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必修三

2022-06-26

第一篇:地理湘教版必修三

教学设计:高中地理 湘教版 必修三 第四节 数字地球(袁老师)

1教学目标

1、掌握西亚和北非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战略位置;

2、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和北非的自然地理特征;

3、掌握西亚和北非的人文地理特征

2学情分析

学生区域地理的基础很差

3重点难点

1、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自然环境的特征;以灌溉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2、西亚和北非石油资源的分布以及主要的运输路线。

1、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记忆。

2、西亚北非热带沙漠广布的原因,西亚和北非的主要农业区和畜牧业区及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重要经纬线附近的地理事物:如23.5ºN,40ºN和30ºE,50ºE,60ºE经过的地区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设问引入

二战后至今该地区发生了多次战争如中东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和叙利亚战争等,为什么该地区战争多发呢?希望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能找到答案。

活动2【讲授】

一、地理位置:一运、两洋、三洲、四峡、五海之地——交通要道

导读:①西亚北非从纬度位置看,大体在多少纬度之间?属于什么纬度地区?

哪一条重要纬线穿过本区?从他的纬度位置来看,它应该以何种温度带的气候类型为主? (纬度处于20ºN——40ºN之间,北回归线穿过西亚和北非南部,绝大部分处于30ºN以南的低纬地区,热带气候为主)

②西亚和北非周围面临哪些海洋?其中海有几个?大洋有几个?里海是不是海?有哪些主要的海峡、运河?(一运:苏伊士运河;两洋:大西洋、印度洋;三洲:亚、非、欧;四峡:土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五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内流湖〉)。

③西亚、北非分别属于哪个大洲?(亚、非)除了这两大洲之外,周围还紧邻哪个大洲(欧)

西亚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要道

①古代的“丝绸之路”说明西亚自古就是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 ②现代海陆交通要冲

A、印度洋通往大西洋的航线最便捷的路线?

(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B、俄罗斯及中亚各国想通过黑海进入地中海必须经过哪个海峡?(土耳其海峡) 判读下列海峡和运河的名称

活动3【讲授】

二、范围和国家 导读:西亚和北非有哪些国家?

(西亚以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分开,北非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亚洲分开,以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分开。国家有西亚的土耳其、叙利亚、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富汗、沙特阿拉伯、巴勒斯坦、以色列、约旦;北非的埃及〈地跨两大洲〉、利比亚、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 活动4【讲授】

三、自然地理概况 (1)以高原为主 西亚北非地形以高原为主,海拔多在200米以上。著名的高原有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土耳其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在高原的边缘有地势较高的山岭耸立,著名的有西亚的兴都库什山,北非的拉特拉斯山,山脉多在1000米以上。 (2)平原面积狭小

平原面积狭小,主要分布在伊拉克的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及埃及的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亦称两河平原〉。早在几千年前,这里都是人口墨迹、经济发达的地区,形成了人类历史上著名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文明;现在这些平原地区也是所在国的人口、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区。在地中海沿岸也分布有狭窄的平原,同样也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本区平原面积狭小,但地位很重要。 (2)断陷地带——死海

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有一个断陷而成的死海,它是东非大裂谷的一个组成部分,属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死海不是海,而是一个内陆湖泊。海拔为-400米,是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点,也是世界上盐度最大的湖泊(比一般海水的盐度高七八倍)。

2、炎热干燥的气候 (1)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导读:①西亚北非地区最主要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热带沙漠气候) 这种气候有什么特点?

(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有的地区甚至几年不下雨。很多国家地面没有河流,成为“无流国”。) 造成这种气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从纬度—气压带、风带及其性质;海陆因素—距海远近、风向;地形—地势高低、山脉走向、迎风坡和背风坡;洋流的影响等方面考虑)

本区大部分地区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东北信风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常年高温干燥(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可达200℃以上,以热带为主;年降水量少于200毫米。甚至有些国家或地区基本上常年不降一滴雨,被称为“无流国”,为干旱地带),于是形成大面积的沙漠地带,著名的有北非撒哈拉沙漠,西亚阿拉伯沙漠。

②本地区是否只存在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这种气候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气候类型? (2)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沿岸

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冬季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降水较多;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

(3)温带大陆性气候

在西亚的东部还有一部分因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而形成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伊朗、阿富汗等国境内,具有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集中于夏季的气候特征。

3、河流:降水少,河流稀少

无流国:沙特、科威特、阿曼、阿联酋、卡塔尔、也门、巴林 该底漆主要河流: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4、植被:荒漠和草原;动物:单峰驼

撒哈拉沙漠: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地下埋藏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5、资源

北非:磷矿(摩洛哥 ) 世界石油宝库

分布:波斯湾,撒哈拉地下

特点: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 主要产油国

西亚: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 (阿联酋) 北非: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

本地区消费量少,输出为主,采用输油管道和大油轮(海运为主),有三条主要线路

线路一: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和北美

线路二: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欧和北美(运油量最多)

线路三: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太平洋-日本

活动5【讲授】

四、居民和经济

(一)居民:以阿拉伯人、伊斯兰教为主的社会

1、居民本区人口众多,有4亿多。居民和宗教非常复杂,以白色人种为主,大部分居民为阿拉伯人,通用阿拉伯语,——“阿拉伯国家”(以阿拉伯人为主的国家被称为阿拉伯国家。注意西亚不是所有国家都属于阿拉伯国家,如伊朗、阿富汗、土耳其、以色列、塞浦路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等就不属于阿拉伯国家)

2、宗教

在宗教方面,以伊斯兰教为主,因此有人将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通称为“伊斯兰世界”, 本地区是三大宗教的发源地。(注意这里的三大宗教是指: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重要的宗教城市和国家:麦加、耶鲁撒冷、以色列、巴勒斯坦)。

耶路撒冷被奉为三大宗教的圣城,这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在这三大宗教信徒的心目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关于耶路撒冷的归属问题。各方都互不相让,尤其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信奉犹太教的以色列(犹太人)之间更是针锋相对,甚至不惜动用武力,多次发动战争和冲突。

(二)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1、高原上较湿润地方或沙漠中有地下水的绿洲地区,畜牧业比较发达,多以游牧的方式。 土耳其的安卡拉羊毛、阿富汗的紫羔皮等畜产品都很有名;伊朗等国的羊毛织品和地毯等是重要的出口商品。

2、灌溉农业发达,主要分布在河谷平原和有地下水灌溉的绿洲地区,如:尼罗河谷地和河口三角洲地区,伊拉克两河流域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枣椰树是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椰枣是当地人的主要食物,也是伊拉克等国出口特产。

3、地中海沿岸平原和丘陵地区,是油橄榄、柑橘、葡萄等水果产地,园艺业发达。北非摩洛哥盛产油橄榄,并大量出口橄榄油,被称为“橄榄之邦”。

4、农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气候干旱,水源不足 以色列的灌溉农业

导读:以色列是如何发展灌溉农业的?

