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科指数练习题

2024-04-18

高三文科指数练习题(共6篇)

篇1:高三文科指数练习题

高三语文文科附加题练习十九

一、正误判断

1.周树人首次以“鲁迅”这一笔名发表的作品是《狂人日记》,它被看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小说。()2.鲁迅在《狂人日记》中以“吃人”这一审美命题赋予它以具象,确实产生了深远的警示作用:中国要有希望,必须从政治、思想、精神和心理结构等方面,彻底毁坏这“吃人的筵宴”。

()3.《狂人日记》通过狂人的叙述,揭露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实质上是.一部吃人的历史;披着“仁义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其本质是吃人。()4.《阿Q正传》成功地塑造了一一个落后不觉悟农民阿Q形象,他的“自欺欺人”、“精神胜利法”,“欺软怕硬”、“自我作践”,都具有相当大的普遍性。把中国人的深层人物性格揭示得淋漓尽致,这是鲁迅的一个巨大的贡献。()5.善于投机是中华民族劣根性之一。阿Q革命的目的,不过为了他自己的利益,丝毫不了解革命的意义。所以一为假洋鬼子所拒斥,就想到衙门里去告他谋反的罪名。()6.恃强凌弱,精神胜利法,善于投机,夸大狂与自尊癖都属于《阿Q正传》所影射中华民族劣根性的内容。()7.《一件小事》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内容警策深邃。全文仅一千字左右,作者描写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在歌颂下层劳动人民崇高品质的同时,还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自我反省,表现出真诚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新思想。()8.《药》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华老栓一家,暗线是夏瑜一家。明线是次线,突出群众的愚昧麻木;暗线是主线,揭示革命者的悲哀。两条线从并行到融合,突出因群众的冷漠而带来的革命者的悲哀。()9.《药》是以1911年辛亥革命英雄黄花岗起义为背景,经过艺术加工和典型创造而写成的。小说描写了革命者流血牺牲而不被理解,发人深省地剖析了这一革命不成功的历史原因。()10.《药》全篇笼罩着浓重阴冷的气氛,也是作者为突出人物和主题而成功营造出来的使吃人血的故事更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11.《明天》是鲁迅着力反映妇女悲惨命运的小说之一。作品通过寡妇单四嫂子痛失独子宝儿的描写,令人震悚地展示了一幅中国妇女孤立无助的图景,同时抨击了黑暗社会的吃人本质和没落社会中人们的无情和冷漠。()12.《孔乙己》用第一人称“我”——作者本人耳闻目睹的情况来写孔乙己,他的肖像刻画,对话经历,都通过“我”的概括叙述来表现,由此塑造的人物,显得真实可信。()13.孔乙己是封建社会中没落知识分子,穷困、潦倒、迂腐、麻木,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摧残下终被封建社会所吞噬。而狂人则是具有抗争意识的无产阶级战士。()14.作家是带着满腔同情写这个形象的,指出了孔乙己的悲剧是科举制度和现实社会造成的,通过这个形象抨击了科举制度的腐朽与荒唐。()1 5.《孔乙己》结构严谨,先是开端,交待了环境和气氛;其次发展,介绍人物;再是高潮,即小说中心一一提示了社会的冷酷无情。()1 6.《故乡》中有眼前的故乡和记忆中的故乡的对比;眼前的闰土和少年时代的闰土的对比;眼前的“细脚伶仃的圆规”和当年开豆腐店的“豆腐西施”的对比„„这些色彩强烈、形态各异的对比,催人沉思和反省。()17.《呐喊》旨在描摹“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揭出病苦,引起疗效的注意”,为 1 新史化运动 “呐喊”助威,“慰藉那些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惮于前驱”。()l8.《呐喊》是鲁迅1 9 1 8年至1 922年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创作意图为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助威。《狂人日记》《孑L乙己》《药》《祝福》都收在《呐喊》中。()19.《呐喊》所集中描写的三类题材——封建势力及其卫道者的罪恶、愚弱的“国民性”的深重负担、觉醒的知识分子的反抗和悲剧命运——都是时代的重大题材。()20.《呐喊》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二、选择题

1.下面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鲁迅先生《狂人日记》是他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与俄国作家果戈理的一部小说同名。

B.鲁迅先生一一共有三部小说集。《呐喊》是他的第一部小说集,共由14篇小说组成。C.在《呐喊》的l 4篇小说中,《不周山》原也收录其中,后被收录到《故事新编》,并改名为《铸剑》。

D.《呐喊》收录了鲁迅先生1 9 1 8一1 922年间的小说作品,对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勇猛的抨击和无情的批判。其中《祝福》更是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对妇女的迫害。

E.阿Q的革命目的之一就是讨老婆,这是他自然本能的要求,说明他有着明确的革命目标。2.下面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鲁迅先生塑造阿Q这个形象的意图就是要画这样的国民的魂灵来,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B.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当时中国会底层劳动人民普遍具有的性格特征,它是在统治者的压迫下而形成的,在今天这种性格已经不存在了。

C.《药》是作者以光复会的重要成员之一秋瑾被捕杀于绍兴城内“古轩亭口事件”为背景创作的小说。小说主题就是通过夏瑜被杀这一线索,艺术地总结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的教训。

D.鲁迅小说取材于病态社会中不幸的人们。他善于抓住他们的思想精神的不觉悟、不抗争的这些病态的灵魂进行剖析。每一篇小说都反映了社会的本质,社会的各个层面,为改良社会、改变国民性而呐喊。

E.《呐喊》中的小说大多数采用截取横断面的写法,取法外国,但也注意了首尾照应交代等写法,融合了民族形式的神韵。

3.下面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阿Q正传》运用了幻觉、梦境来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B.《药》以双线结构组织全篇,通过华夏两家悲剧命运的表现,表明中国当时民众的愚昧和革命者不发动群众而招致失败的悲哀。

C.“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揭示了孔乙”的特殊身份,刻画了他穷困潦倒却又想保住读书人的自尊,虚荣心十足的性格特点。

D.小说标题《药》有概括情节、连接明暗两线、刻画人物、揭示主题的作用。

E.闰土要香炉烛台表明他日后将在求神拜佛中进一步麻醉自己,说明他在生活的压迫下有了自甘沉沦、不愿抗争的性格变化。

4.下面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在鲁迅的作品中,许多就是写他小时候的真人真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等。

