并不是说行文时平均用力, 轻重不分。我们知道文章的详略是由主题来确定的。与主题关系密切、能直接体现主题的内容详写, 反之略写。《木兰诗》虽然只有短短的300个字, 但是刻画了木兰勤劳、勇敢、机智、爱国、爱家、不慕权财的栩栩如生的形象。木兰应该是那个时代妇女光辉形象的一个楷模。《木兰诗》的主题不是主要赞美木兰英勇善战的英雄气概, 诗歌不仅把木兰当作一个英雄, 更体现了她的女儿本色。因此, 诗中对木兰出生入死、十年征战的艰苦生活仅仅只用了30个字进行高度的概括, 而对木兰替父从军的思想斗争、积极的准备过程和奔赴战场的途中以及荣归故里的情景, 却用铺陈的手法大肆渲染。鉴于此, 我们应在改写的过程中, 在材料的取舍上与原诗一一对应, 谨慎地遵循原文旨意。

以上是对诗歌改写的一点小策略, 学生们听了, 尽管对要求及注意事项已非常明了, 但也许还是难以下笔, 不知所措。课外可指导学生参考相关电影、戏曲、动画片等改编作品。此外, 教师最好能介绍1~2篇改写的作品, 作为范文赏析, 让学生将改写的作品与原作对照, 从感性上体会改写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点见解, 目的是在与大家的交流中得到共同提高, 形成共识:学生若能真正掌握、领会了诗歌改写的要领, 驾驭自如, 他们将在诗歌艺术的殿堂里更惬意地徜徉, 从而领悟诗的国度中这种独特艺术的魅力, 创造出“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样令人惊喜不已的局面。如此, 学生们一篇篇上乘之作将如五彩缤纷、绚丽灿烂的春花, 带着醉人的馨香, 迎面扑来, 读之沁人心脾, 赞不绝口。

摘要:诗歌改写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写作训练方式, 学生应该对它的特点、形式、要求、注意事项等充分地掌握、领会, 进而在教师的指导训练中驾驭自如, 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及对古代诗歌艺术魅力的感悟力。

关键词:诗歌改写,形式要求,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篇4:改写作文的写作方法

改写的种类很多,一般有三种:一是改变文章体裁。常见的是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二是改变人称。主要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互换。三是改变结构。改变文章的叙述顺序,比如将倒叙改成顺叙,或将顺叙改成倒叙。

下面将结合一道作文题谈谈如何改写作文。

请将下面的古诗《宿建德江》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改写文

宿建德江

秋天的一个傍晚,薄雾笼罩着大地,隐隐约约地露出了一条船。船慢慢地靠近建德江边上的小洲时,从船里走出来一个人,他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

他身着长衫,手拿一把纸扇慢慢地走上岸,在小洲上散步。雾渐渐散去,天上露出一轮明月。忽然,一股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让他感到心旷神怡,往前一看,原来是一片花丛。花丛中间矗立着一座高大的亭子,诗人朝亭边的池子走去。池子里的水清澈见底,池里有许许多多的金鱼,它们游来游去,好看极了。

天色渐渐地暗下来,游客们陆续离去,只有诗人孟浩然还在这里徘徊。他离开了家乡,感到孤独、寂寞,而这江边的景色更增添了他新的愁思:家人正盼望着我的归来,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他站在亭子边眺望远方,只见远处是一片空旷的原野,秋风习习,地上铺满了落叶,一种凄凉之感油然而生,再极目远眺,天地相接,由于雾的笼罩,仿佛树比天还高。诗人回到船上,弯下腰看到水中的明月就在身旁和自己做伴。

结合例文,可以归纳出改写的基本要求:

遵照原文

改写是在原文基础上的再创造。在改写前,要认真研读原文,理解原文的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改写取得成功的前提。例文中写的人物是孟浩然,地点是远离家乡的月下船边,主要内容是见景生情,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这些都是诗的原意。改写时不能不顾原文内容而另起炉灶。

确定改写点

在研读原文、准确理解改写要求的基础上,确定改写点,即在体现原文主旨的地方扩充、展开,使内容更加具体形象。例文中“江边的景色”、“诗人的心理”、“见景生情”均是关键改写点。

