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优秀教学设计

2024-04-27

《小池》优秀教学设计(精选7篇)

篇1:《小池》优秀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我们之前学习了一首描写夏季的诗《池上》,谁来给大家背诵一下,可爱的小娃撑着小艇偷采白莲。有一位大诗人也对荷花池情有独钟并且写了一首诗《小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请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小手伸出。小池的作者是宋朝诗人杨万里,谁了解杨万里向大家介绍一下吧,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小池》显而易见是描写了一个小小的池塘,这池塘虽然小小的,但是却别有一番风味,)(出示图片)

2、孩子们大自然是那么的美好,万物是那么的和谐,诗人杨万里是怎样描写小池的呢,谁来读一下,我知道有的孩子都会背诵了,都谁会背了。

5、师:既然这么多同学已经会背了,那么今天我们要进一步把它读好,读出诗的味道。

二、识字

想要把这首小池读好,我们还需要先来认识一下这课 的生字。(出示生字)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我们已经认识了生字,相信古诗你读的会更好。(谁来点评一下)

三、初读,划分节奏指导停顿

把诗读好前提条件就是把诗读出节奏来,看,这就是这首诗的节奏型,自己试着读一读吧,谁来看着节奏型试一试呢?你们读的这么棒,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了,请孩子们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边想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小池。

四、交流,了解诗意

还有哪个词语是不明白的?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吧,哪位小老师能帮一下他,出示图片:孩子们夏季美吗?这些图片美吗?那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对小池说的吗?让我们把想对小池说的都读出来吧

五、律动视频

出示视频,学生跟唱。

孩子们这首诗很美,有人还把这首诗唱成了歌曲,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让我们一起跟着唱一唱吧。

六、根据图画,让学生说出对应的诗句

师:画画生:说诗句

孩子们你们真正理解了这首诗吗?那老师这里有个游戏,你敢挑战吗?那我们开始游戏吧。

七、朗诵会

孩子们你们看图猜诗的本领可真大啊!孩子们那你们还会背诵其他古诗吗?看,今天,我们银杏小学要召开《诗词大会》,谁想报名参加,那么一会请台上的孩子把你最拿手的一首诗朗读出来,小面都是小评委,请你们秉着公正、公平的态度投票,得票最高者可以得到谁是“朗诵小达人”的称号。

为他们表示祝贺,美丽的景色存在于诗歌当中,更存在与大自然中,这些景色正等待这大家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让我们课下好好的去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奇幻世界吧!

篇2:《小池》优秀教学设计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小池》显而易见是描写了一个小小的`池塘,这池塘虽然小小的,但是却别有一番风味,)(出示图片)

2、孩子们大自然是那么的美好,万物是那么的和谐,诗人杨万里是怎样描写小池的呢,谁来读一下,我知道有的孩子都会背诵了,都谁会背了。

5、师:既然这么多同学已经会背了,那么今天我们要进一步把它读好,读出诗的味道。

二、识字

想要把这首小池读好,我们还需要先来认识一下这课 的生字。(出示生字)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我们已经认识了生字,相信古诗你读的会更好。(谁来点评一下)

三、初读,划分节奏指导停顿

把诗读好前提条件就是把诗读出节奏来,看,这就是这首诗的节奏型,自己试着读一读吧,谁来看着节奏型试一试呢?你们读的这么棒,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了,请孩子们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边想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小池。

四、交流,了解诗意

还有哪个词语是不明白的?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吧,哪位小老师能帮一下他,

出示图片:孩子们夏季美吗?这些图片美吗?那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对小池说的吗?让我们把想对小池说的都读出来吧

五、律动视频

出示视频,学生跟唱。

孩子们这首诗很美,有人还把这首诗唱成了歌曲,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让我们一起跟着唱一唱吧。

六、根据图画,让学生说出对应的诗句

师:画画生:说诗句

孩子们你们真正理解了这首诗吗?那老师这里有个游戏,你敢挑战吗?那我们开始游戏吧。

七、朗诵会

孩子们你们看图猜诗的本领可真大啊!孩子们那你们还会背诵其他古诗吗?看,今天,我们银杏小学要召开《诗词大会》,谁想报名参加,那么一会请台上的孩子把你最拿手的一首诗朗读出来,小面都是小评委,请你们秉着公正、公平的态度投票,得票最高者可以得到谁是“朗诵小达人”的称号。