B.《社戏》中的景物描写,细致逼真,充满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

C.《**》通过1 9 1 7年张勋复辟事件在江南水乡所引起的一场辫子**,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深刻地说明了辛亥革命并没有给中国农村带来根本变革,农民们 2 仍然缺乏民主主义觉悟,政治上、经济上、精神上依然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奴役的境地。

D.鲁迅的小说《明天》,通过主人公爱姑年轻守寡、丧子给她带来的精神上的孤独与空虚,揭露了封建贞烈观念“吃人”的罪恶。

E.《社戏》是鲁迅小说中唯一描写农民善良、淳朴、豪爽、真挚的美好性格的一面的小说。

三、简答题

1.《呐喊》收入了鲁迅先生1918—1922年所作的15部小说。后来作者抽出去一部历史小说《不周山》(后更名为《铸剑》),遂成现在的14部。请写出其中五部作品的名字。

2.夏瑜、九斤老太、闰土、单四嫂子、陈士成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3.王胡、水生、王九妈、华大妈、仲密夫人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4.吴妈、七斤嫂、八公公、方玄绰、夏四奶奶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5.赵白眼、麻子阿

四、豆腐西施、驼背五少爷、红鼻子老拱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6.华老栓、陈老

五、赵七爷、红鼻子老拱、六一公公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7.康大叔、古久先生、何小仙、丁举人、赵太爷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8.八一嫂、杨二嫂、邹七嫂、方太太、三太太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9.宝儿、宏儿、阿发、六斤、小尼姑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10.华小栓、狼子村的佃户、钱太爷、蓝皮阿

五、监督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11.双喜、七斤、赵贵翁、仲密君、红眼睛阿义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12.爱罗先珂、赵司晨、方玄绰、N先生、胖绅士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13.鲁迅小说中,狂人、阿Q、孔乙己等形象各有什么典型的语言?试各写出一句来。

14.根据你的理解,说说鲁迅将小说集定名为“呐喊”的原因有哪些?

15.“曲笔”是指不拘泥于事物真实情况的写法,《呐喊》中就有一些“曲笔”,试举一例加以分析说明

16.在鲁迅的小说里,帮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他们无处不在。请结合《呐喊》有关篇目的具体人物简析帮闲形象。

17.结合具体事例简析阿Q的精神胜利法。

18.“善于投机”是《阿Q正传》所影射中华民族的劣根性之一,请结合《阿Q正传》分析这一现象。

19.阿Q虽是极卑微的人物,却也有“夸大狂与自尊癖”的毛病。请简述。

20.《药》中对人物的行动描写非常精彩,请举例说明。

21.《药》的明线是主线,突出地描写了群众的愚昧和麻木。暗线则突出地描写了革命者的悲哀。请解说文中的暗线。

22.怎样理解小说以“药”为标题的深刻含义。

23.请简析鲁迅作品《药》的主题。

24.请简要归纳小说《孔乙己》的主题思想。

25.文章结尾处,狂人发出了一声震彻心扉的呐喊:“救救孩子„„’’这句话可以怎是吃人者太多,孩子在这样的社会中会遭遇被吃的可能,因此要求人们救他呢,还是有别的原因?

26.鲁迅为什么要学医?后来又为什么要弃医从文?

27.请简述《呐喊》的艺术特点。

28.《故乡》主要表现了什么内容?

29.夏瑜斗争的悲剧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30.请你说说,孔乙己为什么成为“不会营生”的废物?

31.说说小说《故乡》题目的好处。

32.结合《白光》全文,请你谈谈对“白光”的作用的理解。

33.《故乡》中闰土在“迅哥儿”让他挑选一些东西时,拣了香炉和烛台,联系前文叫少年好友“迅哥儿”为“老爷”的情节,请对“拣香炉”的情节作简要分析。

34.《药》里的夏瑜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请简述你对夏瑜形象的理解。

35.《社戏》的题目是“社戏”,可是文章写看戏的内容并不多,不仅没有写出戏究竟好在哪里,相反倒写了不少对戏不满的内容,而对看戏前后的事却作了大量的精心描绘。请概括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36.简析《阿Q正传》中作者对辛亥革命描写的作用。

37.鲁迅在《故乡》的最后说:“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请概述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8.《药》是以1907年民主革命英雄秋瑾起义为背景,经过艺术加工和典型创造而写成的。本篇独具匠心的采用了怎样的双线结构?

39.《端午节》里的方玄绰表里不一的虚伪相,被作者刻画得惟妙惟肖。请举例说明并作简析。

40.《头发的故事》是通过N先生与“我”的对话,从纪念双十节联想到辛亥革命的成果——剪去了辫子,从而理性地总结了辫子在中国的历史及其在人们精神上造成的弊病,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回味。在艺术形式上,本篇有何特色?

41.请概述《阿Q正传》中赵秀才、假洋鬼子投机革命的一两个细节。

42.《社戏》的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对这个结尾应该怎样理解?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吗?

高三语文文科附加题练习十九参考答案

一、正误判断

6.错误:“恃强凌弱”应为“卑怯、欺软怕硬”。

8.错误:明线是主线,突出群众的愚昧麻木;暗线是次线,揭示革命者的悲哀。9.错误:《药》是以1 907年民主革命英雄秋瑾起义为背景。

12.错误:《孔乙己》用第一人称“我”一酒店小伙计耳闻目睹的情况来写孔乙己。13.错误:狂人是反封建战士。

18.错误:《祝福》收在《彷徨》中。

二、选择题

1.DE(D项,《祝福》不在《呐喊》集中;E项)阿Q的革命目标是盲目的。)2.B C(B项,今天仍有这种性格存在;C项,小说是双线结构,主题也是两个方面。)3.DE(D项,没有刻画人物这个作用;E项,“自甘沉沦、不愿抗争”说法不当

4.AD(A项,《社戏》写的不是真)真事,是艺术虚构;D项,《明天》中写的是单)嫂子。)

三、简答题

1.包括《一件小事)《狂人日记》《鸭的喜剧》《端午节》《故乡》《孔乙己》《药》《阿Q正传》《兔和猫》《社戏》《**》《头发的故事》《明天》《白光》,任写五部即可。

