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圆柱与圆锥练习题

2024-05-12

小学圆柱与圆锥练习题(精选9篇)

篇1:小学圆柱与圆锥练习题

圆柱与圆锥练习题(1)

1.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得到一个(),这个()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宽等于圆柱的(),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

2、415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4.5立方米=()立方分米 2.4立方分米=()升()毫升

3.将4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体积是()立方分米。

4.一个圆柱底面半径2分米,侧面积是113.04平方分米,这个圆柱体的高是()分米。

5.一根长20厘米的圆钢,分成一样长的两段,表面积增加20平方厘米,原钢材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6.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r,侧面展开图形是一个正方形。圆柱的高是()。

1、一个圆柱形油桶,从里面量的底面半径是20厘米,高是3分米。这个油桶的容积是多少?

2、一个圆柱,侧面展开后是一个边长9.42分米的正方形。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多少分米?

3、一个圆柱铁皮油桶内装有半捅汽油,现在倒出汽油的 35 后,还剩12升汽油。如果这个油桶的内底面积是10平方分米,油桶的高是多少分米? 1、4070立方分米=()立方米 3立方分米40立方厘米=()立方厘米 325 立方米=()立方分米 538 升=()升()毫升

2、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6厘米,那么底面半径是()厘米,底面积是()平方厘米,侧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那么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倍,圆柱的体积的()就等于圆锥的体积。

4、底面积85立方厘米、高是12厘米的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立方厘米。

5、一个长方体、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的底面积相等、体积也相等,那么圆锥的高是圆柱的(),长方体高是圆锥高的()。

一、填空:

1,把一根圆柱形木料截成3段,表面积增加了45.12平方厘米,这根木料的底面积是()平方厘米。

2,一个圆锥体的底面半径是6厘米,高是1分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3,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比是(),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多()%,圆锥的体积比圆柱的体积少(----)4,把一个圆柱体钢坯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要削去1.8立方厘米,未削前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5,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正好得到一个边长25.12厘米的正方形,圆柱体的高是()厘米。

6,用一个底面积为94.2平方厘米,高为30厘米的圆锥形容器盛满水,然后把水倒入底面积为31.4平方厘米的圆柱形容器内,水的高为()。

7,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体积的和是72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体积是()

8,底面直径和高都是10厘米的圆柱,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9,把一根长是2米,底面直径是4分米的圆柱形木料锯成4段后,表面积增加了()。10,底面半径2分米,高9分米的圆锥形容器,容积是()毫升。11,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 r,高为 h,圆柱的体积的计算公式是()。12,容器的容积和它的体积比较,容积()体积。

二、判断:

1,圆柱体的体积与圆锥体的体积比是3 ∶1。()2,圆柱体的高扩大2倍,体积就扩大2倍。()

3,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大2倍.()4,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

5,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是3厘米,高是9.42厘米,它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

三、选择:(填序号)

1,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扩大3倍,高不变,体积扩大()A、3倍 B、9倍 C、6倍

2,把一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体积是()立方分米。A、50.24 B、100.48 C、64 3,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共同的公式是()A、V= abh B、V= a3 C、V= Sh 4,把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A、16 B、50.24 C、100.48 5,把一团圆柱体橡皮泥揉成与它等底的圆锥体,高将()A、扩大3倍 B、缩小3倍 C、扩大6倍 D、缩小6倍

四、应用题:

1,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15.7立方分米,底面积是3.14平方分米,它的高有多少分米。

2,工地上运来 6 堆同样大小的圆锥形沙堆,每堆沙的底面积是18.84平方米,高是0.9米。这些沙有多少立方米?如果每立方米沙重1.7吨,这些沙有多少吨?

3,圆柱形无盖铁皮水桶的高与底面直径的比是3∶2,底面直径是4分米。做这样的2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分米)

4,会议大厅里有10根底面直径0.6米,高6米的圆柱形柱子,现在要刷上油漆,每平方米用油漆0.5千克,刷这些柱子要用油漆多少千克?

5,从一根截面直径是6分米的圆柱形钢材上截下2米,每立方分米钢重7.8千克,截下的这段钢重多少千克?

6,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底面半径是4分米,高6分米,里面盛满水,把水倒在棱长是8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内,水深是多少分米?

7,压路机的前轮是圆柱形,轮宽1.5米,直径1.2米,前轮每分钟转动10周,每分钟前进多少米?每分钟压路多少平方米? 8,有一段钢可做一个底面直径8厘米,高9厘米的圆柱形零件。如果把它改制成高是12厘米的圆锥形零件,零件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篇2:小学圆柱与圆锥练习题

一,应用题。

1.圆柱形容器A和B的深度相等,底面半径分别为3厘米和4厘米。把A容器装满水,然后把水倒入B容器,水深比B容器的高的 少1.2厘米。B容器的深度是多少厘米?

2.用铁皮做一个如下图所示空心零件(单位:厘米),需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

3.一个圆柱形玻璃杯内盛有水,水面高2.5厘米,玻璃杯内侧的底面积是72平方厘米。在这个杯中放进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铁块后,水面没有淹没铁块,这时水面高多少厘米?

