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淑女电影影评

2024-04-29

窈窕淑女电影影评(精选6篇)

篇1:窈窕淑女电影影评

《窈窕淑女》影评

最开始接触《窈窕淑女》这部影片是在高中的时候,英语教材中就选择了剧本中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单元,之后就找到电影,欣赏了一遍,也是从这里开始领略到“人间天使”奥黛丽赫本的魅力。这次我们美国电影艺术欣赏选修课程需要我们写结业论文,要求就是真情实感,脑海里这部影片就又冒了出来。

一个卖花女偶遇一位语言学家赫根,竟成为这位语言学家和他一位朋友打赌的目标。赫根要把这位发音不准举止粗俗的卖花女阿特莎培训成为能出入上流社会的名媛闺秀。最终他成功了,但就在他成功之时,他这个害怕女人恐惧婚姻的独身主义者竟悄然爱上他的“实验品”——卖花女阿特莎。

这部影片是当之无愧的经典,首先是因为它是一部音乐剧式的影片,剧中人物的一些对话及心理表白大多是在轻松恢谐的音乐伴奏下唱出来的。在这种情况下,人物的心理更加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尤其突出的是赫根在描述女人时候的那种调侃和幽默,他把女人描绘成一种可怕又烦人的动物,他深深地厌烦女人,他在自己朋友面前极尽所能地讽刺挖苦女人,然而就是他这样一个人却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卖花女阿特莎!他自己竟然没有察觉这种爱,直到阿特莎在他们胜利参加晚宴归来,因为他们无视自己的存在而愤然离开。这位语言学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自己之前对女人的种种坏感觉全部瓦解!他疯狂地寻找阿特莎,当阿特莎告诉他自己要和另外一个小伙子结婚的时

候,他那种男人的嫉妒本能让他再也不能无视自己对阿特莎的爱情。另外阿特莎在被教授苦不堪言的训练下,对未来的幻想,一心想要教授受点苦头,幽默诙谐,也表现了她性格的俏皮。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多次使用人物停顿的形式来表现当时的情景及其变化,例如影片早期人物多次停顿而又统一开始活动,表现出了街道上由冷清逐渐热闹的景象。

影片也从另一个角度描写了社会阶层间相互转化的一种荒谬,当卖花女阿特莎盛装参加大使们的晚宴时,竟被王子第一个邀请跳舞,而且被认定是匈牙利的公主,他们的依据就是她的发音和谈吐。而阿特莎的父亲,一个无所事事的酒鬼,却奉行着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最后竟因赫根的一封信变成了中产阶级,而且开始了让他感觉疲惫的生活,当女儿阿特莎来找他时,他甚至向女儿抱怨,说赫根害了他,夺走了他的自由,而当女儿问他为什么样要赫根帮忙的那些钱时,他竟然也说不出什么理由来。是啊!谁能拒绝金钱、地位和体面的生活呢?即使这样会失去做酒鬼流浪汉的自由和快乐!阿特莎一开始做卖花女时反映的是周围的勤劳工作的下层社会人们的生活,他们辛苦忙碌,贫穷但也不乏做梦的乐趣。而阿特莎父亲成为中产阶级之后,他周围的又是中层社会人们的生活,他们工作之后就是享乐至上,而阿特莎成为赫根的实验对象之后,跟随赫根接触的又是上层社会的人们,他们自视甚高,讲究表面的优雅和高贵,他们在赛马时,只是静静的看,而不会像阿特莎那样尽情地喊!他们判断一切的标准是那么的刻板世俗,却偏又要自视为风雅!

在这部影片中,奥黛丽赫本的表演为其增色不少,将卖花女前后举止的差异刻画的入木三分。从刚开始的脏乱,到整洁时的惊艳,到最后甚至连女王都赞叹迷人,真迷人,王子也邀请她去跳舞。不得不说,奥黛丽赫本,为这部电影大大的加分了。

