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少年情感散文

2024-05-01

写诗少年情感散文(共12篇)

篇1:写诗少年情感散文

写诗少年情感散文

悠长的山调合着来自大山的宁静盘旋在这片土地上,听,还有什么?人的吆喝声,牲畜的悲凉鸣叫声,一位写诗的农家少年心里的沉重呻吟……

他是一位爱写诗的少年,他喜欢用那双粗糙的,布满厚茧的属于农家少年的`手去触摸他那只珍贵的,但已褪色的笔。写诗少年用它写出了这片土地上的悲伤,写出了他内心的挣扎,少年也不忘时常在诗里表达他内心的渴望,那是一支飞出大山的歌,是他总也抓不住的梦。

艰难的日子里,爱写诗的少年背起父亲沉重的眼神,母亲幽幽的哀叹,向着大山深处走去。我仿佛听见了他用脆弱的心灵在轻轻叩击着尘封的大山。父亲手里拿着锄头,枯瘦的身影深深地印在了这片黄土地上,还有那把光滑得黑亮的锄头,一滴一滴是父亲辛勤的付出,汗水浸湿了土地,也浸湿了写诗少年的心。烈日下,那是两个身影,是的,写诗少年已无力和这山韵抗衡,他扔下了那只同样也滑的光亮的笔,拿起了锄头,跟着父亲喊着:“嘿哟,嘿哟……”。

老牛竭力的哀哞声中,悲凉的宁静在这一刻到来,一叠叠补丁的衣服叠出了大山儿女内心的无奈和挣扎,走过大山,那是一双双呆凝,沉郁的眼睛。写诗少年不再写诗,不再悲痛,不再劳累了,因为他已将他的生命遗失在了这片土地上,灵魂随着深深地韵律冲破了山的囚禁,带着遗憾看着这外面的美好世界。

黑夜短了又长了,长了又短了,大山却始终不变,大山里的生灵生生死死,尽头仍是这走不完走不出的大山。谁能送去一声外面世界的声音,让他们的生活不再是无声?谁又能为他们写出另一片美好的天空?

日暮中,薄而长的炊烟被一声喝牛声掀起……

篇2:写诗少年情感散文

那一年,

天总是很蓝,风总是很暖,

我们总是很欢快地歌唱。

那一年,

上学的路总是很短,

回家的路总是很长。

因为在学校里,有你的陪伴。

那一年,

路边的槐花格外香,

总是久久地飘散在周围的空气中,

让我感觉神清气爽。

那一年,

月亮总是很皎洁,

夜晚总是很美好,

星光下的我们总是很愉悦。

那一年,

我15岁,你14岁,

我总是仗着姐姐的名声,

理直气壮地欺负你,

你总是微微笑,

腼腆地低下头,

不敢看我。

那一年,

豪爽的友谊里,

藏了许多小秘密,

有你的,我的,大家的,

有甜蜜的,羞涩的,懵懂的。

那一年,

总是期待着,温馨着,憧憬着,

与你的谈话,

总是多了一份含蓄。

那一年,

你们送我们回家,

我们一起天南地北地瞎侃,

无所顾忌地嬉戏。

那一年,

空气中处处洋溢着小美好,

阳光中丝丝都透露出小温暖,

微风中阵阵都是无声的浅唱,

那一年,

你默默地坐在我后面,

单纯地守着你的.小心事,

我傻傻地坐在你前面,

满心欢喜地猜测着你的一举一动。

那一年,

早已伴随着无痕的岁月远去,

只是我不愿意忘记,

不舍得把它丢弃在风里。

虽然,我知道,

那一年再也回不去。

那一年,

已经过去了,

我们如今在一个城市,

却很少见面,

但是都不曾忘记,

曾经你是我开心的源泉。

这一年,

回头看看10年前的小情感,

它纯纯地守在那里,

没有褪色,没有风化,

我们都不愿意去破坏,

这单纯的美,

宁愿它是生命里的遗憾,

留给彼此的却都是,

篇3:论青少年道德情感培养理念

关键词:道德情感,青少年,培养观念,德育

近年来学者们进行了关于德育模式的许多研究都表达了自己在道德情感培养上的独特理念, 本文针对各派学说模式提出的看法进行一个综述探讨, 进一步明确五个理念在道德情感培养中的指导性作用:一是实践中体验, 二是自主生成, 三是生命体谅, 四是理想的情感价值, 五是环境熏陶与成长沟通, 以供我们目前的德育工作进行有益参考。

