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习方法指导

2024-05-05

初中生学习方法指导(精选6篇)

篇1:初中生学习方法指导

初中生学习方法指导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成功的必经之路,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显得更加多样和复杂,学习内容的变化要求初中生做到:

1、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以免造成学习上的忙乱。

2、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学会记听课笔记。

3、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大加深,要求学生能够学会独立思考,对学习材料进行逻辑加工,做到学得活、记得牢、用得上。

如何尽快适应初中学习

“入学时进了全年级前30名,其中考试后退到200多名,准是没有认真学习”。前几天,各中学其中考试成绩一下来,一位家长看到上初一的孩子来了个“开门黑”,便一筹莫展,学校举办家长会,家长感觉没有面子,也不愿参加。石家庄市20中教学主任鄢桂凤老师介绍,初一上学期能否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对整个中学阶段的学习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一学生考试成绩下降,在很大原因上是还没有适应初中学习,应该积极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初一上学期,家长应配合孩子实现二个方面的转变:

学生的学习科目相对较少,能按时完成作业就可以了,以语文为例,只要把课本上的知识基本掌握,考试就不成问题,但初中阶段,课程设置增多,考试题更为灵活,讲究活学活用,学生必须改变以往写完作业万事大吉的做法,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除了老师所留的作业,还应该多做参考资料,加深理解,拓宽知识面,由依赖性学习向主动、独立性学习转变。

订适合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并自觉遵守,保证作息有规律。

三种学习方法 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思考习惯。

一、总是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

很多同学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老师一节一节的走,一章一章的学,不太对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二、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理科学习,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上水,有木之本。即使你所提的问题超出了中学知识范围,甚至老师也回答不出来,但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对什么事都要有求知欲,好奇心,这往往是培养我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养成这种思考习惯,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

三、发散思维,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

在学习中我们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不要孤立的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长期下去,必然会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提高了,知识的学习会变得容易。

所以上面讲的学习的三个学习习惯实质上是三种思维习惯。学习的重点就是学会如何思考。

三种学习境界

一、第一层为苦学

提起学习就讲“头悬梁、锥刺股”,“刻苦、刻苦、再刻苦”。处于这种层次的同学,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种被迫行为,体会不到学习中的乐趣。长期下去,对学习必然产生了一种恐惧感,从而滋生了厌学的情绪,结果,在他们那里,学习变成了一种苦差事。

二、第二层为好学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达到这种境界的同学,学习兴趣对学习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对学习的如饥似渴,常常注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的学习不需要别人的逼迫,自觉的态度常使他们能取得好的成绩,而好的成绩又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更浓的兴趣,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

三、第三层为会学

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科学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规律。按照正确的方法学习,学习效率就高,学的轻松,思维也变的灵活流畅,能够很好地驾御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目前,中学生的学习中,第一层居多,第二层为少数,第三层次更少。我们应当明确,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学会学习,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21世纪中的文盲将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所以,同学们在学习中应追求更高的学习境界,使学习成为一件愉快的事,在轻轻松松中学好各门功课。

如何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应用力、自觉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本文所涉及的是一些最基本的方面。可想而知,一个连课都听不懂的人要想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则无从谈起。所以,要提高学习能力,必须以听课为重,提高听课水平,在预习和上课阶段,让你的学习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然后利用复习,将学习的要点加以深入思考和整理,以提高应用能力,从而由征服一门学科到到征服所有不擅长的学科,全面提高学习成绩

提高听课水平

你是不是有这样的看法,所谓的上课就是被动的听老师讲课,如果真是如此,那你也不必事先预习功课了,只要把老师的讲过的内容像鹦鹉学舌那样重复几遍,不就能圆满完成任务了吗?

实际上,中小学的课程(尤其是中学)并不好对付,在毫无准备(预习)的情况下听老师讲课,顶多只能懂些“鸡毛蒜皮”的东西,想要做到彻底理解,几乎不可能。

真正所谓的“上课”,就是把自己事先做过或思考过,但又不怎么理解的问题,放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里去求得解答的线索,然后再去思考更深一层的问题,这样你必须做好预习和复习。

2、预习,通常分为三个阶段(预习三部曲)

(1)、预习第一阶段

先把教科书通读一遍,在不甚了解的地方作个记号,上课时就针对这些疑点提出问题,直到了解为止

(2)、预习第二阶段

研究课本后的问题或习题,将它们解答出来,上课时将答案与老师讲解的正确答案对照。

(3)、预习第三阶段

利用参考材料,将没有学过的内容(后几课)做一番预习,能做到这一部,不仅预习的兴趣会迅速增加,而且预习的功夫也会渐渐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当然在预习阶段遇到不太明白的地方,你得立刻回过头来复习以前的部分,所以“预习”本身就包含了大量的“复习”因素,兼有双重功能。正如有人曾说过的“七分预习,三分复习”。

