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演讲稿:伴我成长的智慧源泉

2024-04-08

弟子规演讲稿:伴我成长的智慧源泉(共9篇)

篇1:弟子规演讲稿:伴我成长的智慧源泉

《弟子规》伴我成长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弟子规》伴我成长”。《弟子规》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凝聚着儒家千年的处世哲学与生存智慧。在《弟子规》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八个部分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入则孝了。入则孝,顾名思义,入是在家,孝是孝敬父母,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处处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孝顺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

孟子说的好“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万事孝为先。孝,其实很简单。孝就是父母回家时递上的一杯温水,就是父母生病时关心的问候,就是要做父母的贴心小棉袄……《弟子规》中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可见孝的重要性。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努力做一个孝顺的人!

篇2:弟子规演讲稿:伴我成长的智慧源泉

指导教师:程贤胜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学〈弟子规〉,做文明人》

沐浴在柔和的晨光中,耳边传来琅琅的读书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听着这亲切的声音,我不禁停下脚步,轻声地跟着读起来。

“弟子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礼仪精髓,是文明素养的灵魂。是《弟子规》,让我明白了做文明人的道理。

以前,我从不懂什么是文明。学了《弟子规》,我知道文明就是:孝。

百善孝为先。以前,我总是认为父母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甚至,有时父母关心我、多叮嘱了几句,我还嫌他们啰嗦。有时父母要我做些事,我总是拖拖拉拉,能躲则躲;即使做,也总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为人子女最痛苦的事。我们至少要做到《弟子规》里所说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才能不辜负对我们有养育之恩的父母。这就是文明。

以前,我从不懂什么是文明。学了《弟子规》,我知道文明就是:信。

诚信是三月的春风,是五月的花海。商人说,诚信是宝贵的信誉,是无价的财富;长辈说,诚信是一本厚厚的日记,是一张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约;我说,诚信是两根小指拉钩后的百年不变、千年不悔。

也许,有朋友会安慰自己说,诚信是大人的事,我还没有长大呢。如果这样想,那你就错了!大错特错了!当你把果皮扔到干净的操场上时,你诚信了吗?当你看见有老人上车、假装闭目养神时,你诚信了吗?当你为了一时的虚荣、考试舞弊时,你诚信了吗?„„我们真的会惊讶地发现,自己有太多的不诚信!这就是不文明!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诵读并牢记“弟子规,圣人训„„ ”吧。我深信,有了它,我们就一定会置身于《弟子规》的文明世界里!我深信,有了它,我们一定会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篇3:弟子规演讲稿:伴我成长的智慧源泉

一、《弟子规》是教育学生做人的根本

“弟”有两个意思, 一是孩子;二是学生。我们90后的弟子、进入我们职业学校的弟子是什么状况, 大家十分清楚。他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家长对他们过分溺爱, 他们在家中睡懒觉, 不做家务, 天天对着电视、电脑, 连吃饭、睡觉都得父母叫。在学校上课睡觉、玩手机, 作业照抄, 考试作弊。沉迷于网路, 不愿与人沟通交往。个人中心主义突出, 情绪急躁而冲动, 行为习惯很差。他们缺乏的正是做人的根本和最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15、16岁的他们又处于人生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青春期, 这是他们心理颠覆而激荡的时期, 又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当今的社会, 物欲横流, 人们精神空虚, 各种观念复杂而多元, 令人遗憾的是, 应该与时俱进的学校素质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在中学阶段被应试教育冲击, 可能更多地停留在口头上。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方法和形式仍然值得商榷, 看似轰轰烈烈, 但真正落实的很少, 学生受益不多;同时由于西方文化、价值观地不断涌入, 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的冲击, 从而使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者、班主任陷入迷茫困惑的窘境。但是我们清楚:面对当今这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 学生的价值选择对自己的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 注重学生基本素质教育意义重大。那什么是素质教育?教育部有关文件指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 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 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 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所以, 必须找到破解当前学生素质教育瓶颈的重要方法。

《弟子规》对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有没有作用?我们首先应该对《弟子规》有个清楚地认识与了解。弟子规原名《训蒙文》, 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 出则弟,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文义以三字一句, 两句一韵编纂而成, 分为五个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 并改名为《弟子规》, 它是培养做人的根本、完善为人品行的基础, 是启蒙养正, 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 养成忠厚家风、培养优秀品格的最佳读物。学生学习《弟子规》是补上了人生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一课, 从源头上教育学生怎样做人, 对学生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固本归元”。

