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产品起死回生的软文诞生记

2024-04-27

让产品起死回生的软文诞生记(精选4篇)

篇1:让产品起死回生的软文诞生记

这篇软文我已经用了不止一次了,但是每次使用效果都很惊人,基本上都起到了让产品起死回生的效果。虽然只是在上海市场使用,但是这篇软文的诞生过程放之四海皆准,相信在别的市场按这种思路去做,一定也会起到相同的效果。

临危授命无退路

当时是一个糖尿病产品在上海市场做会销半年后。一直靠购买数据只能频繁搞销售不到万元的小活动。照这样下去这个产品一年的销售额还没有公司其它产品和渠道半个月的业绩多。而公司在这个产品上投入的精力却不比其他产品少。接下来如果这个产品的销售没有突破,就只能放弃了。企业决定试着通过报纸广告来收集数据。这就意味着,这次广告如果能收集到让人满意的数据,这个产品的生命将延续,如果没有效果,这个产品和这个部门将被淘汰,会销的大门将对这个公司关闭。更让人揪心的是公司已经决定了《解放日报》半版。可信度高,价格不高。效果好可以找更好的报纸,不好也就算了。不过也庆幸是《解放日报》,如果是一个生活类或专业小报,可能效果不堪设想。

对于这个广告,我可以说当时是绞尽脑汁。

总结经验找关键

一般情况下,终端销售广告要有三个月一个周期的密集性广告投入才能保证上市产品的正常发展,

即使是脑白金开始在无锡市场启动也是采用了这种战略。而现在是一篇广告要拯救一个产品的厄运。

我以前通常都会按“高屋建瓴――深度挖掘――疯狂炒作――临门一脚”的模式来创作一个上市产品的系列广告。这次按这种思路明显行不通。这次我要在这有限版面内完成这所有的流程。就是说,这次广告我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 要把这个产品的来龙去脉、研发背景、功能方法、使用效果等都要表述清楚。要让消费者对这个产品感兴趣。

2、 要想办法让消费者自觉写信或打电话过来并愿意留下自己的真实信息。

3、 要给消费者来公司或活动现场的理由。而且这一切都必须让消费者很便捷的完成,不能太复杂。

对于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只要高度概括叙述产品的特性和卖点就能解决了。下面的两个问题就不容易了,市面上的糖尿病产品这么多,会销公司骚扰也很多,消费者怎么可能随便把自己的信息就给你。更重要的是广告标题,一个广告标题寥寥数字,可它的分量能够占到整个广告的70%到80%的分量。如果标题不吸引人,这个广告基本上也就白做了。因为这个广告当时只有我一个人在做,想找人激荡一下思路也不可能,压力更没有人分担。接下来的几天里,我首先确定这个广告必须搞一个活动,这个活动要符合上海消费者的特性。

篇2:让产品起死回生的软文诞生记

把产品通过科学普及的方式宣传出来,突出他的公益性和社会性主题,容易把产品宣传活了,而且消费者又能够乐意接受!例如,经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品市场工作委员会监测经常能够发现,某些医院皮肤病、心脑保健等科室的软文宣传上有,诸如标题为“皮肤科专家提醒:白领女性警惕化妆品皮肤病”的宣传广告,这一次次向人们展示了软文广告在产品科普宣传上的力度,

这里提及的广告主要以皮肤科专家提醒“白领女性警惕化妆品皮肤病”的科普性软文为主,文中以客观的科普性知识说明化妆品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化妆品,虽通篇并为提到医疗机构的名称,但通过读者阅读习惯的延伸很自然的过渡到医疗机构,巧妙的的俘获了读者的信任,形成软硬广告的有机整合。

事实上,医疗广告与其它行业的广告相比,比较特殊,它不存在太大的创意空间。根据《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禁止利用新闻形式、医疗资讯服务类专题节(栏)目发布或变相发布医疗广告,

有关医疗机构的人物专访、专题报道等宣传内容,可以出现医疗机构名称,但不得出现有关医疗机构的地址、联系方式等医疗广告内容;不得在同一媒介的同一时间段或者版面发布该医疗机构的广告。所以,近几年来,医疗广告多以量取胜,不断地以叫嚣的方式,以加强目标受众听觉和视觉上的记忆,却很难引起人们注意,抓不住目标受众,白白浪费大量的广告费用,这不能不说是广告的悲哀!

