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引用算不算抄袭

2024-05-15

论文引用算不算抄袭(通用5篇)

篇1:论文引用算不算抄袭

《宫锁心玉》算不算抄袭

湖南卫视2011年初推出一部清装穿越剧《宫锁心玉》,该剧的收视率不亚于同类的《寻秦记》《神话》《古今大战秦俑情》,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当然得益于湖南卫视长期以少男少女作为突破对象的策略。我开始并没有注意,直到很多女孩不约而同地谈论《宫》的剧情,才引起我的兴趣。从一月三十日开播以来,随着情节的深入,一部分观众脑中闪现一系列似曾相识的画面(当然也包括我):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四阿哥有《流星花园》中F4的影子,晴川也颇具“杉菜”风格。不仅如此,青川还多少带点《还珠格格》中小燕子的影子。后来,我在百度搜更新的时候发现晴川逃亡时的情形像《越狱》,网友更是指出具体台词与《流星花园》进行对比,相似度高达70%以上,这引起了我极大兴趣。我后续了解到,《宫锁心玉》还似乎借鉴《步步惊心》和《宫心计》,这两部电视剧我没有看过,网友评论说剧情结构颇为相似。这就引出一个关键性的话题:《宫锁心玉》算不算抄袭?

湖南卫视历来以新颖独特幽默而在各个地方卫视排名中名列前茅,其自制片《还珠格格》《又见一帘幽梦》《一起来看流星雨》受广大青少年的追捧,其中不乏借鉴学习其他影视而于正编的这部《宫锁心玉》借鉴穿越剧情,参照《流星花园》台词,模仿小燕子典型形象,渗入越狱情节,真可谓“山寨大王”,不仅山寨中国,而且山寨美剧,不仅山寨古装,而且山寨现代,其相似度达到一个新水准。

在中国,山寨产品可谓屡见不鲜,山寨手机,山寨春晚等等,《宫锁心玉》不知道算不算山寨电视剧?中国的山寨文化在神州大地上开遍了花,当然也结下了不少果,制造山寨产品的人和欣赏山寨文化的人尝到了甜果,而原创者和受版权保护的人却不得不咽下苦果。山寨算不算抄袭,算不算侵权,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山寨和被山寨的我们,以前有很多山寨性质的现象,现在更多。我们如何看待,如何维护被山寨人的利益,如何制约山寨人的行为。我个人认为,山寨与侵权还是有区别的,《宫锁心玉》充其量是一个各种优秀影视片经典形象、剧情、台词大杂烩的山寨作品,山寨行为属于道德范畴,而侵权则涉及法律问题,性质还是比较严重的。

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包括很多方面,文化方面中的影视作品的数量与质量体现了这一点。我国的影视作品一大抄,各种古装片、战争片、家庭片情节大部分相似,质量上与风靡我国的美剧、韩剧等舶来品相比,自我评价怎样呢?我个人不是崇洋媚外,只是觉得在如何创新上要好好学习别人的经验。因此,借鉴是必要的,而借鉴原有元素的基础上的创新更是重要的。创新并不是一句空话。写到这里,想起来《非诚勿扰》与《我们约会吧》之间的纠纷解决了没,旭日阳刚的《春天里》还有汪峰的影子吗?

谢丽伟

篇2:论文引用算不算抄袭

很多人认为,抄袭就是复制他人的作品,或者借用了别人的原创思想。但像“复制”和“借用”这种词汇却掩饰了抄袭行为的严重性。根据韦氏在线词典,“抄袭”是指:

窃取他人的作品或者思想当作自己的。

照搬照抄他人作品里的言词。

窃用文学作品。

把从现有的原材料里剥离来的成果或想法说成是最新或者最原始的观点。

换句话说,抄袭是一种欺诈行为。它同时涉及偷窃别人的工作,并在之后为其行为撒谎。

借用思想算是抄袭吗?

