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解析

2024-05-04

高校教育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解析(精选10篇)

篇1:高校教育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解析

高校教育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解析

[摘 要]对高校教育成本进行控制是对高校进行管理的方式,也是对高校教育资金的运用进行监督的重要措施。本文主要对现阶段我国高校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在这一基础上明确高校教育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不断完善教育成本的控制工作,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04.027 高校教育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高校的教育成本概念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的角度上讲,教育成本指的是高校在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所消耗的价值。从狭义的角度来讲,高校教育成本指的是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培养环节中所消耗的教育资金。高校教育成本控制主要是按照教育成本的预算来进行的,对教学活动开展的环节中所使用的资金进行有效监督,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威胁,并有效对问题进行处理,这也是保障高校教育成本运用效果的重要方式。

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国家对高校的教育资金使用效率与质量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强化教育成本的控制问题势在必行。高校的教育理念要求高校在对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实行核算制度,进行人才成本效益问题的分析,实行这一方式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强高校的成本控制工作,提高高校自身的约束、完善以及优化水平。同时,加强对教育成本的控制,可以加强政府对高校的财务掌握状况,降低教育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也可以提高高校信息的披露效果,加强公众监督,为高校的教育资金使用提供更好的环境。

高校教育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对成本控制缺乏正确的认识

教育成本控制对高校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现阶段我国高校实践的过程中对成本控制缺乏正确的认识,成本控制的工作人员在实践中缺乏积极性,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相关的绩效工作也没有到位,导致成本控制工作逐渐流于形式。同时,高校内部的财务部门对这一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严重不足,没有明确的责任制,导致相关部门忽视这一工作。此外,由于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实际工作中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致使成本控制中存在诸多违规操作现象,这也在无形中加大了高校教育成本的难度。

2.2 预算缺乏合理性

预算是保障教育成本控制的基础,但在实际工作中预算工作缺乏合理性,导致各个部门之间在预算工作时主观性较强,往往是按照自身的工作经验来进行,缺乏依据,并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同时,在进行成本预算时,高校的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协作,部门之间的沟通较差,信息资源共享的效果更是不尽如人意,实际信息与预算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导致预算工作中出现失误。此外,对基础资料的运用效率较差,预算难以发挥自身作用,无法对成本起到事先控制的效果,相关的跟踪监督制度也并不完善,这也是严重影响成本实际控制工作的重要因素。

2.3 人力与物力成本浪费较为严重

在人力资源方面,我国很多高校存在数量冗杂的现象,教职员工中的闲杂人员不断增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校的教育资金支出,尤其是后勤的行政工作人员甚至超过了教师数量,这种传统的结构方式也影响了教育经费使用的集中性。在实际人力资源的支出方面,教师所占的利益相对较少,相关后勤以及行政人员数量过大,导致教育成本增加。同时,资源浪费的现象也相对较为严重,在实际教育资金的管理过程中,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来对资产使用情况进行约束,固定资产存在闲置与浪费的现象,很多教育中的无形资产管理更是混乱不堪,导致大量不必要的损失与浪费。

完善高校教育成本控制的对策

3.1 提高工作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

加大宣传力度,在高校全体成员中树立成本意识,帮助工作人员树立成本管理的理念,让其充分认识到成本的重要性,成本的有效控制是需要大家共同参与的,所以在工作中加强控制成本的理念可以提高成本的使用效率。同时,还应该加大培训力度,让相关的财务工作人员不断完善自我工作,充分发挥成本控制的作用。此外,高校也应该按照自身发展的要求来制定成本控制规划,制定出与学校实际状况相符的成本控制标准。在这一基础上制定目标成本,通过对模型的研究与分析,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修正与优化。

3.2 构建完善的教育成本控制体系

对现有的教育成本进行控制就应该构建完善的组织体系,以加强成本控制工作的执行效果。在高校内部构建成本控制系统的组织体系,通过不同职能部门所组成的责任网,由校园领导作为指挥人,以实现管理网络,为组织制定明确的成本控制要求。同时优化现有的高校成本控制状态,在校园内部实现责任制度,将成本控制的责任贯彻落实到个人身上,通过硬性的方式来加强员工的参与意识。

3.3 加强人力、教育资源方面的成本控制

面对高校人力资源浪费的问题,要简化现有的机构方式,通过编制的控制来解决后勤行政人员偏多的现象。同时,在校园内部引入良性的竞争机制,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校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还应采用聘任制的方式允许教师流动,加强现有的师资队伍建设。在员工中实施效益责任制度,改变传统的工资分配制度。此外,面对教育资源浪费的现象,也应该使用统一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将各个部门的经费支出有效集合起来,加强对资源使用状况的监督,并对旧资源进行有效的再利用,以减少资源浪费现象。

结 语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中对成本控制的理念也在不断提高,但实际上高校教育资源控制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这要求对现有的教育教学体制进行深入改革,加大宣传力度,从根本上加强对教育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主要

篇2:高校教育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解析

加强党员教育工作对于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内有关规定,按照中央和省委有关要求,结合高校实际,各高校在党员教育工作中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规章制度,拓展工作途径,创新方法措施,加大教育力度,提高了党员教育质量,但在调查中发现高校在党员教育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各高校在党员教育工作中也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一、高校党员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的教学工作任务也越来越繁重,面对这种情况:

一是有的人认为教学工作是硬任务,党员教育工作是软任务。只要把教学工作搞上去了,党员教育工作就可多可少、可有可无了。完全没有意识到党员素质的高低是影响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是个别人把党员教育工作看成是空洞说教,搞形式主义。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情况下,只有经济效益,没有什么主义。谁讲助人为乐、奉献精神是傻子。

三是少数基层组织本身就不重视党员教育工作。党员教育工作有计划,无行动。有行动,无效果。表面文章做的很到位,却达不到党员教育的实际目的。

2.社会不良因素对党员队伍的影响不可低估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的经济腾飞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也为党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人们的社会活动也步入了多元化。同时也给我们的党员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增添了的内容。面对来自社会上五花八门的诱惑,个别党员政治观念淡漠,个人私欲膨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有人对党的宗旨信仰产生动摇,极个别入党多年的党员甚至提出要退党。同时,部分党员利用手中的权力搞教育腐败。在招生、考试方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腐化堕落,骄奢淫逸,有的竟然毫无顾及。你搞你的党员教育,我做我的交易。从而给我们的党员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对党员教育的方式还比较落后

