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劳动课教学设计

2024-05-06

小学生劳动课教学设计(通用10篇)

篇1:小学生劳动课教学设计

小学劳动课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劳动课>教学反思

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小学开设劳动课,是向小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它对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在德、知、体诸方面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校3—6年级安排了劳动课程,每周各年级一节,由各综合实践老师或劳动课老师来上这节课,并根据大纲对各年级的不同要求,按年级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

一、寓思想教育于劳动实践中

在劳动课教学中,劳动实践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基础,劳动课以劳动实践为主,寓思想教育于劳动实践之中,把思想教育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掌握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实践性、教育性相统一。

二、认真备课,加强现场教学

劳动课也要认真备课,选好教学内容、劳动场地,通知学生带好劳动工具,加强现场教学,并尽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操作示范。例如《钉钮扣》一课,教师备好课后,事先通知学生带好缝衣针一枚,两眼扣两粒,四眼扣两粒,碎布一块,小剪刀一把,线团一个。在劳动课上,老师用投影机出示两眼扣和四眼扣的图片和一件上衣的图示,让学生懂得钉扣子钉在什么位置合适,又动手做示范怎样握针,怎样穿针引线,并教学生:“注意线不能太长,否则容易绕结。”并告诉学生左手怎样按紧扣子,左右手怎样配合,防止被针刺手指或不小心钉在自己穿的衣服上。老师讲完钉扣子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钉扣子的比赛,最后引导学生针线和小刀要放好,不要乱丢乱放,以免扎伤自己或别人,并让学生谈谈学会钉扣子的好处,进行思想教育。

三、加强与社会、学生家庭的联系

利用劳动课时或节假日期间组织学生到工厂、商店、社队、车站和军烈属、五保户家里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既开阔学生视野,又学到劳动本领。我校有综合实践基地,在劳动课时可以带领学生到基地观察、探究、劳动和体验,真正做到教学做和一。

四、积极开展科技文体活动

我校根据新课程计划,把“兴趣小组”活动列入课程。做到课堂打基础,课外多实践。我校设有10多个活动小组。每逢这节课,各辅导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编织、折叠、绘画等手工,并动手做发豆芽、种花、种菜、植树等试验,开展穿袜子、系鞋带、扣扣子、戴红领的比赛。通过这些活动,使儿童善于动脑,勤于动手,培养他们的劳动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

通过劳动课,学生掌握了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的技能和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培养了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篇二:小学劳动课教学反思

劳动技术课,是小学设置的一门对学生实施劳动技能教育、训练的课程。为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个生动活泼,宽松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劳动兴趣。如我在教学《包饺子》一课时,书本上把需要的配料和制作过程介绍得很清楚,学生自己就能看懂,学会。如何教学呢?我课前先作调查,有哪些同学在家自己独立做过或和家长一起做过,课上请他们起来介绍包饺子过程,并与大家交流在包饺子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想不到这些独生子女们在包饺子方面还挺有体会。有同学提出与书上不同的配料;有的同学讲述了自己第一次擀皮时遇到的困难及如何>克服困难;还有的学生介绍煮饺子不易煮烂的一些小窍门„„这样的劳动课,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

篇2:小学生劳动课教学设计

劳动课的课堂教学是劳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任务要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来完成。而劳动课的课堂教学有 其独特的规律,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学。

几年来,我们针对劳动课的课型、课堂教学结构、教学原则及教学方法等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在 此谈一下我们粗浅的体会。

一、劳动课的课型

小学劳动课教学内容,是依据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要求编写的。由于年段的不同,教学目的和要求不同,教学内容不同,课堂教学的类型也存在差异。

所谓课型,是指依据教学的基本任务而划分的课的类别。由于劳动课教学任务与要求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就必然产生多样性的课型。又由于实践性是劳动课教学的第一特性,所以,不论采取什么样的课型进行劳动课 的课堂教学,都不能忽视实践环节。

我们认为劳动课的课型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课堂讲练课。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谈话、讲解说明、演示等方法,讲授知识与技能。练是用引 导启发方式,指导学生从模仿、半独立到独立进行操作实践。这类课型的教学中,应精讲多练,实践时间所占 课堂教学时间的比例应大些。如《包水饺》、《扎红花》、《钉纽扣》等课。

2.家庭实践课。这种类型课的特点是劳动实践场地不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授、演示示范,学生理解 并掌握了知识要点后,回到家中由家长指导实践。再由家长填写信息卡,将学练结果反馈给教师。如《自行车 的简单保养》、《渍菜》、《洗澡》等课。

3.社会实践课。教材中一些公益劳动、简单生产劳动项目课,如《给花坛拔草》、《水稻插秧》、《树 木管理》等属此种类型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讲授指导,初步掌握了某项劳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后,再通过为社会服务的实践,进一步学练劳动技能。4.实地参观课。此类课型采用的方法,也是各科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教师根据教育教学要求,有计划地 组织学生到生产或技术现场(如各类工厂、农场、饲养场、矿山等)实地观察学习。学生不仅能在实际参观中,把课堂教学中初步学到的知识技能,通过实地观察学习获得进一步提高,而且还可以看到科学技术在生产实 践中的广泛应用及实际社会价值,激发其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

