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结石微创手术的饮食注意

2024-04-15

胆管结石微创手术的饮食注意(精选10篇)

篇1:胆管结石微创手术的饮食注意

大部分的人对于胆管结石微创手术还是比较熟悉的,因为现在这种疾病的发病率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很多人在做完手术后却不注重自己的身体,尤其是在饮食方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胆管结石微创手术的饮食注意。

饮食注意:

1、胆管结石病人平时吃的食物不要太油腻,不易暴饮暴食,压力过大,酒也不应多喝。

2、应禁食高脂肪食物,在发病期间应忌食高胆固醇的食物如(猪、牛、鸡之内脏)脑、肝、肾、鱼卵、蛋黄等。

3、同时应戒抽烟饮酒,少食吃肉食,避免吃过咸及肥腻食物。

4、应忌食猪肉,猪肝,牛肉,猪腰,动物脑子,鸭肉,沙丁鱼,蟹等。

5、忌食菠菜,豌豆,扁豆及其他豆类还有菜花,龙须菜。

6、如果是磷酸钙与磷酸镁胺结石就要忌钙和磷的摄入,如牛奶,豆腐,虾皮,海带,肥肉,鸡蛋黄等。

7、如果是草酸钙结石就忌萝卜,菠菜,巧克力,芹菜,土豆及豆制品。特别是菠菜。

还要限制糖的摄入;忌葱,姜,韭菜,大蒜,辣椒等辛辣刺激食物。

以上这篇文章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了一下胆管结石微创手术的饮食注意,相信大家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初步的认识了,所以在平时的时候还是要多注意一下饮食方面的情况,不要去吃一些辛辣的食物。

篇2:胆管结石微创手术的饮食注意

胆总管结石饮食的注意事项:

1、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

2、饮食要规律、早餐要吃好。

3、低胆固醇饮食。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加重肝胆的代谢、清理负担,并引起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结晶、积聚和沉淀,从而形成结石,所以,应降低胆固醇摄入量,尤其是晚上,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食品。

4、宜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鱼肉、兔肉、鸡肉、鲜豆类等。

5、宜多食干豆类及其制品。

6、宜选用植物油,不用动物油。

7、少吃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或辛辣食品。

8、宜用煮、蒸、烩、炒、拌、氽、炖的烹调方法,不用油煎、炸、烤、熏的烹调方法。

9、山楂10克,杭菊花10克,决明子15克,煎汤代茶饮或饮用绿茶。

10、平时喝水时,捏少许山楂、沙棘、银杏、绞股蓝草放入水杯中当茶饮用。

11、忌吃高脂肪食物,如肥肉、猪油、牛油、油煎、油炸及油多的蛋糕、糕点等,否则会引起胆囊收缩。

12、忌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心、肝、脑、肠等内脏,以及松花蛋、鱼子、巧克力等。

13、要吃些瘦肉、鸡(鸡皮不要吃)、鱼、虾和豆类制品,以及牛奶等蛋白质食物。

篇3:胆管结石微创手术的饮食注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4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 按照随机分配表的方式分为A组、B组和C组, 每组30例患者。A组男16例, 女14例, 平均年龄 (44.2±12.1) 岁, 结石在左半肝14例, 左外叶7例, 右半肝4例, 右后叶6例, 30例患者有1次以上手术史者18例;B组男15例, 女15例, 平均年龄 (43.7±11.2) 岁, 结石在左半肝13例, 左外叶7例, 右半肝5例, 右后叶5例, 30例患者有1次以上手术史者17例;C组男17例, 女13例, 平均年龄 (44.5±12.2) 岁, 结石在左半肝15例, 左外叶7例, 右半肝5例, 右后叶3例, 30例患者有1次以上手术史者17例。3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A组患者在全麻下实施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将胆总管切开, 必要时可将切口延长到肝管汇合处, 结石部位露出, 取出结石, 同时在左右两肝管的开口处将管内结石取出, 手术要仔细, 避免损伤肝管, 用T管进行引流, 然后缝合伤口。

B组患者在全麻下实施规则性肝叶、段切除术, 开腹进行探查, 采用常规钳夹法进行肝叶、段的切除, 切开后取净结石, 并把扩张的断面肝管切除掉, 用T管引流并缝合伤口。

C组患者实施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术, 用纤维胆道镜按顺序检查胆总管、肝总管及左右肝管, 对2~3级胆管结石采用网篮取石, 对嵌顿性结石采用钬激光碎石后以灌注泵加压冲洗出, 取石后如胆管通畅未发现结石残留, 就将伤口缝合。不能缝合的先用T管进行引流再缝合。

3组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 详细记录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及残石率的情况, 定期做好随访并记录。

1.3 疗效评定标准[3]

临床效果比较, 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无并发症。有效: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 术后出现并发症。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 并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各组总例数×100%。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残石率的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7.0软件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用χ2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研究

2 结果

2.1 3组患者术后的临床有效率比较

3组患者经手术后, C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 B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注:B组与A组比较, aP<0.05;C组与A组比较, bP<0.05;C组与B组比较, cP<0.05

2.2 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残石率的比较

3组患者经手术后, 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和B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C组的残石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 B组的残石率明显低于A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注:B组与A组比较, aP<0.05;C组与A组比较, bP<0.05;C组与B组比较, cP<0.05

3 讨论

肝内胆管结石主要的病理改变为胆管狭窄、临床上认为胆管狭窄是由于结石才出现的, 一旦结石去除, 狭窄可逐渐恢复正常[4]。因此, 手术治疗原则应为将结石取出、矫正狭窄、做到引流通畅和防止复发等。目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方法很多, 如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规则性肝叶、段切除术, 这些手术方法临床效果较好, 但有一些嵌顿性的结石或细小的结石取出较困难, 不容易被发现, 术后残石率较高, 近些年由于微创手术的发展对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5]。本研究表明, C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 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术临床效果优于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和规则性肝叶、段切除术;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和B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C组的残石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 B组的残石率明显低于A组, 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 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清除结石比较彻底, 近期未发现残留结石, 但远期效果还有待观察[6]。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是一种新兴的微创手术, 术中应用胆道镜进行探查可以明确结石的位置、数量、大小, 钬激光利用光纤发射脉冲激光碎石, 光纤柔软可直达结石处, 定位准确、成功率高, 并且还能起到凝固止血的作用[7]。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术能找到细小的结石, 能探查到结石盲区, 临床效果显著, 术后残石率低[8]。

总之, 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的临床效果最好, 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残石率也最低, 临床上应优先推广, 远期治疗效果评价由于条件的限制暂时还未开展, 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戴众.不同术式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效果比较[J].中外医疗, 2012, 31 (26) :42-43.

