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与安全行车

2024-04-16

一日三餐与安全行车(共10篇)

篇1:一日三餐与安全行车

一日三餐与安全行车

现代营养学家研究成果表明,一日三餐的热量分配比例应是:早餐占30%~35%,中餐占40%,晚餐不超过30%.然而汽车驾驶员受职业影响,一日三餐经常食无定所,更别谈定时、定量了,因而易引起多种疾病,严重时危害行车安全.因此,驾驶员应科学合理地安排一日三餐,保持营养平衡,维护身体健康,确保行车安全.

作 者:陈伯康 作者单位:刊 名:交通与运输英文刊名:TRAFFIC & TRANSPORTATION年,卷(期):“”(6)分类号:关键词:

篇2:一日三餐与安全行车

星期天早上,我在晨曦的照耀之下,慢慢苏醒过来,我换好衣服,满心期待着今天会是个好日子,因为我们要去骑自行车。

真是老天保佑,今天果然是个晴朗无云的好日子,我们坐上车,还不到一个小时,却令我坐立难安,终于到了我久违的骑车道,我迫不及待的先选好了车子,在旁边试骑,并且欣赏远处的风景,以及川流不息的自行车。几分钟之后,我们上路了,我一边骑,一边享受清凉的风以及一亩亩的稻田和宽阔无比的溪流。我们过了铁桥,进入九号隧道,里面的空气感觉虽然有些沁凉如水,但是,墙壁有它以前全盛时期的黑白照片,令人觉得有股暖流回荡全身,既兴奋又莫名。

我们过了隧道,来到一段长上坡,经过一番咬牙的奋战,才在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下,来到了我们的.终点站――马场。看着路旁的小吃,不禁饥肠辘辘了起来。可是爸爸说:“天色已暗,还是先回家吧!”所以,我们只好忍着嘴馋,踏上回程的路途。就在我们快到租车店时,突然有两个小朋友跑了出来,走在最前头的爸爸为了闪过他们,结果车子一歪就滑倒了,还好只是擦伤而已,没有太严重。爸爸说:“虽然出来玩,却将谢谢、对不起放在家里,就没有意义了。”

篇3:浅谈注意安全与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1 注意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注意是思想对每一事物的注意与集中, 在现实生活中, 同时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 也是不可能、也不一定要对一切事物都获得明确的感觉, 而总是有选择地感觉事物的一种或几种。例如, 我们驾驶车辆通过行人稠密、车辆往来频繁的集市村镇时, 非常自然及时避让来往车辆和行人, 适时地变换车速。而对路边的生意人讨价还价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就是驾驶员把注意力投向不同事物产生的结果。注意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预定目的, 是一种主动服从于一定活动范围的注意。例如驾驶车辆时留心观察行人动态, 即使疲倦时还要强迫自己去注意情况等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注意。还有每天驾驶员对车辆所做的检查、保养、维护, 行驶中注意察听发动机、底盘所发出的响声等与安全行车有关的, 都会引起驾驶员的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目的, 由外部事物引起的注意。如大家正在开会, 突然有人推门进来, 大家都会无意识地朝门口看。还有在行车中, 前方有一个骑自行车人突然把手晃动一下, 你就会习惯地松油门打方向, 以防意外;另外, 当你驾驶车辆看到前方行人较多是, 就会鸣喇叭, 以引起行人的无意注意, 以达到及时避让的目的。

2 集中注意是安全行车的前提

我们在总结事故原因时, 往往把它归纳于“注意力不集中”。其实, 事故的原因具体分析起来是多方面的, 但注意力不集中应该是重要因素之一。

所谓的集中注意, 就是根据驾驶任务和安全行车的需要, 把全部精力集中到所从事的活动中。俗话说的好;“马达一响、集中思想, 车子一动、想到群众”, 就是这个意思。

在与其它工作相比, 驾驶车辆更需要时刻集中注意。因为车辆是高速行进的, 道路情况不断千变万化, 只要思想稍一开小差, 就会忽略某些重要情况而发生事故。当然, 集中注意并不仅仅指某一个、单一的对象。驾驶车辆时, 并不是只把注意力集中去观察道路的前方, 还应该随时观看仪表、随时听听车辆在行驶中发出的各种声音。为了能更好地把注意力长期保持在驾驶工作中, 对驾驶员是有要求的。

2.1 是要认识驾驶工作的意义和安全行车的重要性。安全行车是有促进生产有发展, 活跃国民经济, 促进文化信息的交流;忽视安全行车害国、害民、害自己。所以要求在驾驶中, 要牢固树立安全行车观, 严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操作规程。这样;才能保正有意注意, 才不受无关事物的干扰。

2.2 是要热爱驾驶工作。

只有热爱它, 才能对它产生兴趣。例如, 从发动机单调的嗡嗡声的变化中, 可以发现它的运转是否正常, 由行人动态可以预测他们是否会横穿马路, 从中总结出规律, 这种兴趣感可以保持驾驶过程中的集中注意。

2.3 是要养成一进驾驶室就要集中思想的习惯。

驾驶员在上班前就应该处理完私事, 不带情绪上车, 以免上车后牵肠挂肚, 东思西思, 分散注意力。驾驶工作是十分严肃慎重的工作。在行车中, 必须集中精力开车, 不闲谈、不吸烟、不带小孩随车玩, 这样可以减少分散注意的因素, 有利于注意的集中。

3 扩大注意范围, 打好安全行车的基础

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注意到对象的数量、范围。如呈现在驾驶员视野中的事物很多, 有树木、车辆、行人、交通标示等等, 但驾驶员只能注意到其中的一小部分。

驾驶员应当有较大的注意范围, 才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把所有行车安全的有关信息反映到大脑。有经验的驾驶员不但能注意到近处的交通信号、行人、障碍等, 还能注意到车后及两侧。因此, 扩大注意范围是安全行车的基础。怎样扩大注意范围呢?