篇2:窈窕淑女电影影评

《窈窕淑女》的影评

奥黛丽赫本拍过很多电影,比如《罗马假日》、《龙凤配》、《风月俏佳人》等等。其中,我看过最多遍的是《窈窕淑女》。

《窈窕淑女》是根据萧伯纳小说改编的一部电影,其中,奥黛丽赫本扮演女主人公伊莉莎——一个美丽但口音怪异、行为粗鄙的街头卖花女,她的嗓音引起了语言学家希金斯教授的注意,他和好友打赌,经过他的训练,卖花女也可以成为贵夫人。他从最基本的字母发音开始对伊莉莎密集训练,在6个月后的一次重 大舞会上,伊莉莎谈吐不凡,气质高雅,成为焦点以及所有人都猜测她是公主。这部片子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比如有名著的魅力、清新的赫本、动听的旋律、幽默的对白、优雅的华服、漂亮的布景、伦敦的风情等等。它还是一部音乐剧式的影片,剧中人物的一些对话及心理表白大多是在轻松恢谐的音乐伴奏下唱出来的用女性主义的视角来看这部影片的话,卖花女阿特莎的自尊自爱表现的一点也不亚于比“简·爱”,她的表现甚至更为坚强和勇敢。她敢做敢为,敢爱敢恨,独立自由,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女性的特质。尤其是当她愤然出走后,在赫根母亲家对赫根的那段表白:“没有你,我照样能活,没有你,时间照样流逝,没有你,事情照样进行„„”把自己的坚强独立表达的有趣而可爱,一个完全不依附别人的人格独立自尊自爱的可爱姑娘就赫然站立在了我们的面前。而赫根之前对女性的所有偏见都在他不知不觉堕入情网之后再也没有落脚之处了。这似乎是对女性的一种褒扬,是对现代女性独立人格的一种赞美!

篇3:窈窕淑女电影影评

电影《窈窕淑女》是美国华纳公司1964年出品的一部歌舞电影,也是著名演员奥黛丽·赫本的成名作之一,该电影荣获当年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摄影等多项奥斯卡奖,成为电影史上比较经典的影片之一。电影讲述的故事是一个语言粗俗的卖花姑娘伊莉在语言学家希金斯的调教下,熟练掌握了上流社会的语言习惯并在希腊大使举办的招待会上表现出众,以优雅高贵的仪态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观众。这是一个通过来自他者的“调教”而发生的“喜鹊飞上枝头变凤凰”的故事,是《窈窕淑女》对灰姑娘故事的电影化演绎,这种演绎在叙事结构上简单明了,并成功融合了歌舞、喜剧等多种元素,再加上电影出品后获得的各种褒奖与殊荣,《窈窕淑女》在使自己成为经典范本的同时还影响了无数后来电影作品的创作。周润发主演的《公子多情》就是一部具有类似特征的电影,由于这部电影同样融汇了多种艺术元素,在故事架构、风格、文化惯性等方面都可以与《窈窕淑女》形成别有意味的文本对照,因此,本文就以《窈窕淑女》与其衍生版本之一的《公子多情》进行对比分析。

一、故事情节的相似性

《公子多情》讲述的是偷渡来港的前进发一心想发财,误打误撞认识了被美女Lychee戏弄的富商施头,施头为了报仇,将前进发送到模特儿导师Antia那里训练后,很快成了一名出色的社交公子,在总督举办的慈善晚会上表现出色,并如施头设想的那样报复了Lychee。《窈窕淑女》与《公子多情》两部电影从出品的时间、地域、文化风俗等方面都相去甚远,它们在故事情节上却呈现出惊人的相似。比如在主角的出身上,伊莉莎是一个身世悲苦的卖花姑娘,前进发是一个衣食无着的偷渡客;在取得“被调教”机会上,伊莉莎一开始厌恶希金斯而不愿接受调教,后来在希金斯朋友皮克林的帮助下主动接受改变,前进发最初也因为Antia的嘲笑而赌气离开,随后却因为生计问题而在施头的资助下主动回来接受训练;在被调教的过程中,两部电影的主角都经历了从被动改变到主动努力的过程,两人改造过程中都有语言、谈吐环节的训练,伊莉莎被希金斯的一帮女仆七手八脚地洗澡换衣的场面与前进发被几个壮汉按住搓澡的场面更是极度相似;而在最重要的高潮段落中,伊莉莎出席的是希腊大使的招待会,在与一个惯于察言观色、识别人身份的男子一番周旋后,伊莉莎成功通过测试,被判定为身份高贵的公主或王妃而在招待会上大放光彩,而前进发参加的是总督的慈善晚宴,在晚宴上同样遇到了一个主攻行为学的富商船长的盘问,并误打误撞地被判定为华人富商子嗣,并以极其蹩脚的话语赢得了总督的青睐与赞赏。而在关键情节上,《窈窕淑女》中的伊莉莎在与教授希金斯的相处过程中日久生情,双方从相互厌恶到互生好感;《公子多情》中的前进发在与Antia相处的过程中也是互生情愫,由彼此嫌恶走向了热烈的爱情,即两部电影呈现的都是异性之间的调教与被调教以及经过调教之后两者之间的爱慕。