一、在实践中体验

与环境接触中的劳动改造了古猿, 促使了人的变化发展, 实践是人智慧的本源。在情感的分化中出现了关系他人的道德感, 这种涉及社会关系的内心体验与主观态度必定源于我们的实践活动。参与社会生活, 参与社会劳动, 去了解生活现象和我们的社会关系。要求青少年幽闭于狭隘的家庭, 而失去参与真实社会生活的机会, 经验的剥夺会使青少年不能够体会人生的真实。孩子在活动中, 才能遇上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分析中, 才能获得完美的生存体验。青少年学生要理解道德最深刻的本质, 彻底地找到仁爱, 找到集体的感觉, 找到国家的感觉, 找到人与人之间的爱助, 找到何为耻辱何为荣耀, 他们需要实践的体验。实践不仅是道德目的也应是道德的手段, 情感要源自实践中的原始感性内容。情感是人对于客体感性的反应, 这个角度看情感也是一种应对, 是人依赖以获得生存的存在, 它自然来于实践。

戚万学在活动道德的理论构想中提出:活动是个体道德形成发展的根源与动力;教育者应当把活动作为个体道德发生、发展以及道德之个体意义实现的源泉来理解并作为促进道德发展的手段加以运用。[1] 他还提出实践道德生活的目标, 事实上也就是强调主体参与生活, 体验真实, 实现情感的养成。马克思讲实践是意识的根源, 实践感性内容既是情感必定源于实践。张耀庭在研究中谈到, 情绪是有机体力求应付和控制生存环境的心理衍生物, 是为成功地增强有机体的生存能力而出现的心理工具, 它的任何变化与发展, 都是旨在服务于人对环境的适应, 使人更适宜于生活, 更方便于完成某种活动, 更有利于认识外界和采取应答反应[2] 。杜威 (John Dewey) 认为, 道德的决定取决于对价值的判断, 价值的判断来源于经验, 经验的获得和积累依赖于儿童直接社会生活中的具体道德情境的选择, 主张德育应将学生置于自己做出道德选择的具体情境中。马斯洛也提出一切道德动机都归因于人们在实践中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需要。只有通过实践教育, 才能真正使受教育者体会到道德秩序的意义。这一切都足可以看出实践体验这一理念在指导我们的道德情感生成中的深刻意义。

二、自主生成

这个理念强调依据青少年群体的自主需要、自主发现、自主生成。道德情感的生成必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依靠学生主体的独立思考, 自主选择, 形成深刻的自主道德价值体验。内在的体验是个人情感的根本。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本, 关注学生的快乐和痛苦, 以及学生的疑虑与困惑。无论是在课堂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还是家庭的亲子关系, 或是在集体活动、社会环境中, 对孩子施加的道德影响都最终靠个人内在的心灵反省、感悟来实现。抓住学生的兴趣是课堂德育中注重自主性的表现。个人情感品质的建构以个体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为基础, 从积极的对客体环境的反应开始, 经过一系列的反馈、调整的过程, 才逐渐趋向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主体内在的对什么是荣辱、什么是对错的体会接受是关键。情感源自青少年本身利益需求而生成, 那些强加的几乎不能理解的道德规制和情感教条就脱离了这个原则。生成性强调内因, 强调主体本人, 强调能动, 强调适应个体的特点。

许多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研究提出的德育模式都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在上面提到的实践体验理念中的实践自然是主体的实践, 是被学生自我接受的实践。对于主体性德育的探索中有研究者提出挖掘潜能, 尊重主体, 主动体验, 亲身体验。在自我的管理中培养自主德育意识等以人为本的自主德育也完全是依据了这个理念来的。经验是个人的, 是内在的, 情感也自然是主体性的。还有学者对生命叙事的德育资源研究中也强调了叙事是对自己的生命故事和感悟的个性化表达, 倡导自我性[3] 。教育研究者都在积极倡导主体体验、学生自主生成这一理念。

三、生命体谅

在人生的道路上, 必须通过教育告诉青少年什么是生命, 什么是生命的爱谅。学会在珍惜和体验中寻找幸福的平衡, 这正是现代道德要求的。体谅生命、体谅生活是最淳朴的道德情感。强调爱, 强调生命, 强调人对于生命的理解, 对于人与人间爱的体验就是生命体谅的根本。对中小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教育, 体谅他人苦难, 关注生命的成长, 都是生命体谅理念的内容。

生命情感与道德情感具有天然的联系。刘铁芳直接指出“生命情感关涉个体在世的一切作为, 是建构个体人生的基础性因素。教育关注个体、关注人, 意味着应当关注个体作为活生生的生命体的真实存在, 关涉个体内隐的生命情感的涵育[4] 。”教育须尊重个体鲜活丰富的体验, 体现生命关怀;从占有知识到体验生命这个教育哲学的转变;教育必须帮助人认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使人追求一种更文明、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生活, 从而使生命达到完整与和谐的境界, 处处都在告诉我们生命教育就是情感教育。