展开想象

篇5:改写江南春作文

背诵着这首诗,我不知不觉睡着了,做了一个美好的梦,幻想我成了著名诗人一一杜牧,周游了唐代的江南大地,领略了其美好的春光。

我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江南,目光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土地上,黄莺在欢快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千里江南,经过我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脏摇荡了。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又忽然下起了蒙蒙细雨,使它掩映在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为千里江南更加增添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真令人神思遐想。

“吃饭了。”怎么会是妈妈的声音?啊!原来是做了一个梦。

篇6:江南春改写作文

坐在小船上,我惬意地听着处处鸣叫的黄莺,真好听啊!它们真不愧是小歌唱家。岸边绿悠悠的树,又高大又粗壮,映衬着地上正向人们展开笑脸的红花,好一番美景!

在这临近河水的山村,各家酒店的酒旗跟着风姑娘的节奏翩翩起舞,那曼妙的舞姿好不妖艳。淳香的酒气从各家的酒店陆续飘出来,让人陶醉。

向远处望去,南朝之后,新建的几百座金碧辉煌的寺庙,似乎伸手可及,数量多,面积又大,气势雄伟,很壮观。淅淅沥沥的雨下了起来,阁楼店铺渐渐模糊,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它们被雨遮盖住了。

篇7:《江南春》改写作文

诗人继续向前走,看见一片迷人的景象;大大小小的村庄依傍在河边;依山的城郭,笼罩着一层白雾,如同仙境一般;迎风飘扬的酒旗,酒客们络绎不绝。这不就是诗人所向往的.生活吗?迷人的江南,令人心旌摇荡,可惜,诗人的处境可不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村民,无奈,他叹了一声。

十里不同天,诗人走了一会儿,下起了蒙蒙细雨,太阳被这阴云遮盖,向大地撒下这甘甜的雨露,像牛毛,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房顶上都罩着一层白雾。南朝遗留下来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是多么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可如今,无数的楼台笼罩在风烟云雨之中,朦胧迷离。

篇8:试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改写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改写

传统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大多以“教师为学生布置题目、设置体裁,学生依据‘要求’完成写作练习”。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没有为学生讲解不同结构、不同体裁作文的不同写作方式与技巧,导致学生写作综合能力无法有效提升。对此,改写可以有效改善这一情况,充实学生作文知识储备,提高初中生语文作文写作效率。以下笔者就对初中语文作文改写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一、分析写作需求,改变命题方式

为提高学生写作效率,提升学生作文质量。首先,教师应改变传统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一刀切”的教学模式。然后,分析当前自身作文教学形式与产生效率,分析深入了解并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写作需求,因材施教,激發学生写作兴趣,调动学生语文寫作的主观能动性。

作文教学是初中课程体系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内容,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大多以“话题、命题以及材料作文”使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写作需求,导致作文教学枯燥、教条,部分学生逐渐丧失写作兴趣。为改善这一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写作需求借助作文“改写”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首先,教师可以从学生日常写作练习中 发现不同学生不同的写作需求,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改写练习。如:结构练习,教师可以为给出一篇材料让学生进行缩写、扩写、续写等练习。内容练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看图写作、看歌词写作、改变体裁写作练习,以此充实学生写作内容,让学生有话可写。技巧练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分体裁仿写练习(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改写练习(不同题材的段落、文中等)。通过这样的形式丰富作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二、挖掘教学资源,丰富作文内容

传统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通常教师教学资源较为单一且内容杂乱,时常感到作文教学资源匮乏,导致教师教学质量不高。事实上,这与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材有直接关系。在改写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避免这一现象,多方位挖掘教学资源,充实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素材,满足学生作文学习要求,从而逐渐提升自身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①引导学生借助课内文本改写。如,了解学生写作现状分析学生写作需求,适当选取课本阅读资源(现代诗歌、文言文、古诗词等相关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将读写结合(如:改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仿写《天净沙 秋思》、续写《伤仲永》等)。②借助丰富的课外阅读进行改写练习。如,对于《西游记》中的“八十一难”学生耳熟能详,在改写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改写其中“一难”或是再增加“一难”,以增加改写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改写兴趣。又如,曹禺先生的话剧《雷雨》,教师可以截取其中一幕,让学生将其改写为记叙文的体裁。③积累写作素材。通常在写作中学生受体裁限制会重复利用相同写作素材,长此以往作文难免类同。对此,教师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意积累写作素材,并对素材进行改写利用,以此不断扩充自身的写作素材。