一是我们的党员教育内容与实际情况相脱节。党员教育应付差事,个别领导不能很好的了解研究本学院、本部门师生员工的实际情况开展党员教育工作,而是照抄照搬别人的经验开展党员教育。结果是无的放矢,事倍功半,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二是我们党员的教育方式、手段陈旧落后。个别学院在开展党员教育工作中,一个人在上面念,一些人在下面听,教育方式陈旧落后,不能很好的利用现代化手段营造丰富多彩的氛围,受教育者感到枯燥无味。

三是我们的党员教育还没有完全做到因人施教。因为我们高校党员教育工作面对的主要是三种对象:一是干部党员;二是教工党员;三是学生党员。所以,在对全体党员进行一般性教育的同时,还要根据不同身份的党员分别进行不同的教育。虽然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但是,我们还没有十分成熟的经验和有力的措施,党员教育计划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4.党员教育师资队伍和教学设施还不太完善

一是我们的党员教育机构还不够健全。虽然我们已经建立了两级党员教育组织,但是还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没有统一的教育计划和管理制度。二是教育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由于我们学校是理工科院校,搞政治教育的人员相对比较少、且层次低,因此,一些从来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的人员走上讲台,讲课不可能声情并茂,只能是照本宣科。

三是还没有相对固定的教学场所和先进的教学设备。无法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开展教育,教育方式比较单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党员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上述问题如不尽快加以解决,将对学校党建工作、党员教育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加强党员教育工作的思路及对策 1.切实加强领导,注重狠抓落实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已经成立八十六年,在全国执政五十八年,拥有七千多万党员,党的教育和管理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

根据党的十七大的要求及党员队伍的现状,学校党委和基层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把党员教育工作摆到议事日程上来,做到常抓不懈,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党员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定期认真分析党员队伍的状况和党员教育的形势。及时制定相应的措施,要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大胆实践,调整内容,改进方法,会同相关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做好党员教育工作。教育和提请党员不要忘记自己的身份,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任何情况下不能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时时处处要体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加强党员教育,要做到几个保证。

一是制度的保证和时间的保证。在制定党员教育学习计划和制度时,要合理的利用教学工作的空隙,在处理好党员教育与教学工作的关系同时,确保党员教育工作时间的充分性。

二是党员教育工作师资队伍的保证。要尽快培养和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专兼结合稳定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队伍。三是党员教育培训经费和教学设施的保证。首先是校院两级都要建立党校。以党校为依托,制定完善的学习计划和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做到校院两级党校分级培训。分级培训是要求学校党校主要教育培训党支部书记以上的党员;基层学院党校负责教育培训本单位的普通党员。做到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培训经费的保证和支持。四是培训教材的编写和培训手段的创新。首先是教材,要根据形势的需要不断的改革创新。决不能搞多年一贯制,也不能完全照抄照搬他人的东西。有些内容还要联系学校实际,搞一些自己的东西。做到有的放矢。教育手段和方式也要上层次,一个人在上面讲,一批人在下面听的局面,决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在利用多媒体演示的同时,还要把党员带到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去,用事实说话。教育过程中要注意舆论导向,首先要注重正面教育,要弘扬正气。大力宣传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宣传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和重大社会历史事件中(抗震救灾、抗洪救灾、奥运会)涌现出的模范人物和事迹,努力营造一种奋发向上的社会风气。

2.不断提高认识,坚持突出重点

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党员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途径。党的各级组织核心堡垒作用怎么样,党员的模范作用怎么样,关键在于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才能更好地担当起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所以,对党员的教育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特别是在学校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必须强化思想政治建设的首位意识。同时,在党员教育工作中要重点抓好两个方面:

一是要以党的思想路线教育为突破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党员教育重在教育广大党员正确理解、准确把握、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党员真正担当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的历史任务。所以,党员教育一定要以此为突破口,不断提高这方面的认识。二是要以党的性质、宗旨教育为核心。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无论客观形势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党的性质宗旨不能变,这是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现在有的党员产生信仰危机、革命理想和党的宗旨观念淡漠,这些问题必须通过教育认真地解决好。

3.改进教育方法,讲求培训实效

高校的党员教育工作,必须紧密联系高校教学工作任务的大局,讲求教育的效果,在抓好党性观念。党的宗旨、党风党纪、党的方针政策教育的同时,加强业务技能的培训教育,注重研究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法,不断提高全校党员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真本事。为了党员教育能够得到真正的效果,必须进一步改进党员教育工作的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必须要进一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要努力学习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建设中国特色的真本领。通俗的讲,就是要教育党员不仅要会说,而且要会干。二是基本性的教育和分别教育结合进行。基本性教育主要是政治理论教育、政策性教育、形势任务教育、党性休养教育。旨在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在一般性教育的基础上,应该根据学校不同的人员、不同的岗位、不同的特点分别进行教育:

(1)对在机关工作的党员来说,要联系机关作风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牢固树立服务基层的观念。要虚心听取广大师生员工对机关作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制定服务教学的有力措施,带头树立机关作风的新形象。在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方面,机关要努力走在全校的前头。一是思想和工作作风建设,努力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师生满意机关;二是机关党政部门的能力建设。机关的特点是,党员数量多,覆盖几乎所有重要的职能部;另外党员领导干部数量多,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机关党的建设工作做得如何,对全校党的建设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当前机关党员教育要着力抓好机关干部的理论武装工作,使全体党员同志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把个人的理想抱负融入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去,融入到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中去,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每一位同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甘于奉献,乐于奉献。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勤奋好学,学以致用,把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奋斗目标,理清工作思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创机关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机关全体共产党员,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必须和学校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忧患意识、紧迫意识,按照学校党委和行政的要求与部署,尽全力投入迎评创优工作,努力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好,确保本科评估工作取得优秀。在推进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方面,机关要努力走在全校的前头。学校党的工作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对于学校来说,机关单位的同志主要是做管理和服务的,在管理创新上进一步下功夫,在改进机关工作作风上进一步下功夫,努力把机关党组织建设成为学校的先进党组织。第三、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机关党委要努力走在全校的前头。火车开得快,全靠车头带。对于机关来说,这个火车头就是机关党委,就是机关的处级干部。因此,机关党委不仅要在加强自身建设上取得成效,而且要在加强机关干部思想政治建设上下功夫,真正把机关干部培养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学校事业发展的推动者和中坚力量。