2.夏瑜--《药》 九斤老太——《**》 闰土--《故乡》 单四嫂--《明天》 陈士成——《白光》

3.《阿Q正传》《故乡)《明天》(药)(鸭的喜剧》 4.《阿Q正传》《**》《社戏》《端午节》《药》。5.《阿Q正传》《**》《故乡》《药》《明天》。6.《药》《狂人日记》《**》《明天》《社戏》。

7.《药》《狂人日记》《明天》《孔乙己》《阿Q正传》。8.《**》《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兔和猫》。9.《明天》《故乡》《社戏》《**》《阿Q正传》。

10.《药》《狂人日记》《阿Q正传》《明天》《头发的故事》。11.《礼戏》《**》《狂人日记》《鸭的喜剧》《药》。

12.《鸭的喜剧》《阿Q正传》《端午节》《头发的故事》《社戏》。

13.狂人:“这历史„„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救救孩子„„”等 阿Q:“我总算被儿子打了,„„”、“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等

孔乙己:“窃书不能算偷„„”、“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能写一句即可,个别字有出入,但不影响意思亦可。)14.唤醒沉睡麻木的国民;聊以慰藉在寂寞里奔驰的勇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15.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凭空添上一个花环。《药》这篇小说,既写了华夏两家由于愚昧麻木所造成的家破人亡的悲剧,也写了革命者由于脱离群众而不被理解的悲哀,整个作品弥漫着一股凄清,阴冷,窒息,压抑的色调,尤其是结尾关于坟场环境的描写文字,更是让人感到阴森恐惧,可是,“瑜儿坟上’’的一圈花环。这清白、零星的小花给作品增添了一点热度和亮色,暗示着革命者流血牺牲,后继有人,给人以信心和希望,人们有理由相信,夏瑜的同情者和继承者们一定会发扬夏瑜精神,光明终究有到来的时候。另一方面也不可讳言,这“花圈”是“平添”上去的。所谓“平添”不仅指小说前面无伏笔可寻,清末也没有用花环寄托哀思的习俗,还指不够恰当地拔高了严重脱离群众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者的历史地位。

16.在鲁迅的小说里,帮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他们无处不在,像苍蝇一样嗡嗡乱响,让人心烦,但又挥之不去。《药》里的“驼背五少爷”、“花白胡子”,《阿Q正传》里“未庄的闲人们”,《明天》里的“红鼻子老拱”和“蓝皮阿五”,《祝福》里的“卫老婆子”,《长明灯》里的“方头”、“三角脸”、“阔亭”、“庄七光”等,都是闲人。帮闲既可以是帮凶,也可以是庸众,反正他们是没有什么大的主见的,永远都是应声虫,随大溜,有他们不多没他 7 们不少。正是这样的一些帮闲人构成了“压迫者”的随从众多的表象。鲁迅对于帮闲的厌恶由来已久。这些帮闲作为一个群体,具有相当大的粘滞性,而且目标非常不明显,不容易打击。他们对于革命者自然是具有伤害性的,但是同时,革命者对于这些帮闲还真是没有太好的办法。

17.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社会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却不正视现实,以妄自尊大等种种方法,自欺欺人,求得“精神上的胜利”。表现在妄自尊大、自轻自贱、欺凌弱者、健忘、忌讳缺点,甚至以丑为荣等方面。例如阿Q在赌博时,他的一堆“很白很亮的洋钱”被人家抢走了,遭到了失败,但他却“擎起右手,用力地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虽然“热辣辣的有些痛,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另一个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人一般”,他又“胜利”了。精神胜利法不是阿Q固有的,它是反抗„失败„再反抗再失败后的一种自我解脱剂,有麻痹斗志的作用。今天,阿Q式精神胜利法仍然存在,可结合实例分析。

18.阿Q本来痛恨革命。等到辛亥革命大潮流震荡到未庄,赵太爷父子都盘起辫子赞成革命,阿Q看得眼热,也想做起革命党来了。但阿Q革命的目的,不过为了他自己的利益,于革命意义,实丝毫没有了解。所以一为假洋鬼子所拒斥,就想到衙门里去告他谋反的罪名,好让他满门抄斩。善于投机是中华民族劣根性之一,每次革命起来,最先附和的总是从前反革命最出力的人,而后来革命事业便逐渐腐化于这些病菌滋生之中。

19.阿Q虽是极卑微的人物,而未庄人全不在他眼里,甚至赵太爷的儿子进了学,阿Q在精神上也不表示尊崇,以为我的儿子将比他阔得多。加之进了几回城更觉自负。“但为了城里油煎大头鱼的加葱法和条凳的称呼异于未庄,他又瞧不起城里人了”。具有夸大与自尊癖性的人,也最容易变成过分的谦逊,与自轻自贱。阿Q被未庄闲人揪住辫子在墙上碰头而且要他自认为“人打畜生”时,他就说“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一一还不放么!”

20.小说开头,写华老栓夫妇准备去买人血馒头。华大姆从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才掏出一包洋钱,老栓接过来后“抖抖地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这中间的“掏”“抖抖的”“按了两下",充分表现了华老栓夫妇的贫苦,他们的洋钱来之多么不易。小说写康大叔把馒头交给华老栓,一连用了六个动词“抢”“扯”“裹”“塞’’“抓”“捏”,生动地刻画了刽子手的贪婪、凶恶和华老栓的老实、胆小。

21.革命者忧国忘家,却被族人告发;在狱中仍然宦传革命,却招来一阵毒打;在刑场被杀只招来一帮“看客”;鲜血还被别人当“药”吃。他的母亲上坟,还感到“羞愧”,也不理解他为之牺牲的革命大业。可见他是多么寂寞,多么悲哀。

22.小说标题为《药》,寓意深刻。穷苦的城市贫民以革命者的鲜血作为治病的良药,这是何等可悲的社会现实!革命者应该吸取历史教训,克服脱离群众的弱点,发动群众起来共同斗争,这样才能推翻黑暗社会,这对于革命者是一一剂良药。一个“药”字,不仅简明而集中此揭示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同时也尖锐地向读者提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23.《药》的深刻主题是:由于受封建统治阶级长期的压迫和麻痹,人民陷入愚昧和无知的境地。如果说华老栓是因为受封建迷信而造成小栓的死亡悲剧,那么,革命者夏瑜的遭遇则是一个更大悲剧。人们对夏瑜反对封建统治的革命行动丝毫不理解,夏瑜对群众落后状态的深切同情,反被人们骂为“发疯”,对夏瑜的流血牺牲,人们漠不关心,冷淡到以他的血来作为治病的药,这是多么可悲的无知和麻木!这反映了尚未觉醒的群众与革命先驱者之间存在着可悲的隔阂。小说通过这两个悲剐,挖掘出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深刻的历史教训,揭示了民主革命必须启发群众觉悟的重大问题。

