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通知范文

2024-04-09

省政府通知范文(精选8篇)

篇1:省政府通知范文

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天地常州下设监控研究所、通信研究所、电气研究所、工控研究所、结构工艺研究所、营销中心和产业中心、质保中心等部门。现有职工1000余人,其中科研技术人员700多名,研究员及高级工程师61名,工程师78名,专业覆盖了有线通信、无线通信、计算机通信、计算机软件与网络技术、工业自动化、电子技术、测量仪表、传感技术、机械设计等煤矿自动化和通信所涉及的主要领域,专业配置齐全、合理。

天地常州为保证科研水平、产品质量,还建有监控、通信、光纤、传动、传感器和环境条件等实验室,从美国、德国等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设备,并于通过了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于20xx年1月,通过GB/T9001-20xx(idt ISO9001-20xx)换版认证。

篇2:省政府通知范文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

2006年12月4日晚9时左右,**乡经县多次毁闭的非法萤石矿井,发生一起非法矿主私自组织人员进行井下作业,致使一死两伤的恶性安全事故。目前,涉嫌重大责任事故嫌疑人被拘控,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为切实汲取此次安全事故中血的教训,坚决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抓实安全生产工作,特作如下紧急通知。

一、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此次事故的发生,说明我县安全生产工作仍然存在死角死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将安全生产工作上升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坚决克服麻痹大意、得过且过、推一推动一动、推了也不动、相互推诿扯皮的错误倾向。本着对党负责,对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真正将安全生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树立只有安全第一、经济才能发展,只有安全生产社会才能稳定,只有人民安居乐业、才不辜负党对我们的信任思想意识。要深刻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自觉自愿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警钟长鸣、长抓不懈。

二、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

各乡镇、各部门要立即组织得力人员,在全县范围内认真开展以护林防火、特种设备、公众聚集场所、道路交通、矿山企业、危险化学品等为重点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并结合第四季度安全生产工作特点,制定周密检查方案,明确检查重点,加大检查力度,确保检查质量,坚决防止走形式、走过场。对检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要按照定措施、定标准、定期限、定责任人的要求,责令其立即停产整顿,并限期整改到位,确保重大事故隐患及时有效消除。[您阅读的文章来源ˇ好范文 wenmi114.com-◇好范文 wenmi114.com互联网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注:去掉中间符号在百度搜索第一个网站]在具体工作中,各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密切配合,加强协作。一是做好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公安局负责对已经毁闭了的小煤窑、小矿井火工器材供应停供检查,看是否还私自存有火工品,是否有私炒炸药行为。安监局负责对关停情况进行检查,看毁闭是否彻底,是否存在死灰复燃现象。国土资源局负责对相关证照进行吊销。同时,要加大对硅砂、采石场等其它露天开采矿山的检查力度。二是做好道路交通安全检查工作。由交通、交警部门牵头,重点做好交通运输工具的安全检验工作,坚绝杜决“带病”交通运输工具上路运营。严厉查处无证驾驶、酒后驾驶、超速超载、疲劳驾驶等违章现象。三是做好人员密集场所消防检查工作。由公安消防牵头,文体教育局、商务局等相关部门配合,重点做好商场超市、宾馆饭店、网吧、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四是做好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检查工作。由安监局牵头,供销社、公安局、工业促进局等部门配合,重点做好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和民爆器材的检查工作。六是做好特种设备检查工作。由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建设局、电力局等相关部门配合,重点对采暖锅炉、压力容器以及供水、供热、供电等特种行业和特种设备的检查工作。七是做好食品卫生检查工作。由卫生局牵头,重点做好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学校饭店等食品质量检查工作。八是做好森林草原防火检查工作。由林业局牵头,各乡镇配合,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九是做好建筑施工安全检查工作。由建设局牵头,重点做好扫尾工程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

三、依法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各乡镇、各部门要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坚决克服麻痹大意思想,认真组织,周密安排,切实开展好此次活动。凡是因领导不到位、检查不到位,落实不到位,造成重特大事故的,要严格按照“四不过放”的原则,从严从重查处。对因严重忽视安全生产而酿成重大事故的,不仅要追究事故直接责任者的责任,还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行政责任。对有渎职、失职行为的,要严厉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四、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执行值班和报告制度,对重点部位、重点企业和关键岗位,要落实领导在岗值班制度,明确值班电话,确保24小时有人接听,随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要认真执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和各项安全生产防范措施,对各种异常情况要及时妥善处理,并按两办《关于切实做好紧急情况重大事件报告工作的通知》(围办字[2006]59号》要求,及时、如实上报。凡是迟报、瞒报、漏报的严格追究主要领导责任。

篇3:省政府通知范文

与以往相比, 此次辽宁省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 增加了行政审批和以教育为重点的公共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公开, 包括逐步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公开等。辽宁省将加强行政审批项目调整信息公开, 重点做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参与的行政审批项目审批过程、审批结果公开工作。

辽宁省还将扩大公开PM10、臭氧等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信息的城市数量, 增加鞍山、抚顺、本溪、锦州4个城市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信息, 并强制公开重污染行业企业环境信息。辽宁省将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信息公开范围, 重点公开招收保送生、高水平运动员、艺术特长生等有关政策和信息, 公示考生资格及录取结果。同时逐步推进基础教育招生、分班、收费等信息公开工作, 并加大高校财政信息公开力度, 公开各高校预算决算信息。涉及教育、交通运输、农民负担、医疗、房地产市场、旅游市场等民生领域价格和收费监管信息的公开工作将成为价格和收费信息公开工作的重点。辽宁省还将建立食品药品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公开制度。