(①修建水渠和输水管线;②大力发展滴灌、喷灌和智能灌溉等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 而实际上我国也有大面积的荒漠存在,从刚才的学习中,大家能够获得什么启示吗?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可以利用科技来克服不利的自然条件的限制,发展农业生产) 活动6【讲授】小结

第二篇:湘教版地理必修3

湘教版地理必修3——知识点汇总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的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系、整体性。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

三、

二、一”的格局。

1.2 区域的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1.3 区域发展差异

1、我国东、中、西部差异

①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东部:沿海12省区(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桂)(注: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中部9个省区(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赣、湘);西部10个省区(陕、甘、宁、青、新、云、贵、川、渝、藏)

②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异:

东部: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教育水平都比较高,发展速度亦快于中西部。对外开放时间早,程度高,第二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和轻重混合型为主。

中、西部: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西部。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工业结构西部以重型传统工业为主,中部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③ 改革开放的时空差异(见课本P19图)

2、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3、西部大开发

范围:10+2+3(西部地带10个省区、内蒙古、广西两个自治区。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和吉林延边3个自治州也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

条件: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发展潜力大。但西部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措施: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教育,扩大对外开放。

意义: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4 区域经济联系

1、当今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欧盟、东盟、APEC等)

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①意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②南水北调:规划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长三角地区。还包括把四川盆地的天然气输送到湖北湖南。该工程的建设,有利于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环境污染。

④西电东送: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水电和煤电),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分北、中、南三条线路。意义:保证东部地区能源供应,加快西部资源开发,拉动相关产业。 ⑤资源跨区域调配对环境的影响。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对调入和调出区及沿线地区都会产生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3、产业转移

原因:①降低成本:原材料价格、工资和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导致

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②开拓市场③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影响: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差异。同时也会带来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

2.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1、荒漠化: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按动力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和土壤盐碱化等类型。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植被稀疏,风蚀作用强烈。

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过快,环境生态压力过大;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滥垦滥伐、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加剧了荒漠化趋势。

3、危害:土地退化,农牧业减产甚至绝收;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基础设施建设;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4、治理措施:①营造防护林(三北防护林)②退耕还林还草③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封沙禁牧、禁樵禁采、生态移民等措施)④合理用水⑤控制人口增长。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湿地: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类型:河流、湖泊、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红树林、珊瑚礁、水库、稻田等。

2、湿地的功能:涵养水源、提供水资源、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净化水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航运、旅游观光、提供农副产品及矿产、能源等。有“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乐园”等美称。

3、湿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环境:田纳西河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坡,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流域内上中游为山地丘陵,下游为冲积平原。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沛,冬春季降水较多,河流主汛期在12月到次年4月。

2、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措施:以水资源综合开发为核心,对全流域河道进行梯级开发,发挥防洪、航运、发电、灌溉等综合效益;以电力工业为龙头,建立起以高耗能工业为骨干的完整工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大力发展林业;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发展旅游业。

3、治理经验:①设置全流域专门的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②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③不断加大开发力度④提高流域的开放度。

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美国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自然条件: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降水适中,水热条件适于栽培多种农作物;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和大规模经营。

社会经济条件:商品经济发达,经济效益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首要因素;交通运输发达;先进的科技与发达工业为美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力的保障。

2、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目的:根据不同地区自然和社会条件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合理布局,规模生产,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问题:过度垦殖和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和“黑风暴”的发生;能源消耗大;化肥、农药污染严重。

措施: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处方农业等多种农业生产方式;保护耕地和农业生态环境,推广休耕、免耕、轮作等保护性耕作技术。

2.5 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

1、鲁尔区兴起的主要区位条件:①煤炭资源丰富②水陆交通便利③水源充足④市场广阔等。

2、鲁尔区衰落的原因:①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②新技术革命的冲击③环境污染严重④工业结构单一。

3、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对原有企业进行集中化改造③治理环境污染④完善基础设施建设⑤发展科技和高等教育。

2.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1、珠江三角洲发展的区位因素:①优越的地理位置: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②水陆交通便利③对外开放政策④海外侨胞众多,便于引进资金和技术⑤地势低平,水源充足

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3、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4、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与对策

问题:①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比重不高,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②城市建设相对落后③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大量占用耕地,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对策:①推动产业的整合和升级,加强地域分工②完善城镇体系,优化城乡空间结构③推动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化发展④加强生态建设,改善城乡环境⑤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与合作,发展泛珠三角经济区。

3.1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1、地理信息系统(GIS):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由5个部分组成:硬件、GIS软件、地理数据、GIS人员、应用模型。工作流程:地理数据输入、存储(数字化过程)→

地理数据操作和分析→地理信息输出。(地理数据分为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数据存储采用“分层”技术,不同的图层储存不同的地图要素。)

2、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略)

3.2 遥感(RS):一种探测技术,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遥感技术系统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接收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等组成。根据运载工具的不同,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工作流程: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波谱特征)→传感器收集→传输与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应用成果。现代遥感优点:视域广阔、监测范围大,能够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理,迅速获取信息和实施动态监测。用途:用于资源普查、环境监测、灾害预警、军事侦察及其他地物变化的分析等。

3.3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的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GPS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系统、用户系统(接收设备)。GPS信号接收机主要有三种:导航型接收机、测地型接收机、授时接收机。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应用领域:军事、交通、邮电、地矿、建筑、农业、气象、土地管理、金融、公安、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管理、旅游探险等等。

3.3 数字地球: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数字地球是地球的虚拟对照体。

热点问题:

1、工程建设:青藏铁路、三峡大坝、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杭州湾大桥

2、宇宙:冥王星不再列为太阳系大行星,降等为太阳系矮行星

3、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4、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厄尔尼诺

5、环境问题: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北方的荒漠化与沙尘暴、太湖蓝藻暴发

6、重点区域: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

7、GPS、北斗导航系统

8、珠穆朗玛峰测高

9、国家或地区:美国、德国、东南亚、中亚、中东、非洲

第三篇:湘教版地理必修一专项练习题

必修一专项练习

一、太阳光照图

1.读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EB为(选填“晨线”或“昏线”)。

(2)图示时刻,E点的地方时为;D点的地方时为。图中各点,与D点地方时相同的是 和 。

(3)如图所示,该日的节气是;日期是月日前后。 (4)图中A、D、F点,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排序。 (5)图中A、D、F点,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排序。

2.读下面日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9分)

(1)该图为北半球(节气)的太阳光照图。牡丹江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__。(2分)

(2)图中,A、B、C、D、E五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E点的夜长是小时。(2分)

(3)此日正午太阳高度到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白昼时间达一年中最长的范围是,该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向(方向)移动。(3分)

(4)该日,地球接近(近日/远日)点,地球的公转速度较(快、慢)。(2分)

3.读“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叫做一个____日,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是,除外,各地角速度均为。

(2)自转线速度由于不同而有差异: 最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 。

(3)当A地时间为6点时,图中与A地地方时相同的点有______和______。F地时间为_______点,图中与F地地方时相同的点有_____和_____。可见相同地方时就相同。 (4)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赤道上某点相比,线速度卫星________地球;角速度卫星________地球。(填写“大于”、“小于”或“等于”) 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此图所示的日期是前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4分)

(2)图中A点的时刻为,D点的昼长为小时,这一天C点的昼长是小时。(3分)