3.1 要有丰富驾驶知识, 知识越多、经验越丰富, 注意的范围就越大。

好比一个成年人去读小学一年级的课本, 几乎可以“一目十行”, 注意范围较大。但如果去读一本有微积分的数学著作, 就须一字一句地去感悟了, 注意的范围变的很窄。同样, 一个经验丰富的驾驶员, 能够在复杂的交通情况下, 照前顾后, 得心应手地运用一系列措施, 达到目的。而对一个初学驾驶的人来说就办不到了。

3.2 要了解注意对象的特征。

据心理学家研究, 人们对排列整齐的事物, 对颜色相同的事物, 对大小相等的事物, 比对凌乱错落、五颜六色、大小不同的注意范围要大。因此, 驾驶员应在行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事物的规律, 扩大视野和注意范围。

3.3 及时转移自己的注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 有的人喜欢打牌, 有的喜欢下象棋等娱乐活动。但当你接受了出车任务时, 就应该及时转移自己的注意, 集中精力开好车。如不能在思想上抛开原来的活动, 还把注意停留在原来的活动上, 就可能出事故。同时, 从驾驶过程来说, 也需要扩大转移注意。如驾车在狭路上会车时, 驾驶员要先集中注意观察情况、周围环境和会车地点, 然后迅速转移到鸣号、减速、打方向, 接着又要转移到车子靠右的程度和左边交会的距离等。仅仅半分钟, 不仅注意要扩大, 而且最少要转移六次。

4 练好注意分配的基本功, 开好安全车

分配注意, 就是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几种活动上去。例如, 听课, 一边听讲, 一边记笔记, 就是把注意分配到听与写两种活动上。

驾驶车辆要求驾驶员有较强的分配注意能力。如行车中, 即要注意操纵方向, 观察仪表, 又要注意来往行人、车辆, 还要注意交通标示, 即要用手, 又要用脚操纵, 如果不注意分配注意, 就会抓住这头, 放掉那头, 就非常容易出事故。

在行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 我们不可能事先料到它发生的地点、时间以及影响正常行驶的程度。所以要求驾驶员应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对情况的观察、分析和判断上。而对于处理情况的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那无非是方向、制动、变速、喇叭和灯光等相互配合、综合运用。这些要通过多学多练, 细心摸索, 就可掌握要领, 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 那时, 就可以同时注意几件情况了。

综合上述所述;注意对于安全驾驶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驾驶员思想开小差, 没有注意观察、判断和操作失误, 那就非出事故不可。即使保持注意, 但注意不集中, 或注意范围太窄, 又不会分配注意, 也都会导致交通事故。因此, 驾驶员要分析自己的特点, 扬长避短, 自觉地训练自己的注意, 逐渐使自己具有集中稳定注意、有较大范围, 又能分配自己的注意力。

参考文献

[1]《驾驶员交通安全教程》.

[2]《驾驶员培训教材》.

篇4:行车安全与保障(3)

汽车的后视镜是为了反映汽车后方、侧方以及下方情况而设计的汽车必备部件,它起到的“第二只眼睛”的作用可以有效的保障驾驶员在并线、超车以及倒车时的安全。

根据后视镜的安装位置划分,可以将后视镜分为外后视镜、下后视镜和内后视镜。因为位置的不同,用途也不一样,所以镜面种类也会有所不同。具体的优势劣势总结如下表:

另外,通常后视镜镜面镀层有镀银、镀铝、镀铭、TiO2涂层四种。TiO2涂层镜面有防眩目的功能,以减少眼部疲劳,目前对中高档车型采用比较普遍。而镀银、镀铝镜面反射率较高,虽看的清晰,但长期观察镜面容易对眼睛造成疲劳,且防腐蚀性较差,容易产生氧化,成本较低。镀铭镜面反射率比较合适于对眼部的刺激,防腐性能较好,目前使用的后视镜大多都采用迟磊方式镀层。

汽车后视镜炫目解决方法

汽车后视镜反射膜一般用银和铝为材料,它们的最小反射率为80%。高反射率在一些场合会有副作用。例如,夜间行车在后面汽车前大灯的照射下,经内后视镜的反射会使驾驶者产生眩目感,影响行车安全。因此,内后视镜一般采用棱形镜,虽然镜面也是平的,但其截面形状是棱形,它利用棱形镜的表面反射率与里面反射率不一样的特点,达到无眩目要求。白天采用反射率为80%的银质或铝质里面反射膜,晚上则用反射率只有4%左右的表面玻璃。为此,晚上只需略微将白天位置的内后视镜转动一下角度就行了。

目前有种自动变色的内后视镜,它的电子感光检测器能自动分辨外界的自然光和强加光源,通过电流变化在几秒钟内调节镜内的变色材料,从无色变到有色以调节内后视镜的反射率也发生改变,从而解决眩目问题。

后视镜的使用技巧

后视镜正确的调整位置

内后视镜:左、右位置调整到镜面的左侧边缘正好切至自己在镜中影像的右耳际,这表示,在一般的驾驶情况下,从中央后视镜里是看不到自己的,而上、下位置则是把远处的地平线置于镜面中央即可。

左侧外后视镜:上、下位置把远处的地平线置于中央,左、右位置则调整至车身占据镜面范围的1/4。

右侧外后视镜:因为驾驶座位于左侧,因此驾驶人对车耳右侧的掌握不是那么容易,再加上有时路边停车的需要,在右侧后视镜在调整上、下位置时地面面积要较大,约占镜面的2/3。而左、右位置则同样调整到车身占1/4面积即可。

正常行驶中的技巧

后视镜有盲区会让司机造成错误的判断,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但是司机也不可在每次超车变道时,扭头看后车窗来观察车后的情况。为了行车安全,就要尽量地避免盲区出现,车内的后挡风玻璃上尽量不要被物件阻挡,保持良好的视野,并将后视镜的视野调整到最大限度,也可以选择在车内后视镜上加装一块大视野的后视镜,这些方法都能尽量减少盲区的出现。

为了安全,当要变道时,可以提前打转向灯,然后,看一下左右两边的后视镜,确认没有汽车跟上的情况下,稍许等候几秒,然后再开始并道。在超车时,当确定后方无车辆或后方车辆无超车意图时,打左转向灯进入快车道并迅速提速。当在后视镜中出现超车车辆时,再打右转向灯确认安全距离后复位回原车道。

雨雾行驶中的技巧

视镜加热一般是在冬天的下雨天或春天的早晚时比较实用,因为在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车外后视镜经常会有一层雾水,什么也看不见,这样会影响驾驶员观察视线,所以后视镜的加热和很有必要的,当在后视镜上安装加热器时当雨水掉到镜面是会被立刻烘干,这样给司机带来极大的方便。

更换后视镜方法

后视镜的安装:

车外后视镜安装位置主要在车门风窗玻璃旁和发动机舱盖旁翼子板上,现以车门风窗玻璃旁电动后视镜为例,介绍其安装步骤:

(1) 使用螺丝刀从车内将塑胶板固定螺丝钉拆下。

(2) 移开塑胶板即可看到后视镜与车门的固定螺钉,使用螺丝刀将螺钉卸下。

(3) 将新的后视镜由窗外装入,并将电源线接好。

(4) 锁上车门固定螺钉,再将塑胶板移至原位,锁上螺钉即可。

另外,要注意的是在调整汽车后视镜位置的确定应充分考虑以下两点:

1.满足法规要求的视域;

2.驾驶员观察后视镜的舒适性。

篇5:大雾大雪与行车安全

大雾危害――能见度低

大雾,又称浓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气象观测学定义:当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使得水平有效能见度低于一千米时,就称大雾天气。

大雾天气下,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是比较高的。据权威部门1990年2月6日和17日,沈阳到大连高速公路的部分地段出现了大雾,仅在两个小时内,就发生车祸29起,4人受伤,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26万元。近几年,随着高速公路的急剧增多,因大雾而诱发的重大交通事故亦呈迅猛上升的趋势。

大雾天气这所以容易发生公路交通事故,与能见度较低对司机视线的影响有关,与车速、车况有关,与司机不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也有关。但最近,威尔士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罗伯特·斯诺登研究发现,雾中之所以容易“出事”,一个主要原因是在大雾中快速行驶的司机,常常认为自己的车速很慢。这位心理学家曾在一个虚拟的驾驶装置内对许多司机进行过测验,他让司机分别在清新的空气下和雾气中“行驶”,然后要他们估计在这两种“天气”下的车速大小,结果95%的司机都将雾气中的车速作了偏小的估计。斯诺登教授在研究报告上还指出,当出现大雾天气时,由于能见度太低,司机一般不愿意把目光从道路上移开,因为他们担出心前面会突然出现情况,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司机们多半会依赖自己对速度的感觉,而不太愿看车速仪表,他们以为已经在快速减速,而事实上并非如此,于是事故便很容易发生。

积雪危害——改变路况

积雪对公路行车的危害首先表现在路况的改变。路面积雪经车辆压实后,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力减小,车辆易左右滑摆(即通常说的“侧滑)。同时,汽车的制动距离也难以控制,一旦车速过快、转弯太急,都可能发生交通事故。有人对乌鲁木齐地区某年1月份发生的123起公路交通事故进行分析,发现因雪天”侧滑“和刹车失控酿成的比例竟占49%。

积雪对行车的另一个危害是公路雪阻。这类现象在我国东北、西北地区比较常见。公路路面积雪过厚,或大风将雪吹至路面堆积,或山坡积雪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发生雪崩,雪塌至路面,这些都容易形成公路雪阻,严重阻碍汽车行驶。1987年11月18日至25日,新疆天山北麓连降大雪,乌鲁木齐至伊宁公路段上,因雪崩造成公路雪阻,冰雪堆积深度达4米~5米,使得数百辆汽车不能行驶,近千名乘客被困。

篇6:行车预见性与安全

行车预见性与安全

各种道路交通事故往往是在一瞬间发生,做好行车前的检查与预防工作,预见性地应对道路上千变万化的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是保障行车安全的`重要手段.熟悉所驾车辆的技术状况与特点驾驶员对车辆的长、宽、高、离地间隙等都要明确掌握,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可贸然行车.

作 者:郭长虎  作者单位: 刊 名:汽车运用 英文刊名:AUTO APPLICATION 年,卷(期): “”(2) 分类号:U4 关键词: 

篇7:关于安全行车的实践与思考

引言„„„„„„„„„„„„„„„„„„„„„„1

一、安全行车的基本要求和特定情况下的注意事项„„1(一)居安思危,警钟常鸣„„„„„„„„„„„„„1(二)不开赌气车和“英雄车”„„„„„„„„„„„1(三)保持安全车速行驶„„„„„„„„„„„„„„1(四)小心视野死角„„„„„„„„„„„„„„„„2(五)不要太依赖交通指示牌„„„„„„„„„„„„2

(六)特定情况下的注意事项„„„„„„„„„„„2

二、驾驶员应具有的职业素养„„„„„„„„„„„2

(一)机动车驾驶员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2

(二)机动车驾驶员应有过硬的职业技能„„„„„„3

(三)机动车驾驶员应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3

(四)机动车驾驶员应自觉加强交通法规的学习,提升自身的交通安全意识„„„„„„„„„„„„„„„„„„„„„4

三、结论„„„„„„„„„„„„„„„„„„„„4 参考文献

关于安全行车的实践与思考

盐城市亭湖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沈 斌

【摘 要】 人、车、路是机动车运输三大要素,其中人是最积极的因素。驾驶员在机动车运输过程中是直接驾驶人,对行车安全负有第一位的责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升驾驶员的职业素质显得尤为重要。驾驶员的职业素养主要由职业道德素质、职业技术素质、职业心理素质以及交通安全意识四部分组成。对驾驶员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是汽车运输企业管理者必须要充分重视的一项工作,必须常抓不懈,为驾驶员安全行车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

驾驶员 安全行车 基本要求 职业素养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动车走入寻常百姓家庭已成必然,道路与车辆的矛盾由此也日益突显,那么如何正确处理人、车、路三大安全要素之间的矛盾,有效减少交通安全责任事故,有效降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就成为我们当前需要认真思考、研究解决的问题,本人是一名具有近30年驾龄的驾驶员,通过对新的交通安全法规的学习,根据平时实践经验和切身体会,认为安全行车要达到五点基本要求并能正确处理好特殊情况的车辆操控,才能给每一个道路交通参与者更多的安全保障。

一、安全行车的基本要求和特定情况下的注意事项(一)居安思危,警钟常鸣

从心理因素方面来讲:开车首先要“居安思危”。常言道:事故源于麻痹。当你驾车畅行之际时,危险几乎随时在你身边。比如有行人突然冲击、有骑自行车者猛拐弯、有前面的车急刹、有摩托车包抄车头,有时甚至会出现轮胎爆裂瞬时失去控制等等情况。所以,作为一个驾驶员要时刻铭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只有这样才能将安全事故减到最低。

(二)不开赌气车和“英雄车”

开赌气车是很多人常犯的毛病。有时在家或单位碰到一些麻烦事,心情不愉快;有时有因急事忙着赶时间。这时开车,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安全。如适逢前面有车慢行,有些人很可能就会左冲右突,不顾一切地超车,还故意绕到前面以更慢的速度阻它几分钟以作报复。千万不能自认为自己技术水平高、本领好而野蛮超车,其实,这是十分危险的。所以,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按规超车,决不开赌气车和“英雄车”。

