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的三个转变

2024-05-22

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的三个转变(精选6篇)

篇1: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的三个转变

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的三个转变

在全面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今天,如何真正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价值,如何提高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的质量,是值得每个幼教教研员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我觉得,现阶段幼儿园组织的教研活动应着力引导教师全面提升保教素养,真正促进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学习与发展。因此,我们近期重点开展了有关研修,倡导在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努力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

转变之一:从幼儿适应活动到活动适应幼儿

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的研修过程首先是“发现儿童”的过程。教师只有理解并掌握儿童独特的学习与发展特点,转变固有的儿童观,才有可能使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真正符合幼儿的经验与需要,而不是让幼儿被动适应教师事先的设计和安排。为了实现这一转变,我们提出了三个要求:让目光追随儿童的身影,从而尽量捕捉儿童的真趣。让耳朵充盈儿童的欢声,从而尽量倾听儿童的真意。让头脑思考儿童的故事,从而尽量体悟儿童的真心。

当教师带着这样的要求走进幼儿一日活动时,他们开始沉下心来认真观察,发现每个幼儿从一早来园晨练到傍晚离园,似乎一刻都闲不下来。当教师的目光真正追随着孩子们“忙碌”的身影,真正聆听到他们“好忙好忙”的心声时,教师就会逐渐发现他们的这种“忙”正是他们生活的常态。孩子们不正是在这样生活化的场景中不断成长与发展的吗?于是,教师们从中欣然理解了孩子们富有整体性、生活性、游戏性、情境性的学习特点。

与此同时,教师的儿童观也悄然发生着转变,变得尊重儿童。首先,教师觉得,既然儿童是人,他们就具备人的一切特征,也应该享有人的所有权利。在一日活动中,撒娇、贪玩、好动等,不正是孩子们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权利吗?当然,教师也意识到,儿童是不同于成人的人,他们正处于独特的人生发展阶段,他们还远未成熟,所以常常表现出喜欢游戏、自我中心、情绪易变等特征。另外,教师还意识到,儿童是相互之间有差异的人,他们具有不同的经验基础、不同的兴趣需求、不同的成长轨迹和发展可能性。于是,教师们从中自然领悟了孩子们具有可发展性、新起点性、欠稳定性和有差异性的年龄特征。

在“发现儿童”的基础上,我们尝试改变原来以教师预设为主,较为封闭、高控、整齐划一的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方式,让孩子们有可能在自主空间更多的一日活动中,有自己选择、构想、体验、表达的权利;在更为低结构的一日活动中,有自由穿梭于现实与想象之间的权利;在更具差异性的一日活动中,有自然“游离”与“伸展”的权利。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第一,一日活动中增加幼儿自由游戏的时间,每天至少安排一小时的室内游戏活动和一小时的室外游戏活动。

第二,适当减少每天集体教学活动的量,中、大班从每天两个集体教学活动减少为一个,并且以“游戏化”的方式展开。

第三。分散安排幼儿的生活活动,满足幼儿如厕、喝水等的个别化需求,并将一直以来集中进行的上午点心改为“自助点心”。

第四,在活动室中常态化地提供各种材料,设置各类活动区角,让孩子们按需自由取用物品,自主选择活动内容,自然与环境互动、与同伴交往„„

转变之二:从简单拼凑活动到精心铺陈学习历程

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的研修过程也是“预约精彩”的过程。这种“预约"既是基于对幼儿原有学习经验的把握和尊重,更是对幼儿探究兴趣的有效激发和成长发展的合理期望。在着手开展相关研修时,我们对现行幼儿园一日活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番梳理,大致概括为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内容的选择重预设。一日活动的内容应充分考虑是否来自幼儿的现实生活经验,是否来自大部分幼儿的共同兴趣与需要。但现实情况却是大部分内容来自教师的预设,很少考虑幼儿的真实需要。为数不少的教师简单拼凑一日活动的内容,极少考虑幼儿学习的路径与自主建构的脉络。这使得一日活动内容的选择出现严重偏差,造成幼儿只能被动接受教师预先规定好的内容。

第二方面,目标的制定较单一。一日活动的目标应注重幼儿学力的整合提升,即要努力实现以态度为核心、能力为关键、知识为载体的发展目标,让幼儿在整合的目标下学习与发展。但实际上,许多教师甚少关注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等方面的目标,造成一日活动中幼儿学习态度与能力方面的目标弱化与缺失,或过于强调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等,这种单一的、缺乏深层次整合的一日活动目标无疑将妨碍幼儿的全面发展。

第三方面,流程的安排较呆板。一日活动的流程设计应对复杂多变的幼儿学习情境和过程进行科学的调控,它既要为幼儿创设充分的学习机会和适宜的发展空间,又要以恰当的行为方式和指导艺术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但是目前很多一日活动流程安排过于呆板,“标准化”的设计机械封闭,极大地限制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积极主动性。

第四方面,评价标准重结果。对一日活动的评价应渗透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伴随着活动的整个过程,是一日活动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方面的工作目前还十分欠缺,集中表现为评价只重结果。因此,必须在一日活动中注重对幼儿自主建构过程的评价,以便真实关注幼儿在一日活动中是怎么积累经验的,是怎么发展能力的,是怎么表达成长喜悦的。

为了改变简单拼凑的痼疾.在一日活动设计中,我们提出要努力寻求以下三个“点”,精心铺陈幼儿的学习历程,预约一日活动的精彩。

1.寻找契合点

在确定一日活动目标时。要寻找与幼儿学习经验、兴趣、能力、需要的契合点。虽然幼儿的生活经验还很有限,理解事物的能力也不很强,但是在目标引导下的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一日活动设计,定能引发幼儿的兴趣和情感共鸣,方便教师帮助他们梳理与提升经验、建构新的认知体系。譬如,在确定“尝试自己商议选定秋游地点”的一日活动目标后,结合幼儿对自己所生活的城市中那些主要景点在秋天的特别景色、特殊事件等经验储备,教师精心铺陈了“自愿分组搭建景区、小组介绍景区特色、共同投票选出秋游地点”等一系列一日活动历程,使孩子们有可能在此过程中满足需要、发表意见、参与决策等。

2.寻找链接点

在主题活动背景下的一日活动中,寻找与幼儿自主构建的学习脉络的链接点。每一次的一日活动安排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应该体现幼儿在主题活动背景下自主学习、自我建构的线索和发展轨迹。例如,孩子们在“小鬼当家”主题活动的探究历程中,逐渐积累起了有关不同职业、成人劳动等方面的经验。到了一定阶段,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模仿成人劳动的愿望。于是,有关扮演快递员、厨师、建筑工人等活动便可顺势出现在某个一日活动中,既可让幼儿在了解成人劳动的基础上亲身体验各种劳动的辛劳,感悟劳动的光荣,获取“小鬼当家”的快乐,又可为下一个一日活动的开展埋下伏笔。

3.寻找升华点

在一日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寻找与幼儿的体验感受、表现表达、探究创造相匹配的升华点。比如,教师要善于在设计一日活动时为幼儿搭建小步前进的场域,关注幼儿的探究进程,从而有效地激励和引导幼儿学习,与幼儿在递进的一日活动过程中共同完成意义建构。又如,由于幼儿在学习方式上总体呈现出不分化的特征,所以他们喜欢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情感,特别喜欢参与有操作机会和动作表现机会的活动。教师在一日活动中可多设计一些能提供幼儿边唱边做、边念边做、边画边做等游戏与学习的场景,这不仅有利于幼儿理解和记忆,也能更好地帮助幼儿表达情感、培育创造力和审美情趣。再如,教师要注意在一日活动中给孩子们预留一定的弹性空间,使一日活动的过程变得开放而灵动,让每个幼儿都有可能在与不同环境的互动中得到发展。

转变之三:从“牵引”幼儿学习到“牵手”幼儿共学

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的研修过程更是“教学相长”的过程。这种“成长”既表现为教师助力下的幼儿发展和教师“向儿童学习”过程中的专业化发展,亦表现为教师与幼儿在携手共同发展过程中一种新型教学关系的缔结。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很重要的一点是学会如何将习惯“牵引”幼儿学习改为乐于“牵手”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共同成长。于是,我们又着重提出了两个“强调”。

1.强调“双主体”互动

首先是“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始终把幼儿推在前台,让孩子们在一日活动中的体验、探究、交往活动成为“明线”;教师则隐在后台,让教师对幼儿的支持和帮助成为“暗线”。这两条线相互交织,共同发展。例如,在探究“秋天”的一日活动中,教师从晨间活动开始就组织幼儿自己去寻找、观察、记录秋天的秘密,引导幼儿通过主动操作和独立思考,发现秋天的一些明显特征。当孩子们拿着教师为他们准备的记录单、画笔、温度计、小篮子等,自己捡到逐渐变黄的树叶、测出逐日下降的气温、看到正值节气的菊花时,他们正是在教师的“暗中”帮助下成功地走进了秋天的深处。

其次是“善于引发,学会等待”。幼儿的一日活动会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特性,教师应尝试在观察中解读幼儿的各种表现,静心等待他们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支持并期待他们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向成功。例如,在“寻找秋天”的活动中,教师并没有止于只让幼儿寻找那些有明显秋天特征的现象和事物,而是注意引发幼儿对秋天特征的持续观察。当孩子们一天天坚持测量、记录气温,一日日不懈观察、记录某片自己选定的树叶的颜色变化时,他们无不为自己真正发现了秋天的秘密而欢欣鼓舞。

再次是“互为主体,携手共进”。在一日活动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两者共同参与各项活动并获得共同发展。例如,在探究中秋节的一日活动中,几个幼儿在美工区角尝试通过想象添画的方法将月亮变成别的东西。教师看到孩子们在第一次添画时都只关注“月亮”变形的多少,于是就问:“是不是变得多就一定变得好呢?”以此将幼儿思考的中心转向对照自己设定和构想的活动目标寻找差距,接着教师又问:“怎么才能变得又多又好呢?”以此引导幼儿在继续添画前自我定向,并思考怎样在幼儿学习过程中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促进目标的达成。在这里,教师与幼儿互为教与学的主体。

2.强调“专业化”引领

第一,在组织与实施一日活动时,教师不单要善于学习旁人的先进经验,更要善于思考、理解并落实这些经验背后的理念。例如,看到有些幼儿园将每天的集体教学活动减为一个后,一些幼儿园在简单地照搬照抄之后产生了疑惑:集体教学活动减少后,教学内容完不成怎么办?这说明他们并不懂得缩减集体教学活动是为了更好地在一日活动中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集体教学活动减少并不等于那些有益于幼儿发展的内容不学了,而是可能安排在更低结构化的区角活动或个别化的’游戏中去进行,是尝试以更适合幼儿学习的方式展开教学,让幼儿更主动地学习与发展。所以说,应不断关注、提升教师的思考力,使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更为科学、合理。

第二,我们的教育对象需要教师富有极大的“创造性”。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来说,在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可以从偶有“新创想”起步,逐渐历练自己的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例如,在调整后的一日活动中,孩子们有了大量的户外自由游戏时间。如何保证幼儿在户外游戏时可随时取用材料,就成为教师必须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在认真研讨后,一些教师提出了在户外游戏场地边就近设置半开放式“户外游戏材料库”的创意并被幼儿园采纳,很好地解决了幼儿在户外游戏中随时自主选择、使用及收拾、整理材料的问题。

第三,在一日活动中,教师的引领是否得当取决于其是否真正符合幼儿的需求。例如,教师将幼儿来园、饭后、起床、离园等这些时段列为“开心一刻钟”的自主游戏时间,这不仅避免了幼儿机械等待、浪费时间的问题,使幼儿有更充分的机会和游戏环境互动,又能基于3~6岁儿童独特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满足他们个别化的生活活动需求,并通过游戏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综上所述,只有转变观念,教师才可能使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更适应幼儿的经验基础与发展需求,更放手地推动幼儿的自主学习;只有优化设计,教师才可能使一日活动更好地基于“学情”精心铺陈,支持幼儿自觉展开探究历程;只有提升素养,教师才能真正携手幼儿共同经历一日活动,构建起新型的“双主体”互动关系,从而,实现幼儿的真实发展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篇2: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的三个转变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是指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教育活动。它包括日常生活活动和其他活动。幼儿晨间来园、进餐、盥洗、睡眠、离园、教育活动、区域活动等都是幼儿一日生活活动。它不仅能满足幼儿生理及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还是幼儿习得知识与技能、形成自主性和独立性的有效途径。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教育价值,保教结合,将日常生活活动与教育活有机结合,科学安排,合理组织,处处渗透教育,让幼儿在自然的生活中身心健康的发展。

一、入园和离园

入园与离园分别是幼儿一日活动的开始与结束,虽然短暂但却影响着幼儿的情绪、幼儿活动的开展,影响着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因此,教师要重视幼儿活动中每天的入园、离园环节。

(一)入园的原则要求

稳定、积极的情绪是幼儿在园中应有的状态,而晨间入园作为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开始,此时的情绪将影响幼儿一天的生活。因此,晨间接待中,教师有责任、义务开启幼儿愉悦的情绪,为幼儿美好的一天奠定基础。为此,教师在晨间接待时,要着力做到以下几方面

1问候

① 组织形式;

★早7,00教师进入班级,放音乐。

★早班老师站在本班门口,面带微笑地接待入园的小朋友和家长,主动与所有小朋友问好,拥抱交流。

★当看到、听到、感觉到本班小朋友和家长来园时,立即走到幼儿面前,主动与家长打招呼。(在与每为家长点头、微笑、互相问候 或交流时,应大方、得体、尊重、谦虚、热情、诚恳)

★教师与小朋友互相问候,都要使用礼貌用语(如;早上好,小朋友好)。

★教师应该热情地回应每一位幼儿的问候。

★主班教师做主要接待家长的工作。对幼儿进行晨检,提醒幼儿而选择区域进行活动。

★配班教师关注和指导幼儿的区域活动。

★主班教师要照顾全体,组织安排幼儿的活动。

★配班教师以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的区域活动为主,如果班级幼儿哭闹过多,主班教师忙不过来,而这时又有幼儿和家长来园时,配班教师要主动进行接待。

★正确使称呼,如:幼儿姓名(大名或小名)。

②个案建议

● 问候的方式

● 问候适应注视对方的眼睛,面带微笑,真诚地回应每一位幼儿和家长。(此时如有其它人问候,应迅速先回付一下 ;“您好”,然后跟前一位家长完整问候之后,马上与刚才的那位家长或下一位家长问候)。

● 对每天来园的幼儿

○主动热情的与每一位幼儿、家长问好(用抚摸、蹲下来、招手、点头、贴脸儿、摸摸头、拉拉手、轻拍肩膀……,的方式与幼儿进行问候。如:“XX小朋友你好”或是说“宝贝你来了,快让老师抱一抱,你今天可真乖啊!今天真漂亮……”)。

○如果家长比较多,当时可以用简短的语言或用眼神\点头示意一下,或用招手的方式,以表示教师关注到了(没能全部交流的可以在午休、下午不需要配班教师、晚上离园或利用回家休息的时间与没沟通的家长进行电话交流)。

○幼儿与教师打招呼,教师因忙碌没听见或没看到而没有回应幼儿时,发现后要在第一时间很诚恳的与幼儿和家长表示歉意。

●对好久没来园的幼儿

主动关心,亲切的与他(她)问好(如:宝贝你来了,老师都想你了,快让老师看一看,你长胖了没有,还是长高了……,小朋友们每天都再问你什么时候才能来,快进教室看看大家,他们看到你一定会很开心的……)

●面对不说话和不应答的幼儿

教师立刻说“没关系,下次再说”或说“不要紧,我们还有许多练习问候的时间呢……”(表现出教师的爱心、耐心、对幼儿充满无限希望,允许重来,等待下一次机会,提示家长不逼幼儿一定要问好,让幼儿不紧张,让大家不尴

● 对爱哭闹的幼儿

○对爱哭闹的幼儿,主动与幼儿问好,用新鲜的玩具或是小手偶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家长围幼儿换好衣物后,要尽快将幼儿报入或活动室,建议家长离开幼儿的视线,并快速离开幼儿园。对于不放心的家长可以在事后打电话交流,请家长一定放心,但一旦向家长承诺,必须要做到!

