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质量监测

2024-05-23

小学语文质量监测(共8篇)

篇1:小学语文质量监测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命题建议

一、命题依据

以《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为依据,以人教版六年级上下册教科书为蓝本,结合教学实际,按照第三学段教学“目标与内容”以及“评价建议”的要求,努力体现“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课程理念。

二、监测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下册教科书为重点,涵盖小学重点知识。

三、具体事项

1.试卷难度:0.80至0.85。2.考试时间:90分钟。

3.试题类型与分值:(各题分值为参考值)

试题按“卷面书写、积累运用、阅读理解、习作表达”四部分编排。全卷满分100分,其中:卷面书写5分,积累与运用35分,阅读理解30分,习作表达30分。【卷面书写﹕积累运用﹕阅读理解﹕习作表达=5﹕35﹕30﹕30】

4.试题要求:多采用主观题(不少于80%),少用或慎用客观题[10至20%。如是非判断题;单项选择题(一般为三选一,慎用四选一)]。主观题、客观题都要注重学生思维的过程和思维的质量。力求不超标,不出偏题、怪题以及似是而非的题目。避免或减少机械识记的试题,倡导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5.考查内容与范围

1(1)积累运用(35分):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所要求的有关语言积累与语言运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涉及课文内容(比如“按课文内容填空”等)、语文园地(六年级就是“回顾〃拓展”)的有关内容(比如“日积月累”中的格言警句填空等)的命题范围:六年级上、下册课本。古诗范围指课文中的古诗和课标附录中推荐的70篇必背古诗。

这一部分命题:请不要出现对“缩句”以及较为复杂的“句子转述”考试题 ;不要出现“给打乱的句子排列顺序”的考试题。“按照课文内容填空”应是精读课文的精彩片段或课后要求积累背诵的内容。

(2)阅读理解(30分):课内阅读分值10分左右(不少于10分),以课文表达精彩片段(或要求背诵的)、文言文、古诗词为阅读材料(字数200左右);课外阅读分值20分左右(不少于15分),现代文为阅读材料(字数800左右)。其中课内阅读材料选自六年级课文精读篇目;课外阅读材料的阅读难度和要求不高于(或略低于)课内。

阅读理解关注四大能力的考察。提取信息,做出解释,整体把握,做出评价。非阅读能力测试题型,请不要在阅读题里面设点。如查字典、如加标点。

(3)习作表达(30分):字数:按“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要求命题。文体:以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为主要文体,兼顾读后感和常见应用文。命一个题目,可以是命题作文或话题(材料)作文,贴近学生实际,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让学生表达出真情实感。【关于作文格子数:不少于500而不超 2 过600。关于地名、校名和人名等,要提出要求:作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6.关于参考答案和评分意见:评分标准既关注答案内容的正确性,又关注表达内容的书面语言的准确性。对理解(意会)题,不追求答案的唯一性,鼓励“意思基本一致前提下的多元表达”。

7.需要提出的问题

(1)书写:体现书写的重要性。答题必须使用黑色钢笔、圆珠笔书写(不用铅笔),书写正确、工整,字迹清楚。

(2)修改:如果要修改,请使用修改符号,避免涂改和使用修改液、贴纸、胶带粘除等不规范修改行为。

篇2:小学语文质量监测

()()()()()()

P —— R O—— Q W ——M

()()()()()()

二.看拼音,写词语。(12分)

jiāoyánɡ jiānɡnán hǎidào ɡémìnɡ

()()()()

jiébái shāng liɑnɡ yáoyuǎn báifān

()()()()

kěyǐ chànɡɡē lǜ sè xǔduō

()()()()

三.组词。(12分)

寒()渴()虎()度()塞()喝()虑()席()

刻()扬()记()蓝()

该()杨()纪()篮()

刮()晴()飘()跑()

乱()睛()漂()炮()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9分)

千()万()无()可()四()八()()折不()()无()境()鸟()飞

()一己()奋()()追()兆()年

五、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汉字。(9分)

六.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13分)

1、写出反义词。(3分)

冷——()快——()长——()

坏——()哭——()弯——()

2、写出近义词。(3分)

快乐——()经常——()仔细——()

很多——()清晨——()讨论——()

3、写出本学期你喜欢的三篇课文题目。(3分)

《 》《 》《 》

4、词语接龙。(4分)

语文()()()()

开放()()()()

七、照例子把下面的“把”字句改写成“被”字句。(6分)

例:我把衣服洗干净了。

衣服被我洗干净了。

1、我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2、小红把飞机组装起来了。

3、小明把书还给了图书室。

4、姐姐把弟弟打哭了。

5、妈妈把地上的脏东西捡起来了。

6、奶奶把姐姐的蜡笔放到书房里。

八、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4分)

1、这是你的帽子吗()

2、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

3、你的字写得真棒()

4、这个问题你明白了吗()

九、按顺序排列句子,在括号里填上序号。(4分)

()过了几天,种子发芽了,慢慢长成了一棵小苗儿。

()小苗儿终于开出了美丽的小花。

()春天来了,小松鼠种下了一粒种子。

()它经常给小苗儿浇水、捉虫。

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1分)

(一)小 猴

小猴全身披着细毛,好像穿着一件毛皮大衣。它的头圆溜溜的。两只眼镜虽然很小,却骨碌碌转个不停,显出一副机灵的样子。小猴的鼻子又小又扁。它的四肢又细又长,十分灵活。

1、这段话共有 句话,介绍了小猴的、、、和。(6分)

2、根据短文内容,分别写出小猴的特点。(5分)

毛的特点: 头的特点:

眼睛的特点: 鼻子的特点:

四肢的特点:

(二)小猴做新衣

小猴打算为自己做一套(tào)新衣。

他向大象伯伯请教:“我做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布料?”大象伯伯说:“我看最少也得五丈。”小猴有点不相信,又向松鼠叔叔请教。松鼠叔叔说:“我看五寸就够了。”

究竟谁说得对呢?小猴为难了。他决定向山羊阿姨请教。山羊阿姨用尺在小猴身上量了量说:“不是五丈,也不是五寸,而是五尺。”

小猴买了五尺布,请山羊阿姨帮他做。新衣服做好了,小猴穿上了新衣。他来到湖边一照。啊!真合适(h6 sh@)。

1.这篇短文共有_________小节。第二小节有_________句话。用直线划出这节中小猴说的话。(3分)

2.小猴做新衣,先请教__________,再请教_________,最后请教________________。(3分)

