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ST研究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流程

2024-04-28

HUST研究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流程(精选9篇)

篇1:HUST研究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流程

附件一

研究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流程

申请人网上填写申请基本信息→创新创业基地材料审核→申请人上传审项目申请书→创新创业基地审核→研工部复核→评审小组审核→申请人上传答辩ppt

→创新创业基地复审→立项签订协议

1、申请人网上填写申请基本信息

申请人预毕业时间须在2019年二月之后,否则不予以通过。

2、待研究生创新创业基地审核结束,按指定申请书模板上传申请书点击待办,进入页面

先下载后上传,上传文件必须为pdf文档

3、初审完毕后,可查看初审成绩,并上传复审答辩ppt,流程同上。

篇2:HUST研究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流程

一、申报要求 除《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激励基金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的基本要求外,项目申请人还应遵循以下具体要求: 1)切忌选题过大、过泛,超出高职生自主完成的能力范围;调研类项目切忌调查的范围太广;选题要深入思考题目是什么,要研究什么,目标是什么。2)切忌研究内容与研究计划简略、言之无物,应翔实、充分。3)建议同学们在自己专业所学范围内深入研究,并争取有所突破;但我们提倡学科交叉,即多专业学生共同完成某一课题,互相补充、互相促进。4)切忌缺少必要的经费预算,不管是教师选题项目还是自主选题项目,申请者均应根据学校要求和自身需要列出较详细的经费预算,即能体现出申请者对项目的掌握情况,亦可获得立项通过的机会。5)资助经费额度为分2000、5000、10000三挡,申请经费不能超过10000。6)立项申请书中“项目类型”为“教师选题”、“自主选题”或“其他”。7)申请人应慎重考虑自己的时间安排,特别提请顶岗实习学生和大三面临毕业的学生注意,如果立项审批通过而中途放弃使项目无法完成,我们认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我们将取消经费资助,暂停项目负责学生项目申请资格一年。8)申请人应及时通过网站、宣传栏等了解学院各种创业创新项目的实施信息,了解项目实施的大致周期,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实现自主。9)目前项目申报采用纸质材料申报,申报及各阶段需要的表格、须知可以在学院团委网站(暂时)上下载;表格必须使用学院指定的表格,使用其他表格或自行誊写的不予受理;申请表格打印前应自行调整,切忌表格断页,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二、项目实施流程

项目负责人确定项目和指导老师 指导教师提出的项目为双向选择项 目,学生项目为自主申请项目。

项目负责人组建团队(可以跨系、跨

专业、跨年级组队,负责人所在系为责任系部)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填写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请书》

系部签署意见后,由各系团总支汇总上交学院团委

基金管理办公室组织专家对各类项目进行立项评审

对拟立项项目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学院同项目 负责人签订合同书,拨付50%资助金额,项目启动

项目负责人填写《项目进展报告》,学院基金管理

办公室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中期检查。中期检查合格项目,拨付剩余50%资助金额。项目按期完成,填写《结题报告》。学院基金管理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结题验收。具体实施日程安排如下: 1)每年4-5月和10-11月份学院创新教育领导小组下发立项通知,安排新一批项目工作;学生通过校园网查找并选择“双向选择”项目,联系指导教师,“自由申报”项目的自行联系指导教师; 2)每年5月底和11月底学生向系提交项目申请书; 3)每年6月初和12月初系部初审后向学院创新创业基金领导小组办公室

(团委)提交项目申请书; 4)每年6月和12月份学院创新创业基金领导小组组织立项评审、并公布立项项目; 5)每年6月和12月份项目启动,启动后立项项目可进行借款、报销等; 6)每年12月和次年6月份项目中期检查,学生做中期检查报告,填写中期检查表; 7)次年3-4月和次年9-10月份项目结题验收,学生做验收报告,填写验收报告表并撰写结题论文; 8)最后根据验收意见,进一步修改验收论文和报告,结束项目; 9)附时间表: 时 间 事 项 第一批 第二批 4月份 10月份 项目申报 5月底 11月底

上报立项申请书 6月份 12月份

篇3:HUST研究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流程

创新训练项目是由大学生个人或团体, 在老师指导下, 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 (学术) 交流等工作。为了积极探索和构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应用性人才,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一系列创新创业活动, 反哺课堂教学, 以《汽车焊装夹具标准件库建立》创新训练项目为例, 介绍其实施情况以及实施后的师生反映。

1《汽车焊装夹具标准件库建立》创新训练项目实施概况

1.1 项目实施的目的

标准件库是计算机辅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计算机设计与制造, 计算机数据集成, 先进制造等技术的基础。它将各种标准件或零件的信息存放在一起, 用户可以对标准件库进行查询、检索、访问、提取所需零件的信息, 供设计、制造等工序使用。简而言之, 就是让设计变得更简单。

1.2 项目实施对学生的意义

1) 能把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把所学的课程用于该项目的建设中, 并且拓展所学的专业知识, 使学生完善知识结构, 提高实践能力, 缩短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距离。

2) 能够学习并熟练掌握AUTOCAD/CATIA等软件。在项目实施中, 能够根据零件的形状及尺寸要求建立零件二维图及三维实体图。

3) 在标准件库建设过程中, 提升了团队成员的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增强了大家的自信心, 提高了大家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

1.3 项目研究内容

依据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某工作室为平台, 以合作的公司为依托, 为该合作公司完成其焊装夹具标准件库的建立。

1.4 项目实施基础

学校的大力支持和提供经费补助;指导教师和学生组织定期的交流研讨会, 在焊装夹具标准件库发展方面提供学生以前瞻性的思路;校企合作是实现该项目实施的平台, 学生团队具有一定的软件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学生在企业实习过, 对焊装夹具有一定的了解;指导教师是专业教师, 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1.5 项目实施管理

学生团队自行组织和协调, 导师仅指导相关工作, 提供相关培训或平台。

由学生自行到联系的公司去学习, 了解该公司的实际情况, 列出夹具设计中各类型常用标准件, 并实际查看其零件的加工工艺, 知道零件的作用及装配位置, 清楚其数模的特征, 进行归类、整理, 使其系统化, 然后返校完成焊装夹具标准件库的建立。