二、劳动课的课堂教学结构

劳动课教学中,不同教材内容不但分属不同课型,而且每一种类型课又都有一定的结构。课型不同,课的 结构也不同。既使同类型课,由于年段不同、教法不同,它的教学结构也会有变化。所以,为了提高劳动课教 学质量,必须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精心设计和研究,使之不断优化。

虽然,劳动课课堂教学中,因为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的制约,课型和课的结构千差万别,但是和其它学科 一样,它的基本教学结构还是存在的。我们认为,根据劳动课学科教学特点,劳动课的基本教学结构,大体可 分为如下几个教学环节。

①导入新课。

②讲授演示。

③实践指导。

④展示成果。

⑤总结引导。

从教与学两方面看,这五个环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这一基本教学活动体系中,②讲授演示、③实践指导两部分,应是劳动课课堂教学中的主体环节。一节课 的主要教学时间应该用在这两大环节中。几年的教学实践研究表明,教师的讲授指导、演示时间,应不超过十 五分钟,而学生的实践操作时间要保证二十分钟左右。

所以,把握好教学结构中的主体环节,才能摆好教与学 的关系。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精讲多练,充分体现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然,在劳动课课堂教学中,因为教材内容、学生年龄、教学场地的不同,教学结构也应进行调整设计,使之适应教学实际。但是,无论如何设计变化,都应着重三个关键环节:①导课、②讲授演示、③总结引导。

各学科的导课形式有所不同,但导课却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环节。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教师设计精当的导言,会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可以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能力。如 教师在教学《做蝇拍》一课时的导言设计是:“夏天迈着轻快的步伐走来了,花儿红了,树儿绿了,同学们也 换上了彩蝶般的衣服,可是,在这令人陶醉的美丽季节里,苍蝇却给我们带来许多烦恼……”。使学生对做蝇 拍劳动跃跃欲试、情绪高涨。

导言的设计形式许多,如创设情境、范作引趣、音象激情、比较探索、巧设谜语、表演导入等。

但是,任何一种导课形式的设计运用,都应做到:①求精。即语言精当概括,言简意赅,切中要点。②求 疑。即有针对性、启发性、可接受性。要针对教学目的设计,能引起学生思考,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③求巧。即要巧妙有趣、生动活泼。④求准。导语要严密、精当、准确,引导学生思维进入正确轨道。

讲授演示环节,是劳动课教学中的主体重点环节,是一节课的成败关键。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充分在 这一教学环节中体现。在结合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讲授本节课中劳动项目的知识,操作步骤方法、要领等 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器官,通过听讲、观看板书,观察示范操作学好新知,为实践和创作打好基础。

教师的讲授,既有精辟的讲述,又包含教师的科学准确的演示示范。而这一教学环节的时间很紧,仅十余 分钟。这就要求教师应深入理解教材,充分备好课,才能做到讲授语言精炼、知识传授深入浅出,正确无误,操作规程明确具体,演示示范动作规范、直观。根据劳动课教学特点,合理、精确、直观地使用音象、挂图、实物范作等教具,都能事半功倍地补充教师的语言讲解。如教师在教学《学用扳书》一课时,巧妙地利用实物 投影演示,使学生直观明了扳手卡口与螺栓的关系,教学效果明显。

总结引导是劳动课教学的最后环节。上好一节课,教师不仅要重视导入的巧妙设计,还应做好收尾的精心 安排。教师要针对本节课所授知识、技能及学生的掌握情况,结合板书进行全面概括。在概括总结之中,教师 要恰当地做好两个点拨:一是本课学做的步骤方法,引发学生进行再创作实践。二是思想情感的教育性作用,启迪学生的深层思考。如教师在教学《煎鸡蛋》一课时,当学生品尝亲手煎好的香喷喷的鸡蛋时,教师不失时 机地布置作业:“今晚回家,再亲手煎一盘鸡蛋,让劳累一天的爸爸妈妈品尝、评价你的劳动成果,好不好? ”既达到了引导学生乐于参与家务劳动的教学目的,又点拨启迪了学生尊敬长辈的思想情感。

总结引导的形式方法很多,但设计要精当简洁,画龙点睛,突出重点,要给学生“课已尽而意无穷”之感,从而继续保持学习兴趣,进而继续探讨和进行再创作。

三、劳动课教学要贯彻的原则

根据劳动课教学的规律和特点,我们认为,劳动课的课堂教学中,依据教材内容备好、上好一节课,就必 须在遵循劳动课的规律和特点的前提下,坚持贯彻“趣、精、活、实”四字教学原则。

