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朵绽放美丽

2024-05-13

花朵绽放美丽(共11篇)

篇1:花朵绽放美丽

让祖国的花朵美丽绽放

余小兰

学校就像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花园里有许多含苞欲放的花朵,这些花儿的美丽绽放需要园丁的辛勤栽培,更需要园丁的精心呵护。我们就是这些辛勤的园丁,从事教育行业十余载,我深深地知道做老师难,做小学的老师难,做一名小学的班主任更难。要想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班主任光有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心态和辛勤的付出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要讲究方法,注意方式,善于总结经验。虽然我加入班主任的集体才短短的几年时间,但也在工作中积累了一点点经验。现在就把这些工作中的点滴和大家共同交流下,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

一、制定行之有效的班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培养优秀学生,打造优秀的 班集体,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结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班级的客观实际逐步制订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班规。我们学校的教育理念是---让孩子与绿色成长,所以我时刻灌输学生要争当一名绿色小天使。高年级学生相对低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明辨是非能力,该如何学习、如何劳动、怎样是讲卫生、哪些是不好的行为习惯,已经不需要老师过多的讲解,班级教室左边墙壁的“快乐向前冲”版块中的“诚信星”、“卫生星”、“乐学星”、“守纪星”、“才艺星”就是学生们表现好的体现。我坚持每天放学前查看当天的班务日志以及安全监督员和卫生监督员的纪录本,从中评选出当天的星级学生,将星级学生名字上墙,并在全班给予通报表扬。以此方式,激励学生以争当星级学生为目标,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引导学生积极进步,促使其自我意识的觉醒,使每一个学生都为争当星级学生而努力奋斗,从而建立“学习型”的班集体。

二、注重对学生养成习惯的培养

00后的小学生,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和“小王子”,在家里有父母宠着,爷爷奶奶惯着,所以,他们不好的行为习惯随处可见,比如:随地吐痰,乱扔杂物,自私,不懂得关心帮助别人,偏食,挑食、着迷电视、网络、不遵守作息时间、学习没有主动性…….针对这些不好的习惯,我多次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些不良习惯的危害性,同时经常收集一些真人真事的文章和网络视频,对学生进行现场教育,并制定相对应的班规,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争当星级学生和对做得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对做得不好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还有就是多与家长联系和沟通,要求家长监督与配合,使学生的不良习惯呈递减趋势,较好的习惯呈递增趋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在短时间内改掉这些不良的习惯绝非易事,所以对小孩的养成教育,我们要年年抓、月月抓、日日抓、时时抓。

三、身先示范,做好表率作用

班主任是学生和家长的一面镜子,是各项任务的具体执

行者,我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都会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依稀记得2011年初刚接手本班时走进教室的情景:当时上课铃声早已打响,但教室里的学生都在聊天、打闹,地面上的果皮纸屑随处可见,劳动工具杂乱地被丢弃在教室门口,讲台上满是凌乱的粉笔,黑板也没有擦····看见这样的场面,我强忍着心中的怒火没有发脾气,而是自己先拿起黑板擦将黑板擦干净,接着用纸巾把讲台收拾干净,最后拿起扫把打扫教室,起初班上的学生都用惊讶的目光看着我,哄闹的教室顿时鸦雀无声,慢慢地不断有学生自己主动拿着劳动工具与我一起投入到劳动中。像这样的事例在以后的生活中还发生过多起,比如我们班的清洁区-----内场,一直是我特别头疼的一个问题,每天上课前我们班的学生打扫得都非常干净,但那里是低年级学生的主要活动场地,他们的卫生自控能力很差,课后十分钟后内场又是一片狼藉,针对这个现象,我主动带领值日生一起在每一节下课时间来到内场,捡纸屑并对扔纸屑的低年级学生进行现场教育,在我身先示范下,大部分内场值日的学生都能够自觉在下课期间去守护那片天地,使内场的卫生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因此,身为班主任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给学生以示范,做学生的榜样,这样在班级管理上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上进

俗话说金无足金,人无完人,再好的学生也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学生也有自己的闪光点,适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往往会收获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我们班的殷迅同学在四年级上学期的时候由于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对他的教育相对而言管得比较松懈,因此导致他在学习上不够认真,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还一度出现

逃课现象,一次他又没有来学校,我误以为他肯定又是逃课不愿意来学校,于是我在我班一个学生的带领下来到了他的家,却发现他正端着一碗面条,坐在床边喂着一位年迈的老人吃,他时不时吹着面条,并拿着纸巾帮那位老奶奶擦拭嘴角的汤汁,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我错怪他了,其实他是多么懂事,多么孝顺的一个孩子!回学校后,我在全班同学面前把我所看到的讲给了全班孩子听,并极力赞扬他那种孝敬长辈的美德,并呼吁全班学生要向他学习。此后,我又从几件小事发现了他关心班集体,并及时给予了表扬,渐渐地我发现他变了,上课学习特别认真,作业完成得也非常好,也不逃课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件事对我的启发很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尽量去捕捉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很多学生因此收获了较大的进步。请多给孩子们一点赞美吧,因为好学生是夸出来的,他们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我们的赞美之中。