(2)对在后勤部门工作的党员来说,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守规。二是守法。三是科学。后勤工作有自身的规律性,应严格按照规律办事,要结合后勤改革的实际,在做好稳定队伍的同时,继续以服务育人为宗旨,使老师安心教书,学生专心学习,不断解除学校的后顾之忧。

(3)对教师党员来说,要备好每一课,上好每一课,不断培养良好的教风,注重师德师风修养,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这个事业、要尽力做事,不能只把教学岗位当成养家糊口的手段,要像路永洁老师那样,做爱生如子、潜心育人的典范。

(4)对学生党员来说,要带头树立良好的学风。特别是在学习和考试方面要做到不缺课、不作弊。在其它各方面都要带头奉献,成为团结和帮助他人的榜样。自觉坚持以雷锋为榜样。“发扬‘一颗钉’的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精神;发扬‘一滴水’的团结协作精神;发扬‘一团火’的无私奉献精神;发扬‘一块砖’的普通劳动者精神;发扬‘一片情’的感恩反哺精神”。(5)对领导干部来说,要搞好党风廉政建设,注重自身廉政勤政的形象。树立危机意识,不断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全校师生员工树立好的榜样。努力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为学校的改革、建设与发展添砖加瓦、贡献热情和力量。

篇3:高校预算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今, 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 国内外的竞争也随之加剧, 在知识经济时代, 作为竞争关键的人才成为各国提高综合竞争实力的焦点。我国高等院校作为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重要基地, 同时肩负着提高国民素质、实现民族振兴的重任。与世界发达国家的高校管理相比较, 我国高等院校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仍存在很多不足, 尤其是预算控制管理工作, 在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下, 高校的财政管理工作一直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 再加上缺乏对预算管理专业理论的学习和创新, 低效的预算控制管理工作已经制约了高等教育在新时期的发展。

二、高校预算控制的理论概述

(一) 高校预算控制的概念

预算控制管理在我国的政府、企事业单位内得到广泛采用, 一般用于对一定时期内收入和支出的预计。《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明确规定高校预算控制为高校依据发展目标和计划制定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 以金额或数量的形式展现高校一年度需完成的工作任务或事业计划, 为高等院校的日常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能够全面的反应一个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规模 (1) 。高等校园常规的预算控制管理工作主要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预算考核三个方面开展, 财政是高校发展的中枢神经, 预算控制也是当前高校财务改革的重点方向, 做好三个环节之间的循序渐进, 确保高校各项事业能够在财政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开展。

(二) 高校预算控制的原则

当前, 我国高校积极致力于预算控制管理体系的建设, 在“科教兴国”和“科学发展观”先进理念的指导下, 高等院校的预算控制管理工作应该坚持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则。第一, 高校预算控制管理必须体现高校职能, 与高校职能相适应的管理体系才能真正为人才培养服务;第二, 高校预算控制管理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做好各项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保证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限度的效用;第三, 高校预算控制管理要坚持严肃性, 增强预算控制管理的约束力和权威, 做到有章可循。

(三) 高校预算控制的重要性

作为高校财务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预算控制管理, 在高校整个财务管理工作中占有导向和统领地位。首先预算控制管理为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向导, 决定着高校发展的主攻方向;其次预算控制管理通过预算会计以数量、金额的形式将高校的运行状况表现出来, 为管理者的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再次预算控制管理有利于高校内部的协调和控制, 通过预算控制能够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和矛盾, 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相互监督, 为科学规范的预算管理营造良好的运行环境;最后通过预算控制管理能够对员工的业绩以及高校任务目标的完成进行综合评价, 为接下来的奖惩工作提供依据 (2) 。

三、高校预算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 高校对预算控制的认识不足

目前, 我国高校普遍认识到了财务管理中预算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但高校大部分的管理者对预算控制理论以及会计知识缺少专业的训练和学习, 因此, 在制定预算编制上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在加上部分高校的管理者片面重视当前年度的效益, 未将预算编制与该校的综合财力、该校的未来事业发展进行有机结合, 导致学校的预算控制出现衔接不力、预算控制受到约束等问题, 造成年度预算控制与学校长期发展严重脱节。预算编制缺乏前瞻性和全局性, 将直接导致预算控制工作的低效, 我们一定要清晰的认识到这一局限性 (3) 。

(二) 高校预算编制缺乏规范性

当前, 预算编制的随意性大是高校预算控制管理面临的最大问题。首先体现在对本校的支出预算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 虚报等现象时有发生;其次高校非税收入科目繁杂, 事业性收费收入、捐赠收入、学费收入等等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 为预算编制带来很大的难度;再次高校预算编制中的激动经费过少, 在具体的预算执行中随意性较大, 影响了预算控制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最后高校具体的预算执行与财务管理及会计管理脱节现象比较严重。

(三) 高校预算控制缺乏激励机制

高校领导随意“开条子”的现象时常发生, 造成高校在资金使用上缺乏刚性, 另外还有一些领导审批资金时缺乏全局意识, 片面重视个别部门, 一方面增加了部门之间的矛盾, 另一方面挫伤了部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对预算控制缺乏有效的考核、监督和激励, 由于资金、经费违规使用造成严重事故后既不能找到相关的直接负责人也没有配套的奖惩措施, 直接导致高校预算控制管理不力, 教育资源和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不利于高校财务管理及教育事业的顺利开展。

(四) 高校预算控制管理忽视了“人”的重要性

高校预算控制管理是一项长期、全面的管理活动, 高校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更有利于预算控制管理的科学、规范和高效 (4) 。但就我国高校预算控制管理的现状来看, 预算管理还仅仅局限于财务部门, 其他部门的员工基本没有参与预算控制的机会。在具体的预算执行中对职工的意见和问题也很少关心, (下转第228页) (上接第139页) 往往会造成员工对领导层的管理缺乏信息, 给预算控制管理的执行造成负面影响。

四、加强高校预算控制的方法与对策

(一) 完善高校预算编制

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 预算编制的制定要将学校的近期发展目标与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制定完整的预算规划, 并强调预算规划与长期投入预算以及财务预算的协调统一。接下来做好预算编制的各项基础工作, 对学校的收支状况进行深入调查, 掌握真实的信息资料, 并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在预算编制中合理、科学的安排收入和支出, 采用现代化的预算方法, 对高校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合理安排高校的活动经费。