篇4:省政府通知范文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96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加快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是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对政府管理和服务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逐步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社会的关系,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效率的迫切需要;是培育和引导社会组织、加快服务业发展、扩大服务业开放、引导有效需求的重要举措,对于深化社会领域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增强公众参与意识,激发经济社会活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政府购买服务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和要求。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新一届国务院明确要求在公共服务领域更多利用社会力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国务院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是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和《指导意见》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指导意见》是推动我国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准确把握精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指导意见》的精神上来,将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摆在发展改革的重要位置,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确保《指导意见》顺利实施。

二、积极有序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

《指导意见》的基本定位是注重原则性、方向性、统筹性和指导性,既鼓励支持地方和部门先行先试,发挥做好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也明确了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根据《指导意见》的精神,目前,为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财政部正抓紧研究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以及相关预算、政府采购、税收等具体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积极行动起来,主动部署开展工作,抓紧制定相关政策文件,尽快形成中央和地方共同推进购买服务工作的氛围和机制。

(一)坚持正确方向,积极探索创新。开展政府购买服务工作要以改革的决心和勇气,正确处理当前和长远、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不拖不等不靠,积极创新,大胆探索。要根据《指导意见》精神,抓紧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政府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办法和具体措施,尽快形成中央与地方衔接配套、操作性强的政府购买服务政策体系。已经出台相关文件的,要对照《指导意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不断健全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体系。尚未出台政策性文件的,要按照《指导意见》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抓紧研究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和办法,积极探索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开。

(二)坚持突出重点,稳妥有序推广。要结合实际,在准确把握公众需求的基础上,全面梳理并主动提出购买服务的内容和事项,精心研究制定指导性目录,明确购买的服务种类、性质和内容。在公共服务需求日趋多样化的形势下,应突出公共性和公益性,重点考虑、优先安排与保障和改善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和项目,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对于政府新增的或临时性、阶段性的公共服务事项,凡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原则上都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看得准、拿得稳的先推下去,一时看不准、有疑问的要深入研究,条件成熟了再推进。要通过购买服务,推动政府简政放权,防止“大包大揽”。要确保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防止“卸包袱”,将应当由政府直接提供、不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公共服务事项推向市场。购买服务的范围、内容和目录应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根据经济社会和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动态调整。

(三)坚持规范操作,完善购买程序。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的各项程序规定,建立以项目申报、项目评审、组织采购、资质审核、合同签订、项目监管、绩效评估、经费兑付等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化购买流程,有序开展工作。要将政府购买服务资金纳入预算,并严格资金管理,加强绩效评价。要及时充分地向社会公开购买服务的项目内容、承接主体条件、绩效评价标准等信息,确保社会力量公平参与竞争,严禁层层转包、豪华购买、暗箱操作等违规违法行为,筑牢预防腐败的制度防线。

(四)坚持政策衔接,注重建章立制。要处理好积极推进和制度建设的关系,做好相关政策的完善和相互衔接。既要考虑当前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重点是鼓励和推进改革,在坚持大的原则不变和透明预算的前提下,注重研究解决现行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会计处理等技术性管理难题,必要时可适当做出政策调整,为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顺利推进创造条件;又要兼顾长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注重体制机制建设,为将来建立购买服务制度打基础。同时,要做好政府购买服务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行业协会商会脱钩等相关改革的衔接,按照国务院关于“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要求,在有效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的同时,积极研究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改革的政策措施,实现“费随事转”。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坚决防止一边购买服务,一边又养人办事、“两头占”的现象发生。

三、切实加强对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组织实施

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是一项新的综合性改革工作,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和方向,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艰巨,要用发展的眼光、改革的理念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共同监督的要求,切实加强对政府购买服务的组织和指导。要尽快建立工作机制,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同时,加强对下一级政府购买服务的指导,督促其积极开展工作。

(二)发挥牵头作用。各地区、各部门财政(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发挥好牵头作用,当好参谋助手,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各地财政部门要尽快明确牵头处室,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要尽快明确牵头司局和责任处室,积极支持配合财政部统筹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并主动做好本部门、本行业、本系统相关工作。

(三)加强培训宣传。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确保广大干部群众及相关社会力量负责人、工作人员了解、熟悉和掌握有关背景知识、政策措施及操作规范。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广泛宣传实施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措施,为推进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切实加强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发现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完善政策措施和制度设计,确保近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中长期形成比较完善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体系。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进展情况、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重大问题,以及有关意见和建议,请及时报财政部,以便统筹研究解决。

财 政 部

篇5:省政府通知范文

【发布文号】辽政传[1994]10号 【发布日期】1994-04-08 【生效日期】1994-04-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继续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宏观调控的通知

(辽政传(1994)10号一九九四年四月八日)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省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基本建设投资增长过猛,在建项目总规模偏大和投资结构改善滞后的矛盾仍然存在。为进一步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调控,提高投资效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有关通知精神,特作如下通知。

一、一、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宏观调控的指导原则

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调控,是解决当前投资领域存在的问题,保持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从全局出发,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防止不顾客观条件一味争投资、上项目,重走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扩大建设规模的老路。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调控要坚持三条原则:一是坚持效益第一的原则,加大投资结构调整的力度,确保重点建设,以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二是结合落实全国、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各项部署,对促进辽宁长远经济发展和当前经济振兴有重大作用的投资项目,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千方百计予以支持;三是加大投资体制改革的力度,逐步建立起投资风险约束机制,形成以企业法人为投融资主体的内在责任制度。

