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人事经理任职要求

2024-04-12

行政人事经理任职要求(共9篇)

篇1:行政人事经理任职要求

行政部经理(办公室主任)任职要求

1、大专或以上学历,有行政工作经历(5)年以上,熟悉办公室行政管理知识及工作流程,熟悉公文写作格式,熟练运用OFFICE等办公软件;

2、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表达能力。熟悉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工作仔细认真、责任心强、灵活。

3、具备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扎实的理论基础;

4、熟悉国家、地区及企业关于合同管理、薪金制度、用人机制、保险福利待遇、培训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政策;

5、精通行政管理工作,熟悉会务组织,档案管理,宣传推广等工作;

6、熟悉办公软件及相关的人事管理软件;

篇2:行政人事经理任职要求

一、人事行政部经理层级关系

1、直接上级:副总经理、总经理

2、直接下级:人事行政部副经理

二、人事行政部经理任职要求

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MBA优先 2、30岁以上

3、五年以上人力资源管理从业经验

4、沟通协调能力强,具备良好的团队素质

5、思维敏捷,具备较强的开拓能力

三、人事行政部经理岗位职责

1、认真贯彻集团有关劳动人事部门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指示,组织指制定酒店人力资源和培训计划,经饭店领导批准后实施。

2、全面负责人事部工作,掌握业务范围,拟订本部门的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布置、检查、总结工作,重大事项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并共同研究、讨论决定。

3、组织本部门干部业务学习,提高人事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加强对本部门员工的思想教育,团结本部门干部,调动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4、对分配给本部门的工作,定期进行检查考核,表扬先进,带动后进,搞好本部门干部队伍的建设。

5、抓好干部及职工的管理工作,经常深入基层研究,掌握情况;合理安排使用干部,发现人才;及时提出干部调整意见,当好酒店领导的参谋。

6、组织制定、修改、充实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7、根据用工计划组织招聘工作,负责如招聘、招收、辞退、辞职、晋升、降级、调出的审核,负责员工内部调配的审核。

8、负责对各级干部的德、勤、绩、效的考核,并鉴定归档。

9、负责定岗定编,制定劳动定员编制方案,人员的编制报表。

10、制定酒店培训计划方案和部门预算。

11、组织与实施饭店督导工作,检查服务质量,提出加强管理和提高服务水平的建议。

12、解决员工有关劳动方面的争议和投诉、纠纷。

13、按照有关政策,结合同行业标准和饭店实际制定本饭店工资、奖金、劳保、福利标准,报领导审核批准,负责工资、奖金、劳保、福利、加班费、夜班费及各种津贴报表的审核。

14、按制度负责审批办理各类休假的期限。

15、负责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负责办理职工调入、调出档案的审批工作。

篇3:行政人事经理任职要求

一、任职教育英语教学的特点

任职教育和学历教育是明显不同的。任职教育是建立在学历教育的基础上, 为使培养对象获得适应某一特定工作岗位需求的专业理论和实际技能, 具备胜任岗位任职能力而进行的专门教育。

1.专业化。任职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是学员为履行岗位职责而形成基本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的重要环节, 同时也重在夯实学员的英语基础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并为任职后的学习、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相应的, 该阶段的英语教学是通过英语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化学习, 使学员掌握本专业的英语词汇和表达, 了解科技英语的语体特征, 提高阅读和翻译本专业英语技术文献的能力, 实现基础英语知识向专业英语应用的过渡和延伸, 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海军官兵对外英语交流能力。

因此, 这个专业化就体现在军事特色上。要培养学员对外英语交流能力和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 那么课程的设计就完全有别于纯粹的英语教学, 学习内容的选择都应该贴近军事且贴近学员的相关专业, 突出英语语言技能的应用性, 着眼于学员任职工作中的英语需求: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专业词汇判读、专业英语资料阅读和翻译、论文英文摘要的检索和撰写;同时突出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岗位针对性, 使语言技能训练与专业知识学习有机结合。

2.针对性和时效性。

(1) 针对性。任职教育英语教学所面对的是军队军官、文职干部以及士官等这一人群, 从教学对象这一角度来讲, 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学历教育相比, 即使教学对象同为军人, 但是学历教育的学员重在理论课程的学习, 而任职教育学员是经过学历教育之后重在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并最终服务于部队的特定人群, 因此两者是由差别的。

同时任职教育的目标也具有相当的针对性。任职教育英语教学以培养学员英语交流能力和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为核心, 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 交际知识、专业知识与英语应用技能并举。通过学习, 学员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和专业知识得到增加和提高, 使学员掌握一定的外事交际词汇和本专业词汇, 能够在对外舰艇互访、联合军演、远洋护航等军事任务合作交流中提高英语会话能力, 并能依靠自身的专业背景知识阅读本专业方面的英语技术资料, 达到一定的对本专业英语资料的翻译能力, 提高学员以英语为媒介口头交流和获取、处理本专业领域专业知识的能力。

