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2、5、3倍数的特征

2024-04-18

[五年级数学]2、5、3倍数的特征(精选5篇)

篇1:[五年级数学]2、5、3倍数的特征

2、5、3倍数的特征

临朐县辛寨镇辛寨小学 姜洁

教学内容:课本P17----P19 教学目标:

1、掌握2、5、3倍数的特征,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

2、能运用奇数、偶数以及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2、5、3倍数的特征,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及运用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2、5、3倍数的特征。

2、培养态度:在学习新课之前,老是想考考你们,你们知道三月五号是什么日子吗?(学习雷锋日)同学们,我们一定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做祖国新一代的好孩子。为了迎接三月五号的到来,学校即将组织一次文艺汇演,老师绞尽脑汁想了这三个节目,每项节目,我们可以选派多少人去参加呢?

3、导入新知:交谊舞可以选派多少人呢?-------2人,4人……-------为什么不选3人?-------必须一对一对的

-------你可以用一个乘法算式来表示吗?--------从中你发现了什么?那圆圈舞呢? 二|、学习新知:

1、操作:请你在百数表上圈出2 的倍数和5的倍数,并完成探究卡。

2、展示:小组展示探究成果:2的倍数的特征(同时教学偶数和奇数)、5的倍数的特征、你还发现了什么?

3、探讨:2和5的共同倍数的特征。

4、练习:青蛙过河、找出四个偶数开头的四字成语、我说你做、火眼金睛(探究卡二)。

5、新知:那叠罗汉可以拍多少人呢?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完成探究卡三,请先猜想再验证。

6、练习:小法官、我说你做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拓展

111......11()是3的倍数。()里填什么 ?

共有2011个1 板书: 2、5、3倍数的特征

2的倍数

偶数

偶数+偶数 5的倍数

奇数

奇数+偶数 2、5的共同倍数

奇数+奇数 3的倍数

篇2:[五年级数学]2、5、3倍数的特征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分数_______

一、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2×7=14,所以7是因数,14是倍数。()2.13÷2=6.5,所以13是2的倍数。()3.一个数的因数一定大于它的倍数。()

4.我现在使用的数学书,打开后,可以看到左边是偶数,右边是奇数。()5.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二、填空

1.30的因数有_________________,其中是奇数的有_________。

2.有一个四位数是81□2,□中可以填_____________,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3.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小两位数是_____,最小三位数是_____。4.按要求将下列数分类。

1004 425 7350 942 360 219 奇数有________________,偶数有________________ 含有因数3的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______________ 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从下面四张卡片中取出三张,按要求组成三位数。(每种情况要写完)

0 2 偶数_____________________;奇数_________________; 3的倍数_____________:5的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四、用数字2、8、5三个数可以组成多少个是3的倍数的数?请你把它写出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五、猜数游戏

我的电话号码0710-ABCDEFG 其中:A---8是它最大的因数 B---它是最小的奇数 C---它是最小的偶数 D---它的所有因数是1和2 E---它的所有因数是1、2、3、6 F---它是最大的一位数 G---它只有一个因数。

这个电话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小明和22个小朋友玩游戏,每5个小朋友分成一组。至少再来多少个小朋友才能正好分完?

篇3:[五年级数学]2、5、3倍数的特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就是说,一线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要将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数学课堂,要通过恰当教学活动的组织给学生搭建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数学课堂,进而使学生在主动求知中掌握知识,在自主探究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有效地将这一理念与实际教学结合在一起,以构建出真正高效的数学课堂。

《2、5、3的倍数的特征》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的概念后的一部分内容,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也是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因此,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对提高学生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2、5、3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节课的教学时,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熟练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特征去解决具体的问题。所以,在教学时,我选择了游戏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能确保学生在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进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案例描述】

在上课时,为了快速地让学生投入到课堂活动中,也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投入度,在导入环节,我选择了“游戏导入法”,引导学生对一组数据进行了摘选,对教材中的数据表进行“找朋友”的活动,即:将数据表中“2、5”的倍数标记成不同的颜色,并将这些“朋友”汇总在一起,之后以一句“为什么我们称他们为朋友呢?他们有什么特点呢?”组织学生边“找朋友”边进行思考,顺势将学生引入新知的学习中。之后,我选择一名学生将自己的分类展示在黑板上,即:2的倍数是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50……

5的倍数是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之后再和学生一起分别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数据有什么特点,比如,有学生说:5的倍数的末尾数都是0和5;有的学生说:2的倍数的末尾都是2 4 6 8 0;还有学生说:5的倍数大部分也是10的倍数等,之后,我根据学生的表达进行总结,将2、5的倍数特点进行总结。在明确了2和5的倍数特征后,我组织学生再一次进行了“游戏”,这次的游戏我们设定为了“我说你判断”的游戏,一名学生随便说一个数字,另外一名学生来判断是不是2或者是5的倍数,如果是的话,说出是谁的倍数。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2和5倍数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之后,学生对2和5的倍数有所了解之后,我再次向学生出示2的倍数“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50……”引导学生再次对这些数字进行分析,并在这个过程中引入“偶数和奇数”的概念,强化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念,以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最后,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基本知识讲解结束后,我组织学生对下面的几道练习题进行解答,如:下列数字中哪些是偶数,哪些是奇数。

