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经验

2024-05-13

司法考试经验(精选8篇)

篇1:司法考试经验

1、中国式“按揭”、和尚遗产继承、工程垫资、包销等众多的社会热点案例进入命题素材,导致未来需要敏锐地从中抽象出考点并发现陷阱,这其实对实务能力的锻炼也有益处。

2、民法部分理论难度加大,导致学习不扎实的人根本觉察不到陷阱反而感觉简单,同时也让扎实复习的人更加觉得时间不够。但民法确实太难提高,因此主要的拉分部分还是诉讼法及理论法学类,对比必须牢固。

3、减少传统重点比重,逐步增加细枝知识点的考察(感觉出题偏的原因),导致未来复习内容大幅增加,需要更多时间,更加考验记忆力。

4、据称所谓考偏的内容在三大本中都有,因此需要更加重视三大本。但个人认为三大本也仅是基础,它只解决了面的问题,可以应付偏。但深的问题却实在困难,唯有更多时间地深入学习。

5、知识点的掌握必须很精准,这对记忆力也是残酷的考验,

6、对重要新法及解释,必须详细掌握,超纲完全可能(民诉修正案还没有生效却通过另外的方式考了)。

7、高难度、低通过率(是开端)使得在职考生越来越难通过,唯有加倍地努力。

8、据说K哥今年没有命题,而是权哥操刀的,因此侧重人身犯罪而轻财产犯罪,从而凤科大帝不如拨浪鼓(未加考证啊)。

总的启示:靠旧经验来复习、靠短时间的突击来准备,将希望寄托在培训班老师的身上的做法将越来越不现实了。未来的司考要求扎实的功底、准确的记忆,即便改变不了选拔考试的局导致通过的人将具备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以及与实务结合的能力。苦的是未来的考友,但这其实也是司法考试的应然状态。

为您提供更多的免费阅读资料:

篇2:司法考试经验

当然,理解是记忆的基础。概念和原理作为客观事物的本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无不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形成的,因此,掌握了一个概念的逻辑推理过程,把握了其各个法律特征,才算真正理解了这一概念的精神实质。因此我们对民法教科书中一般阐述性的内容,其关键在于理解和领会,而不必逐字逐句去死记硬背。

同时,学习民法理论,除了完整准确地真正弄懂最基本的民法概念和它们的法律特征外,还需要以研究各种不同的民事法律制度为中心,在比较中系统地掌握民法学的基本内容。在专门研究了各种独立的法律制度以后,我们还应注意针对某些制度中一些专门性的特殊规定,作更深的研究。同时自然要注意,我国民法中所规定的各项民事法律制度,其实它们相互间都是具有内在的客观联系的。这种客观的逻辑联系,就是民法在理论上近乎完美的系统结构,即所渭民法的理论体系,如前所述,无须赘言。故民法的学习重点,一言以蔽之,就是所谓“三基”:即基本概念、基本制度和基本理论。可以说,这就是考生们在复习中需要掌握的民法的最重点的学习内容。

最后还要注意,由于司法考试内容庞杂,特别是与经济有关的法律法规特别多。因此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所谓经济法律关系,无非是横向的民事法律关系,纵向的经济行政法律关系,以及少量的经济犯罪刑事法律关系,所以,这一大部分内容,只要以民法为中心,以行政法的基本制度为框架,即可以把握其基本规律。也正因为如此,成文法才出现了民法这样一部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也才有了行政法这样的调整纵向法律关系的最基本的规则,

目前的司考中,案例题不但是必不可少的题型,而且可以说已经占据了以前历次考试的大部分内容,在民法考试中当然更不能例外。考试所面对的,实际上是一些只包含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的案情介绍。所以,就考试本身而言,答题者的任务简单而言,其实只要一步步地分析出每个案例中的全部法律关系来,就算达到了答题的基本要求。因为对具有法学基本知识的人而言,只要他能弄清一个案例中所包含的那一层层的法律关系,正确地认定了它们的法律性质,顺理成章也就能了解其最基本的权利及义务了。因此我认为,法条的具体规定只能是法的精神的具体体现,任何人都不可能记住全部的各种具体规定,进而任何考试也都不应当以考法条的具体规定为其最主要的内容,起码在民法考试中是如此:我觉得结合复习具体法律制度查找一下具体的规定即可以了,这样做可能对了解法条的规定与掌握具体制度的要点都会有好处。

至于在复习的过程中,尽管强调对基本概念必须熟记,但对基本制度和基本理论还是应先理解其构成要件和理论要点的精神的;目前我们的各种考试中,死记硬背总是难免的,但一般还是放到考试前的最后两个月再去进行系统的反复背诵。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大量出版的各种应试题解,无疑均可作为考生们复习的一种参考资料,但老师出题时总是围绕民法教学的理论体系和教学要点来进行的,所以,作题只能是掌握题型以及答题技巧的一种途径,如果陷入题海之中,不把最大量的时间放到对基本概念、基本制度和基本理论的掌握上去,那只能是本末倒置。

还需要说明的是,从理论上讲,不论人们给法律职业上多么理想主义的光芒,司法考试毕竟是一种职业准入程序。正所谓苛刻的职业考试无疑在不断提高进入法律职业的门槛。目前的说法是,司法考试的水平应当略高于本科生,因此,意识到进入法律职业共同体的难度,对于参加司法考试的人来说,不是没有好处的,基于此,才能正确安排复习时间,正确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

篇3:CIA考试经验谈

CIA考试综合分析

第一, CIA通过率。2008年CIA考试全国共计20061人报名, 其中第一部分参考率为76.56%, 通过率为35.51%。第二部分参考率为74.11%, 通过率为37.65%。第三部分参考率为73.19%, 通过率为35.12%。第四部分参考率为76.68%, 通过率为41.31%。2008年CIA各科平均参考率较上年增长了3个百分点, 平均通过率较上年增长了1.1个百分点。