(二) 加强高校预算执行

强有力的预算执行是高校预算控制管理的重中之重, 结合当前我国高校发展的普遍现状, 高校可以结合自身发展状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预算执行。第一, 为了保证预算资金的有效性, 不断完善国库集中首付方式和强化政府采购管理, 对高校预算管理实行宏观调控。第二, 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 加强高校的内部控制, 严格执行预算编制。第三, 开辟多元化的筹资形式, 对教育资金进行优化配置, 合理防范财务风险。第四, 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 实现高校财务管理的会计电算化, 有效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和错误。

(三) 健全高校预算评价

健全高校预算评价首先要建立健全高校预算支出的考核制度和奖惩机制, 为正当的监督行为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其次要对预算执行的结果进行科学、细致的分析和评价, 严格依据奖惩制度对相关人员进行奖励或惩处 (5) 。此外, 还要提高高校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为高校预算控制提供智力支持。

五、结语

综上所述, 加强高校预算控制对新时期高等院校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预算控制管理是一项系统的管理工作, 高校财务管理者要认清当前的严峻形势, 完善预算编制, 强化预算执行, 健全预算评价, 切实提高高校的预算控制管理水平。

注释:

(1) 褚珊、厉洪.浅析高校预算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

(2) 李羽.高校实施责任预算控制的基本构想[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9) .

(3) 孙培清, 苏运法, 马红红.高等学校预算控制浅议[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3, (4) , 第144-146页.

(4) 林状君.论高校内部控制之预算控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 (9) , 第121-122页.

(5) 夏青.高等学校预算控制与评价研究[J].新西部 (下半月) , 2010,

参考文献

[1]褚珊、厉洪.浅析高校预算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 2010, (29) .

[2]李羽.高校实施责任预算控制的基本构想[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9) .

[3]孙培清, 苏运法, 马红红.高等学校预算控制浅议[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3, (4) , 第144-146页.

[4]林状君.论高校内部控制之预算控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 (9) , 第121-122页.

篇4:高校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高校;会计教育;问题;对策

一、我国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一)会计思想素质要求。会计工作一般分为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的会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质,并且要有相关的法律意识。由于会计工作的复杂性与较强的实际操作性,对于企业经济活动中的财务核算、汇总、结账、制帐以及财务报表等,工作内容复杂繁多。因此,需要会计管理者具备较强的责任心与耐心。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的经济发展,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会计管理在工作中要恪守本职,严于律己。

(二)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一般表现为:会计技能的实际操作、工作协调以及分析等三个方面。在实际工程中,会计工作者不仅不要较强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实际会计操作能力,比如会计电算化和计算机操作等。会计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理论与操作技能,同时还要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对工作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正确分析,并得出相应有效的解决方法或是数据分析,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客观合理的依据。同时。会计工作者还要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对各个工作或是企业关系方面进行合理的协调,从而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二、我国高校会计教育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教育范围也在不断的拓展。许多高校都相继开设了会计专业或是会计选修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会计教育的总体水平。虽然我国的会计教育范围在不断的拓宽,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由于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我国高校的会计教育成果却不尽人意。传统的讲授教学,一味的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学生在实践操作方面严重缺乏,加之教学设备的落后性,学生的会计专业的总体水平较低。

三、我国高校会计教育的现存问题

(一)教育目标的滞后性。我国高校会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熟练的会计核算人才,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育目标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市场发展需要。同时,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思想认知也在随之改变,不仅要求会计从业者具备丰富的专业会计技能和信息处理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以及熟知相应的法律法规。

(二)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偏差性。基于传统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限制,我国高校会计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学生严重缺乏实践操作,其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导致学生在日后的工作过程中,光有专业理论,但实践操作能力却较弱,不能适应会计繁杂的工作环境,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难以在企业生存。

四、提升高校会计教育质量的有效对策

(一)优化教育目标。教学目标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会计教育想要取得良好的成绩,就必须优化教育目标,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调整,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相适应。

是当前时代背景下,高校的会计教育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比如,法律知识,社会知识等,将这些知识与会计专业知识相互融合,相互作用,进而促进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升,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推动高校会计教育发展的同时,也为市场提供了优秀的专业会计人才。

(二)优化课程设置,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并重。实践操作能力直接关系着学生日后的实际工作能力,进而直接影响着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高校会计教育要对会计教学课程进行合理的调整,尽量满足会计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需要。学校方面要增加课时,充分满足学生的教学需要;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进而让学生充分吸收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优化教学内容设置,加强实践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实践、探究,不断的在问题中充实自我,进而提升专业技能,同时也培养的学生的探究竟能力与思维能。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会计教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提供了优秀的会计人才。基于当前经济发展现状与人才市场对会计人员的需求,全面分析我国高校会计教育的现存问题,针对其特征进行正面解决。优化教育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操作教学;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式,进而提升高校会计教学质量,为市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性会计人才,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樊竑. 试论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课程教育研究,2014,30:185-186.

篇5:高校教育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解析

王艳琴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106)

摘要:目前,就业难是高校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也是社会愈来愈关注的问题。高校学生就业难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缺失与滞后。我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教育目的不明确,教学手段乏味单调,教育过程急于求成,师资力量短缺等问题。因此,怎样将“以择业为本”的就业指导,进一步向“以人为本”的职业生涯教育转化,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仍需积极探讨研究的课题。

篇6:高校教育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解析

随着我国社会环境和教育改革的发展,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产生了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新情况,使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迫切要求学生工作转换观念,探索新的工作机制,进行全面创新,提出新思路、新对策。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对策。关键词:学生管理;问题;对策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由精英教育逐步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转变,很多高校面临扩招、多校区办学、学分制以及学生质量有所下降等变化,这使得我国高校一方面面临的是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学生成分的多元化和学生发展要求的多样化,同时,也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范围不断扩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拟通过对当前我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具体问题的剖析,进而不断探索高校学生工作的新理念、新途径、新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更好地迎接挑战。

1. 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共性问题 1.1 学生教育管理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

目前,各高校从事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人员中,大致可分为专职和兼职两种类型。专职包括学校(院)党委分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学工部(处)、团委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人员,院(系)负责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领导,团总支书记和专职学生辅导员等;兼职包括从教师中选拔配备的学生工作辅导员、班主任和从品学兼优的学生党员、学生骨干中选拔配备的班主任助理等。

