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注重行走之后的思考

2024-04-27

要注重行走之后的思考(通用3篇)

篇1:要注重行走之后的思考

批评之后要多些冷思考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许多党的领导干部积极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清扫班子成员和自己身上的污泥浊水。经过“洗洗澡”,使党的组织更加纯洁,更加充满生机。面对焕然一新的风气,在欣慰的同时,我们不妨有点冷思考。

冷者,静也。领导干部和党员同志洗去脸上的尘土后,更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往往是,心安气静时,最易悟出真东西。

在民主生活会上,每个人都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写出了思想小结。现在回过头来思考一下,无论是批评别人,还是自我批评,是发自灵魂深处的真心,还是迫于压力敷衍?其实,自己脸上的灰尘自己最摸得着,身上的“浊泥”自己最看得见。有些领导干部写小结七八遍是深刻反省自己,而有些领导干部反反复复七八遍,恐怕就与“自愿与不自愿”有关。总书记指出要防止一些同志以为过了这一关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其实这种“闯关”的心理,就是不自愿的反应和表现。

找出问题何时改?批评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每个单位、每个人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都找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怎么办呢?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为此立了几条铁规,“立说立行,即知即改;能改的马上改,暂时无条件改的要制定方案,拿出时间表、路线图”,这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有人视“言”为生命,勇于担当,绝不轻言;有人却将此当儿戏,说了、表态了,却从不实行。

能坚守多长时间?习近平多次指出,批评与自我批评,全党同志要大胆用,经常使用这个武器,使之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这里的“经常用”,就是坚守的问题。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很难坚守的。大家知道,一次批评与自我批评并不难,难的是始终坚守。只有长期坚守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我们党的战斗力才强,凝聚力才大,说话声音才响,才能一呼百应。

西方有个谚语:“批评如同你忠实的门警,你若把它踢开,你的一切就会被错误偷尽。”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前前后后,还需要多些冷思考。

篇2:机关干部要注重提升思考能力

一要养成思考的习惯。习惯影响思维、决定行为, 提高思考能力首先要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一是学有所思。学习是提高思考能力的“金钥匙”。一个好的思想、好的思路、好的观点, 必须靠深厚的理论功底作基础。一个人思考上的缺陷, 常常源于学习上的肤浅;反之, 学习效果不佳, 也常常源于思考上的浅显。学习与思考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辩证统一, 一个人学习成果大小与思考程度深浅成正比。古今中外, 有许多理论家、思想家很重视在学习中精心思考, 认为学习思考密不可分, 要把书本知识和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东西, 必须经过思考这个“再加工”的过程。思考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构成要素, 学习越深刻, 把握问题就越准确, 思考认识问题的水平也就越高。只有不断把学习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感悟, 才能不断积累思考的“资本”, 真正成为思考的“主人”。机关干部一定要养成多学多思多想的好习惯, 无论学习什么, 不学则已, 学则深思, 学则明理, 举一反三, 明辨是非, 真正在学习中深入思考, 在思考中悟出真知灼见。二是疑有所问。常言讲, 真知灼见, 首先来自多思善疑。实践证明, 一个人如果从肯定开始, 必以疑问告终;如果从疑问开始, 则会以肯定结束。机关干部要切忌人云亦云, “踩着脚印走, 跟着步子跑”。遇到问题要刨根问底, 不仅弄清是什么, 还要弄清为什么, 更要弄清怎么办;既有看法, 又有说法, 还有办法。久而久之, 就会对自己的思考能力提高大有帮助。比如, 给首长起草讲话, 就要问一问为什么起草这个讲话?针对什么问题讲?讲给谁听?达到什么目的?等等。这样反复思考, 就能笔下生花。否则, 写出的稿子就很难有针对性, 更不用说有真知灼见、独特见解了。三是闻有所感。机关干部经常接触大量的人和事, 耳闻目睹、所见所闻的交往面比较广, 这就需要去做思考的有心人。有时别人的几句闲谈, 甚至零碎的话语, 如果用心留意, 加以系统化、理性化, 都有可能变成一个好思路、好办法、好观点、好建议。四是干有所悟。经历任何一件事情, 完成任何一项领导交给的工作或任务, 要么打一仗进一步, 要么吃一堑长一智, 切实通过所干得出一点启示、找出一点规律、悟出一点经验和道理, 决不能浑浑噩噩、一干了事。一个人的得失成败也许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明白为什么能得、为什么却失, 为什么能成、为什么却败, 只有把原因症结想清楚、弄明白、感悟透, 才能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方法论的源头上提高自己。因此, 机关干部每做完一件事情, 完成一项任务, 都要坚持静下心回顾思考一下, 把干过的工作再“拿”回来, 认真进行“回头看”和“对表”, 看看哪些完成得好, 哪些还存在差距, 哪些值得保持, 哪些需要摒弃, 得到一点启示, 感悟一些东西, 总结一下经验教训, 这样无论对干好下步工作, 还是对提高思考能力、思维素质, 都很有帮助。