二、调教的梦幻特质

《窈窕淑女》与《公子多情》一个是以女性为主角的故事版本,一个是以男性为主体的故事架构,但两者都是围绕“调教”而展开的电影叙事,“调教”在电影中均被赋予了某种神话特质。在《窈窕淑女》中,尽管占据重要叙事成分的语言的确关涉人物的身份,不同的社会群体在语言习惯上有着不小的分别,上流社会的人群往往倾向于使用优雅、繁复的词句,而下层社会的人群通常更喜欢使用简单、实用甚至粗俗的词句。但是,语言习惯并非天生所有,它是一个人的后天习得,一旦形成就会产生某种稳定性,因此,妄图通过改变人物的语言习惯而在短时间内使一个人发生脱胎换骨的改变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在《窈窕淑女》中,伊莉莎在希金斯的调教下很快(尽管电影影像也部分展现了这一过程实现的不易)摆脱了粗俗的语言习惯,甚至连她原本尖利刺耳的声调都发生了改变;在《公子多情》中,前进发仅仅通过一段绕口令就改掉了自己的大陆口音,再融合几个简单的英文单词就成功混迹于上流社会。两部电影都规避了最一般的社会常理,尽管现实社会中可能不乏下层社会之人通过改变语言习惯成功进入上层社会的事例,但是限于两部影片中人物最初身份与调教时间的设定,电影中呈现的“成功蜕变”还是充满了梦幻特质。也许作为造梦机器的电影艺术本身就是为了给观众制造瑰丽的梦境,而不是对现实生活循规蹈矩般的复制,在电影制造出来的梦境中,一切不可能都变成了可能。从这个角度来看,伊莉莎与前进发原本的卑微身份以及紧迫的调教时间反而使得两人最后在上流社会的公开现身变得更加华丽与激动人心,大多属于普通人的观众看到这种情景都会情不自禁地产生情感代入感,在自我想象中激活内心潜存的“灰姑娘心结”,获得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某种短暂的替代式满足。

三、歧视与嘲讽机制的融入

篇4:电影《跑出一片天》影评

它讲述了李小天是一个善于跑步的孩子。小天的爸爸李飞雄没文化,一直以卖砂锅为生。他希望小天在班级和学校里成绩能够名列前矛,赢在别人前面,通过学习变得有出息,不要像他一样每天为别人做砂锅,像自己一样没有出息,所以经常教育小天要多学习。在学校里,因为小天身材矮小,即使有体育方面的突出才能与成绩,就算一次次超越他人,也进入不了田径队,接受不了专业训练,还经常被同学们讥笑甚至被称为“矮冬瓜”。他很气馁,为了自己的愿望,为了不被同学嘲笑,为了赢回自尊,小天下决心在跑步方面超过别人,他代替叔叔去给爸爸送沙锅外卖,最后和大眼仔赢下了夜跑之王,发挥了自己很久以来的潜质。之后,大眼仔对他进行了专业的训练,平常,他经常边学习边进行简要训练。虽然没有校田径队那么整齐划一,但却让李小天进步。在有一天训练中,一个同学因为自己跑得很快,故意去羞辱李小天,说他输在了起跑线上,可正是因为这位同学的一席话,使李小天更加努力与大眼仔一起训练,即使高强度训练再苦再累,汗水再多,李小天都努力坚持下来了,他终于获得了进入比赛的机会,可对手马晓却比他成绩要多出两秒左右,他做了什么呢?更加努力训练,并且在最后冲刺关头跑赢了马晓,赢得了冠军。但这对于小天来说其实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他还要继续努力训练,争取拿下一个又一个冠军。