相对于教师队伍而言,由于辅导员发展空间小,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生活待遇、提高学历、继续深造等方面配套政策不完善,大部分学校辅导员队伍不但待遇偏低,而且还存在同工不同酬、多劳不多得的现象,高校对辅导员的安排存在短期思想,这也注定了一些辅导员工作上的短期性,年轻老师一当上辅导员,就要考虑自己的出路。比如,由于缺乏独立的、符合辅导员岗位实际的职称评审体系,辅导员最终仍然不得不转到辅导员之外的其他教学岗位或想方设法“挤进”机关部门,辅导员队伍的稳定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另外,很多高校实行了班级班主任制,高校的班主任基本上都是由教师兼职,由于缺少必要的制度约束等原因,因而兼而不职的现象并不鲜见。兼而不职除了对班主任日常工作的不重视、拖拉之外,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漠视,认为是辅导员老师的事情。由于班主任的工作比较繁杂,需要占用大量时间,势必影响班主任的其他工作,导致班主任们的工作积极性下降,从而影响队伍的稳定。其次,老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新教师想当却往往经验不足做不好,造成队伍青黄不接,影响了工作效果。

学生工作队伍的不稳定,已成为学生工作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一大难题和影响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这种不稳定一方面妨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发展,也加剧了人们对该行业的不重视程度程度。1.2学生管理职能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弱化。

一是重管理,轻服务。高校很多部门或领导,认为学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规范人、管理人,没有认识到学生工作是服务人,是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条件、营造氛围;二是重灌输,轻引导。在日常管理与教育中,习惯于运用一些灌输的方式方法,没有认识到学生工作是辅导、指导、引导和开导;三是重强制,轻说服。在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方面,通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学生置于教育和管理的对象,而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理解、关爱则做得很不够,缺少人文关怀。在如何尊重学生人格,尊重他们的自我意识、创造意识,启发他们能动地进行自主教育、自我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欠缺。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定位不明确。主流认识是: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其它工作,包括学生工作要服从服务于教学工作被看成天经地义。教学工作被认为是专业教育,不是什么人都能承担,所以专业教师倍受重视。学生工作被认为是事务性工作,无专业性可言,什么人都可以做,所以学生工作者与专业教师、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孰重孰轻,孰主孰从,在高校群众、教师乃至领导中一直是一个存在模糊认识的问题。

上述学生工作定位上存在的偏差,对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是有害的:一是,导致对学生工作定位不确定性,使得学生工作部门和相关部门职责不明晰,难以形成目标明确、体系完整的工作内容体系。二是,学生工作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基础地位没有保证,学生工作队伍人心不稳,素质不高,成分复杂,专家型的学生工作者鲜见,三是,难以形成全员育人的局面。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服务性质一直被忽略,学生工作者服务意识淡薄,觉得学生工作就是管理,不是服务。而且这种管理,在内容上重外在行为规范,手段上仍停留在“制度”、“处罚”等层面。目标上以学生听话、服从为满足。这种以灌输为方式,以处罚为手段,以管住为目标的管理模式,缺乏伦理道德精神,缺乏令教师和学生感到自然、和谐的教育氛围,学生被动地接受管理,心底经常会产生压抑和抵触情绪。学生工作者没有走出防御型、被动式的工作误区,呆板僵化,缺乏“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服务理念。

4.学生主体地位没有确立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工作者与学生的关系仍然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传统关系,仍然停留在“我说你听,我命令、你服从”的传统招式,双方不平等之处随时可见。教育管理者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单方面认为学生必须接受教育和管理,过分强调教育管理者的主导作用,漠视学生的权利,忽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和作用,过分强调教育的社会价值,忽视教育的个体价值。2. 当前高校学生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学校重视不够,岗位定位不确切,使学生工作人员缺乏成就感。

部分学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不够,部分领导、普通教师认为辅导员工作任何人都可以担当,使得辅导员队伍则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而被边缘化或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另一方面,大部分高校都明确规定,辅导员的岗位津贴或奖金必须低于教师的平均数,而辅导员无论工作量有多大,其津贴及奖金都无法相应提高,使得辅导员对自身工作将无法产生荣誉感和自豪感。

其次,岗位定位不确切,辅导员看不到所在职业的发展前景。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但实际在高校的地位十分尴尬,其工作性质介于高校机关人员和教师之间。几乎所有的高校都规定,辅导员既可以被提拔到机关部门,也可以转到教师岗位,但设置的条件比较苛刻。转为行政岗位的辅导员舍不得放弃自己多年寒窗苦读修来的专业;转为教师岗位的辅导员,将要为所中断的学业专长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追赶上自己的专业同人。其结果就是许多辅导员工作不安心、不专注。

再次,学生管理工作重点本末倒置,使管理人员缺乏工作成就感。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然而,由于高校连年扩招,学生人数迅速增多,使管理人员的大部分时间都忙碌在事务性的管理工作上,如对学生的考勤、班级和宿舍管理、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勤工俭学、奖学金评定、学生请假、文体活动等工作。同时,由于高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一些对学生学习、生活、活动场所负有管理职能的部门未能充分履行其管理职责,使学生教育管理人员承担起大量教学及行政事务工作。使辅导员开展工作时本末倒置,无法很好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难以在本职工作中获得成就感。而成就感的缺失,必然会导致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不稳定。当然,辅导员知识结构不合理,大多数从事与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也是辅导员未能高效履行工作职责、从工作岗位上获得成就感的重要原因。3.对策与建议

3.1 完善学工队伍的各项制度建设,使学生教育管理队伍走向专职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

首先要完善各项制度建设,严把学生工作人员的任用关,严格掌握任用标准和条件,把政治思想素质做为首要标准,把政治坚定、事业心强、具有奉献精神作为必备条件;注重学工队伍的结构合理,注意性别、年龄、职称、知识结构等方面的搭配,完善学生工作队伍的专业职务系列;要完善学工队伍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建立科学的考核体制;解决学生工作者的后顾之忧,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解决好他们的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生活待遇等实际问题,鼓励支持他们安心本职工作,保证学工队伍的稳定。

其次要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大学生的特点和学生工作的实际,制订系统的培训计划,开办能培养高水平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校辅导员培训班,上岗者需要经过专门的教育和培训,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形成专门的技能(如学生心理辅导、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要开展经常性的学习、交流和定期培训,认真专研学生工作业务,提高自身素质,开展职业资格、职业素养和职业化技能培训,在同一岗位上工作满一定年限实行轮岗,不断使学生工作队伍成为学习研究型的团队,向专职化、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最后要要确保学工队伍的稳定,就要实现辅导员岗位的职业化,增强学生管理岗位的终生观念。一是对学工岗位进行准确定位,规定学工人员与专任教师同工同酬、具有同样的地位和待遇。同时,允许学工人员像专任教师一样,可兼任领导岗位或转岗到机关部门。二是确定独立的、符合学工岗位实际的职称评审体系,实行职称的正常晋升。三是按照师生1:200的比例配备辅导员队伍,明确辅导员岗位职责及归口管理权限,杜绝出现辅导员担任过多的教学及行政事务工作的现象,以便辅导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研究学生工作的规律,更有效地完成自身的本职工作,从中获得更大的工作成就感。