1.6 项目成果

建立一个集成化, 程序化的标准件库。根据标准件库的建立, 把夹具设计程序化, 集成一个程序。用户设计时只需选择相似形状, 改变参数, 就能轻松完成原来花费数小时的工作。

2 项目实施后的思考

1) 不仅使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进行大融合, 还在项目实施中, 自学、拓展很多相关知识。

2)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以及团队协作及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积极、努力、务实、坚韧、责任感等优秀品质。

3) 在学校方面, 为如何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一个好的模式, 辅助其教学改革。

4) 在社会效益方面, 该项目是依据某夹具公司的设计标准进行设计, 根据实际零件要求建立标准件库, 同时将反馈于相应夹具设计公司, 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3 结论

该项目已经完成, 并交付相应公司使用, 通过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施, 不仅学生各方面得到提升, 指导教师也受益颇深, 学校将加大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实施力度, 为有梦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来提高实践性教学的实效性, 实现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摘要:培养具有创新特质的当代大学生对技术改造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在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基础上,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本文通过阐述《汽车焊装夹具标准件库建立》这一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 实施, 浅析大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等方面的提升。

关键词: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创新意识,创业精神,汽车,焊装夹具标准件库建立

参考文献

[1]刘宝存.大学理念的传统与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2]张建政.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就业竞争力[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7 (3) .

[3]徐丹.高职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3 (03) .

篇4:HUST研究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流程

摘要:本文针对信管专业的《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现状,结合社会就业需求和创新创业需求,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从教学内容、实践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出发,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项目管理》课程中的最佳教学模式。

关键词:创新创业;项目管理;教学改革

一、前言

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创业教育要结合专业,强化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探索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根据国家文件精神,湖南文理学院制定的《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确立了“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知识传授向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的总体目标。

二、《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项目管理》是信息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综合性、理论性、交叉性、应用性很强的特点,有机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知识,涉及到了管理、金融、计算机应用等多门学科。它是专业知识的启蒙课、行业技能的入门课、职业道德的培育课、项目创业的引领课,更是重要的职业拓展课程。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在于引导信管专业学生提高专业素质,强化创新实践能力和应用技能,为将来从事具体软件项目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随着各高校信息管理专业的不断进步,专业对基础课程的教学更加重视,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不断进行探索和改革,以更好地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满足社会的需求。近年来,信息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项目管理》教学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依然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

①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运用、重计算轻分析,教学方法缺乏特色和创新,绝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中都围绕“案例导人、教学理论、知识讲授、实训、作业” 五大段进行,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教师的创新意识较弱。

②忽视学生群体知识、能力、需求的差异性,课程建设缺乏层次性。高校学生群体由于个体兴趣差异,在知识、能力、需求方面呈现出很大的不均衡性。而项目管理师有初级、中级、高级层次之分,不同的层次对象有不同的课程标准。而目前《项目管理》课程常常是不同层次人才同用一个版本教材,然后参加不同层次资格考试。

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人才的培养往往不能满足现实企业的需求。当前课程设计与项目管理行业的人才需求不匹配,导致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和社会实际工作岗位需求脱节。学生学完了《项目管理》不知道能干什么,到哪去应聘找工作,就业方向不明、就业岗位不清、岗位职责不明,对就业和创业缺乏信心。

④考核方式单一,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的发展。目前该门课程通常以提交论文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看重老师的甄别能力,这种考核方式很难全面、正确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加强创新性教学改革,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应用管理人才,已成为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而创新创业教育关注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分析思辨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培育学生基于专业知识的创业素养和应用技能。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面临困境与机遇下《项目管理》教学改革提出的必然要求。

三、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项目管理》教学实施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信管专业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1)改革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项目管理职业价值观,形成创新性、整体性的思维风格,愿意克服障碍,愿意冒险,逐步培养学生创业的内在动机,在知识、技能和心理上提升学生在项目管理领域的竞争力、适应性和发展潜力。

(2)提高师资水平

积极培育“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获得项目管理师资格,与企业合作真实地参与到项目管理活动中,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学习企业优秀管理知识和方法,提高自身素质。

(3)整合教学内容

以职业应用型为导向,教学内容紧密与执业资格考试相结合,通过讲解案例习题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报考项目管理师。同时引入高校创新创业的成功项目作为案例素材,让学生对真实案例进行探索分析,潜移默化的介绍创新创业教育,训练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4)创新教学方法

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在理论讲解阶段,采用案例教学;在讲述项目管理工具和方法时,采用类比关联教学法,对所学内容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章节综述时采用研讨式教学,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多向式”的沟通。

(5)更新教学工具

当与时俱进,引进项目管理软件TimeLine、Project2013,教导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项目管理,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6)改革实践指导

教师主要围绕实践主题开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合作性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项目、自行成立团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同时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实践、实习基地,引进真实的企业项目,通过岗位实践、企业实训等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社会需求,增强创业应用技能。

(7)变更考核方式

教学评价对于课程教学来说是举足轻重的,它贯穿于整个教学实施过程。改革后的项目管理教学把考核内容分为平时成绩、比试成绩、技术应用考核、实践成绩四部分,各占的比值为:总成绩 = 平时绩效积分(20%)+ 理论研究积分(笔试,30%)+ 技术应用积分(上机,30%)+ 实践应用积分(以实践各阶段报告为依据,20%)

四、结束语

在学校应用转型的形势下,以培养创业型应用人才为导向,以《项目管理》课程为载体,完善教学体系,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在课程设计上将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训练巧妙地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使《项目管理》课程具有创业导向。同时,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分析思辨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培育学生基于专业知识的创业素养和应用技能,对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综合应用能力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篇5:HUST研究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流程

本文首先分析民航机务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 结合民航科技的特殊性, 阐述中国民航大学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具体操作过程, 最后归纳分析中国民航大学近三年来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效果。

一、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现实意义

(一) 创新是当前世界民航科技发展的需要

民航科学技术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尖端科学技术之一。随着当代国际航空运输的快速发展, 世界各技术强国纷纷发展新型的运输飞机和先进的航空科技, 将信息化和工业化等先进理念引入航空科技领域, 将机场及其配套、航空公司、飞机设计制造单位联合为一体, 实现各类技术的现代化和自动化。民航技术的快速发展, 亟需各国在保障航空器安全和经济的要求下, 大力推行民航创新技术。反观我国的民航科技水平, 与国际水平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且由于这种差距, 导致我国民航创新能力低, 科技水平落后, 进而导致在发展质量、管理水平、国际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主要表现为我国民航所掌握的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程度低, 技术创新能力弱等, 但归根到底在于科技人才的匮乏, 在于科技人才队伍力量的薄弱。这不但与我国民航大国的地位不相称, 而且已成为我国民航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成为制约建设民航强国的“瓶颈”[5,6,7]。