[2]黄东胜.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 2013, 8 (6) :31, 36.

[3]林永利, 顾文双, 杨晓光.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比较研究[J].中国现代医师, 2014, 52 (2) :146-148.

[4]李绍员, 潘学武.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65例临床分析[J].江西医药, 2013, 48 (12) :1184-1186.

[5]余守江, 王国兴, 张豫峰.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在胆管结石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 (2) :58-59.

[6]严平.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78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 2014, 33 (10) :22-23.

[7]付光.左肝外叶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取石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4, 23 (4) :508-511.

篇4:胆管结石微创手术的饮食注意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胆管结石;护理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272-02

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主要是指肝内外胆管内有结石生成[1]。女性胆结石患者居多,主要是因为女性身体中雌激素水平高,会对肝内葡萄糖醛酸胆红素形成造成一定影响,会让非结合胆红素增多,雌激素会阻碍胆囊排空,造成胆汁淤积,容易形成结石。胆管结石主要特点为发病率高、溶石困难、排石不畅等。本文重点探讨了胆道镜联用腹腔镜治疗胆管结石的护理措施,现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使用胆道镜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胆管结石患者50例,其中男15例,女35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51.9岁。患者均行CT与B超诊断被确诊为胆管结石。

1.2护理方法

(1)术前护理:术前应观察患者是否有腹痛、寒战、体温偏高等现象,同时应该观察患者是否有体温过高、脉搏跳动变快、血压降低等临床表现,护理人员应配合医生做好预防感染的工作,患者要注意卧床静养、减少下床活动。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其对手术治疗的心理状况[2]。针对病人的恐惧、紧张心理,向病人讲解手术方式,讲解有关腹腔镜的有关知识、优点以及局限性。减轻患者顾虑,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2)配合医生做好各种检查:了解心、肾、肝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情况,为手术提供依据;(3)术前准备:向患者介绍术前锻炼内容,引导患者在病床上使用便器大小便,进行有效的咳嗽与咳痰。术野皮肤备皮与手术前十二个小时禁止食用食物、手术前四个小时禁止饮水;手术前一天晚上使用肥皂水进行一次灌肠,手术当天早上留置胃管与尿管,防止伤害膀胱利于暴露手术视野与手术中监测,保障患者术中安全,防止术后并发症;(4)术后护理:①卧位:病人返回病房后麻醉未醒时予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例至麻醉完全清醒;②生命体征监测及病情观察:病人返回病房后麻醉未醒时予往枕平卧,头偏向一例至麻醉相对清醒。腹腔镜肝叶切除术后易引起出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嘱绝对卧床休息,同时观察引流管情况,妥善固定各种管道,密切观察量、性质、颜色;防治其它并发症,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早期床上活动,视病情离床活动,防止发生如肺部感染、粘连性肠梗阻等。(5)康复期护理:饮食指导,加强营养,避免油腻食物,术后要控制动物油、肥肉等油腻食物摄入;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生吃瓜果要先洗干净,然后用开水或凉开水冲一冲,以防吃入蛔虫及残留农药。养成不喝生水喝开水的良好习惯。要多吃些含维生素的食物,如绿色蔬菜、胡萝卜、西红柿、菠菜、白菜等[3],平时应多吃些香蕉、苹果等水果。禁食易产生气体的食物,如:马铃薯、甘薯、豆类、洋葱、萝卜、汽水饮料,以及酸性的果汁、咖啡、可可等。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饮食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配合饮食合理的进行调整。(6)恢复期护理:注意休息,劳逸结合。3~6个月不宜提重物或执行粗重的工作,一般休息时间为45d左右。通过以上各种护理措施,使病员术后恢复良好,发挥出最佳生理效应,满意出院。

2.结果

全部患者均使用腹腔镜指导下将胆总管切开,使用胆道镜探查取石,手术时间为90~210分钟,手术中出血量为3~109mL,有10例患者未放置T型引流管,其中有7例患者未出现明显腹部体征与不适感,有3例患者术后有胆汁流出,均于7天内停止流出。40例患者均放置T型引流管,均无发生胆汁流出现象,没有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

3.讨论

治疗胆总管结石手术非常重要,但是胆总管结石术后护理更是不可轻视。胆总管结石患者手术后应取枕平卧大约六个小时,禁止摄入食物一天至两天,禁食时间里应保持口腔清洁,按照患者病情恢复程度,由进食流质食物转变为普食。定期更换引流袋,同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保持引流畅通无阻,防止 T管扭曲、受压和滑脱,避免胆汁引流受阻、膽管内压力上升从而引起胆汁渗漏和腹腔内感染[4]。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饮食应该多进食一些高营养、清淡、不油腻、容易消化的食物,多进食一些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与豆制品等,维持机体能量消耗与营养支持。除此之外,胆总管结石患者应该多饮水、多进食一些米汤与豆浆等,有利于胆汁粘度变稀疏,有助于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合理的饮食护理对胆总管结石的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术前良好的营养可减少手术的困难,提高手术创伤的耐受力。术后适当充足的营养可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总之,胆总管结石术后饮食少吃刺激的辛香料、碳酸饮料、酒精等促进胃液分泌的食品,胃液会刺激胆囊收缩,增加结石的发生。胆总管结石术后护理对胆总管结石的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术前良好的营养可减少手术的困难,提高手术创伤的耐受力。术后适当充足的营养可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当患者病情稳定好转后,可以让患者使用斜卧位,这样有助于引流与防止腹腔内渗液淤积引发感染,患者采取平卧位的时候,引流管的远端不能高于腋中线,坐位或站立或走路时不能高于腹部手术切口,避免引流液或胆汁逆流继而造成感染[5]。