34 97 354 0 123 861 2089 1000 987 564 3576 578

引导学生自主对这些数字进行判断,这样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在一阶段的习题练习也是强化认识,提高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方面,进而确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最大化实现。

【案例反思】

在结束了这一节课的教学后,我开始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1.游戏的有效性

游戏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情的有效活动之一。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时,我们选择了游戏教学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玩中掌握知识,在玩中快乐学习。但是,通过反思,我们需要改进的是在“找朋友”游戏中,我们不应该局限在教材上的图表,而可以自己重新制定一个数据表,引导学生进行“找朋友”活动,这样的教学效果要比单纯地依靠教材要好得多,对保护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2.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课改的基本理念,是学生健全发展的基础。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时,我们虽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交流、自主求知,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缺少一定的评价,虽然师生之间有互动,可缺少鼓励性的互动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护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重要性,要借助鼓励性的评价来端正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4:[五年级数学]2、5、3倍数的特征

这部分内容是在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从而也是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学生的分数运算是否熟练,取决于约分和通分掌握的是否熟练,而约分和通分是否熟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很快地根据分子分母的特征看出有什么公因数,能不能很快地求出几个分数的分母的公倍数。因此,熟练掌握2,3,5的倍数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5”的倍数的特征规律比较明显,教学轻松。3的倍数特征,学生较难发现规律,且受“

2、5倍数的特征”影响往往也从个位上寻找,(比如,个位上是3,6,9的),但经过观察,发现这些数的个位上的数有的是3的倍数,有的不是,于是产生认知冲突。接下来,经过进一步提示,引导学生观察各位上数的和,发现各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于是,形成新的猜想:一个数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它各位上数的和也是3的倍数。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我补充了一些其他的数,如49×3=147,166×3=498等,使学生进一步确认这一结论的正确性。还可以任意写一个数,利用这一结论来验证,如3697,3+6+9+7=25,25不是3的倍数,而3697÷3也不能得到整数商,因此,它不是3的倍数。通过这样的方式也使学生认识到:找出某个规律后,还要找出一些正面的、反面的例子进行检验,看是不是普遍适用。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进行课堂练习时,我还把一些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经过不同的排列,再让学生判断,以加深对“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的理解。如完成“做一做”第1题时,学生判断完45是3的倍数后,教师可以再让学生判断一下54是不是3的倍数。

利用2、5、3的倍数的特征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或3的倍数,其方法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要形成较好的数感,达到熟练判断的程度,也不是

一、两节课所能解决的,还需要进行较多的练习进行巩固。

篇5:[五年级数学]2、5、3倍数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使学生知道奇数、偶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能举出生活中的数,再判断是奇数还是偶数

2、培养类推能力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教学难点:

1、掌握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预习学案

1、预习已经学过的知识 1)你能找出2和5的倍数吗?

2)根据你写出的2的倍数,想一想怎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呢?

2、预习新知识

(1)、观察2的倍数,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2)、什么是偶数,什么是奇数?

⑶、根据你写出的5的倍数的特征,看看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三、导学案

1、检查预习学案1。引导学生发言,教师总结,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可以根据倍数的含义进行判断,但比较慢。我们可以根据数的特征来进行判断,今天我们来学习2、5的倍数的特征。

2、检查预习学案2。

(1)、先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统一的结论。

(2)、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结论,最后得出: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3)、教师总结,检验:让学生说出几个较大的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检验。

3、检查预习学案2(2).(1)、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然后由组长对他们进行评价。(2)、做小游戏

①站立活动:请学号是奇数的同学起立,再请学号是偶数的同学起立。思考:有没有两次都站起来的?有没有两次都没有站起来的?

②抢数活动:让一名男生代表和一位女生代表上台抢奇数和偶数,其余学生可以在下面指挥。

然后让学生思考零是奇数还是偶数?讨论后明确零是偶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奇数和偶数有贴身的认识,对奇数和偶数的特征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3)、比较奇数和偶数的特征,完成下面的填空:、①偶数的个位上是

②奇数的个位上是

(4)、认识自然数的分类。我们可以把自然数怎样分?

先让学生小组内讨论一下啊,然后试着画一画。

自然数

奇数 偶数

最后得出

自然数中,除了偶数就是奇数(5)、小组合作学习5的倍数的特征 教师检查预习内容

2、(3)

小组讨论后明确:个位上是5或0的数是5的倍数。让学生进行验证。

【教后反思】

四、课堂检测

⑴小组内的同学说一个数,让其他同学判断是不是2或5的倍数。⑵教材第17页做一做第一题。集体订正。⑶其他练习

小结:同学们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

五、课后作业

写一篇数学日记,写一写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2、5的倍数的特征

上一篇:高三文科指数练习题下一篇:《抢交头卷》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