二、二、对近几年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进行认真清理

“七五”期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每年增长20%左右。进入“八五”以来,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平均每年增长45%。由于目前尚未完全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投资体制,缺乏投资的风险约束机制,宏观调控能力不强,使得投资过于分散,投资结构不尽合理,投资效益不佳,有些项目甚至成为地区和企业的包袱。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一次认真清理已势在必行。省市要按分级负责的原则,分别对“七五”以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清理排队。省清理的范围主要是“七五”以来到1993年末原材料工业5000万元以上,机电轻纺、非生产项目30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各市也要从实际出发,确定一批重点清理项目。目前着重对以下四类项目进行审核排队:一是对基本建设在建和竣工项目要按扩初设计要求进行,重点放在项目投产、达产、达效和贷款偿还情况的审核上,并找出影响达产、达效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二是对国家和省专项贷款技术改造重点项目的投产、达产情况及存在问题作出分析;三是对利用外资的基础设施、利用国外商业贷款的工业项目和技术引进项目,要逐一进行清理,特别是对拖欠外汇贷款的项目要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办法;四是对房地产开发、商品住宅建设要实事求是进行审核,做好商品房销售的测算分析及城区改造和住房建设规划,适度安排建设规模,分清轻重缓急,分步实施。清理工作的重点要放在对投资效益及投资对全省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的作用和宏观管理中有哪些经验教训的分析上。已建成投产的项目,要认真分析现存的问题,使其尽快达到设计能力,实现投资的预期效益;对正在兴建的项目,要根据效益第一的原则,做好项目的审核排队。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效益的项目,要千方百计保上去;对超概算严重,产品市场发生变化,经济效益差,无力偿还贷款的项目,要坚决停缓建设。

三、三、积极筹措资金,确保重点建设

在当前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要通过多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确保重点建设。一是保列入国家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特别是地方大中型项目和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二是保有效益的收尾、续建项目,使这些项目尽早投产达产;三是保20个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50个龙头产品、100个“小巨人”企业的改造项目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各地区、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自筹资金,要优先保证这些重点项目的资金需要;计划、经贸、金融、财税部门要协调好项目单位,落实重点项目建设资金,依据施工进度按期保证资金到位。

要搞好和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信贷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的衔接,争取各金融机构对我省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的支持,积极吸引国家各投资公司和融资机构到我省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处。要拿出一批项目单子,主要是列入国家计划的地方大中型基建和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争取开发银行贷款和各投资公司到辽宁参股;积极向国家申请债券和股票规模,加强债券、股票总量和投向的宏观引导,使之主要用于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上。

坚持以项目法人为投融资主体,加大投资主体的风险责任。重点项目单位要搞好施工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本着谁借债谁偿还的原则,落实还款计划;项目单位要积极主动向省市金融部门汇报、沟通,以得到金融部门的支持。各级银行要努力组织存款,盘活资金存量,扩大资金增量,帮助企业和重点项目单位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各金融机构不得挪用银行同业拆借资金发放固定资产贷款。要加强对省内各类投资公司资金使用方向的宏观引导,向重点项目倾斜。计划和财政部门要摸清各种预算外资金的底数,加强对这些资金使用的宏观调控,实行收支两条线,监督使用情况;各专项资金的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政府规定的使用方向,纳入计划管理,防止被挪作他用,以实现更大的投资效益。要引导企业把实行投入产出总承包后多留的资金主要用于产品结构调整和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上,使之发挥更大的效益。

四、四、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

为了切实加强重点建设和防止盲目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今年省里要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对重复建设、低水平的一般性加工项目要严加限制;特别是高档宾馆、高级写字楼、豪华别墅、渡假村和高档游乐设施等今年原则上不批准新开工项目。所有新开工项目,必须是有正当资金来源,产品有销路和经济效益好的项目。今后新开工项目必须坚持国家确定的三条原则,即:一是不能搞无本投资,新建项目必须落实一定比例的资本金;二是不能挪用流动资金贷款搞投资;三是新建项目必须打足铺底流动资金,流动资金不落实的不能开工。除此之外,还要坚持生产性项目的技术档次不是全国一流水平或世界先进水平的不能开工;不搞精深加工,其产品不是向下游延伸或最终产品的不能开工。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用自有资金和自筹资金建设的新开工项目,必须履行项目的审批程序,经财政部门审查资金来源后,向计委、经贸委申报自筹基本建设、技术改造计划规模,并把资金存入银行的专户上,其中属于基本建设的,存入建设银行;属于技术改造的,存入工商银行或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并由银行出具存款证明。计委、经贸委按规定审查后定期下达自筹基建、技改计划。对未列入自筹计划的项目不得组织施工。未经批准擅自开工的,要追究有关单位领导人的责任。各市的自筹基建、技改项目,也要按规定由计划主管部门下达自筹规模(计划)后组织实施。

要继续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建设项目分级审批的规定,对凡是有效益的项目,在企业审批权限之内,各部门都要予以积极支持,但要加强项目审批工作的管理,搞好项目的规划,重点是组织好列入“八五”计划项目的实施工作。对未列入“八五”计划的大中型基本建设、限额以上技改项目,特别是超出各地区、各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自行综合平衡能力的,要经省计委、经贸委组织评估后,报省政府批准。