2010年央视《百家讲坛》, 钱文忠教授的《解读〈弟子规〉》热播, 钱教授认为源于三晋文化的《弟子规》所讲的就是做人的规矩, 它需要我们全民都来学习, 这样才能把我们的文化落地为一种生活中的文明意识。从清代至今, 《弟子规》经住了时间的考验, 是一部能够站得住的经典之作。但是, 它一直被认为是蒙学读物, 那么对于成年人来讲, 也需要学习《弟子规》吗?钱文忠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说, 自己也不是从小就学习《弟子规》, 而是到了高中阶段才开始接触《弟子规》。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 现在60岁的老人和6岁的孩子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基本是一样的, 都很苍白, 所以全民都应该读读《弟子规》。钱文忠还讲述了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派出所所长耿国艳宣讲《弟子规》的故事, 而《山西青年报》中华优秀文化讲师团首先走进监狱宣讲《弟子规》, 海南省监狱组织服刑人员学习《弟子规》, 使他们的心灵得到了洗礼与震撼, 分享体会时, 服刑人员都痛哭流涕, 并深深忏悔。安徽庐江县汤池镇的释净空教授创办的“庐江文化中心”就是引导人们学习、践行《弟子规》, 弘扬传统文化, 建成了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世界各地的友人纷纷前来参观学习, 文化中心和蔡礼旭老师, 还为新加坡、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培训学习《弟子规》的教师, 净空老教授还登上了国际和平会议的讲台, 向世界宣讲《弟子规》。一些企业在管理中引入《弟子规》, 著名企业家胡小林先生学习《弟子规》讲诚信, 除欺诈, 他的事业红红火火, 蒸蒸日上;被13所学校开除的胡斌学习《弟子规》后成为了知廉耻、有礼貌、乐奉献的好青年。《弟子规》教育人、改变人的实例太多太多, 在深圳、在佛山, 市民大讲堂都在宣讲《弟子规》, 我们职校的学生也应该、学习践行《弟子规》。

二、具体的措施与方法

寒假结束, 在新学期开始的第一天, 笔者把假期在网上购买的《弟子规》一书作为新年礼物送给每一个学生, 与班委多次学习、讨论一道制定了学习《弟子规》的思想概要和实施措施, 在新学期的第三周, 学习《弟子规》的教育活动正式启动。具体做法如下:

每日早上7:30开始播放《跪羊图》等感恩孝亲的音乐;

每天早上7:40两名班委准时在教室门口接待教师和同学, 问好和行礼, 其他时候师生见面时可采用点头示意问好。

下载打印了孔子行教的图片, 张贴在教室的前右方, 每日早上7:50向孔子行三鞠躬礼, 由一名副班长领诵鞠躬词:感谢您度恶克奸论著经典, 感谢您言传身教长善救失, 感谢您学承古今力泛后世。然后齐诵感恩词:感谢祖国培养护佑,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感谢老师辛勤教导, 感谢同学关心帮助, 感谢农夫辛勤劳作, 感谢所有付出的人。班主任身体力行坚持了一年半的时间, 现在为班干部们轮流执行。

每周安排学习三次《弟子规》及相关传统文化教育, 具体分配为:

星期日:一周学习和践行《弟子规》的实际典范和心得分享;

星期一:播放相关视频;

星期三:读诵、背诵《弟子规》;

星期四:学习一首传统的孝亲、感恩为主题的歌。

要求学生早上起来见到老师要问好和行礼;要求学生用《弟子规》上的内容来规范自己, 并且每月写一篇学习践行“弟子规”的感悟。

三、学生发生的可喜变化

(一) 以“孝”为根基, 打开学生的善门

“父母呼, 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在推行《弟子规》的教育活动中, 着重突出“孝”字, 每年的母亲节、父亲节都要求学生给自己的父母写信, 当学生家长第一次接到自己孩子写的信时, 都很激动, 纷纷打来电话, 表达他们的喜悦与感谢。要求学生在自己生日之时, 给父母打电话, 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生日就是母亲的难日, 要感谢父母给予自己生命, 要时刻怀有感恩之心。要求学生回家后给父母洗头、洗手、洗脚, 或做其他的事情。还与学生一起观看了邹越教授的演讲视频《让生命充满爱》, 学生泪如泉涌深受教育和感动。通过这些教育活动, 学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家长来电话说, 孩子不顶嘴了, 听话了, 懂事了, 回家不在只是上网、睡觉、找同学玩了, 与父母的沟通交流多, 感情也增进了。学生不但在家孝顺父母, 而且把爱与善扩展开来, 不少学生利用假期到养老院、孤儿院, 陪老人说话, 给老人做事, 教孤儿唱歌、做游戏, 给孤儿买玩具、图书。班上有个学生父亲去世了, 其他学生得知后, 自发地为这个学生捐款, 有学生一捐就是两百, 两天内共捐款3 000元。在2010年迎新晚会上, 学生表演的《跪羊图》深深打动了所有观众的心, 演出时全场鸦雀无声, 结束时经久不息的掌声一下爆发。

