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防概述讲稿剖析

2024-05-06

中国国防概述讲稿剖析(共3篇)

篇1:中国国防概述讲稿剖析

中国国防概述

教学对象:普通高等学校学生 教学题目:中国国防概述

教学目的:了解国防的内涵与基本类型,熟悉国防的基本特征,明确中国国防的历史发展,进一步强化国防观念,增强建设现代化国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共实施3个教学内容,计划2个课时。具体内容与时间分配如下:

一、国防的含义和基本类型

二、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

三、中国国防历史回顾

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采用的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动画、图片、表格、文字);课堂提问(随机抽点、学生自主回答、集体回答);答疑释惑(学生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员答,也可适当展开讨论)。

突出重点的方法:本次课的重点是“中国国防历史回顾”。实施教学时,主要通过三方面的措施突出这一重点。

一是分四个阶段进行理论阐述,即:古代国防的兴衰,近代国防的屈辱,现代国防的生机,当代国防的发展。主要回顾中国国防历史进程,分析中国国防历史的兴衰原因,使学生形成理性认识,树立忧患意识。

二是通过分析中国国防历史启示,使学生明确只有开明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国家的统一,国防才能巩固、才能强大。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三是采取插播视频、播放音频、动画演示、图片展示、表格比较、文字说明等多媒体技术辅助的手段,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同学们:

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与兴衰荣辱的根本大计。进入新世纪以后,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的主题,我国周边安全环境进入了建国以来最好的一个时期,但潜在的安全威胁却从来没有消除,“天下仍很不太平”,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所以,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关注国防、了解国防、建设国防,是我们青年 一代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赢得战争、维护和平,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一、国防的含义和基本类型(一)国防的含义

有国才有防,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国”源于“或”,“或”者,“邦”也,“邦”者,“国”也。“或”字结构中,“口”代表着人口,一横代表着土地,“戈”字代表着武力。它寓意着:一邦或一国,有人口、有土地、还需要有武力保卫。到春秋时期,在“或”字的基础上,加上一个代表着一定疆域“□”,就形成了会意兼形声的“國”字,于是战国时期便有了“诸候治疆域为国,大夫治疆域为家”的说法。1955年简化汉字,以“玉”代“或”而形成现代的“国”字。“玉”字既是吉祥美好的象征,也称“玉玺”,“玉玺”代表着国家的权力。

什么是国防呢?1997年3月14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二条规定:“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这条规定界定了我国“国防”概念的基本含义,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国防的基本类型

国防作为国家的防务,其根本职能就是保卫国家的安全,国家的安全利益是国防行为至高无上的准则。也正因为如此,不同性质、不同制度、不同政策和不同利益标准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国防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类,扩张型。奉行霸权主义侵略扩张政策的国家,为了维护本国在世界许多地区的利益、打着防卫的幌子,对别国侵略、颠覆和渗透。把国防作为侵犯别国主权和领土、干涉他国内政的代名词。如美国在世界各地建立了300多个军事基地,以实现其军事力量的“前沿存在”。足见其侵略扩张和全球霸权主义的野心。

第二类,联盟型。也就是以结盟形式,联合一部分国家来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从联盟国之间的关系来看,还可分为一元体联盟和多元体联盟。所谓一元体联盟,就是有一个大国处于盟主地位,其他国家则从属于他,目前的日本、韩国的国防属于此种类型,都是以美国为盟主建立的国防。所谓多元体联盟,则是各国基本处于伙伴关系,共同协商防卫大计,如北 约组织和独联体组织。

第三类,中立型。即采取和平中立的国防和外交政策,制定总体防御战略,建立相应国防体系,以保障本国的安全。如瑞士、瑞典,就属于典型的中立型国防。

第四类,自卫型。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维护国家的安全与发展。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实行积极防御的国防战略,属于全民自卫型国防。我们的国防目标是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我国的战略边疆与地理边疆相一致,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防,与美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所谓“国防”有着根本上的不同。因此,中国的发展和强大不会对任何人构成威胁,而只会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二、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