因此,英明的做法就是把产品的公益性东西宣传出来,突出产品的科普性质,让科学的概念更深入人心,一方面可以传达知识给广大消费者,另一方面提升了产品的口碑,使人们在科学知识的温习中循序渐进的接受产品。另外,软文在围绕产品科普活动主旨,广泛组织社会各界力量,运用培训、展示、竞赛、咨询等形式,积极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并及时在报纸上刊发宣传出来,造出舆论气势。这样,通过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大规模的普宣传活动,集中配合软文中对产品科普知识的宣传,展示产品的历史、科学的理论、独特的方法、良好的疗效和功能,让社会了解产品繁衍生息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了解产品在维护人民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产品、认识产品、感受产品,让产品惠及千家万户,为大众服务。 无形中,使宣传的产品口碑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泛,利于产品销量的提升。

篇3:保险产品诞生记

在这条寿险产品的生产线上,产品市场部和精算部是最重要的两大责任环节,前者统领产品“从无到有”的研发制造过程,精算部则掌管寿险产品定价的大权,与此同时,后台在各个环节为上述两大部门提供IT、财务、品牌等全方位支持。

产品创意:从Idea到Good Idea

保险产品像是一座桥梁,它是公司与客户之间的纽带,因此保险产品设计的出发点必然是围绕着满足客户需求。

保险产品开发的第一步是要有Idea,然后在许多Idea的基础上筛选出可以被执行的Good Idea来开发设计成保险产品。

所谓Idea,其实是保险公司对客户保险需求进行调研的结果。调研的对象最主要是客户以及销售渠道,调研形式包括现场调研、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产品市场部会收集、整理和分析这些重要的需求信息,并形成客观的结论,作为接下来的产品设计环节的重要参考。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有几方面原因使得一个Idea不能成为一个Good Idea。比如,费率太高——客户接受不了;或者,产品设计方面存在技术或监管的硬约束限制。种种因素都可能使得一些Idea被搁置或放弃。

产品形态设计、测试、初步定型

从Good Idea到形成产品,中间有许多环节,第一步就是产品形态设计,把产品一些大的形态确定下来,比如说到底设计成分红还是万能?终身寿险还是两全险?以及更进一步的投保年龄、保障期限等基本要素都要确定下来。

接下来是产品形态的测试,测试的最主要对象是客户和产品销售渠道,比如说保险代理人、经纪公司、银行、测试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如何。在调研过程中进一步收集整理客户、渠道的需求信息,在此基础上对产品形态进行微调。

完成产品测试之后进入形态定型环节,这个过程就像是做一件衣服,衣服的款式到这个环节都确定了,接下来就交给精算部门定价,由产品部门制定合同条款,像是裁缝根据确定的衣服款式去裁剪、缝制甚至熨烫,最终拿出成品。

精算部对保险产品定价

保险产品到底是如何定价的呢?

精算部在对一款保险产品定价时,最主要的三大决定因素分别是:生命表、预定利率和公司经营管理费用。

第一个是“生命表”,又称“死亡表”,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区域人口生存死亡规律的调查统计表,是人们根据大数法则的原理,运用统计方法和概率论,编制出反映同批人从出生到陆续死亡的生命过程统计表。

生命表影响最大的是养老金和以死亡为给付条件的寿险产品,预期寿命的越长,则意味着保险公司赔付期限的延后,成本越低;相反,对于养老保险,预期寿命越长却意味着保险公司赔付额越多。

对于医疗保险、意外保险,在精算部门对产品精算定价时最主要考虑的是疾病发生率和意外发生率。医疗险主要结合不同的疾病病种的独立发生率,以及这些疾病以往的发病情况,利用精算方法对风险成本进行计算;意外险则是通过对意外事故的历史发生规律及概率进行总结,进而作为意外险产品精算定价的依据。

第二个是预定利率,指保险公司在产品定价时,根据公司对未来资金运用收益率的预测而为保单假设的每年收益率,其实质是寿险公司因占用了客户的资金,而承诺以年复利的方式赋予客户的回报。通俗而言,预定利率也就是保险公司提供给消费者的回报率。

