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环境工程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研究 ——以巴东、秭归为例

摘要:本论文是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研究(导师研究课题)系列的一部分。自1994年三峡工程第一阶段开始至2009年第三阶段完成,库区城市城镇化、城市建设、生态环境、民生情况、文化旅游、住区建设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本论文后三峡时期是指三峡工程全面竣工后库区城市应对人居环境中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工程技术等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时期,是相对于三峡工程移民搬迁工作完成之后的特定时期[1]。本研究从后三峡时期以来,库区城市人居环境的总体变迁着手,对库首城市巴东和秭归城镇化、移民安置、城市建设、民生情况、生态环境、工程安全、市政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旅游文化与遗产保护等总体发展进行调查评述,并研究其在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中的共性特征与典型问题,以证明巴东和秭归案例的特殊选取意义。本论文以吴良镛院士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地理学、生态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2],建立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体系,理论与实践分析结合,分析了巴东和秭归在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社会和谐、公共安全、经济发展[3]等方面的成就和问题,对比两个城市的评价指标情况,提出五个角度的三条策略。文章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绪论。本章介绍了本次论文选题的缘起和背景,概括了基本概念以及相关理论研究综述,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目的与意义,提出研究方法及主要框架内容。第二章:后三峡时期巴东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调查研究。对巴东的地理概况、城镇化、移民安置、城市建设、民生情况、生态环境、工程安全、市政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旅游文化与遗产保护等总体发展进行调查评述。第三章:后三峡时期秭归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调查研究。对秭归的地理概况、城镇化、移民安置、城市建设、民生情况、生态环境、工程安全、市政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旅游文化与遗产保护等总体发展进行调查评述。第四章: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体系构建。从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的特征与问题入手,结合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构建评价模型体系,并计算出评价指标各个权重的分配及评分标准。第五章:巴东和秭归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针对巴东和秭归的典型性问题分别进行评价研究分析,并对其人居环境建设评价指标重要性排序。第六章:巴东和秭归人居环境建设的优化策略与对策建议。提出对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思路及建设措施的一些探索。第七章:总结。对论文研究结论、研究创新点、研究不足进行总结。

关键词:三峡库区;后三峡时期;人居环境评价

学科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和背景

1.1.1 时代背景: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是国家发展战略需求。

1.1.2 历史背景:后三峡时期三峡工程对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影响

1.1.3 现实背景: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研究工作展开

1.2 基本概念的解读

1.2.1 后三峡时期概念的界定

1.2.2 区域人居环境概念的界定

1.2.3 人居环境建设评价研究概念的界定

1.3 相关理论研究

1.3.1 人居环境学研究

1.3.2 新型城镇化研究

1.3.3 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1.4 相关研究综述

1.4.1 关于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研究综述

1.4.2 关于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研究综述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6 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论文组织框架

1.6.3 论文内容安排

2 巴东县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调查研究

2.1 库区城市地理概况

2.2 库区城镇化情况

2.3 移民安置情况

2.4 城市建设情况

2.4.1 城市变迁情况

2.4.2 城市规划编制情况

2.4.3 城市用地构成情况

2.5 民生情况

2.6 生态环境情况

2.6.1 区域自然环境

2.6.2 内部自然环境

2.7 工程安全情况

2.8 市政设施建设情况

2.9 社会服务设施建设情况

2.10 旅游文化与遗产保护情况

2.10.1 人文资源

2.10.2 非物质文化遗产

2.10.3 旅游数据

2.11 本章小结

3 秭归县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调查研究

3.1 库区城市地理概况

3.2 库区城镇化情况

3.3 移民安置情况

3.4 城市建设情况

3.4.1 城市变迁情况

3.4.2 城市规划编制情况

3.4.3 城市建设用地情况

3.5 民生情况

3.6 生态环境情况

3.7 工程安全情况

3.8 市政设施建设情况

3.9 社会服务设施建设情况

3.10 旅游文化与遗产保护情况

3.10.1 旅游资源

3.10.2 旅游数据

3.11 本章小结

4 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体系建立

4.1 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的特征与问题

4.1.1 库区城市人居环境的共性特征

4.1.2 库区城市人居环境的典型问题

4.2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4.2.1 综合性原则

4.2.2 系统性原则

4.2.3 可操作性原则

4.3 评价模型体系建构

4.3.1 评价内容

4.3.2 指标体系建构

4.3.3 评价方法

4.4 评价指标权重分配

4.4.1 基于AHP确定的指标权重

4.4.2 子指标层权重权重确立方法

4.5 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分标准

4.6 本章小结

5 库区典型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

5.1 巴东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

5.1.1 生活环境系统评价分析

5.1.2 生态环境系统评价分析

5.1.3 社会和谐系统评价分析

5.1.4 公共安全系统评价分析

5.1.5 经济发展系统评价分析

5.2 秭归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

5.2.1 生活环境系统评价分析

5.2.2 生态环境系统评价分析

5.2.3 社会和谐系统评价分析

5.2.4 公共安全系统评价分析

5.2.5 经济发展系统评价分析

5.3 评价结论

5.4 本章小结

6 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优化策略

6.1 库区人居环境建设优化思路

6.2 库区人居环境建设优化原则

6.2.1 生态原则

6.2.2 经济原则

6.2.3 科技原则

6.2.4 社会原则

6.2.5 文化原则

6.3 库区人居环境建设优化策略

6.3.1 基于生活环境角度

6.3.2 基于生态环境角度

6.3.3 基于社会和谐角度

6.3.4 基于公共安全角度

6.3.5 基于经济发展角度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B “后三峡时期”库区市民生活情况调查问卷

C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上一篇: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论文提纲下一篇:神经网络网络舆情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