(二) 从感恩着手, 促进学生学习

高职生的学习, 一直是老大难问题, 如第一学期期末参加考试的学生有46名, 而不及格的就多达53人次。在开展《弟子规》学习教育活动中, 让学生讨论:作为一名学生对父母最大的“孝”是什么, 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了对父母最大的“孝”就是努力学习, 提高学习成绩, 让父母不再为自己操心。同时可以让叫学生算一笔账, 每一学期的每一个学分, 家长为自己要付出多少;考试不及格, 还要让家长掏钱重修, 你对得起家长吗?这是对父母的“孝”吗?这样一来, 学生的学习有了动力, 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自觉性、主动性增强了, 班级学风有了明显地好转, 晚自习纪律好了许多、上课违纪现象大大减少。“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要求学生学习要踏实, 真正弄懂, 不能一知半解, 还要不耻下问, 虚心请教, 注意学习方法, 讲究学习效率。从第二学期开始不及格的人次开始减少, 到目前只有12人次不及格, 智育成绩平均分达到80分以上的学生多达25名, 原来3名不及格门数多达四、五科的学生, 上学期也消除了不及格, 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三) 讲究“弟”、“信”、“谨”、“仁”, 规范学生行为

笔者班上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 多数学生的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常年在外打工或者做生意, 还有5位学生父母离异, 不少学生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 行为习惯很差。因此可要求学生按照《弟子规》所说的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深入到学生寝室, 提醒学生早睡早起,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要求学生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 注意自己的坐姿、站姿, 学会以礼待人, 学会尊重人。“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教室要求桌椅摆放整齐, 形成一条直线, 黑板要用湿毛巾擦干净, 下面槽子中的粉笔灰一定擦干净。寝室卫生同样要求严格, 经常到学生寝室督促检查, 衣服、鞋子、毛巾、洗漱用品等要按照学校的要求摆放整齐, 讲究卫生要勤洗澡、勤换衣, 班上原来两个脏、乱、差的男生寝室, 已经彻底甩掉了落后的帽子。“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教育学生做人必须讲诚信, 说到做到, 积极参与考试的诚信签名活动。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惯基本养成, 科任教师都反映我们班学生很懂礼貌, 基本素质比较高。

自从开展学习《弟子规》教育活动以来, 学生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学校组织的教室和寝室纪律、卫生等各项检查评比中, 班级始终名列高职班之首。从2009年以来, 我们班有54名学生被评为校级优秀三好学生、院级三好学生, 有两名学生被评为内江市的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 班级团支部两次被评为学校优秀团支部。在学校运动会上, 我们班两次获得高职组女子第二名, 两次获得高职组总分第四名的好成绩, 男女铅球四次破学校记录。

通过以上的教育实践活动, 足以证明:用《弟子规》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对于奠定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基础、探索教学思维模式的突破、实施爱的教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弟子规》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做人的一本书, 学生学习《弟子规》, 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让学生受益终身, 《弟子规》对于学生的成长的现实意义和对于学生获得幸福人生的深远意义, 都是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苏楠.试论《弟子规》对青少年思想教育的积极作用和谐[EB/OL].http://www.hxzg.net/html/thkszjy/2011/0805/7807.html.

篇4:对《弟子规》育人智慧的学习感悟

一、“个性品质”奠定学习基础

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儿童只要能听得懂话,坐得住40分钟,就可以到学校接受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了。但是,《弟子规》认为,系统的知识学习应该讲究基础。这个基础不是教育学者讲的学习新知识要有旧知识作基础,也不是心理学者讲的学习需要大脑发育成熟作基础,而是学习者的个人品质。《弟子规》强调,学习应该放在为人处世的良好品质养成的基础上,依照社会规范,在人际生活中对文化知识有兴趣、有时间、有能力,这才开始学习。所谓“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是先要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然后才开始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会使学习事半功倍;没有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可能会走歧路,可能导致厌学,可能事倍功半。环视周围,这样正反面的例子举不胜举。所以,整篇《弟子规》大部分的内容都在讲如何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只有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之后,才可以谈学习的问题。

二、“学而时习之”体现学习效果

我们知道“学习”一词本是两个词,取自“学而时习之”。《弟子规》对这两个方面的关系作了描述,用“学文”表示“学”,用“力行”表示“习”,并指出了“学”与“习”的关系中两种常见的错误。