三、迎合学生兴趣,改写视听材料

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都是建立在兴趣基础上的,而传统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部分教师显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为改善这一情况,在改写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迎合学生写作兴趣,布置相关改写任务,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写作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首先,教师应对班级学生兴趣、爱好有一定的了解,以便于更好的迎合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学生兴趣调查表”,了解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等。然后,教师可以对“调查表”反馈的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做出相关的改写教学设计。如:漫画改写,选取适合的、学生感兴趣的漫画以多媒体课件呈现,鼓励学生将漫画故事以写作的形式呈现。教材插图改写,语文教材中蕴含很多插画,教师可以选取相关插画引导学生改写,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歌词改写,如周杰伦的《东风破》,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歌曲让学生抓住离愁别绪这一重点,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歌词扩写成记叙文。通过以上形式的改写练习,可以将学生日常生活与写作相结合,丰富学生写作形式,提高学生写作效率。

四、结语

改写对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与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借助改写练习提升作文教学质量。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贡静静.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改写”研究[D].苏州大学,2015.

[2] 汪艳飞. 想写 会写 多写 改写——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新思考[J]. 考试周刊,2014,A1:40-41.

[3] 雷玉梅. 初中记叙类作文教学指导——以改写《石壕吏》一文为例[J]. 广西教育,2014,21:45.

篇9:春改写作文

春天,是植物萌发生长的时节,需要雨水的滋润。这春雨好像善解人意,能适时而来。伴随着春风,趁着夜色悄悄地洒向大地,绵绵密密,用它那轻盈的步伐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大地,不求人知,无意讨好,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

瞧,天上乌云密布,地上也无比的暗,只有岸边的船上闪出一点亮光,好似在给这珍贵的春雨导航。

清晨,雨过后的锦官城中的花儿美艳欲滴,生机盎然。花是如此,那庄稼也一定会茁壮成长。

篇10:江南春改写杜牧诗200字作文

我独自一人骑着的毛驴,爬山涉水,历尽艰险。终于来到辽阔的江南。

啊,江南真是太美了!

篇11:江南春改写

春天到了,万物都是那么美丽、和谐。

我漫步在江南的街道上,尽情地欣赏着江南数不胜数的美景。一棵棵大树长满了嫩绿的新芽,一片片紧密地挨在一起。桃树上的桃花鲜艳极了,和树叶的绿映衬在一起,显得格外优雅。

远处传来一阵又一阵的莺啼。这些悦耳的叫声,如同美妙的乐曲,点亮了我的心头。

湖边,一个个村子特别热闹,人们有的在砍柴,有的在给家畜喂食。往前再走走,是一个又一个集市。左边卖冰糖葫芦的在吆喝着:“快来买呀,又甜又脆的糖葫芦呀!”许多孩子被这吆喝声勾住了脚步,都兴冲冲地买上了一根,乐滋滋的吃起来。右边卖酒的酒店生意兴隆。门口人流熙熙攘攘,说说笑笑。一阵风儿吹过,店门口那面写着“酒”字的旗子,迎风招展。我心想:“咦,这天怎么刮风了,不会要下雨了吧?”我走进了酒店,买了些吃的。

果然,天变了脸色,下起了春雨。我向前望去,南朝以来建造的寺庙,全都沉浸在这一片雨幕之中,烟雾环绕,一片迷蒙。

篇12:高考作文困境堪比春晚

6月7日中午语文考试刚结束,各地的高考作文题就在第一时间公诸媒体,围绕着题目优劣好坏的话题顿时成了聚焦热点,似乎整个高考只有一门课,科目只有一道作文题,考好作文就金榜题名了,让人们的感觉回到了科举时代。