趣: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教师在讲授与演示指导中要具有趣味性、启发性。

精:讲授知识及操作方法的语言要精确,教师的操作演示要精确规范。

活:教师的教态、语言要亲切自然,教学气氛要轻松活泼。

实: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及进行思想教育的三项任务要落到实处。一节好的劳动课在教学中,教师应以亲切朴实的教态、精美的范作、精练活泼的导言、引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求知欲。用精心制作的教具(实物、挂图、电教手段),灵活准确而又规范的演示,精辟的语言讲述和精 确的板书,使学生扎实牢固的通过直观获取知识要点。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有趣的教学组织形式,精当的点 拨指导,促进学生兴趣盎然地通过动脑动手实践,落实知识向技能的转化。最终教师以灵活的形式展示教学成 果,并予以恰当的评价,让学生在体验到劳动的愉悦中,盟生“乐学”情感,思想教育的目的就在潜移默化中 得到落实。

如教师在教学《学用扳手》一课时,精心设计一种有趣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掌握使用扳手要 领的同时,进行模拟设计竞赛。即启发学生利用扳手,把板条用螺栓紧固连接成各种图形。把单调乏味的操作 变为趣味盎然的实践。学生们在愉悦的教学气氛中动脑动手,知识与技能的转化也潜移默化地实现。这一教学 环节的精巧设计,既激发了学生再学习的浓厚兴趣、又启发了学生对直观事物进行抽象联系、概括,进而开拓 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篇3:小学美术教学活动课策略

1.活动课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符合学生认识发展规律

人们的认识是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 然后站在理性的高度指导实践, 其认识的正确与否又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周而复始, 形成螺旋式上升发展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从教学的认识过程看, 活动课教学主要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各类实践活动, 获得对自然和社会事物的大量直接经验, 这是一种感性认识;而学科教学, 则是让学生在原来具备的、一定的直接经验基础上, 借助书本知识, 通过概念和推理, 掌握前人留下的间接经验, 表现为理性认识。活动课教学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符合人的认识发展规律, 也体现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活动课教学为学生创设了获得直接经验的条件, 学生通过亲自观察、感受, 亲手制作, 反复思考、探索, 增强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使他们对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技能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提高了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兴趣, 从而增强了学生在学科教学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理的安排是上好活动课的保证

(1) 研究学科教材内容, 把握目的、要求和重点、难点, 在提高兴趣的基础上, 强化教学重点。在认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 把握教材中的主线, 从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着手, 对一些课程单元进行安排, 调整确定活动课内容, 突出教学重点。如:五年级基础绘画主要是培养学生三维空间理解能力和三维空间想象能力, 进而提高对立体物的表现力。由于他们的认识刚从二维空间转化过来, 进入到三维空间有一定的困难。增强学生三维空间想象力, 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有利于掌握基本技法。

(2) 安排好教学时间, 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我们根据本校实际情况, 将教材中非主要内容压缩, 增加了活动课内容, 或者将教材内容直接改为活动课内容, 可以保证活动教学的时间。根据学科课程计划的安排, 我们还合理地设计出相应的活动课计划, 把它安排在一些单元之中, 在活动课内容与学科教学内容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 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活动课自然地穿插在整个教学课程计划之中, 没有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

3.挖掘教学内容, 丰富活动课教学内容

(1) 融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于活动课教学之中, 组织学生创作活动。在小学美术教材中, 有许多内容可以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相联系, 我们利用活动课教学, 充分发挥了美术教学以美育人的功能, 在上《戏剧脸谱》一课时, 我在处理教材时, 突出“以育人为本,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注重学生的情感熏陶和审美情趣这两方面的有机统一, 使学生在情感上得以升华。

(2) 向其他学科渗透, 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智力,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在语文教材中, 有许多内容可以利用, 像童话故事、古诗词、故事情节性较强的文章等。

(3) 充分利用学校周围的环境资源, 带领学生走出校门, 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比如春天来临, 我们带着学生到公园去“找春天”, 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观察、触摸、聆听、欣赏, 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性认识。在让学生充分感受大自然之后, 引导学生创作《我心中的春天》, 他们画的内容, 更具想象力, 形象更丰富多彩。

4.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让学生充分展示创造才华

(1) 实施民主教学, 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活动课教学中, 让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起作用, 就要给学生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 承认他们创造价值的存在。在教学中, 教师的位置如同学生的“大朋友”“孩子头”, 领着他们探索, 启发他们思考, 指导他们实践, 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应是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对于暂时落后的学生, 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对于他们取得的一点点成绩, 都要给予大力表扬, 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使他们和广大同学一样,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变不愿思考为积极思考。只有在这种民主的环境中, 学生的创造潜能才会像火一样迸发出来。

(2) 大胆放手, 给学生创设展示才华的机会。在教学中, 让学生有所创造, 就要引导和鼓励学生摆脱束缚, 不受别人影响, 有自己的想法, 要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大胆地思考、创新。对他们与别人不同的创作要给予鼓励和引导, 使他们的想法更加成熟, 绘制得更加完美。为了展示学生的才华, 我们还在活动课中搞点小竞赛, 在校园里定期举办校园画展、优秀作业展, 举行全校性的现场绘画活动, 开设艺术墙, 组织学生布置学校环境, 让学生有大展身手的机会, 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

篇4:小学生劳动课教学设计

【关键词】趣味性 实践性 劳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31-01

一 、突出趣味性

“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任何一位优秀的教师都注意使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愉快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具体策略有以下几种:

