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2024-05-01

河师大培训心得体会(通用9篇)

篇1:河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加强学习实践 成就魅力型教师

今年暑假,我有幸到河师大参加了为期一周的骨干教师培训。培训的时间虽然很短暂,天气虽然很炎热,但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是面对不同风格的专家、名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位名师都以精湛的理论阐述、鲜活的教学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打动了我的心,使我得到了一次次思想的洗礼,对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认识得更加清楚和深刻。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感到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创新的力量、探索的钥匙。

一、科学准确定位,找准努力方向。

牧野区教研室主任王红主任首先就问我们:教育是什么?她用两个繁体字的“教育”告诉我们:教育就是教那些不断犯错的孩子改正错误逐渐懂事。王红主任原来是职业技校的心理学老师,她几次下岗,又几次上岗。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不要每天抱怨自己辛苦,要换一种心态看问题,因为有了这些不断犯错的孩子,才有了我们教师这个职业,是他们让我们有了生存的资本。每一位名师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旁人看来,活得很苦很累,而他自己觉得自己活得很快乐、很幸福。“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如果觉得自己不幸福或不快乐,要么改变自己的职业,要么改变自己的心态。”王红主任的这句话深深印在了我的心里。作为工作了二十多年的我,多少有些工作的疲惫、职业的倦怠,聆听了王红主任的讲座,觉得自己应该调整自己的工作心态,把做一个幸福、快乐的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工作起来才动力十足、事半功倍,让一个个带领学生进步成长的辛勤付出,都变成一个个富有成就感的快乐浪花。

二、更新教育观念,提升个人素质。

当代数学名家郑毓信教授曾指出:“如果您的教学始终只是停留于知识与技能的层面,您恐怕就只能算是一个教书匠;如果您的教学能够很好体现数学的思维,您就是一个智者,您给学生带来了真正的智慧;如果您的数学教学能给学生无形的文化熏陶,那么即使您是一个小学教师,即使您身处偏僻的深山或边远地区,您却是一个真正的大师,您的生命也因此而充满了真正的价值。”

几位专家名师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学实例告诉我们:要教学习的思想,不教教条的解题方法;要用教材去教,而不要教教材;要教给学生数学思考方法,而不要只教给学生套用公式方法。这就需要教师要有丰厚的知识积累、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方面要学习研究新课标、深钻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另一方面要多学习、多听课、多讲课、多交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改进、不断总结,提高教学水平,提升个人素质。

三、注重多维学习,做魅力型的教师。

腹有诗书气自华。新乡外国语小学的任园老师,给我的印象是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充溢着浓浓的书卷气,是一位很有魅力的老师,这主要得益于她的爱读书的习惯。新时代、新知识、新课程都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几位名师的报告也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知识旁征博引给我们解读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深受启发。学习不仅仅只专业方面,要扩充到各个领域,才能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

1、我们需要学习儿童心理学,让自己能走进儿童的心灵深处,与他们对话交流,让自己的教学更具吸引力。

2、我们需要学习数学史,去探寻数学知识的本质与源头,让自己的课堂更具感召力。

3、还要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与其他教师和专家合作探讨,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

本次培训学习虽然结束了,但专家与名师那份独特的魅力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这些专家与名师给我最震撼的就是都酷爱读书,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读书。读书,可以让自己从不同层面得到丰厚;读书,可以加深自身文化底蕴,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与他们对比,让我觉得自身知识的贫乏与可怜。今后我努力的方向就是每天要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还要学会思考,在思考中进步,在思考中提高。

篇2:河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十所学校校长介绍他们的发展历程,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提升了我的个人素养。 尽管时间短暂,但整个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到深受鼓舞和启发,确实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理念、解放了思想、增长了知识,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他们善于思考和积累,经验丰富,各有特色,他们先进的办学理念、不断充实更新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善于经营学校的思想等,都非常值得我借鉴和学习。尽管他们经验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有一个有明确的办学思想、乐于奉献、艰苦创业的好校长。

其中辉县市吴村镇中心学校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构建和谐共生的校园文化,引领学校科学发展,构建动静结合的课堂文化,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体验式的德育课堂,让育人从管理走向唤醒。让我深有体会:校长要有先进的办学思想和对教育执着的追求;科学管理,发展内涵 ;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学校要成为一所强校,培养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至关重要。他们都非常注重教师培训进修,特别注重校本培训,因为外出学习、进修只能是少数人参加,只有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才能让全体老师受益。他们的做法是首先从培训教师良好的心态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抓起,让老师能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走特色发展之路,提高办学品味 这次十所名片名校,在办学上都有各自的特色,特色也代表着学校的文化,所以说特色文化是知名学校不可缺少的部分。他们把读书纳入常规管理中,首先给师生创设了一种适宜读书的人文环境,为师生读书交流搭建平台,学校开辟各种读书专栏、讨论专栏等,从而让师生开展心际交流。第二方面让师生开展随笔漫谈,引导师生读懂美丽、读懂人生的价值,通过读书振奋精神、健全师生的品格、提升境界、演绎人生的精彩。在这一点上,值得我们借鉴,引导师生品读经典,感悟教育,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办学品味。