○对哭闹得厉害的幼儿,配班教师可将幼儿暂时带离班级,到处走走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避免让其他幼儿受到影响。(但是幼儿之间有着不同的特那点,因此,教师还应该细心观察,如果是经常性的,一哭就带出去走走、玩玩,时间长了容易形成不良习惯,所以这个策略要依据幼儿表现二适时使用),可以多关注他(她),多亲亲他(她),拥抱(她),多关注他的生活需要……)

●面对突然间态度转变,能主动问老师和小朋友好的幼儿

教师要及时鼓励他(她)(如:你能主动问好了,老师真为你感到骄傲,希望你以后每天都能这样!加油!)

● 面对问好时声音很小的幼儿

“宝贝,你能主动问好,已经很好了,以后再大声点就更好了,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你能在大声说一次,好吗?”如果幼儿不说,教师说:“没关系,我们下次再大声说!”

● 遇到害羞的幼儿

● 应提示和鼓励他们向教师问好,如:老师想听到你的声音,听说你的声音很好听,请你和老师说“早上好”,好吗?老师知道你一定能做到!(如果幼儿第一次说的声音很小,也应该表扬他,因为幼儿毕竟是有进步了))

● 面对几个家长和幼儿同时来园

轮流与每个小朋友问好,同时要用眼神、微笑、点头示意等与每一位小朋友、家长交流,问好即可。(个别有需要交流的家长随后在合适的时间打电话与家长沟通)

●对于八点半之后来园的幼儿

应该提示他早点来幼儿园,参与早上的区角活动(教师一边简单、热情地打招呼,一边组织大部分幼儿活动)

●对于新入园的幼儿

教师要特别关注,配班教师拉着幼儿的手,引导到教师参加区角活动,介绍班级环境。

●对于大声喊叫、乱撞或是冲进教师问好的幼儿

提示他说话的声音要适中(如,你能问好是对的,但是声音太大老师和小朋友都被你吓到了,有礼貌的幼儿问好是不会那么大声音的,再说,稍微小点声音大家都会听到的,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的,对吗?)

③注意的问题

◆避免没有幼儿时在门前等待,应先指导先来的幼儿进行区域活动。

◆避免长时间与一位家长进行交流而忽视其他家长。

◆避免无事可做,满地走动。

◆避免主、配班教师都到门口接待家长,而无人管理活动室内的幼儿。

◆避免与家长或幼儿交流时带有抱膀、背手、插兜等不雅行为。

◆避免态度冷淡无表情。

◆避免只面对一位幼儿或一位家长长时间沟通,看不到其他的家长和幼儿。

◆避免忽冷忽热,应坚持一贯。

◆对不应答不说话的幼儿,不要强迫其说话,以免造成幼儿与家长的心里压力。

◆避免当没有幼儿来时,仍在门前等待,应先知道先来的幼儿进行区域活◆动。

◆避免无事可做满地走动、串班、闲聊、抱膀接打电话。

◆避免蹲下抱幼儿时露腰露胸,不要穿低胸的衣服和低腰的裤子,如穿低腰的裤子时,请穿上长上衣盖上。

◆避免各班级在门口迎接问候家长的教师在一起聊天。

◆避免同一班级的教师都在门口迎接问候。

◆避免因个人事情产生情绪后,在幼儿或家长面前,将不好的情绪表现在脸上(如愣神、皱眉毛等)。

◆避免说话语速过快,或是一惊一乍,吓到幼儿和家长。

◆避免对先来的幼儿热情、微笑,对后来的幼儿冷淡、面无表情、◆避免只做自己的事情,忽视幼儿。

◆避免接待家长时,教师嚼口香糖或吃东西。

◆不要让家长和幼儿等待太久。

◆避免强迫幼儿必须与教师问好。

◆避免当幼儿与教师打招呼时,敷衍、没表情、声音低沉。

◆避免当幼儿与教师打招呼时,不闻不问,不理不睬,表现出烦躁或严厉。

◆避免使用不适宜的称呼,如:姑娘、儿子…….。

◆避免对老人不尊重。

2.整理自己的衣物和物品(学习材料分类放)

①组织形式

■衣物

○组织幼儿自己脱、换衣裤,能将脱下的衣、裤、鞋整理好放在衣帽柜、架或箱中,可以给幼儿两个阶段,逐步达到最后阶段(一半自己穿脱、一半家长帮助;自己独立穿脱、整理衣物)。

○对于个别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弱),提示家长可适当帮助、○对于有事着急走的家长,应热情的吧幼儿接过来,简短的语言和态度表达让家长放心,并提示督促幼儿自己脱换衣裤。

○提示家长或幼儿检查自己的东西是否落下。

○提示幼儿关柜子时要先看一看旁边有没有人,抬头时应慢点抬,不要撞到头。

○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衣物,今天穿的是什么(可以组织辨认自己衣物活动)。

○检查幼儿衣服的保暖程度。

■物品

接过家长上交的物品,放到提前设计指定的位置和容器内。

组织幼儿进入活动室内后,整理自己的学习材料,并分类摆放整齐。

检查确认学习物品:班级要求所带的每一件物品都要看是否有姓名,缺少什么提示在准备,逐一登记。

②个案建议

◆衣物

○关注幼儿身边是否有自己的家长帮忙,如果没有家长在,教师应适当帮助,提示幼儿将衣服叠好放在柜中。

○鼓励和提示幼儿自己练习穿衣服、裤子、鞋

○鼓励幼儿自己叠衣裤,可以将帽子、围脖放在外衣里(把衣裤一件件叠好放入格中)。

○关注容易丢三落四的幼儿,给予个别提醒和必要的检查。

○对于动作慢的幼儿,教师可以现时或奖励幼儿快速整理。

○对不整理衣物,等待别人帮助的幼儿,教师要鼓励他进行整理(如:某某小朋友已经长大了,会自己叠衣服了。)允许小班和字母班的幼儿可以在成人的帮助小穿脱衣服。

○关注幼儿穿衣服多少的程度(如:告诉家长室内温度,可以建议家长根据室内外的室温,适当的增减幼儿的衣裤)

◆物品

○当新生家长来园将学习用品交与教师时,教师做登记,准备预防接种证复印件、体检卡及班级要求物品。

○提前设计物品摆放位置:家长所带各种物品,摆放位置逐一放到设计好的指定位置,提供装物品的容器。

○检查幼儿的学习材料是否有名字。

○幼儿整理物品后,教师要看幼儿是否带有危险物品。

3.注意的问题

◆避免幼儿随手乱放衣服,教师不给予提示。

◆避免为了了解幼儿是否带危险物品而翻幼儿的衣兜。

◆避免对于包办代替幼儿动手的家长,没有做到提示,任由家长怎么做都行。

◆避免穿脱衣服的过程,过分逼迫幼儿都达到一个。

◆避免对没有家长陪同的幼儿,不关注、不帮助、不提示。

◆避免衣帽间凌乱,幼儿的物品洒落一地,丢失或找不到。

◆避免不做登记,出现遗忘或遗漏的现象发生。

◆避免之前没有计划,造成混乱或错误。

◆避免对没带、忘带材料的幼儿讽刺、批评。

◆避免不检查、确认,对幼儿带来的材料不关注,视而不见或随手摆放。

◆避免对幼儿带来的物品进行评比。

◆避免对物品不整理或简单整理,没有分类摆放。

4、与家长互动

①组织形式

○询问家长这一天是否有需要特殊照顾的地方。

○可以提示家长观看今天的通知或前一天晚上的通知。

○简单介绍一下这段时间的表现或根据一个小情节与家长沟通。

○点头示意,大声招呼(来了)微笑。

○发放通知(如:体检等)。

○态度诚恳(如:从关心幼儿的角度出发,从家长的需要出发)。

② 个案意见

○做到心中有幼儿,能说出幼儿的特点及表现。

○随时观察家长的表情,语言适可而止。

○多从表扬的角度描述幼儿的在园表现。

○对随时来的家长都应关注,至少说一句或用微笑点头示意你注意到他来了。

○有回答不出的问题时,可以将问题记录下来回头研究,寻求帮助后在做解答。

③注意的问题

◆避免当家长问到问题时不知所措。

◆避免回答不出的问题乱回答。

◆避免只与一位家长交流而忽视其他家长。

◆避免唠家常。

◆避免和家长没话说(如:家长问幼儿的情况,你回答“还行”)。

◆避免在很多家长面前指责一个幼儿的缺点。

◆避免家长问幼儿在园表现你不作答。

5.安排关于幼儿的事情

①组织形式

○提示幼儿拿小标记进入区角。

○取完标记的幼儿提示他进入区角游戏。

○进区角前放好标记。

○帮助幼儿选择活动区角,进入游戏。

②个案建议

○对小班的幼儿,要主动询问去哪个区角玩。

③注意的问题

◆避免因忙碌而忘记提示幼儿实用标记。

◆避免很多幼儿进入一个区域内,教师看不到。

不关注胆小或小年龄幼儿的选择情况。

6.记录家长提出的特别要求

①组织形式

○将记录本放在晨间接待的门口边上,及时将幼儿家长提出的要求记录在册。

○对于家长交代的事情,要热情、诚恳地表达很原意、理解家长,表现出欣然接受,不怕麻烦的态度(跟家长说:好的,请您放心,为了提醒我自己,我把它记录下来)。

○将家长提出的要求、建议记录到工作笔记中,让家长感到教师非常重视(如:幼儿下午来接,幼儿晚上有课吃过饭就换衣物等)。

○在记录本上记清是哪位家长提出的要求,内容是什么。

○记录要简单清晰。

○完成任务后,用符号表示完成。

○未完成或有事情,可以用委托的方式交待给代办的另一位教师完成。

○认真执行并在晚上针对家长白天提出的帮助或要求与家长交流完成落实情况。

○提示家长在带药登记本上登记(提示每一项都要填写)。

○接到家长的药后,检查药是否包好,是否写上了幼儿的名字,对于没有写幼儿名字的药,要及时的写上名字,放在指定的位置。

○对于在特殊时间吃的药(如上午或是下午)要在记事本上及时的记录。

②个案建议

○家长少时,及时做好登记,记录要简单清晰(如:××小朋友肚子疼);如果人多时,主班教师可以及时委托配班做登记,主班教师与家长交流(不忽视其他家长),实在忙不过来时及时回忆事后做登记。

○个别特殊的情况或要求,教师一定要格外细致地记录,可以在众多委托内容中,用醒目符号标明。

○如果感觉交流的内容需要长时间,应立即说明,找一个适合的时间,通过打电话、家访再交流。

○当记录完家长的要求,自己的主班不能完成时,要及时委托配班教师帮助完成,事后进行记录并与家长交流。

○接受家长委托的教师,白天选择适当的时机和班级的其他教师把自己所接受的若干家长委托的内容及完成情况作交代。

如果家长提出的问题是长期的(如:一段时间内不能吃鸡蛋、海鲜等,要在班级的揭示板中著名,还应上报给保健主任。提醒家长在幼儿可以不用忌口时及时告知教师,教师再及时报告保健主任,然后把揭示板中的这个内容换掉。)

○认真记录落实在纸上,记录后要给家长复述一遍以确认。

○对早上家长提出的要求,晚上要给出答复。

○如实在旺季了家长提出的要求,要与家长说明情况或道歉。

○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园长求助。

③注意的问题

◆避免用头脑记录家长提出的要求和帮助,因为会在繁忙时忘掉。

◆避免只记录不翻阅、不检查、不执行、不反馈、不交流、不生不息,不了了之。

◆记录不准备,避免张冠李戴。

◆避免自己的情绪、态度、言行表现出嫌烦、怕麻烦、不耐烦、反感或不经心地,不重视。

◆避免互相推诿,应相互提示、提醒。

◆避免完成后不及时登记完成情况或问题。

◆避免在委托他人过程中言行表现出不尊重,态度持命令式的安排,应表现出合作。

◆避免在执行过程中对幼儿出口不逊,不耐烦、责备、讽刺(杜绝这样的话:就你麻烦,就你家事儿多等。)

◆避免忽视离幼儿远。

◆避免对发生的现象看不见,不去看。

◆避免不与家长交流。

◆避免想起来就记录,想不起来或手头工作一多、一忙,就不记录的现象。

◆避免教师间不如实交流,遇到困难问题时自作主张,不寻求更多帮助。

◆避免擅自答应家长的不合理要求。

◆避免口头答应,没有记录,忘记了;给家长一个不重视、没有诚信的不好印象。

◆避免与家长发生正面冲突。

◆避免对带药不登记的家长没有提示。

◆避免接到家长给药,没有放到指定位置,到处乱放。

◆避免有事情自己没做,也没有委托,没有完成任务。

7.观察幼儿的情况(身体、情绪、态度的变化)

①组织形式

○全天随时关注幼儿的情绪怎么样?如果有异常表现注意观察(如:哭闹、呕吐、腹泻等)。

○入院时,幼儿体温37读以上应劝其回家休息,并告诉家长是为幼儿负责。

○脸手有异物,情绪不好的应询问原因。

○提示家长幼儿在家受伤要告诉教师(如:扭脚、挫手、吊踝儿等)。

○看幼儿走路的姿势有无异常。

○多用手触摸幼儿。

○及时与对班教师交换信息或求助。

○做好详细的记录,及时与家长沟通,出现问题第一时间上报

②个案建议

○随时关注幼儿的变化,注意前期信息出现的信号(如:呕吐、腹泻、发热、发呆、哭闹不止、情绪低落、自己坐在角落不与人交流打蔫……..)教师应多关注一下,耐心地引导、讲道理,与之谈话,充满爱心的关怀、照顾,或借助一些外力(如:一些小朋友、玩具),转移她(他)的注意力,说一些不开心的事,或引导其进去区角游戏。

○在主班时间观察不过来shirt,可以求助对班教师帮助一同观察幼儿的身体情况。

○认真、仔细观察幼儿的身体状况有无变化(如:长疙瘩、起红点),身体有无在家所至的外伤,发现后及时与家长沟通,调查病因,上报保健医,同时将幼儿隔离。

○从幼儿的神态变化上,判断分析幼儿是否带有危险品进入班级。

○对长时间不来园的幼儿,来后应提示其到保健院或保健室去检查(三天---两个月之内到保健室检查,两个月以上到保健院检查)。

③注意的问题

◆避免出现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好像一切都与自己无关。

◆不关注、不仔细观察,看见了当成没什么大不了的事,而延误幼儿看病的时间。

◆避免发现问题不及时处理相互推诿。

◆避免隐瞒、编造。

◆避免幼儿有事情还将其留在园内。

◆避免发生事情不报告,自己解决。

◆避免轻视幼儿的异常举动,对出现身体异常(如:情绪不对、有难受的地方、趴着等)现象的幼儿,从态度上忽视。

◆避免幼儿出现异常情况自己处理(如:手破了自己给包扎一下…..)