4.一个底面半径是10厘米的圆柱形玻璃杯中,装有10厘米深的水。将一个底面半径4厘米、高6厘米的圆锥形铅锤放入杯子中,杯中的水面上升了多少厘米?

5.有一个底面直径为20厘米的圆柱形容器里,盛有一些水。把一个底面半径为3厘米的圆锥形铅锤完全浸没在水中,水面上升0.3厘米,铅锤的高是多少厘米?

6.把一个底面直径为2厘米、高为6厘米的圆柱形钢材熔铸成一个圆锥体,这个圆锥的底面积是15平方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二、填空。

1、把一个圆柱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削去部分的体积是40立方厘米,问原来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2、正方形木块的棱长是10厘米,将其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形木块,圆柱形木块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3、一个圆柱的高是5厘米,侧面展开是一个长为31.4厘米的长方形。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厘米。

4、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2厘米,以其中的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一个圆柱,圆柱的体积最大是()立方厘米。

5、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后,削去本分的体积比圆锥体积多30立方厘米,则原来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三、解决问题。

1、把一个长、宽、高分别为9厘米、7厘米、3厘米的长方体铁块和一个棱长为5厘米的正方体铁块,熔铸成一个底面直径为10厘米的圆锥形铁块。求圆锥形铁块的高。

篇3:小学圆柱与圆锥练习题

每当学到圆柱与圆锥这一单元时, 学生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而且测试成绩往往不够理想。虽然很多人认为圆柱与圆锥这一单元结合实际演示与操作, 应该比较容易理解, 但是从理解到综合应用还有很多路要走。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特总结出本单元八个易错点: (1) 计算始终是学生的弱点, 特别是本单元有“3.14”参与的大量小数计算。 (2) 圆柱侧面积与体积公式混淆。 (3) 圆柱与圆锥的三种关系混淆。 (4) 圆锥体积公式及逆运算不易理解 (漏掉三分之一) 。 (5) 圆柱表面积计算 (有盖无盖的区分) 。 (6) 圆柱底面积、侧面积、表面积与体积的区分。 (7) 单位转化问题。 (8) 等积变形问题。

二、解决的办法

1. 在上个学期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时候, 就让学生在反复的计算中记住3.14乘某个数字所得的得数。这一点在学习圆柱和圆锥时尤为重要, 并且每天坚持做一些类似于:3.14×1.5, 3.14×2.52, 3.14×25×40的题目,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让学生熟能生巧。

2. 结合实际操作帮学生区分圆柱的侧面积与体积公式。圆柱侧面积公式演示:让学生想象手里拿着一个圆柱, 然后用食指尖绕圆柱底面一周, 再做火箭发射状, 表示底面周长乘高。圆柱体积公式演示:让学生用手面做出摸圆柱底面状再做火箭发射的动作, 表示用底面积乘高。

3. 数形结合解决圆柱与圆锥的三种关系问题。

(1) 等底等体积:因为等底, 所以圆锥要想和圆柱等体积, 就不能长胖, 只能长高, 让学生想象在等底等高的基础上, 圆锥像竹笋一样“长高”到原来的三倍。

(2) 等高等体积:因为等高, 所以圆锥要想和圆柱等体积不能长高, 只能长胖, 让学生想象在等底等高的基础上, 圆锥底面积“长胖”到原来的三倍。

4. 学生在初步计算圆锥体积时, 应严格按照先写公式, 后列式的格式书写, 而且列式时一定要按照公式的顺序, 即先写三分之一, 再写乘底面积, 最后写乘高, 避免学生漏乘三分之一。在已知圆锥体积求高时, 一定让学生先写出原来的公式, 看着原来的体积公式进行逆运算, 即用体积先乘三再除以底面积。

5. 应多出一些综合性的题目, 提高学生对圆柱不同知识点的区分运用能力。如, 一个圆柱形铁皮盒有盖, 底面半径2分米, 高5分米。

(1) 如果在盒子侧面贴一圈商标纸, 至少需多少纸? (求侧面积)

(2) 某工厂要做1000个这样的盒子, 至少需多少铁皮? (求表面积)

(3) 如果用一个铁皮盒装水, 最多能装多少毫升? (求体积)

6. 多练习上题中第三小题这样的问题, 让学生养成做题前先检查单位是否统一的习惯。

7. 借助橡皮泥帮助学生理解等积变形问题。先让学生捏出圆柱的形状并测量底面直径和高求出体积, 再把刚才的圆柱捏成圆锥, 测量底面直径和高求出体积, 比较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是否相等。在做此练习时, 可以顺便复习圆柱与圆锥的三种关系问题。