胆管结石主要临床表现:(1)发热:在结石阻塞的基础上,再合并细菌感染时,患者会在腹痛之后,接着出现发冷、发抖和发热,一般体温会在39℃以上。(2)黄疸:患者在感到腹痛后的第二天的时候,会出现眼白和皮肤发黄,小便颜色变深。它们也都是因胆石阻塞胆管所引起。胆结石所引起的胆管阻塞常常是不完全的,阻塞胆管的结石也常会发生松动。故此,胆总管结石所致的黄疸一般不会太深,而且在病程之中,黄疸会时浅时深,肿瘤阻塞所致的黄疸常常较深,且呈进行性加深。(3)上腹部疼痛:这是由于胆结石阻塞胆总管所引起的,疼痛一般位于上腹中部或右上腹部,常常突然发作,疼痛程度多较剧烈,伴有恶心和呕吐,头晕乏力。

综上所述,通过采用胆道镜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与心理护理,术中熟练配合,术后增强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同时有利于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参考文献

[1]陈平娟.腹腔镜联合硬质胆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手术配合.现代临床护理.2013,8(2)127-128.

[2]常惠颖.崔紫藤.贺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结石取出术29例的护理配合.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 11(22)108-109.

[3]梁艳玲.郭继文.陈琳.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护理探讨.中国实用医药.2012,7(16)117-118.

[4]王娟.温桂芬.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胆管切开取石术的护理观察.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7(8)97-98.

篇5:胆管结石微创手术的饮食注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8例均来自乾安县中医院门诊及病房, 其中男20例, 女28例, 年龄22~79岁, 平均45.3岁。病史5~25年, 平均16.5年。术前有胆管炎病史者42例, 余6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腹痛病史。所有患者均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B超及X线、CT等相关检查结果确诊, 其中单纯左肝管结石13例, 单纯右肝管结石4例, 左右胆管多发结石28例, 肝门部结石2例, 合并胆管不同部位狭窄35例。

1.2 手术方法

本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其中左右肝管切开取石、肝门成型、肝管空肠Rous-en-y吻合20例;肝左叶切除1例;左叶外侧段切除13例;胆囊切除、肝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6例;肝右叶部分切除、左右肝管汇合部切开整形、肝管空肠Rous-en-y吻合术8例;术中应用胆道镜者31例。本组患者中, 8例胆肠吻合者行Y形支架管引流, 肝叶切除者均行T管引流。

2 结果

本组48例患者无1例死亡, 术后切口感染脂肪液化患者2例, 胆管出血患者2例, 经相关对症治疗后病愈出院, 治疗效果理想。术后随访45例 (87.5%) , 5例患者出现结石残留 (11.1%) , 后再次行胆道镜取石。后随访时间半年-15年, 患者均能正常饮食生活, 劳动能力恢复较好, 提高了生活质量。

3 讨论

3.1 发病机制及其他

结石病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 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神经内分泌系统失: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 胆道压力调节系统肌紧张性增高, 胆汁滞留, 产生结石。 (2) 摄入胆固醇增多:胆固醇的摄入增加导致胆汁比例失调, 易发结石。 (3) 胆道蛔虫及细菌感染继发胆管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也是临床上常见和多发病, 肝外胆管结石由于其解剖位置较为固定[4], 因此, 处理时相对简单;肝内胆管结石往往存在胆道狭窄、畸形、梗阻、胆道反复感染等情况, 导致病情复杂化, 因此治疗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3.2 检查方法

术前明确结石分布, 狭窄胆道的位置是制定有效手术方案, 减少结石残留的重要环节[5]。目前临床上定位主要依靠影像学手段:B超可显示肝内扩张胆管和腔内结石, 显示肝实质内病变, 但也有其局限性:无法显示胆管形态、胆管狭窄及部位、胆管是否变异、畸形, 因此不能为手术提供依据。CT检查可显示含钙量较高的肝内胆管结石, 准确率高, 大约为80-90%, 而且通过CT图像可了解肝内结石在肝管内的立体分布情况, 对于手术治疗提供相应的依据, 但其局限性为不能显示胆管形态、狭窄、变异畸形等情况[6]。同时还可通过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 (PTC) 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 进行检查。通过以上各种检查同时在结合术中胆道镜的应用, 可有效的明确结石的位置[7]。

3.3 手术治疗

目前临床上治疗本病仍以手术为主, 治疗的目的为清除结石、通畅胆道、去除病灶[8]。近几十年来, 人们对肝内外胆管结石作了大量的探索性研究, 针对肝内外胆管结石引起的胆道及肝脏的特殊病变设计了许多新的手术方法, 特别是目前随着腹腔镜、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应用于肝胆管结石的诊治, 显著提高了病人的治疗效果。治疗时,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根据结石的部位、数量、范围以及肝脏的病变程度、是否合并狭窄等情况选择的不同的术式, 主要包括: (1) 病肝切除:病变的肝叶是结石残留和复发的部位, 切除肝叶可达到治疗目的。 (2) 消除梗阻:肝胆管狭窄时本病常见的并发症, 狭窄好发于肝门部胆管, 手术时应广泛切开肝门部狭窄胆管, 缝合相邻的胆管瓣, 做大口径胆肠吻合。也可向上切开第Ⅱ、Ⅲ级肝胆管, 直视下取石以消除梗阻。 (3) 通畅引流。本组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了以上相应的手术方法, 治疗效果较好。同时, 还需注意的是:胆道镜在术中应用可起到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 本组应用胆道镜者31例, 取出结石者24例, 有效的提高了治疗效果;术后应注意胆管的反复冲洗。