第一种是只“学”不“习”,“不力行,但学文”。不停地学,学了很多文化知识,但自己并不依照这些知识而生活,结果自然是“长浮华,成何人”,只是徒增浮华,成为空有理论没有实质的人,如此读书学习有什么用?审视我们当前的教育,有几个人不是这样呢?知识成了很多人脱离生活的一种“物品”,放在大脑的某个角落,偶尔拿出来应付考试或者卖弄。现在有学者引用国外的概念“脆弱性知识综合征”来表示学校教育中这种知识学习与生活相分离的现象,但这种现象是不是学校教育独有的呢?显然不是。各种礼貌规范对答如流,各种环保知识脱口而出,而在实际的生活中铺张浪费、破坏环境、陋习不断的人还少吗?《弟子规》早已为我们指出其本质。

第二种是只“习”不“学”,“但力行,不学文”。努力在生活工作中做好人,做好事,像老黄牛一样,但缺乏学习意识,不能持续学习以提升自己,结果就是“任己见,昧理真”。这种情况在很多人身上常见。这样的人依照自己的经验日复一日辛苦地行事,缺乏学习意识,不学新东西,生活停滞不前。

正确的做法应该如《弟子规》中所述“学”与“习”的合二为一,也就是“学而时习之”。通常的解释是,学后要不断地练习、温习、复习。其实这样解释还不确切,儒家的思想强调实际、强调实践。“习”更是包含了在现实社会中不断地检验所学、不断更新自我的意思。这永不停息的更新改造自我的过程必定伴随着很多困难和痛苦,所以《弟子规》用“力行”一词来强调学后的身体力行,不断实践。“学文”与“力行”相互作用,跟随现实情况而不断前行,虚心坚持学习,才能活到老,学到老,习到老。

三、“经典选择”确定学习内容

学习要选择经典,“非圣书,屏勿视”。为什么要这样?《弟子规》作了解释,“蔽聪明,坏心志”。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学,有些书需要学到一定程度才能读,有些书是什么时候都不要看。一些直白表达的书还好分辨,比如色情暴力的书刊,而一些比较隐晦的宣传不健康生活方式、错误腐朽意识形态的书,就不好辨别了。现代社会出版物多如牛毛,这些不适合看的书不会自己戴着“不能读”的帽子,所以学会选择很重要。《弟子规》正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我们学习的对象应该选择经典。首先,它是社会传承下来,经过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学习它们可以保证我们方向不会错。其次,这些经典的难易程度大家相对有公认,能够保证学习时顺序不会大错。最后,对初学者来说,先学习经典可以打下符合社会文化思维的根基,有了这个根基以后对其他的观点就有了判断力,不至于游离、迷惑。选定学习对象之后就不要轻易动摇、改换,所谓“一门深入,长期熏修”就是如此。

四、学习《弟子规》的启示

基于以上的学习观,《弟子规》对具体的学习过程也给出了一些建议。这些建议如今仍能带给我们启示,值得我们反思。

(一)课程“专一求精”

判断学习结果的成败不在于学了多少,而在于能用多少,用得是否熟练是否有效。整个儒家的思想传统都是如此,自古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弟子规》中强调,“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学习不要贪多求快,一门学问没有融会贯通就不要另起一门,一本书没学完学懂不要开始另一本书的学习,一个问题没解决不要开始另一个问题。现代心理学已经发现,大脑的活动有自己的规律,左脑负责抽象思维,它的加工方式是序列性的,不能同时处理多个事件,就像我们到银行取钱,必须一个一个来。学习的过程也是如此,一章内容、一本书的学习就是一个事件,前面的事件没有处理完、处理好,就反复频繁转换学习内容,会使大脑的加工任务更重,思维效率下降,结果自然是什么都一知半解。当前的学校教育实行分科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学生每天在诸多差别巨大的学科知识中辗转,这样的设计对学生的成才和社会生活到底有多少帮助?

(二)学习“内容自信”

“信皆要”,相信自己所学的东西,对所学的东西有信心。学习者对书本讲的东西、对老师的教导不相信,自然是学不好的,不会去力行、贯穿于自己的生活。如今,我们可能过于信奉“批判性的吸收”。“批判性”在科学进步中的作用不可置疑,但我们不能忽略学习本身的顺序。对某一事物准确的批判必定是建立在真正明白、了解这一事物之后,知道它的问题在哪,有什么缺陷,才能对它进行批判。当我们初学时、一知半解时,或者完全不理解之前,就对它进行批判,是不可能做到准确和客观的。对待经典、前人的经验亦是如此,首先要做的是相信它,然后力行它,在生活实践中检验它,最后才是批判并改进它。

(三)养成“不耻下问”