在认真聆听完十位校长的报告后我内心体会如下:

1.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要做一个有思想、有品味的校长,做一个有责任的校长,校长的责任不是管理学校而是发展学校。。

2.学校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这些名校共同之处都有先进的办学理念,虽然办学理念不尽相同,然而正是这些不同的理念,造就着特色不同的名校。聆听几所学校校长的讲话,我能感觉到他们高瞻远瞩的办学思想。他们都有“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人本发展理念,有明确的“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办学目标。

3.要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 几处名校之所以成功,是由于校长和老师们都有可贵的进取精神,不畏困难,励精图治,最终实现了“有思路就有出路;有作为就有地位”的美好愿望。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坚持不一定成功,但放弃注定要失败。

4.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每所学校,一走进校园都会被特有的校园文化氛围所包围:“会说话”的墙壁,“有灵性”的小草,以及楼道里独具匠心设计出的书吧,教室内读书角里琳琅满目的图书,仿佛闻到了弥漫在空气里浓浓的书香;浏览着学校几年来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就会让你深深感觉到,这里是老师和学生们享受成功喜悦的美好舞台。

篇3:河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学生掌握知识, 取得好的成绩, 是最基本、最现实、最直接的东西。对学校来说, 成绩是其生存的资本, 是它的生命。那么,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 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外, 还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呢?

在这次日照市中学校长北师大高级研修培训 (4月23日—29日) 中, 我听了石中英教授的《关于当前我国中小学价值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的报告, 如醍醐灌顶: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 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 还应该教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让我们的孩子知道什么行为才是“正当的”“对的”“好的”或“高尚的”, 进而培养他们正直的、真正的、良好的品格。

午餐后教室里杯盘狼藉, 周围遍布菜汁饭粒, 走廊过道内纸屑塑料袋随处可见, 负责值日的学生不知去向, 其余的学生也熟视无睹, 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做操时总有几个学生无精打采敷衍了事;部分学生厌学……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 相信每个校长、每个教师, 都可以举出许多。为什么他们面对脏乱环境无动于衷习以为常?为什么个别学生做操无精打采敷衍了事?为何学生厌学?笔者认为, 真正的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缺乏责任感!那么, 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就学校内部而言, 应注意以下两点。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应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起床穿衣、折叠被褥做起, 从吃饭碗筷洗刷放置做起, 从睡觉姿势及按时作息做起, 从写好每一个字做起, 从上好每一节课做起, 从做好每一次作业做起, 从做操做好每一个动作做起, 从“垃圾入桶”做起, 从便后冲水做起, 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合作做起, 从尊重、关爱、勤俭、公正、宽容、诚信做起……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自身良好的价值品质是培养学生积极价值的前提条件。我在开全体职工大会时谈到了尊重教育, 这样说道:“尊重是相互的, 现在果庄初中的学生比以前更懂礼貌了, 学生见了老师一定会打招呼说‘老师好’。试想一下, 如果学生见了老师道一声‘老师好’, 而老师爱答不理的话, 学生再见了老师还会说‘老师好’吗?有的老师认为, 老师与学生见面互相问好的行为很重要, 而有的老师却不以为然, 这就是价值观的问题。”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 在同一客观条件下, 对于同一事物的看法也会不同。比如, 在同一个单位中, 有人注重工作成就, 有人看重金钱报酬, 也有人重视地位权力, 原因就在于他们的价值观不同。所以,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 首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要求学生做到的, 我们自己应首先做到。“人们从正义者身上学习正义, 从勇敢者身上学习勇敢, 从仁爱者身上学习仁爱。”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教育学生。如要求学生不迟到, 教师首先要在上课铃响之前进入教室;要求学生每天按时完成作业, 教师也应当按时检查、批改、下发作业。这样, 学生便会切身感受到教师这是在对他们负责。一个有工作责任感的教师, 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成为他们学习的楷模, 进而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作者单位:山东省莒县果庄乡中心初中)

篇4:河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就业难催生大学生培养新模式

“收获挺大的,书上讲的与实际还是有很大不同,虽然找实习单位不太顺利。”没有考研计划的大二学生小王坦言,就业压力在大一下学期就感受到了。小王认为,暑假一个多月的打工实习积累的工作经验,使自己将来更容易受到招聘单位的青睐。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大学生就业难就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大学生“双选会”上人满为患、水泄不通的场面每年都会见诸报端。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10万,2010年应届毕业生人数超过630万,有关部门预计2011年将达到643万、2013年为667万、2015年为69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而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人,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人。农业科技方面,人才缺口达218万人;工业机械方面,人才缺口达1220万人;服务业方面,人才缺口325万人。这说明,在我国劳动力总体富余的同时,专业技术人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寻寻觅觅”,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望眼欲穿”。大学生就业难,到底难在哪里?真的是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多造成的吗?