四、理想的情感价值

道德感分为三类:政治道德感;对他人行为及其人际关系的道德感;个人的行为道德感。道德的作用应该不仅在于维系而还应该对于我们当前的社会关系和谐建构有能动的促进作用。也就是道德情感中要看到公民的价值、公众利益的信仰、对于人类幸福道义的权利和自由的渴望, 新的道德内容必须看重这些情感价值。青少年从人生之初的蒙眬中走出来, 正处在对新奇的社会关系进行理解学习的急风暴雨时期, 他们正迈向成人社会, 准备接受更真实的人类生存考验;他们正在努力弄清楚什么是人、什么是自己这个人。在这条道路上他们要学会拒绝冷漠和不恰当的情感价值, 学会理解人们共同的和谐幸福。真正的道德是公平的, 是平等的, 公正的, 是对每个人的尊敬;真正的道德相信“everyone is number one”, 真正的道德里没有歧视, 真正的道德充满人性的光辉, 它饱含人类的真情;真正的道德是向着崇高的理想, 远离那些低级的错误社会导向;真正的道德是自由的, 它不与自由对立, 不与个性对立, 不与个人理想追求对立, 它体现于创造性的发挥, 它与个人利益是统一的 (这里的个人自然是基于公众共同的幸福的) 。人人生而平等, 天道生而公正。人际中的诚信和对于人类理想的认同体验都属于道德情感。新的道德内容应关注到自我认同的个人情感肯定、人权博爱、公民价值, 不能只是传统道德品质、政治思想道德情感。这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向, 人与人关系是积极协作, 和谐共荣, 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 实现共同的幸福明天, 成就一种社会进步。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体制中这种情感价值对于构建富于活力班级师生关系也是有深刻启发意义的, 是对道德情感的一个彻底释放。

现代的德育要善于把握时代脉搏, 着眼于21世纪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 着力于德育内容的扩充和开发, 在继续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的同时, 充实公民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班级中倡导平等的理念, 在面对学习困难时倡导人的信心和能动力量, 在理解社会公德的时候倡导人权博爱, 在理解社会关系的时候倡导共同利益合作和对人性的崇尚, 这些才是真正的自我情感价值。倡导这些有利于彻底地消除青少年成长的制约性因素, 让他们彻底地从情感的压抑和生活的枯燥中解脱出来, 使对人生的信仰充溢他们的情感世界。

五、环境熏陶与成长沟通

在青少年成长的道路上需要支持, 需要从父母、教师、同伴以及整体的大环境得到沟通, 融洽的环境、融洽的家庭、融洽的课堂、和谐的校园就是一种良好的沟通环境, 体现了青少年与外在环境客体、人物客体的互动交流。青少年情感的丰富与否、发展良好与否几乎就体现在这种沟通中。这个理念的目标就是进行青少年生活环境建设, 强调与学生有关的社会关系和谐, 强调人物客体与青少年的交流互动, 青少年从这种沟通中一方面养成了情感, 另一方面也建构了对社会关系的认识。青少年生活的主体环境是学校、家庭, 同时也不能忽视社会文化媒体的影响。学校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科学性知识的学习, 也应该关注学生成长体验、情绪感受, 建设充满生机活力的学校大环境, 发挥环境隐性熏陶、无形的塑造的作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因为教师对生活、事业、学生的热情会潜移默化对学生道德情感成长发生作用。父母对孩子既不能经验剥夺也不能忽视, 做好正确的情感导向, 多与孩子交流, 学会理解他、支持他、鼓励他, 建设良好的亲子沟通关系。过度保护会使孩子不能真实完整体验现实生活, 家长本人情感价值消极会在孩子心中留下不良的心理烙印。给青少年提供一个和谐温馨的环境, 才能期望青少年拥有一个丰富、集合真善美的情感世界。良好沟通交流既要体现在师生关系的建构中, 也要体现在亲子关系的构建中。用真诚的爱才能唤起他们体会生活的美好, 珍惜与他人的关系。关心青少年的成长, 缩短与他们的距离, 通过组织文化活动、建设生动的校园文化实现情感的渗透。正是在这人与环境、人与人的互动中, 帮助他们度过情感的危机, 解决生活面临的困扰。

从环境构建角度, 从沟通互动角度来探讨道德情感的生成是目前很多道德情感养成模式研究集中的一个趋势。回归生活的情景体验的德育模式也指出情境体验是一种师生融为一体的交往活动, 在师生的互动交往中, 尊重学生的精神自由, 融入学生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成为价值判断和自主建构的主体, 在道德情境体验中孕育、发展德性[5] 。事实上这就是一种环境的建构、沟通的实现。在对青少年情感荒漠化的研究中很多学者也提到家庭学校的沟通环境。如宋振韶在对青少年情感缺失的研究中就如何增强青少年情感体验强调, 教师要注重改善与学生的交往方式, 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大量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在一个民主、和谐、活跃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中, 师生才会彼此尊重、信任, 相互促进[6] 。情感属于人的心理系统, 健全的人格培养必定要求高尚的道德情操。沟通和环境是我们能控制的外在德育手段, 在这里再次强调它在道德情感培养中的作用。还有研究者提出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体现某种道德精神的礼仪活动, 来达到对人的心灵起着深刻、持久、潜移默化的感染效应, 这些都是本着熏陶沟通的理念。