三、取得的效果

篇4:圆柱与圆锥易错点的纠正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每当学到圆柱与圆锥这一单元时,学生就会出现各种问题,而且测试成绩往往不够理想。虽然很多人认为圆柱与圆锥这一单元结合实际演示与操作,应该比较容易理解,但是从理解到综合应用还有很多路要走。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特总结出本单元八个易错点:(1)计算始终是学生的弱点,特别是本单元有“3.14”参与的大量小数计算。(2)圆柱侧面积与体积公式混淆。(3)圆柱与圆锥的三种关系混淆。(4)圆锥体积公式及逆运算不易理解(漏掉三分之一)。(5)圆柱表面积计算(有盖无盖的区分)。(6)圆柱底面积、侧面积、表面积与体积的区分。(7)单位转化问题。(8)等积变形问题。

二、解决的办法

1.在上个学期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时候,就让学生在反复的计算中记住3.14乘某个数字所得的得数。这一点在学习圆柱和圆锥时尤为重要,并且每天坚持做一些类似于:3.14×1.5,3.14×2.52,3.14×25×40的题目,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熟能生巧。

2.结合实际操作帮学生区分圆柱的侧面积与体积公式。圆柱侧面积公式演示:让学生想象手里拿着一个圆柱,然后用食指尖绕圆柱底面一周,再做火箭发射状,表示底面周长乘高。圆柱体积公式演示:让学生用手面做出摸圆柱底面状再做火箭发射的动作,表示用底面积乘高。

3.数形结合解决圆柱与圆锥的三种关系问题。

(1)等底等体积:因为等底,所以圆锥要想和圆柱等体积,就不能长胖,只能长高,让学生想象在等底等高的基础上,圆锥像竹笋一样“长高”到原来的三倍。 (2)等高等体积:因为等高,所以圆锥要想和圆柱等体积不能长高,只能长胖,让学生想象在等底等高的基础上,圆锥底面积“长胖”到原来的三倍。

4.学生在初步计算圆锥体积时,应严格按照先写公式,后列式的格式书写,而且列式时一定要按照公式的顺序,即先写三分之一,再写乘底面积,最后写乘高,避免学生漏乘三分之一。在已知圆锥体积求高时,一定让学生先写出原来的公式,看着原来的体积公式进行逆运算,即用体积先乘三再除以底面积。

5.应多出一些综合性的题目,提高学生对圆柱不同知识点的区分运用能力。如,一个圆柱形铁皮盒有盖,底面半径2分米,高5分米。

(1)如果在盒子侧面贴一圈商标纸,至少需多少纸?(求侧面积) (2)某工厂要做1000个这样的盒子,至少需多少铁皮?(求表面积) (3)如果用一个铁皮盒装水,最多能装多少毫升?(求体积)

6.多练习上题中第三小题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养成做题前先检查单位是否统一的习惯。

7.借助橡皮泥帮助学生理解等积变形问题。先让学生捏出圆柱的形状并测量底面直径和高求出体积,再把刚才的圆柱捏成圆锥,测量底面直径和高求出体积,比较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是否相等。在做此练习时,可以顺便复习圆柱与圆锥的三种关系问题。

三、取得的效果

通过有针对性的设计与练习,突破了圆柱与圆锥的难点问题,较好地纠正了学生的易错点,学生计算能力不断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显著增强。

篇5:圆柱与圆锥实际应用练习题精选

一、选择:(在正确答案下划线)(1)一只铁皮水桶能装水多少升是求水桶的(侧面积、表面积、容积、体积)(2)做一只圆柱体的油桶,至少要用多少铁皮是求油桶的(侧面积、表面积、容积、体积)

(3)做一节圆柱形铁皮通风管,要用多少铁皮是求通风管的(侧面积、表面积、容积、体积)

(4)求一段圆柱形钢条有多少立方米,是求它的(侧面积、表面积、容积、体积)

二、深化练习

1、一个圆柱的体积是94.2平方厘米,底面直径是4厘米,它的高是多少?

2、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直径8米,池深2米,如果在水池的底面和四周涂上水泥,涂水泥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水池最多能盛水多少立方米?

3、用铁皮制10节同样大小的通风管,每节长5分米,底面直径1.2分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铁皮?

4、一种压路机的滚筒是圆柱形的筒宽1.5米,直径是0.8米。这种压路机每分钟向前滚动5周。这种压路机1分钟压路多少平方米?

5、一个圆柱形蓄水池,从里面量底面直径是20米,深为5米,(1)

要在这个蓄水池的四周和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

这个蓄水池最多可以蓄水多少吨?(每立方米水重1吨)

6、做一个底面直径是4分米,高是5分米的圆柱形铁皮油桶,(1)

做这个铁皮油桶,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得数用进一法保留整平方分米)

2(2)这个油桶里装了4/5的油,这些油重多少千克?(每升油重0.85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数)

7、一根长4米,底面直径4厘米的圆柱形钢材,把它锯成同样长的3段,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

8、只列式不计算:用一块边长是9.42分米的正方形铁皮配上一个地面,做成一个圆柱形铁皮水桶。

(1)这个水桶的底面半径是多少?

(2)这个水桶的侧面积是多少?

(3)这个水桶最多能容纳多少升水?

9、一个水杯从里面量底面直径10厘米,高15厘米,杯里的水面离杯口5厘米,这个杯子有水多少升?