这样的目标就使得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也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教员必须根据学员的英语基础和实际需求来设置教学内容, 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突出语言应用性和口语表达能力, 也要重视专业英语与基础英语的衔接, 更重要的是紧贴部队和专业的实际且难易得当。

为了以上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内容的掌握, 任职教育英语教学所需的教学形式同样具有相应明显的针对性。这种针对性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因材施教和有的放矢, 突出教学的实践地位, 让学员在实践中提高认知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并针对学员的英语基础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 比如以启发式教学激发学员的英语学习兴趣, 互动式教学提供学员更多参与和自我展示的机会, 专题式教学诱导学员更深一步的思考。

(2) 时效性。目前, 军校的任职教育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种层次, 同时, 针对不同的岗位任职又分为更多的形式。一般来说, 军人在承担不同的岗位任职之前应该先接受相应的任职培训。这种培训即任职教育并不是一次完成终身免训的。最初的培训只说明当前某人能够具备承担某项岗位职责的资格。随着军事变革对军人要求的不断提高, 任职岗位需要定期转换, 同一岗位对军人的要求也会不断变化, 因此任职教育不可能一次完成, 而是必须随着岗位本身的变化、岗位难度的增强以及某些突发任务的到来而一次又一次的进行。

任职教育英语教学与新装备专业教学等相比较, 可能更新的次数没有那么多。但是, 为了适应部队岗位任职的需求, 为了跟上未来作战需要以及部队装备发展的变化, 为了完成某一特定的临时任务, 为了在短期内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 任职教育英语教学必须突出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 这就是明显的时效性。

二、任职教育英语教学的要求

1.深化教学内容改革。首先要瞄准部队岗位职责和可能的任务需求设计培养目标, 以新观念指导教学内容改革。军队建设需要什么人才, 院校就应当培养什么人才;军人履行岗位职责需要什么能力, 院校就培养学员具备什么能力。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把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作为深化教学内容改革的着力点。同时, 以教学评价点为标准, 推动教学内容改革健康发展。

在此基础上, 要区别不同类型与层次的任职教育课程, 以能力培养为本位, 精选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世界上最新的、并与我军现有装备密切联系同时也与所教专业相关的知识作为内容载体;加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注重培养学员听说交流及查阅、翻译外军资料文献以及装备说明书的能力;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有利于学员的任职能力, 有利于增强其发展后劲, 也有利于增强其综合素质, 具有相当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鉴于我军对外合作与交流的机会日益增多, 所选教学内容也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同时能够及时进行补充和更新。

与此同时, 加强相关层次和专业的英语教材建设迫在眉睫, 这也是固化和推广教学内容改革成果的有效途径, 是进一步推动任职教育教学内容改革不断深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2.创新教学组织实施。在教学组织方面, 最重要的是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任职教育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必须要以任职能力培养的需要为依据。任职教育培养的是能胜任特定岗位工作的人员, 所以其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以岗位任职能力培养为目标, 强化对知识的运用实施。

针对任职教育对象英语水平和需求的不同, 教员应该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强调教学交互性和手段多样性,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运用网络、多媒体等辅助手段来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 同时加强与学员的交流;既注重对学员英语基本能力的教学, 以期使学员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 又应注重培养学员自学及研究的能力, 引导学员在自学中运用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并及时帮助学员解决自学中遇到的难点、疑点和关键性问题, 使其今后能够在工作中使用专业英语进行科学研究和对外交流。

课堂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是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总和。可以在任职教育课程中确立几个典型课例, 在组、室、系几个范围内进行讨论和观摩, 并请有关的教学督导专家进行指导, 从而实现以课促改、点面结合的目的。如何探索出适合任职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层次水平、不同的岗位需求等等, 所得出的结果也会是不同的。

3.规范师资队伍建设。任职教育与学历教育对教员提出的要求是不同的。学历教育注重的是打牢学员知识基础, 要求教员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较高的学术水平;任职教育注重的是培养学员实际任职能力, 要求教员具有以部队实践经验为支撑的教学能力。因此, 大力改善任职教育院校教员队伍结构和知识阅历是提高任职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

任职教育英语教员普遍经历单一、缺少部队实践经验, 对部队情况不了解、不熟悉, 更不懂专业和装备。解决教员经历单一、实践经验不够的问题, 需要完善干部政策制度, 采取多种途径提高教员队伍的实践能力, 加大教员去部队任职、代职的力度, 组织教员到部队参观见学和参加重大训练活动, 在实践中丰富阅历、积累经验。教员也要积极参加各种任职教育学术讲座和专业学习活动, 加强军事和专业知识储备;充分利用到部队调研、函授等任务, 加深对部队的认识, 增加与基层的联系, 了解外语在岗位任职中的需求;多翻译外军装备说明书或我军培训教程等, 积累专业知识的英语表达等等。这种教员队伍的转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不可能一蹴而就。

摘要:随着我军对外交流的进一步增强, 军人的外语能力愈加重要。为了更好地开展军队任职教育英语教学以适应新形势对于军队外语人才的需求, 本文对任职教育环境下英语教学的特点及要求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关键词:军校,任职教育,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蔡基刚.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等位研究[J].外国语, 2012 (1) .