在情感道德培养研究的前沿, 教育学者们正在坚持这样的一个大方向:在实践、情景活动中锻炼体会, 主体积极参与社会, 自主独立判断接受, 自主发展, 在爱的体验中交流, 在生活中感悟。对待青少年做到关怀体谅, 着力于生命天性博爱教育、人的理想信念教育, 促进心理系统的健全发展, 坚持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的以人为本理念, 做到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参与青少年的成长过程。可以概括说:实践体验是道德情感的基础起源, 自主生成是道德情感的发生核心, 生命体谅是道德情感归结灵魂, 理想道德情感价值是应时代所需的道德情感倡导方向, 环境熏陶与成长沟通是青少年道德情感成长最直接的摇篮。

参考文献

[1]戚万学.活动道德教育模式的理论构想[J].教育研究, 1999 (6) :69-76.

[2]张耀庭.关于当前德育模式建构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 2008 (2) :104-103.

[3]朱小蔓, 刘慧.生命叙事与道德教育资源的开发[J].上海教育科研, 2003 (8) :12-16.

[4]刘铁芳.生命情感与教育关怀[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0 (6) :26-32.

[5]张玉茹, 许惠芬.情景体验———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本模式[J].高等农业教育, 2005 (2) :24-17.

篇4:写诗的少年老去了

我已经很多年没有跟别人说起我的梦想了,就好像,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会在某个地方一工作就是三年多。

我曾经以为,文艺青年就是应该穿件白衬衣,背个单反相机,哼着自己最爱的小清新歌曲到处去旅行,我甚至设想过,我这一生,不是死在路上,就是葬于梦中。

但真实的生活却告诉我,人生在世,除了晚上做梦,更要学会面对白日里诸多的艰辛与不易。

大学快毕业的时候,我开始计划走遍中国这件事情,我觉得,我可以边旅行边写作边打一些零工,在维持基本生活的前提下,再去深入体验当地的人情与文化,哪怕累一点都没有关系,只要是做着我热爱的事情。

谁承想,随着毕业的来临,一系列繁杂琐碎的东西完全打乱了我所有的节奏。

大学最后一个学期,我抛开一切,全身心地为了实习单位四处奔波,一忙就是几个月;等我终于从实习工作里抽身出来的时候,已经被现实中的各种难题重重淹没。

母亲身体不好,有时候深夜病痛发作起来那叫一个难受,她舍不得花钱去看病,白天还在医院里兼了份打扫卫生的差事,说是希望每个月能给我多寄点生活费,年轻人不用过得那么拮据。

哥哥即将而立,也是时候要娶妻生子,买房,聘礼,婚宴……样样花费不小,但那几年他是家里的经济支柱,各项开支全都倚仗他。

而我呢,我那时候还在惦念着什么时候可以启程,心不在焉地想要快点熬过实习期。

我记得有一回家庭聚会,亲朋好友问我毕业后的打算,我假装开玩笑地说,我想要去流浪,我想要去远方,我身体里的血液已经躁动不安。

热闹的客厅里一下子安静到极点,所有人怀疑的表情我至今记忆深刻,还是母亲出来打圆场,说:年轻人嘛,肯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想要去实现。然后,话题一转,把焦点转移到哥哥的感情问题上去了。

是那个时候,我突然察觉到自己是多么的幼稚与可笑。

与我同年的表兄弟,早早地找好了合适的工作,也早早地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准备投入全新的人生。

只有我,还在做着不切实际的梦。

只有我,还在逃避来之不易的生活。

也许这就是成长吧。

然后我痛快地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开始找工作,投简历,面试,上班,偶尔写几首小诗……

一切渐渐稳定。

直到前不久,我在QQ空间里,看到大学同学小Y骑着他的破单车和他的小伙伴们一起踏上了寻梦之旅,现在已经骑行到了云南,他将他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以及拍摄的照片上传到自己的主页跟大家分享,不知道为什么,盯着电脑屏幕的我突然热泪盈眶。

如今的我,依然还抱有环游世界的远大理想,虽然工作忙,一直没有时间出去走走,但这些年,我又何尝不是努力地奔跑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

我当然羡慕小Y如此勇敢的人生,但我同样也安于自己的命运。

一切自有安排,我又何须介怀。

只是曾经那个懵懂莽撞的少年,真真是叫人怀念。

篇5:15岁少年的责任心情感散文

夜宁静得恐怖,孤独的夜色安慰我的心,慢慢,慢慢的,陨落,直至消失。

人家都说15岁是最美的,可我却感觉我这所谓的年少时光是被时间遗落的一个小黑角落,黑夜里独自一个流着泪说委屈的小人,小时候总盼望着快快长大,而现在我只能为我当年无知的梦忏悔。

耳边突然多了一声呢喃,是谁?是谁在呼唤着沉睡的我?