10、有两个等底的圆柱,第一个圆柱的高是第二个圆柱高的4/5,第一个圆柱的体积是3.2立方厘米,第二个圆柱比第一个圆柱多多少立方厘米?

11、一个零件,底面直径5厘米,高10厘米,沿着它的一条底面直径往下切,切成相同大小的两份,(1)总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

(2)

12、一个圆柱,表面积是345.4平方厘米,底半径是5厘米,求它的高。每半个零件的表面积是多少?体积是多少?

13、把一个高为5厘米的圆柱从直径处沿高剖成两上半圆柱,这两个半圆柱的表面积比原来增加80平方厘米,求原来圆柱的表面积。

14、把一个圆柱底面平均分成若干个扇形,沿高切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长是6.28厘米,高是5厘米,求它的体积。

15、把一个圆柱底面平均分成若干个扇形,沿高切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宽是4厘米,高是5厘米,求它的体积。

16、把一个圆柱底面平均分成若干个扇形,沿高切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周长是41.4厘米,高是5厘米,求它的体积。

17、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半径是8厘米,求它的体积。

18、用一张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旋转形成圆柱,求形成的圆柱的体积。

19、用一张长12.56厘米,宽6.28厘米的长方形卷形成圆柱,求卷成的圆柱的体积。

20、一个长方体木块,长10厘米宽8厘米高4厘米,把它削成一个圆柱,求削成圆柱体积最大是多少?

21、把一个长2米的圆柱木料戴成4段,表面积增加了56.52平方厘米,求原来木料的体积

22、一个圆柱高为15厘米,把它的高增加2厘米后表面积增加25.12平方厘米,求原来圆柱的体积。

23、一个圆柱高20厘米,如果把高减少3厘米,它的表面积就减少31.68平方厘米,求原来圆柱的体积。

24、把一个底半径为5厘米的圆柱铁块放入一个底半径10厘米,高14厘米的容器里,水面上升了3厘米,求这个圆柱铁块的体积。

25、把一个底半径为5厘米的圆柱铁块放入一个底半径10厘米,高14厘米的容器里,水面上升了3厘米,求这个圆柱铁块的高。

26、甲乙两个圆柱,底半径比是3:2,相等,它们的体积比是多少?

27、甲乙两个圆柱,底面积相等,高是比是4:5,它们的体积比是多少?

28、甲乙两个圆柱,底半径比是2:3,高的比是4:5,它们的体积比是多少?

29、甲乙两个圆柱,体积比是16:25,底半径比是4:5,体积比是多少?

30、甲乙两个圆柱体积是5:6,高的比是2:3,求它们的底面积比。

六年级圆柱表面积和体积提高练习

一、表面积变化

1、一个圆柱的高减少2厘米侧面积就减少50.24平方厘米,它的体积减少多少立方厘米?

2、一个圆柱的高增加3分米,侧面积就增加56.52平方分米,它的体积增加多少立方分米?

3、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如果高增加2厘米,表面积增加12.56平方厘米。原来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如果高减少3分米,表面积减少94.2平方分米。原来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二、拼、切圆柱

1、把一个高是6分米的圆柱,沿着底面直径竖直切开,平均分成两半,表面积增加48平方分米。原来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把两个完全一样的半个圆柱合并成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3厘米,表面积减少72平方厘米。现在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把一个长3分米的圆柱,平均分成两段圆柱,表面积增加6.28平方分米。原来这个圆柱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4、把3完全一样的圆柱,连接成一个大圆柱,长9厘米,表面积减少12.56平方分米。原来每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三、加工圆柱

1、一个正方体棱长是4分米,把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削去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正方体棱长20厘米,把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一个长方体,长8分米,宽8分米,高12分米。把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这个圆柱的体积为多少立方分米?

4、一个长方体,长8厘米,宽6厘米,高8厘米。把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这个圆柱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旋转圆锥

1、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是6厘米和9厘米,沿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后,得到一个圆锥体,求圆锥体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是6厘米和10厘米,沿斜边旋转一周后,得到一个旋转体,求旋转体的体积是多少?

五、综合练习:

1、在一只底面半径为10厘米的圆柱形玻璃容器中,水深8厘米,要在容器中放入长和宽都是8厘米,高15厘米的一块铁块。(1)如果把铁块横放在水中水面上升多少厘米?

(2)如果把铁块竖放在水中,水面上升多少厘米?

2、一个圆柱体的高和底面周长相等。如果高缩短2厘米,表面积就减少12.56平方厘米,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

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2厘米,以其中的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一个圆柱,圆柱体积最大是多少立方厘米?

4、一根圆柱形木材长2米,把它截成相等的4段后,表面积增加了18.84平方厘米。截成后每段圆木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5、底面直径是20厘米的圆钢,将其截成两段同样的圆钢,两段表面积的和为7536平方厘米,原来圆钢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6、把一根圆柱形木材沿底面直径切开成两个半圆柱体,已知一个剖面的面积是960平方厘米,半圆柱的体积是3014.4立方厘米,求原来圆柱形木材的体积和侧面积。

7、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等底等高,它们的体积相差50.24立方厘米。如果圆锥体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这个圆锥体的高是多少厘米?