24.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悲惨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世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冷漠、麻木的状态。

25.很显然地,在这里,鲁迅或者狂人的喊声是另外的意思。我们知道,治标必须先治本,否则一切就是妄谈,改变国民的精神面貌首先就得改变人的思想意识和精神境界。在文中,作者提到了那些小孩,他们--也同那些成年人一样,是充满罪恶的,在他们身上,存在邪恶的因子,那么在这个时候必须给他们不断换血,在新思想的不断熏陶之下,一点一点地改变 他们身上存在的邪恶的因子,从而最终实现人类的救赎。

26.鲁迅父亲的患病和亡故,促使鲁迅学医以救治像他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这是他第一个美好的“梦”。在仙台学医看到战争画片,出于对同胞麻木的激愤和悲哀,了解到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于是提倡文艺运动,弃医从文,产生了一个新的“梦”。

27.《呐喊》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革命现实主义反映时代,二是以典型化的方法塑造人物,三是以体裁家的姿态不断创新。

28.《故乡》主要表现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作品通过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目睹的故乡对比,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压榨给人民造成的苦难,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另一方面,集中体现了鲁迅先生对“人性”探索的意义。作品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精神上受到极大束缚,古训筑成的高墙,使人与人隔膜起来,突出反映了鲁迅对“国民性”的拯救。

29.夏瑜斗争的悲剧性表现在于:他的革命主张是正确的,但不为群众理解,得不到群众支持;他的牺牲得不到群众同情;他为革命所洒的鲜血,竟成了华小栓治病的药。他的死是悲凉的,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严重脱离群众的弱点。

30.他读的书,从他的语言中,可见都是孔孟之道,是一套封建文化思想,这样的书叫读书人鄙视劳动。而科举制度驱使读书人一心追求功名利禄,鄙弃劳动。

31.不仅交待了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具体地点,而且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特定的场所和环境。对于一般人来说,故乡总是美好的,值得怀念的。但是在“我”眼中“故乡”却是如此衰败、萧条,让“我”感到悲凉、生疏,特别是人与人之间,都隔着“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令“我”寒噤。记忆中的故乡及人物与眼前的故乡及人物发生了巨大变化,启发读者思考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

32.“白光”在结构上,作为情节线索构建全篇,白光一直在诱惑着陈士成的思维和行动,直至他出城门,投水而死;白光的象征意义正暗示了文章的主旨,疯人的恍惚感觉中追寻着穷途末路中的一丝“白光”样的希望,升官发财的诱惑像白光一样使追逐者为之疯狂。这就是作者所要抨击的罪恶的科举制度。

33.闰土“拣香炉”与“叫老爷”的做法一样,思想上受封建观念的影响,不同的是“叫老爷”反映了等级观念对闰土的束缚;“拣香炉”则说明受封建迷信思想愚弄之深。两者都说明闰土迟钝麻木。

34.夏瑜身陷囹圄,还劝说牢头造反,表现出夏瑜确是一位舍生取义的革命者;清王朝的天下是大家的,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针锋相对,推翻异族统治的大清,正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精神,这句话反映了夏瑜思想中的民主性和民族性。

35.看社戏只是全文的线索,作者要表现的是“我”与农家少年的美好友情和他们真挚纯朴的品质,而看社戏前后的情节正是表现这一主题的重点,所以这佯安排情节。

36.小说对辛亥革命的描写是作为阿Q活动的背景进行侧面勾勒的,但深刻地提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与封建势力妥协,革命果实被封建势力篡夺;辛亥革命没有依靠和发动群众。

37.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意思是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满怀希望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旧的生活这样压抑、沉重,作者期盼闰土、水生、杨二嫂以及他们的后辈能从历史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过上新的生活。

38.一条线索写华老栓为儿子治病:华老栓买人血馒头,华小栓吃人血馒头,华大妈上坟;一条线索写夏瑜的革命活动和牺牲。两个悲剧交织起来,形成了一幅悲壮的图景。用“华”“夏”这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姓氏作为流血者和吃血者的代称,其强烈深远的意蕴极为丰富深长。

39.方玄绰自私自利,自命清高,他的“差不多”一说挟带私心,但偏要戴上忧国的花环:他不加入“索薪”行列,认为索薪欠斟酌,太嚷嚷,而一旦经济拮据,他也赞同索薪了。方玄绰口头上责备太太提出的买彩票“无教育”,但对“头彩几万元”的广告也是动心的,方玄绰表里不一的虚伪相,被作者刻画的惟妙惟肖。作者对于方玄绰的内心描写,以及通过方玄绰与方太太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也是很成功的,把这个可怜又可恶的小官僚塑造的活灵活现。

40.《头发的故事》在艺术形式上,本篇几乎是一个人的独白,夹叙夹议,声情并茂,去掉头尾,去掉引号便纯然成了一篇杂文。显然作者借主人公之口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而又使之与作者保持距离,以增强故事性效果。这样也使人物语言更自由更个性。N先生关于“本多博士”这一段议论,读来发人深思。那篇末的话,呼应了篇首的话题,更足余音绕梁,令人倍觉警策。

41.①将辫子盘在顶上。②去静修庵“革命”,砸碎龙牌。③把老尼姑当作满清政府,给了她不少的棍子和栗凿。

42.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篇2:高三文科指数练习题

《红楼梦》第110-120回

一、判断题

1、由于贾政回家,贾府设酒宴请诸位亲友。忽然,锦衣府堂官赵老爷带领司官进来,又有西平郡王带来圣旨,贾政才知道因为贾赦交通外官等罪过,要被查抄。贾府的男丁全被押走。贾母、凤姐惊吓病倒,后来贾琏放回,贾赦、贾珍被割去世袭官职,发配边疆。()