(三)保持安全车速行驶

行车安全首先要掌握好车速。如果车速过快,遇突发事件,往往就会因来不及处理而引发安全事故。例如,在去年我从盐城去南京的路上,时间是下午4时左右,我以每小时约100公里的速度在行驶,突然从我后面飞速而过一辆小 车,离我不到100米的地方就和前面的一辆大货车相碰,造成车辆严重变形,还好没有人员受伤,因此,我从这件事故来分析,小车车速过快,一旦前方出现情况,就难以控制车速,后果难以估量。

当然,盲目开慢车也是不正确的,尤其是占用快车道开慢车。开得太慢,可能会迫使他人冒险超车,一旦出事,难免殃及他人。如果在高速公路上开慢车,几乎等于把车停在路中间了,后果可想而知。

(四)小心视野死角。

车行至停车路段时,从车之间冲出的行人足以给我们来个措手不及。所以,行经此类路段切勿过快。要尽可能远离停在路边的车,眼睛要仔细观察这车后面的动静,随时做好刹车的准备。在车斜插或转弯入道时,看后视镜是看不见后方的直行车的,应当在入道前稍停通过后视镜来看一眼后方,确认无来车,方可正式入道。

(五)不要太依赖交通指示牌

交通指示牌对于我们驾驶员来说十分重要。但是,也不可太依赖于它。有危险标志的,必有危险;没有危险标志的,并不意味着安全。总之,开车的时候最关键是要亲眼看清路面的实际情况。如果发现某个路段有较多的刹车拖痕,根据经验和估计可能有什么安全隐患存在。那么这里多半危险,须十分小心,谨慎驾驶。所以,一个有经验的驾驶员在开车时,每时每刻都在注意路况、前后车辆行驶状况以及边上骑车人、行人的动态。

(六)特定情况下的注意事项

雨天是特殊天气,路湿滑,有许多方面值得特别注意。刚开始下雨,雨水、空气和地面上的尘土混合成粘度较高的液体,使刚才还干燥的柏油路一下变成了滑冰场。此时,你要格外小心,适当与前车拉大距离。雨天行驶车速不可过快、一般不要超过70—80KM/h。车距不可过小,不要急转弯或急制动,特别是越沟坎和下坡时要注意不要失控。一旦感觉有失控,千万保持镇定,先别踩制动、也别乱打方向、而应及时收油门,保持原速跑一小段路,等轮子重新附着地面,马上控制方向。会车、超车时更需注意防止驶出路面,当风雨过大不能行驶时,应靠边停车,并且打开双闪灯。

雷阵雨或小雨时,路面附着系数降低,应注意车速、不要急踩制动以防侧滑,应采取“点制动”的方式。暴雨时会引起视线不清、要停车休息。

雾天行车,一定要控制好行车速度、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开启前照灯或远光,并打开前、后雾灯,如果没有雾灯,可以打开双跳灯,提醒后车注意;如果发现后车距离靠得太近,也可以轻点几下制动,通过制动灯提醒后车注意。开车时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对前方不能确定的不明物体,不明路况一定先采取制动措施后再行驶,可以用右侧的路肩作为参照物前进,注意躲避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中央隔离线作为与对面车辆会车的参照物。

二、驾驶员应具有的职业素养

驾驶员安全行车除了要具备五点基本要求和特定情况下行车注意事项外,究竟还要具备哪些职业素养才能保证安全行车、少出或不失事故呢?我觉得机动车驾驶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以及过硬的汽车驾驶操纵能力,还应当有强烈的交通安全法规意识。

(一)优秀的机动车驾驶员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机动车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组成部分,同时它又从属于社会道德,并受社会道德的制约,因此机动车驾驶员在职业活动中,除了有行政 命令、组织纪律、法律法规等方式来调节外,更多地是需要用内在的道德信念来调节,而优秀的机动车驾驶员应具有以下职业道德品质:一是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就是要树立为乘客、用户全心全意服务的思想,并将这种思想履行在日常的行动之中,对驾驶工作要兢兢业业,不计个人得失和报酬,当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特别是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受到损失,碰到危险时,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机动车驾驶员要挺身而出,敢于担当,努力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二是树立无产阶级的劳动价值观。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优秀的机动车驾驶员应该热爱劳动,热爱本职工作,对本职工作应兢兢业业,尽心尽责,要勇于与各种懒惰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要有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树立劳动光荣,从事机动车驾驶职业光荣的新的道德观念。三是明确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驾驶员要树立文明运输、礼貌行车的思想,它是驾驶员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良心、职业荣誉等基本规范的综合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因此,驾驶员在行车中,要端正驾驶作风,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决不能够在行车过程中出现“逢友要比”、“逢闹要看”、“逢慢要超”、“逢堵要绕”、“逢空要窜”、“逢招要停”等恶劣行径。

(二)优秀的机动车驾驶员应有过硬的职业技能 驾驶技术是每个驾驶员所要把握的基本技能,也是直接影响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熟练的驾驶技能是在广泛的交通实践中得来的,一个没有良好的驾驶技能的驾驶员是很难适应当今社会错综复杂的交通环境的。对机关事业单位驾驶员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不熟悉车辆性能,不了解道路行车特点,缺乏安全行车的知识,碰到路面复杂情况不能正确判定及采取行之有效的安全措施,致使出现险情,惊慌失措,酿成交通事故。

2、低驾龄驾驶员事故发生率高。近几年,三年以内驾龄的新驾驶人员,交通肇事一直占交通事故总数的60%左右,这些职员因驾龄短、驾驶经验缺乏,一旦碰到险情,由于处理情况不及时或采取措施不当,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3、把车交给无证人驾驶。无证人驾驶车辆是非专业性的,其驾驶技术也值得怀疑。然而偏有些人心存饶幸、明知故犯,见车手痒,利用各种机会想方设法无证开车,不务正业,以为学“技术”是自己的“才能”,往往在毫无把握的情况下,冒险蛮干,甚至把交通事故当学费。例如某局长杨某,无证出门过车瘾,当车行驶至县城十字街头时,一位骑车女士匆匆从对面而来,杨某手忙脚乱,结果酿成车祸,致使对方左脚断裂,终身残疾。杨某也得到了应有的处罚。