篇3:古诗《所见》《小池》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组13课《所见》《小池》是两首古诗。两首古诗内容简洁, 用词精准凝练, 语言通俗易懂。诗中情景交融, 动静相宜, 用一个个镜头移动交织成两幅行动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图。两首古诗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夏天的情趣:《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所写, 刻画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 一幅生动形象的牧童行歌捕蝉图, 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小池》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 描述了初夏荷池的美丽、和谐、充满“爱”的景象, 写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

设计理念:

学习古诗, 重在吟诵, 特别是低年级, 更应该把诗歌教学的重点放在诵读上。教学伊始, 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 把静态的古诗变为动态的画面, 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初读古诗以及学习生字词时, 教师要充分放手, 采用先学后教、互教互学的形式, 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理解古诗中难以领悟的词语 (如“振林樾”、“爱晴柔”等) , 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反复诵读, 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所见》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设问激趣

1. 谈话导入:

浪漫的夏天来到了, 迎着凉爽的风, 老师要带小朋友们走进一片美丽的小树林, 和一位可爱的小牧童相会!

2. 播放多媒体课件。 (与诗意贴切的情景动画———牧童捕蝉图)

3. 教师引导学生猜想:牧童停止歌唱, 他想干什么?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 好奇心强, 在导入环节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 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 变抽象为具体, 变静态为动态, 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生自学, 通读全诗

1. 揭示课题。

清代大诗人袁枚见到牧童捕蝉的情景, 觉得很有趣, 于是写下了小诗《所见》。 (板书课题、作者, 相机教学生字“所、枚”。)

2. 学生自读古诗,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 检查生字的学习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捕、蝉、闭、立、童、林、黄 (设计“字宝宝”栏目)

(1) 带拼音读。 (开火车读) 教师注意提醒容易读错的字。

(2) 去拼音读。 (指名读, 学生当小老师带读, 教师及时评价)

(3) 识字游戏:我指你说。

(4) 集体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4. 小组或者同桌同学合作, 练读古诗。

5. 展示朗读情况:指名同学朗读全诗 (特别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 , 教师评价。

(设计意图: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有利于提高生字教学的效率。)

三、精读感悟, 体会意境

1. 师范读。学生感受节奏。

2. 自由读。结合插图理解诗意。

3.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不理解的字词;简单说一说诗的大意。

4. 欣赏读。播放朗读录音, 学生欣赏课文插图, 体会古诗的意境。

5. 讨论:小牧童喜欢在夏天干什么?

观点一:“小牧童喜欢在夏天骑牛放牧。”

(1) 从哪句诗中能体会到小牧童喜欢在夏天骑牛放牧?

(2) 课件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 请学生自由读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观点二:“小牧童喜欢唱歌。”

(1) 从哪句诗中能体会到小牧童喜欢唱歌?

(2) 课件出示诗句“歌声振林樾”, 请学生齐读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3) 播放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振林樾”。

观点三:“小牧童喜欢在夏天捕蝉。”

(1) 从哪句诗中能体会到小牧童喜欢在夏天捕蝉?

(2) 课件出示诗句“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请学生反复朗读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3) 充分想象:小牧童闭上嘴巴停止歌声是为了什么?

(4) 有感情地朗读, 并体会当时牧童很想捕蝉却又怕惊动了蝉的心情。 (齐读)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 重在吟诵。本诗语言朴实流畅, 通俗易懂, 读起来朗朗上口,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 熟读成诵, 以达到体会诗之情的目的。同时, 让学生通过讨论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的想象和理解, 让学生置身于牧童的境地, 觉得自己仿佛身临其境, 强化了对古诗《所见》的理解。)

四、发挥想象, 拓展延伸

扮演小牧童, 续编后面发生的事。 (可讲故事, 也可画画。先小组合作, 然后再汇报。)

(设计意图:体会诗情, 对一年级的儿童来说, 有一定的难度。通过画画或表演的形式, 有助于学生发挥想象力, 理解古诗, 对体会古诗的意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布置作业, 加强练习

1. 为课文中的插图配写古诗《所见》。 (发古诗题写画纸)