1. 故事导入。如教《做小风车》老师简要讲述牛顿做小风车的故事:“牛顿小时候看见村边一架风车吱吱转动,就认真观察。自己动手制作了一架小风车。”正是由于牛顿从小勤动手多动脑,后来才成为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同学们想不想像牛顿那样亲自动手制作一架小风车?这样一来,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并参与到小风车的制作中来。

2. 演示实物。如教《制作简易立体纸雕》,教师一上课就拿出课前精心制作的纸塔、纸狐狸等,使学生对制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3. 电化教学。如教《剪贴熊猫》,放映熊猫录像,学生观赏到可爱的熊猫,教师再引导观察熊猫皮毛只有黑白两种颜色,为下面的剪贴工作做了很好的引导。

4. 竞赛活动。在学生初步掌握操作方法以后,利用儿童的好胜心,组织一定形式的制作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活动中巩固所学,形成技能。例如:教学《折纸花》一课,在同学们掌握扎花的方法以后,可分组进行扎花比赛,插在花瓶里,看哪一组同学做的又快又漂亮,同学们听到老师一声令下,个个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学习气氛空前高涨。在紧张的比赛后,师生共同评议,选出优胜者,发奖表扬,并鼓励全班同学相互学习,共同创新。

5. 留有悬念。如在学会简单的扎纸花后,老师适时留有悬念: “同学们想不想再用这种方法扎一个漂亮的彩灯呢?”这样学生心存于兴,为下节课《扎彩灯》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到老师在引导他们做游戏,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在“玩中学、在玩中做,”自然兴趣盎然。需要注意的是,引起兴趣不是目的,要注意适时转移到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形成上,实现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既能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又使学生学到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

二、强化实践性

劳动实践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基础,劳动教育应以劳动实践为主,要让学生适当进行自我服务劳动、家庭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

1.课堂操作。既在课堂内教师的示范指导下动手操作,初步形成技能。如《学习炉具的使用》,对于燃气炉具的开关使用,虽然不很复杂。但因为程序本身的顺序性较强,加之部分同学怀有恐惧心理,所以在讲解示范后,多找几位同学上台操作,把最胆小的一位同学也请上来,操作完成之后,这位学生脸上露出成功的喜悦,班里响起一片欢呼。

2.课外活动。即把课内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之中反复练习、巩固和提高。如在放麦假前,教给高年级同学收割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要求开学后汇报自己的劳动成绩。这样他们在麦假期间很主动地参与到农忙中,既发展了劳动技能,又培养了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还可以成立一些兴趣小组,进行科技制作和科学小试验等,培养劳动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

3.家庭实践。小学劳动课本中有些家务劳动和自我劳动项目在校内是无法实践的,如“蒸馒头”、“洗刷餐具”、“炒菜”等等。教师在课堂讲清楚知识要点,做完示范后,布置学生回家实践。由于这类实践是在家庭中完成的,教师不能亲眼目睹,可采用家长与教师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具体方法是:①定期召开家长会,广泛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②建立《家庭劳动情况记录册》,由家长填写,教师通过家长签字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劳动情况。③利用书信、电话、家访的形式进行劳动调查,及时得到反馈信息。④开展“我学会了做x x x,汇报活动”,来检查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这样,通过家庭实践,使学生学会了知识,掌握了劳动技能。不难看出,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不但学到了知识,形成了技能,同时也增强了意志品质,发展了创造才能,培养了热爱劳动的精神,促进了身心的健康发展,真正实现了“寓思想教育于劳动实践之中”,实践性与教育性和谐统一。

篇5:小学六年级劳动课教学工作总结

《劳动》是一篇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的文章,由于文章所处年代与我们较远,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也较难感悟其中流露出的劳动的艰辛。针对这点,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在设计教学时,重点放在抓住课文一个突破点,并运用大量课外知识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有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在教学时,我就有意转变以往老师有声有色地讲,学生毫无感受地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我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后。再让学生住抓住学生感受最深得的句子去读,从课文中可以感受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本课重点内容是 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经过,在学习过程中,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我”第一次挑煤的情景的段落,接着,再让学生思考:作者在描述“我”第一次挑煤的情景,是按什么顺序来叙述的?然后再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这样让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性,进而提高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除了引导学生抓住第一次挑煤的情景,还特别抓住本课中的比喻句和写体会的句子,引导学生细细体会比喻句的用法,进一步体会这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体验,体会生活的艰难和旧社会人民命运的悲惨。

通过学习课文,大多数学生对劳动有了新的认识,感悟到劳动是历尽艰难的,劳动是为了生活所逼迫。

篇6:小学劳动教学设计

1.通过本课教学与实践,使学生们了解纽扣的有关知识,宏扬传统文化。

2.通过本课实践了解纫针、打线结、钉纽扣的方法,学会利用合适的针和线钉纽扣。

二、能力目标:

1.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能根据老师要求收集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做事认真的好习惯。

3.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2.使学生逐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学生收集和汇报资料使学生理解纽扣中的文化。

2.学会纫针、打结、钉纽扣的方法。

难点:掌握不同纽扣的不同钉法。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式各样的扣子、针、录相带、电化教具等。

学生准备:各种针、线、纽扣、卡纸、剪刀等。

六、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首先我们一起看大屏幕。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图,找出不同的地方?看看谁的观察能力强?(自由答)

师:那就让我们帮他把扣子钉上。(学生操作)(出示课题)

2、激发学生探究

师:同学们你们准备了什么样的扣子?(自由答)

师:哪一组汇报一下你们都收集到了多少种类的扣子?