3.4 治疗体会

肝内外胆管结石应用手术治疗, 效果值得肯定, 但是同时还会出现一些问题, 如肝内胆管结石术后常常遗留部分结石[9], 同时也留下了一下难以解决的胆管狭窄, 本组病例中5例患者出现结石残留。因此, 此类患者术后应进行综合治疗以处理残石和狭窄, 治疗方法包括术后胆道镜检查及取石;介入治疗处理胆道狭窄;其他如应用相应药物治疗等。同时, 对于本病来说, 防重于治, 应注意防治结合。因此, 应针对本病的病因进行相关预防, 包括保持精神乐观, 劳逸结合;减少胆固醇及脂肪的摄入, 适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注意饮食卫生, 避免肝炎等传染病的发生, 加强锻炼等等, 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同时对已发生本病的患者要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 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姜洪池, 陈孝平.实用肝胆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156.

[2]丁爱民.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疗效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22) :82.

[3]蒋胜昌.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75例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 2010, 6 (8) :84-85.

[4]向春明, 左峻林, 于杰, 等.肝内外胆管结石再手术48例临床分析[J].云南医药, 2010, 43 (2) :170-171.

[5]丁庆英, 张兴和, 薛建华, 等.手术辅以胆道镜取石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 2009, 49 (37) :83.

[6]何振平, 何宇.双侧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9, 18 (7) :558-559.

[7]李启信, 卢业才, 束庆兵.胆道镜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术中术后应用价值探讨[J].肝胆外科杂志, 2009, 17 (3) :198-200.

[8]王智, 张立阳, 何小东.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复发或残石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7, 27 (9) :691.

篇6:胆管结石微创手术的饮食注意

我今年38岁,最近做B超显示有胆管结石,大小为4mm×4mm,我不想为这么小的结石做手术,但想知道它会不会再长大,如果会,能不能等它长大了再取出来?如果它没有长,一直留在胆管,会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浙江 李读者

李读者:

做手术与否,最终的选择取决于你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认识和你的经济能力。你现在应当考虑的是结石的并发症。其实结石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如胆源性胰腺炎、胆总管结石、胆管下段功能失常等。可以说,一旦发生并发症,就意味着你的生命质量和寿命都要不同程度地打折。4mm×4mm的结石不大,但结石的危害与大小并无必然的相关性,有时小的结石更具风险,比如说来源于胆囊的胆总管结石,其后果比胆囊结石的远期不利影响大的多。

上海东方医院胆石病科

主任医师 胡海

痘痘和酒糟鼻该如何治

我儿子,17岁,皮肤较粗糙,脸、鼻长期长痘痘,像疱疹,有脓,很痛。用过很多药水药膏无效,鼻子现已转为酒糟鼻,医生诊断为真菌侵蚀,开了消炎的药水药膏,并服了3个多月的当归苦参丸。现在痘痘稍少了些,但还是边出边收。请问这些痘痘和酒糟鼻该如何治?

江西 王读者

王读者:

这类皮肤病,多半与皮脂腺的感染有关,严重的涉及到大汗腺,如腋下、全背部和臀部出现囊肿、脓肿,就是所谓的化脓性汗腺炎或称反向毛囊炎。

痤疮如果出现化脓炎症和囊肿,就是重度痤疮,不但在治疗上比较棘手,而且也很容易留下疤痕。痤疮的炎症主要和皮脂腺内丙酸痤疮杆菌感染有关,有时也会合并革兰氏阳性菌或阴性菌感染。酒渣鼻的问题比较复杂,多种因素都有可能诱发或加重疾病,包括局部血管舒缩、神经失调、毛囊虫及局部反复感染、食用辛辣食物、饮酒、冷热刺激、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内分泌功能障碍等。近年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以及免疫因素与本病的关系也开始引起重视。从治疗效果来讲,无论是痤疮或是酒渣鼻红斑期,通过综合治疗都会使皮损得到控制或消退。

由于没有见到具体病症,并且治疗过程会随皮损变化而不断调整,因此这里只能给予一般的建议:

1.找一家好一点的综合性医院,先明确诊断;

2.与医生很好地沟通,包括平时的饮食、生活习惯、局部的清洁情况等;

3.耐心配合医生治疗,不要随便换医院;

4.平时要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辛辣饮食等刺激因素的影响。

浙江省人民医院皮肤科

主任医师 潘卫利

肺不张是咋回事

我是一名退休司机,现已68岁,平时爱好抽烟喝酒。从今年初开始咳嗽,早晚较厉害,痰少,有时咳脓痰,打针服药治疗多次,病情有所好转,但不久又复发。最近一段时间,咳嗽症状加重,晚上不能入睡,经胸部CT诊断为左下肺不张,住院治疗10天,咳嗽明显减轻,请问,肺不张是咋回事?能治愈吗?