[2]陈冰冰.国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9 (2) .

[3]郭志勇.适应任职教育需要, 探索课堂教学方法[J].继续教育, 2007 (2) .

[4]李小霞.任职教育与军校英语教学[J].教育广角, 2011 (4) .

篇4:军校任职教育的本质要求

按照军委关于实施人才战略工程的部署和要求,军队院校任职教育应根据“五支队伍”建设的总目标和总任务,结合各级各类院校具体情况,科学设计本级本类院校任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和规格体系。

任职教育的目标和规格,是院校组织实施任职教育的基本依据。制定任职教育的目标和规格,就是要明确各级各类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分目标及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与标准。包括各级各类指挥军官任职教育、各级各类机关参谋任职教育、初中高级各类职务专业技术军官任职教育等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进而规范各级各类指挥军官、参谋军官和专业技术军官在思想政治、任职基础、岗位业务等方面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如中级指挥院校任职教育人才标准,应是“精兵种、通合成、善管理、会组训、能指挥”。要使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具有科学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成为军队院校教学改革、科研创新;管理育人的统一尺度和任职教育评估的依据。

确立任职教育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整体优化人才培养过程,统筹设计理论教学、实践锻炼、养成教育、环境熏陶等各个方面,科学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管理与保障、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等各个环节,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由教学层面向教育层面的提升、目标与规格设计向模式设计的拓展、课内教学向课外活动的延伸、普通高等教育向军事教育的升级、军事教育向军事训练的转化,充分体现全方位切入、整系统设计、综合性育人、个性化、职业化教育、实战化训练等现代教育训练的理念。 确立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目标和规格,必须融入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突出能力培养和锻炼。使培养对象能应用战略战术和技能,具有本级一体化指挥作战的能力,能应用军事训练科学和技术,具有较高教学素和组织实施一体化训练的能力;能应用管理科学和技能,具有与任职岗位相适应的领导管理部 (分)队的能力;能应用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方法,具备做所属官兵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战时政治工作的能力。将培养具有信息化条件下指挥作战、组织训练、管理教育和政治工作能力的复合型指挥人才,作为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二、整合任职教育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实现任职教育目标和规格必备的前提条件。随着军队院校编制体制的调整,军队院校由学历教育转向任职教育为主。这在中、高级指挥院校并不是新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期接一期的培训班,尤其是预提师干班、国防大学的“老虎班”等,就是带有任职教育性质的例证。由于这段时期是以学历教育为主,对为辅的任职教育未加深究,但现有教育教学资源里也掺杂着任职教育的教学资源。当前,深入研究并把握任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整合任职教育的教学资源,为军队院校主体性的任职教育服务,就显得非常必要。

整合任职教育教学资源是建立在现有教学资源基础上的力量调整、队伍打造、专业遴选、课程改进、设施改造和经费投入的优化配置和组合利用。

所谓力量调整,就是将适合任职教育的教学力量保留下来、选调进来,将没有部队岗位经历且不适合的教学力量淘汰出局、补课深造、安排转岗或转业。

所谓队伍打造,就是整顿、清理和优化组合教学队伍。整顿歧视学问的歪风,清理浮躁的、挂名不干活的和徒有虚名的,将那些有系统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学科专家和想干事、有干劲、善钻研、能干事、干成事的专业骨干优先组合进教学队伍。

所谓专业遴选,就是将现有专业与任职教育的标准要求相比较,保留适合和可改造的,删除过时和不适用的,合并或综合并利用小专业、以扩大任职专业口径和容量。

所谓课程改进,就是将原先按细化专业设置的课程改为按职级、职位教育的课程。以岗位任职需要为依据制定课程标准,将人才培养目标细化、分解,再整合为课程,实现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衔接,增强专业学科和课程设置的超前性;将新技术、新装备、新战法及时引入课程,构建岗位课程体系,确保人才培养适应部队武器装备的发展变化、军事斗争准备以及部队信息化建设的特殊要求。

所谓设施改造,就是要将现有专业教学设施改造成满足任职教育需求的教学环境。

所谓经费投入,就是要把主要的教育经费用于任职教育教学课程的开发。对修修补补的课程要少投入,对现有专业综合的课程要有一定的投入,对原创性的基础课程和应用课程要有足够的经费保障。

总之,必须紧紧围绕部队岗位任职能力需求,综合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整合成任职教育的教学资源,以确保任职教育目标和规格的达成。