◆避免当幼儿出现异常情况时,教师站在那里,束手无策,不知该怎么办。

8.乘送子车来园的幼儿情况

①组织形式

○教师用热情、亲切的态度接待送子车的幼儿。

○关注送子车阿姨的登记与来园幼儿及幼儿的人数是否一致,是否有签字,晚上接走幼儿时要签字确认(数量、幼儿姓名等)。

○从送子车阿姨手中接过幼儿后,要及时检查幼儿身体各部位是否健康,观察情绪是否良好(如:抱一抱、摸一摸,跟幼儿说说话)检查幼儿身上所带物品是否安全。

○提示送子车阿姨为带药的幼儿做好详细登记,及时了解原本应坐送子车来园幼儿未来园的原因,并与家长核实。

○在幼儿来接时要随时关注并提示送子车阿姨为幼儿穿好衣物,带好随身物品。

○有事情委托送子车阿姨时要讲清楚,重要事情要以写便条或打电话方式进行沟通。

○需要送子车阿姨交钱或找钱时,要给家长写便条说明或让家长签字。

○关注幼儿是否跟随在送子车阿姨身边,不能离得太远。

②个案建议

○对乘坐送子车的幼儿更加关心(如:阿姨是否给幼儿穿戴整齐、保暖)。

○随时关注送子车阿姨是否有异常的举动。

○关注送子车阿姨的言行举止(如:是不是使用了礼貌用语、是不是说脏话等)。

○当班级有事情要转告时,可以通知送子车阿姨代为转告(通过小便签的形式),也可以通过打电话的方式把信息传给家长。

○关注坐送子车的幼儿,是否情绪愉快,身上有无伤处,及时询问送子车阿姨,幼儿在车上的情况,如有异常,必须在第一时间内与家长联系,询问幼儿的情况,并将情况向学年主任汇报。让送子车阿姨做好详细的接送登记,和送子车阿姨沟通幼儿的家长是否有个别要求(晚上来接、带药等)。

③注意的问题

◆有重要的事交代要亲自打电话给家长,不能跟送子车阿姨说,特别是交费问题,提醒家长钱款点清。

◆避免对乘坐送子车幼儿的不热情。

◆避免送子车阿姨不签字、不登记(包括药品)事情的发生。

关注送子车阿姨如何给幼儿穿脱衣物(以免少穿、忘穿、落下衣物及物品等)。

◆避免送子车阿姨带幼儿走时,只领一个不关注所有。

◆避免因自己忙乱而忽视送子车阿姨送来了几个幼儿,接走了几个幼儿。

◆避免有事情忘记告诉坐送子车的幼儿。

◆避免对已委托给送子车阿姨的事情就不再过问。

◆避免对送子车阿姨的言谈举止不闻不问。

◆避免送子车阿姨出现调换时没有引起注意。

◆避免送子车阿姨把幼儿自己留在楼道里等候。

(二)离园的原则要求

离园活动是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结束时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与家长沟通交流的阶段。因此,教师不可忽视离园活动的组织,幼儿的活动要有序,与家长的沟通要及时,做到两不误:

1.组织形式

○提醒幼儿喝水、如厕,帮助、指导幼儿整理衣裤,尤其是年龄小的幼儿。

○提醒幼儿检查自己的衣物和其他物品是否整理好,做好离园时带走的准备。

○引导幼儿回忆当天教师是否布置了任务,提醒幼儿回家认真完成。

○幼儿离班时,提醒幼儿把玩具、椅子等物品放到指定位置,并摆放整体;拿好自己的物品,与教师、同伴说“再见”。

○组织晚离园的幼儿安静地做游戏,等待家长来接。

○主班教师在门口接待家长,有计划、有目的第与家长交流幼儿在园情况,并对家长的要求和体温予以耐心解答。

○当幼儿与教师说再见时,教师要有礼貌的回应每一位幼儿。

○主班教师主要负责接待工作,配班教师关注和指导幼儿的区域活动

○主班教师要照顾全体,组织安排幼儿的活动。

○正确使用称呼,如:幼儿的姓名(大名或小名)。

○与送子车阿姨做好交接,交流幼儿在园的情况和需要与家长交代的事情。

2个案建议

○问候的方式:说再见时应注视对方眼睛面带微笑地回应每一位幼儿和家长。

○面对突然间态度转变,能主动与教师说再见的幼儿,应及时给与鼓励:教师鼓励说道“你都能主动说再见了,老师正为你感到骄傲,希望你以后每天都这样!加油!|”

○面对再见时声音很小的幼儿:“宝贝你能主动说再见已经很好了,以后再大点声就更好了,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你能再大点声说一次好吗?”如果幼儿不说,教师说:“没关系,我们下次再大声说。”

○遇到害羞的幼儿:应提示和鼓励他们向老师问再见,(如:老是想听到你的声音,听说你的声音很好听,请你和老师说再见,好吗?老师知道你一定做得到!)如果幼儿第一次声音很小,也应该表扬他,因为幼儿毕竟是有进步了。

○衣物:鼓励幼儿自己穿脱衣服、裤子、鞋;关注容易丢三落四的幼儿,给与个别提醒和必要的检查:关注做送子车的幼儿,衣物是否正确更换。

3注意的问题

◆避免只面对一名幼儿或一位家长长时间沟通,看不到其他的家长和幼儿。

◆避免无事可做,满地走动。

◆避免主、陪伴教师都到门口接待家长,而无人管理活动时的小朋友。

◆避免与家长或幼儿交流时抱膀、背手、插兜,行为不雅。

◆避免忽冷忽热,应坚持一贯。

◆避免没有家长时在门前等待,应先指导没来接的幼儿进行区域活动。

◆避免无事可做满地走动、串班、闲聊、抱膀接打电话。

◆避免只做自己的事情,忽视幼儿。

◆不要家长和幼儿等待太久。

◆避免教师与幼儿说再见时,教师敷衍、冷淡、没表情、声音低沉或表现出烦躁、严厉的态度。

二进餐

合理的营养摄入、良好的已是习惯培养对成长中的幼儿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重视幼儿的进餐;要初步了解各个年龄段幼儿对营养摄入的需求,充分了解本班幼儿的饮食习惯以及个别幼儿对饮食的特殊需要,并以此为依据组织幼儿进餐。

进餐的原则要求:

进餐,即是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幼儿学习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契机。因此,在组织幼儿的进餐活动时,教师要在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保证幼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同时,合理组织幼儿的进餐活动,包括餐前活动和餐后活动。此外,还需顾及幼儿的心理感受,适当满足幼儿的意愿,让幼儿喜欢在幼儿园用餐,让进餐成为一件愉快的事情。

1组织形式

▲创设良好的进餐环境:在幼儿进餐的过程中,可播放轻缓悠扬的音乐。教师与幼儿讲话时声音要轻柔。还可以建立合理的自主的进餐规则,如:幼儿自主选择进餐位置、自主选择饭菜量等。

◆适宜的餐前活动:在进餐前半小时内不做剧烈运动,而应展开适宜的安静活动,如念儿歌】、听故事等。教师也可适当介绍当天饭菜名称、营养价值等,激发幼儿食欲。

◆巧妙的餐前引导:当遇到大多数幼儿不爱吃的菜肴时,教师可以假装先品尝味道,很有兴趣地讲述饭菜的颜色、味道、口感等,以此激发幼儿的食欲。

◆悉心的观察指导:教师要悉心观察幼儿的进餐情绪、进餐速度、进餐量以及对事物的偏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个案建议

☆教师需要特别关注进餐中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如体弱、过敏、肥胖或处于换牙期的幼儿等,对他们要给予更多的关心与照顾。

☆对于挑食的幼儿千万不可逼迫,而应了解幼儿挑食的原因,再根据不同原因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引导。

☆对于挑食的幼儿千万不可逼迫,而应了解幼儿挑食的原因,再根据不同原因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引导。

☆对于进餐坐姿端正,不东张西望、不掉饭粒、不剩饭菜的幼儿给予表扬,也是在为其他幼儿树立榜样。

☆在日常的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那小勺、端碗、用筷子的生活技能。

3注意的问题

◇教师切忌在幼儿进餐钱批评幼儿,在进餐前呵斥、逼迫、恐吓幼儿,这会使幼儿带着不良情绪进餐,影响进餐的质量。

◇争取家长配合,实施家园共育,共同为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而努力。

三、盥洗

在盥洗环节中,教师应重视指导。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幼儿逐步学会正确盥洗方法,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并持之以恒地督促他们,使幼儿能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盥洗的原则要求:

盥洗内容包括:洗手、漱口、如厕。培养幼儿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随时保持手部清洁,养成手脏就洗手的好习惯;培养幼儿饭后漱口的习惯,以达到清洁口腔,保护牙齿的目的;如厕方面,指导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大小便、指导大小便去厕所。

1、如厕

①组织形式

○分小组进行入厕,减少拥挤现象的出现。

○提示幼儿入厕时注意地面是否有水,避免滑到。

○提示上完厕所的幼儿去洗手。

○当幼儿有的上厕所,还有洗手的时候,教师要站在卫生间门口,保证每一位幼儿都能在教师的视线内。

○教师要不断地重复提出安全、卫生方面的要求,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习惯。

○用语言进行指导或帮助个别幼儿提裤子。

○关注幼儿按班级制定好的常规进行入厕,两位教师要时刻保持一致(年龄小的班级,可以由教师为他们制定常规,到了中大班后,可以与幼儿共同研究制定常规)。

○关注到每个幼儿入厕时的表现,并随时进行个别提示。

○组织活动中,主班教师组织大多数幼儿,配班教师指导个别速度慢的幼儿,保证减少等待,又能照顾个别。

②个案建议

○允许幼儿随时入厕;

○幼儿入厕时,对男孩,教师要提示他们离便池近些;提示女孩一手拉好裤子,一手扶着扶手,不要站在台阶边上提裤子。

○帮助个别幼儿提裤子时要同时要同时教幼儿提裤子的方法,指导幼儿如何自己做,眼睛同时要关注到身边的其他幼儿。

○教师先进入厕所,环视、检查是否有不安全的因素,如:地上有水,有障碍物,收好。

○提示排队小便的幼儿,前后腰有半臂的距离。

○提示幼儿在入厕结束后要把裤子提好,并把衣服掖进裤子里。

③注意的问题

◆避免幼儿入厕和洗手时教师聚在一起说话、闲谈,或是照顾一个幼儿而忽视其他。

◆避免为等一个速度慢的幼儿而让大多数幼儿等待时间过

◆避免当幼儿在玩水或是打闹时,教师不闻不问。

◆避免教师间互相等、靠的现象,要分工明确,职责到人。

长。

◆避免制定的规则和制度今天又要求,明天就不要求,或是班里的某位教师要求,另一位教师不要求等等。

1.洗手

①组织形式

○教师在幼儿洗手前先确认卫生间地面是否湿滑,提示幼儿在洗手池前排队。(小年龄班教师可以考虑在排队的地面上贴等距离的圆点儿,让每个幼儿踩上一个圆点儿就自然排队了。)

○小便之后按照洗手的标准和顺序排队洗手。要把袖子挽起来。先打开水龙头,把手弄湿,关上水龙头打适量的肥皂,搓出丰富的泡沫,打开水龙头把手冲干净,再把水龙头冲干净,关上水龙头,甩甩手。

○可以边说儿歌边洗手。(手心手心搓一搓,一二三…..)在操作间指定区域边说儿歌边洗手,排队冲水后到指定区域边说儿歌边洗手,排队冲水后到指定区域搓泡沫,避免等待,耽误时间。

○早晨来园之后第一次洗手后应该叠毛巾,做到一人一巾。之后一天内洗手后都要使用自己毛巾格里的毛巾。拿毛巾擦干净手后把毛巾叠放整齐放回自己的毛巾格。

○小朋友放好毛巾之后应该自觉排好队。

○教师要关注幼儿洗手方式,让幼儿学会按要求把手洗干净。

○教师要检查幼儿叠毛巾,做到一人一巾,关注幼儿是否使用自己的毛巾。

○教师组织洗完手的幼儿站队,可以带领幼儿做一些手指游戏,说儿歌,三字经等等。

○在吃饭吃水果之前,教师带领幼儿洗完手之后,告诉幼儿洗干净手不要乱摸东西拿玩具等。

②个案建议

○避免洗完手后再去小便。

○避免拥挤,卫生间地面滑,告诉幼儿慢慢走不要拥挤。

○告诉幼儿尽量不要把水弄到地面,造成安全隐患。

○避免不按照要求洗手,洗手洗的不干净。

○指导幼儿用毛巾擦手,尤其是天气冷时,不擦干净手,手就会冻裂。

○避免幼儿在操作间打闹,发生意外。

○避免幼儿洗完手之后把水甩到地上,一定要在水池前甩手。

○避免幼儿不认识自己的毛巾格,乱拿毛巾,保证一个一巾。

○避免幼儿洗完手后无效等待,教师要组织幼儿做一些小活动。

○避免幼儿过多造成混乱,让幼儿学会谦让,遵守秩序洗手。

○避免幼儿开大水流,造成浪费还会弄湿衣服。

○避免幼儿身子趴到水池中,弄湿衣服。

③注意的问题

◆有的幼儿不爱洗手,不要强迫,要循序渐进地养成好习惯,不断鼓励幼儿洗手。例如:老师闻闻你的手香不香?

◆有的幼儿喜欢玩水,浪费很多水,在平时活动中要让幼儿懂得水资源的珍贵。

◆有些幼儿很喜欢站在第一的位置,所以洗手时不认真,一定让幼儿明白先小便,再把手洗干净,擦干净手放好毛巾才有资格站在第一的位置。

◆有的小朋友不知道如何使用香皂,在打香皂时打得过多,而且冲的不干净,教师要关注这样的幼儿,给予指导,用适量的香皂,保证每个幼儿都把香皂沫冲干净。

◆有的幼儿衣服过紧,自己挽不好袖子,教师要给予帮助。

四、午睡

睡眠对幼儿的健康十分重要,它能使神经系统、骨骼和肌肉、内脏器官等得到休息,有助于促进幼儿身高的增长以及大脑皮层的发育。因此,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保证幼儿每日充足的休息睡眠时间有益于幼儿的生长发育。

1.午睡的原则要求

由于幼儿生理、心里以及原有生活习惯的不同,往往对午睡的需求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巧妙地运用多种方法,逐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①组织形式

○提示创设入睡的环境(拉上窗帘、关掉电灯、说话轻声、走路轻轻…..)