著名劳动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直言:“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多仅仅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程度,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是数量背后的就业能力不足。”也就是说,大学生就业困局更多彰显的不是单纯的人才过剩,而是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不足。

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既表现在毕业生自我期望值过高、求职技巧缺乏等方面,还表现在高校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方向与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的脱节。要解决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问题,就要求社会要提供较好的环境、完善招聘单位用人制度,高校也要进行深层次的变革,做好学生的就业教育,尽量缩短大学生“供给”与社会用人“需求”之间的差距,畅通就业渠道。

“现在不少学生希望能到与自己所学专业相近的企业实习,为将来就业打基础。‘定制培训培养模式就是源于大学生对就业的需求而推出的,我们希望能通过这种形式,搭起大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桥梁。”河南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高宏伟说。

“定制培训”成为大学生就业新模式

“定制培训”就是培训机构针对企业的不同需求制定切合实际的培训内容,使之更有利于企业参训学员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针对性、专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使培训课程更加贴近实际需要,真正做到“量体裁衣”和“对症下药”,进而巩固和提高学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企业与培训机构相互合作为企业培养目标人才的“定制培训”模式,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众多成功案例的示范作用下,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尝试把此模式引入毕业生教育中。高校有计划地与地方企业合作,以期达到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双赢”:大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用人单位能够顺利选择到如意的人才。

为实现高校育才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河南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决定借鉴企业“定制培训”模式,对大学生就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以期破解大学生就业的难题。高校与培训机构的运行模式不同,培养学生要根据学校的运行规律进行。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制定的“定制培训”方案主要分为三步走:一是从大三第二学期开始,让学生选择就业方向、就业培训方式;二是学院配合实训机构和用人单位选定预培训学生,同实训机构和用人单位签订实训就业协议书;三是从大四开始进入培训程序,经培训考核合格后签订就业协议书,学校办理学生档案移交手续。

实训机构就是对员工和学生进行实习培训的专门机构。实训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最终达到“学生满意就业、企业满意用人”的目的。源自于IT业的管理实践和技术实践目前被引入“营销管理”和“商务管理”专业,又由于大学生就业难而再次被引入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

一般来讲,企业“定制培训”是企业与实训机构、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但对河南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来说,实训机构和企业都是“定制培训”合作的对象,由此创立了“高校+企业”和“高校+实训机构”两种模式。这样一来,合作渠道就宽得多了,就可以更好地为学生就业服务了。2009年,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开始与无锡NIIT外包学院等实训机构合作,今年有7名学生通过在实训机构的“定制培训”顺利进入中软国际、浪潮世科、海辉等业内知名企业。

那么,如何与企业对接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首先把目光投向了许继集团。作为国家重点生产继电保护控制和自动化成套装置的大型一级企业,许继集团自1997年实施人才工程以来,已有1000余名全国各高校的毕业生加盟,其中不乏河南科技大学毕业生的身影。

2009年,当许继集团“求才知心,用才同心,留才关心”的诉求与河南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关心学生、服务学生”的目标相遇时,“一见钟情”碰出的火花发出耀眼的光芒。一个供给人才,一个需求人才,校企牵手达成共识,以“建立校企联合就业培训基地”为试点,在我省率先引入并推出“定制培训”的人才培养模式。

然而,并非所有学生都能进入培训基地,有意愿将来到许继集团工作的学生要自愿报名;符合“思想品德端正、身体健康无任何违规违纪等不良行为记录,各科学习成绩良好,英语达到国家四级水平,取得国家高等院校本科毕业证、学位证”等条件的才能进入培训名单,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或省(市)级比赛(竞赛)相关荣誉获得者将被优先考虑。而能否在毕业时与许继集团签订就业协议并参加工作,还需要企业的考核认定以及学生自己对企业的最终选择。

今年暑假,河南科技大学与许继集团仪表有限公司举行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就业见习基地、研究生培养基地授牌仪式,电子信息工程学院38名大三学生作为首批“定制培训”学生进入许继集团仪表有限公司实训。这是继今年4月该校与许继集团仪表有限公司共建教学实习基地后的又一实质性合作,标志着河南科技大学与许继集团开始实施校企联动培养人才,正式启动了大学生“定制培训”就业新模式。

“定制培训”改变的不只是一点点

把“定制培训”引入学院大学生就业工作,是河南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新尝试。“定制培训”犹如鳗鱼激活一池清水一样,引发了一系列探索和变化,这是学生和学院所没有料到的。