三、创建任职教育的科研体系

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科研体系是由科研部(所)和教研部(系、室)构成的。主体是教研部(系、室)。它们是实现任职教育目标和规格的中坚力量,是生产知识、创新理论、开发技术的主力军,是学术、技术和教学的源泉。军队院校能否成功地开展任职教育,关键取决于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科研体系职能的扩充和能量的发挥,尤其是满足岗位任职能力需求的知识生产、理论创新、技术开发的结果。在我军由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中,现有教学资源与科研成果(“三化”含量兼而有之)的整合利用,仅为起点平台,大量的履行军(兵)种部队等级职务需求的科学理论知识体系还未形成。因此,创建任职教育科研体系,尽早尽快地建立岗位任职科学理论知识体系,为各级职务胜任岗位职能教育服务,迫在眉睫。

创建任职教育科研体系,首先要改变“重管轻研”、“重教轻研”、“重技术轻学术”的迂腐落后的现状,正确处理科研管理与科学研究、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技术开发与学术研究之间的关系。在任职教育中,军队院校科研部和教研部(系、室)的职能不能仅局限于科研管理,而应成为知识生产、理论创新、技术开发的主导和主体,成为支持和支撑向任职教育转型的加速器和岗位课程开发的核心力量。为此,必须围绕任职教育的目标,突出科学研究,以科研管理保障科学研究,坚持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并重同步育人的原则,以学术主导技术,技术体现学术,学术、技术并重同步发展,加快任职教育科学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创建任职教育科研体系,其次要打破“重上轻下”、“重计划轻自主”、“重行政组织评奖激励,轻学术团体评奖激励”的不公平不公正的格局,真正解决教育科研为谁服务的首要问题、科学繁荣是靠计划课题(项目)还是靠群众自主自发选题(项)研发的问题、科研成果行政评奖阻碍科研发展的问题。创建任职教育科研体系,必须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任职教育的整体利益出发,坚持唯一(任职教育)不唯上(上级领导机关)的原则,立教为公不谋私,坚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是幼稚可笑的”(毛泽东)。相信和依靠专家治学,相信和依靠师资科研群众,在计划课题的招标竞争下,加大投入,平等竞争,组织群众自主研发课题或项目参与竞标。对计划内、外课题(项目)一视同仁,凭质量行奖。无论是行政组织还是学术团体组织的评奖,都是合法的,只要是法定单位组织,符合评奖的一般规则,都应使获奖者享受同等待遇。不因行政认可决定科研成果的等级(性质)和价值,而因专家组认可和实验、实践检验的结果决定科研成果的等级(性质)和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公平公正的任职教育科研竞争格局,真正解决教育科研为部队(学员)服务的首要问题,进而丰富和繁荣任职教育的科学内涵,不断推进军事科学事业和任职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

创建任职教育科研体系,再次要改善科研与人才培养、与课程教学、与军事实践脱节、分离的状况,建立并形成科研过程育人、科研成果转换成教学成果、科研贴近任职教育实践的良性机制。只有将学员吸收到课题(项目)组中来,一边学习,一边研究,将完成科研任务的过程作为锤炼摔打培养学员的过程,才能达到科研与人才培养的一致性和科研过程育人的目的。只有将科研选题与教学课题相统一,科研成果经专家组鉴定后方可转为教学成果——教材,直接用于岗位任职课程教学。只有科研贴近部队任职岗位的实际,深入任职岗位调查研究军事实践,将研究的成果用于指导军事实践并接受军事实践的检验,才能使科研与任职军事实践相结合,研究出实践需要的真实的管用的任职理论。只有将上述三方面有机融合,才能创建任职教育科研的良性机制,保证任职教育目标的实现。

四、创新任职教育的管理机制

要圆满实现任职教育的目标和规格,除整合教学资源、创建科研体系外,还应创新管理机制。在军队实行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的过程中,军队院校占据了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军队院校应该为部队信息化建设带好头,不仅要通过教学、科研的主渠道为部队培养大量的具有信息素养的新型军事人才,而且要创新军队院校的新型管理机制,通过示范性的现代以兵为本的法治管理,为部队培养大量的具有民主科学管理精神和能力的新型军事领导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和发挥任职教育“教、研、管”三方合力育人的特有管理机制和效能。

创新任职教育管理机制,就是要求军队院校依法行政。为此,必须始终把依法治官、依法治权作为重点,把保护教职员工的公民权利作为核心;实行管理职能的转变,与国家同步实施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行政管理机制,坚持立法、执法和监督的三位一体,切实加强行政程序法律制度建设,使行政实体法和行政程序法成为规范、制约和监督行政权依法管理的保障;强化管理层的法制观念和服务意识,使权力管理民主法制化、大众自律化,以“兵(民)本位”取代“官本位”,真正实现传统行政管理向依法行政的转变,变教学管理、科研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和后勤管理为服务性的教学、科研、后勤和政治合格的保证,全面提高军队院校依法行政和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篇5:副总经理任职要求

1、性别不限,年龄28至45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2、企业管理、工程管理、金融等相关专业本科毕业;