2、贾政告知贾母贾府银库早已亏空的情况,贾母听了,又急得眼泪直淌。哭毕命人将自己的箱笼都打开,将自己几十年积攒的东西都拿出来,按各房一一分派完毕,连宝玉、李纨母子都没有漏过。又单给贾琏五百两银子,用来疗养王熙凤的病。()

3、为博贾母欢心,湘云建议给宝钗过生日,大家借此玩乐一番。宝钗生日这天,大家也不过强颜欢笑而已。王熙凤见气氛冷清,便提议大家掷色子行酒令,倒也十分有趣。宝玉环顾四周,见少了许多人,又看湘云、宝钗都在,只是不见了黛玉,不禁滴下泪来。()

4、贾母死后,鸳鸯已哭得晕了过去。待她醒转,想到老太太死后自己或做妾或配人的结局,倒不如死了干净,于是走回老太太的屋里。鸳鸯取出一条汉巾,上吊自尽了。()

5、贾宝玉素日对甄宝玉心神相往,一日有缘相见,谁知谈起话来,竟十分的不投机,因为甄宝玉的话题无非是仕途经济、显身扬名之言,宝玉听了烦闷之极。回头说给宝钗,宝钗也劝谏宝玉“做一个男人原该要立身扬名的,不该像你一味的柔情私意”等话。(6、王仁乘贾琏不在家,和贾环等串通一气,要将巧姐儿卖给一外藩王爷家,对贾府却哄骗邢夫人等说是要嫁给那王爷作偏房。平儿觉得事情蹊跷,便私下里打听,终于知道了真相。自己便把巧姐藏起来,骗贾府的人说是巧姐失踪了。()

二、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第一百一十一回写到,贾母去世以后,鸳鸯想到老太太死后自己或做妾或配人的结局,倒不如死了干净,于是上吊自杀。鸳鸯之死,一切照着她自己的估计与准备而实现。她既对自己的命运看得很透彻,因此,也无所留恋,可以说她是主动地迎接死,而不是仓皇之间受到了死的袭击。

B、《红楼梦》序曲说妙玉:“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暇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续作者高鹗根据这一序曲,将妙玉的结局写成忽然被强盗劫走,最后不甘受辱而死。但评点家王昆仑认为这一结局写得太过于残酷粗暴。

C、赵姨娘是个可恨之人,但也有可怜之处。小说第一百一十二回写到她的惨死,不管她是否应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受到阴司的严惩,在她暴病惨死的过程中,周围人对她的冷漠的确叫人寒心。她曾经同床共枕的丈夫贾政听说她中了邪了,冷冷地说了一句:“没有的事,我们先走了。”邢王二夫人也都撒手不管;亲生的儿子贾环也想跟着大伙走;惟有周姨娘感慨:“做偏房的下场头不过如此!”自荐留下来照顾她。

D、贾府中的种种丑恶,使惜春“将那三春勘破”皈依佛门,决意在“青灯古佛旁”了此一生。小说后四十回里,写了惜春的一些故事,如王夫人等都在铁槛寺为贾母守灵,委托惜春看家,于是她经历了妙玉被劫,家财被盗,这使她更加看破红尘,最后,入栊翠庵 1

带发修行,并要求紫鹃随身伺候。正所谓:“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E、贾府世交甄应嘉被复还原职,马上要起身征剿贼寇,顺道来拜祭贾母,并与贾政辞行。宝玉因此终于有缘一见甄宝玉。谁知谈起话来,竟十分的不投机,因为甄宝玉的话题无非是仕途经济、显身扬名之言,宝玉听了烦闷之极,又不好冷淡,只得将言语支吾。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第百十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缘”,写宝玉病中魂魄出了窍,来到太虚幻境,重阅了“金陵十二册正册”,竟然有所领悟。后来又见到了迎春、凤姐、秦氏等人,这些人都热情地与他打招呼并称其为神瑛侍者。醒来后宝玉把神魂所历的事呆呆地细想,便哈哈笑道:“是了,是了。”从此宝玉竟像换了个人,不但厌弃功名仕进,也把儿女情缘看淡了。

B、贾赦病重,贾琏前去探望。凤姐的哥哥王仁乘贾琏不在家,提议将巧姐儿卖给一外藩王爷家为奴婢,对贾府却哄骗邢夫人王夫人说是要嫁给那王爷作偏房。平儿觉得事情蹊跷,便私下里打听,终于知道了真相。最后幸好有刘姥姥帮忙将巧姐和平儿带到乡下自己家里,暂时躲避。

C、宝玉出家以后,袭人本想一死,但怕对不起贾府。回到自己家里死吧,又怕对不起哥哥。她只好嫁了优伶蒋玉菡。嫁后,才知道丈夫对她又那么好,自然也不应该对不起丈夫了,结果就只好活下去。这是续作者高鹗给与袭人的难堪的嘲讽。但也有人认为,我们不必对袭人责之太深,讥之太刻。大某山民评蒋玉菡、花袭人之姻缘曰:“虽曰夫优妇婢,居然一对玉人,亦称良匹。”

D、“纨者,完也。”李纨是一个“标准寡妇”,是一种被礼教强制而牺牲的典型人物。小说后四十回写李纨的结局是儿子贾兰中举,以后又做了高官,李纨得到封诰,大概总是“善终”的了。然而原作所写李纨,从青年就失去“绣帐鸳衾”而长期生活在骄奢淫逸的包围中,她不知通过多少矛盾与痛苦,才能保持自己不得不苦守的封建节操,直到贾兰长大,中举,做官。这不是把自己的青春和全部生命已经断送完了吗?