五、加强与家长和学生的交流

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教育合力,这就要求教师与家长之间必须进行充分的合作与交流。虽然我们每一个老师都知道这个道理,但由于老师在校事务繁忙,确实没有多少老师能够主动的去学生家走访,“访万家”活动之前,我与家长可谓是甚少沟通。前年省教育厅颁布的“访万家”活动,给我们提供一个好的平台,说实话,最开始我们都有些抵触心理,但家访确实让我收获颇多,真正地感受到了家校互动的作用。我们班的殷苗昆同学,家住北门口,爸爸在外务工,由妈妈独自在家带孩子。该生上课时总是没

有精神,而且下午上课老是迟到。当我询问他时,他总是以在家要帮妈妈做家务,带妹妹来搪塞老师。我和数学老师带着这个疑问走访了他的家庭。和他母亲交流后,才知道他每天中午吃饭后就离开了家,说是作业太多,要到学校去做作业,并以学校收钱为理由从他妈妈手上拿了不少钱,以致家长曾埋怨老师乱收费。得知这些情况后,我又单独与该生谈心,才得知原来他迷上了网络,每天中午吃完饭后就去了网吧,有时玩得太投入了,就会忘了时间,所以下午上课总是迟到。因为上网资金不够就骗他妈妈学校要收钱。“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谎言,不是出自孩子的本性,而是自控性太差,才使孩子误入网络的陷阱。知道这些情况后,我没有打骂他,而是给他讲网络游戏的危害,安排他与品性好、成绩优异的同学同桌,并要求他的妈妈多管教他,多与老师联系。“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现在殷苗昆同学已经端正了学习态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老师甚感欣慰。

班主任工作是平凡而繁琐的工作,班主任工作是艰巨而伟大的工作,班主任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让我们带着满腔的热血在实践中去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用爱心去关怀,用责任心去管理,用自信心去开拓,让我们教育花园里的每一朵花儿都美丽绽放吧!

篇2:花朵绽放美丽

尊敬的各位评委和现场的朋友们:

你们好,我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来自温泉镇白石坳小学。我演讲的题目是《让留守花朵绽放美丽》。

我们学校是一所留守儿童艺术学校。这个大家庭里有来自全县及周边县市的470多名留守儿童。学校从2006年创办时的23名全托留守儿童,发展到今天400多人的规模,为400多个留守儿童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一路走来,历尽了坎坷与艰辛。

为了让留守儿童有个舒适的住宿环境,学校党支部和校委会决定建一幢留守儿童公寓。近300万元的建设资金,让支部一班人如座针毡。冯长青校长只得四处求情化缘,他二上北京,三进武汉。为了节约经费,他住最便宜的旅社,饿了就买个面包对付一下,保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艰苦作风。一次在武汉出差,由于接连几天的忙碌奔波,没有充足的睡眠和有规律的饮食,他低血糖的旧病复发了,几个趔趄,晕倒在马路旁。幸亏同行的同志及时把他送进医院治疗。病情稍好一点,他又奔波在求援的路上。一次次忍饥挨饿,一次次空手而归,甚至被人冷嘲热讽,他都把它化作为留守儿童事业奔走的动力,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执着追求。正是在他这锲而不舍精神的努力下,白石坳留守儿童学校建设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2009年,学校留守儿童公寓如期竣工,孩子们住进了配有空调、太阳能热水器的单元房,客厅、洗漱间、卫生间,一应俱全。并有专职的生活老师负责照料孩子的起居,让孩子们享受到家一般的温馨。2011年,投资240万元的留守儿童教学大楼落成,每间教室配备了现代化的电子白板设备,安装了数字电视,实行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留守儿童是农村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过早地离开了父母的呵护,独自承受着生活中的困苦和艰辛,他们更需要心灵的关怀和亲情的呵护。我们学校党支部开展了“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的活动。党员教师身先士卒,政教主任高志凌老师一人当了14个孩子的“爱心爸爸”。在党员教师的带领下,学校所有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成为他们的代理家长,既关心他们的学习,又关心他们的生活。四年级学生胡敏,父亲患有严重的类风湿疾病,母亲长年在外打工挣钱帮父亲治病,孩子被送到学校长期在校生活。余湘莲老师得知情况后,主动要求担任胡敏的“爱心妈妈”。余湘莲是一位即将退休的党员教师,2009年主动请缨担任留守儿童班级的教学工

作,面对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自己身体又不好的情况,她保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得了肾结石忍着疼痛还坚守在工作岗位,直到五一放假才住进医院。胡敏同学学习基础薄弱,余老师为她“开小灶”进行个别辅导,在较短的时间里,孩子的学习成绩赶上了班里的平均水平。生活上,余老师动员班上的学生多和胡敏玩耍,并每周找她谈心,有困难和要求及时予以疏导和帮助,让她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温暖。节假日,班上的孩子有家长来看望或被接回家,孤零零的小敏很是思念自己的父母。每当这时,余老师就把小敏带到自己家里住,为她做好吃的饭菜,为她洗头,换洗衣服,就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把全部的母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这些“爱心妈妈”们就这样用自己的爱呵护着渴望亲情的“留守儿童”,使他们的“留守”不再孤单。