湖南 徐读者

徐读者:

所谓肺不张,指全肺或部分肺呈收缩和无气状态。它分为急性和慢性,老年患者多是慢性肺不张。究其原因,主要是黏稠支气管分泌液形成黏液栓,肿瘤、肉芽肿或异物造成细支气管腔内阻塞。肺不张亦可由于细支气管狭窄或扭曲,或由于肿大的淋巴结、肿瘤或血管瘤等外源性压迫所致。

不论何种原因造成肺不张,往往容易继发感染,故当患者发烧、痰量增多和变脓性时,均应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2周。对老年患者以及严重肾脏或肝脏损害的患者,抗生素的剂量需减量。疑为异物吸入,应立即到医院检查,确诊后采用硬质支气管镜摘取异物。如有反复严重呼吸道感染或反复咯血者,应考虑对不张的肺叶或肺段作手术切除。肿瘤引起的肺不张应根据细胞类型和病变范围、患者的全身情况以及肺功能,综合考虑采用手术、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以缓解细支气管阻塞。

本病只要早期发现,及时针对病因治疗,加上良好的生活护理,是可以治愈的。

湖南省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王小衡

篇7:肝外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技术现状

1 内镜与腹腔镜联合

一般是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endoscopic sphincteroectomy and 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 ESTLC) 。目前, 内镜干乳头肌切开术 (endoscopic sphineteroectony, EST) 已是十分成熟的内镜治疗技术, 该方法创伤小、术后恢复迅速、并发症控制良好, 在欧美国家, 85%~95%以上的胆总管结石都通过EST成功进行治疗, 这也是胆总管结石最常用的内镜治疗方法[1,2]。一般先行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 检查, 确认胆总管结石即行EST和网篮取石。Oddi括约肌切开长度一般控制在1.5 cm内, 切开部位11-1点。

EST的适应证:胆总管结石少于3枚;结石直径不超过15 mm的胆总管下段结石, 有时取决于术者的经验与水平。如果合并胆囊结石, 可先行EST, 术后3 d无明显不适, 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ny, LC) 。该法还适应于LC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治疗, 可以免去患者二次手术之苦。对于合并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 或同时合并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急诊手术风险较大者, 应先行鼻胆管引流术, 缓解胆道压力, 控制胆道感染, 减轻黄疸, 改善肝功能及全身情况, 待病情稳定后, 再行十二指肠镜取石治疗。若EST失败或胆管结石较多 (超过3枚) 、结石直径大于1.5 cm者, 则应选择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加胆囊切除术。

EST并发症包括出血、急性胆管炎、胰腺炎、十二指肠穿孔、胆总管结石复发、乳头狭窄、胆囊炎以及乳头恶变等。这些并发症有些可能与EST破坏了乳头括约肌的结构和功能有关。所以一般要避免对年轻患者实施乳头大切开。

随着人们对该项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又衍生出以下技术: (1) 内镜乳头球囊扩张术 (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 EPBD) 此法可以保留括约肌功能的完整性, 避免因EST造成Oddi’S括约肌结构和功能破坏引起的远期并发症。该法不破坏乳头肌, 术后乳头括约肌功能可基本恢复, 但是该方法要求结石直径<1 cm, 对于年轻患者尤为适用, 同时该手术术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较少, 更加适用于憩室旁乳头、凝血功能障碍、有出血倾向的高风险患者[3]。Chan等[4]报道应用EPBD取石成功率为81.8%, 可视为是传统EST的一种替代工具。 (2) 内镜下机械碎石术 (endoscopic mechanicallithotripsy, EML) , Riemann等于1982年首次引入机械碎石术获得成功后, EML技术得到推广。EML是先将内镜下到胆总管, 通过碎石网将结石套取, 击碎后排出结石, 这种方法容易获得成功, 可以扩大内镜取石的范围。内镜能否下到胆总管并套取结石是本项技术之关键。对于结石直径>20 mm、质地坚硬者应慎用, 因结石过大, 网篮套取困难, 而结石质地较硬时, EML技术很难将其粉碎, 如果勉强行EML, 易致网篮断裂或网篮嵌顿。Cipolletta等[5]研究表明, EML结石清除率为84.0%。EML是EST和EPBD的补充, 有报道EML可先行乳头小切开, 再进行内镜乳头切开球囊扩张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with large balloon dilation, ESLBD) 是一项安全的内镜技术, 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其取石成功率可达90%以上[6]。

2 胆道镜与腹腔镜联合

2.1 加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LCBDE) 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由于腹腔镜5~15倍的放大效果, 手术视野良好, 腔镜下分离及缝合技术逐渐改进熟练, 该项技术得以快速发展。而且腔镜胆囊切除及胆道探查取石术一次性解决胆囊结石和胆总管结石, 利用胆道镜在直视下操作, 减少了由于传统器械取石所致的胆道损伤和十二指肠损伤。通过胆道镜不但可以取石、碎石、冲洗胆道, 而且还可检查胆总管下段有无狭窄和病理改变。研究表明该技术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7,8]。Bansal等[9]通过比较腹腔镜和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结果后认为, LCBDE联合LC的手术成功率可达93.5%, 而内镜联合LC的成功率为86.7%, 故该法被很多专家推荐为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首选治疗术式。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又包括胆总管“T”管引流和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胆管探查术后安置T管作为一种应用近百年的经典术式, 其有效性与存在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尤其对于一些术前合并黄疸、胆管炎、胆道有泥沙样结石的患者, 术后安置“T”管是必须的和必要的治疗措施。但其缺点是: (1) 刺激胆管引起胆管炎、出血; (2) 胆管再生结石; (3) 大量体液、电解质丢失, 不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 (4) 有T管滑脱形成腹膜炎的危险; (5) T管压迫肠管可形成肠外瘘; (6) 住院时间长, 费用高, 生活质量差。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与传统术式相比较具有较大的优势: (1) 不留置T管而直接缝合胆总管壁, 保证了胆管系统的完整性和正常生理功能, 克服了胆汁大量丢失的弊端。 (2) 避免留置T管所致胆管出血、坏死等并发症。 (3) 术后疼痛轻, 进食早, 恢复快, 免除了患者长期带T管引流之苦, 明显缩短病程及住院时间并节约费用, 符合微创理念。LCBDE是否置T管引流是腹腔镜胆道外科技术手术的讨论热点, 李立波等[10]通过回顾性分析175例试行LCBDE的临床结果, 他们认为一期缝合可行且效果良好。