○组织幼儿如厕,注视每一位幼儿,保证每名幼儿上小便。

○主班教师带领大部分幼儿边做游戏边走向寝室;上完厕所的幼儿在走廊站队,教师则站在卫生间门和走廊中间,照看走廊和卫生间的幼儿。

○在寝室门前请幼儿自然排队站成两排,教师请幼儿分组进入寝室(在寝室走廊的外边准备有可供幼儿换鞋时用来坐在地上的小地垫,提示幼儿坐在上面把鞋子脱下来,然后拎着鞋子,踩着垫子,将鞋子整齐的摆放到走廊的两侧后进入寝室,垫子在幼儿起床后收起来。)

○教师在组织幼儿排队过程中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一些手指游戏或是学一些成语接龙等。

○主班教师在走廊组织幼儿排队,同时点名字请幼儿进入寝室,分别将幼儿扶或抱上床,同时眼睛要关注在地面上等待着幼儿们的安全,随时用言语提示幼儿注意安全。

○幼儿上床后,请幼儿右侧转身,闭上眼睛,主、配班教师根据幼儿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照顾。

○当幼儿自己可以独立入睡时,教师可以给幼儿盖好被子,轻轻摸一下幼儿的头,小声对她说:祝你做个美梦!

○下午教师在1:00前不得坐下干自己的事情,要来回走动,随时给幼儿盖被子或照顾个别幼儿。

○当幼儿在1:00以后都入睡了,教师可以准备教学材料或是写有关教育方面的反思、随笔,同时要不断关注幼儿,看幼儿是否需要盖被子或要个别照顾。

②个案建议

○对睡觉需要有人陪的幼儿,教师可以走到他的身边,用手轻拍他,使幼儿有安全感。

○对睡觉慢的幼儿、爱动的幼儿、想说话的幼儿、教师先站到她的身边,轻声提示他尽快入睡。

○对离教师较远、比较分散的个别幼儿,教师可以柔声的提示幼儿入睡(如点他的名字、对他提要求等)

○如果家长有为幼儿入睡而讲故事或是听歌的要求,教师可以在开始一段时期,小声给幼儿讲故事或是唱歌(但当幼儿对幼儿园生活适应后,要逐步减少讲故事和听歌的习惯)。

○教师在看幼儿午睡时,可以先以哭闹的幼儿为主,让他们尽快睡着,那样其他幼儿也可以安稳地入睡。

③注意的问题

◆避免让幼儿自己上床,而教师只在那站着说而不动手干。

◆避免午休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如看报纸、睡觉、吃东西、闲聊、串班等。)

◆避免只照顾一名幼儿而忽视其他幼儿。

◆避免大声说话。

◆避免借口取东西离开幼儿。

◆避免让别人帮助看班,长时间不回寝室。

◆避免只做自己的事情,不关注幼儿是怎样睡觉的。

◆避免只在一个地方呆着或坐着,不走动巡视。

◆避免没有相应的策略而造成幼儿无法午睡。

◆避免看护幼儿午睡时,幼儿都不睡觉或睡不着觉,教师认为这是自己无关的事。

◆避免在组织幼儿上床午睡时,幼儿已经进入寝室,自己爬上铺,而教师却在走廊里没有看到幼儿是怎样上床的过程(特别是小班的幼儿在没有教师的看护下自己爬上铺),这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1.起床

①组织形式

○如果是一个人在寝室看护幼儿午睡,在起床时要寻找阿姨帮助起床。如果另一个教师在班级的话,那么就分配好,一个在寝室从上往下抱幼儿,一个在走廊帮助幼儿穿鞋子。

○先请睡在上铺的幼儿起来,必须保证每个幼儿都要安全的下到床下(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要负责将他们抱至床下),请幼儿到寝室门口或走廊里穿鞋(在泡沫垫上穿)。

○提示穿好鞋子的幼儿在寝室门口站队(教师能看见的位置自然站队,此时如果只有一名教师,则需要一边关注下铺的幼儿起床,一边关注站队的幼儿的安全。)

○如果两位教师都在寝室,当班级上铺的幼儿下来后,由主班教师将幼儿带到班级外边的走廊站好队,配班教师可以求助阿姨与自己共同将剩下的幼儿照顾起来。配班教师看护寝室少部分没有起来的幼儿,此时主班教师带领大部分幼儿进行盥洗。

○配班教师在保证组后一个幼儿已经准备好后,方可带领剩下的幼儿一同去盥洗室,并把幼儿交给主班教师。

○如果是一个教师带班,起床的时候没有人帮助,教师则可以一组一组的进行起床,每组人数不要超过6人,也要先从上铺开始(小班的幼儿,教师要从上铺给抱下来),当上铺的幼儿都起来以后,请他们先到外面站好,然后下铺的幼儿起床,都起床后,组织幼儿集体去盥洗室。

②个案建议

○避免两位教师在同一位置照顾一少部分幼儿,而忽视其他幼儿。

○避免两个人没有分工,不明确自己要负责哪部分幼儿。

○避免出现问题后相互推脱。

○避免主班教师只带少部分幼儿,而大部分幼儿交给配班进行管理。

○避免还有幼儿没有从寝室出来,而班级的两位教师已经离开寝室到盥洗室了。

○避免出现上铺的幼儿还没下床,而教师已经在走廊等候了,以至于无法保证幼儿的下床安全。

○幼儿午睡起床进入教室后,将铺在走廊的小地垫收回。

③注意的问题

◆个别年龄小的幼儿(刚来园睡的晚),如果在幼儿都起床时还没有醒来,可以最后叫醒他,然后由配班教师进行照顾,帮助他快速参加集体活动。

◆关注爬下铺幼儿的安全(不能只关注上铺的幼儿)。

五、排队

排队,让幼儿养成规则意识和集体意识。幼儿从排队活动中有序性有了初步认识,知道了一个人生活在集体中需要自觉服从全局。

排队的原则要求:

知道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排队,使幼儿明白排队可以有多种方式,但最终的目标是形成一个有秩序、有次序的有机整体。

②组织形式

○“小朋友们现在我们要站起来站队了,请大家把小椅子推回去吧,看看谁能做到轻轻地把它放回去,然后快速的找老师来站队。”

○提示幼儿可以按照男孩、女孩分开站成一竖行,(按先后到来的顺序自然排队)

○提示幼儿可以按先后到来的顺序自然站成一竖行或两竖行(不分男孩、女孩)

○教师按照大小个或小大个的顺序排出队列,男孩一竖列,女孩一竖列。位置为固定的。

○提示幼儿站队要与前面的小朋友保持半臂的距离,身体不要贴在前面小朋友身上,并始终保持与前面小朋友的半臂距离位置。(口令:半臂看齐—1、2、手放一下---嘿嘿)

○教师在带领幼儿行走的过程中要后退着走,用眼睛看到每一位幼儿,保证每一位幼儿都在你的视线之内。

○对幼儿站队的表现,教师要及时提出要求(请注意看前面小朋友的后脑勺,看谁坚持的好,把眼睛藏起来。)

○观察幼儿在排队中的问题并记录下来。

○提示个别站队慢的幼儿尽可能加快速度,减少其他幼儿的等待时间。

○组织过程中以主班教师为主配班教师为辅,当已经有大部分幼儿站好时,主班教师就可以在前面带走大部分幼儿,少部分幼儿有配班教师在后面带领组织,并随时提示幼儿,一个跟着一个走,两位老师做好相互合作,有效配合,(只有主班一名教师在的时候一定要组织好全部幼儿,都站好后才可以带有而走,走是要不断的提示幼儿,关注部分幼儿走的情况怎样,走走停停,不断的重复要求。)

○如果一部分幼儿在教室,一部分幼儿在走廊时,教师一定要站在走廊门口与走廊的中间,视线能够同时关注到教师和走廊的幼儿(一脚门里一脚门外)。

②个案建议

○好动:多用眼睛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使其站在离自己较劲的地方,随时提醒幼儿怎麽站,站在哪?必要时教师要严厉些,站队前点一些好动的或需要关注的幼儿名字,让他们占到队伍的前面

○布置要求:教师要反复提示、讲解,并示范正确的排队方法,让幼儿模仿练习)(双手自然下垂,放在身体两侧,身体直立,不要左右摇晃,眼睛看着前方,与前面的幼儿有半臂距离的距离)。

○对于不愿站队的幼儿,只想让教师领着的,教师可以让他站在第一排,这样既可以领着他,又不影响到其他的幼儿。

○多用鼓励性的语言或情境性的游戏指导幼儿,给大家树立榜样(XX小朋友站的可真好或是站的真精神,真相解放军叔叔……实施引性教育,让幼儿在暗示下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

○记录幼儿的行为可以是在事后(午休、看护幼儿午睡、幼儿离园后)

○提示个别站队慢的幼儿(如XX小朋友快点上车呀,我们的火车就要开走了)

③注意的问题

◆起立站队椅子乱放,会发出很大的声响。

◆教师在幼儿的前面走,对后面的幼儿难以关注

◆避免幼儿站队时,教师还是坐着等待的状态

◆避免幼儿排队时,教师抱膀。

◆避免之前对幼儿没有要求,让幼儿随便站。

◆避免幼儿战队时,教师不在幼儿身边。

◆避免幼儿战队时,教师的眼睛不看着幼儿,游离幼儿的范围,或与他人闲聊。

◆避免用生硬的语言指责幼儿(如:你快点过来,你怎么那么慢……)

◆避免幼儿在进入队伍或调整位置时拉扯、推搡其他幼儿。

◆避免点数幼儿人数时摸着幼儿的脑袋数。

◆避免教师已经走到卫生间,幼儿还没有出来。

◆避免在组织幼儿活动的时间里记录幼儿的行为。

六.教育活动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这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

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

第一、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第二、尊重儿童,建立平等的师幼盥洗;第三、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第四、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第五、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第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第七、充分利用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

(一)集体活动

①组织形式

○有充分的课前准备,这里的准备包括物质准备和经验准备。

熟悉活动方案和活动目标。提前准备活动材料,要注意材料、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教师创设的空间应该足够幼儿集体活动,空间应该是安全,可靠的。

○首先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身上,这是组织好集体活动的必要条件,可以做幼儿感兴趣的手指游戏或音乐律动,组织、安顿幼儿的情绪,引发幼儿的兴趣。

○活动时需要幼儿坐在座位上,教师请幼儿面向自己坐好。

○对于爱动不能自控的幼儿,可以将他们放在一个易于观察的地方。

○集体活动中的常规纪律很重要。

○教师的位置:要坐在或站在一个全班幼儿视线都能看得到的地方,保证教师能够看到每个幼儿。

○教师与幼儿处在同一水平线内,不要让幼儿仰视你。

○教师的眼睛要关注到每一名幼儿,保证幼儿的安全。

活动前分析:要了解这个活动的难点和重点,明确幼儿在这个活动中能够得到什么,切忌漫无目标。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幼儿的原有水平。

○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所感兴趣的,要让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挑战性,但也不可以太难,既跳一跳就可以得到。

○提问时集体活动的核心。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教师提问直接影响师幼互动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开放、有挑战性、能引发幼儿的思考。

○教师要及时回应幼儿抛过来的球,可以用眼神、肢体、语言等鼓励幼儿,让幼儿乐意参与活动,体验快乐活动。

○教师要采取有效的回应,使幼儿获得主动发展。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的应对来自幼儿的多种信息。

○当有问题,在于个别幼儿交流时,要单独、小声交流,不影响他人。

○教师要时刻调动幼儿的情绪,多用鼓励的语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组织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自身的思维、表情、动作,注意调动幼儿的情绪,吸引幼儿注意力,学会感染幼儿。

○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应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创建一个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幼儿乐于参与活动的先决条件。

组织集体活动时由于人数较多,教师一定要兼顾每一位幼儿,关注群体,注重表现的机会

○教师应注意在集体活动时是否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关注每一位幼儿的发展。

○关注幼儿的需要,及时给与鼓励和帮助。

○语音、语调要保持抑扬顿挫,丰富的表情,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对于不想参与的幼儿可以安排感兴趣的幼儿一起让环境感染他。

○活动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建议集体与小组活动相结合。

②注意的问题

○避免教育活动目标空乏、含糊、缺乏可操作性。

○避免选择活动内容时,忽视幼儿年龄特点,忽视本地区、本园。本班级幼儿的特点,内容忽难忽易。

○避免因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而导致部分幼儿很难理解教学内容,或部分幼儿对所学内容已掌握,对本活动完全没有兴趣。

○避免教师只关注到个别幼儿,根据个别幼儿的发展水平来设置教学内容。

○避免组织活动时间过长,根据年龄段的不同、选择内容的不同,设计好时间。

○避免操作材料的不充足。

○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存在。

○避免在组织过程中,只关注个别幼儿而忽略整体。

○避免教师自己讲自己的,幼儿做幼儿的,或是幼儿随意不跟随教师活动,而教师就像没看到。

○避免对幼儿提的问题、对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闻不问、○避免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在不明白的情况下应付幼儿。

○避免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坐在桌子上或是跷二郎腿。

○避免班级闹哄哄的,教师仍然在进行活动,当作没看见,敷衍了事。

○幼儿坐在坐位上时,避免有面对教师坐的,有背对教师坐的。

○避免由于人数过多教师观察不全面,产生学习遗漏或发生危险。

○在活动中,教师要做好自己的定位,教师是一个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指挥着。

○避免所提问题的答案仅有:“是”、“不是”、“喜欢”、“不喜欢”。

○不注重活动过程中的提问设计,避免进行封闭型提问及无效提问。

○避免教师一味的讲解,幼儿被动的接受。教师与幼儿在活动中完全无交流。

○避免教师过多的“帮助”,这样的话就剥夺了幼儿很多宝贵的学习机会。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避免没有关注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性。

○避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单一,忽视领域间的渗透。

○避免等待时间过长,造成幼儿失去兴趣。

○避免用教师的威严让幼儿听从,而没有策略吸引幼儿。

○避免幼儿在进行正常活动时,教师不必要的干预。

(二)小组活动

①组织形式

○准备:教师应提前准备活动材料。熟悉活动方案和活动目标。提前创设与活动内容相符合的活动场景。

○准备充足的活动材料,活动材料要有层次性、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活动开始前,教师应充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学习。

○教师的位置:教师的位置应能够看到每一位幼儿,和每一位幼儿进行互动。

○记录名单:教师对自己负责的每组幼儿要有记录,明确哪些幼儿参加过活动,哪些幼儿没参加过活动,可以用挑沟确认的方式来记录。

○分组:小组活动可以有教师按幼儿不同学习水平分组和幼儿自愿选择小组的形式相结合。(幼儿对不同方面的认识是不同的,小组也不是固定的)

○要进行合理的分组,分组要考虑到让每个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

○人数:根据教师人数和班级集体人数进行分组,5-----15个左右皆可,其他不能进入小组活动的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进入区角自主学习。

○可以把幼儿分别安排在几个空间进行学习。例如:操作间、教室、走廊。寝室、室外体育场地…..活在班级用隔断板把各小组隔开。

○尽量把场地分隔开,要静,不能影响别的组,按层次分组,分组交换时切忌不要把哪个幼儿落下。

○换组:组织完一个活动进行轮换时,教师要关注另一组活动进行的情况,再进行换组。如另一组活动没有进行结束,教师可以带幼儿去入厕或喝水,但不能影响其他活动中的幼儿。

○提问:再设计问题及回答的时候,应该给每个幼儿平等的机会进行参与。

○小组活动让幼儿有更多摆弄的机会,使他们能更加自由。

○深入到幼儿的身边,听听他们的想法,多思考自己该如何完善。

○小组活动,幼儿与教师要进行充分的互动,保证每一位幼儿都能进行积极的参与,整体与个别关注相结合。

○小组活动更便于教师进行更细致的指导,而对于能力稍高的幼儿进行特别关注,保证小组活动的质量与效率。

○鼓励关注每一位幼儿的需要,给予每个幼儿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对于一些能力稍弱一点点的幼儿,要有耐心和爱心。

