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环境工程的发展史论文

2024-04-25

谈环境工程的发展史论文(通用10篇)

篇1:谈环境工程的发展史论文

谈环境工程的发展史论文

环境工程主要是研究人类所处的环境的污染防治以及提高人类所处的环境的质量的科学技术,环境工程和环境物理学、环境卫生学以及生态学密切相关,主要以治理环境污染为核心内容。

1、研究环境工程的发展史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处在不断发展与变化中的,所以不可能出现和过去一模一样的事物,而环境工程也是一种科学技术,环境工程也不例外。因此,我们要研究过去环境工程的发展中比较规律性的东西,从本质上来认识以往的环境工程。只有对环境工程的发展历史研究透彻,我们才能够充分地认识我们的环境工程,才能够更好地掌握环境工程发展的方向。因此,研究环境工程的发展史对于我们的环境工程的发展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2、对环境工程的发展史的简单介绍。

(1)环境工程的产生。

19世纪50年代初,英国发生了史上罕见的疫情,相关人士在发生疫情的时候进行了比较严谨的调查,在相关人士进行了调查之后发现史上罕见的疫情发生的原因是一个水井受到了患者粪便的污染,当时的历史情况下我们熟知的细菌相关的学说还没有建立,人们充分地认识到了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在此事件发生以后,人们就对平时饮用的水资源进行了过滤处理和相关的消毒处理,在对平时饮用的水资源进行了过滤处理和相关的消毒处理之后,相关的疫情明显的减少。在此以后,环境工程的雏形就出现了,这对于环境工程的发展史来说意义非常的重大,可以说是环境工程的开端,奠定了环境工程的发展历史的基础。

(2)环境工程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的活动也开始变得活跃,工业的发展对人类居住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同时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环境问题。特别是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工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的推进使得人类居住的环境的压力不断的增大,“环境工程”这一专业名词已经产生,实际上“环境工程”这一专业名词的产生只是原来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而不是说“环境工程”这一专业名词的产生就是环境工程的发展史的开端,“环境工程”这一专业名词的产生是环境工程的发展史的一个发展过程,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这一时期以及我们现今所处的21世纪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环境问题,因此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研究环境工程的意义非常的重大。可以说,处理现今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现今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

3、环境工程的主要内容的发展历史。

(1)环境工程中噪音控制的发展历史。

众所周知,人们在很早以前就很注重建筑的噪音控制,我们从很多传统的古建筑中就可以看出,很多古老的建筑中,不管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本土的古代建筑,建筑中的墙壁和门窗的设计和材料的使用都考虑到了建筑的隔声问题,这是环境工程在古代传统建筑中的体现。而在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之后,人们对环境工程中的噪音控制展开了很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对于环境工程的发展来说意义非常的重大。到20世纪50年代,环境工程中的噪音控制建立了基本的理论,最终形成了环境工程声学。

(2)环境工程中废弃物处理的发展历史。

早在距今5000多年以前,世界上就开始出现了环境工程废弃物处理的人类活动现象,古希腊开始对城市垃圾采用了填埋的处置方法就是出现环境工程废弃物处理的人类活动现象的最好的证明,古希腊对城市垃圾采用了填埋的.处置方法对于环境工程中废弃物处理的发展来说意义非常的重大,乃至于对整个的环境工程的发展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人们重视对城市垃圾的处理就代表着环境工程的废弃物处理的初期已经十分的成熟,这对于后期的环境工程的废弃物处理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环境工程的废弃物处理技术也在逐步地走向成熟,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之后,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的环境工程的废弃物处理,科学家们致力于环境工程的废弃物处理技术的研究,而科学家们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所研究出来的环境工程的废弃物处理技术的成就可很高,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利用工业废渣制造建筑材料的工程技术,利用工业废渣制造建筑材料的工程技术是环境工程的废弃物处理技术的研究的一大重要突破,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工程的废弃物处理技术,同时也主张环境工程的废弃物处理技术要符合新时代倡导的可持续发展,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废物的充分利用,倡导废物的充分利用并不是在新时代的环境下提出来的,而是早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时候就开始产生,新时代下的废物利用只是新时期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硬性要求,笔者相信,通过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环境工程的废弃物处理技术还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废物的利用将会更加的合理和充分。

(3)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处理的发展历史。

大气污染问题是新时代人们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同时它的处理难度也是比较大的环境问题。在人类没有进入工业文明之前,存在着一定的大气污染,但是这个时期的大气污染还不是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而当人们进入工业文明之后,大气污染对于环境的作用也就越来越大,我们对于它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在环境工程的大气污染处理上,人们做出了很大的努力,19世纪80年代,美国发明了专门处理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的离心除尘器,专门处理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的离心除尘器对于环境工程的整个发展过程来说意义非常重大。人类进入20世纪之后,专门处理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的离心除尘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是专门处理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的离心除尘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它的除尘、空气调节以及工业气体的净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是环境工程的发展史上的一大突破,对于整个的环境工程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4)环境工程中水资源污染处理的发展历史。

众所周知,我国在公元前多年以前就用陶土管修建了地下排水道,古代罗马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开始修建地下排水道。这可以说是环境工程中的水资源污染处理的开端。在我国进入封建社会之后,环境工程中的水资源污染处理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我国开始采用明矾净水的方法去处理水资源净化的问题,这对于环境工程的发展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突破,采用明矾净水的方法去处理水资源净化的问题推动了环境工程水资源处理的发展。在之后的发展中,纷纷出现人们熟知的污水处理厂以及给水排水工程。笔者相信,通过人们的不断努力,我们的环境工程的水资源污染处理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4、结语。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十分的密切,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环境工程的发展问题,要想在环境工程方面取得更高的成就,我们就必须充分地认识环境工程的发展史,因为环境工程的发展史能够为我们提供很多重要的信息,同时我们应该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去改进环境工程的处理技术,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发展环境工程。笔者相信,通过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支持,我们的环境工程一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篇2:谈环境工程的发展史论文

浅谈建设工程监理的发展

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建设工程监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与对策,对提高建设工程监理工作质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作 者:黄桂芳 HUANG Cui-fang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广西,钦州,535000 刊 名:西部交通科技 英文刊名:WESTERN CHINA COMMUNIC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5) 分类号:U415.1 关键词:工程   监理   发展   建议  