2. 用最喜欢的表演形式邀请好伙伴一起来背诵《所见》。

(设计意图:巩固深化知识, 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动口动手的习惯。)

第二课时《小池》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再掀情趣

1.小朋友们,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牧童在树林里捕蝉的故事, 现在我们走出了树林, 来到了小池边。板书课题《小池》

2.多媒体出示美丽的荷池图 (配上优美的音乐) , 引导学生看图说话:“我看见了 () , 听见了 () 。

3.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对“小池”的独特发现吧! (课件出现诗文, 配乐朗诵。)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形象的导入, 让学生初步感知体验夏日荷花池的美景, 并把感受转化为语言表达出来,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初读古诗, 学习生字

1.学生自读古诗,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认识古诗中的新汉字。

2.检查自学情况。

课件出示:池、惜、阴、晴、柔、露

(1) 带拼音读。 (齐读)

(2) 去拼音读。 (指名读, 学生带读)

(3) 识字游戏:找朋友。

3.小组合作, 练读古诗。

4. 教师范读, 感受节奏。

5. 分层朗读, 关注全体。

(设计意图:生字教学主要以自学为主, 采用先学后教、互教互学的形式, 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诵读古诗, 初步感知古诗《小池》的意境。)

三、精读古诗, 理解诗意

1.自由读。结合插图初步理解诗意。

2.小组读。合作学习, 把不理解的字词讨论讨论;把诗的大意简单说一说。

3.播放多媒体课件: (突出泉水的荷池图)

4.课件播放朗读录音, 学生跟读, 体会古诗的意境。

(设计意图: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让学生通过观察、朗读、讨论等形式来理解诗意,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合作的氛围中达情悟意。)

四、品读古诗, 体味美感

1.教师配乐范读, 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2.师生合作为诗配画:老师根据学生的想象画出菏池的景色, 学生评价老师的画是否符合古诗的意境, 进行修改。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关注学生学习的需求, 让学生在想象和讨论的过程中, 理解诗情画意, 体味诗的美妙意境。)

五、欣赏古诗, 拓展知识

1.欣赏描写夏日荷塘的古诗:《池上》、《江南》。 (多媒体播放画面, 学生轻声齐读。)

2.师生介绍其他描写夏日风情的小诗, 互相品读。

3.总结全文, 巩固练习。

(1) 教师小结。

(2) 作业:背诵默写古诗。

篇4:小池优秀教案

2.交流自学。课堂讨论疑难词句,教师可以通过投影或多媒体课件重点讲解“泉眼、晴柔”的意思。

3.学生提出自学不能解决的字词,教师作简要解答。

(二)简单讲述诗意

(三)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读。

3.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象: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出泉水,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这样的景象,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

4.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朗读。

5.朗读反馈。

6.练习背诵。

(四)学习生字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认读。

2.去掉音节认读。

3.小组合作,认记字形。

篇5:《小池》优秀说课稿

1、借助图片并提取已有经验,理解诗歌内容,重点理解“抱”、“摇”的用法及含义。

2、能有表情的朗诵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3、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观念。

活动准备:

1、教学图片《我家小池塘》。

2、幼儿有对“池塘”这个词的经验积累和对倒影的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是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美。难点是幼儿对诗歌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师:小朋友,老师问问你们每天你们都住在哪里呀?(家里)你们的家漂亮吗?(漂亮)

(2)师:你家门前都有什么?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3)师:谁愿意起来说一说你家门前都有什么?(幼儿回答)

(4)师:你想知道我家门前有什么吗?

二、结合图片理解诗歌内容。

1、白天的池塘。

(1)师:你们看,我家门前都有什么?(小池塘)漂亮吗?(漂亮)

(2)师:这么漂亮的小池塘水蓝蓝的,那么你们看,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引出“金太阳”)

(3)师:“我家门前小池塘,白天抱着金太阳”,小池塘为什么抱着金太阳(幼儿回答)

(4)教师小结:因为小池塘里有太阳的倒影,小池塘妈妈就像抱着自己的太阳宝宝,而太阳宝宝也喜欢被小池塘妈妈抱着。是怎样抱的,用动作表示。

(5)师:里面都有什么?(彩云、小鸟、太阳)

(6)师:咦?小鸟、彩云、太阳怎么会在水里呢?(说出那是天上的小鸟、彩云、太阳的影子)

(7)师:都是他们的影子,小池塘这么漂亮“小鸟和彩云都爱来照像”。(重点引导幼儿理解“照像”)它们看到自己的影子就像在给自己照相了,所以它们每天都愿意出来。

过渡:白天的小池塘真漂亮啊!