二要讲求思考的质量。我们常讲某某同志很有思想, 也主要是指其思考问题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往往想他人之所想不到, 有高于他人之处。作为机关干部, 要增强思想性, 必须在提高思考质量上下功夫。一是角度要正。思考问题都带有一定的指向性, 没有目的的思考, 是缺少生机与活力的思考, 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思考。机关干部作为党委首长的外脑和智囊, 把握思考问题的角度一旦发生错误和偏差, 小则影响工作质量, 大则会给单位建设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害。那么, 到底从哪些角度去思考?归纳起来, 主要是:一定要瞄着根本思, 这个根本就是看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是否符合上级的决策指示, 决不能与上级指示精神相背离, 甚至发生政治上的偏差;一定要瞄着现实思, 这个现实就是党委的决策意图, 首长关注的问题, 制约单位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决不能脱离实际、漫无边际;一定要瞄着长远思, 这个长远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始终把促进单位建设全面发展、长远发展作为想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决不能一叶障目、只顾眼前。二是视野要宽。视野越宽, 天地越大。机关干部担负着上传下达、辅助决策、综合协调、内外沟通、工作指导等重任, 思考问题视野的高低决定着工作的层次水平, 影响着单位建设的发展大局。因此, 想问题、办事情、抓落实, 一定要像下棋一样, “走一看二想三”, 眼光要放长, 视野要宽广, 既要对上负责又要对下负责, 决不能仅仅局限在本单位、本部门业务工作和局部利益上, 更不能纠缠于枝叶末梢, 一定要做到胸怀大局、放眼长远。尤其要注意延伸首长的意图, 对某项工作怎么干, 首长可能提一些原则要求, 作为机关干部决不能领导讲到什么程度就干到什么程度, 没讲的一点也不干, 这样肯定干不好工作。三是站立点要高。机关干部是辅助首长协调处理问题的, 任何时候都要站在首长的高度思考问题, 这对把握好思考定位问题很有帮助。只有高于自己的位置, 想首长所想, 思首长所思, 才能提出与首长产生“共鸣”的好意见建议。因此, 机关干部思考问题一定要瞄着党委的决策意图, 瞄着首长关注的问题, 瞄着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把思考点放在关注党委意向、把握首长思考、抓住问题实质、符合单位实际上, 只有这样才能站在思考问题的制高点上。

篇3:要注重行走之后的思考

陈英

校长行走课堂是一个老话题,这使我想起了过去学校领导为了解教学情况,评判和帮助教师,大多会深入教学第一线,行走于课堂之间。这是他们履行领导和监督职责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然而在今天,随着教育改革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学校发展重心的变化,行走课堂本身有了更深层的涵义,行走课堂之后促成了校长的思考,我想这才是更重要的。

为什么这么说?道理很简单。校长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特点,从学校实际出发,提出独特的办学理念,科学设计、规划学校发展的思路和蓝图。在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传统学校向现代学校转变和发展的过程中,抓住最现实的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新课程这两个重要课题,更多地关注课程、教学、评价、考试等教育内涵的改革要素,而这一切又必然要求校长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聚焦以教学为中心的课堂。今天我们聚焦课堂,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浅尝辄止、蜻蜓点水式的“行走课堂”的研究方式,就是要倡导校长到课堂上去,到师生中间去,感受课堂、体验课堂、发现课堂,进而思考更深层的问题。如果管理者能把行走课堂当做一个课题来研究,借助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对课堂中师生的教学活动进行客观分析、评判,并和教师一道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同时在实践中验证自身的理论思考,那么,学校发展中的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也许就不会成为一句口号或空话了。可以说,今天的校长“行走课堂”生发出许多值得管理者思考和探索的新的涵义。实际上,学校管理者并不缺乏行走课堂,而是缺乏行走课堂之后的思考;并不缺乏感性认识,而是缺乏通过感性认识达到的理性思考的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讲,行走课堂之后的思考显得更为深刻、更为重要、更为紧迫了,应该引起管理者的重视。(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教科所)

上一篇:环境评估见习报告下一篇:高屋建瓴的成语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