原创思想的表达就被认为是知识产权,并受著作权法保护,就像独创的发明。只要这些原创的思想以书面或者电子文档等其他媒介形式被记录下来了,那么它就属于版权保护的范围。

下列所有行为都被认为是抄袭:

把他人的作品转变成自己的。

没有任何付出地复制他人的文字与想法。

没有为引用语打上引号标记。

给不出引用语来源的正确信息。

仅改变文字但仍复制源作品句子结构。

大量地复制了原作品的文字或者想法,使之占据了自己作品的大篇幅。

篇3:南宁到底算不算绿城

当然我知道城市被命名为“绿城”和“森林城市”的好处,至少可以使居住在这个城市的居民获得很大的好处—毕竟空气清新和赏心悦目的绿色是每个人所渴望的,也会使这个城市的每一位公民、每一个政府现任的管理者,都会去自觉不自觉地维持这个荣誉,甚至把它作为一种意识和城市建设的常态,只是作为这个城市的居民,对比国内外其他城市,从个人的感受和角度去看,我觉得南宁离真正的“绿城”差距还是很大。

从地理上看,南宁属于南方亚热带城市,气候温和、湿润,一年四季树木常绿,非常适合植物的生长,这种天然的地理优势,使得“绿”应该成为一种必然和必须,成为常态,而不是一种值得去炫耀的资本。和很多气候恶劣、干旱缺水的北方城市相比,南宁的绿,实在应该成为一种优势和必须,甚至应该表现出一种更好更高的水准。

尽管南宁自命为“绿城”已多年,但在我看来,它其实还远未达到“绿城”的境界。我理解的“绿城”,绝不仅仅只是多种点树、多来点绿地那么简单,除了涉及绿地面积的扩展,绿量的增加,植物多样性的保持,还涉及城市空气的清新,水源的洁净,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能源节约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垃圾的分类、收集、循环与利用,等等。如果把“绿城”仅仅局限地理解为绿树、绿地,那只是一种低层次、低水平的对城市的认识。

从绿地分布的角度来看,南宁市区范围内的绿地和一些国内外城市相比,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纽约市中心有一个巨大的中央公园;2005年和去年我去芝加哥和法兰克福时,在飞机上看到城市掩映在成片成片的森林中),而南宁除了市区几个公园和南湖周边的绿树外,沿江绿化带还没完全建立起来;作为“绿肺”的青秀山,因为这些年城市的扩张,其边缘已经被蚕食不少;街道绿化除民族大道和少数街道外,很多街道绿化的水平和水准都乏善可陈。我记得2007年在新加坡考察时,那里的城市管理者告诉我,新加坡这个花园城市,在规划中,是把房子建在绿化中间,而我们,更多只是在房子中间种绿树,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思路和对花园城市的理解,也塑造出不同的城市景观和效果。

南宁作为一个亚热带的南方城市,树木遮阴、降温的作用在城市里是非常明显的。很多年前一个来自西安的诗人,曾向我表达过对新民路两边绿化的赞叹,那些高大的树木,几乎把整个街道覆盖起来,无论是行车和散步,都舒适异常,而他的赞叹也引起了我对街道绿化的思考,我意识到要做到这一点,道路的宽度其实应该需要有一定的控制,应该根据树木覆盖的范围来确定道路通行的宽度,或者反过来,根据一定的道路宽度选择覆盖范围尽可能大的树种。而事实上,在南宁城市快速扩展、道路越来越宽的今天,树木遮阴、降温的作用似乎完全被忽略了,新的城市道路虽然也考虑了绿化,但仅仅只是绿化而已,选择的树种往往只是单一的小叶榕或者树冠不大的树木,很多道路看上去不是光溜溜的,就是树木稀稀疏疏,已经没有哪条新城市道路,具有树木在日后把街道覆盖起来的可能,类似新民路那种景观再也看不到了。

而我觉得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困难。新的城市道路尤其是比较宽大的城市道路,只需要在道路中间、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留出1.5米到2米的绿化隔离带,种上树冠高大的树木,就可以把街道覆盖起绝大部分;而一些单向四车道、甚至超过四车道的道路,可以通过再增加一个绿化隔离带,将四车道划分为一条公交车道和三条机动车道,通过这样的措施,可以营造出景观更好的道路。而现实的情况是,新道路又宽又大,基本没有了往日的景观,市区内一些原有的道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机动车通行的需要,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绿化隔离带,有不少也被铲除了,只剩下人行道两边的树木,到了夏天,整个街道露出白花花的一片水泥地,完全没有了树木遮天蔽日的感觉,这种情况,在最近的民主路、星湖路改造中反映得特别明显,而这种道路的改造,除了带来失败的城市景观,失去了遮阴、降温作用外,也加大了人车混杂所带来的不安全因素,增加了行人尤其是老人孩子过马路的困难。