在梦中,幼小的我慢步地走在泥泞的田路上,雨很大颗的打落在脸颊,碍着我的眼孔,入我的心,仿佛这雨是刻意打在我脸上。

同学的身影渐渐都被雨伞遮蔽,天是冷的,看着他们一个接一个的被父母接走,再联想到今天没来接我的爸爸妈妈,心中填满了悲伤,为什么我就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温暖,在记忆的长河中我苦苦寻觅着,却没有找到任何温暖的字眼,不知是泪水还是雨水模糊了双眼,眼前渐渐浮现了奶奶的身影,我抬着头,却猛然间想起了我现在狼狈的样子,赶忙伸出袖子擦拭,奶奶愣了楞,仿佛明白了什么,她什么也没说,牵着我的手在雨中走着,雨很冷,我的心也很痛,就连雨伞也不给我带一把么?我是不是很招人嫌弃?满肚子的疑问充斥着脑海,想起了远在他乡打工的父母,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被遗弃的娃娃,我思索着,眼泪又禁不住在眼眶里打转,忍不住啜泣,小小的手也颤抖着,奶奶见我这样子,也忍不住皱眉,我以为她也嫌弃我,终是忍不住嚎啕大哭,奶奶慌了神,也不知道说什么,许是被我哭得烦了,忍不住训斥我,我问,我是不是很不招人喜爱,为什么爸爸妈妈都不陪在我身边?奶奶也许没想到我会这样问,愣住了,良久,良久,她说,傻孩子,你很乖,就是因为你乖,奶奶才想多陪陪你,多看看你啊,真是个傻孩子。

后来我才知道,在那个雨天,奶奶用她的.手拾起了一个孤单的孩子的内心,也是在那个雨天,爸爸妈妈离婚了。

睁开眼,冷寂的风吹来,忆起奶奶的话语,手心仿佛又感受到了那个雨天的温暖,渐渐,渐渐的,我觉得仿佛是奶奶手替我拂去了阴霾,心灵在这个漆黑的夜被照亮,孤寂的心在这个冰冷的心重新被温暖。

篇6:写诗少年情感散文

那时的你,一身简单的白色休闲服,凌乱的刘海下,一双如星空般灿烂的星眸直直的盯着我看了良久,那一刻,我的心剧烈的跳动着,我知道那时我已爱上你,却不知最终为我带来了怎样的伤和痛。

当我红着脸,在室友的鼓励下终于向你表白了。本以为表白会失败的,谁知你酷酷的说“你喜欢我?那我就勉为其难的.收下你了。”

当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显然被你的话语雷到了“真的吗?我没有听错吧?”我声音颤抖问你。

你有些不耐烦了“当然是真的了,我还会骗你不成。”我傻傻的愣在那了,心中的喜悦已经不言而喻。

第二天,我缠着你陪我去shopping,本以为你不会同意的,哪知你不仅同意了,而且还带我去看电影。

我眸子发亮望着你,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我兴奋的说,这是我最开心的一天了。你无奈的看了我一眼,语气有一丝你自己都没有察觉的宠溺,你要是喜欢,我就经常带你来玩。

我愣住了,真的吗?你说的哦,来我们拉勾。我抓住你的手,你试图去挣脱,却没想到我力气很大,最终还是我赢了。

说实话,跟你在一起的日子很开心,只是,如果她不曾出现,你还会爱我吗。

那天,听同学说我们班上来了位新同学,很漂亮。我很好奇她有多漂亮,便去找她了。却不知,这一见给了我怎样的打击。

心怀好奇,向同学打听了她的下落,走到了学校的花坛里,却看见了让我心碎的一幕。

你怀里抱着一位眉如画,眼若星,肤如白雪般的美人,你弯下身吻上了她如樱花般娇美的红唇。

不可能的,你不可能背叛我的。我心下连连暗示自己,却止不住眼泪如珍珠般一颗颗掉落,惹人怜惜。

你似乎也看见我了,抬起头,眸子中满是慌乱,她迅速从你身上起来,神情也有些慌乱。我们,没做什么,真的。她不断的摇头,眸子不敢看着我,只是盯着地面。这时的我,尽是出奇的冷静,语气冷冷的,我们分手吧,就当从来没认识我。你看着我,眸子中闪过一抹惊讶,你原以为我会哭着缠着求你不要分手的,没想到我会这么冷静,心下也有些愤怒,愤怒我不给他面子。好,分手就分手,不过,劝你最好别把今天的事说出去,不然,别怪我不客气。听了你的话,我的心就像被生生撕裂般的疼痛,老天似乎也在为我感到不值。