3、具有总经理或副总经理5年以上工作经历,熟悉项目前期和工程管理工作,对建筑工程投资、质量、进度控制以及安全管理有丰富经验;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和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能领导部属切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具有出色的团队建设和管理能力;精力充沛、高效执行力,能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

5、具备全局意识和协作精神,有领导亲和力、有良好的社会关系及丰富的相关行业资源;

6、能够胜任各种商务谈判、与政府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

7、维护企业利益,与企业共同发展;

篇6:财务经理(主管)任职要求

一、岗位职责

1.负责落实公司财务工作目标,指导培训、考核及监督下属人员的工作。2.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负责修订、建立、完善财务管理办法及制度。

3.依据公司经营发展规划,组织会计核算和分析工作,按时完成财务统计和会计账目、报表及结算工作,制定、季度财务计划。

4.负责组织公司的成本管理工作, 定期检查财务计划、费用预算执行情况,监督各部门的财务活动,分析存在的问题,查明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公司发展决策提供参考依据。5.组织完成公司证照的办理、年审及会计档案的妥善保管工作。

6.负责费用使用情况的监督及控制,进行成本预测、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确保公司利润指标的完成。

7.负责财务部的日常管理工作及部门员工的管理、指导、培训及评估; 8.完成上级交给的其他日常事务性工作。

二、任职资格:

1.会计、财务管理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会计中级及以上职称; 2.具有全面的财务专业知识、账务处理及财务管理经验;

3.具备优秀的统计能力和财务分析能力,能够从相关数据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4.精通国家财税法律规范,具备优秀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丰富的财会项目分析处理经验; 5.熟悉国家会计准则以及相关的财务、税务、审计法规、政策; 6.熟练使用财务软件;

篇7:项目经理任职要求有哪些?

1、 项目经理应由法定代表人任命,并根据法定代表人授权的范围、期限和内容,履行管理职责,并对项目实施全过程、全面管理,

2、 大中型项目的项目经理必须取得工程建设类相应专业注册执业资格证书。

3 、项目经理应具备下列素质:

1 符合项目管理要求的能力,善于进行组织协调与沟通。

2 相应的项目管理经验和业绩,

3 项目管理需要的专业技术、管理、经济、法律和法规知识。

4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信尽责。

5 身体健康。

4、 项目经理不应同时承担两个或两个以上未完项目领导岗位的工作。

篇8:行政人事经理任职要求

关键词:任职资格,“知能愿”模型,标准

一、引言

目前,高校行政岗位管理普遍存在工作职责不清、任职资格不明、管理绩效的有效评价方法缺乏、培训和开发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等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改变目前学校行政人员服务意识不高的问题,要全面实行聘任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推进管理岗位职员制改革,确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1];《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对高校教师提出“敬业爱生”、“为人师表”等六方面的职业道德规范。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对高校现行的相关管理制度进行重新修订与完善,对职能部门的功能定位和岗位职责进行清晰界定,对岗位任职资格以及人-职匹配等情况进行重新思考。

目前,部属各高校将陆续迎来第二轮大规模的聘岗工作。如果说,第一轮聘岗主要考虑的是平稳过渡基础上的全员纳入,那么,在本轮聘岗和绩效管理制度改革之前,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就是确立岗位任职资格、设立任职资格体系。任职资格体现了学校对任职人员的资质要求和期望,并进一步为绩效管理制度的出台奠定基础。从长远发展看,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对于落实高校发展战略、提高教师招聘和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组织公平感、促进管理从结果管理向过程管理的转变、实现教职员工与学校的协同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任职资格与“知能愿”模型的适用性

1. 任职资格。

任职资格概念起源于对胜任特征的研究。自Mc Clelland[2]1973年首次提出“胜任力”概念后,西方诸多学者如Guglielmino[3]、Boyatzis[4]和Spencer&Spencer[5],国内学者王重鸣[6]和王垒[7]等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这些研究尽管各有侧重,但对任职资格概念的认识基本一致,即:任职资格是某特定岗位任职者所需具备的各种资质的综合,这种资质既包括所学专业、学历水平及工作经历等刚性指标,也包括可迁移的软性技能和心智能力。如创造高绩效所需具备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健康的心智模式以及态度和动机等。任职资格体系,则是指包括任职资格标准、任职资格认证及相关配套制度等在内的系列制度的综合。