(二) 创新是我国民航机务专业大学生培养的重要科目

我国民航机务专业大学生的培养工作, 目前存在以下急迫需求。

1. 高精尖人才十分短缺。

我国是民用航空大国, 但不是民航强国。现阶段, 我国民航系统中的飞行员、机务人员、空中管制人员等特色专业人才初步能满足行业的需要, 但由于我国民航行业的快速发展, 业内的高精尖人才十分短缺, 尤其是机务行业中, 极度缺乏对行业内能完全掌控的人才, 导致深度维修技术大部分由国外来掌控。

2. 民航研制技术较为落后。

民航技术的落后, 归根到底是人才的落后, 是人才创新意识较为落后造成的。

二、民航机务类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 提高学校自身政策扶持

1.

学校对批准立项的项目给予研究经费资助, 此经费由项目负责人管理使用, 按照项目的级别和难易程度划拨经费。

2. 积极鼓舞大学生参加天津市各项创新创业大赛。

通过对民航机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审核, 对发展前景好的项目组成合理的团队, 以学校的形式积极推荐给天津市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 (天津赛区) 和天津市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 (天津赛区) 。以第二届天津赛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例, 大赛从2013年5月20日接受报名到8月底完成决赛, 历时3个半月, 包括项目征集、初赛、复赛和决赛等环节。9~10月, 大赛将择时举行颁奖典礼表彰获奖企业和团队。大赛组委会为获奖企业和创业团队设置一系列的奖励和支持政策。对在决赛中获奖的企业和创业团队, 大赛将通过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计划立项的方式进行奖励, 符合其他相关科技计划要求的, 纳入备选项目库, 给予优先支持。另外, 大赛还通过投资推荐, 给予授信额度, 提供指导和培训, 予以减免房租等方式为获奖企业和团队提供奖励和支持[8]。此次大赛鼓励在校大学生参赛, 报名阶段尚未在国内注册成立企业的但具有科技创新成果和创业计划的大学生创业团队, 符合核心团队成员不少于3人, 计划赛后6个月内在国内注册成立企业等条件, 即可报名参加创业团队组的比赛。

3. 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表彰。

学校通过多方面的工作, 批准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单位, 在基地申报、专家评审、实地考察的基础上, 经研究决定, 遴选“航空工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11个基地为首批“中国民航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单位。学校根据实际需要, 分别为各个建设基地配套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所需的基本设备设施, 努力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孵化为现实成果。

(二) 加强师生申报条件要求

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时间和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研究时间为1至2年。项目研究期间, 经学校教务处审核后, 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组员, 但原则上不允许更换负责人。项目以个人或团队形式进行申报, 团队总人数不超过5人。鼓励组建学科专业交叉、年级交叉的学生团队。项目负责人 (平均学分绩点不低于2.7) 为中国民航大学全日制在校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 每年度每名学生只能申报或参与一个项目。严格要求指导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 指导教师须具有较强的指导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能力, 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或具有博士学位并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指导教师每年参与指导项目不超过两项。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施的效果

(一) 项目申请逐年提高

自2012年第一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学校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 下发《关于组织申报教育部2012年度“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通知》, 组织并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审批工作。中国民航大学2012年度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立项工作已经结束。本次立项得到中国民航大学各学院领导、教师及学生的大力支持, 共收到有效申报207项。经组织答辩和专家评审, 批准立项68项, 立项成功率为32.9%, 并将立项结果上报教育部, 在其官方网站公布。201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中, 经各学院初审后上报学校的共258项, 通过学校形式审查、校级专家评审、学生现场答辩等环节, 拟批准国家级立项38项, 校级立项40项。201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 经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初审后上报创新创业实践中心的项目共430项, 通过形式审查、学生现场答辩、校级专家评审、结果公示等环节, 批准国家级立项38项, 市级立项50项, 校级立项61项。

(二) 严格项目验收

对每一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中国民航大学都从严验收。

1.

项目负责人提交《中国民航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题验收报告书》, 要求指导教师提出审核意见。

2. 验收答辩。

在答辩过程中, 通过多媒体演示汇报, 然后评审专家进行提问, 专家组要针对项目的完成情况及成果形式给出评价意见。

3. 必须有对研究成果的实证材料。

有研究实物的, 须将其带至现场进行展示或操作演示。不能带到现场的, 要求学院领导小组安排专人提前到研究场所实地考察, 保留每组的实际考察照片或视频, 出具现场考证人员的签字证明。

4.

对于未能按期完成项目而需要延期的, 项目主持人提出申请, 导师签署意见, 院领导同意, 统一上报学校审核。

5. 学校审查。

学校根据结题答辩时专家评价意见及平时考核效果评定项目的最终成绩, 确定为优秀、通过、延期及不通过四个等级。

四、结语

民航技术是技术密集型行业, 主要的相关技术掌握在欧美等先进国家。为了我国早日实现民航强国的梦想, 亟须提高我国民航机务专业大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引导和支持, 为培养具有综合创新能力的民航机务专业大学生提供平台, 最终实现我国民航强国的伟大战略。

摘要:国家的创新创业项目是为了培养我国本科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是努力实现我国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发展的必然途径, 加强民航机务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民航机务类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意义, 结合行业特点及中国民航大学近三年来的创新事例, 全面阐述民航机务专业大学生的创新现状。

关键词:机务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创新创业

参考文献

[1]许德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013.

[2]蒙贺伟, 李辉, 古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析[J].农业网络信息, 2011, (1) :140-143.

[3]但敏, 周毛等.民航机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23) :29-31.