“轰隆隆”下起了倾盆大雨,我转过身跑进雨中,脸上已分不清是泪水还是雨水,我只知道哭,哭我的不值,哭我的天真,哭的撕心裂肺。

带我发泄完了,头一阵阵的疼,直到在一直撑不住,意识模糊时,一个人影出现在我眼前,还没看清他的面目,眼前一黑,就昏过去了。

醒来时,目光呆呆的望着天花板,一名神情温柔的男子出现在我眼前,我的眼中终于有了一丝神采。

哥哥,我跟他分手了,怎么办。我无助的望着哥哥,他说,小妹,他已经不爱你了,放手吧,不然,最终伤心的还是你。可是哥哥,我还爱他。

唉,哥哥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你这是何苦呢,他已经回不来了。

篇7:写诗少年情感散文

我说我们彼此相通,却又各自孤独。

有一天,她忽然跟我说,他不会回来了。

我当然知道她指的是谁。

只是,她一向不是那种钟情恋旧的样子,我一直以为她会是那种决绝洒脱,说走就走,走的干干脆脆的人。

“你还爱他?”

然后,我看到了她眼角大颗大颗的泪珠。

我记得她扯动了一下嘴角说“想听故事吗?”

我本想安慰她,但是像是被什么东西卡住了喉咙,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我想是我的内心也不够我想象的那么强大。虽然我们没有办法对别人的.痛苦做到感同身受,但总会在别人的痛苦中得到提醒,直到自己也被痛苦折磨的不堪一击为止。

——她言

等一个不爱你的人,就像在机场等一艘船。

我只是难过你很快乐。我只是难过没有我你很快乐。

我不能像一个傻瓜,呆在原地等你回来,因为,你才是那种决绝洒脱,说走就走,走的干干脆脆的人。

那些苟延残喘的悲春伤秋

我只是不愿把自己的小情绪暴露在光天化日下供人们指指点点。然后呢,然后我就很喜欢晚上的天空。但是,如果你看到一个仰望天空的孩子,那一定不是我,因为,我贫血,我会晕的。

其实,我只不过是个悲春伤秋的矫情孩子。

我记得以前有人跟我说过,最痛的,是痛到连眼泪都流不出来。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我只知道,我一向是个不喜欢哭的孩子,我一向是个不喜欢哭给别人看的孩子。我以为,我强大到不会流眼泪。

当我看到眼泪扒在脸上苟延残喘我只是讶异,我竟然还会再难过到掉眼泪。

“你在想什么”

“我不知道”

我是在雨中奔跑的孩子

看,窗外雨下的多大。

我的耳边一遍遍的放着苏打绿的我好想你。我却不知道我该说些什么。

我站在车水马龙的街头,雨下的很大。是呢,很大。

我镇定的看着来来往往的车,飞奔过来溅起一地的水花。

然后,然后是一瞬间的无力感,一瞬间的不知所措。虽然我常在车水马龙的街头感到一晃而过的不知所措。

当他看到我像个无家可归的孩子一样拿着伞在手里像个孤儿,他说,为什么不打伞,我说,我冷。

真的,很冷。

“你不快乐。”

随遇而安

我常常听到随遇而安。

因为无能为力,所以,才会随遇而安的对吧。

篇8:为你写诗散文

“闭上眼睛,回忆一下我在你心中的印记,然后慢慢告诉我” 这是《转角遇到爱》中男一号对女一号所要的礼物,如今我把也送给你,愿你欢喜。应该还记得我对你说过,假若你给我和别人一样,那么我宁愿不要,这是我对最好的朋友唯一强加的要求,当然我也是这样要求自我的,所以今生今世我很难再写一篇文章送给他人作为礼物。

现在静下你的心,细细的品味我心中的你。人生初见时是高一,那时的你留着如今的我比较喜欢的斜刘海,远处看去稍尖的脸蛋上给人一种秀气的感觉,于是你给在我脑海中留下第一印象还是不错的。有时命运就是那么凑巧,高二我们分到了一个班,于是开始慢慢的熟悉你,但在我近乎苛刻的审美之下,原本的美好形象一点一点被你撕裂。今日在此,我就把你的缺点稍稍透露出来吧。首先,体型原来只是远看的时候才是适中,近看还是胖胖的;接着,女生的天性在你身上就没有体现出来过,比如说爱打扮,爱收拾,在加上近乎怪异的执着,简直就是一典型的女汉子;然后还要加上因为熬夜而形成的大眼袋和黑眼圈。但令我吃惊的是,原本的.美好形象虽破,你的好还是难以言说,你的好脾气,你的慷慨,你的善良,太多人性优点在你身上得到了呈现,以致于总是那么多人愿意和你一起欢乐的玩耍。

有些人的人往往都把自己的不好一面展现给了朋友,总是习惯的索求,总是习惯被照护,总是习惯被忍让,而你总是尽可能的满足,有时甚至以牺牲自己为代价。记得那时我们两人独处时曾对你说过你没有义务对他们这么好,也没有必要。当时的你也觉得自己有时对他人太好,以致于伤害到了自己,于是下定决心告诉我以后不再对他们那么好,如今想来那时的你这话估计只能平抚我的忧愁,日后的你甚至于今天的你仍旧如此。或许对他人好已经成为了你的“坏习惯”。

“老板”,这个我习惯对你称号,道尽了你是有多么大方,这可是“富二代”的升级版本。在你生活中,存在着太多“浪荡子弟”,于是不知你散了多少钱财在他们身上,以致我也渐渐的麻木,现在想来其实我也欠了你太多,不过既然已经这么多了,我就不在乎再欠了,反正也还不了了,那么就欠一辈子吧!我就不告诉你,其实我只是想为自己找个借口对你好罢了!