1

(3)图中A、B、C、D四点中,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2分) (4)图中A、B、C、D四点中,此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昼长最长的是。(2分) 5.(15分)图为太阳光照图,其阴影部分表示黑夜,C点位于昏线上。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3分) (2)这一天是南半球的(节气),判断的理由是,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3分) (3)A、B、C相比,自转线速度较小的是,三地正午太阳高度按从大到小的排序是,白昼时间最短的是。(3分) (4)此时,英国处于( )(2分) A.刚刚日落 B.接近中午

C.已经日出2小时以上 D.喝下午茶的时间

(5)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值的地区范围是,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范围是。(2分) (6)这一天荆门(31°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分)

二、地质构造

6.读图“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地,属于向斜的是 ,属于背斜的是。 (2)从地形上看C是 ,D是 ,D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3)图中与渭河谷地成因相同的地质构造是 (填字母),与华山成因相同的地质构造是 (填字母)。 (4)若该地区发现有丰富地下水,则在 (填字母)处能开采出;若有一工程隧道经过此地,应选址(填字母)处。

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___地区,是由_______作用形成的。

(2)图中F为流动沙丘,则沙丘是由_______作用形成的。 (3)图中断层左侧地壳垂直运动的情况是_______。

(4)D岩石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可能形成_______地貌。 (5)按岩石的成因分,花岗岩属于三大类岩石中的_______岩。

三、地震波

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2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图

(1)在左图中填上地震波代号。P:纵波 S:横波。 (2)无论纵波还是横波在经过a界面时,速度都明显加快,a为________界面;横波经过 b界面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减缓,b为________界面。 (3)三个圈层名称:A是,B是,C是。

(4)可能是岩浆发源地的软流层在(填字母)层。 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对地球内部的研究主要是依靠。 (2)写出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界面;③曲线代表___________;④曲线代表___________。 (3)写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B;C。

(4)④曲线在距地表大约2900千米处消失说明外核是。 (5)岩石圈范围是指。

11.读以下材料和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示意图,回答问题。(每空1分,10分)

材料:2014年10月7日21时49分,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为5.0千米。

3

(1)地震波分纵波和横波,图中字母表示地震波横波曲线的是____,其传播特点是_________。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深度大约是________处。

(2)图中字母M、N线表示的是________,其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M、N之间的圈层叫做________。

(3)此次云南地震的震源位于右图中的________界面以上,所属的圈层是______,其主要由_____组成。

四、天气系统

12.读“常见的天气系统示意图”。回答问题。

(1)B天气系统过境后的天气特征是。 A天气系统的降水易发生在(锋前/锋后),过境时,天气特征一般为 。

(2)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填字母,下同)形成的锋面雨;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秋季常在控制下,秋高气爽;每年的

7、8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受的影响,形成伏旱天气。

(3)D天气系统常常形成天气。该天气系统若发源于热带海面上,常常给我国东南沿海带来灾害性天气,这种灾害性天气的特征主要是 。 13.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4

(2)图中①处就气压分布状况而言,称为 ;就气流运动形式而言,②称。 (3)图中A、B两处相比, 处风力较大。

(4)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大的是,原因是。 14.下图为“某区域某季节季风环流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东部地区季风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该图反映了北半球 季节的季风环流。 (2)该季节甲处形成了 (高或低)气压中心,在其控制下多出现(晴朗、阴雨)天气。 (3)此季节,图中赤道低压带处于一年中偏(南或北)的位置,受该气压带影响,丁地气候特征为。 16.(10分)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图”,图中等值线为等压线,单位为hpa,读图回答(1)~(2)题。

(1)从气压分布状况看,甲地是____,乙地是_____;从气流运动状况看,甲地低空空气的流动方向为______,中心形成____气流;乙地低空空气的流动方向为______,中心形成____气流。(6分)

图中A、B两地,风速较大的是____,B处的风向为____;从锋的类型看, C为____,D为____。(4分)

17.读北半球某地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5

(1)图中A、B、C、D四个箭头中能正确表 示风向的是。(2分)

(2)图示时刻,A、B两处相比,处风力较大(1分) (3)M、N两处形成的锋面类型分别是:M 为______锋,N为______锋。(4分)

(4)①、②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可能产生降水天气的是 。(4分)

18.读我国10月14日2:00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图A处为气压中心(写出具体名称),主要是(动力或热力)因素形成的。(2分) (2)若甲、乙为锋面系统,则可判断B为气压(填“高”或“低”);其中甲为锋(填“冷”或“暖”), 其中乙为锋(填“冷”或“暖”);甲、乙两地中,正是阴雨天气的是地,气温将会明显下降的是地。(5分)

(3)此时,杭州和北京两城市比较,风力较大的是,判断理由是;未来几天,北京可能出现灾害性天气,危害农作物。(3分) 19.利用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我国某地气象站某月18~21日气象观测部分记录

材料二 天气系统示意图

6

(1)材料一所统计的数据表明当地受到天气系统的影响,该天气系统的示意图对应材料二中四幅图中的(填字母)。该天气系统过境时,通常带来等天气现象,我国冬季的(气象灾害)就与此天气系统有关。(5分)

(2)材料二中,甲、乙两地都被(填冷或暖)气团控制,其中B 图的乙城市位于天气系统过境 (填“前”或“时”或“后”);长江流域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与材料二中的(填字母)天气系统有关。(3分) (3) 2014年7月18日至19日,超强台风“威马逊”先后在中国海南、广东、广西三省区三次登陆,多地遭受重创。最大风力达17级的“威马逊”是1973年以来登陆华南沿海最强的台风。造成该现象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材料二中四幅图中的(填字母)。“威尔逊”在近地面气流运动状况为下图中的(填数字)。(2分)

五、气候类型 15.(13分)下图为“非洲气候带分布图”,读图回答(1)~(4)题。

7

(1)图中C代表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影响C气候的气压带或风带是_____;A、B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类型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4分) (2)图中D气候的特征是夏季____,冬季____;其原因是夏季受_______带控制,冬季受______带影响。(4分)

(3)图中流经F、G海域的洋流,其性质分别为F_____,G______;流经E海域的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3分)

(4)图中① 、②两处位于板块边界,其中位于生长边界的是______,消亡边界的是_________。(2分)

20.读四幅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图,回答问题。(7分)

(1)四幅图中,全年降水稀少的是________地;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的是________地。 (2)图示的四地中,气温的年较差最大的是________地,最小的是________地。

8

(3)以上四种气候类型中,一年中有明显的旱、雨两季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地。 (4)四种气候类型中全部位于热带的是________、________两地。 21.读“三圈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每空1分,共13分) (1)图中各字母所在的气压带的名称: A;B。 C;D。

(2)B气压带和C气压带之间的风带叫做,常年受该风带控制的大陆西岸气候类型为,气候特征为;该风带与C气压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叫做,这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分布规律是。C气压带和D气压带之间的风带叫做。

(3)常年在D气压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叫做,该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22.读“某中低纬海域等温线图”,图中箭头表示流经该海域的洋流,读后回答:(10分)