○组织幼儿的活动,要用夸张的表情吸引幼儿的注意,语言也要尽量有抑扬顿挫,让幼儿的眼睛一直跟随着教师。

○教师指导过程中应注意将时间合理的分配到每个幼儿的身上,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达到相应的发展水平。

○给幼儿充分的想象与思考的时间和机会,让幼儿真正的参与进去,否则就没有达到小组活动的真正目的。

○注意小组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②个案建议

如:话题活动、讨论活动、谈话活动、观察活动、科学探索、逻辑数学思维活动、绘画、制作、设计、制作、儿歌、散文、生活活动的学习(洗手、刷牙---)、餐后阅读、各种表演展示活动…….③注意的问题

○避免组织活动时教师现场创设环境、现准备材料,让幼儿在一旁等待,随机点取幼儿参与自己的活动,几位教师没有计划性、没有分工。

○避免在换组时不管另一组活动有没有结束,不打招呼直接让完成活动的幼儿换组,影响其他组的活动进行。

○所有小组在同一空间组织活动,避免相互之间没有隔断,教师之间组织活动声音大,互相干扰。

○避免在小组轮换过程中出现漏掉幼儿的情况。

避免教师所准备的材料不够小组幼儿使用。

○避免形式单一,应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活动。

○避免几个或大部分幼儿参与活动,并有积极表现,个别幼儿在进行其他活动,或者无所事事。

○在指导过程中,避免没有关注幼儿之间个体差异。

○小组轮换要有序,避免换组时,等待的时间过长。

○避免材料的单一性,避免使用不安全、不卫生的材料。

○教师应给幼儿提供充分的自由选择分组内容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应避免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强制性的机械分组。

○小组活动中教师要保证每个幼儿都能进行不同小组的活动,还要避免活动内容的重叠。

(三)区角活动

●小班:娃娃家、生活区、美工区、益智区、图书区、积塑区、自然角…..○进区标志数量按照班级幼儿人数,每人一个,每个人都不同。

进区标志整体摆放位置在班级门口处,便于幼儿拿取、送回,根据各自可放的空间安排位置。

●中班:图书区、科学探索区、数学益智区、建构区、表演区、自然角、饲养角、美工区、角色区…..○每个区域幼儿参加人数可根据区域位置的大小决定,地方大可以人数多一些,地方小人数就应少一些。

●大班:图书区、科学探索区、数学益智区、建构区、表演区、自然区、饲养区、美工区、角色区……

○进区标志在区域内摆放位置:在各个活动区架面的侧面或进入区域内的入口处。

○按照每个区域进入的人数,给幼儿留出插入标志对数量的位置。

②组织形式

1.先组织幼儿认识自己的进区标志,记住自己进区标志摆放的位置。

2.进区活动前,主班教师提出幼儿先拿自己的进区标志。

○指导语:ⅩⅩ小朋友请你拿出进区标志,然后进入区域游戏;你的小标记是几号?请你找找看……

3.拿到自己的进区小标志后,教师要提示幼儿将小标志放进他所选择的区角中,然后才能进入这个区域游戏。

○指导语:你喜欢去哪一个区角中游戏,请你将小标记放到哪里。

4.提示幼儿从一个活动区到另一个活动区游戏时,一定要在离开时,把自己的进区标志拿走,插到另一个活动区内,方能在这个区域游戏。

○指导语:如果这个区域中人数已满,请你选择另外一个区角游戏。

5.当几名小朋友同时进入区角。指导语:请小朋友排队;按照排队的顺序插入进区标记。

③注意的问题

○拿完区角标志不知道放哪里?(要让幼儿反复练习,多用“重来”的策略)

○找不到自己的区角标志(教师反复带领幼儿认识自己的标志,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寻找自己的标志)。

○避免区角人数和椅子摆放数量不等。

区域材料和准备

区域材料、装材料的筐、材料筐标志、区域架摆放材料筐位置的标志。

针对各个不同区域投放相应的材料。如:美工区可以提供各种颜料;各种笔;各种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的纸张;各种废旧材料(纸板、小盒、小棒、纸杯等)。

材料投放注意的问题

1.材料丰富、摆放有序、方便取放、2.有层次、有针对性。

3.可玩性强,能反复操作。

4.材料摆放开放、易引发兴趣好取、好放。

5.贴近生活,注重安全。

6.注重色彩和外观。

7.注重功能性。

○可以用各种质量好的纸盒或质量好的衬衫盒,购买的筐或盒子。

○班级各异,可以是某种动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各种图形…..○区域架摆放材料筐位置的标志与材料筐上的标志是一样的,摆放时一一对应。

②组织形式

○教师更新区角材料要在使用前一天晚上完成。

○更新的区角材料,要提前组织活动介绍给幼儿。

○在活动中反复练习、提示幼儿正确使用材料,可以反复练习轻拿轻放材料、按标识摆放材料。

③注意的问题

○区角材料投放的低效能、搞结构、功能单一、材料投放设计不当、○区角材料提供的过多,杂乱,没有通透感。

○材料摆放混乱,无标志。

○区角材料没有定期调整。

○材料筐大小与盛放材料大小不匹配。

①区域规则的准备

○与幼儿共同制定区角规则。

○规则的内容:有人数要求、怎样取送材料。

○可以让大班幼儿用绘画方式呈现规则内容。

○中班和小班可以用绘画方式呈现规则内容。

③注意的问题

○避免教师去制定规则,不让幼儿参与。

○避免规则呈现过多的文字。

①区域名称和位置的创设

○根据每个区角的主要功能确定区角名称或就直接表述。如:美工区可以直接称美工区,也可以称美工创作间。积塑区可直接称作积塑区,也可以起称为积塑建构区。

○区角之间注意动静区角分开的原则。如:图书区要与积塑区或表演区分开,可以和美工区离得近一些…..②注意的问题

○区角名称应该是幼儿易懂得或是幼儿容易辨别的文字。

①区域活动指导

主班、配班教师明确并确认自己的工作内容(区域活动开始、区域活动过程中、区域活动结束)。

为幼儿介绍每个区角中有哪些材料(在日常的课程中介绍,把认识区域材料作为一个活动内容进行组织)。

组织形式

主班教师

1.主班教师主要负责早接待活动。

2.当配班教师未来,门口有没有刚刚来园的幼儿时,主班教师要走进区角中作指导。

○指导语:你喜欢玩这个玩具吗?你知道它还可以怎么玩吗?你能与小伙伴一起玩这个玩具吗?

3.主班教师在不需要接待家长时要流动于各个区角,帮助有需要的幼儿。特别是要关注配班教师没有深入到的区域中,关注幼儿的活动。

4.当看到有家长送幼儿到班级门口,主班教师要立刻从区角中出来到门口,接待家长和幼儿。

5.根据每个区域的进区人数,建议幼儿重新选择区角

6.征求幼儿选择区角的意见。

○指导语:你想到哪个区角做游戏?对于没有选择或选择区域有困难的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帮助进入区角活动。

7.主班教师用铃声提示幼儿暂时结束早晨的区角活动。如:可以通过摇铃的方式,提示收拾整理区角材料了。

○指导语:小朋友们我们比一比哪个区角中的材料都按照标志放回原来的位置了?看看谁的动作迅速、整理的干净、废纸应该放到哪里去?

8.教师要与幼儿共同收拾整理区角材料,当大部分材料整理好时,主班教师就可以带领大部分的幼儿去盥洗室进行盥洗,其余材料的整理由剩余的个别幼儿在配班教师的带领下完成。

○指导语:收拾整理结束的小朋友请跟老师去卫生间。

9.活动结束后,到衣帽间或走廊送作品或材料的小朋友,教师要做到下心中有数。

配班教师

1配班教师来园后,主要负责指导区角活动

2配班教师每天要重点在一个区角中作指导,一周可以有计划地将指导重点放在1-——2区角中

3配班教师在一个区角中重点指导时,还要余光关注其他区角中活动情况(关注安全、游戏状态……)

4.对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记录。

5.区角活动结束时,配班教师要快速环视每个区角收拾的情况,如果遇到这一组的幼儿着急站队,根本没有收拾的情况,教师要提示在这个区角中游戏的幼儿回来收拾整理,再去站队。或有的区角中个别物品摆放的位置不对,也需将小朋友叫回来进行重新摆放。

6.全部整理结束配班教师带领幼儿去盥洗室盥洗

7.教师要边与幼儿互动边按照观察记录表进行观察。

主班、配班教师:

1.主班、配班教师都需要关注幼儿从一个区角离开时,教师要提示幼儿拿好自己的进区标志,再换另一个区角中。

指导语:你还选择哪个区角?现在这个区角的材料你整理了吗?请你整理好后再离开,你一定会将这里的材料整理的非常整齐的……

2区角活动结束时主班配班教师都需要提示幼儿将每一组的小椅子都推到桌子里,摆放整齐然后排队。

指导语: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谁的动作最迅速。

3提示幼儿收拾整理使用的玩具或材料,按标记放到区架中

4随时提示幼儿将掉在地上的玩具时起。

5在活动过程中如果有大小便的情况,请小朋友在清洗双手后再回到区角参加活动。

6在参加区域活动时提示幼儿说话轻声细语,使用玩具轻拿轻放,不制造过大的声音,以免影响他人。

7垃圾扔到指定位置。

8关注并建议幼儿哟啊哦在一个区角中完成一项任务,再换游戏材料或转换新区角。

9关注幼儿在游戏中是否进行友好的交往,是否有轮流等待的情况。

10关注幼儿与材料互动情况(是否有积极的互动)。

11观察幼儿(是否到区域进行活动:玩的过程中有没有困难,是否需要帮助)。

12及时提示幼儿进入区角插进区标记(或画标记)。更换区角活动时,将区角标记更换位置(幼儿进入哪个区角,标记应插入哪个区角中),去交结束时,将标记插回原位。

13鼓励幼儿轮就选择区角中的材料。

③注意的问题

○主班教师避免在没有幼儿的时候还在门口站着,像是等待幼儿来似得。

○避免幼儿在区角活动时,教师无事可做或聚堆说话或摆弄与工作无关的东西。

○不要勉强幼儿选择区角。

○避免只关注一名幼儿或只与一名互动。

○注意幼儿不收拾整理材料,教师不要代替完成。

○幼儿摆放材料位置不对,教师没有耐心指导,对幼儿训斥、挖苦、强迫等。

○避免教师为了追求教室安静,而禁止幼儿之间的交流和来回走动。

○避免幼儿在正常活动时,教师进行不必要的干预(如:你这个要这样玩,你不能拿什么什么。。。。。。)

○避免与幼儿离得太远。

○避免人幼儿没有目的的随意玩。

○避免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在不明白是随便哄、骗等方法应付幼儿。

○避免教师在幼儿活动时坐在桌子上或翘起二郎腿。

○避免对有困难的幼儿,部指导,不关注,对幼儿的表现不屑一顾,○好像和自己没有关系似的。

○避免不能敏锐的察觉幼儿的需要,幼儿经常进入一个区域活动,影响幼儿全面均衡的发展,而教师没有发现。

○避免当一组小朋友的面批评损坏材料或不爱护材料的小朋友,可以采用“到隔壁谈一谈|”的策略。

○避免教师不问原因对幼儿冷嘲讽。

○避免为了得更细致的了解幼儿,而长时间观察幼儿间矛盾,促使幼儿间的矛盾加深。

○避免教师发现问题不问原因,只采用分开的方法,看似解决问题,但并没有真正解决。

○避免在活动中打消幼儿极性。

○避免不提示幼儿注意清洁。

○避免对幼儿的观察记录是靠回忆进行。

○避免幼儿再收玩具时,教师只看到一个幼儿,而忽视其他幼儿,要保证每个幼儿都在教师的视线之内,即使教师参与收拾玩具也要不断的注视幼儿的表现。

○避免整理活动材料时,对幼儿们整理玩具的情况不检查,过后有教师或指定的小朋友按标整理,或是在一旁观望。

活动区结束后,对幼儿的去向不了解、不关注。

○避免整理活动区时,一味的要求速度和质量,避免教师不停地催促幼儿:“快点、快点。”

○无视违反规则现象

① 区域活动中对个别幼儿指导

1、区域活动情绪不稳定的幼儿:

○教师可将区角中的某一样他喜欢的玩具拿到幼儿想呆的地方,由教师陪同幼儿一同游戏

○教师可带领他先看别人玩,引起他对区域的兴趣。

2、不会选择的幼儿:

○指导语:我们一起到积塑区好吗?我们一起来搭个小汽车好吗?

3、能选择,但不知道玩具怎么玩的:

○指导语:(出示拼图中的一个图样)教师可以问小朋友,这幅图中都有什么图形?教师指着一个具体的图形请小朋友找:请你找找这个图形在哪呢?(为小朋友由浅入深的提出问题,引导幼儿与教具进行互动)

4、对不能友好交往的幼儿,要问清原因,为什么和小朋友打架呀?并且让每一位幼儿说清楚自己的理由,然教师在作出判断。

5于个别情绪上有波动的幼儿,允许其延长玩区角活动的时间。

6当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发生冲突,同时争抢一个玩具时,应提示幼儿之间互相谦让,如果还是不能达成共识,就请幼儿之间用猜拳的方决定由谁来玩。

7对于爱与小朋友争抢玩具的幼儿,教师可以在活动过程中反复提示他(她)或使用目光注视他(她),让幼儿进一步控制自己的行为。

区域活动中对个别现象的指导

1对于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如果不知道怎样解答或解决时,可以求助有经验的教师,或是过后提出来在学年会议上进行讨论研究,2可以尝试让中大班的幼儿做小检查员,检查班级区角材料破损……帮助教师查找、发现。

3在角色、故事角等区域,关注幼儿是否能积极的发起话题:在美工、制作等区域,关注幼儿是否能保护环境,活动中保护自己的安全。在建筑等区域,关注幼儿是否在进行危险的动作,又不安全的行为。

4观察幼儿经常选择什么样的区角,经常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情况适当的帮助幼儿或是提示幼儿选择其他的玩具进行互动。

5对于可能对小朋友长生危险的玩具(细小的、可放在兜里的球、珠等),及时检查是否有缺失的现象,留意观察在这个区角活动的小朋友,分析、判断玩具的去向。

七、户外活动

1、认识自己的衣物

①组织形式

○请家长协助幼儿,每天早上在家里让幼儿自己认识当天穿的衣物。

○早入园时,让幼儿自己脱叠衣物,加深对自己服装的认识。

②注意的问题

○对幼儿当天穿的衣物不关注

○对于没有人认领的衣物随意摆放,没有人管理。

2、分组取衣物

①组织形式

○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灵活分组,配班教师组织幼儿分小组(10 人一组)取衣服,拿回教室,并安排幼儿在不同的位置穿换衣服。