篇6:HUST研究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流程

1引言

新时期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社会需求,已经把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工作。通过我们的课题研究充分认识计算机类专业的实践环节的特点,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把各实践教学环节作为一个整体从实践能力培养角度进行安排,学习期间实践能力培养不断线,着手改变以往实践教学作为理论课程的附属地位。创新创业项目是国家进行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把创新创业项目、计算机类大学生5+2+1培养模式与一线IT公司运营模式综合考虑,使三者相互衔接、紧密配合,支撑本平台培养目标的实现。

2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

2.1探索和构建了“一个原则、四大模块、多个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

结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在确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基础上,首先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探索和构建了“一个原则、四大模块、多个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其中,“一个原则”: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过程中,坚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吸收改革成果和先进经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注重实践,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实现”的原则。“四大模块”:第一是通识与公共基础教育模块;第二是学科基础教育模块;第三是专业方向教育模块;第四是创新与素质拓展模块。“多个专业方向”:即软件技术与应用、软件项目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等多个专业方向。

2.2建立了与培养软件工程师相适应的“一主三实”人才培养体系

“一主”指一条主线,即以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使之贯穿全学程。“三实”指以培养实用性强的软件工程师为目标,达到主流就业岗位“上岗即可用”;通过校内外实践环节进行专业基本技能实训;通过课内实践环节、企业合作等提供真实工程环境与项目,使学生掌握“上岗即可用”的实战技术。

2.3构建以创新创业项目为载体的“5+2+1”人才培养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把知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构建计算机类专业“5+2+1”人才培养模式,在实习、实训职训化的基础上全面实施“5+2+1”培养模式。

创新创业项目是国家进行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点扶持项目,结合“5+2+1”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四级创新创业项目申请机制,让更多的学生受惠于创新创业项目。可以让大二的学生开始准备项目,大三上学期学生的知识达到做项目要求时开始申报项目,项目申报成功后,学生可以在培养模式中的“2”阶段进行项目研发。在项目研发过程中严格按照IT公司项目管理和运行模式,通过这个阶段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项目意识、团队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在模式执行过程中一些创新创业项目完成比较突出的学生,通过培训可以参加全国各级学生竞赛。

根据计算机类专业教学“5+2+1”体系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效而且确实存在的场所,让学生按照公司的运营模式在其中工作,在分析了IT企业公司的运营模式和技术方向后,按照IT公司运营模式对学生科技创新基地进行建设,成立了ACM/ICPC工作室、经纬工作室、图形图像工作室、嵌入式工作室,使学习环境接近生产一线环境,提高学生培养水平;通过规划与设计,按照模拟真实工程、实践环境的要求,建立与创新创业项目工程环境相匹配的实训基地。

3以创新创业项目为载体的“5+2+1”人才培养体系的培养效果

篇7:HUST研究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流程

在全球新一轮的科学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转型变革中,互联网如何与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包括农业、工业、商贸、金融、旅游、教育、交通、医疗等,进行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互联网+”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变革潮流,并且正在深刻影响着各国经济在整个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战略布局。2015年7月国务院向全国发布《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意见中明确指出“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以促进创业创新为重点,推动各类要素资源聚集、开放和共享,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开放式创新等,引导和推动全社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同年,教育部启动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此次大赛共有1800余所高校、57000多支团队、20万名大学生参赛,并带动百万学生积极参与,产生了一批有特色、有质量、有影响的创新创业作品,使大学生创新创业在社会蔚然成风。2016年3月,教育部正式启动了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通过这次大赛的举办,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这个最具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群体的无限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的特征包括了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等六个方面。互联网+时代企业核心竞争力发生了显著的转变,激烈的产品之间的竞争已经变成红海市场,而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成为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蓝海战略。商贸类院校大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在市场研发、管理创新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在进行创新创业项目选择时,充分发挥“平等、开放、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集中力量在通过“跨界与融合”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或打造新的品牌效应,通过“解构与重构”把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创造新的商业价值,通过“创新与发展”开发新的商业业态并打造新的商业价值链等方面进行突破和创新。

二、跨界与融合—“平安福”文化与产业品牌打造

(一)“跨界与融合”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或打造新的品牌效应

“互联网+”其中的“+”就代表跨界,代表开放,代表重塑和融合,代表变革。它可以是身份方面的跨界与融合,比如从消费者转化为投资人、从普通参与伙伴变成创新领军人物;可以是文化方面的跨界与融合,比如把传统文化与市场最新需求相结合,进而产生新的文化或新的产品;可以是行业的跨界与融合,比如把一个行业跨界到另一个行业,经过新技术改头换面的革新或者通过新营销渠道的广泛传播,融合创新成一个新的行业,并且成为新时代新受众群体的“爆款行业”。通过“跨界与融合”打造的新商业模式,是“互联网+”时代商业竞争市场中的新贵,是传统商业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跨界与融合”打造的新商业品牌,可以从供给侧改革方面突破创造出更多的市场需求。

(二)案例分析--“平安福”文化与产业品牌打造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立信会计学院吕金彪同学是黑龙江省大庆市著名福文化学者、民间文艺家、福寿书法家吕国明先生的长子。其父于2008年创作的“世界上第一个平安福字”,(专利证号:ZL 200830100427.4;ZL200830100428.9;ZL200830100429.3),被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大庆市志》,被大庆市大同区、广东省佛山市、大庆市作为地域文化标识,成为潜力巨大的文化资源。

作为“平安福”自主知识产权的法定继承人,吕金彪同学及其“人间第一福”创业团队,继承和发扬“平安福”文化的精髓,紧密贴近市场需求,把“平安福”字样和理念开发应用在礼品、旅游纪念品、丝织绣品、安全食品、汽车用品、收藏品等多个领域,打造独家“人间第一福”品牌产品,并将逐步形成一个庞大的品牌文化产业。在市场营销方面,首先,依托大庆市政府文化产业优势政策的平台,创建“大庆市平安福文化产业基地”,进行新产品研发、样品展示、文化宣传;然后,在著名电商平台设立“平安福产品专营网店”,建立销售全国和全球的网络平台,把平安福产品和文化推广到世界各地。

从“平安福”创造的产业价值来看,“平安福”是中国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福”字,其深邃的文化蕴含传承并续写了中国古老的福文化。“平安福”独有的品牌文化与有特殊需求的产品融合加速实现了品牌附加值。据估算,春节贴的福字,按人均3元的消费量计算,仅春节一天,全国要40亿的消费,福字号的礼品、藏品、珠宝、喜庆用品等年潜在价值在千亿以上。从“平安福”的社会价值来看,福文化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文化,伴随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明变迁与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文化。中国汉字是中国文化瑰宝,“平安福”文化产业的成功,不仅见证中国汉字和中国文化的文化传播和传承价值,还会见证中国文化价值连带产生经济价值的神奇过程。