E、按照曹雪芹原来的艺术构思,贾府最终败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小说后四十回基本上完成了这一悲剧结局,但留下了“延世泽”及“兰桂齐芳”的光明尾巴,似不尽合雪芹原意。

三、简答题

1、《红楼梦》中有一位被作者刻画得栩栩如生的小人物——村妪刘姥姥,书中写到她三进荣国府。作者曹雪芹为什么在描写“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的荣宁二府和花团锦簇、美女如云的大观园中,不惜笔墨去刻画这样一个与周围环境,人物极不协调的刘姥姥呢?请简述你的看法。

2、阅读下面文字,简述薛宝钗和袭人“谏痴人”的过程。

却说宝玉送了王夫人去后,正拿着《秋水》一篇在那里细玩。宝钗从里间走出,见他看的得意忘言,便走过来一看,见是这个,心里着实烦闷,细想他只顾把这些出世离群的话当作一件正经事终久不妥。

高三语文文科附加题练习十二参考答案

一、1、“贾府的男丁全被押走”错,押走的是“贾赦、贾珍、贾琏”。

2、“用来疗养王熙凤的病”错,是“作为送黛玉灵柩回南方的费用”。

3、“王熙凤”错,是宝玉。

4、对。

5、对。

6、“便自己把巧姐藏起来,骗贾府的人说是巧姐失踪了”错,是“刘姥姥将巧姐儿和平儿带到乡下自己家里,暂时躲避。”

二、1、CD(C宝钗暗地里托周姨娘照应赵姨娘D紫鹃自愿去服侍惜春)

2、AB(A后来又见到了迎春、凤姐、秦氏等人,只是没人理会他B贾环提议将巧姐儿卖给一外藩王爷家为奴婢)

三、1、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繁荣、鼎盛和衰落,是贯穿《红楼梦》的重要线索。作者安排这一人物的用意是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看贾府的变化,并且借助这样一个穷苦人的切身感受,显示出封建社会的贫富悬殊。作者用她引出故事,推进情节,拓宽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篇3:谈高三数学文科的复习体会

一、态度决定一切

可能你不喜欢数学, 甚至讨厌数学, 可是注定了高考必须要考数学, 那么马马虎虎是一年, 认认真真也是一年, 你会选择哪种方式呢?可能有学生会说, 高一高二没有把基础打扎实, 高三认真了也没用。那么我说, 就算底子再好的学生如果不认真对待高三的数学, 也是很有可能会前功尽弃的。我想每一位学生在一开始肯定都是抱着美好的愿望进入高三的, 只不过有的学生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 就逐渐丧失了信心。实际上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但如果你因此而一蹶不振, 那么从这一刻起你就已经失去了参加高考的资格。

当然, 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不能仅仅依靠学生本身, 老师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作为一名学生, 当获得成功时会骄傲, 当遇到挫折时会退缩, 存在这样的心理是属于很正常的现象, 而且学生自身可能并没有发觉, 而实际上却能从他们平时的行为习惯的一些变化上觉察出来。如果任其自然发展, 那么前景将是不容乐观的。此时就需要老师及时地给予引导, 帮助他们走出误区。

就拿我班上的学生来说吧, 每次考试的第一名都不是属于某个特定的人的囊中之物, 一成不变, 每次都会有不同的人物冒出来, 让我欢喜让我忧。喜的是他们拥有不服输的斗志, 可以鼓励其他同学赶超自己心中的目标, 这样在整个班级中能营造出一种良性的竞争氛围, 促进集体成长;忧的是他们身上存在的不稳定性, 有的学生成绩忽高忽低, 起伏很大, 有可能是由各个知识章节掌握的优劣性造成的, 也有可能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 即优则松致降, 后因有压而升, 如此循环往复。那么如何祛除这些不稳定性呢?对于前者, 应及早指出学习上的漏洞, 然后抓紧时间填补空白或是巩固并强化薄弱环节;对于后者, 压力是把双刃剑, 可以成为动力, 却也能成为阻力。循环可能是良性的, 也可能是恶性的。所以在平时就应当要做好跟踪调查, 时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对于心理素质较差、心理压力严重的学生, 不能对他疾言厉色, 亲切的微笑、低缓的语调、时时的鼓励和偶尔的表扬能减轻他的心理负担, 增强他的自信心;对于骄傲自负的学生, 表扬只会让他更得意忘形, 不妨用用激将法, 也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 要想取得满意的成绩, 那就需要用同等的精神状态投入进去。

二、重基础题、轻难题

作为一名文科生, 平时考试中能把所有试题都做好的是寥寥无几, 更多的是由于没有正确的定位和合理的安排而导致严重失分, 考试失利。那么, 如何正确地定位和合理地安排呢?自然就是重基础题, 轻难题。

所谓基础题, 通常是指填空题的前十题和解答题的前四题, 相对来说会显得容易些。对于一般的文科生来说, 要解决20道题, 两个小时的时间是很紧迫的, 甚至可以说是远远不够的, 而且限时完成对学生的心理也会造成一定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你告诉他在这两小时里你只需做好14道题的话, 首先会减轻他的心理负担, 其次由于时间充裕、目标明确, 还是中低档题, 自信心上来了, 做题的效果自然就是不同的。如果确实认真对待好了这14道题, 那么剩下来的8道题可以认为是附加分, 对于总体来说, 分数自然是越多越好。不过此时再来看这些题, 应该远没有以前那么大的压力了, 是因为有了基础题分数的保障, 每多做出一题来, 那就是锦上添花。

要想做好基础题, 那就必须要具备扎实的功底, 即对所有的基本概念、基本定义、定理、基本公式、基本方法都应该了如指掌。举个例子, 数学的基本构成是数学名词, 对于一个数学名词, 必须要了解它的全部含义, 有时在不同的地方方法也会有所不同的, 有时还会和其他名词混淆起来, 所以弄清数学概念不仅仅是学会认字而已。比如:求切线方程, 在某一点的切线方程和过某一点的切线方程, 一字之差, “在”与“过”, 不仔细琢磨的话, 可能会认为是一个意思, 其实不然, 计算表明, “在”的含义就是指该点在曲线上, 而如果用“过”的话, 这个点不一定在曲线上, 即使这个点就在曲线上, 也不能将两个问题混为一谈。求切线方程最为关键的就是确定切点, 而切点一定是在曲线上。“过”, 从字面上看, 就是经过的意思,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故切线经过的这个点不一定是切点, 切点可能是另外的某个点。这样一来, 求切线方程的方法明显不同了。前者可直接求出切线斜率, 利用点斜式即可得到切线方程, 而后者由于不确定切点, 可通过设切点, 并求出在切点处的导数, 即斜率, 得到在切点处的切线方程, 再将切线经过的已知点代入, 从而求出切点, 得到切线方程。再比如:否命题和命题的否定, 一个是条件和结论都否定, 而另一个只否定结论, 而且全称命题的否定是存在性命题, 存在性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虽然都有一个“否”字, 但处理起来大不相同。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 对于基础, 也不是说抓就能抓好的, 需要不段地靠细心、耐心、恒心去发现、去体会、去坚守。

