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版偏爱歌词

2024-05-04

地理版偏爱歌词(共3篇)

篇1:地理版偏爱歌词

歌词中的地理

高2013级3班 丁永安

歌词里处处蕴含着知识。有的歌词优美典雅,富含着语文的多种修辞与文化;有的歌词逻辑缜密,充满了逻辑学的各样思维;有的歌词描绘的是唯美优雅的画面,那是用艺术填充的画卷;有的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那是历史辄印;而有的歌词却阐释着复杂的地理知识,让我们在无形中了解了各界的人情风貌。我们欣赏这些歌曲时,不仅可以获得艺术美的享受,而且还可以通过仔细体会歌词中所蕴涵的地理现象、地理规律,获得更为丰富具体的地理学知识。对此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歌词中的地理知识进行梳理。

一、蕴含地理现象的歌词

周杰伦的《龙卷风》中有一句是“爱情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离不开暴风圈来不及逃”,从中反馈给我们的一个地理信息就是龙卷风的特征,龙卷风是一种伴随着高速旋转的漏斗状云柱的强风涡旋,其中心附近风速可达100m/s~200m/s,最大300m/s,比台风(产生于海上)近中心最大风速大好几倍,它的生命史短暂,一般维持十几分钟到一二小时,移动的非常快,一旦进入其中心便是相当危险的,根本来不及逃脱。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是在70年代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这首歌曲既融入了军人深深思念亲人的情感,又包含了许多有关月相的地理知识。歌词“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是指在一个农历月中,月亮最圆的时刻往往不出现在十五日的晚上而出现在十六日的晚上。根据有关部门自1987年到今年的19年的统计,在农历八月,月亮最圆的时刻出现在十五日的有7年,约占37%;月亮最圆的时刻出现在十六日的有9年,约占47%;月亮最圆的时刻出现在十七日的有3年,约占16%。

此外,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中有一句“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它描述的是与蒙古高原有关的地理知识:“我国降水在400mm以下的半干旱、干旱地区,气候干燥,地面植被多为草原和耐旱植物,适宜放牧马、牛、羊、骆驼等牲畜。还有歌曲《青藏高原》中的“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此歌词使人仿佛置身于那白雪皑皑、群山巍峨的世界屋脊,形象地表明了青藏高原的地形特征:远看成山,近看成川。二.蕴含地理原理的歌词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在拼搏了20年后重夺冠军,《阳光总在风雨后》这首反映中国女排姑娘们努力拼搏精神的歌曲也随即唱响了大江南北。但为什么“阳光总在风雨后”呢?我国地处中纬度地区的大陆东岸,降水多为锋面雨: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多为冷锋,当冷锋过境时,我国常会出现刮风、下雨等天气状况;冷锋过境后,冷气团会控制我国,我国会阳光明媚。当暖锋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时,我国同样会出现阴雨天气;而当阴雨过后,我国同样会天气晴朗,因而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阳光总出现在风雨之后。

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歌曲《黄土高坡》中唱道:“我家住在黄土高坡,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都是我的歌”这正说明厂我国气候的一个突出特征:季风气候显著。我国背靠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面临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这正说明我国气候的一个突出特征:季风气候显著。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冬季到台北来看雨》)这句歌词,不仅揭示了雨、雪出现的地区差异与季节差异,也揭示了台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位处低纬度,是冬季西北季风的迎风坡。三.体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歌词

韩红的《天路》其中有这样几句:“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哎„„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这是一首赞美青藏铁路的歌曲,青藏铁路的建成这标志着西藏正式结束不通铁路的历史,它克服了高寒缺氧的恶劣气候、多年冻土、脆弱的生态环境,也标志着中国所有省、市、区全部通上铁路。促进了汉藏地区间的多方面交流与合作,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强了各民族间的大团结。同时,让我们在听歌唱歌中学习了人文地理。

“当天空失去了蓝色,小鸟也不会飞翔。当江河不再清澈,鱼儿也离开了家乡。当空气不再清新,花朵失去了芳香。当乌云遮住了太阳,世界将黑暗无光”,歌曲《地球你好吗》中有一段这样唱,以上歌词的内容反映了人类与所关心的环境问题有密切的关系。环境污染和破坏给我们带来严重的危害,这就需要我们从点点滴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不断增强环保意识,时刻注意保护环境。可见歌词中的地理知识还真是不少!歌词其中的奥妙还需要我们细细的挖掘和传承。