3、复习的过程也分为三个阶段

(1)、复习第一阶段把课堂上学过的内容重温一遍、实际上,这是最愚笨的方法,很多人都是这样:“点到为止”,不求甚解,但总比一点都不复习好得多。

(2)、复习第二阶段 把课堂上学过的重点摘出来,整理在笔记本上,这并不需要太多时间。

(3)、复习第三阶段

做练习(这是加强应用能力的问题)

总而言之,要提高学习能力,必须以听课为重,在预习和上课阶段,让你的学习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然后利用复习,将学习的要点加以深入思考和整理,以提高应用能力。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一、集中精神学习

一个人注意力不集中,那么学习效率会相当差,我们在精神散漫无法读书的时候,往往会归咎于环境不适合,我们常可听到这样的抱怨:“没有一间象样的书房,想学习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或者说:“附近噪音太大,所以看书的效率就很差”。等等,并且强调:“如果住在一个环境幽静,没有人车的地方,学习效率不知会提高多少倍!”乍听起来,这种想法似乎很有些道理,但隔绝了外界的刺激,我们就能精神集中吗?

科学实验表明,周围的环境隔绝,刺激太少,太过于限定性的话,很难有正常的精神活动,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找出妨碍精神集中的干扰因素,并能用适当的方法加以排队使精神的集中力能持续下去。

(1)、排除干扰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你也许有过这种体验,当你在看书的时候,有人在附近讲话,虽然只是悄悄话,却会使你看不下去书,然而在火车上,虽然车子在隆隆的向前开,你却很容易就能集中精力看书,可见周围的音量的高低,强弱与对精神集中的妨碍度并不成正比,反而是其他的因素影响较大,此外,感冒了身体不舒服,或其它烦恼事,都会影响精神集中,因此我们必须想办法消除和避免这些因素。如果一本正经谈集中力,很容易被人认为是一种特殊能力,其实不然,只要你多用心想办法除去会妨碍“集中精神”的因素,就可以办得到,你只要当前的问题的重点抓住并加以适当的处理,使身心保持最佳状态,集中就可以提高很多。如果你还是觉得精神不能集中就必须客观地分析目前所处的情况,找出其中的原因,当你能够觉察到“啊,我在这种状态容易分散注意力”的话,也就能想出对付的办法了。如果你觉得周围细小的声音干扰你,你或许可用尝试发出声音的学习方法来加以对抗。如果是声音与声音之比,因为远近的原理,远处的声音会让你觉得更小更不在乎这些。有的人面对各种的干扰,只要一做自己喜爱的习题,精神就会很集中。

(2)、暂抛开烦恼

一旦有了烦恼及杂念,就会妨碍集中精神及注意力,如果有了,就必须分析它并想出能解决问题的办法。面对烦恼而能集中精力学习,那需要极大的耐力和意志力,在必须集中精神的时刻,把烦恼暂时忘掉。

一般说来,所谓烦恼,都是那些在脑海中绕来绕去的杂念:“如果真是那样该怎么办?哎呀!或许那样做也有问题„„”诸如此类的总是碰到这样的情形,可以用纸把它记下来,并分析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烦恼,慢慢思考,这些烦恼渐渐有了头绪,随即可以想出解决的方法,同样也把这些解决的方法记在纸上。

把烦恼写下来,你就能用比较客观的观点去正视它,自然情绪也会比较安定下来,也就比较能找出理想的方案了。即使不能立即找出理想的答案,但把它写下来也可改变一下你的情绪。不管怎样,把烦恼暂搁一旁,对于目前集中精力处理眼前之事会有极大的好处。

除了精神的健康外,一个人的身体也很重要。一个人如果患了感冒了或身体不适,这时候还勉强坐在书桌边学习的话,效果一定不太好,如果觉得疲倦的话,那就要休息一下,不要太执着于学习了,身体健康了,学习效果肯定会好些

3)、让注意力集中、持续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持续多久的注意力呢?有人实验过,小学生大概可以持续三十分钟,中学生大至是四十分分钟到五十分钟,成年人大概是一个半小时,这当然还要考虑到具体的个人当前的环境问题,以及工作内容等,这些情况不同,持续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每一个人最好都要了解一下自己的“集中限度”。如果集中限度只有七十分钟的话,这样可以在七十分钟后设定一段十分钟的休息时间,使用这种间歇性的方法,比起长期不冷不热的在那熬要好多了。