对于“轻难题”的理解, 不完全是字面上的意思。我是一个不轻言放弃的人, 在平常的教导中, 我很重视对难题的处理。大多数文科生的特点是稍一受阻就会停滞不前。如果平时遇难题就删的话, 学生就体会不出何谓基础题, 何谓难题, 到时中档题就会被当成难题对待, 那么就会做最最简单的题目, 最终是要被淘汰的。通常难题都是由几个小题按照梯度组成的, 从易到难, 这样就相当于是在把难题进行分解。这种逐层化解难题的思想就是我在教学中想要渗透的一种思想, 它实际上是一种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一直这样认为, 只有掌握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才能有效地去解决问题。而要掌握这种能力对于文科学生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 那就不能放过老师解答作业的任何一次机会。只有循序渐进、潜移默化, 能力才会有所提升。在考试中, 受时间的限制, 如果花费较多的时间停顿在难题上, 那么用在中低档题上的时间势必就少了, 但是这种方式取得的效果和时间是不成正比的。在实际的操作中, 应当是相反的情况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这时, 就需要有勇气舍弃一部分难题 (可以只做第一问) 来保证基础题的完成率和正确率。

三、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进入高三, 有些习惯已然养成, 有好的习惯, 也有坏的习惯。好的习惯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但坏的习惯起的却是相反作用。所以应当保持好的习惯, 慢慢摒弃坏的习惯。

做笔记是文科生常见的一种习惯, 由于对在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未能完全及时地理解, 寄希望于做下笔记, 留待课后继续研究。对于这种用心良苦, 首先要给予肯定, 完整的笔记确实能反映课堂的主要内容,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就忽略了内心真实的活动以及思维的变化过程, 那就得不偿失了。在课堂上好的习惯应当是随时准备好一个空白本子和一支笔, 紧跟着老师的步伐, 积极思考, 勤动笔。运算能力差是文科生的常见病, 所以不要等待着老师给出答案, 要在老师给出答案前就计算出结果, 在揭示正确答案后, 也要注意听取老师给出的好的算法。

从高一开始, 应该就有不少老师要求做错题集, 这是个不错的习惯, 只是很少有人能做到善用错题集。首先错题集的构成是有讲究的, 有不少学生完全是为了应付老师, 随便挑几个错题写上去而已, 这样的错题集是无效的, 我认为, 有原则性错误的题目或者是算法错误的题目应当引起重视。做好的错题集应放在随手可拿到的地方, 在课余要尽量抽出时间来看, 随时提醒自己不能重复犯错。尽管如此, 有些经典的题目还是反复出错。所以我想还可以再做一个本子———精彩一题, 典型题目出现的频率之所以高, 自然有它的道理, 往往是考查的内容比较到位, 而且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常见的, 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三是全复习阶段, 首先是单元复习, 然后是综合复习。在单元复习这个环节当中, 不仅要紧扣老师所讲的内容, 也要有自己的判断, 要对总体有很好的把握, 经常梳理归纳知识点, 查漏补缺, 形成牢固的知识网络, 再通过综合复习来检验自己, 充实自己。

篇4:高三文科数学的现状

文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基础知识不牢固,思维能力不全面,解题规范不到位。运算能力差在高中文理分科的时候,大多数学生是因为数理化基础较差而选讀文科,加上缺乏理化的思维方式,因此其数学“悟性”较理科生弱,接受和消化新知识的速度慢,反应也比较迟钝,知识零乱,似是而非,不求甚解,缺乏系统.不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考试中,因为计算失误,算法不合理,时间不够,来不及做完等因素的失分就占了三分之一以上.因此,培养文科生的运算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受文科思维的影响,习惯于机械记忆受文科学习方式的负面影响,文科学生不自觉的加剧了数学学习中的机械记忆,习惯于老师讲,自己记,复习背,导致许多人数学学习能力急剧下降,心理压力增大,恶性循环.因此加强文科学生的理性思维训练应成为每堂课的重点。

文科学生的学习特点,文科生中女生所占的比例较大,对数学的学习缺乏信心和觳力我校文科生中男女生占的比例为3:1,而我们班作为培优班男女比例失调更为严重,60个人的班男生只有4人 .女生性格较为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加上数学学科难度大,连续几次考得不理想,她们的自卑心理会越来越严重,害怕数学,恐惧数学,对数学的学习缺乏信心和毅力.文科生中男生普遍数学基础薄弱,他们在高中分科的时候大多数的学生是因为成绩较差而读文科的,学习的习惯较差,好动,不能静下心来学习,注意力相当分散,上课不够专注,作业不够认真,更谈不上有课外的延伸和拓展了,加上基础薄弱导致数学的学习比女生还困难.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男生善于理性的逻辑思维,空间想像能力也比女生强,在数学学习上具有优势.

篇5:高三文科指数练习题

7《复数推理证明算法》

班级__ 姓名_____ 学号__

一、选择题

1.两个共扼复数的差是()D

A.实数B.纯虚数C.零D.零或纯虚数

2.若(a2i)ibi,其中a、bR,i使虚数单位,则a2b2(D)(A)0(B)2(C)

3.复数z

A.

1252(D)5 11i1

2i 的共轭复数是()B B.1

21

2i C.1i D.1i

4.若复数

值集合为()BABC()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虚轴上,则 的取D5、复数z1cosisin23的模为()D

A.2cos6、当

232B.2cos2C.2sin2D.2sin2 m1时,复数m3i2i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D

A.A.

1x1x

;B.

x1x

1;C.x;D.

1x;

14.下列推理正确的是D

(A)把a(bc)与 loga(xy)类比,则有:loga(xy)logaxlogay .(B)把a(bc)与 sin(xy)类比,则有:sin(xy)sinxsiny.(C)把(ab)n 与(ab)n 类比,则有:(xy)nxnyn.(D)把(ab)c 与(xy)z 类比,则有:(xy)zx(yz).