在比赛结束的时候,李小天看到了垂头丧气的马晓同学,他并没有像之前马晓同学羞辱他那样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是微笑着走到马晓面前,安慰马晓同学,并同他击掌、握手,相约下一次在一起比赛。李小天同学虽然曾被马晓同学羞辱,但他并没有任何不满,而是将这种羞辱化作激发自己的力量,努力前进,跑得更好。他安慰马晓同学,不仅说明他大度,他更是善良的。

这部影片之所以说是一部励志影片,是因为它教会了我们许多哲理,而这些哲理,却隐含在一个小学生励志跑步,努力奋斗,不怕吃苦的小事中。

首先,李小天同学可以赢得比赛,他的天分是一方面,其次他很努力的训练,从替叔叔偷偷送爸爸做好了的砂锅外卖,到遇见,结识了大眼仔,和他一起训练,接受专门的高强度训练,即使项目再多,再苦,再累,他也为了跑步咬牙坚持了下来。这与他勤奋训练、不怕吃苦的训练十分不开的。

不过我认为他能赢得比赛,不仅靠自己,更因为有大眼仔正确的指导培训,使他进步飞快;有家人、老师、同学们等那么多人的支持。所以说明成功需要他人正确的指点,需要他人的支持,同时更要游戏机辛勤的历练,努力,为之奋斗。

怀揣梦想,为之奮斗,不怕吃苦,努力追求!——只为心中的梦想

李小天同学之所以会有那么强大的跑步决心与动力,自然是与他人的不懈、羞辱有关,因为身高,老师、同学不相信他,父亲却又只想他好好学习,不相信他会跑步。可是,正是因为这么多人的看不起,这么多人的不懈,他被激发,他要让不懈的人看一看自己是可以的,他想证明给所有人看:身高低,又怎样?我努力了,我肯定可以跑好,我要证明给你们看,身高不算什么,我就能跑得很快!也正是:不借别人的光自豪。当然,结局是成功的,这也是全片最令人感动的地方。——输在起跑线上,赢在终点!

李小天同学起跑比别人慢了8秒,观众因此都失去了信心,但是,他在冲刺关头,却通过支持激发出正能量,超越了马晓,夺得了来之不易的冠军。这说明起跑晚没关系,只要后来冲刺,拼搏努力赶上,仍然会赢。就好比许多同学学习,之前漏洞比较多,可只要即使认识到了,并努力查漏补缺,一定可以超越自我,赢得“终点的胜利线”。再比如,大家身上的不足,既然发现,努力改正,依然是可以“赢”的。

其实,这个赢在终点,不一定是让别人输给了自己,更重要的是,自己通过不懈的努力,完成了自己的一个又一个巨大飞跃,这,才是真正的“赢”。因为,我超越的曾经的那个自己!

篇5:书写后改革时期中国电影的新影评

【关键词】 后改革时期;中国电影;新影评;网络影评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的召开,预示着中国社会进入后改革时期。后改革时期是解决改革时期产生的问题的时期。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在解决了僵化、贫困等旧问题的同时,产生了贫富分化、腐败、道德失范等新问题。比如文化上,在解放思想、消除文化沙漠过程中,出现了百花齐放春意淡、百家争鸣大音希的现象,产生了粗放式发展、浮肿性繁荣、文化软实力不足等问题。影评界也出现了众声喧哗花言飞、万马齐发污泥溅的乱象。这些问题需要新的改革去解决。在后改革时期,包括电影在内的整个文化行业承担着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使命。为完成这一使命,中国影评必须扫除颓势,革故鼎新,建设具有文化强国风范的新影评。

诚然,近年来中国影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长足进步。本文以为,这些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网络影评异军突起,成为中国影评的主力。网络影评的迅猛发展是中国影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取得的最大进步。网络影评传播速度快,准入门槛低,易于互动,影响面广,这些特点使网络轻而易举取代传统影评成为影评主阵地,为影评提供了面向未来的广阔空间。二是影评人真正成为职业,为影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有了职业影评队伍,影评就有了通向未来最宝贵的希望。在新浪、豆瓣、时光等网站,都开有影评人专栏。一些专栏作者以影评为生,虽然人数不多,但他们使影评成为一种职业,为影评发展指出了新愿景。三是影评市场初现端倪,影评在电影产业链上的地位基本稳定。随着中国电影商业化运作的不断成熟,电影发行宣传的预算更加科学全面,对影评费用的投入趋向常态化,影评在电影产业链上的职能更加凸现,作为联系影片与观众桥梁的作用得到巩固和强化。四是影评风格出现多样化势头,为铸造新影评奠定了基础。当下中国影评零星出现了一些美文。这些文章或者植根泥土,贴近草根,摒弃高高在上的姿势,给人以心连心手握手的体温感觉;或者视野开阔,角度独特,突破了政治或艺术的樊篱,向往昔未曾涉足的领域掘进,显示了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思想深度;或者联想奇谲,文字生动,摒弃文本分析的老八股,探索天马行空不拘一格的写作路数,体现出亲民性、开放性、灵动性、活泼性的可喜品质。