2.“知能愿”模型。

尽管不同理论、不同组织对任职资格构成要素的界定存在差异,但从以下三个任职资格的代表性描述模型可见其内涵颇为接近。英国国家任职资格体系建立时间较早,它从知识、技能、态度和其他要素(简称KSAO,即“知能愿”模型)四个视角来构建任职资格标准。其中,K(Knowledge)是指执行某项工作任务需要的专业知识及岗位知识等;S(Skill)是指为完成工作所必需运用的某种工具或设备的操作技能、工作技巧和经验;A(Ability)指能力和素质,如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等;O(Others)是指有效完成某一工作需要的其他个性特质,如工作态度及其他特殊要求。Mc Clelland最先提出了胜任特征的“冰山模型”,该模型把员工的胜任特征分为显性的知识和技能、隐性的社会角色和特质动机两大维度。全球最大电信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我国电子行业巨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借鉴性地创建了包括资格标准(包含必备知识、专业经验、专业技能和专业成果四个子维度)和行为标准(包含行为模块、行为要项和行为标准三个子维度)两大标准的任职资格体系,树立了一个成功运用任职资格体系实现过程管理和绩效管理的实践标杆。

3.“知能愿”模型的适用性。

高校行政部门承担着制定学校管理制度、服务教学一线、维护学校正常运行等重要职责,工作复杂程度较高、灵活性较强、涉及面广,并且事无巨细。高绩效的任职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岗位工作所需的专业能力,更需要重点考察其可迁移的通用技能和态度。这是因为:第一,显性技能容易培训和习得,而具有潜质特征的软技能则不易在短期内生成、习得和提高。软技能不仅将影响显性技能的习得效果和个体绩效,在行政人员面临岗位变动和新技能挑战面前,“软技能”表现突出的员工能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挑战。第二,工作绩效包含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1),总绩效的达成与“软技能”及“动机”显著相关[8],前者决定了绩效的质量和水平,后者决定了个体为实现目标而愿意付出努力的强度、方向和坚持性[9]。第三,态度和动机是介于需要与行为之间的心理中介。心理学家米勒的力场分析理论指出,个体的行为向量取决于个体的心理因素和个体所处的外部环境;管理心理学家维克多·弗洛姆也指出,个体动机行为的强度,取决于人们对行为目标价值的评价(效价)和对实现行为目标可能性概率大小的估计(期望值),即:激励力量等于效价和期望值的乘积。只有当某个目标对个体来说效价和期望值都很高时,个体被激励的水平才会很高,才越有可能出现持续的优秀绩效[10]。尽管期望理论同时强调内外部因素对个体的激励作用,但从行政管理岗位上的知识型员工而言,态度也是一种生产力,只有那些具备工作能力、动机纯正、态度端正的员工才能带来组织所期望的绩效,并且这种意愿越强烈,员工的敬业度也越高。知识型员工若处于“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其绩效不可能很优秀。而对于那些有能力却不愿意做事的员工,组织需要去挖掘其背后的原因,这种“挖掘”既需要耐心细致的个性化关怀,更需要制度的引导。把“态度和动机”纳入任职资格标准,正是对员工进行制度化引导的一种表现和途径。第四,将软技能和态度纳入任职资格标准,体现了定性和定量指标的结合,通过多要素多层面的评价方式,避免单一评价方法所固有的僵化和刻板,增强评价的灵活性和弹性,有利于防范用人的风险,也使得主管部门在评价过程中掌握一定的主动性和话语权。第五,把“态度/动机”纳入高校管理者的任职资格,是对传统管理制度重专项能力、轻职业操守规制这一顽疾的一种修正,是将《教育规划纲要》和《规范》有关精神落实在高校日常管理的具体体现。

“知能愿”模型很好地契合了高校对这一大职业人群的任职资格要求。基于此,笔者提出“知能愿”模型在建立高校行政管理岗位任职资格体系中的应用。

三、“知能愿”模型在高校行政岗位任职资格体系中的应用

任职资格标准的建立应遵从以岗位管理为基础、以任职资格为核心、以支撑组织核心功能为根本出发点的基本原则。标准确立及体系建立过程,自始至终需要三类人员的通力合作:一是高校有经验的管理者;二是关键行政岗位上的任职人员代表;三是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对整体工作予以框架设计和规范操作指导。同时,这是一项分步推进的工作,从指标定义、行为分级,到最后各岗位任职标准的确立,都需要阶段性地征询主管领导及岗位任职人员的意见,确保维度定义和行为分级既体现学校对任职人员的期望又不脱离实际情况。建立任职资格体系主要包括:一是岗位管理;二是确立任职资格要素和指标;三是定义指标和行为分级;四是确定各岗位的任职资格标准;五是任职人员的资格认证。

第一,岗位管理。岗位管理是根据工作性质和特点,按分层分类原则将岗位划分为不同的岗位系列。按照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规定,高校所有岗位分别纳入管理系列、专业技术系列和工勤技能系列,不同岗位系列内设立不同的岗位等级。目前,这一工作各高校已基本完成,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院校将进入第二轮大规模的岗位聘任工作。

第二,任职资格要素和指标的确立。如果说,第一轮聘岗主要考虑稳定为主、全员纳入,那么在第二轮聘岗之前,有必要在原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梳理各岗位的任职资格标准。再次聘岗时,对于满足新任职标准的,可以续聘;对于不满足的,可考虑其他更适合的岗位。这一工作有助于盘活人力资源,有助于逐步提高员工的职业化水平。