多年来,公众对高考作文题目的高度关注,与语文大众化的特色密不可分。其他科目和题目带有很强的专业性,非学科人士难分出个高低。唯有作文题对任何人来讲都可按照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的翅膀,按照自己的能力试图挥洒一番。如同《舌尖上的中国》一样,高考作文题目在每个公众的舌尖上能品味出各自不同的酸甜苦辣。

正因为如此,每年的高考作文题已经远远超出了检验考生写作能力的本身,成为了集形势判断、价值取向、道德倡导和学生品行于一身的风向标。

自1977年恢复高考,到今年正好35年。有人对35年来的高考作文题进行了梳理,能够看到鲜明的时代特征,折射了社会变迁的轨迹——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文革”烙印,八十年代关注社会问题与人生哲理,九十年代针砭道德风尚讽刺现实丑恶,新世纪弘扬真善美,近几年倾情各色人物的观察描写。从这些轨迹上能看得到出题者的良苦用心:既要紧密结合形势,又要创造想象空间;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有文学的色彩;既要对青少年的价值观起到正确引导作用,又要触及心灵流露真情……

一道几十分的作文题,需承载的使命和功能实在太沉重。

承载了太重使命的作文题,在这个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注定就要成为众矢之的、口水靶子,再怎么煞费心思也会招来各种非议和板砖。公众的非议不是否定题目价值取向的积极意义,而是诟病按照这种“主题先行”的逻辑,怎样能作出答案正确与否的判断。例如去年被“评”为最差考题的陕西作文题目《谈中国的发展》,主题给定的范围是“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祖国日新月异突飞猛进,要求考生针对祖国的发展变化书写自己的感想。”判分的标准显而易见。但如果考生根据社会上存在的各种弊端,以忧患意识悲愤情怀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其得分又当如何?

从大家对高考作文题的众说纷纭,很自然联想到每年的春晚。如今的春晚之所以成为“鸡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背负的使命太重。

高考作文出题遭遇的尴尬,很显然的缘由是背离了高考的真正目的。高考之所以要考作文,作用就是检验考生的想象灵性和写作能力。怎样才能让考生体现出自己的水平,最简单的办法是“我手写我心”。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道:“心声而言立,言立而文明”,指的就是写作要合乎心、合乎自然。从这个层面来讲,题目越简单、越便于理解,就越能拓展考生想象空间,将心里要说的话表达出来。好的考题应该是“人人都能说自己的话”,如前两年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既有时代特色,又触及心灵,一直到现在还为大家所津津乐道。

篇13:改写《春晓》改写作文

春天来了,春暖花开,大地披上了绿衣裳,天气变暖了,我们纷纷将冬天穿的棉袄给脱了下来,一切又充满了生机,我们也活跃起来,组织了一次春游,投入到了大自然的怀抱。我渴望的春天到了,春光明媚,桃红柳绿,处处春意盎然。玩耍了一天的我,十分疲倦,一头倒在床上,很快进入了梦乡,在梦里,我做了许多的梦,有白天里我和妈妈在绿油油的田野里放风筝,有警惕性极高的小狗,有憨厚可爱的大熊猫,还有傻头傻脑的苯狗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展开巨大翅膀飞翔的老鹰。

我在春游时玩得太累了,一回到家,便一头倒在床上,进入了梦乡。在梦里,我梦到了我和同学们开了一个派对,庆祝春天的到来。我们在派对上又唱又跳,还玩各种有趣的游戏,如捉迷藏、丢手绢、撕名牌、踩脚、谁是卧底等,还有各种好吃的,有入口即化的牛奶糖,有美味的奶油蛋糕,还有我最爱的令人回味无穷的巧克力。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侧耳细听,一阵阵清脆悦耳的鸟鸣声传进了小屋里。有清脆的布谷鸟叫,有短促的不知名的.鸟儿在叫,还有充满喜悦的喜鹊叫声,合成了一曲百鸟大合唱。这时,上班的人们都已经起床了,大街上响起了一阵阵喇叭声、喧哗声。还可以听见一些做早操的老人们的音乐声。楼下的小道上出现了早起散步和上班的人们的身影。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我揉了揉眼睛,仔细聆听,窗外传来一阵阵动听的鸟叫声,有画眉在歌唱,有黄鹂在谈笑,这时小麻雀也来凑热闹,叽叽喳喳地闹个不停。勤劳的人们起得很早,有的已经下地干活了,只见一个农民伯伯正赶着牛在犁地,还有一位大娘正在匆忙地播种。夕阳西下,人们下班了,马路上又上演了喇叭声、喧哗声组成的大合唱,小道上又出现了下班的人们的身影。当夜幕快要降临的时候,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才匆匆地朝家赶去,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不成腔调的短笛,那笛声传出去很远很远,这时候村子里已经飘出了缕缕炊烟。