平时,我们一提起“国防”,许多人认为:国防是军队的事,国防就是战备;国防就是打仗;国防力量等于军事力量,等等。这些有失偏颇的认识,是一种狭隘的国防观。真正意义上的国防,应该是全社会的国防、全民的国防,是多要素综合并举的国防。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特征之一,国家利益的整体性。国家的根本利益集中体现在安全与发展两个方面。安全问题,主要解决的是生存和不被侵略的问题;发展问题,主要解决和平时期建设与发展的外部环境问题。而安全与发展权益的获得和保障,最根本的是依靠国防的强大。只有安全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国家才能发展;只有发展,国家安全防务才有建设与巩固的基础。两者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特征之二,国防力量的综合性。国防力量,是国力在国家防务上的表现和运用。国力是一个包括人力、自然力、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精神力等因素的综合的系统概念。因此,国防力量也是一个综合的系统概念,其强弱主要取决于国家的综合实力。在支撑国防力量的诸要素中,经济实力是基础,兵员潜力是支柱,民族精神是灵魂。国家的综合实力和总体发展水平制约和影响着国防力量的构成规模和发展水平。

特征之三,国防手段的多元性。战争是国防斗争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表现形式,但国防斗争,不仅是敌对双方军事力量在战场上“硬实力”较量,同时还包括政治、经济、外交以及心理等非武力斗争形式的“软实力”较量。有了雄厚的综合国力才有可能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也只有强大的 国防力量,才能确保国家的安全与发展。通过在恰当的时机,运用恰当的手段,显示应对战争的国防能力,可以给敌方造成一定的震慑,使其不敢以武相加,从而保护本国利益不受侵犯。

特征之四,国防建设的统筹协调性。现代国防建设是一个以科技为龙头,以经济为骨干,通过总体性的战略运筹,谋求综合国防效益的有机系统。现代国防斗争更重视质量优势,而不仅是数量优势,更重视整个系统的威力面而不是某些单元的作用。因此,各国普遍着眼于从宏观规划上合理调整武装力量的比重,科学规划国防建设,以发挥系统的整体效能,使国防实力在国家实力不断增长的基础上,以军事力量为主,做到综合国防实力结构合理协调发展。对于我国国防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按照国防和军队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特征之五,国防事业的社会性。全面增强防卫能力必然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条战线,依靠国家和社会的综合力量来建设国防,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因为随着国防内涵的扩展,国防已经不只是单纯军事意义上的国防,是关系国家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和每个公民的事情,已经形成了与整个社会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中国国防历史回顾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据史书记载,我国在公元前21世纪便进入了奴隶制阶级社会,建立起了夏王朝,由此便有了国防实践活动。

这里我们分古代(1840年以前)、近代(1840--1919)、现代(1919--1949)、当代(1949以后)四个阶段和大家一起对中国的国防历史做一个简要回顾。

(一)古代国防的兴衰

我国古代国防,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王朝建立开始,到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为止。当时,还没有中国与外国的概念,只有“中央王朝与诸候国”、“华夏与四夷”等概念,所以这一时期所谓的国防,还不能说现代真正意义上的国防。但这一时期割据政权之间的互相兼并,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之间侵略与反侵略活动,对我们现在研究国防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

1、古代兵制建设

兵制主要指军事制度,包括武装力量体制,军事领导体制和兵役制度。我国古代兵制建设在发展中,不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夏王朝时期,奴隶主阶级为巩固其统治,镇压奴隶的反抗,抵御外族侵扰或继续征服周边的氏族,已经出现了由少数不参加生产劳动的贵族上层成员组成的卫队,也就是夏朝最初形式的国家军队,也就是后世国家常备军的雏形。那时的军队由夏王亲自率领。

到了商朝,据从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看到,已经有“王作三师:左、中、右”的记载,这说明当时国家军队已经有固定的编制--王师。

商朝后期,随着社会的发展,战争的不断扩大,军队的建制也趋于成熟。在西周灭商的“牧野之战”中,已有“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史记〃周本纪》)的记载。同时西周已有“宗周(今西安西南)六师”,“成周(今洛阳东北)八师”之说。六师、八师的出现,说明西周已经出现常备军。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战车数量的增加,各国又出现了军的编制,多数编为左、中、右三军或上、中、下三军,每军有战车二百乘左右。军事领导体制上也出现了将、相分职,在国王下边,文职称相,武职为将,相议政、将领军,并且出现以将为领帅组成的军事机构。同时,随着冶铁业的发展,战国时期铁兵器已大量应用于战场,使军队由单一兵种向多兵种发展。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全国有了统一的军队,并形成了由京师兵、郡县兵、边兵组成的武装力量体制。