2、晚上的池塘。

(1)师:这是什么时候了?(晚上)太阳哪儿去了?(引出诗句“晚上太阳去睡觉”)

(2)师:太阳去睡觉了,谁又出来了?(月亮)哦,这么美的银月亮出来了!(引出诗句“池塘摇着银月亮”)池塘为什么会摇着银月亮(幼儿回答)

(3)教师小结:因为鱼在游,水就在动了,就好像摇着银月亮。

(4)师:我们看一看现在池塘里有什么?(月亮、星星、小鱼)你们猜猜小鱼会和星星干什么呢?(捉迷藏)在晚上其他动物、花草,都休息的时候它们会怎样捉迷藏啊?(丰富词汇:悄悄)引出诗句:小鱼和星星悄悄捉迷藏。

过渡:晚上的小池塘也很漂亮。

3、白天晚上的池塘。

(1)师:“我家小池塘,白天晚上都漂亮。”

(2)师:这是谁?(柳树)柳树看到小池塘白天、晚上都很漂亮,它会怎样?(高兴)高兴的时候柳树会怎样笑?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让幼儿回答并引出诗句)

过渡:难怪柳树整天乐,沙沙沙沙笑声响。

4、师:这么美的小池塘你们喜欢吗,老师也很喜欢,老师把图片上的事情编了首好听的诗歌,名字是《我家小池塘》,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三、教师完整的朗诵诗歌。

1、教师提问:1、诗歌的名字是什么?

2、你喜欢这首诗歌中的哪些句子?

2、师幼一起朗诵诗歌。

(1)师:白天时候的小池塘很热闹,所以在我们念白天的时候声音应该怎么样?晚上时候的小池塘静悄悄的,所以我们应该用轻的声音来念晚上的小池塘。

(2)师幼有感情的朗诵(加上动作)。

3、创编诗歌。

师:小池塘妈妈现在抱着太阳、小鸟(指着图片),有的小动物啊(或有的东西啊)也想给小池塘妈妈抱一抱的,谁愿意来说一说?

四、活动结束:

1、师:小池塘这么美丽,你们小朋友应该怎样来保护它呢?(环保方面)教师小结:你们都是讲卫生、有爱心的好孩子,有了你们的关心和爱护小池塘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的,老师希望小朋友都来做环保小卫士,那样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2、师:这首诗歌这么美,下课后老师把材料都放在美工区,我们一起去美工区把漂亮的小池塘画出来,好吗?

附:诗歌

诗歌:我家小池塘

我家门前小池塘,

白天抱着金太阳,

小鸟和彩云都爱来照相。

晚上太阳去睡觉,

池塘摇着银月亮,

小鱼和星星悄悄捉谜藏。

我家门前小池塘,

白天晚上都漂亮,

难怪柳树整天乐,

篇6:《小池》优秀教学设计

瞧!那边的荷花叶子长得非常茂盛,一团碧绿色簇拥着,好看极了。荷枝浩浩荡荡地在池中飘扬着,像别有风趣的“小家园”。走进小池,就像进入梦境一般,荷花五颜六色,有一种别致的美。

阳光照耀着池水,照着池地里的石头,也照着旁边可爱的人们。那清澈见底的池水那么柔软,那么凉爽,轻触池水,有一种透心凉的感觉。

小青蛙在池水中的荷叶上是那么的愉悦,“呱呱呱…”地叫着,好像在说:小池的春色真美啊!

啊!我也想说:“小池的春色真美呀!”