抓紧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登记备案制度。在国家有关政策尚未出台之前,省计委要会同省经贸委尽早制定出我省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登记备案暂行办法。除按现行规定应报批的项目外,企业自主决定立项的项目和各市审批的项目,凡是总投资在500万元以下(包括利用外资、合资、合作、自筹资金等)的项目,均由项目单位按属地原则向省计委备案;总投资在500万元以下到100万元以上的项目,向市计划管理部门登记备案。跨省市的项目,直接向国家或省计委备案。凡是国家产业政策限制、禁止发展的项目,需报省计委批准;原材料初级产品,如钢、铁、有色金融增加冶炼能力的,要按规定报省市政府批准,并建立严格的重点项目投资主体责任制。省计委要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确定项目的规模经济标准,防止盲目建设,对能源、交通、水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要统筹规划;省经贸委要会同有关部门、企业抓好50个龙头产品的发展和改造规划。组织力量对这批产品和项目进行充分的分析论证,实行总体改造方案一次审批,分步实施。今后不论是基本建设还是技术改造项目的审批,都要依据省中长期规划进行。

五、五、加强对房地产开发建设和开发区建设的管理

各类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必须纳入全省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贷款规模必须同时纳入国家信贷计划和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对房地产开发项目要进行调查摸底,商品房和住宅小区建设项目要抓好建设施工管理,使动迁居民尽早回迁。

要结合住房制度改革搞好解困、解危商品住宅建设,计划和建设部门要搞好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整顿,严格执行各商业性房地产开发公司在每年的建筑总量中,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要占20%以上的规定,切实加强城市住房的建设。从严控制宾馆、渡假村和前景不明的游乐设施的开发建设。“安居工程”今年着重搞好调查规划等前期工作,根据国务院部署逐步实施。

开发区建设重点要放在国家批准的几个开发区和科技园区上,努力建成对外开放的示范区。新设立开发区要严格掌握条件和标准,按规定程序报批。各市要根据发展乡镇企业的需要,进行小城镇建设试点,适度发展工贸小区或商贸小区,但要统筹规划,注重实效。

六、六、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的引导和规范化管理

要继续走老企业“嫁接”改造和“四靠拢”的路子,积极引导外资投向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汇农业,兴办高技术含量的创汇型企业,上一些高技术、高效益、高市场占有率并能带动地区和行业发展的大项目。招商引资要注重实效,按照省政府确定的原则,安排好大中小结合、目标明确的招商引资活动,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对关系国计民生且易于形成垄断的基础设施和支柱产业,一般不允许外商独资经营,对其中的合资、合作项目要保证国家控股或拥有控股权。对国有企业向外出售股权或以存量资产与外商进行合资合作经营的,必须严格进行资产评估,并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和履行报批程序,按权限审批。总投资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必须经计划部门审核后报请国家批准,不得简化和变通。

对外商以机器设备等实物投资的合资项目,要防止外商低价高报,以次充好,以旧顶新,谋取不合理利益。不能以中资银行贷款充抵外商注册资本或用中方名义为外方投资贷款提供担保;中方不能比照贷款、债券的方式或以其他形式保证合营外方投资的回报率。外商投资项目原则上要做到外汇自求平衡,并落实外汇平衡措施。对外汇不能自行平衡的项目,中方不得自行承诺保证外方的外汇收入。外商投资项目以合资企业名义在国家借款,凡需境内机构担保或用资产抵押的,都必须纳入国家外债计划,限额以上项目报国家计委,限额以下项目的审批权集中在省及计划单列市计委,并由同级外汇管理部门监督执行。

七、七、加强投资宏观调控工作的领导

各地区、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贯彻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工作重点放在调整结构和提高效益上,切实搞好投资体制改革。各级政府要加强固定资产宏观调控工作的力度,计划、经贸、财税、金融、审计部门要互相配合,从大局和我省实际出发,及时研究解决固定资产投资中的重大问题,对保证重点、资金到位、投资规模、审批立项和新开工项目等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的审核清理,分别由省计委、经贸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利用外资项目的审核清理,由省外经贸厅会同省计委、经贸委组织实施;省建设厅和省计委对房地产开发、商品住宅建设状况要进行调查分析。对具体企业涉及上述项目的清理,也可由省计委牵头联合进行调查。有关部门要分别组成调查组,到各市调查了解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按效益第一的原则,综合考虑项目的技术水平、资金到位情况以及市场前景,对在建项目重新进行排队,集中力量搞好项目的收尾、投产和续建工程,积极研究拓宽新的筹资领域和渠道,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的问题,促使我省固定资产投资步入低投入、高产出的良性循环轨道,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篇6:省政府通知范文

南府发〔2010〕68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国发〔2010〕18号,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加强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认真总结“十一五”以来的防震减灾工作

防震减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十一五”期间,特别是汶川地震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采取一系列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重大举措,建立了一支能打善战的防震减灾工作队伍;建立健全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地震监测网和速报网,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作用,市民防震减灾意识明显增强,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和校安工程建设有了新的进展,城乡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有了新的提高。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防震减灾中心建设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建成南湖公园应急避难场所;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已经建立,地震应急装备逐年增加,应急救援能力逐步增强。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前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防震减灾事业投入仍然不足,宏观观测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地震灾害防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全市还有相当一部分的重要工程没有依法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一些中小学校教学楼没有按照高于本地房屋建筑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农村民房普遍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的现状仍然没有改变;应急救援和响应能力、全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等。这些突出问题,都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二、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防震减灾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以政府为主导,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全社会力量,充分发挥防震减灾在维护城乡公共安全、保持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提高城乡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提供地震安全保障。