秦朝以后,汉承秦制,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热兵器代替了冷兵器,兵役制度进行了更改,根据作战空间又进行了陆、海、空军的分工,但武装力量体制基本上沿用了中央部队、地方部队、边防部队这三种基本类型。

2、古代国防工程建设

我国古代为抵御外敌的侵犯,巩固边海防,修筑了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国防工程。如城池、长城、京杭运河以及海防要塞等。这里重点介绍边防、海防建设。我国古代的边防和海防,到了明朝就形成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完整的边、海防体系。

(1)边防建设 著名的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当时中华民族内部纷争中分裂的各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修建起来的巨大的国防工程。

早在2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燕国、赵国、秦国开始各自修建长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大将蒙恬负责,征集大量人员,大力修建和扩展,把北部长城连接起来。以后,经各个朝代的多次修建,到明代形成了东起辽东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全长5千多公里(1.27万余华里)的长城。

历代还沿着长城一线设臵重镇,驻守重兵,边防线上一旦有事,即可机动作战。历史上著名的有“九镇”、“三关”。“九镇”指的就是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及甘肃镇。

“九镇”作为一个整体,前有外三卫,后有内、外三关。外三卫指的是:大宁卫、开平卫、东胜卫。外三卫为九镇中坚部的外围要地,防维边塞。内三关为: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内三关起着直接屏障京师的作用;外三关为:雁门关、宁武关、偏关,固山西而联全陕,互为犄角,形成防卫整体,以卫京师。

(2)海防建设

我国古代海防建设是从明代开始的,明代以前,如春秋战国时期,一些依江傍海的诸侯国,虽建有水师,并进行水战和海上攻防作战,但还没有明确的海防设施。

我国元朝末年时,当时日本正处于南北朝的分裂时期,封建领主下面失意的武士、浪人、商人等形成了庞大的海盗队伍,他们在中国东南沿海进行武装掠夺和骚扰,历史上称为“倭寇”。到了明朝初期,倭寇的侵扰活动日益严重,给沿海地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了抵御倭寇,朱元璋开始加强海防建设,在沿海设臵卫、所,建立水军,有效的防御了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的入侵和骚扰。

清朝前期,在明代卫、所的基础上,逐步将沿海建成炮台要塞式的防御体系。分为海岛要塞、海口要塞、海岸要塞和江防要塞。

海岛要塞有:长山、舟山、澎湖等。

海口要塞有:虎门、温州、镇海、吴淞、大沽等。

海岸要塞有:厦门、福州、乍浦、威海、烟台、山海关、旅顺、大连等。

江防要塞有:江阴、江宁(南京)、营口等。

除了建有这些炮台要塞式的防御体系,还编有江河水师和外海水师。在天津还建有满蒙八旗水师营(相当于海军基地)。

但是,随着清朝政府的腐败,到清朝中期海防也日渐虚弱。

3、古代国防思想

我国古代国防思想达到了很高的成就。这些国防思想反映着我国古代对国防实践活动的理性认识,蕴含着深刻的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思辨。

(1)“兵者,国之大事”

我国是一个兵学大国,兵书浩如烟海,最具代表性的是《武经七书》,既:《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李卫公文对》,统称《武经七书》。《武经七书》是古代将领必读之书,其中“兵者,国之大事”的战争观,作为共同的一个观点被推崇。

孙子认为: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它关系着国家生死存亡,必须高度重视。这之中就包含着既要“重战”又要“慎战”的国防思想。他强调:在战争问题上,不可以草率从事,鲁莽兴兵。即“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因为“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而“亡国不可以复有,死者不可以复生。”

(2)“寓兵于农”

“寓兵于农”,既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军事制度,也是一个极有代表性的国防思想,在《汉书》、《六韬》、《兵制》等古代兵书中多有著述。其基本思想是“有虞则起为战卒,无事则散为农夫”,意思是有战事时征集起来,成为战士,没有战士时则返回乡内,从事农耕作业,“由募还农,大费既省,守可以固,战可以克”。

“寓兵于农”作为一种国防思想,它强调把战争之伟力扎根于民众之中,依靠人民来进行战争,这是颇具战略眼光的。今天,我们大力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实行“平战结合,寓兵于民”这一国防政策,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这一思想在新形势下的继续和发展。