篇14:春改写作文

盛唐的早春,诗人王维的好朋友元二奉命去安西都护府,去传达朝廷的最新旨意。因为这次出使路途遥远且任务艰巨,王维一路上护送到渭城,这里将是他们分别的`地方。

他们早上天还没亮就出发,一路奔波,夜晚抵达渭城。

第二天,他们一早醒来,看到客栈被一排排刚刚吐新的柳树包围着,嫩绿的柳叶在春雨的洗礼下更显得青翠。窗外下着蒙蒙细雨,薄薄的云雾笼罩在山间,人间仙境般的美景使他们陶醉,王维深深地吸了一大口新鲜的空气,不禁吟诵: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离别之情涌上王维的心头,他的陶醉和快乐已消失在美景之中。

时钟滴答滴答地不停歇,似乎告诉他们分别的时间越来越近了。于是,王维在客栈旁的凉亭里为元二摆下了“饯行酒”。他说:“元二兄,我们一起喝两杯吧!第一杯叫友谊开心酒,第二杯叫兄弟告别酒。”元二见王维如此情真意切,感动得说不出话来,他拱手举杯三叩首,一饮而尽。他们一边喝酒,一边回顾着过往的友情。其实,他们心里都藏着依依不舍之情,但谁都不愿意触动分别的伤感。

不知不觉中天色已近晌午,从西域方向驶来了接元二的马车。这时王维的眼圈红了,他举起酒杯深情地对元二说:“好兄弟,请干了最后这杯平安酒吧!因为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很难遇到知心的故友了。”元二听罢喝光了这杯酒,依依不舍地登上了马车,他掀开车窗帘,不停地向王维挥手告别,泪如泉涌,直到王维的身影消失在模糊的视线里……

篇15:春改写作文

茅草屋中,坐着两个正在饮酒的老夫妻。他们略带醉意,在用吴地的方言聊天。那位老翁说:今年风调雨顺,庄稼肯定有个好收成!那位老奶奶又说:对!虽然我们老了,可还有三个年轻力壮的儿子呢!老爷爷接着说:再过几年,我们就可能抱上孙子喽!老奶奶说:有这三个儿子我们就不愁了!他们向外望了望,三个儿子都不闲着。

虽然夏天十分炎热,可是老大仍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里锄草。大大的汗珠正从他的脸上、身上滴落,可他仍努力工作。

二儿子年纪小,可他并没闲着,而是给鸡编织鸡笼。他的身边,有一只老母鸡领着一群小鸡,在找虫吃。老二对它们说:鸡笼快编好了,你们不要急哦!

三儿子最小,他趴在溪边,和小鱼玩。他摘下一个莲蓬,一边剥一边吃,还把一粒莲子扔入洗里喂鱼,可是小鱼却不吃。他调皮的样子真惹人喜爱。

篇16:偷来诗词一缕魂 高考作文春满园

一、诗词巧绣标题新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也有人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可见命好文章的题目是关涉到全文成败的重要因素。

2003年高考福建省优秀作文《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二、诗词引领层次清

清醒的层次结构很能夺目,给人以条分缕析的感觉。除了用“一、二、三等”或者小标题的形式来显示文章层次外,运用诗句做段落的中心句也是使文章富有文采、显示层次的一个好办法。

2004年福建满分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情》也是用名句作文行文结构转换的标志,依次将“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间关莺语花底滑”、“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胜”、“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座中泣下谁最多,掌上明珠双眸湿”和作者的成长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思路清晰,语言洗练,尤其是最后一句化用更是巧妙。更为引人注目的是2006年湖北满分作文《三生有幸》的诗词作为小标题,一脉相承如行云流水,