师:好,老师这还有这样的一些扣子,请同学们看一看。

师:你能说出衣服上为什么钉扣子吗?它的作用是什么?(出示实物)

师:纽扣有这么多的作用,谁来说一说钉扣子需要什么工具?(出示板书)工具:针、线

师: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看针,哪位同学到前面汇报一下你们收集到的针。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同学们准备好的线,请大家把它举起来。

(学生展示)

师:钉扣子选择线时要注意线不能太粗,线的颜色也要与扣子搭配好。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录像中是如何教我们钉扣子的,大家边看边想钉扣子需要哪几步?

(录像演示)

(1)纫针:

(2)打线结:

(3)钉纽扣

师:谁来汇报一下钉纽扣一共分几步完成?都是什么?(出示板书)

师:同学们今天带来了很多种纽扣,可在录像中只示范了两个眼儿纽扣的钉法,如果给你一个不是两个眼的扣子,你能钉好吗?(生答)

师:为了保证同学们在钉纽扣比赛中能安全操作,请大家注意以下几点。(课件演示)

3、学生研究实践:

师:希望同学在分组实践时先一起研究一下你带来的纽扣该怎样钉?(学生研究实践,老师辅助指导)

4、师生共评: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作品举起来让大家看一下。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钉了几个纽扣?都是几个眼的?(学生汇报展示)

师:谁能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

5、师生共结:

师:同学们表现非常出色。今天我们学会了钉纽扣的步骤,希望同学们从今天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

篇7:小学劳动班会课教学设计

1. 能编创歌词、编创动作表演,以及劳动主题的编创尝试,并表现“劳动”的主题。

2. 启发学生理解劳动换来美好的生活,团结力量大的道理,来聆听《三个和尚》。

重点、难点

难点:《大家来劳动》演唱时注意强调第一拍,使歌曲富有动力感,并用坚定有力的音调来演唱歌曲。

重点:懂得劳动换来幸福生活的道理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组织教学

1. 跟师律动《洗手绢》

2. 师生对唱《洗手绢》

3. 学生演唱歌曲《洗手绢》

三、表演《大家来劳动》

1. 导语:“劳动时小朋友会发出怎样的鼓劲声”

2. 嗨呦 加把 劲 呦学生念这句词

3. 听音乐带学生在教室中进行劳动的律动

4. 跟音乐演唱歌曲

5.提示学生用坚定有力的音调演唱歌曲

6.复唱歌曲并律动

7.让学生打节奏

走 走 跑跑 跑跑 走哦

8.跟老师唱唱歌曲的歌名

四、聆听《三个和尚》

1. 聆听音乐老师做音乐的解释,讲述三个和尚的故事

2. 提问:“为什么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呢?

3. 启发学生理解劳动换来美好生活和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五、课堂小结,组织下课

篇8: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探索

一、灵活运用教材, 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教材作为课程的重要资源, 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实践活动课教材的编写大部分是以配图文字说明、对话、游戏、实践操作等主题性活动呈现,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内在东西。还有教材的编写受到篇幅的限制, 编写人员与学生所处地域不同, 有不少场景、图画、操作不一定适合农村孩子的生活, 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用好”教材, 而不是“教好”教材, 教师要适时针对所要讲授的内容去丰富、充实教材内容, 开展丰富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多安排一些参观、访问、调查等活动, 多动动手做一做, 多动动嘴说一说, 多动动脚走一走, 多动动脑想一想。教师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走入社会, 走进农家, 走进田野, 走进山林, 根据所学的数学知识, 测算树木的高度、路程的长度、农田的面积、物体的体积。也可以与学校附近的农民及村组联系, 让学生对农作物进行抽样估产, 并设计完成统计的一般步骤。还可以组织学生到街上去参观各式各样的广告牌、商店中各种商品的花纹图案, 并根据所学的数学知识, 自己设计一些对称图案及参观路线图等。也可以请农技站的农技员或种田能手, 讲解有关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剪一剪》一课时, 我先让学生访问了民间剪纸 (纸扎) 高手, 了解了剪纸的历史及在农村的作用, 还学习了剪纸的一般方法。因此, 在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 大家勤动手、勤动脑, 自己大胆设计创作自己喜欢的图形, 不一会儿, 各种“作品”跃然纸上, 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图形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 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效果明显。