第二, CIA考试难度。主观因素:一是努力不够, 公私事情多, 分心, 复习不充分, 二是信息不灵, 复习方向和方法不对路, 三是不适应西方人的思维习惯, 对题目的考点不了解。客观上也有不少因素。首先应该知道, CIA是侧重于管理, 而不是单纯的会计审计。而且, CIA中反映的管理理念、思维方式等, 与国内传统理论或实际工作有不小的差异。另外的因素包括, 一是复习资料少而分散, 最坏的是不少书上同一题答案还不相同。考试结束后, 不少人聚在一起报怨, 二本书答案不同, 或试题集上不同年份的答案不同, 偏偏这次考到了, 出现不同的答案, 这种情况又有二个原因, 一是勘误, 二是观念差异、看法分岐, 客观因素:翻译过来的题目难以理解, 难以分析, 有时简直是象要故意绕糊涂考生。

第三, CIA试题类型、时间和合格线。第一部分:内部审计在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作用。具体包括:遵守IIA的属性标准;以风险为基础制定审计计划, 确定内部审计重点;理解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执行其他内部审计任务和职责;治理、风险和控制的知识要点;策划审计业务。第二部分:实施内部审计业务。具体包括:实施审计业务;实施具体审计业务;监督审计业务结果;舞弊知识要点;审计业务手段。第三部分:经营分析和信息技术。具体包括:经营过程;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规章、法律和主要经济指标;信息技术。第四部分:经营管理技术。具体包括:战略管理;管理技术;中国的经营环境;中国的内部审计环境。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由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命题, 第四部分由中国内部审计学会命题,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统一阅卷。考试范围在当年的《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大纲》中确定。考试方式为分科进行, 闭卷笔试, 每科试题为100道选择题, 时间为165分钟。第1、2、3科目考试语种包括中、英文两个语种, 报考人员可任选其中一种, 但在同一考试年度里第1、2、3科目不能两种语种混用。第4科目考试为中文语种。考试取得单科成绩合格者, 必须在取得成绩后的每2年内报考1次, 以前通过科目的成绩继续有效, 否则成绩作废。

第四, CIA主要复习参考书。《内部审计实务标准》 (2009年1月修订) ;中国审计出版社《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试题 (1995-1997) 》;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试题 (1992.11-1995.5) 》;中国财经出版社《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指定辅导用书》。

了解考试特点掌握考试技巧

第一, CIA考试的特点。要想在CIA考试中获胜。首先要了解考试的特点, 做到有的放矢。CIA资格考试是世界范围的内部审计师资格认证考试。它与国内其他资格考试相比有如下特点:一是CIA侧重于考察能力, 知识面宽, 涉及面广, 目标明确, 实用性强。所有试题全部是单项选择题, 在整个考卷中全凭记忆的知识点几乎没有, 像CPA考试中那样复杂的计算题在CIA考试中也很难找到。二是时间充足。每部分考试时间长达三个半小时里, 而事实上一个半小时左右就能做完会答的试题, 思考时间非常充裕。所以, 对于具备报考条件的考生来说, 只要学习方法得当, 从报考开始每天准备3个小时就很可能通过CIA考试。三是主题鲜明, 综合性强, 观念新颖, 与教科书关联度弱。四是试题思路清晰, 万变不离其宗。五是及格分数线高, 考试难度较大。

第二, CIA考试的技巧。一方面, 参加CIA考试就象参加其他资格考试、或日常做事—样, 如果从开始就采取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结果自然不会理想。只有用心准备, 给自己确定恰当的目标, 给白己一定的压力, 最终才会发现其实它并不难。在备考的过程中, 须从思想上弄清楚几个问题:要做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做, 要作成什么样, 怎么去做, 这些问题考虑清楚了, 行动和付出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应该精读实务标准, 因为它是CIA的灵魂, 考PART1、2时就是以标准为判断依据, 要精读, 毕竟思维要转变过来, 熟悉了就顺了。书要反复看二三遍, 紧抓要点, 上面的题目每一道都要弄懂, 要搞清每个选项为什么选或不选, 依据出自哪一条实务标准或哪条理论。然后就是做一定量的模拟题, 但不要搞题海战术。还有一点, 就是有些学科需要学习一下相关资料。另一方面, 针对性备考。PART1就是实务标准的实用演练, 风险、治理、独立性、客观、保密、胜任、增值等都是关键字眼, 只有精读标准和多做题。PART2是在IIA的实务标准下进行审计, 这部分考试除了掌握标准, 就是熟悉内部审计技术、程序、报告和思维方式, 掌握基本理论多做题, 建议PART1和2一起报效果较好。PART3相对是独立的一个PART, 考的是注册内审师应掌握的相关知识。经营管理部分需要熟悉, 可能的话看看相关资料, 会计部分用的是美国GAAP, 基本只考通用业务的准则, 不太可能出非常规的题目, 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对于考过国内考试的人驾轻就熟。法律、经济部分考得很基本, IT部分考的不深, 但分值较多, 因此要重视。PART4中A、B部分的战略管理、沟通等需要熟悉, 其他的都是国内考试考过的, 可轻松应付。参加CIA这种国际性的、由其他国家出题的考试, 更要有针对性的分析、准备, 所谓“知已知彼, 百战不殆”。

第三, 良好的心态的形成。解答同一道题时可能有不同的答题方法和策略, 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和效率。一是运用排除法。如果一道题找不到正确答案, 应首先排除明显不合理或不正确的答案。由于是单项选择, 凡是两个答案内容一致的应排除。二是加强职业判断的训练。如果题目不容易得出正确答案时, 要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去推测, 特别是解答相关的计算题。三是剖析考题, 举一反三。由于CIA考试实行题库考试, 因此, 以前考过的试题不但为考生研究解题思路提供了线索, 而且还有可能在以后的考试中重复出现。四是剔除表象干扰, 抓关键词和实质。CIA试题中有些题有一定的背景资料, 有些题有一定的表象干扰, 解题时应抓关键词和实质。