(二)工作目标。到2015年,基本建成本市立体地震监测网络,地震监测能力优于1.0级;建设较完善的地震烈度速报网络,10分钟内完成地震烈度速报。城乡工程建筑抗震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基本完成对抗震能力严重不足的重要建设工程的加固改造,显著提高城乡新建建筑的抗震能力。加强应急救援与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受灾市民24小时内得到基本生活安置。市民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明显增强。

到2020年,建成本市立体地震监测网络,地震监测能力、速报能力、预测预警能力显著增强。城乡建筑、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达到全面抗御破坏性地震灾害的要求。建立较完备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和救助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主,远近结合、覆盖面广、设施配套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体系,使全市的防震减灾综合能力达到全国重点防御城市必须具备的水平。

三、建立现代化地震立体监测系统,全面提升地震监测能力

(一)进一步增强地震监测能力。按照科学规划和布局,加强立体地震监测网络建设,大力推进强震动观测台网和烈度速报台网建设,积极推进重点水库及江河堤防、石油储备等重大建设工程和建筑设施专用地震台网建设的要求,把台站建设列入防震减灾中长期规划,调整地震遥测台的布局、增建一批地震前兆台,逐步在市属大型水库,石油、化工等储备基地建立强震台。建立健全地震台网运行维护、质量检测技术保障体系,依法加强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责任单位:市县地震局、市县财政局)

(二)加强地震预测速报。专群结合,建立完善地震预测信息会商机制,科学探索实践震情速报方法,完善地震自动速报系统。完善地震预测速报管理制度,依法规范社会组织、公民的地震预测行为,建立开放合作的地震预测预报机制。(责任单位:市县地震局)

(三)加强群测群防工作。继续推进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的“三网一员”建设,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群测群防网络。认真总结我市宏观观测地震的经验,用现代高新科技对传统观测手段进行改造,进一步调整完善布局,加大投入,增加动物观测种类和监测网点,增添设备;研究制定支持群测群防工作的政策措施,建立稳定的经费渠道,引导市民积极参与群测群防活动。(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县地震局、市县财政局)

(四)加强地震监测队伍建设。组建市地震监测中心。引进地震监测科技人才,充实地震监测科技人员队伍,逐步解决地震监测预报科技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加强对地震监测技术人员和群测群防点的观测员的培训,全面提高观测、速报员的监测速报水平。(责任单位:市县地震局、市编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四、深入实施首府地震安全工程,着力提高城市抵御地震灾害综合能力

(一)强化工程抗震设防监管。《意见》明确要求,“要把抗震设防要求作为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的必备内容,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工程性建设标准进行设计。加强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和竣工验收等环节的抗震设防质量监管,切实落实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责任。”市地震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局、市城乡建委、市工信委要密切配合,认真履行行政审批职能,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将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作为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审批的重要内容。市地震主管部门要对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要按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地震动参数复核结果和我市地震小区划成果,确定本市一般工业与民用建设项目的抗震设防要求,生命线工程、重要工程、特殊工程及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把好项目立项关口,对不按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或者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项目,不予批准立项或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和城市市政设施的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规范,在其职责范围内管理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与施工;交通、水利、电力等有关专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各自专业设计规范,负责管理本系统、本部门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与施工。(责任单位:市法制办、市地震局、市城乡建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委、各县区政府)

(二)全面加强农村防震保安工作。将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村镇基础设施、公共设施要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结合各县区的实际,研究制定推进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的扶持政策,结合新村建设、危房改造、移民搬迁工作,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建立示范,积极引导农民建设符合抗震要求的新民居。进一步完善农村民居建筑抗震设防技术标准,建立技术服务网络;开展建筑工匠培训工作,普及建筑抗震知识。(责任单位:市城乡建委、市农业局、市水库移民局、各县区政府)

(三)着力加强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深入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继续把校安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十二五”期间,逐步完成全市中小学校校舍的抗震隐患排查、鉴定、加固改造。开展其他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普查、抗震性能鉴定,根据鉴定结果进行加固改造。新建的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要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要建立健全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地震安全责任制,落实各项防震抗震措施,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责任单位:市城乡建委、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各县区政府)

(四)组织开展震害防御基础性工作。抓紧完成地震活动断层、古河道、软土层、砂土液化层探测和危险性评价。完成市区范围内地震小区划工作,逐步开展县级城镇地震小区划和震害预测工作。对处于地震活动断层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地段的建筑,要抓紧组织搬迁、避让和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加强抗震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责任单位:市地震局、市城乡建委、各县区政府)

(五)强化基础设施抗震设防能力。交通部门要严格落实交通设施抗震设防标准,加快危险路段、桥梁整治改造,建立健全紧急情况下运力征集、调用机制;电力等部门要优化电源布局和电网结构,对重要电力设施和线路实行差异化设计,加强重要用户自备保安电源的配备和管理;通信部门要加强公用通信网容灾备份能力建设,提高基础电信设施防震能力;水利部门要加快落实水库、重点江河堤防的除险加固措施,确保水库大坝的地震安全;各相关单位要加强输油气管线、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质等管理和维护,防止地震引发次生灾害。对应当进行专门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建设工程,必须严格依法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按照评价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实行质量终身负责制,全面加强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监督管理。(责任单位:市地震局、市交通局、南宁供电局、市城乡数化建设办公室、各通信部门、市水利局、市工信委、市安监局)