(三)优秀的机动车驾驶员应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众所周知,健康的身体是人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由于汽车驾驶是一项连续的、枯燥而单调的、对人体精力和体力消耗较大的工作,要求驾驶员应有良好的视觉特性,反应特性,操纵的稳定性和抗疲惫特性等,同时还要求驾驶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机动车驾驶员在驾驶操作过程中的心理状况和心理活动,它是影响安全行车的另一个内在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的心理素质更具有天赋性,是一个人固有的特性且较难改变和进步。心理素质对其身体素质和行为具有决定性作用,心理素质好,其身体素质的水平就高,维持的时间较长,工作效果好,反之亦然。因此优秀的汽车驾驶员应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应变能力,判定能力和熟练而正确地操控机动车的能力。克服在驾驶车辆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麻痹心理、急躁心理、紧张心理、刺激心理,在行车过程中碰到问题能适时地采取措施,需要立即决定时,应当机立断,决不犹豫。在无法避免事故发生的情况下,应以最小损失为条件进行处理。

一个机动车驾驶员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情绪和情感要有理智的控制。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反映的态度,人们对客观事物采取肯定态度时,就会感到满足、愉快。反之就会感到反感、愤怒等,情绪和情感,两者既有差别,又有密切联系。当你在道路上看到别人停车不当,影响通行时,首先对违章车产生反感,这就是情感,当这种反感随着违章者不能及时让道而用语言或咆哮方式来表现,这就是情绪。当车辆在路上发生故障或其他原因受阻,使你不能按时到达目的地而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因而产生急躁情绪,引起开快车的反应。若有上述情况,我们作为驾驶人员不能失去理智的控制,否则是十分危险的。所以说大多数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驾驶员违章而引起的,加强驾驶员的修养,提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强化安全行车意识,学会控制自己,就可以避免某些事情的激化,避免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四)优秀的机动车驾驶员应自觉加强交通法规的学习,提升自身的交通安全意识

驾驶员不仅要在实践中学习,还要不断加强对交通法律、法规和其它相关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交通安全意识。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是汽车驾驶员行车的基本准则,如何才能更规范地驾驶好车辆,更是所有驾驶人员必须认真思考的。目前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将以往的交通安全教育上升为法律规定,将“以人为本”、“依法治理”等写进法律,并作为法律的重要内容。因此优秀的汽车驾驶员应经常学习交通法律、法规,提升交通安全意识,模范遵守路道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树立安全行车思想,把安全行车看作是对国家和人民承担的一种重大责任,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保证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决不能违法驾驶,更不答应带任何侥幸心理驾驶车辆。只有严格按章行车,才能确保行车安全。

总之,驾驶员是影响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而驾驶员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是安全行车的基础;驾驶员熟练的驾驶技术是安全行车的重要保证;驾驶员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安全行车关键。面对我国道路交通这些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机动车辆的驾驶职员,不仅要有良好的素质,还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了解新的情况,适应新的形势,特别是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时代,某些驾驶人员一度为了自身利益,在行车中超载、超速,把职业道德丢在脑后,是不能确保安全行车的。因此,面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猛增的实际情况,要克服对交通安全的种种不利因素,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把交通事故降低到最低限度,就必须切实加强对机动车驾驶员的培养、教育,提高广大驾驶员的综合素质,以达到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许永杰;司机不良习惯殃及行车安全[J];安全;2001年01期

2.马向党;影响行车安全的12个因素[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2年02期

3.孙建军,马秀文,李江宁;处好“五种关系” 确保行车安全[J];汽车运用;2003年10期

篇8:铁路行车安全预警理论与方法研究

1 铁路车务系统安全管理的现状

铁路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大动脉, 最基础的公共设施, 其行车安全管理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是铁路部门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车务系统作为最基层部门, 主要承担运输组织和直接旅客和货主提供服务, 在路网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 随着铁路运输事业的不断发展, 行车密度在不断增大, 随之而来的是安全风险的加大。虽然我国铁路行车事故总体处于下降趋势, 但是旅客列车伤亡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仍未能得到有效杜绝, 如图1所示。表明目前的管理制度在安全预警防范方面还存在一定缺陷。各车务站段必须结合实际工作情况, 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 建立系统的安全管理机制, 提前预警各种安全风险, 从而保证铁路行车过程的安全。

2 车务系统安全预警工作理论

对铁路运输发生的安全事故来分析, 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人、设备、环境和安全管理四个方面。而结合车务系统的情况,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多数安全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本文根据事故产生的源头和隐患, 采用风险因子识别方法来阐述车务系统安全预警工作理论, 对铁路行车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 以不断降低铁路行车安全风险。

2.1 风险分级要求

在进行铁路行车安全预警分析时, 风险分级要根据事故发生后对运输的影响、产生损失的严重程度、作业环境和车务系统作业标准情况等来进行确定。一般来说, 作业行为可能直接导致较严重事故的设定为高等级风险源, 间接或可能一般事故的, 设定为低风险源。按风险进行分级, 采用不同应对方法, 以提高车务系统的安全预警效果。

2.2 风险等级管理

一般情况下, 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 将车务系统安全预警等级分为三个级别, 用红、橙、黄来表示, 建立安全风险因子库。其中, 红色风险等级是旅客死亡旅客列车事故和旅客列车B类及以上安全事故、从业人员死亡A类及以上事故、货物列车A类及以上事故等;橙色是旅客列车C类和D类事故、货物列车B类和C类事故;黄色是D类以下事故, 一般不包括旅客列车D类事故。

2.3 风险权重确定

安全预警工作理论中, 要确定各种风险的权重。车务系统由于人的因素在作业过程中体现的较多, 风险权重要根据岗位需求、运行环境、作业标准等来综合确定。一般来说, 由设备能够控制安全的, 权重低。由作业人员主观作业多的, 权重高。同时还要综合考虑职工业务素质、设备使用熟练程度等各种因素, 动态进行调整, 以提高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3 铁路行车安全预警方法

3.1 建立安全预警模型

一是建立安全预警模型。安全预警模型要根据安全风险的等级和权重等建立, 要求分析各种影响因素, 并根据站段、管辖范围、作业量和行车密集度等设置不同参数, 最终形成一个计算公式, 用来计算安全风险的数值。二是确定风险等级。通过分析风险因子等因素, 根据计算结果, 发出对应的红、橙、黄三级预警。三是制定响应机制。要根据预警的等级, 制定出应对各级预警的措施。

3.2 充分运用现代技术, 完善安全预警系统

一是随着高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和运用, 加强铁路行车安全管理, 必须不断引入先进科学技术, 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 如计算机、通信网络、跟踪器和感应器等, 提高车务系统的安全预警有效性。二是重视隐患征兆。根据海因里希事故法则可知, 事故发生前会存在很多征兆和事故隐患, 可根据征兆按红、橙、黄三个风险等级, 设置安全预警警报。