因此,每次看到一些道路为了解决汽车交通的需要,将原本的绿化隔离带清除掉,我就有一种无处表达的愤怒,我觉得完全有更好的办法去处理这个问题。比如,我在桂林曾经听到当地的朋友介绍,某条道路因为交通的原因,想要拓宽,想将原来的绿化隔离带上种植得非常好的高大树木迁移,结果引来市民的强烈抗议,最后相关部门听取了市民的意见,保留了树木,只是将原来的非机动车道,改为公交车道,而在原来的人行道上,另外开辟了一条非机动车道,这种景观、交通都得到双赢的处理方案,实在是很值得南宁市借鉴。

作为建筑师,相比于建筑,我对城市更为关注,比如,以前我谈到过南宁的夏天气候炎热,阳光灿烂,路人在等候红绿灯时,经常被置于阳光的暴晒之中,然后质疑在满足车辆转弯视线不遮挡的前提下,为什么不能将树木延伸到路口上,后来我发现,在城市的许多渠化路口上,开始移植上了一些树木,我不知道这些变化是不是跟这种批评和建议有关。尽管如此,很多城市道路的路口,分隔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绿化隔离带,往往还没到路口就被清除了,而在我看来,即使是考虑车辆转弯驶入主干道的需要,仍然可以通过细致的道路设计,把树木和绿化带延伸到路口的位置。这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说明南宁市还缺乏一个在道路规划中,能高度融合各种意见、细致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景观因素的部门。最近出现的一件比较可笑的事情是,因为没有了延伸到路口的绿化隔离带,去年下半年,南宁市曾有部门在衡阳北湖路等几个路口,在非机动车道一侧,盖起了人工的遮阳篷,目的是为了给等候的非机动车手遮阴,结果试行几个月后,又被有关部门以影响安全为由全部拆除,这一建一拆,最后引来市民的强烈质疑和反应,而我考虑的是,与其这样,为什么不考虑使用绿化这种最简单、最有效、最能体现绿城特征和环境意识的手段呢?

2007年我去新加坡的时候,在机场通往市区的道路两边,看到了高大的、极其茂盛的凤凰树将整个道路覆盖起来,新加坡的绿化举世闻名,在这个国家,到处可以看到很多粗大的树木,这些生长年限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树木,其实也从另一个角度叙说着这个城市的历史,包括我在国外看到的很多城市,具有历史感的树木、森林非常多,相比之下,号称“绿城”的南宁,城市里具有历史感的大树、老树实在是太少了(这一点,也跟南宁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但却极其缺乏历史建筑

很相似),而南宁周边的森林,几乎已经演变成为单一的,对环境、土壤、植物多样性可能具有很大危害的桉树林。从这个角度,我特别反对在道路改造的过程中,动不动就轻易地把原来生长得很好的高大树木移植掉,然后重新换上一些新的低矮的树木,这种做法,一方面是抹杀了自己的历史,另一方面,也完全可以预见,这个城市难以拥有更多树木高大的街道,一旦类似新民路这样的街道,在改造中又将高大的树木移植,然后换上一些低矮的小树,会是怎样一个令人沮丧的场景。

篇4:点头不算摇头算

事实确实如此。凡是到过意大利的人,在公共汽车或游览车的司机座位旁都会看见过这样的告示:“请您不要同司机攀谈,因为司机需要用手驾驶。”

许多外国人见到后,常常不以为然,司机用手驾驶,这连三岁小孩都明白无误,难道还用得着提醒吗?然而,意大利人会说,提醒是必要的,因为,司机要是同乘客交谈,便会指手画脚,从而酿成车祸。

世界手语学界一致公认,意大利人是世界上使用手语最多的人。这是什么原因呢?意大利处于地中海枢纽地带,又是个文明古国。几千年来,来自地中海乃至黑海沿岸各地的、说着几十种不同语言的客商、官员和游客,络绎不绝。为了能同他们谈生意,办交涉,意大利人的祖先以大量的手势来克服语言交流的困难。久而久之,意大利人便养成了“言必动手”的习惯。

