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感悟:办公室的情绪死角

2024-04-21

职场感悟:办公室的情绪死角(共3篇)

篇1:职场感悟:办公室的情绪死角

办公室冲突显然触动了人类情绪的死角,该不该道歉?要不要握手言合?都不是白纸黑字的规则或是记过革职的惩戒可以解决的……

感悟办公室的情绪死角

长时间共处一个办公室,就算面对着冷漠的机械生产线,人与人之间还是会因为升迁、考绩、沟通等等互动,而产生一些不愉快,生产的环境尚且如此,讲究创意与研发的单位,更加容易因为各自领域的坚持而多有碰撞。

开始工作时,我发现零星的冲突与偶尔的擦枪走火,在办公室里根本不是什么稀奇的画面,通常都是音调提高一点,讲不下去就立刻解散,顶多事后遇到“同阵营”的人,再大肆批评数落一番而已,大家顾及每天都得碰面,总要小心翼翼的不要把场面搞得太尴尬。

但是,有两个高级女主管可不这么忍气吞声的,每回一吵起架来,就成了当天办公室上演的特别节目。

两人都算是年资相当的员工,各自带领几个小兵成两组针锋相对的team,一旦有案子“轧”上了,两人也不管办公室众目睽睽,各据山头就嘶吼起来,什么情绪性的字眼、互揭疮疤的本事都使出来了,害得我们这些小角色们,只能低着头趴在桌上,生怕一个抬头偷窥,就要让流弹打得千疮百孔。

换了工作之后,办公室变成了阁子间的设计,不是传统企业那种“大通铺”的格局,所以冲突事件就只能是小规模的游击战。

但是有一回,倒让我大开眼界,一直到现在都百思不解。

冲突事件的两个主角:一个是博士、一个是硕士;一个是总经理、一个是副总;一个是空降部队、一个是苦守寒窑,

管理资料

当时我的位子恰好在两人办公室的外侧走道上,先前只是从眼角的余光扫射到副总气呼呼绕过总经理秘书的座位,顾不得秘书的提醒,也顾不得总经理正在讲电话,相当愤怒地推开门,然后就听见两人在几坪大的空间里吼了起来。人一旦动了怒,EQ就瓦解了,不管是博士,还是硕士。我和座位附近的同事面面相觑,不晓得该不该冲进去劝架。突然,“砰”一声,一个拳头重重的敲在总经理高级的红木桌面上,副总撂下一句:“有本事你试试看!”然后出了总经理室的门,还刻意重重地把门摔上。

本来都趴在OA隔板上观战的脑袋,随着那一声“砰!”火速地恢复原状,生怕跟那位头部冒烟、一身怒火的副总四目相对,难保不被当场抓来揍一顿。

冲突容易,要收拾残局就没那么轻松了。有人吼过一两声就没事了,有人记恨一辈子也甭想善了,有人明明是阴险布局却没胆承认,有人阴错阳差因此而丢了工作。

办公室冲突显然触动了人类情绪的死角,该不该道歉?要不要握手言合?都不是白纸黑字的规则或是记过革职的惩戒可以解决的。即便是两个经历过严重冲突的人,为着五斗米也要强迫自己在冲突过后不可避免地相遇场合里,压抑着心头的不爽,然后皮笑肉不笑的在口头上委曲求全的互相尊称“XX兄,说得有道理!”这样的辛酸,看在其他人的眼中或许是一场玩笑,可是当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可真是冷暖自知了。

篇2:职场感悟:办公室的情绪死角

该发泄时就发泄:

有时摆脱坏心情的最明智做法就是别抑制它,而是任其发泄3-5分钟。但要设定好自我放纵的界限,趁办公室无人时哭上几声,或拍打一下桌椅,跺一跺脚。

故作好心情:

有时伪装好心情也会让你的坏情绪在不觉间悄悄溜走。当你的坏情绪涌上心头时,不妨努力伸一下懒腰,做几次深呼吸,去打一个短暂的电话,试着强制自己微笑3分钟。

迅速进入工作角色:

当不愉快的事情降临到头上时,不妨迅速进入工作角色。实在不能投入工作,就去帮同事的忙,烦心事很快会被你的忙乱冲掉。

回忆美好时光:

回忆美好时光是释去坏心情的一剂良药。回忆你的衣着打扮赢得同事赞美、当老板征求你的意见时,你有多么骄傲等。

暂时置身事外:

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干脆暂时放下手上的一切,舒缓一下紧绷的心情让自己放松一下。

保持充足的水分:

紧张得不知所措时,先泡上一杯茶,慢慢地一小口一小口地啜饮,在品味茶香的过程中,紧张顿消。每天你的身体需要大约8杯水才能保持精力充沛,别等到你感觉口渴时才喝水。

哼一首自己喜欢的曲子:

很多资料表明,音乐能改变人的情绪。花5分钟哼唱你最爱的那首古老而经典的曲儿,感受新的自我。无他人在时可大胆地高声唱出来。

学会释然:

篇3:职场感悟:办公室的情绪死角

现在报纸网络上经常可见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教师和学生矛盾, 家长和孩子矛盾引起的极端事件的报道。为什么事情会不受控制发展到这种地步呢?大多数人虽然说不至于有报道中类似的极端行为, 但是每个人其实都有如洪水般发泄自己情绪的时候;也都有因一时失控向无辜的亲人、朋友、同学发泄情绪而懊恼不已的情形。看来, 情绪调整并不是少数几个人的问题, 而是我们大家共同的问题。

人为什么会这样呢?明知不对, 却还是会情绪失控, 失去理智, 进而做出荒诞幼稚甚至是丑陋的行为呢?而这种现象在家庭或是学校等影响孩子人格塑造的环境中, 则会更加严峻。

我们经常在孩子闯祸后说, “这些孩子一点都不成熟!太孩子气了!”那什么是成熟呢?所谓“成熟”, 我想应该是, 在人的生存的每个瞬间, 五感都时刻竖起“触角”, 敏感而丰富地感受每个喜怒哀乐, 从而体验人生的矛盾与极端。不仅如此, 即使处在极端情绪下, 也能寻求用理性判断来左右自我行为和思维的生存智慧。只有感性和理性有机而巧妙地相结合, 才能做出正确的行为, 这才是成熟者所具有的能力。

而看看我们家长和老师在干什么呢?很多时候, 我们都在漠视和压抑孩子的情绪, 一味地强调理性处事。事实上, 学生和孩子的人性问题, 都是由于家长和老师不当或不到位的介入导致的结果。因此, 我们不得不面临新的抉择。到底是延续过去那种无视先进技术和信息的奖罚教育方式?还是运用科学验证过的最先进方法?这种选择不单是选择介入方法, 也是选择家长和子女及老师和学生相互对敌还是站在同一个战线的问题, 甚至是国家未来能否跨入先进国家行列的选择。

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中, 一家团聚的时间越来越少, 同龄相聚的文化倾向加剧。这只能导致一种结果, 孩子无法从成熟的大人那里学到有关人性与理性相和谐的办法, 大大减少了这样的学习机会。面对这种现状, 我们不得不思考将过去“习惯”的模式改变为采用“更有效办法”的模式。而情绪管理训练, 恰好就是人们尝试不同方法的一个契机。

从接触约翰.戈特曼教授创立的情绪管理训练课程开始, 我一直在努力改变自己的方式方法, 希望去营造一种更为积极而且有意义的师生关系。期盼能通过这种努力, 让孩子们从老师身上寻找到健全完善的人格魅力, 使他们对于未来抱有一种美好的希望。“我一定要做个像老师这样的人”, 而不是消极且咬牙切齿地想:“我绝不会成为那种人”。我想只要达到这种境界时, 作为老师也就会克服所有的压力, 从中体验到由衷的幸福。只有在这种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 才可能摆脱学生人权与教师权利相互对立且格格不入的过激模式。