3.小猴能穿上合适的新衣是因为:(哪种对在括号里打“√”)(2分)

(1)请别人帮他做。()

(2)小猴买了五尺布。()

(3)山羊量体裁(cái)衣。()

十一、看图写话。(14分)

篇3:小学语文质量监测

本研究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和第二学段(3~4年级)的目标要求,确定内容标准,研制监测工具,主要从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习作与表达三个维度考查和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从工具内容结构分析,三个维度内容比例适中。其中,阅读与理解以及习作与表达部分的比重明显加大,力图体现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指向检测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和水平,侧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对现行小学语文测试过于关注考查语文知识、识记能力的偏颇予以纠正。工具的研制多次经历试题难度、信度、区分度的调试,力图体现监测过程的规范、科学和严谨。

研究人员于2014年9月,经分层抽样确定测试对象。抽样兼顾地区(城市、县城、乡镇)、地域(全省所辖地区)、学校类型(公办、民办)三层分类特征。由于测查的是四年级学生的学业水平,故选择四年级学业完全结束,刚刚升入五年级的学生为监测对象。本研究最终确定来自A区和B区的28所学校的五年级63个班的2048名学生为监测对象,其中城市1616人,农村435人。样本兼顾了两个区域城乡学校的比例,优质学校、薄弱学校的比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适性。

一、监测结果分析

1.城乡学业质量差异对比分析

通过城市和农村学生在三个维度和五个子项上的平均数对比分析得出:词义分辨存在“显著”差异,其他维度均存在着“非常显著”差异;均表现为城市优于农村(见表1)。

结合教师和学生调查问卷,可以看出教育理念、教育资源配置、文化氛围、家庭环境等是造成城乡学业质量差距的主要因素。

注:*表示P<0.05,差异显著;**表示P<0.01,差异非常显著。

2.学生各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

(1)三个维度对比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积累与运用”部分得分率较高,阅读能力与之比较,相对较差,而习作能力的发展最为滞后。这和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大量的“讲语文”“背语文”“写语文”的重复的、单调的教学实践直接关联,这样的教学致使学生只是识记了语文知识,并没有将其活化、内化为语文能力并最终形成语文素养。若加强学生的阅读和习作实践,不仅有利于提高其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能触类旁通,迁移至学生其他语文能力发展和素养形成。

(2)“积累与运用”部分分析。从表3来看,学生字音辨析的题目得分率达90.34%。可见,学生对于平翘舌、易错声调、方言、多音字的辨析掌握较为扎实准确。这要得益于日常教学中,教师普遍注重汉语拼音正音的练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纠正方言区语音的专项训练,积极营造良好的普通话语言环境。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这方面的训练是经常性的,效果较好。

认字形问题学生的得分率为77.63%。其中,音同形近的字失分率较高。例如,考查学生辨识“遵重”“辩别”等的错别字。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忽视对汉字构字规律及运用的深入研究,不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汉字音、形、义的内在联系。对于形近字比较的教学,只是从字形上机械、生硬地加以区分,或通过大量的、重复地练习加以强化,不注重汉字构字理据和汉字文化的渗透。

理解词义间细微差别的能力相对较差,失分率较高。尤其是农村学校,正确率仅为48.51%。如下题,要求学生找出与加点词语意思最接近的选项:

确实A.真实B.的确C.准确D.正确

獉獉破例A.破格B.破旧C.举例D.例题

学生判断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由于词汇量不足,对某些词义不理解或理解模糊,像对“破例”的理解出现错误;可能缘于缺少语境,对词义细微差别的分辨有困难,像对“真实”“的确”“准确”的区分出现偏差;还可能是对词性及感情色彩的把握不准确,像“对付”与“付出”“应付”的比较等等。

词语运用一题,失分率较高的题目是:

这个电视节目真是太精彩了,我_________地看着,连妈妈叫我都没有听见。

A.滔滔不绝B.洋洋得意C.津津有味D.流连忘返

上述题目考查的目标主要有三个维度,分别是:对句义和语境的理解、区分词语形式和意思的差别、建立词语同语境的联系,即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学生需要综合上述三方面作答。这部分题目失分较多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句义及词语的理解出现偏颇、词汇积累贫乏、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较差。

古诗积累部分失分率较高的题目是: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表达诗人离别时对朋友一片深情的诗句是哪一项?()

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上述题目失分的原因在于:学生审题不认真,不注意题干的限制条件;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只是让学生机械背诵,致使学生只是短时记忆,并未做到长期的准确记忆。

(3)“阅读与理解”部分分析。本次监测增加了“阅读与理解”的比重,提供了文体不同的两篇阅读材料,分别为文学类文本和信息类文本。着重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能力、整体感知能力、推断解释能力、评价欣赏能力,并基于文本的内容适度拓展,向生活和学生的体验延伸。

有关“细致阅读,提取信息”的问题,学生作答并不理想。这些问题,答案都在原文中,只要细心阅读便能准确地获取信息,做出判断。而学生作答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便暴露了其日常阅读的不良习惯。比如,学生在做这部分试题时,只关注问题和答案,而忽略问题的前提条件;部分学生离开文本“凭空想当然”或断章取义、顾此失彼、进行“碎片化阅读”,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本意的意识较淡薄,以致出错。

有关“联系上下文,整体感知”的问题。从总体上看,学生这方面的得分率低于“细致阅读,提取信息”的问题,可见,学生理解文章并综合相关信息形成解释的能力相对较低,缺乏整体意识,没有使用前后联系的方法阅读文本。

阅读中的部分题目编制反映了不同的思维水平和层次,从完全不理解、机械理解、理解正确但并不全面,到理解深刻四个层次,得分依次是0,1,2,3,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比较忽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和锻造。

(4)“习作与表达”部分分析。在“习作与表达”部分,城市学生成绩优于农村学生。具体包括审题能力,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平均分高出0.25,“内容具体”一项平均分高出0.46,“准确表达”一项平均分高出0.44,“想象能力”一项平均分高出0.4,“调动积累”一项平均分高出0.28,“书写习惯”一项平均分高出0.14,差别不大,由此说明城乡学校对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都比较重视。(见表4)

但从总体上看,无论是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学生习作测试失分率较高的部分都主要分布在表4的2,3,4项上。由此可见,当前语文教学忽视语文实践的价值,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机会和场域不充分,学生阅读量小,想象力和生活阅历匮乏等因素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语感形成、思维发展和习作表达。尤其是“想象能力”一项,存在想象趋同、缺乏童趣、套路化等问题。“课程标准中,从低年级‘写想象中的事物’,到中高年级‘写想象’‘写想象性作文’,在写话和习作中,有一个明晰的脉络,又有坡度,蕴含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其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儿童的创造性。[1]”想象反映在习作中,应该是最富个性化的,教师应注重对儿童在想象过程中潜在的创造性的保护、发掘和培养。