自1999年6月以来,我国对保险产品仍实行价格管制,规定寿险保单(包括含预定利率因素的长期健康险保单)的预定利率不超过年复利2.5%。

由于预定利率是寿险产品在计算保险费及责任准备金时所采用的利率,在生命表的死亡率和公司经营费用一定的情况下,相同期限和保障水平的寿险产品价格主要取决于预定利率。如果一款产品的预定利率较高,则该产品所缴纳的保费越少,反之亦然。

第三个是公司营运成本。生命表和预定利率影响保险产品定价的只是纯保费部分,而所有保险产品定价还涉及到附加保费,最主要的就是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费用。

所谓纯保费指的是由保险标的损失率决定的风险价格,理论上纯费率部分正好能够补偿保险事故造成的损失,并且终将全部返还给全体投保者。但除此之外,作为企业,对于每一份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在纯保费之外还需要收取附加保费,以抵充其日常运营成本的费用。

具体而言,保险公司的运营费用主要分为佣金和管理费用两大部分,佣金是保险公司对所卖出一张保单支付给保单业务员及其团队的各项支出;而管理费用则涵盖了保险公司日常运作所需的各种费用。

产品定型、内部上线、上市

在精算部完成对产品的定价之后,产品市场部在此基础上对产品形态进行适当的微调,并最终确定产品合同条款、费率表等有关产品形态的全套资料,这个环节就是产品最终定型。

一款新的保险产品诞生会对核保、理赔、客服、财务、信息系统等内部运营体系提出新的要求,相关部门会在不同阶段给予配套的支持,比如业务管理规则和业务流程的制定、新产品相关的IT系统开发等。

在完成所有上述流程后,公司的总精算师、法律负责人要对产品进行审核确认,并向中国保监会备案。经中国保监会备案,意味着一款产品的真正长成,可以正式上市销售了。

(太平人寿供稿)

篇4:爆红产品诞生记

一夜之间,这个仅仅12人的小团队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就爆发性而言,唱吧可以秒杀近两年一切国内创业公司的产品。”陈华说。

二次不算成功的创业经历

1978年出生的陈华已在互联网圈子拼杀多年。1999年,还在北大读书的陈华做了一个名为“天网FTP搜索”的客户端, 2003年又做了“天网Maze”。

后来他又参与创办了早交友服务网站UUMe。2004年,陈华从北大毕业进入微软亚洲研究院,负责live产品的搜索开发。2006年,他离开了微软,第一次独立创业。

这一次,陈华做了一个名为“酷讯火车票”的小工具,以短信提醒的方式为用户监控网站的火车票刷新情况,从原理上来看也像是搜索工具。

后来他发现这款软件很难有太大的爆发性,就果断改变方向,将工具变成了一种服务,“酷讯旅游网”随之产生。刚开始网站只提供北京的火车票查询,慢慢增加城市,2006年春运前上线,仅用20天全球就有2000万人使用,每天服务器都宕机,经常是几十万人同时刷新火车票。

酷讯旅游网跟随用户的反馈不断增加新功能,慢慢打造出了一个“生活搜索”的概念。2009年经济危机,陈华和投资人因为一些分歧闹得很僵,酷讯旅游网最终被卖给了国外一家公司,陈华进入了阿里巴巴,继续带领团队做搜索研发。

后来,他又决定出来创业。这一次,作为阿里巴巴离职员工的他创办了一个名为“最淘网”的电商导购促销网站。他觉得,也许是因为自己长期在大公司内带团队,失去了做爆发性产品的感觉,最淘网没有达到大规模的用户增长,只做了两个多月就基本宣告终结。

陈华还没死心:“我特别想要当初做酷讯时那种用户爆发性增长的感觉,我要做影响几百万人、上千万人的事情。”

一款爆红产品的诞生

陈华想乘上移动互联网的东风。他急需找到一个可以影响更多人的“刚需”,而这个刚需又必须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他突然想到了“声音”这个切入点:“手机有麦克风、喇叭,我当时就想,做声音相关的应用会不会有机会。而且在亚洲市场,KTV又是很大众化的一种消遣娱乐行为。”陈华说。