但是,从总体上看,由于电影商人、媒体和影评人在逐利性上的共谋,以及文化法制建设和行政管理的滞后,问题乃是处于放羊状态的中国影评的主要方面。沿着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下坡路滑行,中国影评越来越沦为自生自灭的存在:刊物影评自说自话,默默无闻;报纸影评随波逐流,影响平平;网络影评良莠不齐,泥沙俱下,遭到读者、观众诟病甚至唾弃。影评人称号失去曾经的光环,成为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的“高帽”。影评组织大量消亡,读者人群大幅缩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影评已然跌入有史以来的低谷。

中国影评文本存在四化现象。一是极端个人化。由于意识形态的宽松,一些影评从时事政治的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一头扎进个人话语的表述狂欢里。作者身份上,以个人印记消解民族、国家的确认和存在。情感指向上,个体叙事压倒宏大叙事,民族国家叙事被放逐乃至嘲讽,政府被默认为与电影艺术对立的他者。写作方式上,抽取一己好恶,在个人感觉世界里独语。很明显,这是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二是唯功利化。一些影评受金钱雇佣,丧失超功利的独立品格。影评人成为电影投资人的吹鼓手或者打手,往往把对片方的好感移情为对一般影片甚至烂片的好感,把对人民币的赞美转为对影片的赞美,显示出附庸文人的媚相。写作时不是避重就轻,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就是挂羊头卖狗肉,把不好说成好,把一般吹嘘成经典,甘当王婆的精神弟子。也有的故弄玄虚,把影评整得云山雾罩,以此逃避对差片烂片的理性评判。一些影评虽然没有铜臭味,但故作惊人之语哗众取宠,赚取点击率和所谓的名气。这些人虽然发誓不是水军,但信者寥寥。三是片面化。一些影评以刻薄为锐气,以晦涩为深刻,以偏激为个性,通往真相的历史、辩证、整体的美学观照遭到关闭。如用故事讲述的大棒一下将影片打死,殊不知电影不是文学,镜头调度、光线组合、色彩配置、音响运用、表演手法等诸多方面都是决定电影成败的重要因素。四是粗俗化。一些影评以自我矮化为标新立异,以嘲讽崇高为时髦标签,以揭短明星为创新利器,雄赳赳委身于腥泥臭土之间,翩翩然运笔于污言秽语之内,形成了低俗、庸俗、恶俗的“脏癖”。此四化,污染了电影评论的净土,败坏了本已脆弱的社会风尚,误导了潜在观众,扰乱了电影市场,阻碍了电影健康发展。