二、主要问题与建议

1.学生语文学习各领域发展水平失衡,应加强语文课程内部各领域的联系,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协调发展

从监测结果分析,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为扎实,可见A区和B区的小学语文教学比较注重常规训练,基础知识夯实,达到了强基固本的目的。学生书写质量整体水平较高,从习作书写来看,表现为书写规范、行款整齐、态度端正,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语文课程标准》同2001版实验稿比较,其中一个明显的变化是进一步凸显了“识字与写字”教学的地位,强化了书写技能和习惯的培养。从监测结果来看,这一变化在两个区域的教学实践中普遍得到了高度重视和贯彻落实,教师对于引导学生写对字、写好字的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初见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也暴露出两个区域对各语文学习领域,存有厚此薄彼,甚至顾此失彼的倾向。比如,对阅读、习作的重视不够。语文学习是一个整体系统,应进一步加强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密切五个领域的内在联系,关注语文课程的整体性、系统性、多元价值和多维目标,促进听、说、读、写的全面、均衡、协调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明显滞后于识记能力,教学中应凸显语文课程的实践取向

从监测结果分析,学生在词语及古诗的积累运用,综合相关信息做出解释或推论,运用语言文字规范表达、创意表达等方面,普遍失分率较高。《语文课程标准》再次强化语文教学中的“语用”价值和课程学习的实践性,语文实践固然离不开语文知识的支撑,但“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2]有效的语言文字知识注定是应用性的知识。学习语言文字,若背离实践性规律,脱离应用的环境,在答题、解析等类似的静态知识学习中认识语言文字,注定是很难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的。学生的语文学习不能停留在“懂”和“记诵”上,最终要指向“用”。因此,语文教学应进一步强调语文学习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做到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从生活与阅读的角度考虑,关注阅读需求的差异性,关注阅读情境设置的真实感[3],注重积累、感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和习得语文学习的规律。

3.普遍忽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思维发展,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篇4:美国中小学外语质量监测体系浅析

一、与美国外语质量监测有关的机构

与美国外语质量监测直接相关的机构是全国教育进步评估(NAEP)的两家主管机构:“全国评估管理委员会”(NAGB)和“全国教育统计中心”(NCES)。全国教育进步评估是美国唯一全国性考察美国中小学生在不同科目知道什么、会做什么的考试,旨在监察美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状况。全国评估管理委员会是民主、共和两党于1988年联合成立的独立于教育行政部门之外的专门机构,直接向国会负责,为NAEP制定政策,例如,谁会参加测评、什么时候测评、测评结果怎样报告等。全国教育统计中心则负责监督与全国教育进步评估测评有关的活动及其实施(辛涛,李峰,李凌艳[2]),与NAEP有关的各项具体的工作则外包给其他机构。

除上述两家机构外,与外语教育紧密相关的机构还包括“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ACTFL)和“州级语言督察全国委员会”(NCSSFL)。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是全美唯一致力于各层次外语教育提高和扩张的机构,是一家由12000个来自从小学到研究生层次的教育家、行政人员以及政府和产业界人士组成的机构(http://www.actfl.org/)。现今美国通用的外语学习标准也正是该委员会主持制定的。在美国教育实际主要由州政府而不是联邦政府负责,因此,州级教育机构起着重要的作用。与外语教育密切相关的“州级语言督察全国委员会”是由美国各州中小学外语教育主管人员联合组成的全国性专业协会,以促进和推动那些支持语言教育的政策和做法为使命,其目的是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影响美国各州和国家的语言教育政策和做法(http://www.ncssfl.org)。作为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的机构成员之一,州级语言督察全国委员会与其合作,致力于在美国各州和地方层面提供资源开展推广外语的活动。在“美国语言年”(2005年)开始的“发现语言”运动就是这两家机构合作开展的一项提高国民外国语言与文化意识的重要活动。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与州级语言督察全国委员会等机构在联邦、州级和地方层面不断推动外语教育的同时,也为外语质量把关。

二、全国外语教学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对质量的监管首先要从标准抓起,这一工作主要与上一节介绍的“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有关。1986年,该委员会颁布“外语教学水平指南”作为外语学习评价的基本框架,将学生需要达到的外语能力分为四级的基础上,又划分出九个标准,同时还规定了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应该达到的交际水平(周侠,谢利民[3])。后来外语教学委员会又负责外语课程目标的制定。1996年,该委员会发布“外语学习标准:为21世纪做准备”,1999年其修订版“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出版,在原有基础上添加了九种外语具体的学习目标。“标准”强调语言交际和文化的重要性,提出了中小学外语学习的五大目标,用五个以英文字母C开头的单词来表示:(1)交际:用语言交际,而不仅仅用英語交际;(2)文化:获取知识,体验和理解多元文化;(3)联系:外语学习应与其他学科加强联系并获取更多信息;(4)比较:通过获取更多信息和学习外语与文化,来识别其他学科独特的观点;(5)社团:中小学生能用外语参与国内外多种文化的社团活动,简称“5C标准”。为了落实“知道什么、什么时候、为什么说以及说什么和对谁说”的外语课堂教学问题,5C标准还提出了“七个要素”,即:语言系统、交际策略、文化内容、学习策略、他学科的内容、严谨的思维能力和技术。“5C标准”和“七个要素”交织成一个相辅相成、纵横交错、彼此促进的整体(李磊[4])。此后,美国各州相继参照“标准”制订出了符合各自实情的外语学习标准,具体到各地区,那些开设外语课程的学校也根据其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教学对象的不同情况设计出以标准为基准的课程设置和评估模式。有了“标准”作准绳,除了可以评估学生进步外,还可对语言项目本身进行评估,比如康涅狄克州格拉斯登柏利地区学校的语言项目是每5年进行一次评估,评估通过对家长、教职员工、现在和过去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来完成(Gilzow & Rhodes[5])。这种自上而下大规模制订全国性的学科学习标准在美国教育发展史上尚属首例,而且社会各界对它的支持度、认可度以及参与度也是绝无仅有的。因此,“标准”被誉为指导美国21世纪外语课程改革的“灯塔”和“指导方针”(周侠,谢利民[6])。