8、一个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为4厘米和6厘米,以菱形的对角线为轴旋转,转成的立体图形的体积是()立方厘米或()立方厘米。

篇6: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练习教学设计

沐子边缘

教材内容:

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33页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练习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能力:

通过回顾与整理,进一步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交流与回顾,练习与小结,系统整理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方法和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启发学生回忆获取这些知识的过程,体会这些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与难点: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感受这些知识的应用价值。教学准备:

1.同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挂图各一个,圆柱和圆锥实物各一个。2.准备相关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回顾与整理有关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谁来说一说这一单元,你学会了什么?

[设计说明:导入新课,开门见山,提出本课学习内容与要求。]

二、复习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1.出示圆柱实物。

师:同学们回顾一下,圆柱有哪些特征? 学生活动:同桌简要交流,指名学生回答。2.根据回答出示课件。

根据刚才几位同学讲的,我们小结一下圆柱的特征,生读: ⑴ 圆柱有上下两个底面,两个底面是完全相等的两个圆。

⑵ 圆柱有一个侧面,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有时是一个正方形)。⑶ 圆柱两底面间有无数条高,并且长度都相等。

3.出示圆锥实物。

师:谁能再讲一讲圆锥有哪些特征?

学生活动:同桌讨论交流,然后指名学生回答。4.根据回答出示课件。

学生小结出,圆锥的特征主要也有三点: ⑴ 圆锥下面有一个圆形底面,上面有一个顶点。

⑵ 圆锥有一个侧面,侧面也是一个曲面,展开是一个扇形。⑶ 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圆锥的高,圆锥有且只有一条高。

5.齐读一遍,进一步感知。

[设计说明:通过实物展示学习是最直观的学习方法,新课标指出,课堂学习应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因此这节课复习时以学生交流活动为主,让学生自主交流、讨论与归纳,这样更容易掌握相关知识。]

三、复习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1.出示圆柱挂图:(单位:分米)老师这里有一个圆柱,请一位同学来算一算圆柱的侧面积 和表面积。

⑴ 学生练习:

指名学生板演,其他人在练习本上做。⑵ 师生交流: 算式一3.14×6×6 :

3.14×6求什么? 再×6求什么? 依据公式是什么? 算式二3.14×(6÷2)2 ×2 :

3.14×(6÷2)2求什么? 依据公式是什么? 后面为什么要乘以2 ?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小结、板书:

S侧 = 2πr h =πd h S底 =πr2 S表 = S侧 + 2 S底 [设计说明: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这里通过本题来复习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计算,通过学生自主练习与说理,加强对知识的梳理与小结,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计算。] 2.在圆柱图右,出示圆锥挂图:(单位:分米)请两位同学分别求一下圆柱与圆锥的体积。

⑴ 学生练习:

指名两学生板演,其他人在练习本上做。⑵ 师生交流:

算式一3.14×(6÷2)2 ×6:

3.14×(6÷2)2求什么? 依据是什么? 再×6求什么? 依据公式是什么? 算式二 ×3.14×(6÷2)2 ×6 怎么求一个圆锥的体积,依据的公式是什么? 为什么要× ?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小结、板书:

V柱 =πr2h = S h V锥 = S h [设计说明:这里出示两个底和高数据一样的圆柱和圆锥,让学生对比练习,练习时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会自觉地把两者放在一起比较,通过学生的练习、比较与交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复习圆柱和圆锥的相互联系 1.交流

师:比较以上两题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谁可用一句话说明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

学生讨论:一个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2.根据刚才的复习内容,判断以下各题对与错:(课件出示)

⑴圆锥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为什么?

⑵圆柱的底面半径缩小2倍,高扩大2倍,它的体积不变。(×)为什么? ⑶等底等体积的圆柱与圆锥比,圆锥高是圆柱的3倍。(√)为什么?

⑴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说明理由。⑵师生交流:指名各组代表交流。

[设计说明:这三条判断题先易后难,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通过师生之间的共同交流,进一步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相互联系。]

五、复习圆柱和圆锥的实际应用

1.出示题目,了解题中信息:

一个圆柱形无盖水桶,量得它的底面周长是12.56分米,高是5分米。⑴做这个水桶至少需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 ⑵这个水桶的最大容积是多少升?