篇3:谈土地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土地工程,后工业化,土地资源,社会经济

土地工程通常就是指借助对农田的数量加以调整或者是对土地根据不同的地形和地貌来做出更加详细而科学的利用规划, 这样一来也就提升了土地资源自身的质量, 使其数量也能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在我国, 土地资源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多样性, 所以科学合理的去利用土地资源也成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内容,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的保证环境保护的质量和水平。

1 当前土地工程建设的现状

土地是珍稀的基础型资源, 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向后工业时代过渡的典型性国家, 我国高度重视对土地的开发与利用, 整合土地资源、进行土地工程建设, 成为为发展和进步提供基础和平台的关键环节。

2 当前土地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土地资源的总量上看我国处于资源大国的位置, 但是从平均土地资源数量和资源质量上看, 我国无疑是土地资源匮乏和质量不高的国家, 而发展和生存都需要土地资源作为支撑, 因此, 必去加强土地工程建设, 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 土地工程建设存在很多问题和隐患, 导致土地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利用存在各种问题, 具体可以划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2.1 后工业化发展给土地工程建设的压力

我国当前的发展当中, 传统农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 后工业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强, 工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很多的设施, 同时也需要很多的土地支持, 此外, 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非常严重的污染, 比如废弃物和水土粉尘的污染等等, 这也会使得土地资源的功能和作用受到十分不利的影响, 土地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也会遇到非常明显的障碍, 土地工程建设中也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撑, 这给土地工程自身的建设创造了非常多的阻碍。

2.2 社会经济建设制约了土地工程的建设

当前, 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都有了十分显著的提升, 很多农田和耕地都被城市和经济的发展所占用, 这也使得我国的土地资源在数量上出现了大面积的锐减, 同时也会对我国土地资源以后的开发和利用构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尤其是在当今这样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 很多土地工程不得不发生改变, 甚至是无法正常的建设, 在这样的情况下, 我国土地工程。我国土地工程建设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也在这一过程中遭到了破坏, 对我国土地工程建设正规化而言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

2.3 公众生活给土地工程建设带来的问题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同时人们的环境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 所以人们会更加关注生态环境方面所发生的变化, 这也给土地工程建设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土地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会处于非常明显的变化状态当中, 这样一来也会使得土地工程的建设质量大大下降, 此外还会引发其他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3 新时期土地工程建设发展应该注意的内容

土地工程建设是缓解当前社会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 要立足于土地工程建设的实际, 探寻变革土地工程建设的策略与方法, 以事实求是为出发点, 根据各区域的土地资源现状和特点, 落实土地工程建设发展的原则, 这是新时期推进土地工程建设向科学化、系统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3.1 做好土地工程建设的准备工作

土地工程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 要立足于土地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准备等重要环节, 从细节上和初始时期做到对土地工程建设的有力保证。要在规划阶段对土地资源和项目区域实施科学的论证和广泛地讨论, 提升土地工程规划的合理性和全面性。在设计时期要组织专家学者、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展开深入设计, 全方位听取土地工程建设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为土地工程设计科学性和规范性的提升打下基础。在土地工程施工准备阶段要针对建设的技术重点和难点展开物资、技术、人员准备, 做到对土地工程建设品质的有效保障。

3.2 做好土工程建设的施工工作

在开展土地工程施工工作的过程中, 项目法人一定要切实的履行自己的职责, 主要是要要做好工程相关工作人员的预算和监督管理工作, 这样才能确保土地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 在施工中, 如果所有的工作全部结束, 项目法人必须要对工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非常详细的检查, 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完全满足工程设计和施工的相关要求, 此外还要在工程完工之后做好手续的办理和检查工作, 发现了问题, 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和处理, 从而更好的保证施工的规范性和可靠性。

3.3 建立土地工程建设的合同管理体系

土地工程建设施工的时候, 一定要首先对工程建设中的一些重要的工作进行部署, 之后还要按照具体的规定完成招标、投标和合同的编制及拟定等多方面的工作, 在完成这些工作的过程中, 有关部门必须要做好监督工作, 同时要按照实际的要求去贯彻。在开展土地工程规划的过程中, 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加以全面的考量, 如果在实际的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和实际不相同的问题, 一定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调查, 并予以严肃的处理, 这样才能使得整个工作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得到全面的保证, 对土地工程建设而言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在实际的工作中, 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必须要做到真正的以身作则,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的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避免工作中出现比较严重的失误, 为我国土地工程的建设创造更好的条件, 提高土地资源应用的合理性。

3.4 完善土地工程建设的管理制度体系

土地工程建设实际需要严格而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作为支持和保证, 当前应该建立土地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制度体系, 以招投标制度、法人责任制度、建设管理制度为骨干, 做到对土地工程建设人员、责任、体系的全面规范, 实现对土地工程建设实际的有效保障。

当今时代是土地工程发展的高速时期, 特别在工业化进程加速、城镇化建设加快的大背景下, 实现土地工程建设的科学、稳定、高速发展成为土地工程领域的核心目标。新时期, 要立足于对土地工程建设现状的分析, 建立起土地工程实施的质量意识、成本意识、体系意识和规范意识, 做到对新时期土地工程发展的有力保障, 在落实和谐发展理念的同时, 构筑具有新时代特点的土地工程建设的新策略和发展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冰, 王丽梅, 井跃博.土地资源在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措施[J].山东环境, 2000 (S1) .

[2]徐全洪, 赵艳霞, 刘芳圆.华北地区土地资源数据层面建立[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2000 (4) .

[3]刘隽, 宋琦, 黎海岳.建设工程项目总控管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6) .