三、NAEP外语测评

NAEP外语测评是美国中小学外语质量监测体系的核心部分。在NAEP这个大家庭里,外语测评是个彻底的新成员,1997年全国评估管理委员会才决定于2003年举行第一次NAEP外语测评,向教育者、家长、政策制定者以及普罗大众提供信息,看看美国学生用外语交际得怎样。全国评估管理委员会决定第一次外语主测评仅测学西班牙语的12年级中学生,并将为外语测评制定框架与大纲的合同外包给应用语言学中心(CAL)、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和美国研究院(AIR)等机构。

应用语言学中心等机构制定的外语测评框架以第二节中介绍的“水平指南”和“标准”为基础,在总框架方面,外语交际能力的评估考察如下三种交际范式:一是双向互动的人际交际模式;二是解释模式,即,口头或书面语的理解;三是表达模式,即,口头或书面表达。在此基础上,2003年全国教育进步评估西班牙语测试考察学生在真实生活交际中常用的如下四个方面:1、人际交际模式下的听和说;2、解释模式下的听;3、解释模式下的读;4、表达模式下的写,这次考试没有包括人际交际模式下的读和写,也没包括表达模式下的说,测评框架特别强调了要将技术融入到对学生听说读写的测试之中,这意味着外语测评会采用电子媒介而不是传统的纸笔媒介。测试所设任务均为学生在日常生活、学校生活和工作中所必需的真实交际任务,任务设计目标反映了“标准”中提出的与交际紧密相联的“文化、联系、比较和社区”这四大目标(见http://www.nagb.org/publications/frameworks/FinalFrameworkPrePubEdition1.pdf)。外语测评分两步实施:第一步是对被抽中的学生样本进行“语言/背景调查”,以获取有关学生的家庭背景、外语学习背景、语言学习态度和语言水平的自评信息。同时实施的还有教师和学校问卷,以收集有关教师、教学实践、学校和社区等方面的数据;第二步是从参加了“语言调查”的学生中进一步抽出部分学生参加NAEP西班牙语测评,抽样时会兼顾学生们学习西班牙语的不同方法和时间。外语测试强调的是语言表现,即,学生能用自己的交际语言技巧做什么,而不是学生对所学外语知道多少或者在孤立技巧上的能力,如发音能力。测试的另一个重点就是真实世界语言的使用,这意味着学生在测试中所用语言将反映其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交际。2003年的西班牙语测试开发了两个版本:一个较易,另一个较难,学生适合于参加哪个版本的测试由一系列因素决定:学生自我报告的语言水平、学习语言的经历和时间长短、老师或顾问的推荐以及一份有关西班牙语词汇知识的问卷结果。考试题型主要有三种: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和交流会话题。试题的所有指令都用英文,以便他们能完全理解试题对自己的要求。外语测试的具体出题和技术服务由“教育测试服务中心”(ETS),美国研究院和应用语言学中心共同承担。评估标准方面主要考察学生对信息输入的理解程度和语言表达上的可理解程度,这主要涉及到学生在语言知识、科目内容、交际策略的使用和文化知识的应用;测评结果分为基础、熟练和高级三级,分别在测评所考察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给出一个档次,然后,这些部分结合起来给出一个综合的交际分(见http://www.nagb.org/publications/03language-specification.

pdf)。

为了收集到关于美国外语教育(特别是与英语体系不同的外语)更全面的信息,除了12年级的西班牙语测试,2003年NAEP外语测试还包括3项小规模的测试,分别为4年级的西班牙语测试(以便与12年级的西班牙语主测试进行比较)、4年级的日语测试(用以调查早期外语学习的好处)和12年级的日语测试(用以与小学4年级的日语测试比较,提供学校语言教育成果的数据)(见http://www.nagb.org/publications/frameworks/inalFrameworkPrePubEdition1.pdf)。

在2003年的首次外语试测后,全国评估管理委员会于2009年决定将本已定于2012年进行的外语测试推迟至2018年(见http://nces.ed.gov/nationsreportcard/foreignlang/)。2011年5月全国评估管理委员会下设的评估发展委员会(ADC)发表的报告(见http://www.nagb.org/what-we-do/board-committee-reports-and-agendas/2011-05-12-ADC.pdf)则更建议将外语测试排期至2020年,报告列举了2003年试测后正式的外语测评一直难以付诸实施的原因,如,技术方面未能达到外语测试框架所预期的效果,学生(特别是以西班牙语为母语者)抽样方面出现的问题,测试评级方面的困难,以及试测结果显示学生测试的结果不及预期等。

本文从监管机构、学习标准和NAEP三方面对美国中小学外语质量监测体系进行了探讨:在机构方面,全国评估管理委员会和全国教育统計中心这两家独立机构掌管着NAEP外语测评,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和州级语言督察全国委员会等机构在国家、州级和地方层面上在不断地为推广外语、实施外语标准而努力;在外语学习标准方面,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等机构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提出了以交际为基础、以文化、关联、比较和社区为目标的外语学习标准;NAEP外语测评的开发与实施方面,相关机构已制定了测评框架、大纲和实施步骤,开发了测试并进行了试测,尽管正式测评尚未开始,但前期的成就和发现的问题均为今后的测评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正如前文提到的评估发展委员会报告所指出的那样:“业已存在的框架和通过试测所获得的教训将会为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我国已于2011年下半年进行了首次中小学外语质量监测,美国外语教学的实情虽与我国的不同,但系统探讨美国中小学外语质量监测体系,发现它的成功之处与存在的问题,均对我国中小学外语质量监测体系的建立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Pufahl,I. & Rhodes,N C.Foreign Language Instruction in U.S.Schools: Results of a National Survey of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Foreign Language Annals,2011(2).

[2] 辛涛,李峰,李凌艳.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国际比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3] 周侠,谢利民.美国中小学外语课程改革经验及其启示.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1).

[4] 李磊.基于5C标准的美国基础外语教育及启示.教学与管理,2010(9).

[5] Gilzow,D.F.& Rhodes,N.C.Establishing high-quality foreign language programs in elementary schools. 2000.heep://eric.ed.gov/PDFS/ED461288.Ffdf.