篇7:高校教育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解析

当前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大多存在着不受重视的情况,存在教师不愿上课、学生不感兴趣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加强教师业务素质培养,强化传统文化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引导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培养,并进而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作 者:莫山洪 MO Shan-hong 作者单位: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广西,柳州,545004刊 名:柳州师专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UZHOU TEACHERS COLLEGE年,卷(期):24(5)分类号:G640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 问题 对策

篇8:高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高校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高校内部控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尽管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已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具体实施情况却并不尽如人意。所以我们有必要以高校内部控制作为研究对象,仔细分析高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建立一套科学的、有效的高校内部控制系统,以满足高校快速发展的需要。

一、高校内部控制的涵义

高等学校是一个非盈利性事业单位,主要收入来源于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的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国家对高校实行“核定收入、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高校内部控制是高校管理层以制度、预算等为主要手段,通过规范和约束高校及其内设机构的经营和财务行为,保证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事业发展目标的管理活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建立起了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投资新体制,当前健全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高等学校内部控制的目标

自高校登上市场经济的舞台后,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市场要求高校在国家宏观调控和指导下,面向社会从事一切活动。高校在获得财政拨款的同时,可以依法自主筹措办学资金,投资由高校自主决策,政府只是从宏观上调控和指导高校,而不直接参与管理。

高校的自主权逐步扩大,除了从事教学科研活动外,高校还要开展对外投资、合资、租赁、创办校办企业等经济活动。高等学校内部控制的目标是采用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通过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来保证学校内部的运行规则既要符合国家政策规定又要达到学校总体规划的要求,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运用,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舞弊与欺诈行为,保证会计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控制各种风险,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和效益。可简单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促进实现高校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二是规范高校会计行为和提高资金利用的效率;三是促进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抑制腐败;四是加强教学科研管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三、高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

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目前,有部分学校领导对内部控制不重视,有的高校并未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有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尽合理,甚至有些高校对内部控制还存在误解,以为是一手册文件和制度。更为严重的是有章不循,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只是将已建立的一套内部控制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就完事,不管执行情况如何,使内部控制制度失去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相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落马的校园高官,七八成以上是因在基建工程招标时受贿。另外,在教材集中采购、招生、后勤服务等众多环节,也可轻而易举地找到中饱私囊的机会。因此很有必要在诸多方面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并保证内部控制的实施。

(二)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高校尚未建立专门的风险评估机制。高等教育事业作为国家的一项产业,逐渐由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要来源向国家投入、社会捐赠和学校自筹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但是,国家的财政拨款、社会捐赠以及高校的自有资金往往不能满足这些资金需求,需要大肆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举债融资。但在银行贷款的风险控制上,高校并没有制定出明确的风险预警线,而是仅仅根据高校对资金的需要和取得贷款的可能性来决定是否贷款及贷多少。这样的决策极可能增加高校的财务风险。

(三)内部审计职能弱化

内部审计是高校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责之一就是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保证高校内部控制系统的良性运作。目前部分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无法保证其独立性与权威性。内部审计工作停留在对单位一定时期内发生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的审查,或是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等,主要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上,是一种事后审计的模式,使内部审计职能弱化,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内部控制制度行为主体素质较低,业务不熟练,会计信息失真

在知识经济时代,单一的知识已不能胜任关键岗位的工作。比如,财会部门是内部控制的中心,财会工作又是一项综合性工作,这就要求财会人员既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多层次的专业知识结构,还要具有内外沟通协调的能力和自我学习充电的能力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有效实施。但从诸多高校现状来看,财会人员的素质存在明显的缺陷,这也是内部控制制度失效的原因。

四、加强高校内部控制的对策

目前,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必要加深实施内部控制的力度。高校内部控制在我国的运用,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职权,实施内部控制

高校应参考财政部《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健全和完善适合本校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相关人员责任,实现高校各种经济活动的规范化和有效化。以高校图书采购为例,学校资产管理处负责通过招标确定图书供应商,图书馆负责全校图书的预定、验收、加工等工作,财务处负责图书款项的最后审核和监督,审计室负责图书采购业务全过程的审计监督。这样保证了整个图书采购工作有秩序地协调运行,提高了图书采购业务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预防了在这一过程中的职务犯罪发生。在物资采购、基本建设、后勤保障等方面同样实施内部控制,明确各相关部门职权,以保证高校内部控制的目标的实现。

(二)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我国高校正处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必须强化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和防范机制。目前高校主要面临贷款办学和经营性投资两个方面的风险:第一,贷款办学风险控制。学校要建立健全贷款资金管理制度、贷款资金使用、审批制度和贷款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制度等,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利率走势和项目进度对资金的需求,制订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方案,确保贷款资金的安全。建立贷款预警制度,了解学校自身的财务风险状况,对超出偿债能力,财务风险达到预警线的贷款,采取相应的对策,最大限度降低贷款风险。第二,经营性投资风险控制。高校作为各种校办企业的上级主管,应加强对校办企业的内部控制,建立健全校办产业负责人定期考核制度,加强对校办产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建立对外投资评估论证制度和对外投资管理制度,及时评估投资风险,预防重大投资损失。

(三)加强内部审计控制,注重审计资源的整合

加强内部审计控制,首先是要加大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以保证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针对目前内部审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可以在审计机构上引进审计委员会制度,建立由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高校联合组成的审计委员会来领导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部门在机构、人员、经费上直接隶属于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向审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与此同时审计人员应采用定期轮换制,以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独立性,从实质上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除了内部审计控制,高校要增强国家审计的意识,自觉接受审计监督,借助国家审计的权威查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资金管理水平;以社会审计为补充,在基本建设项目审计等一些专业领域,充分利用社会审计的力量,发现和解决问题实现良性循环,防范风险于未然。实现审计资源的有效整合,更有利于保证高校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四)切实提高职能部门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