篇4:浅谈环境工程的发展史

关键词:环境工程;工程发展;发展历史

环境工程主要是研究人类所处的环境的污染防治以及提高人类所处的环境的质量的科学技术,环境工程和环境物理学、环境卫生学以及生态学密切相关,主要以治理环境污染为核心内容。

1.研究环境工程的发展史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处在不断发展与变化中的,所以不可能出现和过去一模一样的事物,而环境工程也是一种科学技术,环境工程也不例外。因此,我们要研究过去环境工程的发展中比较规律性的东西,从本质上来认识以往的环境工程。只有对环境工程的发展历史研究透彻,我们才能够充分地认识我们的环境工程,才能够更好地掌握环境工程发展的方向。因此,研究环境工程的发展史对于我们的环境工程的发展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2.对环境工程的发展史的简单介绍

2.1环境工程的产生

19世纪50年代初,英国发生了史上罕见的疫情,相关人士在发生疫情的时候进行了比较严谨的调查,在相关人士进行了调查之后发现史上罕见的疫情发生的原因是一个水井受到了患者粪便的污染,当时的历史情况下我们熟知的细菌相关的学说还没有建立,人们充分地认识到了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在此事件发生以后,人们就对平时饮用的水资源进行了过滤处理和相关的消毒处理,在对平时饮用的水资源进行了过滤处理和相关的消毒处理之后,相关的疫情明显的减少。在此以后,环境工程的雏形就出现了,这对于环境工程的发展史来说意义非常的重大,可以说是环境工程的开端,奠定了环境工程的发展历史的基础。

2.2环境工程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的活动也开始变得活跃,工业的发展对人类居住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同时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环境问题。特别是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工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的推进使得人类居住的环境的压力不断的增大,“环境工程”这一专业名词已经产生,实际上“环境工程”这一专业名词的产生只是原来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而不是说“环境工程”这一专业名词的产生就是环境工程的发展史的开端,“环境工程”这一专业名词的产生是环境工程的发展史的一个发展过程,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这一时期以及我们现今所处的21世纪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环境问题,因此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研究环境工程的意义非常的重大。可以说,处理现今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现今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

3.环境工程的主要内容的发展历史

3.1环境工程中噪音控制的发展历史

众所周知,人们在很早以前就很注重建筑的噪音控制,我们从很多传统的古建筑中就可以看出,很多古老的建筑中,不管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本土的古代建筑,建筑中的墙壁和门窗的设计和材料的使用都考虑到了建筑的隔声问题,这是环境工程在古代传统建筑中的体现。而在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之后,人们对环境工程中的噪音控制展开了很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对于环境工程的发展来说意义非常的重大。到20世纪50年代,环境工程中的噪音控制建立了基本的理论,最终形成了环境工程声学。

3.2环境工程中废弃物处理的发展历史

早在距今5000多年以前,世界上就开始出现了环境工程废弃物处理的人类活动现象,古希腊开始对城市垃圾采用了填埋的处置方法就是出现环境工程废弃物处理的人类活动现象的最好的证明,古希腊对城市垃圾采用了填埋的处置方法对于环境工程中废弃物处理的发展来说意义非常的重大,乃至于对整个的环境工程的发展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人们重视对城市垃圾的处理就代表着环境工程的废弃物处理的初期已经十分的成熟,这对于后期的环境工程的废弃物处理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环境工程的废弃物处理技术也在逐步地走向成熟,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之后,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的环境工程的废弃物处理,科学家们致力于环境工程的废弃物处理技术的研究,而科学家们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所研究出来的环境工程的废弃物处理技术的成就可很高,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利用工业废渣制造建筑材料的工程技术,利用工业废渣制造建筑材料的工程技术是环境工程的废弃物处理技术的研究的一大重要突破,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工程的废弃物处理技术,同时也主张环境工程的废弃物处理技术要符合新时代倡导的可持续发展,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废物的充分利用,倡导废物的充分利用并不是在新时代的环境下提出来的,而是早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时候就开始产生,新时代下的废物利用只是新时期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硬性要求,笔者相信,通过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环境工程的废弃物处理技术还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废物的利用将会更加的合理和充分。

3.3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处理的发展历史

大气污染问题是新时代人们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同时它的处理难度也是比较大的环境问题。在人类没有进入工业文明之前,存在着一定的大气污染,但是这个时期的大气污染还不是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而当人们进入工业文明之后,大气污染对于环境的作用也就越来越大,我们对于它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在环境工程的大气污染处理上,人们做出了很大的努力,19世纪80年代,美国发明了专门处理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的离心除尘器,专门处理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的离心除尘器对于环境工程的整个发展过程来说意义非常重大。人类进入20世纪之后,专门处理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的离心除尘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是专门处理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的离心除尘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它的除尘、空气调节以及工业气体的净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是环境工程的发展史上的一大突破,对于整个的环境工程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3.4环境工程中水资源污染处理的发展历史

众所周知,我国在公元前2000多年以前就用陶土管修建了地下排水道,古代罗马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开始修建地下排水道。这可以说是环境工程中的水资源污染处理的开端。在我国进入封建社会之后,环境工程中的水资源污染处理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我国开始采用明矾净水的方法去处理水资源净化的问题,这对于环境工程的发展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突破,采用明矾净水的方法去处理水资源净化的问题推动了环境工程水资源处理的发展。在之后的发展中,纷纷出现人们熟知的污水处理厂以及给水排水工程。笔者相信,通过人们的不断努力,我们的环境工程的水资源污染处理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4.结语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十分的密切,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环境工程的发展问题,要想在环境工程方面取得更高的成就,我们就必须充分地认识环境工程的发展史,因为环境工程的发展史能够为我们提供很多重要的信息,同时我们应该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去改进环境工程的处理技术,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发展环境工程。笔者相信,通过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支持,我们的环境工程一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l] 武伟男. 低温微生物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04).

篇5:谈环境工程的发展史论文

研制高性能材料,例如研制轻质、高强、高耐久性、优异装饰性和多功能的材料,以及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种材料的特性,采用复合技术,制造出具有特殊功能的复合材料。

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尽量减少天然资源,大量使用尾矿、废渣、垃圾等废弃物作为生产土木工程材料的资源,以及保护自然资源和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论文参考网。

节约能源,采用低能耗、无环境污染的生产技术,优先开发、生产低能耗的材料以及能降低建筑物使用能耗的节能型材料。论文参考网。

材料生产中不得使用有损人体健康的添加剂和颜料,如甲醛、铅、镉、铬及其化合物等,同时要开发对人体有益的材料,如抗菌、灭菌、除臭、除霉、防火、调温、消磁、防辐射、抗静电等。

产品可循环在再生和回收利用,无污染废弃物,以防止二次污染。

总结:总而言之,土木工程材料往往标志一个时代的特点。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的过程是随着社会生产力一起进行的,它和工程技术的进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工程中选材料时通过对环境的影响对后来人的影响来决定土木工程材料的好换,在未来,基于材料原有的性质的基础上,“可持续发展”将是衡量建筑工程的一把尺子。

参考文献:

[1]《土木工程材料》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王福川著

[2]《土木工程材料》重庆大学出版社 彭小芹主编

[3]《土木工程材料》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陈志源、李启令主编

[4]《土木工程概论》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罗福午著

篇6:浅谈我市环境卫生工作的发展思路

环境卫生科

余淑苑

世界卫生组织对环境卫生下这样定义:对影响或可能影响人类健康(包括健康生活质量)的一切环境因素的评价和控制的理论与实践。

环境卫生是公共卫生的基础,是大卫生组成部分,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多数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发病和流行与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环境污染对健康的近期影响主要导致健康损害,疾病流行及死亡率增加;远期影响主要导致遗传疾病高发,人口素质降低等等。

一、环境卫生的现状分析

(一)国内外环境卫生现状分析

环境卫生问题已经构成对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WHO提供的种种资料证实,全球四分之一的疾病负担规因于环境因素。

大气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导致急性呼吸性疾病流行,据WHO估算,亚洲地区每年因大气污染造成48.7万余人过早死亡,因室内空气污染造成102.5万人过早死亡;世界银行估计我国每年因城市空气污染导致的超额死亡高达17.8万人,造成的损失达430亿美元,因室内空气污染导致11万人额外死亡。

有毒化学品大量使用导致人类免疫系统损害、生殖毒性以及恶性肿瘤等的发病持续快速上升,化学品滥用和废弃物不当导致:各种急慢性中毒、恶性肿瘤、出生缺陷、遗传疾病、精神发育迟缓以及神经紊乱等。公共场所人群密集、流动性大,易混杂各种污染源,设备及物品供人群重复使用,易造成交叉污染,健康与非健康个体混杂,易造成传染病传播,2004年全国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抽检结果显示,合格率不足10%,50%以上的空调系统属于严重污染,重大公共场所卫生事件时有发生(近期内蒙呼市游泳场馆事件)开展的主要工作。

(二)本市环境卫生现状分析

1、污染现状:在深圳,由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细颗粒物污染水平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工业区的废气对周边居民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新装修居室室内空气污染成为焦点,烹饪、吸烟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依然存在;近些年,气候变化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成为环境与健康研究的焦点,深圳频频出现的极端气候也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有机物及微生物对水质污染日益严重,成为深圳饮水卫生的主要问题;2003年南山大堪村水污染事件,造成200多人胃肠道感染;深圳市公共场所卫生也不容乐观,2005年调查了市内四~五星级的宾馆集中空调系统各部件及通风管道的卫生状况,管道积尘及微生物污染状况结果并不乐观,主要问题为:第一,管道积尘污染:检测通风管道积尘点73个,部分通风管道积尘达到中等污染程度,其污染率为49.3%;第二,积尘中微生物污染:检测房间送风口空气微生物170份,合格率80.0%;第三,冷却塔军团菌污染:检测冷却塔水24份,军团菌检出率75%;近几年我们抽检本市游泳场所水质,合格率只有60-70%,不合格项目主要是游离性余氯、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从居民健康角度来看,环境相关的疾病越来越成为深圳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

2、工作现状:目前本市环境卫生配备专业人员174名,其中高级职称10名(5.7%),中级35名(20.1%),初级人员129名(74.2);共管辖公共场所经营企业约12479间、生活饮用水厂45间、直饮水厂18间。主要开展工作如下:(1)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负责对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进行卫生监测和卫生学评价,为依法行政提供技术支持。

(2)受理公共场所用品、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化妆品、生活饮用水和涉及饮用水产品、洁净室空气质量的委托检测。

(3)参与研制环境卫生标准,包括环境卫生和环境卫生检测标准。(4)发现对人体造成健康影响的环境危害因子,探讨其与健康效应之间的关系。

(5)调研与环境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问题,处理环境污染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慢性污染事件。

(6)制定环境危害因素及健康相关疾病的预防控制方案或措施。(7)参与评估环境危害健康因素健康危险度及环境危害控制措施。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基本情况不明,环境对健康的影响说不清。

2、缺乏对环境污染事件造成的人体健康影响评价及其有关法律问题的研究

3、缺乏部门间协调沟通,资讯共享方面存在困难

4、环境卫生工作的定位不明确

5、技术力量薄弱

5、经费不足,大多数人力用于创收解决温饱问题,从而制约环境卫生工作开展。

三、发展的有利条件

当前我国的环境卫生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重视,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要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国际环境卫生形势发展和国际组织最新进展对我国环境卫生工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SARS以后我国政府已经将“环境卫生体系”建设纳入国家长远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目标。

国家CDC环境所、市卫生局、中心领导非常重视和支持环境卫生工作,本市环境卫生与北京市CDC、上海市CDC、广东省CDC等国内先进省市CDC等均有密切的技术交流,信息渠道通畅,业务人员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这些都对本市环境卫生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四、发展目标

(一)总目标

控制环境危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与环境相关性疾病的发生,保障公众健康,促进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

(二)分目标

1、建立环境污染及其健康危害的监测网络和预警体系

(1)、空气污染及其健康危害的监测网络和预警体系(2)、饮用水污染及其健康危害的监测网络和预警体系(3)、公共场所和特殊场所生物污染的监测网络和预警体系

2、建立突发事件环境卫生应急体系

3、启动环境与健康的研究项目

4、加强国内、国际环境与健康领域的技术合作与交流

5、加强对区CDC、镇防保所工作人员环境卫生相关知识的培训

五、对策及措施

要达到预期发展目标,今后我们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加强对环境与健康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相关标准的研究

环境与健康法律、法规、标准是从保护人群身体健康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出发,对与人群健康有关的环境因素水平及其管理进行的规定,是政府实施环境与健康执法监督和环境相关疾病控制、企业自律、百姓维权的法定依据。只有进一步加强法规标准系列的宣传与研究,才能有效地开展环境与健康工作,实现消除或减轻由环境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危害,达到保护公众健康的目的。

1、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从法规层面明确环境与健康工作要求及各部门工作职责及监督管理措施;明确饮水安全要求及供水单位和监管部门责任。

2、依据《公共场所集中空调系统卫生管理办法》、《室内空气相关产品卫生安全管理办法》、《环境污染健康影响评价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及国务院有关条例,结合当前环境与健康领域的行业发展和卫生管理现状,从卫生要求、卫生管理、卫生监督等方面强化经营者的自身管理责任和政府监督职责,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环境与健康卫生管理制度。

3、制订和定期修订环境与健康标准和规范。依据现有的环境与健康法律、法规和规章,遵循“危险性评估”的原则,采用毒理学、流行病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手段和方法,科学、及时地制定或修订环境与健康卫生规范、卫生基准、卫生标准及其配套的标准检验方法。