第二日:能率真表达自我情绪的老师, 才能更了解孩子的情绪

根据丹尼尔.戈尔曼博士 (因《情绪智能》一书而闻名世界) 的长期研究结果表明, 那些感到幸福且事业成功的人, 并不是智商高、成绩优秀或家境富裕的人, 而是情商高的人。而这种情商可以后天努力, 人为地提高。高情商的人首先表现为爱自己和尊重自己。那什么才是爱自己和尊重自己的表现呢?首先, 应该了解自己多样且丰富的情绪, 并学会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说的再通俗点, 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内心情感, 不但要接受快乐和幸福的情感, 还应该对愤怒、悲伤、害怕和恐惧等情感也能坦然接受, 使自己的情感、内心想法和行为相互和谐、平衡。

而很多时候, 我们在与学生沟通时发现, 孩子们往往不能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情绪问题;而我们的一些谈话方式不仅不能帮助孩子正确的管理的自己的情绪, 反而引起学生更为抵触的情绪, 一度使我们的教育工作陷入被动的僵局。

我认为, 老师在做情绪管理时, 如果一直都是将别人的敌对情绪看作是“坏情绪”, 每当看到他人怀有这种情绪时就努力否定和压抑, 那当自己的学生有一天表现出敌对情绪时, 试问如何能坦然接受并包容呢?尽管嘴上会说“小孩子会有厌恶和敌对心理, 这很正常。”但骨子里, 却对学生表现出的这种情绪而心怀排斥心理。一旦到了这个地步, 那么我们的情绪管理是肯定不能顺利推进下去的。要想理解孩子的情绪, 并且包容这些情绪, 老师就应该首先对自己的情绪有正确的认识。认识情绪不同于表达情绪, 不一定要流露出来。只要能够认清涌动在内心的是什么情绪, 就可以了。

一旦意识到自身的情绪根源, 就不会盲目的责怪学生、惩罚学生, 并强迫学生改变。我们可以通过“我——转达法”来传递给学生老师的情绪。

例如当我看到我的学生态度不诚恳时, 我从前会一看就从嗓子眼里冒火。但是现在我会试着告诉我的学生我的情绪和我的要求。“老师如果看到我的学生态度不诚恳、不够真诚 (情境) , 就会非常生气 (情绪) 。可能是因为小时候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人身上也有这种毛病, 导致我的家人受了不少苦。我想我现在看到学生吊儿郎当就忍不住生气, 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吧!如果我的学生每天上学都能展现出端庄的面貌, 那我将举双手欢迎 (要求) 。”我想以这种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要求时, 学生出现抵触情绪的可能性还是比较低的吧, 我们才更容易让孩子跟我说实话和真话。毕竟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会相信在一顿狂轰乱炸的“炮轰”下, 再说出实情, 会受到处罚的机会更大吧。

第三日:称赞和责备孩子时, 原则很重要

想要做好情绪管理, 必须应该懂得倾听孩子的话, 并形成共感。但是我们并不能就此误认为这种倾听和共感的含义就是:“必须无条件理解孩子的所有状况, 必须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孩子的情绪, 我们当然要全部接受和理解;但孩子的错误行为或不当话语, 我们就没必要包容了。对于孩子的错误, 必须及时给予严厉的指点, 帮助他们纠正不当的行为。只不过, 在批评孩子时应该讲究说话的技巧。带有情绪地对孩子加以训斥, 孩子只会被老师和的表象所震慑, 无法细细品味老师所说的内容。所以, 我们必须纠正和改善同学生对话时的错误方法和态度, 更加留意同这些孩子对话的方式。

归纳起来的话可以有以下几点:

1.称赞也会有反效果。这并不是说称赞绝对的好或者坏, 需要了解如何区分有益的赞扬和能引起反效果的赞扬, 并把握好二者的平衡和协调。

2.相对于结果而言, 老师应该更关注学生的努力和付出。

3.批评也要讲究方法。如果学生在听到责备时, 能意识到自己因为哪件事情做错了才会受到批评, 那么在内心里并不会产生被伤害的感觉。许多时候, 我们老师因为学生犯了错而责备学生, 但是学生不但不反省, 还会唱反调, 这都是因为批评本身不到位 (并不是说力度不够, 而是针对性不强) 。批评的方法不同, 学生的反应也不同, 学生可能会在接受批评后按照老师所期望的那样, 诚恳地认错, 积极的改正。而如果方法不得当, 只会加重学生的不满和抱怨情绪, 久而久之, 恶化老师和学生的关系。

4.批评学生时, 不要针对人格和性格, 批评要就事论事。触犯了他人的人格, 往往会遭致不好的后果。我们常常会无意识地触及学生的性格或人格。比如说我们会经常听到“你怎么可以这么做, 一点诚信都没有呢!”之类的指责。时间一长, 学生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我是不是真的就这么差劲呢?”甚至是干脆就自暴自弃“反正我在老师眼里就是这样的, 怎么改老师都不会对我有改观的。”其实, 我们完全可以在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批评指正的同时, 兼顾学生的宝贵人格和性格。只针对事情本身, 就事论事就可以了。这种方式的批评, 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批评不再让学生垂头丧气, 而让学生能有所突破和成长。

第四日:老师要先学会说声“对不起”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老师, 有时也会有控制不住激动的情绪, 有时也会没调查清楚就训斥学生、误会学生, 犯各种低级的错误。这时候, 老师应该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主动向学生道歉。老师因为自己的失误主动道歉, 学生会逐渐明白, 原来失误并不等于失败。这样就能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正面榜样作用。能够认清自我过失的孩子不会急于辩解, 也不会害怕做错事情。因为他们领悟到即使不小心做错了, 也会有机会可以改正, 让事情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而这种认识到自己的失误, 并积极改正的能力, 恰恰是一种可贵的生存能力。

曾经有一次, 我班上一个住宿生, 没有准时参加晚自习。班上的同学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我打了好多个电话才联系到他人, 他告诉我他在厕所里。当时我由于着急上火, 立马就训斥道:“你呆在厕所想干吗?是不是在抽烟!”学生很委屈的跟我说不是, 可我不愿意相信。第二天我经过调查, 发现我是真的误会这个孩子了, 他的确是因为吃坏了肚子才去的厕所。只不过他没有经过请假。我立马找来这个孩子, 很真诚向他道歉我误会他抽烟了。但是同时也指出他的不请假, 给别人和自己带来的麻烦。后来听说, 这个孩子离开办公室后就和班上同学说:“想不到班主任也会向我道歉啊!现在想想, 这件事情我的确有不对的地方, 我以后一定会注意, 不再给大家添麻烦了!”

学生在读书期间在学校中的时间要比在家的时间长, 孩子们都是在看着老师在一点点学习和成长的。做错了事情肯认错, 并懂得道歉, 这种态度是作为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不是一味的要求维持我们的权威。老师通过自身的行动来向学生表明, 人不是完美的, 不可能不犯错, 重要的是犯了错误后认清自己的失误, 并积极的去改正。

第五日:感言

情绪管理训练, 奇迹就在点滴里开花。通过情绪管理训练, 我亲眼看到了我的孩子们的点滴变化。在对我的孩子们进行情绪管理的过程中, 我也不知不觉地学到了接纳情绪和控制情绪的方法。其实, 教育孩子的过程, 其实也是我们这些大人逐渐完善的过程, 不是吗?

参考文献

[1]伊莎贝尔.菲约扎.孩子, 你的情绪我能懂[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2.

[2]约翰.戈特曼, 崔成爱.孩子, 你的情绪我在乎[M].沈阳:沈阳出版社, 2011.

[3]贾毓婷, 我的第一堂情绪管理课[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 2011.

[4]周佳.青春期学生情绪管理探析[J].广西教育C (职业与高等教育版) , 2012 (6) .

[5]解小青.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 2011 (6) .

上一篇:施秉云台山景区导游词下一篇:回国人员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