一般地,高校行政岗位主要分为两类:处级及以上的管理岗位,处级以下以从事日常行政事务为主、具专业行政性质的岗位。这两类岗位设置目的与工作职责不同,任职资格也应随之不同。在确定任职资格要素时,既要分层分类考虑,又要整体统筹、兼顾纵向和横向岗位任职资格之间的平衡和协调。

按照“知能愿”模型,任职资格的基本要素为知识、技能和态度。知识,一般可以以最高学历、所学专业或工作经历的折算来代表,以便于操作和管理;技能,可分为刚性指标和软性指标;态度,可使用责任感、忠诚度等通用指标,也可选择反映本校文化理念的关键指标,如可以将文化自觉、制度自律、敬业度等作为“态度”这一要素的下属指标。

第三,定义指标和行为分级。任职资格要素和指标确定后,需要对这些指标进行定义并对反映指标的行为和资质进行分级。相对而言,刚性指标的分级比较容易。软指标的定义和分级相对困难,这可能也正是历来的管理制度缺乏软指标设计的主要原因所在。即便如此,随着管理方法日趋丰富、管理手段日趋科学,将对软指标的考察落实在任职资格和绩效管理制度仍然有可作为之处。管理者可以通过观察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来推断员工在软性指标方面的水平。

第四,确定各岗位任职资格标准。操作化定义和分级完成后,应为各岗位制定具体的任职资格标准。如人事处薪酬主管的任职资格条件,“知识”必须是二级(假定:一级为相关专业大专学历,二级为相关专业本科学历,三级为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下同),“工作经验”必须是三级[一级为相关工作经验2年及以下,二级为相关工作经验2-5年(含),三级为相关工作经验5-8年(含),四级为相关工作经验在8年及以上],软性技能要求具备沟通能力三级、协调能力三级,态度指标要求敬业度三级等。为各岗位确定任职资格标准及行为等级时,应严格遵循岗位对任职者的客观要求,避免受现任人员的影响。

第五,任职人员的资格认证。任职资格认证,是任职者和任职资格标准的接洽点。一般地,任职资格认证流程设计过程包含以下环节:第一步,组建任职资格认证小组。认证小组的成员应由各专业资深人士或专业人员组成,并且必须保证小组成员对任职资格工作有充分的认识。第二步,提交认证申请。在规定的时间内,相关人员可根据认证申请条件填写认证申请表并递交申请。第三步,对照任职资格标准,资格认定委员会需要综合运用测评、业绩检查及360度评价等手段对申请人进行综合评定,部门主管给出初步审核意见,并交人事处复核。第四步,认证小组将评定意见反馈给申请者个人和部门主管,对有异议的项目双方可进行确认协商。在取得一致意见后,认证小组可以将相关工作向校工作委员会汇报。第五步,认证结果反馈。校工作委员会讨论通过后,人事处根据审批意见将任职结果在部门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期间申请人对任职资格结果有异议的,可向人事处反馈或投诉。第六步,人事处同时还需要将评审意见反馈给部门,由部门与申请人沟通反馈结果。第七步,由人事处将任职资格认证结果统一输入人事处员工信息管理系统,并存入员工个人档案。

认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一般来说,任职资格标准应符合约80%现任人员的总体情况而设置。第二,任职资格认证需随着学校战略定位的调整,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管理岗位业务要求的变动,在维护管理连贯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与时俱进,做好调整工作。第三,按照任职资格动态管理原则,学校应定期开展认证更新工作。以上三项工作环环紧扣,每一环节又自成系统,共同构建起高校行政管理岗位科学严密的任职资格体系。

四、任职资格制度的应用

任职资格标准及认证工作的完成,将为高校创建系统配套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奠定基础。简要地说,任职资格体系可以为理顺合理的报酬待遇提供参照。结合岗位职责,对于职责重大且任职资格要求高的岗位,自然赋予较高的岗位价值。在招聘录用时,学校可以根据任职资格条件设计招录考察指标,从而提高招录工作效率,提高招录工作质量。这一方法对人员任用和提拔重用也同样适合。设计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技能开发培训项目时,可以根据任职资格的相关要求有针对性地展开。此外,高校即将进行的绩效管理制度变革,同样可以并且必须与任职资格相结合,从履职情况、执政能力、工作态度及服务质量等方面设计关键绩效指标(KPI),引导员工的态度和行为向学校期望的方向努力。因此,任职资格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

此外,高校可以以建立任职资格体系为契机,从内在动机角度去激发行政管理人员全方位反省自己的履职水平和工作质量,自发找差距,自愿提能力,促进高校顺利实现从结果管理向过程管理的转变。不难看出,这一工作也正是逐步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所提出的“要提升员工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化水平”的工作抓手,是高校真正实现人-岗匹配、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的必由之路。

组织性质不同、岗位类别不同,决定了任职资格的不同,只有适合高校自身要求的任职资格标准才能有利于高校的发展。因此,高校行政应该立足于高教工作特点、办学特色和组织使命,因地制宜,开发既体现高校要求又切合学校实际的任职资格标准及便于操作的认证程序。需要强调的是,学校的发展战略、办学理念及培养方案,应先于任职资格标准,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支撑发展战略、能够承载高校核心功能和落实发展规划的指标体系。指标不在多,关键在于是否如实体现了岗位对任职者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教育规划纲要辅导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39.