篇5:小学语文质量监测

一、写出相应的小写字母。(6分)

C —— G E—— F B ——D

( )( ) ( ) ( ) ( ) ( )

P —— R O—— Q W ——M

( )( )( )( ) ( ) ( )

二.看拼音,写词语。(12分)

jiāoyánɡ jiānɡnán hǎidào ɡémìnɡ

( )( )( )( )

jiébái shāng liɑnɡ yáoyuǎn báifān

( )( )( )( )

kěyǐ chànɡɡē lǜ sè xǔduō

( )( )( )( )

三.组词。 (12分)

寒( ) 渴( ) 虎( ) 度( )塞( )喝( ) 虑( ) 席( )

刻( )扬( ) 记( ) 蓝( )

该( )杨( ) 纪( ) 篮( )

刮( )晴( ) 飘( ) 跑( )

乱( )睛( ) 漂( ) 炮( )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9分)

千( )万( ) 无( )可( ) 四( )八( )( )折不( ) ( )无( )境 ( )鸟( )飞

( )一己( ) 奋( )( )追( )兆( )年

五、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汉字。(9分)

六.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13分)

1、写出反义词。(3分)

冷——( ) 快——( ) 长——( )

坏——( ) 哭——( ) 弯——( )

2、写出近义词。(3分)

快乐——( ) 经常——( ) 仔细——( )

很多——( ) 清晨——( ) 讨论——( )

3、写出本学期你喜欢的三篇课文题目。(3分)

《 》《 》《 》

4、词语接龙。(4分)

语文( )( )( )( )

开放( )( )( )( )

七、照例子把下面的“把”字句改写成“被”字句。 (6分)

例:我把衣服洗干净了。

衣服被我洗干净了。

1、我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2、小红把飞机组装起来了。

3、小明把书还给了图书室。

4、姐姐把弟弟打哭了。

5、妈妈把地上的脏东西捡起来了。

6、奶奶把姐姐的蜡笔放到书房里。

八、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4分)

1、这是你的帽子吗( )

2、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 )

3、你的字写得真棒( )

4、这个问题你明白了吗( )

九、按顺序排列句子,在括号里填上序号。(4分)

( )过了几天,种子发芽了,慢慢长成了一棵小苗儿。

( )小苗儿终于开出了美丽的小花。

( )春天来了,小松鼠种下了一粒种子。

( )它经常给小苗儿浇水、捉虫。

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1分)

(一) 小 猴

小猴全身披着细毛,好像穿着一件毛皮大衣。它的头圆溜溜的。两只眼镜虽然很小,却骨碌碌转个不停,显出一副机灵的样子。小猴的鼻子又小又扁。它的四肢又细又长,十分灵活。

1、这段话共有 句话,介绍了小猴的 、 、、和 。(6分)

2、根据短文内容,分别写出小猴的`特点。(5分)

毛的特点: 头的特点:

眼睛的特点: 鼻子的特点:

四肢的特点:

(二)小猴做新衣

小猴打算为自己做一套(tào)新衣。

他向大象伯伯请教:“我做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布料?”大象伯伯说:“我看最少也得五丈。”小猴有点不相信,又向松鼠叔叔请教。松鼠叔叔说:“我看五寸就够了。”

究竟谁说得对呢?小猴为难了。他决定向山羊阿姨请教。山羊阿姨用尺在小猴身上量了量说:“不是五丈,也不是五寸,而是五尺。”

小猴买了五尺布,请山羊阿姨帮他做。新衣服做好了,小猴穿上了新衣。他来到湖边一照。啊!真合适(h6 sh@)。

1.这篇短文共有_________小节。第二小节有_________句话。用直线划出这节中小猴说的话。(3分)

2.小猴做新衣,先请教__________,再请教_________,最后请教________________。(3分)

3.小猴能穿上合适的新衣是因为:(哪种对在括号里打“√”)(2分)

(1)请别人帮他做。( )

(2)小猴买了五尺布。( )

(3)山羊量体裁(cái)衣。( )

十一、看图写话。(14分)

篇6:小学语文质量监测

鲁迅在三味书屋里读书时,céngjīng()制作了一张shūqiān(),中间写着“读书三到:xīn()到,口到,眼到”10个字,夹在书页里。读书时,读一biàn()书,就自上而下盖住看过的字,zài()jìxù()读。这个bànfǎ()同学们都很zànshǎng(),大家都仿效qǐlái()。

二、连线题。(4分)

1、给“安”选择合适的解释。

兴国安邦身体健康

安康安置

安全稳定

安营扎寨没有危险

2、词语搭配。

眺望四周仰望大地

俯视远方

扫视天空

三、根据提示填空。(4分)

(暴,爆)满(司,施)发号令

(意,异)标新立(倍,辈)英雄出

四、补充成语,再任选其中一个造句。(7分)

()人心脾面面相()烟消云()()烛夜游()为壮观

前()后仰舍生取()()蚌相争()无其事乐此不()

造句:

五、在下面括号中填上“看”的近义词(不重复)(2分)

仰()俯()()一眼()目

六、修改病句(用修改符号直接改在原句上)。(3分)

1、我经常听妈妈讲她过去的往事。

2、我把两件新旧毛衣送给灾区的小朋友。

3、我们要认真克服并发现工作中的缺点。

七、改写句子。(4分)

1、他上课玩东西,这是事实。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对小红说:“明天,我请你去公园玩。”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首都北京是我国的心脏。

仿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精彩课文回放。(13.5分)(2.5+1+2+2+2+2+2)

1、《养花》的作者是,他从养花中体会到乐趣,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是

2、《你,浪花的一滴水》中的“你”指。

3、学了《大自然的秘密》一文,我明白了。

4、当我们与朋友分别时,要鼓舞朋友,我们会引用《别董大》中的:

5、“我失娇杨君失柳。”这句话选自写的。其中“杨”指的是,“柳”指的是。

6、“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的意思是。

7、学习了本册,其中这些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的袁隆平;

有的老班长;

有南丁格尔;

有的叙利奥。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20分)

九、请根据下面的语境提示作答。(3分)

一次习作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写一件事。李林把一件事写好了,看时间还早着,就在后面又写了一件事。习作上交后,老师给了他四个字:画蛇添足。

这段话中的“蛇”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是老师,还可以用这样一个成语给它写批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短文,按要求作答(17分)

(一)青海湖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藏语称“错温波”,意

思是“青色的海”。湖中含盐度0.6%,透明度达八九米,澄澈而湛蓝。

鸟岛是青海湖最诱人的景观。每年六、七月间,数万只、几十种候鸟在这里繁衍生息,形成一个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鸟的王国”。

(1)给词语中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横线。(5分)

青藏(cángzàng)高原澄(chéngdèng)澈(chècè)

湛(zhànkān)蓝侯(hóuhu)鸟

(2)这两段话采用了那种说明方法?(1分)

(二)感恩节那天,有一位小学一年级的老师让班上同学画出他们感恩的东西。这些小孩多半来自贫苦家庭,所以她料想他们多半会画一桌丰盛的感恩节佳肴(yáo)。但看到道格拉斯的作品时,她惊讶不已,上面画了一只手!