3.3 模型和预警系统的运行

安全预警模型和预警系统建立以后, 要加强系统的运作。运行过程:一是定期分析。要指定一定的时间节点, 对安全情况进行预警分析。一般分为日、周、旬、月、半年、全年及不定期重点专项分析等。二是信息收集。单位要指定专人, 按分析周期及计算模型要求, 提前收集相关资料。三是确定预警等级。由各单位召开安全分析会, 根据收集资料, 进行安全风险等级的确定。四是风险响应。当安全风险达到预警级别时, 应启动相应的响应制度, 研究制定应对措施, 采取帮教、包保、重点盯控、限期整改等方法, 消除安全隐患, 将安全风险降到可控水平。

4 结语

现代化建设中, 铁路行车安全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影响因素比较多, 因此, 根据铁路行车的实际情况, 采取相应的安全预警方法, 才能真正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 保证铁路行车的正常运行。

摘要:为了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 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确保铁路行车运行安全, 各种先进技术已经被应用到行车安全控制和检测上,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安全预警作用。本文就铁路车务系统安全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 对车务系统安全预警理论进行阐述, 提出铁路行车的安全预警方法, 以降低铁路行车安全风险, 给铁路行车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关键词:铁路行车,车务系统,安全预警,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蒋荟.基于信息融合的铁路行车安全监控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3.

[2]罗金宝.铁路行车组织安全双向闭环系统可靠性分析[D].兰州交通大学, 2013.

[3]王惠.高速铁路工务安全评价及预警系统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 2013.

篇9:情绪与行车安全关系研究

[关键词]:焦虑 情绪 驾驶员 交通安全

情绪对事故的关系研究可能是一个新课题,深入的研究文章并不多。近几年的发生案例并非个例,究其原因或多或少都与焦虑情绪的产生从而引发事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透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和探讨,力求达到此类事故的不发生和减少,消除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是我们研究这个课题的主要原因。

一、问题的引入

焦虑研究起源于存在主义哲学领域,哲学家克儿凯郭尔于1844年出版的《恐惧的概念》一书,最早提出了焦虑理论。在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学者们对焦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美国心理学家斯皮尔伯格提出了“状态——特质焦虑”理论,指出状态焦虑是由特定的情境引起的专门反应状态,如紧张、恐惧、忧虑等,往往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变,一般比较短暂;特质焦虑是一种人格特征,是具有个体差异的相对稳定的焦虑倾向。①俄罗斯心理学家贝科夫分析焦虑的既有研究结果后指出:“虽然心理学界对焦虑的定义纷杂,但区分两种不同的焦虑定义是有必要的,一种是个性焦虑,另一种是情境焦虑。个性焦虑与个人性情有关,是一种觉察到更大范围的能引起威胁的关联性情境的趋向或趋势,并通过转入焦虑的状态以应对这种情景;情境焦虑是一种由特定情景引起的紧张、不安、担心和精神不振等情绪的主观体验,通过神经系统持续有力的强化作用、心率加快和持续出汗等症状表现出来”。②是焦虑的具体反映。

这种研究,为驾驶员焦虑、情绪的变化提供了指导和借鉴,我们研究这些焦虑及其情绪变化的产生源,并将这些易情绪激动的人员挡在驾驶门槛外,让危险离我们远一点将是一件大大的好事。而我们重点要探讨的则是前边所述的第二种焦虑状况——情境焦虑。首先,焦虑作为主观情绪体验存在对象差异;其次,除了焦虑产生的生理反应相似外,驾驶员的情绪外显不尽相同,但它们的危害则是相同的。

二、情绪源的寻踪

驾驶员的情绪危险源寻踪,相对于驾驶员的情绪发生应得到学者们的广泛且深入的研究,只有有的放失,才能在生产活动中避免情绪大的波动而危及公路安全。但是这种研究就目前的状况看,还有不小的差距,对这种状况的认识还远未达到我们认为的高度,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清晰的认识理论。

通过对不同人群的调查和走访,几乎每个驾驶员都有不同程度的坏情绪伴随生产活动的全过程,譬如客车公司的驾驶员在行车中,因某个动作做的不好,客人产生了不适感,乘客嘘声发出,驾驶员可能认为这些人对自己的权威发出了挑战或有不敬的言行,至少是对我的劳动没有得到理解、尊敬。那么他就有可能在后面的驾驶过程中,粗暴的刹车,拼命的加油,快速的打方向,使车辆越发颠簸和不适,来达到自己对情绪的渲泄和释放;这一系列的危险举动就暗藏着不安全因素。通过调查得知,驾驶员朋友的情绪的产生是相同的,只是强弱不相同。再譬如:野蛮超车,强行并线使得正常行驶的车辆驾驶员突遇惊魂一刻,至使被超车驾驶员情绪突变,惊恐、愤怒、报复的念头陡生;可以想象后面要发生的事情是什么的。通过这样的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驾驶员焦虑、情绪变化、不文明驾驶习惯的养成或许是众多车祸发生的原因之一。

三、情绪变化的探讨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是有两面性的,积极的一面能使人心旷神怡,精神抖擞;但如果相反的话,安全就会受到威胁。驾驶员的情绪受到影响是多方面的,并且在自己的驾驶过程中会贯穿全程,可喜的是大部分驾驶员朋友会在自己的控制下逐渐平复这种不利,从而达到最终消除这种不利于行车安全的因素。具医生讲,长期的情绪紧张易使驾驶员出现生理紊乱,患上结肠炎、心律失常、高血压等疾病;另外驾驶员在情绪不能得到有效缓解的情况下冒险出车,还极易引发操作的失务,且自身也易养成坏毛病,如酗酒、闹家庭矛盾、同事关系紧张等;这种不利情绪反过来会加重驾驶员思想负担,形成坏情绪的恶性循环。而他们的岗位重要特殊。我们认为驾驶员的情绪变化,对行车安全有着紧密的联系,乘客可能是最直接的受害者;通常驾驶员的情绪好坏,直接作用给乘客的感受是明显的,如果负面的因素占上风,那么车辆就无法平稳运行,安全得不到保证,相反的话,驾驶员心情舒畅,对车辆的平稳驾驶也能传递给乘客,那么将会是一路欢歌,司乘人员都满意,这样才是希望的多赢局面。透过这样的研究我们也希望广大驾驶员朋友要提高自身的修养,保持心情舒畅,遇事要大度,从平时的生活中吸取经验教训,使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提高。我们的情绪传导能给乘客制造欢快和压抑的能量,那何不让好的心情伴我左右,欢乐随我前行,让车辆这个小社会充满笑声多一点呢?