三、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药底价”创业项目的商业构想

(一)“互联网+传统产业”创造新的商业价值

“互联网+传统产业”改革,即将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进行融合创新,培育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发展。比如,“互联网+农业”即充分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生态农业新模式。“互联网+金融”即互联网与银行、证券、保险、基金融合创新,为大众提供丰富、安全、便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不同层次实体经济的投融资需求,为社会大众创造更加便捷、多元、安全的投资理财环境。

(二)案例分析-“药底价”创业项目的商业构想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中国民众感受最深、议论最多的一个社会民生难题。医药界的专业人士认为,“互联网+移动医疗”是有望从根本上改善中国这一医疗生态的有效方式。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对医药一直采取集中监管的方式,医药市场没有完全放开。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医药电商在2010-2014的4年间,网上药店规模从16家增长到271家,交易规模从2010年的1.5亿元发展到2014年的68亿元,而这个交易规模也仅是在国内药品整体销售额有70%-80%的处方药市场仍被医院控制的情形下得到的。2014年《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出台,在初步放开处方药网上售卖、允许第三方物流配送等优惠政策刺激下,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医药电商B2C市场规模接近150亿元。随着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处方药网上销售政策的放开,医药电商将会迎来一个飞速发展时期。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金融系刘伟同学的创业团队,正在积极筹建“药底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该创业项目针对“看病贵”的问题,坚信有竞争才会有“低价”,以至于达到“底价”,将药品价格完全透明化。拟推出一种新的“O2O”商业模式——P&P(price&parity),即药品比价商业模式。即基于地图APP平台,将顾客位置设为原点,向外辐射2.5公里(可配送范围)的药店为搜索范围。通过输入“药名”、“病情”、“店名”三种方式进行搜索,顾客根据药店报出的价格进行比价,选择同类药最低价格或最合适种类药进行购买。通过“比价”可以实现“低价”购买。

该项服务的创新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人性化的服务。每家药店加盟店我们要求配置1-2名专业医师,顾客在进行药品购买过程中可以时时与医师进行交流。每次购买药品我们都会附带一张医嘱,让您放心服用。另外,我们还会为顾客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成为您的贴心私人护理。(2)严密的配送流程。我们采用“身份证”配送制度,对于每一名配送员配送的药品进行编码、注册。要求配送员一定要保证顾客在确认密封包装的状态下签收。(3)完美的售后评价体系。顾客可以根据用药效果,对不同的药店、药品、配送员、医师进行点评,加大对医药行业以及员工监管的透明度。互联网医药市场的需求非常大,潜在商业价值也非常大。我们想通过药品比价的模式,给社会大众带来真正的药品低价甚至底价,缓解“看病贵”的尴尬局面。

四、创新与发展—“木木格子铺”的连锁经营

(一)开发新的商业业态和打造新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新产业革命不再是单一的技术革命或新产业诞生,更多的时候表现为新业态与新模式的创新,并带来传统产业的生产、消费、投资模式的变化,进而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新业态是指在特定产业发展层次或发展阶段上,在新技术的创新及推广应用、新消费需求突显或被挖掘、新规制变革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而形成的新产品、新商业流程、新服务模式等全新的业态形式。“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呈现出在线化、个性化、去中介化等多个新特征,传统商业模式和盈利方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比如,互联网时代让手机、电脑等硬件竞争变成“红海市场”,但却让其收费视频增值服务竞争变成“蓝海市场”。

(二)案例分析—“木木格子铺”的连锁经营

近年来,一种新型的经营模式--格子铺,吸引了很多年轻的创业者,在短短的时间内,全国各地出现了近千个店铺。格子铺,即把整间店铺装饰成不同大小的格子,然后把格子租给想要卖东西的商家,让商家成为店铺的“格主”。格子铺一般主营一些潮流商品、潮流玩物和收藏,受到时尚年轻人士和白领阶层的热烈追捧。格子的理念源于一名英国大学生设计的网上格子广告。现实中的格子铺源于日本人创办的一家大型商场,他在一次意外的代卖潮流玩物收藏品时,发现了这个新经营模式。格子铺以投资少、收益快、零风险的口号,受到创业者的青睐。但是由于店主管理不善、质量纠纷等问题,“格主”的利益会受到严重影响,导致部分格子铺经营出现危机。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邢旭成同学及其创业团队于2014年创建北京木木格子铺商贸有限公司土桥店,不到两年的运营时间,积累了数千名的门店会员,业务量也在快速增长中,于是,2016年创建了第二家实体连锁店木木格子铺万达金街店。公司坚持“创新、品质、感恩”的发展理念,在商品选择上严把质量关,销售时开展全方位的优质售后服务,让其在北京格子铺市场中独具一格。招租范围为韩国、日本、法国、泰国、澳洲、香港等地区或国家代购产品,包括护肤品、彩妆、香水、美瞳、动漫周边、饰品、包包、毛绒玩具、个性创意小产品等。2016年木木格子铺与微店合作,开通全民分销模式,打造升级版“互联网+连锁经营管理”创新模式。木木格子铺承诺:无需任何加盟费与品牌使用费,通过微店“申请全店分销”便可以成为格子铺加盟商。加盟商无需进货,可以真正做到零囤货,并且所有销售的产品由格子铺统一发货,让您在家就可以经营自己的店铺。根据加盟商的销售业绩分为高、中、低三档,实施不一样的奖励机制。这种经营模式的创新,让之前格子铺经营中加盟店货物无人帮着管理与售后服务,以致经营失败的困境得到彻底好转,把加盟商的经营风险与困难降到零。

五、小结

大学生是我国最具开拓和创新精神的群体,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商贸类院校大学生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不具备竞争力,但却在市场研发、管理创新等方面具备专业核心优势。对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商贸类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选择来说,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精神和互联网+特征的优势,积极利用“跨界与融合”、“解构与重构”、“创新与发展”的商业拓新思维,紧紧抓住当下传统产业的薄弱环节或者行业价值链条中的低效高利润环节,重构整个商业价值链链条,创造新的商业市场和商业价值,进而获得创业的成功。

摘要:互联网+时代企业核心竞争力发生了显著的转变,激烈的产品之间的竞争已经变成红海市场,而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成为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蓝海战略。商贸类院校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项目选择时,可以充分发挥其在市场研发、管理创新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在研发新的商业业态、打造新的商业模式、创造新的商业价值链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商业模式,跨界与融合,传统与创新

参考文献

[1]武文韬.“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商业模式分析[J].创新科技,2016(1).