学生思想言行有了新面貌。“‘定制培训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了对行业、企业的了解,使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就业方向更明确,减少了盲目性。同时,也引起了低年级学生对大学的思考和选择。他们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更加优秀,希望能够符合企业需要的条件。”高宏伟认为,该模式的实施对学生的影响已不局限于入选的部分学生,而是学院的许多学生。

学生工作有了新思路。为使大学生更好就业,河南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推行“分专业配置辅导机制”,即按专业配置辅导员,而不是按年级配置辅导员。“对专业的了解和熟悉,有利于辅导员对学生的服务和管理,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就业。”高宏伟说,希望这个机制能深化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和成长成才层次,适应社会对电子信息类学生的发展需求。

教学科研有了新变化。河南科技大学在许继集团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的做法,促进了学校教学、科研能力的逐步提高。这一基地的建立主要着眼于学校对企业人才知识层次的提升,即许继集团选送优秀员工到河南科技大学接受辅导,学校在基地对考取研究生的员工进行学习指导。学校与企业共同协商制订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和方案,学员可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课题方向开展研究。如此,不仅解决了企业的实际问题,提高了学员的研究能力,还促进了教师科研工作的开展。

大学生培养模式有了新探索。在推出“定制培训”的同时,河南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开始探索“3+1”实训就业培养模式的可行性。所谓“3+1”实训就业培养模式,就是本科学生前三年在学校学习,最后一年参加企业内训并到企业实习。学生在大四参加企业内训或实训机构培训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课程学习已在前三完成的基础之上。

“针对人才供需矛盾,我们准备将‘定制培训这一模式变成为‘3+1模式。这一模式带来的不仅仅是时间的变化,而是学院对大学生课程设置、授课内容、人才培养方向和学生管理等的实质性变革。”河南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普杰信说。目前,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制定了“在全国有重点地选择实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在建立牢固的战略合作关系的同时,设立以该单位冠名的奖学金,激励学生尽早谋划,立志投身该单位”的发展策略,选择更多的实训机构合作,使更多的学生能够通过这一渠道进入国内外知名企业。

篇5:河师大听课心得

(2013-10-23 18:37:00)[编辑][删除] 转载▼

分类: 丰庄镇张彦娟

自从当上了骨干教师工作室的首席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了,虽然在物质上我还没有得到什么,但是我在精神上、业务上的提高是不能用物质来衡量的。参加了两次国培,对我来说,每一次学习都有心灵的震撼,业务水平质都有质的飞跃与提升,真的很感谢局领导给我这个成长的平台。

因为参加的都是短期培训,所以,我一直希望在周末和假期能跟着长期班在随堂听听课,给自己补充养分,这不,上个周末,我一人到了河师大本部转了一圈,在朋友的帮助下找到了文学院多功能报告厅,并一块听了两个小时的报告。我这次来,一是学习,二是探路,因为我想抽时间带几个老师也过来听听,谁知,探路探瞎了,今天的听课安排是在榆东分校区,由于路不熟,摸游了好半天才到地方,虽然已经开始,没有听完整,但感触还是挺大的。

上午讲课的是我们原来的教研室领导王树勋老师,我不知道别人怎样评价王老师的,我对他却一直都是很敬佩的。想想这几年的成长经历,回味过来其实是王老师给我打了一个很夯实的基础。09年,一个什么也不懂,什么世面也没见过,连市级、省级的说课大赛都没参加过的我,便直接跟着王树勋老师到广州深圳参加全国说课大赛,对于我这个来自偏僻农村的小老师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简直就像做梦,可谁知竟然拿到了特等奖,并且是整个小组的第一名。这次成功的经历,给足了我自信和力量,让我在接下来的几年中顺利的发展到今天,所以,我一直感激王老师。两年前,王老师退休,我少了联系,直到今春才偶然见到王老师,真没想到退休后的王老师越发活得年轻、滋润和光彩。把他十几年的研究成果——快速阅读,做得那么专业,那么受人欢迎,现在都已经开始在大学里讲学了,真是让我震惊,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走专业路线更能延伸生命的长度和宽度,我喜欢。今天的讲座,他除了讲有关知识的理论,还当场借助多媒体、秒表计数器、眼球训练图、若干篇文章做实验,让听课的老师不得不相信自己在实验中一次次进步,而且整堂课学员都能做到思想高度集中,会场很安静、学习也有趣,使参与度达到100%,跟有些专家把学员讲的昏昏欲睡截然不同,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表情,我知道,他们很喜欢。这是我们没想到的,看着他现在的研究成果跟退休前比真是让人刮目相看,看来,任何事只要能认真去做、执着的走下去,一定能干出成绩来。