目前,中国影评处于四个层级落后的底端。一是文化落后于经济。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不适应、与大国形象不适应、与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不适应、与中华文化的深厚传统不适应。有个小例子可以为证。在新农村示范点河南新乡刘庄村,全村百姓都住别墅,人均120多平,实现了住有所居、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行有私车。这种中产阶级社会景象让人颇感羡慕。每家在二层都布置了书房。但偌大的书架上只摆着两排书:一排发黄小学的课本,一排发霉的初中练习册。二是电影落后于文化。相比音乐、小品、时装、游戏、电视、网络等文化业态的快速发展,电影在文化产业中的占比越来越小,在文化思想上的影响力不断减弱。如与芭蕾舞的比较。电影和芭蕾都在20世纪初进入中国,芭蕾到新中国成立才真正得到发展。可在国际艺术舞台上,中国芭蕾舞有知名的剧团,形成了受人尊重的中国芭蕾舞流派。同名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20世纪60年代初改编自电影。中央芭蕾舞团在芭蕾发源地巴黎等地多次演出该剧,皆赢得满场掌声。阿尔巴尼亚、日本的芭蕾舞团都搬演过《红色娘子军》全剧。有一个说法认为中国电影意识形态重,外国观众不喜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激荡着阶级斗争的旋律,却做到了超越国界、超越民族、超越时代、超越意识形态。中国电影和中国芭蕾的差距,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电影和文化的差距。三是电影理论研究落后于电影产业发展,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式微。新世纪以来,在资本、技术、市场和业界的共同作用下,数以亿计的观众被吸引进入影院,电影呈现产销两旺的势头,一路高歌猛进,一片热闹景象。电影理论研究虽取得不小的进步,但依然跟不上电影产业的发展步伐,对许多电影现象的阐释缺乏说服力,对先锋性电影生产的贡献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四是电影评论落后于电影理论。1982年,钟惦棐发表过《电影评论有愧于电影创作》。那个年代,评论有愧于创作,却比理论热闹得多。现在,电影评论不仅落后于创作,还落后于电影理论。做理论研究的,至少有体制的保障,有公开发行的刊物,有众多的理论专辑和著作出版,有专业学生作为后备力量。做评论的,则几乎一无所有。这种俄罗斯套娃一样四个层次落后中的落后,使影评被无尽头地埋没,成为当前电影工作中的最突出、最让观众不满的问题之一,也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nlc202309051538

出现四化和四个落后的原因在于四对矛盾。其中两对主要矛盾,两对次要矛盾。前者一是影评艺术与电影资本的矛盾。影评雅俗同体,同时具备相互掣肘的商业属性和文化属性。电影资本往往只利用影评的商业属性,讲究话题经济。影评艺术则侧重影评的文化属性,追求美学品格和历史把握。这对矛盾,造成两种影评人的姿态,一种是代表资本的职业影评人的叫卖姿态。职业影评人依附于电影资本挣辛苦钱,不吆喝无法生存。他们也想写对得起观众和良心的影评,但是电影商人不答应。在监管缺位的情况下,职业影评人出于无奈挣昧心钱。一种是代表艺术的电影研究人员的被沉默姿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商业影评的泡沫淹没了专业影评的声音,学者教授们从人格底线和道义担当出发,呕心沥血经营的评论无可奈何被埋默。二是影评传播媒介与影评文化思想的矛盾。传播媒介的终极目标是获得关注,只要引起关注就代表成功。尤其是网络媒介,以点击率为第一追求,在法律追究缺位的情况下,媒介无暇或不愿花费人财物资源顾及所承载的内容带来的负能量。影评文化思想则在传播的基础上深入一层,更注重传播内容中符合时代潮流的正能量。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社会背景下,网络媒介管理按下葫芦浮起瓢,负能量在一定时期内将足以与正能量抗衡,为烂影评、坏影评营造生存空间。

后者一是商业影评与学术影评的矛盾。商业影评一般是定调作文,关注卖点,诸如制作花絮、风流韵事之类,皆可入文,又要求时效性与广告性,商业影评因此成为大众性、速朽性的快餐文化。学术影评立足于作者专业特长,注重学理性、耐读性,打磨时间较长,往往满足不了影片宣传的及时性需要。这对矛盾一方面造成了电影学术人员对在映影片共时性发言的失语,降低了他们在电影产值生成上的影响力;另一方面给商业影评留出了话语空间,形成商业影评一支独大的局面。二是学术影评创作与学术评价体系的矛盾。在通常的研究所和高校,现行学科管理所包含的评价体系里电影评论没有地位。在现实利益驱动下,电影研究者自然会听从评价体系中考量指标的指挥,从事满足成果发表、立项、评奖、职称晋升等指标要求的理论研究工作。这就在学科管理上切断了学术评价与影评创作的应有联系,形成了学科管理对影评的遮蔽,使影评成为研究人员自娱自乐的学术点缀。