(3)“足食足兵民信”

“足食,足兵,民信”是我国古代国防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立论。它出自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这句话涵盖了政治、经济、国防等重要方面的内容,用于国防就是要“富国强兵”,发展经济,加强军备建设。同样比孔子早一个时期的齐相管仲在国防上提出相同的思想,“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这里折射出了“富国与强兵相统一”。这一思想的提出对于我们改革开放时如何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之间的关 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4)“以战止战”

“以仁为本,以战止战”,是我国古代较有代表性的国防观念,它出自我国古代军事家司马穰苴的《司马法》一书。他认为:战争是“除暴安人”的手段,要“安人”、“爱民”、推行“仁政”,就必须通过战争来消灭战争。在《仁本篇》中有:“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

这一思想对于我们土地革命时期,批判右倾投降主义,实行武装起义,用革命的武装打败反革命的武装,解放人民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当前我们主张我国的国防“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也有着深刻的意义。

(5)“屯垦戍边”

我国古代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边防建设,而“屯垦戍边”则是中国古代历朝加强边防建设的重要举措。屯垦即屯田垦殖,戍边即保卫边疆。

我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组建的内蒙、新疆等建设兵团,与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对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与苏联关系恶化后,维护边疆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的国防思想,可谓博大精深,但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也存在着许多的局限性,突出的表现是:以天朝大国而自居,“重防非攻”、“重陆轻海”。

重防非攻。我国国防思想主要来原于中原王朝的国防活动,马克思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原王朝的经济是农耕经济,农耕经济财富的主要来源就是土地,战争只能是对经济的破坏。因为我们古代的人,认为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土地贫瘠、民众与中原风化不同,所以得其地不足用,得其民不足使成为古代的一个共识。所以,古代国防思想根深在其中的就是重防非攻,例如:“帥”字左边代表设防的城池,右边代表头包彩巾的首领,说明将帅的主要职能是指挥城池的防御作战。

重陆轻海。一方面,中华文明是根植于土地的农业文明,“耕而食,织而衣”,以农立国、以农富国的思想比较突出,而对开发海洋则缺少原动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另一方面,当时对中原王朝的威胁主要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所进行的战争(包括分裂时期的内战)也主要是在陆上进行的。因此无论是对经济还是国防,历代统治者都把注意力放在陆上。

历史地看,重陆轻海在当时有其一定的合理性。问题是到了后期,随 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海洋已成为人类交往和贸易的主要通道,甚至成为主要战场的情况下,没能及时转变观念,提出面向海洋、适应时代发展的思想。相反,面对来自海洋的挑战,却实行了300多年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期。可以说,重陆轻海的农本思想,是中国未能与西方国家并驾齐驱成为海上强国的重要原因。

到了清朝后期,落后的国防观念连同日益衰落的政治、经济、军事诸因素,最终使中国成为落伍者,随之而来的便是中华民族蒙受百年屈辱的历史。

(二)近代国防的屈辱

翻开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l919年的“五四”运动这段惨痛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正是由于中国当时统治阶级的腐败衰落,中国国防的每况愈下,造成了中华民族屡遭外敌的侵略、欺侮。

帝国主义列强的频频入侵,不平等条约的连连签订,给近代中国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和影响。

从1842年至l919年的77年间,外国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多达709个。其中,英国120个,俄国92个,日本75个,法国59个,德国43个,美国23个,丹麦22个,比利时15个,葡萄牙ll个,意大利7个,西班牙4个,荷兰4个,奥地利3个,还有同两个以上国家共同签订的55个。赔款,仅仅《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八个不平等条约勒索的赔款竟相当于清政府l901年收入的l6倍,全国工矿产值的82倍;《辛丑条约》赔款数额最大,本利共计九亿八千多万两白银;日本政府通过《马关条约》向清政府勒索赔款两亿三千万两,与清政府全年收入的三倍相当。列强侵占我国国土达160多万平方公里。列强侵入中国后,不仅大肆劫掠财物,而且还烧杀抢掠,恣意杀人。