○主班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语言活动或数数、律动等活动。

○如果班级的衣帽柜时上下两层的,可闲情下柜的小朋友去玩衣物,再请上柜的小朋友进行取衣物,关注幼儿取衣物时是否能够拿到,上柜的衣物可以请教师帮助拿取、搁放。

②个案建议

○提示幼儿取衣物时注意等待、轮流。

○随时关注幼儿取衣物的情况(如:提示幼儿不要落下或丢失帽子、围巾等)。

○提示小朋友将室外衣物、鞋抱到教室换,将室内穿的鞋放到自己的椅子下面,户外活动结束后,在直接换回来。

○提示幼儿不要站在椅子、桌子上拿取衣物。

○提示幼儿在拿取衣物的时候,注意安全,不要让柜门碰到自己和其他的小朋友。

○提示幼儿取衣物时的友好行为(如:谦让、不推挤、不拥挤),如发现拥挤、跑等现象,使用从来、再来一次的策略。

○提示小朋友再拿衣物时,眼睛看路、看小朋友,不要撞到他人的身上,再拿衣物时候必要有散落的现象。

○教师时刻关注室内、室外幼儿取衣物的情况。

○对于年龄小、自理能力弱的幼儿,教师要给与适当的帮助。

③注意的问题

○避免地全班幼儿一起去衣帽间取衣物。

○对幼儿拿取衣物不关注、不提示。

○避免为力速度快,而催促幼儿“快点、快点。”

○无视幼儿站在椅子、桌子上那取衣物的现象。

○对幼儿分组很随意,没有管理。

○对个别物品散落在地上,没人认领的,教师不关注,装作看不见。

○对幼儿统一要求,对年龄小、自理能力的幼儿,没有做到关注、提示、帮助。

②个案建议

○在幼儿穿衣物时教师要打开窗户通风,直到户外活动结束,幼儿进教室时将窗户关上。

○在教室里换衣物时,提示幼儿将更换的衣物放在自己的周围,(提示幼儿不要放在地上)。

○提示幼儿正确换衣物的方法(先穿裤子、鞋,再穿绒衣、外套,最后戴帽子、手套)。并将脱下的衣物叠放整齐。

○对于年龄小、自理能力的幼儿,教师要给与适当的帮助。

○提示幼儿穿衣服时分清正面、反面。

○提示幼儿将所穿的衣物都穿好,不能为了省事不穿、不换。

○要求幼儿在是内置将衣服的拉链拉到一半,用手拿着帽子和围巾,上或下楼,走到户外门口时再将拉链拉好,帽子、围巾带好。

○冬天下雪,户外活动结束后,要为幼儿掸掉身上及鞋上的雪迹。

③注意问题

○避免时间过长,先穿完的幼儿出汗。

○避免对幼儿统一要求,对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的幼儿,没有做到关注、提示、帮助。

○避免幼儿的衣物有乱放的情况,不关注、不提示。

○避免不关注幼儿脱下的鞋子摆放的不整齐,不确定摆放位置。

○避免讽刺、挖苦穿脱衣物有困难的幼儿,进行横向比较。

○避免催速度慢的幼儿,态度表现出不耐烦。

○避免在教室内将衣物穿好、戴好,是有而出许多汗、易患感冒。

○提前换好的幼儿无事可做等待时间过长。

○避免幼儿衣服敞开这就下楼。

○避免幼儿的衣物没有整理就放入箱内。

○避免对脱完衣裤的幼儿不进行二次检查、遗漏个别没有脱换的衣物(尤其是裤子和鞋)。

○避免穿脱衣物之前,教师、阿姨没有分工,班级混乱一团。

4、确认存放位置

①组织方式

○反复提示幼儿,讲清叠放衣服的方法及所放位置。

○对幼儿的行为给予肯定性的评价。

②个案建议

○不断重复摆放的要求,换下的衣裤折叠、压平,摆放在自己的小椅子上鞋子两边并拢,摆放在小椅子下。

○随时关注并检查已换好衣物的幼儿,所有的物品是否按要求做,及时给与语言上的提示或表扬。

③注意的问题

○不管、不关注、不提示幼儿的物品按要求摆放。

○教师为了快,帮、替幼儿去做,不给幼儿机会。

5、整理衣物

①组织方式

○对年龄小的幼儿给与帮助、提示,使幼儿在过程中学会自理。

②个案建议

○教师帮助幼儿整理围巾、帽子、衣领、拉锁,检查所有的幼儿穿戴后,方可组织幼儿到户外(如:穿的是否暖和、是否有落穿的衣物、裤子,衣裤是否层层整理,衣服拉链是否拉好)。

○户外活动结束后,要求幼儿将衣服、裤子翻正叠好,再送入柜中。

○提示幼儿检查自己换下来的衣物,并逐样叠好,摆在一起,防止丢失。

③注意的问题

○看到有的衣物没有摆放在指定地点,不关注、不提示。

○不检查、不确认幼儿的外出物品是否都带好。

○对幼儿的穿衣情况不关注、不检查。

6、互相帮助

①组织方式

○提出要求

○随时提示

○及时观察发现幼儿之间的互助行为

②个案建议

○提示幼儿之间互相帮助,可让年龄大些、能力强,先整理好的幼儿去帮助他人,提示幼儿在整理衣物及自己穿脱衣物时可以互相帮助。

○要求在帮助别人之前,先将自己的衣物整理好。

③注意的问题

○避免无视幼儿之间的互相帮助,不及时给与肯定。

○避免完全由教师包办、代替。

○对于能力较弱或整理速度慢的幼儿,进行催促或讽刺。

7、上下楼梯

①组织方式

○教师要有分工,一人在前一人在后,在前面的教师,要时刻关注后面的小朋友,控制好速度,眼睛关注后面幼儿的情况,及时给与提示或要求,后面的教师随时用语言提示幼儿上下楼的规矩及安全。

②个案建议

○提示幼儿与前面的小朋友保持一臂的距离,不能用手推前面的小朋友,或是认为自己走得快就超过别人先走。

③注意问题

○避免教师没有分工,责任不到位。

○教师只顾朝前面走,不管幼儿在后面走的怎样,把幼儿落的很远。

○避免教师只顾着走,不关注幼儿,对于不遵守规则及要求的幼儿,不关注、不提示。

○避免前面的教师只关注周围的几个幼儿,而忽略了后面的幼儿。

○步伐过快或过慢,后面的小朋友跟不上,或小朋友们拥挤在一起。

○避免催促幼儿,使用“快点、快点”,对速度慢的幼儿用语言讽刺、挖苦。

8、活动内容

①组织方式

--------有组织的竞赛性活动、民间游戏等。

○根据预想内容准备材料,提前用容器装好,便于携带,活动的前一天,将户外活动的物品准备好。

○清点材料的数量,是否与幼儿的数量相匹配,减少幼儿间等待的时间。

---------户外大型器械

○将幼儿分好组,提示有人有序的进行大型器械自选游戏

○提示幼儿注意安全

---------自制户外体育器械

②个案建议

当幼儿都想玩一个材料时,提醒幼儿可以轮流进行或通过猜拳的方式来决定有谁先来玩。

③注意问题

○避免让幼儿拿材料,避免材料不充分、不安全。

○避免到户外时现准备被材料。

○组织幼儿不用材料,只进行没有材料的游戏。

○户外只玩大型器械而没有其他活动(民间游戏、体育游戏等)。

9、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

①组织方式

○教师富有热情的、深入幼儿中,组织幼儿充分活动,做幼儿的伙伴、观察者,观察幼儿的情绪、动作、交往等。

②个案建议

○随时关注并帮助幼儿将衣帽整理好。

○提示无事可干的幼儿加入到游戏中。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安全

○在游戏中,允许幼儿间的差异,允许幼儿重来,教师用鼓励、等待下一次机会对幼儿进行指导,并要反思。

③注意的问题

○避免只作看管者,教师无事可干。

○不与幼儿互动,聚在一起做与活动无关的事。

○不清点人数。

○对幼儿没有整理好的仪表,不关注、不提示。

○避免重视结果,对有差异的幼儿,态度冷淡、讽刺、挖苦(如:跳绳。)

10、运动量

①组织方式

○观察幼儿情绪及脸色,用手摸摸头,对于出汗的幼儿,提示减少运动。

②个案建议

○组织幼儿的活动要动静交替。

○剧烈运动,活动时间不宜过长。

③注意的问题

○避免运动量不够或过大。

○避免让幼儿长时间进行一项活动。

○让幼儿等待的时间过长,浪费时间。、友好交往

①组织方式

○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气氛,提示幼儿在做动作是不碰别人。

②个案建议

○引导幼儿有问题时及时告诉老师,共同解决问题。

○与同伴共同使用材料时,要学会商量、懂得谦让,不要强抢。

○提示幼儿在活动时,避免出现攻击性行为。

③注意的问题

篇3: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的三个转变

幼儿的一日生活是由入园、离园、进餐、睡眠、喝水、如厕、学习、游戏等各种活动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转换环节是指幼儿一日生活中各项活动之间的衔接转换, 是一日各活动中的“ 驿站”, 它是非正式的, 是闲散的, 自由活泼的。

下面就从三点来谈谈我园具体的实施方法:

一、做好一日活动精心的编排

转换环节也叫过渡环节, 过渡环节的实施最需要的就是教师的过渡技能。

1.丰富幼儿情感, 强化亲密师生关系

比如:每天早晨幼儿从快乐入园开始。 入园环节是开启美好一天的开始, 让幼儿愿意来园、快乐入园, 让家长放心并注重渗透“ 文明礼仪教育” 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入园环节和将要开始的转换环节的工作重点。 每天早晨我们老师都会站在门口热情接待每位幼儿, 会用摸摸、抱抱、亲亲等举动, 给幼儿创设幼儿园就是家、老师就是妈妈的温馨感受, 让幼儿体验到其亲切的母爱, 幼儿在情感满足的同时也爱上了自己的老师和幼儿园, 建立了亲密的师生关系, 为一天的转换环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也是对他们和教师及小朋友间互相问好的礼貌教育。 尤其是小班, 刚入园时, 我们会经常用我们幼儿园的特色操《 礼仪主题曲》来开展对他们的礼貌教育。

2.精心设计活动, 萌发幼儿自律品质

在转换环节中能根据个体的特点, 让幼儿根据自己内在的动机和愿望从事集体活动, 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下次的活动中。如每天的盥洗时间, 中大班的老师都会用首好听的乐曲用琴声弹奏出来, 让幼儿听到乐曲分组做着优美的动作去进行盥洗, 音乐和动作在开始试验时都会征求幼儿自己的意见去进行选择。 如:喜欢《 小海军》 曲子的会在一组, 喜欢《 小桌椅》 的会在一组, 喜欢《 小飞机》曲子的会在一组, 经过训练, 每当听到自己曲子的小朋友都会做着他们自己选择的动作去进行盥洗, 在盥洗中培养他们正确的洗手方法和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这种转换的方法, 让幼儿在学习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培养了主体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 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把保教目标实施的具体要求渗透和落实到各环节之中, 小班幼儿则是每当洗手如厕时都会带他们到大班去学习, 再过一段时间就会让大班的哥哥姐姐带他们洗手如厕等, 经过几个月的训练, 他们自然而然地学会了生活中的转换规则。

3.合理安排时间, 减少转换等待环节

比如合理安排, 科学安排幼儿的喝水活动, 我园在这个转换环节中让幼儿从被动受支配地位, 变执行纪律、执行任务为幼儿主动参与, 学习自我管理的过程。 如大一班在喝水前的转变环节时, 用音乐让幼儿知道喝水的时间到了, 老师在饮水室和活动室之间安排饮水线路, 先接完水的小朋友分几个人一组, 按饮水线进行喝水, 当最后几名小朋友接完水时, 前面的小朋友已经绕着圈把杯子送了回去。 这样既避免了拥挤、等待, 又便于老师在转换环节的组织与指导。中小班则是接完水围上圈老师边说自编的儿歌, 如儿歌“ 小朋友, 来喝水, 一个一个排好队。 每人一个小水杯, 拿起水杯回座位, 端起来齐干杯, 常喝水身体好, 老师看谁做得对”。 小朋友边喝水, 老师的儿歌说完了, 小朋友就按着顺序放回杯子, 这种方法不仅让幼儿养成了守秩序的好习惯, 也避免了长时间的等待。

二、树立一日活动即课程的观念

转换环节在幼儿发展中具有特殊的价值, 注意各项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 可以使一日生活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整体。

1.游戏陪伴, 安静进餐

《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中指出, 进餐让幼儿做到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地等待进餐。所以做好良好的进餐前的转换环节是很必要的。 在这个环节中, 中大班的老师都会做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合理的安排, 如餐前的小故事或营养小儿歌, 通过谜语故事和儿歌来引起幼儿的食欲, 做到安静用餐、吃饱吃好。在搬放桌椅时, 教师都会弹奏舒缓的音乐, 让幼儿轻拿轻放, 然后做餐前小律动, 每当音乐停止幼儿都会说:谢谢老师, 老师辛苦了! 这样的适时礼貌教育在转换环节中应运而生。 再一个就是每天晚上老师都给孩子们留一个作业, 离园时让孩子领着父母去看食谱, 看看明天的饭菜都是什么, 然后回家查找所要吃的菜系营养, 然后在饭前老师盛饭的过程中, 小朋友作介绍。 还有的班会用游戏的过程来缓解盛饭中的等待, 如大四班开展的餐前快乐游戏: 小朋友围成圈边走边说歌谣:啦啦啦, 乘大巴, 快乐的旅行开始了, 前方到站是哪里? 本溪水洞欢迎你;嘿嘿嘿! 下车了。 大巴继续向前行, 前方到站是哪里? 关门山水库欢迎你;嘿嘿嘿, 下车了。 大巴继续向前行, 前方到站是哪里? ……幼儿边说儿歌边到座位坐好。 这样的活动小朋友非常喜欢。 既丰富了知识, 也使老师分饭中的等待不再漫长。 饭后我们采取的方法是中小班幼儿可以让吃完饭的幼儿安静下来, 老师围着一个小场地给幼儿变些小魔术或讲一个小故事, 用这些小方法来等待没吃完的幼儿。 大班的幼儿让他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劳动内容, 如放小椅子、擦桌子、整理玩具柜、照顾自然角等。 我们通过这些喜闻乐见的形式, 做好一日活动向另一活动的和谐转换, 充分发挥一日活动的整体效益。

2.动静交替, 和谐活动

在转换环节中教师应当进行灵活指导, 适当引导和调节幼儿的行为, 动静交替, 使幼儿在和谐的状态下, 转换活动的转换时间。比如说出去户外活动和餐后出去散步还有户外活动后回教室的活动中, 幼儿的秩序和自控能力是最差的。 所以在这个环节中, 中小班的幼儿采用了情境引导的方法作为转换方法。 如:猫妈妈要领小猫们出去散步啦, 小猫会怎样呀, 小朋友会立刻想到小猫咪是轻轻的, 然后会学小猫的样子, 走出活动室, 到户外去游戏, 有的班的老师还会给幼儿准备头饰让幼儿带上, 时刻提醒着走路要稳要轻, 幼儿对扮演小猫、小羊等角色散步也非常感兴趣。再一个就是入室的时候, 大班老师会让幼儿拿着红绿灯, 让幼儿当小司机, 红灯停, 绿灯行。 上楼记住右侧通行, 这样经过训练, 幼儿在上下楼梯出室和入室时都会有较好的秩序, 动静交替, 快、稳而不乱。