这些问题与矛盾造成了五个方面不适应的后果。一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和谐、平等公正、诚信友善。许多影评不但不能培育核心价值观,还对核心价值观起到消解、腐蚀的副作用。二是与影评应有的学科地位不适应。作为电影学学科体系的分支之一,电影评论本来与电影理论、电影史共享三分天下的地位与荣誉,现在这种地位荡然无存。三是与观众的需求不适应。普通观众读影评无非出于选片、评片的需要,一般有及时性、指导性的要求。但现在的影评及时的不一定能指导,指导的不一定及时,影评市场供需脱节。四是与电影创作不适应。影评人的急功近利甚于电影人的急功近利,影评人的电影认知低于电影人的认知。影评屡屡遭到电影人的讥讽。五是与电影产业发展不适应。差评热卖,好评惨败,评论常常与票房背道而驰,观众对影评的信任度跌破历史记录。

面对当下影评的诸多问题,一方面要治,营造影评市场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一方面要立,书写后改革时期中国电影的新影评。面对未来,有关各方使命在肩,任重道远。一是确定政府部门统筹管理影评市场的职责。这是建设新影评的前提。没有政府的实质性管理,让问题在有识之士的呼声中转圈,影评将如过去的十多年一样,继续在无序与衰落的泥潭中挣扎。《礼记》有言,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政道备矣。影评与思想政治建设息息相关。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来认识影评的重要作用,把影评纳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框架和全过程,尊重市场规律,发挥政府作用,调动学术机构积极性,建立三管齐下的影评管理机制,结束影评无主管、无监督的状态。二是培育发挥影评社会组织的作用。这是建设新影评的关键。在政府职能改革的背景下,可以赋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等社会组织管理影评的职能,一方面吸纳具有领军能力的专业影评人才,建设影评人才的国家队,对职业影评人进行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培训,创作体现符合时代要求的影评,引领新影评的新方向。一方面建立管理机制,制定影评行业规则,制定电影企业诚信公示制度,规范、监管电影宣传营销部门的影评动作;与国内各大电影节挂钩,建立影评定期评奖机制,出版获奖影评文集。三是加强电影评论学科建设。这是建设新影评的基础。影评具有独特的对象、功能、内容、特征、方法、目标,是电影学的下级学科。人文社会科学管理部门应该重视电影评论的学科建设,给予影评与电影理论同等待遇,对影评的学科建设进行科学指导。教学科研机构需培养影评方向专业人才,提高影评的工作绩效权重,给影评创作提供制度保障。四是影评市场主体加强行业自律。这是建设新影评的根本。电影制作宣传机构要充分认识影评的社会属性,明确影评的精神文明建设义务,遵守、贯彻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加强对网络影评的自我规范,制定、遵守网络影评人实名制等行规行约,协调同行利益关系,维护行业间的公平竞争和正当利益,促进影评市场健康发展。

篇6:窈窕淑女电影影评

近日,上海市文联主管社团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主办的“建行杯”第24届上海影评人奖在沪举行。本届上海影评人学会适逢“而立”的三十周年,近百名嘉宾出席了本届影评人奖的颁奖典礼。上海影评人奖由学会会员组成的大众评审团先进行初选,然后再由专业影评人组成的评审团投票评选出华语年度十佳影片和年度新人新作等奖项,兼顾了广泛性和专业性,商业性和艺术性。最终评出的“2015年度华语十佳影片”分别为《刺客聂隐娘》、《狼图腾》、《老炮儿》、《烈日灼心》、《山河故人》、《师父》、《十二公民》、《蚀》五部曲、《心迷宫》、《一个勺子》。《我的诗篇》一举拿下最佳新人新作,徐昂凭《十二公民》获得最佳新人导演,《心迷宫》忻钰坤、冯元良共同斩获最佳新人编剧奖,最佳新人男演员和最佳新人女演员分别被《塔洛》西德尼玛和《我的少女时代》宋芸桦摘得。值得一提的是,本届上海影评人奖的一大亮点,就是首次设立了“电影理论与评论贡献奖”,以奖励历年来在电影理论建设和电影评论工作中的杰出人士。而这一奖项,分别被在电影理论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周传基和在电影评论方面有着不凡成绩的骆晋夺得。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窈窕淑女电影影评】相关文章:

窈窕淑女电影经典台词02-23

《窈窕淑女》观后感04-09

窈窕淑女观后感04-19

窈窕绅士读后感04-17

淑女绅士范文05-17

绅士淑女范文05-17

绅士淑女演讲04-29

绅士和淑女范文05-21

做绅士淑女范文05-23

绅士淑女礼仪范文06-01

上一篇:动物类英语单词大全下一篇:惯性导航原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