转变观念与思维方式改变答题习惯

一是转变观念与思维方式。CIA考试的内部审计程序、内部审计技术、管理控制和信息技术三门试题是由美国出题, 由于出题人的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都与国内考生有较大的差别, 而这种差别自然会充分体现于试题之中。如果考生不对此给予重视、加以了解认识并适时地自我调整, 仍然以旧的思维方式去选择, 那结果肯定会与出题者的选择即答案大相径庭, 考试结果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针对CIA考试有两种比较有效的途径:首先大致了解几个内部审计领域的关键差异并深人体会, 如美国人在内部审计工作中更加注重人际关系的协调、审计中相关信息的反馈, 讲究内外沟通的技巧, 借助统计抽样等技术测定风险并加以控制等, 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要对选择加以调整。其次是通过“题海战术”, 对能够获得的以前年度考题多加关注, 在做题中, 通过具体问题对照查找差异和自己的知识薄弱点, 进行有针对性的演练, 可以获得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是改变答题习惯。虽然CIA考试涉及的面很广, 按国内的学科划分要涉及10多个学科, 但这并不是构成困扰考生的真正难点。真正难点是改变答题习惯, 从“选择对与错”的习惯转变到“选择最好项”。比如在以前参加的考试中, 每道选择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或几项是正确的, 只要选择正确的答案即可, 但在CIA前三门考试中, 每一个选项可能都对、都有道理, 但题目的真正意图却是要求考生选择其中一个最优选项。如果仍然按照以前的答题习惯, 势必会对成绩产生巨大不利影响, 因此要对此引起极大的关注。

此外, 深悟内部审计准则也十分重要。内部审计准则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执业原则与要求, 对CIA考试、特别是前二门的考试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参加CIA考试之前对其仔细研读、掌握, 在考试中才会有大有帮助。考试时可在草稿纸上标注做下来把握不大的题目号, 等做完后可再回去反复思考。其实CIA的价值在于学习过程, 它培养相关从业人员从战略和管理角度思考问题, 对内审、财务和管理工作都有质的提高。因此要用心去学, 并学以致用。

分阶段复习运用好的方法

首先, 第一论复习完成, 考生这时候会感觉很迷茫, 因为听课过程好象什么也学不到, 也不知道下一步该往那个方向复习。可将精力放在练习上, 重点做中国审计网的习题。习题量非常大, 多做题有助于在考场上碰到重复的题目, 但需要花费很多时间, 且没有太多时间去做, 所以复习策略是:做习题的过程, 尽量去记忆题目要考什么准则, 这样准则的要点就比较容易掌握, 一但明白要考的内容, 基本上会很容易选出答案, 尽管未必明白其理论上的意义。

其次, 考试最后一星期的复习, 也是关键时刻, 可将精力放在关键的几本辅导书上, 因为考试没有指定教材, 只有指定辅导教材, 但都是围绕准则去学习的。较好的复习策略是:浏览准则有初步印象, 听合适的课程帮助理解, 做习题巩固知识。复习过程可能会很迷茫, 感觉没有效果, 其实复习过程的每一分付出, 都会从中学到一些知识, 只是还没有体会到, 或还没能应用得上。一旦在考场上发挥自如, 考生就明白当初的努力带来的成果。

最后, 做到以下六点可帮助备考人员顺利通过考试:了解黄皮书的基本内容;精读红皮书;反复演练历年试题;抽样知识部分需下大功;适应西方思维方式;掌握知识, 适当练题, 与考友交流。此外, 与往届考生进行适当的学习交流是很有必要的, 这样可以互通信息, 交流难点, 互相促进, 增强考试信心。

紧抓大纲重点结合自身实践

紧抓大纲重点, 认真复习。一是根据辅导老师的建议, 复习时, 应按复习时间的充裕程度, 先看考试大纲以确定考试的范围, 了解要点、重点及各知识点的分值、比例。二是读透《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因为该标准在2001年度重新做了修订, 所以考试中有许多新的考点, 试题较新。相比之下, 《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因为出版年数已久, 从应试的角度来看, 有些内容略显陈旧, 复习时, 可粗看一遍, 着重掌握自己不懂、不熟的内容。三是参加考试之前, 一定要留下时间多做练习。四是参加考前培训十分必要, 通过辅导老师的授课讲解, 不仅容易把握考试要点, 而且有助于在短时间内理解内容、加深记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结合自己的学习和考试实践, 总结的应试技巧。一是转变思想观念, 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二是同时报考自己的所有应试科目。三是必须选择好学习用书和资料, 有所取舍。四是学以致用, 学用结合。五是注重《1995—1997年CIA考试试题》的练习。六是积极参加CIA考试辅导培训班。七是改善学习计算机术语的方法。

此外, 考试经验可补充以下两点:一要合理分配时间, 充分练习, 熟练掌握知识点。CIA考试从每年7月初报名到11月底考试, 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 要学习完3、4部分的应考知识, 做大量的习题, 时间很紧张。考生尽早着手进行复习, 力争在9月底之前将所有的课程内容及习题过一遍。然后再利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补习。在最后半个月时间里只看习题的正确答案, 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计算机术语, 改善学习方法。信息技术在CIA考试中所占分值比重较大, 是许多考生感觉吃力的地方。考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一些较重要的计算机术语, 要对意思相近的术语进行甄别, 准确理解其含义。

我的CIA观

笔者认为, CIA考试理解是关键。首先CIA考试是单选题, 很多答案都模棱两可, 很难抉择, 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 才能选择正确。其次, CIA考试的题库很小, 考生不可能把题目做全, 所以死背答案, 效果不大。最后, 理解性地看书, 反而能减少复习的时间, 提高效率。边看书边做笔记, 认真理解书本的内容, 并且辅之以课后习题, 整本书看完后, 几套考试试题加以巩固, 考前根据笔记复习, 是一种高效的方法。