(1)该海区属于_______半球,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性质,该洋流是_______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洋流位于大陆的_______岸,它对沿岸地区的气候影响表现在________;受其影响,沿岸地区形成_______环境。 (4)如该海区有世界四大渔场之一,该洋流的名称是__________,按成因属于_______流。其形成大渔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2分)

(1)若该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比较甲、乙、丙、丁四处的气压高低;甲的热力状况是(受热或冷却)。该环流形成的最根本原因是。(3分)

(2)若该图为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判断甲、乙哪一个是城市,并说明理由。(2分)

(3)若该图为北半球二分日中的中纬环流,请写出甲、乙的纬度:甲;乙。并说出②的近地面的风向为风。(3分)

(4)若该图为大西洋中低纬海区大洋环流,请判断该海域所处半球(南或北)。并写出图中数字代码所代表的洋流名称:①;③;④。(4分) 24.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9

(1)自然带①②③④的更替体现了分异规律,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2)根据图中北印度洋洋流的流向判断此时为北半球的季;①自然带的名称是。 (3)图中A半岛此时盛行风,该风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4)洋流⑤对沿岸地区气候有作用;B海域处于板块交界。 25.(16分)读“太平洋洋流分布图”、“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各题。

(1)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动力。判断图中①~⑦处洋流在西风驱动下形成的有,在信风推动下形成的有(4分)

(2)洋流对海洋生物和渔场的分布有重大影响。图中渔场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⑥附近有渔场(4分)

10

(3)④洋流名称是,它对沿岸气候的有什么影响?(4分) (4)正常年份,(填数字)洋流经过的海域渔船云集,渔获量巨大。但也有些年份,因海面水温上升,海面常常漂浮着大量的死鱼,渔船稀少,可能发生了____________现象。(4分)

26.读世界部分区域气候分布、洋流图(图中大写字母代表气候,小写字母代表洋流),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6分)

(1)根据图中所示洋流判断北半球季节为,判断理由是。 (2)图中J洋流的名称是;从性质看属于(类型),i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3)图中A气候区对应的自然带是 ,B气候区对应的植被类型是,塑造C气候区地表景观的主要外力是。

27.图是“地理要素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5分)

(1)此图反映地理环境具有_________特征。

(2)图中各字母,表示形成长江三峡的地质作用是______,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着不同植物的是______,

11

表示植被对城市空气具有净化作用的是_______,表示人为原因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的是_________。

28.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这种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叫。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近似于(选择填空)的变化(A:②→③→④,B:③→⑤→⑥),产生的原因是:不同的海拔高度 不同。

(3)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 这种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叫。

(4)自然带③分布于和气候区,该自然带的主要植被为。 29.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此时d地的盛行风向是,该地风向呈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2)①洋流按性质分属于,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作用。

②海域位于板块与板块的(消亡、生长)地带,宽度将不断(缩小、扩大)。

(4)图示时期,地球的公转速度较, 杭州市昼夜长短状况是。

(5)澳大利亚的植被从a→b→c为荒漠到草原到森林的变化,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这个分异规律产生的主导因素是。

12

参考答案 1.(1)昏线(2)18时;14时。C和F(4分)

(3) 夏至;6月;22日 (3分)(4)A

(1)根据背对阳光一侧为夜半球;顺着自转方向,经过晨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经过昏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

(2)图示时刻,E点位于昏线上,地方时为18时,C、D、F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

(3)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太原市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 (4)自转线速度规律是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即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5)除两极点外,自转角速度都相等,约每小时15度,南北两极点既无线速度,也无角速度。 考点: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2.(9分)

(1)夏至日 昼长夜短 (2分) (2)C、D, 20 (2分)

(3)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北半球 南 (3分) (4)远日, 慢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示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2)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图示五点线速度最大的是赤道上的C、D两点;E点夜长昼短,图中经线间隔是30度,即相差2小时,图示E所在纬线昼长是4小时,夜长是20小时。

(3)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到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白昼时间达一年中最长的范围是北半球;该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4)近日点是1月初速度快,远日点是7月初速度慢;图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

【考点定位】考查日照图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3.(每空1分,共15分)

(1)恒星 15°/h 极点 相等(4分) (2)纬度 赤道 小(3分)

(3) B E 7:00 C D 经度 (6分) (4)大于 等于(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叫做一个恒星日,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是15°/h,除两极点外,各地角速度均相等。

(2)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纬线圈,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速度为0。

(3)同一经线地方时相同,与A地地方时相同的点有B、E;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F在A东侧比A早1小时,地方时是7:00,与F地方时相同的点是C、D。

(4)地球的同步卫星是在赤道上空运行,线速度比赤道大,角速度相等。 【考点定位】考查地球自转的规律及意义。 4.

(1)12月22日(1分) 南回归线 (1分) 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分) (2)12时 (1分) 12 (1分) 4 (1分) (3)D﹥A﹥C﹥B (1分) 相等 (1分)

(4)A (1分) B (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光照图中可知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任何一天,全球的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直射的纬线最大,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

(2)光照图中地方时的推测有两种方法:①昼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分别为12时和24时或0时; ②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分别为6时和18时。此时A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所以地方时为12时,因为D位于赤道上,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故D点昼长为12小时,C点此时位于晨线上,所以此时C的地方时即为其日出时刻即10:00日出,则昼长为(12-10)X2=4小时。

(3)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分布特点为赤道处最大,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D﹥A﹥C﹥B,角速度的分布特点是除南北两极点外全球各地点的角速度都相等。

(4)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南回归线上的点即A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昼最长的为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即B点。

考点:考查光照图的基本判读。 5.

(1)逆时针(3分)

(2)冬至(1分)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1分) 23°26′N, 45°W(1分) (3)C(1分) A>B>C(1分) A(1分) (4)D(2分)

(5)赤道及其以南地区(1分) 整个北半球 (1分) (6)82.5°(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中C为昏线,其东侧为夜半球,据此可知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

(2)从上题可知,该图为北半球俯视图,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表示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南半球为冬至日。

(3)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图中三地中C地纬度最高,线速度最小;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其余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三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序是A>B>C;该日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长越长,三地中A地纬度最低,昼长最短。

(4)图中A点所在经线为昼半球中央经线,其地方时为12:00,0°经线位于该经线以东45°,其地方时为15:00,即英国的地方时接近15:00,D正确。

(5)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值;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全年最大值。

(6)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纬度差”可知,荆门(31°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82.5°。 考点:光照图综合判读 6.(1) C D

(2)山岭 谷地 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 (3)B A (4)C D 【解析】 试题分析:(1)图中C处岩层向下弯曲,地质构造是向斜;D处岩层向上拱起,地质构造是背斜。 (2)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容易形成山岭;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 (3)渭河谷地是岩层断裂岩块下降形成的,属于地堑构造;华山是岩层断裂岩块上升形成的,属于地垒构造。读图可知,B处是地堑,A处是地垒。

(4)地下水储存于向斜构造中,隧道应开在背斜构造中。

7.

(1)西北 风力侵蚀 (2)风力堆积 (3)上升

(4)喀斯特(岩溶) (5)岩浆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中A地貌是风蚀蘑菇,主要分布于我国干旱的西北地区,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2)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一般分布在干旱地区。 (3)图中断层左侧高,右侧低,说明左侧上升右侧下降。

(4)D是石灰岩,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 (5)按岩石成因,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 【考点定位】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地壳物质循环 8.