为了丰富留守儿童校园文化生活,学校在全县率先创建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孩子们在书画室里高兴地画画,在阅览室里专心地看书,在音乐室里按动琴键,在科技室里动手实验,一张张笑脸出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学校还为他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六一儿童节文艺大联欢,中秋节举办篝火晚会,重阳节到敬老院慰问,圣诞节还有圣诞老人为每一位孩子送上礼物,让孩子们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我们学校每年还要举行“留守儿童”校园文化艺术节,“书法绘画比赛”、“英语口语比赛”、“讲故事比赛”、“器乐才艺比赛”等异彩纷呈的活动,给留守儿童提供一个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放飞心情的空间,孩子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姿起来,他们的生活也充满了阳光。

2011年10月一个阳光和煦的日子,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专程来到白石坳小学考察调研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看到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周主任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临别,周主任握着冯长青校长的手,深情地说:“这是我在省内看到的最好的留守儿童学校。你们为留守儿童创造了优良的生活、学习环境,用爱心为留守儿童撑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

篇3:让流动的花朵也能美丽绽放

关键词:家庭教育,人际氛围,后进生

对后进生的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而对外来民工子女中的后进生的教育,更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这些后进生造成的原因除了通常说的家庭原因、学校原因、社会原因外,我通过调查,发现还有一些通常不被人重视或忽略的原因。他们主要是由于课外阅读少、交往能力差、性格孤僻等原因而造成的后进。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找出这些学生落后的原因,采取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办法,有针对性地做好转化工作。

这里讲述一个由于孩子课外阅读少、交往能力差等原因而造成的外来民工子女中后进生的教育个案。

1 案例描述

刘某,女,12岁,小学五年级学生。平时话不多,胆小,不合群,孤独,自卑感强,回避与老师同学相处、说话。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被老师喊到也因紧张而说不好一个句子,语言表达能力差,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有时,我真怀疑她到底会不会说话,会不会笑,怎么会有这么内向而又不善交往的孩子呢?

她家离学校比较远,她是上个学期才被父母从老家江西带到这儿来借读的。她的父母都是打工的,平时都工作到很晚才回家,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与她交流沟通。唯一的交流就是问考试成绩,一听说成绩不理想,就是一顿打骂,教育方式粗暴。

2 案例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观察与了解,我发现她与人交往的主要表现是:自卑、孤独焦虑、胆小压抑,形成该表现的主要原因如下。

(1)父母期望值过高。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孩子的父母都是因为没有文化,所以生活比较艰苦,他们特地把孩子从老家带出来读书,是希望她能出人头地,取得优异的成绩,为他们家争光。由于刘某父母望女成凤的愿望强烈,而刘某总是达不到父母最起码的要求,他们倍感失望和丢面子,对孩子的教育方法非常粗暴,只是单纯的打骂,父母的打骂使她形成了胆小、焦虑的心理特征,造成了如今自卑、孤独的社交现状。

(2)集体的排斥。刘某在班上总是很“显眼”,考试成绩差,作业动作慢……甚至,老师说今天有一个同学作业本还没有交,全班学生会异口同声说是刘某。这种不光彩的班级定位,这种歧视导致刘某自卑、自闭,排斥在群体之外,她不愿、不敢,也没有信心和同学交流。作为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不能被她所向往的群体接纳,不能得到正常的伙伴之间的交往。

(3)自我的否定。在接触中,我逐渐体会到她那颗孤独、自卑的幼小心灵。她完全默认了所有人对她的指责,承认所有的错误都是因为她。在她不完整的叙述当中,我了解到她在老家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他们除了让她吃饱,别的什么也不管,每天吃好晚饭就睡觉,山里贫乏的业余生活,使她变得木纳,不善交际。在老家,她的发言常常让同学哄堂大笑。慢慢地,她不好意思发言了,也不敢主动和别人讲话了。

3 策略

3.1 指导家庭教育,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

(1)适当地降低要求。通过家访,与她的父母交流,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要求,提出一些孩子能达到的目标,循序渐进,让她能轻松的面对学习,面对交往奠定心里基础。(2)和孩子多沟通。通过给家长发短消息、打电话等方式,建议家长调和家庭气氛,多和孩子沟通,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睦,充满爱的家庭环境,从而打消孩子焦虑、胆小的情绪,这是促使刘某自信地与人交往的起点。(3)说出对孩子的爱。我还鼓励刘某的家长把心中对孩子的爱说出来。我了解到尽管刘某是个女孩子,父母对她的要求很高,也很严格,但他们都是非常爱刘某的,否则,他们不会把一个女孩子从老家带出来。而这一点,刘某却毫无感觉。因此,我建议刘某父母能把心中对孩子的爱与关心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孩子知道。并以此唤起孩子对父母的爱,同时也促进刘某能与家长交流,并提高她的语言表达能力。