篇9:爱上写诗散文诗

我不会写诗,真的不会。有人说我有才,我知道,那是一种很友善的吹捧,一种很慷慨的鼓励。

但我终归是爱上了诗。

爱上了诗,如爱上了你。

诗是心怡,我把一身憧憬刻画在那里。我的调皮,你的宠溺;我的任性,你的大气;我的浅薄,你的深刻;我的娇小,你的魁梧……

累了如伏在你宽宽的背上,感觉踏实而美丽。

爱上了诗,也爱上了诗外的日子。

对你的疼爱和期盼融进了这不是诗的诗句,不是文的文里,然后升腾起无数的希望,像电影的结局,你不用猜测,与这世事没有瓜葛,只是美到极致的.淳朴。

学着写诗,学着独享安静。

当我变得不再追逐浮华,不再攀比,我的每个细胞,每一个念想,都闪着柔柔的光芒。岁月可老心不会,容颜易逝爱不会。不必刻意修行,佛念就在心间。

爱上写诗,仍如爱上了你。

就让所有心心念念的美在诗里徜徉,生命在诗中舞蹈。

到底什么是诗,我确实不懂。

就那一行行一串串排列的句子,我把它们当作诗,然后沉静在里面,独享一种你无法感知的自由与快乐。

借用别人一句话,这个左右不会逢源,八面不会玲珑,上下忐忑,前后纠结的深情老女孩,用一种独有的方式感动自己,快乐自己。

篇10:散文诗:为你写诗

很想为你写一首诗,写你的清正,写你的不慕名利,写你的高洁与纯真。

举世皆浊你独清,众人皆醉你独醒,你是污黑世界仅剩的一点亮光,你是丈量这红尘的唯一一把尺子。在名利权欲的明争暗斗中,你不随波逐流;在官场的奸恶佞笑时,你不为所动。你背负着天下苍生与历史赋予你的使命,艰难跋涉在人生路途中,你寂寞坚守着人性的纯真,在黑暗中追逐光明。

很想为你写一首诗,写你的无奈,写你的忧伤、悲苦。

你只能叹息,也只能无奈,你纵身一跳带着满腔热血和悲愤,跳进悠悠江水之中。你希望江水能洗清你一身的污秽,为尘世换来片刻光明。

很想为你写一首诗,写你的远大抱负。

你不仅留下《离骚》,还留下高洁与纯真,你江畔的沉吟就是一盏明灯,让腐败势力低头。你清清白白地来,清清白白地去,只恨人生苦短,国家多难,你大喊:“遗憾”!

很想为你写一首诗,替你抱不平,诉衷肠。

很想为你写一首诗,写你的身不由己。

篇11:散文:为你写诗,为爱落泪

于是,我拼命的写自己,写自己的旧日往事,写自己的今日感怀,写自己往后憧憬。也写自己的快乐伤感,还有写别人看不懂的心情。写自己,其实,我一直都是在,写你!

我相信你的存在,相信红尘中一定有你,我感激你的`存在,于是,我始终为你,为你,写诗填句。

你曾经对我说,有一个女孩很像你梦中的人。

我说,不信,别拿故事哄我,你说,真的,不骗你,因为,那个女孩很像你梦里的人!

【那个女孩很像你梦里的人】

你说,那一天你走在回家的林荫里,

对面一个女孩袅袅婷婷的走来,

你起初并没有在意,

可是,当她跟你擦肩而过,

你看见了她脸颊上酒窝里的笑意。

你猛的一转身,

心,也随之一惊,

你呆呆注视着女孩的背影,

你很难过,并不是因为那女孩的美丽,

也不是因为女孩的离去,

其实,你只为,

那个女孩也有那么一双温柔的大眼睛,

那么,那么像你梦中的人

听了你的故事,我想说什么,却,言已哽噎,一双大眼睛早已是秋水盈盈欲坠。可是,我又低头微笑了,微笑中,落了泪。。。

【为爱落泪】

我曾经告诉你,这个世界里,

我能够得到我想要的一切,

只是没有想到,

并不包括你。

我曾告诉过你,这个世界里,

我什么都可以放弃,

只是没有料到,

只是除了你。。。

我曾告诉过我自己,无论得到还是失去,

都不可以留下泪滴,

除非是,为了你。

篇12:纪念余光中左手写诗,右手写散文

据台湾媒体报道,诗人余光中于2017年10月14日上午10时04分病逝,享年90岁。

近几日正好在读余光中先生的散文集,《隔水呼渡》、《日不落家》,都是在图书馆偶一见之,便借来翻看。恰好又是期末,读大部头的书已不合适,翻翻不长不短的散文便最为相宜。