(1)横波S波为虚线 纵波P波为实线 (2)a莫霍界面 b古登堡界面 (3)地壳、地幔、地核 (4)B 【解析】 试题分析:

(1)横披的传播速度比纵波慢,且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故图中虚线为横波,实线为纵波。

(2)横波和纵波在经过莫霍界面时,突然增大,故图中a为莫霍界面;横波在经过b面的时候突然消失,说明b面以下为液态,故为古登堡界面。

(3)图中A位于莫霍界面以上,故为地壳;B位于古登堡界面和莫霍界面之间,故为地幔;C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故为地核。

(4)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的结构。 9.(共10分,每空1分) (1)变质;d

(2)可见;⑤;②

(3)岩石圈;莫霍;加快 (4)向斜;抗侵蚀 【解析】 试题分析:

(1)该题为两个知识点混合的题,地表的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地表以下的为地质循环的知识。三类岩石中有岩浆直接形成的为岩浆岩,故a为侵入型岩浆岩b为喷出型岩浆岩,d有外界的沉积物经固结形成的岩石,所以为沉积岩,则c为变质岩,故甲箭头代表的为变质作用。

(2)大气的受热过程各箭头的含义为①太阳辐射②大气逆辐射③地面辐射④大气吸收作用⑤大气反射作用⑥射向宇宙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的电磁波主要分三个波段,紫外区、可见光区和红外区,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大量火山喷发物使大气中尘埃物质增多,会使大气的反射作用增强,同时也会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

(3)岩浆来自于软流层,软流层之上为岩石圈,岩石圈的范围为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所以该圈层中含有地壳和地幔之间的界面即莫霍面,地震波经过该界面时无论横波还是纵波波速都突然增加。

(4)丙处的沉积岩层发生弯曲变形,为褶皱,并且岩层向下弯曲,所以为褶皱的向斜构造,向斜成山的原因是因为向斜的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石坚硬,抗侵蚀能力强,不易被侵蚀所以形成山岭。

考点:考查地质循环和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较为综合但基础性较强。 10.

(1)地震波

(2)莫霍 纵波 横波 (3)外核 地幔 地壳 (4)液态

(5)地壳加上地幔顶部(或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人类探测地球内部主要利用地震波。

(2)地震波分纵波、横波。纵波可在固体、液体介质中传播,而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不能在液体中传播。纵波波速高于横波波速。图中界面1为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莫霍界面,曲线3为纵波,4为横波。

(3)ABC分别为地球内部圈层中的外核,地幔,地壳。

(4)因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不能在液体中传播,④曲线在距地表大约2900千米处消失说明外核是液态。

(5)地壳加上地幔顶部(或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合称为岩石圈。 考点: 地球内部圈层 11.(10分,每空1分)

(1)B 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 2900千米 (2)不连续面古登堡界面 莫霍界面地幔 (3)N界面以上 地壳 岩石 【解析】 试题分析:

(1)地震波分纵波和横波,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B曲线是横波。由图示可知:AB曲线增速最快的是地下400-2900km,到了2900km横波消失。

(2)MN线是地震波速变化较大的面,称不连续面;M是古登堡面,N是莫霍面;以MN界面把地球内部划分为三个圈层,N以上是地壳,MN之间是地幔,M以下是地核。

(3)陆地地壳的平均厚度是35km,云南地震,震源深度为5.0千米,发生在地壳层,在N界面以上;地壳层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

考点:主要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 12.

(1)气压升髙,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好锋前 连续性降水 (2)B C C

(3)阴雨 狂风暴雨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中A是暖锋、B是冷锋,冷锋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转晴;暖锋降水在锋前,过境时,暖气团徐徐爬升,常形成连续性降水或雾。

(2)我国北方夏季暴雨多是冷锋B形成的锋面雨;秋季常在高压C控制下,形成秋高气爽的天气;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C的影响,形成伏旱天气。

(3)D天气系统是低压气旋,常形成阴雨天气;低压气系统若发源于热带海面上,常常给我国东南沿海带来灾害性天气,这种灾害是台风,天气的特征主要是狂风暴雨。 【考点定位】常见的天气系统

【名师点睛】在等压线分布图中,等压线闭合起来的地区,如果中心气压高于四周,就称为高气压;若中心气压低于四周,则称为低气压。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高压脊;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

域,叫低压槽;低压槽常形成锋面,低压中心左侧的锋面为冷锋,右侧的为暖锋。冷锋过镜时常会形成大风、降温、雨雪天气;暖锋过镜时常出现连续性降水或雾;高压控制下多晴天,低压控制下多阴雨天。 13. (1)C

(2)低压 反气旋 (3)A

(4)②;②处为高压中心(或反气旋),天气晴朗,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的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所以昼夜温差大 【解析】 试题分析:

(1)风向应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图中A处风向向左偏,B和D由低压指向高压,只有C是正确的。

(2)图中①处气压较四周低,为低压中心,称为低压;②处气压较四周高,为高压中心,就气流运动形式而言为反气旋。

(3)图中A处等压线较B密,单位距离内的气压差大于B,风力较B大。

(4)低压控制下多阴雨天,高压控制下多晴天,晴天气压差较阴雨天大;图中②处为高压中心,高压控制下天气晴朗,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所以昼夜温差大。 【考点定位】常见的天气系统

【名师点睛】在等压线分布图中,等压线闭合起来的地区,如果中心气压高于四周,就称为高气压;若中心气压低于四周,则称为低气压。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高压脊;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低压槽常形成锋面,低压中心左侧的锋面为冷锋,右侧的为暖锋。冷锋过镜时常会形成大风、降温、雨雪天气;暖锋过镜时常出现连续性降水或雾;高压控制下多晴天,低压控制下多阴雨天。 14.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4分)。(2)高 晴朗(或干冷)(4分)。 (3)南 高温多雨(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我国位于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部,世界最大大洋-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冬季亚欧大陆降温快,气温低,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气温高,受低压控制,我国东部地区盛行西北季风。夏季海洋上升温慢,气温低,形成高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形成低压,我国东部盛行西南季风。图示季节我国东部地区盛行西北季风,故为冬季。

(2)读图可知,甲位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该地冬季气温低,形成高压中心。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

(3)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图示季节为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地区,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纬度低,所以形成全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

【考点定位】我国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及季节判断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名师点睛】气压带风带的移动。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而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同时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两侧南北纬5°之间。从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自赤道逐渐北移至北回归线。夏至时,气压带和风带比春分时北移5°左右。这时的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至赤道与北纬10°之间;由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时间很短,低气压带来不及形成,所以赤道低气压带不可能移到北回归线附近。但这时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可以一直吹到赤道,甚至有一部分可越过赤道,吹送到北半球,并偏转成西南风。

从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又逐渐南移至赤道;从秋分到冬至、又南移到南回归线。这时地面上的气压带和风带,比秋分时一般南移5°左右,比夏至时南移10°左右。例如,赤道低气压带这时已南移至赤道与南纬10°之间,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可一直吹送到赤道,并有一部分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由于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所以在南北纬5°—15°、35°—45°、60°—70°之间的地带便成为风

带的过渡地带。 15.