3.2 创设良好的班级人际氛围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在培养刘某交往能力方面,还注意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通过同学的关心与爱护,帮助刘某在集体中学会交往。在班级里告诉同学要平等友爱地和苗某相处,不要随意的欺负、取笑她,为她建立良好社交人际关系奠定基础。

(1)用爱心去温暖。首先为刘某营造一个平等友爱的学习环境。我安排一个外向、活泼、爱助人为乐的班干部做她的同桌。这样当刘某有困难时,同桌能热情地帮助她,让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帮助她恢复对自己的信心。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刘某走好人际交往的第一步。其次,我还注意到刘某没有知心朋友,就在班上开展“手拉手,你是我的好朋友”的活动,活动一开始,暗示班内优秀的同学和后进生交朋友,互相帮助,并让本地的好学生主动邀请刘某到家做客。通过这一形式促进刘某大胆地与优等生交往,逐步领悟到交往的方法,领略到交往的乐趣。

(2)用信心去期待。在刘某接受全班同学的帮助,逐步改变的过程中,有一次上课走神,老师批评了她。她又开始疏远同学,回避老师。我及时引导大家要对她充满信心,这样才有助于她对自己充满希望。这一说法不久便得到证实,那天,语文课上,我叫同学起来读课文,我看出刘某有想读的意思,便喊了她起来读,没想到,她声音非常响亮。全班同学自发地热烈鼓掌予以表扬,刘某当时没有喜形于色。但课间,主动与周围同学交谈,有说有笑。同时,我还注意培养刘某交往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与同学交往的信心。通过自讲、和同学对讲,在讲中记,在记中练,在练中习技巧,扫除她与同学交往过程中的语言障碍。

3.3 提供社交机会,增强社交自信

由于刘某对自我的否定,因此,从不敢主动跟人交往。于是我在班级里给她安排一些为集体服务的机会,增加社交机会,同时也提供了社交技巧实践的机会。我建议任课教师把最最简单题目的回答机会尽量让给刘某,让她在实践中不断调整自己的社交心理,走出自卑、焦虑情绪的干扰。利用游戏活动,创造交往的条件。上活动课时,我主动邀请她玩游戏。同时,引导其他同学与刘某共同完成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刘某主动与同学交往、合作。

4 效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刘某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下课已经可以和谐地和同学们在一起做游戏,上课能举手发言且声音较响亮。家长反映她能主动和父母谈学习上的事。在校内,能和老师进行交流,有时还会主动问老师问题。以前,她孤独,不说话,现在有了一群知心朋友,平时也能主动去帮助同学。刘某的交往能力明显提高了。

篇4:让迟开的“花朵”美丽绽放

转化学困生,首先要像医生给病人治病一样了解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通过观察、谈话,以及与以前任课老师的交流,我发现这八名学困生都属于学业型学困生,就是说他们的智力和感官正常,守纪律,但学习效果低下。主要原因是他们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为避免父母的指责和老师的批评而学习,缺乏或沒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家长们忙于生计平时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关心很少,孩子的学习大多得益于老师。老师推一推,他们动一动。有时想学,又不知从何学起,上课自控能力差,爱做小动作,不能坚持学习,经不起诱惑,作业依赖同学,有抄袭作业的“前科”,他们中的大多数缺乏自信心,有自卑感。有的在低年级时曾经是一个学习不错的孩子,可能是因为在某一时期贪玩或其他原因,误了功课,家长和老师若沒及时发现并给以引导,造成了某些知识夹生。一部分知识沒学好,不能为以后继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慢慢地越来越跟不上。加上小学生对老师普遍存在一种畏惧心理,不敢请教老师,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学困生。

了解到学困生学习效果不好的原因及心理,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他们展开教育。

一、注意引导,唤起信心 。

在教育中树立人本主义的学生观与教育观,尊重和爱护学困生,发掘非智力因素,用期望的春风融化覆盖在他们心灵上的冻土。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技巧的施展,更是充满人情味的心灵交融。为了激起他们向上的勇气和信心,我经常给他们讲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给他们。记得刚接这个班不久,我给他们讲了一个数学家的故事。故事说的是有一个杰出的数学家到一个城市作报告,容纳四千人的礼堂一下挤了六千多人。在精彩的报告结束后观众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让四个彪形大汉抬上来一个铁架,铁架中间吊着一个大铁球。开始,当数学家拿起手中的小铁锤敲打铁球时,铁球纹丝不动,过了五秒钟,他又敲了一下,铁球依然纹丝不动。一次又一次的敲打,铁球仍然纹丝不动,观众终于耐不住了,陆陆续续离开了。但数学家仍然是每隔五秒敲一下。最后僅剩下二三百人了,二十分钟过去了,铁球摆动起来了,四个大汉怎样都无法使它静止下来。这时数学家说道:成功的秘诀就是坚持重复地去做简单的事情,以这种持续的毅力每天进步一点点,成功来临的时候挡都挡不住。同学们听了我的故事脸上满是惊奇、感动,还是一丝的怀疑。我告诉他们:只要你留意一下从屋檐下滴水处砖头上有一个个的小坑时,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我鼓励学困生只要有水滴石穿的毅力,每天进步一点点,终有一天你会很棒的。