依次为“立春——软衬三春草,柔铺一缕香、小暑——满架蔷薇争艳芳,三伏亦感幽幽清凉、大寒——繁花落尽伊人清瘦,三九寒天可予我温柔”,分列小标题来引用化用诗句技法娴熟,三部分内容也渐次递进:三阳开泰的春天表现友情之初的勃兴、新鲜、软嫩;三伏酷热的夏天反衬自己离开友人的孤独,以花的艳丽写情的深沉;数九严冬,用诗化的语言来写雪的绝美、纯白表達友情的纯真、深邃和长时间思念的沉痛。

三、诗词显志意未尽

“一篇之中,在乎结句”,优秀作家总是十分注意结尾的处理。结尾写的好,可以使文章显得结构严谨,大添异彩,清音有余。

2006年安徽满分作文《碧海青天夜夜心》的结尾“夜已深,香茗已凉,我还没有完全读懂你。让我们相会于明年的此刻,那是我又将听到你低沉的吟诵:云母屏风烛影深,银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诗句结尾不仅呼应标题,而且使全文文学意味极浓,充分展现了作者语言表达的文采和文化积淀的厚实。

四、全文诗化美文采

2006年江苏卷满分作文《人与路》全文对诗词的引用化用更是鬼斧神工,不着痕迹,巧妙自然。你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站在喧嚣的历史舞台,叩问际会的风云,聆听先代哲人的足音。同是华夏文坛上的巨人,陶潜、屈子、李白却走出了不同的人生之路。究竟后人应沿着何人的路前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的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然而,陶潜除了饮酒采菊之外,还做了些什么?这或许连他自己都无法回答。归隐之路为中国无数文人选择,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导致了整体上的不道德。”或许是历史的机缘,促成了一座文学的丰碑。但历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凭千万个陶渊明能够走出吗?//我放弃了归隐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子从长长的历史甬道中走出,带着一身正气凛然,带着满腹诗书才华,然而个性的棱角在世故的社会中又何以保全?于是,为了皓皓之白,为了独醒于世,屈子选择了“悲壮”之路。在滔滔的汨罗江水中,他将自己洗刷地如此透彻清澄。但当他忘记了混浊的天下之时,他又何曾记得还有千万的百姓与自己远大的理想?//屈子之路虽壮,却承受不了沧桑重荷。//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着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陶潜人生之路的选择,是其志趣的表现;屈子人生之路的选择,是其个性的张扬。而李白人生之路的选择,是其乐观的写照!//我将沿着李白的路往前走,无论路上有多少荆棘,我坚信,只要一直在走,脚下总会有一片康庄大道!//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路,我将沿着李白的路……//”作者用古诗开篇,很有气势和历史沧桑感,行文时大量地直接引用陶潜、屈子、李白他们的诗文并辅以精辟的议论,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考场上能够如此旁征博引,不仅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大胆引用诗词贯穿全文的精神更是实在难能可贵地。

总之,传统文化中的古典诗词,真可谓是粒粒珠玑,句句璀璨夺目。如果能引导我们的学生在考场作文时巧妙地引用,就一定可以满纸留香,让人回味无穷。为此需要作为老师的我们平时要要求学生坚持多积累多读背,多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引导学生真正从传统文化中偷来诗词一缕魂,体验诗词绘意境,获得种種妙感触,言为心声美文章,使自己的文章吟诵起来嘴里香,抚摸起来手上香,嗅一嗅空气香,就是高考作文也是春色满园关不住,纵然历经时间消磨,也越加清纯,越加醇厚。

篇17:关雎改写作文

参差的荇菜随着流水的方向,在水中随波摇晃就像我的心情一样,啊,勤劳又善良的好姑娘,为何你使我在睡梦中也心旌荡漾。

我就这样白日惶惶夜不能寐地想念着你,就算在梦中也不能遗忘,啊,娴静又能干的好姑娘,请原谅我对你是这般的向往。

上一篇:葛沟中学2010视导工作汇报下一篇:报酬管理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