本人认为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必须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否则后果严重。一般适应证把握: (1) 保证胆总管内结石已取净, 泥沙样结石尽量放“T”管, 大块结石可考虑取净后一期缝合; (2) 胆总管直径>0.8 cm, 保证腔镜下缝合不至于胆道狭窄。 (3) 胆总管壁无明显的急性炎性水肿改变, 术前无胆管炎表现。 (4) 胆道镜观察到胆总管下端无狭窄及水肿;十二指肠乳头开闭良好、远端通畅。术前黄疸指数基本正常, 无黄疸表现。

LCBDE一期缝合术最大的并发症就是胆漏问题, 为了解决一期缝合的胆漏问题, 在行LCBDE一期缝合术之前, 可事先进行ERCP鼻胆管引流降低胆道压力, 即先引流后探查, 这是众多学者提出的主张。但先引流后手术探查的方式, 不但使手术操作时间延长, 难度相对加大, 而且也增加了手术并发症的风险[10]。后来也有部分地区报道了行LCBDE一期缝合术时, 可由内镜医生运用十二指肠镜行鼻胆管引流, 从而降低胆道压力, 即由腹腔镜、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组成“三镜联合”方式解除结石与胆漏问题[11]。但外科与内镜的同时治疗, 使手术过程复杂化, 治疗成本也相应增高, 而且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风险仍需继续验证。面对着胆漏难题, 很多学者亦设法通过人体自然生理通道进行引流, 所以胆道支架应运而生, 亦不断有人进行胆道支架置入术的研究[12], 但此术式医疗成本高, 术后还需再次操作取出支架, 对身体造成二次伤害, 也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而且术后还可出现支架移位、堵塞等风险。为了避免支架的并发症及其高昂的医疗成本, 很多术者根据患者胆管的实际情况, 自制了各种更符合生理状态的引流管, 从而出现了LCBDE置内引流管一期缝合内引流术[13], 但此术式也具有与支架引流术相似的并发症。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一步完善, 配套设备及附件的不断更新和改进, 目前国内外已出现了材料及结构各异的胆道内置引流管, 使LCBDE一期缝合内引流术日臻成熟, 术后内引流管可随粪便自动排出, 不需再行二次操作取管[14,15]。

2.2 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 (laparoscopic transcystic exploration of common bile duct, LTCBDE) 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

该法操作是先游离胆囊, 助手牵拉胆囊, 切开胆囊管, 通过胆囊管下胆道镜, 取出胆总管结石。胆囊管较窄的可以一般先用球囊对胆囊管进行适当扩张, 然后再使用3 mm的胆道镜进行取石, 其优点在于未对胆总管进行创伤性操作, 故无需留置胆道T型引流管, 一次性解决胆囊和胆总管结石。避免了留置T管引起的并发症, 住院和恢复时间大大缩短, 其疗效与LC相似, 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但其操作过程复杂、难度大, 尤其是探查胆囊管开口上方胆道时更为困难, 而且胆囊管作为胆道镜探查和取石的通道, 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 胆囊管条件好, 解剖清晰、通畅、直径>4 mm、汇入胆总管的右侧无明显扭曲等; (2) 胆囊管扩张足以通过胆道镜; (3) 结石大小合适可自胆囊管取出, 结石直径<6 mm, 结石数目一般少于5枚。如胆囊管如出现以下情况者, 建议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 (1) 胆囊三角粘连严重; (2) 胆囊管较细或开口靠后; (3) Mirizzi综合征; (4) 胆总管探查结石较多较大, 结石>6 mm、多于5枚[16]。

3 传统治疗方法是否完全摈弃

如今, 随着微创治疗的观念深入人心, 加之传统开腹手术创伤大、疼痛严重、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多, 已逐渐被内镜和腹腔镜治疗所取代。但传统的开腹手术仍有其存在价值。传统开腹手术在直视下进行, 手的感知效果任何器械无法取代, 且以其成熟的术式和确切的疗效, 对于多次手术和粘连严重的患者和在广大基层医院以及技术水平、器械设备落后的地区仍然是首选甚至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同时也是微创治疗失败后的最后选择。另外对于一些老年心、肺功能差的患者, 不能耐受全麻下建立气腹, 给予硬膜外麻醉行相对简单、能控制病情的手术, 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因此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 临床上仍有部分患者会选择传统开腹手术治疗。

4 展望

近年来, 微创外科不断发展, 一些高科技的产品也大量应用到这个领域。 (1) Marescaux等[17]首次报道了利用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naturalorifice transluminalendoscopic surgery, NOTES) 行腹部无疤痕经阴道内镜胆囊切除术, 这对于微创外科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或许NOTES会成为下一个外科手术发展的方向。但其实用性尚待考证。 (2) 在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技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的同时, 人们也发现其不足之处, 因器械操作的局限性限制了其对一些复杂的手术、精细手术的开展。进入21世纪, 以达芬奇 (davinci) 为代表的手术机器人开发并迅速投入到临床应用, 其能将手术的精度和可行性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纪文斌[18]利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对包括胆总管结石在内的29例肝、胆、胰疾病患者进行治疗, 除l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中转开腹外, 其余均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下顺利完成手术, 且术后恢复较好。将来也可能为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模式。

篇8:这些人小心胆管结石

女性:在胆结石患者中,女性占多数。原因是女性身体中雌激素水平高,会影响肝内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形成,使非结合胆红素增高;雌激素又影响胆囊排空,引起胆汁淤滞,这样极易形成结石。

肝硬化的病人:肝硬化患者胆结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主要是由于肝硬化病人的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会导致雌激素水平较高。同时,又有慢性溶血的情况,造成胆囊收缩功能低下,与胆囊排空不畅、胆道静脉、血中胆红素升高等多种因素有关。

体形超重的肥胖者:有研究显示,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的人群,胆结石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肥胖者大多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加之活动又少,易生胆结石。