这是谁的手班上的同学都兴致勃勃地猜测这一定是赐给我们食物的上帝的手一个小孩说道是农夫的他用这只手喂养了火鸡另一个小孩接着说。一阵猜测后,同学们回到座位上继续画画。这时老师走到道格拉斯身旁,弯下腰问他那是谁的手。“那是您的手,老师。”他怯怯地回答。

道格拉斯个子矮小,样子也不讨人喜欢,但老师在下课时总会过去牵牵他的手。她常这样握同学们的手,大家都习以为常了,可这对道格拉斯来说,意义重大。也许感恩节的意义并不在于接受礼物,而是借此机会感谢他人对自己的付出,无论这种付出是多么的微小。

1.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写在文章上方的横线上。(1分)

2.给第二自然段还没加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3分)

3.给带点的词换个意思相近的词,使句子的意思不变。(2分)

料想()感恩()

4.老师料想同学们会画:,原因是。(2分)

5.道格拉斯为什么要画老师的手?(3分)

第三部分作文部分(35分)

根据下面的话题写一篇作文。(两选一)

(一)1、续写。请以下面这段文字做文章的开头,题目自拟,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少于450个,做到想象合理,语句通顺,叙事清楚,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我是班上书写最漂亮的。校书法比赛中,我精心书写的作品正要完工,可同桌碰了一下我的右手腕,作品立即被“毁容”了。

篇7:小学语文质量监测

(五)成绩 ________

【识字 写字】

一、看拼音,写词语。8%

xiàn mù jiǎo xìng tãng xiě yōu xián()()()()

chú chuāng pàn duàn tâ shū zī xún()()()()

二、我会讲好普通话,读准音。(正确的读音用“√”表示)3﹪

阻挠.(ráo náo)

勉强.(qiáng

qiǎng)

智慧.

(fuì

huì)忧愁.(chóu cóu)

倾盆.大雨(pãn pãng)

一唱一和.(hã

hâ)

三、我还可以利用查字典知识自学。2﹪

毅.然的“毅”字,用音序查字法,可查()音序,用部首查法可查()部,再查()画。“绝”字在字典中有四种解释:①断; ②尽,穷尽; ③极、极端的;④一定的,无论如何。“绝.口不提”的“绝”应取()解释。

四、我会认真辩析再组词。4% 峻()

驰()

蓬()

纽()俊()

弛()

篷()

扭()

【积累运用】

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更是中华文库的瑰宝,我积累了许多这方面的知识。11﹪(8+3)

1、补充成语,完成练习

负()请罪

斗志()扬

()()相争

()流不息

争先()后

前()后仰

()()陈词

垂头()气 ①这里含有两对反义词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以上成语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意思相反。

③当你诚心诚意向别人承认错误时,可以用上______________这个成语。④“喻两败俱伤,便宜了第三者”说的是上面_____________这个成语,它的后半句是_____________。

2、成语中的“三”有的表示多,有的表示少。下面请按“多”与“少”分类。

①三令五申

②三言两语

③举一反三

④入木三分

⑤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⑥三顾茅庐

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文中的诗文名句让我回味无穷。9﹪(3+2+4)

1、填一填。

①_________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

②莫愁前路无知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只要是在行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退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王慧骐《我们上路了》)

2、对一对。

①为中华留下巍峨丰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罗哲文《长城颂》)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恶语伤人六月寒。

③望梅止渴----____________ 良药苦口----___________

3、做一做。

①《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_______朝诗人____________。

②《四时田园杂兴》第一首诗的前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色; 后两句诗既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字艺术奇妙无比,我能按要求来完成。10﹪(3+4++1+1+1)

㈠ 分析下面的句子,选“成功”或“失败”填在括号里。

1、她差点失败。()

2、谁说她失败?()

3、没有人说她成功。()

4、谁说她没失败?()

5、没有人说她失败。()

6、没有人不说她失败。()㈡ 请选择含有“走”和“看”意思的词语填空。(下列词语不重复使用)4%

行进 攀登 漫步 信步 仰望 环顾 眺望 俯视

一个清晨,我和同学结伴去()清源山。在山脚下,我们()在一片盎然的绿意中,()高耸入云的山峰,心驰神往。进而,我们在山间(),小心翼翼地()四周的草木——生怕惊扰了沉睡中的花花草草„„登上山顶,我们()可爱的家乡,()脚下的树木、湖泊,在山顶闲庭(),享受凉爽的风,心情愉悦极了。

㈢(用关连词合并成一句话。)有付出,才有收获。不要吝惜付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㈣(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读好书可以提高我们的知识。㈤(缩句)伟大的中国有永远值得引以为荣的历史和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文的知识我记忆犹新。12%(2+6+4)

1、呵,雷锋!你,《国际歌》里的____________,你,红旗上的____________;你,花丛中的________________,你,浪花里最______________。

2、学习了十二册课文,我们对祖国的一些文化遗产和杰出人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道万里长城东起__________,西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 ;“当代神农氏”指的是____________,他所培育的____________被国际友人称颂为中国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后,对人类作出的“_______________”;杰出爱国工程师__________主持修筑了我国第一条铁路叫________________。

3、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誉.其矛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解释带点字的意思:鬻___________ 誉_______________ ②所填第二句话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感悟】

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12﹪(2+2+1+1+6)

只要弯一弯腰

夜深了,一位巴格达商人走在黑漆漆的山路上,突然有个神秘的声音传来:“弯下腰,请多捡些小石子,明天会有用的!”商人决定遵照这一指令,便弯腰捡起几颗石子。到了第二天,当商人从口袋中掏出“石子”看时,才发现那所谓的“石子” 原来是一块块亮晶晶的宝石!自然,也正是这些宝石,使他立即变得_____________(事后懊悔,已来不及了)。天呀!昨晚怎么就没能多捡些呢?