(1)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低气压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每空1分) (2)高温少雨(炎热干燥) 温和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 西风带(每空1分) (3)寒流 暖流 降温减湿(每空1分) (4)② ①(每空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气候类型分布规律,C处为热带雨林气候,A处为热带沙漠气候,B处为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是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气候对应热带草原带。

(2)D处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的控制,温和多雨。

(3)根据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E为加那利寒流,F为本格拉寒流,G为厄加勒斯暖流,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了降温减湿的作用。

(4)①是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地带的地中海地区,属于消亡板块;②是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的红海地区,目前红海的面积在扩大,这里属于生长边界。

考点:这道题比较综合,考察了气候类型、洋流、板块构造、自然带。 点评:本题考点比较全面,难度中等。 16.

(1)高压 低压 顺时针 下沉 逆时针 上升(每空1分) (2)B 西北 暖锋 冷锋 (每空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图中气压值判断,甲处为高值中心,乙处为低值中心,所以从气压分布状况看,甲为高压,乙为低压;高压中心垂直方向下沉,北半球近地面水平方向顺时针辐散,低压中心垂直方向气流上升,北半球近地面水平方向逆时针辅合。

(2)B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大,风力较大。根据近地面风向的画法,画出B处的风向为西北风;根据图中锋的符号,判断C为暖锋,D为冷锋。

考点:考察北半球近地面等压线的分布,涉及到了高压中心、低压中心气压、气流状况;风力大小及风向的判断;根据符号判断冷锋、暖锋。

点评:本题考查的内容在这一部分属于比较基础的内容,难度较小。 17.

(1)C (2分) (2)A (1分)

(3)暖(2分) 冷(2分) (4)②(2分) ①(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题干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注意图中等压线的数值大小及变化方向,结合判断风向的一般方法:找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然后向右偏转30°--45°左右,即是该地的方向,;所以图中A、B、C三地地应该是东南风、D地应该是西北风,所以C地风向正确。

(2)图示时刻A、B两处相比,A处等压线密集,单位距离内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相对较大。(3)仔细读图,注意图中M、N两处的符号差异,根据常见天气系统的符号可知,M处符号是黑色三角形,锋面类型应该是暖锋;N处符号是黑色半圆,是锋面类型应该冷锋。

(4)根据①、②两处等压线的数值变化可知,②处自四周向中心气压越来越高,所以属于高压系统,垂

直方向上空气做下沉运动,不易形成降水,多晴朗天气,白天气温高,夜间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气温日较差较大。①处自四周向中心气压越来越低,所以属于低压系统,垂直方向上空气做上升运动,易形成降水。

考点:本题考查等压线图、常见天气系统。 18.

(1)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1分) 热力(1分)

(2)低 (1分) 冷 (1分) 暖 (1分) 乙 (1分) 甲 (1分)

(3)北京 (1分)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1分) 寒潮 (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据图中的等压线数值的递变规律可得出A处为一高压中心,即亚欧大陆上的亚洲高压,又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此高压的形成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大陆相对于同纬度的海洋而言降温快,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形成高气压为受热多少形成故为热力因素。

(2)同一天气系统中出现两个锋面,即为锋面气旋系统,所以B为低气压中心,据图中甲处锋面的图例为冷锋,乙则为暖锋。冷锋锋后降水暖锋锋前降水,此时甲处于冷锋锋前,故无降水但即将受到冷锋影响,所以气温将会明显下降;乙位于暖锋锋前,所以多连续性降水。

(3)同一幅等压线图中判断风速大小,根据等压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单位距离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就大风速就大,反之则相反。未来几天,北京即将受冷锋影响,据题中的月份,可推断即将受冷空气入侵即寒潮影响。

考点:考查大气活动中心及常见的天气系统。 19.

(1)冷锋(1分),A(1分)。大风、降温、雨雪(任答两点,2分), 寒潮、沙尘暴、霜冻、雪灾等(任答一点,1分)。 (2)冷(1分),前(1分);D(1分)。 (3)C (1分)。③(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中显示该天气系统使该地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出现阴雨天气,说明该天气系统为冷锋;材料二中A、B为锋面系统,其中A冷气团一直向前而无转向,为冷锋;C、D中心气流分别呈上升和下降状态,分别表示气旋和反气旋。冷锋过境过程中会出现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变化,我国北方地区冬半年常见的气象灾害如寒潮、沙尘暴、霜冻、雪灾等均和冷锋过境有关。

(2)材料二中甲、乙两地均位于锋面下方,均受冷气团控制,根据锋面移动方向可知,B图中的乙城市位于锋面过境前。每年

7、8月份,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伏旱天气,从上面分析可知,材料二中表示高压系统(反气旋)的是D。

(3)台风是由热带、副热带大洋表层的气旋强烈发展而形成的,材料二中表示气旋(低压中心)的是C;台风中心气压低,气流向中心辐合,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北半球),形成逆时针的气流漩涡,对应③图。 考点:天气系统 20. (1)丁 甲 (2)乙 丙 (3)丙 (4)丙 丁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图示降水统计分析,丁地降水最少;图甲夏季6-8月份降水少,冬季12-2月份降水多。

(2)对比气温曲线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差可知,乙地年较差大;丙地最小。 (3)图示降水变化最大的是丙地,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4)图示最低月份气温在15°C以上为热带。 【考点定位】气候特征、气候类型的判别

【方法总结】气候类型判断方法:判断气候类型一般分二步走: (1)依据气温判断温度带:(月平均气温高于20℃,炎热;低于0℃,寒冷) 最冷月>15℃――终年高温,为热带的四种气候

最冷月>0℃―――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0℃――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最热月<10℃或终年0℃以下――极地气候

(2)依据降水量及季节分配特点确定气候类型:(月降水量少于50mm,少雨;大于100mm,多雨) 全年降水多且季节分配均匀——热带雨林气候(>20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700mm左右,冬雨稍多)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mm);亚热带季风气候(>800mm),温带季风气候(>400mm)

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300—1000mm)

全年降水稀少——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21.

(1)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 (不可用简称,如“副高”、“副低”等)

(2)西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温和湿润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纬度、海陆位置均须有) 东北信风带(“东北”二字不可省略,可以“北半球”替代) (3)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解析】 试题分析:

(1)A位于极地地区,盛行下沉气流,为极地高气压带;B地盛行上升气流,为副极地低气压带;C地盛行下沉气流,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地盛行上升气流,为赤道低气压带。 (2)副热带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风为西风带。

此纬度大陆西岸终年受从海洋吹来的西风影响,形成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气候。

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的地中海气候。

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之间为东北信风带。

(3)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的地区,终年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考点:主要气候类型。 22.