四、驾驶员情绪干预策略

驾驶员的情绪负面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争取有效的方法给予干预和预防是必要的。我们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创造条件和环境:首先是研究防预策略,其次是针对情绪因素化解不利后患。这两种缓和矛盾的方法我们认为以第二种为直接和有效。第一种研究以心理治疗和辅导为基础,从驾驶训练班开始贯彻全程(当然,驾驶培训班是一个技能培养为主的机构,但情绪的表现在平时训时就有可能暴露出来,从而抓住苗头正确引导,消除隐患)。并辅以医疗技术人员的发现和现代器械的运用治疗(通过仪器测量肌肉的收缩和放松程度,以及皮肤的反应和温度,得出的结果能反应出受测人员的情绪症状,然后给受测人员克服治疗情绪不稳提供参考意见,并通过使驾驶员放松反应及替代情绪异常的过度症状),这也是防患于未然的好办法。第二种研究以驾驶员的情绪应发原因,从驾驶员的过激动因上研究并干预;譬如有交通违法行为者(刑事负案者不在此例)害怕撞见交通警察,见了警察部分驾驶员可能会心跳加速,语无伦次,手脚忙乱,操作失误,欲逃现场;极端的情况下有不可预料的残局发生,如发生在某收费站外的警察查车致死案件,警察车前强行拦查车辆,司机怕也是和紧张、恐惧情绪有很大关系,(暂且不说警察的自我防护有否问题)。所以我们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驾驶员培训班培训时让警察驻培训全程,经常接触,回放一些案例,从感情上认识警察,知道他们的执法是对我们日后上路的保护,打击罪犯和纠正违法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这也是可以偿试的方法之一。再譬如:一驾驶员在前面正常慢车排队依次通行,从后面冷不防穿出一个加塞者,硬挤进了正常行驶的车前面,这样的后果是要么酿成追尾或刮擦,引起驾驶员间的不愉快,或可激起后车驾驶员的无明之火和报复心理(俗称路怒族),如果要是后者那就太可怕了,他也可能如法炮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让我心惊肉跳,我也让你跳一次蹦极,如果这样的话引发祸端也就不远了。从这来看,驾驶员的心理素质、情绪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五、当前业界对情绪影响的认识

公路交通运输业已发展了几百年,但相对于情绪所引发的交通事故和航空运输业来比,后者可能对情绪的关心程度肯定要重视的多(一个是地上,一个是天上,正常人都会这样想)。我们已迈入到了二十一世纪,随着汽车的普及,公路驾驶安全也不是一个可忽略小视的问题了;恰恰是我们对这个行业的不重视,尤其是一个交通事故发生了,没有深刻的剖析其原因,深层次的去认识,从而使我们再一再二的犯这种低级的错误,这才是我们的悲哀;从国家层面和企业管理者来说,的确对于因情绪引发的事故,关注的的确不是太多。可喜的是国家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认识,譬如酒后驾驶车辆(饮洒可引起情绪不正常),将会受到严厉的处罚甚至刑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做为企业,如果驾驶员情绪不愉快,或同事之间、家庭成员、司乘人员之间矛盾,在未缓解之前最好是不要上路操控车辆,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把各种不利于安全的隐患化解在萌牙中,消除在上路前,这对他们来说是最大的关怀。如果我们能在病理、心理层面对驾驶人员各方面提供充足的保障,关心他们各方面的变化,想他们之所想,公路安全才可能得到保证,才能不使公路成为无故流血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克儿凯郭尔:(1813~1855)丹麦基督教思想家、哲学家,存在主义的先驱,哲学著作主要有《恐惧的概念》。1966.1-19

篇10: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论文

工种:汽车驾驶员

题目:论汽车驾驶员的素质与行车安全

姓名:李玉文

身份证号:***012 等级:技师 准考证号:

培训单位:红河州红河诚信职业培训学校 鉴定单位:云南省第105职业技能鉴定所 日期:2016年6月15日

一、引言

作为一名汽车驾驶员,在确保所驾驶车辆的技术性能完好的前提下,我认为自己最主要的使命不是确保每天都做到行车安全。

那么对于一个机动车驾驶员来说,究竟有哪些要求才能保证安全行车、不出事故和少出事故呢?我在几十年驾驶车辆的实践中认为,作为一个机动车驾驶员,首先要有良好的心里素质、过硬的道路驾驶技术和准确判断机械故障的能力。驾驶员的素质有哪些方面呢?我认为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性格、情绪、能力、意志、注意力等心里特征与安全行车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性格是一个人个性的心里特征对事物的反应。人的性格有:急躁型、温和型、开朗型、沉静型、懦弱型。经验证明,急躁型和胆小怕事懦弱型性格的人,在从事特殊工种的工作中,出现的差错频率要比温和型沉静人员高一些。这是因为脾气急燥容易冲动,驾车不能自我控制,是行车安全的隐患,胆小怕事的人他的弱点是与事处理不果断,反映迟钝,这也是行车安全的隐患。

驾驶员的性格与安全行车关系、与其他工种比较更为密切,驾驶汽车,天南地北,流动性强,接触的外部环境复杂而多变,外部环境的刺激必然会引起不同性格的人不同的反应。

在道路上处理超车、让车,性格好强的人往往横冲直撞,争道抢行,开快速车,强行超车,遇行人违章则破口大骂。性格温和的人则是:“宁让三分,不抢一秒”。就是别人错了,也能够先慢、先让、先停。对行人违章也能以“强者让弱者”的胸怀,主动避让。则性格懦弱的人,胆小怕事,处理情况犹豫不决,往往失去了行车中选择超、让、避的最佳时机,同样增加了行车不安全因素。

什么样的性格最适合机动车驾驶工作呢?我认为,最理想的性格是:脾气温和,胆大心细,反应敏捷,有坚强的毅力和自控能力。但是性格不是绝对不能改变的,当你受到刺激,比如说:在开车中发生了大的交通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想必你那火爆脾气会降温,尤其是目前的市场经济时代,当你发生了事故,经济上受到了大的损失或者说此次事故使你到了破产的边缘,这时你的性格会发生变化。总的说来,根据职业需要,加强修养,扬长避短,使自己性格更适应于驾驶车辆。