内部控制需要人来执行,它受单位领导及职能部门相关人员影响,通过高校之内的的人所做的行为及所说的话而完成,要树立起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要对内部控制负有一定责任的观念。只有职能部门相关人员团结一致,主动地维护及改善高校内部控制,而不是与部门负责人相互对立,被动地执行内部控制,才能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因此,除单位领导及部门负责人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外,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要注重人员的选择和使用,对重要岗位的人员配备和人员选拔,应全面考察其综合素质,确保各岗位人员素质的要求;二是要多层次多方位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加强员工的职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精通业务,爱岗敬业,形成自我控制,自检自律的内部控制制约机制;三是要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与沟通,减少管理者被管理者之间的隔膜,是高校形成强有力的群体,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

总之,我国高校内部控制的发展和完善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随着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的加强,同时逐步加强内部审计控制,注重审计资源的整合以及财务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内部控制在我国高校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学丹.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措施[J].财会通讯, 2009(03)

[2]郭新蕙.我国高校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科技信息,2009(20)

[3]侯建.浅谈如何加强高校内部控制[J].甘肃科技,2009(01)

篇9:高校宪法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新时代 大学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宪法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123-02

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只要我们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阵地,高校的宪法教育至关重要。

一、当前高校宪法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对宪法的重要性认识还没有到位

目前我们社会上还存在不良因素,这些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于法律,包括宪法的认识,从而对宪法产生了不信任和抵触情绪。第一,我们的宪法很大程度上和政治有纠缠不清的关系,或者是宪法的政治意义远大于其所应有的法律意义;而且宪法在许多方面的规定和大学生的联系比较远,没有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切身利益。第二,我们的宪法,比较接近于一部“纸上”的法律,并未展现出其鲜活的生命力与强大的战斗力。我们的宪法空有违宪审查制度,更不能让法院直接援引宪法进行判案。这样的“僵尸”宪法,如何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没有实效性与生命力的宪法,我们的学生只能仰望,只能将之束之于高阁。

(二)宪法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还不够突出

在我国高校的法律教育当中,虽然宪法教育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宪法教育的地位仍然不够突出。一般高校只开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课进行法律教育,宪法教育只属于该课程的第八章的第一节,其占课程的篇幅非常小。即便加上第七章的相关内容,在现实中其仍不能处于突出地位。因为考虑到教材后面的实体法与程序法的教学内容都比较难和复杂,许多老师给予宪法教育的课时只有3到5课时。而笔者再偏重宪法,也只能挤出8个课时的教学时间来讲授第七章与第八章第一节,时间实在是非常紧张。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是很难培养出我们的学生对宪法的敬畏与信仰的。

当然,除了课堂专题教学,许多高校还有其他的方式来辅助教学,比如说每年一次的“法制宣传”和不定期结合学校、社会主题的“形势与政策”课以及主题班会。但是这些活动都比较随意,因而都有时间短和效果差的缺点。

(三)我国宪法教研的水平发展较落后

我们高校法学教育,一般都是依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课来完成。而具体到宪法教育,毫无疑问我们主要就是依靠课堂教学。宪法教学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宪法教育的水平高低,对于许多高校思政课教师,这意味着教材里面宪法阐释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教学水平的高低。而我国的宪法研究,时间不过短短30余年,相比较西方资本主要发达国家,短辄上百年,长辄数百年的宪法研究,我们只能无限敬仰。虽然经过我们诸多宪法学大家的努力推进,但中国宪法学教研的整体水平依旧不高。加之许多思政课教师并非法学教育出身,这导致我国高校在宪法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诸多方面不那么令人满意。

综上,目前我们高校的宪法教学,必须要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努力清理社会的不良风气,高校也要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的法学素养,鼓励短期进修或提高思政教师的学历,加强高校的法制宣传。

二、高校加强宪法教育的途径

(一)进一步提高宪法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

首先,大力拓展学习宪法的途径。虽然宪法的课时不多,但是宪法的地位却非常重要。因此,高校可以整合多种资源,通过各种方式,以丰富的教育形式突出宪法的地位。比如,通过艺术节、校外活动、调研参观、开设选修课等形式来完成宪法教育。高校的课余活动很多,只要我们静下心来主动地,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宪法的精神、内容灌输其中,相信我们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其次,培养高素质的宪法教育的队伍是必要的。宪法教育毕竟是有其自身的学科规律和特点的,它和思想道德修养是有差别的。尤其在我们这样一个宪法意识比较淡薄的国家,宪法教师更需要具有较高宪政理论修养和完备系统的宪政思维。所以,高校要鼓励思政课教师多学习宪法,必要时可以安排教师进行短期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增强大学生学习宪法的动力与信心

目前大学生对学习宪法缺乏动力和缺失信心,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正确地理解宪法。宪法作为根本法,自然无法详细地对公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细枝末节进行规定,相反,它只能对涉及公民的最基本的权利义务和限制国家权力等重要的问题进行法律规范。故而我们思政课教师就是要在学时上有所分配,在内容上有所舍弃。我们教师应积极联系实际,生动地展示宪法与现实生活的内在联系,尤其要善于抓住大学生自身关注的社会热点,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的宪法知识对其作出分析与评价。总而言之,宪法是对公民生活的全面指导,宪法教育应让宪法走进大学,走近大学生的生活,唯让其感同身受,方会引起共鸣,进而才会有对宪法的主动亲近。

(三)改进宪法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首先,明确教学内容。宪法教育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东西,这是我们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不清楚,将会极大影响教学的实效。笔者认为,高校宪法教学应该依托教材,紧密围绕宪法精神与宪政理念,只讲核心部分而应舍弃其庞大内容。浓缩为几个字,便是民主、权利。通过教授宪法,从而让学生对宪法形成初步的信仰,树立最基本的法治理念。其次,改善教学方式方法。以往我们的教学方法都比较落后,还有许多老师是依靠“一张黑板、一支粉笔”的方法进行教学。基于宪法的教学比较困难,也有许多老师是照本宣科式的上课念授课讲义,或者放一些比较陈旧的教学视频。这样的教学毫无疑问是死气沉沉,毫无吸引力的,学生怎么会喜欢呢?我们说的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教学工具上的改革,也不仅仅是教学内容上增加一些图片和视频就完成所谓的“多媒体”教学,更重要的是从教学理念上进行改革,把握教学时机,恰当地引入多种教学手段,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比如,我们可以在提纲式地完成教学重点后,引入案例分析或者法系对比,让学生不再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而能主动地搜寻课本外的知识,形成自己的法律判断。也可以采取参观人大机构,现场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得以切身体验宪法的某些具体内容,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培育、形成宪法意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的教学手段,更能提高教学效率和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童之伟. 中国30年的宪法学教学与研究[J]. 法律科学,2007(6)