(二)建立环境污染及其健康危害的监测网络和预警体系

1、建立和完善空气污染及其健康危害监测网络和预警体系

监测网络是获得准确监测数据的基本组织保证,是采取预防对策和干预措施的重要依据。建立和完善空气污染及其健康危害监测网络,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对空气污染的健康危害事件进行预测,对空气污染的相关疾病提出预警,提高早期预防和控制能力,降低空气污染造成的健康危害。(1)建立空气污染及其健康危害监测网和数据库

在今年力争加入国家环境与疾病监测示范点工作,开展大气和室内空气中化学污染物监测,了解环境重点空气污染物的污染水平和人群暴露与体内负荷水平。建立空气污染物暴露人群生物标志物监测评价体系,定期对监测点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检查,收集暴露人群空气污染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资料并建档,开展不良建筑物综合征、空调病的调查,为空气污染对暴露人群的健康影响提供基础资料。

(2)建立空气污染及其健康危害监测报告体系。报告内容包括:城市空气污染物浓度(包括工业排放、民用燃料燃烧、交通污染等)、人群暴露水平、人体生物材料中生物标志物的水平、空气污染相关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资料以及相关症状监测资料。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负责制定统一的监测规划;在不同的阶段负责计划落实情况的检查;负责检查已进入常规运行的监测点各种报表的质量和及时率;对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建立重点空气污染及其健康危害数据库,对空气污染健康危害事件进行预测,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突发性事件的应急预案。运用电子网络手段,实现快速、高效、准确的资料上报。对监测点系统管理员和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3)开展室内空气中生物污染监测与评价。对室内空气中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霉菌进行监测,摸清我市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现状。建立适用于现场空气中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应对突发空气生物污染事件或自然灾害生物污染的快速检测诊断。2.建立饮用水污染及其健康危害的监测网络和预警体系

饮水安全问题历来是国际最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享有安全饮水是保障人权的标志之一。2000年联合国的政府首脑会议将饮水安全列为重要项目,我国政府参加这些规划并承诺要为此做出贡献。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废弃物造成饮水水源的严重污染,饮水安全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加强城乡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督监测管理工作,对提高饮用水质量、控制与饮水相关疾病、保障居民健康十分重要。本市将以加入全国城市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为契机,在市内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饮水水质监测网。以卫生部办公厅颁发的《城市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试点工作方案》开展市内饮用水的卫生监测工作,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常规检验指标约36项为基础,根据本市水源污染及消毒副产物的现况参考水质标准中非常规检验指标,调整确定监测指标,每年对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和二次供水进行监测,并分进行饮水中毒理学指标,特别是有机污染物指标的进行调查工作;及时报告饮水事故,经确认的经水暴发传染病,污染引起的中毒病进行供水事故调查。(1)建立由市及区级饮水监测网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颁发的《城市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试点工作方案》结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确定监测指标,每年丰、枯水期进行水质监测各一次。对代表性集中式供水的水源、出厂水、末梢水水质进行监测,对不同水源、不同取水方式的饮水(包括有代表性分散式饮水)进行监测;报告各种类型饮水的水质、饮用人口数以及存在问题,报告监测区内水源性传染病的发病率、程度和变化。

(2)建立水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和数据库

对重要的介水传播的生物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化学性中毒疾病等进行监测、分析与评估;建立预警模型,对可能发生水源性疾病的暴发与流行提出预报;快速、准确地向卫生局和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期报告全市水质与水源性疾病监测数据和重大事件;向监测数据提供单位反馈数据统计和评介报告。

3.建立公共场所和特殊场所生物污染的监测网络和预警体系

公共场所分布广、人群密集且流动性大,是传染病传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生物恐怖袭击的易发地。各类微生物实验室、医院、生物制品所(工厂)等特殊场所在日常工作中产生的各种有害微生物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周围环境与人群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目前我市公共场所和微生物实验室等生物性污染现状情况不清,现场生物性污染监测能力不足,场所生物性污染预警指标缺乏,生物性污染预防控制控制问题较多。(1)建立我市公共场所各级监测点质量保证体系和监测网络数据库。监测点具备公共场所环境中化学污染物、常规微生物、物理因素和用品用具污染的检测等能力;从事公共场所监测的实验室通过国家计量认证或实验室认可。

(2)建立公共场所卫生学评价方法。根据公共场所环境重点污染物种类和污染特征,通过典型公共场所的现场调查、人群医学检查和实验室检验,了解公共场所各环境因素、污染物指标、污染水平以及人体健康危害,建立卫生学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体系。

(3)建立相关场所的污染预警体系和预防控制方法。根据公共场所、医院和微生物实验室等生物污染特征,确定污染预警指标(特别是生物性污染预警指标),建立生物性污染预警系统。采用适宜技术控制大型公共场所内生物性和化学性污染,完善公共场所环境及用品用具的净化和消毒技术方法,开展医院和实验室消毒效果评价。

(三)建立突发事件环境卫生应急体系

建立突发事件环境卫生应急体系是有效预防和控制由突发自然灾害、有毒有害化学品事故性污染或生物性恐怖等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重要举措。建立专门的突发事件环境卫生应急体系;制定针对性的环境卫生应急对策;通过环境污染与健康危害报告、监测系统,建立预警体系;采取针对性措施,消除或降低由于突发事件环境污染所致的健康危害程度。

(1)建立突发环境卫生事件应急体系 突发环境卫生事件包括自然灾害(地震、洪涝、火灾等)、有毒有害化学品事故性污染或生物性恐怖等事件,其应急体系包括建立事件应急组织机构、监测网络和报告系统等。

(2)建立突发环境卫生事件应急监测网络

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监控单位,下设市、县监测点,对发生的突发环境卫生事件中的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环境因素所致疾病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估。

(3)建立突发环境卫生事件应急报告系统

在现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运用电子网络手段,实现快速、高效、准确的资料上报和数据分析。