五、大力加强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一)健全完善地震应急指挥体系。把抗震救灾应急指挥纳入全市突发性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建章立制,明确分工,建立健全指挥调度、协调联动、信息共享、社会动员等工作机制,逐步形成统一指挥、反应迅速、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抗震救灾指挥体系。结合防震减灾工作实际,加强灾害损失快速评估、灾情实时获取和快速上报等系统建设,为抗震救灾指挥决策提供支撑。(责任单位:市应急办、市地震局、市民政局、各县区政府)

(二)加强地震灾害救援力量建设。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成立后,逐年配备必要的救援装备,加强救援技能培训,不断提高队伍应急救援能力。积极推进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各县区组织部门、共青团和地震局要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主要力量,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并定期开展专业化训练,使之能够在灾害来临时,真正成为应急救援的能手和组织群众自救互救的骨干力量。加强地震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建设,建立乡镇、街道防灾助理员和震时灾害速报制度。建立和完善市、县区两级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推进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责任单位:市公安消防支队、市委组织部、团市委、市民政局、各县区政府)

(三)加快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进一步完善南湖公园应急避难场所,扩大市级应急避难场所示范点建设成果,在五象新区建设一处有一定规模的应急避难场所。充分利用现有的公园、绿地、广场、学校操场、体育场(馆)和露天大型停车场等相关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合理规划,大力推进本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统筹安排所需的交通、供水、供电、环保、物资储备等设备设施。学校、医院、影剧院、商场、酒店、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要设置地震应急疏散通道,配备必要的救生避险设施。在“十二五”期间,每个县区要因地制宜建设一个应急避难场所。(责任单位:市应急办、市地震局、市城乡建委、市园林局、各县区政府)

(四)加强地震应急预案管理。建立健全市县(区)两级政府部门、大型企业、重点危险源管理单位等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并组织开展不同层级、不同方式的地震应急演练,实现应急演练常态化。适时组织跨县区、跨部门以及军地联合抢险救灾演练。建立和逐步完善地震应急预案执行监督机制与预案评估机制,对重要、典型的预案演练和地震事件应对做好总结评估。(责任单位:市应急办、市地震局、各县区政府)

六、进一步健全完善政策保障措施

(一)认真编制市县《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意见》明确要求,各县区要结合本地区地震安全形势,编制防震减灾规划,并纳入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实现防震减灾与经济社会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当前,要以《南宁市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为依据,抓紧编制市县《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并做好防震减灾规划与其他各相关规划之间的衔接,统筹资源配置,确保防震减灾任务和措施的有效落实。(责任单位:市地震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区政府)

(二)增加防震减灾经费投入。按照《意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2010设区市绩效考评指标评分细则》的要求,将防震减灾工作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每年投入的防震减灾工作经费比上预算增长10%以上。同时,引导社会各方面增加对各类工程设施和城乡建筑抗震设防的投入,建立与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防震减灾投入机制。(责任单位:市县财政局、各县区政府)

(三)加强防震减灾政策法规建设。加强地方立法工作,及时修订《南宁市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1998年市人民政府25号令)。在新规出台之前,要按照国务院《意见》和《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南府发[2006]10号)规定,切实将我市建设工程地震行政许可项目审批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的工作落实到实处。确保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容易产生次生灾害工程依法进行安评;所有的学校、医院建设工程按规定高于本地房屋建筑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加强防震减灾执法队伍建设。定期对《防震减灾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执法检查;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责任单位:市法制办、市审批办、市地震局、市城乡建委、各县区政府)

(四)加快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在2011年南宁市市本级财政预算内资金基建投资计划中要统筹研究,进一步安排相关建设资金,保证防震减灾中心项目建设,力争年内进场施工,2011年底竣工。(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地震局)

七、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教育

(一)加强县区防震减灾体系建设。各县区政府要高度重视防震减灾体系的建设,要结合县区实际,进一步加强县区防震减灾工作力量,理顺工作关系,强化工作责任,落实工作经费,切实做好县区防震减灾工作。(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地震局)

(二)建立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及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纲要,切实做好市民和中小学生的防震减灾知识、震时自救互救能力和地震谣言识别的普及宣传教育工作。将防震减灾知识和地震应急管理列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不断创新宣传的形式,充分发动各种媒体,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继续做好防震减灾日常的宣传工作,使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建立专门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网站。新闻媒体要加强防震减灾公益宣传,做好地震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责任单位:市地震局、市教育局、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应急办)

篇7:省政府通知范文

【发布文号】桂政发[1996]76号 【发布日期】1996-08-30 【生效日期】1996-08-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周转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1995年8月30日桂政发[1996]76号)

各地区行署,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柳铁,区直各委、办、厅、局: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对我区财政周转金的管理,更好地发挥其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自治法》、财政部《关于制发< 地方财政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地字[1995]133号的规定和财政部《 关于财政周转金清理整顿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财地字[1996]004号)的精神,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周转金管理实施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周转金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财政周转金是由各级财政部门管理,按照有偿原则周转使用的财政资金。财政周转金包括以前由财政部门内部各业务机构管理使用的专项基金或专项周转金,不含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粮食和副食品风险基金,以及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存储的间歇资金。