篇4:浙江经验:阳光司法指数测评

2013年12月9日,全国首部阳光司法指数测评报告——浙江法院阳光司法指数被公开,其中“浙江百家法院测评高院居末”的消息为舆论所关注。

“通过发挥指数评估的导向鞭策作用,真正实现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立公信,以公信树权威。”浙江省高院研究室主任魏新璋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透露推进阳光司法的初衷。

省高院排名居末

2012年年底,浙江法院阳光司法指数面向社会公开。在立案庭审排名中,浙江省高院在全省若干家法院中,排名最末。

2013年3月,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法治国情调研室接受浙江省高级法院的委托,对浙江全省103家法院的司法公开情况进行了测评。调研开始后,浙江省高院直接把集控中心的后台密码给该所研究室主任田禾。

浙江省高院的举动很令田禾惊愕,集控中心是浙江全省法院的信息集聚中心,汇总了758万个案件全部办案流程的23亿项信息点,85万件庭审录音录像资料和所有已归档案件的电子卷宗。

“我可以随意调取集控中心的信息,浙江高院的胆量让我钦佩。”田禾说。

历时5个月,田禾所在的调研室完成了浙江全省103家法院的首次测评,陆续出具各相关测评分析报告稿和阳光司法指数总测评报告稿。

5个月中,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浙江阳光司法指数课题组通过查询法院网站、现场考察立案大厅、抽查法院案卷、进行电话验证、法院自报数据等方式,对法院审判全流程的公开情况进行了全方位测评。

“阳光司法指数”作为浙江法院首创,选取司法公开中最为核心的环节,其内容包括审务公开(权重占15%)、立案庭审公开(权重占35%)、裁判文书公开(权重占20%)、执行公开(权重占20%)和保障机制(权重占10%)等5项一级指标,下设更为详尽的31项二级指标和60项三级指标,具体到法院门户网站建设、案件信息查询系统配置、裁判文书检索功能、执行措施透明度等,涵盖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所有环节。

本次发布会,课题组发布了立案庭审、裁判文书、执行公开3个主要板块的测评结果。测评显示,浙江省81.6%的法院配置了同步视频室;案件查询系统普及率高,97.1%的法院在门户网站开通了此系统;各级法院通过电子屏、网站、微博等多种形式对外发布开庭公告,浙江省高院还开通了全省法院开庭公告查询平台。

在公布的立案庭审、裁判文书公开和执行公开中,立案庭审被认为与司法公正关系最为紧密,占总权重的35%,另外两个项目各占20%。

但在这份权重最高的项目中,浙江高院却仅得了44.8分,位列最后一名,较第一名舟山市中院差了32.7分。

对于测评的参与者,田禾一度想是否把高院从全省排名中剔除,“但高院的领导说最末就最末,最末说明有问题,有问题就改。”

对此,浙江省高院副院长朱深远则回应称,“浙江高院本身在测评后整体排名不理想和部分板块落后,坦然面对,如实公布。”

三大平台建设

2012年11月27日,全国法院司法公开工作推进会上,从三大平台角度,浙江省高院作为深化司法公开试点省份在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

该会前,孟建柱就法院司法公开工作提出要求,强调各级人民法院要以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为契机,不断扩大司法公开范围,创新司法公开形式。

在法院系统,实际上,浙江省法院较早就开始着力推进三大公开平台建设。从2008年开始,浙江省高院开始推进审判流程公开,全省法院全面实施了网上办案,每个案件流程环节的进展情况,都在网上公开,当事人可以凭密码在本院门户网站上查询本案的诉讼进度,部分法院还可以预约庭审视频下载。

浙江省法院1758个审判法庭全部实现数字化,使所有开庭全程均同步录音录像,并以光盘形式附卷备份,让公正“可定格”“可再现”“可复制”。

据魏新璋透露,浙江省90个看守所建立了92个远程视频室,数字法庭的网络又延伸到了看守所,使许多简易刑案的远程提讯、审理十分便捷、安全。

此外,浙江法院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庭审公开,运用电视、网络、广场电子显示屏、微博、微信等方式,公开庭审过程,与民众积极互动。

在裁判文书公开平台上,浙江省高院开发了裁判文书制作、智能纠错、自动隐名和上网公开的管理平台。

据魏新璋介绍,法官可直接勾选生效裁判文书进行公开“上网”处理,只要点击鼠标,系统会自动对文书中的当事人的身份证号码、住址等敏感信息进行“隐名”技术处理,并自动导入“上网文书库”,再由专人统一从系统导出上传到“浙江法院网”。“如不上网的,则需要说明‘不上网原因。”魏新璋补充说。

目前,浙江省法院已累计公布裁判文书91万余篇。外界有评论认为:“浙江法院在互联网上公开知识产权判决,树立了公开透明的榜样。”

2012年6月,浙江高院开展了司法拍卖改革,将执行标的物上淘宝网进行网上公开司法拍卖。至2013年11月,全省105家法院中已有99家在淘宝网上进行了网络司法拍卖,已完成拍卖1567件,拍品从最初的汽车、房产为主,扩大至机器设备、住宅、厂房等,涵盖了几乎所有的涉讼资产,总成交额为34.23亿元,成交率达91.57%,平均溢价率为43.64%,比传统委托拍卖分别提高14个百分点和23个百分点。

“实现零佣金,为当事人省下佣金8449.2万元,网络司法拍卖数量占拍卖总数的比例,已从去年的1%以下上升至现在的54.75%。”魏新璋感慨道。

作为执行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浙江省高院首创司法拍卖曾一度引起舆论质疑。经过一年多改革,网络司法拍卖逐渐被舆论接受,其经验还被中央政法委刊发简报予以推广,有评价认为是“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与政治效果有机统一的司法改革措施”。