15.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内角和至少有一个不大于600”时,应假设(B)A.三个内角都不大于600B.三个内角都大于600C.三个内角至多有一个大于600D.三个内角至多有两个大于600 16.设a、b、c都是正数,则a

1b、b

1c、c

1a

三个数D

A.都大于2B.都小于2C.至少有一个大于2D.至少有一个不小于

217.将两个数a=8,b=7交换,使a=7,b=8,使用赋值语句正确的一组BA.a=b,b=aB.c=b,b=a,a=cC.b=a,a=bD.a=c,c=b,b=a

18.下列各数中最小的数是()A

A.1111112B.2106C.10004D.819

19.二进制数10111转化为五进制数是DA.41B.25C.21D.4320A.“集合的概念”的下位

B.“集合的表示”的下位 C.“基本关系”的下位 D.“基本运算”的下位

21.右边框图属于()B A.流程图B.结构图 C.程序框图D.工序流程图

22.根据21题图示,总经理的直接下属是()C A.总工程师和专家办公室B.开发部 C.总工程师、专家办公室和开发部

D.总工程师、专家办公室和所有七个部

23.给出下面的程序框图,那么输出的数是()A A.2450B.2550C.5050D.4900

24.如图所示,这是计算是.D

2012高三文科数学查缺补漏7复数推理证明算法

2

4



120的值的一个程序框图,其中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

A.n>9

n>20

C.n10D.n20

24题图

二、填空题: 1.复数z

11i的实部是___

2__虚部是___

__模是2

___共轭复数是__

i___。

2.复数zii2i3i4的值是___________。0

3.方程(2i)x2(5i)x(22i)0的实数解是x=_______2

4、设复数z满足

1z1z

i,则|1z|=______________

5、设z=3+2i,z和z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分别为A和B,O为坐标原点,则AOB的面积为___6 6.分别用辗转相除法及更相减损术求出153和119的最大公约数是______________.17

7.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三段论”包括:____大前提____, ____小前提____,___结论_____用三段论证明

f(x)x在R上是增函数,其中大前提是:_________增函数的定义 8.图(1)、(2)、(3)、(4)分别包含1个、5个、13个、25个

SABC1

2类比这一结论有:若三棱锥ABCD的内切球半径为R,则三棱锥体积VABCDr(abc);

R(SABCSABDSACDSBCD

篇6:高三文科学习计划

7点20分,晨读开始。因为我学习的时间比较短,进入状态会比慢的同学更快,阅读效率也会更高。早读7: 50结束。上午有4节课,下午有3节课。我上课从不打瞌睡。这和我的日程安排有关。仔细听,做笔记。

每次下课后,我通常会去找老师询问前一天练习中遇到的问题或者课堂上听不懂的东西。有时候老师有事,匆匆离开,我就去请教同学。不管他能不能解释这个问题,我都会说谢谢。有时候没有问题,就先复习下节课的内容。学生有时会趁机问他们遇到的问题,所以我尽力帮忙解决,所以一起找不到老师。有时候我们去厕所讨论问题。这样才能反复发现问题、咨询问题、解决问题,才不会积累越来越多的问题。有人说从来没有问老师问题的习惯,这样不好。有些人认为错误太多,问老师问题很尴尬。其实他们想的太多了。很多错误意味着大问题,所以我们应该问更多的问题。而且你要养成从开学开始就问老师问题的习惯,不要到了最后才不好意思提问。有些人选择在课堂上踢毽子。我觉得出汗冷静下来之后有必要做一个过渡。如果有人选择睡觉,他们会在课堂上晕倒。两者都会影响听课的效率。如果你真的需要休息,我建议你去厕所洗脸,在座位上喝杯水,或者出去走廊看看校园风景。

我中午放学回家时大约是12点钟。回房间整理书包,等家人一起吃饭。我会列出早上各科的作业,选择一些适合中午做的。午饭后,继续学习一会儿,然后小睡一会儿,躺下20分钟左右,起床。老师说午睡最好30分钟,但不能超过一个小时。如果你睡一个多小时,你会累的。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但对我来说,没必要睡30分钟,但20分钟就够了,但我会保证会有午睡。我认为午睡是必要的,午睡是为了下午的课。

午睡起床后,上学前喝一杯水。下午的课,我通常很早就到了,先看书。有些人很早就到了,但是睡在他们的桌子上。我觉得这不好。和课间睡觉是一样的道理。另外,睡在教室里会破坏形象。

下午17: 00放学,放学后,你必须参加考试或练习。18点左右到家,先去阳台养鱼。然后写好晚上的学习计划,列出上午和下午各科的作业。估计的时间也做了标记,督促自己提高效率。

一般我会把晚上的学习时间限制在5个小时左右。列出任务的好处是,你一眼就能看出你应该做多少。15分钟后你要去吃饭的时候,很明显你还能读单词,而不是做白日梦,想今天有多少事情要做,有没有做不完。你不会忘记你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心中有数,只要按计划一步一步来,就能从容完成学习任务。而且,你可以选择完成任务的最佳时间,比如20: 00到21: 00完成数学或英语,而不是记住23: 00没写数学。等到所有的学习任务都完成了,再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看看作文集什么的。

八点半到九点喝杯咖啡。然后洗个澡。这样,精神状态将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得到保证。

我通常在晚上12点关灯,有时我会再学习15分钟。这15分钟用来整理晚上复习的科目中的问题,看看第二天的作业清单,看看美式英语,或者把晚上背诵的内容再背诵一遍。然后,安心睡觉。

寒假期间只做了长远打算,两轮复习,三轮复习。

寒假有12天。我买了一个英语练习题“5年高考3年模拟”,一本厚厚的每天两章的。我买了一卷《数学预测》,一共13卷。我买了9卷的综合预测卷。每天下午3点到5点,我接起来做。有一天我做数学和综合。每天在《语文月刊》合订本上做3套文言文阅读和1套专题练习。每天起床后和睡觉前,我花15分钟专攻我最弱的化学。当然,这还不是全部。寒假期间我每天学习14个小时。当时,一张桌子是用8张白纸做的。纵是日期,横是主题的分解和备注。什么时候完成,需要多长时间,写在格子里。完成后,用其他颜色的笔标记。遇到问题,写在备注里。

当你得到锻炼时,你可以思考你需要如何安排你的时间来充分利用它。不需要买太多习题,按照老师推荐的买就行了。不要在书店浪费时间。买多了写不完。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写。在高中,没有所谓的扬长避短,只有查缺补缺。好好看看演习,把地雷扫过边境,是你最好的选择。

上一篇: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下一篇:[五年级数学]2、5、3倍数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