(4)开展突发事件环境污染健康危害的危险性评估

对突发环境卫生的某些高危、特定的事件,实施健康危害的危险性评估,提出保护健康与安全措施。

(5)建立突发环境卫生事件应急的网络数据库

通过数据分析建立各种突发事件环境卫生应急的预警模型,对可能发生的疾病暴发与流行提出准确的预报和应急预案,以指导控制工作。

(四)启动环境与健康的研究项目

环境中的重金属和有机化合物可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造成严重的健康损害。目前我市尚缺乏大样本人群连续性重点环境污染物体内暴露水平的监测数据,对各种环境污染物导致的健康危害程度缺乏系统的调查资料。因此,掌握我市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危害的基本情况,建立我市重点环境污染物早期健康危害评价技术及污染来源的追踪技术,寻找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研究重点化学污染物的快速环境监测和人体污染物负荷以及污染物的生物标志检测技术。

(2)根据我市人群特点,在全市范围内采集代表性城市、城镇和农村的环境与生物样品,采用先进仪器和生物检测技术检测环境重点污染物及其在人体的负荷与代谢产物。

(3)通过现场流行病学研究,掌握重点环境污染物对人群健康的早期危害特点。

(4)建立我市人群重点环境化学污染物暴露量监测网络,提供我市人群重点环境化学污染物的人体负荷与早期健康效应的基础数据。

(5)研制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健康危害的可行性措施与技术。

(五)建立环境与健康工作多部门制度性合作机制

环境与健康是多部门参与、多学科交叉的领域。控制环境相关疾病与改善环境措施分不开,存在着各部门统一协调、明确职责和分工问题。因此,建立环境与健康工作多部门制度性合作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明确卫生部门和环保部门在环境与健康领域中的分工和合作,然后共同协调与其他相关部门,如建设部们、气象部们、交通部们等部门的合作。

(六)建立环境与健康技术支撑系统

加强环境与健康工作能力的建设,包括环境卫生专业机构、实验室及其装备现代化、专业人员队伍技术素质等方面的建设。制定《环境与健康监测现场快速监测设备标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装备标准》、《环境与健康监测机技术人员业务技术轮训计划》、《环境与健康技术支撑系统管理考核办法》等。

(七)提高环境与健康的科技水平和技术储备

依靠科技进步,通过环境与健康重大科技专项的调查不断提高环境与健康的科技水平。加强实验室新方法、新手段的研究和运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

(八)加强与国际、国内高等院校、研究部门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这些部门的理论资源和我们的现场资源,争取参与开展国家级的一些大型研究项目。

(九)市CDC要加强对区CDC、镇防保所工作人员环境卫生相关知识的培训,从而提高全市环境卫生工作者的现场监测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能力。

篇7:谈生态环境治理的进步与发展论文

水体污染的主要问题包括赤潮、水华等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重金属沉积问题以及有机物污染问题。赤潮、水华等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主要与藻类、浮游生物及微生物的大量增殖有关,究其根本则是由于水中有机物或氮、磷、钾等的浓度过高而导致。这与化肥的施用和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的排放有着很大的关系。这类问题的危害主要是由于浮游生物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致使水中的生物缺氧死亡,生物死亡后进行厌氧分解,致使水体恶臭,水质下降。目前,其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打捞、化学药物除藻、絮凝除藻和生物控藻等。化学药物除藻主要依靠重金属盐;絮凝除藻主要依靠粘土矿物,粘土资源丰富且对环境没有较大影响;生物控藻主要依靠培养微生物寄生于浮游生物,从而起到抑制其生长的作用。重金属沉积问题主要与工业排放有关,其处理的棘手性在于重金属易富集、难降解、难以被环境自净。物理处理方法依靠于吸附法和萃取分离法,吸附法如活性炭等;生物方法可以通过培养可降解重金属的细菌进行处理;化学处理方法包括沉淀法和氧化还原法,沉淀法即将水中重金属离子转化为不溶或难溶的化合物,氧化还原法可用硫酸亚铁将高价金属离子还原成低价进而通过沉淀法除去。

2.2大气污染治理

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因包括工业废气的排放,能源燃烧的污染,汽车尾气的排放以及农业生产活动的污染。钢铁冶炼过程中氰化物、芳香烃类、酚类、硫氧化物等的生成;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中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硫化氢等的生成;火力发电过程中能源的燃烧带来的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以及汽车的普及带来的铅、烃类、一氧化碳、固体悬浮微粒等污染都对大气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目前对于大气污染的治理,从源头上包括改善燃煤、燃油技术,使用清洁能源,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节约能源等;从治理措施上包括使用石灰、氨水等碱性物质吸收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用活性炭吸附污染物等。

2.3土壤污染治理

土壤污染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在工业上,工厂废弃物的排放导致土壤中石油烃、重金属离子等的富集;在农业上,引用污水灌溉会导致污染物进入土壤,施肥不当也会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中的正常微生物;从生物层面来说,携带有致病菌的生物遗骸,生活垃圾等也会造成土壤污染。目前治理土壤污染主要包括以下方式方法:对于石油烃类污染物,可以采取高温热解的方法;对于挥发性污染物,可以采取真空或蒸汽抽提法;而微生物修复法可以作为一个普适性的方法来进行土壤结构的恢复。关于对生态环境的治理,主要依赖于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相辅相成。关于治理的发展,也逐渐由物理、化学方法转变为微生物降解的生物方法;逐渐由分离后再做处理转变为原位修复;逐渐由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转变为处理后影响较小。

3结束语

生态环境的治理与环境科学的发展相辅相成,在治理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立足于绿色发展,减少污染源的产生,从根本上预防,也要增强处理措施的技术性。随着环境科学技术方面的不断进步发展,治理环境污染逐渐由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转变为微生物降解的生物方法;逐渐由分离后再做处理转变为原位修复;逐渐由传统的经济导向发展模式转变为可持续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忠祥.国内外水污染治理典型案例分析研究[J].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2]朱莹.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分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3]顾远红.土壤污染治理方法[J].河南省南阳市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

篇8:谈环境工程的发展史论文

协调是指在不同的事物之间, 尤其是可能相互冲突的事物之间, 通过采取多种措施, 能最大限度地兼顾对方, 而不是顾此失彼。所以环境法中的协调发展原则指的就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协调发展,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协调发展要求对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各项利益都应当均衡地加以考虑, 以实现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相关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利益的互惠共赢。

2 协调发展原则的演变

协调发展原则体现的是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在人类发展历史中, 由于缺乏一种全面而科学的发展观的指导, 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失衡, 许多国家出现了环境枯竭、生态破坏以及资源枯竭的问题, 从而最终影响到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在人类的发展理念上, “征服自然”的观念占据统治地位, 所以在政府决策和法律制定中, 往往由于经济原因牺牲了环境利益。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最终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分离与对抗, 人类遭到大自然最无情的报复, 无论是发达国家亦或是发展中国家都难逃这个魔咒。