浙江省高院还大力推进完善执行信息公开平台的建设,不仅在门户网站提供执行案件信息的查询服务,申请执行人可通过密码在网站上查询了解涉案执行的进度,并设立“执行信息”专栏,对失信被执行人的姓名、身份证件、住址、涉案信息等进行曝光,还向省信用中心提供未履行生效裁判的失信信息154万余条,使“老赖”被执行人在融资、投资、经营、高消费、注册新公司、获得荣誉等方面,受到限制或禁止。

浙江省高院院长齐奇早前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持续不断地推进阳光司法工作,法官都已认识到司法公开不是法院的权力,而是法定的义务,是一种责任,也是一项宪法原则。

思想认识上的转变,也带动了工作内容上的转变。目前,浙江法院由单一模式的公开向全方位的公开转变,以前主要是庭审公开,允许公民旁听庭审等,现在是全程全方位的公开。

篇5:司法考试经验

首先,部分的课件我换了老师,比如行政法我听了吴鹏老师的,刑诉法换了谢安平老师的。其他课仍沿用第一年听的老师。民法是钟秀勇,刑法是刘凤科,商法是张海峡,民诉是杨秀清,三国是杨帆,法理宪法也是杨帆(男),如果今年我还是没有过,我仍然会选择今年所听课件的老师为明年做准备,因为这些老师本身的课讲得很好,讲课的方式也很适合我,总之有幸听他们的课是我的福分。

其次,我借鉴别人的学习方法调整我听课件的方法,今年我一个音频都要反复的听上4遍,然后再听下一个,争取做到老师要说的下一句话你心里能够大概有数,

备考资料

就这样反复的听,到第二轮时,听每一个音频课件的次数可以减少,听2或3遍。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不要浮躁,每听的一遍都要专心认真的听。边听边看讲义,因为第一年时我真题做的较多,所以今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听课件,真题就做了一遍,但我把错了的提记载小本里,在最后临考时拿出来又看了两遍。最后就是到7月份的时候每天拿出一点时间练习写作,在脑子里形成写作的模式,在临考的半个月里做上几套众合的模拟考题。四个多月的学习时间里就是反复的听、看上述的内容。

篇6:司法考试经验

2013年司法考试的序幕已经拉开。想必每个选择司考之路的朋友都有所耳闻,司法考试的复习是件不折不扣的苦差事。繁若星辰的知识点,浩如烟海的法律条文,14门法学专业主干课程杂揉到四张卷子里,复习的工作量是如此之大,通过率又是如此之低。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呢?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几点经验,望能对大家2013年司法考试的备考有些许帮助。

一、有完整的和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从开始准备考试起必须要有一个计划。订计划前对自己的知识做一个简单的评估知道哪部分是自己的弱点,哪部分是自己的强项。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先订一个大概的计划,也就是总的计划,总计划中要明确在考试以前我要看几遍指定用书,哪部分是自己的薄弱环节看两遍或三遍,哪部分学得扎实看一遍就行了,要做几套模拟题。然后把它分解到每个月,再细分到每一天,试验几天看能不能完成,根据完成情况进行调整,经过一周的试验就可以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了,然后坚持做就可以了,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有不适合的地方再做一些小的调整就更加完善了。记得当初在朋友的推荐下,通过q q 8000 86 007报了独角兽司考网校的VIP保过 班班,不但授课老师们课讲得精彩,辅导老师帮我量身打造的学习方案也很给力!大家不妨与网校的老师们聊一聊,另外,听说现在加q还送课程呢!

二、要借鉴经验

我认为复习司法考试不能盲目地随便抓起一本书就看,先听听别人忠恳的建议是很有好处的。你可以向已过关的朋友请教,也可以上网交流(独角兽司考网的论坛便是个不错的去处),把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收集起来,它会令你事半功倍。这样的一个收集过程不会占用你很多时间,接下来你就应该针对自己的情况列一个复习计划。复习计划因人而异,如果时间充足,你的复习进度可以由缓到急,由慢到快;如果时间不多,那么你就不能松泄了。

三、要有时间保证

成绩=效率×时间,如果你认为你是一个效率很高的人,也必须有时间保证,因为没有时间做保障,效率再高成绩也为零。要抽出一切可以抽出的时间,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尽量多花时间,在总复习期间根据自己的实际,一般一天应有九到十个小时以上的看书和做题时间。书要一页一页地读,没有时间保证是不可能成功的。最后,复习过程中,可以发扬一点“拿来主义”,对于优秀考生总结的一些资料(非“秘笈”),尽可以“借”来,弥补自己时间和经验的不足。

篇7:司法考试经验)

1任何一个考试都忌讳战线拉的过长,否则到了最后你会失去对题目的敏感度,对书本,题目都产生反感,但是作为内容庞大的国家司法考试来说,复习时间短的话是更不够的,各个部门法内容繁杂,必须经过反复记忆、巩固,因此个人认为复习时间在5个月左右为佳最少3各月(对于首次参加司考的),最多也别超过8个月。

2前期准备工作:熟悉一下司法考试特点,题型,各个部门法都占多少分(十分重要),因为只有这样你才会对自己的复习有个宏观的规划,无论是对各个部门法的针对性还是时间的安排。多读一些司考高分通过的经验,选取最适合自己的途径,毕竟每个人的学习能力不同,性格不同,时间不同,在各个经验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特点的,在脑子里有个线索,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而不是盲目的死学。推荐可以去法法网,学法网,司法考试论坛等去找经验。3初看真题:真题大家都知道,是最最重要的资料,个人觉得8年真题甚至10年真题看多少遍都不过分。关于买哪本真题我觉得都可以,我看的是张能宝的和众合的,其实都差不多,但是看按照专题归类的好,它把每个考点按照年份罗列,通过这样看,你能发现重点,次重点,一目了然。而那种按照年份一卷二卷三卷四卷按照真题顺序出的书个人觉得用处不大,初非最后模拟用。说句狠话吧,没用!各个法混在一起的,做也是瞎做,只能记住题,影响以后再看真题.。这一阶段目的是看各个法占多少分(很重要),出什么样的题目,是单选是多选还是主观题,是记忆性的还是推理性的。别说你不会判断,因为书上有写。这一阶段不要记住答案。翻翻就行。这个工作大概2小时就能完成。