当他想到“唱吧”这个点子后,公司为此开了好几次董事会,大家的质疑聚焦于三点:第一,用户为什么要听一个不如原唱的声音;第二,用户凭什么会评论;第三,流量怎么引。不过,这个主意的确让人惊艳,如今很多人看到唱吧的第一个反应都是——“哎呀,我怎么没想到!”其实,手机就是一个天然的唱录工具。

“在手机上做一个KTV的小工具很简单,但是小工具很容易被替代,如果想要有爆发性的增长,并且产生用户粘性,必须加入社交因素,形成真实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陈华说。

深谙此道的陈华把唱吧做得有些像微博:可以关注其他用户,并且成为粉丝与之互动。打造出明星用户之后,这里的粉丝就是名副其实的“粉丝”。

颇似微博的另一点是动态内容,他认为,微博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功能性的应用,只有动态内容才能长期吸引用户,而唱吧内容的动态化以榜单的形式呈现,例如用户每天登陆都会看到和昨天不一样的美女,并且可以听她们唱歌,和她们说话。

他的另一个法宝就是美女效应。在陈华向《创业邦》记者展示产品的时候,榜单上一首最火的歌曲已经被11万人听过,那是一个长相甜美的女孩所唱的《听海》。“用户可以不会唱歌,不喜欢唱歌,但是一定喜欢看美女唱歌。唱吧可以给用户一个与自己喜欢的女生亲密接触的机会。”陈华说。

打造美女明星用户的同时,他认为唱吧产品设计上围绕的主题是:让美女和唱歌好听的人喜欢这个产品。“美女一定喜欢美的、干净的东西,喜欢众星捧月的感觉,那我们就迎合她们的这种心理,设计出能留住她们的产品。她们来了,其他人也就来了,因此最终能出头的基本都是美女。”在如今丝都想逆袭白富美的年代,陈华将音乐归结为话题性社交,唱歌只是话题,社交才是根本。

实际上,作为一款KTV应用,唱吧也有原型可以参照,例如《K歌达人》,盛大之前也做过一款名为《巨星》的PC网络游戏,通过音准为用户评分。但唱吧又与之不同:它加入了很多对声音的美化处理,可以理解为声音版的“美图秀秀”,能让用户的声音变得更好听。为了达到这种效果,陈华从唱片公司请来专业的录音师参与到产品研发当中,对用户声音进行去噪、叠加等处理,基本上达到了初期录音棚的歌唱效果。

在产品出炉后,陈华同样没少在运营上下功夫。他先把唱吧放到了“91手机助手”、“同步推”这类“越狱”平台上,在积累了几万种子用户的同时,还通过用户的反馈完善了产品。后来在App Store一上线,果然达到了他的预期,那些由于没有越狱而无法使用唱吧的iPhone用户纷纷安装,种子用户开始自然推广。

“我们现在有100多万用户,每天有十几万的新增用户,唱吧Android版一上线,用户数势必翻几番。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保持前进势头,尽量少犯错,等积累到几千万的用户就成功了。”陈华说。他不太担心版权问题,因为伴奏音乐的费用不涉及歌手权益;更不担心被抄袭,唱吧推出后就有VC打电话“求入资”,用他的话说:“又有钱、又有人,怕什么?”

为了扩展商业合作的空间,唱吧还会定期举行一些比赛。以往的几次比赛基本都有十几万人参加,规则很简单:在一定时间内上传的歌曲都算参赛作品,得到鲜花最多的即为优胜。未来可能会加入新的比赛规则,如必须唱某位歌手的歌等。一经推出,最先找上门的是运营商,作为一款十分消耗流量的应用,唱吧获得了许多运营商的推广渠道;其次找上门的是唱片公司,他们希望通过唱吧挖掘歌手,推广歌手,就像QQ音乐的商业价值。

“唱吧未来的愿景是发展成为一个草根的娱乐平台,下一个李宇春有可能就在唱吧产生。”陈华说。

现在的陈华每天要见好几批人,主要的工作就是跟唱片公司谈版权合作,接触一些媒体以及投资人。就在《创业邦》采访的当天下午,他还约了王菲的一个朋友,希望与王菲谈合作,有可能是代言产品,或是直接让王菲来做用户的评委,就像超女的评委一样。

上一篇:2018江苏高考作文满分下一篇:百岁养生元旦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