篇10:高校教育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解析

(身份证号:230106197712070823)

摘要:针对我国目前雾霾污染情况的调查,总结其特点,并对雾霾治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科学的、有效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雾霾;治理;问题;对策人们都希望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针对雾霾的治理问题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群的关注。我国很多地区都存在着严重的雾霾现象,但是对于雾霾的治理方面却存在着很多问题,不能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环境的向往。不仅仅雾霾治理采用的模式十分落后,而且治理的对象不够全面,只是针对

某一点,某一处进行治理,我国对于雾霾的治理也缺少相应的法律干预,不同地区对于雾霾的治理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以上问题都直接的反映出我国雾霾治理的效果极不良好,长此以往不仅仅会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因为雾霾而引发多种事故,对我国发展造成严重阻碍。我国雾霾不仅仅分布地区广泛,发生次数频繁,而且污染程度越来越为严重,已经对人们的正常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雾霾天气严重的时候,可观视线变得非常狭小,对于车辆的行驶有着巨大的安全隐患,我国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大。因为雾霾直接的证明我国目前环境污染现状。雾霾的治理已经渐渐成为我国环境建设中重点中的重点。我国在的时候对雾霾提出相应的治理规划。表明雾霾的治理是我国经济发展建设的需要,是保证人民群众健康的需要,是促进我国走可持续道路发展建设的需要。但是对于雾霾的治理需要很长的时间,在治理中也会受到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对雾霾治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科学的、有效的应对措施。1我国雾霾污染特点

想要了解我国雾霾污染的特点,就要对雾霾的成分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科学的检测发现,雾霾中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还有大量的细小粉尘颗粒。其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气态的污染物,大量的细小的粉尘颗粒才是导致雾霾现象的最根本原因,在雾气天气中,三者合在一起也就成了我们所说的雾霾。形成雾霾的因素有很多,我国工厂建设的越来越多,但是对于工厂废气的排放很多企业都不能达到可排放的标准,而且人均的收入水平大幅度的提升,私家车辆的数量越来越多,汽车尾气的排放量也大幅度增加。一些工厂还有建筑工程施工会产生大量粉尘细小颗粒例如水泥制造厂。

2提升我国雾霾治理效果的建议2.1完善大气排污权交易体制

大气排污权交易是一种将政府管制与市场交易相结合的方式,由政府规定每年的排污总量,并采用市场化的方式向企业分配排污指标,企业通过超量减排并将富余的排污权进行市场交易获得经济利益。这种交易机制使得雾霾治理由政府的强制行为转化为企业的自主行为,通过市场的力量将大气污染的外部效应内部化,并且降低了社会治理的成本,从而成为实现大气污染总量控制的有效手段。

我国的大气排污权交易始于20世纪90年代,交易对象主要是二氧化硫,但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大气排污权交易机制依然不健全,发展缓慢。应当注重搭建具有信息收集、分享、交易清算等功能完善的交易平台;加强对排污权交易的过程进行全程监督,这不仅包括交易前对供给方所提供排污权交易数量进行的可信性调查以及对供需双方排污权交易过程合法性的监督,还包括交易后对需求方排污权使用情况的跟踪,保证整个排污权交易依法进行;完善排污权交易的一二级市场,在排污权交易过程中,

一级市场是指政府向企业分配指标的过程,二级市场则是供需双

方进行的排污权交易,加强一级市场建设,最重要的是确定大气排污权交易的总量和分配方式的问题,政府要通过本地大气污染的实际情况、经济发展的状况以及减排的目标来合理制定排污权交易的总量,同时在向企业分配排污权时要逐渐改变过去无偿分配和行政给予的方式,借鉴欧美西方国家的经验采取招标、拍卖等市场化的.方式向企业分配排污权,同时要完善市场定价机制,防止恶性竞争;加强二级市场建设,一方面要严惩破坏市场交易秩序的行为,如非法转让排污权或者个别企业囤积排污权的行为,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完善交易平台功能、加强宣传来增强二级市场的吸引力,使得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大气排污权交易中来,增加二级市场的流动性,促使其真正发挥作用。2.2制定和完善相应的雾霾治理制度体系

首先,要完善雾霾治理的法律法规。完善的法律法规是治理雾霾的根本制度保障,也是将具体治理措施落到实处的基础,因此要尽快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在修订中要注重构建区域联防联控制度,全面加强空气质量达标管理制度,完善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权交易与管理制度等规定,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力度,修订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建立鼓励地方实施更加严格的移动源排放标准的机制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不断更新的机制,加大违法处罚力度。其次,建立工业绿色GDP核算体系,在GDP中考虑环境污染这样的“减法”项目,在工业GDP中扣除资源损耗部分、环境污染成本,形成工业绿色GDP核算体系。第三,完善雾霾治理的财税金融制度。建立促进环保、促进雾霾治理的税收调节机制,通过税收调节经济利益,以经济杠杆来促进环境保护、减少资源浪费。当前要加快推进环境费改税工作,要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社会成本,内化到企业成本和市场价格中,通过市场机制分配环境资源。

2.3建立区域雾霾联防联控机制

雾霾污染的治理必须改变以往城市之间“各自为战”的治理模式,通过建立区域大气联防联控机制来加强区域内各个省市的合作与协同,共同努力解决雾霾治理问题。首先,建立权威的协调管理机制。应当成立中央层面的、国务院分管的雾霾治理地区协调机构,以及由该机构牵头、相关部门与各个省级政府参加的雾霾联防联控工作小组,统一管理雾霾污染防治工作。其次,建立联合检查监督机制。核查区域内行业及企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确定并公布重点行业和企业名单。对火电、煤炭、水泥、化工、有色等重点行业及企业开展定期的监督检查,对于违规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企业,进行整顿改造或“关停并转”。强化对区域内企业的搬迁监管,禁止高污染企业为躲避区域环保要求所进行的搬迁。对新建工厂和项目实行严格的排污许可证准入制度。第三,建立区域环境信息公开与共享机制。区域内的各个省市要依托现有的网络设施加强区域之间信息的公开与共享机制,打造区域内各省市之间、各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民众之间的交流平台。

参考文献

[1]王旭光.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探究[J].产业经济,(8):24.[2]宋怡欣.我国雾霾治理的市场化发展研究―――基于碳金融制度

上一篇:2023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宋家庄治超中队各项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