众所周知,健康的身体是人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由于

1、驾驶技术素质

驾驶员的技术素质是在长期的行车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和提高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外在表现。技术素质不仅包括驾驶员的驾驶操作能力,还包括驾驶员的基本驾驶知识掌握能力。驾驶员的驾驶操作能力包括操作的熟练程度、正确使用灯光等装置、正确处理行车过程中路况判断失误、速度过快等情况的能力。驾驶员的基本驾驶知识掌握能力是指驾驶员应当深入掌握驾车行车的基本常识,熟知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了解各种交通标志的意思等。

2、职业道德素质

各行各业的工作者都应当遵守职业道德,驾驶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主要是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文明行车、礼让驾车,遵章守纪,不抢道,不酗酒驾车。职业道德素质较低的驾驶员经常会出现乱停乱放、抢道、占领人行道等现象。职业道德的维护主要是依靠社会舆论与人员的自觉遵守。影响驾驶员职业道德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驾驶员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增强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和自我道德评价的能力,培养行车安全的责任感,时刻谨记行车安全。

三、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的关系

驾驶员素质是确保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驾驶员只有能够准确地感知、判断路况等信息。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对道路状况的准确判断和感知以及对交通意外情况的处理情况主要依靠驾驶员的素质状况。目前我国道路交通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路况的准确判断对驾驶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交通事故的发生很大一部分都与驾驶员有关,驾驶员素质的不过硬是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驾驶员素质直接制约着行车安全,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驾驶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提高驾驶员的素质能力,是预防交通事故、构建交通行车安全环境的重要手段。

四、驾驶员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1、生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驾驶是一种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共同作用的种综合性作业,生理素质是安全行车的必备条件,良好的生理素质的驾驶才能保证行车安全。

(1)疲劳驾驶

健康的体魄是驾驶员生理素质的关键,拥有良好的身体机能,才能保证对信息做出准确而迅速的反应,保证行车的安全。而睡眠不足、连续长时间驾驶,再加上外在环境如气候、气温等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驾驶员的身体状况,比如单调的交通环境容易使驾驶员产生疲劳感,长时间疲劳驾驶,会影响驾驶员的听觉、视觉等对外界的敏锐度和反应能力、行为能力,从而造成驾驶员容易犯困或对道路情况误断,发生交通事故。

(2)身体健康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众所周知,我们的身体跟我们的情绪一样也有周期,人的体力、情绪状态呈周期性的变化,当驾驶员的体力、情绪、智力处于不同的生理状态时,对各种信息的分析判断、反应处理能力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再者人食五谷杂粮难免会生病,作为特殊人员,驾驶员由于疾病不得不服药,但是这些药物会不同程度的引发不良反应,比如困乏,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这样很有可能影响到行车的安全。

2、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驾驶员除了应当拥有了健康的身体素质外,还需要有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这样就能在各种错综复杂的情况行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反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1)麻痹大意的心理

有的驾驶员对行车安全总是抛之脑后,总是存在侥幸心理,对一些必要的安全教育、行车规定、车辆检修等容易轻视,产生习以为常,对他人的事故,总是认为事不关己,自以为技术高超,麻痹大意,导致行车警惕性放松、注意力不集中,对行车安全造成不好的影响,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2)紧张与恐惧心理

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心理素质差的话,情绪荣誉过于紧张和恐惧往往会导致心里混乱,行为失调,操作失误,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3)环境因素

行车环境中各种不同的特征也会影响到个体的行为表现。在驾驶研究中,影响驾驶员安全驾驶的因素中,直接的环境因素如乘客,时间压力,交通堵塞;间接的因素如驾驶行为相关的文化因素[3]。行车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驾驶员的心理变化,给驾驶员的心理造成一种负担。

3、驾驶技术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驾驶员熟练的驾驶技术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驶员要熟练掌握驾车基础知识,避免不当操作,减少或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1)缺乏安全行车知识

驾驶员首先对车辆本身不了解,对车辆不能做到及时修检,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其次不了解道路安全状况,尤其是道路行车安全,碰到复杂的路面情况不能及时、准确的做出判断,从而酿成交通事故,影响了行车安全。

(2)驾驶低龄化

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也逐渐走入寻常人家,再加上驾驶证考核的简单化,促使驾驶员也趋向于低龄化,年轻人技术不娴熟,加上易冲动,遇到险情采取措施不当极易影响行车安全。

(3)无证驾驶

现在无证驾驶的不在少数,众所周知,无证是不能开车的,而有些人总是心存侥幸,总觉得自己技术很好,殊不知这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也是对他人不负责,无疑增加了行车的安全。

4、职业道德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是行车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是驾驶员最起码的行车准则。行车途中是否遵纪守法,不超车、不超速、不酒后驾车、文明驾车,这严重影响到行车的安全。如果驾驶员注意自身职业道德的提高和修养这样就能相对减少行车安全,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能为行车创造一个良好交通环境,而且也是确保人们行车、走路安全的重要保障。

驾驶员必须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高超的技术素质和过硬的职业道德素质,真正做到行车安全,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左雷,刘维平,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北京汽车。

2、段亚丽,驾驶员的驾驶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分析,吉林大学。

3、蒋丽、李永娟、马峻峰,不安全驾驶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人类工效学。

4、汽车驾驶员安全操作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签名: 点评人: 职务: 点评内容:

综上所述,汽车驾驶同素质的高低与行车安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机动车驾驶员应当有良好的心里素质,才能不因喜怒无常而影响驾驶车辆的情感稳定性,中国的优秀人物的格言是: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见先进就学,见后进就帮。安全行车百万公里的驾驶员在我们国家是很多很多的。他们的安全法宝就是有一个良好的心里素质,过硬的操作技能和准确判断机械运行状况的能力。同时他们有着良好的驾驶作风,做到了“脚踏油门,心想人民,遵章守纪”,“先礼于人”,有人管与无人管一个样,在城市和农村一个样,任务紧与松一个样,白天黑夜一个样,天气好坏一个样,对待老人青年人一个样,城里人和乡下人一个样,本地人和外地人一个样,外宾与国人一个样,技术熟练,车况良好,谦虚谨慎,不开英雄车,礼让三先,有理让无理,不开堵气车,车有故障,彻底排除,及时抢修,不开凑合车。这些实践和智慧的结晶是指导我们安全行车的法宝。

上一篇:努力是幸福作文下一篇:学院请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