说到手语,不能不提到一种少为人知、饶有情趣的现象——“同一手势、语意迥异”。

这里,不妨以实例进行说明。

几年前,美国总统布什访问了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对这位重要人物的接待准备充足,考虑周密。布什也处处表示亲善友好。因而访问尚未结束,太平洋彼岸的美利坚传播媒介就纷纷称赞这次访问“堪称圆满”。

然而,就在布什面带微笑,走上飞机舷梯,转身向友好的东道主们挥手告别时,他却做出了一个令澳大利亚人大惑不解的动作:竖起大拇指。

对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种非常友善的表示。但是,对于澳洲人来说,这却是一种地地道道的“不敬”,甚至“猥亵”。结果,这件事一直沸沸扬扬了好几年。直到今天,许多澳大利亚人一提及此事,仍然愤愤不平。

世界上不少国家都用竖起大拇指表示夸奖,甚至“了不起”;用伸出小拇指表示藐视。日本人则用大拇指表示“老爷子”(对男人的一种尊称),用小拇指表示“情人”。而美国在公路边翘起大拇指则是表示要求搭车。

用手指数数,中国人从小指开始,向拇指方向数去;美国人则从食指开始,向小指方向数去,拇指不计在内。所以欧洲人表示“2”的手势(即竖起拇指和食指),美国人常常误以为“1”;中国人则误以为“8”。而中国人表示2的手势,即竖起食指和中指,欧美人则以为是V,即表示胜利。

表示人,特别是小孩身高的手势,英美人与中国人相同,都是将手心向下与地面平行地放在人头部高度的位置上。可是,在墨西哥等拉丁美洲国家,这一手势只可用来表示动物的高度。他们表示别人身高的方法是将右手的手心向前,手指的第二关节处弯曲。有些像招手。这一点,在国际交往中,应特别注意。

在我国,用左手递送或接受别人交给你的物品,一般不会引起对方的不愉快。但是,在印度尼西亚,这一直被视为对对方的藐视。外国人这样做,印尼人的民族感情更难接受。众所周知,人们通常习惯用右手的,但是当右手正在写字或做事时,就往往会不由自主地用左手。在这个“千岛之国”旅游或商贸往来时,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因此,即使是“左撇子”,为了避嫌,也应该“入乡随俗”,不忘提醒自己:一定要用右手接递物件。万一误用左手,那么应该马上解释。最好的方法是说:“对不起,我不是有意的。”

在我国,抚摸小孩的头,是一种亲切的表示。但是,在泰国,则是表示对人的一种轻侮。泰国人认为人的头具有“至高无上”的神圣,头是绝对不能让人随便摸碰的,即使是小孩的头也如此。

美国人有时将头仰起,一只手的手心向下,食指横在喉头前,表示:“够了,够了,再说我就吃不消啦!”然而,中国人知道,这一动作常常用来表示被人掐脖子,甚至掉脑袋。

同样,用一只手手心向下,放在脖子上,在俄罗斯表示“吃饱了”或“实在不能再吃了”。可是在日本,则表示“我凶多吉少”,如面临失业,离婚等。它甚至还表示“我将有杀身之祸”。

中国人在对外交往中,有时以食指指着别人说话。在欧美,这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责骂数落别人的动作。在美国,甚至连“老子对儿子说话”时,也不允许这样。

用大拇指和食指弯成一个圆圈,这个手势现在早已家喻户晓——“OK”,表示“好”。近年来,OK用得越来越变普遍。但是,如果在希腊、巴西和独联体国家的酒吧间,就不能随意使用这个手势,因为它同“下流”或“挑衅”相联系。毫无疑问,这将会给你带来始料不及的麻烦。而在日本,这一手势有时又被用来表示钱。

语言现象学家一向将“头语”列入手语的范围。

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曾探索过“否定手语”的起源。他发现世界许多地方的婴儿吸足乳汁,离开母体后,都有摇头的姿态。这位进化论的创始人因此认定,这就是“否定手语”的最初萌芽。由此,他还认为,“摇头不算点头算”,适用于一切民族。