环境的危机引发人类对于传统的自然观和价值观的深刻反思, 人们开始怀疑传统的增长方式并开始探讨新的发展模式。正是由于这种观念的觉醒, 协调发展原则孕育而生并被加以推广。协调发展原则的面世, 彻底地改变了过去环境与发展完全矛盾的唯一选择方式, 它是人类对传统发展观的一次彻底的革命。协调发展原则为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资源和生态保护提供了正确的位置与利益分配, 它是人类对自身与自然关系认识上的一个伟大飞跃。

3 协调发展原则的实现

协调发展原则的实质正是利益的分配原则。它通过确认环境与经济利益的正当性, 从平衡中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利益分配结构。协调发展只有建立在以下三个利益原则的基础上, 才能在总体上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的目标:

(1) 环境利益优先原则。在实际操作中, 经济和社会利益的实现伴随的往往是环境利益的损害, 但极少有人会出于环境利益而放弃经济或者社会利益, 为此, 环境法应当以环境利益优先的原则对经济和社会利益和环境公益的关系做出妥善安排, 避免不当私益侵害环境公益。

(2) 利益平衡原则。利益平衡原则要求在环境立法、执法中对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加以充分的认识, 协调好私益和公益、现期利益与规划利益、部分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单纯地坚持其中任何一种单项利益, 最终都会影响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3) 利益正义的原则。利益正义就是指缩小各项利益之间差异, 同时加大保护少数利益。环境法在确认和坚持环境公益的优先价值取向的同时, 亦不能否认其他利益诉求的合理与正当性。所以, 对失衡利益必须给予合理补偿, 对于超衡利益必须给予控制。

4 协调发展原则在各国的实践

从20世纪90年代各国开始尝试制定和修改系统的环境基本法, 并确立了新的环境政策目标。许多国家更是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扩大了环境保护的范围, 并且在政策上作出了“环境价值优先”的选择。这对于我国拓展环境保护视野, 协调经济发展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1) 1967年, 日本制定的《公害对策基本法》第1条第1款, 关于“保护生活环境的目的”是作为第2款“与经济健全发展相协调进行”的附记而规定下来的。并在1993年制定的《环境政策基本法》中公开宣誓:“把作为人类存续基础的环境维持到永远的将来, 为人类的福利作贡献”定为自己的目标。

(2) 韩国1990年《环境政策基本法》第2条规定:鉴于环境质量及其保持, 保护舒适的环境并且维持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是国民享有健康、文化的生活以及国土保持与国家持续发展所必不可少的要素。

(3) 2002年颁布的《俄罗斯联邦环境保护法》第3条规定:为保证可持续发展和良好的环境, 将人、社会和国家的生态利益、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科学合理地结合起来;自然生态系统、自然景观和自然综合体的保全优先;根据环境保护的要求确定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影响自然环境的容许度。

(4) “环境保护优先”的生态理念在我国开始得到推广, 并在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中得到了体现。例如, 2000年国务院发布了《全国生态保护纲要》, 其中首次提出了重要生态功能区、重点资源开发区和生态环境良好区的生态保护新方略。2005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 提出了“协调发展、互惠共赢”的原则。而2006年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随着人们价值观的改变, 环境与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 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的需求也会越来越迫切, 对枯竭排放、资源开发以及生态开发行为的限制将会越来越严格与完善。

5 对协调发展原则的展望与建议

(1) 继续加强政府决策机制内环保政策份额。具体环境问题由于具有一定的地域性, 所以各级政府的决策就成为解决具体环境问题的最有利手段。从实际情况看, 虽然近年来我国在涉及发展的重大问题上一再要求加强考虑环境因素的综合决策, 但仍然在很多地区流于形式。

所以, 在各级政府进行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决策过程中, 必须继续加强决策的全过程中对于环境份额的考虑, 坚决摈弃“环境与发展相互分割”的想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对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协调各项利益平衡关系。也只有通过决策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相关环境措施, 才能从源头上预防环境问题的产生。政府决策所产生的整体经济与环境效应可以满足不同方的利益、各层次的利益, 使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2) 完善环境与资源价值评价的机制。环境与资源的价值的评价是为协调由于利用环境和开发资源活动而产生的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冲突而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 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评价环行为受益和损害的程序来保障政府正确做出对于各类环境利用和资源开发行为的决策, 从而预防可能的环境损害风险。

政策环境的评价机制将成为所有决策的资料来源, 其目的在于直接避免或减少决策性失误、防止产生由决策导致的环境问题, 为区域开发的规划和发展的决策提供科学的环境依据。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完善现有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规范, 扩大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范围, 制定与时俱进的评价标准, 并最终改革整个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3) 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环境公益诉讼是个很早就提出来的环保理念, 但是一直无法在我国得到有效实施。环境公益诉讼能直接体现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民主性, 是对不当行政决策监督进行制约的有力法律武器。当然, 公众参与并不一定能保证永远作出正确的决定, 但是它在程序上满足了正当性的要求。在公众参与的公益诉讼领域, 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私人检察官”等相关规定, 在维持民法上的原告诉讼资格要求直接利害关系人的标准不变的大前提下, 适当扩大公民以个人名义代表公众利益提起环境诉讼事由的范围, 赋予更多的公众获得司法救济的权利, 这样可以真正发挥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的优势, 达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最终目的。

6 结论

经济全球化和系统化以及人类自身的物质需求对经济增长提出了迫切要求, 但这要求直接导致经济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各种利益的紧张与冲突。面对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以及日益贫乏的资源, 我们只有以协调发展原则为纲, 落实其他环境法原则, 才能平衡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利益分配。我们要积极地以综合的生态价值取代单纯的经济价值, 改变传统的掠夺式的发展主导价值理念, 最终走出环境与经济冲突的困境。

参考文献

[1]韩德培.环境保护法教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7.

[2]汪劲.环境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3]张明.现代化与人和自然的矛盾[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9.

[4][日]原田尚彦.环境法[M].于敏, 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9.

[5][俄罗斯]M.π.彼德罗夫, 胡孟春.世界荒漠[M].李耀明, 译.上海: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0.

[6]汪劲.中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7]金钟范.韩国区域发展政策[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8]燕守广, 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1) :55.