二、创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教育学研究表明, 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 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应放下架子, 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的教学环境。根据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特点, 教师应多给学生说的机会、演的机会、实践的机会、交流的机会、探索的机会和合作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 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给他们的想法、观点和做法给予尊重和肯定。如我在教学《克与千克》这一课时, 在“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环节中, 我发给每位同学了一支粉笔, 先让同学们掂一掂, 再猜一猜, 这支粉笔有多重?同学们像炸开了锅, 我马上示意要举手回答, 一个个小手举过头顶, 那急切的心情可想而知。然后学生汇报:2克、8克、10克……陈××说:“我猜是6克, 差不多有6个2分硬币的重量”。钟××说:“我猜是4克, 它大约有4个2分硬币的重量”。她们两个还好像扛上了, 谁也不服谁?一支粉笔到底有多重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称一称, 结果是大约4克。获胜的一方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说我的正确吧!”陈××也不甘示弱:“我猜的也很准啊, 只相差一点点, 再说我又不是神仙。”由于学生胆大敢说, 没有拘束, 引得学生哄堂大笑。我接着说:“两位同学都猜得挺准的, 生活中还真有这样的神仙呢!”然后介绍了电视上报道的两位不用秆卖米和卖鱼, 且能十拿十准的“神仙”, 并说明:只有无数次的尝试才能练就这样的功夫。告诉大家平时到多去掂一掂、猜一猜, 说不定你也能成为“神仙”。由于课堂气氛轻松活泼, 学生学习兴致高涨, 下课了, 还意犹未尽。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途径

多媒体教学是实现数学实践活动课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途径。因为数学实践活动课内容有些是比较抽象的、复杂的、学生难以理解的。多媒体教学的直观动态画面、逼真的声响效果、丰富的色彩对学生不同感官产生有效刺激,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强化学习动机, 有利于良好学习品德的形成和保持。特别是一些几何图形的实践活动的教学, 通过多媒体演示, 可以帮助学生将立体图形进行分合拆, 借助动画功能, 突出教学重点, 有效的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教学中, 利用实物演示比较麻烦, 且效果不好。我运用多媒体教学, 对长方体六个面进行着色, 相对的面涂上相同的颜色。然后再通过多媒体的演示, 分别解剖出前 (后) 面、上 (下) 面、左 (右) 面, 并展示求各面积所需要的条件, 清楚地演示出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整个推导过程, 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和掌握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 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生动的动态画面联系起来, 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 教师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坚持课后教学反思,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反思是新课改中所倡导的教育教学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免不了有许多不足和缺憾, 教师应认真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 通过写课后反思日记等方法从多角度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进行评价, 分析问题的成因。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比如, 我第一次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 不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又忽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 课堂气氛死气沉沉, 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未能达到教学目的。课后, 我经过深刻反思, 认为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后来上这节课中, 我设计了剪一剪、拼一拼等学习活动, 逐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有什么关系?在此, 我特别注意强调底与高应该是相对应的, 通过观察、交流、讨论、练习等形式, 让学生在理解公式推导的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整堂课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计算、猜测、质疑、发现、验证全过程。学生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 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了课堂效率。

摘要: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活动性、实践性课程。主题性活动是它的主体内容, 倡导以其鲜明的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开放性、层次性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 培养数学思维和问题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姜家凤.新教材疑难问题研究与解决[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篇9:小学语文活动课教学浅析

关键词:活动氛围;活动形式;教材特点;竞技形式

语文活动课,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文活动的方式来实现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作为一种母语性的课堂教学,除了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质的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的限制,教师的语文活动课仅仅是语文知识的讲评或者学生作业的训练,这就使学生的课业负担不断加重,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一种厌学情绪,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率无法提高。

活动课的活动本质与任务主要是育人,从人类智力的发展特点来看,运动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不仅是指行为上的运动和锻炼,还需要学生通过动脑与动手的结合来实现综合能力的提高。学生只有不断地提高动手能力来实现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才能最终达成育人目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活动课实现了学生心理素质的积极发展,同时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个性化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的活动课包含说话训练、听力测试、读书渗透、作文、书法学习以及表演等几个重要方面,其内容非常广泛、非常详细,诸如,读书渗透包含了人文科学类、科技创新类等等,而人文科学类包含诗歌、小说、散文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不同特点以及兴趣和爱好来选择针对性的内容。

一、通过活动氛围的渲染来实现学生参与性与积极主动性的不断提高

新课程改革使小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积极性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积极的情感以及情绪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更加投入,实现注意力的不断集中。因此,在课堂活动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者是实物、图片等多种器具将学生带入一种特定的活动情境之中。例如,在人教版语文活动课《跳伞》的儿歌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小学已经学习过的文字符号系统并且结合幼儿园学习的图画能力来实现综合,鼓励学生在黑板上进行画图,或者是飞机,或者是白云,或者是太阳等等,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鼓励学生进行不断的尝试,以实现内容的不断补充,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想象力。在图画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贴上几个正在降落的降落伞的图片,之后再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根据图片和内容来实现想象力的发挥,开展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最终实现课文内容的具象化,这样学生就能够加深印象。再通过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发言来实现欣赏上的感受表达,达到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