篇6:陕西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丙申春末夏初之际,余有幸参加庆阳市农村骨干教师小学语文培训,甚是欣慰。四月十日午后,我拖着疲惫的身躯踏进陕师大的校门,那一丝倦意让这迷人的校园景色推得荡然无存,那高耸挺拔的雪松和排列整齐有序的教学楼,而在那参天苍老的雪松树下,冬青已经在春风的轻拂下泛着新绿,花畦中时而随风飘来阵阵怡人的花香,放眼望去,那娇艳如滴的牡丹已绽开,红的如涂,白的入雪,红的显得富贵而娇艳,白的透着纯洁与羞涩。那七里香花,香气四溢,它那甜甜的气息沁人心脾,朵朵洁白无瑕的小花犹如点点繁星缀落在绿色的苍穹之中。陕师大不愧是西北遐迩闻名的学府,教师的摇篮,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我一下仿佛回到了曾经的大学时代,顿时全身充满了一股暖暖热流。情不自禁的心里默默地说:“陕师大我终于来了!” 虽然以前也在成都参加过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研修班培训,但是这次小学语文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终身难忘的充电机会,因为陕师大曾经是我当年高考梦寐以求的志向,结果造化弄人,让她与那个年少的我擦肩而过,因此在这里我由衷感地感谢“美丽园丁”教育基金会及市局领导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自从入校以来我感到受益非浅:每天的讲座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精湛的理论、富有哲理的名言推动了我的心房,更新着我的理念与价值观,使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

通过学习,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及教育意义,信息化的社会来临对教育提出又一次挑战,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平台,特别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让我明确了本次培训的目标、内容,力求使自己由专业型、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要从重结论转变为更重过程,因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以人为本的教学要求教师要去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多去赞赏他们、而少去批评责罚他们,要用真爱去关心他们,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并时刻留意关心学生的反应和变化,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使他们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在教育过程中多给学生一片属于他们能力表现的天地,让每一个孩子都充满阳光。理解教师职业,提升自我素养。教师代表着“学生的老师”,也代表着“学生的学生”。作为教师,师德是必备的。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教师,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更要具有优秀的心理品质与道德意识。

用新教育教学理念以及心理学基础指引自己的工作。培训为我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在培训中,几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同志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一些当好教师的要点和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谈到教师的发展问题上,他们都强调了适时调整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终身学习的做法;在谈到面对困难如何克服的问题上,还提出了如何加强教师之间合作的方法;在教学教法经验方面,通过说课的指导,让我更加明确上好一堂课的标准,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通过教学艺术的指导,让我从方法上得到了一些深化,尤其是对待学生与管理班级。一些具体的事例,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做好育人工作,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感悟能力。

篇7:华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有幸参加了由教育局组织的到华师大培训,聆听了多个专家学者教育理念,令人我耳目一新,颇受启发。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教授的《后“茶馆式”教学—— 走向“轻负担、高质量”的实践研究》的讲座,提出后“茶馆式”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共同达成,以提高效能为导向,对方式、方法和手段进行合理选择。教学方式更加完善——从“书中学”一种方式,到“书中学”、“做中学”两种方式并举。茶馆式教学仅有一种学习方式——“书中学”,即有意义接受性学习,让学生获得间接知识。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实践性学习,以“做中学”方式进入课堂,使学生获得直接知识。教学方法更加灵活——从“读读”开始,到“读、议、练、讲、听、做”等多种方法选择。茶馆式教学不仅有教师讲解的用时规定,而且,学生先学都从“读读”开始,教学的顺序都是“读、议、练、讲”。这样,在具体操作时,必然会因学科、学段、课型不同而陷入困境。教学手段更加多样——教学手段的创设,从“讲台”之上延伸到讲台之下。“教师的讲堂”,教学手段变化一般都在讲台之上。后“茶馆式”教学的教学手段创设,既有讲台之上,又有讲台之下。转变教学方式,就是要转变传统单一的、被动的、以讲授为主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批判“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做法,“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调查,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改变学习过程成为纯粹被动接受、记忆过程的弊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求知的渴望和多方面发展的需求,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合作等认知活动凸现出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合作交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背诵,单调枯燥,我让学生每人背一句,碰到同学不会,学生之间灵活利用手势、表情互相提示,对于这种协助,我也不横加干涉。这样既提高学生兴趣,学习效率,又培养学生互助、协调品质。