(1)南 越往北水温越高

(2)寒 从水温低流向水温高 (3)西 降温减湿 沙漠

(4)秘鲁寒流 上升补偿流 上升补偿流将海底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成为鱼类的饵料 【解析】 试题分析:

(1)温度越高水温越低,从图中等温线数值变化可知,该地越往北水温越高,说明纬度越低,越接近赤道,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

(2)该洋流从水温较低的海域流向水温较高的海域,为寒流。

(3)结合世界大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可知,南半球中低纬度自南向北流的寒流分布在大陆西岸,其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受其影响,沿岸地区形成沙漠环境。

(4)四大渔场中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是秘鲁渔场,其形成和该地的上升补偿流有关。该地位于中低纬度大陆西部,东南信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离岸风,在其吹拂下,近岸地带表层海水远离海岸,底部海水上涌形成上升流,将底部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成为鱼类的饵料,因此易形成渔场。

考点:洋流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3.

(1)甲>乙>丙>丁 冷却 冷热不均(近地面的冷热不均)(3分) (2)乙 城市热岛效应(城市是热源)或盛行上升气流(2分) (3)30 ºN 60 ºN 西南 (3分)

(4)北 加那利寒流 墨西哥湾暖流 北大西洋暖流(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若该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在竖直方向上,海拔高,气压低。甲、乙、丙、丁四处的气压高低是甲>乙>丙>丁。甲处的气流是下沉,所以热力状况是冷却。该环流形成的最根本原因是冷热不均或近地面的冷热不均。

(2)若该图为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城市人口、工业密集,气温高,是上升气流。判断乙是城市。判断依据是城市热岛效应,城市是热源,盛行上升气流。 (3)若该图为北半球二分日中的中纬环流,甲处是下沉气流,应是副高控制区,所以甲的纬度是30 ºN 。处是上升气流,应是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区,纬度是 60 ºN 。②的近地面受向可的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为西南 风。

(4)若该图为大西洋中低纬海区大洋环流,根据环流呈顺时针方向,判断是北半球的环流。图中数字代码所代表的洋流名称①是加那利寒流,③ 墨西哥湾暖流,④是北大西洋暖流。 考点:热力环流、城郊环流、三圈环流的特征,洋流分布规律。 24.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 热量 (2)夏 热带雨林带

(3)西南季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 (4)降温减湿 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图中看出自然带①③④南北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体现了从赤道互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图中北印度洋洋流向东流,是受西南季风的影响,为北半球的夏季。①位于赤道地区的刚果盆地,对应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

(3)从图中看出洋流向东流,印度半岛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的成因是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偏转成西面季风。

(4)洋流⑤是加那利寒流,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B是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拉张边界。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洋流的分布与影响。 25.

(1)③⑦(2分) ①⑤(2分)

(2)北海道渔场(2分) 秘鲁渔场(2分) (3)加利福利亚寒流(2分) 降温减湿(2分) (4)⑥(2分) 厄尔尼诺(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西风带主要影响中纬度地区(海区),其风向为偏西风,受其影响,中纬度海区大洋表层海水自西向东流,因此图中在西风驱动下形成的有③和⑦。信风带主要影响低纬度地区(海区),其风向为偏东风,受其影响,低纬度海区大洋表层海水自东向西流,因此图中在信风驱动下形成的有①和⑤。

(2)从图中可以看出,洋流②和③交汇,这两支洋流分别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在起交汇处形成北海道渔场。⑥附近海区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在东南信风影响下,表层海水向西流,使得底部海水上涌,从而将底部冷海水上泛到表层,将底部沉积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浮游生物较多,鱼类饵料丰富,形成秘鲁渔场。

(3)从洋流位置可知,④洋流为加利福尼亚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4)正常年份,东南信风势力较强,洋流经过的海域渔船云集,渔获量巨大。但也有些年份,东南信风势力较弱,上述上升流不显著,使海面水温偏高,海面常常漂浮着大量的死鱼,渔船稀少,这种现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 考点:洋流 26.

(1)冬季;北印度洋的洋流逆时针方向流动 (2)西风漂流; 寒流; 增温增湿 (3)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 风力 【解析】 试题分析:

(1)北印度洋洋流为季节性洋流。此时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此时北半球为冬季。 (2)洋流J位于南半球中纬海区,为西风漂流。

(3)A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为热带雨林带。B位于热带雨林气候两侧,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植被为热带草原。C地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风力为主要外力。 考点:洋流、自然带分布 27.(1)整体性 (2) C A B D 【解析】 试题分析:(1)图示反映了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故判断为整体性的特征。(2)长江三峡的形成是受流水侵蚀而形成的特殊地貌,故判断为水文对地貌的影响。不同温度带生长的植物不同反映了气候对植被的影响;植被对城市空气的净化作用反映了植被对气候的影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人类破坏植被,而导致了水土流失,故属于植被对土壤条件的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并能结合实例分析,注意各个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28.

(1)热量差异 各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能不一样 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A 水热组合

(3)水分差异 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往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4)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解析】 试题分析: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南北更替,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由于各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能不一样,以热量差异为基础。

(2)山地垂直分异类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与A相似;产生的原因是不同的海拔高度水热组合不同。

(3)③位于大陆东岸,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丰富,是温带落叶阔叶林,而⑥内居内陆,是温带大陆

性气候,降不少,形成荒漠,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水分不同。

(4)自然带③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于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对应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考点定位】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方法总结】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分异基础是热量,低纬和高纬地区分布明显。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地表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有规律的地域分异。分异基础是水分,中纬度地区最典型。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原因是海拔的变化,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分异基础是水热状况。山麓与水平带一致,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带谱相似。 29.(20分)

(1) (4分)西(偏)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 (4分)寒流 降温减湿 (3) (4分)生长 扩大 (4) (4分)较快 昼短夜长 (5) (4分)从沿海到内陆 水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图中南亚地区盛行东北风,可以判断图示季节是北半球冬季,d地是我国冬季盛行西(偏)北风,冬季风的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①洋流为西澳大利亚寒流,按性质分属于寒流,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②海域为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属于生长边界交界地带,宽度将不断扩大。

(4)根据图中南亚地区盛行东北风,可以判断图示季节是北半球冬季,地球的公转速度较快,杭州市位于北半球,昼短夜长。

(5)澳大利亚的植被从a→b→c为荒漠到草原到森林的变化,从西部荒漠到草原到东部的森林,属于自然地理环境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这个分异规律产生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考点:本题考查气压带和风带、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第四篇:地理湘教版高中目录 必修一至三

湘教版地理 必修一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

第三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

第三节 人口迁移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一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

第三节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

第四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必修三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第三节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第四节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节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第一节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第二节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第三节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第四节 数字地球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综合探究 求真务实与时俱进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八课 唯物辨证法的发展观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历史的主体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价值与价值观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综合探究 坚定理想铸就辉煌

第五篇:高中地理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湘教版必修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课程标准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标准解读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从本条“标准”的设计来看,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实际上,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2)教学重点

用心

爱心

专心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存在和繁衍。 (3)教学目标

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行星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探讨活动中,能运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 尝试运用已学知识,写一段文字,表达宇宙环境认识方面的一个观点。 (4)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二、教学过程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板书)

【引导、讲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系。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了“星系”一词。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阅读《探索宇宙》,你能说出一个星空神话的故事吗?