二、通过新奇活动形式的创新来增强语文活动课的趣味性

小学时期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小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不是非常稳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积极的课堂教学。新颖多变的课堂活动形式能够让学生从不断的活动中来实现学习兴趣的提高,形成一种驱动力,最终实现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活动课的教学时,需要结合多种教学形式,诸如教学竞赛、文学欣赏、课堂活动游戏、课堂实践等,来实现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多方面能力的提高,最终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教师还可以适当布置活动课的作业,诸如手工、图画等等,通过课内与课外的调动来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例如,在人教版的“贴嘴巴”活动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更加灵活的方式来实现课堂的生动性。如,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比较滑稽的小人头像,唯独不画嘴巴,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来让学生一边看一边听老师的介绍,之后让学生分组比赛,其中一个人用围巾蒙住双眼,按照规定原地转圈,另外一个同学指挥其行动,之后在黑板上给图画贴上嘴巴,这样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图片,有的嘴巴向上,有的嘴巴向下,有的嘴巴向左,有的嘴巴向右,多种多样的图片让学生的积极性异常高涨,每一个人都迫切地想加入其中。在游戏结束之后,让学生表达感想,这样就能够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结合语文教材特点来实现教学内容的深入

语文活动课主要是配合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来进行的,这样能够实现学生知识点的深入,同时能够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巩固已学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的词语、教学句子等多个方面来进行针对性的活动设计,让学生在不断的交流和内容的体验上来掌握不同角色,这样才能够不断地积累经验,最终实现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将课堂的活动课与课后作业相结合,事先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准备,这样能够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例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就可以利用活动课表演的方式来表现其生动性。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针对内容进行讨论,提问学生抓住哪些句子才能表演好整个故事,让学生不断地揣摩其中的句子,诸如,“手拿纱巾扭着腰身、昂头踱步”等等,来揣摩老太婆的动作,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结合家中长辈的动作,实现“看也不看他一眼”神情上的生动表达,在这样的引导之下才能实现学生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对于没有表演经验的学生,听了老师的引导就能够明确地把握整个故事,就能够实现高质量的表演。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理解和感想的表达,谈一谈自身对内容的理解,通过对于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来实现演出效果的提高。

四、通过学科之间的竞赛方式来实现学生竞争意识的增强

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离不开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知识竞赛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划分竞争团队,让学生以小组、班级为基本单位进行拼音比赛、听写训练、查字典以及书法等多种语文内容的竞赛,在学生学习成就感的不断激发过程中实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不断提高。例如,在进行“说一不二”的活动课的过程中,学生在词语的竞赛上可以通过必答、抢答以及选答等方式来进行与“一”字有关的表达,并且不能够说出“二”,教师根据每一个队的正确率来选出优胜组,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还需要颁发鼓励性的奖品来鼓励学生,同时可以对于其中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奖励。

小学阶段,教师需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特点,通过恰当的学习方式来实现价值观的树立,实现语文活动课教学特点的有效发挥以及教学目标。通过语文课教学与活动课教学的结合来实现学生听、说、读、写、做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要避免出现课外活动松散、要求低等情况,实现语文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蔡红俊.小学语文活动课教学浅探[J].博尔塔拉报:汉,2011(06).

[2]张春平.小学语文活动课教学浅探[J].学周刊,2012(02).

[3]路瑜.试谈小学语文活动课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2(07).

篇10:小学生劳动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小学劳动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和教育和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的技能,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二、教学要求

1、教育学生初步懂得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劳动光荣、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道理;从小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遵守纪律、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态度和勤劳俭朴、爱护劳动工具、珍惜劳动成果等优良品质;初步树立质量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2、使学生学习一些浅显的劳动知识,学会使用一些常用工具;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一般的家务劳动的基本技能;能进行简单的生产劳动。

3、通过劳动课的教学和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和创造精神,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教学内容

(一)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1、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2、教学内容应是日常生活中所必须的,生产劳动中最基本的,有一定的普遍性。并适当反映现代科技成果。

3、教学内容和劳动项目,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教学内容要便于组织学生直接参加劳动实践,有利于培养动手能力。

5、教学内容要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既能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又使学生学到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

6、教学内容要注意与其他学科所学知识的联系。

7、教学内容要全面体现目的要求,注意各项劳动内容合理搭配,又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有一定的选择余地和灵活性。

8、教学内容要选择无毒害、无危险的项目,确保学生健康和安全。

(二)、教学时间安排

本大纲所列低年级的劳动课教学内容,应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每周安排1课时。四年级以上各年级可增为2课时,所需时间从地方课时中解决。

(三)、具体内容和要求

低年级

主要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劳动。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和其他劳动项目的训练和实践,使学生认识劳动光荣,初步培养学生爱劳动的观念,争做爱劳动的好孩子。

具体内容和要求:

1、自我服务劳动

学会洗手、洗脸、刷牙、剪指甲等,能初步搞好个人卫生。能穿脱衣服、系鞋带,会洗手帕、红领巾等小件物品。

学会削铅笔、订本子、包书皮等,能对自己的学习用品进行分类整理和保管。

2、家务劳动

学会铺床、叠被、刷洗碗筷、茶杯等,能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简单生产劳动

手工制作:初步学会纸的折叠、剪裁、粘贴等方法。

种植和饲养:认识当地几种主要的农作物和畜、禽等动物。学习饲养小动物。能给树木、花草浇水。

4、公益劳动

学会擦黑板、扫地、抹桌椅、开关门窗。在老师的指导下当好值日生,搞好室内外公共卫生。

中年级

除继续安排自我服务劳动以外,主要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简单的生产劳动。通过这些劳动项目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劳动光荣,培养学生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品德,基本上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庭的事情主动做,集体的事情积极做。