篇7:从诗歌《小池》的教学谈“链接”

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中曾引用过一位外国教授的话: “阅读经典的用处, 就是教人见识经典一番。”帮助学生领略经典诗歌的妙处, 让孩子们见识经典, 才有可能由感而发, 由心而发地爱上经典。

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在教学中, 我巧妙建构起各种知识链接, 调动各种感官, 多角度直观地展现诗歌意象, 从而引导学生感受经典, 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一、链接作品, 感受别样之美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小池》同为杨万里的作品, 二者都描绘了夏日之美景, 姑且不论诗歌背后的隐喻是什么, 单就展现的画面而言, 前者更为绚烂, 后者更为柔和。如何让孩子感受其意境的不同? “诵读、想象”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1. 学法铺垫

在课前几天, 我出示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及作者, 让孩子们利用课前准备的时间读一读, 再谈谈发现。眼尖的孩子马上说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与《小池》的作者相同。再读的过程中, 孩子们通过“荷花”这一景物, 很快认识到这是写夏天之景的诗。之后的学习, 围绕着“你看到了什么画面”这一问题进行, 孩子们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 表达头脑中浮现的表象。接着展示课件中的画面, 引导孩子们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 将荷花的颜色、形态用语言表达出来。在想象画面的过程中, 多形式地鼓励孩子将体悟到的感情放进诗句中, 大胆地诵读出来, 读出自己的感受。孩子的感受是多么宝贵呀! 他们时而深情, 表现自己对此情此景的眷恋; 时而兴奋, 似乎为见到这难得的美景而激动不已; 时而低缓, 为在如此美妙的情景中送别好友, 感到不舍……

有了这样一次学习的经历, 孩子对“如何学诗”有了些许的认识, 为教学《小池》作了方法上的准备。

2. 学科链接

古诗固然存在“无言之美”, 有的专家提出不要将经典变得过于直白, 但低年级的孩子对于抽象的画面、情感的领略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 直观而又能将自己的理解置于画面中, 是一个难题。于是, 我请美术老师利用美术课, 在对孩子进行荷叶、荷花的绘画指导后, 让孩子将自己看到的“荷池”之景描画下来, 并上色。

虽说学生的画艺显得幼稚粗糙, 但画上或浓或淡的色彩, 或开或合的姿态, 或疏或密的荷叶 ( 花) , 无处不能展现孩子独特的体验。

3. 课外积累

就诗教诗, 孩子的学习永远只能原地踏步。教会孩子用知识的钥匙, 不是让孩子只开一扇门, 只学一首诗, 而是学着用这样的方法, 去打开其他的门, 去学习其他的诗文, 去与文字打交道, 感受诗中的种种奥妙, 领略中国古诗文化的精彩纷呈。

如在教学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小池》后, 让孩子读读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 以及其他写夏景的诗作, 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等, 抓紧课前、晨读时间, 在形式多样的诵读中品味风格各异的诗展现的不同的夏之美, 让孩子们时刻“见识经典”。

二、链接感受, 品味经典要素

《小池》是七言绝句, 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在这首诗里, 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 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

《小池》通过对涓涓细流、浓密树阴、清澈的水面、初露尖角的小荷、停落的蜻蜓这些景物的描写, 形象地勾画出了一幅初夏荷花池的风景画。特别是“惜、爱、露、立”几个动词的巧妙运用, 使这优美、宁静的画面充满了生机。

1. 调动情感, 品“惜”

第一句诗中写道: 泉眼无声惜细流。查阅各种资料, 无不解释为: 泉眼无声地淌着细流, 好像十分珍惜那泉水。对于低年级的孩子, 这样的解释是他们无论如何都不能理解的———水流就流呗, 有什么好不舍的! 甚至会误读为“要珍惜用水, 不要浪费”。对于这样的情况, 正如之前说的, 我认为要将这“惜”字中包含的情感转化为直观的、孩子可感的体验中。于是, 我进行了如下设计:

( 1) 看图片认识泉眼、泉水, 了解二者间的关系。

( 2) 泉眼是妈妈, 看着亲爱的孩子———泉水渐渐地远去, 你们听, 它在说什么呢?

泉眼是朋友, 见到小伙伴———泉水向远方缓缓地流去了, 小伙伴之间又有怎样的对话呢?

( 3) 带着这样的不舍得, 请读读第一句。 ( 指名读, 齐读)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 妈妈与孩子, 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是最能拨动他们心弦的触发点, 抓准了这个点, 何愁孩子不能将“爱惜、不舍”之情源源地流淌出来?