教师举例:如患难与共的双胞胎兄弟、农神和她的女儿、埃及王后的秀发等,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上网查阅更多的星空神话。

用心

爱心

专心【讲解】天文学家把人类目前能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作“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活动】根据课本P6——活动,思考、计算并回答: ①何为光年?一光年约为多少千米? ②计算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多少千米? ③面对上题的数字,你有什么感慨?

【总结】光年为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一光年约为94608亿千米。可见宇宙的半径=94608亿千米×140亿≈1.32×1023千米。由此可见,宇宙的范围是极其宽广的,可以说是无边无际的。宇宙中的奥秘无穷,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索。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板书)

天体在宇宙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板书)

【教师提问】请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回答:

①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主要由什么天体组成?离太阳最近的恒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约为多少光年?

②银河系的组成天体主要由哪两类?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约有多少个?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的关系如何?

③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了什么天体系统? 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点评总结。

【教师总结】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主要由恒星组成,离太阳最近的恒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约为4.2光年。银河系的组成天体主要由恒星和星云两类,目前人类所能

用心

爱心

专心观测到的河外星系已超过1250亿个,银河系与河外星系是同级别的天体系统。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总星系,它包括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宇宙中的所有天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总星系就是天文学家所说的可见宇宙。

2、太阳系和地月系(板书)

【教师提问】请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回答:

①太阳系由哪些天体组成?中心天体什么?为何说它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②太阳系中的行星可分哪两类?与太阳比其质量和体积有何特点?能否自身发光?

③组成地月系的天体有哪两个? 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点评总结。

【教师总结】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以及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太阳的质量占了整个太阳系质量的约99.86%,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行星包括了八大行星和成千上万颗的小行星两大类,质量和体积比太阳要小得多,本身不发光。而地月系则是由地球和它的卫星月球组成,是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

【小组活动】根据课本P8——图1—3及阅读材料,思考、讨论并回答: ①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是哪九颗?请从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排序。 ②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有何共同特征? ③请正确描述小行星带的位置

④目前已观测到的彗星有多少颗?说明彗星绕日公转的轨道。 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点评总结。

【教师总结】八大行星是绕日运行的主要天体,按照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它们绕日

用心

爱心

专心公转具有共面、同向和近圆性的特点。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目前已观测到的彗星约有1600多颗,彗星绕日公转的轨道为扁长轨道,有些是扁长的椭圆轨道。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哈雷彗星,绕日公转周期约为76年。 【活动】观察月相一个月。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板书)

【讲解】从地球的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与其他八大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但由于地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等,在地球上产生了目前所知道的唯一的高级智慧生命——人类。从这种意义上说,地球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学生阅读】课本P10的阅读材料,明确在地球之外,高级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极大。

【小组活动】课本P11活动1,思考、讨论并回答:

①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及其体积、质量的大小等方面,分析地球具有这些有利条件的原因。

②假如太阳光照条件变得不稳定,或者太阳突然消失了,地球上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并对此答案作出解释。

③请从八大行星的运行特征分析,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是否稳定和安全? ④除地球外,太阳系其他八大行星中可能存在生命的是哪个?并简述理由。 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点评总结。

【教师总结】①日地距离适中,使温度介于0~100℃之间,水呈液态状态;地球大小适中,使地球能够吸引住大气。②太阳的光照条件一旦发生变化,那么地球上所得的热量也将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温度和水的相态,以至于影响到生命的

用心

爱心

专心存在,地球上的生命也可能随之而消失。③八大行星绕日运行具有共面、同向性,彼此间不会发生碰撞,故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安全稳定。④因火星与地球在距日距离、公转周期等方面与地球相似,故火星上可能会存在生命物质。 【学生课外活动】

选择一种你最为擅长的方式,向家人、朋友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并在班会上与同学交流。

三、板书提纲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2、太阳系和地月系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四、知识链接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阶段 古代 我国张衡等提出“天地说”

公元2世纪 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 16世纪 波兰哥白尼倡导“日心说” 18世纪 天文学家引进“星系”一词

20世纪60年代 认识到上百亿年和上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总星系” 星空的神话传说

宇宙诞生之初,泰坦诸神统治着整个世界,而撒旦(Saturn,土星)是万能的主宰,后来他的儿子宙斯,也就是现在的木星(朱彼得,Jupiter),野心勃勃地争夺了他的王位,从此后新一辈的奥林帕斯诸神便渐渐夺取了泰坦老神们的权力,

用心

爱心

专心这一些奥林帕斯的神仙,有很多位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其中包括宙斯的两位兄弟,一个是涅普顿,是现在的海王星(Neptune),他是海洋的统治者,人们称他为海神,是除了宙斯外权力最大的神。宙斯的另一位兄弟是普鲁陀(冥王星,Pluto)是掌管着冥府、地狱之神。

雅典娜是希腊传说的战神,宙斯的女儿;而太阳神阿波罗则是宙斯的儿子,象征光明与真理。黛安娜,月神,每晚驾着着月亮马车出来照耀人间,她则是宙斯的双胞胎妹妹;维纳斯就是现在的金星(Venus)是爱与美的化身,马尔斯(Mars,火星),也是宙斯的儿子,出现在伊利亚得之役中的战神;众神中最精明狡滑的则是摩丘力(水星,Mercury)。

由这几位为主的奥林帕斯众神及后来的其他诸神,留下了许多的传奇与史诗,而关于他们的传说后来被记载成著名的希腊罗马神话故事,这些故事则深深影响了西方的文学、艺术、哲学与科学等等,也成为星座神话的由来 患难与共的双胞胎兄弟

西方人常把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称为“双子星座”,这个“双子星座”是由宙斯的一对双胞胎儿子变来的。兄弟俩大的叫卡斯托,小的叫普尔尤克斯。

兄弟俩从小就投身在马人喀戎门下,没过几年就双双学得了一身绝技,卡斯托擅长马术,普尔尤克斯则精于拳击。学成后,哥俩儿浪迹天涯,他们患难与共,经历过无数次冒险和战斗,其中就包括夺取金羊毛的远征。

后来,哥哥卡斯托不幸被人杀死,弟弟普尔尤克斯在父亲宙斯的帮助下消灭了仇人,为哥哥报了仇。他们俩生前从不分离,死后宙斯也把他们放到一起,这就是天上的双子座。

“勇气号”最新发现:火星上曾有大量流动水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2004年8月18日宣布,“勇气”号火星探

用心

爱心

专心测器在火星上新发现了有水流冲刷痕迹的河床。他们认为,火星上的小山坡与火山口显示出,火星上曾有过大量流动水留下的痕迹,而且水量要比科学家此前推测的要多得多。

NASA加州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说,“勇气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表面新发现了一条长而宽的河床,河床显示出明显的被水流冲刷的痕迹,这也是反映火星原始环境的重要线索。科学家推测,这一河床是从名为“谷斯维”的巨大火山的熔岩表面破土而出的。“谷斯维”火山口恰好在“勇气号”2004年1月3日登陆火星的着陆区域。此前,勇气号曾对该火山口附近名为“克劳维斯”岩石进行了一系列的勘探与有关测试。

用心

爱心

专心

上一篇:动漫行业发展前景下一篇:电力工作心得体会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