如果有人说:“我老是注意力不集中!”不必担心,找一种能训练集中注意力的游戏玩一玩儿益智又有趣,一个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时,也正是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

当一个人疲倦了的时候就必须转换一下状态,一个人站久了就想要做下来,累了就会想(睡,一个人的生理,是在紧张与松弛的节拍中取得平衡而发挥出本来的机能,一个人累了还在那儿强撑着,是没有意义的。

学习到了某个阶段而觉得疲劳时,这时就得马上休息一下,以便恢复,要是你不顾这些,继续用功,学习效率必然低落,如果说仍硬撑着,反而会搞坏身体,因此遇到这种情形,干脆改换一下情结,方法很多,并不一定要休息,你可以出外散散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也可以找朋友玩玩儿,还可以找些内容不同的书看,这也是换换气氛,调节情结的一种手段。坐在书桌边久了,人就会疲劳,这也许是由于长时期向前倾斜坐着,胸部被压迫着,腰部也被固定着,身体有负担而产生的,血流不畅,筋肉疲劳,这时候就应该起来走走,转换一下姿势,做一做简单的运作,这对你恢复精力是大有益处的。

篇2:初中生学习方法指导

一、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往往不重视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堂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加强小组互助学习,共同提高

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注意培养差生的自信心外,更应该充分利用优等生这个教育资源,进行好生差生配对,这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它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关注了差生的发展,构建了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的,和谐的学习环境。同时它也弥补了教师课后辅导时间不足的缺陷。

三、课内重视听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新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

四、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数学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由于这种工作最终必须由每个学习者相对独立地完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要进行思法指导,教师应着力于以下几点: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多思、勤思,随听随思;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归纳;

五、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但不是烂做搞题海战术,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

六、引导学生学会记忆。

教学生如何克服遗忘,以科学的方法记忆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很有益处的。初中新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中学生的新要求。因此,重视对学生进行记忆方法指导,这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

篇3:初中生数学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

一更新教学观念, 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 通过课堂讲授教材来给学生传授“道”已远远不够了, 教师作为知识的化身、权威象征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教师的作用由“授业”向“授渔”转化。

陶行知先生提出:“好的先生, 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 一方面要先生负起指导的责任, 一方面要学生负起学习的责任。”教师的责任在教学生学;教师“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只是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从反面看, 就是要求学生学会独立、学会发现、学会自主。由此可见, 开展学法指导正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功能。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压力, 也给我们提供了动力。时刻要把“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核心理念, 把“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贯彻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努力加强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的研究与指导, 创设多种教学途径和教学方式,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地发展。

二学法指导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1. 兴趣的激发, 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产生于认识和需要, 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 也是参与学习的强大动力。要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兴趣, 教学时应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从学生生活出发, 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 从学生常见的自然现象、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努力点燃学生的探索热情, 激发兴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首先, 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在预习的过程中, 教师应为学生谋求一条思考探索的道路, 让学生按照预习提纲阅读书本知识, 发现疑难问题, 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学习。其次, 引导学生制定具体的、可行的目标。激发学习的兴趣, 从而养成不断进取的精神。同时, 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 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总之, 在教学中, 要注意指导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 使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 指导学生高效率听课, 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

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听课方法, 才能在课堂上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指导学生也必须“三到”, 即心到、眼到、手到。心到: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大脑的功能, 围绕着教师提出的每个问题展开思考, 大胆设疑、猜想, 敢于提出与老师不同的见解, 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 遇到问题多思考为什么。眼到:要求学生善于观察。既要观察教师的表情和手势, 又要仔细观察知识语言的表述。手到:一是严格要求学生操作规范, 掌握技能;二是学会做笔记。显然, 在上面的“三到”中, “心到”是关键, 善于动脑、勤于思考是学好数学、提高能力的先决条件。

4. 培养学生解题后的反思、整理改错的习惯

让学生对解题活动进行回顾、整理、思考、总结、评价、调整, 对经验与教训进行反思。解题后的反思是指解题后对审题过程和解题方法及解题所用知识的回顾、思考。思维有很强的直觉性, 若在解题后及时重现思维过程, 追溯“灵感”是怎样产生的, 多次受阻的原因何在, 总结审题过程中的思维技巧, 这对发现审题过程中的错误, 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这与方法的熟练程度密切相关, 学生在解题时总是用最先想到的方法, 也是他们最熟悉的方法, 因此, 解题后进行反思可使学生开拓思路, 提高解题能力。