篇2:巧借歌词学地理

一、聆听歌词导入新课

常言说的好: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适时地用歌曲巧妙地导入新课, 效果极好。 比如《轻轻地告诉你》 中的一句“ 不要问我太阳有多高? ”来引入太阳高度角的问题。 含有地理元素的歌曲很多, 只要我们善于聆听, 用心捕捉, 巧妙地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中, 让学生踏着音乐的节拍, 走进地理课堂, 不仅让课堂气氛空前的活跃, 更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激情。

二、分析歌词梳理知识点

在教学中, 地理知识点琐碎繁杂, 应用学生熟悉的包含着地理术语的歌词, 引导学生分析, 同样能够完成地理学习任务, 并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这句歌词揭示了台北特殊的地形, 冬季西北季风从海洋上携带大量的水汽, 受到地形抬升作用, 形成地形雨。 类似的案例很多, 学生在分析歌词中梳理知识要点, 牢牢地记住要点。

三、收集歌词开阔学生视野

学生喜欢歌曲, 愿意收集歌词, 他们通过网上收集到很多健康的歌曲, 如:描写地形地貌的歌曲:《高原之歌》《黄土高坡》 等;描写气候的歌曲:《四季歌》《北园之春》 等;描写河流、湖泊的歌曲:《长江之歌》《太湖美》 等; 描写区域地理的歌曲:《人说山西好风光》 ;体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歌词 《天路》 , 这些含有丰富地理知识的音乐作品, 运用到教学中, 可以获得美的享受, 充实教学内容, 开阔学生的视野, 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四、借助自编歌词深化教学效果

学生在自己的学习中, 自己做主角, 通过对知识的学习、理解、消化, 自己也能编出有利于记忆的歌词, 例如有关气候类型的歌词:气候复杂大陆西, 南北10℃是热雨, 再加10℃干湿季, 热草气候要牢记, 副高信风交替控, 热沙无雨不稀奇, 30℃~40℃ 地中海, 夏季干旱冬多雨, 40℃~60℃温海洋, 全年温和雨水多, 大陆东岸是季风, 雨热同期农业行, 特殊地点特殊记, 非地带性来形成。 学生就是这样在“ 做”“ 观察”“ 思考”“ 归纳”“ 推理”“ 探究”“ 体验”和“ 创作”中, 把刚学到的课本理论与生活实践完美结合, 借助自编歌词深化学习内容, 同时深化教学效果。

篇3: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嵌入歌词的尝试

歌词在地理课堂中的运用,能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感和趣味性,从而营造生动的地理课堂。下面,笔者依据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就实用性歌词的整合及其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注重收集,加强整合,分门别类

1、把搜集实用性歌词当作自己的业余爱好。笔者认识到一些富含地理事物和地理信息的歌词的价值,平时利用书籍和电视、电脑等各类渠道,有目的地寻找民歌和界定民歌,把搜集实用性歌词当作自己的业余爱好和精神需求。

2、不断积累,加强整合,分门别类。笔者把整合实用性歌词当作备课的重要一环,平时就饶有兴趣地加以积累、揣摩和界定。从民歌歌词的地理性特征、歌词描写的区域范围、歌词的地理内涵、歌词的地理性生成因素等诸方面进行剖析和考量,然后细化,分门别类。本着简单明了、有效实用的原则,笔者通常将搜集到的实用性歌词分成以下四类:

(1)描写省区的实用性歌词。例如,“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歌词中有一个很明显的地理标签“阿里山”,不言而喻,这是描写台湾的歌词。再如歌曲《新疆好》中的“葡萄瓜果甜又甜,煤铁金银遍地藏”说的是新疆丰富的物产与矿产。“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哎耶;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哎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哎耶” 这是内蒙古民歌《我的天堂》。