二、创造机会,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的学习,而兴趣往往与他们获得的成功体验分不开的。我在平时的课堂上,对学困生多提问,当然问题的程度应该是适合他们的,如果他们回答正确,就及时给予表扬;有时答不上,也适当的给予提示,鼓励他们如何解决问题;即使答错了也要帮他们找出错误原因。慢慢地,学困生学习变得更主动。他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尝到成功的甜头,学习就更积极主动。

三、友情感化,强化信心。

同学之间的信任、关爱是帮助学困生最好的保健品。这些学生因为长期成绩不好往往可能受到来自于一些老师和同学的批评和嘲讽,同学的友善对于他们都是奢侈,更别说同学的帮助。对于他们,同学的力量有时甚至胜过老师的力量。为此,我安排八个学习好的同学与他们做同桌,并且让他们注意方法,注意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平时学习上多关心,生活上多帮助,让学困生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无穷的快乐。友情的力量使他们找回了自信,坚定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增强了他们战胜困难的斗志。

四、变换方式,激发兴趣。

学困生几乎占了全班的一半,我让他们把以前的知识盲区找出来。鼓励几名数学学习好的同学各准备一堂课。当然,上课内容是学困生点的:约分、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解方程等等。小老师准备的相当充分,课堂气氛空前热烈。小老师提问题给了学困生们优先权。课堂上学困生提问题、回答问题再无一丝胆怯,无一丝畏惧,无一人退缩。本来商定好的六节课,最后上了十八节,他们都还意犹未尽。他们以前的一些知识疑点在那一刻茅塞顿开。同窗上课,同学们有话敢说,有问题敢问,且不感到压抑、紧张,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状态下学习变得更轻松,更迅速。

五、合作学习,树起斗志。

能唤起学困生不断向上的信心,最好的办法是:引导他们形成“我能行”自我意识。但在班级教学中,他们始终弱于其他同学,沒能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为此,我把几个学困生组成一个兴趣小组,每天布置适当的作业去完成。在课间或者中午早到校的那段时间里,他们会好好把握的。他们互相讲自己的解题方法,共同探讨某个题的解法。有时实在解决不了,他们会请教老师或其他同学,以至于后来见到那个老师就叫那个老师到教室给他们讲解。我很清楚地记得,有次我在回家路上看见班上一个同学手里拿着本子,我问他怎么还沒回家,他说去向“智多星”请教去了,“智多星”是同学们给一个数学学得最好的同学的外号,而他呢,开学处,由于基础不好,做起题见了我到他跟前就捂本子的同学。看来已经不分校内校外了。看到他们转变为“我要学”,我打心眼里替他们高兴。由于程度相仿,同学们的竟争意识得到了培养,体验成功的机会更多,更坚定了他们战胜困难的意志和毅力。

六、家校联手,形成合力。

每学期只有一次家长会,而农村的家长对孩子大多疏于关心。怎样才能与家长经常性互通信息呢?我忽然间从儿子的卷子中得到启示,儿子每次考完试老师都要让家长签字,我不妨也借鉴借鉴。每次单元测试完,我都会对学生本阶段的表现做简单小结,特别会对孩子的进步给以肯定,然后让学生带回家让家长签字,也写上意见。有许多家长以前对孩子的学习很少过问,现在即使再忙也要抽出时间问问孩子的学习,特别是一些学困生的家长,慢慢地也关注起孩子的学习,最后变成经常帮助孩子解决疑难。这样父母态度的转变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关注和重视,对学生是个激励,并且容易形成教育合力,形成良好的教育效果。

期末成绩出来了,我们班的成绩比五年级时提高了不少,班上的数学尤其优秀,只有两名不及格,但比原来可提高了不少。看到同学们那一张张写满自信、骄傲的笑脸,我好欣慰。

篇5:绽放的花朵_

开学第一天,她没有说要带书或本,但却格外强调要一人一盆花,装点教室。于是此后的每一天,她便坐在教室后,如处花海。花朵看着我们,她也看着我们,花朵冲着我们笑,她也冲着我们笑。

养的好的花她总要摆放在讲台上,力求上课也嗅着花香。或许因为花,或许因为三十多年讲课功底,她总能用三言两语编织一个唯美的境界,她用语言做丝,网住了少年的心,而这网上总不忘增些诗词缀饰一二。

她爱诗,更爱有花的诗,常常一种花可变作万千滋味。菊,可以是“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豪迈,也可以是“采菊东篱下”的悠然。梅,可以是“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艰辛,也可以是“遥只不是雪”的清新。可她最爱,还是莲。