[2]艾瑞咨询,申银万国证券等.中国医药电商投资报告[J].资本市场,2016(2).

[3]王振等.互联网+:新业态与新商业模式研究[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

[4]陆元媛.格子铺现存问题及其未来发展的思考[J].品牌,2012(4).

篇8:HUST研究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流程

关键词:创新创业 实践训练 摄影教学 私人肖像定制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1-0122-02

创新创业教育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思路,最初萌发于美国,现已在全球兴起。近年来,为适应教育发展需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我国日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各地高校以教育部创设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载体,不断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力度,同时积极促进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的创新。本文结合笔者指导的艺术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对创新创业培训项目之于商业摄影人才培养和教学方法的正向促进作用进行探讨。

一 “私人肖像摄影定制”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及成效

2013年,学院成功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名称为“私人肖像摄影定制”。该项目是一个结合艺术学科特点、具有前沿性、涉及多方向多领域的综合型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着重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战训练、创新能力训练、团队协作训练,旨在提升学生能力,促进创业,让项目参与者得到最大的收益。

(一)创业实战训练。创新创业训练的目的之一是强化学生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通过项目接轨学生的就业与创业。围绕这一目的,“私人肖像摄影定制”项目要求学生模拟商业运作模式,组建企业式工作室,通过市场调查、宣传营销、接单营业等商业运作,用知识技能创造商业价值,并通过商业实战训练,全面了解企业运作,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围绕项目训练目标,学生创建了一家名为“LOOP”的肖像摄影工作室,并设计了一套完整的VI视觉识别系统,包括工作室名称含义、工作室标志和宣传理念等。将企业理念、文化特质、服务内容、企业规范等抽象语意转换为概念性符号,塑造出独特的企业形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作可行性商业计划书,按照商业运作流程将项目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市场调查分析产品特色、塑造企业形象开展市场宣传、针对市场需求进行试运营、接受客户订单正式营业。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学生以艰苦创业的精神克服资金不足、设备缺乏等问题,成功打开了市场,提高了社会关注度,使工作室保持良好的运作。企业存在的核心价值是创造商业利润。项目将体现商业价值作为创业训练的重要内容。学生模拟实际企业运作,进行产品特色分析、盈利模式分析、财务风险分析等,积极进行市场策划,寻找营销策略,在半年内成功签订了两个商业订单,实现了盈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次全新的创业实践,获得了创业成功的成就感,积累了宝贵的创业就业经验。

(二)创新能力训练。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又—重要目的是启迪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实施本项目需要模拟商业流程进行企业运作,对于学生而言,这是在一个全新的挑战。如何将商业、财务、市场营销等知识运用于实践,如何在工作室运作中最大限度实现摄影知识技能的商业价值,这是项目的难点,也是其创新价值所在。本项目注重从思维、方法、手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开拓性、创新性训练。在项目工作中,学生通过学习、研究、探讨,开拓思路,大胆实践,通过制订系统工作方案,寻找新型技术手段、有效解决具体问题,将艺术与商业在实践中有机结合,实现了项目训练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如在市场推介方面,学生通过系统策划,灵活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宣传推介,建立豆瓣网页发起摄影同城活动,举办优秀作品展并得到《番禺日报》的报道,成功获得一定人群的关注,打开了市场,收到了商业订单。

(三)团队协作训练。训练项目采取团队化工作模式,以锻炼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完成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需要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保证项目成员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重点事项进行有效协作。根据项目工作内容,“私人肖像摄影定制”组建了6人的项目团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长和意愿进行合理分工,同时强化职责承担和协作配合。在纵向设定了工作室负责人、项目经理、专业工作者等角色;横向设定了摄影师、化妆师、后期制作、宣传策划、财务管理等角色。每个角色都有具体职责和工作任务,允许—人多岗。在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学生按照分工,分头学习、独立工作,同时集体研究、协作配合,既通过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又通过协作配合发挥聚合效应,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职责明晰,协调配合的工作团队,学生增强了责任意识,学会了共同担当,协作精神、团队意识大大增强。

二 创新创业项目对商业摄影教学的正向促进作用分析

创新创业项目不仅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的平台,同时也有助于促进高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手段。从“私人肖像摄影定制”项目训练成果来看,创新创业项目对高校商业摄影教学具有三方面正向促进作用。

(一)促使教育理念实现三个转变。传统的艺术类高校教育,虽然也有写生、布展、毕业创作等实践类课程,但总体而言,还是比较注重统一的教材授课,课堂学习比重较大。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一名合格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有大量的实践经验、开阔的思维,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艺术教学理念必须更新。从“私人肖像摄影定制”项目的实施及成效来看,其推动商业摄影教育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由统一的教材授课向突出兴趣的实践训练转变。“私人肖像摄影定制”依托于基础的摄影学习,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导向,构建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打破学校课堂教学与外界商业社会实际运作模式间的隔阂,在真实的情景中,以实际任务项目为载体,促进学生投入实践,从统一的教材授课转向注重实践的教学和印证。二是由知识传授向素质培养转变。在系统性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训练项目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有效的强化训练,从而将知识技能内化为综合素养,外化为实践能力,从知识传授转向注重素质培养。三是由单一性学习向系统性研究转变。项目实施前,一般通过课堂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和基本摄影技能。依托项目训练,针对市场实际需求,促使学生由知识点学习变为系统性学习,通过边学边用,边实践边总结,形成系统性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促使专业学习在项目实践中不断深化。围绕项目工作的实际需求,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自主求学,由理论学习变为实践性运用学习,将专业知识和实际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专业知识在实践运用中不断深化。角色分工后,引导学生针对工作需要开始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实践。摄影师开始练习肖像拍摄,并有目的地学习前沿拍摄技术和灯光应用技术,大量浏览不同类型的作品提升审美能力;化妆师开始关注时尚,并深入研究脸部结构及着装搭配;平面设计师开始研究企业形象和推广策略,并着手设计视觉识别系统;图像处理师负责照片后期处理,针对岗位需具备高超的图像处理技术和高水准的审美能力,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和实践;而项目经理则加强协调统筹能力训练,综合考虑项目进程、市场营销、团队协作、对外协调等工作。通过角色分设和有具体要求的学习实践,原本枯燥抽象的内容变得真实具体,学生们逐渐寻找到了摄影专业学习和研究方法。从目前的效果来看,这种项目式教学方法,比批量化、模式化的统一教学和实验教学更加适合当下环境。在项目工作中,学生按照兴趣点进行学习,摄影知识和技术随着实践深入而不断提升,专业思考能力、摄影认知、审美水平也取得显著的进步。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实践,很快胜任项目中的角色,顺利完成工作任务。