把描写同一个省区的实用性歌词合在一处,注明省区,贴上各省级行政区域的标签,以备上课时选择。

(2)描写区域的实用性歌词。我国幅员辽阔,地形种类多,气候复杂多样,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每个地区的地形不一样,气候种类与特征也不一样,在生活与劳动中的感受肯定不同,酿制出的歌词无论是内容还是风格都不会相同。我国北方民歌大多高亢粗犷,南方民歌细腻婉转,这与南北方的气候不无关联,教师要能区分出歌词属于哪个地区。例如,《在希望的田野上》中的“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是北方地区的地理元素,北方多旱地,高粱的种植面积较大;“蓝蓝的天空上飘着那白云,白云的下面盖着雪白的羊群”通过“蓝天白云羊群”等地理元素,读出这两句歌词描写的是内蒙古草原的美;“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这里描写的是青藏地区的地理环境: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3)刻画自然风光的实用性歌词。大自然的许多地理事物都是人们崇拜和赞美的对象,人们对它一方面撷取和依赖,另一面赞叹和描摹。比如,山川河流、原野雪域等自然风光。“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选自歌曲《长江之歌》;《亚洲雄风》“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这是描写亚洲山川河流等地理事物的歌词。大多数民歌都有反映自然风光的歌词,有的比较散,有的比较浓厚,这需要遴选和积累。

(4)讴歌传统文化的实用性歌词。如《泼水节》的歌词“为了那神往已久的传说,晶莹的水飞溅最美花朵。跳起依拉贺,敲起象脚硭锣,纵情,我泼你泼我。”传神地刻画了泼水节中的喜庆场面;山西民歌《绣荷包》“初一到十五,十五的月儿高;那春风摆动,杨呀杨柳梢。三月桃花开,情人捎书来;捎书书,带信信,要一个荷包袋。”那春暖花开、情思涌动的画面从歌词的字里行间跳了出来;“高原红,美丽的高原红,煮了又煮的酥油茶,还是当年那样浓。高原红,梦里的高原红,酿了又酿的青稞酒,让我醉在不眠中。”一首《高原红》唱出了藏民美如青稞酒的心声。

特别指出的是,在搜集和整合实用性歌词时,一定要注重歌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歌词的含义与教材的内容要衔接,做到精准勿滥。要寻找歌词中有明显地理特征的关键词,在每一首歌词的前缀添加主题词,后缀部分注明适用的教材和章节内容,最好细化到课本的页码。

二、把实用性歌词有机地嵌入初中地理课堂中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适时有机地嵌入歌词教学,既教授知识,又增强课堂美感,提升地理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但不可多用,更不能乱用。笔者在二十余年的课堂教学中,经过不断地探索和试用,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把歌词嵌入课堂的方法。

1、引领式运用。演唱一两句实用性歌词,见好就收,引入新课。例如,在《高寒的青藏高原》这节课,采用“歌词+设问”导入式教学。先声夺人、声情并茂地演唱《天路》片段“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然后设问:天路是指什么工程?学生答:青藏铁路。为什么叫天路?学生答:因为海拔高,工程艰巨。学生感到新颖、好奇,一下子激活了兴趣,省时有效,也为后面的教学开了一个好头。

2、营造气氛时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若逢酷夏下午的首节课,学生很容易打盹或分神。此时,嵌入一两句歌词会使整个课堂如雨后的天空清新起来,学生的情绪也活跃起来,能够把学生的思绪拽回课堂,有利于师生、生生交流。例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这节课正值下午的第二节(第一节是体育课),在上课的中间时段,有些学生犯困,有的学生分神,此时根据教学情境,唱出几句“哗啦啦的黄河水,日夜向东流。黄土地的儿女, 跟着那太阳走。” (这是民歌《西部放歌》片段。)之后,学生睡意顿消,课堂上有了生机。

3、拓展时运用。民歌是一种文化元素,民歌文化最根本的特质就是它的乡土性与地域性。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就有专门的民歌文化介绍,如秦腔、信天游等,为了拓展、延伸学生这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更浓厚的民歌兴趣,可以搜集与补充全国各地方的民歌,最好上一两节以民歌为主题的趣味课。譬如东北地区因为冬季气温低、无霜期短、黑土地肥沃,农民春秋忙,冬闲时间长,百姓在冬闲时间享受民歌,这就是“二人转”等民歌文化形成的时空要素。民歌文化的介绍要与课本内容相衔接,要遴选那些地理元素较丰富的民歌,最好是初中生易于接受的喜闻乐见的民歌。

4、归纳时运用。现在地理归纳不拘一格,笔者经常运用实用性歌词归纳一节内容。例如,笔者在讲授完四大地理区域后,就用实用性歌词编写了一道连线题来归纳本节的知识点。

A.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西北地区)

B.青稞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青藏地区)

C.五谷里的那个田苗子,数上高粱高(北方地区)

D.阿哥好比芭蕉叶,阿妹就是芭蕉心(南方地区)

上一篇:五年级下册美术试题下一篇:校舞蹈队训练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