具体内容和要求:

1、自我服务劳动

能自己洗头、梳头、洗澡,学会洗小件衣服,学习使用针线,会钉钮扣等。能注意保持学习用品整齐、美观。

2、家务劳动

了解厨房的卫生常识,学会洗刷餐具、茶具,会摘菜、洗菜、淘米等。

在家长指导下,学会安全使用炉具,能热饭菜。

会整理房间。初步了解安全用电常识,了解收音机、电视机和电风扇等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能自己开、关这些电器。

3、简单生产劳动

手工制作:初步了解常见的各种纸的基本用途,会使用刀、剪、尺等工具,学会纸工、泥工的基本加工、制作方法。能制作简单的物品。

种植和饲养:认识当地几种农具,会使用简单的小农具,知道当地的农时季节。学习种植向日葵、蓖麻子等一些常见植物,学会浇水、除草、消灭害虫,以及当地的农林产品的采集、夏收等简单劳动。能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管理花卉和幼树。

学习

一、两种家禽(或家畜、鱼类以及其他小动物)的饲养方法。

常用工具的使用:认识并会使用锤子、钳子、螺丝刀等常用工具,制作或安装、修理简单的学具、教具和其他用具。

4、公益劳动

会使用简单工具绿化、美化学校环境,帮助烈属、军属、残疾人和孤寡老人打扫庭院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高年级

除继续安排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外,主要安排简单的生产劳动。在参加这些劳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认识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勤劳俭朴、珍惜劳动成果的品德,初步树立质量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具体内容和要求

1、家务劳动

能有条理地放置、摆设室内小件物品,会晒被褥和叠放衣服,能洗外衣、毛衣等衣服。

认识并初步掌握洗衣机、录音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和使用方法。

学习使用常用炊具和做简单的饭菜,能分辨生熟和鉴别变质食品。

2、简单生产劳动

种植和饲养:学习一点植物栽培的常识,初步学习苗木嫁接或扦插的方法,能栽培

一、两种花卉或种植、移栽瓜、菜,并适当地了解一些现代农业科学知识。

认识当地几种主要的农业机械。

了解一些动物科学饲养的常识,会按规定的比例配制混合饲料,掌握一种家禽(或家畜、鱼类等小动物)的饲养管理方法。

木工、竹工、金工:初步学会使用简易的木工、竹工、金工工具,能对损坏的课桌椅进行简单的维修,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竹、木、金属材料制作简易的学具、教具或其他制品。工艺品制作: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毛线或草、竹、条、塑料等),学习编织、挑花或刺绣。能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简单的工艺品。

缝纫:学会手针的几种常用针法,使用手针缝补衣物和制作简单的布制品。食用菌栽培:认识当地几种主要的食用菌类,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学习一些菌类的栽培方法。

3、公益劳动

继续参加中年级安排的各项公益劳动,并适当提高要求。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劳动课的教学中,劳动实践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基础。劳动课要以劳动实践为主,寓思想教育于劳动实践之中,把思想教育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掌握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实践性、教育性相统一。

2、注意加强现场教育,教师要认真备课,注意选好场地、备好工具,通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操作示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3、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劳动课教学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对于不适合当地实际的劳动项目,可以适当变更;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可以安排不同的内容;根据男女学生的不同特点,可以安排不同的劳动项目。凡不具备种植和饲养条件的城镇小学,可结合当地特点或校办工厂的生产项目,选择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项目加以补充。不管采取哪种做法,教学要求、教学时间必须保证。

4、加强与社会和学生家长的联系。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工厂、商店、农村参观,开阔学生视野,有些劳动项目,可以组织学生回家实践,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会操作技术。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请当地有经验的工人、农民、科学技术人员和学生家长,对学生参加劳动进行指导。

5、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要在课外组织劳动项目兴趣小组,如编织、刺绣、烹饪、种植、饲养、小木工、缝纫、科技制作和科学小实验等。农村小学也可和农忙假结合,安排一定的劳动项目。通过这些活动,使儿童善于动脑,勤于动手,培养他们的劳动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

6、要加强纪律和安全教育。学生参加劳动,一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要做好劳动保护,照顾体弱的学生,注意劳逸结合。在劳动过程中,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操作规程,讲究劳动卫生,确保劳动安全。

7、自己动手,积极改善教学条件。劳动课教学需要的场地、设备、工具等,除教育行政部门配备和学校购置外,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还要提倡由教师带领学生自己动手创建和制作。如利用房前房后的零星土地建立实验园地等。

8、要充分发挥校办厂(场)的作用。校办厂(场)要为劳动课教学积极创造条件。

上一篇:人教版unit5canada下一篇:在全市环境整治汇报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