然后,为学生提供开放型探索材料,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学生根据各自的思维现实和发展潜能进行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再创造”活动。从而让“不同的人在识字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识字,让学生上台书写、注音、组词,并且领读,讲解字义,可以用近义词、反义词,闽南语、动作解释,学生之间可以提出自己的理解,在遇到比较难以记住的生字时,可以让多个学生寻找不同的的记忆方法。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地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后“茶馆式”教学指出: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过去,强调教师讲“重点”、“难点”,后“茶馆式”教学强调讲学生自己不能学会的,两者是有区别的。“重点”不一定是学生自己不能学会的,教师认为的“难点”也不一定是学生的“难点”。前者强调学科本位、教师本位,后者强调学生本位。“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是“学生会的”,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先学。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新课改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主张多元的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多元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如作文,我拓展学生思维,营造情境,让学生说、写、讨论、交流、修改、展示。我准备把学校教学楼后空地做为学生实践观察基地,让学生自己种地、育苗、培育、收获,同时观察、记录,丰富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体验情感。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不能盲目照搬,它需要教师的高度投入、潜心深入和灵活的教育机智,应一切从教材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顺乎学情,顺乎自然,讲究实效,灵活运用。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改进时,既要关注上课四十分钟,更要系统地关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五个环节,后“茶馆式”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共同达成,以提高效能为导向,对方式、方法和手段进行合理选择。

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结合自身与学校实际,学其精髓,把握内涵,深刻领会,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中,我要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自己对照课本进行自学,并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学习是一种快乐,我们也“学着乐,乐着学”,使我们的课堂正如后“茶馆式”教学的界定:“遵循学生认知(或学习)规律,由教师帮助,学生自己学习的教学”。

参考文献: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

篇8:河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希望郑州大学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在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走在前面,起到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高等教育水平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郑州大学是我省唯一的“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5 日一大早,冒着严冬冷雨,卢展工首先来到郑州大学。

“卢书记,我是郑大的研究生,见到您很高兴,我是第二次见到您了。”与卢书记有过一面之缘的历史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张军威,正好在图书馆二楼借书处见到了卢书记。卢展工问:“第一次是在哪儿啊?”张军威说:“第一次是在2011年9月召开的省人大常委会上,我是报名参加旁听的。”卢展工说,没课时还去听我们开会,你们很关心河南发展啊。在图书馆,看到一名学生正在看英语书,卢展工和蔼地提醒她说,学英语要注意口语、听力方面的训练,不可学“哑巴英语”。

卢展工在察看了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基地、化学系“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以及材料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后指出,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从目前来看,郑州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完备、师资力量雄厚,是河南具有代表性的高等院校的标志。希望郑州大学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在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走在前面,起到引领作用、示范作用、带动作用,为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以及新时期河南高等教育事业加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要保护好这些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人文景观,使之成为河大发展的永恒标志和见证

在中原大地崛起的河南大学,像一本厚重的书,沧桑凝重。100年来,河南大学创造并积淀了丰厚的文化财富,学校以“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作为校训,希望师生能够担负起社会责任,使自己日新、国民日新、社会日新。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继承了明清建筑技术、艺术的优秀成果,青砖灰瓦、雕梁画栋、古朴典雅、中西合璧。卢展工调研中专程参观了这些建筑,他称赞这些建筑体现了学校厚重的历史风貌,他叮嘱要保护好这些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人文景观,使之成为河南大学发展的永恒标志和见证。

“高等教育是青年学子学习知识、提高修养的重要阶段,和很多学子一样,对于高校,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每每走进高校,很亲切,也总是怀着一种敬畏和感激的心情。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之大,而在于大师之大、学术之大。今天看了校史馆后,看到河南大学培养了那么多蜚声中外的社会名家,我感到河南大学的历史是很辉煌的!”卢展工说。

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育、是育人,年轻学子要有使命感、要有责任心

卢展工十分关注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他多次强调,高等教育要定位准确,要首先突出教育、突出育人,高等院校虽然承担着很多科研任务,但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育、是育人,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这一点。

当师生们谈到就业问题时,卢展工说,年轻学子还是要有点抱负、有点责任心。新中国成立初期,有很多老一辈留美科学家放弃优厚待遇毅然回国、报效祖国,虽历经挫折仍矢志不渝,这是多么崇高的境界啊。人总是要有点境界、有点责任的,希望年轻学子要有奉献精神,要有使命感和责任心。

在谈到如何吸引高层次人才尤其是“海归”人才时,郑州大学“海归”教授许群说:“美国把他们所有的科技理念和文化完全融入大片里,吸引了很多人。建议大家看看《源代码》《盗梦空间》等美国大片。”

“不能简单地说人家在国外不回来,到了国外就是不爱国。”卢展工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沿海一些省份每年大学生出去一火车,回来不到一卡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们国家的发展,随着环境的不断优化,年轻人作为的空间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回来了。所以,我们要懂得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

许群激动地说:“卢书记,您来了以后提出的中原经济区建设很快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家都很振奋。”卢展工却说,有个吃饺子的典故,是讲前面已经吃了9个,没吃饱,最后半个一吃吃饱了,我来河南的时候正好是到了该吃那半个饺子的时候。所以,中原经济区是河南人民长期以来共同努力的结果。

卢展工5次去学生食堂就餐,直接体验学校的饭菜是否可口、价格是否合理,询问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大概多少