(三)促使课题研究能力不断提升。“私人肖像摄影定制”是一个训练项目,同时也是一个研究课题。在项目实施中,学生以项目工作方式进行选题、分析、实践和结题,通过将商业摄影课题融入商业模拟运作,将课题研究与企业运作有机结合,将调查、分析、评估、整合等方法综合运用于实践,在创新创业项目训练中完成了课题研究。随着项目训练的深入,学生在资料搜集、观点梳理、报告撰写等方面得到锻炼,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通过发表论文、编写研究报告、结题报告等,进行系统的思考和理论总结,完整掌握了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技能,课题研究能力明显增强。

三 关于实施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后续思考

创新创业项目是与知识经济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相适应的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最大限度发挥项目训练的作用,实现对高校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教学创新的正向促进,笔者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注重发挥指导老师的作用。创新创业培训项目是—种教学载体,指导教师要将其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注重发挥教师的引导、指导、控制和促进作用。在这样的实践教学中,老师的教学理念、思路和方式要随之改变。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方法训练、突出实践过程的理念,从课堂传授知识转变为针对问题的探讨研究和因材施教的具体指导。

一是方向引导。这突出表现在项目的确定和训练方法的指导方面。项目选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力训练的内容。如何将项目研究内容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取得有新意、有推广价值的项目成果,是项目选题所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老师应引导学生打开眼界和思维,将专业特点与兴趣爱好、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在理论分析和实践论证的基础上,研究确定既有前沿性,又具有实践价值的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有意识进行思维启发和头脑风暴,在理论指引和探讨的同时进行实践的教学和印证。二是专业指导。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技术能力和兴趣爱好,为其设计专业训练计划,指导其按照学习一实践一学习一提升的良性循环,逐步形成自己的专业学习方法并提升专业技能。在“私人肖像摄影定制”项目工作中,以对摄影师的指导为例,笔者根据项目内容,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室内影棚模特摆姿美姿摄影布光教程》《埃里克时尚摄影及后期教程》《逐层布光——大卫.豪比的摄影》等实战性强的商业摄影教程,蓄积专业摄影知识,提升专业审美眼光,同时策划实际拍摄活动。引导学生对照分析大师作品与自己的练习作品,寻找差距。经过半年多的项目工作,发现学生在用光、构图以及在凸显人物个性和抓取人物瞬间精彩表情方面都有了明显进步。三是进程推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注重控制工作进度,推动解决问题,突破困境,实现项目训练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计划和控制,为学生就业后尽快适应行业需求奠定基础。

(二)注重激发项目成员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但如何吸引师生的共同参与和有效互动,激励指导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项目成员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内在潜能,值得我们思考。笔者认为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可对指导教师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综合考虑和客观评价项目成果与教师指导作用发挥情况,对指导教师进行绩效考核,激发教师依托项目进行教学创新的积极性。二是可根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宗旨,建立对项目成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细化评价机制,同时开展项目评比,根据评价和评比结果,给予相应的学分加分、评优等奖励,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有效提升项目工作质量,推动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持续发展。

篇9:HUST研究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流程

一、项目嵌入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简述

1999年英国的约克大学、利兹大学和谢菲尔德大学组建了WRCE (白玫瑰创业教与学优异中心) , 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改革研究[2]。该中心提出了课程嵌入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即在专业教育模块中植入创新创业元素, 在课程教学中直接或间接渗透创新创业知识, 从而成功地使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内容之中。

基于此, 浙江海洋大学为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提出了项目嵌入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体系架构见图1所示) , 即以专业实践、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业园建设为抓手, 以专业实践与学科竞赛项目为切入点, 以“创新训练工作室”和创业工作室为载体和平台, 从专业实践和学科竞赛项目中选拔部分有专业特色且具有市场培育价值的真实商业项目, 选拔组建学生团队进入“创新训练工作室”, 在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带领下, 通过“练中学”的方式让学生真实地参与项目的市场化经营与运作,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从“创新训练工作室”孵化培育出创业项目与团队进入“创业训练工作室”, 通过“练中创”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创业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这种项目嵌入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以专业实践和学科竞赛为纽带, 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互融合与协同推进;该体系既可培养在“创新训练工作室”参训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理念和创新创业技能, 提高学生创业项目的质量与成活率, 又可提升参训学生的沟通合作、解决问题、融会贯通等职业能力, 提升参训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精神等核心就业竞争力, 实现参训学生的高质量就业, 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了一种参考方向。

二、项目嵌入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实现路径

(一) 以专业学科知识为基础, 丰富充实课程体系

创业的本质是创新, 创新是创业的灵魂, 创新不是凭空想象的空中楼阁, 是以学科专业知识为核心的全面素质升华的结果, 因此创新创业离不开专业学科知识。课程作为教育的主渠道, 以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为导向, 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在课程设计中不仅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 又要注重人才培养质量, 对各类专业课程资源进行充分挖掘, 合理地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通识性创新创业公共课程, 以及具有行业特点、与创新创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 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浙江海洋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 构建了以专业学科知识为基础, 以学生兴趣为导向的实践类课程体系, 开设了系列基于专业实践、学科竞赛的专业选修课与专业必修课的创新类课程, 并将其纳入专业教学计划中。专业教师在教学和实践指导中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创新性的学习, 引导学生从专业开始培养积极探索的创新创业意识与精神。在专业实践、学科竞赛等教学环境中渗透创新创业意识与精神, 促进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跨学院、跨学科和跨专业组建“浙江海洋大学创业教育试点班”, 开设创业理论、创业实务和创业实践三大课程模块, 对具备创业潜质的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 教学内容选择上突出学生实际需要, 教材选用标准注重实战性和操作性。