这是科学家巴浦洛夫讲的一个故事,尤其发人深省的是,他在讲完故事后说:“教育就是这么回事-----当我们长大成人之后,才会发现以前学的科学知识是珍

贵的宝石,但同时,我们也会觉得可惜,因为我们学的毕竟太少了!”不是吗?教育送给人的明明是瑰丽的“宝石”,可总有人因为弯腰太累而_____________(看见了如同没有看见一样,形容不关心,不注意),结果错过了许多机会。

还有个故事更耐人寻味,是歌德在他的叙事谣曲中讲的。

耶酥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酥就让彼得把它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酥没说什么,就自己弯腰捡起马蹄铁,用它从铁匠那儿换来三文钱,并用这三文钱买了18颗樱桃。出了城,二人继续前进,经过的全是茫茫的荒野。耶酥猜到彼得渴得够呛,就让藏于袖中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彼得一见,赶紧捡起来吃。耶酥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18次腰,于是耶酥笑着对他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小事不干,将在更小的事上操劳。”

不会弯腰或疏于弯腰,是糊涂;而耻于弯腰者,肯定是傻子!弯腰的确有点累,但如果农民不弯腰,他能开镰收割吗?

1、根据文中括号里的解释分别写个四字词语。

2、请你用精练的语言概括两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一个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写一写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

4、请你把文中划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没有不愿“弯腰”或少“弯腰”的事?请举一例。

联系短文谈谈你受到什么启发?你又会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 学 毕 业 班 语 文 科 试 卷

成绩 ________ 妙笔生花: 做出惊天动地业绩的人是英雄,为寻求真理献出生命的人是英雄,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迹的人是英雄„„无论是从书本,或是从影视作品,还是从生活中,我们了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座号_______ 解、接触到的英雄事迹无不让我们感动。那么,请你以《我心目中的英雄》或《感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介绍你眼中真英雄的故事,表达你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篇8:美国中小学外语质量监测体系浅析

由于英语的国际通用语优势和美国在世界的霸主地位, 外语教育一直在美国中小学普及得较差, 迄今为止, 仍有约1/4的中学生毕业时没有任何外语学习经验 (Pufahl&Rhodes[1]) 。但是,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 美国政府从国家安全和全球竞争的角度开始对外语教育逐步重视。1994年, 美国政府确定外语为“核心课程”之一。1996年, 美国颁布了“外语学习标准”, 并于1999年重新修订。美国国会宣布2005年为“外语学习年”, 以推动外语的普及。现在美国最大外语是西班牙语, 其他包括汉语、法语、德语、日语等。随着美国政府对外语教学的逐渐重视, 相应的质量监测体系也在发展中, 本文从与外语质量监测有关的机构、外语学习标准和全国教育进步评估 (NAEP) 外语测评三方面来探讨美国中小学外语质量监测体系。

一、与美国外语质量监测有关的机构

与美国外语质量监测直接相关的机构是全国教育进步评估 (NAEP) 的两家主管机构:“全国评估管理委员会” (NAGB) 和“全国教育统计中心” (NCES) 。全国教育进步评估是美国唯一全国性考察美国中小学生在不同科目知道什么、会做什么的考试, 旨在监察美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状况。全国评估管理委员会是民主、共和两党于1988年联合成立的独立于教育行政部门之外的专门机构, 直接向国会负责, 为NAEP制定政策, 例如, 谁会参加测评、什么时候测评、测评结果怎样报告等。全国教育统计中心则负责监督与全国教育进步评估测评有关的活动及其实施 (辛涛, 李峰, 李凌艳[2]) , 与NAEP有关的各项具体的工作则外包给其他机构。

除上述两家机构外, 与外语教育紧密相关的机构还包括“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 (ACTFL) 和“州级语言督察全国委员会” (NCSSFL) 。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是全美唯一致力于各层次外语教育提高和扩张的机构, 是一家由12000个来自从小学到研究生层次的教育家、行政人员以及政府和产业界人士组成的机构 (http://www.actfl.org/) 。现今美国通用的外语学习标准也正是该委员会主持制定的。在美国教育实际主要由州政府而不是联邦政府负责, 因此, 州级教育机构起着重要的作用。与外语教育密切相关的“州级语言督察全国委员会”是由美国各州中小学外语教育主管人员联合组成的全国性专业协会, 以促进和推动那些支持语言教育的政策和做法为使命, 其目的是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影响美国各州和国家的语言教育政策和做法 (http://www.ncssfl.org) 。作为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的机构成员之一, 州级语言督察全国委员会与其合作, 致力于在美国各州和地方层面提供资源开展推广外语的活动。在“美国语言年” (2005年) 开始的“发现语言”运动就是这两家机构合作开展的一项提高国民外国语言与文化意识的重要活动。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与州级语言督察全国委员会等机构在联邦、州级和地方层面不断推动外语教育的同时, 也为外语质量把关。

二、全国外语教学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对质量的监管首先要从标准抓起, 这一工作主要与上一节介绍的“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有关。1986年, 该委员会颁布“外语教学水平指南”作为外语学习评价的基本框架, 将学生需要达到的外语能力分为四级的基础上, 又划分出九个标准, 同时还规定了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应该达到的交际水平 (周侠, 谢利民[3]) 。后来外语教学委员会又负责外语课程目标的制定。1996年, 该委员会发布“外语学习标准:为21世纪做准备”, 1999年其修订版“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出版, 在原有基础上添加了九种外语具体的学习目标。“标准”强调语言交际和文化的重要性, 提出了中小学外语学习的五大目标, 用五个以英文字母C开头的单词来表示: (1) 交际:用语言交际, 而不仅仅用英语交际; (2) 文化:获取知识, 体验和理解多元文化; (3) 联系:外语学习应与其他学科加强联系并获取更多信息; (4) 比较:通过获取更多信息和学习外语与文化, 来识别其他学科独特的观点; (5) 社团:中小学生能用外语参与国内外多种文化的社团活动, 简称“5C标准”。为了落实“知道什么、什么时候、为什么说以及说什么和对谁说”的外语课堂教学问题, 5C标准还提出了“七个要素”, 即:语言系统、交际策略、文化内容、学习策略、他学科的内容、严谨的思维能力和技术。“5C标准”和“七个要素”交织成一个相辅相成、纵横交错、彼此促进的整体 (李磊[4]) 。此后, 美国各州相继参照“标准”制订出了符合各自实情的外语学习标准, 具体到各地区, 那些开设外语课程的学校也根据其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教学对象的不同情况设计出以标准为基准的课程设置和评估模式。有了“标准”作准绳, 除了可以评估学生进步外, 还可对语言项目本身进行评估, 比如康涅狄克州格拉斯登柏利地区学校的语言项目是每5年进行一次评估, 评估通过对家长、教职员工、现在和过去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来完成 (Gilzow&Rhodes[5]) 。这种自上而下大规模制订全国性的学科学习标准在美国教育发展史上尚属首例, 而且社会各界对它的支持度、认可度以及参与度也是绝无仅有的。因此, “标准”被誉为指导美国21世纪外语课程改革的“灯塔”和“指导方针” (周侠, 谢利民[6]) 。