(三)现代国防的生机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揭开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也翻开了中国国防历史新的一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l927年8月,人民武装得以创建,为中国国防注入了新的活力。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时,中国共产党就号召人民武装抗日,并且领导或协助一部分东北爱国军队组成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进行游击战。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于l936年12月12日联合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两党 第二次合作奠定了基础。

1937年8月,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在陕甘宁边区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八路军、新四军放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l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首战告捷,歼灭日军精锐部队板垣师团l000多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取得了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它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到1945年8月,解放区扩大到95万平方公里,人民军队上升到91万,民兵达220万,为转入全面大反攻创造了重要条件。

1945年4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政治路线。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随即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8月9日,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8月10日和11日,朱德连续发布受降及对日军展开全面反攻等命令,各抗日根据地军民立即展开向日伪军的全面反攻,日伪军迅速土崩瓦解。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举行投降的签字仪式,9月3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日。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完全胜利。在八年的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等抗日军队抗击的日军,占侵入关内日军总数的56%;抗击伪军占其总数的95%。在12.5万余次的作战中,毙、伤、俘及投降的日军共计527422人,毙、伤、俘、及反正的伪军总计1186695人。解放区人口由l50万发展到l亿多,我军主力由3万多发展到120多万人,为争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巩固的基础。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进行了伟大的解放战争。经过3年多的英勇作战,消灭了由美帝国主义支持和武装的800多万蒋军,解放了除台湾省和沿海若干岛屿以外的全部国土,在1949年10月1日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开始谱写了中国国防史的崭新篇章。(四)当代国防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上说:“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海军。”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l954年9月,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我国的经济原来是很落后的。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当然也就不能有效地巩固国家的独立和安全。”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筑起了人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单一的陆军军种逐步发展成由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等诸军兵种组成的合成军,其武器装备也由单纯常规武器发展成为不断改善了的常规武器加部分特种武器,在干部培养、教育训练、编制体制、学术研究等方面也有很大进步。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扬起了精兵振国的浩浩风帆。以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鲜明标志,我国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军队除继续发挥人民民主专政柱石、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的作用,为维护社会稳定做贡献外,还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服从和服务国家建设大局中努力奋斗,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抢险救灾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以江泽民为首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富国强兵的伟大旗臶,进一步加强国防建设。江泽民反复强调:必须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根本指导;必须充分肯定新形势下军队具有钢铁长城、坚强柱石、重要力量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必须坚持科技强军、质量建设的战略思想,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必须做到“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五句话”的总要求;必须坚持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必须坚持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不断深化改革的辩证统一;必须实事求是地贯彻新时期积极防御战略方针,深入研究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必须坚持全党、全国、全民共同关心和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方针,等等。

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并成功的将国防和军队建设推向了新世纪。提出并要求必需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拓展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视野,更加自觉地从国家利益全局筹划国防和军队建设;进一步把握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时代要求,更加自觉地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方针和根本途径,更加科学地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推向前进。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新的领导集体高举富国强兵的伟大旗臶,进一步加强国防建设。要求按照“能打战、打胜战”的要求,提升军队各项建设。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强调,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勇敢承担起我们这一代革命军人的历史责任。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我们希望和平,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决不放弃维护国家正当权益、决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必须抓住战略契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既要发挥国家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五)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 中国数千年的国防史告诉我们: 1、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纵观我国数千年的国防史,不难发现,凡是兴盛的时期和朝代,都十分注意修明政治,实行较为开明的治国之策。原本西陲小国的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修政治,明法度,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国防日渐强大,为吞并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唐初建之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正是由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开明的政治制度,使国家很快从隋末的战争废墟中恢复过来,很快成为国力昌盛、空前统一的大唐帝国。事实证明,凡是衰落的时期和朝代,无不因为政治腐败导致国防虚弱。唐朝中期以后,两宋乃至于晚清都是如此。2、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早在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就提出“富国强兵”的思想,孙子则更直接地指出:兵不强则不可以摧敌,国不富不可以养兵,富国是强兵之本,强兵之急。如汉、唐、明、清各代前期国防的强盛,都是与民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的结果;与此相反,以上各朝代的衰败,也都由于经济的衰落导致政治腐败和国防孱弱所至。

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翻开几千年的国防史,人们都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凡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国防就巩固、就强大;凡是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国防就虚弱、就衰败。

4、军事技术优劣对国防成败具有重要影响

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自从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战争与和平就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在悠悠数千多年的漫长历程中,战争与和平的相互交替,始终支配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聚散离合的“风风雨雨”,改朝换代的重大变迁,强弱兴衰的大起大落,折射着发人深思的国防文化与国防思想。回顾我国的国防历史,给予了我们许许多多有益的启迪和警示。希望同学们牢记历史,不负使命,为振兴中华发奋学习!