多问是儒家的传统,《论语》中就有“不耻下问”,《弟子规》也强调了这一点。“心有疑,随人问,求确义”,在学习过程中有了疑惑,随手就把它记下,不要让它溜走,一有机会就向他人请教,把问题搞明白。其实这里的多问包含了几重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存疑,要边学习边思考,这样才能发现问题。爱因斯坦也说过,“有时候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二是随时记录,不仅是记下问题,自己的所思所感都应该随手记下,也就是现在我们说的做读书笔记、做阅读卡片。三是“随人问”,这个随问的“人”不是特指老师,而是谁懂就问谁,问相关方面的能手,而且要态度谦逊,不耻下问,力求弄明白。

(四)创设“宁静致远”

读书学习要集中注意。《弟子规》提出“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强调读书学习时既要眼睛看又要动口读,同时还要用心思索,不能机械地读和记。那么,如何保障学习时注意力集中呢?它进一步提出“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和“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的要求,强调我们学习的小环境应该保持整洁、简洁,认为环境能反映和影响一个人的心理,杂乱无章的环境不利于安心学习,同时学习环境的杂乱无章也反映了学习者的心理浮躁不安,心里不踏实不能安心学习,自然学不好。正如《大学》所言,“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反过来,通过整理小环境,室内物件不多,墙壁光洁,书桌整洁干净,书籍文具摆放有序,这样清静的环境可以调整学习者的学习状态。现代心理学对此有研究,要想使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对象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排除其他无关刺激的影响,避免其他无意注意的干扰,起到帮助学习者集中注意力的作用。但当前的教育中,我们很少关注儿童的学习环境,特别是家庭的学习小环境,家长把房间布置得五彩缤纷,各种文具样式新颖奇特、漂亮可爱,让儿童爱不释手,造成学习的干扰实在太多。

(五)保持“平和心态”

现代的教育学和心理学都十分关心学习者的心态,做了很多的研究。《弟子规》中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何为良好的学习心态,“勿自暴,勿自弃”,即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面对挫折不要轻易否定自己。我们经常听到有学生说“我就没有数学细胞”“我天生就不是学英语的料”之类的话。当我们心里形成这样的定势之后,数学或者英语就很难再学好了。现代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自我应验预言(self-fulfillingprophecy)”。同样,良性的自我预言也会促进我们进步。“圣与贤,可驯致”,“驯”可作“循”讲,只要立定志向,有目标,精进努力,循序渐进,就可以达成学习目标,所谓“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给自己的目标时限宽松些,平时抓紧时间用功学习,日积月累,滴水能穿石,铁棒能磨成绣花针。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平静、清静,目标端正不偏移,抱着这样的态度,日积月累自然会有所成就。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弟子规》提出的这些观点我们并没有真正理解、认同它,更谈不上将它贯穿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对照《弟子规》的教诲,再审视当前的教育,我们发现,有关学习的各种问题不是今天才出现的,我们的祖先已经为这些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法。回顾《弟子规》的观点,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力行”,如果能把这些看起来简单、朴素的“教条”贯彻到实际的学习和教育过程中,我们的学习和教育活动定能有所成就。

篇5:弟子规演讲稿:伴我成长的智慧源泉

记得四年级上学期的时候,我们学校开展学习《弟子规》活动,老师指导我们背诵《弟子规》。每当我背到父母责,须顺承这个地方,我就有许多的不解。难道是父母骂我们,我们也要自己承受。为了弄明白这一句,我问了我的几个小伙伴,他们和我一样,都是大大的疑惑。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转眼间,我已经是一名五年级的大学生了,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的积累,再加上老师的讲解,我才明白让我深深地疑惑了一年的难题。原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父母的斥责是有道理的,我们应该虚心地接受。一天,我和的小伙伴一起出去玩,我们互相追逐打闹,我不小心摔倒了。回家我妈妈看见我的脸上、嘴上都是泥,腿上还有一些血迹,就狠狠地斥责了我一顿。当时,妈妈一言一语,又让我想起了《弟子规》中的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我虽然很委屈,不是故意的,但是我觉得妈妈的话有道理,承认了自己的过失,虚心地接受了妈妈的斥责,妈妈的火气才消。

还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私自去了大河戏水,弄得衣服和裤子都湿了。第二天我就感冒了,起不来炕。妈妈问明了我感冒的原因,气不打一处来又把我斥责了一顿。于是我又我想到了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自知理亏,没有和妈妈再顶嘴。因为我知道妈妈虽然口头上骂我,但是妈妈是心疼我的,如果妈妈心目中没有我,妈妈怎么会斥责我呢?父母是把我们生出来的人,没有父母,也没有我们。父母把我们从小养大,的确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我们时时刻刻,都要顺着父母的意思去做。即使不能完成,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它。即使父母做错了,也不能责怪他们。