3记住司法考试最大的特点就是重者恒重,轻者恒轻,内容庞大。一定要有的放矢,做安排时候一定要安排充裕些,否则到最后完不成(哥就是。。。。。。。。留着09年的真题准备考前模拟BUT。。。。。最后没时间了)。

4复习顺序法理—— 民法—商法—刑法——民诉——刑诉——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国公国私国经——法制史 宪法 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论述 其中部分顺序可以调法理可以在后面复习,一开始千万不能看刑法——你会失去信心暴死,诉讼法和商经法别一开始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一定最后看——因为他每年都改。5 民法刑法法理侧重考理论 因此有一定难度,但是循序渐进不知不觉中你会发现到进步。行政法难度比较大,因为它跟实际差别太大了,不好记。经济法基本就是考法条,考你记忆力,放在后面看。民诉刑诉有理论但理论难度不大,主要还是考法条,但单纯考记忆是不能得到满意成绩的。国公特点是内容多但好记,而且记住了就不容易遗忘,国公是唯一的真题不是很重要的,考过的就不爱考了,要留意还没考的考点。国私相反,真题年年考,主要比较。国经有点难度,理由还是离现实遥远,很多贸易术语,要多下功夫。宪法比较麻烦了,内容太太太不好记了,要注意比较,记忆的时候可以通过列表比较记忆差别。论述基本就是考各个大法的原则,最后花几天背一下 有模板。(这一段相当重要!!)

6资料选择关于三大本,头疼啊,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必须看,理由是权威啊,官方,出题的依据,有人说坚决不看,看完了至少3个月没了,也看不出重点,把记忆力耗光了。本人通过听各个名师的讲解觉得,三大本只买卷一就可以了,卷一没理论难度,适合自学,而且其他机构的书总结的再全也不可能涵盖卷一的内容,卷一主要是记忆,因此要看卷一,而且卷一每年都有改动,有改比考,这个不用解释了吧,不考改他干嘛?,卷二卷三别看了,看了也不会。呵呵 有点直接。如果你复习时间短就别看了,果断的跳过,各个机构的书虽然不全,但是重点还是能涵盖的,通过型考试,要的是360,又不是高分,把重点拿到就够了。机构的书一定要买一套,众合的专题讲座,中法网的课堂笔记,万国的专题讲座都行,反复的看,直到考前至少看7,8遍。用各个彩色笔标记懂的,记忆的,不会的,待看的。法条必须买一套,工具书啊,别怕花钱,法律人,法条将来还有用呢!真题已经说过了,买单卷本的按考点总结的。众合万国张能宝的都行,资金允许的话后期再买一本,以为后来会被翻烂。冲刺阶段众合有个主观题100例还是99例的,卷一卷四高分突破,我去年都买了,怎么说呢,有用,但也不是很好,别的书我没看过,大家有其他更好的可以选择其他的。冲刺仿真卷,做个3.4套就可以了,目的是练答题速度,做的时候最好按照考试时间安排,模拟的越真越好,时间一般都够,除了卷四。

7阶段一:重点理论学习阶段:民法 刑法 行政法 诉讼法的理论一定要吃透,是很难,但不要怕,还有第二阶段强化,第一阶段除了经济法现房法制史 法治理念论述可以不看之外都要复习一遍,至少2个月

阶段二 提高阶段,查缺补漏,面一定要覆盖全,所有的考点必须一个不漏的看一遍除了法治理念和论述。强化真题,做到一看真题就知道考的是什么,不要拘泥于某个法条没记住,但一定要知道有这么一个法条在哪。1个月

阶段三 法条串讲阶段考验记忆力的时候到了,结合真题,知道哪些法条要背,哪些法条不用看,哪些法条是需要理解的。这个时候诉讼法商经知产要突破,1个月

阶段四 理论的东西是不易忘的,到了这个阶段通过法条+理论应该是对于每个真题都看懂了,这个阶段好好复习一下还没懂的理论和遗忘的法条半个月

阶段五做冲刺题 狂背需要背的东西(前面有写,其实你复习到了这个时候也就自然懂了)论述要突击了。这个阶段要注意小道消息,不可不信。

8关于是否报班报班有用吗?有!现在司考的班动不动就5.6千,有用是有用但要不要抱啊?看情况,报班要不仅要看师资还要看这个老师在不在你报的地点上课。还要考虑你上课是不是方便,如果开课地点离学校很远,你又没有很强的毅力那算了吧。如果资金允许,上课也方便报一个很好。不具备条件就下载录音吧 打印课件,抱着电脑听录音,我就是这么干的 呵呵。

9关于录音 我是和朋友合买的,也不贵,后来才知道网上大多都有,新浪共享,电驴,更新都很快,有一个叫清风晓生的人 常常发布,只是后来被百度河蟹了,后来又换了一个博客,大家去搜吧,免费的,如果你有心可以捐助一下,人家也不容易。论坛。三个汤姆和谐司考,学法网都有。大家去下载吧老师本人听录音听的比较多 推荐如下老师,在此插一句,现在老师都是在一个机构讲一个班次,再另一个机构讲一个班次,因此很多重复,例如,中国政法大学的扬帆老师在新起点将预热阶段,在三校讲强化,在众合讲法条串讲,但是内容都差不多,因此一个老师听他的一个班次就够了。