第二条 第二条 财政部门是财政周转金的管理机构。负责财政周转金业务的机构不得从事周转金以外任何经营性业务。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有金融业务经营许可证的财政信托投资公司,可从事财政周转金的委托业务,但不能直接管理财政周转金。

第三条 第三条 未经财政部门同意,其他各级主管部门不得擅自改变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式,将财政部门无偿拨付的资金转为有偿使用。

第四条 第四条 财政周转金的使用、管理,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服从和服务于全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遵守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

第五条 第五条 财政周转金的使用必须遵循“专款专用,有借有还,有偿使用”的原则,以国家和自治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以及产业政策为导向,坚持“拾遗补缺,注重社会效益”的方针。生产建设性财政周转金的使用,要紧密围绕财源建设和开发进行。

第二章 资金来源及规模

第六条 第六条 财政周转金的来源主要包括:

(一)财政预算支出中按国家财政制度规定可以由无偿拨款改为有偿使用的资金,以及自治区从我区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特殊需要出发设立的专项资金等所形成的各项财政周转金。

(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有偿使用的财政预算外资金。

(三)从上级财政部门借入的财政周转金。

(四)周转金占用费、存款利息及其他收益(逾期占用费及罚金等)

第七条 第七条 为了加快民族自治区地区经济发展,缓解我区财政资金的供求矛盾,各级财政可按照“融得进,放得出,还得了,有效益”的原则,通过合法途径,帮助各生产建设单位融通经济建设资金。

第八条 第八条 财政部门不得用隐瞒预算收入、擅自将财政预算内资金转移到预算外的方式以增加财政周转金。

第九条 第九条 财政周转金的规模要从严控制。各级财政当年财政周转金本金(不含周转金占用费及存款利息转入部门)的增长幅度要低于本级预算内可用财力的增长幅度。财政有赤字的地区和工资发放有困难的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增本级财政周转金本金。

第十条 第十条 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从我区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特殊需要出发设立的各项专项资金(如乡镇企业周转金、扶贫周转金、支边周转金等),由各级财政部门统一管理或协助管理,但不纳入财政周转金的总量规模。

第三章 资金运用及使用期限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财政周转金的使用范围主要包括:

(一)支持农业开发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二)支持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三)扶持老、少、边、山穷地区发展生产、开发财源、脱贫致富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四)支持第三产业的发展;

(五)支持产业结构的调整,支持国有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帮助企业解决资金临时性周转困难;

(六)适合财政周转金扶持的其他项目。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财政周转金不得直接或间接用于股票、证券、期货、房地产等风险性大的项目;不得用于修建楼、堂、馆、所,不得用于计划外基本建设。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凡将财政周转金调入预算内平衡或增设预算周转金的,必须相应核减财政周转金本息;用于预算内临时周转的,不得扩大支出,增加财政赤字。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财政周转金的借款期限,根据扶持项目的性质和实现效益的时间确定。一般借款期限为1年,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3年。

第四章 占用费、利息及业务费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对使用财政周转金的单位,适当收取资金占用费。收取占用费必须遵循“低率、优惠”的原则,对不同行业实行差别费率。占用费率要低于银行同类同期贷款利率。逾期未还的,要加收一定比例的占用费。

转借财政周转金一律不得加收占用费,但对于借款资金在途等原因增加的占用费,由用款单位承担。

财政周转金占用费率由自治区财政厅根据本条原则统一制定。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占用费收入除按规定用于必要的业务开支外,一律转作财政周转金本金。周转金存款利息扣除委托贷款手续费(含银行拨款手续费)后的余额全部转作财政周转金本金。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业务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要根据实际情况从严控制。业务费主要用于周转金管理部门办理具体业务时所必需的开支,不得用于发放奖金、补贴,不得用于职工福利。业务费开支总额严格控制在当年本级占用费收入的10%的幅度内。

财政周转金专设管理机构的经费一律通过正常的行政、事业经费渠道开支。目前实行自收自支的单位,要逐步改变现行的做法,实行全额预算管理。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业务费开支年初要编报计划,年终要编报执行情况。各项支出要严格审批。