5. 指导学生做阶段总结及复习

学习中的总结和评价, 是学习的继续和提高, 它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立、解题规律的掌握、学习方法与态度的调整和评判能力的提高。在学习过程中, 应注意总结听课、阅读和解题中的收获和体会, 甚至是涉及具体内容的学习方法。如怎样学习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法则、数学定理、数学语言;怎样提高抽象概括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解数学题;怎样减少或避免学习中的差错;怎样获取学习的反馈信息;怎样进行解题过程的评价与总结;怎样准备考试。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将更有利于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

指导复习方法, 让学生会归纳知识、整理知识,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一般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指导:类比法、联想法、归纳概括法。

总之, 在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之际, 对初中生数学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 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数学学法指导应着重指导学生学会理解数学知识、数学地思维、数学交流、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等。教师想让学生“爱”上数学, 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我们要认真探索, 持之以恒,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4:初中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习方法 指导

在《新课程标准》中,有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是新课程对每一个教师的要求,也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笔者针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方法谈几个看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引领者,也是最好的老师,它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十足的动力。学生的求知兴趣一旦被激发,新知很容易被吸收,积极参与的力量不可小觑,努力探索的乐趣永不枯竭,专心倾听的学习习惯也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因此,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第一步就是引发学生对学习有好奇心,有求知欲,这是好成绩的根本。初中学生年龄尚小,缺乏持久力,活泼好动、自控能力不强,在课堂上就要尽己所能,借助各种先进的教学器材,将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单纯知识教学变得有声有色,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能够安心。为了得到高效率的教学,教师上课时一定要风趣幽默,精神饱满,语言有诱惑力,让学生闻之心动,乐此不疲。让学生的学习有成就感,让学习有娱乐性。教学不必循常习故,学生争强好胜,喜欢表现,教师就投其所好,让他们都来做小老师,让他们讲解,让他们评判。比如对发言的学生,就可以让其他人评价,如:他讲的对吗?不足在哪里?需要补充的地方在何处?你给他什么建议等等。由于让学生参与了,所以很多时候,学生兴致勃勃,专心倾听之际,吸收新知也非常迅速。在专心听讲的基础上,进一步努力让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让他们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

二、引导学生预习,细心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目前初中新生学习数学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不善于读数学书,他们往往是死记硬背。比如在学习平行线的性质时,对于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背得滚瓜烂熟,等应用时却见到同位角就相等,就因为没好好读懂,这使初一新生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地训练。因此,重视读法指导对提高初中新生的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新学一个章节内容,先粗粗读一遍,即浏览本章节所学内容的枝干,然后一边读、一边勾,粗略懂得教材的内容的重点、难点所在,对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记号。然后细细地读,即根据每章节后的学习要求进行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创新能力的指导培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先从课堂内抓起,教师在指导学生探求数学公式、定理时,在应用数学知识解题中,都要时刻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表扬或鼓励学生不拘泥于常规的思路或结论。然后在课外活动中要加以积极引导,指导学生创造性地解题或解决一些身边的数学问题。

当然,在鼓励创新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发现和纠正一些错误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传授一些创新的常见方法和经验教训,让学生少走弯路。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愿广大数学教师共同努力,让数学新课程的改革实施百花齐放,使更多的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终身受益。

四、良好的作业习惯

数学作业是巩固数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训练数学能力的重要环节。应该正确认识做作业的目的性,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应包括:

1.要养成作业前看书的习惯。做作业前要认真阅读复习课文,观察例题的解题格式、步骤和方法。

2.要养成审题的习惯。读题后,先弄清题目是什么题型,它有什么条件,有哪些特点等。

3.要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若有特殊情况,不能如期完成,可向教师说明情况:如遇到难题不会做时,可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弄懂以后独立完成,切不可为了应付任务而去抄袭。

4.要养成对已做作业进行再思考的习惯。为了巩固作业的成果,学生在每次做新的作业之前,务必对前一天的作业进行反馈。反馈内容包括:(1)题目类型;(2)解题思路与方法;(3)出错问题的原因;(4)订正出错问题;(5)收集出错问题(就是将自己出错的问题专门收集在一个地方,标注出以上四项内容,以便将来复习时纠错)。

五、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做好考试前的准备工作。对各科功课进行系统认真的复习,这是考出好成绩的基础。答卷时应注意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答题先从简单的开始,卷面要整洁,书写要工整,答题步骤要完整。重视考后分析。拿到老师批阅的试卷后,要对试题进行逐一分析,找出自己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建立错题集。

六、有效的教学评价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评价。这也是教师反思的过程,也是改进教学方法的有力手段。科学有效,准确高效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对教育教学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评价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评价,并且重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密不可分。数学知识实际上就是从生活实际中提取的抽象化的一种数学形式,它是现实生活的描述,现实材料的形式。