三、树立师生合作意识, 通过转换环节增进情感

在发挥幼儿自主性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 师生共同制定一些规则, 使两者产生有益的互动, 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 如午睡前如何组织幼儿如厕, 如何入寝室要保持安静等诸多问题, 我们中大班的老师把问题提出, 让幼儿来想办法, 如何去做。 通过讨论研究, 班班都有了一套午睡前的转换环节。如大班用分组比赛的方法进行如厕和午睡, 中小班则用扮演角色的方法进行午睡前的转换环节。 就是让小朋友扮演某种小动物的爸爸、妈妈, 领着自己的孩子一家人快快整理鞋子衣服上床入睡。 好的小动物家起床后会得到一颗动物星。幼儿对此活动特别有兴趣, 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午睡习惯, 又培养了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同时也达到了转换环节的目的。 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离园前的活动是很重要的, 这时的幼儿会出现心焦急躁的情绪。 我们园采取的办法除了自选活动和户外活动以外, 我们每个班每星期都有两次以上的律动活动, 律动都是幼儿喜欢的动作, 让幼儿在此项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美的感受和动作协调能力, 也缓解了他们等待父母焦虑的心情。

总之, 通过转换方式的培养, 幼儿在生活活动的转换过程中就顺理成章地有了规则和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所以我觉得重视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转换环节的组织与指导, 就能保证幼儿一日活动的良好开展。

参考文献

篇4: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的三个转变

“江村”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进行社会调查为我们江苏吴江庙港开弦弓村所取的一个学术名字,自费教授的《江村经济》出版后,江村已经不再是地理意义上的开弦弓村了,而是作为世界认识中国农村的一个窗口,被赋予民族标志,是中国农村对外的一个形象表征。

“江村民俗文化”是指太湖流域苏南庙港人民在数千年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中华传统文化、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指人的精神风貌、观念意识、心理态势和人格风范等。它是本园将本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进程中长久积淀、传承下来的具有江村特色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民间游戏等地方资源在教育活动中加以开发与利用,而形成的课程活动资源。

民间游戏是指流传于广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俗语称“玩耍”。游戏是最常见、最普遍、最有趣味的娱乐活动,它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他们的智力。

我们发现农村民间游戏已成为孩子们一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幼儿园准备以江村民俗文化为切入点,民间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过渡环节中的研究入手,由近及远,充分挖掘本地特色的乡土资源,我们通过收集、筛选和设计,尝试在幼儿一日活动过渡环节中开展融入民俗文化的教育,使幼儿园教育更加乡土化、民族化、生活化。传统的民间游戏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童年的欢乐!这些游戏在今天的幼儿园同样有推广的价值!

(1)民间游戏种类比较繁多,玩法各式各样。如能让幼儿手脚灵活运用的“抓子”“跳房子”“滚铁环”等;有锻炼跳跃、奔跑的“跳绳”“丢手绢”“老鹰抓小鸡”等;有训练平衡的“踩影”等……

(2)民间游戏的科学性不仅在于它的活动发展了幼儿各器官的功能,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民间游戏的创设遵循了由易到难的规律,每一步骤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如“抓子”游戏中全套游戏就有八九种抓法,每一种抓法编配的歌谣不同,随着抓法难度的增加歌谣也由短到长,谁先抓完最后一种抓法,谁为胜。又如“跳房子”游戏,我们在楼道走廊的地上先画出一种由格子组成的图形。第一步:先用脚踢着沙包跳,然后用头顶着沙包跳,再分别把沙包放在额头、肩、膝盖、背等部位上跳。步步深入而又严格地训练了幼儿的平衡能力及动作的灵活性。

(3)许多民间游戏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就是因为它的趣味性。内容生动具体,形式轻松活泼且伴有节奏,有的还配有儿歌口令,儿童边游戏边吟唱,兴趣盎然,始终沉于欢乐之中,如“丢手娟” “老鹰抓小鸡”“套圈”等。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到不同的游戏心情,从而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下。因此,民间游戏成为幼儿乐于参与的游戏活动。

二、民间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过渡环节中的运用

(一)过渡环节是平时在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活动时,各个活动之间的过渡环节如午餐、午点后那段较长的时间,每个教学活动后的过渡环节,它虽然是零碎的、短暂的,却是一日各活动中的“驿站”,是每个活动的中转站,也是孩子们身心休息调整的契机。既然如此,何不顺应其特点,营造一种宽松、自主、利于交往、有序的氛围呢!

《纲要》中道:“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我想到,利用过渡环节让幼儿自主地游戏和学习,不仅能给幼儿提供一个释放心理能量的空间,有利于幼儿自主自律能力的形成,同时也能让过渡环节变得自然有序。如民间游戏。其目的是通过游戏,决定胜负,以利角色分派等其他游戏活动的起始。“包剪锤不受场地的限制,花样又很多,当时很受大家的喜欢。”小时候玩时常会选择以台阶、地上画的格子为比赛场地,双方选手一起站在台阶旁,一方每赢一格就往前进一步,而对方同时向后退一步,谁先走完台阶谁就是胜利者。 如今在幼儿园里小时候的游戏活动依然在玩。

一天跟往常一样,组织完集体活动后,孩子们入厕,然后整队,这时候王云天和吴悦龙在那里你推我,我推你挤来挤去,王云天还生气地说:“是我先来的,我是排在前面的!”吴悦龙也不甘示弱:“是我先来的我应该当排头!”两人争得面红耳赤,其他的孩子也过来围观。我灵机一动,对他们两个说:“不如你们来包袱剪子锤吧!谁赢了谁当排头,怎么样?”他们两个抬头看看我,点点头说“好!”“包袱剪子锤!”第一局未分胜负。“包袱剪子锤!”“哦!我赢了我当排头!”小小的争吵落下了帷幕……没想到小小的游戏能化解孩子们之间的争吵和矛盾。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帮孩子们解决纠纷的情况,我们不妨试着用孩子们喜欢又乐于接受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既达到了目的又营造了和谐的气氛。还让孩子们明白了解决矛盾时只用粗暴的方法是不行的。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把民间游戏放入过渡环节要灵活掌握!首先它源于民间,从实践中来,内容广泛而丰富,普遍受幼儿欢迎;其次,游戏形式活泼、易懂、易学、易传,幼儿能轻松掌握;再次,游戏随机性强,不受空间、人数的限制,不受场地的影响,只要想玩,随时随地都可以玩;最后,游戏材料很简洁,源于身边,易收易放。由于于诸多条件,民间游戏正适合在低结构、低密度,宽松、自主的短时间过渡环节中有效地开展。

1.幼儿来园活动是幼儿愉快开始一天生活的关键。为丰富活动内容,可以适当的选择一些发展幼儿小肌肉或手眼协调能力的民间游戏。如“挑棍”“弹蚕豆”等。

2.一日活动中有许多零散时间,如幼儿来园后、离园前、饭后、各环节过渡时,这时可以选择一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玩具携带方便、便于收拢的民间游戏,穿插在零散时间中进行。如“翻绳”找“东南西北”“包剪锤”等。这样不仅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同时减少了排队、等待时间,灵活地贯彻在一日活动中,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让幼儿得到充分的自由。

3.户外小型分散活动一般以玩运动器具、小型体育玩具和小游戏为主。这期间,一般可以安排一些活动量适宜,或可以培养幼儿交往、谦让、合作精神的民间游戏。

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内容,它对幼儿身心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篇5: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的三个转变

一、幼儿园一日保育生活的安排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 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一日生活是指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教育活动,包括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是要为人终身的人格完善和为适应社会不断变化奠定基础,就是为幼儿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幼儿园一日保育生活的组成部分

幼儿园一日保育生活的组成部分:入园(晨检)、饮水、盥洗、餐点、入厕、午睡、离园等。

幼儿园一日生活安排

7:20· 7:50 晨间接待 区域活动 7:50· 8:50 晨间活动 早操 8:50· 9:10 入厕 盥洗 晨间谈话 9:10· 9:30 教学活动 9:30· 10:10 区域活动 10:10·10:35户外游戏 10:35·11:00餐前活动与准备 11:00·11:30午餐 11:30·11:50餐后活动 12:00·14:20午睡

14:20·15:00起床、点心、喝水 15:00·15:45区角、游戏、户外活动 15:45·16:00离园准备 16:00·17:00离园活动

基本要求:

1.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建立科学的一日生活常规,既有利于形成集体生活秩序,又能满足幼儿个体的合理需要,不强求一律、整齐划一。2.引导、支持和鼓励幼儿参与生活规则的建立,要满足幼儿受保护的需要和独立的需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

3.组织和指导幼儿的生活活动,要进行充分的预设和准备,减少不必要的等待,避免隐性和显性的时间浪费。

4.确保幼儿生活活动安全;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入园要求:

1、教师必须按时到园(值日老师提前到园),开窗通风,整理好卫生,准备好入园接待工作和晨间活动的准备工作。

2.热情接待幼儿与家长,与家长进行简单的交流,听取家长的意见和要求,做好个别幼儿衣物、药物的交接工作。

3.观察幼儿精神面貌,做好个别幼儿工作。查看幼儿出勤情况,并做好记录。及时与未到园幼儿的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原因。4.组织幼儿开展观察、劳动、值日、自选活动等。

饮水要求:

1.上下午各组织一次集体饮水,提醒并允许幼儿随时喝水。2.观察幼儿饮水量,保证幼儿日饮水量达400—600毫升以上。3.指导幼儿安全有序地取水。

清洗要求:

1.组织幼儿有序地盥洗。

2.将正确的盥洗方法、爱清洁、节约用水等图示呈现在盥洗处,提醒幼儿遵守。3.指导中、大班值日生检查盥洗结果。

进餐要求:

1.营造愉快、安静的进餐环境,介绍当餐食品。

2.组织幼儿按时进餐,餐前餐后半小时不做剧烈运动。坚持餐后15分钟的散步。(正餐: 30—40分钟,点心:15分钟)。

3.鼓励幼儿独立进餐,提醒幼儿进餐速度及食量适当。4.观察进食量,对特殊幼儿给予个别照顾,及时处理异常情况。5.纠正不良进餐习惯。

6.督促指导幼儿餐后擦嘴、漱口。

午睡要求:

1、睡前:组织幼儿睡前解便,安静进入寝室。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遮挡过强的光线等指导或帮助幼儿有序地穿脱、折叠衣物,放指定位置。

2、睡中: 不断巡视,发现幼儿神色异常应及时报告与处理。帮助幼儿盖好被褥;纠正不良睡姿,培养幼儿右侧卧或仰卧,不蒙头睡觉的好习惯。照顾入睡困难、有特殊需要的幼儿。

3、睡后:注意观察幼儿外部表现:精神、皮肤、呼吸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医务人员联系。

4、值班人员利用幼儿睡眠时间,检查幼儿鞋子是否放好,做好值班记录。不能以任何借口离开寝室或做自己私活、看书、睡觉等,并做好交接班工作。

上厕所要求:

1.指导幼儿正确使用手纸、整理衣裤,便后洗手。

2.观察幼儿大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与家长联系并作好记录。3.不限制幼儿入厕次数,提醒易遗尿的幼儿解便。

离园要求:

1.稳定幼儿情绪,组织开展安静的自选活动。

2.检查幼儿服装穿戴是否整齐;提醒幼儿收拾需带回家的物品。

3.严格确认接幼儿的家长,有重点地与个别家长沟通,做好生病、情绪异常等特殊幼儿的交接。

4.提醒幼儿有礼貌地向教师和小朋友告别。5.离园时间,要防止幼儿走失或被陌生人带走。

6.幼儿离园后,要做好活动室的清洁卫生及次日各项活动的准备。关好水电门窗。

篇6: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的三个转变

我们幼儿教师都知道幼儿园的工作是琐碎的,当我拿到《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实施细则》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幼儿园的工作真是越来越琐碎了。说实在的对眼前的这份细则还真是有些抱怨,但是当我静下心来仔细阅读其中的每一个环节(从来园及晨间活动到游戏活动),环节中的每一个细节时,我才发现其中的一些奥秘。

一.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实施细则其实只是课程实施的一小部分。

现在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我们老师都知道,课程是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总和,而细则里面的活动内容一栏正是包括了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所以说该细则是课程我想不无道理。既然是课程,我们的脑子里会立刻出现——幼儿五大领域的培养目标,当我们学习了红缨的3S理论后还会想到三大系统培养目标,【即,包括动力系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能力系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知识系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也就是说我们要尽可能地将这些目标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而常规实施虽然也涉及各领域和各大系统目标,但是偏向健康领域和社会领域,所以跟整个课程实施相比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我想我分析的目的并不是在小看这些细则,反而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认真走好每一小步,才能迈出一大步。

二、驾驭细则,灵活应用,使细则更加完善。

在搞清楚常规实施与课程实施的归属关系之后,我们再来仔细阅读细则中对教师工作的要求,我们不难发现一日活动的多个环节中都直接间接地强调关注孩子们的情绪,如晨间接待时,对孩子热情问好,交流。再如,饭前放轻松音乐、餐前小故事等等。这就让我们不由得想到“课前导入”,即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一堂课之前,总是想方设法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努力把孩子们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如:做律动、玩游戏等等。如果我们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做到这一点,也按照课程的要求来实施,我相信定能把不喜欢上幼儿园的孩子降到最低。所以我认为在如厕细则中也有必要加上关注幼儿情绪这一点。因为幼儿园里总有一部分孩子爱把大小便憋回家,后果我想大家都很清楚。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一方面跟孩子的性格有关,另一方面更在于我们老师的引导,要是在如厕前老师关注孩子们的情绪,营造宽松的环境,那我想憋大小便的事情应该不会发生。特别是小小班的孩子如果我们编个故事让孩子们用小便消灭敌人,敌人躲在小便槽里,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会乐意解小便。这样一来,孩子高兴,家长也乐意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我们老师也就轻松了。说到这,其实驾驭细则就是我们在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班级情况灵活运用,并提出自己的想法。细则对我们有指导意义,也是比较完善的,但是不是绝对完善,需要我们每一位幼儿教师一起去完善。

以上就是我在学习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实施细则的几点发现,还不是很成熟,我想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地结合细则,相信自己一定还会有更多的发现。

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学习心得

古城幼儿园 钱文芬

我们幼儿教师都知道幼儿园的工作是琐碎的,当我一边写一边学习《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时我的第一感想就是——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但是当我静下心来仔细阅读其中的每一个环节(从来园及晨间活动到游戏活动),环节中的每一个细节时,我才发现其中的一些奥秘。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包括: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又包括:用餐、就寝、入厕等很多小的细节和工作。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视,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可以称得上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润滑剂。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生活常规管理活动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实施细则其实只是课程实施的一小部分。我们老师都知道,课程是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总和,而细则里面的活动内容一栏正是包括了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所以说该细则是课程我想不无道理。既然是课程,我们的脑子里会立刻出现——幼儿五大领域的培养目标,也就是说我们要尽可能地将这些目标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而常规实施虽然也涉及各领域和各大系统目标,但是偏向健康领域和社会领域,所以跟整个课程实施相比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我想我分析的目的并不是在小看这些细则,反而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认真走好每一小步,才能迈出一大步。