饮食偏荤、偏甜及不吃早餐者: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多,很容易形成胆固醇结石;而甜食吃得过多又促进胰岛素分泌,会加速胆固醇沉积。另外,经常不吃早餐,会使胆酸含量减少,胆汁浓缩,利于结石形成。

体内有蛔虫者:蛔虫感染者,如果不注意饮食卫生,蛔虫就会逆流至胆道产卵或死亡,就会成为结石核心,生成结石。

具有家族病史的遗传患者:遗传因素会影响胆结石的发生。所以家里的直系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患有胆结石,也是高危人群。

篇9:胆道术后肝外胆管结石的手术体会

关键词:胆道术后,肝外胆管结石,手术

胆石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外科手术是治疗胆石病的主要办法[1]。而胆石病手术后复发率较高, 复发性胆道结石是外科治疗的难点之一[2]。回顾分析了我科10年来胆道术后肝外胆管结石病例共69例,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2003年01月至2013年01月我科手术治疗的69例胆道术后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 (肝内胆管结石病例不在讨论范围) , 其中男39例, 女30例, 年龄27~79岁, 平均49岁;合并糖尿病的9例, 合并高血压15例, 合并冠心病7例;肝外胆管结石症状出现距上次手术时间:最短为9个月, 最长为27年余, 平均为8年左右;有2次胆道手术史7例, 有3次胆道手术史4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上腹部彩超检查, 大部分病例行CT或MRCP检查。术前检查提示肝外胆管结石, 其中胆总管结石64例, 肝管结石5例;所有病例均予以再次开腹手术治疗, 手术中探查证实为肝外胆管结石。

1.1.2 上次原发病及手术方式:

上次原发病:胆囊息肉伴慢性胆囊炎8例, 胆囊结石伴胆囊炎27例, 胆囊结石伴肝外胆囊结石19例, 胆囊结石伴肝内胆管结石5例, 胆总管结石9例, 肝内胆管结石3例;上次手术方式:开腹胆囊切除术6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9例, 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引流术30例, 胆囊切除+左肝叶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1例, 胆囊切除+胆肠吻合2例。

1.2 方法

全麻或者硬膜外麻醉, 取右上腹经腹直肌纵切口或右肋缘下斜切口开腹手术治疗。术中分离粘连, 准确寻找胆总管, 预防误伤。单纯的胆总管结石不伴有胆总管下端开口狭窄, 仍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肝下置腹腔引流管, 加强围手术期治疗。

2 结果

6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49例选择右肋缘下斜切口, 20例选择右上腹经腹直肌纵切口, 其中37例选择了前次手术相同切口;术中损伤小肠肠管壁1例, 予以修补, 未发生肠瘘;6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或切口脂肪液化, 换药等处理后愈合;1例患者术后出现多脏器衰竭, 于重症监护室治疗8 d后自动出院, 电话随访患者回家后死亡;术后经过T管造影检查, 胆总管残留结石7例, 胆管镜经T形管取净结石。随访1~10年, 术后复发胆管结石2例。

3 讨论

3.1 胆道术后肝外胆管结石原因:

经查阅相关文献[3,4,5], 并结合69例患者资料, 胆道术后肝外胆管结石原因有术后残石, 肝内胆管结石脱落、排出, 胆管炎、胆管狭窄等造成再发结石, 患者因素 (性别、年龄) 以及患者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

3.2 胆道术后肝外胆管结石手术治疗的体会

3.2.1 手术方式的选择:

手术方式因人而异, 根据患者一般情况、结石部位、结石数量、大小及胆管有无狭窄等综合决定。胆道镜和胆道造影检查因其安全有效、低损伤的优势在胆道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6]。如明确为单纯的胆总管结石不伴有胆总管下端狭窄, 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术后2~4周以后拔管;合并有胆总管下端狭窄, 术中可以予以胆道探子扩张或切开成型, 放置T管支撑并引流, 术后拔除T管时间要适当延长;对于胆总管下端开口处狭窄且胆道探子难以通过的瘢痕样狭窄, 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若患者高龄、基础多或急诊手术, 建议行简单有效的手术, 避免因手术、麻醉时间过长, 术后患者出现MODS甚至死亡。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不失为较佳选择。在基层医院, EST、胆肠吻合等技术尚未开展或技术不甚成熟, 笔者认为, 充分的术前检查, 胆道术后的单纯的胆总管结石不伴有胆总管畸形, 选择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仍然是简单、有效、可行的。手术原则[7]:去除病灶、解除梗阻、矫正狭窄、通畅引流。

3.2.2 切口选择和手术径路:

临床较常用的切口有:①右上腹经腹直肌纵切口, 术中可根据需要向上下延长, 且经下段延长部进腹后向上分离粘连肠管相对容易, 误伤肠管的机会少。但肝门部暴露不如右肋缘下切口。②右肋缘下斜切口, 可以满足肝门部的暴露, 根据需要可以左右延长以适合胆管的显露, 进腹后从外侧向中央、从浅至深地分离肝下粘连。右肋缘下切口我们使用较多, 除了患者要求使用原手术切口 (右上腹经腹直肌纵切口) 外, 我们基本采用右肋缘下斜切口。③前次手术相同切口, 一般腹腔内的粘连多发生在切口下方的腹壁且粘连较重[8]。再次手术时注意分离, 小心仔细地逐层切开, 以减少损伤粘连在切口下方的肠管。我们遇到1例肠管损伤是使用了此切口, 分离时损伤肠管, 及时发现予以修补, 术后未发生肠瘘。

3.2.3 胆管的显露:

准确寻找到胆总管是二次或二次以上胆道手术的关键。进腹后一般沿肝缘从浅至深逐渐解剖肝十二指肠前粘连, 逐渐显露肝十二指肠韧带。部分患者肝十二指肠韧带炎性粘连、肝门部组织瘢痕化, 使术中辨认胆管困难;部分患者十二指肠、胃窦部向上与肝门紧密粘连, 有时横结肠、小肠也被牵拉向上一起与肝门和胆管形成粘连;部分患者肝门旋转移位, 或肝方叶较大, 致使肝门深陷于肝实质内, 故胆管显露困难。术中可以把肝圆韧带、肝门部、胆囊床瘢痕、T管瘘管等作为寻找胆管的解剖标志。在疑似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如扪及肝动脉搏动或肝外胆管内结石时, 有助于判断肝外胆管位置。使用5 m L注射器穿刺回抽见胆汁样液体是确认肝胆管的一种既有效又简便的方法。对于肝与结肠或十二指肠广泛紧密粘连、组织充血水肿、分离有困难者, 还可应用Kocher操作径路, 即显露肝右叶和结肠肝曲后切开升结肠侧腹膜, 或经十二指肠降部切开后腹膜进路。本组2例应用了Kocher操作径路, 未发生胆管及肠道损伤。

3.2.4 彻底清除病灶:

术中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尽量取尽结石。若术中难以避免遗留结石, 则应设置胆管引流通道, 以备术后胆管镜取石。

3.2.5 避免误伤:

再次胆管手术容易发生医源性损伤[9]。主要原因有:十二指肠与肝脏紧密粘连、肝十二指肠韧带瘢痕粘连, 特别是胆管周围组织炎症水肿, 以及对胆总管、左右肝管的解剖及变异了解不透彻、对手术探查径路没有足够的认识和运用技巧, 手术操作不精细等。预防措施术中应仔细辨清胆管解剖变异, 保持警惕, 分离尽量用剪刀锐性分离而不是强力撕拉, 贴近肠管分离时避免使用电刀, 损伤后应及时修补, 避免损伤继续扩大。由于与肝门部粘连最常见的是十二指肠, 可在结束手术前将大网膜填塞于肝和十二指肠之间;术中避免对胆管做过多不必要的分离以减轻术后粘连及局部解剖结构的改变;胆肠吻合位置不要过高, 保留可供下次手术利用的肝外胆管。

3.2.6 围术期治疗:

胆管再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较高, 特别是急症手术时, 手术的安全性和彻底性往往不能兼得时要保证安全, 行简单有效的手术, 可以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 暂时解决通畅引流, 患者恢复后可行胆管镜经T形管取净残余结石。围术期加强管理, 使用有效抗生素、保护肝功能、改善营养、积极处理合并病、预防引流管脱落等措施是降低围术期并发症、病死率和保证手术成功的前提。本组的1例79岁患者, 合并有冠心病、糖尿病, 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因心功能差术后转重症监护室治疗, 逐渐出现多脏器功能不全、衰竭, 治疗8 d后家人签字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电话随访患者回家后死亡。

总之, 因反复多次手术后, 腹腔内形成广泛粘连、纤维化或瘢痕化, 正常的解剖结构发生改变, 因此, 胆道再手术难度较第一次显著提高, 对操作技巧和术者经验的要求也更高, 故应引起肝胆外科医师的高度重视[10]。术前充分准备, 选择简单有效的手术方式, 术中正确寻找胆总管、避免误伤是治疗胆道术后肝外胆管结石的关键。

参考文献

[1]Raul SK, Joseph SC.Commentary on“Biliary peritonitis requiring reoperation after removal of T-tubes from the common bile duct”[J].Am J Surg, 2007, 193 (2) :289-290.

[2]张淼, 张云, 鱼海峰, 等.复发性胆道结石再手术治疗策略的探讨[J].肝胆外科杂志, 2012, 20 (5) :388-389.

[3]黄志强, 黄晓强.肝胆胰外科聚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216-230.

[4]陆立, 谭振刚, 栾晓丹, 等.胆道再次手术100例原因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 2009, 37 (1) :44-47.

[5]李忠廉, 崔乃强, 苗彬, 等.胆道再次手术原因分析:附828例报告[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7, 16 (2) :16-18.

[6]Sun DL, Zhang F, Chen XM, et al.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elective trans-lystic intra-operative cholangiography in primary suture following three-port 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J].Chin Mrd J (Engl) , 2012, 125 (19) :3509-3513.

[7]袁通立, 刘小河, 黄义, 等.胆管残余和复发结石再手术128例体会[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1, 18 (8) :896-897.

[8]裘华德.腹部外科再手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9.

[9]Parmeggiani D, Cimino G, Cerbone D, et al.Biliary tract injuries dur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three case reports and literature review[J].G Chir, 2010, 31 (1-2) :16-19.

篇10:胆管结石 可从口腔治疗

胆汁是消化食物用的,当人进餐后,肝脏产生的胆汁经过胆管反流到十二指肠来消化食物,这表明胆管在十二指肠上有个开口,这个开口医学上叫做十二指肠乳头,是胰液和胆汁流出的门户和闸门。此乳头开口也为治疗胰管和胆管疾病带来了方便。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就是利用这个开口进行手术的。

其手术基本方法是:医生将专门用于ERCP的内镜即十二指肠镜经患者的口腔插入,经过食管和胃到达十二指肠,然后经内镜孔道插入乳头切开刀至十二指肠乳头及胆管内,将乳头切开一个长约数毫米的小口。乳头切开刀虽然叫做“刀”,但不是传统意义的刀片,而是特制的金属丝,便于插入到乳头开口,金属丝通电时可以起切割作用,且切口处组织凝固,不出血。乳头被切开后开口扩大,取石器械就可以插入到胆管内,在X线透视下将结石抓取到十二指肠。若结石太大,不易取出,还可以将碎石器械插入到胆管将结石碎掉,然后再取。结石一旦离开胆管,对人体就不会产生危害了。由于这种手术创伤小,病人恢复快,在国内外许多医院将此疗法作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上一篇:乡镇关工委2021年度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下一篇:环评考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