三、NAEP外语测评

NAEP外语测评是美国中小学外语质量监测体系的核心部分。在NAEP这个大家庭里, 外语测评是个彻底的新成员, 1997年全国评估管理委员会才决定于2003年举行第一次NAEP外语测评, 向教育者、家长、政策制定者以及普罗大众提供信息, 看看美国学生用外语交际得怎样。全国评估管理委员会决定第一次外语主测评仅测学西班牙语的12年级中学生, 并将为外语测评制定框架与大纲的合同外包给应用语言学中心 (CAL) 、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和美国研究院 (AIR) 等机构。

应用语言学中心等机构制定的外语测评框架以第二节中介绍的“水平指南”和“标准”为基础, 在总框架方面, 外语交际能力的评估考察如下三种交际范式:一是双向互动的人际交际模式;二是解释模式, 即, 口头或书面语的理解;三是表达模式, 即, 口头或书面表达。在此基础上, 2003年全国教育进步评估西班牙语测试考察学生在真实生活交际中常用的如下四个方面:1、人际交际模式下的听和说;2、解释模式下的听;3、解释模式下的读;4、表达模式下的写, 这次考试没有包括人际交际模式下的读和写, 也没包括表达模式下的说, 测评框架特别强调了要将技术融入到对学生听说读写的测试之中, 这意味着外语测评会采用电子媒介而不是传统的纸笔媒介。测试所设任务均为学生在日常生活、学校生活和工作中所必需的真实交际任务, 任务设计目标反映了“标准”中提出的与交际紧密相联的“文化、联系、比较和社区”这四大目标 (见http://www.nagb.org/publications/frameworks/Final Framework Pre Pub Edition1.pdf) 。外语测评分两步实施:第一步是对被抽中的学生样本进行“语言/背景调查”, 以获取有关学生的家庭背景、外语学习背景、语言学习态度和语言水平的自评信息。同时实施的还有教师和学校问卷, 以收集有关教师、教学实践、学校和社区等方面的数据;第二步是从参加了“语言调查”的学生中进一步抽出部分学生参加NAEP西班牙语测评, 抽样时会兼顾学生们学习西班牙语的不同方法和时间。外语测试强调的是语言表现, 即, 学生能用自己的交际语言技巧做什么, 而不是学生对所学外语知道多少或者在孤立技巧上的能力, 如发音能力。测试的另一个重点就是真实世界语言的使用, 这意味着学生在测试中所用语言将反映其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交际。2003年的西班牙语测试开发了两个版本:一个较易, 另一个较难, 学生适合于参加哪个版本的测试由一系列因素决定:学生自我报告的语言水平、学习语言的经历和时间长短、老师或顾问的推荐以及一份有关西班牙语词汇知识的问卷结果。考试题型主要有三种: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和交流会话题。试题的所有指令都用英文, 以便他们能完全理解试题对自己的要求。外语测试的具体出题和技术服务由“教育测试服务中心” (ETS) , 美国研究院和应用语言学中心共同承担。评估标准方面主要考察学生对信息输入的理解程度和语言表达上的可理解程度, 这主要涉及到学生在语言知识、科目内容、交际策略的使用和文化知识的应用;测评结果分为基础、熟练和高级三级, 分别在测评所考察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给出一个档次, 然后, 这些部分结合起来给出一个综合的交际分 (见http:/www.nagb.org/publications/03language-specification.pdf) 。

为了收集到关于美国外语教育 (特别是与英语体系不同的外语) 更全面的信息, 除了12年级的西班牙语测试, 2003年NAEP外语测试还包括3项小规模的测试, 分别为4年级的西班牙语测试 (以便与12年级的西班牙语主测试进行比较) 、4年级的日语测试 (用以调查早期外语学习的好处) 和12年级的日语测试 (用以与小学4年级的日语测试比较, 提供学校语言教育成果的数据) (见http://www.nagb.org/publications/frameworks/inal Framework Pre Pub Edition1.pdf) 。

在2003年的首次外语试测后, 全国评估管理委员会于2009年决定将本已定于2012年进行的外语测试推迟至2018年 (见http://nces.ed.gov/nationsreportcard/foreignlang/) 。2011年5月全国评估管理委员会下设的评估发展委员会 (ADC) 发表的报告 (见http://www.nagb.org/what-we-do/boardcommittee-reports-and-agendas/2011-05-12-ADC.pdf) 则更建议将外语测试排期至2020年, 报告列举了2003年试测后正式的外语测评一直难以付诸实施的原因, 如, 技术方面未能达到外语测试框架所预期的效果, 学生 (特别是以西班牙语为母语者) 抽样方面出现的问题, 测试评级方面的困难, 以及试测结果显示学生测试的结果不及预期等。

本文从监管机构、学习标准和NAEP三方面对美国中小学外语质量监测体系进行了探讨:在机构方面, 全国评估管理委员会和全国教育统计中心这两家独立机构掌管着NAEP外语测评, 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和州级语言督察全国委员会等机构在国家、州级和地方层面上在不断地为推广外语、实施外语标准而努力;在外语学习标准方面, 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等机构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 提出了以交际为基础、以文化、关联、比较和社区为目标的外语学习标准;NAEP外语测评的开发与实施方面, 相关机构已制定了测评框架、大纲和实施步骤, 开发了测试并进行了试测, 尽管正式测评尚未开始, 但前期的成就和发现的问题均为今后的测评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正如前文提到的评估发展委员会报告所指出的那样:“业已存在的框架和通过试测所获得的教训将会为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我国已于2011年下半年进行了首次中小学外语质量监测, 美国外语教学的实情虽与我国的不同, 但系统探讨美国中小学外语质量监测体系, 发现它的成功之处与存在的问题, 均对我国中小学外语质量监测体系的建立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Pufahl, I.&Rhodes, N C.Foreign Language Instruction in U.S.Schools:Results of a National Survey of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Foreign Language Annals, 2011 (2) .

[2]辛涛, 李峰, 李凌艳.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国际比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6) .

[3]周侠, 谢利民.美国中小学外语课程改革经验及其启示.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1 (1) .

[4]李磊.基于5C标准的美国基础外语教育及启示.教学与管理, 2010 (9) .

上一篇:护理信息化建设与展望下一篇:情书,唯一爱她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