二、驾驭细则,灵活应用,使细则更加完善。在搞清楚常规实施与课程实施的归属关系之后,我们再来仔细阅读细则中对教师工作的要求,我们不难发现一日活动的多个环节中都直接间接地强调关注孩子们的情绪,如晨间接待时,对孩子热情问好,交流。再如,饭前放轻松音乐、餐前小故事等等。这就让我们不由得想到课前导入,即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一堂课之前,总是想方设法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努力把孩子们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如:做律动、玩游戏等等。如果我们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做到这一点,也按照课程的要求来实施,我相信定能把不喜欢上幼儿园的孩子降到最低。所以我认为在如厕细则中也有必要加上关注幼儿情绪这一点。因为幼儿园里总有一部分孩子爱把大小便憋回家,后果我想大家都很清楚。照成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一方面跟孩子的性格有关,另一方面更在于我们老师的引导,要是在如厕前老师关注孩子们的情绪,营造宽松的环境,那我想憋大小便的事情应该不会发生。特别是小小班的孩子如果我们编个故事让孩子们用小便消灭敌人,敌人躲在小便槽里,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会乐意解小便。这样一来,孩子高兴,家长也乐意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我们老师也就轻松了。说到这,其实驾驭细则就是我们在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园情灵活运用,并提出自己的想法。细则对我们有指导意义,也是比较完善的,但不是绝对完善,需要我们每一位幼儿教师一起去完善。教师在面对繁琐而紧张的教育教学活动时,要怎样做才能二者兼顾呢?我们尝试发挥幼儿的自我管理优势,让幼儿参与班级的生活常规管理。

三、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建立良好的常规 这样做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丰富多彩的幼儿园生活,幼儿在园的表现,两位教师的密切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班级内,两位教师和保育员不管在什么活动中,都做到有商有量,使的工作能细致到位地去做好。平时碰到问题,一起坐下来讨论解决。

四、做好家园联系

与家长紧密配合,共同做好对幼儿的常规管理工作等也是教学常规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我班把每日活动情况发布在家园联系栏中,以便于家长及时地了解掌握。当然我们也鼓励每位家长可以通过论坛对班级的常规工作情况及时进行回复,使我们能便捷地了解工作中的得失,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密切了家、校的联系。日常生活常规活动可以称得上是幼儿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以上就是我在学习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实施细则的几点发现,还不是很成熟,我想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地结合细则,相信自己一定还会有更多的发现。

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实施细则心得体会

古城幼儿园 王先彩

当我走出校门,加入幼儿教师这个职业以来,我就发现了,作为幼儿教师,不仅要负责孩子的教学工作,更要照顾好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吃、喝、拉、撒、睡。现在,我学习了《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实施细则》,更深切地体会到幼儿教师工作的繁琐,不管来园接待,喝水,入厕,进餐,早操,户外活动等,都有明确的行为要求和工作要求,以前,我以为我们班虽然是小小班,但也有很重的教学任务,因此,课间休息的时候,往往是请孩子们坐在位置上休息一下,马上就进入了下一节课的教学活动,对照实施细则,我才知道了孩子们在园时,我们要保证他们每天有2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要有计划,有准备地组织孩子们进行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在游戏中,随时对孩子们进行自我保护和行为习惯的教育,更要鼓励孩子的合作创新,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等等。

当然,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还有很多我做得不当的地方,今后,我会按照《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实施细则》,努力改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确保孩子们的快乐常在。

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实施细则心得体会

古城幼儿园 樊荣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班级常规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活动的质量。常规教育对于保证幼儿健康和良好的情绪,使幼儿学会适应生活并具备初步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常规有利于幼儿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给幼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对幼儿一生健康和谐发展都是有益的。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就没有好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分散精力维持各个环节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反之,一个班级建立了细化、完善的常规,形成一个自然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孩子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不断进步,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但为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常规培养是教育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可以说幼儿园一日常规是幼儿成长、学习的基础前提。常规不仅是幼儿一日活动正常开展的保证,更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

经常听到同事说你们班的纪律真好,不管什么时候去都是很有秩序的,你们是怎么“训的”,有什么诀窍啊,拿来分享分享呀。说实在的其实也没有什么窍门,只是在平时的工作中坚持做到以身作则、持之以恒。说到常规,什么是幼儿园一日常规呢?幼儿园一日常规就是幼儿每天在幼儿园需要经常遵守的规则和规定。每个人对常规的理解各有不同:有的认为幼儿园一日常规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而有的则将“常规”视为规定„„常规教育对于保证幼儿健康和良好情绪,使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常规教育进行得好,会使幼儿终身受益,教师开展活动得心应手。

一、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常规要求明确

我认为教师间的配合是尤为重要的。在每个班中至少有2~3位老师,而每个老师都有自己规定的常规或教育方法。一个老师一个样,日子久了,孩子就“皮”了。让他来遵守什么常规,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所以,在一开始实施常规时我们两位老师都是一起同时进行。在每个环节中,我们都会告诉孩子们需要怎样去做,并且教给他们方法,即如何去做,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从而让孩子最初就明白老师的意图,能够按要求,有方法去完成。给幼儿形成一个定式的概念,循序渐进,逐步养成良好的一日常规。不光孩子要建立常规,自然有序,老师更要如此,在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主配班工作分配细则:哪个时间,哪位老师应该做什么,都有明确的分工。做好自己本职工作,更好的服务于幼儿,促进

一日常规良好的建立。一日常规的培养,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集体努力的过程。建立良好的一日活动常规,班级教师的紧密合作也是重要的一个基础部分。

二、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在刚进入小班时,由于孩子们年龄小,爱模仿,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这时建立良好的常规就显得尤为重要。且孩子们喜欢同老师做一样的动作,所以孩子们的礼貌、坐姿、生活卫生习惯等常规这些都需要教师树立榜样,严格去规范。在要求幼儿做到的时,教师必须首先自己做到:要求孩子要有礼貌,教师首先要待人诚恳,说话文雅。在刚开学的一段的时间里,我班的孩子都需要家长提醒才会和老师问好,为了能让孩子们懂得早晨入园与老师、同伴问好是应有礼貌,我们每天在门口热情的迎接孩子,并主动与孩子和家长问好,三个星期时间后,孩子们不需要提醒就能主动向老师、同伴主动问好了。在要求幼儿学会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时,我们也是以身作则,只要是孩子们和我们说话,不管我们手上在忙什么我们都会停下来,听他说完,而不是边做边听。

三、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常规培养的基础。有一句俗语 “亲其师而信其道”,用最易懂的话解释就是孩子喜欢这个老师,就会愿意听这个老师的话,愿意接受老师提出的建议。只有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激发孩子喜爱老师的情感,建立亲密的师幼关系。,才会使孩子体验到集体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信任感。有了感情基础,就为我们的常规管理打下了基础。因此在常规建立的过程中,是我们与幼儿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在游戏活动中我们共同制定规则,并且让孩子们感到我们是相信他们能自觉遵守规则的,让孩子感受老师对自己的信任。在活动中我们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进行正面引导,让孩子们更易接受规则。并且在活动前做好各种预测孩子可能出现的结果,给孩子一定的错误控制方法。错误控制就是用一定的方法预防孩子的错误发生,让孩子自主检验。在常规培养中也是一样,如孩子们进入建构区活动时要脱鞋子,鞋子摆放会很乱,而一到活动结束时就忙着找鞋子,有点混乱。我们就在在区域活动旁贴了很多小鞋,按颜色分开。孩子们一进区域就主动把鞋放在小鞋模上,在活动结束时幼儿就能快速有序地找到自己的鞋子了。

四、利用音乐节奏培养孩子的常规

在常规培养的活动中,我们根据常规培养的目标,我们利用简单好学易做的音乐律动来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如在组织培养幼儿集中注意力的环节当中,我

们利用简单的拍手节奏游戏:“请你和我拍拍手”(X X XXX│、节奏的强弱),从而让幼儿感受不同节奏带来的新鲜感觉,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我们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变换成叉腰、拍肩等等不同的方式。这组游戏的技能要求并不高,目的是让幼儿在最短的时间内轻松自然地集中注意力,借助音乐教育手段培养幼儿的常规教育以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开始组织活动需要孩子回到坐位前我们会利用简短的音乐 1 3│2 2 4│ 1 1 3│2 2 4│1 3│5 —│2 4 │ 6 —‖ 小椅 子 转 过 来 小椅 子 转 过 来 小 椅 子 转过 来 来提醒孩子们应该收拾玩具回到位置开始上课了,把音乐语言和生活常规教育结合在一起,给幼儿创造一个愉快轻松的心理环境,使常规教育“艺术化”。

五、常规的培养要持之以恒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常规的培养要长期持久,对幼儿提出的要求不能时有时│病就是开学初,大张其鼓的抓常规,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到了学期中、学期末就不管了,也不提要求了,幼儿愿意怎么做,就怎么做,造成了前紧后松,幼儿的生活活动常规不稳定,时好时坏,甚至造成我们所说 “人来风”,当你想提要求让幼儿遵守时,幼儿却不听了。所以说幼儿一日常规并不是通过几星期,几个月就能达到我们的最终目标,因为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对他进行的每日常规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既要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生活习惯,行为规则。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常规环境,让他们愉快有序的生活,并在活动中身心得到全面的健康发展。

有这样一句教育名言“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这就是说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从幼儿时期抓起的。幼儿园作为集体教育机构,培养幼儿的一日常规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不仅要规范幼儿的正确行为,还要让幼儿懂得生活在集体中“规则、制度”建立的重要性。它将对幼儿适应社会的发展有着很深远的影响。

六、与家长多沟通,请他们配合,尽量做到家园一致

家庭教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教育手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为幼儿在园一天,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组织、有计划的学习、游戏,而每次活动都有具体的要求,是幼儿在园内动静交替,轻松愉快的度过一天,而幼儿一旦离园,在家长的呵护下,往往会忘记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有的家长溺爱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等等。为更好的要求家长同幼儿园保持一致,我们的做法是:一是经常同家长联系,沟通幼儿园与家长的关系,并通过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育

儿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责任;二是教师要认真总结幼儿一天的学习、游戏情况,表扬表现好的幼儿,号召大家向他学习,提出希望,相信小朋友再来幼儿园参加活动时会比今天表现的更好,活动更愉快。提出任务:小朋友回到家中,要把自己在幼儿园学道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要做一个勤劳的孩子,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并看哪一个小朋友在家里表现的好,和在幼儿园一样,是一个懂礼貌尊敬长辈的好孩子;三是请幼儿讲述在家里,自己做了哪写事情,把听到、看到是事情带到幼儿园,讲给小朋友和老师听等等。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一贯性,又培养了幼儿自己做事的能力,保持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常规教育是利用规则促进幼儿良好发展的一种教育。规则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规则因人而设,也因人而废,在幼儿的发展面前,一切规则都可改变。总之,常规这东西不是一天二天就能做好的,重要的是贵在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当你对孩子们付出十分的耐心和爱心的时候,孩子们自然会听你的话,常规管理就会迎韧而解。

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实施细则心得体会

幼儿园一日常规不仅是幼儿一日活动正常开展的保证,更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良好的一日常规是进行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为了使老师们进一步地了解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的指导要求,围绕幼儿园一日活动八个环节——晨间活动、户外活动、生活活动、集体活动、集中教育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离园活动等几个方面,每一个环节的培养要求与教师的指导策略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了详细、细致的讲解,让老师们对于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常规与良好习惯的培养有了清楚的了解。

在贯彻《纲要》实施《纲要》的过程中,我们尝试着充分利用和有目的地整合幼儿园的自然资源和本地文化,为孩子们创设了温馨、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全面发展。幼儿的成长起决定因素的三个方面是遗传、环境、和教育。幼儿园教育仅占一个方面,而与幼儿有着血缘关系的父母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每位幼儿都来自不同的家庭,家庭的氛围和教育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成长。因此,幼儿园不仅应创设良好的园内环境,搞好孩子在园教育,还应树立大教育观,积极开发利用园外资源,多方位、多渠道对幼儿产生影响,其中,唱重头戏的就是家庭教育,这样只有家园共同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分析班上幼儿情况:咱们班的孩子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生活,基本上都能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每个孩子都有进步,但进步的程度不一样,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有幼儿自身的特点也有家长的配合教育还有就是幼儿的出勤。我要说说本学期开学这两周的情况,自己的标记找不到了,不会提裤子了、也不会饭菜分吃了等等,更多的孩子是不会坐着了,吃手、挖鼻子的也见多了。是常规习惯和自理能力像孩子自己说的会忘记吗?行为习惯的建立不是忘记而是具有反复性需要一贯的要求,对于三岁多的孩子仅凭在园的短短时间就能形成动型吗?只有反复强化才能建立起来。(幼儿是这样,成人也如此)不必说家长既心疼孩子又嫌麻烦,于是孩子发展的权利都被剥夺。家长的想法是长大了就行了,再说孩子学东西是上学用的上的,(如:认字、做算数)上兴趣班学干活有什么用?真 的长大了就行了吗?如:脱下的衣服该放哪?用玩的东西放回原处。又如“绅士风度”是长大了后学来的吗?它需要文化的底蕴和生活的背景和良好的教育等等。父母对孩子放认不说,觉得孩子太小,等大了就自己懂道理和规则了。孩子不教行吗?这个问题我想不用我多说,孩子正因为小,不懂,这才最需要我们教他学习规则,学懂道理,这才是爱的呵护,这才是对孩子一生的保护,试想一想,孩子什么都不知道不明白,又怎么保证他能健康的成长呢? 那么,为什么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和生活习惯?虽然,常规和生活习惯是幼儿非智力因素,但它却直接影响着做人和做事的成败,如:完成一个折纸作品所需要的不仅是反映能力还要具备学习的能力包括:有做事认真的态度,专注力、等,咱们都知道细节决定成败,听起来很大,其实不然,一个孩子再聪明,如果缺少了对事物的兴趣,不具备基本的自理能力、不自信、怕困难将来会成为出色的孩子吗?

本学期班级环境的创设将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培养作为课程来进行的。标记的设计与班级艺术特色的结合(入厕)、常规墙饰的幼儿互动蕴含的教育价值等(饮水)。幼儿园生活与家庭生活有许多不同之处,家长要主动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游戏及学习情况,进一步了解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积极主动配合幼儿园。对孩子坚持与幼儿园保持“一致”、“一贯”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家长们了解了幼儿在园的常规培养,那么在家里您是采取的什么教育策略呢?案例:幼儿早上不起,动作慢造成不能按时参加早锻炼。您分析其中的原因了吗?您又是怎么办的呢?(家长的做法)针对情况先调整家长自己的作息时间,改变自己的思想意识和重视程度,然后再针对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制定相应的策略如:比赛、让幼儿自己挑一个小闹钟等总之,方法是从幼儿角度,让幼儿乐于接受的。

作为家长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参与家务,充分发挥合作的功能;让孩子在家中享有民主平等的地位,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加强与幼儿园教师的联系,及与孩子同伴家长的交往,及时了解孩子的状况。还有就是,家庭教育中父母榜样的作用。家长总是希望孩子改掉坏毛病,一旦发现孩子的问题,都免不了一通数落甚至责打。然而,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在孩子身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了。例如,家长的性格很随意,对发生的事情不介意,得过且过,他想要求孩子事事严谨就很难。所以,孩子身上发现的问题,家长首先要分析一下自己是否也有行为不当之处。

上一篇:心灵深处的初一作文下一篇:大学有机实验心得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