或许是莲“出淤泥而不染”或许是她“濯清涟而不妖”她喜欢莲,就像喜欢我们。她曾半开玩笑地说道过要挖一个塘,栽好莲,便在塘边养花。而每讲完莲或其它花的品质,她总要缀上一句:“我希望你们都能长成一朵花,而我,就只能化作红泥啦……”言罢叹口气,却又笑了。

花也要分牡丹、杜鹃、丁香、茉莉,她却看作一般,平心而待,她对我们,就像侍弄花草,没有偏私。

班中有一名同学先天有智力缺陷,有时会受到歧视和慢待,而她却关爱有加,鼓励他,教他做事,教他弄花。她说,他与我们没有不同,可能只是弱些,像油菜花,可那又如何?油菜籽能榨油哩。她的话引起我们和善的笑。

篇6:绽放的花朵_

我就这么误打误撞地认识了静,从那以后,那条路上总会出现我们俩并肩而行的身影。那个春天,空气中氤氲着玉兰花的芳香。

时间似乎比流水的脚步还快,不经意间,就从我们身影的缝隙中溜走了。小学毕业后,我搬家了。离开的那天,我和静在我们相遇的那棵树下相拥,她哭着说不要丢下她,我望着她溢满泪水的大眼睛,心颤抖了。我没让她看到,当我转身离开的时候,泪水划过我的脸颊。

后来,我们去了不同的初中。很长时间,总没有她的消息。再看到静时,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放学后我在校门口等爸爸,看见树下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是静!眼前的这个女孩出落的更清秀了。可是我惊讶地发现她拉直的黑发散在两肩,身着牛仔短裙,黑色高跟鞋,她的周围还站着一群和她服饰差不多的青年。我呆住了,这还是曾经那个天真纯洁的静吗?正当我想避开她时,她走了过来,笑着问:“还记得我吗?”这几年来,我哪天不在想着她?“嗯,记得。”冷淡的口吻只为了掩盖我的惊喜与失望。“我把我的手机号给你,有空和我联系哦!”“好的。”我看到她的眼里早已没有了当初的清澈,连她的笑都带着一股邪气。 望着她远离的背影,我的心像一潭死水。我觉得自己和她的相遇就是一个错误,或者是,她选择了一条错误的路。

篇7:绽放的花朵初中作文

她只是一个六岁的孩子。当时我同她一样,只觉得她从没笑过,她的家并不在这个深沉的城市,而在北边窗上的冰花,归来的雁群和牧歌里。她只记得三岁的时候,她与父母一起玩耍时,父亲把她放在背上时的快乐:一个小小的孩子,突然变得好高,在父亲背上笑着。一边,母亲轻轻的抓着她的手,脸上也有了笑容。四岁时,父母在车祸中去世,她成了孤儿。

就在那天夜晚,她到了这个陌生又潮湿的小城。从此,我们就认识了她。虽然有人帮忙照顾,她即永远地成为了一颗被人丢弃的种子。但她还是坚定的生活,顶起了她眼前的天空。她已明白了如何独立,在她学校里名列第一,并且从没有放弃过希望。她的顽强坚持也感动了我,使我在寒冷的大雪里仍旧成长,不再恐惧,不再怀疑。

后来,她过生日时,我送了她一个小小的瓷杯,上面有一朵代表希望的凤莲。她收下了,每天望着这个杯子看一遍的举动,却使我难过。因为,她空空的房间里只有这件东西,是别人给她的。她必须得直着腰,不管多累多倦,都要做那个最坚强的孩子,不能告诉父母自己的心事,不能和家人团聚。

后来她在被领养之前,种了这片花。花刚开时,就下了暴雨,几乎无一幸免。她不死心,也种了好几次,终于存活了一片。她对我说:“你看,最后总会活的!”她第一次笑了,不久,她又望着北方沉默不语。

篇8:花朵绽放美丽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合作探究的过程, 这样的课堂教学就需要教育者更新观念, 不再将教学过程仅仅看作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吸纳知识的过程, 语文课堂需要让学生的情感、思维、动作三维参与, 学生合作探究, 参与课堂, 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使语文知识、思想感情、道德价值观念等在动态运转的课堂中自然生成, 将死气沉沉的讲解变成精彩纷呈的讨论, 将僵硬呆板的回答变成自由自在的表述, 让学生在学中悟、悟中学, 真正地将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贯穿于参与学习、生成的全过程。