[课终小结](略)

思考题:

一、国防的含义是什么?

二、国防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三、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四、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有哪些?

篇2:中国国防概述讲稿剖析

大家好!我今天要演讲的主题是:国防梦,青春行。

国防,简单的来说,就是国家的防务。我的爸爸,就是一名军人,一名国防工作者。

小时候,我住在部队大院里,而号声是军人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晨六点,第一声起床号就会响起,接着是集合训练的出操号;中午,号声又下令,那是午餐号;下午,出操号仍会准时响起;最后还有就寝号。军人的一天简单而有规律。受这号声的影响,我慢慢懂得国防生活是十分有规律的;我开始明白国防工作需要军人们随时准备好听从国家的召唤;我也就知道要为自己的生活、学习、休息订好计划,有规律有方向地过每一天。

我们只有时刻准备着,才能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作为青少年,要行动起来为将来的“战争”储蓄能量。回想《少年中国说》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翻阅《毛泽东语录》 :青少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就如他们所说,我们是将来的一份力量,我们朝气蓬勃,昂首奋发。作为祖国下一代的接班人,我们正在学习知识、完善自己、储蓄能量!行走在青春的道路上、书写青春的宣言、实现中国的富强梦!

谢谢大家。篇二:中国梦,国防情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我今天要演讲的题目是《中国梦·国防情》。袅袅晨风中,凝望那血染的旌旗,临风飘举。五星红旗,人世间最美丽的画卷,您曾飞舞在珠峰之巅,摇曳在冰雪南极,升起在浩渺太空?可又有谁明了,您也有丝丝缕缕的忧伤,也曾有点点滴滴的屈辱,是千万志士将您一次次托起,捍卫了您,牺牲了自己。

历史的风霜磨砺着一个民族的铮铮铁骨,岁月的雨雪锻造了一个民族的不屈灵魂!难忘的民族耻辱呵,看见了吗?圆明园那三天三夜的冲天大火!听见了吗?受辱者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惨叫!虎踞龙盘的南京,三十万无辜者的生命,统统被杀,无一幸存,屠刀所指,山河血染,日月尽失色,处处扼咽喉,天涯何处是神州。堂堂中华在侵略者铁蹄下痛苦呻吟?? 自古以来,中华人民就在用满腔赤诚和热血保卫祖国的安全。忆往昔,鸦片战争,炎黄子孙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凛然大义拒敌寇于海关之外;八年抗战,中国人民用誓死不屈的意志筑起捍卫民族独立的铜墙铁壁;抗美援朝,华夏儿女用唯死不降的精神竖起保家卫国的雄伟丰碑;看今朝,我们用五千年积淀的浑厚嗓音唱响民族不屈的脊梁和骨气,我们以九百六十万国土的辽阔唱响民族的坚韧和顽强。

千年尘埃,皆是过年云烟;百年烽火,亦是弹指挥间。我们已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可是,朋友在你心中是否还有着那份国防情呢?这份情结是硝烟散尽后生命对阳光的诉说,是悬挂在和平年代耳边的警钟,是流动在二十一世纪中国版图上吉祥的风。在这里,我可以无愧的对你说,我,就有这份国防情!

和平来之不易,我们不能掉以轻心。纵观世界,霸权主义仍在叫嚣、民族领土冲突不断,局部战争此起彼伏,海盗肆虐人心惶惶??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没有强大的国防作为后盾,谈何保卫主权、保卫人民?