感谢《弟子规》这本书,正是因为学习了这本书,才让我理解了父母。以后,我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弟子规》,严格按着《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并把学习《弟子规》落到实处,让《弟子规》伴我幸福成长。五年级:付含琪

篇一:作文《弟子规把伴我成长》

《弟子规》伴我成长

沧州市海兴县苏基镇张王文小学 三年级 付嘉乐

指导教师 李秀香 邮编 061200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文华灿烂辉煌。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寓意深刻的中华经典,需要我们21世纪的新一代去传诵。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弟子规,这本薄薄的《弟子规》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教给我们许多读书做人的道理,是我们当代小学生学习的典范。

一次,妈妈感冒了。只见妈妈面色憔悴、无精打采、四肢无力,连饭都吃不下。《弟子规》里说:“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这下我可忙了:端起杯子倒来了一碗开水,学着妈妈平时给我吹凉开水的样子,撅起小嘴吹了几下,感觉不烫了,递给妈妈喝,接着又送药给妈妈吃,妈妈吃了药以后渐渐睡着啦,一觉醒来气色好多了。到了晚上,我又学着给妈妈做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端到妈妈床前,妈妈看着面条眼里噙着泪花,说:“我的女儿长大啦!”我心想:这一切都归功于《弟子规》教我学会感恩。《弟子规》这本书是我的良师益友,让我学会了怎样做人——不仅在学校里要做个好学生,而且在家里要做个好孩子,它不断哺育我的心灵,陪伴我健康成长!

篇二:《弟子规》伴我成长

《弟子规》伴我成长 天长市张铺小学六(4)周梦圆

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学校开展了诵读《弟子规》的活动。“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还教给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从此,我便与《弟子规》结下了不解之缘。

《弟子规》使我懂得了礼貌,学会了礼让;它使我懂得尊敬长辈,关心长辈;它使我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它使我懂得要不强词夺理,要以理服人„„不信,你听我说„„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几句通俗易懂,意在教育我们平时在家的时候,爸爸妈妈叫我们,要马上答应,不能慢吞吞的或是装作听不见;父母让我们做事,就是认真去做,不能偷懒。对于爸爸妈妈的批评也要乐于接受,不能顶撞,这是为人子女应有的基本礼节。以前,妈妈叫我做家务的时候,我总是顶撞。现在,妈妈无论叫我做什么事,我都不会顶撞她,还会照她的吩咐,认真去做每一件事情。每天晚上洗锅、刷碗已经成了我的必修课。

《弟子规》中“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我感触最深,受益颇多。因为这几点是我最不足的地方。以前老师布臵的作业,我总是拖拖拉拉的,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了,也不求其解。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既没有记录下来,又不虚心向人请教。读过《弟子规》之后,我找到了自己的缺点,并下定决心按照书中所说的去做。现在,老师

布臵的作业,我从来不拖拉,写字写的还很工整。我相信只要持之以恒的这样做下去,我的学习一定会更上一层楼的。

“次谨信”使我懂得了做人要小心谨慎,诚实守信。诚信是三月的春风,是五月的花海;是无价的财富;是人生的契约;是两根小指拉钩后的百年不变,千年不悔。过去我一直认为,诚信是大人的事。现在看来是大错特错了!当你把果皮扔到干净的操场时,你诚信了吗?当你看见老人上车而假装闭目养神时,你诚信了吗?当你为了一时的虚荣心,考试舞弊时,你诚信了吗?„„想想过去的行为,我惊讶地发现,自己有太多的不诚信!,真是羞愧至极。现在的我时刻牢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古训,对别人是一诺千金。如:按时完成作业,那是我对老师的诚信;答应帮同学扫地我总能认真做好,因为那是对同学的诚信。在同学们的眼里,现在的我就是“诚信”的化身。

《弟子规》里面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自己慢慢地体会,细细地推敲,以便在成长的历程中能够学以致用。

感谢《弟子规》,教我变成好孩子,我愿与《弟子规》一路同行,让它陪伴一生。

指导老师:李玉林 2013.5.5日

篇三:弟子规伴我成长 《弟子规》伴我成长

营头明德小学 五二班 喻思维

《弟子规》是一本既经典,又时尚的读物,也是我最喜欢的读物。《弟子规》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因为它会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并且还会带领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

一次,妈妈感冒了。只见妈妈面色憔悴、无精打采、四肢无力,连饭都吃不下。《弟子规》里说:“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这下我可忙了:端起杯子倒来了一碗开水,学着妈妈平时给我吹凉开水的样子,撅起小嘴吹了几下,感觉不烫了,递给妈妈喝,接着又送药给妈妈吃,妈妈吃了药以后渐渐睡着啦,一觉醒来气色好多了。到了晚上,我又学着给妈妈做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端到妈妈床前,妈妈看着面条眼里噙着泪花,说:“我的女儿长大啦!”我心想:这一切都归功于《弟子规》教我学会感恩。

《弟子规》这本书是我的良师益友,让我学会了怎样做人——不仅在学校里要做个好学生,而且在家里要做个好孩子,它不断哺育我的心灵,陪伴我健康成长!