不料今日下午课间,一位没有昵称的好友给我发了一条微信:“余光中没了。”因为前段时间向他推荐过余光中的散文集,我便下意识地以为是图书馆余光中的书借没了,但随后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便在朋友圈里刷了屏——“余光中没了”——先生病逝了。

对余光中最早的印象可以追溯到小学,七八岁时在莺湖诗社,沈传生先生教的第一首诗就是那首著名的《乡愁》。沈先生声情并茂地向我们咏诵了全篇: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那时大概是二年级吧,堪堪能识全诗中的字,对其中的母子情深、家国之恨却是懵懵懂懂,只觉心中隐隐有情感的暗流,却无法被明确地把握。

后来便是五年级的时候,诗社办一次读诗会,我挑挑拣拣了半天,还是诵读了这首《乡愁》,那时还未变声,童音朗朗,抑扬顿挫,倒也拿了个奖。我清楚地记得沈先生做的点评:“情感虽充沛,毕竟年纪尚小,难以诵出游子之意。”

沈先生说过,“《乡愁》是游子之诗,余光中一生都是游子。”他每年都会讲《乡愁》,每年也都会说这句话。

现在想来,沈先生说得不错,余光中一生都是游子。当年他旅美归来,在母亲去世、家国破落之际,饱含深情地执笔写下了《乡愁》。而如今他魂魄归去,跨越生死,母子相聚,思亲之愁算是得到了慰藉;只是这隔着大陆和台湾的那一湾浅浅的海峡,却成了他的终身之憾。

余光中一生都是游子。

他因战火离乡,寓居香港,迁往台湾,多次旅美,半生漂泊。但也只有这样的也游子,才能写出《乡愁》,写下《舟子的悲歌》、《白玉苦瓜》、《车过枋寮》等诸多诗篇,才能占尽诗人的寂寞,文人的孤独,成为文坛的一棵常青树。

余光中先生以诗人身份登上文坛,蜚声海外。但除了诗作,他在写作的其他方面也有诸多建树,他自称诗歌、散文、评论、翻译是他写作的“四度空间”,梁实秋更是称赞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除去近日在看的散文集《日不落家》和《隔水呼渡》,最熟悉的余光中的散文莫过于《听听那冷雨》了,这篇入选中学课本的散文,足以称得上是“散文中的.散文”,其文采与内容并重,情感和意境俱佳,读来朗朗上口,细品潸然泪下。

随便截出一段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大多数的雨伞想不会为约会张开。上班下班,上学放学,菜市来回的途中。现实的伞,灰色的星期三。握着雨伞。他听那冷雨打在伞上。索性更冷一些就好了,他想。索性把湿湿的灰雨冻成干干爽爽的白雨,六角形的结晶体在无风的空中回回旋旋地降下来。等须眉和肩头白尽时,伸手一拂就落了。二十五年,没有受故乡白雨的祝福,或许发上下一点白霜是一种变相的自我补偿吧。一位英雄,经得起多少次雨季?他的额头是水成岩削成还是火成岩?他的心底究竟有多厚的苔藓?厦门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与记忆等长,一座无瓦的公寓在巷底等他,一盏灯在楼上的雨窗子里,等他回去,向晚餐后的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记忆。”

后来我在读朱光潜《谈美》一书时,脑中便回想起这一篇《听听那冷雨》,我不时以散文的片段去比对朱光潜的美学理论,越读便越觉得这不仅仅是文字,这即是美。以至于动手抄录全篇,连抄写这一繁琐的工作也觉得是一种美的享受。

尔后我方领悟,诗人也好,散文家、翻译家、译作家也罢,余光中之所以为余光中,就在于他创造美的艺术。这是一种西化了的艺术风格,但内里尽是中国最宝贵的文化基因。兼之余光中如火纯青的文字驾驭能力,一篇篇“美”的作品便跃然纸上。

近来读《隔水呼渡》和《日落不家》,于余光中的作品又有新的感触,他的情感表达细腻真挚而又大气磅礴,他有一种准确把握情感并将其充分表达的能力,言志之时则壮阔铿锵,怀愁之际则细腻柔绵,收放自如,恰到好处。

能有如此作家和如此作品,实乃中国之幸。

可惜先生今日去了。想想先生那一辈的大家,也已多半凋零,后来之人,将何以为继?

上一篇:一蓑烟雨任平生作文1000字下一篇: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制度