民法:马特。对外经贸的老师 讲的很好,张翔 总结的很好,但是语速很慢,播放的时候可以加速播放。

刑法 :刑法最大的特定是学说争论很大,清华的张明楷教授出题,一定要吻合他的思想。对他的思想猜的最准的是刘凤科,因为他当年是张教授的大弟子啊,韩友谊老师对张明楷的学说猜的也比较透,11年不知道是谁出题,大家到时候打听一下,如果还是张教授出,这俩人的录音一定要听,此外陈兴良教授,周光权教授跟张明楷是一派的,思想的比较激进,有时候让人觉得有些极端,和传统的老一派马克昌等差异很大,大家不要再去问三要件说,四要件说啦!,不会影响你答题的,个人觉得张教授的德日理论还是很有意思的,呵呵,好好研究研究吧 刑法是重点!!,有难度。此外不得不提的是北师大的徐光华老师,他的课基本上是按照三大本的精编来讲,如果有时间听听对你一定有所裨益。

民诉 郭翔老师,不多废话了 必须听的,有点自恋但是确实有实力的老师 此外杨秀清老师的也不错 但是民诉难度不大,没必要听全两人的刑诉 我当时听的房保国的 谢安平的,老谢的讲的很实在,虽然语言表达有点差,呵呵 房保国的很幽默,但是课件太简略 总体上二人的还是不错的,其他的人估计也差不多。大家留意刑诉!以为10年有重大改革,出题方向有变,我答题时很不顺手,传统的考点考的不是很多,一审二审审查起诉啥的考的不多,边缘考点倒是占了不少分,而且最要命的是主观题别出心裁,没出传统案例,大家看看真题就知道了,这可能是一个信号吧,比较刑诉题这些年出的说实话有点古,太多重者恒重了。

行政法首推林鸿潮 必须的,林老师讲的幽默,图表记忆很实用,我个人很喜欢的一个老师,他押题还压中了几个很偏的选项,很厉害,不过押题不保障啊,林老师还说10年行政法不考论述,考案例呢,结果错了。

法理 扬帆(男)我首先复习的法理 后来好久没看,但是第二轮的时候我竟然发现法理几乎没遗忘,大概是扬帆老师讲的好吧,呵呵

三国法 扬帆(女)讲的没话说,语速相当快,思维相当快,对出题人研究的也很深,貌似他和出题人都是法大的,没考证啊,貌似。人大在读博士(可能现在毕业了)王斌老师据说也不错,虽然没听过他的录音,但是跟他面谈过一次,他对司考复习的认识给了我很大启发。关于宪法 法制史 淳于闻老师讲的相当好,幽默,对重点把握准确,我的宪法多亏了他了。11年不知道他还讲不讲课,他貌似很忙,不过市面上有他的书,我没看过,估计应该不错。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用听课 自己背背就行了

论述 陈璐琼 邹建章 邹建章关于如何审题,把握内容讲的比较到位,陈老师讲的比较具体,行政法的怎么答,刑法的怎么答,等等。

商经知产 张海峡 独创的法理加口诀,他讲课太逗了,偶尔有点小色,嘻嘻。关于押题 考前铺天盖地的绝密卷,考前突破班,包过班等等蜂涌而至,如何对待?本人应该辩证的对待,司法考试不同于其他考试,如果说研究生入学考试押题,那绝对是胡扯,不可能压倒,但是司法考试有个重者恒重的特点,因此一些机构押对部分考点甚至原题是很正常的,因此结合自身情况吧,时间允许的话多做点机构压的题没坏处,没时间就算了,记住,如果你把历年真题反应的法理,法条弄清楚了比押题更重要。新增法条 必须买,必须背,大概是五月份吧,一本蓝皮书,很薄的,跟三大本一样设计,都是官方的,推荐大家买,因为考试嚒,精神就是推陈出新,而且法条之所以变化是因为社会的实际情况的要求,因此更需要大家掌握,新增法条往往考的比较肤浅,毕竟以前没考过,不会太难。大纲 新增考点。我都买了,但是用处不是很大,大纲是给老师看的,新增考点必考,不考增加他干什么?

14其他我想说说侵权责任法和国家赔偿法,这两个都是新修改的法律,大纲新增了侵权责任法,新国家赔偿法没进入考纲,但是也考了。这很正常,李建伟大师说的:考纲算个屁。大家一定注意,新法必考,10年第一年考的简单,11年必然加大难度,市面上很多不负责任的书刊啊,老师的录音啊,有的没按新的来,考生们自己辨别吧,要注意新旧法的区别。最后 祝大家决胜司考,迈向成功

篇8:司法考试经验

一、CPA考试、ACCA考试基本情况简介

中注协是我国CPA行业的自律管理组织, 成立于1988年11月, CPA考试由其组织。CPA全国统一考试制度于1991年创立, 目的是培养考生掌握CPA执业所需的基本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 吸收合格的会计人才充实CPA执业队伍。如今, CPA考试已成为国内声誉最高的执业资格考试之一, 为我国CPA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ACCA成立于1904年, 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学员发展速度最快的国际专业会计师组织。ACCA的专业资格考试以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审计准则作为依据设计考试内容, 以充分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需要。它采用全球统一标准, 即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评卷, 最后会员取得全球统一的证书。学员可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实际情况掌握考试进度, 在10年内通过14个科目的专业考试并具备2~3年工作经验后成为ACCA正式会员。在我国, ACCA考试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天津、武汉、大连、长沙和深圳等城市设有考点, 并在部分地区与当地在财会方面有较强师资力量的大学或专业会计培训机构合作, 设立了培训中心。

二、CPA考试制度 (新、旧) 及ACCA考试制度比较 (见右表)

三、ACCA考试制度对CPA考试制度国际化改革的借鉴意义

1.课程设置。ACCA考试全科为14门, 其课程设置是在进行广泛研究的基础上, 征询了政府部门、学员和各行业雇主的意见后综合而成的, 充分反映了现代社会对财会人员的要求, 具有全面、完善、综合性强等特点, 被誉为“财会专业的MBA课程”。

与ACCA考试课程设置相比, 我们不难发现, CPA考试考查的范围相对较窄, 知识体系不够全面。对此, 中注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方案》在现行5个考试科目的基础上, 增加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 这是对现行考试制度下“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内容的分拆, 并补充了现代市场环境下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的内容, 将CPA的视野扩展到企业战略的宏观角度。