[2]McClelland D 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34.

[3]Guglielmino P J.Developing the Top-level Executive forthe 1980’s and Beyond[J].Training and DevelopmentJournal,1979(33).

[4]Boyatzis R S.The Competence Manager:A Model forEffective Performance[M].New York:Wiley,1982(06).

[5]Spencer L M&Spence S M.Competence at Work:Modelsfor Superior Performance[M].John Wiley&Sons Inc.,1993(17).

[6]王重鸣.管理胜任力特征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检验[J].心理科学,2002(05).

[7]姚翔,王垒,陈建红.项目管理者胜任力模型[J].心理科学,2004(06).

[8]Borman W C and Motowidlo S J.Expanding the CriterionDomain to Include Elements of Contextual Performance[M].In Schmitt N&Borrnun W C(Eds).Personnel Selection inOrganization.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3:71-98.

[9]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孙健敏,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436.

篇9:浅议任职教育下实验教学新要求

关键词:任职教育;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15-01

任职教育是针对部队特定工作实际需要进行的专门性职业教育。培养对象是服务于军队特定军事工作岗位、担负着保卫祖国神圣任务、能够打赢现代化战争的军人和军人群体。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附属于理论教学,实验课往往由理论教员担任。实验内容也较为单一。主要以知识的验证为基本目的,以教员讲授辅导、学生模仿操作为主要过程,并以知识的掌握数量和精确性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标准。任职教育的实验教学不再是理论教学的附属环节,已经上升到与理论教学相提并论甚至更为重要的地位。以实验优先为显著特征,把实验教学作为任职教育的主题内容和主要形式,注重学员应用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依据新的军事训练大纲,着眼任职岗位需要,针对不同教学对象,区分不同训练层次,尽可能多地增加针对岗位需求的实践技术技能训练和部队实装的操作训练,突出实践性以适应任职岗位发展需要。

一、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实验管理

实验室的管理是保证实验室正常运转的关键因素之一。除建立有教保单位主管分管,教研室主任直接管理,实验教员负责制的管理方式外,还应根据军队机关的有关规章,并结合具体实际,不断健全实验人员、制定完善各种实验教学管理制度等。如《实验室规则》、《实验员职责》、《学员守则》理顺关系和明确分工,把实验室的管理与使用做到责、权分明,实现教学、科研设备的统调共用,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其效益。从任职教育的培养来说,实验室是一个更重要的载体、平台,我们不但要把实验室建设好,而且要管理好、运行好,要让它充分发挥作用。

二、完善功能定位,突出内容时效

传统的实验教材过于陈旧,实验内容过于简单。这种情况已经不再适合任职教育下多层次、多规格、多任务的需要了。同时,随着我国军事技术的突飞猛进和武器装备的跨越式发展,部队岗位的内涵不断延长,实验内容也要紧跟部队的发展而变化,以便学员经过任职教育后能直接上岗操作。因此,实验教材的编写应紧贴部队,遵循到部队去,再从部队来的动态程序。学院应组织一批专家和实验室人员共同编写实验纲目,再到相关部队调研,以验证实验内容的合理性和实用性。通过不断的修改,进一步完善实验内容。

三、增加建设投入,建立保障机制

实验室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资金需求量大、涉及范围广。从军队的实际出发,建设和发展实验室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突出重点,面向部队需求,结合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学科,加强战略目标的规划与研究,争取实现实验室实力水平的整体提升。

四、转变管理机制,开放实验环境

在加强学员岗位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迫切需要有一个宽松、便利、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的实验环境以及一个能够充分与学员交流、言传身教的实验教学环境。这就要求开放型实验教学保障,在空间上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员对选择不同机型、不同档次实验项目需求;在时间上要突破正课时间的限制,能适应学员不同培养阶段的实验要求,适应学员生活学习规律;在管理上要适应教学、科研需要,打破学科和隶属关系的限制,发挥科研工作与实验教学一体化功能。有些设备仪器的规模大、台套数少,尤其需要通过开放实验室,拓宽时间、空间范围,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分组人数,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五、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岗位培训

任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一定要持能力本位,重在提高任职需要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重在提高分析、解决岗位实际问题的水平。这就要求实验人员必须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主动谋划实验训练工作。要加强实验队伍的培训,支持在岗人员采取各种形式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工作水平,代职是促进教员理论知识和部队实际相结合的最有效的途径。

上一篇:无利息申请书下一篇:自考体会: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