一课前积极寻求知识生成点

要想使课堂效果最大化, 教师要认真备课, 备课要解决好“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教师在吃透教材之前先吃透课程标准, 用课程标准指导具体的备课过程, 既求新又达标。如果教师讲课信马由缰, 学生听课必然云里雾里, 课堂学习当然就谈不上知识生成。钻研教材要找到文本中的闪光点, 围绕闪光点巧妙设计, 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唤醒学生求真、寻善、爱美的朴素期待。设计教学活动要了解学生成长背景、情感需求、年龄特征, 充分考虑学生的情绪和感受, 要学会换位思考。教师要联系教情、学情, 把所有教学活动成为引领学生知识生成的重点, 设身处地想想自己是怎样理解教材的, 教材中又有哪些难点、疑点, 前后事物间又有哪些有机联系, 所有这些在学生探究生成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学生、教材、教学活动教师课前都要认真做好预设, 确保学生能在课堂生龙活虎, 作为真正主人主宰课堂。

二上课尝试解决知识生成点

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自己并没有明确的思路, 教师就要根据自己的课前准备引导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 学生根据确定的目标方法,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 质疑提问, 然后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尝试解答习题或回答问题, 完成某项活动。在合作探究过程中, 对已经获得的成功进行过程反思, 理清思维的顺序, 自我揭示规律;对尝试中遇到的困难, 请求老师帮助指导, 然后再进行尝试, 直至尝试成功。尝试参与学习的设计, 尝试解决设计的问题, 还要对尝试进行总结, 这本身就是知识生成的流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也就是知识生成的过程。当然, 这些也会为教师制定新的教学策略、生成新的教育智慧提供依据。

在尝试解决质疑与提问的过程中, 会出现一些并非本节课重点的疑问, 甚至与本课内容毫无关系, 这就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 回避问题无疑会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可以把这些问题作为新的知识生成点, 引领学生探讨, 这样的课堂才有可能真正调动学生、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这也正如苏姆霍林斯基说的:“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 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 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三创造性完善知识生成点

创造性完善知识生成点是课堂学习中知识生成高层次的体现, 属于知识生成的展开、完善阶段, 此时的学生思路活跃, 联想丰富, 各种各样的质疑脱口而出, 所提问题的深度也超出了初始阶段。初始阶段的问题更多与情节、人物特点、行文思路等相关, 显得较为简单且不离文本, 这时的问题可能与思想感情、写作手法、人物形象等有关, 甚至会迁移到与之相关的现实问题。学生讨论更热烈, 争论更激烈, 辩论也更针锋相对, 所有这一切都考验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师生共同评议, 更需要老师高屋建瓴, 更要求教师充分预见并根据变化了的情形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 而不是盲目否定学生, 甚至因为自己的无能打击学生。要因势利导, 根据对课堂中各种信息的综合把握, 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 采取得当的措施, 不怕留问题, 不怕碰钉子, 要在这些尖锐的争论中生成学生新的知识。此时的学生已不满足于完成一次学习任务, 他们甚至学会了基本的求异思维方法, 能独立思考问题, 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 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在这样氛围的影响下, 学生会不断激发起创造的欲望, 会涌现出更多的灵感和顿悟。

篇9:让“流动的花朵”美丽绽放

关键词:城市外来工子女;融合教育;实践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1-022-1

一、融合教育的背景

根据实际调查研究发现,外地生和本地生在学习情况、人际交流、心理状况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的存在,让学生无法正常相处。学校中很多外地学生在和本地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带着自卑、防卫、隔阂甚至带有仇视的心态,和本地生的心态产生了明显的落差。而本地生有的带有一定的优越感,有的会对外地生带有歧视的态度。这种心理上的区别为双方互相理解、互相融合带来明显的障碍。外地学生中普遍存在较为强烈的不公平感和被歧视感,这种心态有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周围的环境,也有一部分来自于他们家长的灌输,另外学生对自己的不自信和自卑感也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外地生,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对本地生的排斥。另外,外地学生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焦虑问题,根据研究表明,大约20%的学生存在明显的孤独感,其中10%的学生有明显的孤独体验。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严重阻碍了外地生和本地生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美好前景。

二、融合教育的优势

1.适应我国城市化的需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进人迅猛发展时期。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的教育问题就是城市化所衍生的一个突出社会问题。“融合教育”模式,旨在通过打破城乡限制,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一个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并通过城乡文化的融合促进城乡关系的融合,必将极大地推动城市化的进程。

2.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融合教育”的实施将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将有效地化解或缓解城乡矛盾、城乡对立,从而有效地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同时“融合教育”的实施将充分体现教育的公平,促进个人平等发展的全面实现,营造团结、友爱、互助、包容的社会氛围,从而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3.城乡学生融合是一项“三赢战略”。

融合教育的实施,一方面可以解决农村孩子九年义务教育问题,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也为城市学校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使各地的农村文化融入其中,丰富城市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等品质。同时,学校和社区教育资源也实现了最大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推行融合教育是一项“三赢战略”。

三、融合教育的实践方法

1.“融合点迹”——营造大氛围润物无声。

学校对于校内文化氛围营造应该重视。如南京沙洲中学,走进校园,你会被特有的校园文化所吸引,正对校门口的教学楼上,校训“勤”字,侧面教学楼墙上“做一名昂首挺胸的南京人”11个大红字格外醒目,草坪上、走廊边、标牌上温馨、激励的话语随处可见。这些鼓励的话语,让每一位学生受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熏陶。