“你想和平吗,那你准备战争吧。”对军人而言,没有和平时期,只有准备战争时期和赢得战争时期;“落后就要挨打,居安定要思危”。你们,坚守着平凡与寂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对人民国防的承诺;而我们,用星星之火的力量,唤醒国民的防卫意识!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中国梦的实现是我们的责任。碧海连天,风帆远去云水间,带着我们对祖国的眷恋,九百六十万国土的璀璨,我们用青春捍卫祖国的边界线。我们用热血筑就坚固的国防之墙,我们,时刻准备奔赴疆场,祖国的防线坚不可摧,牢不可破!我们不愿重蹈战争的覆辙,让我们建筑起国防的铜墙铁壁,远离战火硝烟,捧着鲜花迎接中国梦的明天!篇三:演讲稿:铸就国防魂,共圆中国梦 铸就国防魂,共圆中国梦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汕尾市城区新城中学的,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铸就国防魂,共圆中国梦》。成大事者,必有梦想,盘古若是没有梦想,就不会有天地;女娲若是没有梦想,就不会有人类;中华民族若是没有梦想,就不会在抗日的硝烟中站起来;中国共产党若是没有梦想,就不会有新中国屹立东方;中国人民若是没有梦想,就不会有“嫦娥”奔月,神舟问天。许多中学生都有自己的梦想,有的想成为清华、北大的骄子,有的想成为政府高官,有的想成为百万富翁,我也有梦想,我梦想成为一名军人,为国家放哨站岗,保卫国家的边疆!

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我。个人的梦想想要实现,需要以国家的繁荣富强为后盾,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没有独立的主权,更谈不上繁荣富强。尽管我们现在已经远离了金戈铁马、战旗招展的年代,但是甲午海战的船坚利炮、鸦片战争的熊熊炮火、八国联军的赳赳铁骑、日本鬼子的“三光政策”、南京大屠杀的35万冤魂、“五四”运动的声声号角,历历在目,萦绕耳畔。屈辱的历史,时时刻刻在提醒着每一个中国人“国无防不宁,民无防不安”。如今,日本在钓鱼岛上兴风作浪,东海防空识别区上风起云涌,印度对我国藏南地区虎视眈眈,菲越企图占我南海诸岛,我们的国防并不太平,现实要求我们必须筑起国防的铜墙铁壁,铸就众志成城的国防魂!

一个没有梦想的民族是不会有希望的,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做梦、能圆梦的民族,我们的梦叫“中国梦”,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梁启超先生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全在我少年”,“中国梦”是历史的、现代的、未来的,是民族的、国家的、我们大家的,更是我们青年人的。今天的中国人正在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梦”:蛟龙号深潜器不断刷新记录,中国人下五洋捉鳖的梦圆了;神9与天宫共同遨游太空,我们的载人空间站的梦圆了;辽宁号航母入役,战机成功起降,航母逐步形成战斗力,我们的航母梦圆了??作为适逢盛世的莘莘学子,我们要热爱祖国,关心

国防,怀揣中国梦,听从老师教诲,刻苦学习,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各门课程均衡发展,训练各种技能,为将来保卫祖国、建设家园奠定良好的基础,使自己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周恩来总理当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如今,我们为“共圆中国梦”而读书!

同学们,让我们继承无数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脚踏坚定的步伐,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铸就国防魂,共圆中国梦,让五星红旗永远高高飘扬在世界的东方,让《义勇军进行曲》响彻云霄。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

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

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

谢谢大家!篇四:国防梦、强军梦演讲稿

《铭记历史,捍卫国土》 高要二中 梁玮文 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生活在中国繁荣昌盛,和平发展的年代,没有枪炮的轰鸣,没有战争的残暴;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沐浴在阳光雨露下,享受着世间的温暖。如今美好,祥和的生活,让你我陶醉,憧憬着如花,如海,如梦般的世界„„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

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1937年7月7日,日本策划了“卢沟桥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揭开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全民族抗战的序幕。那是一段血与泪的历史,是一部沉重的灾难史,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了祖国的河山,如秋风扫落叶般留下满目苍凉,流离失所的人们在沦陷的国土上苦苦挣扎,一片片沃土染成了腥红的血色。曾记否,在中国的土地上刺目的警示语“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曾记否,南京大屠杀中悲怆的呼喊让人痛断肝肠;难忘那战火纷飞中一双双渴求和平的目光;难忘那一批批志士仁人,赴汤蹈火,血洒疆场。此时此刻,我们忘不了,战争的残暴;忘不了,战争的无情,让正值风华的少年,饱含生离死别的残忍。