大学生的生活情况,卢展工十分惦念。5日中午,结束在郑州大学的座谈时已经1点多了,卢展工走进郑州大学学生餐厅,点了一份5元套餐。5日晚,结束在河南农业大学的座谈会时已是晚上7点多,卢展工走进河南农业大学学生餐厅,很快用完餐后走到几名学生身旁坐下,亲切询问他们家是哪里的,学的是什么专业,学校的饭菜是否可口,每月生活费用大概需要多少,等等。大学生们十分兴奋,对学校生活也感到满意:“即使是家庭困难的学生,因为学校设有奖学金、助学金,现在也没有多少学生感到多艰苦。”看到学生一个个兴高采烈地争着说,衣着也大多青春时尚,卢展工很高兴,他回忆说:“我们当年上大学时就艰苦多了,现在你们要好好珍惜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啊。”

每到一所高校,卢展工都坚持要在学生食堂用餐,亲身体验每所高校的伙食情况。卢展工对学校领导说,有一段时间,物价上涨给高校办好食堂带来了压力,学校积极采取措施克服困难,想办法丰富品种、提高质量、稳定价格,千方百计办好学生食堂,让学生吃得安心、健康成长,我向学校领导和食堂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5 日中午,卢展工还来到郑州大学柳园19号楼109宿舍。他一边向同学们问好,一边细心地环顾寝室四周,询问几个人一间宿舍,暖气热不热,能不能用上热水,洗澡方便不方便、一次收多少钱。卢展工说,上大学就要学会独立生活,要照顾好自己。看到一名学生的床头贴着的“上帝第一,我第二”的格言,卢展工笑着说:“年轻人,很自信啊!”省委书记突然来到他们寝室,学生们兴奋极了,他们也自豪地表示,中原经济区建设形势很好,我们正好赶上了这个阶段,毕业后我们要好好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添砖加瓦!

希望我省高校发挥各自优势,突出办学特色,找准自身定位,加强学科建设,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

河南农业大学源自20世纪初创办的河南大学堂,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学校主持小麦、玉米等作物“高、稳、低、优”协作攻关, 为解决河南乃至全国温饱问题作出突出贡献, 近年又为支撑河南粮食总产量连年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该校将迎来百年华诞。卢展工说, 河南农大百年校庆、百年磨砺、百年蹉跎、百年辉煌。在河南, 农大有它的特殊重要性, 举足轻重、不可替代。中原经济区建设发展战略、富民强省目标的实现, 都与“三农”有关。我们强调“三化”协调, 就是要着力解决“三农”问题。这些都决定了农业大学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

河南理工大学始建于年, 是我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学校。20世纪上半叶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地质学家翁文灏工矿泰斗孙越崎先后出任校领导或教授, 引领学校承载起培养工矿高级技术人才的历史责任, 为民族工业振兴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作出了特殊贡献。依托河南理工大学建设的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科研基地, 主要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煤矿安全生产实践, 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卢展工对该校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铁岗前不久为义煤抢险方案的科学制定作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他强调, 学校要发挥自身优势, 突出重点学科建设, 使更多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河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建校历史较长的省属重点大学, 学校注重产学研相结合, 转让的高新技术成果创造的价值达到数亿元。在该校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锂离子电池实验室考察时, 卢展工说, 没想到这里跟锂电池的原材料研发有关, 现在有很多生产锂电池电动车的企业看好这里, 正是因为你有研发机构, 下一步要好好研究怎样实现校企联合、校市联合, 推动科学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卢展工对学校“发挥优势办师大、跳出师大办师大”的理念予以称赞。

卢展工希望我省高校要发挥各自优势,突出办学特色,找准自身定位,加强学科建设,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

结束调研时,卢展工主持召开全省部分高校负责人座谈会,听取高校负责同志的发言,并就做好高等教育工作发表重要讲话。

篇9:华东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小议教师专业成长

青海省格尔木郭镇中心学校

王立强

华东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小议教师专业成长

2011年1月,我有幸参加青海省教育厅和华东师大联合举办的培训班。在培训中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次培训的方式都是活泼生动的,专家教授们每一次的讲座

总是把教育实践结合起来,用朴实风趣的话语分析一个个典型案例的同时,每一次都能真切

地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专家教授们对教育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对学

生独特的感悟、深厚的教育素养令人折服。从他们身上,我学到的远不只是专业的知识和做

学问的方法,更多的是他们执著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尽心尽责的那种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本次培训学习本人产生了颇多感悟。本

次学习的特点是:容量大——九天半听了十八场报告;水平高——主讲人全是博士学历;实

效强——绝大多数报告的主旨都指向具体的教学实践。特别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报告重点

探涉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比如:胡教授做的题为《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学校教研制度》的报告;冯教授做的题为《做一个成功的老师,你准备好了吗?》的报告;吴教授做的题为