总之,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数学的指导得当与否,关系着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否,关系着初中学生数学分化的严重程度。要使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的指导起着重要的作用。

篇5:初中生高效学习方法指导

做到真正掌握,保证需要记忆的知识点都记住了、做过的题目考试的时候肯定能做对,最好的办法不是多记几次、多做几遍,而是在考试之前,先自己考自己,确认自己的学习成果。自检本是最合适的工具,构造:每本若干组,每组三页,第一页为普通纸,第二、三页为无碳复写纸。抄写题目用复写模式,垫板放在第三页后,在第一页书写后,第二、三页也会有题目;写答案、解题思路和答题用非复写模式,把垫板依次放在第一、二、三页后,书写内容互不影响。自检本的使用要掌握以下技巧:

1、自检知识点记忆成果。

自己动手,把每个知识点都变成考题,逐个检查自己的掌握情况。举例说,当你记忆单词时,复写模式下,把中文写在第一页,然后在非复写模式下,把英文抄在中文的后面。记忆过程中和过后,对照第二页,在草稿纸上默写,完毕后与第一页的答案对照,并在第二页上标记,对的打√,错的打×,不太熟练的打△,下次记忆时,只针对打×和△的,如此反复,直到全部搞定为止。这样做的好处,一是避免在已经会的知识上面浪费时间,二是找到不会的知识,重点解决。

2、错题、典型考题自检。

篇6:初中生学习方法指导

结合罗琳老师的专题讲座《 初中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一内容的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初中生数学学习存在的两种障碍在我们农村学生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1、依赖心理: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新精神。

2、急躁心理:

一是未弄清题意,未认真读题、审题,没弄清那些是已知条件,那些未知条件,那些是直接条件,那些事间接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等。

二是未进行条件选择,没有从贮存的记忆材料中去提缺题设问题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对比、筛选,就急于猜解题方案和盲目尝试解题;

三是被题设假象蒙蔽,未能采用多层次的抽象、概括、判断和准确的逻辑推理; 四是忽视对数学问题解题后的整体思考、回顾和反思。

我觉得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做的还远远不够。由于我校处于农村的位置,大部分优秀生都到外面学校就读,剩下些基础差的学生,因此,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就显得尤其重要。

在这里我主要谈谈以下几个方面:

一、指导预习:由于大多数学生基础差,厌学情绪严重,加之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粗略地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因此,之前的课前预习是未真正落到实处的。所以应从通过看书就能解决的课堂演练题入手,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借鉴罗琳老师的做法,在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 一看: 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了解新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读: 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仔细体会、认真思考,注意知识的发展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标记,以便带着问题去听课.

三做: 在对预习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后,分层要求学生做适量的通过看书就找得到答案的练习题。(并利用每节课前五至十分钟时间逐一检查,看看是否真正落到实处)

因为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步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有了自学能力,就好比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就能源源不断的获取新知识,汲取新的营养.

二、指导课堂上数学学习方法

课堂上数学学习主要是“ 听课” 方法的指导.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 “看”、“听”、“思”、“记”的关系..“看”就是上课要注意观察,观察教师的板书的过程、内容、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 2 .“听”是学生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明确:

(1)听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和学习要求.

(2)听新知识的引入及知识的形成过程.

(3)理解教师对新课的重点、难点的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问).

(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思”是指学生思考问题.没有思考,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古人说的好“学而不思则罔.”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对于老师的讲解,学生不仅仅只是会做,而且要经常思考;在思考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明确:

(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

(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要善于大胆提出问题,如:本节课教师为什么要这样讲?这道题为什么要这样做?等等.

(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

(4)树立辩证意识,学会反思. 可以说 “听”是“思”的基础,“思”是“听”的深层次掌握,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考才会学习.

(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结合教材来记,要掌握记录时机.

(2)记要点、记疑问、记易错点、记解题思路和方法、记老师所补充的内容.

(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记笔记有助于将知识简化、深化、系统化.

三、指导课后数学学习方法.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初中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浏览教材中所要学习的内容及笔记,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熟记公式、定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适当地进行一题多解,提高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作业的书写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学生的思维水平.经过多年的初一教学,发现初一的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

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

(2)如何将推理思考的解题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出来.

(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刚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生今后的学习都十分重要..课后复习巩固方法的指导.

(1)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2)细心地挖掘概念和公式.

(3)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4)收集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教师可以在课上先结合习题给以指导,给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并对反思的结果进行交流,互相学习,不断提高学习反思的能力和自觉性.逐渐地,学生上完课后能够会反思了,也有了些主动性.

上一篇:天空话题作文下一篇:辩论赛半决赛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