也许在今天的中国地图上乌斯浑河仅是一小截没了名谓的蓝色的波浪线,而其下游江口有个红点,清晰地标示着“八女投江纪念地”。抗联八女与日军浴血奋战,当她们陷于前有追兵,后无退路的困境时,队长冷云同志坚定地对战友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毁掉枪支,挽臂迈入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那是一种舍身忘死,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那是一种无与伦比,高尚的爱国情怀。风风雨雨六十多载,民族衰微任人欺凌的耻辱,让我们永难忘怀;为民族复兴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更让我们慷慨激昂。

五千年泱泱中华,三千里滚滚黄河,十三亿炎黄子孙,六十多年国仇家恨,有多少深沉的苦难,就有多少不屈的呐喊,为捍卫中华大地,抗战精神将永远光昭日月,与天地共存。

今天,中华大地上的战火硝烟早已散尽;今天,一个腾飞的中国闪耀在世界的东方;今天,正值风华正茂的年代,正值血气方刚的时代,我们肩上扛着厚重而又光荣的使命,“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我们应以史为鉴,不要重蹈战争的覆辙,用我们的激情点燃青春,用我们的卓越成就使命,用实际行动捍卫我们伟大的祖国!远离战火硝烟,捧着鲜花迎接中国灿烂辉煌的明天!篇五:中国梦_强军梦_我的梦演讲稿

绿色的青春梦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回顾百年历史,我们曾在泥泞沼泽中摸索,在戈壁沟壑中探寻。

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传教,郑和七下西洋,悠悠历史舞台,演绎着多少民族兴衰;浩浩生命长河,孕育出多少古老文明。历史的篇章,回忆着梦的开始;时代的脚步,记录着梦的成长;国家的兴旺,昭示着梦的实现。我们的祖先用梦想创造了伟大的文明,用梦想筑造了辉煌的盛世,用梦想编织了灿烂的文化,用梦想推动着历史车轮不断向前。

中华魂,是伯夷、叔齐的“不食周粟”,是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为家”,是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是岳飞的“精忠报国”;是文天祥的慷慨就义,“留取丹心照汗青”.长空一喝,一头雄健的睡狮猛然惊醒。烈火在眼中燃烧,寰宇世界,我辈岂是蓬蒿人。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神舟十号飞船搭载女航天员入住天宫一号;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全覆盖,这一步步崛起饱含着国人的智慧与汗水,向世人宣告中国从此站立起来。伟大祖国的强大就是我绿色的梦想。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青年是祖国强大的支撑,我会用智慧诠释青年人的责任。我堂堂中国万古无疆。

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走过了86年的光辉历程。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历史的机遇期已经来临。我们是“威武之师,文明之师”我们是时代的楷模,我们是国家机械的捍卫者。使命、责任,我们责无旁贷。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未来现代化战争是每个身着绿军装的梦。

“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林俊德将自己52年的青春年华献给了一个属于与他自己的强军梦。无怨无悔,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牵挂着国防事业。“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罗阳同志的一生就是航空报国的一生,用敬业诚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拼搏奋斗精神,实现了他人精神的升华。“才见虹霓君已去,英雄谢幕海天间”历史史册会写有罗阳浓墨重彩的一笔。

祖国的繁荣,军队的强盛,我的梦想就根植于此。在这条路上我们用绿色青春当做画笔描绘绚烂的明天。拳拳赤子心,浩浩中华魂。红旗飘飘,那血红的颜色,是沾满无数英雄的鲜血染红的。它凝聚着百万雄狮的力量。我们绿色的青春梦就高悬在冉冉升起的国旗上,矗立在哨所上,飘扬在祖国的边疆,你在战士心中有着无比沉重的分量。那是沉甸甸的责任,梦想不曾改变,忠诚依旧故在。铮铮誓言,天地英雄,梦想犹在,意念不催。

和平的表面下仍旧是暗涛汹涌,时刻警惕着,警惕着,祖国每寸土地,每条江海。我们都会珍视,立足本职,瞄准未来,空中传递的电波就是决胜的利剑,利剑在手所向披靡,无往不胜。

篇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概述录讲稿

1、夏、商、西周时期(形成期)(插5)(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以军事视为对内统治的特殊手段 以车战为主体的作战思想 以天命观为核心的战争观 以“礼”和“弄”为治军基础 主要军事文献:《军志》、《军政》

二、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

上一篇:网络整治群众路线下一篇:汽车英语面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