第五章 管理与监督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财政周转金的管理由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实行“集中管理,集体决策,分工负责,互相监督”的办法。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财政专项周转金种类的设置审批权限一律集中在自治区。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财政周转金的管理制度、核算办法和有关政策,由自治区财政厅根据财政部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的实际统一制定。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地市财政周转金的规模由各地市财政部门按照本细则关于周转金规模的有关规定统一控制。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各地每年从本级财力新增财政周转金的数额,由财政部门按照本细则规定的原则提出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各类财政周转金由财政预算部门或者专设财政周转金管理机构统一开户,统一核算。多头开户的,要进行清理。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财政周转金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计划的编制由财政预算部门统一负责。财政周转金的立项、调研、论证、评估、签订借款合同、投放、回收及追踪问效等,主要由各财政业务部门负责。各级财政业务部门不能超出本部门的业务范围投放财政周转金。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建立健全财政周转金投放的审批制度,明确审批管理责任,把好财政周转金投放审批关。所有财政周转金的投放必须经集体研究,按规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不得个人自行审批。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财政周转金的借款单位,必须向主管财政周转金的财政业务部门提出借款申请报告,并提供经专家评估和论证过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财政部门经调查研究和民主决策后,按项目审批权限提出对申请借款项目的处理意见,对经确定同意给予借款的项目,由借款单位和主管财政周转金的财政业务部门签定借款合同,然后办理借款。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财政周转金投放项目的管理必须责任到人,并建立项目的追踪反馈制度。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财政周转金的投放和回收,均从银行转帐办理,不得收付现金。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行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金融机构以委托放款和回收的形式办理。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各级财政负责财政周转金管理的部门,年初编制财政周转金收支计划,年终编制财政周转金报表。计划和报表由本级财政预算部门审核汇总,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后报上级财政部门备案。各种报表按照财政部制订下达的规定填报。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加强对财政周转金的核算,做到手续完备,帐目清楚,内容真实,结算准确。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对周转金呆帐要定期清理,在确定债权债务关系的基础上抓紧催收。凡是有条件归还而不归还的,要加收逾期占用费;按期还款确有困难的,应及时办理延期还款手续;个别情况特殊,经过核实,确属无法收回的坏帐,要查清原因、分清责任,经集体讨论确定后,暂时转入“待处理资金”科目作挂帐处理。有关坏帐损失的具体帐务处理由自治区财政厅另行规定。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逐步建立起一套内部监督与外部审计紧密结合的财政周转金监督制约机制。各级财政监督监察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定期检查本级财政周转金的管理及占用费的使用情况,各级审计部门要根据《 审计法》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对本级财政周转金加强审计监督。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对采取隐瞒预算收入、擅自转移预算资金等方式增加的财政周转金,应全部没收上缴上一级财政。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各级财政部门负责管理财政周转金的人员,必须坚持,秉公办事,不得以权谋私。违者要依法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各地、市财政局要根据本实施细则,结合本地、市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并报自治区财政厅备案。

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六条 本实施细则从一九九六年一月一日起执行。原《区财政厅财政周转金使用管理办法》([94]桂财资字第6号)同时废止。其他有关文件凡与本细则相抵触的,一律按本细则执行。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七条 本细则由自治区财政厅负责解释。

篇8:省政府通知范文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3]41号) 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 (川府发[2014]10号) , 做好分类妥善处理在建违规项目、清理整顿建成违规产能工作, 现将清理我省水泥、平板玻璃行业在建违规项目与建成违规产能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清理范围

在建违规项目与建成违规产能是指未按投资管理、土地、环保等法律法规履行相关手续或手续不符合规定的在建项目与建成产能。

(一) 在建违规水泥、平板玻璃项目清理范围为《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3]41号) 印发 (2013年10月6日) 前已开工建设的在建违规项目。

(二) 建成违规水泥、平板玻璃产能清理范围为《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 (四川省2004年本) 〉〈四川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暂行办法〉〈四川省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四川省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的通知》 (川办发[2005]17号) 印发 (2005年5月10日) 以来开工建设, 至《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3]41号) 印发前建成的违规产能。

二、申报认定在建违规项目与备案建成违规产能要求

(一) 申报认定的在建违规水泥、平板玻璃项目, 应符合全省布局规划和环境承载力要求, 符合产业政策、准入标准和环保要求, 由市 (州) 经济和信息化委向我委提出申请报告 (包括由当地政府出具的等量或减量置换实施方案) , 我委商省级有关职能部门后报省政府, 省政府审定后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部门认定。对国家有关部门出具认定意见的在建违规项目, 各相关部门依法依规补办相关手续。对未予认定的在建违规项目一律不得续建, 由有关市 (州) 政府自行妥善处理, 按照谁违规谁负责的原则, 做好债务、人员安置等善后工作。

(二) 申报备案的建成违规水泥、平板玻璃产能, 由建成违规产能企业所在市 (州) 经济和信息化委依据行政许可法、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以及能源消耗总量控制指标、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行业规范和准入条件、环保标准等要求, 提出整顿方案并报我委, 我委商省级有关职能部门后报省政府, 省政府审定并向社会公示后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备案。对工艺装备落后、产品质量不合格、能耗及排放不达标的项目, 各地要列入淘汰落后年度任务加快淘汰。

三、在建违规项目与建成违规产能清理情况表报送要求

请各市 (州) 经济和信息化委按照《已建成水泥、平板玻璃产能总体情况表》、《在建违规水泥、平板玻璃项目清理情况表》和《建成违规水泥、平板玻璃产能清理情况表》 (见附件) 内容, 认真清理和填报本地水泥与平板玻璃在建违规项目与建成违规产能, 于2014年3月底前将清理情况与各类表格 (包括电子文档) 报送我委, 于2014年4月10日前将申报认定的在建违规水泥、平板玻璃项目申请报告 (包括等量或减量置换实施方案) 与申报备案的建成违规水泥、平板玻璃产能整顿方案 (包括等量或减量置换实施方案) 报送我委。

四、其他事项

(一) 申报认定的在建违规项目, 需委托有建材行业乙级咨询资质以上的单位编制独立的项目申请报告。

(二) 申报认定的在建违规项目与备案的建成违规产能, 应提供项目的相关证明材料 (包括项目核准或备案文件、用地审批部门审批文件、环评审批部门审批文件、选址审批部门审批文件、节能审查部门审批文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单位评估意见、项目开工证明、项目竣工证明等) , 不能提供原件的应提供复印件, 复印件上应加盖申报单位公章。

联系人: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贾小蓉、赵德本

上一篇:包容议论文下一篇:端午节踏青六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