(得数都保留整数)

2.指名学生板演,其他人在练习本上练习。3.师生交流:

在计算本题时,有哪几个要点需要大家注意?让板演的同学讲,其他同学补充,共同探讨后列在黑板上:

① 这个圆柱无盖,即无上底; ② 先根据底面周长求出底面积; ③ 水桶容积单位为升; ④ 计算时注意进一法与去尾法的运用。4.检查与订正。

[设计说明:复习是为了达到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与提高,因此在复习实际应用时,所选习题选择了几个在计算时需要注意的要点,这样不断提示学生,达到层层递进,便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巩固与提高。]

六、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回顾:今天我们主要复习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出示课件巩固一下)。重点练习了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和求圆柱、圆锥的体积的方法(复述相关公式)。理解了圆柱与圆锥的关系(一句话概括),并进行了实际应用练习。

七、作业练习

1.课堂作业:教材33页,练习与应用2、3、4题。2.课外练习:练习与应用第1题。

[总体设计意图:本节课是圆柱和圆锥单元复习第一课时。个人认为,复习课不是简单地重复已学的知识,而是通过系统地回顾与整理,让学生在交流、概括、巩固、再认识的过程中,进一步领会已学知识,从而达到再提高的目的。因此,我在本节课的复习中,留出大量时间让学生自主练习,注重学生概括、交流的过程,通过学生的练习、讨论与小结,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和提高本单元的知识,全面巩固和理解关于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知识。]

教材简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先引导学生把本单元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回顾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再通过层次不同的练习,巩固已学的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圆柱与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应用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相互联系。重点是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与应用。

教材以学生回应教师提问的形式呈现了本课的主要知识点,并启发学生回忆获取这些知识的过程,体会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回顾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时,先让学生简要交流、自由发言,然后归纳出几点特征用课件出示,这样使学生更容易记住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教学过程中采用回顾、讨论、归纳、小结、巩固、应用的教学程序。通过出示圆柱和圆锥的实物模型复习,让学生计算与归纳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联系、区别及计算方法,更清楚地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及相互联系。

篇7:圆柱圆锥练习题

2.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188.4dm2,底面半径是2dm.它的体积是多少?

3.两个底面积相等的圆柱,一个高为4.5dm,体积为81dm3,另一个高为3dm,它的体积是多少?

4.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把一块完全浸在水中的铁块取出后,水面下降2厘米。这块铁块的体积是多少?

5.一个底面直径为10厘米的圆柱形容器中有一浸没在水中的铁块,这时水深10厘米,取出铁块后水面下降到8厘米,如把这个铁块铸成高为10厘米的圆锥,它的底面半径是多少?

6.一根钢管的外直径是10厘米,壁厚1厘米,长0.8米,如果一立方米的钢重7.8克,这根钢管在多重?

7.从正面看一个圆锥,看到的图形是一个()形,如这个图形的底是24厘米,高是9厘米,斜边是15厘米,那么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多少?

8.一个圆锥形沙堆的底面周长是31.4米,高9米,把这堆沙铺在一段长

500米,宽4米的路上,可以铺多厚?(保留整厘米数)

9.一瓶装满的矿泉水,小明喝了一些,把瓶盖拧紧后倒置放平无水部分高10厘米,内直径是6厘米。小明喝了多少水?

篇8:小学圆柱与圆锥练习题

古希腊的几何学家对圆、球、柱、锥进行研究, 而且还对其他的多种曲线如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等等的性质进行研究, 获得杰出的成果。[1]这三类曲线统称为圆锥曲线, 是数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小学生认识圆柱与圆锥, 学习相关的测量, 为进一步研究圆锥曲线的性质打下基础。下面从概念引入、转化方法与学生理解三个方面, 讨论教材的设计, 比较不同教材的编排方式, 分析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一、概念的引入:分类与抽象

不同教材引入圆柱与圆锥的方式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从图形的分类中引入, 一类是从实物的抽象中引入。

从分类中引入。教材提供众多的直柱体与正锥体, 让学生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在分类的活动中认识圆柱与圆锥区别于其他柱体与锥体的特征。如韩国2006年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 在小学六年级图形的教学内容中, 安排了角柱 (棱柱, 下同) 与角锥 (棱锥, 下同) 的性质、圆柱与圆锥的性质, [2]在认识棱柱与棱锥的基础上学习圆柱与圆锥。台湾版《国民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一册 (南一书局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8月版) , 以“角柱与角锥”为单元标题, 先是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直棱柱与正棱锥, 按照是否有尖顶分成柱体和锥体, 再根据底面形状把柱体分成圆柱与角柱。如下图:

无论是研究问题还是认识图形, 分类都是重要的。通过以上两级分类, 学生可以把柱体与锥体、圆柱与棱柱清晰地区分开来。认识图形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哪一种图形叫什么名字, 学会区别图形,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对图形分类, 认识某种具体图形的教学只是个案, 只有让学生理解图形的分类才使教学具有一般性。[3]分类的核心是建立分类的标准, 只有那些可以作为分类标准的性质才是图形的重要特征。在分类的过程中, 既要关注图形的共性, 也要关注图形的差异, 而共性和差异都是抽象的结果, 是抽象的具体体现。[4]因此, 分类不仅是学生认识图形的手段, 也是培养学生抽象能力的途径。

从抽象中引入。从实物图形中抽象出几何体, 也是认识几何图形的重要方法。这个抽象的过程, 舍弃了图形的颜色、材质等物理属性, 只保留空间、大小、位置等数学属性。国内的教材大多采用这种方式来引入圆柱与圆锥。如人教版教材 (下左图) 与北京版教材 (下右图) :