学生美术、文学作品也精心制作,以配框上墙的形式张贴在走廊墙壁上。学校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点点滴滴、学生在学校成长过程中的精彩瞬间、学生作品等这些材料称之为“融合点迹”。“融合点迹”,是学校“融合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展现。全校各处都体现出浓浓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特色校园文化。

2.融合课程——贴近现实的才是最好的。

因为逐渐认识到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现状不同于本市其他学生,必须针对生源状况制定一套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课程。在课程的设置上特别注重体现学校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

(1)开发融合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精神。

(2)深度整合,改进国家课程。围绕“融合教育”理念,把国家课程内容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创设全新的规范化、系统化的教育内容。

3.融合表彰——让自己和别人都认可自己。

学校可采用“多元表彰”的一种评价机制,这种评价将原来内容单一、次数不多的表彰转变为经常性的、注重个性与成长的表彰。如“纪律标兵”、“礼仪之星”、“最佳值日岗”“写作之星”“小小画家”“艺术明星”“体育明星”等;同时举办“文化艺术节”、“英语活动周”等活动,利用这些大型活动,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示一下自己的进步。

4.融合社团——总有一块适合自己的土地。

“融合教育”特别要注重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非智力因素及生活力的培养,“融合社团”活动指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可设有葫芦丝、健美操、美术、科技、劳技、阅读、篮球、排球、棋类、计算机等项目,初一、初二所有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建成学校“融合之声广播站”。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一来宣泄了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过剩的精力,以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二来可以让他们有用武之地,调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积极性,促进学习习惯的培养,利用活动秩序与规则,对他们思想、行为进行影响。还可以成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文学社,在各种活动中,教师主动促进了师生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汤林春.冲突 建构 融合:农民工子女就读城市公办学校的文化冲突与融合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篇10:绽放的花朵初中作文

康乃馨

妈妈的爱就像康乃馨一样。记得有一次,我突然肚子疼,正是在冬天的大半夜,外面寒风刺骨,也没有一辆车。妈妈坚定地说:“我送你去医院。”可我看见她的脚已经冻得直发抖。她每走一步,我的心像快碎了一样,心里有一块十分沉重的石头压着我。康乃馨温柔又坚定,用来形容母爱,再合适不过了。

向日葵

向日葵就像爸爸一样。在我考试没考好时,爸爸对我说:“把你的.试卷拿来让我看看。”爸爸把错题的答案和技巧给我讲了一遍,还让我写这些题,看我会不会这个技巧。我认为向日葵是明亮又细致的,我的爸爸和它是一模一样。

鹤望兰

每次想起爷爷,就想起他摇一摇扇子,给我讲一个寓言故事,让我知道其中的道理,爷爷慈祥又睿智,用鹤望兰来形容他,再适合不过。

篇11:让生命绽放花朵作文

让生命绽放花朵,一次无偿献血是一朵花,一番语重心长的鼓舞是一朵花,一次灾后捐款是一朵花。“512”地震正是一场鲜花怒放的见证。

中国今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刚开始的冰灾,接着又是震灾,接二连三的灾难压的祖**亲喘不过气来。但有正是这些灾难让我们十三亿同胞的手紧紧的牵在一起十三亿颗心紧紧的连在一起。无数颗心灵的花朵同时绽放。

“即使是一线的希望,也要尽百分百的努力,”这是温总理说的话,这是多么温馨鼓舞的花啊。“512”大地震中,有多少家庭支离破碎,有多少亲人撕心裂肺,又有多少正处于黑暗中的灵魂等待我们的救助。

呼唤!这些响彻云霄的呼唤,唤醒了无数含苞待放的花朵。听到灾区急需用血,多少人排成长龙正等待无偿献血;得知灾区急需用人,多少志愿者跑去跟灾区人民共患难共度难关。募捐的物质一批批的送往灾区,救灾人员从世界各地赶来营救那废墟下的生命。“中国加油!四川加油!汶川加油!”十三亿同伴共同呼唤着。

呐喊!那撕心裂肺的呐喊,母亲寻找孩子的呐喊,让人心头一怔的呐喊。多少亲人在灾后的废墟中寻找自己的家人,多少灵魂在一声呐喊中被解救出来。黑暗是暂时的,黎明终会来临。鲜花,鲜花撒满世界袭击着黑暗,将黑暗击退。多少孩子在呼着喊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呐喊声震惊了所有的好心人,给予他们帮助,让行动来证明:你们永远不会孤单,至少还有我们。“坚持,坚持,坚持到到最后就是胜利。”祖**亲呼喊着。

爱心!一颗颗的爱心向四川进军。捐资捐物,挤满了多少个募捐箱。不论种族,不论肌肤,不论年龄。全世界的爱心挤满了四川,撒满了人间。花香永远是最好闻的气味。花香充满了人间,让所有的心灵都得到一丝的抚慰。

上一篇:司法考试经验下一篇:正能量晚安语录励志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