(二) 以“创新训练工作室为”驱动, 培育技术型创业团队

以专业实践和学科竞赛项目为切入点, 从专业实践和学科竞赛项目中选拔部分有专业特色, 且具有市场培育价值的真实商业项目, 遴选人员组建“创新训练工作室”, 进行真实的市场化和商业化的经营与运作。即选拔具有市场培育价值的商业项目、专业导师、企业导师和学生团队组建“创新训练工作室”。“创新训练工作室”没有教师, 只有教练;没有课堂, 只有真实的项目;没有理论讲授, 只有相互探索。专业导师担任专业指导的角色, 为学生提供新产品研发所需的技术指导, 帮助学生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协助开拓客户群体和销售市场。选拔和邀请一批具有丰富创业和经营管理经验的企事业人士担任企业导师, 为学生提供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创业实践等指导, 帮助学生开展商业化的运营。专业导师和企业导师即为创业导师, 同时也是创业团队的合伙人, 为合伙创业模式, 享受公司的实际股权。学生团队根据项目需求承担市场调查、产品生产、企业运营等各种真实的商务任务, 在“练中学”和“练中创”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创业素质和创业理论知识。学校对于“创新训练工作室”给予经费、场地、教师绩效奖励、学生评奖评优和学分转换认定等全方面的支持。在“创新训练工作室”中学生团队可以利用和借助学校各类仪器设备、专业导师的专利技术、最新研究成果和支持, 最终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渗透和融合。

(三) 以大学生创业园为平台, 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以浙江海洋大学大学生创业园为主要平台, 从“创新训练工作室”中选拔和训练较为成熟的创业项目和团队入驻到大学生创业园进行创业实践。大学生创业园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将创新实践、创业实践和就业体验有机结合, 使学生在实体经营及运营过程中, 培养和提升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发挥学生的创业主体性作用。学校为大学生创业园提供相应资源及配套服务, 例如为入驻团队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或工作室, 免交水电费、网费和物业费等;不定期开展专项的创业培训、创业论坛、创业讲座等, 为团队提供智力支撑;为入驻团队提供财务咨询与代理、专利申请与代理、金融投资与贷款担保等相关专业服务。入驻团队通过大学生创业园的孵化和实践, 进一步提升创业理论知识和企业经营能力, 提高创业项目的孵化速度和成功率。

(四) 以多样化创业实践活动为延伸, 拓展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

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 学校以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讲座沙龙、SYB创业培训班、公益讲坛、创业论坛等活动为载体, 组织各类针对性的创业教育活动, 就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深入研讨, 普及创新创业理念。比如组织学生赴各地创业园参观考察项目, 与创业团队进行交流学习。在学校开辟“创客一条街”, 形成“众创空间”聚集区;建立了大学生“创意联盟”, 定期开展“创意点子”大讨论, 鼓励有市场前景的点子付诸实践;每两年交错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创意文化节, 组织团队参加校外的各类创业计划比赛, 通过以赛促创, 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思维和创业能力。

三、项目嵌入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保障机制

(一) 制度保障

项目嵌入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需要调动各方资源, 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 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的各阶段。深化学分制改革, 建立学生创新创业档案, 制订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 将发明专利、学科竞赛、创业竞赛、创新训练、创业实践等成果转换折合为专业学分。在学生日常管理中, 优先支持创新创业的学生跨学科转专业。实施弹性学制, 允许学生调整学业进程, 放宽学生修业年限, 允许保留学籍进行休学创业。提高对创新创业的奖励政策, 对于进行创新创业的学生, 学校要设立专门的奖学金给予奖励,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项目嵌入式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对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教师, 学校要将其实际工作量计入到年度教学业绩中, 指导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奖的可折合等同为同级别的教学成果, 并给予绩效奖励。对参与市场运行的专业教师享受专业团队的实际股权, 而不单独是技术顾问, 鼓励师生合伙创业, 充分调动专业教师参与项目嵌入式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对于项目嵌入式创新创业体系中最核心的“创新训练工作室”要完善选拔机制、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 使“创新训练工作室”能循序渐进, 培育参训学生的创新能力, 孵化具有专业技术含金量的实体创业团队。

(二) 师资保障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需要一支拥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专兼职教师队伍主动参与创新创业教育。一方面高校自身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 实施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培育工程。吸纳具有管理类专业背景的教师和与专业深度融合的专业教师加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 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 选派教师参加各类相关培训和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 提升师资队伍的实践水平;另一方面聘请企业家 (含青年企业家、校友企业家) 、工商、税务、金融、法律等专业人士组成创业教育实践指导教师, 指导学生开展商业化的创业实践活动。

(三) 资金保障

资金是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最基本保障, 尤其是项目嵌入式这种以真实商业项目为主导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更需要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学校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日常运营和奖励支出。另外要设计大学生创业基金, 用于扶持、奖励和投资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同时学校要积极“走出去”, 主动联系企事业单位和各类风投机构与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对接, 促进创业项目的转化和成长, 推动大学生的创业。

(四) 平台保障

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行需要各种专业平台与专业机构作为保障。学校以校地与校区合作为助推, 强化对外合作, 构建一个多方联动的平台与机构来支撑和保障项目嵌入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有序开展。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浙江海洋大学创业培训中心”, 对入驻“创新训练工作室”和创业园的团队成员提供各类专业培训, 在培训过程中加入销售实践、创业沙龙等环节, 进一步丰富和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实践能力。与镇海区大学生创业园、舟山市伍邦大学生创业园、舟山市富丽岛创业园、舟山市科技创业园等4家校外创业园签订合作协议, 与学校大学生创业园构成了“一园四基地”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场所, 拓展了学生的创业实践空间。

参考文献

[1]赵静, 冯建民.融合协同: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专业教育[J], 科教导刊, 2015 (11) :14-15

上一篇:个人师德问题自查报告下一篇:看爸爸炒菜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