《全球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报告;赵教授做的题为《教学效能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报告;任教授做的题为《教育信息化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报告;王教授做的题为《教师评

价:绩效管理与专业发展》的报告;等等,无不高度关注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核心作用。

下面,我也将就“教师专业成长”这个话题,着重从几个具体的“点”入手,以为学习

心得。

一、做个会学习的教师

当今社会随着教育本身的发展,今天的教育工作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

说,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今天的教师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拓宽学生的视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对于学生发展的实际影响力巨大,提升教育质量必须提升

教师。王建军博士的讲座《教师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让我认识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师

来说是多么重要,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习和提高。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我,成为

一个爱学习、会学习的人,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

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头脑,丰富自己,才能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是

一个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真知的人,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已的专业素养,能够将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断的完善自我,充实自我,才能应对当今社会面临的各种压力和竞

争;“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但是经过培训后,我觉得“教师应该是一条有

源头的奔流不息的溪流”。我汗颜的是对教育专著了解很少(如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皮亚

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的理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本身的发展,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钻研业务,更新教学理念,做一个专家型的教师,才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得到提升和发展。

具体做法:订阅学科前沿刊物,《##教学研究》,主流教育理论刊物《福建教育》《中国教师》,每学期看一本教育专著等。

二、“公开课”制度.。胡教授讲到她曾经给一批台湾老师坐过报告,得知台湾老师每有来大陆的时候,总会被托付

买一些大陆的教学光碟带回去——因为他们钦佩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要以此为榜样。但当

她向他们解释到我们的课是如何“磨”出来的时候,他们竟然大吃一惊,感叹大陆的老师“可

真听话”,自嘲在台湾可根本不可能执行。

听后,我竟然也对他们的“大吃一惊”而大吃一惊,于是进一步了解和思考。其实,在很多国家他们都课堂是师生的“私人空间”,师生间的默契是相互之间个性长久相适的结果,而这却很可能不被听课者所理解和认同,如若听课者再不是以切磋者而是以评价者的身份介入,甚至就会发生并不仅仅是教学技术层面上的纠葛,而是个性的冲突,以致干扰授课者对教学行为的自觉性;或者,正如吴教授所阐释的:正因为听课者更多的是注重现场反应,才在一定程度上致使我们的公开课沾染了“表演”、“做秀”的嫌疑。但是并不是说他们就“老死不相往来”了,比如在美国,同水平的老师也是经常相互自由听课的,因为彼此之间“半斤”对“八两”,弱化了外来主观的压力和内在心理的抵触,实现了“同伴互助”。

然而,这决不能否定我们的“公开课”,我只是希望促其去伪存真,授课者不必担心“问题”会成为“毛病”,而是能够将其作为一个“案例”来常规呈现,以平和的心态让听课者去进行批判、演绎和超越,然后自觉地汲取所需;而听课者也能够在充分了解以往、当下、以后的教学背景下,尊重授课人的个性特征(比如有的老师善于思维表达,可能就会多讲说一些;有的老师善于设巧用智,可能就会多引导一些;有的老师善于激励指导,可能就会多放手一些),提出能够使其“自然长成”的而非“节外生枝”建议,最终使其能够真正成为促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和平台。

三、做个会反思的教师。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学会反思。教师反思是通过一种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其能力发展及专业成长的途径。教师反思是为了自身的专业成长;为了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为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为了教学品味与境界的提升。可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有一些教师不知道要反思些什么?华东师大的博士胡东芳送给我们很好的建议,他说:“教师在教学中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观、思维观、学生观、教学方法观。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学呢?方法一:学会写课后记,课后记应该包括学生和自己在教学中各自的表现;方法二:观摩教学,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听课;方法三:观看优秀课的录像,可以自我观看,同事共看,专家帮看;方法四:记录上课中的关键事件,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最成功的做法及其背后的道理”。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学会反思也是教师成长的一种途径。实践+反思=成功

推荐做法:每学期给自己拍一节课的录像,多揣摩自己的语言,肢体动作,表情,重点、难点的突破,以此为镜,效果很好。

现在,从上到下普遍公认,“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正如潘教授所论述的:“教师的成长应该培植起‘反思’的意识,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不断的自我调整、自我构建,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这种范式正逐渐成为国际教师教育的主流。”

而“blog”又可以成为教师“反思”的一种最佳平台,“博客这个平台不仅能够将教师的潜能发挥出来,更能够让教师充分享受团队合作给自己带来的学习和工作上的愉悦心情和无穷动力。博客让我们变化最大的是思想的火花不再一闪而过,而是可以和无数的火花一起碰撞出绚烂的火焰,从而改变我们的思想、生活,甚至生存观念。”即便是将实践叙事化、智慧显现化,这本身就是一种提炼和升华。

上一篇:抗微生物药大总结下一篇:2024年学生保卫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