不过, 抽象似乎并没有确切的定义, 从实物图抽象到几何图, 究竟哪些属性应当保持不变, 不同教材其处理的方式也有差异。以上两个版本的教材, 实物图与几何图形的大小是一致的, 或者说抽象前后基本保持1 ∶ 1的大小比例关系。以前的教材似乎并不注意这一点。如下图:

笔者的理解是数学中的抽象也是分层次的。如果从不同大小的实物图形中抽象出一个几何图形, 属于比较高层次的抽象, 这时抽象得到的几何图形具有“类”的特征。换句话说, 从大小不同的实物中抽象得到的几何图形, 只是数学研究的对象, 在现实世界中并不真实存在。

二、转化的方法:立体与平面

认识立体图形的基本思路是转化为平面图形。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要求:通过观察、操作, 认识圆柱与圆锥, 认识圆柱的展开图。[5]这些观察、操作的活动主要是图形的观察比较, 图形的展开折叠, 平面图形的旋转, 立体图形的截面, 等等。从教材的呈现上看, 包括看一看、比一比、转一转、做一做、截一截。

看一看。观察是认识图形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方法。如下图人教版教材:

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 积累了许多观察图形的经验, 比如分析平面直线图形可以观察它的边与角, 分析长方体可以观察棱和面的大小与位置关系, 这些经验不容易直接迁移到认识圆柱的活动中来, 教材需要设计更加直观与丰富的活动。

比一比。圆柱与圆锥联系密切, 同底等高的圆柱体与圆锥体的体积存在确定的倍数关系。通过对这两类立体图形进行比较, 学生容易找到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北师大版教材把认识圆柱与圆锥安排在同一课时, 使比较成为认识图形的现实途径。如下图:

转一转。由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立体图形, 这是旋转体独有的特征, 这种特征体现了平面与立体的奇妙关系, 也为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提供了新的视角。许多教材都安排了将平面图形进行旋转的活动, 浙教版教材在要求学生观察想象的同时, 还要进一步思考平面图形的边长与立体图形底面半径的关系。如下图:

做一做。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 比较直观的方式就是展开与折叠。人教版教材在学生初步认识圆柱的特征之后, 通过展开与折叠的活动, 发现立体图形的组成元素与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为学习表面积计算打下基础。如下图:

截一截。用一个平面去截立体图形, 也是认识立体图形性质的一种途径。如下图北师大版教材:

朗文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 在6A学段呈现了丰富多样的圆柱或圆锥截面。如下图:

对于圆柱, 用一个垂直于旋转轴的平面去切割, 所得的截痕是一个圆, 如果割面和转轴不垂直, 则截痕是一个椭圆。对于圆锥, 用一个垂直于旋转轴的平面去切割, 所得的截痕也是一个圆, 如果割面和转轴不垂直, 则截痕是椭圆、抛物线或双曲线。

三、学生的理解:特征与反例

为了解学生对圆柱特征的理解水平, 笔者对浙江省某城镇小学六年级两个班的113名学生进行了测查。教学使用北师大版教材, 两个班由同一个教师执教。测查安排在上完“面的旋转”这节新课之后进行, 时间20分钟。测查题目为北师大版教材第4页的一道练习题, 如下图:

测查的问题是:上面的图形哪些是圆柱体, 哪些不是?想一想圆柱有什么特点, 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学生对图形特征的描述是否完备?二是反例是否支持学生改善特征描述?

圆柱的组成元素包括底面、侧面、高等, 这些元素包括形状、大小、空间关系。这项研究主要考查学生从哪些角度描述圆柱特征, 研究的方法是对学生描述的特征进行归类分析。主要包括: (1) 底面是形状一样、大小相同的圆; (2) 侧面是曲面, 展开是长方形; (3) 有无数条高, 这些高都相等; (4) 由长方形旋转得到, 是圆平移的轨迹。结果如下:

可见, 对于底面的特征学生比较容易把握, 而对于圆柱的动态形成过程印象并不深刻。其中, 特征描述中包含 (1) (2) (3) 这三项的有34人, 占30.1%。可以这样说, 这部分学生对于圆柱特征的描述比较完备。或者说, 与那些“顾此失彼” (只描述一项或两项) 的描述相比, 约1/3的学生对圆柱特征的描述比较完备, 可以理解为他们对图形特征的掌握比较好。

正例与反例对于概念学习有各自不同的价值, 正例用于概括, 反例推动反思。调查时先让学生独立写下圆柱的特征, 然后提示学生:再想一想, 你写的话有没有把上面不是圆柱的例子排除在外, 如果没有排除外, 应当怎样修改你写的话。对113名学生进行分析, 描述中包含了许多错误或不够清晰、严谨的地方, 但在教师提示学生对照反例后, 对描述作了修改的有23人, 占20.4%。这样看来, 反例对学生改善图形特征的描述所起的作用比较小, 这是在教学时需要引起注意的地方。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一句至理名言, 它对数学概念教学也有启示意义。教材提供的实物或几何图形, 各种属性是混杂在一起的, 它是“现象”。抽象、分类、转化与概括正例、思考反例, 这些活动就像一个个筛子, 把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分离开来, 帮助学生“看透”概念的本质, 形成对图形特征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项武义著.几何学的源起与演进[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3:130~131.