[9]李福源.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科技发展观[J].昆明理工大学, 2007 (1) :29.

[10]张厚明.试析“十一五”时期的宏观调控环境[J].经济与管理, 2006 (7) :67.

篇9:浅谈软件工程的发展

关键词 软件工程 发展历程 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 网构软件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随着高科技的逐步发展,计算机应用得到了日益普及与深化。计算机应用的大范围扩展,对软件自身与软件系统的需求的复杂度大幅度上升。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已无法适应计算机用户在效率与质量等方面对软件的需要。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应用和可行性技术的发展促进软件工程不断发展。在各种各样的应用领域,不管是财务管理、医院管理还是航空领域和核武器领域,软件都是一项关键的技术。网络平台的出现,对科学理论研究、软件生产、技术发展等方面的发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1软件工程的发展历程

软件工程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果,还为软件工程化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对其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积极推动作用。其发展的经历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中期。基于一系列高级语言的应用及结构化程序设计技术的出现,一些支持软件开发的工具被陆续完成生产。由于人们开始重视对程序结构的研究,软件工程思想和概念也在这个时候被正式提出。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比较传统的软件工程阶段。有关计算机辅助软件的研究成为了新热点。为了把软件项目中的高失败率及错误率的问题解决掉,软件工程化的思想被首次提出,希望软件开发能更加正规化的发展,这个阶段形成了对软件工程发展的有利工程环境,开始出现更多的软件工具。这为软件工程后期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深远影响。此时,软件工程的概念、方法、框架以及手段逐渐形成,人们又开始展开有关程序设计方法、结构化分析等研究,并为此成立了新的研究领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对软件过程的研究逐步成为软件工程的另一个热点。面向对象语言和方法在这个时候开始出现然后逐步流行,在八十年代末期开始了面向对象的分析以及设计方法的发展,完整的面向对象技术体系也就形成了,延长了系统的生存周期,最终成为主流的软件开发技术,应用也更加广泛。此时,对于软件开发又提出更高的要求,就是提高软件的生产率,并使软件质量得以保证。与此同时,软件开发也开始了对过程的管理。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人们开始将注意力放在如何改善软件的开发过程,侧重有关软件构建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即构件软件工程阶段。软件开发技术的主要处理对象为网络计算和支持多媒体信息的WWW。为了适应超企业规模、资源共享、群组协同工作的需要,需要开发大量的分布式处理系统。

2软件工程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软件技术发展的相对比较落后,相比较先进的国家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但是,我国软件工程的发展却是非常迅速的,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形成了属于我们自己知识产权的软件技术。以至于软件工程发展到现在,我国不仅研发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开发工具,还制定了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研发技术方案与思想。

时至今日,软件工程已经成为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核心技术,而且市场需求量尚在逐年攀升。就目前我国软件工程发展的现状而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缺乏完善的软件工程管理体制,导致软件工程开发团队的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协调,开发效率受到极大的限制。其次,对软件开发人员以及开发进度的控制力度不足,致使人员的稳定性下降,使得很多软件产品的生产效率低下,且产品质量降低。与此同时,部分软件的开发进度未控制好,使得软件产品的生产不能按时完成,项目延期现象频发。

3软件工程的发展趋势

作为20 世纪末伟大的技术进展之一,Internet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球范围的信息基础设施,这个不断延伸的网络基础设施形成了一个资源丰富的计算平台,构成了人类社会信息化、数字化的基础,成为我们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如何在未来 Internet 平台上进一步进行资源整合,使其形成巨型的、高效的、可信的、统一的虚拟环境,使所有资源能够高效、可信地为所有用户服务,成为软件技术的研究热点。

Internet 平台和环境的出现,对软件形态、技术发展、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也提供了新的契机。从技术的角度看,以软件构件等技术支持的软件实体将以开放自主的方式存在于Internet 的各个节点之上,任何一个软件实体可在开放的环境下通过某种方式加以发布,并以各种协同方式与其他软件实体进行跨网络的互连、互通、协作和联盟,从而形成一种与当前的信息 Web 类似的 Software Web。它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提供者,它同时还是各种服务或功能的提供者。由于网络环境的开放与动态性,以及用户使用方式的个性化要求,进而形成了这样一种 Software Web,它会感知外部网络环境的动态变化,并能够随着这种变化按照功能指标、性能指标和可信性指标等进行静态的调整和动态的演化,使得系统具有尽可能高的用户信赖度。我们将它称为网构软件,它既是传统软件结构的自然延伸,又具有区别于集中封闭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传统软件形态的独有的基本特征(自主性、协同性、反应性、演化性、多态性)。

参考文献

[1] 王章宁.浅析软件工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软件,2013.34(10).

[2] 司良,张晓宁.国内外软件工程发展现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0.

篇10:浅谈环境因素与青少年的人格发展

社会文化的传递也主要是通过群体,而不是由家庭单独完成的。没有亲密的同伴,孩子可能表现出很多的适应不良,同伴是儿童、青少年社会化与人格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同伴可以成为青少年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与具有攻击性人格特征的同伴交往,则青少年容易形成反社会性的人格;与具有利己行为的同伴交往,青少年容易形成自私自利的特点;与团结互助的同伴交往,青少年则可能较多地发展合作与助人的特点;与慷慨大方的同伴交往,青少年则会不知不觉之中学习和发展这种大方的特征。在与同伴相处的过程中,青少年逐渐学会克制与忍让,学会合作与竞争;他们对父母的依赖逐渐减少,独立性日益增加。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角度看, 同伴是孩子行为强化的源泉。孩子的某些行为如受到同伴的鼓励或赞赏,则他倾向于保持这种行为;如遭受反对,则这种行为可能消退。

孩子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也会受到同伴的影响。根据社会心理学理论,生活中某些人对个体的自我概念发展有着尤其重要的影响,这些人被称作“重要他人”(significantothers)(章志光:《社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版,第99页)。对于孩子来说,在学龄前阶段,重要他人主要是家长;到小学阶段,教师开始发挥可能超过家长的影响力;从小学高年级阶段开始,同伴的影响力明显增强。青少年从同伴那里接受信息,同伴那里获得同龄人对生活、对社会、对人、对事的看法或态度;从同伴或同伴群体中获得反馈,感受别人和社会对他的看法与期望,从而促进自我意识与自我概念的发展,这也是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上一篇:市发改委、财政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办法》的通知下一篇:工程保证金支付申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