其实不然。在世界上还有一些地方摇头和点头的意思正好相反。

当你在保加利亚作客时感到口渴,服务员正好给你端上一杯饮料时,你如果点点头表示感谢,他很可能马上就将这杯饮料端走。原来,早在1000多年前,在这个盛产玫瑰的国度里,风行的是“点头不算摇头算”,并在不少地区一直延续至今。此外,在印度和斯里兰卡的许多地方也流行“点头不算摇头算”。

篇5:网恋算不算出轨

那是一个秋天的晚上,爱人出差去了,家里空荡荡的。为了让家里有点“气氛”,我打开了电视机,但看了一会就关掉了。我当时就是需要找一个人说说话。于是,我很自然地拿起了一张纸条——上面是朋友给我的一个聊天室的网址。刚开始,我和很多人一起聊,但很快就被一个网名叫“好男人”的网友的话所吸引了。在他的提议下,我们一起到私人聊天室进行两个人的聊天。他的每一句话都几乎能说到我的心里,让我感到一丝温暖。第一次我感觉到这世上还有个人这么理解我。那天一直聊到晚上11点钟,我们约定第二天继续上网聊。他告诉我他离婚了,不过是因为妻子抛弃了他——她跟着一个黄头发的老外漂洋过海了。他不幸的遭遇更是深深地打动了我。

一天,他在上网聊天时,告诉我他爱上了我。我的心也因此跳动起来。鬼使神差,我竟然也告诉他我喜欢他。从此,我们就以一种恋人的姿态互相交流了。平时不方便上网聊天时,我们就互相发送电子邮件保持联系。直到有一天,当丈夫将一件精美的生日礼物送到我面前时,我感到略微有些内疚。我只是想问,网上的恋情算不算出轨呢?

北京彬彬

彬彬:

你想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答案呢?如果我给你一个答案,你会有什么样的改变?其实,我认为讨论“网恋算不算出轨”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意义,关键是你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如何。的确,网络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在网上,你几乎能找到你想要找的一切,但由于它看不见摸不着,也给人们制造了许多麻烦,平添了许多烦恼。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社会里,人们可以尽可能地隐藏缺点,展示自己的优点;而在聊天室中,大家以化名出现,所说的话可以是真心的,也可以完全不负责任,一切真实情况无从考究;加上人人都在自己的头脑中描绘对方的形象,难免会下意识地参照自己的理想模式,塑造出一个令自己十分满意的形象。因此,绝大多数网恋最终变成了“枉恋”,绝大多数人在现实中感到的是失望。当然,不可否认也有一些人成就了网上情缘,但我还是认为在网上找到能相互理解的朋友并不难,但要找一个理想的恋人却很难。

你不妨改问这样的问题:我下一步究竟打算做什么?如果现在这种局面不能维持下去,我将会在他与丈夫之间选择谁?这样你会做出更直接的判断,而且也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需要。如果你还觉得很难回答,我建议你先停止与“他”的E-mail来往,可以说你最近出差或很忙,有一阵子不能联络;然后把全部精力重新投入日常的家庭生活,看看自己现在对丈夫的感觉如何。不妨与丈夫深入地交谈几次,也許你会惊喜地发现身边就有一个能十分理解你的人。因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你在网上陷入“热恋”,必定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因此留给家庭的精力就会大大减少,而这样对于你们的夫妻关系会造成一定的损害。一方面,你与丈夫沟通得越来越少,相互理解的程度就会大大降低;另一方面,你对家庭的关注减少了,丈夫一旦察觉,也会产生怨言。从你的来信看,你只是渴望与人交流,得到他人的理解,并没有其他的想法,那么为什么不把这个机会优先给自己的家人呢?其实许多夫妻并不是不能相互理解,只是因为缺乏沟通,所以产生许多误会与隔阂。而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又往往会陷入恶性循环,使家庭关系越来越糟。

每个人都有被理解、被重视的渴望,这一点我很能体会,尤其是在平静甚至有点平淡的婚后生活中,能找到一个如此知心的朋友,又重新有人追求,的确是一个不小的诱惑。不过,目前的情况如果继续下去,可能会出现许多你意想不到的麻烦,想必与你的初衷大相径庭。因此,我建议你先冷处理,关键是弄清楚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什么。相信到最后你一定会处理好这其中的关系,做到友情爱情双丰收。

上一篇:高一语文期末工作总结下一篇:dip主管应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