[2]曹一鸣主编.十三国数学课程标准评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224.

[3][4]史宁中著.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57.

篇9:《圆柱和圆锥》信息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圆柱和圆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本节是继学习《多面体——棱柱与棱锥》知识之后对立体几何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对后续学习简单组合体打下良好的基础。

1.学情分析

我所授课的班级是一年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们活泼开朗,动手能力强,喜欢形象直观的事物,对立体几何的学习信心不足,空间感较弱,但喜欢动画、电脑操作。因此,要有效利用动画等信息化手段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自主探究产生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

2.教学环境

在信息化教学中,我结合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利用学校自主研发的学习平台和动画、游戏等软件资源,把学生对网络的痴迷转化为对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二、教学策略

基于教学大纲、教学分析,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圆柱和圆锥各基本元素(半径、高、母线)之间的关系,并能准确进行面积、体积的计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践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圆柱和圆锥的概念及性质,掌握圆柱和圆锥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公式的实际应用。关键是对学生立体空间感和数形结合思维的培养

3.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引导等教法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而学生则通过做教具、做实验、测数据、做练习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主要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

1.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送课前任务。任务一: 通过网络搜索圆柱和圆锥形的手工作品,并上传至教学平台,丰富了学校的教学资源库;任务二:手工制作教具“圆柱、圆锥”,初步体验其结构特征;任务三:通过电子教材预习圆柱、圆锥的相关知识,同时了解上课流程;任务四:进行在线测试,教师根据反馈信息进行教学策略调整。

2.课中实施

课中实施主要从引、建、体、用、测、结六个环节展开。其中概念建构环节解决教学重点;知识体验、知识应用和练习检测三个环节突破教学难点。

①情境引入

通过手工作品的展示,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圆柱和圆锥都有哪些基本特征?他们的面积、体积又是如何进行计算的呢?

②概念建构

探究一:结构特征

圆柱和圆锥结构特征的概念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母线、轴、底面、侧面等基本概念,二是底面、截面、轴截面的性质特点。为了让学生准确把握其结构特征,我们制作了FLASH仿真动画,化抽象为直观,逐步培养学生的立体空间感。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总结,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为了强化学生对结构特征的认知,我设计了闯关游戏。游戏寓教于乐,学生快乐地学、教师轻松检测,使知识于无形之中得以内化。

探究二:认识公式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几何画板交互式动画探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让学生从三维立体空间平稳过渡到二维平面,从而准确把握公式当中各个元素(半径、高、母线)之间的关系,使数和形得到有机结合,为准确计算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然后通过类比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了解公式。

至此,通过仿真动画、FLASH小游戏、几何画板等信息化手段逐步解决了教学的重点。以下三个环节,将以步步深入的方式逐步解决“计算”这一教学难点。

③知识体验

首先,让学生测量自己手中的圆柱、圆锥教具,并计算其面积和体积,然后将其相关数据上传至教学平台。教学平台会自动给予结果评定。

④知识应用

公式的逆应用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普遍存在,例如:已知圆锥的母线和高,求圆锥的体积?教师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明确计算过程:知题意、建空间;数形结合画平面图;应用公式灵活变通。接着借助于微课、公式查询器等信息化工具,小组协作探究公式的逆应用。最后小组代表上台讲解:同样大小的纸以不同方式作的圆柱,体积是否相同呢?

⑤练习检测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说过:“解题是一种实践性的技能,就像游泳、滑雪或弹钢琴一样,只能通过模仿、练习和钻研来学到它。”因此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登陆教学平台,借助资源库中的微课、公式查询器、电子教材等资源完成在线练习,系统最终会自动给出成绩和解题思路。由此,将微课、公式化查询器、电子教材、在线测试等技术手段融入到讲练结合的过程当中,改变了传统教学讲练枯燥乏味的局面,使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⑥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复习回顾本节所学知识点。布置作业,作业分为基础作业、拓展作业。

3.课后拓展

拓展一: 结合手工制作课,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自己制作一顶合适的帽子,并计算纸张大小和体积。此作品将在艺术节汇报表演中使用。拓展二:在教学评台上互动交流学习体会。

四、教学反思

1.多元评价

课前、课中、课后,我主要通过FLASH小游戏、在线测评、作品展示、师生互评等方式对学生实现了诊断性评价、效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学生的成绩作为平时成绩记录到学分制系统中。

2.教学创新

数字化教学平台的使用有机整合了动画、游戏、计算工具等资源, 使教学资源多样化,寓教于乐,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课程与学生所学专业有机结合:通过做教具、测教具,逐渐转化成做计算、做手工,在量体裁衣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节约意识。

3.教学效果

从课后的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学生访谈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灵活主动性强了;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师生交流更加充分,学生的空间感得到培养,减弱了对数学学习的抗拒心理。■

上一篇:描写的作文中考作文600字下一篇:2018设备管理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