篇四:广播稿:弟子规伴我成长

小雏鹰广播:弟子规伴我成长

合: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中午好!

小雏鹰广播在熟悉的音乐中又与大家见面了。

我是主持人a

我是主持人b a、今天为大家带来的主题是《弟子规》伴我成长.b、a:许许多多孝子的故事感动着我们。

b:祖先做了一件利益天下人民及国家的大善事

a:孔子的得意门生闵子骞做到了“亲憎我,孝方贤”,一句 “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感动了父亲,感化了后母。

b:黄香九岁时,就做到了“冬则温、夏则凊。”

b:虽然我们也在家为父母按摩、洗脚、帮忙做家务,但跟黄香比,我们觉得很惭愧。a:可也别气馁,弟子规教导我们“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b:是啊,我们学了《弟子规》,我真想多为父母做事。a:我们在学校认真学习、和同学和睦相处也是行孝。

b:对,这样就落实了“亲所好,力为具”父母在家里也安心,让父母安心,也是孝顺呀!

快板:

弟子规 教导我 入则孝 出则悌

亲兄妹 相亲相爱在一起,要记住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所重 非貌高

所服 非言大

所能 勿轻訾

厌故 勿喜新

不安 勿话扰

有私 切莫说

知之 愈思勉

之甚 祸且作

不规 道两亏

宜多 取宜少

不欲 即速已

怨短 报恩长

贵端 慈而宽

服人 方无言

个人卫生要搞好 要做到

溺回 辄净手

在学校 同学如同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才大者 望自大 人己有能 勿自私 人勿谄富 勿骄贫 勿人不闲 勿事搅 人人有短 切莫揭 人道人善 即是善 人扬人恶 即是恶 疾善相劝 德皆建 过凡取与 贵分晓 与将加人 先问己 己恩欲报 怨欲忘 报待婢仆 身贵端 虽势服人 心不然 理在学校,生活要自理。晨必盥 兼漱口 便巾必正 链必拉 袜

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在教室,公共卫生大家做,乱扔垃圾最为丑 人人牢记要做到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行走坐立要做到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姿态美,惹人爱,小学生,语言美更重要 对对对,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旁白:那我们把心用在哪儿呢?

俗话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勤学时。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在学校

学习好 品德好 父母心

才能安

篇6:弟子规伴我成长作文800字

最早知道《弟子规》,是在我的语言班。那时,老师常常把《弟子规》的内容穿插进儿歌、故事中让我们学习。由于它读起来琅琅上口,像儿歌一样,所以我很容易就记住了,还时不时的在家里“卖弄”一番。你看,那个背着手,晃着头,唱着“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的小男孩儿不就是我吗?

现在,《弟子规》则已经成为我们老师和同学的“口头禅”了。它已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指导着我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一次,班里的一个同学因为经常跟家长顶嘴,家长忍无可忍就告诉了老师。班主任丁老师走进教室,先环视了一下全班,然后把目光落在了那个同学身上,开口说话了:“听说咱班有的同学在家里很不讲理,还跟父母吵架,《弟子规》怎么说呀,‘父母呼……’”同学们马上接口:“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时,再看那位同学,头低下了,脸也红了。

有时,我经常会在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比如说背《论语》。《论语》既不好理解,读起来又不顺口,所以我常常记不准。每到这时候,我总会自己鼓励自己:“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我相信,只要功夫下到了,一切困难就都不存在了。

《弟子规》也改变了我的不少坏习惯。以前,我的房间最乱的时候简直可以称作垃圾房,地上、桌子上、窗台上,随处可见我的书本和玩具,就连床上也堆满了东西,所以我经常拿错书或者干脆找不到我要找的东西。现在我的房间可比过去好多了,因为我想做到“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我的变化还不止这些呢!原来在家里不管谁指出我的缺点,我都要和他们争辩一番,现在我学会先检查自己了;在和别人的相处中,我学会了谦让,不再为小事斤斤计较;另外我还能做到不随便承诺别人,承诺过的事情,一定要想尽办法做到。家人都说我长大了,越来越懂事了。