与此同时, 笔者认为CPA考试要提高其国际公认度, 改革仍然任重道远。ACCA考试制度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探讨与学习:

(1) IT知识。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 IT知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CPA应当掌握一定的IT知识, 熟悉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审计知识的应用。但目前CPA考试教材在这方面却是一片空白, 相比之下, ACCA考试在F2、F5、F8、P7等教材中系统或分散地介绍并考核了这方面的知识。

(2) 课程的关联性、渐进性。ACCA考试的14门课程具有相互关联和循序渐进的特点, 若不通过前一阶段的考试则无法参加下一阶段的考试。第一阶段为基础阶段, 包括知识课程和技能课程两个部分, 知识课程为接下去进行技能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阶段为专业阶段, 分为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该阶段课程是对第一阶段课程的引申和发展, 进一步考察了考生从事高级管理咨询或顾问等职业的能力。

相比之下, 现行CPA考试课程相对独立, 虽然部分课程之间本身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如会计与审计, 但由于审计历年考题有很强的规律性, 许多不具备会计知识的考生经过几个月的考前强化训练, 也能顺利通过审计科目的考试。

在此次CPA考试制度改革中我们可喜地发现, 中注协充分考虑了课程的渐进性, 为考核考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方案》中提出, 将CPA考试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 即专业阶段, 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CPA执业所需的专业知识, 是否满足基本技能和职业道德要求。第二阶段, 即综合阶段, 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在CPA执业环境中运用专业知识, 保持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职业态度与职业道德, 有效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考生在通过第一阶段全部科目的考试后, 才能参加第二阶段的考试。这正是借鉴了ACCA等国外会计师组织资格考试经验的体现。

2.命题设计。ACCA考试在命题上体现了其真正的国际化和全球化。 (1) 命题程序公开、透明。主要体现在:考前半年内, 考官会陆续在ACCA官方出版的学员刊物上发表考官文章, 剖析考官认为重要的知识点, 帮助全球考生抓住考试命脉, 这是考生预测考试内容的重要依据。而且, 考官在每一次考试之后都会对全球所有考卷进行抽样分析, 并在下一次命题时加以改进。此外, 试卷在定稿前都要请一定数量的学员和专家试做, 确保考题方向的准确、难度的适中、内容的得当。 (2) 命题方式灵活, 方便各地考生应考。ACCA为不同国家和地区 (主要有香港、印度、中国、波兰、南非等) 的学员设置了40多种基于当地法律和税务知识的试卷。比如, 我国学员可以选择报考以我国法律和税务知识为背景的试卷, 使其报考ACCA考试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比之下, 现行CPA考试在命题程序上不够透明, 考生和命题者之间的互动尚属空白, 从而也进一步加大了考试的难度。笔者认为, 在CPA考试制度的改革进程中, 可借鉴ACCA考试的经验, 对命题方向的把握、考生的反馈意见加以重视, 减少考生备考的盲目性。

3.评分标准。CPA考试的题型包括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和综合题, 一般主观题和客观题各占一半的分数。对于主观题, CPA考试严格将参考答案作为判分的标准, 只要与正确答案不符就不能得分。而ACCA考试采用的是加分制的评卷方法, 考生的答案答对或有道理的地方, 都可以相应地得分, 分数加到50分即可及格。事实上, 在ACCA考试的改卷过程中, 很多主观题的加分之和甚至超过了题目本身的总分, 所以即使考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完全相同, 也可以得分, 这种判分方式下的测试结果更能反映考生真正的会计专业素质。

另外, 对于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CPA和ACCA考试的处理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在CPA考试中, 只要中间某一步骤出错, 以后步骤皆不能得分 (出错步骤之前的正确结果仍可得分) 。ACCA考试则不然, 它关注的是计算方法和过程的正确性, 而不仅仅是结果的正确性, 若计算中某一步骤出错, 仅对该步扣分, 之后的计算结果虽然也是错的, 但只要解题思路正确, 仍可得分。笔者认为, 对于年平均通过率仅有16%的CPA考试而言, 要吸引更多的考生参加, 可借鉴ACCA考试的经验对现行评分方式加以改进。

4.国际化运作。近年来,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 越来越多的国外会计师团体和相关组织进入我国市场拓展业务。然而在我国市场上, ACCA学员与会员的总人数及考试的知名度均排在第一位。不仅仅是在我国, ACCA在全球170个国家拥有学员和会员, 使其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学员增速最快的国际专业会计师组织。究其原因, ACCA的快速发展与其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和国际化运作模式息息相关。例如, 2006年, ACCA创立了“ACCA会长会计行业成就全球奖”, 有效扩大了其全球知名度, 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又如, ACCA发达的电子商务平台使学员注册、报名考试、成绩查询等都可以在网上进行, 学员可以选择在全球任一考点进行考试, 实现了考试的全球化。另外, 上文提及的命题设计也体现了其国际化运作模式, 这有助于ACCA考试拓展海外市场。

诚然, 我国的CPA考试在国内已享有较高声誉, 但与ACCA考试相比, 其在海外市场上知名度尚有限, 市场开拓能力相对较弱。如何借鉴ACCA考试在我国的发展经验, 推进CPA考试的国际化发展进程, 使之成为全球认可的专业资格考试也许是CPA考试制度改革中又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摘要:年初, 中注协在“把CPA考试打造成国际‘通行证’”的总体目标指导下, 颁布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方案》。本文拟通过对CPA考试制度和国际公认的ACCA考试制度的比较, 就推进CPA考试制度国际化改革提出了若干具体建议。

关键词:CPA考试,ACCA考试,考试制度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方案.会协[2009]5号, 2009-01-15

[2].周淑琴.中国注会与ACCA考试的比较.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2

[3].李琛艳.借鉴ACCA经验, 改革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市场周刊:商务营销, 2004;9

上一篇:警示教育震撼心灵下一篇:花朵绽放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