2. 设置“魔镜”, 品“爱”

“树阴照水爱晴柔”, 一个“爱”字, 给绿树以生命, 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 才以水为镜, 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在备课的过程中, 我突发奇想: 难道只有婀娜的树才爱以水为镜? 在这个想法的支持下, 我大胆地设置了一面“魔镜”, 这一“照”, 照出了不同的“爱”。

( 1) 展示池水图, 说说这样的水面你会想到什么。 ( 镜子)

( 2) 是的, 这是一面魔镜, 能照出身边事物的心声。

看, 亲爱的大树伯伯把自己的影子映在水面上了, 听一听, 树伯伯正在说什么呢?

旁边的柳树姑娘, 照着这面魔镜, 她在做什么, 说什么呢?

小树兄弟, 你们在微风的吹拂中看到什么, 又想和小朋友们说什么呢?

是呀, 周围的一切不论是谁, 不分年龄, 他们都爱美丽, 都喜爱这晴天里美好的景色。 ( 有感情地朗读)

3. 倾听心声, 品“立”

荷池之美令人动容, 更吸引了小精灵———蜻蜓为之倾倒。“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将初夏荷池的美, 以静态的方式“静静地”浮现在读者的眼前, 令人不能不屏住呼吸, 生怕惊走了这“小可爱”, 破坏了难得的宁静与美好。在学习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后, 孩子对荷之美有了初步的认识, 加之有了学法之基, 倾听蜻蜓之心声, 拉近了孩子与这美好的距离。

( 1) ( 出示荷叶图)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荷叶吗? ( 绿油油的, 有的圆圆的, 像大玉盘, 有的尖尖的, 还没有展开笑容……)

( 2) 这么多姿多彩的荷叶吸引了许多的好朋友, 有……, 有……, 还有……, 快看, 那只小蜻蜓立在尖尖角上, 它在和水中的鱼儿说什么? 和空中飞过的鸟儿呢? 停在尖尖角上, 它又在想什么呢?

( 指导读三、四句)

三、把握学科特点, 确保链接实效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 阅读课要上得像“阅读课” ( 崔峦) , 这是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关注的焦点。那么诗歌的教学, 尤其是低年级的诗歌教学, 如何把“语文味”上出来呢?

从本课的教学过程与方法中, 不难发现: 不论是与生活的链接, 与情感的链接, 与方法的链接, 我时时刻刻都不曾离开语言的训练。为了让语言训练更好地服务于诗歌教学, 反之, 也以诗歌教学为踏板, 切实进行语言训练, 我巧妙地将语言训练融于涵泳文字和情感体验之中。

“涵泳”是学习汉 语文的一 条重要经 验。“涵”, 《辞海》的解释是“沉浸”; “泳”, 自然是“游于水中”的意思。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学习汉语文要沉浸在作品的语言之中去细细品味、反复体会。在训练中融入了情感, 训练就能让孩子心动, 在心灵上留下印记, 成为其生命感受的一部分。

要点一: 适当降低难度, 寻求共同话题。

凝练的诗句中总能包含一些“诗眼”, 它们大多是一个字, 透过一个字, 如本诗中的“惜”“爱”等, 要让孩子感受到其中的精妙, 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 将诗句中的情景以画面的形式展现, 创设孩子生活中常见的情境, 进行教学对话, 才能拉近诗歌与孩子间的距离, 让孩子打开“话匣子”, 在交流中“润物细无声”般地悟情。 ( 具体教学内容见前)

要点二: 提示表达方式, 知道“怎么说”。

一年级的孩子大多数只能说一些形式简单的话, 如: 谁是什么, 谁在做什么等。他们也迫切想将自己看到的画面通过语言表现出来, 却常常困扰于“怎么说”中。

如在表达见到的荷叶形态时, 我给出了“有的……, 有的……, 还有的……”的句式; 在说到“池面很静”时, 我又适时抛出了“那样的静, 就像……”的句式; 在说到“柳树姑娘照镜子”的环节时, 我指导孩子“能不能用上‘一边……, 一边……’的句子说说, 再试着用上‘! ’来表达她爱美的心呀?”……

有了这样的一个个“扶手”, 孩子尽情地表达心中所想, 这样的课堂能不充满活力, 能不让孩子“其乐融融”, 能不让听者沉浸于“浓浓的语文味”中吗?

上一篇:乙方不再续租通知书下一篇:职高毕业生的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