所以我认为,《弟子规》是一本好书,是一本值得我们每个人用心去品味的好书。同学们,请你们也从现在开始,认真阅读《弟子规》吧!因为它能够教你学会做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它能够指导你如何学习,如何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它还能引导你正确处事,使你成为分寸有度的人…总之,阅读《弟子规》将使你受益终生。

篇7:弟子规伴我成长作文800字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说: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慢吞吞很久才答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卸偷懒。

以前反应慢是我的一惯坏毛病。记得有一次,我正看着电视,妈妈对我说:“吃饭了,韬韬。”我毫无反应,眼珠子盯着电视一动不动,妈妈又叫了几遍,可我把妈妈说的话当作“雾里听鸡叫——当听不见”这下妈妈可生气了,她连忙跑到电视机前,“咔”的一声关掉电视,还严厉地批评我。我没有办法,只好来到饭桌前,但心里不服气呢!还有一次,爸爸早上叫我去买豆浆,我心里很不乐意,就拖拖拉拉地磨蹭,结果用了几个小时,才把豆浆买回家,结果被爸爸骂了一顿。但自从学校开展了“诵读《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我也积极地参加活动并被《国学经典诵读》里的一桩桩,一件件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特别在《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教会了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为了我们的好,我们应该心怀感激,现在,我真想向爸爸妈妈道歉,说一声:“爸爸、妈妈对不起!我错了。我以后一定听你们的话,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有一天放假,妈妈生病了,头重脚轻,全身乏力,躺在床上昏昏欲睡,正巧爸爸出差了,我想起了“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父母亲生病时,子女应尽心尽力地给予照顾。我马上用手摸摸妈妈的额头:呀!真烫!我立即拿来探热针,放进妈妈的腋下。“嘀—嘀—嘀!”40度!我吓坏了,连忙打开药箱,东翻西找,终于找好药了。虽然这时候我已经满头大汗,但我顾不上擦,便整理好药箱,放回原处,并迅速调好药的份量,把冲剂倒进热水中用筷子搅拌均匀,这时我想起了“汉文帝亲尝汤药”的典故,我把药放进嘴里尝了尝,待合适了再一口一口喂妈妈。妈妈生病那段时间,我还煲小米粥给她吃,经过我的精心照顾,妈妈很快恢复身体,她直夸我是好孩子。

《弟子规》这本经典之著令我受益良多,在《弟子规》中,我们学到了许许多多的知识,理解到无穷无尽的道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学《弟子规》,品《弟子规》,行《弟子规》吧!

篇8:弟子规演讲稿:伴我成长的智慧源泉

读《弟子规》有感 : 《弟子规》也许在我们大家还牙牙学语的时候就接触过了吧,《弟子规》中的每一个字都蕴藏着极其深刻的道理,是我们如今不得不去把它理解的更透彻。

提起生活中,我想我做的还不够,每天放学回到家,爸爸劳累了一天,也回到了家,浑身酸痛,疲倦的不得了,而我却因为作业儿发着牢骚。来,好闺女,给爸爸按按摩吧!爸爸疲惫的声音又在我的耳边萦绕,没时间,没看见我这正写作业呢吗?我不耐烦的应对着。我错了,爸爸累还不是为了我,为了这个家?我就算是毫不犹豫的去给爸爸按摩,也不足以爸爸对我的付出啊!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敬承。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犯错误的时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错事的时候,总是要被妈妈说一通。当然,我那不争气的泪珠,也随之在眼角流落下来,看在我表面上不敢反抗,可心里早已生出了许多不满于埋怨。可是在读完《弟子规》后,我知道了妈妈都是为我好,为了我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正如大人们整天总唠叨的,我们就像一个小树,不为它修枝剪叶,总也长不成一棵正直的参天大树。

篇9:弟子规演讲稿:伴我成长的智慧源泉

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时候,我想到了自己,妈妈叫我去晾衣服,而我却慢吞吞地应了一声,等等,然后又一头埋在电视堆里,要妈妈再三催促才去晾衣服,这是多么的不应该啊。

当我读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忠”的时候,我的脸刷得一下就红了,因为我时常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跟姐姐争吵,爸爸妈妈来劝我们不要为了这点事而争吵,要和兄弟姐妹好好相处,妹妹要理解姐姐,而我却认为他们偏心姐姐,常常令二老为我们而担心,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惭愧极了。

当我读到“朝起早,夜眼迟,老意志,惜此时”的时候,我知道我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它可能会在你玩游戏的时候,偷偷地从键盘上溜走了,可能会在你看电视的时候,乘机从遥控器上溜走了,也可能会在你们尽情玩耍的笑声中悄悄地滑走了。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不给不认识的人开门下一篇:小组合作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